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人计工程设计准则和方法资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视觉 听觉 嗅觉 味觉 触觉
2.2.1.1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构成
1、子系统--人 感觉器官、脑、效应器官
(2)信息的加工处理
接 收 的 信 息
感 应 器 官
2.2.1.1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构成
1、子系统--人 感觉器官、脑、效应器官
(3)效应器官的执行
手与臂、腿与脚、口与舌、头与身等
现代科技也使效应器官有较大的拓展
1、人
➢十分敏感地接受综合信息 ➢识别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阅读文件、分辨声音 ➢将众多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
➢信息通道小,内存信息数量有限,大脑的计算、思 维、决策速度不及计算机
➢感觉器官信息接受能力有限 ➢受生理和心理因素影响,功能可靠性差,易疲劳 ➢对环境敏感
2.2.2.1 子系统能力的分析
2、机
2.2.1.1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构成
2、子系统--机 操纵、运转、显示
(3)显示系统
机的运行状态改变将通过显示系统向 人的感觉器官发出信号,使人得以判 断机的新运转状态是否已满足要求
2.2.1.1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构成
3、子系统--环境
人与机都处于环境包围之中,并通过各自的界 面与环境发生关系。
2.2 人机环境与大系统观
➢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组成与运行 ➢ 功能分配 ➢ 人的生理与心理 ➢ 应用与体现
2.2.2 功能分配
设计者的主要任务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功能进行分解, 合理分配给三个子系统承担,以取得最佳的 技术经济指标
2.2.2 功能分配
➢ 子系统能力的分析 ➢ 功能分配原则
2.2.2.1 子系统能力的分析
第一部分
人-机-环境-社会的系统论 设计方法和技术
第二章 人机工程学设计准则与方法
人机工程学 人机环境与大系统观 基于人体的产品设计准则 用于人体的产品设计准则
2.2 人机环境与大系统
观
➢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组成与运行 ➢ 功能分配 ➢ 人的生理与心理 ➢ 应用与体现
2.2 人机环境与大系统
观
➢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组成与运行 ➢ 功能分配 ➢ 人的生理与心理 ➢ 应用与体现
2.2.1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组成与运 行
传统机械的设计观
思维集中于机械的功能实现与行为分析 使机械实现人期望的功能,解放体力劳动, 实现许多人力所不及的工作
现代机械的设计观
人的作用得到最佳发挥 自然与生态协调 可持续发展
2.2.1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组成与运 行
➢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构成 ➢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运行
雪地行车 舒适乘坐环境
防滑链、防滑轮胎 空调器
2.2.1.2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运行
3、人、车与自然环境 汽车废气排放
空气污染 人类身体健康
汽车消耗石油资源
能源枯竭 资源浪费
废旧汽车
环境负担
电喷 无铅汽油 尾气净化
节能汽车 其它能源 替代燃料
汽车消费模式 废品回收技术 再生利用技术
2.2.1.2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运行
2.2.1.1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构成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文
政
管
经
化
治
理
济
资源
自 然 能源 环 境 理化作
用
排放
自
废弃物
然
环
生态平 衡
境
技术 支撑
技术 支撑
技术环境
自然环境
2.2.1.1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构成
1、子系统--人 感觉器官、脑、效应器官
(1)刺激信号的接收
眼 耳 鼻 舌 皮肤
感官感觉
2.2.1.1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构成
2、子系统--机 操纵、运转、显示
(1)操纵系统
接受人体效应器官操纵动作的部分
将人的操纵指令转化为机械运行的指令
2.2.1.1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构成
2、子系统--机 操纵、运转、显示
(2)运转系统
包括动力与传统系统、控制系统、执行系统等 控制系统对操纵系统接收的指令进行识别,做 出相应的动作,使机的运行状态作出改变。
检测能力
人的特性
1、灵敏度随时间变化、易受影响 2、有主观倾向 3、味嗅觉无法定量,但灵敏度高 4、难于检测偶然发生的事件 5、只能单通道 6、能在高噪声下检测信号
(1)自然环境
资源环境、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
自 能量与物质 然 资源 机器
取
运转
材
排放 废弃物
自然 环境
生态环境 变化
人机 类器 劳运 动行 条环 件境
2.2.1.1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构成
3、子系统--环境
人与机都处于环境包围之中,并通过各自的界 面与环境发生关系。
(2)社会环境
民族、文化背景、社会制度、政府政 策、国际关系等。
社会因素对产品的生产或使用发生促进或制约效果 市场环境成为产品开发的重要因素 人的消费观念始终对产品成
3、子系统--环境
人与机都处于环境包围之中,并通过各自的界 面与环境发生关系。
(3)技术环境
包括设施环境和协作环境等 高度文明的劳动环境由相应的技术设施来实现
驾驶更容易 最适合的坐姿 时刻把握运行状态 操作手处于最佳位置 驾驶轻快自如 享受、消除驾驶疲劳 乘坐的舒适性
2.2.1.2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运行
3、人、车与自然环境
环境温度的变化 油箱中润滑油冻结 沙漠地区行驶 高原地区行驶 雨天视线遮挡
车用橡胶件 防冻添加剂 空气过滤、保护装置 增压、助燃 刮水器
➢能远远超出人的生理和心理极限,发出工作所需要 的力和功,达到所需要的速度,并长时间运转
➢工作稳定、抗干扰能力强,对环境的承受能力强 ➢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感知信号,感知速度快 ➢内存信息量大,运算速度快,只要对过程思维模式
掌握清楚,处理能力明显加强。
2.2.2.1 子系统能力的分析
人和机器要素的特性比较
4、人、车与社会环境 汽车改变人的生活 汽车工业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汽车国际贸易产生出国际汽车贸易法规
汽车成为社会公害
汽车事故
酒精检测设备、自动阻止装置 安全气囊 安全规章制度、保险制度
2.2.1.2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运行
4、人、车与技术环境
高速公路 高架道路降噪墙 自动导航系统 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系统 废旧轮胎回收技术
群体的共性功能由公共的环境设施来承担
2.2.1.2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运行
以汽车为例
1、“人-汽车-环境”系统的基本运行
行车状况
环境信息
车况
交通标志
车窗、
仪表盘
后视镜 驾车
人 操纵器
身体感觉
车的驾驶
车的运 行状况
2.2.1.2 人-机-环境大系统的运行
2、人与汽车 自动变速装置 座椅电动调节 车载传感器 方向盘自由调整 增力转向系统 高级音响 乘坐空间、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