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物联网专业培养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物
联
网
工
程
专
业
二○一一年十二月
目录物联网工程专业总体概况
一、专业基本情况
二、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标准
物联网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物联网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
江南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物联网工程专业总体概况
一、专业基本情况
2009年11月国务院批准在无锡建设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确定了无锡在国家物联网产业发展中的“感知中国中心”的地位,进而极大地推进了无锡市物联网及其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作为一项战略性新兴产业,物联网的繁荣发展需要大量精通物联网信息技术的人才生力军。为解决地方对相关专业工程人才的需求,江南大学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与物联网产业相关的专业进行整合,成立了物联网工程学院。顺应国家新兴产业的需求,2010年江南大学成为国家首批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的高校之一。由此,“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成为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与生俱来的使命。
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高度集成的专业,涉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等多个学科。依托江南大学物联网工程学院,本专业具备了培养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多层次人才的基础和实力。学院设有物联网工程、通信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微电子学等本科专业,其中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个(控制科学与工程),二级学科博士点2个(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轻工信息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3个(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13个,工程硕士点7个。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学科被评为“十一五”江苏省重点学科,建有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中心、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点“物联网技术与工程”,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锡市“工业装备节能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无锡市物联网工程示范中心、江南大学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多个与企业共建的联合实验室等。
二、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一).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主要面向无锡市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不断深化人才培养的教学管理与机制的改革,实施产、学、研结合专项教育,与地方物联网产业的相关企业、集团等形成紧密合作关系,合作成立产品开发中心及学生实习、培训中心等,根据企业需求,量身定做,培养企业急需的开发高科技新产品、新设备或关键器
材的工程人才。预计每年培养60名本科生,成为无锡市重要的物联网工程人才培养基地。
(二).人才培养优势
近年来,江南大学物联网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趋势,抢抓机遇、整合资源,全面推进政产学研合作,在物联网领域的资源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师资队伍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资源建设:校市共建,主动对接产业转型。作为全国第一家覆盖“传”、“感”、“网”三方面专业,从本科生到博士生培养的实体性物联网工程学院,得到了无锡市地方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围绕物联网工程学院的建设,校市双方达成共建的“四个一”工程,即:确立一个目标,通过政产学研全面合作,建设“国内一流、特色鲜明”学院;形成一套架构,学校与无锡市政府签定共建协议,把学校物联网工程学院纳入无锡国家传感网示范中心建设整体规划,双方成立了建设领导小组和理事会,组建了由专家、学者等为成员的发展咨询会;推动一批校市共建项目,无锡市政府先期投入1亿元,支持物联网工程学院加强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感知工业)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建立一批政产学研合作基地,与相关政府、科研机构及企业签定合作协议,建立合作基地,在人才、资源以及信息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学院还拥有江苏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无锡市物联网工程示范中心、无锡市“工业装备节能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江南大学电气信息类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以及多个与企业共建的联合实验室和由各教授领衔的研究室,为物联网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平台。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围绕物联网相关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在人才培养上,以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为指导,加强本科生人才培养。学院率先在自动化专业实施的CDIO-P培养模式,探索了一套适应社会需求的较为完善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广泛的社会效应,并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为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积累了丰厚的经验。突出政产学研结合,建立了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加强硕士研究生培养。组织编写了一系列物联网工程专业教材,受到广泛好评。2010年11月,全国首届物联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政产学研联合培养平台建设研讨会在江南大学召开,与会领导、专家认为学校物联网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走在了全国前列。
科学研究:物联网学院的科学研究主要依托“两个平台”,瞄准“四个方向”,取得了一批科研应用成果。“两个平台”,主要依托物联网应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四个方向”,主要在“感知工业”、“感知农业”、“感知校园”、“感知医疗”等方面加强应用研究,开发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化产品,产生了良好的示范效益。目前物联网工程学院年均科研经费逾3000万元,每年获国家“863”、国家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及省部纵向课题30多项,申请和授权的专利、软件著作权近100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0多篇。如在“感知工业”方面,先后完
成国家“863”课题酶制剂生产监测和远程诊断系统,黄酒发酵生产感知系统等,承接泰国柠檬酸提取项目工程,项目经费超千万元。
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专职教师23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8名,高级职称比例70%。教师队伍中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人选4人。经过多年的发展,本专业教师在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型、技术型科研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年应用型横向科研经费在1500万元以上,大多数骨干教师具备了丰富的工程背景和经验。随着物联网产业在无锡的集聚,海外来锡创新创业人员大量涌进,学院业已在物联网专业方面,聘任兼职教授30多人。优良的师资结构为开展“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