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文军(1957-),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词典学,英语课程研究;高晓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03-06-08(修改稿)

2003年第11期总第176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3,l 11Serial l 176

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文 军 高晓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083)

摘 要:本文以5苔丝6的两个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文章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坚持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以翻译目的为总则,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纳入了研究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动态的视野。

关键词:文学翻译批评;功能翻译理论;译者;读者;翻译;文化

Abstract:Taking two versions of translation of Tess of the D .Urbervilles for example,the autho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German Functionlist Approaches in literary translati on critici sm.The article argues that Functionlist Approaches which intensifies that translation is an activity of multilanguage and multiculture and with /translation intension 0as its general principle brings the original author ,translator and readers of the translation into its study to present a dynamic and mult-i dimen tional perspecti ve on li 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 m.

Key words: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Functionlist Approaches,translator,reader,translation,culture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3)11-0048-05

自五四运动以来,文学翻译在翻译界便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几乎从有文学翻译开始就有了文学翻译批评。/翻译是评论的依据,而评论对文学翻译起着一种净化和提高的作用。0(刘重德:107)由此可见翻译批评对文学翻译的重要性。那么我国现今的文学翻译批评现状如何呢?许钧(1999:116)教授曾指出我国的文学翻译批评/一是-过死.,只处于翻译批评的基本层次,,对照原文与译文,挑出其错误;二是-太活.,纯粹是感想式的。0稍后刘云虹(2002:410)则说,/虽然现今的(文学)翻译批评已摆脱了-挑错式的.和-感想式.这两种一是-过死.,一则-过活.的不良倾向,但一直以来,传统的文学翻译批评仍将自身囿于文本之中,仍旨在对译者的技能和素质提出要求。0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文学翻译批评尚未规范化,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尚处在把翻译批评局限在译者和译文的范围,处于一种单向、静态的思维。这说明,我国的文学翻译批评需要一种理论的指导。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理论,或换言之,文学翻译批评应该从何种角度入手才有意义?许钧教授(1999:116)强调除了原文与译文的转换,还应/考虑到文化因素、读者审美习惯等诸因素对翻译的制约与影响力。0这里,许钧教授强调了文化因素和读者。刘云虹(2002:415)指出,/既然是批评,仍然需要有评定的标准,当然,若我们仍回到诸如直译和意译、忠于形式和忠于内容、归化和异化之类的二元对立之中,无疑是毫无意义的。在此,所谓标准应以翻译主体为支点,将

出发语和目的语都纳入其中。0以翻译目的为核心,标准多元化,兼顾原文作者、翻译发起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多边关系,

同时强调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无疑兼容了许、刘两人的观点,同时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并非偶然。在整个翻译史当中,译者,尤其是文学翻译的译者,意识到在不同的情景中要用不同的翻译方式。早期翻译是词对词的翻译,并不考虑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实际翻译当中,一些译者时时陷入一种困境:一方面要忠实再现原文的语言形式,另一方面又要使译文符合译文读者的要求。两者之间有时难于都考虑周全,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翻译理论应运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是为解决文学翻译的问题而产生,所以这种理论必然对文学翻译乃至文学翻译批评有很大的助益。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为莱斯(K.Raith)、费米尔(H.J.Vermeer)、曼塔莉(Justa Holy -M anttari)和诺德(Christiane Nord)。20世纪70年代初,莱斯出版了5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6一书,率先把文本功能引入翻译批评,提出功能翻译理论的思想。稍后她的学生费米尔提出翻译目的论,曼塔莉建立行为翻译理论。而后,20世纪90年代初诺德对所有的

功能翻译理论进行总结,写成并出版了5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6,在这本书中诺德进一步完善了功能理论,提

出了忠诚原则。

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对翻译工作的顺利开展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指导意义,同时对开展翻译批评也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功能翻译理论的创始人莱斯在建立功能理论之初就在她的客观翻译批评论中引入了功能范畴,将文本功能列为翻译批评的一个标准,即从原文、译文两者功能之间的关系评价全文,从而激发了她构建功能翻译理论的灵感。另一方面翻译理论和翻译批评本就密不可分。一种新的翻译理论的提出,对翻译设立了翻译标准,同时即可成为翻译批评的原则,对译文进行评价。

文学体裁可以说是社会文化的浓缩,与文化因素紧密相关。与此相关的文学翻译事实上是一个以文化为背景的语言转换行为,翻译当中,从译文到翻译现象,无论宏观还是微观,信息的流动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包括原文读者、译者、译文读者都是互动的关系。而与此相对的文学翻译批评也应从一个动态的角度把文化因素考虑在内来评价译文。

首先功能翻译论中的行为翻译论肯定了翻译交际行为的互动性和文化传递功能。翻译行为论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互动的行为,而交际互动的行为特征与翻译行为的参与者紧密相关。翻译参与者包括翻译的发起者、委托人、原文作者、译者及译文读者,这几者之间的交际互动的结果便形成了翻译。而这种交际互动的行为又必然离不开特定的文化背景,同时翻译行为所涉及的语言本身又是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翻译还具有文化传递的功能。所以翻译行为论最终把翻译定义为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这样功能翻译理论把翻译置于一种动态的文化背景,非常适用于进行文学翻译,同时也适合于进行文学翻译批评。

而进行文学翻译批评的标准则依赖于功能翻译理论中的目的论和忠诚原则。

1.翻译目的论和标准多元化

skopos源自希腊语,意为/目的0。英语中与目的相关的词还有ai m,purpose,intention和function,费米尔认为作为目的论的概念,这些词表达的意义一致。目的原则是翻译的最高法则。/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0(Reiss&Vermeer,1984: 101)/这项原则有利于扭转直译和意译、动态对等和形式对等,,之间的内部对立的局面。0(Nord,29)这说明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时首先要考虑翻译目的,根据翻译目的再选择翻译方法,而不是在翻译一篇文章时就先定调是采用归化还是异化。反过来,对于文学翻译批评来说,我们在评价一篇译文的优劣时,首先不应看译文的翻译方法是否得当,是归化还是异化,二者孰优孰劣,而首先应从整体着手,看译文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功能。

2.翻译目的论和以/译文为中心0

费米尔认为翻译是/译者根据客户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情况,在原作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0。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就是/处于特定文化中,具有特定的知识和交际需求的译文读者0。故目的论把翻译定义为/在译语文化中以满足译文读者的某种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一项活动0(转引自王红成:241)。翻译目的论肯定了译语读者的作用并强调了译文读者的重要性。诺德在她的5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6一书中谈到了功能翻译理论与文学翻译的关系,对文学翻译提出了四项要求,对/以译语为中心0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四项要求分别是:(1)译员在翻译源文本时不仅要照顾原文作者的目的,还要考虑到与译文情景的一致性;(2)译语文本应该在与原文作者目的一致的译语环境下完成它的功能;(3)译文的语篇世界应根据预期的译文文本功能来选择;(4)采取特定的规则以使译语文本效果与设定的译语文本的预期功能一致。这四项要求再次强调了/译语0和/译文0的重要性。/以译语为中心0改变了传统的/以原文为中心0的翻译导向,这一点尤其适用于文学翻译批评。文学翻译是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转换行为, /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不同语言即便有偶合之处,归根结底,并不存在一一对应关系0(陈小慰,2000:4)。如果翻译时只考虑原文或以原文为中心,译文读者不一定对原文的文化背景知识很了解,而如果译者在翻译时又没有考虑到这一点,那么便很容易使译文读者困惑。所以在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时,重点不仅要看译文与原文相比是否忠实,是否有删减,还要看译文在译语环境下的交际功能是否满足了译文读者的需求。

3.忠诚原则

当然,/以译者为中心0并不意味着不考虑原文。相反,功能翻译理论同样强调忠实于原文,只是不是/对等论0中的忠实,不是原文与译文形式的对等,而是指原文作者、翻译发起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多边关系的力求一致,这便是忠诚原则。忠诚原则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翻译不可能满足所有读者的要求,这时/诺德认为译者对读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必须向他们解释自己所做的一切以及这样做的原因。0另一方面,/要求译者对原文作者忠诚0。在翻译目的与原文意图冲突时,/尊重原文作者,协调译文目的和作者意图0。(仲伟合,1999:3)

由上我们可以看出,忠诚原则是对翻译目的论的补充,避免了翻译目的论以译者为中心走向极端。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时,既要以翻译目的为标准评判译文,同时也要遵守忠诚原则,对译文作出评价,找出真正实现原文作者、翻译发起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多边关系的动态关系一致的译文。

下面我们比较张谷若和吴笛两人译的5苔丝6,来具体分析如何运用功能翻译理论来评价文学翻译。张谷若的译本第1次印刷是在1957年10月,本文作者采用的是张谷若

1982年修改后、1992年2月第2版第8次印刷(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版本。吴笛的译本第1次出版是在1991年12月,现采用的是2000年元月的新版。

张谷若的译本是最早的译本,1957年第1次印刷,1987年修改为第2版,到现在第2版已是第8次印刷,印数逾50万册,张谷若版5苔丝6的受欢迎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吴笛的译本也已到第2个版本,仅从译本的发行量上来讲,两个版本都很受欢迎,那么两个版本是否都达到了翻译目的呢?特别是张的译本是最早的译本,那么是否因为它是第一种译本,读者别无选择,而后,文化开始繁荣,又因为别无选择,出版社才再次出版了张的译本呢?

功能翻译理论强调以翻译目的为准则,而翻译目的的确定又要考虑译文读者。而事实上任何译文都不可能在翻译之前征询译文读者的意见然后进行翻译。翻译目的论指出翻译目的事实上大多数由翻译发起人或译者确定。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非文学翻译,翻译发起人不可能提出确切的翻译要求,翻译目的事实上都是由译者决定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时,不仅要看翻译目的是否实现,而且要看一下译文是否很好地协调了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两个译本的翻译目的。在译本序中张并没有明确说明翻译目的,但称赞哈代是/向旧世界宣战的勇士0,又说苔丝是/哈代塑造的最好典型,也是英国文学宝库中最美的女性形象之一0。众所周知,5苔丝6在刚出版时曾受到/毁誉不一0的待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哈代及其5苔丝6等作品在世界范围的影响也日益广泛,我国和各国读者对哈代及5苔丝6的理解也日益深刻0(张谷若:4)。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张谷若在翻译时是抱着推广哈代在中国的影响,让中国读者加深对哈代及5苔丝6的理解的目的的。此外他还强调,5德伯家的苔丝6一书在内容上仍然是/无产阶级姑娘被资产阶级男人所勾引这样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0,但/却又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艺术特色上都独具特色,,0。那么在翻译时张谷若肯定要突出哈代独具一格的特色。

吴笛的译本没有写译文序,但在译本的后面写有一篇名为5诗化的小说,诗化的形象6的评论5苔丝6的文章。在文章里,吴笛对哈代和5苔丝6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哈代是/跨世纪的文学巨匠0,5苔丝6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0。而且认为5苔丝6是诗化的小说,苔丝是诗化的形象,并且旗帜鲜明地指出苔丝/身上闪烁着敢于冲破旧礼教的一切束缚的反抗精神0,是哈代/一系列叛逆女性形象0中/最杰出的代表0。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吴笛翻译5苔丝6肯定也有让读者对5苔丝6重新认识的目的。

翻译目的定了,那么我们来看看张谷若翻译的5德伯家的苔丝6。我们会发现,张谷若的译本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即翻译的句式几乎完全保留了原文的格式,但在字词的选择上却大量使用了很中国化的字词。字词选择的中国化最明显地体现在章节题目的翻译上,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张和吴两个译本的不同翻译:

原文张谷若译本吴笛译本Phase the First:The Mai den第一期白璧无瑕第一部妙龄少女Phase the Sec ond:Maiden No More第二期陷淖沾泥第二部失身女子Phase the Third:The Rally第三期旗鼓重整第三部振作精神Phase the Fourth:The Consequence第四期兰因絮果第四部终身大事Phase the Fif th:The Woman Pays第五期痴心女子第五部女人总是

吃亏

Phase the Sixth:The Convert第六期冤家路窄第六部皈依宗教

Phase the Seventh:Fulfill ment第七期功成愿满第七部完结如果只看张谷若翻译的中文题目,读者恐怕会以为这是一部中国式的爱情小说,似乎是符合了中国读者的口味。依据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论,翻译时要考虑与译文情景一致及译文读者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说一篇好的译文就应该仅仅是为了适应或满足译语文化的行为或期望0(Nord:29)。张谷若在翻译题目时采用了四字成语,单从汉语来看,确实像在描述一个贫家女儿被骗失足的故事,但是却没有很好地表述出原文的意思。如果说第一、第二、第四和第六部的题目翻译虽然不太符合原文题目的意思,但根据章节内容尚可接受的话,那么第三、第五和第七部便有待商榷了。第三部,张谷若翻译成了/旗鼓重整0,旗鼓重整本来是用来形容军队的,当然也可以用来形容个人,但多是描述一些事业失败后再次奋发的行为,旗鼓重整之后,中文习惯后面跟/东山再起0,用这些词来形容苔丝一个弱女子再次振作精神离家工作有点过了,不如吴笛翻译的/振作精神0更切合原文。第五部The Woman Pays本身的意思是女人要付出代价,即使结合原文第五部的内容讲的也是苔丝因为曾经失贞而被Angel 遗弃,苔丝为自己的被凌辱付出了代价,张的译本把第五部题目翻译成了/痴心女子0,不但反映不出原文的意思,还很容易给人造成误解,翻译成女人总是吃亏更能体现原文主旨。第七部张的译文是/功成愿满0,有点中国修佛的人最后功德圆满的味道,译者明显加入了自己的看法,但哈代在写原文时,并没有过多加入自己的观点,客观描述了苔丝最后与心爱的人度过了几天的幸福生活后坦然接受死亡的事实,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此外,/功成愿满0太容易把中国读者引入佛教的想象,而苔丝所在的社会信奉的是基督教,从这一点来说,张的译文也远不如吴笛翻译的/完结0更贴切。除了题目的翻译外,张的译本里运用了很多中国化的词语,如苔丝的弟弟对苔丝说/Our great relation will help.ee to marry a gen tleman0(Hardy,33)。张谷若翻译成了/咱们那个财主本家,要给你攀一门好亲,叫你嫁一个体面人0(张谷若:49 -50)。/财主本家0和/体面人0都是典型的中文表达方式,这样会让译文读者误以为哈代本人的风格就是如此,这与译者本人的翻译目的也不相符。而吴笛把这句话翻译成/俺们

那个了不起的本家将帮你嫁给一个高贵的绅士0(吴笛:30)。这样翻译比张的译文就好得多。

张谷若在翻译时多选择中国化的词语,有时明显违反了功能翻译理论的忠诚原则,违背了原文作者的目的,并且与译者本人的目的也相抵触,真可称得上是美中不足。

张的译文还有另外一个特色,即:翻译时基本保留了原文的句式。众所周知,5苔丝6是哈代性格与环境描写小说的代表,在这部小说中有大量的环境描写,而张谷若的译本保留原文句式的特点在环境描写上也表现得很突出。例如在第二章的开头有关于Marlott山谷的描写,其中有:

This fertile and sheltered tract of Country,in which the fields are never brown and the springs never dry...The traveler from the coast,...Behind hi m the hills are open,the sun blazes down upon fields so large as to give an unenclosed character to the landscape, the lanes are white,the hedges low and plashed,the atmosphere colorless....Arable lands are few and limited;wi th bu t slight ex-ceptions the prospect is a broad rich mass of grass and trees, mantling minor hills and dales within the major.Such is the Vale of Blackmoor.

张谷若译文:这一片土壤肥沃、山峦屏障的乡野地方,田地永远不黄,泉水永远不干,,一个从海边上来的旅客,,他身后面,山是旷敞的,太阳明晃晃地所照耀着的那些地,都非常广大,让那片景物显得好像没有围篱界断似的,篱路是白的,树篱是低矮的并且编在一起的,大气是没有颜色的。,,长庄稼的地块数不多,面积有限。全副景物,除了很小的例外,是大山抱小山,大谷套小谷,而在那些小山和小谷上盖着一片绵连、茂盛的草和树。布蕾谷就是这种样子。

吴笛译文:在这片土地肥沃、群山遮掩的乡间地带,田野永不枯黄,泉水永不干涸,,从海滨地区来的游客,,他的身后是莽莽重山,灿烂的阳光倾泻在看起来广袤无垠的原野上。一条条小径呈现白色,一排排低矮的小树编成的篱笆,空气清澈无色。,,可耕的土地数量不多,面积有限。除了很少的一部分之处,整个景色就是辽阔的草地和茂密的树林,大山抱着小山,深谷套着浅谷,这就是布菜克摩山谷。

张谷若在翻译时几乎照搬了原文的句式。第一句中county的定语很长,张翻译时把长长的定语放在了county之前。英语中有系动词加表语组成谓语部分的结构,这个结构汉语中没有,但因为系动词有/是0的意思,故这种句式相当于汉语中的/是0字句,张在翻译时便全部翻成了/是0字句。这样做表面上照顾了原文作者的写作手法,但事实上没有照顾到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读起来很别扭,也就不会体会到原文作者的风格之美了,这与译者的翻译目的相违背。特别是把最后一句翻译成/布蕾谷就是这种样子0做为全文的结束语尤为不妥。因为在汉语中,/,,是这样的,,0往往是叙述的开始,而不是结尾。相对来说,吴笛的译文处理得就比较好,既不违背原文,又照顾了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

译者本就认为5苔丝6这部作品是/贫家女儿,外出谋生,失足泥淖,遗恨千古,中外各国文学作品当中,此类题材屡见不鲜,,0(张谷若:1),所以在选词上便倾向中国化。而为了体现哈代的写作风格,翻译句子时张译便尽量保留了原文的句式。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手段,译者这样做,本来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译者在处理问题时为了照顾译文读者就翻成了中国化的词语,有时甚至以牺牲原文的意思为代价;要反映原文作者的风格就一味直译,把原文句式几乎字对字地翻译出来,对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考虑不够,两方面做得都太过。同样翻译5苔丝6,吴笛在这方面就做得比较好。虽然阅读对象是中国人,但选词并不苛求一律中国化,在照顾译文读者的基础上力求忠实于原文作者。而在句式的翻译上,考虑了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却又不伤害原文的表达效果。这样做,无疑很好地维护了原文作者和译者之间的关系,译文不仅流畅生动,而且有很强的表现力,能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

但这并不是说吴笛的译本就十全十美,只是说他的译本在协调原文作者、译文读者的关系时做得相对来说比较好,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翻译目的。但在遣词造句方面还有待斟酌,在小说各部分题目的翻译上也不是完美无缺,比如第一部,本文作者以为翻译成/纯洁少女0似乎更妥。而且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吴笛翻译时为了照顾译文读者,处理得过于简单化,例如在小说的开篇第一章,牧师向苔丝的父亲解释苔丝家的来历时用了/manor0这个词,吴笛可能是怕译文读者不明白,笼统地翻译成了/庄园0,倒不如张谷若翻译成/采邑0更符合英国当时的历史情况,而为了译文读者能明白,张又在译文下对/采邑0做了注释。此外吴笛的译本比起张谷若的译本有一个很大的不足之处:没有很好地实现文化传递的功能。上文吴笛对有关词的笼统译法便是这种不足之处的一个体现。

前文已经说过,文学翻译不同于其他非文学翻译,在翻译时尤其要注重文化信息的传递,在这方面,张谷若的译本做得相对来说更好,对译文读者可能会迷惑的文化信息都一一在译文下方做了详细注解,让译文读者在阅读译文时不仅能读到原文的故事情节,而且还能了解到许多与原文相关的文化知识,让译本真正起到了文化传递的功能。吴笛的译本,要么注释得略显简单,要么就没有注释。例如对斯蒂芬王朝、约翰国王、爱德华二世、克伦威尔、威斯特敏斯特等英国历史上的著名的人名和地名都没有注释,对读者特别是对英国历史文化缺乏了解的读者造成了一定的理解障碍。再有对英国的一些习俗特别是英国历史上曾有的一些风俗也很少注释。例如在第四章提到卖酒执照的问题,如若不做注释,便很让人迷惑,既然是卖酒的,买了酒又为什么不能在里面喝呢?张谷若便做了注释:/卖酒执照:英国卖酒,条例很复杂,这儿说的有两种执照,一为卖酒的执照,卖的酒不能在店内喝。一为卖座的执照,则可在本店里喝。后者也可叫作全副执照。0(张谷若:41)这样读者便对原文中的卖酒执照了

然于胸了。此外,在吴笛的译本中,即使注释了也很简单,例如在第九章中,Alec吹口哨吹了/T ake,O take those lips away0歌里的一句,苔丝不明白Alec的用意。吴笛在译文里作注释:/莎士比亚5一报还一报6里的著名抒情插曲中的一行,同时也是个曲名。0(吴笛:66)吴笛作了注释后,读者只是知道了歌的出处,但对苔丝的不明白还是不知所以然,而张谷若的译文不仅对歌的出处做了详细解释并指出/歌里要求对方还吻,但这儿亚雷#德伯吹的只是调子,并非歌词,所以说他的用意,苔丝不懂0(张谷若:92)。这样一做解释后,读者便清楚了。由此可以看出文学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不仅重要,而且非常必要。译本传递文化信息,不仅让读者了解异域文化,而且直接影响读者对原文的理解。

通过对5苔丝6两个译本简略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翻译目的的实现与否不在于使用的翻译手段,为了实现翻译目的,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在这一点上,张谷若和吴笛都做得很好,没有把自己局限于一种翻译方式,虽然张谷若做得并不很成功,但用意是好的,而且为后来的翻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思路。但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翻译手段的采用不仅要切合译者的翻译目的,更要协调好原文和译文读者的关系,而且也只有协调好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译文的翻译目的才能真正实现。此外,文学翻译中还要特别注意翻译中的文化传递功能,不仅为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也直接促进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原文、译者、译文、译文读者之间应该是一种动态的关系,根据需要不断调整,而调整的依据便是翻译的目的。翻译目的的确定不应该仅仅限于原文或译文读者的考虑,而应该是一个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兼顾的过程,以原文为中心和以译文为中心都流于片面化。文学翻译过程是一个兼顾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动态过程,那么指导文学翻译批评的理论也应该是这样的一个动态的理论,而功能翻译理论刚好应运而生。

吴笛的译本的第1版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比张谷若的译本的第1版晚了30多年,吴笛对5苔丝6的理解显然更进一步,而且在翻译手段上更趋于多样化,并没有把自己限于一种翻译手段上,并且翻译的效果也不错,这说明我国的文学翻译正日趋完善。而文学翻译的进一步发展就要倚重于文学翻译批评的发展,而我国却至今缺少一个完善的理论来指导文学翻译批评。定位于文化的功能翻译理论拓宽了翻译的视野,把翻译放到了一个综合原文作者、译文作者、译文读者多重关系的动态的行为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标准提供了多角度、动态的观念。以目的而不是手段评价译文的优劣,强调原文作者、译者、译文读者之间动态关系的协调,不特别偏重任何一方,力求各种关系的协调一致,为科学地进行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理论指导,对推动文学翻译批评无疑有现实意义,对文学翻译也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刘重德.略谈外国文学翻译评论[J].姜治文,文军主编.翻译批

评论[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2]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J].中国翻译,1999(3).

[3]陈小慰.翻译功能理论的启示:对某些翻译方法的新思考[J].中

国翻译,2000(4).

[4]刘云虹.论文学翻译批评的多元功能[J].张柏然,许钧主编.面

向21世纪的译学研究[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张谷若译.德伯家的苔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

[6]许钧.文学翻译批评的基本原则[J].姜治文,文军主编.翻译批

评论[C].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

[7]吴笛译.苔丝.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8]王红成.功能翻译理论的目的性特征[J].文军,马布宁,姜治文

主编.当代翻译理论著作评介[J].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9]Hardy,Thomas.Te ss o f The D.U rbe rvilles.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94.

[10]Nord,Chris tiane.Translating as a Purpose ful Acti vit y:Functionlist Ap-

proache s Explaine d.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 s,2002.

(上接第47页)(pragmatic competence)不仅涉及语言的使用规则,而且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使用语言以实施某一交际功能的能力。

语用学理论是用以指导语言实践的,其在理论和实用上的重大价值为以后的研究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和诱人前景。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Hasan,https://www.360docs.net/doc/1815242859.html,nguage,Conte xt,and Text[M].

O xford:O UP,1989.

[2]Hornby, A.S.Ox ford Advanc ed Learner.s English-Chine se Dictionary

[M].4th Edition.O xford Uni versity Press&The Commercial Press, 1997.

[3]M ey,J acob L.Pragmatics:An Int roduction[M].2nd Edition.Foreign

Languages Teaching and Res earch Press,2001.[4]Yule,George.Pragma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何刚.语用的跨文化视野)))人际互动跨文化解释模式[J].外

语研究,1999(4).

[6]何自然.Pragmatics and English Le arning.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1979.

[7]何自然.语用学概论[J].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

[8]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9]黄任.English Rhe toric&W riting[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8.

[10]姜秋霞.审美想象与文学翻译上的/等值阈0[J].中国翻译,

2001(6).

[11]孙致礼.我国英美文学翻译概论[M].艺林出版社,1996.

[12]许渊冲.翻译中的几对矛盾[J].外语教学,1978(4).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翻译示例汇总(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圣才出品】

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第2版翻译示例汇总 第13章隐喻、俗语等文化词语的翻译 13.2隐喻的翻译方法 1.直译(在译入语中再现相同意象)。 (1)a ray of hope 【译文】一线希望 (2)spend money like water 【译文】花钱如流水(也可借用“挥金如土”) (3)be armed to the teeth 【译文】武装到牙齿 (4)crocodile tears 【译文】鳄鱼的眼泪 (5)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译文】自助者天助也。 2.借用(用标准的译入语意象替代源语意象,但不得和译入语文化相抵触)。 (1)sunny smile 【译文】灿烂的微笑; (2)Among the blind the one-eyed man is king. 【译文】山中没老虎,猴子称霸王

(3)He who keeps company with the wolf will learn to howl. 【译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4)Old dog will not learn new tricks. 【译文】人过三十不学艺 (5)Talk of the devil(and he will appear). 【译文】说到曹操,曹操就到 (6)物不平则鸣 【译文】Injustice will cry out. (7)负荆请罪 【译文】abject apologies (8)burn one’s boats(bridges) 【译文】破釜沉舟 【解析】用来比喻“不留后路,下定决心干到底”,意思同汉语的“破釜沉舟”,形象稍有差异; (9)Kill the goose toget the eggs 【译文】杀鸡取卵 【解析】比喻只贪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打算,与汉语“杀鸡取卵”意思相同,喻体也相近。 3.把隐喻翻译为明喻,保留原来的意象,这样可以避免隐喻造成的突兀。 (1)龙飞凤舞 【译文】like dragons flying and phoenixes dancing (2)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翻译理论概述

翻译理论知识 一、翻译的定义 学习一门新的学科,首先必须有一个科学的定义。翻译是一个包罗万象、博大精深的技艺,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规范、举世公认的定义。我们只能综合各种不同的定义来掌握翻译的本质。 1. The Definition of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2. The Definition of 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 3. A good translation is one which the merit of the original work is so completely transfused into another language as to be as distinctly apprehended and as strongly felt by a native of the country to which that language belongs as it is by those who speak the language of the original work.好的翻译应该是把原作的长处完全地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以使译人语所属国家的本地人能明白地领悟、强烈地感受,如同使用原作语言的人所领悟、所感受的一样。(泰特勒,1790) 4. Translation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ce of the source language ,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翻译就是在译入语中再现与原语的信息最切近的自然对等物,首先是就意义而言,其次是就文体而言。 (奈达,1974) 5. 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张培基,1980) 6.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表达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以达到沟通思想感情、传播文化知、促进社会文 明,特别是推动译语文化兴旺昌盛的目的。(孙致礼:2003) 7.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思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文化活动。 (王克非,1997) 二、翻译的分类 翻译分不同的类型。就文本而言,随着世界发展的全球化趋势,翻译的范围越来越广,涵盖各个领域,如文学、政治、文化、贸易、科技、传媒等。在这个意义上,翻译可分为文学翻译、科技翻译和实用文体翻译。 1.按语言分类:本族语译成外语、外语译成本族语/ 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2.按活动形式分类:笔译(translation)、口译(oral interpretation) 3按翻译材料的文体分类:应用文体翻译、科技文体翻译、文学作品翻译、政论作品翻译 4按处理方式分类:全译、节译、摘译、编译、译述 三、翻译的标准 翻译标准就是指翻译实践时译者所遵循的原则,也是翻译批评家批评译文时必须遵循的原则。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翻译标准则是从中产生的。由于社会活动受制于社会条件及译者个人等等因素,因此翻译标准也就打上了深深的社会和译者的烙印。 在我国持这一翻译原则的有玄奘、严复和鲁迅等人。玄奘是唐代著名的佛经翻译家,主张翻译"既须求真又须喻俗"(A good translation should be both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nd intelligible to the public.),意即译文要"忠实通顺"。严复是我国清末时期的名学者。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了"信达雅"三字标准(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信"是"意义不背本文","达"是不拘原文形式,尽译文语音的能事以求原意明显。"信"、"达"互为照应,不可分割开来。"雅"在今天看来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个"雅"是用汉以前字法句法,即所谓的上等文言文。鲁迅先生认为:"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这就是说,译文既要信又要顺(both faithful to the SL and smooth in expression)。我国当代翻译理论家张培基等人在其《英汉翻译教程》中所提出的"忠实"、"通顺"标准也属此类型。从

文学伦理学批评_基本理论与术语

文学伦理学批评:基本理论与术语 聂珍钊 内容摘要:文学伦理学批评是一种从伦理的立场解读、分析和阐释文学作品、研究作家以及与文学有关问题的研究方法,它认为文学是特定历史阶段伦理观念和道德生活的独特表达形式,文学在本质上是伦理的艺术。文学不是语言的艺术而是文本的艺术。文学不是一种意识形态或审美意识形态,而是一种借助文本存在的物质形态。教诲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审美是为文学的教诲功能服务的,是文学的第二功能。文学伦理学批评就从本质上阐释文学的伦理特性,从伦理的视角解释文学中描写的不同生活现象及其存在的道德原因,并对其作出价值判断,伦理、乱伦、伦理禁忌、伦理蒙昧、伦理意识、伦理环境、伦理身份、伦理选择等,都是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核心术语。 关键词:文学伦理学批评伦理意识伦理禁忌伦理环境伦理身份 作者简介:聂珍钊,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主编,兼任全国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中美诗歌诗学协会副会长,主要从事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与方法研究,主要学术专著有《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马斯·哈代小说研究》、《英语诗歌形式导论》等。 Title: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Its Fundaments and Terms Abstract: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is a research method to read,analyze and interpret literary works,to study literary authors and literary problems from perspective of ethics.The basic thought of this method is that literature is the art of ethics in nature as it is the special expressions of ethi-cal ideas and moral life in a particular historical period.Literature is not art of languages but of text consisting of characters.It is not ideology or aesthetic ideology,but material form existing by literal text.Teaching or instruction is the essential attribute and first function of literature,but aesthetic appreciation is the second which serves the first.By use of terms such as ethics,incest,ethical taboo,ethical chaos,ethical consciousness,ethical situation,ethical identity,ethical choice,etc.,the 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explains and comments the different life with its moral features from ethical perspective. Key words:Ethical literary criticism ethical consciousness ethical taboo ethical situation ethical identity Author:Nie Zhenzhao is professor at the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chief editor of Foreign Lit-erature Studies,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Wuhan430079,China),and vice president respectively of China National Foreign Literature Association and Chinese/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Poetry and Poetics.His recent research is mainly focused on English literature and compara-

文学翻译理论复习

1.奈达认为翻译的四个基本步骤包括 1.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2.transfer from source to target language 3.restructuring in the target language 4.testing of the translated text with persons who represent the intended audience. 而Gorge Steiner 提出了他著名的论断understanding as translation,认为在翻译过程中,包括四个步骤trust、aggression、incorporation和restitution。 2.张培基——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3.翻译的标准概括为言简意赅的四个字:“忠实(faithfulness)、通顺(smoothness)”。忠实指的是忠实于原文。通顺指的是译文的语言必须合乎规范、通俗易懂。 4. 严复对翻译曾经提出“信(faithfulness)、达(expressiveness)、雅(elegance)”的标准:“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5.The Book of Change says: faithfulness is the first important thing in wording. Confucius states that what speech requires is only expressiveness. Again he says that language without literary grace cannot go far and wide. All these three requirements are requirements as mentioned above are indispensable both to writing and to translating. Thus elegance must be achieved in addition to faithfulness and expressiveness so that the translation may go far and wide. (By Liu Zhongde, 1991). 6.到目前为止,翻译分为三种:笔译(written translation), 口译oral translation (or interpretation) 和机器翻译(machine translation) 7.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ceptor and message should be substantially the same as that which existed between the original receptors and the message. 8.关于信与顺,鲁迅曾经说过,宁信而不顺“Rather be faithful (in thought) than smooth (in language). 9.从译出语(source language)和译入语(target/receptor language)角度来看,翻译可分为本族语译为外族语,外语译为本族语两大类。 10.泰特勒(Tytler,1748-1814)的翻译理论和思想主要见于《论翻译的原则》一书。该书是西方翻译理论的第一部专著,在书中,泰特勒提出了著名的翻译三原则:1、译文应完整地再现原文的思想内容(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give a complete transcript of the ideas of the original work.);2、译文的风格、笔调应与原文的性质相同(That the style and manner of writing should be of the same character with that of the original.);3、译文影响原文一样流畅(That the translation should have all the ease of the original composition.)。

文学批评常见问题解答

第一章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概述 1.何为批评理论? 答:批评理论是大约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当时文学理论日益批评化,文学批评日益理论化,文学理论与批评界限越来越模糊,批评理论这一新形式应运而生。 批评理论是对文学阅读和文学批评的进一步深化。文学阅读是指读者对文学作品的词句和意义的翻阅、理解与体验过程;文学批评是指读者在文学阅读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评论;批评理论则是文学批评理论的简称,是指读者在对文学现象的阅读和批评过程中体现的特定批评方式、借此而对更普遍的文学问题的反思以及这过程中体现的价值系统。 批评理论不仅有具体批评方式,而且还有由此出发而对更普遍问题的探索,以及相应的作为支撑的更大的文化价值系统,是一种基于阅读的、与具体批评相结合的理论。 2.依据中外批评理论的一个模式分析一具体文本。 答:对职业化牛仔裤的“文化研究”批评,如下(只提纲要)。 文化现象:白领女性越来越多地选择职业化牛仔裤作为自己的着装选择。 背后的文化内涵:(1)时间紧缺文化的体现;(2)女性对自由的更多要求、向往;(3)日常审美化的进一步要求。 第二章西方批评理论的历史与现状 1.何为批判现实主义? 答:批判现实主义是现实主义批评理论中影响最为重大的文学流派,19世纪中后期最为辉煌,成为一时的主流,后来成为多种文学观念中之一种。 现实主义批评理论是在认识性价值论模式基础上形成的文学观念,现实主义的核心观点是真实性、典型、完整的故事,而批判现实主义更侧重于对社会的揭露与批判等。批评家们就是以这些概念为标尺来衡量文学作品的。他们确信文学可以反映生活的本来面目,并进而对生活产生改造作用。批判现实主义批评有两个最杰出的范例,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批评实践,另一个是19世纪俄国的那

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文军(1957-),教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词典学,英语课程研究;高晓鹰,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收稿日期:2003-06-08(修改稿) 2003年第11期总第176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heir Teaching 2003,l 11Serial l 176 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文 军 高晓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 100083) 摘 要:本文以5苔丝6的两个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文章认为:功能翻译理论坚持翻译是一项跨语言、跨文化的活动,以翻译目的为总则,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纳入了研究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角度、动态的视野。 关键词:文学翻译批评;功能翻译理论;译者;读者;翻译;文化 Abstract:Taking two versions of translation of Tess of the D .Urbervilles for example,the author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of German Functionlist Approaches in literary translati on critici sm.The article argues that Functionlist Approaches which intensifies that translation is an activity of multilanguage and multiculture and with /translation intension 0as its general principle brings the original author ,translator and readers of the translation into its study to present a dynamic and mult-i dimen tional perspecti ve on li 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 m. Key words: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Functionlist Approaches,translator,reader,translation,culture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3)11-0048-05 自五四运动以来,文学翻译在翻译界便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几乎从有文学翻译开始就有了文学翻译批评。/翻译是评论的依据,而评论对文学翻译起着一种净化和提高的作用。0(刘重德:107)由此可见翻译批评对文学翻译的重要性。那么我国现今的文学翻译批评现状如何呢?许钧(1999:116)教授曾指出我国的文学翻译批评/一是-过死.,只处于翻译批评的基本层次,,对照原文与译文,挑出其错误;二是-太活.,纯粹是感想式的。0稍后刘云虹(2002:410)则说,/虽然现今的(文学)翻译批评已摆脱了-挑错式的.和-感想式.这两种一是-过死.,一则-过活.的不良倾向,但一直以来,传统的文学翻译批评仍将自身囿于文本之中,仍旨在对译者的技能和素质提出要求。0种种迹象表明我国的文学翻译批评尚未规范化,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尚处在把翻译批评局限在译者和译文的范围,处于一种单向、静态的思维。这说明,我国的文学翻译批评需要一种理论的指导。那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理论,或换言之,文学翻译批评应该从何种角度入手才有意义?许钧教授(1999:116)强调除了原文与译文的转换,还应/考虑到文化因素、读者审美习惯等诸因素对翻译的制约与影响力。0这里,许钧教授强调了文化因素和读者。刘云虹(2002:415)指出,/既然是批评,仍然需要有评定的标准,当然,若我们仍回到诸如直译和意译、忠于形式和忠于内容、归化和异化之类的二元对立之中,无疑是毫无意义的。在此,所谓标准应以翻译主体为支点,将 出发语和目的语都纳入其中。0以翻译目的为核心,标准多元化,兼顾原文作者、翻译发起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多边关系, 同时强调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无疑兼容了许、刘两人的观点,同时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并非偶然。在整个翻译史当中,译者,尤其是文学翻译的译者,意识到在不同的情景中要用不同的翻译方式。早期翻译是词对词的翻译,并不考虑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而在实际翻译当中,一些译者时时陷入一种困境:一方面要忠实再现原文的语言形式,另一方面又要使译文符合译文读者的要求。两者之间有时难于都考虑周全,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翻译理论应运而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德国的功能翻译理论是为解决文学翻译的问题而产生,所以这种理论必然对文学翻译乃至文学翻译批评有很大的助益。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为莱斯(K.Raith)、费米尔(H.J.Vermeer)、曼塔莉(Justa Holy -M anttari)和诺德(Christiane Nord)。20世纪70年代初,莱斯出版了5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6一书,率先把文本功能引入翻译批评,提出功能翻译理论的思想。稍后她的学生费米尔提出翻译目的论,曼塔莉建立行为翻译理论。而后,20世纪90年代初诺德对所有的 功能翻译理论进行总结,写成并出版了5目的性行为)))析功能翻译理论6,在这本书中诺德进一步完善了功能理论,提

翻译批评的现状与发展

翻译批评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翻译学和其他人文社会学科一样,其独立的学科身份不仅取决于理论体系与制度体系建构,更取决于其独特的社会功能的实现。作为翻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翻译批评通过检视翻译产品、监督译事、匡谬正误、褒优贬劣,起到规范翻译行为、扩大译作影响、促进翻译事业繁荣、保障翻译行业健康发展、推动翻译理论建设的作用,从而保证翻译的社会文化交流功能得以有效的发挥。 近二三十年来,我国的翻译批评得到了新的发展。首先,翻译批评的对象日渐丰富,从翻译文本、到翻译管理、到翻译理论,从政治文献和文学翻译,到经贸、科技、外宣与影视作品的翻译,翻译批评的范围不断扩大。其次,翻译批评的方法与渠道日趋多元,从基于批评者的个人经验和情感倾向,评点单一译本优劣与得失,到以语料库等可量化、可再验性的译文质量评估方法来对比考察原作与译作的风格,从印刷文本和报刊杂志的翻译批评,到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渠道展开的翻译批评等。另外,翻译批评的理论化程度得到了提高,批评者越来越多地借鉴其它相关学科的理论工具,发展出专门的翻译批评理论。人们在运用新的方法开展批评时,会有意识地对原有的翻译观念进行调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翻译理论中关于翻译的定义,发展了翻译学的理论体系。 然而,翻译批评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困境与问题,主要为批评精神的缺失和批评理论与实践脱节两个方面。 首先,翻译批评有着过于功利的表现,一些翻译批评者“与人为善”,抛弃了批评的真正价值——批评本身,庸俗化的赞誉不绝,“剜烂苹果”式的批判鲜见,即使采用某种理论为分析工具,也预设了结果,为了“颂扬”而“批评”。其次,在世俗化和商业化的冲击之下,翻译批评者对版权盲目引进、畅销书汉译“大干快上”、非主流国家文学作品汉译无人问津等现象普遍,对于译风浮躁、译书质量粗糙等问题,一些专业期刊从未有过任何反应。另外,一些翻译批评者缺少严谨理性的学理分析,罔顾译者的翻译目的、目标读者的反应和译作产生的社会效果,以偏概全,将客观的批评变成私愤的宣泄,而一些“著名”的译者只愿意听赞歌, 对批评意见则无法接受。这些都从某个侧面反映出当今翻译批评精神的退化。随着西方翻译理论的不断引入,我国翻译批评实践获得了丰富的理论工具,理论的批评化和批评的理论化增强了批评者的理论意识。当今学术型的翻翻译批评的现状、问题与发展 蓝红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译批评大多建立在某种翻译理论的基础之上,但大多数理论都有一个逻辑起点深圳翻译公司源文本、读者、译者、语言或文化,因而翻译批评容易忽视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失之偏颇。许多采用某种理论的翻译批评关注的是理论本身,而并非指向译者的翻译实践活动;或者为增强批评的“学术性”而戴上某个“时髦”理论的帽子,走的却是主观优劣判断的老套路。还有一些批评者具有很强的主体建构的倾向性,表现出对理论的反感和对自我经验的强调,因而经常从“批评”移情到“创作”或“翻译”中,而使自己丧失了“批评者”的资格。因而,未来的翻译批评需要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好地发挥理论在翻译批评中的认识、预测、解释、批判等功能。 当今,翻译批评的形态已不再单一,从文学鉴赏性的翻译审美批评,到以文本为导向的译语要素批评,从重视翻译过程的译者心理批评到转向译作功能的社会文化批评。翻译批评需要知性的同时,更要突破感觉,注重理性;既要尊重价值尺度,又要追求事实判断。尽管目前我国翻译批评有着科学化的趋势,但其人文主义特色依旧浓重,基于语料库数据的描写性批评实践虽有尝试,但还十分少见,文本取样量化、模型构建、历史个案研究、读者反应调查等实证性方法在翻译批评实践中还需进一步加强。 此外,未来我们应更加重视对于网络翻译批评的研究。随着网络技术和设备的普及,网络翻译和网络翻译批评已不再新奇。当前,网络翻译批评以跟帖、点击率、专家榜单、微博、个人博客等形式存在,为批评专家和普通译文读者提供了一个共同发表译文批评意见的平

《翻译与文学批评——翻译作为分析手段》评介

第30卷第3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年5月 Vol.30 No.3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May 2008 ────────── 收稿日期:2008-01-22 作者简介:罗丹(1982-),女,湖南绥宁人,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博士研究生。 - 28 - 《翻译与文学批评——翻译作为分析手段》评介 罗 丹 (南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071) 摘 要:文学批评是翻译研究者的工具,它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框架性的指导;翻译也可以作为文学批评的分析手段,为文学、尤其是比较文学研究者贡献新的视角。《翻译与文学批评——翻译作为分析手段》是这个尝试下的力作。 关键词:文学批评;文学翻译批评;翻译;分析手段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08)03-0028-03 Review on Translation & Literary Criticism-Translation as a Mean of Analysis LUO D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Abstract: Literary criticism is the tool for translation scholars 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Translation can also be the analytical measure of literary criticism and provides new visual angle for literature scholars especially for comparative literature scholars. This essay is a tour de force under this attempt. Key words: literary criticism, literary translation criticism, translation, analytical measure 随着译学的发展,翻译批评(尤其是文学翻译批评)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领域。贝尔曼在《翻译批评论:约翰·多恩》中提出翻译批评是文学批评的一种新形式,批评行为与翻译行为之间具有某种亲缘关系[1]。《文学翻译批评论稿》也说:“文学批评作为文学翻译批评的近邻和基础,可以给我们提供一系列的思路和借鉴。”[2]文学批评为文学翻译批评服务,甚至为草创中的文学翻译批评学科提供框架性的指导,这是我们翻译研究者的一个“拿来主义”的态度。有意思的是文学研究者,尤其是比较文学的研究者们也试图从翻译中寻求新的视角。马瑞林·加蒂斯·罗斯(Marilyn Gaddis Rose )的著作《翻译与文学批评——翻译作为分析手段》(Translation and Literary Criticism—Translation as Analysis )就是这样一个思路下的产物。 一、内容简述 《翻译与文学批评》(1997)最初由英国圣·哲罗姆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7年我国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得 到授权影印出版,属于外研社翻译研究文库中的一本。作者罗斯是纽约州立大学—宾汉姆顿分校的有突出成就的比较文学教授、翻译研究与教学项目主任。 本书主要阐发了翻译和文学批评的关系,从以比较文学为本位的角度指出翻译和文学批评的结合可以丰富阅读活动、教学活动。通过大量个案的细致分析,作者集中有力地论证了翻译(译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批评和教学起着积极作用。全书共101页,分成前言、正文、后语、附录、术语表和参考文献几个部分。 前言以作者翻译法国象征主义文学代表人物维利耶·德·利尔·阿达姆的小说《未来的夏娃》中的一句献词开始,开章明义地指出翻译和文学批评的结合可以丰富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文学作品和修辞学著作的阅读活动,并宣扬一种“stereoscopic ”(三维的)阅读方式,也就是阅读时一边看原文一边看一种或几种译文。

文学批评 在线练习1

文学批评在线练习1 1.第6题 庄子言论中对后世文学批评意义解读产生重要影响的观点是 A.以意逆志 B.得意忘言 C.心斋坐忘 D.大象无形标准答案:B 2.第7题 出版作品集《文学生活》,明确提出印象主义基本理论的是 A.莫奈 B.雷阿诺 C.法朗士 D.王尔德标准答案:C 3.第8题 文学批评的目标是对文学现象作出 A.欣赏 B.阅读 C.判断 D.批判标准答案:C 4.第9题 文学批评的基础是 A.文学研究 B.文学欣赏 C.文学分类 D.文学创作标准答案:B 5.第10题 在新批评中,把一个语言单位包含多种含义并引起多种理解的现象称为A.含混B.隐喻C.悖论D.反讽标准答案:A 6.第11题 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社会历史批评这一范式最重要的代表是 A.瞿秋白 B.周扬 C.鲁迅 D.茅盾标准答案:D 7.第12题 别林斯基的《1841年的俄国文学》属于 A.论著体评论 B.随笔体评论 C.对话体评论 D.序跋体评论标准答案:C 8.第19题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空前繁荣的时期是 A.先秦时期 B.两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唐宋时期标准答案:C 9.第20题 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标准答案:B 10.第21题 文学批评思维的审美性主要是强调在文学批评过程中要尊重文学的 A.意识性 B.科学性 C.真实性 D.文学性标准答案:D 11.第22题 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家、批评家大多遵从 A.模仿自然的法则 B.古典原则 C.革新原则 D.唯美主义原则标准答案:B 12.第23题 文学批评的最基本的功能是 A.阐释功能 B.意识形态功能 C.哲学功能 D.审美功能标准答案:A 13.第24题 主张潜意识在实际上支配着人的行为的是 A.冯特 B.詹姆斯 C.弗洛伊德 D.荣格标准答案:C 14.第30题 对现代文体学批评的形成和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A.现代社会学 B.现代语言学 C.现代政治学 D.现代心理学标准答案:B 15.第31题

文学批评与方法 课程总结

文学批评与方法课程总结 一、文学批评的定义 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为指导,以文学欣赏为基础,以批评家所面对的当代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包括文学运动、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等)所作的研究、分析、认识和评价活动。 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 作家:毛泽东《论鲁迅》 作品:钟嵘《诗品》 作家作品:托尔斯泰《论莎士比亚及其戏剧》 文学流派:冯健男《<荷花淀作品选>序》 文学批评:韦勒克《当代欧洲文学批评概观》 文学批评的学科定位 文学史:是探讨各民族文学发展或世界文学中具体作家和作品的编年史研究。 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普遍原理、一般规律、判断标准等。 文学批评:是分析和评价具体文学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学科。 二、文学批评的性质 艺术性科学 文学批评既评价优劣,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又创造批评意境和思想美,具有科学和艺术的性质。 三、文学批评的功能 (一)文学批评的阐释功能 阐释功能是文学批评的基本功能。所谓阐释,是指批评家对文本意义的探究和解释。 1、文学批评的中介作用 批评的纽带作用:作家——作品——读者 文学批评与作家:审美发现功能(朋友诤友) 车尔尼雪夫斯基最早发现托尔斯泰作品的特色,?°托尔斯泰伯爵最感兴味的却

是心理过程本身,心理过程的形式,心理过程的规律,用明确的术语来表达,这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文学批评与读者:引导深入理解(平等对话) 夏志清:让历史活埋的作家重见天光 1961年,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由耶鲁大学出版。 夏志清颇为得意的是捧了四个人:张爱玲、沈从文、钱锺书、张天翼。 《小说史》重新给张爱玲定位,推许为”今日中国最优秀最重要的作家”。 2、文学文本的意义阐释 文本释义即批评家立足文本,以解释者的身份分析、揭示作品中所展示和蕴含的意义,包括作品中所萌芽的新的倾向,以及作品中所体现的而作者本人却未明确意识到的东西。 文本释义的表现:对文本内容的阐释 对形式本身的阐释 《野草》:文本内容的阐释:韧性精神的颂歌 自我心灵的解剖 针砭社会的投枪 形式本身的阐释:独创性的散文诗 (二)文学批评的意识形态功能 通过文学批评中的价值导向,影响社会生活。 1、文学批评的社会评价作用 2、文学批评中的审美价值判断 (三)文学批评的哲学功能 1、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文学史的革新 2、文学批评与思维方式的革命 四、中国文学批评历史(古代) 先秦时期:孟子:以意逆志;庄子:得意忘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萧统的《文选》开创了选本批评的先例。

小说翻译批评

小说 Tess wrote a most touching and urgent letter to her mother the very next day and by the end of the week a response to her communication arrived in Joan Durbeyfield's wandering last-century hand. DEAR TESS, I write these few lines hoping they will find you well, as they leave me at present, thank God for it. Dear Tess, we are all glad to hear that you are going really to be married soon. But with respect to your question Tess I say between ourselves quite private, but very strong, that on no account do you say a word of your bygone Trouble to him. I did not tell everything to your father, he being so proud on account of his respectability, which perhaps your Intended is the same. Many a woman, some of the Highest in the Land, have had a Trouble in their time; and why should you Trumpet yours when others don't Trumpet theirs? No girl would be such a fool, specially as it is so long ago, and not your Fault at all. I shall answer the same if you ask me Fifty Times. Besides, you must bear in mind that knowing it to be your childish nature to tell all that's in your Heart, so simple, I made you promise me never to let it out by Word or Deed, having your welfare in my mind, and you most solemnly did promise it going from this Door. I have not named either that question or your coming marriage to your father, as he would blab it everywhere, poor Simple Man. Dear Tess keep up your Spirits, and we mean to send you a Hogshead of Cyder for your wedding knowing there is not much in your parts and thin Sour Stuff what there is. So no more at present and with kind love to your Young Man. From your affectte. mother J. Dirbeyfield “O mother, mother!” murmured Tess. She was recognizing how light was the touch of events the most oppressive upon Mrs Durbeyfield's elastic spirit. (节选自Tess of The D’ urberbilles第31章) 紧在第二天,苔丝就写了一封最急迫、最动人的信,寄给了她母亲;那个礼拜的末尾,昭安·德北的亲笔回信就到了,信上你写的字还是前一个世纪里那种长腿长脚的体式。 亲爱的苔丝, 我写这几行字给你的时候,托上帝的福,身体很好,我希望你接到这封信的时候,你也很好。亲爱的苔丝,我们听说你这回真不久就结婚了,大家没有不喜欢的。不过关于你那个问题,苔丝,我嘱咐你一句话:千万不要把你从前的苦恼,对他流露出一丁点来;这个话只好咱们两个人知道,不能对外人说,不过我却一定非要你这么办不可。我从前并没把所有的情况,全都告诉你父亲,因为他那个人,老觉得门第高贵,自命不凡,你的未婚夫也许跟他一样。受过苦恼的女人,世界上可就多着啦,有些还是顶高贵的女人呢;人家有了都不声不响的,你有了为什么就该大吹大擂呢?没有那么傻的人,特别是事情已经过去这些年,又完全不是你自己的错儿,这会子又去翻尸倒骨干什么。你即使问我100遍,我也是这样回答你。我本来就知道你那种脾气,和小孩子一样,心里存不住话,所有你临走的时候,我为你的幸福打算,特为逼着你,要你答应我,不许你在语言里或举动上,露出你从前的苦恼来。你离开这个家门口儿的时候,不是已经郑重地答应了我了吗?你现在千万不要把你答应我的那番话忘记了。你的婚事和你的问题,我都没对你父亲提起,他的头脑那样简单,要一告诉他,他又该到处嚷嚷了。 亲爱的苔丝,你鼓起勇气来好啦。我们知道你们那一带出的酒不多,而且不好,所以打算在你结婚的时候,送你们一大桶苹果露。现在不多写了。你的未婚夫跟前替我问好儿吧。 你这慈爱的母亲,昭安·德北 “哎、妈呀、我的妈呀!”她嘟囔着说。 苔丝从这封信上可以看出他母亲那种万事达观的精神来。一件事,对于别人沉重地压在心头,对于她母亲却一点分量都没有。 (张谷若译)

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2012年第3期(总第393期 )下C H IN E SE &FO R E IG N E N T R E PR E N E U R S 一、引言 自五四运动以来,文学翻译在我国翻译实践中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文学翻译就必然产生文学翻译批评。刘云虹(2002)指出“现今的翻译批评已摆脱了‘挑错式’和‘感想式’的不良倾向,但一直以来,传统的文学翻译批评仍将自身囿于文本之中,仍旨在对译者的素质和技能提出要求。”这反映了我国的文学翻译批评尚未规范化,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仍处于把翻译批评限制于译者和译文的范围中,属于一种静态、单向的思维。这说明我国的文学翻译急需形成一种体系,而要形成一种体系,就需要一种理论的指导(文军:2003)。刘云虹(2002)认为,“文学翻译批评不应是一种直白的‘好’或‘坏’的评判,更不应该成为对译文和译者的责难。”这里,刘云虹教授明确提出文学翻译批评不仅仅是评判译文和译者,而是有更广的范围。 许钧教授(1999)强调“除了原文与译文的转换,还应考虑到文化因素、读者审美习惯等诸多因素对翻译的制约与影响力。” 许钧教授进一步把文化因素和读者纳入文学翻译批评的评判因素之中。从两位教授的评论中,可以得出文学翻译批评已不仅仅是囿于译者、 译文、原文圈子中,而是更大范围内包括了文化因素、读者审美习惯等诸多因素。以翻译目的为核心,标准多元化,兼顾原文作者、翻译发起者、译者和译文多边关系,同时强调翻译的跨文化交际功能的德国功能翻译理论无疑兼容了刘许二人的观点,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 二、功能翻译理论 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凯瑟林娜·赖斯、汉斯·威密尔和贾斯塔·赫兹·曼塔利。赖斯于20世纪70年代初出版《翻译批评的可能性与限制》一书,提出了功能派理论思想的雏形。此后,赖斯的学生威密尔摆脱以原语为中心的等值论的束缚,创立了功能派的奠基理论:翻译的目的论。在威密尔“目的论”的基础上,曼塔利建立行为翻译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诺德全面系统地梳理了功能派的各种学术思想,并进一步提出忠诚原则。 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出现并非偶然。在整个翻译史中,译者、 尤其是文学翻译者,意识到在不同情况下需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法。早期的翻译实践主要是词对词进行翻译,不考虑译文是否达到了预期功能。而在实际翻译中,许多译者不时陷入一种窘境,一方面要忠实传达原文语言形式,另一方面又要使译文符合译语读者的习惯,这两方面难以考虑周全。在这种情况下,功能翻译理论应运而生。其目的就是要为翻译中这些难以把握的问题给出解决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功能翻译理论就是为了指导文学翻译而诞生,这将对文学翻译乃至文学翻译批评提供强大助益。 功能翻译理论的行为翻译论肯定了翻译的文化交际性和互动性,视翻译为一种跨文化转换行为,而交际互动又涉及到翻译参与者,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委托人、译文读者,这些个体的交际互动就构成了翻译行为。 而这种交际互动又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交际互动的整个过程都与文化因素发生着关系,而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转换行为又同时伴随着特定的文化信息。 三、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1.目的语读者的重要性 威密尔同时认为, “翻译是一种人类的行为活动,而且还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活动。翻译时,译者根据客户或委托人的要求,结合翻译的目的和译文读者的特殊情况,从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中进行选择性的翻译”。决定翻译目的的重要因素就是处于特定文化中,有特定世界知识和交际需求的译文接受者。因此,根据目的论,翻译可以被认为是为满足译语文化中读者的特殊需求而进行的一项语言转换活动。翻译目的论肯定了译语读者在整个翻译过程中的重要性。这对文学翻译来说尤其如此。针对的读者不同,翻译目的也将发生变化。这就是说,翻译时读者因素也不容忽视。 2.忠诚原则 功能翻译论的后期代表人诺德针对功能翻译理论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忠诚原则。忠诚原则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诺德认为译者对译文接受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必须向他们解释自己所做的一切以及这样做的原因,另一方面,要求译者忠诚于原文作者,尊重原文作者,协调好译文目的与原文作者的意图。 收稿日期:2012-03-10 作者简介:陈梅霞(1982-)女,宁夏中卫人,硕士,助教,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陈梅霞 (北方民族大学,宁夏银川750021) 摘 要:功能翻译理论认为翻译是一项有目的性、 跨文化、跨交际的行为活动,把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都纳入翻译研究范畴,从而为文学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多元化、动态的研究视野。基于功能翻译理论,以杨必翻译的《名利场》汉译本为例,探讨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在文学翻译批评中的应用。 关键词:名利场;文学翻译批评;功能翻译理论;译者;读者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2)06-0172-02 【广角镜】Wide-angle lens 1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