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马史诗》导读——讲义提纲

《荷马史诗》导读——讲义提纲
《荷马史诗》导读——讲义提纲

荷马史诗导读——讲义提纲

主讲人杨晓莲

荷马史诗导读

一、学习目标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有记载的最古老的文学作品,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宝贵文化遗产,标志着古代希腊文学的杰出成就。要求对史诗的跨文化比较意义有所了解,对荷马史诗的首创性质和史诗的多方面价值有较好的理解,对史诗描写的不同类型的形象的基本特征、史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有较好掌握。

二、主要知识点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原生史诗与派生史诗、世界文学中史诗代表性作品

“荷马问题”

荷马史诗的人物形象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

荷马史诗的价值意义

辅助教学手段:向学生推荐电影或播放片断;在课件中配以相关图片。

三、主要教学内容——提纲

导论——希腊神话

第一章荷马史诗的形成

一、史诗含义

1.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

2.什么是史诗

3.史诗分类——原生史诗、派生史诗

4.史诗的特点——体裁、内容特点、形成方式、风格

二、诗人荷马——荷马问题(分离派、统一派)

三、荷马史诗的成书过程

第二章荷马史诗的内容

一、《伊利亚特》介绍

二、《奥德赛》介绍

第三章荷马史诗反映的思想观念

一、荷马史诗的英雄观

二、荷马史诗的战争观

三、荷马史诗的妇女观

四、荷马史诗的人生观

五、荷马史诗的命运观

第四章荷马史诗的文献价值

一、史诗反映的社会经济

二、史诗反映的社会组织

三、史诗反映的社会分化现象

四、史诗反映的古代体育竞技

五、史诗反映的古代习俗

六、史诗反映的古代战争技术及武器

第五章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

一、特色斐然的英雄形象塑造

1. 血肉丰满的古代勇士——阿基琉斯

2. 性格完美的悲剧英雄——赫克托尔

3.智勇双全的完人形象——奥德修斯

二、令人惊叹的结构艺术

三、描写手法的多样性

四、具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六章荷马史诗的影响

一、荷马史诗对后世的影响

二、后世对荷马史诗的评价

三、荷马史诗的电影改编

四、后人对荷马史诗的改写

四、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

1.《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2.《奥德赛》,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3.《神圣的荷马——荷马史诗研究》,陈中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荷马的启示——从命运观到认识论》,陈中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浅谈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浅谈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云春燕 914109160119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那样,荷马史诗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鲜明的艺术特色。 1.荷马史诗艺术结构独具匠心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以空前宏伟的规模全面展现了古希腊社会、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但是荷马并没有平铺直叙,而是以点带面,通过局部展示全局。在希腊传说中,特洛伊战争历时共三十年,对于这样一个庞大而又耗时长达三十年之久的战争,荷马只是选取了最后一年的五十一天。同样的,在写《奥德赛》时,他也没有把奥德修斯二十年漂泊在外的经历全部写出来,而是先写奥德修斯回到伊大卡之前四十二天的海上遭遇,然后再用倒叙的手法展现了他海上十年的漂流经历,同时又以帖雷马科寻父和全家团圆为线索,使全篇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2.荷马史诗人物形象鲜明生动,真实感人 在对英雄人物的刻画上,荷马并没有把他们塑造成完美式英雄,荷马在竭力渲染英雄人物高贵品质的同时,并没有回避他们的缺点。在《伊利亚特》中,希腊首领阿喀琉斯英勇善战,但是他却因为阿伽门农抢夺了他名下的女奴就大发雷霆,拒绝出战,这表现出他的心胸狭窄;他拒绝出战的同时,又置战士的性命于不顾,又表现出了他的自私残忍。在《奥德赛》中,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中,他是政治家和领袖,他足智多谋,能言善辩;在海上漂流期间,他是一个百折不挠的英雄;他对爱情专一,抵制住女神们的种种诱惑最终回到了妻子身边。但是他性格中又有残酷、狡猾和自私的一面。 3.语言丰富多彩,富于多样性 史诗的语言都是从民间口头语言发展而来的,生动、准确、富于形象性,特别是大量的比喻都是动作语言和视听语言,具有立体感,增添了语言的色彩和史诗的魅力。这些语言大都是具体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使史诗读起来更加具体生动。比如荷马形容死的时候:“哗啦一声,黑夜就盖上了他的眼睛”,“他就像个游泳人钻水似的从战车上翻下来,交出了他的性命”;形容黎明的时候:“曙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 《荷马史诗》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着,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荷马史诗又称英雄史诗.因为史诗中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形象,并且通过这些形象表现了那个英雄时代的英雄主义思想.它是具有丰富意义的光辉巨着,它既是完美的文学作品,又是研究古代氏族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 它正式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包括两部史诗,一部为《伊利亚特》(又译《伊利昂纪》),另一部是《奥德修纪》(又译《奥德赛》)。史诗的内容来源于公元前 12 世纪末希腊岛南部地区的阿开亚人和小亚西亚北部的特洛伊人之间发生的一场 10 年的战争。战争结束后,民间便有了许多传说,传说以短歌的形式歌颂战争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并与古希腊神话交织在一起,由民间歌人口头传诵,代代相传,每逢盛宴或节日,就在氏族官邸中咏唱。大约在公元前 9 世纪至 8 世纪,盲诗人荷马(约前 9―8 世纪)以短歌为基础,将之加工成演唱本,于公元前 6 世纪正式形成文字。公元前 3 世纪至 2 世纪,亚历山大城的学者对它进行完整的编辑和审定,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是欧洲文学最早的和最重要的作品,它为后世人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促成了无数巨着的诞生。 描写英雄必须首先描写战争,因为战争场面为英雄们提供了一展雄姿的天地,而对战争场面的描写本身也体现了作者对英雄理想的追寻与歌颂.整篇刻画英雄人物的果断、勇敢、坚强,展现英雄人物的智慧是《荷马史诗》的主旨。《伊利亚特》一开篇诗人就说出“阿呵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史诗以此为主线组织安排材料,着重歌颂了氏族英雄的高贵品质。全诗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描写阿可琉斯拒绝参战的情形,这样就为表现其他英雄的形象留传了足够的空间。无论是希腊军中的狄俄墨得斯、埃涅阿斯,还是特洛伊军中的赫克托耳,他们的英勇善战都是在这一部分得以表现的,这种写法也为最后突出阿可琉斯的无比威力奠定了基础。一旦阿可琉斯参战,战局立即扭转,杀死赫克托耳,那他就很自然的表现出最高的英勇。 《奥得修斯》突出了希腊印象奥得修斯的智慧,并通过他讲述的惊心动魄的漂流经历,展现了古希腊人同自然的斗争,其中包含了许多远古时候的神话。《奥的修斯》前半部分写海上遭遇,富有浪漫色彩;后半部分写家庭生活,富有现实色彩。如误入巨人岛,用智慧杀死独眼巨人――海神波塞冬的儿子,将他的大勇大智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他回宫后并不是毫无防备的扑入妻儿的怀抱,而是仔细拟订了向求婚的贵族子弟们复仇的计划。 尊严和荣誉如此值得英雄们珍视以至于在追求荣誉的大路上英雄们都奋不顾身。获得荣誉的途径无外乎两种,冲锋在前或是冒险主义。在面临危险和困难的时候,史诗中的英雄无疑都选择了冲锋在前,对此, 英雄萨尔佩冬在鼓励格劳科斯勇敢作战时有明确的阐述“:格劳科斯啊, 为什么吕底亚人那样用荣誉席位、头等肉肴和满斟的美酒敬重我们为什么人们视我们如神明……我们现在理应站在吕底亚人的最前列, 坚定地投身于激烈的战斗毫不畏惧, 好让披甲的吕底亚人这样评论我们:‘虽然我们的首领享用肥腴的羊肉, 咂饮上乘美酒, 但他们不无荣耀地统治着吕底亚国家: 他们作战勇敢, 战斗时冲杀在吕底亚人的最前列。战斗时冲锋在最前面最危险地地方是荷马史诗中最为英雄的体现!相比之前

《荷马史诗》读书报告

《荷马史诗》读书报告 刘明轩(2015级人文科学试验班10120152202610) 一、书名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荷马史诗·奥德赛》 二、作者 (古希腊)荷马著,赵越、刘晓菲译 三、出版社 北方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第1版 四、页数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541页、《荷马史诗·奥德赛》:392页 五、内容概要 《伊利亚特》集中描写了特洛伊战争中第十年里的五十一天的事情,本书以阿基琉斯的愤怒为开端,由于阿开亚人失去最勇猛的将领而被特洛伊人击退,在连连溃败后阿基琉斯因为密友帕特罗克洛斯的战死而出战,击退特洛伊人的进攻并杀死赫克托尔,最终以其父亲赎取赫克托尔尸体并举行葬礼结束。《奥德赛》则描写了英雄奥德修斯在特洛伊战争后还乡途中的惊险故事以及奥德修斯家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最后父子联手惩治求婚人并最终使伊萨卡获得和平昌盛。两部史诗在内容上既是各自独立的,也是互有关联的。 六、读后心得与报告 《荷马史诗》堪称西方文学史上的传世经典之作,其中的生动情节以及反映的社会状况等给予了我深深的震撼,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我自己对本书的看法1: (一)作品之文学性 在我看来,《荷马史诗》的文学性有以下几个特点: 1

1.书中的语言表述极具文学性。一方面体现在作者的遣词造句上,作者十分善于描写风、浪、田野、山脉等的自然景观,如在《伊利亚特》中有?在迫降的南风的推动下,涌起来对着突出的峭壁冲击,这些突兀的岩石,躲不过卷起的涛峰,而各种风向的大风有对它们兴波助浪?、?因为我带在身边的这东西,像清风一样无用?等语句,我认为这跟荷马本人是一个盲人有关,他通过感觉对风、浪的把握达到了运用娴熟的地步,同时,我认为《奥德赛》中对于奥德修斯回家途中海上的种种场景,如山脉、峭壁等的大量描写绝非仅凭盲人的想象可以得出,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证明荷马史诗却非荷马一人所作,或者荷马代表了一个群体,他们身居地中海周边的岛屿,有着对生活环境强烈的体会,海洋、山脉、狭小的平原,都在书中有着淋漓尽致的体现。另一方面则体现在作者的表现手法上,荷马应该十分擅长运用比喻。在书中,作者常把勇士比作狮子,而把弱者比作羊和鹿,也喜欢把英雄比作大树,而英雄的战死则比作大树的倾倒,如?他砰然倒地,像一棵屹立山顶上的树,被铜斧砍倒,柔嫩的枝叶四处飘散?,将风的声势比作众人的呼吼和大部队的厮杀,将特洛伊人对墨奈劳斯和墨里俄奈斯的追击比作猎狗追击受伤的野猪,等等众多的比喻,使得《荷马史诗》读起来更加生动形象,更具有画面感,也让我不得不佩服以为盲人是如何写出如此生动激烈的文字的,同时也使得史诗不仅是单纯地罗列事件,更成为了文学作品之经典。同时,两本书都以荷马向缪斯女神祈求英雄的故事为开端,也反映了叙事史诗的行吟模式吧。 2.全书的叙事结构和表达方式、技巧都处理得非常巧妙。首先,《荷马史诗》中出现了大量的程式化词语2。其中一个就是大量的修饰词,如阿特柔斯之子、民众的国王阿伽门农,神一样的阿基琉斯,足智多谋的奥德修斯,(这些仅对于古希腊英雄的称谓在我看来有些类似中国人对于皇帝的谥号,体现了对英雄的尊敬和对荣誉的重视)等等,这也许是作为一个行吟盲诗人的特点吧,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史诗的语言更加恢弘,从而构成一个庞大的叙事诗。其次,书中还有许多重复的场景描写,如当“那有着玫瑰色手指的黎明女神呈现时”、作者对于战争前的描写、对于宴会场景的描写、对于死亡的描写(作者常用一股黑雾笼罩死者的身体)同样也是程式化的语句。其次,《荷马史诗》的叙述结构和 2

荷马史诗专题问题

荷马史诗专题: 讨论问题 I. The Iliad《伊利亚特》 II. The Odyssey《奥得赛》 III. 《伊利亚特》vs.《奥得赛》 《伊利亚特》在线阅读地址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6519972.html,/hemashishi/ylyt/index.html The Iliad《伊利亚特》讨论问题 主题(一):《伊利亚特》(卷1-3) 1. 阿基琉斯参战的态度有何转变? 2. 荷马如何刻画母子的关系以及亲情的流露? 3. 请找出荷马时期可作为战利品或赎物的代表物品? 4. 举出神祇参战的例子,并叙述其缘由和经过? 5. 举出战争前神祇赐给凡人的预兆,并予以诠释代表的意义。 6. 特洛伊战争的主因为何? 7. 荷马如何描绘战争时的武器装备? 主题(一):《伊利亚特》(卷4-6) 8. 找出众神具有人性化的特点,并举例说明。 9. 为什么奥得修斯转变参战的态度? 10 众神如何与凡人接触互动?请举例说明。 11. 试比较荷马对于母子亲情与夫妻之情的描绘。 12. 比较天神之争与凡人战争的描绘。 13. 荷马时期的人如何举行丧礼仪式? 14. 说明天神中具有的威权与阶级观念并举例。 15. 荷马如何描述老人/长者与青年的关系? 16. 请对照英雄的荣誉感与命运的关系。 主题(一):《伊利亚特》(卷7-9) 17. 比较天神之争与凡人战争的描绘。 18. 荷马时期的人如何举行丧礼仪式? 19. 说明天神中具有的威权与阶级观念并举例。 20. 荷马如何描述老人/长者与青年的关系? 21. 请对照英雄的荣誉感与命运安排的关系。 主题(一):《伊利亚特》(卷10-12) 22. 分析战争前将领如何唤醒军心士气和团结意识? 23. 荷马如何描述战争的残酷与壮烈? 24. 请找出荷马对于食物种类以及使用器皿特色的描绘? 25. 请重新检视战争前的预兆与战后结果的关系? 主题(一):《伊利亚特》(卷13-15) 26. 天神如何运用人的形象帮助凡人打战? 27. 荷马如何描述战争时的勇者与诺夫之别? 28. 举例说明可作为战争酬佣的项目? 29. 说明女性/女神如何影响战争的局势?

外国文学史2、论述题

荷马史诗: 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希腊史称作“荷马时代”,因荷马史诗而得名。荷马史诗是这一时期唯一的文字史料。 荷马史诗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写成,实际上它是许多民间行吟歌手的集体口头创作。史诗包括了迈锡尼文明以来多少世纪的口头传说,到公元前6世纪才写成文字。它作为史料,不仅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的社会情况,而且反映了迈锡尼文明。 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一是《伊里亚特》(Iliad),叙述了古希腊人征服特洛伊人的经过;二是《奥德赛》(Odyssey),描写了参加特洛伊战争的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班师途中迷失道路、辗转漂流了10年重返故乡的经过及其沿途所见所闻。 由这两部史诗组成的荷马史诗,语言简练,情节生动,形象鲜明,结构严密,是古代世界一部著名的杰作。 英雄史诗都是以一定的历史事实为基础的。《荷马史诗》就向我们展示了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时希腊人的社会状况、以及希腊人从氏族s公社进入奴隶制社会的过渡形态。从《荷马史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古希腊在从氏族公社向国家转变的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来自外部和内部的暴力干扰;古希腊的国家组织纯粹是通过私有财产的产生和阶级分化、直接从氏族公社中产生出来的。 另一方面,英雄史诗中的内容描写都充满了神话传奇色彩。《荷马史诗》中的英雄,不是具有神的血统,就是具有神所赋予的力量他们在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往往就能够决定历史的变化方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英雄史诗所宣扬的是一种英雄史观。只不过英雄史诗中表现出来的英雄史观与后来西方社会中的英雄史观是不同质的。 基础内涵: 1.长篇叙述诗 2.主题严肃,通篇讲述的是部落、民族乃至人类的命运 3.主人公是伟大的神或英雄 4.诗歌的背景庞大,风格庄严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 1.结构完整,布局巧妙——选择最能反映全貌或最能揭示结果的几十天所发生的事件展开 情节 2.人物形象丰富多彩,个性鲜明 3.诗句优美,比喻生动 荷马式比喻:比喻长,很形象,对本体喻体相同点少写,对喻体描写很详细,喻体多是自然现象和狩猎、劳动等日常生活 4.总体风格《伊体亚特》阳刚、《奥德赛》阴柔 1、简述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和文学价值。 荷马史诗的基本思想是:肯定了在与自然和神的抗争中,人的奋斗精神、进取精神和人的决定性因素。在颂扬英雄肯定人的精神的同时,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方面面的情况,颂扬了在奴隶制初期形成的新的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风尚以及一夫一妻制。 荷马史诗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是欧洲文学中最早的优秀作品,是城邦时期公民教育的重要材料,是我们研究希腊史前社会的一部宝贵文献。“就某些方面来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 2、简述荷马史诗中人物形象的特点。

荷马《伊利亚特》

第一讲 荷马《伊利亚特》中的神话与英雄 作者 荷马可能出生在小亚细亚半岛沿海一带希腊人的一个移民区基俄斯(Chios),生活在公元前八世纪,是盲眼游吟诗人。荷马史诗不是荷马一人所作,他是一个作者群的代表。 故事 《伊利亚特》共24卷,15693行,写的是特洛伊战争故事。特洛伊战争实有其事,是发生在公元前12世纪末期的一场部落战争。 特洛伊是小亚细亚西岸的一个城邦。19世纪7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利曼(1822-1890)发现了这座古城的遗址。 史诗中,战争的起因源于神话传说中的金苹果故事。爱神阿弗洛狄忒帮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拐走斯巴达王的妻子海伦,引发十年战争。 史诗《伊利亚特》没有表现特洛亚战争全过程,只是写战争第十年当中51天的战事和相关活动,围绕着阿基琉斯的愤怒展开叙述。出现的主要人物还有阿伽门农、帕里斯、墨涅拉奥斯、帕特罗克洛斯、赫克托耳、普里阿摩斯等。 《伊利亚特》反映了古希腊时代广泛的社会现实,是古希腊人生活的百科全书。 神话 《伊利亚特》是最早用文字记载古希腊神话的典籍。奥林匹斯山诸神:主神宙斯、天后赫拉、太阳神阿波罗、海神波塞冬、冥王哈得斯、智慧之神兼雅典的守护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战神阿瑞斯等,都在史诗中出现。 神是特洛伊战争的肇事者;战争进程的推动者;神直接参加战斗;主神宙斯是交战双方的仲裁者;命运之神的作用。 古希腊神话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具有人的形貌、性别和情感。 英雄 史诗主要塑造英雄形象,歌颂英雄的丰功伟绩。 史诗中的英雄,有三个重要特点:其一,英雄都有高贵不凡的出身;其二,英雄都相貌俊美、身材高大魁梧,器宇轩昂。;第三,英雄都有拔山之力,盖世战技,且勇猛异常。 阿基琉斯形象:希腊色萨利国王裴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儿子,英俊魁梧,武艺高强,英勇无畏,能征善战,为希腊军队立下汗马功劳。 阿基琉斯性格暴烈,意气用事。他有极强的个人荣誉感,但最终把部族利益放在了第一位。

《荷马史诗》导读——讲义提纲

荷马史诗导读——讲义提纲 主讲人杨晓莲

荷马史诗导读 一、学习目标 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有记载的最古老的文学作品,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宝贵文化遗产,标志着古代希腊文学的杰出成就。要求对史诗的跨文化比较意义有所了解,对荷马史诗的首创性质和史诗的多方面价值有较好的理解,对史诗描写的不同类型的形象的基本特征、史诗的主要艺术特色有较好掌握。 二、主要知识点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原生史诗与派生史诗、世界文学中史诗代表性作品 “荷马问题” 荷马史诗的人物形象 荷马史诗的艺术特点 荷马史诗的价值意义 辅助教学手段:向学生推荐电影或播放片断;在课件中配以相关图片。 三、主要教学内容——提纲 导论——希腊神话 第一章荷马史诗的形成 一、史诗含义 1.世界文学史上著名的史诗 2.什么是史诗 3.史诗分类——原生史诗、派生史诗 4.史诗的特点——体裁、内容特点、形成方式、风格 二、诗人荷马——荷马问题(分离派、统一派) 三、荷马史诗的成书过程 第二章荷马史诗的内容 一、《伊利亚特》介绍 二、《奥德赛》介绍 第三章荷马史诗反映的思想观念 一、荷马史诗的英雄观 二、荷马史诗的战争观 三、荷马史诗的妇女观 四、荷马史诗的人生观 五、荷马史诗的命运观

第四章荷马史诗的文献价值 一、史诗反映的社会经济 二、史诗反映的社会组织 三、史诗反映的社会分化现象 四、史诗反映的古代体育竞技 五、史诗反映的古代习俗 六、史诗反映的古代战争技术及武器 第五章荷马史诗的艺术价值 一、特色斐然的英雄形象塑造 1. 血肉丰满的古代勇士——阿基琉斯 2. 性格完美的悲剧英雄——赫克托尔 3.智勇双全的完人形象——奥德修斯 二、令人惊叹的结构艺术 三、描写手法的多样性 四、具有表现力的语言 第六章荷马史诗的影响 一、荷马史诗对后世的影响 二、后世对荷马史诗的评价 三、荷马史诗的电影改编 四、后人对荷马史诗的改写 四、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 1.《伊利亚特》,罗念生、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2.《奥德赛》,王焕生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 3.《神圣的荷马——荷马史诗研究》,陈中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荷马的启示——从命运观到认识论》,陈中梅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

荷马史诗阿基琉斯人物研究分析

荷马史诗阿基琉斯人物分析

————————————————————————————————作者:————————————————————————————————日期:

冒牌大英雄 在《特洛伊战争》这部影片中,描绘了无数英雄形象,但是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大英雄阿基琉斯。影片中,他被塑造成为神勇无畏,连神祗都惧怕三分的独一无二的英雄。但看过之后,当我回想这个仿若完美的英雄的时候,我却发觉他并非是幻想里驾着七彩祥云的大英雄,他并不完美甚至不高大。而当我看完《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之后,我更进一步的感觉到,他在我心里很难被称为英雄,甚至有些小人的性格特色。 首先,战争中的阿基琉斯是残忍的,这种残忍不光是对于战场上的敌人,很多时候也是对于自己的同盟兄弟。 对于对手,他从不容情,特别是他因为兄弟的死亡而回到战场后,他更是对特洛伊士兵大开杀戒,无论是著名的英雄还是普通的士兵,他都视同草芥,一茬茬的收割他们的性命,“接着,阿基琉斯扑奔德摩勒昂,安忒诺尔之子,一位骠勇的防战能手,出枪捅在太阳穴上,穿过青铜的颊片,铜盔抵挡不住,青铜的枪尖,长驱直入,砸烂头骨,溅捣出喷飞的脑浆。(第二十一卷)”不仅如此,阿基琉斯对于敌人不光无视他们的生命甚至要将他们作为人的尊严踩在脚底下,“阿基琉斯踩住他的心口,剥掉他的胸甲,得意洋洋地嚷道:‘躺着吧!……’(第二十一卷)”。这是英雄吗?这是一个睚眦必报的小人的行径,我几乎看不出来阿基琉斯作为一个人,都不用说英雄的,那颗跳动着的心。 或许有人质疑说,战场上,对敌人哪能容情。可是阿基琉斯对于同一方的盟友,又有宽容和偏向么?《伊利亚特》的开篇就陈说到,“歌唱佩琉斯之子阿基琉斯的愤怒,他的暴怒招致了这场凶险的灾祸,给阿开亚人带来受之不尽的苦难,经许多豪杰强健的魂魄打了哀地斯,而把他们的身躯,作为美食,扔给了狗和兀鸟。(第一卷)”,已经概括地说明了阿基琉斯对于战友的残忍,他不顾阿开亚人的生命,只因为一己私欲——与阿伽门农争抢一个女奴,便放弃了整整十年的战场上,罔顾所有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的死活,将所有希腊将士推向水深火热的战场中。在他气愤离开之后,他居然可以眼睁睁的看着,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希腊将领士兵节节败退,几乎被逼回到了停泊的船旁。在其中,荷马描摹着希腊英雄的惨死,“其中,胸甲锃亮的安提福斯,普里阿摩斯之子,对着埃阿斯投出一支飞矛,隔着人群枪尖不曾碰上目标,但却击中琉科斯,俄底修斯勇敢的伙伴,打在小腹上——其时正拖着一具尸体——他松开双手,覆倒在尸躯上。(第四卷)”,同时,又极力渲染着战争的惨烈与血腥,“那一天,众多的特洛伊人和阿开亚兵壮,叉腿倒在泥土里,尸身毗接,头脸朝下。(第四卷)”在这尸孚遍野血流成河的战场中,传说中的“大英雄”在干什么?他冷眼旁观者这一切“阿基琉斯正远离着众人,躺在弯翘的远洋。(第二卷)”荷马此时的笔墨,像是最讽刺的对比,一方是“人冲人杀,人死人亡”的炼狱的战场,另一方却是浩淼烟蓝的静谧美景。

伊利亚特---论文

从小就很喜欢童话,原以为长大了,心智成熟后,童话就会变成记忆中尘封的美好,然而,也许是我童心未泯的缘故吧!在告别《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后,我深深地迷上了古希腊神话,因为古希腊神话的优美、动人是举世闻名的。爱屋及乌,古希腊文化,同他的神话故事一样神秘伟大!从此,我对古希腊文化就产生了莫名的感情! 随着对古希腊文化及其神话故事的了解的不断加深,我真切的发现,古希腊真不愧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化的伟大神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 古代希腊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这是众所周知的!古希腊人在其生存和发展过程中创建了璀璨多彩的文化,传下丰富的遗产,神话传说就是其中之一。而我,也正是因为其优美、动人的神话喜欢上古希腊、古希腊的文化。古代神话1的产生历史久远,是远古人类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的时期借助想像来征服自然力的产物。因此,古代神话必然包括神的故事和人与神之间的关系与冲突的故事,即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个方面。神的故事更明显地反映了古代人类把强大的自然现象形象化的丰富想像力,英雄传说则主要是对可能具有某种历史性的传奇人物及相关事件的崇拜和理想化,反映了远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和与自然进行的顽强斗争。古希腊神话也是包括了这两个方面的。古希腊神话故事的形成时期很早,是远古一代代人集体创作的结晶。神话起初口传,后来见之于书面文字。它的最早的传世书面文献当推《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是希腊最早的一部史诗,包括《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是由盲诗人荷马所作,但实际上它产生于民间口头文学。无论事实如何,在西方文学史上,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是现存最早的精品。同时也向世人展示了两部传奇巨著!我们是否应该怀着无限虔诚与感恩的心来欣赏这两部巨著呢! 相比两部巨著,我更喜欢《伊利亚特》,因为《伊利亚特》中有太多我喜欢的英雄,无论是英勇善战的阿基琉斯,成熟持重的赫克拉尔,亦或是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都让我钦佩的五体投地,并被他们深深地吸引了!我相信,喜欢《伊利亚特》的同胞们也一定深有同感吧! 《伊利亚特》的历史背景是旷时十年、规模宏伟、给交战双方造成重大创伤的特洛伊战争。像许多重大事件一样,这场战争,用它的血和火,给文学和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这场战争的原因是一颗金苹果引起的三位女神的争夺,女神们又将各自的情绪投向了人间,从而引起了这场旷时十年、规模宏伟、给交战双方造成重大创伤的特洛伊战争。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宙斯2爱上了海神的女儿忒提斯,可是他从预言中得知,他与忒提斯生的儿子会比他更强大。为了保住权力,宙斯放弃了忒提斯,并把她嫁给了凡间的一个英雄。奥林匹斯众神都去参加忒提斯的婚礼,只有不和女神没有受到邀请。不和女神为了报复,她在婚宴时扔下一颗金苹果,上面写着给最美的女神,然后就走了。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芙罗狄忒都认为自己

(全英文论文)荷马史诗中阿喀琉斯形象的分析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封面 ( 2016 届) 论文(设计)题目 作者 学院、专业 班级 指导教师(职称) 论文字数 论文完成时间 大学教务处制

英语原创毕业论文参考选题(200个) 一、论文说明 本写作团队致力于英语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精通前沿理论研究、仿真编程、数据图表制作,专业本科论文3000起,具体可以联系qq 805990749。下列所写题目均可写作。部分题目已经写好原创。 二、原创论文参考题目 1、(英语毕业论文)口语语篇中责任情态的人际意义研究 2、(英语毕业论文)论接受理论对儿童文学作品的影响——以《快乐王子》中译本为例(开题报告+论文) 3、(英语毕业论文)《紫色》中“家”的解读(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4、(英语毕业论文)大学英语电影教学现状及对策分析(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5、(英语毕业论文)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 6、(英语毕业论文)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色 7、(英语毕业论文)礼貌原则视角下奥巴马演讲技巧的分析(开题报告+论文) 8、(英语毕业论文)中西节日习俗之比较 9、(英语毕业论文)姚木兰和郝思嘉的女性意识对比分析 10、(英语毕业论文)用目的论理论研究英汉电影名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1、(英语毕业论文)英汉委婉语跨文化对比研究(开题报告+论文) 12、(英语毕业论文)惠特曼的人文主义思想对美国现代诗歌创作和中国诗歌创作的影响——以《自我之歌》为例 13、(英语毕业论文)英语新闻的用词和翻译(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4、(英语毕业论文)从中美高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看两国的文化差异(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5、(英语毕业论文)论福克纳《八月之光》中的耶稣形象 16、(英语毕业论文)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绝望主妇》中话语标记语I mean(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外文翻译) 17、(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视角视阈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 18、(英语毕业论文)浅析信息时代的汉语新词语英译策略

浅析《伊利亚特》中神的特点以及正义的内涵

浅析《伊利亚特》中神的特点以及正义的内涵 文兴于诗,理源于史。纵观人类发展的进程,我们不难看出在西方是先有诗歌,后有历史,再有哲学。《荷马史诗》是西方最早的诗歌,荷马本人被当代西方古典学者称为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两部传世名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从古至今已使很多人受到教益。重点分析《伊利亚特》中的神与人的关系特点以及神对凡人的启示。并且探究了正义的原始含义、演变以及研究正义的现实意义。 标签:神与人;公平;正义 引言 文兴于诗,理源于史。纵观人类发展的进程,我们不难看出在西方是先有诗歌,后有历史,再有哲学。《荷马史诗》是西方最早的诗歌,荷马本人被当代西方古典学者称为古代的百科全书。他的两部传世名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从古至今已使很多人受到教益。“荷马具有神圣的乃至灵异的天性(德谟克利特语),这位‘最智慧的人’(赫拉克利特语),不仅‘教化了希腊’(柏拉图语),而且有如奥克阿诺斯的不绝源泉,滋养了整个西方文明,成了才情文斯乃至文教典章的评判标准——这位盲人有能力让后人看到自己无法看见的东西(西塞罗语)。”[1]可以说荷马史诗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所以从源头开始,才有更好的观察。 本文准备重点论述史诗《伊利亚特》中的神与人的关系、神的特点、正义原始内涵及其演变和研究正义的现实意义。 一、《伊利亚特》中的神与人 《伊利亚特》中诸神自始至终参与了英雄(有些是半人半神)和凡人的活动。在第一卷开篇时,荷马在祈求神助时,恳求文艺女神缪斯(Muse)歌唱阿基琉斯的致命的愤怒,这一怒给阿开奥斯人带来了毁灭,从而实现了宙斯的意愿[2]1-7。正是从一开篇,荷马就提到了宙斯和其他诸神。神在史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理解神与人的关系是理解全书内容的关键。 (一)神的特点 史诗中的诸神是被拟人化了,神与人同形同性。正如恩格斯所说:“在原始人看来,自然力是某种异己的、神秘的、超越一切的东西。在所有文明民族所经历的一定阶段上,他们用人格化的方法来同化自然力。正是这种人格化的欲望,到处创造了许多神。”[3]672本来是人创造了神,却被认为神创造了人,人要服从神的安排,听从和接受神的意志。神成为先于人的、已真实存在的世界主宰。这也就说明了宗教信仰的普遍性。 《伊利亚特》中众神的特点是令人敬畏的、在力量和智慧等方面是超人的。

荷马史诗海伦形象分析。

《荷马史诗》海伦形象分析 在《荷马史诗》中,海伦是作为一个“红颜祸水”的角色出现的。倾国倾城的海伦是十年特洛伊战争的导火线。就是这张面庞让千条舰船出征,使特洛伊无顶的塔楼化为灰烬。这就是荷马史诗中对海伦的定义。 为什么说海伦是十年战争的导火线?我们先来看《荷马史诗》中对特洛伊战争的起因的描写:《伊利昂记》中,关于这次战争的起因,在神话故事“不和的金苹果”里有详细的描述。为了得到“最美的女神”称号,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佛洛狄忒都先后向特洛伊王子巴里斯献殷勤。最后,巴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爱神,爱神作为报答,帮他拐跑了最美的女人——海伦,从而爆发了特洛伊与希腊之间长达十年之久的战争。海伦便成为了导火线。究其根由,原因肯定不是在于海伦给人拐跑,而在于国王们的贪念。特洛伊当时已经相当富饶,希腊联军是打着海伦被拐骗致使国家名誉受损的旗号。实质却是为了霸占特洛伊的财富。于是,战争一触即发。海伦其实是作为一名无辜者,却成为了千古罪人。中国古人常说,师出有名。海伦便作为“师出”的一个借口,不管这借口慌不慌唐。 从我们现代爱情婚姻的角度来看,她属于背叛者,她是自愿跟巴里斯出走的,她的离去,不但导致墨涅拉尔斯家庭的不完整,还影响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但是在古希腊时期,无所谓正不正义,无所谓忠不忠一,当时的开放程度并不比现在差多少,你喜欢上了谁,就可以跟谁在一起,没今天的伦理关系那么繁杂。只是,作为一国之后,远不如平常人那么简单决定自己的归属罢了。因此,她的出走,便成为了战争的借口。 在《荷马史诗》中,海伦像是任人摆布支配的工具,随波逐流,甘心受命运的摆布。在史诗中有一节提到,当巴里斯和海伦回到特洛伊,希腊联军也到达了。普利阿莫斯问海伦是否自愿跟随巴里斯来特洛伊,海伦说她是违心地被抢劫而来,却由衷地喜欢巴里斯,她自愿成为巴里斯的妻子。她含着泪扑倒在王后的脚下,希望不要赶她出去。这就表现了海伦对自己命运的反抗,有理性的一面。

《伊利亚特》读书笔记

《伊利亚特》读书笔记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主要围绕英雄阿基琉斯的两次疯怒展开,全篇一开始交待残暴、贪婪的阿伽门农王在一次议会中引发了卓越的阿基琉斯的愤怒,接踵而来的一系列事件又催发了特洛伊人最勇敢的赫克托尔杀死了阿基琉斯的同伴,如此激发了阿基琉斯的第二次愤怒,最后以阿基琉斯为同伴报仇,愤怒平息而收尾。 英雄,这一词语在人类缤纷的文字中,在几千年的世界文明中,被赋予了众多光荣与神圣的色彩,任几番荡气回肠,几度慷慨激昂。在读过《伊利亚特》后,我能很强烈的感受到古希腊神话中英雄的刚强威武、机智勇敢,和他们在同异族战斗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和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而且诗中每个人的个性都比较鲜明,阿喀琉斯英勇善战,每次上阵都使敌人望风披靡。除此之外他还十分珍爱友谊;他也有很强的同情之心,可是他又傲慢任性,为了一个女俘而和统帅闹翻,退出战斗,造成联军的惨败。他暴躁凶狠,为了泄愤,竟将赫克托尔的尸体拴上战车绕城三圈。除他之外,特洛伊统帅赫克托尔的形象也十分鲜明。他是一个更加完美的英雄形象。他身先士卒,成熟持重,自觉担负起保卫家园和部落集体的重任。他追求荣誉,不畏强敌,在敌我力量悬殊的危急关头,仍然毫无惧色,出城迎敌,奋勇厮杀。最感动我的一点是他敬重父母,非常爱他的妻儿,决战前告别亲人的动人场面,让我感动流涕。 《伊利亚特》中,荷马用很多经常使用的一项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战士的英勇。比如“狮子”、“野猪”、“黑夜”、“风暴”等意象就被经常出现。如第五卷中的埃阿斯一样:“跨站尸躯,像一头狮子”。在描写战争的阴霾即将散去时,诗人以奥德修斯的口吻讲说:“黑夜涉过长途,黎明正在进逼”。荷马常常这样使用只含两三个词汇的比喻,但又不局限于以这类简短的方式呈现他那出神入化的明喻。在第十一卷中,诗人借助一个四行的明喻对赫克托耳的强悍作了出神入化的描写。明喻式的特色鲜明的语言是对情节式语言的装扮和糅合,对于读者饶有兴致地欣赏诗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第十二卷中,诗人运用一个雪的比喻形象地烘托出战场上万矢齐发的宏大场面,给人以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升华了故事情节的可读性,丰富了所叙场景的表现性,实为诗人匠心独运的生花妙笔。 诗中有很多大型场面的描写,每次读到大场面的部分时,诗人总能用一些特

西方文明史导论智慧树答案100分

-------------------------------------------------------------------------------------------------------------------------------- 西方文明史导论智慧树答案100分 1 【单选题】(5分) 以下哪部著作通过研究日本的国民性、服务于二战后美国对日政策,并成为将基础研究与决策研究紧密结合起来的典范? A 1.《菊与刀》 2.《文明的冲突》 2 【多选题】(5分) 以下描述哪些符合国民性及国民性研究的特点?ABCD 1.国民性包含了文化表象、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社会伦理、宗教传统等 要素 2.反映的是群体的、而非个别的认同和行为的方式 3.通过国民性研究可以解剖一个国家的密码 4.国民性研究是一种决策研究 3 【多选题】(5分) 文明与下列哪些要素是对立的?AB 1.野蛮 2.动物性 4 【单选题】(5分) 与中国文化相比,西方人更偏向于用下述哪种思维?B 1.归纳法 2.演绎法 5

【单选题】(5分) 文化兴国中的“文化”,对国家而言,指的是 A 1.国家的文化实力 2.单位和个人的创新能力 1 【单选题】(5分) 希腊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在哪一点?B 1.公元前746年 2.公元前776年 3.公元前465年 2 【多选题】(5分) 下列哪些描述符合希腊文化的意境?ABC 1.理想与美 2.直觉、诗语和精神的形象化 3.玄同忘我之境在理想和现实的交汇点产生 3 【多选题】(5分) 希腊文化具有如下哪些特点?ABCDE 1.来自民间的自发的民族文化; 2.心灵性,每一件艺术都是用心灵雕刻出的精品; 3.向善性; 4.唯美主义; 5.神秘性和悬念 4 【单选题】(5分) 希腊神话中,贞节的保护神是?B 1.雅典娜

阿喀琉斯人物形象分析

阿喀琉斯人物形象分析 《伊利亚特》所记叙的主要是希腊人围攻特洛伊城的故事,它以“阿喀琉斯的愤怒”作为全书的主线,其他人物、事件都环绕这条主线展开,其中成功地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性格鲜明的英雄人物形象,有赫克托耳、奥德修斯、埃阿斯、阿伽门农、阿咯琉斯等,其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是希腊英雄阿喀琉斯的形象。 从阿喀琉斯的出身来看,在史诗中,阿咯琉斯是一位带着辉煌光环的英雄,和其他的古希腊英雄一样,他具有半人半神的特点,对他的评价,褒贬皆有. 一方面,血气方刚、英勇善战、有无所畏惧的战斗精神 他在战场上几乎是百战百胜,杀死过无数的特洛伊英雄,从特洛伊人在没有他参战的希腊联军和有他参战的希腊联军时的不同反应 的对比,就可以看出他的英勇善战,比如身着阿咯琉斯的黄金战甲的帕特洛克罗斯出击时,特洛伊人从远处看到他,以为是阿喀琉斯来了,即吓破了胆,阵脚大乱,自相踩踏致死的人无数,在阿喀琉斯罢战期间,希腊战场上也因为缺少他而节节败退,特洛伊第一英雄赫克托耳被阿喀琉斯杀死,特洛伊人元气大伤。后来,阿喀琉斯重新武装上战场,希腊人又占了上风。 自尊心、荣誉感强 在阿喀琉斯出生之时就得到神谕:如果阿喀琉斯不去参加特洛伊战争,他会有一个美丽的妻子,有许多子孙,会享有高寿,他的名字将被子孙们记得,直到子孙的名字被遗忘;如果他去参战,他会创建

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赢得无上的荣誉,但英年早逝。尽管如此,阿喀琉斯还是选择了后一种人生道路,他说:“人总是要死,我为什么选择平庸而长寿呢?即使早逝,我也要过轰轰烈烈的生活。”后来他果然成为叱咤风云的希腊勇将,在特洛伊战场上屡建奇功而声名卓著。当希腊主帅阿伽门农声言要从阿喀琉斯帐下抢走他心爱的女奴时,阿喀琉斯感到自己荣誉和尊严受到了重创,从此,他既不出战,也不参与议事,任凭自己的同胞成批地死于特洛伊人的刀箭之下,即使阿伽门农后来登门谢罪,他也无动于衷。显然,阿喀琉斯所争的主要不是财物和女奴,而是要让阿伽门农等人再也不敢侵害他个人的尊严与荣誉,承认他是最伟大的英雄。 珍视友谊对朋友肝胆相照 阿喀琉斯心爱的女俘被夺愤怒不肯出战,与他较有交情的埃阿斯 带着厚礼来请求他出战,好话说尽,阿喀琉斯仍然不为所动。当阿喀琉斯得知他最亲密的朋友帕特洛克罗斯被特洛伊人杀死时,他终于爆怒了,他要为帕特洛克罗斯报仇。他重新出战,仇恨遮掩了他的双眼,对敌人已没有任何的同情,特洛伊人向他求饶时。他说:“在帕特洛克罗斯没有死以前,我愿意饶恕你,但现在一切人都得死,连你也在内!”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死在阿喀琉斯手下的特洛伊人不计其数。这一切都仅是为了死去的好友。 另一方面,残暴鲁莽、傲慢任性 他为了一个女俘而和统帅闹翻,退出战斗,造成联军的惨败。他 的好友被杀后冲天的愤怒使他变成了嗜杀的恶魔,母亲警告他:为朋

《伊利亚特》读后感

《伊利亚特》 我想,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在古代希腊应该是耳熟能详的,那些遥远的英雄故事世世代代在人们中间传诵着,在这样的状况下,重要的不是故事本身,每个人都知道那些英雄的结局,每个人都知道奥德修斯经过多年漫长的漂流,终会返回家乡,和妻儿团聚,过上和美的生活,也都了解在特洛伊城下赫克托耳一定会杀掉阿喀硫斯忠诚的伙伴帕特洛克罗斯,以至于阿喀硫斯在无法忍受的悲痛之下发誓为战友报仇,最终呼唤来自己死在特洛伊的命运,下到地府,永远无法返回家乡…所以史诗本身的任务从一开始就和现代那些侦探小说有所不同。那些侦探小说总是试图将罪犯写得平易近人,以至于你读到最后几页发现某个人畜无害的老太太是某个连环杀人案的凶手时,会吓得头发都站起来然后受到极大的震撼,不,不是这样,荷马的任务从一开始就是不这样的,《伊利亚特》——他的结局是所有希腊人了然于心,早有准备的,所以你可以看到荷马处处都好像在提醒听众,就好像我们将要和阿喀硫斯共同迎来最后的那个显而易见的结局。 和永恒的神明相比,人的生命终究是有限的,终究要受到各种限制,这个观点在故事中反复渲染着,白天到来战士们在战场上一个个倒地身亡,就连赫克托耳也哀叹着神拥有无限,而人类却没有办法得到。阿喀硫斯的所有疑惑都是因为对死亡的恐惧而来,他看到人类的生活本身就有这种种矛盾和无法调和的无奈,所以他一直在犹豫在迟疑,为什么人的痛苦是如此漫长?年轻人在战场上夭折,而战争这种带给人无数痛苦的东西本身又是毫无道理的,少女们被随便塞给某个人,就好像是一个物品,老年人享受安静的一生,到老的时候却惨遭厄运。荷马他带出了很多著名的希腊神话来烘托那种疑惑,在那些故事里妄图和神明还有命运对抗的凡人免不了遭受厄运,而这样的厄运是理所当然的吗?阿喀硫斯试图躲避这样的厄运,但是在希腊人看来害怕死亡不是好的品质,正如白天人们在战场上拼命厮杀,夜晚却会极度狂欢,对悲惨的事情加以消解一样。 然而尽管死亡对于每个战士而言都是近在咫尺,他们也绝对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的神话与英雄 荷马:把西方文学比作一条长河,荷马站在长河的源头两部史诗作品《伊利亚特》,《奥德赛》 为西方文学树立了不朽的丰碑,确立了不朽的范式,生平知之甚少,大多学者认为出生在小亚细亚半岛的沿海一带,现在土耳其境内,,古希腊时代它的沿海建有不少希腊的移民区,希腊离开本岛去殖民,在小亚细亚半岛沿海一带建立了移民很多区,荷马可能出生在这些移民区当中,一个叫基俄斯的地方,公园前8世纪,荷马是盲人,是一位游吟诗人,走街串巷的说书艺人,吟诵韵文故事为生,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由跨越时空的庞大色作者群创作的,荷马是作者群的代表, 第二节: 《伊利亚特》24卷 15693行,描写特洛伊战争故事,特洛伊战争公园前12世纪末一场部落战争,:两个版本:1历史,2神话版,不一样, 希腊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度时期,部落战争频繁,特洛伊是小亚细亚西岸的一个城邦,现在土耳其内,地处:欧亚海陆要冲 繁荣富庶,19世纪7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海因里希·施力曼,艰苦卓绝考古,发现特洛伊城遗址,证实荷马史诗的特洛伊之战的真实性,希腊人夺取财富发动战争,希腊人取胜告终 神话版:英雄阿基琉斯塔父母在举行婚礼时没有要请不和女神厄里斯,不和女神不高兴了,在婚姻上丢下了一个金苹果,写着给最美的女神,三位出席这场婚姻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芙落狄忒,都认为自己是最美女神,都来争夺金苹果,结果官司大的不可开交,告到了宙斯那里,宙斯把官司让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来判,三位女神对帕里斯有许诺:赫拉让帕里斯成为亚细亚伟大的国王,雅典娜许诺其成为最勇敢的战士和英雄,阿芙洛狄忒许诺让帕里斯娶到世界上最美的女人,帕里斯把金苹果判给了阿芙洛狄忒,阿芙洛狄忒帮助帕里斯拐走斯巴达王的妻子海伦,希腊人愤怒了,推举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作为统帅,组织十万大军来征讨特洛伊,夺回海伦,持续了十年之久,希腊英雄奥德修斯用木马计攻陷了特洛伊,抢回海伦, 《伊利亚特》采取神话版本,没有描写特洛伊战争的全过程,没有原原本本的写十年的战争,选取战争第十年51天的战事极其相关活动,史诗开场的时候由于希腊联军统帅阿伽门农强行夺走了主将阿基琉斯的女浮,阿基琉斯愤怒之下退出战斗,阿伽门农受奥林匹斯山的主神:宙斯,阿伽门农受宙托梦的鼓舞,率大军与特洛伊展开决战,在战场上,特洛伊王子帕里斯提出与海伦的前夫墨涅拉奥斯决斗,胜者赢得海伦希腊人与特洛伊人握手言和,结果帕里斯战败了,按说到这里应该有结果了,但是由于女神雅典娜耿耿于怀,不愿意看到双方握手言和,施计让特洛伊一方破坏约定,结果又重新开战,因为阿基琉斯拒绝参战,希腊联军连吃败仗,阿基琉斯的战友帕特罗克洛斯借去了阿基琉斯的铠甲,冒充阿基琉斯投入战斗,被特洛伊主将赫克托耳杀死了,悲愤的阿基琉斯因为战友的死,他与阿伽门农和好,穿上他母亲海洋女神忒提斯请神匠赫淮斯拖斯为他打造的新的盾甲投入战斗,你转败局,他在特洛伊城外与赫克托耳两位主将对决把赫克托耳杀死,希腊联军为帕特罗克斯举行了葬礼并用经济比赛庆祝胜利,特洛伊国王普里阿摩斯在深夜独自来到阿基琉斯的营帐,哀求他把他儿子的赫克托耳的尸体交还

荷马史诗的特点

荷马史诗的特点 (1)规模宏大,构思精巧是史诗结构的一大特色。两部史诗都以空前宏伟的规模全面展现了处于过渡期的古希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方面的情况,前后共涉及了二十年间发生的历史事件。但是史诗并没有平铺直叙、记流水帐似地记述其全过程,而是使用了高度集中、高度概括的创作手法,既突出了重点,又照顾了全局。 (2)史诗用自然质朴的口语写成,使用了大量口头艺术的表现技巧,如夸张、烘托、比喻、固定修饰语和套语等。这些艺术手法的使用,是与其关照全局、突出重点的结构特征分不开的。夸张、烘托、比喻手法的运用贯穿始终,使全诗具有一种磅礴的气势,洋溢着浓厚的英雄主义气息;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又极富表现力。 (3)诗歌本身独特的韵律和源于神话传说的丰富的想象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史诗采用六音步长短短格的诗体,不押韵尾,使全诗节奏鲜明又灵活多变。古希腊神话本身就包含着丰富多彩的想象,把它们纳入到具有独特表现力的诗歌当中,使得全诗在现实主义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浪漫主义色彩。 (4)在人物刻画上荷马着力塑造主要人物,同时又不忽略次要人物史诗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塑造人物的主要手法是把人物放在一定的情势中,以夸张的手法和色彩浓重的诗句,具体地描绘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表现他的性格。一直以来人们还把荷马史诗看作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先躯。在对次要人物的刻画上,荷马通常只用很少的笔墨和为数不多的话语来勾画他们的形象。 (5)关于荷马史诗的艺术特色,最出彩引人注目的便是对其英雄主义、神话主义的描绘。它可以说是一部纯粹的英雄主义和神话主义的史诗。荷马史诗是古代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产物。史诗所着力刻画的英雄人物身上大部分既洋溢着氏族英雄的气概又显现着早期奴隶主的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