浅谈教育研究范式的收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育研究范式的收获

从古希腊时期开始的教育研究发展至今,经历了一个由不成熟到成熟、从融于哲学之中到自成体系的风雨历程,在25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研究范式的发展与革新始终是推动教育研究向前迈进的基础动力。

“范式”的形成,是一门学科成熟的标志,它是由美国科学家库恩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即为学科的科学群体所认同,学科的内容和研究要素、过程、方法等须形成基本规范和结构式的框架。教育研究作为一门具体科学研究,它的研究范式即是指教育科学的研究群体对本群体所从事的教育研究活动的基本规范和结构式的框架的共同认识。教育研究范式形成至今主要有实证主义、解释主义和批判主义三个占主导地位的研究范式。另外,随着各学科自身的发展以及现实各种问题的出现,教育研究的范式也注入了一些新的内容,出现了一些新的研究范式,如社会批判研究范式、复杂系统研究范式。

当今是一个倡导多元、尊重个性的时代,随着人们对教育研究对象认识的深入,越来越意识到教育是人类社会一种最为复杂的社会现象,那么,对它的全方位的理解和把握也就不是一种研究范式可以做得到的,必须倡导一种多元的教育研究范式相互补充、互相融合。这就为多种教育研究范式的共存提供了大的社会背景,而教育研究对自身前途和命运的关注也使其成为必然。事实上,历史上存在的各种研究范式之间的关系并非矛盾对立、水火不容的,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的历史的联系,是互为补充、相互支持的,任何一种范式都无法单独回答解释所有的教育问题,它们只是从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方法对同一事物进行的研究。也惟有如此,才有可能实现对教育完整世界的真实理解与把握,达到对教育本然的事实世界与价值世界的真实还原。因此,正确地看待各种教育研究范式,以多元的范式去研究复杂的教育现象和活动,实现多种研究范式的融合,应该成为新的世纪里教育研究者从事研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教育研究范式的变革指出,要想成功的讲教科研进行到底,必须实现一些思维和方式上的转变,如:变“要我研究”为“我要研究”。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变散兵游勇式的个体研究为有组织的合作教研。教师需要走进学术前沿,但决不能单枪匹马地进行科研冒险;变重科研结果为重科研过程。而我们所面对的教育科研重两头(立项、结题)、轻中间(过程)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很多,但科研范式不切合实际却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症结。其实,一线教师从事科研最有用武之地的恰恰是过程的运作。教师是最有实践智慧的群体,而他们的实践智慧又隐含

于教育实践过程之中,与个体的思想、行为保持着共生的关系。

教师工作的专业意义就在于永远充满丰富的研究性质,工作中的那些一线的、含有问题、具体真实、鲜活生动的事例,是教师宝贵的资源。如果把这些具有现场性、情境性的资源主动地转变为教师科研的客体,就会产生一种内驱力,主动投身于教科研。实现了科研主宾的根本置换后,对于教师来说,科研不再是额外的负担,而是一种得心应手的教育叙事。作为一线教师群体,强调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学实际问题的认识、理解、把握和解决,远强于花费大量的时间长篇大论的理论探讨。

综上所述,教育科研范式的变革会促使一线教师直面教科研、享受教科研,范式就是导向,范式就是动力。教育科研范式的革新,它让教师变得更加脚踏实地,更加关注理想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