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 纠错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考历史纠错本

每年高考结束后,总会听到叹息声:“考试的那道题,我曾经见过类似的,怎么还是不会做!”“本来做对了,又改错了!”……原因何在?其实,尽管历史知识错综复杂,但只要肯用心,学习方法得当,学习历史就会变得很简单。下

面笔者以2011年一道高考题切入,谈谈建立纠错本的重要性。

首先看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全国卷考生反映最难的24题:

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西周时

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

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

【考点分析】本题所属考点为宗法制,相邻考点有分封制、郡县制。本题是典型的“创设新情境、新材料”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新情境、新材料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题干迷惑性大,备选项区分度,导致得分率低,考生普遍反应难度大。

【错因剖析】本题错选A,分析:从习惯思维来看,学生认为“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意味着西周“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错选B,分析:从思维定式来看,董仲舒以“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自然就认为“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影响。错选D,分析:认为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了周王天下

共主的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且享有较强独立性,故认为实

现了国家对土地和人口的控制。

【正确思路】正确选项为C。分析:正确区分宗法制、分封制和郡县制是解答此题的前提。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西周制度对秦汉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分封制通过层层分封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而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独立性,A错在“有效控制”,B错在“大权独揽”,D错在“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

而将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

【纠错启示】一是不能正确把握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下,从诸侯、卿到士大夫,其权力、地位、人口和财产都是世袭的,受封者在自己的封地内大权独揽,享有较强的独立性。二是没有理清西周“大一统”对秦汉“大一统”的影响是将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联姻”,使“家”与“国”连为一体,材料中的“大一统”源于西周的宗法制。三是对郡县制与分封制之上的国家制度混淆不清,误以为分封制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四是不能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从中获取完整的信息,而是想当然地分析推理,也就是说,受思维定式的影响。五是对备选项中的信息没有做到去伪存真,没有进行合理的逻辑推理。

从上题可以发现,考生的错误是“熟悉的考点——概念不清,陌生的角度——混淆不清,困惑的交织——思路不清”,这是每年高考对于选择题考生“败走麦城”的真实写照。改变这一魔咒的良策就得借助于纠错本。高三复习时间宝贵,绝不能总是犯同样的错误,所以纠错很重要。如何纠错,同学们可参照《试题调

研》长销书系列之《高考状元纠错笔记》,另外笔者再为你小支三招。

1.全面、系统规划好纠错本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规划得当,高三将是你复习生涯中最充实的一年,也是走向成功的一年。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用全局眼光、系统整理历史学科纠错本。首先应该选择一个活页笔记本,遇到自己认为一时难以理解的试题,或者对一道题突发灵感,或者对相邻知识点有困惑,就顺手记下来,同时标明所属

章节或考点,等积累到一定的量后便于归类。

其次要加强针对性,应该将纠错本分成两大部分,一是纠错题,即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选择题以题型归类,近年来新课标高考选择题题型,从题干看可分为历史概念型选择题、文字材料型选择题、表格材料型选择题、图片材料型选择题。从备选项看可分为组合型选择题、程度型选择题。非选择题以设问归类,一般有四种限制情况:“依据材料回答”“依据所学知识回答”“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和没有对答题依据作出明确规定。二是纠混淆不清的常考知识点,即对同类

知识理解不清的,就摘抄或粘贴到纠错本上。

再次应理清线索。高考其实就是高度重复的考试,高中三年的历史学习,重心是那三本历史必修课本。对三本历史必修课本,可以以单元(专题)为单位,分为75个大考点,然后将自己的错题与考点对应,从中总结出相应的易错点,

再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回到教材中温习相关知识,以达到纠正错误的目的。

2.处处留心、纠错归档

纠错必不可少,但不能为纠错而纠错,只把做错的题目或易混的知识点等列

在本子上,就以为“大功告成”了,而不去做深入的分析。

积累的错题,建议最好一周汇总一次,做好三件事:一是错题重做,如果做对了,理解了,可以删除,使纠错本越来越薄,这样使纠错本真正精炼而实用,

使以后复习中既省时又能及时弥补学习的缺陷。二是继续错的题目,或者还是不理解的知识可归类到相应考点或题型下,为自己的纠错本“添砖加瓦”。三是找病根、扫盲区,写出自己的错误思维,如常考知识点理解不清、同类知识点辨析不

清、材料理解不到位、做题粗心大意等,这样有助于查漏补缺,纠正思维。

3.深入浅出,总结提高

纠错的目的是以后不错,不错的境界之一是纠一道题会一类题,平常翻阅纠错本时可写上评注、心得体会,如这种类型的题有什么特点,涉及几个知识点,解题的突破口在哪里,难点、重点又在哪里……养成创新思维,挖掘潜质,打破

思维定式,达到触类旁通的目的。如下题:

柳宗元认为,秦末农民起义“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西汉七国之乱“有

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明矣”。下列哪种说法最符合材料原意

A.郡县制与秦末农民战争没有关系

B.七国之乱因汉初分封而爆发

C.郡县制有利于集权统治

D.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

学生可写下心得体会:本题答案为C,易错选D,此题是比较型材料题,涉及农民起义、郡县制、分封制。两则材料是横向比较,秦末农民起义不是郡县制造成的,西汉反对中央的是“国”而非“郡”,从而得出郡县制的“明”——解题突破

口,说明郡县制有利于集权统治。

解答本题的难点是一般学生认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是历史的必然,没有注意材料重点在强调秦制中央集权之得,因此错选D。A、B只是材料意思的一部分,不够全面。同时学生也可以思考:是不是郡县制完全取代了分封制了呢?从实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