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中的逆向思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数学中的逆向思维
本文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逆向思维,何时运用逆向思维。
分析法、反证法都是逆向思维的方法,着重介绍了逆向思维方法的运用。
标签:思维逆向思维
1 什么是逆向思维
人的思维过程是可逆的。
如果我们把A?圯B的思维过程属于正向思维(正向思考)的话,那么B?圯A的思维过程则属于逆向思维(逆向思考)。
人们习惯于正向思维,但在有些时候,逆向思维却更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从正向思维转向逆向思维是思维灵活性的一种表现。
那么,什么时候考虑逆向思维呢?一般来说,当顺推不行时考虑逆推,直接解决不行时考虑间接解决,探讨可能性发生困难时考虑探讨不可能性……所有这些都属于逆向思维的范畴。
当我们反复考虑某个问题陷入困境时,逆向思维往往能使我们茅塞顿开,帮助我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或办法。
2 分析法、反证法都是逆向思维的方法
数学证明中的分析法、反证法都是逆向思维的方法。
在数学证明中,按照逻辑推理本身的顺序和要求来说,应该是从题设条件出发,根据已知的定理条件逐步推出所要证明问题的结论,这是我们证明中常用的综合法。
然而在某些时候,用综合法很难解决问题,比如很多无理不等式的证明就是如此。
若反其道而行之,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进行倒推,逐步推到已知条件或明显成立的事实,从而得到结论的证明,这就是我们证明中常用的分析法。
显然分析法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不等式的证明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另外,我们常用分析法探索解题途径,用综合法形式写出证明过程,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也是训练逆向思维的一种途径。
反证法也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当我们直接证明一个问题发生困难时,常常考虑用反证法。
反证法是先证明原命题的否定为假,进而肯定原命题为真。
也就是说,反证法是考虑了两个方面,即原命题的反面与真实(成立)的反面,经过两次否定才完成整个证明的。
虽然反证法的逻辑依据是排中律,但其思想方法却可以说是双重的逆向思维。
3 逆向思维方法运用举例
关于逆向思维方法的运用,举下面几个例子:
注:此题若用综合法就比较困难,因为我们很难想到从“15<16”入手。
事实
上,很多含有根式的不等式的证明,用分析法比用综合法简便。
例2用0到9这10个数字,可以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解:从0到9这10个数字中任取3个数字的排列数为A103,其中以0开头的排列数为A92,所以它们的差就是用这10个数字组成的没有重复数字的3位数的个数。
所以所求3位数个数是:
A103-A92=10×9×8-9×8=648
答:可以组成648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
注:此解法是一种逆向思维的方法。
它不是直接求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的个数,而是先求不是三位数的3个不重复数字的排列数A92,然后从所有不重复的三个数字的排列数A103中将它减去,得到所求三位数的个数。
例3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就和这个平面平行。
已知:a¢α,bCα且a∥b(如图)
求证:a∥α。
此定理若直接证明的话,需证明直线a和平面α没有公共点(线面平行定义),这是非常困难的。
若用反证法证,据已知条件,只需证a∩α=P不可能,这一点很容易做到。
证明:(反证法)
假设直线a和平面α不平行,∵a¢α ∴a∩α=P
a∥α,过a、b作平面β,则a∩β=b
∴P∈b,此与a∥b相矛盾。
∴a∥α
例4有4位同学,每人买1张体育彩票,求至少有2位同学彩票号码的末位数相同的概率。
4位同学中至少有2位同学的彩票号码的末位数相同,这包括其中恰有某2位同学彩票号码的末位数相同、恰有某3位同学彩票号码的末位数相同、4位同学彩票号码的末位数都相同等多种互斥情况,逐一求其概率相当麻烦。
若用逆向思维方法,即先求4位同学所买彩票末位数号码各不相同的事件的概率。
再求其对立事件——至少有2位同学彩票号码的末位数相同的概率就比较简单。
注:若事件B发生所包含的情况较多,而它的对立事件A(B不发生)所包含的情况较少,
利用P(B)=1-P(A)计算B的概率则比较简便。
这不仅体现了逆向思维,同时对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是很有益的。
例5求Sn=1·3·5+3·5·7+5·7·9+…(2n-1)(2n+1)(2n+3)
按照习惯的思维是将和式Sn中的通项展开,把Sn分解成自然数与一个常数列之和。
如果对自然数的立方数列与平方数列的求和不熟,一切将从头做起,十分麻烦。
现在考虑一个比Sn的数列更为复杂,但结构与其相似的数列(这是一个表面上与“简单化”方向完成相反的大胆做法)
Sn*=1·3·5·7+3·5·7·9+5·7·9·11+…(2n-1)(2n+1)(2n+3)(2m+5)
记ak=(2k-1)(2k+1)(2k+3)(2k+5)…(*),(k=1,2,…,n)
由ak+1-ak=8(2k+1)(2k+3)(2k+5)…(*)可知,Sn*中每相邻两项之差的八分之一正好就是Sn中的各项,于是令(*)中的k=1,2,…,n,得
a2-a1=8·3·5·7
a3-a2=8·5·7·9
a4-a3=8·7·9·11
…………
an-an-1=8(2n-1)(2n+1)(2n+3)
将以上n个式子相加得
an-a1=8·[3·5·7+5·7·9+…+(2n-1)(2n+1)(2n+3)]
=8(Sn-1·3·5)=8(Sn-15)
又an=(2n-1)(2n+1)(2n+3)(2m+5),a1=1·3·5·7,
∴Sn=n(2n3+8n2+7n-2)
通过考虑一个比Sn中的数列更为复杂的数列与Sn间的关系,反而简捷地求出Sn的值。
总之,逆向思维方法的应用十分广泛,用法灵活,在数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正向思维的培养,还应重视逆向思维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逆向思考)贵在平时,贵在坚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7.5下期.高中.
[2]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数学》(基础版)第二册.邱维声主编.
[3]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数学》(必修)第二册(下B)人民教育出版社.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