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西方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热点问题透视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西方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热点问题透视 2
当前西方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热点问题透视
主讲人:刘宝存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讲者刘宝存教授通过对世界性教育改革在各国兴起状况的概括讲述,指出当前世界教育面临的新的挑战及存在的系列问题,阐明当今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为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进而对当前西方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列举了当前西方主要国家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改革现代教育制度,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促进教育行政均权化;实施校本管理改革,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改造薄弱学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开展择校实验,鼓励学校之间的竞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习当前西方教育管理改革的整体状况,能使我们拓宽视野,创新思路,更好地来促进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课程提纲
一、世界性教育改革的兴起
二、世界教育面临新的挑战
三、世界教育存在的问题
四、世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提高质量、促进公平
五、当前西方基础教育管理改革主要措施
1.改革现代教育制度,建立终身教育体系
2.改革教育管理体制,促进教育行政均权化
3.实施校本管理改革,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4.改造薄弱学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5.开展择校实验,鼓励学校之间的竞争
北京师范大学第五届教育行政干部(聊城市)高研班学习
心得点滴谈(二)
——刘宝存“西方基础教育管理改革热点问题透视”的学习心得
务。二是,由于有了集中统一管理,各类教育,各类学校,都能够健康、有序、规范地发展。基本的教育秩序、教育质量能够得到保证。
最大的缺陷:一是政府对教育的高度控制造成了由于政府包得太多,学校成了政府的“附庸”,缺乏办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只能奉命行事,而缺乏生机和活力,缺乏特色。二是由于以一个标准办学,学校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形成不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成长。三是由于政府包得过多,统得过死,也不利于形成多元的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影响和制约了社会力量参与发展教育的积极性。
鉴于此,教育管理体制必须要进行改革。虽不像美国那样实行由校长、社区成员、教师代表、家长和市民联谊会代表及学生组成的理事会制度,但也要还给学校更多的自主权,但也要对学校办学行为给予有效的监督。
二、校本管理运动
(一)校本管理的起源与发展
20世纪60年代中期,澳大利亚一些教育工作者对集权式的学校管理模式提出批评,并要求在每个学校设立董事会,以期建立一个教育局、校长、家长、社区人员、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共同合作的学校管理模式。
1972年和1976年,南澳大利亚州和首都直辖区先后建立起学校董事会的学校管理体制,每个学校设立董事会,董事会由校长、社区成员、教师代表、家长和市民联谊会代表及学生(在中学)组成,有权决定学校的教育政策和经费开支、评估有关校舍设备和仪器的需求情况等。
1983年,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处在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改革报告,揭开了美国重建教育运动的序幕。
在学校管理上,重建教育运动主张成立地方学校理事会(local school coun cil),实施以学校为基点的学校管理模式(即校本管理),强调发挥学校基层
管理人员和教师的积极性,强调学区、校方高层行政人员与社区、家长、学生共同决策,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到1999年,全国已有33州的数千个学区在实验某种形式的校本管理。
1987年10月,新西兰发表了著名的皮科特报告(Picot Report),在新西兰也掀起了重建学校系统的改革运动,其中一个主要措施就是下放财政权力,加强学校的地方化管理与控制,由学校董事会负责制定学校的目标和政策。
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促进了英国学校管理模式的改革,该法案通过创设直接拨款学校和地方学校管理推行校本管理。
在90年代初,加拿大阿尔波特省的埃德蒙顿公立学校学区开始实验以校本决策为核心的校本管理,把学校管理权力下放到学校层面,家长、社区和企业参与学校的决策。
在90年代以后,校本管理逐渐从西方发达国家传播到其他国家和地区。我国的香港地区于1991年4月颁布了“学校管理改革”的政策,并于1992年开始正式贯彻实施,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进行校本管理的改革实验。目前,校本管理正在成为学校管理改革的一个世界性热点。
(二)校本管理的内涵与哲学基础
1、对校本管理的不同理解
校本管理是管理结构的一种更替,是权力非中心化的一种形式,是把决策权力的重新分配作为激发学校提高有效性的首要手段。
校本管理是指学校教育组织、管理的非中心化,把权力授予那些最接近课堂中学生的人(即教师、家长和校长),为学校系统中的所有人创造新的角色和责任,以期改变课堂中学与教的过程。
校本管理就是一项将重要的决策权从州和县转移到每一所学校的改进教育的策略,旨在通过向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和其他社区成员提供控制教育过程的更多权力,为学生创造更为有效的学习环境。
校本管理就是权威和责任由上级部门和官员向学校这一层次的下移,并由一个由相关股东参与的法人团体来负责实施。
2、校本管理的内涵
校本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以学校为本位或以学校为基础的管理。它是一种以权力下放为中心的学校管理思想和模式,其核心就是强调教育管理重心的下移,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使中小学成为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主体,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创办出更有效的学校。
3、校本管理的哲学基础
校本管理模式的产生反映了西方教育管理哲学从“外控式管理”向“内控式管理”的转变。
传统的外控式教育管理追求教育需求目标一元化,追求数量的发展,认为理性的行政管理科层结构和集权化是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学校只是一个执行系统,它所需要做的就是按照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政策要求行事。
这种外控式教育管理哲学是在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时代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公共教育体系的建立和教育规模的扩充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学校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
外控式教育管理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学校只能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则行事,缺乏自主权和应变能力,不能根据社会和自身的需要灵活地制定发展政策和策略。
20世纪中后叶,以分权化、多样化为中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潮在西方国家兴起并迅速发展,对教育管理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教育发展的中心由数量扩张转向质量提高,外控式管理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