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动画思维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动画思维的特点
作者:王雪
来源:《电影评介》2012年第03期
[摘要]不同的艺术门类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为什么有的人能行云流水却对绘画捉襟见肘?有的人妙手丹青却对音乐望洋兴叹?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由不同的艺术思维差异造成的。那么动画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有着自身独有的思维方式,而这样的思维方式不仅贯穿于动画的创作过程之中,也体现在观众的欣赏过程之中。
[关键词]动画思维创作接受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概括的、间接的反映,它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常说,艺术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即: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表达对事物本质规律认识的一种思维形式。但在艺术的海洋中,每一种艺术门类又都有着不同的思维特点,所以每种艺术门类才都散发着各自不同的魅力。那么作为动画艺术来说,它又有着怎样的思维特点呢?
首先,只有当动画作为一种艺术时才会体现出独有的思维特点。因为在某些领域(医学、科技、国防等)动画只是一种附属品,它没有“独立人格”,在这些动画作品中运用到的思维并没有突显出自己的独特性。其次,人在接受外界刺激时所作出的反应和思考也是一种思维,那么审美活动也必然伴随着思维活动。人们在欣赏音乐、绘画、电影等其它艺术门类时所产生的思维方式是与动画不同的,因此动画艺术的思维特点应该包括创作过程的思维特点及接受过程的思维特点。
一、动画艺术创作过程的思维特点(内容方面)
(一)情感和故事线索的提纯
在动画的世界里很多事情都是被简化和概括了的。例如我国的动画电影《哪吒闹海》在改编的过程中就剔除了很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情节,把故事集中在塑造哪吒敢于反抗强权的小英雄形象上;皮克斯的动画总是强调驾驭故事的能力,而我们认真观察后也会发现他们的故事线索并不复杂,更不会晦涩难懂。但是简单的故事线索反而有利于观众理解剧情,感受角色,并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如何提炼故事线索和情感是每个创作者需要思考的事情。
(二)世界观的构建
我们所说的世界观应包括动画里的时代环境、情感伦理、行为逻辑、意境氛围等等,它使得所有发生在此情景中的事情都是合理的。我们知道动画镜头内的任何事物都能通过人为的创造建立起来,正是这种只手绘天下的创作自由,使得动画创作者能够完全摆脱现实生活的束缚来打造一个想象中的世界。在这个想象的世界里,不仅人物事物可以不同于我们的现实生活,甚至这个世界里的生活方式、运行模式、情感伦理、行为逻辑等等都可以自行构建,而观众在
观看时就要自觉地遵守这种设定。例如《狮子王》中的国王辛巴不吃其他动物只吃小虫子,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但作为观众的我们在这部动画片的情境下自动接受创作者这样的设定,因为这是对一个正面角色(辛巴)的合理设定。再如《圣诞夜惊魂》中各种环境的设计以及鬼魅的造型、活动方式、行为特点等等都为我们营造了一个诡异恐怖的氛围,这虽然不同于我们的生活,但我们还是能信以为真,并被这个世界里发生的故事吸引着。
动画里的世界观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完全遵从现实世界的世界观:例如现实主义题材的动画《萤火虫之墓》等,里面的故事背景、人物设计都和我们的现实生活无二,这样的动画就像是电影的动画版一样,几乎可以用真人来饰演。第二种是完全颠覆了现实世界的世界观:例如一些抽象动画《Motion Painting,NO.1》等。里面的图形会根据音乐来运动,没有逻辑没有情节,这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第三种是颠覆与遵从相互融合的世界观:这种类型比较常见。例如《汽车总动员》、《功夫熊猫》等,他们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和我们有着一样的情感,一样的遭遇,只不过里面的角色不是人类而已。而这样的动画也是近年来比较卖座的,看来观众既喜欢看艺术家们塑造的想象世界又希望从这样的世界中看见我们生活的影子。通过构建一个奇妙而又能自圆其说的世界观,让观众在其中体验到现实生活无法给予的感受,这不就是动画的魅力所在吗?因此创作者还应该具备如何构建一个虚拟世界的能力。
(三)幽默意识
动画从诞生以来就一直被视为娱乐的工具,很多人看动画就是想从中体验到乐趣,得到精神愉悦。在这一功能的诱导下,很多动画创作者都有意或无意识的将幽默元素注入到动画中去。早期的动画作品有很多都非常逗趣,例如《滑稽脸孔的幽默姿态》、《恐龙葛蒂》、《蒸汽船威利》等等,都在轻松欢快的氛围里让人感受到动画的魅力。时至今日我们依然将动画的娱乐标签看得很重,所以《功夫熊猫》、《怪物史瑞克》这样的动画电影赢得了人们的青睐。幽默是一种智慧,它的出现总能让人们在欢笑中领悟到什么。就像美国人为什么喜爱米老鼠一样,因为从这只小老鼠的幽默品质中看到了坚强与乐观。我们不需要动画具备多么深刻而又沉重的教育功能,我们更乐于通过它来享受美好的人生,体会到快乐的真谛。因此,幽默对于创作者而言是一笔万分珍贵的财富。
二、动画艺术创作过程的思维特点(形式方面)
(一)设计改造
动画制作流程里面有一项是人物设计和场景设计,既然是设计那就必然要对所表现的事物在原型基础上进行改造。有的动画里采用了概括与提炼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与背景画面简洁明快,例如《父与女》里面树木道路甚至是人物都只是简单勾勒的线条;也有的动画比较写实,例如3D动画电影《最终幻想》等。我们如何抓住整体美术风格?如何使用色彩?如何设计出让人耳目一新的人物?不仅要有想法特别还要具备美感,这是能否吸引住观众的重要因素,这种设计思维的训练是每个创作人员的必修课。
(二)夸张性
许多动画尤其是给儿童制作的动画,夸张性都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创作者创意的闪光点。例如《猫和老鼠》里汤姆的身体可以任意拉伸变形:《大力水手》波比吃完菠菜后能单手挡火车;《足球小将》中角色的一记猛射会把球网撞破并在球体运动的过程中出现龙的影子等等。这种种的夸张性更能形象的将日常生活中事物的特点加以突出,从而使得动画这门艺术更具张力。我们常感叹于这种夸张性,赞叹作者绝妙的想象与表达能力。这也反映出在创作过程中创作者的思维是开放的,无拘无束的,动画思维的魅力也在于此。
(三)节奏感
动画是一种动态影像,与电影不同的是电影只能纪录现实中可以存在的运动,而动画却可以自行创造客观不存在的运动。既然是创造运动,那么动画更能抓住运动的本质特点并将其特点突出,使其具备美感。例如在一些格斗类动画里面人物的运动就会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时而激烈时而缓慢,时而快切时而定格。总之创作者利用各种手段控制着运动的节奏,让观众通过视觉享受到运动的快感。因此创作者应该具备较强的节奏感,通过节奏营造相应的气氛,调节观众的心情。
(四)表情、心情、气氛的符号化
符号需具备两个特质:其一是要有具体可感的形象,其二是要承载着某种精神意义。在动画里面常会看见这样的场景:气氛尴尬时会出现一排黑线;冷场时会有一只乌鸦飞过等等。其中的一些创作手法甚至已经成为这个行业当中约定俗成的用法,有一定动画素养的观众只要看到这样的符号出现便自动理解了其中的含义。我们可以发现GIF表情动画近年来在网络上十分流行,而这种动画形式就是一种将心情气氛符号化的最好例子,这正体现出动画思维的一个极大特点,即能够形象地把精神层次的东西物化出来呈现在观众面前,更加贴近人们的内心。
(五)反作用性
“任何一种媒介形式都具有自身独特的媒材,使用这一媒介形式的创作者必须根据其媒材的特点来进行构思”。动画的创作方式种类繁多,几乎所有的造型艺术和技术都能够用在动画创作上,那么这些不同的创作方式必然会带给作者不同的思维方式。如果选择手绘的方式制作动画,我们更多思考怎样分解运动,怎样设计美术风格,那我们的前期设计就要在角色造型和场景设计上多下些功夫;如果选择三维的方式做动画,我们会思考如何建模,如何蒙皮,如何贴图赋材质,怎样设置参数等,那么相应的我们的前期设计就要便于后期的建模,要立体感强等等。因此动画的不同表现形式会反过来影响创作思维方式。
三、动画艺术接受过程的思维特点
(一)非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