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30×3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设计-丁朝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章 30×3 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设计

3.1 设计资料及基本数据

高速公路,设计行车速度80km/h ;桥面宽度:0.50m (防撞护栏)+11.25(行车道)+0.50m (防撞护栏)=12.25m ;设计荷载:公路—Ⅰ级,防撞护栏按顺桥向7kN/m 计;混凝土C50:用于箱梁、湿接缝。C40:箱梁调平层;C30:用于桥墩承台、墩身、盖梁、台帽、背墙和防撞护栏;C25:用于桥墩承台的基础。钢筋混混凝土重度取26kN/m 。钢材预应力钢绞线(1×7股):其标准强度pk f =1860MPa ,公称直d=15.2mm ,面积为1402mm ,弹性模量5

p E 1.9510MPa =⨯。非预应力钢筋:采用HRB400,sk f =400MPa ,5

p E 2.010MPa =⨯。锚具:对于钢绞线采用OVM 锚具。

支座:引桥采用圆形板式橡胶支座,连续端墩顶采用GYZ375×77、非连续端采用GYZF4250×65。其产品性能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 391-1999)和《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的有关规定。

伸缩缝:采用模数式伸缩缝,1号墩处采用MF160型伸缩缝,在引桥梁端与桥台背墙间采用MF80伸缩缝。伸缩缝的材料及其成品的技术要求应符合交通行业标准《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 327-2004)的有关规定。

桥面铺装:桥面铺装采用10cm 厚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重度取23kN/m 。并设置8cm 水泥混凝土调平,桥面防水采用FYT —1型防水材料。

3.2 桥位布置及构造设计 3.2.1 桥位布置

本设计为大桥的引桥,引桥上部结构采用3×30m 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箱梁,施工方法为先简支后连续。引桥下部构造及过渡墩:墩身采用空心薄壁墩,上设盖梁,壁厚0.50m ,钢筋混凝土结构。过渡墩采用1.80m 挖孔灌注桩基础,引桥桥墩采用1.50m 挖孔灌注桩基础,具体桥位布置如图3-1所示。

图3-1 桥位布置图(尺寸单位cm)

3.2.2 孔径划分

成桥状态下,引桥长8980cm,即在桥的两头各设10cm的伸缩缝,两边孔计算跨径为2950cm,中孔计算跨径为3000cm。连续梁两端至边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为40cm,桥跨结构计算简图如图3-2所示。

图3-2 桥跨结构计算简图(尺寸单位cm)

3.2.3 构造设计

(1)横截面

横截面采用等高度箱型截面。梁高1.40m,高跨比1/21.43。桥面宽度为3×3.75+2×0.5=12.25m。由于采用先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方法,主梁先在工厂预制,再运输、吊装就位,考虑吊运能力,将全桥做成四个单箱单室的轴对称的组合截面。其中,预制中梁顶板宽2.40m,预制边梁

顶板宽2.70m,底板宽均为1.00m,预制主梁间采用0.60m的横向湿接缝,以减少主梁的吊装重量,边、中梁均采用斜腹板,以减轻主梁自重,桥面横坡采用2%,梁底采用垫石调平。

为满足顶板负弯矩钢束、普通钢筋的布置及轮载的局部作用,箱梁顶板取等厚度18cm,同时为了防止应力集中和便于脱模,在腹板与顶板交界处设置15cm×7.3cm的承托,如图3-3所示。

图3-3 标准横断面(尺寸单位cm)

(2)箱梁底板和腹板厚度

底板:先简支后连续施工的连续梁桥跨中正弯矩较大,因此底板厚度不宜过大;同时中支点处也存在负弯矩,底板要有一定的厚度来提供受压面积。因此将底板厚度在跨内大部分区域设为18cm,仅在距边支点160cm和中支点220cm处开始加厚,加厚区段长均为150cm,且底板逐渐加厚至25cm,这样的构造处理同时为锚固底板预应力束提供了空间,箱梁底板厚度变化如图3-4所示。

图3-4 箱梁底板构造图(尺寸单位cm)

腹板厚度:根据连续梁剪力变化规律,兼顾施工方便,腹板宽度除在支点附近区域加宽外,其余均为18cm,在在距边支点160cm和中支点220cm处开始加厚,加厚区段长均为150cm,且底板逐渐加厚值25cm,如图3-5所示。

图3-5 箱梁腹板构造图(尺寸单位cm)

经过腹板和底板厚度变化,得到跨中和支点横截面构造图,如图3-6所示。

图3-6 跨中横截面构造图(尺寸单位cm)

(3)横隔梁(板)

为保证支座处传力的可靠性,在边永久支承处设置一道20cm的端横隔梁,在中永久支承处设置一道30cm的横隔梁。此外预制阶段在中支承处设一10cm的临时横隔板,如图3-7所示。

图3-7 横隔梁设置(尺寸单位cm)

3.2.4 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截面几何特性是结构内力进而估算配置预应力束的前提。本设计应用CAD软件计算毛截面几何特性,由于本设计主梁截面变化不大,故只计算预制中梁、边梁和成桥后中梁、边梁的跨中和支点截面的毛截面几何特性,腹板厚度变化处采用支点和跨中处截面特性进行线性内插。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结果见表3-1。

表3-1 毛截面几何特性计算结果

3.3 作用内力计算

3.3.1 施工阶段划分

由于本设计采用简支后连续的施工方法,结构体系在施工中发生变化,对结构内力影响比较大,故在采用有限元计算时必须正确处理边界条件。而在边界处理之前必须明确施工过程,以便合理进行内力计算。故对施工阶段划分如下:

第一施工阶段:本阶段预制主梁,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后,张拉正弯矩区预应力筋束,并压注水泥浆,再将各跨箱梁安装就位,形成临时支座支承的简支梁。本阶段用时大约50天;

第二施工阶段:同时浇筑边跨与中跨之间的连续段接头混凝土,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100%后,张拉负弯矩区预应力钢束并压注水泥浆。本阶段持续时间大约10天;

第三施工阶段:拆除全桥临时支座,主梁支承在永久支座上,完成体系转换,再完成主梁间横向湿接缝的浇筑,最后形成3跨连续梁。本阶段持续时间大约10天;

第四施工阶段:进行桥面钢筋混凝土找平层和防撞护栏施工,以及桥面铺装等后续工作的作业,完成全桥施工。本阶段持续时间大约15天。

3.3.2 建立Midas 模型

结合施工方法、使用阶段结构受力特性和预应力筋的布置,在各跨的1/4,1/2,3/4跨处,临时支点中心,永久支点中心,变截面起、始点,预应力筋的对称点,起弯点,弯起结束点和锚固点处,另外为了便于车道荷载建立,在奇数跨度处,即x 坐标从1-89m ,设置节点并建立单元,如图3-8所示。全桥共324个单元,由于节点和单元众多,逐一给出计算结果数据太多,为了简洁,下面的计算过程均只示出半跨边梁的各截面计算结果。

图3-8 特征截面划分(半跨边梁)

3.3.3 永久作用内力计算

根据《桥规》第4.1.1条规定,公路桥涵设计采用的作用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和地震作用。本列不考虑偶然作用和地震作用。

其中,配置预应力筋前,永久作用只计结构重力作用和基础变位作用,可变作用计汽车作用和温度作用,各作用的具体计算均按《桥规》相关规定进行。

(1)结构重力作用的形成

由施工阶段划分可知,本桥的结构重力是分几个阶段形成的,主要包括由第一施工阶段形成的预制箱梁一期结构重力集度(1g ),第二、三施工阶段形成的成桥箱梁一期结构重力集度(2g )和第四施工阶段形成的成桥二期结构重力集度(3g )。

预制箱梁一期结构重力集度(1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