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类杂志人物报道的特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经类杂志人物报道的特点分析
——以《商界》杂志为例
易虹(重庆工商大学研究生院)
韦文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旅游与服务管理系)
《商界》杂志是1994年创刊,隶属于重庆文资公司的商业财经类月刊,以普通创业者和中小企业主为主要对象,是国内发行面最广、发行量最大的商业财经杂志之一。本文以2012年《商界》杂志“人物”专栏中的“商界明星”、“炫商人”、“环球人物”三大版块28篇报道为例,进行统计研究,分析其人物报道的特点和模式。
一、热点事件构筑传奇故事
财经人物报道是以经济活动中卓有成就的经营者和管理者为主要内容的新闻报道,具有以事件展示人物形象,以形象特色丰富故事的特点。《商界》杂志“人物”专栏的报道注重人物和事件的相互倚重关系,形成了以时效性和当下感的热点事件阐释人物,构筑传奇故事的特点。如2012年第1期《陈柏言穿越<宫>》一章中,就以2011年热播的电视剧《宫》入手,谈陈柏言的漫画创作;还有2012年第7期《liann lee整合娱乐营销》从2012年的热映电影《我愿意》入手谈到李庆的整合娱乐营销策略;2012年第8期《一个民间发明家和他的机器人》从2012年北京西站出现的一台自动售饭机,讲到金徐凯的发明创造之路;2012年第9期《董平:收购百年外企的70后》从2012年6月1日波鸿集团并购威斯卡特签约仪式入手谈到董平的收购之路等,这些文章都是将人物和事件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通过人物在热点经济或社会事件中的活动来表现人物故事和命运。
二、多元价值展现个性色彩
《南方人物周刊》主编徐列在谈到怎样做好人物报道时说过要“把人还原到人性原点上,抛弃意识形态化的功利性和道德的简单化,
回归到人物应有的多元、复杂、变化莫测、善恶并存的基点上。”1《商界》杂志“人物”专栏在人物报道中从多元价值观出发,用多角度来诠释人物,强调了人物独特的个性、思想、体验和观念。如2012年第3期《陈志列:研祥特种兵》一章中,记者写到要陈志列拍照时,“他拿起研祥的笔记本电脑,把它当成一挺机关枪似的,摆出端枪扫射的姿势,口中还颇有生趣地发出‘突突突’的声音”进而强调“男人心中都有一片战场”突出陈志列的坚韧和刚毅的性格,同时这也为讲述陈志列通过开公司在市场上跟老外竞争,最后称霸中国、冲向全球的创业故事埋下伏笔。2012年第1期《零售怪才闯关东》一章中,记者写到“对于外界的理论和经验,李维龙仿佛一块坚硬的石头,滴水不进。与他一起创业的副总姜凌,时常把一些现金的管理理论和商业模式讲给他听,他总是坚定的把头一摇:‘我不做跟别人一样的东西’。”用这样的视角写出该人物固执、倔强,不愿意随波逐流的独特个性和经营理念。
三、人文视角展现内心世界
《商界》杂志“人物”专栏的报道多以充满人文关怀的视角审视财经人物,通过对事件中的言行、举止、心路历程,揭示其作为独特的人物个体最真实的一面,进而塑造形象饱满,可知可感的精神风貌。使读者在他(她)们身上,获得共鸣。如2012年第8期《李亚鹏:做慈善和做企业》一章,通过对人物故事的展示观照人物内心世界,我们看到了作为演员的李亚鹏,作为企业家的李亚鹏,特别是作为父亲的李亚鹏所展现出的真实生动的一面,在谈到创办嫣然天使基金的初衷时,他说道“在最开始的时候,我是非常自私地为了我的女儿,我希望在她长大之后,这个社会能够有一个更包容的空间和环境。”这样的报道真实可感,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李亚鹏抛开明星、企业家
1徐列.重新打量每个生命[M].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的身份而单单作为一名普通的父亲对女儿真挚朴实的爱,这极易唤起读者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鸣。
四、不同体裁塑造鲜活形象
完善规范的形式有助于准确表述、抒发情感、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效果体现,从而使作品增强表现力、感染力2。人物报道类型的多样性,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人物报道价值判断标准的多元性,加上人物报道记者个性的差异性,决定了人物报道体裁的丰富性。而财经人物报道包括了人物调查、人物专访、人物通讯、人物特稿、人物评述、人物自述等报道体裁。《商界》杂志“人物”专栏的报道中多采用人物专访形式,即通过记者与报道人物面对面的接触采访, 原生态地记下人物对话, 展示人物的性格、看法、思想和观点,在“商界明星”这一板块中,多是记者和采访人物面对面采访或者是跟踪采访。同时也常将新闻述评或者新闻特写与人物专访相结合,有时还将人物专访与采访札记和人物自述结合在一起,并穿插相关链接。如2012年第7期《对话稻盛和夫:禅的启示录》一章中,记者近距离的跟踪采访稻盛和夫,用了六个关键时刻来写描写稻盛和夫的传奇故事,文中还穿插有记者眼中的稻盛和夫《和稻盛和夫的重庆四日》、《企业家眼中的稻盛和夫》以及稻盛和夫的口述《领袖的资格文章》等三篇文章,该篇报道从不同的作者、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题材,让稻盛和夫这个人物鲜活起来。
五、事实修辞营造真实现场
梵•迪克认为“新闻修辞不仅限于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相反,它还包括为增加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合理性、正确性、精确性和可信度而使用的策略性手段”3。在“人物”专栏的报道中,针对于不同体裁、不同主题、不同视角,会有不同的修辞表达方式,种类也很丰
2刘汉俊.塑造形象:人物报道研究[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1年版.
3托伊恩A.梵•迪克(荷兰):《作为话语的新闻》[M].曾庆香译.上海:华夏出版社,2003年版.
富,但是在具体应用上也是有所侧重的,如注重现场感。这种方式包含了事件背景介绍、当事人信息引用、记者现场见闻等策略。如2012年第4期《寻找种子的“发动机”》一章中,记者跟随史蒂夫近身采访,为了使事实材料更为丰满,报道采用了多个事实修辞策略,如近距离的行为描写“史蒂夫全神贯注地听着学生阐述,额头的皱纹越拧越紧……双手扶住额头,将脑袋向后仰了几次”细腻的观察、生动的描述将记者的所见所闻和内心感受直接呈现给读者。还有上文列举的记者亲身采访稻盛和夫一章,也是如此,既增加了记者的见闻和感受,同时也还原了现场的真实感。
六、巧妙叙事引起读者共鸣
《商界》杂志的文风以“经验共振,情感共鸣”4为主,聚焦的是“讲故事”这种叙事方式,恰好与时下流行的“华尔街日报体”相结合,写出了能够吸引读者的故事,因此拥有了广泛的读者群。具体而言就是以故事化的开头引出报道内容,选取事件现场最富情节性、最能揭示主题及人物性格的场景开头。如上文列举的《寻找种子的“发动机”》一章开头这样写道:“50岁,每个月飞十几趟北京、上海,每个月见50个创业团队,任何项目只投资18个月——史蒂夫不知疲倦地在中国大学生创业团队中来回奔波。在偏执地坚信,下一个扎克伯格就在这里。他在找他。光头、黑色羽绒服、卡其色休闲裤、黑板鞋、黑背包,史蒂夫的打扮干练利落。不过,最令《商界》记者吃惊的是,这位来自美国的天使投资人竟抽着5元钱一包的‘大前门’,与创业者侃侃而谈。”这样的开头引入方式富有情节性,浓缩了报道对象的个人信息、特殊经历,引出了要重点报道的主旨:其作为投资人的独特身份。还巧妙的设置了悬念“为什么只抽5元钱一包的‘大前门’、为何只投资18个月”等等都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还有
4刘旗辉.理性的通俗——《商界》杂志品牌创建之路[J].对外大传播.200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