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龙_聚酰胺_66聚合技术研究进展_白荣光

尼龙_聚酰胺_66聚合技术研究进展_白荣光
尼龙_聚酰胺_66聚合技术研究进展_白荣光

2014年第33卷第1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1·

化工进展

尼龙(聚酰胺)66聚合技术研究进展

白荣光,李鹏洲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介绍了尼龙(聚酰胺)66熔融聚合、固态聚合和界面聚合等聚合技术的研究状况,分析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思路和手段。以工业化应用转化为目标,指出熔融聚合单线产能提升有限,但工艺成熟稳定;固态聚合和界面聚合基础研究不足,但具有节能降耗和安全环保特征。针对我国尼龙66聚合技术研究和工业生产的实际,建议尼龙66聚合技术的研究,在借鉴先进的数学和计算机手段以及在现有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模型化研究和过程强化技术开发并采用工业运行数据修正模型,借此指导工业生产和技术。

关键词:尼龙66;聚合;化学过程;模型;过程强化

中图分类号:TQ 31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4)01–0021–04

DOI:10.3969/j.issn.1000-6613.2014.01.004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Nylon(polyamide) 66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BAI Rongguang,LI Pengzhou

(Energy & Chemical Institute of China Pingmei Shenma Group,Pingdingshan 467000,Henan,China)Abstract:The research state of Nylon 66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including melt polymerization,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and 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was introduced. The relevant research methodology was reviewed. Aimed at industrial application,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polymerization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Although the melt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is mature,the single-line capacity is still limited. Solid phase polymerization and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are energy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while the basic research on them is insufficient. Based on Chinese Nylon 66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situation,the research thread of thought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the research on process modeling and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was introduced with the help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model validated with industrial data can guid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technical research.

Key words:Nylon 66;polymerization;chemical processes;model;process intensification

自1935年美国杜邦公司卡罗瑟斯博士以己二胺和己二酸为原料发明尼龙(聚酰胺)66并于1939年将其以纤维形式商业化以来,尼龙66聚合技术的研究就备受关注。由于清洁生产、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现代化工发展趋势,具有绿色化学特征的过程耦合与强化技术应运而生。因此,尼龙66聚合技术研究主要以提高产品质量、节能减排为目标,集中于聚合工艺优化、聚合模型研究[1-2]、聚合过程强化及开发[3-4]等方面。同时,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也在不断发展,熔融聚合、固相聚合、界面聚合等典型逐步聚合方法均成功运用于尼龙66的合成。作者对上述3种聚合实施方法尼龙66聚合技术的发展分别论述,以期为尼龙66聚合技术基础研究提供借鉴,促进尼龙66产业进步升级。

收稿日期:2013-04-10;修改稿日期:2013-09-04。

第一作者及联系人:白荣光(1981—),男,硕士,工程师,从事尼龙66化工技术研究。E-mail xyzbrg@https://www.360docs.net/doc/064238969.html,。

化工进展 2014年第33卷·22·

1 熔融聚合

工业上,尼龙66的熔融聚合分为间歇聚合和连续聚合。间歇聚合的反应过程在同一反应器内进行,其单批产量受反应器有效容积限制,因而产能提升空间有限。连续聚合的反应则是在依次串联的设备中进行,工艺流程长、耐高温高压设备多且体积庞大,设备和工艺条件严重制约产能提升;此外,对各阶段工艺控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要求比较高,控制系统整体抗干扰能力不足。因此,对尼龙66熔融聚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利用数学方法或模型化手段研究工业化生产遇到的局部问题上,以达到优化控制、突破瓶颈和降低消耗的目的。

有学者提出了对尼龙66间歇聚合的产品质量优化控制方法[5],采用把动态优化问题顺序或同步转化为非线性规划(NLP)模型的方法,并对该方法在尼龙66间歇聚合模型优化方面的应用前景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基于神经网络的方法也被用来优化尼龙66聚合过程[6],分析了工业上尼龙66在双螺杆反应器里的聚合过程,该过程相当于尼龙66工业聚合的终聚阶段。定性的优化把安全运行的条件、设备的磨损、产品质量和能耗等因素均考虑在内,然后验证所选择的操作变量的唯象模型,该方法可以为工程分析提供较传统的非线性规划更为全面的信息。上述研究把化工生产问题转化为数学中的最优化问题求解,采用数学的手段解决了化工问题。

有人建立了模拟尼龙66工业聚合过程的数学模型[7],该过程主要是在管状反应器(闪蒸管)内以两相流的形式进行;该模型包括单相流和两相流方程,蒸汽压和总压相等时定义为两相区的开始,压降计算包括摩擦力、引力和加速度、接头和管路膨胀的压头损失,考虑了对螺旋盘管和非牛顿流体的适当修正。通过和工业运行的数据比对后调整模型参数,该模型可以用于尼龙66工业生产的瓶颈问题研究。随后开发出尼龙66工业聚合的两相流盘管反应器模型[8],并用工业运行数据进行了校正,从汽液平衡方程角度来讲,该模型比上一个模型[7]更加重要——增加了大量不同的操作条件,增加了催化试验内容,并且通过了大量基础数据的验证;该模型以著名的现象学方程和对模型参数纠正的经验型推导为基础。该模型可以帮助工艺优化、瓶颈问题研究及预测新的操作条件等,还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聚合过程。例如,这个模型可以用来指导调整操作条件:保证增加产量、保证产品质量(如同样的黏度指标),同时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

上述研究通过模型化手段得到了解决尼龙66工业化生产中的优化生产、控制质量和生产瓶颈突破等问题的一般规律,还体现出尼龙66聚合研究方法论的进步。上述模型是否具有普适性有待确认,研究理念和手段对从事尼龙66生产和研究均有借鉴意义。

2 固态聚合

固态聚合是工业上实施逐步聚合的方法之一,其原理为在惰性气体氛围或者真空条件下,在原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之上、软化点之下加热,使得典型的聚合反应得以引发和增长。在固态缩聚中同时发生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也就是说化学过程——非晶相活性链端的增长,物理过程——缩聚水小分子通过扩散移出,反应物以固态形式进行聚合的反应[9]。同时,固态聚合因具有操作温度低、设备简单、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制备高聚合度、高性能聚合物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10]。按照固态聚合的前体不同,把尼龙66的固态聚合分为尼龙66干盐固态聚合和初生尼龙66固态后聚合。

2.1 尼龙66干盐固态聚合

与尼龙66熔融聚合相比,尼龙66干盐固态聚合省去了盐溶液浓缩的环节,其操作温度和压力均比较低,因而受到广大学者关注。尼龙66盐固态缩聚的固-融转变的机理[11]、初始材料的结构特征与固-融转变之间的关系[12]、金属催化剂对尼龙66盐固态聚合的影响[13]等均被深入研究。还有人深入研究了缩聚水对尼龙66盐固态聚合反应的影响[14],缩聚水被吸附在亲水基团上进而影响反应重复单元的分布,接着反应体系的流动性随着水的扩散增加,但在整个反应中温度起主导作用。还出现了尼龙66盐固态缩聚机理的新解释[15],采用热重分析仪模拟酰胺化反应器的方法,研究了尼龙66干盐在158~190 ℃下固态聚合的机理,己二胺随着缩合水的产生而逸出,从而破坏了端官能团的化学计量平衡。曾汉民等[16]研究了尼龙66干盐固态聚合的反应历程和结晶形态转变的关系,同时有人对固态聚合尼龙66的熔化行为[17]和固态聚合尼龙66的流变性能[18]也进行了专门研究。

尽管如此,尼龙66干盐固态聚合技术尚未见工业化实施的报道,仍停留在实验室研究水平上。尼龙66干盐聚合中试规模的传递过程和反应工程研

第1期白荣光等:尼龙(聚酰胺)66聚合技术研究进展·23·

究有待进行,高分子物料体系中传递和反应过程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对科研工作者是一大挑战。

2.2 固态后聚合

为避免由于熔体黏度和操作温度急剧升高带来的问题,熔融聚合常常将聚合反应的产物控制在较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水平。固态后聚合则可以使低黏聚合物在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熔点之间继续发生反应,控制操作条件可以得到高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19]。美国杜邦公司率先将此技术工业化[20],此后,建立了尼龙66在移动床反应器连续固态聚合的动力学模型[21],操作步骤改变后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指导操作条件的调整,进而影响固态聚合过程;温度的变化、湿度和逆流氮气的流速对聚合物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有人利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对尼龙66在160~200 ℃下固态后聚合的影响,温度、时间和惰性气体流速,尤其是着色剂对固态后聚合反应的影响[22]。李磊[23]对尼龙66固态后聚合的过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首次提出了基于两相模型的反应动力学模型,把实验数据和模型计算结果进行了比对,还对固态聚合过程中尼龙66结构形态的变化、酰胺交换反应和熔融及结晶动力学等进行了研究;但用于验证模型的数据来源于实验室小试结果,采用工业化运行数据修正后的模型将更具指导意义。

上述研究对我国固态后聚合基础技术的研究和固态聚合工艺优化、反应器放大和技术国产化均有指导和借鉴作用,但是尼龙66干盐固态聚合的中试放大和对尼龙66固态后聚合的系统性研究有待进行。

3 界面聚合

界面聚合具备常温常压、不需严格控制反应物等当量比和不需耐温耐压设备等优点,在膜材料、纤维材料和微胶囊等的制备中具有重要作用[24]。路宜平[25]在常温常压下,以己二酰氯和己二胺为单体,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得到了特性黏数为1~1.25的尼龙66聚合物,研究了反应溶液的浓度和反应温度等对聚合物黏度的影响。界面聚合聚酰胺的结构特征也引起了学者注意[26],操作条件导致聚合物产物的结构处于不平衡状态,所以其密度较低。首次报道的界面聚合过程模型对聚酰胺界面聚合成膜过程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27],通过改进和放大,可以用来进行有助于深入理解界面聚合过程的构造和动力学研究以及在分子水平上进行聚酰胺膜性能研究。

上述研究手段先进、内容广泛深入,丰富了尼龙66界面聚合技术的研究。但仅限于实验室局部实验,缺乏足够的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基础支持,机理和模型研究不足;同时,以危化品己二酰氯为单体也是阻碍该方法进步的原因之一。但其常温常压反应和等当量比要求不严的优势将大大降低高温高压工况下的安全隐患,还可以降低设备投资和能耗。此外,聚碳酸酯等大宗化工产品的界面聚合技术已经得到系统研究[28-29]并早已工业化[30-31],其工业化过程可为尼龙66界面聚合技术的研究开发提供参照。因而,尼龙66界面聚合过程开发前景广阔。4 结论及建议

我国尼龙66聚合技术研究不足,重下游产品开发,轻源头技术研究,明显落后于国外尼龙66聚合技术的研究以及国内聚酯聚合基础研究[32]和聚酯工业[33-35]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尼龙66工业的进步。研究手段和理念滞后,借助诸如模型化或最优化方法等现代数学方法进行研究者较少。对聚合实施方法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限制了尼龙66聚合过程强化和开发的思路。研究的层次和深度有限,对工业化生产的研究还停留在技术改造和潜力挖掘上[36-44]。

建议科研工作者加深产学研合作,立足现有工艺流程,充分利用化工过程开发手段进行模型化研究,突破尼龙66聚合基础技术研究,加强尼龙66工业生产的过程强化技术[45-47]开发、聚合实施方法和聚合过程研究,实现尼龙66生产的降本增效和高原子经济性特征,推进尼龙66产业的升级进步。

参考文献

[1]Kumar A,Agarwal R K,Gupta S K. Simulation of reversible

Nylon-66 polymerization in homogeneous continuous-flow stirred tank reactors[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82,27:

1759-1769.

[2]Steppan D D,Doherty M F,Malone M F. A kinetic and equilibrium

model for nylon 6,6 polymerization[J]. Journal of Applied Polymer

Science,1987,33:2333-2344.

[3]Jaswal I,Pugl K. Recirculating reaction apparatus for continuous

preparation of a polyamide:US,4019866[P].1977-04-26.

[4]Thieblemont V,Thierry J F. Polyamide manufacturing process:US,

2012/0046438A1[P].2012-02-23.

[5]Joly M,Pinto J M. Optimal control of product quality for batch

nylon-6,6 autoclaves[J].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04,97

(2-3):87-101.

[6]Nascimento C A O,Giudici R. Neural network based approach for

化工进展 2014年第33卷·24·

optimization applied to an industrial nylon-6,6 polymerization process[J]. Computers & Chemical Engineering,1998,22(S1):

595-600.

[7]Giudici R,Nascimento C A O,Tresmondi A,et al.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an industrial process of nylon-6,6 polymerization in a

two-phase flow tubular reactor[J].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1999,54(15-16):3243-3249.

[8]Renata O Pimentel,Reinaldo Giudici R. Simulation modeling of

polyamide-6,6 polymerization in a continuous two-phase flow coiled

tubular reactor[J].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06,45:

4558-4566.

[9]Vouyiouka S N,Papaspyrides C D. Mechanistic aspects of solid-state

polycondensation[J]. Polymer Science:A Comprehensive Reference,

2012,4:857-874.

[10]杨同华,姚伯龙,罗侃,等. 固态聚合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2008,

27(12):1937-1941.

[11]Kampouris E M,Papaspyrides C D. Solid state polyamidation of

nylon salts:Possible mechanism for the transition solid-melt[J].

Polymer,1985,26(3):413-417.

[12]Papaspyrides C D. Solid-state polyamidation of nylon salts[J].

Polymer,1988,29(1):114-117.

[13]Papaspyrides C D,Kampouris E M. Influence of metal catalysts on

solid state polyamidation of nylon salts[J]. Polymer,1986,27(9):

1437-1440.

[14]Papaspyrides C D. Solid state polyamidation of aliphatic

diamine-aliphatic diacid salts:A generalized mechanism for the effect

of polycondensation water on reaction behavior[J]. Polymer,1990,

31(3):490-495.

[15]Papaspyrides C D,Vouyiouka S N,Bletsos I V. New aspects on the

mechanism of the solid state polyamidation of PA 6,6 salt[J].

Polymer,2006,47(4):1020-1027.

[16]曾汉民,冯力. 尼龙66盐固态缩聚反应的研究[J]. 高分子通讯,

1983,5:321-327.

[17]沈百拴,张喜亮,李新法. 固态缩聚尼龙66的熔化行为[J]. 应用

化学,1995,12(1):111-113.

[18]杨吉湍,李新法,张喜亮,等. 固态缩聚聚酰胺66的流变性能研

究[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1999,15(6):95-97.

[19]Vouyiouka S N,Karakatsani E K,Papaspyrides C D. 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J].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2005,30(1):

10-37.

[20]Beaton D H,Parkersburg W V. Continuous solid-phase

polymerization of polyamide granules:US,3821171[P].1974-06-28.

[21]Yao K Z,McAuley K B,Berg D,et al. A dynamic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ontinuous solid-phase polymerization of nylon 6,6[J].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2001,56(16):4801-4814. [22]Vouyiouka S N,Papaspyrides C D,Weber J N,et al. Solid state

post-polymerization of PA 6,6:The effect of sodium 5-sulfoisophthalic acid[J]. Polymer,2007,48(17):4982-4989. [23]李磊. 尼龙66固相聚合的两相模型和形态学研究[D]. 上海:东华

大学,2001.

[24]崔绍波,卢忠远,刘德春,等. 界面聚合技术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2006,25(1):47-50. [25]路宜平. 尼龙66的常温常压聚合[J]. 化工学报,1960(2):162-163.

[26]Nikolayeva S S,Fainberg E Z,Mikhailov N V.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olyamides prepared by the interfacial polycondensation method[J]. Polymer Science U.S.S.R.,1963,4(6):

1544-1550.

[27]Nadler R,Srebnik S. Molecular simulation of polyamide synthesis by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J].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2008,

315(1-2):100-105.

[28]Smirnova O V,Losev I P,Khorvat E. Studies of the interfacial

polycondensation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polycarbonates[J].

Polymer Science U.S.S.R.,1964,6(3-4):509-661.

[29]Wielgosz Z,Dobkowski Z,Krajewski B. Studies on polycarbonate

preparation by the interfacial polycondensation method[J].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1972,8(9):1113-1119.

[30]Horn P,Kuerten H. Verfahren zur kontinuierlichen herstellung von

polycarbonaten:DE,2305144[P]. 1974-08-08.

[31]Karl M,Uwe H. Process for the isolation of thermoplastic

polycarbonate from solution with vapor of benzene or alkylbenzene:

US,4631338[P] .1986-12-23.

[32]吴舒颖. 聚酯系统的过程模拟[D]. 北京:北京化工大学,2009.

[33]蒋士成. 中国聚酯产业链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J]. 石油化工技术

经济,2004,20(6):1-5.

[34]王安华. 聚酯合成新技术与节能降耗[J]. 石油化工技术经济,

2010,26(4):54-57.

[35]刘晓倩,薛文良,魏孟媛. 再生聚酯纤维产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J].

中国纤检,2012(11):80-84.

[36]盖凤云,杨金准. 用连续缩聚法生产尼龙66[J]. 工程塑料应用,

1996,24(5):8-10.

[37]姜立鹏. 尼龙66后缩聚器充填高纯氮气工艺探讨[J]. 合成纤维工

业,1996,19(1):60-61.

[38]薛山. 影响尼龙66聚合工程中真空系统稳定性的常见因素及对策

[J]. 合成纤维,2000(4):14.

[39]曹群峰,薛山. 对尼龙66帘子布工业丝生产中TiO2注入系统的改

造[J]. 合成纤维,2001(2):42-44.

[40]丁建龙. 尼龙66连续聚合耗热量分析[J]. 合成纤维工业,2006,

29(3):54-56.

[41]邹琳,潘秀英,胡翱翔,等. 卧管式PA66连续缩聚的改造[J]. 合

成纤维,2007(3):40-44.

[42]许平,丁建龙. 尼龙66连续聚合生产中的蒸汽回收利用[J]. 合成

纤维工业,2008,31(2):52-53.

[43]郭怡,张艳辉. 尼龙66原丝反应器的国产化改造[J]. 河南工程学

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1(1):8-10.

[44]王堃雅. 尼龙66生产工艺节能及其管理体系建立[D]. 郑州:郑州

大学,2012.

[45]张永强,闵恩泽,杨克勇,等. 化工过程强化对未来化学工业的

影响[J]. 石油炼制与化工,2001,32(6):1-6.

[46]费维扬. 过程强化的若干新进展[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

26(5):1-4.

[47]孙宏伟,陈建峰. 我国化工过程强化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展[J].

化工进展,2011,30(1):1-15.

尼龙_聚酰胺_66聚合技术研究进展_白荣光

2014年第33卷第1期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 PROGRESS ·21· 化工进展 尼龙(聚酰胺)66聚合技术研究进展 白荣光,李鹏洲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能源化工研究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 摘要:介绍了尼龙(聚酰胺)66熔融聚合、固态聚合和界面聚合等聚合技术的研究状况,分析总结了相关的研究思路和手段。以工业化应用转化为目标,指出熔融聚合单线产能提升有限,但工艺成熟稳定;固态聚合和界面聚合基础研究不足,但具有节能降耗和安全环保特征。针对我国尼龙66聚合技术研究和工业生产的实际,建议尼龙66聚合技术的研究,在借鉴先进的数学和计算机手段以及在现有工艺流程的基础上,进行模型化研究和过程强化技术开发并采用工业运行数据修正模型,借此指导工业生产和技术。 关键词:尼龙66;聚合;化学过程;模型;过程强化 中图分类号:TQ 31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6613(2014)01–0021–04 DOI:10.3969/j.issn.1000-6613.2014.01.004 Advances in the research on Nylon(polyamide) 66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BAI Rongguang,LI Pengzhou (Energy & Chemical Institute of China Pingmei Shenma Group,Pingdingshan 467000,Henan,China)Abstract:The research state of Nylon 66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including melt polymerization,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and solid state polymerization,was introduced. The relevant research methodology was reviewed. Aimed at industrial application,th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of the polymerization methods were summarized. Although the melt polymerization technology is mature,the single-line capacity is still limited. Solid phase polymerization and interfacial polymerization are energy efficient and environment-friendly,while the basic research on them is insufficient. Based on Chinese Nylon 66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situation,the research thread of thought was proposed.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technology,the research on process modeling and process intensification was introduced with the help of mathematical modeling and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model validated with industrial data can guide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 technical research. Key words:Nylon 66;polymerization;chemical processes;model;process intensification 自1935年美国杜邦公司卡罗瑟斯博士以己二胺和己二酸为原料发明尼龙(聚酰胺)66并于1939年将其以纤维形式商业化以来,尼龙66聚合技术的研究就备受关注。由于清洁生产、能源和资源高效利用的现代化工发展趋势,具有绿色化学特征的过程耦合与强化技术应运而生。因此,尼龙66聚合技术研究主要以提高产品质量、节能减排为目标,集中于聚合工艺优化、聚合模型研究[1-2]、聚合过程强化及开发[3-4]等方面。同时,逐步聚合的实施方法也在不断发展,熔融聚合、固相聚合、界面聚合等典型逐步聚合方法均成功运用于尼龙66的合成。作者对上述3种聚合实施方法尼龙66聚合技术的发展分别论述,以期为尼龙66聚合技术基础研究提供借鉴,促进尼龙66产业进步升级。 收稿日期:2013-04-10;修改稿日期:2013-09-04。 第一作者及联系人:白荣光(1981—),男,硕士,工程师,从事尼龙66化工技术研究。E-mail xyzbrg@https://www.360docs.net/doc/064238969.html,。

高温尼龙主要种类及性能对比

高温尼龙的主要种类及性能对比 a. PA46 DSM凭借对PA46先行一步的研发及专利保护,1990年首先实现了PA46的工业化生产,并一直占据耐高温聚酰胺材料上的全球市场领导地位,市场占有率远高于其它高温尼龙.除电子电气行业外,在汽车塑料上也取得重大成功并得到广泛认可。 DSM高温尼龙荷兰本土年产能只有2万吨,近年在全球加大扩张力度,仅在中国大陆工厂就已达到年产能2万吨的规模,2006年及2007年在中国年销售量均在1万吨以上。亚太其它地区,年销售量在5000吨以上。DSM在中国2008年1月至10月每月保持900吨以上的销售量,受经济危机影响,11月份有所下降。但DSM并没有放慢扩张产能的步伐,为因应部分产业无卤环保要求及追求更高的热稳定性,开发成功无卤阻燃PA4T,正积极推向市场。. b. HTN HTN属于杜邦尼龙家族。杜邦HTN分为51G、52G、53G和54G四个系列,其中51G、52G和54G是属于6T的改性产品,可归属于半芳香族尼龙PPA,而53G系列因分子中苯环含量较少杜邦把它归为高性能尼龙。 Zytel?HTN51G=PA6T/MPMDT………..PPA Zytel?HTN52G=PA6T/66……………….PPA Zytel?HTN53G=PA……………………..HPPA Zytel?HTN54G=PA6T/XT+PA6T/66…PPA 作为老牌尼龙原料制造商,拥有强劲开发实力的杜邦实现HTN的工业化也比较早,并最先推出高温尼龙的无卤阻燃系列。杜邦高温尼龙目前在市场上表现平平,后期在无卤规格上可能会有所作为。 c. ARLEN? PA6T ARLEN?为日本三井化学公司(MitsuiChemicals,Inc)所开发出的一种耐高温尼龙,是基于对苯二甲酸,己二酸及己二胺的改性尼龙6T,其熔点高达310℃。ARLEN?主要应用于電子零件用ARLEN為一種基於對苯二甲酸,己二酸及己二胺的改質尼龍6T,其熔點高達310℃。电子零件。ARLEN的主要特性为优异的高温刚性,尺寸安定性以及耐化学品性。優異的特性使ARLEN在許多領域包括汽車零件,機械零件以及電氣/電子零件上有廣泛的應用。ARLEN在许多领域包括汽车零件,机械零件以及电气/电子零件上有广泛的应用,ARLEN為日本三井化學公司(Mitsui Chemicals,Inc)所開發出的一種耐熱性尼龍尤其是表面贴装技术(SMT)用电子连接器。 d. PA9T PA9T由KURARAY公司首度开发成功并实现工业化。商品名为Genestar,是由碳数9的直链脂肪族二酰胺的对苯二酸聚合而得。 Genestar的吸水率是PA46的1/10,是PA6T的1/3,也是各种聚酰胺中最低的,大幅扭转了尼龙为吸水性塑胶的观念,在多种用途的实用性评估上,均不会

尼龙工程材料的改性

尼龙工程材料的改性 摘要: 尼龙66是由Du pont公司于1935年研制成功的,1939年实现工业化,1956年开始作为工程塑料使用。它是国际上产量最大,应用最广的工程塑料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尼龙产品。尼龙66优越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自润滑性、耐腐蚀性等使其在汽车部件、机械部件、电子电器、胶粘剂以及包装材料及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尼龙66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成型周期长、脱模性能差、尺寸不稳定、易脆断、耐热性差,还有不透明性、溶解性差等。因此对尼龙66的改性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对尼龙改性多集中在共混、填充、共缩聚、接枝共聚等技术领域。 1.尼龙改性的研究进展 对尼龙66的改性主要有接枝共聚、共混、增强和添加助剂等方法,使其向多功能方向发展。本实验主要从快速成型和缩短成型周期的角度出发来改善尼龙66的综合性能,并使其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1.1共混改性 在尼龙改性研究中,高分子合金是最常用的一种手段。其中尼龙合金在所有工程塑料合金中发展最快,其原因是与周期长、投资大的新PA基础品种的开发相比, 尼龙合金的工艺简单、成本低、使用性能良好,且能满足不同用户对多元化、高性能化和功能化的要求。国外各大公司均十分重视尼龙合金的开发,很多产品已经商品化并具有一定市场规模。就尼龙合金而言,主要的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1.1尼龙与聚烯烃(PO)共混改性 聚酰胺(PA)和聚丙烯(PP)是一对性能不同且使用场合也不一样的聚合物,但通过熔融混合工艺可以克服两者的固有缺点,取其各自的特点,得到所需性能的合金材料。此类合金可以提高尼龙在低温、干态下的冲击强度和降低吸湿性,特别使尼龙与含有烃基的烯烃弹性体或弹性体接枝共聚物等组成的共混合金可以得到超韧性的尼龙。 在极性的聚酰胺树脂和非极性的聚烯烃树脂共混改性的时候,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两者之间的相容性。PA 和PO 是一对热力学不相容体系,该共混物呈现相分离的双相结构。根据聚合物共混理论,理想的体系应该是两组分部分既相容,又各自成相,相间存在一界面层,在层中两种聚合物的分子链相互扩散,有明显的浓度梯度。通过增大共混组分间的相容性,进而增强扩散,使相界面弥散,界面层厚度加大,是获得综合性能优异共混物的重要条件。

尼龙66的聚合过程与工艺

尼龙66聚合过程与工艺 尼龙, 己二胺, 反应速度, 分子量, 高分子 5 e$ G! e& K# s 己二酸和己二胺发生缩聚反应即可得到尼龙-66。工业上为了己二酸和己二胺以等摩尔比进行反应,一般先制成尼龙-66盐后再进行缩聚反应,反应式如下:+ c' j/ y: q8 `1 N'T3 ? 在水的脱出的同时伴随着酰胺键的生成,形成线型高分子。所以体系内水的扩散速度决定了反应速度,因此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将水排出反应体系是尼龙-66制备工艺的关键所在。上述缩聚过程既可以连续进行也可以间歇进行。 在缩聚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大分子水解、胺解(胺过量时)、酸解(酸过量时)和高温裂解等使尼龙66的分子量降低的副反应。0 h( I& R3 P, V 尼龙-66盐的制备2 ?6 s: |8 x" K( Q9 J* w0 ~! \ 尼龙-66盐是己二酰己二胺盐的俗称,分子式:C12H26O4N2,分子量262.35, 结构式:[+H3N(CH2)6NH3+ -OOC(CH2)4COO-]。5 y# s% \, B8 z 尼龙-66盐是无臭、无腐蚀、略带氨味的白色或微黄色宝石状单斜晶系结晶。室温下,干燥或溶液中的尼龙-66盐比较稳定,但温度高于200℃时,会发生聚合反应。其主要物理性质列于表01-63中。 表01-63尼龙-66盐的主要物理性质: j0 d1 l6 i- x 性质数据性质数据 熔点,℃ 193~197 生成热,J/kg?K 3.169×105 折射率,nD(30℃) 1.429~1.583(50%水溶液) 水中溶解率,g/ml,50℃ 54.00( M6 e: }+ Z; Q 升华温度,℃ 78 密度,g/cm3 1.2013 ~' E' ^; q, j; B 尼龙-66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见表01-69)。且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大,其溶解度cs与温度的关系可描述为:cs =-376.3286+1.9224T-0.001149T2# N6 p# A! h0 L( d. W 表01-64 尼龙-66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K 273.16 283.16 293.16 303.16 313.06 323.16 333.16 343.16 353.16 溶解度,g/ml 37.00 43.00 47.00 50.50 52.50 54.00 56.00 58.50 61.50 ( B3 u$ s" M$ a7 I (1)水溶液法3 i o* Q1 {! C0 g6 p 以水为溶剂,以等当量的己二胺和己二酸在水溶液中进行中和反应,得到50%的尼龙-66盐溶液。其工艺流程图如图01-40所示。 图01-40 水溶液法生产尼龙-66盐工艺流程1 _( D$ F: Y6 l+ ]# \: l 1—己二酸配制槽2—己二胺配制槽3—中和反应器4—脱色罐5—过滤器 6、9、11、12—贮槽7—泵8—成品反应器10—鼓风机13—蒸发反应器 ! u) z2 i2 u+ v6 ?. _$ y/ D 将纯己二胺用软水配成约30%的水溶液,加入反应釜中,在40~50℃、常压和搅拌下慢慢加入等当量的纯己二酸,控制pH值在7.7~7.9。在反应结束后,用0.5%~1%的活性炭净化、过滤,即可得到50%的尼龙-66盐水溶液。成盐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此必须将反应热以外循环水冷却除去,同时为防止尼龙-66盐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在生产系统中充以氮气保护。在真空状态下,将50%的尼龙-66盐水溶液经蒸发、脱水、浓缩、结晶、干燥,即可得到固体尼龙-66盐。一般每吨尼龙-66盐(100%)消耗己二胺(99.8%)522.64kg,己二酸(99.7%)561.9kg。

耐高温涂料研究进展

耐高温涂料研究进展 摘要 文章介绍了耐高温涂料的分类、应用和发展情况,并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无机和有机 耐高温涂料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关键词:耐高温涂料有机无机有机硅 Research Develop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Coating Abstract: Classification, applic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coating wereintroduced in this paper, research of organic coatings and inorganic coatings were briefly introduced as well. Key words: 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t; coating; inorganic coating; organic coating; organic siloxan 概述 耐高温涂料,亦称耐热涂料,一般是指在200℃以上,漆膜不变色、不脱落,仍能保持适的物理机械性能的涂料,使被保护对象在高温环境中能正常发挥作用的特种功能性涂料。(周其凤, 范星河, 谢晓峰. 耐高温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耐高温涂料主要由耐高温基料、颜填料组成,其耐高温性能与基料、颜填料,以及颜填料与基料的匹配有关。一般按基料的不同,将耐高温涂料分为有机耐高温涂料和无机耐高温涂料。(功能涂料及其进展郑志云魏铭黄畴朱焱郑京京易英上海涂料第50 卷第 7 期2012 年 7 月)同其它抗高温氧化腐蚀手段相比,耐高温涂料以其大面积施工工艺性能良好、成本低、效果显著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已被广泛用于高温场合的表面保护,例如:钢铁厂的烟囱、高温管道、高温炉、石油裂解装置及高温反应设备等的装饰及防护。(耐高温涂料研究进展徐忠苹韩文礼张彦军张贻刚杨耀辉(中国石油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天津300451))专论) 一无机耐高温涂料 无机耐高温涂料的硬度高,耐热可达400~1000℃甚至更高,但漆膜较脆,未完全固化前耐水性不好,对基材表面处理要求严格。常见的几种无机耐高温涂料主要有硅酸乙酯耐高温涂料、磷酸盐耐高温涂料、硅溶胶耐高温涂料、硅酸盐耐高温涂料等。 硅酸乙酯耐高温涂料 以硅酸乙酯为基料,选择适当的颜、填料后得到的耐高温涂料,有良好的耐热性能和优异的防腐蚀性能。它的种类有很多,(1)以聚硅酸乙酯为基料,加入氧化铬绿、石英粉、成膜助剂、表面活性剂(分散剂)等,可制成常温固化的耐热可达300℃的涂料。(2)以聚硅酸乙酯和硅中间体共水解制备得到的基料,按质量比为固体树脂 : 铝粉=10 : 6的比例制成的涂料,其耐热在600℃为10小时,并且耐20次;500℃1小时/室温1小时的冷热循环,涂膜仍处于完好状态。(3)以聚硅酸乙酯为基料加入低熔点玻璃料或珐琅玻璃以及耐 热颜、填料可以制成耐400~600℃甚至800℃的高温涂料。 磷酸盐耐高温涂料 磷酸盐耐高温涂料通常由磷酸盐水溶液、固化剂(或反应性颜料)和耐热颜料(或金属铝粉)等组分所组成。英国的“W”无机耐高温防腐蚀涂料就是这种类型的涂料。我国也研制并生产类似的涂料。 硅溶胶耐高温涂料 硅溶胶作为涂料基料时,其涂膜附着力和柔韧性往往不能满足涂料性能要求,需要进行

聚酰胺特性

1.聚酰胺特性 聚酰胺(PA)具有品种多、产量大、应用广泛的特点,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但是,也由于聚酰胺品种繁多,在应用领域方面有些产品具有相似性,有些又有相当大的 差别,需要仔细区分。 聚酰胺(Polyamide)俗称尼龙,是分子主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NHCO-]-的热塑 性树脂总称。 尼龙中的主要品种是PA6和PA66,占绝对主导地位;其次是PA11、PA12、PA610、PA612,另外还有PA1010、PA46、PA7、PA9、PA13。新品种有尼龙6I、尼龙9T、特殊尼龙MXD6(阻隔性树脂)等;改性品种包括:增强尼龙、单体浇铸尼龙(MC尼龙)、反应注射成型(RIM)尼龙、芳香族尼龙、透明尼龙、高抗冲(超韧)尼龙、电镀尼龙、导电尼龙、阻燃尼龙、尼龙与其他聚合物共混物和合金等。 1.1.性能指标 尼龙为韧性角状半透明或乳白色结晶性树脂,作为工程塑料的尼龙分子量一般 为15000-30000。尼龙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软化点高,耐热,摩擦系数低,耐磨损,具有自润滑性、吸震性和消音性,耐油,耐弱酸,耐碱和一般溶剂;电绝缘性好, 有自熄性,无毒,无臭,耐候性好等。尼龙与玻璃纤维亲合性十分良好,因而容易 增强。但是尼龙染色性差,不易着色。尼龙的吸水性大,影响尺寸稳定性和电性能,纤维增强可降低树脂吸水率,使其能在高温、高湿下工作。其中尼龙66的硬度、刚性最高,但韧性最差。尼龙的燃烧性为UL94V2级,氧指数为24-28。尼龙的分解温度﹥299℃,在449℃-499℃会发生自燃。尼龙的熔体流动性好,故制品壁厚可小到1mm。

1.2.性能特点与用途 1.2.1.PA6 物性:乳白色或微黄色透明到不透明角质状结晶性聚合物;可自由着色,韧性、耐磨性、自润滑性好、刚性小、耐低温,耐细菌、能慢燃,离火慢熄,有滴落、起泡现象。最高使用温度可达180℃,加抗冲改性剂后会降至160℃;用15%-50%玻纤增强,可提高至199℃,无机填充PA能提高其热变形温度。 加工:成型加工性极好,可注塑、吹塑、浇塑、喷涂、粉末成型、机加工、焊 接、粘接。 PA6是吸水率最高的PA,尺寸稳定性差,并影响电性能(击穿电压)。 应用:轴承、齿轮、凸轮、滚子、滑轮、辊轴、螺钉、螺帽、垫片、高压油管、 储油容器等。 1.2.2.PA66 物性:半透明或不透明的乳白色结晶聚合物,受紫外光照射会发紫白色或蓝白色光,机械强度较高,耐应力开裂性好,是耐磨性最好的PA,自润滑性优良,仅次于聚四氟乙烯和聚甲醛,耐热性也较好,属自熄性材料,化学稳定性好,尤其耐油性极佳,但易溶于苯酚,甲酸等极性溶剂,加碳黑可提高耐候性;吸水性大,因而 尺寸稳定性差。 加工:成型加工性好,可用于注塑、挤出、吹塑、喷涂、浇铸成型、机械加工、 焊接、粘接。 应用:与尼龙6基本相同,还可作把手、壳体、支撑架等。

尼龙66改性的最新研究进展

xx66改性的最新进展 第一章诸论 1.1xx66的概述 尼龙66是一种高档热塑性树脂,是制造化学纤维和工程塑料优良的聚合材料。它是高级合成纤维的原料,可广泛用于制作针织品、轮胎帘子线、滤布、绳索、渔网等。经过加工还可以制成弹力尼龙,更适合于生产民用仿真丝制品、泳衣、球拍及高级地毯等。尼龙66还是工程塑料的主要原料,用于生产机械零件,如齿轮润滑轴承等。也可以代替有色金属材料作机器的外壳。由于用它制成的工程塑料具有比重小,化学性能稳定,机械性能良好,电绝缘性能优越,易加工成型等众多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机械仪器仪表等工业领域,其后续加工前景广阔。 尼龙66由己二胺和己二酸缩合制得,常见的尼龙是一种结晶性高分子,不同牌号、不同测试方法报道的尼龙66的熔点在250-271℃之间。由于尼龙66无定型部分的酞胺基易与水分子结合,常温下尼龙66的吸水率较高。与一般塑料相比,尼龙66的冲击韧性大,耐磨性优良,摩擦噪音小,另外,尼龙66对烃类溶剂,特别是汽油和润滑油的耐受力较强。尼龙66的90%应用于工业制品领域。 其中,尼龙在汽车工业中的用量占总用量的37%,其用途包括储油槽、汽缸盖、散热器、油箱、水箱、水泵叶轮、车轮盖、进气管、手柄、齿轮、轴承、轴瓦、外板、接线柱等。尼龙66的第二大应用领域是电子电器工业,消耗量占总量的22%,其用途包括电器外壳、各类插件、接线柱等。此外尼龙66也被广泛应用于文化办公用品、医疗卫生用品、工具、玩具等场合。 我国尼龙66的生产起步于60年代中期。1964年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引进了法国生产技术,建设了年产 4.6万吨的生产装置。1994年,我国第二个尼龙“生产装置开工建设,该装置引进日本的技术,年产尼龙66为

二聚酸型聚酰胺热熔胶应用及研究进展

工业界的知己 新技术的桥梁
二聚酸型聚酰胺热熔胶 应用及研究进展
Research progress of application for polyamide hot-melt adhesive based on dimer-acid
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上海理日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
孙静

工业界的知己 新技术的桥梁
简介 brief introduction
二聚酸 dimer-acid 植物油 vegetable 动物油 animal
二聚酸型聚酰胺 polyamide based dimer-acid
脂肪族二元酸 aliphatic bicarboxylic acid 二元胺 aliphatic diamine 其他共聚单体 other components

工业界的知己 新技术的桥梁
基本性能 basic features
优点 advantage
熔点明显,固化快 sharp melting point, fast setup 耐油、耐化学性能好 good resistance to oil and solvents 对极性材料粘接好 good adhesion to polar substrates
缺点 disadvantage
韧性差、易发脆 low flexibility

工业界的知己 新技术的桥梁
产品形式 product type
粒状 pellets 棒状 条状 枕状 块状
sticks strips pillows blocks

高分子论文综述(聚酰胺)

摘要 聚酰胺6的结构与性能之间存在相互关系,其加工方式多种多样,成型方式也多种多样,其加工工艺有六个方面需要注意。聚酰胺主要采用注塑和挤出。由于聚酞胺具有机械强度高、耐热性、耐磨性和耐油性优异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许多领域。但由于其尚存在吸水性大、干态和低温冲击强度低等缺陷而限制了它在某些方面的应用。为此,国内外广泛开展了PA6的改性研究。 目前增强改性PA6主要研究有玻璃纤维、晶须、碳纳米管和热致液晶高分子材料增强改性聚酰胺6(PA6)的方法,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4种增强材料均可提高PA6的力学性能;玻璃纤维是最常用的PA6增强材料,而短切玻纤因其易加工、成本低及良好的力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 PA6的应用市场广泛,未来PA6的研究方向将围绕低成本和高性能化、功能化不断发展。 关键词:聚酰胺6(PA6);加工工艺;增强改性;玻璃纤维;晶须;碳纳米管;热致液晶高分子材料;应用;低成本;功能化

目录 摘要 (2) 绪论 (4) 引言 (4) 一、PA6的结构与性能 (4) 二、PA6的加工 (6) 三、PA6的改性研究 (7) (一)改性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7) (二)改性方向 (10) (三)增强改性PA6的研究进展 (11) 四、PA6的应用市场 (18) 五、PA6的发展展望 (21) 参考文献 (22)

绪论 引言 聚酰胺俗称尼龙(Nylon),英文名称Polyamid eP,它是大分子主链重复单元中含有酰胺基团的高聚物的总称。聚酰胺可由内酸胺开环聚合制得,也可由二元胺与二元酸缩聚等得到的。是美国DuPont 公司最先开发用于纤维的树脂,于1939年实现工业化。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发和生产注塑制品,以取代金属满足下游工业制品轻量化、降低成本的要求。PA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低,有一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适于用玻璃纤维和其它填料填充增强改性,提高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PA的品种繁多,有PA6、PA66、PAll、PAl2、PA46、PA610、PA612、PAl010等,以及近几年开发的半芳香族尼龙PA6T和特种尼龙等新品种。 而聚酰胺 6 ( PA6) 是由德国 Farben 公司的 P.Schlack 开发,并于 1943 年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因其具备优良的耐热性、机械性、耐磨性、耐化学性、易加工等特点,被普遍用于机械设备、化工设备、航空设备、冶金设备等制造业中,成为工程塑料中用量最大的材料。 一、PA6的结构与性能 聚酰胺PA6是部分结晶性聚合物。PA6的结晶密度1.24g/cm3,结晶度约20%一30%,Tg约48℃。聚酰胺分子间通过酰氨基形成氢键,这是其物性优秀的重要因素。PA6化学结构式如图1-1.

聚酰胺改性的意义

聚酰胺改性的意义,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聚酰胺(PA,俗称尼龙)是美国DuPont公司最先开发用于纤维的树脂,于1939年实现工业化。20世纪50年代开始开发和生产注塑制品,以取代金属满足下游工业制品轻量化、降低成本的要求。PA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包括力学性能、耐热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和自润滑性,且摩擦系数低,有一定的阻燃性,易于加工,适于用玻璃纤维和其它填料填充增强改性,提高性能和扩大应用范围。 关键词:聚酰胺树脂综合性能加工增强改性性能 引言 聚酰胺是通用工程塑料中产量最大、品种最多、用途最广、性能优良的基础树脂。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熔点高、耐磨、耐油、耐热性能优良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机械等领域。但由于聚酰胺的吸水性较大,造成产品尺寸稳定性差,干态或低温下冲击强度低等缺点,也限制了其更广泛的应用。对其进行改性可以得到性能多样的产品,拓宽其应用领域。为此,人们对聚酰胺的改性进行了大量研究。 正文 聚酰胺由二元酸与二元胺或由氨基酸经缩聚而得,是分子链上含有重复酰胺基团-CONH-的树脂总称。在用作纤维时,我国称为锦纶。PA品种繁多,有PA6、PA66、PA11、PA12、PA46、PA610、PA1010、PA612和近几年开发的新品种PA6T,PA9T,特殊尼龙MXD6等,其中PA6和PA66占主导地位,占总量的80%以上。PA属于结晶型塑料,在相对宽的温度和湿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如拉伸强度高、耐摩擦、耐化学性(油、脂肪、脂肪族和芳香族烃类)、良好的冲击强度和阻隔性,而在此范围内,也有其不足的方面就是吸湿性大、吸水率高。 未改性前,在20℃、65%RH下,PA6吸水率约3.5%,PA66为2.5%左右,PA610为1.5%~2.0%,PA12约为1%;但改性后,PA吸水率非常小,如PA6T、9T在水中饱和吸水率仅为3%;未改性PA在干态和低温下冲击强度低,韧性差,除PA11和PA12外,其余经紫外辐照后性能将大大下降。填充、增强是改性PA 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提高冲击性能、尺寸稳定性、耐热性、阻燃性,PA可通过填料、增强剂或添加增韧剂、润滑剂、热稳定剂、加工助剂和着色剂来改进和提高性能,或同时使用添加剂和改性剂进行改性。 由于尼龙具有很多的特性,因此,在汽车、电气设备、机械部构、交通器材、纺织、造纸机械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汽车的小型化、电子电气设备的高性能化、机械设备轻量化的进程加快,对尼龙的需求将更高更大。特别是尼龙作为结构性材料,对其强度、耐热性、耐寒性等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尼龙的固有缺点也是限制其应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PA6、PA66两大品种来说,与PA46、PAl2等品种比具有很强的价格优势,虽某些性能不能满足相关行业发展的要求。因此,必须针对某一应用领域,通过改性,提高其某些性能,来扩大其应用领域。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改性: ①改善尼龙的吸水性,提高制品的尺寸稳定性。 ②提高尼龙的阻燃性,以适应电子、电气、通讯等行业的要求。

尼龙66聚合过程与工艺

尼龙66 聚合过程与工艺 己二酸和己二胺发生缩聚反应即可得到尼龙-66 。工业上为了己二酸和己二胺以等摩尔比进行反应,一般先制成尼龙-66 盐后再进行缩聚反应。在水的脱出的同时伴随着酰胺键的生成,形成线型高分子。所以体系内水的扩散速度决定了反应速度,因此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将水排出反应体系是尼龙-66 制备工艺的关键所在。上述缩聚过程既可以连续进行也可以间歇进行。 在缩聚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大分子水解、胺解(胺过量时) 、酸解(酸过量时)和高温裂解等使尼龙66 的分子量降低的副反应。 尼龙-66 盐的制备 尼龙-66盐是己二酰己二胺盐的俗称,分子式:C12H26O4N2分子量262.35,结构式:[+H3N(CH2)6NH3+-OOC(CH2)4COO。-] 尼龙-66 盐是无臭、无腐蚀、略带氨味的白色或微黄色宝石状单斜晶系结晶。室温下,干燥或溶液中的尼龙-66 盐比较稳定,但温度高于200?时,会发生聚合反应。尼龙-66 盐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且随着温度上升而增大,其溶解度cs 与温度的关系可描述为:cs=-376.3286+1.9224 T-0.001149T2 尼龙-66 盐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K 273.16 283.16 293.16 303.16 313.06 323.16 333.16 343.16 353.16 溶解度,g/ml 37.00 43.00 47.00 50.50 52.50 54.00 56.00 58.50 61.50 (1) 水溶液法 以水为溶剂,以等当量的己二胺和己二酸在水溶液中进行中和反应,得到50%

的尼龙-66 盐溶液。工艺流程: 1-己二酸配制槽2-己二胺配制槽3- 中和反应器4-脱色罐5-过滤器 6、9、11、12-贮槽7-泵8- 成品反应器10-鼓风机13- 蒸发反应器将纯己二胺用软水配成约30%的水溶液,加入反应釜中,在40~50?、常压和搅拌下慢慢加入等当量的纯己二酸,控制pH 值在7.7~7.9 。在反应结束后,用0.5%~1%的活性炭净化、过滤,即可得到50%的尼龙-66 盐水溶液。成盐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此必须将反应热以外循环水冷却除去,同时为防止尼龙-66 盐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在生产系统中充以氮气保护。在真空状态下,将50%的尼龙-66 盐水溶液经蒸发、脱水、浓缩、结晶、干燥,即可得到固体尼龙-66 盐。一般每吨尼龙- 66 盐(100%)消耗己二胺(99.8%)522.64 kg,己二酸(99.7%)561.9kg 。 本法的特点是不采用甲醇或乙醇等溶剂,方便易行,安全可靠,工艺流程短,成本低。但对原料中间体质量要求高,远途运输费用也较高。美国孟山都 普朗克公司采用本法生产。公司、杜邦公司和法国罗纳- (2)溶剂结晶法以甲醇或乙醇为溶剂,经中和、结晶、离心分离、洗涤,制得固体尼龙-66 盐。氨基和羧基经中和后形成菱形无色结晶盐,并有热量放出。工艺流程: 1-己二酸配制槽2-己二胺配制槽3- 中和反应器4-乙醇计量槽5-离心机 6- 乙醇贮槽7-蒸汽泵8、 1 1 -乙醇高位槽9-乙醇回收蒸馏塔 1 0-合格乙醇贮槽纯己二酸溶解于4倍质量的溶剂(乙醇)中,完全溶解后,移入带搅拌的中和反应器并升温到65?,慢慢加入配好的己二胺溶液,控制反应温度在75~80?。在反应终点有白色结晶析出,继续搅拌至反应完全。冷却并过滤,用乙醇洗涤数次除去杂质。最后经离心分离后尼龙-66 盐的总收率可达99.5%以上。一般每吨尼龙-66 盐耗己二胺0.46t ,己二酸0.58t ,乙醇0.3t 。

聚酰胺树脂

植物油酸 植物油酸是用棉油皂角或大豆油皂角为主要原材料,经过一系列化工工艺过程而生成的微黄色透明液体,凝固后为白色软状膏体,具有羚酸通性和不饱和双键的化学特性。可溶于醇、苯、乙醚、三氯甲烷、汽油等有机溶剂。 用途:聚酰胺树脂、醇酸树脂、造纸脱墨剂、石油助剂、选矿剂、塑料增塑剂等。典型指标: 包装:塑料桶或衬塑铁桶,每桶净重180千克 储存:一般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为宜。运输途中严禁高温、日晒、雨淋。 硬脂酸 硬脂酸是一种高级饱和脂肪酸,为白色或微黄色颗粒、片状。 用途:脱模剂。消泡剂、抛光膏、金属浮选剂、油漆平光剂、也是制造硬脂酸锌、硬脂酸钾、硬脂酸钡的原材料。 典型指标: 包装:塑料编织袋包装。每袋净重25千克。 储存:一般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为宜。运输途中严禁高温、日晒、雨淋。

二聚酸 二聚酸是由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通过分子间相互聚合而形成的化合物,是以精馏棉油酸、豆油酸为原料,采用先进的聚合酸化工艺及分离技术制得的具有较高纯度的二元羚酸。二聚酸具有性能稳定、无毒、不挥发、闪点高、燃点高、流动性好、能溶于大本部分有机溶剂的特性,用途广泛。 用途:制造聚酰胺树脂、环氧树脂固化剂、热熔胶、高档油漆、热塑制品、润滑油、脱脂剂、表面活性剂、油田缓蚀剂等。 典型指标: 包装:塑料桶或衬塑铁桶,每桶净重180千克 储存:一般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为宜。运输途中严禁高温、日晒、雨淋。 聚酰胺热熔胶 聚酰胺热熔胶是由二聚酸与二元胺经缩聚反应形成,该产品具有粘结强度高、柔韧性、耐介质型好的特点。 形状:浅黄色颗粒状或粉状固体。 特性:有很好的熔溶性和低温溶解性,很高的热稳定性和柔韧性。 用途:作为服装、鞋材、皮革、塑料、金属电子元件的粘结。 典型指标: 包装:三合一纸袋包装。每袋净重25千克。 储存:一般存放在阴凉干燥处为宜。运输途中严禁高温、日晒、雨淋。

二聚酸型聚酰胺热熔胶的应用与改性研究进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二聚酸型聚酰胺热熔胶的应用与改性研究进展 作者:祝爱兰, 孙静, 施才财, ZHU Ai-lan, SUN Jing, SHI Cai-cai 作者单位:上海轻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上海,200031 刊名: 中国胶粘剂 英文刊名:CHINA ADHESIVES 年,卷(期):2008,17(12) 被引用次数:4次 参考文献(32条) 1.殷锦捷;马海云聚酰胺热熔胶牯剂的应用及发展趋势[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3(01) 2.高国生改性010聚酰胺树脂合成聚酰胺热熔胶的研究 2004 3.钟明强;徐立新;王先进热熔胶的开发与应用进展[期刊论文]-浙江化工 2000(04) 4.潘耀民二聚酸聚酰胺树脂的合成及其在制鞋工业中的应用 1997(01) 5.曹建平二聚酸聚酰胺包头胶的研制[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1997(05) 6.杜郢改性聚酰胺树脂的合成及其在热熔胶领域的应用[期刊论文]-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02(01) 7.杜郢;蔡华兵;杨恩华废弃PET聚酯/二聚酸聚酰胺共聚物的合成及过程分析[期刊论文]-化工进展 2007(12) 8.金旭东;杨云峰;胡国胜聚酰胺热熔胶性能研究及其应用[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7(11) 9.牛丽红;王桂香;李春归汽车灯用热熔胶的研究及性能表征[期刊论文]-粘接 2005(01) 10.杨秀云;刘晓秋新型车灯热熔胶的研制[期刊论文]-长春理工大学学报 2007(03) 11.张彰热熔胶在电缆和光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现代有限传播 1997(02) 12.孟宪铎热熔胶在油气管道接头密封上的应用[期刊论文]-粘接 1999(06) 13.李(足翟)亨;杨燕龙;吴宏聚酰胺与聚脂酰胺热熔胶及其制造方法 2002 14.LEONI R;GRUBER W;ROSSINI A Polyamide resin from dimer/trimer acid and N-alkyl diamine 1988 15.LEONI R;GRUBER W;WICHELHAUS J Adhesiv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thermoplastic polyamide from dimer acid and N-substituted aliphatic diamine 1990 16.LEONI R;GRUBER W;WICHELHAUS J Adhesiv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polyamide from dimer acid and Nalkyl diamine 1989 17.LEONI R;GRUBER W;ROSSINI A Polyamide of dimerized fatty acids and polyether urea diamines and their use as adhesives 1990 18.陈续明;贾兰琴;李瑞霞用于热熔胶的聚酰胺树脂合成组成与性能关系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2000(01) 19.梁子材;李(足翟)亨;杨燕龙具有聚酰胺或聚酯酰胺结构的热态高强度热熔胶 1999 20.HEUCHER R;WICHELHAUS J;SCHUELLER K Hotmelt adhesive 1996 21.WICHELHAUS J;GRUBER W;ANDRES J Polymeric hotmelt adhesive 1988 22.DOUCET JOS Adhesive composition 1983 23.MATSUBA Y;TERADA N;OSAKO T Hot-melt polyamide adhesive and polyamide resin sheet-shaped molded product 2002 24.张华明;罗顺忠;赵鹏骥耐温保气型热熔胶的研制[期刊论文]-中国胶粘剂 1995(04) 25.张秀斌油气管道接口热收缩带用固定片及热熔胶的研制[期刊论文]-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2001(03) 26.陈续明;钟华;贾兰琴聚酯酰胺/EEA共混体组成与性能[期刊论文]-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01(06) 27.陈续明;贾兰琴;李瑞霞聚酯酰胺/SIS共混体系的组成与性能[期刊论文]-石油化工 2001(01)

尼龙的增韧改性.

《聚合物复合材料设计与加工》课程报告 题目:尼龙的增韧改性 专业:10材料化学 姓名:李玉海 学号:2010130101025

尼龙的增韧改性 摘要:尼龙66(PA66)具有良好的力学综合性能,并且耐油、耐磨耗和优良的加工性能,可替代有色金属和其他材料广泛应用于各行业。但是尼龙66在低温条件下和在干态条件下的冲击性能差,吸水性大,制品的性能和尺寸不稳定等性能缺点。本文将就其韧性性能进行改善,针对玻璃纤维增强聚酰胺材料韧性差的问题,对聚酰胺/玻璃纤维复合体系的增韧进行了研究,考察了玻璃纤维、改性聚合物对共混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对PA/聚烯烃、PA/聚烯烃弹性体、不同类型PA合金等几类增韧体系进行了详细介绍。其中聚烯烃应用范围广泛。采用聚烯烃增韧与玻璃纤维共混,在保持复合材料拉伸强度和模量的同时,较大地提高了冲击强度,获得了综合力学性能优异的纤维增强聚酰胺材料。 关键词:聚酰胺玻璃纤维增强增韧共混改性 1.前言 当代高分子材料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就是通过对现有聚合物进行物理和化学改性,使其进一步高性能化、结构化和工程化。尼龙是聚酸胺类树脂的统称,常觅的有尼龙6、尼龙66、尼龙610、尼龙612、尼龙ll、尼龙12、尼龙46、尼龙MXD6、尼龙lUM等,目前产量占主导地位的是尼龙6和尼龙66,占总量的90%以上。尼龙作为当今第一大工程塑料,大多数品种为结晶型聚合物,大分子链中含有酰胺键(—CO—NH—),能形成氢键,其具有强韧、耐磨、耐冲击、耐疲劳、耐腐蚀等优异的特性,特别是耐磨性和自润滑性能优良,摩擦系数小,因而尼龙在与其他工程塑料的激烈竞争中稳步迅速增长,年消费量已经超过100万吨,年增长率为8%~10%,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及运动器材等零部件的制造。为适用聚酰胺在不同领域的发展,这就要求聚酰胺具有更高的机械强度,耐热性能。机械部件,铁路机车用聚酰胺均对PA的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对尼龙的改性始在必然,采用嵌段、接枝、共混、填充等改性技术和工艺得到关注和发展,使其向多功能发展,应用与更多领域。几年来,国内外聚酰股发展的重点是对现有品种通过多组分的共聚、共混或加入不同的添加剂等方

尼龙66的基本性质

聚合过程与工艺 己二酸和己二胺发生缩聚反应即可得到尼龙-66。工业上为了己二酸和己二胺以等摩尔比进行反应,一般 先制成尼龙-66盐后再进行缩聚反应,反应式如下: 在水的脱出的同时伴随着酰胺键的生成,形成线型高分子。所以体系内水的扩散速度决定了反应速度, 因此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将水排出反应体系是尼龙-66制备工艺的关键所在。上述缩聚过程既可以连续进 行也可以间歇进行。 在缩聚过程中,同时存在着大分子水解、胺解(胺过量时)、酸解(酸过量时)和高温裂解等使尼龙66 的分子量降低的副反应。 尼龙-66盐的制备 尼龙-66盐是己二酰己二胺盐的俗称,分子式:C12H26O4N2,分子量262.35, 结构式:[+H3N(CH2)6NH3+ -OOC(CH2)4COO-]。 尼龙-66盐是无臭、无腐蚀、略带氨味的白色或微黄色宝石状单斜晶系结晶。室温下,干燥或溶液中的尼 龙-66盐比较稳定,但温度高于200℃时,会发生聚合反应。其主要物理性质列于表01-63中。 表01-63 尼龙-66盐的主要物理性质 (1)水溶液法 以水为溶剂,以等当量的己二胺和己二酸在水溶液中进行中和反应,得到50%的尼龙-66盐溶液。其工艺流程图如图01-40所示。 图01-40 水溶液法生产尼龙-66盐工艺流程 1—己二酸配制槽 2—己二胺配制槽 3—中和反应器 4—脱色罐 5—过滤器 6、9、11、12—贮槽 7—泵 8—成品反应器 10—鼓风机 13—蒸发反应器 将纯己二胺用软水配成约30%的水溶液,加入反应釜中,在40~50℃、常压和搅拌下慢慢加入等当量的纯己二酸,控制pH值在7.7~7.9。在反应结束后,用0.5%~1%的活性炭净化、过滤,即可得到50%的尼龙-66盐水溶液。成盐反应为放热反应,为此必须将反应热以外循环水冷却除去,同时为防止尼龙-66盐与空气接触而被氧化,在生产系统中充以氮气保护。在真空状态下,将50%的尼龙-66盐水溶液经蒸发、脱水、浓缩、结晶、干燥,即可得到固体尼龙-66盐。一般每吨尼龙-66盐(100%)消耗己二胺(99.8%)522.64 kg,己二酸(99.7%)561.9kg。 本法的特点是不采用甲醇或乙醇等溶剂,方便易行,安全可靠,工艺流程短,成本低。但对原料中间体质量要求高,远途运输费用也较高。美国孟山都公司、杜邦公司和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采用本法生产。(2)溶剂结晶法 以甲醇或乙醇为溶剂,经中和、结晶、离心分离、洗涤,制得固体尼龙-66盐。氨基和羧基经中和后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