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遗传与优生专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第二节
31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2. Fanconi贫血(Fanconi anemia,FA)
又称先天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先天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是一种儿童时期的 骨髓疾病,群体发病率约为1/350 000。
➢ 临床特点:全血细胞减少,进行性骨髓衰竭,有贫血、易疲乏、易 出血和易感染等症状,多见皮肤色素沉着或片状红褐色斑,体格、 智力可发育落后,同时伴有多发性先天畸形,常见骨骼畸形也可有 肾、眼、耳、生殖器等畸形和先天性心脏病等。
遗传与优生
遗传与优生
第十一章 遗传与优生专题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程丹丹
目录
第一节 群体中的基因 第二节 肿瘤与遗传 第三节 分子病与先天性代谢病 第四节 药物与遗传
3
重点难点
重点:1.标记染色体、分子病、先天性代谢病的概念。 2.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 。
难点:1.肿瘤发生的遗传机制 。 2.常见分子病和先天性代谢病病因及临床表现。
➢ 根据肿瘤对人体危害的大小及其生长特性,可将肿瘤分为 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恶性肿瘤又可分为上皮源性的 “癌”和间质源性的“肉瘤”。
第十一章第二节
17
第二节 肿瘤与遗传
二、肿瘤的遗传现象
(一)癌家族
➢ 癌家族:指一个家族中有较多的成员发生一种或几种解剖 位置相同的肿瘤。
第十一章第二节
18
G家族的部分系谱
第十一章第二节
30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四)遗传性缺陷或疾病与肿瘤发生 1. Bloom综合征(Bloom syndrome,BS)
➢ 临床特点:身材矮小、慢性感染、免疫功能缺陷, 对日光敏感,故面部常有微血管扩张性红斑,患者 多在30岁前发生各种肿瘤和白血病。
➢ 遗传方式: AR遗传
➢ 细胞学显著特征:染色体不稳定性或基因组不稳定性。
8
三、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一)突变
➢ 突变率:一个基因突变的速率,一般用每代中每一百万个 基因的突变数来表示,即n×10-6/代。
➢ 假定从A到a的突变率为u,a突变为A的突变率为v。 等位基因A和a的基因频率分别为p和q。 当pu>qv时,则基因a的频率增加,而A的频率下降; 当pu<qv时,基因a的频率下降,A的频率增加。
第十一章第二节
21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1. 视网膜母细胞瘤(Rb)
➢ 种类
遗传型:占40%,发病年龄早,多在1岁半内发病,多为双侧 相继发病,有家族史,呈AD遗传。
非遗传型:占60%,发病年龄晚,多在2岁后发病,常为单侧发 病,无家族史。
➢ 致病原因
Rb基因缺失或突变
第十一章第二节
22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4
第一节 群体中的基因
➢ 群体:是指在一定时间生活在同一特定区域内能相互交配并 产生具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集合。
➢ 群体遗传学:是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 基因库:一个群体内包含的全部基因 。
第十一章第一节
5
第一节 群体中的基因
一、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 基因频率:指一个群体中某类等位基因的数量占该基因 位点上全部等位基因的比率。
➢ 在90%的Burkitt淋巴瘤病例中可以看到一个长臂增长的14号染色 体(14q+),是8号与14号两条染色体长臂末端易位的结果,形成 了8q-和14q+两个异常染色体,即t(8;14)(q24;q32)。
(3)脆性部位(fragile sites)
➢ 在人类染色体上有一些易发生断裂的部位,称为可遗传的脆性部位。 ➢ 一些脆性部位与肿瘤细胞染色体异常的断裂点一致或相邻。 ➢ 另一些脆性部位与已知癌基因的部位一致或相邻。
第十一章第一节
7
第一节 群体中的基因
二、遗传平衡定律
➢ 遗传平衡定律:又称为Hardy-Weinberg定律,在一定条 件下,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在世代传递中保 持代代不变。
➢ 一定条件包括: ①群体很大;②群体中的个体随机交配;③没有突变发生; ④没有选择;⑤没有大规模的个体迁移。
第十一章第一节
➢ 近婚系数:近亲婚配后其子女从婚配双方得到祖先同一基 因的概率,也就是指某一祖先的同一基因通过不同途径的 传递在后代纯合的概率。
第十一章第一节
16
第二节 肿瘤与遗传
一、肿瘤的概念
➢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 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 性增生而形成的异常病变,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 Rb是一种眼球视网膜的恶性肿瘤,多见于婴 幼儿,发病率约为1/20 000。
➢ 临床症状
早期临床表现为眼底有灰白色肿块,多无自觉症状,当肿瘤长入玻璃 体后,瞳孔呈黄色反光时才被发现,称为白瞳,俗称“猫眼症”。其 后,眼球向内或向外偏斜,视力丧失。患儿眼痛,头痛。肿瘤可向外 生长,通过视神经进入眼眶,引起青光眼,眼球突出,肿瘤还可沿视 神经向颅内蔓延或经血液向全身转移而致患者死亡。
➢ 遗传方式: AR遗传 ➢ 染色体检查:自发断裂率明显增高,单体断裂、裂隙等染色体畸变
很多,双着丝粒染色体、断片、核内复制也很常见。
第十一章第二节
32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3. 毛细血管扩张共济失调(ataxia telangiectasia,AT)
是一种多见于儿童期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发病率1/100 000~1/40 000。
➢ 种类
遗传型:占80%,发病早,常多发,呈AD遗传。 非遗传型:占20%,发病年龄较晚,常单发。
➢ 致病原因
NB发生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p36。该基因的第一次突变可能只干扰神经 嵴的正常发育,第二次突变才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
第十一章第二节
25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二)多基因遗传的肿瘤
➢ 肿瘤的遗传易感性

1
2

1
23 45 6
7 89 1
1
0
1

1 23 4
5
6 7 89
111
012
①该家系的10个支系共有842个后代,其中有95名是癌患者
②在癌患者中有48人患结肠腺癌,18人患子宫内膜腺癌
③13人为多发性癌
④19人癌发生于40岁之前
⑤72人的双亲之一患癌,男性癌患者47人,女性癌患48人,男
女癌患者比例为1:1
(四)随机遗传漂变
➢ 随机遗传漂变: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小群体中,由于偶然事 件而造成的基因频率在世代传递中的随机波动现象 ,简称 遗传漂变。
➢ 遗传漂变往往导致一个小群体中某些等位基因的消失和另 一些等位基因的固定,从而改变这个群体遗传结构。
第十一章第一节
14
四、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五)隔离
➢ 隔离:由于地理环境、宗教、民族习俗等因素使得一个群体 不能与其他群体通婚,因而也就不可能有基因的交流。
与选择系数呈反相关。
第十一章第一节
12
四、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三)迁移
➢ 迁移:是指具有某一基因频率的一个群体中的部分个体因 某种原因迁入与其基因频率不同的另一个群体中,并且定 居和杂交,从而引起群体间的基因流动和群体基因频率的 改变,又称为基因流。
第十一章第一节
13
四、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 发病机制:9号和22号染色体发生易位 ➢ 临床意义:①大约95%的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病例都是Ph染色体阳性,
可作为诊断依据。②用于区别临床上相似,但Ph染色体为阴性的其他血 液病(如骨髓纤维化等)。③Ph染色体先于临床症状出现,可用于早期 诊断。
第十一章第二节
29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2)14q+染色体
s=1-f
第十一章第一节
10
四、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二)选择
2. 选择与突变的平衡
➢ 选择的作用是淘汰有害基因,使群体的基因频率向着某一 方向变化。而突变则使有害基因得到补充,对群体遗传结 构的改变和选择的作用方向正好相反。
第十一章第一节
11
四、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二)选择
3. 选择压力的变化对遗传平衡的影响 ➢ 选择压力: 选择对群体遗传结构改变所引起的作用。 ➢ 选择压力增强:可以使致病基因的频率降低。 ➢ 选择压力放松:可以使致病基因的频率升高,升高的速度
➢ 临床特点:1岁左右即可发病,表现为小脑性共济失调;6岁后眼、 面、颈等部位出现瘤样小血管扩张。由于常有免疫缺陷,患者常死 于感染性疾病。
➢ 细胞学特征:有较多的染色体断裂。
第十一章第二节
33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4. 着色性干皮病(xeroderma pigmentosum,XP)
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皮肤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癌前病变,发病 率1/250 000。 ➢ 临床特点:患者皮肤对紫外线辐射高度敏感,在日 光照射后容易被紫外线损伤,先是出现多个皮疹和 色素沉着,进而出现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及小 血管瘤,后期可发生癌变。
➢ 在群体遗传学中,显性基因的频率用“p”表示,隐性基 因的频率用“q”表示,则p+q=1。
第十一章第一节
6
第一节 群体中的基因
一、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
➢ 基因型频率:指一个群体中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占群体中 全部个体的比率。
➢ 一对等位基因A和a在群体中可有3种基因型AA、Aa、 aa,其中任何一种基因型个体占群体总个体数的比例就 是基因型频率。设基因型AA的频率为D,基因型Aa的 频率为H,基因型aa的频率为R,则D+H+R=1。
2. 肿瘤细胞染色体结构畸变
➢ 标记染色体(marker chromosome) 肿瘤细胞中结构异常的染色体。
➢ 标记染色体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类。 ➢ 特异性百度文库记染色体指经常出现在某一类肿瘤细胞内的,对该
肿瘤具有代表性的标记染色体。
第十一章第二节
28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1)Ph染色体
➢ 命名:1960年,Nowell在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细胞内发现了一条 比22号还小的近端着丝粒染色体,因在美国费城(Philadelphia)发现而 命名为Ph染色体。
是指在一定内外环境因素影响下,由遗传基础决定的个体易患某 种肿瘤的倾向。
➢ 多基因遗传的肿瘤多是一些常见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胃癌、 肺癌、前列腺癌、子宫颈癌等,这些恶性肿瘤患者一级亲属的患 病率都显著高于群体患病率。这些肿瘤的发生是遗传因素和环境 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因素往往起主要作用。
第十一章第二节
26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三)染色体畸变与肿瘤发生
1. 肿瘤细胞染色体数目异常
➢ 正常人体细胞为二倍体,而肿瘤细胞大多是非整倍体。 有的是超二倍体,有的是亚二倍体,还有的肿瘤细胞是 三倍体、亚三倍体和超三倍体、四倍体、亚四倍体和超 四倍体。
第十一章第二节
27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三)染色体畸变与肿瘤发生
➢ 隔离可以使群体中的纯合子的频率增加,一些异常的基因频 率在小的隔离群体中特别高。其原因可能是由于这个群体是 由为数不多的几个祖先繁衍而来的,群体内的类似近亲繁殖 使这个群体产生了一种极端的遗传漂变作用所造成的。
第十一章第一节
15
四、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六)近亲婚配
➢ 近亲婚配:是指在3~4代之内有共同祖先的个体之间的婚 配。
第十一章第二节
19
第二节 肿瘤与遗传
二、肿瘤的遗传现象
(二)家族性癌
➢ 家族性癌:指一个家族中有多个成员罹患同一类型的肿瘤。
➢ 通常是较为常见的癌,患者一级亲属发病率远高于一般人群, 一般不符合孟德尔遗传。
第十一章第二节
20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一)单基因遗传的肿瘤
1. 视网膜母细胞瘤(Rb)
第十一章第一节
9
四、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
(二)选择
➢ 选择:指由于基因型的差别,导致不同基因型个体间生存 能力和生育能力的差别。
1. 适合度与选择系数 ➢ 适合度:指一个群体中某种基因型个体能够生存并将其基因
传给后代的能力,用f表示,一般用相对生育率来衡量。 ➢ 选择系数 :是指在选择作用下降低了的适合度,用s表示。
2. Wilms瘤(WT) ➢ 种类
遗传型:占38%,多为双侧性,发病年龄较早,呈AD遗传。 非遗传型:占62%,多为单侧性,发病年龄较晚。
➢ 致病原因
WT的抑制基因WT1突变或丢失
第十一章第二节
24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3.神经母细胞瘤(NB)
➢ NB是一种常见于儿童的恶性胚胎瘤,起源于胚胎性交感神经系统神经 嵴,可发生于肾上腺及有交感神经的部位,包括颅内、眼眶、颈后、胸 腔、腹腔、盆腔等,患多发性神经纤维瘤、节神经瘤、嗜铬细胞瘤等。
2. Wilms瘤(WT)
➢ WT即肾母细胞瘤,是一种儿童常见的肾脏恶性胚胎性肿瘤, 发病率约为1/10 000,常发生于5岁以下的儿童,偶发于大龄儿 童,成人罕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 临床症状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部有巨大肿块,若压迫邻近器官可引起腹痛 和肠梗阻。
第十一章第二节
23
三、肿瘤发生的遗传学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