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碳交易市场概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
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SPECIAL FOCUS
封面文章
文/本刊记者 宋金泰
全球碳交易市场的状况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国际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区域市场中,也存在不同的交易商品和合同结构,各市场对交易的管理规则也不相同。欧盟排放贸易体系(EU ETS)依然是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引领者。自运行以来,碳产品交易量和交易额一直占全球总量的3/4以上。2007年欧盟排放配额的成交量是20亿,价值超过500亿美元,无论是交易量还是交易额都比2006年翻了一番。2008年上半年由于欧盟排放配额价格依然在高位运行,欧盟排放贸易体系的碳交易量和交易额与上年同期比较,又有很大程度提高。2009年在全球1440亿美元碳交易额中,欧盟市场就占到1180亿美元。该体系依然主导全球碳交易市场。欧盟排放贸易体系涉及到了电力行业以及五个主要的工业部门:石油,钢铁,水泥,玻璃和造纸。这些领域的排放设施超过12000个,占欧盟27个成员国总排放量的45%左右。今后的时间2012~2020年,这一阶段产业范围将更加扩大,涵盖化学产业与氨水制造领域,航空与航运也包含在内。自2012年1月1日起,所有在欧盟机场起降的航班将被分配一定的温室气体排放限额,排放总量超标的航空公司必须购买超出限额的部分。
欧盟排放贸易体系是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引擎,但是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世界各国的其他碳交易市场纷纷出现与快速成长。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是全球第一家自愿减排碳交易市场交易平台,2003年开始启动。在芝加哥气候交易所,会员公司自愿限制各自的温室气体排放,维护大气环境稳定,履行企业社会
全球碳交责任,同时提高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目前有会员公司200多个,主要来自航空、电力、环境、汽车、交通等行业,其中包括5家中国会员公司(北京神雾热能技术有限公司是其第一家中国会员公司),交易产品涉及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二氮、氢氟烃、全氟化碳、六氟化硫等。芝加哥气候交易所2007年的交易量猛增,是2006年的两倍,交易额突破。7000万美元。2008年的增势更猛,第一季度的交易额就轻松突破2007年总额。在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的减排计划中,许多北美公司和当地政府自愿做出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承诺,以保证芝加哥气候交易所能够实现其两个阶段的目标:
第一阶段(2003一2006年),所有会员单位在其基准线排放水平的基础上实现每年减排1%的目标;
第二阶段(2007—2010年),所有成员将排放水平下降到基准线水平的94%以下。美国加州碳交易机制的具体方案已按最高法院的要求完成修改,但是,受国内金融危机的影响,原定2012年启动的计划已被推迟至2013年。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温室气体减排贸易体系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它对该州的电力零售商和其他部门
规定排放份额,对于额外的排放,则
通过该碳交易市场购买减排认证来补偿。2007年澳大利亚新任总理陆克文执政后,加入了《京都议定书》,因此,为了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新政府已经制定了澳大利亚国家减排措施与建立碳交易体系的关键性报告,其中包括《京都议定书》减排额的使用等,并将于2009年经过立法程序获
欧盟排放贸易体系是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引擎,但是同样不可忽视的是世界各国的其他碳交易市场纷纷出现与快速成长。美洲、澳洲、亚洲等地区国家的碳交易起步虽晚,但正出现迎头赶上的迹象。
欧盟排放贸易体系涉
及到了电力行业以及五个主要的工业部门:石油,钢铁,水泥,玻璃和造纸。这些领域的排放设施超过12000个,占欧盟27个成员国总排放量的45%左右。
28
C H I N A V E N T U R E C A P I T A L
SPECIAL FOCUS
封面文章
得法律保护。
2011年7月10日,澳大利亚首位女总理吉拉德公布了固定碳价机制具体方案。拟从2012年7月起向占澳排放总量60%以上的能源、交通、工业和矿业等500家大型企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征收每吨23澳元(约合人民币160元)的固定碳价。该价格将以每年2.5%的涨幅增长。固定碳价机制实施三年后,自动过渡为温室气体总量控制和排放交易机制。
加拿大作为一个远远落后于《京都议定书》目标的国家,2008年国内碳交易市场也有一定的发展,加拿大首家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交易机构——蒙特利尔气候交易所也正式运行。
亚洲地区碳交易起步较晚,但正出现迎头赶上的迹象。如果说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是全世界碳排放贸易发展的标准范本,那么亚洲新兴碳市场则具有渐进和适应性的特点。日本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长期以来主要靠的是系列的政策法令和技术体系等,但是效果甚微,近年来也开始转变运用市场机制。市场体系的阻力开始随着效率的显现而得到化解,并且从地方级碳市场取得可喜的突破。纵观日本排放交易市场机制建设,从1997年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推动制定自愿环境行动计划,到2008年10月日本自愿减排体系(J-VETS)试行,再到2010年4月日本出现地方级的强制总量限制体系,共走过了三个阶段。日本本来在酝酿建立一个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由于受到地震和海啸的影响令所有计划都暂时搁置下来。韩国拟议中的温室气体总量控制和交易机制,计划于2015年启动。
全球碳交易市场的特点
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作为新兴的金融市场,碳交易市场在近几年发展迅猛。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08年,全球碳交易总额已达到1260亿美元,而2005年全球碳交易总额为100亿美元左右,4年时间增长超过10倍。2009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1440亿美元。经过多年的发展,碳交易市场渐趋成熟,参与国地理范围不断扩展、市场结构向多层次深化。据联合国和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此外,以CDM为基础,从事CERs现货、远期和期货交易的二级交易市场发展迅速,2008年,该市场的交易金额为260亿美元,是2007年的5倍,占全部碳交易总额的21%。碳交易市场的迅速发展,大大促进了全球清洁技术的开发和运用,并逐渐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机制。
国际碳交易市场分布呈分散状态,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市场。2003年1月1日,第一个自愿减排市场芝加哥气候交易所(CCX)正式启动后,美国各州、澳大利亚、欧盟等分别建立了集中于本国家或区域内部交易市场,统一的国际市场尚未形成。从事碳金融交易的市场多种多样,既有场外交易机制,也有交易所交易;既有由政府管制产生的市场,也有参加者自愿形成的市场。这些市场大都以国家和地区
为基础发展而来,而不同国家或地区在相关制度安排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形成了国际碳金融市场高度分割的现状。
交易价格经常出现巨大的波动。由于交易市场不完善,没有统一的市场机制,直接受到市场供求关系和经济
形势的影响,碳排放权交易的市场交易价格经常出现巨大的波动,中国CDM项目最初的交易价格在5美元左右,最高上升到15美元,德班会议期间,担忧各缔约国恐怕难以就第二承诺期温室气体减排达成实质协议,价格跌到了6美元左右。欧盟内部的交易市场的价格波动也更为剧烈,2006年4月中旬,欧洲气候交易所创下了每吨30欧元的纪录,但在5月中旬又狂跌至10欧元,到2007年底,它的价格已经低于每吨几欧分了
。
国际碳交易市场分布呈
分散状态,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国际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