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一.人工关节置换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在近代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于病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它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 什么是人工膝关节

人工膝关节完全参照了正常人膝关节的解剖形状,是一种仿生设计制品。

模仿人体膝关节的结构及活动方式,人工膝关节由四个部件组成:股骨部分、胫骨部分、髌骨部分以及聚乙烯衬垫。

表面人工膝关节

股骨和胫骨部分主要是用坚强耐磨的钴铬钼合金铸造后经复杂的工艺进一步加工而成,胫骨和髌骨衬垫是由超高分子聚乙烯用高精密度的数控机床加工而成。

股骨部分和衬垫的关节接触面非常光滑,均可达到镜面效果,这样是为了模仿正常人关节内光滑的软骨面,使关节在活动时灵活自如。

表面人工膝关节安装在关节表面模拟正常人的关节

四个部分安装好后就组成了一副完成的人工膝关节,有时髌骨部分可以不用置换而利用病人自身破坏较轻的髌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人工膝关节,如单髁和铰链膝等,都是针对不同的病情需要而加以选择。

2. 适用病人是谁

人工膝关节置换主要适用于因为各种疾病造成膝关节严重破坏的病人。这种病人都伴有明显的膝关节疼痛,包括坐位站起时、行走时、上下楼梯时或夜间休息时不易忍受的疼痛,需要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物才能缓解一部分疼痛以维持一定的日常生活,长期用止痛药物治疗不仅对控制膝关节病变的帮助不大,反而常造成胃肠道的并发症,如胃痛,甚至胃溃疡、胃出血等。

有些病人除了疼痛,膝关节还常有被卡住的现象,甚至有些病变严重的病人出现膝关节的变形乃至严重畸形,有些疾病如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内感染晚期等均可使膝关节完全畸形僵直。

膝关节病变晚期变性致严重畸形伴疼痛和行走困难

这些疾病均造成了病人严重的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不能自理。而人工膝关节置换恰恰能够解决这些问题,置换后可解除疼痛、矫正畸形、恢复行走等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3. 手术简介

目前膝关节置换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骨科手术,有一定的程序化手术操作规范和模式,但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仍有较高的要求,人工膝关节安装位置以及关节周围软组织平衡的好坏对术后的效果有着一定的影响。

手术过程并不复杂,对医生而言,手术本身对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至关重要。而对于病人而言,术后积极地配合康复治疗和主动的康复锻炼对日后的效果尤为重要。

表面膝关节置换术后示意图及X线片

手术过程主要由几个部分组成:

① 切除关节内病变的软组织、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质,并达到适应安装人工关节的几何形状

② 选择合适型号的人工关节,安装胫骨部分,安装股骨部分,用骨水泥固定

③ 安装衬垫,复位,手术结束

切除破坏的关节面,安装表面人工膝关节

二.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

术后康复锻炼应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污染,如伤口暴露应马上消毒更换敷料。

锻炼应从小量开始逐渐递增,根据锻炼后及次日的反应(全身状态、疲劳程度、膝关节局部肿胀和疼痛等)增减运动量。锻炼后以不发生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等为宜,如发生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在几小时内缓解,不应持续到第二天。均匀分布运动量,应有短时间间隔休息。与隔日长时间运动相比,每日短时间多次的运动更有效。根据不同康复阶段的需要和功能恢复情况适时调整运动强度、时间及方式。

锻炼前后疼痛严重或对疼痛比较敏感的,可用一些温热疗法,并可小量使用消炎镇痛药或止痛药。老年人锻炼前应排尽大小便,避免睡觉醒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或起床后立即锻炼。锻炼时应穿宽松衣裤和防滑鞋,最好有人协助保护,并予以适当鼓励,共同配合努力。

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增加肌力的锻炼相结合,即使达到正常水平也应继续维持长期的锻炼。

1. 围手术期康复练习

主要是术后住院期间的康复治疗,根据术后身体恢复状况可以分几个阶段进行。(起始阶段、中间阶段、递进阶段、恢复活动阶段)

(1)术后第1~3天

由于手术创伤和术中一定量的失血,因此术后第 1 天病人较虚弱,伤口疼痛也较明显,麻醉造成的胃肠道功能未完全恢复不能进食,同时关节腔内的积血仍需通过保留的引流管引出。因此,病人以静养为主。足踝至膝关节以上用弹力绷带轻微加压包扎、冰袋冷敷以减少出血、消除肿胀。由于即使正常人在休息时膝关节也倾向于轻度屈曲,因此如膝关节后侧软组织较紧则应将足跟垫高使膝关节处于伸直位以防日后膝关节屈曲挛缩,在训练间隙和夜间休息时使用沙袋压迫、膝关节支具或伸直位石膏防止屈曲,一般术后应持续使用 6 ~

8 周。

由于下肢肌肉的舒缩犹如一个泵不断将血液挤回心脏,手术后患肢完全没有活动可使下肢血液淤积、肿胀,造成深静脉血栓,血栓脱落可造成肺、脑梗塞引起生命危险。同时完全没有活动可使肌肉和关节失去弹性,影响术后肢体和关节功能的恢复。因此,手术后第1~3天应将小腿略垫高,同时做如下康复练习:

① 被动练习(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陪护人员完成)

● 对患肢做由足及大腿的按摩,每 2 小时按摩 10 分钟

小腿按摩

大腿按摩

● 对患肢做由足及大腿的按摩,每 2 小时按摩 10 分钟

抱大腿曲膝

● 屈伸踝关节(与下肢按摩交替进行),每 1 小时活动 10 分钟

屈伸踝关节

本阶段暂避免CPM练习,因可能增加关节内出血。

②主动练习(病人自主完成)

肌肉等长舒缩练习(与被动练习间隔进行):

● 足用力做上勾和下踩的动作,每隔1小时10下,每个动作持续3秒

做上勾动作

做下踩动作

● 健膝屈曲,患膝充分伸直做压床动作,此时股四头肌收缩、膝关节展平,髌骨可轻微上下移动,每2小时练习1组,重复30次,每次持续10~15秒

通过本阶段锻炼应达到:

· 基本消除患肢肿胀

· 患肢大腿、小腿肌肉能够协调用力做出肌肉舒缩动作

· 依靠小腿重力,膝关节被动自由屈曲无严重不适

(2)术后第 4 ~ 7 天

病人已经可以正常进食,体力逐渐恢复,伤口疼痛开始减轻,关节内积血引流管已经拔除,患肢肿胀逐渐消除,可在床上坐起。

本阶段可继续前3天的练习,但逐渐过度到完全主动练习。

增加以下练习:

①主动练习

● 抱大腿上提,呈屈膝活动,每隔2小时5~10下,或仰卧于床边

抱大腿上提,呈屈膝活动

● 侧身,患肢在上,做无重力屈伸膝关节的动作,每隔2小时5~10下

患肢在上,做无重力屈伸膝关节的动作

● 在陪护人员帮助下,坐于床边,双侧小腿自然下垂于床边,如疼痛较剧烈可先在床边放一张凳子,足搁于凳子上。或仰卧于床边,将患侧小腿悬于床沿下,通过自我调节髋关节的位置及外展角度来调整膝关节屈曲度,以完成膝关节自我控制下的主动屈曲,角度逐渐增大。

小腿悬于床沿下主动曲膝,每隔 2 小时悬垂约 10 分钟

自然下垂习惯后,坐于床沿做如下锻炼:

● 健侧(或一侧)足与小腿压于患侧(或另一侧)足踝上,做向下悠压的动作

足与小腿压于患侧足踝上,做向下悠压的动作

● 健侧(或一侧)足勾于患侧(或另一侧)足跟部,协助患侧(或另一侧)小腿做上举的动作;或用一根绷带一头绑于足部,另一头牵于病人手中,自行牵引使小腿抬起,膝关节伸直。

足勾于患侧足跟部,小腿做上举的动作

手牵绑于足部的绷带向上牵引抬起小腿

两者交替进行,每2小时练习20~30分钟,以增强关节活动范围练习(ROM 练习)。

本阶段可在陪护人员帮助下下床坐于凳子上或作适应性站立(创伤反应期过后即可)。不用骨水泥固定的膝关节置换应于术后5~6周下地。

②被动练习

● 有条件的可开始 CPM 练习,由20~3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每天3~4次,30分钟/次。本练习的好处在于病人练习时处于放松状态,较容易克服活动时疼痛造成的肌肉紧张。

几种练习可交替进行,因患肢下垂造成的小腿及足面肿胀或充血发紫不必担心,会随着术后恢复练习而逐渐消失。

通过本阶段锻炼应达到:

· 争取膝关节被动屈曲达到90°,并能完全伸直(被动)

· 能适应坐凳和站立状态

(3)术后第8~14天

根据恢复情况继续前一阶段练习,并可进一步增加以下练习。

① 卧床直腿抬高练习,抬30°即可,保证膝关节伸直及背部展平,坚持5~7秒,重复30次,每天练习3~4次。可先垫枕帮助,逐渐降低枕头高度。避免侧卧外展抬腿(直腿抬高锻炼)

卧床直腿抬高练习

② 扶栏杆做下蹲练习,蹲下后坚持5~7秒,每天3~4次,每次30下,逐渐增加下蹲程度

扶栏杆做下蹲练习

③ 渐进式膝踝屈伸练习

● 慢慢地同时抬起脚跟,直到脚尖着地,然后放回来直到脚跟着地

抬脚练习

● 交替练习上面的动作,一只脚脚尖着地,一只脚脚跟着地,交替变换

抬换脚练习

● 将两只脚轮流拉向臀部方向。要让整个脚掌在地面上滑动,一定要用力压地板并要有绷紧肌肉的感觉。

将两只脚轮流拉向臀部

● 将一条腿向前伸,勾起脚尖。让腿完全伸直,拉回腿的时候让脚掌完全贴在地面上

将一条腿向前伸,勾起脚尖让腿完全伸直,拉回腿的时候让脚掌完全贴在地面上

● 将一条腿伸开,离开地面一段距离。保持7秒钟,慢慢放下腿,让脚后跟着地。然后脚掌着地,慢慢拉回腿

● 将一条腿尽量向臀部的方向拉,另一条腿尽可能向前伸。每次在做最后一个动作保持7秒钟,

每天练习3~4组,每组30次。

④练习③也可在床上练习并与练习①相结合

⑤在陪护人员指导下扶助行器练习平路行走,膝关节负重约10公斤(秤量),每天练习3~4次,每次10~20分钟

平路行走练习

自行或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合理安排,日间交替进行上述练习。

通过本阶段锻炼应达到:

· 膝关节主动屈曲达到或超过90 °,可主动伸直,可坐便。

2. 出院后康复练习

如伤口愈合良好,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一般于术后10~14天拆线,病人身体状况已大部分恢复,可以出院。此时膝关节功能并未达到理想范围,故出院后康复练习仍应坚持,否则将前功尽弃。

(1)术后第15~28天

①主动练习(等张练习)

● 膝下垫一枕头,保持屈膝约30 °,而后使足跟抬离床面直至患膝伸直,保持7秒钟(终末伸膝锻炼),每天3组,每组30次。

伸腿练习

● 坐于床边或凳子上开始主动屈膝伸腿练习,伸起后绷紧保持7秒钟,放下重复。能够抬50次后可在踝部加重物,从1kg开始,每次增加1kg,直至4.5kg,能连续抬50次,每天3组。

主动屈膝伸腿练习

● 俯卧主动屈膝练习,3次/日,重复30下,每10下反手抱足下压一次

俯卧主动屈膝练习反手压膝

● 站立位屈膝练习,能够连续50次后可在踝部加重物,从0.5kg开始,直至2.5kg,能连续屈50次,每天3组。

● 在陪护人员保护下继续扶助行器做行走练习,膝关节负重约30~50公斤, 21天后可去除助行器逐渐完全负重行走,每天练习3~4次,每次15~30分钟。

● 弓步练习,两腿前后分开,交替弓步压膝,足底不离地,后腿伸直,每天3组,每组30次

弓步练习

● 下蹲练习同前。

下蹲练习

● 利用门框练习。将手抬高至肩的高度,抓住门框。拇指朝上。尽量不要用上肢去支撑身体,大腿肌肉绷紧。两腿分开,与骨盆同宽,站成走路的姿势。两个脚掌都踩在地上。下肢弯屈,尽量将重心前移。脚跟不要离开地面,感觉小腿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回到刚开始的姿势站好,重复3到5次。弯下后面那条腿,臀部向后用力,上身前倾。后面腿的脚掌压在地上。前面腿伸直,脚尖尽量向鼻子的方向勾起。脚跟压在地上,感觉到整个下肢的后面被拉紧,做3到5遍,每天练习3组。

② 被动练习

● 下肢肌肉按摩放松练习,每次主动练习后均可做此放松,持续5~10分钟

下肢肌肉按摩放松练习

● 病人俯卧位,由家人帮助扶小腿屈膝练习,尽量屈膝,可持续加压与悠压交替进行,每天3组,每组30次。

俯卧辅助屈膝练习

通过本阶段锻炼应达到:

· 主、被动屈膝达到或超过120 °

· 能自主有力地屈伸膝关节,可自己穿鞋袜

· 完全负重行走

(2)术后第30~60天

① 康复师指导下的器械练习

● 水中行走练习

● 跑步机上行走练习

● 静态自行车练习

● 负重伸膝练习

② 被动练习

同上一阶段。

③ 自主练习

● 无辅助平路行走练习,每天3~4次,每次30分钟左右

平路行走练习

● 垫高弓步练习,在前一阶段弓步练习的基础上,将患侧足下垫高,而后进行弓步练习,可逐渐增加高度直至约0.5米。每天3组,每组30次。

垫高弓步练习

● 跪坐压膝练习,健侧(或一侧)站立,患侧(或另一侧)跪于靠背椅或床头,做屈曲压膝动作,每天3组,每组30次。

跪坐压膝练习

● 屈膝坐位起立,做站起坐下的练习,尽量勿用手扶膝作支撑,每天3组,每组30次。

坐、起立练习

● 下蹲位起立,坐位起立无困难时开始做蹲下起立练习,开始可用手扶膝作支撑,逐渐取消支撑,每天3组,由可耐受的少量开始,逐步增加至每组30次。

下蹲、起立练习

● 上下楼梯练习,可与行走练习相结合,每天3次,每次15分钟左右。

下蹲、起立练习

避免剧烈运动及手术膝关节理疗。所有练习以不过度疲劳为度,既不能怕疼又需避免暴力,任何时候出现剧烈疼痛或异常响声均应立即停止练习,并及时到就近医院排片复查。

通过本阶段锻炼应达到:

· 膝关节屈伸活动自如,并具有一定的力量和柔韧性,可蹲便

· 正常行走,可不需辅助自主上下楼梯

(3)术后2月后门诊排片复查,无异常后继续上述康复练习,直至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日常生活。此阶段已可以开始从事游泳等一些较为剧烈的运动。3个月后应完全恢复正常生活。

说明:

本康复计划参考了国内、欧美及港台多家著名医院(如美国HSS医院、德国ENDOC LINIC医院等)骨科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指导并结合301医院骨科自己的经验拍摄而成,适用于各种品牌的人工膝关节和所有膝关节置换病人(某些特制关节、翻修、有手术并发症以及其他特殊情况除外)。本计划可根据病人的恢复情况做适当调整,提前或推后。警告:

人工膝关节有屈曲限值,目前各种假体设计基本在110~135°之间,一般经过康复锻炼能够达到110°左右即可获得较为满意的日常活动需要。如存在手术安装问题等某些特殊情况应听取医生的建议。总之,康复训练中及康复后膝关节能够达到的屈曲度数以产品设计屈曲限值为准,不可超范围盲目追求更大的度数,否则可能造成关节损伤。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 发表时间:2016-01-11T14:31:37.1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29期供稿作者:林润华[导读] 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膝部疾患日益增加,膝关节增生性退行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林润华 (孝昌县第一人民医院骨一科湖北孝感 432900) 【摘要】目的:总结全膝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0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分阶段进行康复训练,分别采取术前指导、术后当天至3个月指导康复训练。结果:7例术后关节活动正常,疼痛消失;2例膝关节活动时轻度疼痛,关节活动基本正常;1例膝关节活动受限。结论: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的康复训练,可获得手术预期的疗效。 【关键词】人工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9-0379-02 随着社会老龄化,老年人膝部疾患日益增加,膝关节增生性退行性病变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其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就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1]。自2012年以来,我科收治了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10例进行了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术前、术后进行了耐心细致、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12年4月至今,本组10例,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59-76岁,平均65岁;退行性关节炎8例,风湿性关节炎2例;左膝关节4例,右膝关节6例;住院时间平均为17天。假体均采用德国LINK公司提供的人工全膝关节假体。 2.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患者因为长期膝关节疼痛,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会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深入浅出地讲解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优点以及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处理方法。在与患者及家属谈话时,尽可能耐心,尽量满足其心理需求,用成功的病例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使其愉快地接受手术治疗。 2.1.2术前准备完善各项术前检查,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食物,对胃纳差者,给予静脉补充营养,及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使其机体抵抗能力提高。同时告知患者戒烟,指导患者适当做一些深呼吸,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咳嗽的作用,从而使患者在术中、术后能够很好的配合,在术前30min给予患者抗生素。 2.1.3术前康复指导 (1)体位指导,告诉患者正确的体位可有效避免术后假体脱位,让患者避免侧卧,正确体位包括:平卧位以及半卧位、将三角形海绵垫放于两腿之间、患髋屈曲<45°、患肢外展30°以及保持中立等,同时患者应卧于带有拉手的病床方便日常锻炼,具体锻炼方式:指导患者将双手吊入拉环,之后让整个身体抬高,使臀部离开床面,之后停顿6~10s左右放下。(2)训练床上排便当患者在使用便盆时,应将臀部抬高并确保稳妥,并避免患肢的外旋及内收动作。(3)指导下肢肌肉锻炼及关节活动训练,包括等长和等张收缩训练。(4)指导正确使用助行器。将助行架置于患者前约一步距离,患肢先行健肢跟上并重复以上步骤。2.2 术后护理 2.2.1一般护理嘱患者禁食禁饮6h,并给予常规吸氧以及心电监护,对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血氧饱和度进行严密的观察。固定引流管、导尿管并保持通畅,同时将患肢抬高,其高度应高于心脏15°左右,并将膝关节屈曲至15°,对患者切口引流液的形状、量以及颜色进行密切的观察,若引流血液搞到400ml以上则立即告诉医生,以便及时进行处理。对患者患肢末梢血液循环进行观察,即:足背动脉搏动、皮肤色泽以及温度,若患者足背动脉搏动出现消失以及减弱的情况则立即告知给医生。检查伤口包扎松紧度,过松可引起关节腔内积血,过紧可引起血液循环障碍。 2.2.2术后康复在患侧膝关节下垫一软枕,使膝关节屈曲30~45°,指导患者家属做患肢自足背至大腿的向心性按摩,每次按摩10分钟,每2小时一次,进行踝关节被动功能锻炼。以后每天减少屈曲角度10~15°,2~3天后置入伸直位放置,注意防止腓总神经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同时减少原来屈曲的软组织牵拉引起的疼痛,对于术前屈曲大于6°的患者,术后5天即开始进行膝关节伸直功能锻炼,降低膝关节屈曲的程度,改善膝关节功能。 术后4~7天体力逐渐恢复,切口疼痛减轻,患者可继续前一阶段的练习并逐渐增加持续被动运动(CPM)[2],起始角度为0°,终始角度为30°,在1~2min内完成一次屈伸活动,每天2h,上午、下午各一小时,每天增加10°,争取一周内达到90°,患肢能完全伸直,且可坐凳以及站立。术后9~15天,依照患者的自身情况可适当加强锻炼,将CPM练习角度增大至90°~100°;卧床直腿抬高练习时,患者仰卧健膝屈曲,患肢伸直抬高约为30°,并保持5~7s,但禁忌健侧卧位患肢的直腿抬高及髋外展;扶栏杆下蹲练习,蹲下后坚持5~7s,逐渐增加下蹲幅度;在陪床人员辅助下,扶助行器练习平路行走,膝关节负重约10kg。通过本阶段练习,膝关节主动屈曲达到或超过90°,可主动伸直,患者可坐便,在助行器辅助下行走。 小结,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膝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康复训练是保证手术疗效、促进患肢功能恢复的重要部分,精湛的技术结合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才能获得最理想的效果。【参考文献】 [1] 吴端兰,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前后护理[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10(6):78-79 [2] 任蔚虹,王惠琴.临床骨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528-530. [3] 张丹,中外健康文摘,2012,20(4):56-58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 一.人工关节置换 人工膝关节置换是在近代人工髋关节成功应用于病人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膝关节疾病的新技术,它能非常有效地根除晚期膝关节病痛,极大地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1. 什么是人工膝关节 人工膝关节完全参照了正常人膝关节的解剖形状,是一种仿生设计制品。 模仿人体膝关节的结构及活动方式,人工膝关节由四个部件组成:股骨部分、胫骨部分、髌骨部分以及聚乙烯衬垫。 表面人工膝关节 股骨和胫骨部分主要是用坚强耐磨的钴铬钼合金铸造后经复杂的工艺进一步加工而成,胫骨和髌骨衬垫是由超高分子聚乙烯用高精密度的数控机床加工而成。 股骨部分和衬垫的关节接触面非常光滑,均可达到镜面效果,这样是为了模仿正常人关节内光滑的软骨面,使关节在活动时灵活自如。 表面人工膝关节安装在关节表面模拟正常人的关节 四个部分安装好后就组成了一副完成的人工膝关节,有时髌骨部分可以不用置换而利用病人自身破坏较轻的髌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人工膝关节,如单髁和铰链膝等,都是针对不同的病情需要而加以选择。 2. 适用病人是谁 人工膝关节置换主要适用于因为各种疾病造成膝关节严重破坏的病人。这种病人都伴有明显的膝关节疼痛,包括坐位站起时、行走时、上下楼梯时或夜间休息时不易忍受的疼痛,需要长期服用消炎止痛药物才能缓解一部分疼痛以维持一定的日常生活,长期用止痛药物治疗不仅对控制膝关节病变的帮助不大,反而常造成胃肠道的并发症,如胃痛,甚至胃溃疡、胃出血等。 有些病人除了疼痛,膝关节还常有被卡住的现象,甚至有些病变严重的病人出现膝关节的变形乃至严重畸形,有些疾病如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关节内感染晚期等均可使膝关节完全畸形僵直。 膝关节病变晚期变性致严重畸形伴疼痛和行走困难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令狐采学 一、术前指导 1、首先应加强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 2、此外,患者要学会如何使用拐杖行走,为术后执杖行走作准备。 二、术后康复训练 (一)术后1周内 1、手术当天:维持关节功能位,用石膏托板固定膝关节,并保持足高髋低位。 2、术后第2-7天,患肢做肌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10组。 3、患者坐于床上,患肢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高度,但要有10秒左右的滞空时间。 4、做患侧踝关节的背屈运动,使该关节保持90°,并做该关节的环绕运动重复15次,每天完成2-3次。 5、可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机(CPM)锻炼,予患肢在无痛状态下行屈膝活动,由0°~3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在1周内尽量达到或接近90°。 6、患肢局部理疗。 (二)术后第2周 1、重点加强患侧肢体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 2、进一步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 3、鼓励下床,前半周在石膏托板作用下,在平行杠内练习站

立,此时重心在健侧,患侧不负重触地;后半周,重心逐渐向患侧过渡,直至解除石膏托板,直立于平行杠内。 (三)术后第3周:继续主动直腿抬高运动巩固以往训练效果,恢复患肢负重能力,加强行走步态训练,训练患者平衡能力,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四)术后第4周-3个月:重点进一步加强提高第3周的效果,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由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非常显著,绝大多数病员日渐康复,但并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对各种可导致人工关节损害的动作注意防范,从而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 术后康复指导 1、体位:平卧位,患肢维持外展15~30度中立位,使用防旋鞋,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 2、功能锻炼 ①第一阶段(术后0 - 3天)运动以肌肉的静力收缩和远 端关节的运动为主。 【踝泵练习】缓慢的跖屈和背伸踝关节;患者应每隔5-10min重复几次;该训练可术后即 刻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完全康复。 【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收紧大腿肌肉的同时将膝关节的背面压向床面;患者应尽力保持 膝关节伸直;保持5s,每10分钟重复该练习10次;患者应坚持该练习直至腿部肌肉感到疲劳。 ②第二阶段(术后4-7天)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 【直腿抬高练习】收紧大腿肌肉,保持膝关节在床面充分伸直;同时抬高患肢至距床面几英寸的高度;坚持5s;缓缓放下;重复该练习直至腿部肌肉感到疲劳 【屈髋、屈膝练习】仰卧位,医护人员用一手托在病人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锻炼 伴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社会的发展,采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KR)治疗膝关节疾病日益增多。TKR不但能接触病变关节造成的疼痛,还可以纠正关节畸形,改善患膝关节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随着TKR的广泛应用,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也备受重视。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患者锻炼,可以取得比较好的疗效。康复需向制度化、标准化、进而个体化发展。术后康复及功能锻炼是一项系统而艰巨的任务。 一.注意事项 术后康复锻炼应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污染,如伤口暴露应马上消毒更换敷料。锻炼应从小量开始逐渐递增,根据锻炼后及次日的反应(全身状态、疲劳程度、膝关节局部肿胀和疼痛等)增减运动量。

锻炼后发生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等应采取相应措施缓解。运动应有短时间间隔休息,每日短时间多次的运动更有效。 根据不同康复阶段的需要和功能恢复情况适时调整运动强度、时间及方式。锻炼前后疼痛严重或比较敏感的,可用温热疗法,并可小量使用消炎镇痛药或止痛药。 老年人锻炼前应排尽大小便,避免睡觉醒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或起床后立即锻炼。锻炼时应穿宽松衣裤和防滑鞋,最好有人协助保护,并予以适当鼓励,共同配合努力。 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增加肌力的锻炼相结合,即使达到正常水平也应继续维持长期的锻炼。 二.康复目标 1.通过肌力增强训练,加强膝周屈伸肌的肌力,并促进全身体力及状态恢复。 2.通过膝关节活动度训练,满足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3.通过行走和协调性训练,改善膝关节平衡协调性,保证关节稳定。 4.通过膝关节主、被动活动,防止术后关节粘连,改善局部或整个下肢血液循环,避免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5.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面貌,激发生活热情。 三.功能锻炼 ( 1)手术后 1-3天 ⒈持续被动活动,每 2小时按摩10分钟。恢复膝功能外,还有牵拉挛缩组织,避免粘连,促进下肢血循环,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栓塞作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由陪护人员完成) 小腿按摩大腿按摩 抱大腿屈膝活动(视病情确定)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流程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 炼流程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流程 1、术后当天:做踝泵练习,即活动足踝关节:最大限度的 将脚尖向上勾起,再最大限度的将脚向下踩,使脚面绷 直,每小时做10次,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 2、术后第一天:肌力训练:(1)股四头肌内侧头训练:取 坐位,脚尖往上勾起,伸直膝关节,绷紧大腿肌肉,保 持10秒,连续10次,每天2遍。(2)直腿抬高练习: 取坐位,脚尖往上勾起,伸直膝关节,绷紧大腿肌肉, 将下肢抬高离床面20厘米,保持10秒,连续10次,每 天2遍。 膝关节活动度训练:(1)膝关节足跟紧贴床面滑动, 膝关节主动屈伸10次,每天2次。(2)坐在高椅子或 床边,足踝向后最大限度移动,维持10秒,然后放 松。 3、术后第二天:拔管后若无特殊情况,指导下地活动:下床时术侧先下,也可根据病人情况确定从哪侧下床。 4、指导上下楼梯:“好上坏下”,即上楼时用健侧腿先上,下楼时用患侧腿先下。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流程 1、术后当天:做踝泵练习,即活动足踝关节:最大限度的将脚尖向上勾起,再最大限度的将脚向下踩,使脚面绷直,每小时做10次,术后立即开始直到完全康复。 2、术后第一天:(1)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取仰卧位,脚尖向上勾起,伸直膝关节,绷紧大腿肌肉,保持10秒,连续10次,每天2遍。(2)屈髋屈膝练习:取仰卧位,足跟紧贴床面滑动,髋关节和膝关节主动屈伸10次,每天2次。(3)髋关节外展内收:取仰卧位,伸直膝关节,,腿向外平移,与身体中线夹角呈45度角,保持10秒,然后再移回中线,连续10次,每天2遍。(4)缩臀运动:臀部肌肉收缩,保持10秒,连续10次,每天2遍。 3、术后第二天,拔管后若无特殊情况,指导下地活动:(1)将助行器放在术侧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2)将术侧腿移到床下,防止术侧髋外旋。(3)健侧腿顺势移到床下,将身体转正,扶助行器站立。 4、(1)站立抬腿练习:站立位,双手扶双拐,健侧单腿站立,身体纵轴保持与地面垂直,患侧屈髋屈膝,屈髋以90度为限,加强髂腰肌肌力练习。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健康教育 一、术前指导 1、首先应加强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 2、此外,患者要学会如何使用拐杖行走,为术后执杖行走作准备。 二、术后康复训练 (一)术后1周内 1、手术当天:维持关节功能位,用石膏托板固定膝关节,并保持足高髋低位。 2、术后第2-7天,患肢做肌四头肌静力性收缩,每次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10组。 3、患者坐于床上,患肢做直腿抬高运动,不要求抬起高度,但要有10秒左右的滞空时间。 4、做患侧踝关节的背屈运动,使该关节保持90°,并做该关节的环绕运动重复15次,每天完成2-3次。 5、可使用持续被动运动机(CPM)锻炼,予患肢在无痛状态下行屈膝活动,由0°~30°开始,逐渐增加角度,在1周内尽量达到或接近90°。 6、患肢局部理疗。 (二)术后第2周 1、重点加强患侧肢体不负重状态下的主动运动,改善关节主动活动范围。 2、进一步加强患肢直腿抬高运动。 3、鼓励下床,前半周在石膏托板作用下,在平行杠内练习站立,此时重心在健侧,患侧不负重触地;后半周,重心逐渐向患侧过渡,直至解除石膏托板,直立于平行杠内。 (三)术后第3周:继续主动直腿抬高运动巩固以往训练效果,恢复患肢负重能力,加强行走步态训练,训练患者平衡能力,进一步改善关节活动范围。 (四)术后第4周-3个月:重点进一步加强提高第3周的效果,增加患肢活动范围及负重能力,以及生活自理能力。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注意事项 由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非常显著,绝大多数病员日渐康复,但并不能因此而放松警惕,对各种可导致人工关节损害的动作注意防范,从而延长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 术后康复指导 1、体位:平卧位,患肢维持外展15~30度中立位,使用防旋鞋,防止人工髋关节脱位。 2、功能锻炼 ①第一阶段(术后0 - 3天)运动以肌肉的静力收缩和远端关节的运动为主。 【踝泵练习】缓慢的跖屈和背伸踝关节;患者应每隔5-10min重复几次;该训练可术后即刻开始并一直持续到完全康复。 【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收紧大腿肌肉的同时将膝关节的背面压向床面;患者应尽力保持膝关节伸直;保持5s,每10分钟重复该练习10次;患者应坚持该练习直至腿部肌肉感到疲劳。 ②第二阶段(术后4-7天)主要是加强肌肉的等张收缩和关节运动。 【直腿抬高练习】收紧大腿肌肉,保持膝关节在床面充分伸直;同时抬高患肢至距床面几英寸的高度;坚持5s;缓缓放下;重复该练习直至腿部肌肉感到疲劳 【屈髋、屈膝练习】仰卧位,医护人员用一手托在病人膝下,一手托住足跟,在不引起疼痛情况下行屈髋、屈膝运动,但屈髋小于45° ③第三阶段(术后8-14天)以离床训练为主,循环序渐进地活动,有足够的力量可自行站立时,在护理人员和学步器的帮助下进行3点交替步态训练,或扶掖杖进行4点交替步态训练,逐渐过渡到2点步态,使患肢部分负重和4点步态完全负重,然后由双拐过渡到单拐,最后弃拐行走,最后进行生活习惯训练,如坐在椅子上穿脱鞋袜训练,下楼梯训练等。术后2周后可拆线出院。 出院后的康复训练及指导 1、一般情况下扶双拐行走6~8周,这期间继续住院时的各种锻炼,逐渐加大运动量,增加行走距离; 2、术后8周~4个月,此阶段主要锻炼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可使用单侧手杖,单腿平衡练习,术侧单腿站立1min; 3、术后6个月内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如二郎腿、坐位穿鞋、坐矮凳及弯腰拾物,以防假体脱位。为保护假体和延长假体的寿命,要求患者禁止跑步、跳跃、爬山和举重等活动,并且控制体重以减轻假体的负担。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 术后1~3天: 此期以被动活动为主,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和防止组织粘连为目的。 1. 关节被动活动器(CPM)训练 用关节被动活动器(CPM)持续被动活动是早期膝功能锻炼的主要手段。CPM使关节活动比较容易,防止术后粘连,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增强病人康复信心。(由于是机器带着您的腿活动,所以称为"被动活动";相反,如果是您自己做同样的动作,不用机器,就称为"主动活动"。) 2. 股四头肌练习:绷紧您的大腿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钟。两分钟内做10次,休息1分钟再作同样的练习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 3. 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绷紧膝关节,稍稍抬起并保持5-10秒钟,慢慢放下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您也可以在坐位进行此项练习。 4. 屈伸踝关节:有节奏的屈伸您的踝关节,每隔1小时练习10次。直到您完全康复为止。 5. 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您的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 6. 膝关节伸直练习:在您的脚跟下放置一小垫子保持脚跟不与床面接触。努力绷紧大腿肌肉并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钟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 术后4-14天: 此期的重点是恢复膝关节活动度,至少为0°~ 90°;其次是肌力恢复锻炼。

在床上屈伸膝关节:保持脚在床上滑动尽量屈曲膝关节。在最大屈曲位保持5-10秒钟,然后伸直膝关节。重复数次直到您感觉有些疲劳或是您的膝关节已经能够完全屈曲了。 坐位膝关节屈伸练习1: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用健侧脚根放在手术侧的脚背处,慢慢地尽量屈曲膝关节,在最大屈曲位时保持5-10秒钟。重复上述练习直到您感觉有些疲劳或是您的膝关节已经能够完全屈曲了。 坐位膝关节屈伸练习2: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慢慢地尽量屈曲膝关节,直到脚放在地板上。然后使您的上身前倾以增加膝关节的屈曲角度,保持5-10秒钟。完全伸直膝关节。 重复上述练习直到您感觉有些疲劳或是您的膝关节已经能够完全屈曲了。 术后尽快下地活动有助于您的康复,具体什么时候应该下地需要严格听从医生的指导。 1. 下蹲练习:尽量下蹲,同时脚跟不要离地,坚持5-10秒后慢慢站起。 2. 站立位屈膝练习:借助助行器或双拐平稳站立,尽量屈髋、屈膝,然后保持5-10 秒钟,伸直膝关节。重复练习直到感觉有些疲劳。 3. 行走:正确的行走方式有利于您的康复。您要借助助行器或是双拐行走,您的手术医生或理疗师会告知您何时负重。首先要站稳,将您身体的重量置于助行器或双拐上,先向前移动助行器或双拐,迈出患肢注意伸直膝关节使脚跟首先着地,身体向前弯曲您的膝关节和踝关节使整个脚平稳地落在地板上,然后前足蹬地弯曲您的膝关节和踝关节迈出下一步。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及注意事项 【作者:骨科点击数:687 更新时间:2012-08-15 】 康复训练计划 术后1~3天: 此期以被动活动为主,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与防止组织粘连为目的。 1、关节被动活动器(CPM)训练 用关节被动活动器(CPM)持续被动活动就是早期膝功能锻炼的主要手段。CPM使关节活动比较容易,防止术后粘连,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增强病人康复信心。(由于就是机器带着您的腿活动,所以称为"被动活动";相反,如果就是您自己做同样的动作,不用机器,就称为"主动活动"。) 2、股四头肌练习:绷紧您的大腿肌肉,尽量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钟。两分钟内做10次,休息1分钟再作同样的练习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 3、直腿抬高:在床上伸直绷紧膝关节,稍稍抬起并保持5-10秒钟,慢慢放下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您也可以在坐位进行此项练习。 4、屈伸踝关节:有节奏的屈伸您的踝关节,每隔1小时练习10次。直到您完全康复为止。 5、转动踝关节:由内向外转动您的踝关节;每天3-4次,每次重复5遍。 6、膝关节伸直练习:在您的脚跟下放置一小垫子保持脚跟不与床面接触。努力绷紧大腿肌肉并伸直膝关节,保持5-10秒钟直到您感觉大腿肌肉有些疲劳 术后4-14天: 此期的重点就是恢复膝关节活动度,至少为0°~90°;其次就是肌力恢复锻炼。 在床上屈伸膝关节:保持脚在床上滑动尽量屈曲膝关节。在最大屈曲位保持5-10秒钟,然后伸直膝关节。重复数次直到您感觉有些疲劳或就是您的膝关节已经能够完全屈曲了。 坐位膝关节屈伸练习1: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用健侧脚根放在手术侧的脚背处,慢慢地尽量屈曲膝关节,在最大屈曲位时保持5-10秒钟。重复上述练习直到您感觉有些疲劳或就是您的膝关节已经能够完全屈曲了。 坐位膝关节屈伸练习2:坐在床旁或椅子上,小腿垂下。慢慢地尽量屈曲膝关节,直到脚放在地板上。然后使您的上身前倾以增加膝关节的 屈曲角度,保持5-10秒钟。完全伸直膝关节。 重复上述练习直到您感觉有些疲劳或就是您的膝关节已经能够完全屈曲了。 术后尽快下地活动有助于您的康复,具体什么时候应该下地需要严格听从医生的指导。 1、下蹲练习:尽量下蹲,同时脚跟不要离地,坚持5-10秒后慢慢站起。 2、站立位屈膝练习:借助助行器或双拐平稳站立,尽量屈髋、屈膝,然后保持5-10秒钟,伸直膝关节。重复练习直到感觉有些疲劳。 3、行走:正确的行走方式有利于您的康复。您要借助助行器或就是双拐行走,您的手术医生或理疗师会告知您何时负重。首先要站稳,将您身体的重量置于助行器或双拐上,先向前移动助行器或双拐,迈出患肢注意伸直膝关节使脚跟首先着地,身体向前弯曲您的膝关节与踝关节使整个脚平稳地落在地板上,然后前足蹬地弯曲您的膝关节与踝关节迈出下一步。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手册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手册 当我们的膝关节因为多年的风湿性关节炎、退化性关节炎、严重的外伤让膝关节产生变形或疼痛,造成行走及弯曲膝关节困难而影响日常生活时,医生会视情况做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手术是使用人工的关节取代原有的膝关节,外科手术重建连接于股骨及胫骨关节,而使此处关节无痛、稳定而可活动自如;以下介绍常用的康复运动。 1、足踝帮辅运动 动作:脚踝及脚趾同时用力往上翘,维持2秒钟,再用力往下压,停2秒后反复进行10至25下。 功效:可增进下肢循环,减轻水肿。 2、下肢滑行运动 动作:仰卧在床上,一侧的膝盖来回做弯曲、伸直的动作。 功效:维持下肢关节活动度。 3、股四头肌等长运动 动作:脚放在病床上,膝下垫一块毛巾,用力将膝盖往下压,可感觉大腿前面

肌肉(即股四头肌)鼓起来,每次停5-6秒。 功效:维持或增进大腿前方肌肉力量。 4、小腿伸直运动 动作:膝下垫枕头或毛巾,使膝盖弯曲约30度,再将膝盖用力伸直,维持5-6秒。 功效:维持或增进大腿前方肌肉力量。 5、直腿抬高运动 动作:仰卧于床,一侧膝盖弯曲,另一侧将整个膝盖打直,再抬高约30度,且脚趾上翘,维持5-6秒。 功效:训练大腿肌肉力量。 6、侧肢抬腿运动 动作:先侧躺向健侧,并将健侧的髋部、膝关节略弯曲以保持平衡,把患侧腿向上抬高之后,缓慢放下,重复做5分钟。

功效:训练大腿内外侧肌肉力量。 7、坐姿直举腿运动 动作:坐于床沿,于膝下放一小枕头(可用衣服卷起代替),让双膝盖自然垂下,让一侧小腿向上伸直,再缓缓屈膝,尽量下弯重复做5分钟。 功效:训练大腿肌肉力量。 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出院注意事项 ?回家后仍然要做股四头肌运动、抬腿运动等康复运动。 ?早晨起床可先活动双腿关节再下床。 ?使用拐杖上下楼梯的方法:上楼梯时,健腿先上,继而拐杖,再上患腿。 ?下楼梯时,拐杖先下,继而患腿,再上健腿。

国内关于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发展规划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的现状及展望 关节置换术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治疗各类中晚期关节疾病的标准手术之一,关节置换能够有效地缓解疼痛,重建关节功能。目前全世界每年接受髋、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已超过了100万,而且接受关节置换人数每年都在不断地增长。我国目前尚无详细的数据,但据估计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已在20万左右,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过去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接受治疗的中晚期关节疾病患者将有机会接受关节置 换治疗。与此同时,在广大关节外科医生和材料工程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关节外科领域在假体设计、新材料的应用、手术操作技术以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展。国内许多生产厂商也不断增加投入,研究、开发适合于中国国人特点的关节假体。同时,越来越多的医院重视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访。虽然关节置换经过多年的努力,临床效果大大提高,但是一些问题如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磨损碎屑引起的骨溶解导致假体松动、脱位、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问题尚不能完全避免,进而影响关节置换效果,使每年因各种原因导致假体固定失败需要翻修的数量同样也在不断增加,翻修对关节外科医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本文就关节外科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我国关节外科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一探讨,以便更好地促进我国关节外科技术总体提高。

一、初次关节置换 (一)初次髋关节置换 1. 流行病学:据各类假体使用情况初步估计,我国每年接受关节置换患者数量在20万左右,接受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包括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股骨颈骨折、强直性脊柱炎、类风湿关节炎、感染治愈后骨关节炎以及各类髋关节疾病继发骨关节炎(如儿童期Perthes病、股骨头骨骺滑脱)等;在我国股骨头坏死是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的主要原发疾病之一,而西方国家接受髋关节置换的多是骨关节炎。 2. 初次全髋关节置换负重界面: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已经成为最成功的外科手术之一。而THA术后关节负重界面磨损产生磨损颗粒并由此引发局部产生异物反应,进而导致假体周围发生骨溶解、无菌性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菌性松动已经成为影响THA远期临床效果最主要的原因。特别是年轻患者,THA术后对关节功能要求高、活动量大,因此这类人群THA术后关节负重界面磨损产生的磨损颗粒数量相对较多,结果导致产生假体周围骨溶解、无菌性松动的危险性增加。 因此,如何降低关节负重界面的磨损以及减少磨损颗粒的产生、降低磨损颗粒诱发局部的异物反应,从而延长假体生存期、提高THA中远期临床效果就成为关节外科领域所关注的重点。过去近30年里,第二代金属材料、高交联聚乙烯、及新型生物陶瓷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关节外科的整体治疗效果。

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锻炼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锻炼 术后康复锻炼应注意保护伤口,避免污染,如伤口 暴露应马上消毒更换敷料。 锻炼应从小量开始逐渐递增,根据锻炼后及次日的反应(全身状态、疲劳程度、膝关节局部肿胀和疼痛等)增减运动量。锻炼后以不发生膝关节局部疼痛、肿胀等为宜,如发生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在几小时内缓解,不应持续到第二天。均匀分布运动量,应有短时间间隔休息。与隔日长时间运动相比,每日短时间多次的运动更有效。根据不同康复阶段的需要和功能恢复情况适时调整运动强度、时间及方式。 锻炼前后疼痛严重或对疼痛比较敏感的,可用一些温热疗法,并可小量使用消炎镇痛药或止痛药。老年人锻炼前应排尽大小便,避免睡觉醒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内或起床后立即锻炼。锻炼时应穿宽松衣裤和防滑鞋,最好有人协助保护,并予以适当鼓励,共同配合努力。 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和增加肌力的锻炼相结合,即使达到正常水平也应继续维持长期的锻炼。 1. 围手术期康复练习 主要是术后住院期间的康复治疗,根据术后身体恢复状况可以分几个阶段进行。(起始阶段、中间阶段、 递进阶段、恢复活动阶段) (1)术后第1~3天 由于手术创伤和术中一定量的失血,因此术后第 1 天病人较虚弱,伤口疼痛也较明显,麻醉造成的胃肠道功能未完全恢复不能进食,同时关节腔内的积血仍需通过保留的引流管引出。因此,病人以静养为主。足踝至膝关节以上用弹力绷带轻微加压包扎、冰袋冷敷以减少出血、消除肿胀。由于即使正常人在休息时膝关节也倾向于轻度屈曲,因此如膝关节后侧软组织较紧则应将足跟垫高使膝关节处于伸直位以防日后膝关节屈曲挛缩,在训练间隙和夜间休息时使用沙袋压迫、膝关节支具或伸直位石膏防止屈曲,一

手把手教你做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康复训练

教你做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护理康复训练 2010-07-13 17:36:59来源:久久健康网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成功是患者成为健康人的第一步,恢复时间仍然是术后病人的一次挑战。为了更好地帮助髋关节病人进行术后恢复,我们特别向专家咨询了髋关节置换术的术后恢复炼操。按照图片中所介绍的进行锻炼,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只要坚持不懈,就可尽快恢复髋关节的自由性。 术后早期平卧锻炼 早期锻炼对促进患肢血运,防止下肢静脉栓塞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下肢关节功能恢复,也非常关键。当手术结束,病人清醒后,就可以进行如下锻炼: 做锻炼时,患者应仰卧,下肢分开。 足部动作:逐步屈伸足踝部,可每5分钟或10分钟做一个疗程,可术后马上做。

踝旋转动作:活动踝部先向另一足转,再相反外转,每日数次,每次5下。 下面3到4个动作每天3-4次,每次10下(图1-3): 图1:贴床屈膝:把足贴在床面上,滑动屈膝,把后跟向臀部靠,可反复做,但下肢不可内旋。

图2:收缩臀力:收紧臀部肌肉,维持从1数到5,再放松。 图3:外展动作:把下肢滑向外侧,越远越好,再收回。 收缩大腿前方肌肉:用伸直下肢的方法,收缩大腿肌肉,每次维持5到10秒钟,在10分钟内做10次,一直做到略感觉到疲劳为止。

直腿高举动作:收缩大腿肌肉,知道您的下肢在床上完全伸直在收缩肌肉的情况下,从床下把下肢抬高几厘米,维持到5-10秒钟,重复做,直到略感到疲劳为止。 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一、康复前要注意的问题: 手术医师如果发现假体位置不够满意,某一方向存在脱位倾向,要通知康复师,并且要向患者讲明。 二、住院期间康复 (一) 术后早期康复程序 1. 术后搬运患者时,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10~20度,防止搬运时脱位。 2. 术后当天晚上,患肢下加垫,将患侧髋膝关节置于稍屈曲、外展位。或者继续双膝之间夹三角垫捆绑好,使髋关节外展;患肢也可穿矫形防外旋鞋,但要防止压伤。 3. 术后第一天,撤除下肢软垫,伸直患肢防止髋屈曲畸形。

髋关节术后护理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 术后第1天:通过主动和被动的呼吸练习来预防心肺系统的并发症。其次,在有效镇痛的前提下,按医生要求积极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或等张收缩练习。 (1)平卧位,两腿之间安放三角枕,保持两腿分开,外展30度。(2)患肢穿“丁”字鞋,使足尖朝上,防止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动作。(3)术后6小时可行股四头肌、腘绳肌、臀肌等长收缩,重复15~20次/组,每日4~6次。以促进静脉回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4)踝关节主动背屈、背伸运动,重复15~20次/组,每日4~6次。(5)在仰卧位通过屈曲健侧髋关节不伸展患侧屈髋肌。 术后第2天:拔除负压引流管,将患肢置于膝关节练习器上开始髋、膝关节的被动活动。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关节开始活动的范围,一般将膝关节练习器开始的最大活动角度定为40°,此时髋关节的活动范围为25°~45°,以后每天增加5°~1O°。至术后1周左右,膝关节练习器最大活动角度达9O°,此时髋关节的被动活动范围将超过85°。l周后由于膝关节练习器已难以达到髋关节活动所要求的范围,可去掉膝关节练习器。膝关节练习器的优点在于活动范围可调、活动具有匀速和连续性,可适应不同患者的状况、消除患者因精神紧张或恐惧而产生的肌紧张,减轻因关节活动而引起的疼痛。可适当在床上坐起,但每次不超过30分钟,以防久坐患髋疲劳不适及屈髋肌挛缩。 术后第3天:在患髋伸直状况下可以进行患肢的内收和外展运动,并进行抗阻内收和外展等长肌力训练,即在股骨内侧和外侧给予阻力,让患者主动内收和外展患肢。同时内外滚动患肢,帮助患者进行内、外旋活动。 术后第4天:患者可以在主管护士的协助下第1次在床边坐起。开始训练床边坐起,应避免患髋关节屈曲大于9O度,减少髋关节脱位的危险性。同时患肢保持外展位,双足不负重平放于床边的小凳子上。除非有心血管疾病的禁忌或髋关节活动受限。患者第一次在床边坐起时,患肢保持外展是非常重要的。在助行器保护下,开始进行站立位患髋前屈、后伸及外展锻炼,每日3~4组,屈髋时膝部不应超过腰部尽量少做或不做内收动作。 术后第5天:如患者坐起时无头晕、心慌等,允许患者站立和行走。开始时,可在助行器协助下进行原地踏步练习,然后在病房内练习行走。当患者的身体状况允许时可改用手臂拐杖替代助行器。假体的固定方式不同,肢体的负重时间也不一样,髋臼和股骨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的患者可以完全负重,立即使用助行器和拐杖行走,至出院时可不借助任何器具,能够自行独立行走。假体采用混合性(髋臼为非骨水泥固定而股骨假体为骨水泥固定)的患者可以部分负重,最多为20kg。在3周内负重重量可逐步增加,最后过度到使用拐杖行走。术后6周内患者需扶拐,以后可以不使用助行器,完全负重行走。采用非骨水泥固定的患者一般需在6周以后才开始部分负重,过早负重将造成股骨假体与骨界面问的相对活动,影响骨组织整合到假体表面。6个月以后达到完全负重。 术后第6天:进行卧一坐~立转移训练。允许病人坐高椅,保持膝关节低于或与髋关节等高;用加高的自制坐便器入厕;要确保座椅牢固,最好有扶手,可适当加垫以增加高度.不要交叉两腿及踝;不要向前弯身超过90°,要学会坐时腿向后靠和向前伸;术后2周内不要弯身捡地上的东西;不要突然转身或伸手取身后的东西。在他人协助下允许翻身。护士一手托臀部一手托膝部,将患肢与身体同时转为侧卧,并在两腿间垫上夹枕,禁患肢内收、内旋。 术后第7天:进行上下楼练习和跑台慢速走(髋臼和股骨假体均采用骨水泥固定)。上楼时健腿先上,患腿后上,拐杖随后或同时。下楼时拐杖先下,患腿随后,健腿最后。这样可以减少患髋负重屈曲。跑台步行可进一步改善步态、步速和步行距离,提高实用步行距离。巩固和提高第1周的训练成果,至术后第2周伤口拆线出院。 第2周后:出院时患髋能主动屈曲达到或超过90°,同时在伸直位情况下能够主动完成内收、外展和内、外旋运动。需要指出的是,对于准备出院回家的患者,应当教会病人如何习惯从走路有人协助到无人协助的改变,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无人协助时会显示出肌肉力量的不足,尤其是下肢外展时。 出院后训练方法:(1)负重练习:开始用患肢足跟着地负重约30%,逐渐前脚掌着地负重约50%,大约两个月后全脚掌着地。(2)术后三个月内做到六不要:不要交叉双腿,不要卧于患侧,不要坐沙发和矮椅,坐立时不要前倾,不要弯腰拾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而坐。进行患髋外展、外旋和内收的功能锻炼,使髋关节各组织肌肉

(完整版)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流程

全髋置换术后康复流程 康复评定 1.单项功能评定:肿胀、疼痛、肢体长度、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平衡功能、步态等[2]。 2.体格检查: (1)术前评定做髋关节功能的局部检查脊柱与关节形态、关节活动范围神经肌肉运动情况。(2)肌力评定:测试肌肉或肌群、对抗重力或外在阻力完成运动的能力。 (3)神经系统功能:注意肢体有无神经功能障碍 (4)X线诊断:双侧髋关节的骨盆正位片、患髋蛙式位片、与健侧进行对比、观察髂骨、坐骨、耻骨和骶髂关节 (5)CT和MRI检查:骨赘和剥脱骨碎片、骨质的改变、MRI轴位像补充失状位、冠状位和三维影像的不足 (6)核素骨扫描(ECT):ECT反映骨的代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应力感染、肿瘤和营养不良性骨病 3.综合功能评定:常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表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是保持合理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重建关节的稳定性,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基本原则是早期开始、循序渐进、全面训练、个别对待。 因手术后训练时间、力度选择与手术术式等密切相关,因此术后的肌力训练方法和开始时间尚未统一,缺乏能证明何种程序或方法更有效、更安全的可靠的临床研究,但应坚持渐进和不引起疼痛的原则。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要点 1.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早起坏泵运动、腹式呼吸、气压循环治疗。 2.防止关节脱位:卧位,伸直术侧下肢,髋外展15°-30°,穿丁字鞋防髋关节外旋。 3.坐位:不宜久坐,每次<30分钟,床上屈髋<45°,床旁坐屈髋<90°,同时避免屈膝、髋内收和内旋。 4.转移活动:卧位是向术侧侧翻取床头柜上物品,半坐位时健侧取床头柜上物品。翻身,向患侧翻身。坐位,借助双上肢支撑坐起。下床时间向术侧移向床边,上床时术侧先移上床。在床旁坐、站立时,术侧髋尽可能后伸,避免起立时屈髋>90°。 5.关节活动度范围训练:拔出引流管后借助膝关节持续关节被动运动装置被动屈伸髋关节,屈曲角度控制在90°以下。逐渐由被动向助力和主动运动过渡,早起仰卧位足底沿床面进行屈髋,髋膝主动运动,屈髋<70°。髋关节伸直训练,俯卧位有利于伸髋训练。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

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护理与康复指导膝关节是人体最大,解剖复杂,对运动功能要求最高的关节,膝关节由股骨髁、胫骨平台、髌骨及其周围滑膜、关节囊、韧带、半月板和肌肉等组织共同构成,膝关节置换术可解除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纠正膝关节畸形和获得长期稳定。 人工膝关节置换的类型: 1、全膝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的关节疼痛、畸形、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佳的膝关节疾病患者。 2、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单髁假体置换术保留了骨质、髌股关节,前后交叉韧带和未受损的对侧间隔的半月板、关节软骨都被完整的保留下来,从而较好地保留下来,从而较好地保留了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和本体感觉。 3、膝关节翻修术膝关节翻修术是作为失败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补救措施。 全膝关节置换适应症: 1、关节炎引起的保守治疗不能缓解的严重疼痛。 2、X线片示关节间隙消失并有关节不稳。 3、固定的或渐进畸形加重。 全膝关节置换禁忌症 1、膝关节化脓性感染。 2、伸膝装置无力。 3、无痛性膝关节病。 术前护理 1、评估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术前遵医嘱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积极预防及治疗全身性并存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术前应得到控制;类固醇及免疫抑制剂在术前逐渐减量和停用。 2、心理护理术前心理护理是患者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环节之一。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一项创伤很大,不能发生感染的手术,患者及家属对该项手术了解甚少,难免会存在紧张和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时发生意外、术后产生并发症及远期效果等等。对此,术前在全面了解病情的基础上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文化层次给予讲解和答疑,告知手术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求得患者树立信心,完成手术并谋求良好效果。也可动员已接受手术尚未出院的患者现身说法,给患者以足够的心理上的支持,术前请家属陪伴、安抚患者,从而取得患者良好的配合,以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6年2月第9卷第1期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 Surgery Vol.9,No.1,Feb 2016 △共同第一作者* 通信作者:牛挺,E-mail :tingniu@https://www.360docs.net/doc/1113716670.html, ;王坤正,E-mail :wkzh1955@https://www.360docs.net/doc/1113716670.html, ;王兆钺,E-mail :zwang11@https://www.360docs.net/doc/1113716670.html, ; 邱贵兴,E-mail :xshweng@https://www.360docs.net/doc/1113716670.html, ;裴福兴,E-mail :peifuxing@https://www.360docs.net/doc/1113716670.html, ?专家共识? 文章编号:2095-9958(2016)02--09DOI :10.3969/j.issn.2095-9958.2016.01-01 中国髋、膝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围术期贫血诊治专家共识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关节外科学组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骨科分会关节外科委员会 周宗科1△翁习生2△ 向兵3△曲铁兵4△张先龙5△唐佩福6△吴海山7△朱振安8△廖威明9△钱齐荣7△ 邵宗鸿10△钱申贤11△蒋青12△牛挺3*王坤正13*王兆钺14*邱贵兴2*裴福兴1* (1.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成都610041;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北京100730;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成都610041;4.北京朝阳医院骨科,北京100020;5.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233;6.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北京100039;7.上海长征医院骨科,上海200003;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上海200011;9.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广州510080;10.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天津300052;11.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科,杭州310006;12.南京鼓楼医院骨科,南京210008;1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 西安710004;14.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苏州215006)【摘要摘要】】髋、膝关节置换术(total hip/knee athroplasty,THA/TKA )患者中相当一部分存在术前贫血,加之手术创伤大、出 血多,容易导致术后贫血或贫血加重,故术后异体输血率高。如果贫血得不到纠正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如增加感染风险、延缓术后康复、延长住院时间、增加致残率及死亡风险。通过查阅文献,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关节置换术安全性与效果评价》项目组数据库大样本数据分析,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经过全国专家组反复讨论,编辑整理完成本共识,供广大骨科医师在临床工作中参考应用。本共识主要内容包括: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贫血发生的原因、诊断及分型和治疗,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贫血的治疗主要包括治疗起始值、原发疾病的治疗、均衡膳食、促红细胞生成素及铁剂的补充原则及方法。 【关键词关键词】】加速康复;全髋关节置换术;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医护;贫血 Expert consensus in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total hip and knee arthroplasty in Chin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erioperative anemia Project group for the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s public-benefit project:the safety and effect assessment of joint arthroplasty Joint Surgery Society of Chi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Joint Surgery Committee of Orthopedics Branch of China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Promotive Associ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Care ZHOU Zongke 1△,WENG Xisheng 2△ ,XIANG Bing 3△,QU Tiebing 4△,ZHANG Xianlong 5△,TANG Peifu 6△,WU Haishan 7△,ZHU Zhen'an 8△,LIAO Weiming 9△,QIAN Qirong 7△,SHAO Zonghong 10△,QIAN Shenxian 11△, JIANG Qing 12△,NIU Ting 3*,WANG Kunzheng 13*,WANG Zhaoyue14*,QIU Guixing 2*,PEI Fuxing 1* (1.Orthopedics Department,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2.Orthopedics Department,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CAMS &PUMC,Beijing 100730;3.Department of Hematology,West China Hospital,Si-chuan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4.Orthopedics Department,Beijing Chaoyang Hospital,Beijing 100020;5.Orthopedics Department,Shanghai Sixth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 200233;6.Orthopedics Department,Chinese PLA General Hospi-tal,Beijing 100039;7.Shanghai Changzheng Hospital,Shanghai 200003;8.Orthopedics Department,Shanghai Ninth Peo-ple's Hospital,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Shanghai 200011;9.Orthopedics Department,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080;10.Department of Hematology,General Hospita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52;11.Department of Hematology,H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Hangzhou 310006;12.Orthopedics Department,Nanjing Drum Tower Hospital,Nanjing 210008;13.Orthopedics Department,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X'an Jiao 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Xi'an 710004;14.Department of Hematology,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215006) 0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