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康复护理技术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运动疗法 2.ROM(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3.肌力增强 4.耐力训练 5.平衡与协调技术 6.体位转移训练 7.步行训练 8.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9.作业疗法 10.按摩康复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主动运动:运动时,没有外力的参与,动作完全由肌 肉主动收缩来完成。适用于3级肌力的患者。
4.抗阻力运动:运动时必须克服外部的阻力来完成动作 ,又称负重运动。适用于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肌力训练方法
等张收缩:适用于3—5级肌力的患者。采用大负荷,少 重复的方法。
运动疗法分类:从临床实用观点分三大类。
1.传统的运动疗法:①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② 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③增强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 ④增强肌肉协调能力的运动疗法;⑤恢复平衡功能的 运动疗法;⑥恢复步行功能的运动疗法;⑦增强心肺 功能的运动疗法
2.神经生理疗法 3.运动再学习疗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平衡分类:
• 卧位平衡 • 坐位平衡 • 跪位平衡:四点跪、三点跪、二点跪、一点跪 • 站立平衡:两点站立、单腿站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平衡训练原则
1.安全性 2.循序渐进:
• 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 稳定极限由大到小:支撑面积越大、越硬、越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平衡与协调技术
影响平衡的因素
支撑面的大小和性质:支撑面越大,越平整越稳定 重心:重心越低越稳定 感觉:
躯体的感觉:主要对支撑基底的感觉和本体觉 视觉:对周围事物和人的感觉。 前庭感觉:感受空间位置和重力。 运动控制能力:如老年人下肢肌力下降站立平衡能力 下降
举例:1.最大负荷的测定(10RM):举起10次最大重量 2.第一组:50%10RM 第二组:75%10RM 第三组:100%10RM 每组10次,组间休息1min,每日一次或隔日一
次,每周测一次10RM。 等长收缩:适用于2—5级肌力的患者。需设备少,费时
亦少。 举例:维持5~6s最大负荷等长收缩,每日6~20次,每次间
二、牵引:对已出现肌肉等软组织短缩,关节活动范 围受限的患者使用。可以徒手牵引,也可借助其他 如重力滑车等进行。 短时间徒手牵张:持续15-30秒,重复8次 自我牵张
持续牵引的原则: 1.牵引的力应持续稳定而柔和; 2.牵引时应在患者能耐受的疼痛的范围; 3.牵引时患者要完全放松; 4.牵引前可予以热疗。
每日3~6次,观察2~3天无反应每日增加15°,直至 90°,15~30分/次无反应。 2.静态平衡训练 3.他动态平衡训练
隔至少20s,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肌力训练
注意事项
1.对患者进行讲解,取得患者的配合。 2.注意心血管反应:较大阻力的等长抗阻训练会引
起血压增高,训练时屏气,都会加重心肺负担, 因此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 禁忌在等长抗阻训练时过分用力或憋气。 3.应用很重的重量时,应有人在旁监护。 4.训练后24h仍感肌肉酸痛,暂停训练。肌肉、关节 发炎肿胀,关节不稳定时禁用。
一、运动疗法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理疗。 运动疗法:利用力学的因素(躯体运动、牵引、按
摩、借助器械的运动)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功能 的一种治疗方法。 理疗:利用物理因子(电、光、声、磁、冷、热、 水等)为主要手段缓解患者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肌肉耐力训练
耐力:持续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耐力大小可以从开 始收缩直到出现疲劳时,已收缩的总次数或经历的 时间来衡量。
方法:等张收缩采用小负荷,多重复的方法。 例:1.60~70%的10RM,重复12~15+次/组, 2~3组/天,中间休息30s。2,弹力带 等长收缩 例: ≤60%最大随意收缩,持续到疲劳为止。 1次/日,5日/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平衡分类: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
自动态平衡:人体进行自主运动时重新获得稳定 状态的能力。
他动态平衡:人体对抗外界的干扰恢复稳定状态 的能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整,稳定极限越大。 •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 从睁眼到闭眼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平衡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仰卧位训练:桥式运动:双桥、单桥 坐位平衡训练:
端坐位平衡:偏瘫患者多采用 偏瘫患者从卧位到坐位的平衡训练过程 1.坐起适应性训练:将床头摇起30°,维持15~30分/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肌力增强
方法:根据肌肉力量的大小选择运动方法
1.被动活动:运动时肢体完全不用力,动作的整个过程 由外力来完成。肌力训练时在被动活动的同时引导患 者主观一起用力,适用于0级和1级肌力患者。
2.助力运动:运动时动作的完成部分由患者主动收缩, 部分借助于外力完成。适用于1—3级肌力的患者。
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目的:改善、维持关节活动范围,以利于完成功能性活 动。
方法: 一、被动活动 1.徒手被动活动:原则:①运动要缓慢,动作要轻柔。
②不能动的关节每日2次,每次3遍。③活动尽可能达 到正常范围。 2.使用器械进行连续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运动疗法 2.ROM(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3.肌力增强 4.耐力训练 5.平衡与协调技术 6.体位转移训练 7.步行训练 8.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9.作业疗法 10.按摩康复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3.主动运动:运动时,没有外力的参与,动作完全由肌 肉主动收缩来完成。适用于3级肌力的患者。
4.抗阻力运动:运动时必须克服外部的阻力来完成动作 ,又称负重运动。适用于肌力3级以上的患者。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肌力训练方法
等张收缩:适用于3—5级肌力的患者。采用大负荷,少 重复的方法。
运动疗法分类:从临床实用观点分三大类。
1.传统的运动疗法:①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疗法;② 增强肌力的运动疗法;③增强肌肉耐力的运动疗法; ④增强肌肉协调能力的运动疗法;⑤恢复平衡功能的 运动疗法;⑥恢复步行功能的运动疗法;⑦增强心肺 功能的运动疗法
2.神经生理疗法 3.运动再学习疗法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平衡分类:
• 卧位平衡 • 坐位平衡 • 跪位平衡:四点跪、三点跪、二点跪、一点跪 • 站立平衡:两点站立、单腿站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平衡训练原则
1.安全性 2.循序渐进:
• 支撑面积由大到小 • 稳定极限由大到小:支撑面积越大、越硬、越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平衡与协调技术
影响平衡的因素
支撑面的大小和性质:支撑面越大,越平整越稳定 重心:重心越低越稳定 感觉:
躯体的感觉:主要对支撑基底的感觉和本体觉 视觉:对周围事物和人的感觉。 前庭感觉:感受空间位置和重力。 运动控制能力:如老年人下肢肌力下降站立平衡能力 下降
举例:1.最大负荷的测定(10RM):举起10次最大重量 2.第一组:50%10RM 第二组:75%10RM 第三组:100%10RM 每组10次,组间休息1min,每日一次或隔日一
次,每周测一次10RM。 等长收缩:适用于2—5级肌力的患者。需设备少,费时
亦少。 举例:维持5~6s最大负荷等长收缩,每日6~20次,每次间
二、牵引:对已出现肌肉等软组织短缩,关节活动范 围受限的患者使用。可以徒手牵引,也可借助其他 如重力滑车等进行。 短时间徒手牵张:持续15-30秒,重复8次 自我牵张
持续牵引的原则: 1.牵引的力应持续稳定而柔和; 2.牵引时应在患者能耐受的疼痛的范围; 3.牵引时患者要完全放松; 4.牵引前可予以热疗。
每日3~6次,观察2~3天无反应每日增加15°,直至 90°,15~30分/次无反应。 2.静态平衡训练 3.他动态平衡训练
隔至少20s,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肌力训练
注意事项
1.对患者进行讲解,取得患者的配合。 2.注意心血管反应:较大阻力的等长抗阻训练会引
起血压增高,训练时屏气,都会加重心肺负担, 因此高血压、冠心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 禁忌在等长抗阻训练时过分用力或憋气。 3.应用很重的重量时,应有人在旁监护。 4.训练后24h仍感肌肉酸痛,暂停训练。肌肉、关节 发炎肿胀,关节不稳定时禁用。
一、运动疗法
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理疗。 运动疗法:利用力学的因素(躯体运动、牵引、按
摩、借助器械的运动)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功能 的一种治疗方法。 理疗:利用物理因子(电、光、声、磁、冷、热、 水等)为主要手段缓解患者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 。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肌肉耐力训练
耐力:持续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耐力大小可以从开 始收缩直到出现疲劳时,已收缩的总次数或经历的 时间来衡量。
方法:等张收缩采用小负荷,多重复的方法。 例:1.60~70%的10RM,重复12~15+次/组, 2~3组/天,中间休息30s。2,弹力带 等长收缩 例: ≤60%最大随意收缩,持续到疲劳为止。 1次/日,5日/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平衡分类: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 动态平衡:
自动态平衡:人体进行自主运动时重新获得稳定 状态的能力。
他动态平衡:人体对抗外界的干扰恢复稳定状态 的能力。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整,稳定极限越大。 • 从静态平衡到动态平衡 • 逐渐增加训练的复杂性 • 从睁眼到闭眼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平衡训练方法
偏瘫患者:仰卧位→坐位→站立位 仰卧位训练:桥式运动:双桥、单桥 坐位平衡训练:
端坐位平衡:偏瘫患者多采用 偏瘫患者从卧位到坐位的平衡训练过程 1.坐起适应性训练:将床头摇起30°,维持15~30分/次,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肌力增强
方法:根据肌肉力量的大小选择运动方法
1.被动活动:运动时肢体完全不用力,动作的整个过程 由外力来完成。肌力训练时在被动活动的同时引导患 者主观一起用力,适用于0级和1级肌力患者。
2.助力运动:运动时动作的完成部分由患者主动收缩, 部分借助于外力完成。适用于1—3级肌力的患者。
改善关节活动的技术与方法
目的:改善、维持关节活动范围,以利于完成功能性活 动。
方法: 一、被动活动 1.徒手被动活动:原则:①运动要缓慢,动作要轻柔。
②不能动的关节每日2次,每次3遍。③活动尽可能达 到正常范围。 2.使用器械进行连续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