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道德是人生发展

第二课道德是人生发展
第二课道德是人生发展

第二课道德是人生发展、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

二、引领人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良好道德的作用,理解良好道德在促进人生发展、推动社会和谐方面的重要作用,理解加强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意义。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

认同良好道德的重要作用,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认同加强个人品德修养对人生与社会的重要意义。

3.运用

自觉进行道德修养,推动个人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教材分析

4.教学重点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的作用表现为几个方面: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对于学生来说,能够促进人生的发展是道德最重要的作用,也是离学生的自身需求最近的作用,理解好这一点,才能更好地理解其它几个方面。因此理解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是本课教学重点之一。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从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5.教学难点

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但学生由于年龄较轻、阅历较浅,无法深刻理解各种意识形态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让学生掌握高尚道德对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道德能够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确定为教学难点。

突破这一教学难点,要帮助学生理解什么是意识形态,各种意识形态的对社会的不利影响。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学生在真切的情感体验中感悟道理,避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

6.结构线索

按照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线索,从良好道德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谈起,过渡到高尚道德对于推进社会和谐(对先进生产力、其他意识形态、人际关系的影响)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的生活环境和自身的一些经历关系到道德教育的成效,如社会一些不良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学生的判断能力弱,道德意识薄弱等。因此,老师不能将内容简单灌输给学生。必须在教学中引入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事例,从实际入手,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并变成自觉行动,才能达到德育课的学习目的。

四、教学方法

讨论法,阅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导入

用投影仪投影道德模范的图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投影:孔子、雷锋、王进喜的图片

讨论: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他们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这说明良好道德对他们人生发展具有重

要作用。那么,良好道德是怎样促进人生的发展的呢?

一、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教师讲述案例:

案例1:“马福元事迹”

马福元,男,20岁,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学生。

家在重庆南川的马福元,出生仅3天母亲就离家出走,12岁时父亲病逝,一贫如洗的家里只剩下他和78岁的爷爷相依为命。17岁的马福元好不容易考上了学杂费、食宿费全免的"宏志班",80多岁的爷爷却意外摔伤,从此卧病在床。马福元背起爷爷去上学,用微薄的生活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木棚房,一边读书一边照顾爷爷。由于房间很潮湿,爷爷风湿病一受寒就会发作,几乎每天晚上,马福元都要为爷爷暖被窝。一次,邻居阿姨给他几个鸡蛋,他担心爷爷不吃,就把鸡蛋蒸成鸡蛋羹悄悄地埋在爷爷饭里给爷爷吃,自己却一棵白菜吃上两三天。读书期间,为给爷爷治病,他一直坚持在学校饭堂打工。

马福元没有因为照顾爷爷耽误学习,他成绩优异,表现突出。2006年3月,还在读高三的马福元,获得了由团中央、全国学联评选的中国中学生正泰品学奖特别奖,在200多名候选人中得票最高。其实马福元对这些都不那么在意,他甚至很少看报纸和网络对他的报道。他说:"作为学生,我希望自己在一个平静的学习环境中,扎扎实实搞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本领,回报社会特别是无数给予我太多关爱的人。这既是我最大的心愿,也是爷爷对我的期盼。"

【引思明理】

探究问题①:在案例中,马福元具有哪些良好道德品质?

学生讨论,学生代表发言

案例分析提示:在这个案例里,马福元刻苦勤奋,勤俭节约,孝顺长辈等。

探究问题②:这些良好道德对他的人生发展有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教师提问。

分析提示:

正是这些良好道德促使他不断完善和推动自我的发展。案例中他无论条件多

么艰苦,都把爷爷照顾好,而且学习成绩优异,受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帮助。他对社会的关爱和帮助念念不忘,立志将来回报社会。对长辈的孝顺之情和对社会感恩的心将不断鞭策着他走向成功。

总结:所以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

板书:

1、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2、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

学生活动:选择班里某个宿舍的10学生,要求他们拿出一张纸,在纸上写出他们宿舍最受欢迎的人的名字,然后上交给老师。

老师公布这位“最受欢迎的人”,再提问其中某个学生:“为什么他会最受欢迎?”

教师总结:具有良好道德的人,懂得尊重别人,经常关心和帮助有困难的人,所以在人群中,一般比较受欢迎。相反,如果有一个人,不懂得尊重别人,自私自利,那么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孤家寡人了。所以,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良好道德可以促进人生发展:1、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2、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3、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二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阅读教材38-39页材料,思考两个问题: 1、什么是铁人精神?2、还有哪些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事迹?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铁人精神体现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高尚

道德。

教师讲述事例:“李春燕:最后的赤脚医生”

事例:李春燕,24岁的时候, 成为贵州从江县大塘村一名乡村卫生员并且在自己家里开设了一间卫生室。大塘村是一个苗族村寨,只有她一个乡村卫生员,有2500多名苗族村民,生活极其贫穷。人们向来缺医少药,过去,村里没有医生,得病了,除了苦熬,就是请鬼师驱鬼辟邪,或是用‘土办法’自己治疗,死了,谁也不知道是啥原因。

现在,大家已经逐渐习惯了生病去李春燕那儿打针吃药。李春燕,没有编制,不享受国家的工资和其它待遇,工作环境差、入不敷出,乡亲们来看病,没有钱付药费,只能记账赊欠。

2004年初,一直赔本经营卫生室的李春燕决定关掉卫生室,和丈夫一道去广东打工。当他们正准备出门的时候,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正好赶到。村民们掏出皱巴巴的一元、两元钱递给李春燕:“李医生你走了,我们可怎么办?这是我们还你的账,不够的我们明天把家里的米卖了,给补上。”于是李春燕没有离开。这是李春燕留在这艰苦的地方做乡村医生以来唯一想放弃的一次。

教师总结:王进喜的铁人精神,李春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思考:良好道德对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发言

教师总结:王进喜的铁人精神可以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鼓舞我们全身心投入到社会的经济建设上,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李春燕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导我们要敬业、乐业,以集体和国家的利益为重,将促进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良好道德,有利于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良好道德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

(过渡)良好道德怎样推动社会发展?

每个社会都有不用的意识形态,有些意识形态有利社会发展,如:爱岗敬业,

奉献社会等;有些意识形态对社会发展有不良影响,如: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教师总结: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意识形态能引导、促进社会的发展壮大。相反,错误的消极的意识形态会阻碍社会的进步。所以我们必须以高尚道德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引领、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高尚的道德不仅可以引领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还能够推动社会和谐。

学生阅读教材第39-40页的事例

思考:高尚道德为什么能够推动社会和谐?

学生发言

教师分析: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自身道德修养提高之后,足以为一家表率,这样,家庭便自然而然地会治理好。在家齐的基础上,国治与天下平也就不是难事了。这便是古人幻想的治国道路。同样的道理,我们培养高尚的道德,就能以德服人,家庭幸福,邻里和睦,社会和谐;创建和谐社会需要良好道德,良好道德能够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高尚道德有利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推进社会和谐。

三、课堂小结

(1)良好道德促进人生发展

良好道德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促进人的自我完善、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良好道德是人生幸福和事业成功的重要支柱。良好道德有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自身和事业发展的有利外部环境。

(2)高尚道德推进社会和谐

高尚道德通过影响先进生产力发展、影响其他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调整人际关系而维护社会稳定,推进社会和谐。

四、推荐作业

小组合作:设计、制作一部分社会公德警示语,或公益广告画,并制作成宣传栏,放在校园里合适的位置上。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例子对于教学有关键性的作用。好的例子对学生有强有力的吸引力,老师和学生都好容易进入了角色,能改变了以往老师个人讲,学生全体听的状况。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能充分调动了中下各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好的例子促进学生们对教材内容深入理解,对基本原理理解透彻,对基本知识掌握扎实。分析问题、推理能力增强。可以改变了学生以往死记硬背的课堂学习方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收到良好的效果,对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能起重要作用。所以在备课的时候,尽可能发掘好的适合教学的例子。

第二版第一册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教学大纲.doc

德育教学大纲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和内容 本课程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以学生的思想、道德、态度和情感的发展为线索,生动具体地对学生进行公民道德、心理品质、法制意义教育。主要内容有:职业伴随人生,学习改变命运,培养健康心理,养成良好品德,遵守公共秩序,保护合法权益,正确看待事物等。 2、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人生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成为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的公民和企业受欢迎的从业者。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教材所涉及的内容和生活紧密相连,有着现实的指导性和针对性。因此,要强调学生在学习中,注意紧密联系自己的实际,力求甚解,学以致用,把书上的观点和要求自觉地运用到自己的人生实践中。 二、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要求与内容 第一课谱写新的人生 教学要求 从正确认识职业开始,帮助大家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了解职业教育的意义与作用,描述自己的职业兴趣,解释职业理想的作用,懂得学习的意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并尝试进行学习生活的自我设计

教学内容 1—1 职业伴随人生 一、职业与人生 二、现代职业对从业者的要求 三、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 1—2 学习改变命运 1.有理想才会有追求 1.会学习才能成人才 2.善把握才会有成效 第二课培养健康心理 教学要求 列举心理健康的表现,解释心理健康与个人成长、成才的关系。感受环境的变化,了解适应环境的方法和途径。解释自尊自信的重要性,了解提高自信心的方法,掌握人际交往与合作的原则和技巧,熟悉常见人际关系的处理方式。 教学内容 2—1 培养健康心理 1.客观认识自我 2.学会主动适应 3.追求自信与自强 2—2 学会和谐交往 1.人际交往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2.人际交往的方法 3.常见人际关系的处理 第三课恪守道德规范 教学要求 了解公民的基本道德和公民应尽的义务,做到文明礼让,诚实守信。要善于团结合作,懂得理解和尊重别人。了解在社会活动中要做到爱岗敬业,勤俭自强。懂得抵制成长过程中的诱惑和不良行为的侵袭,掌握怎样增强自制能力。 教学内容 3—1 加强道德修养 1.道德是社会文明的基石 1.自觉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2.遵守社会公德和传承家庭美德 3—2 抵制不良侵袭 一、拒绝不良诱惑 二、杜绝不良行为 三、增强自制能力 第四课增强法治观念 教学要求 熟悉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以及此处罚的方法。辨别犯罪的行为,熟悉刑罚的内容,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的公共生活》第一课时教案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五年级下 第四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第1课时教学设计

1、三人行,必有我师。21.2.272.27.202115:3315:33:55Feb-2115:33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七日2021年2月27日星期六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5:332.27.202115:332.27.202115:3315:33:552.27.202115:332.27.2021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27.20212.27.202115:3315:3315:33:5515:33:55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February 21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2/27/2021 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3时33分3时33分27-Feb-212.27.2021 7、山不在高,有仙则灵。21.2.2721.2.2721.2.27。2021年2月27日星期六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七日 8、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15:3315:33:552.27.2021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 亲爱的读者: 春去燕归来,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1、三人行,必有我师。21.2.272.27.202115:3315:33:55Feb-2115:33 2、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七日2021年2月27日星期六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5:332.27.202115:332.27.202115:3315:33:552.27.202115:332.27.2021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27.20212.27.202115:3315:3315:33:5515:33:55 5、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February 21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2/27/2021 6、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3时33分3时33分27-Feb-212.27.2021 7、山不在高,有仙则灵。21.2.2721.2.2721.2.27。2021年2月27日星期六二〇二一年二月二十七日 8、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15:3315:33:552.27.2021Saturday, February 27, 2021 亲爱的读者: 春去燕归来,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 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感谢你的阅读。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同步测试含答案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一、选择题 1.尊重是一朵花,一朵开在心间的花;尊重是一条路,一条通往美好的路:尊重是一团火,一团温暖你我的火。这是因为 ①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②受到他人尊重能够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③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④互相尊重有利于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它的实质是() ①宽容他人②歧视他人③尊重他人④换位思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下列行为属于不尊重他人的是() A. 扶残疾人上车 B. 见到长辈主动打招呼 C. 随便给他人起绰号 D. 不在公共场所吸烟4.漫画《谁丢了“公德”》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②要尊重他人和社会,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 ③要注重举止文明,提高公民文明素质 ④要依靠法律严惩违反公民道德的行为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某校规定:“任何男女生交往务必遵循在明亮的地方,并有五人以上在场的原则;男女同学距离至少保持45厘米以上;男女生不得同桌吃饭”。你想对该校说 A. 这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 这有利于增进同学们的性别意识 C. 这符合自然适度的异性交往原则 D. 这不利于学生完善自己的个性 6.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强调“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下列同学的行为不符合交往礼仪的是() A. 小伟穿着拖鞋,光着膀子进教室上课 B. 小勇得到别人的帮助后,都要对帮助他的人说一声“谢谢” C. 小宇进老师办公室之前先敲门、喊报告,经允许后才进入 D. 小玲上学和放学回家都与父母打招呼 7.“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句话启示我们,做文明有礼的人应该

道德法律与人生知识点整理

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 1、现代职业的发展趋势(特点):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创新型P4 2、职业兴趣的发展一般经历三个阶段:有趣、乐趣、志趣P12 3、职业理想的作用P14 4、全面发展,提高职业素质P18 第二课 1、青春期的心理表现及技工院校学生的突出特点P27-P29 2、如何增强自我适应能力,积极适应环境的变化P33-35 3、在校生如何培养自信自强的积极心态P36-37 4、人际交往的作用P42-43 5、人际交往的原则和方法P43-P46 第三课 1、公民应当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P61 2、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P77 3、生活中的不良诱惑有哪些? 4、不良诱惑的危害? 5、作为青少年,如何抵制不良诱惑?P97 第四课 1、法律的作用P104 2、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国家宪法日是12月4日 3、分析案例,原因、启示、学会维权P110 4、自觉维护合法权益(财产权益、人身权益、消费者权益、劳动者权益),掌握维权途径P114-118 5、违法和犯罪的区别,掌握“罪刑法定”、“罪行相当”原则P131 6、掌握刑事责任年龄、刑事责任能力P132-133 7、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P134-136 8、青少年如何做好自身防范,预防违法犯罪P137-138 第五课 1、如何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P146-147 2、认识人的本质: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是两者的统一。社会属性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是人特有的属性,是人的本质表现。P151 3、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58 4、中国梦的实质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P161 5、人生价值的含义、人生价值包括哪两个方面P163 6、作为青少年,如何实现人生价值P163-165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道德分领域和层次。道德中的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公德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今天,社会公德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更加突出。同学们应当自觉培养公德意识,养成遵守社会公德的良好行为习惯。 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 社会公德可以从不同方面加以界定,其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指社会公共生活准则。这些公共生活准则是需要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共同遵守的基本规则。二是指与私德规范相对应的公德规范。私德是人们在私人生活和交往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公德则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规范。三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有着广泛的适用性的制度、守则等。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公德“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举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层面上,社会公德主要体现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思考:社会公德在我国当前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社会公德通过社会舆论评价和人们良心的自省来提高人的思想和觉悟,从而提高人们遵守公共生活中的秩序的自觉性,因此,它在维护公共秩序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具有无可替代性。 首先,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必要条件。如果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基本规范,社会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难度和成本就会大大降低,社会成员往往就可以不产生大的纠纷,或者自行调解纠纷,化解矛盾,避免因琐碎小事而酿成剧烈纷争和严重混乱,使人们能够在稳定而有序的环境中安居乐业。社会公德主要作用是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公共利益。 其次,社会公德是整个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对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建设都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最后,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明的“窗口”。今天,人们不仅要以建筑、道路等物质环境来评价某一国家或地区的文明程度,也要从人们的公德水准来衡量这个国家和地区的文明程度。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公德水平,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软实力”的重要象征,是亲和力、号召力、影响力的基础性要素。社会公德的提高对整个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社会公德往往是多数人的道德风貌、道德活动现象的综合反映,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示器。良好的社会风气使人振奋,社会安定,生产稳定发展;恶劣的社会风气使人道德沦丧,秩序混乱,生产停滞。 二、社会公德基本特征 继承性。千百年来,人类在共同生活、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共同 遵守的公共生活基本准则。这些准则凝结着人类的道德智慧,是社会公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在人际交往中尊重他人、信守诺言,在公共场合注重礼貌、相互谦让等,无论在什么社会条件下,都是人们在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基本准则。 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 守的最起码的道德准则,是社会作为维护公共生活而提出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备社会公德素养。 广泛性。社会公德是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具有最广泛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1课时尊重他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懂得什么是尊重;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知道如何尊重他人;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知道怎样换位思考;把握平等的内涵,知道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 2.能力目标: 了解自尊与尊重他人的相互关系,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验平等待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培养关注他人、平等待人、包容他人、欣赏他人的良好品质,在尊重他人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1)尊重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的作用。 (2)人与人的平等首先是人格与法律地位上的平等。 (3)学会换位思考。 2.难点: 掌握尊重他人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了一个五尺高的小洞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洞进去,今天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齐国没有人吗?竟派您做使臣。”晏子回答说:“齐国首都临淄有七千多户人家,展开衣袖可以遮天蔽日,挥洒汗水就像天下雨一样,人挨着人,肩并着肩,脚尖碰着脚跟,怎么能说齐国没有人呢?”楚王说:“既然这样,为什么派你这样一个人来做使臣呢?”晏子回答说:“齐国派遣使臣,各有各的出使对象,贤明的使臣被派遣出使贤明的君主那儿,不肖的使者被派遣出使不肖的君主那儿,我是最无能的人,所以就只好委屈下出使楚国了。”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材料说明了什么? 【教师总结】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竭尽所能地尊重他人的人格,这样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设计意图:利用晏子使楚的历史典故引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课 教学内容一:尊重初体验 材料一: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材料二:徐悲鸿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这些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在生活中,自尊的人懂得尊重他人,要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 【屏幕展示】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教学内容二:尊重面面观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检测题(含答案)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同步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共24分) 1.平日沉默寡言的岳梅同学在今天的数学课上提出一个新颖的解题方法,老师和同学们不由自主地为她鼓掌,她感受到了别人的认可和欣赏。自此以后,她的发言越来越踊跃,性格越来越阳光。 这表明( B ) A. 她陷入了虚荣的误区 B. 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C. 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 D. 尊重他人要学会平等待人,换位思考2.小磊在期末的优秀班干部评比中落选,原因是他在平时的班级管理中,傲气自负,对同学没有耐心,经常采用训斥和命令式的口气开展班级工作。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C ) A. 每个人都存在着差异,张扬个性,不用考虑他人的感受 B. 训斥他人,能激发人的斗志,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 C. 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D. 为了班级工作,班干部发脾气,无可厚非 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段话启示我们( B ) A. 礼是一门学问,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等良好品质 B. 文明有礼,不仅仅是个人的私事,还关乎国家形象 C.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举止端庄 D. 做人做事,只要有礼,就能成功 4.“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是同仁堂创始之初流传下来的古训。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理念,同仁堂才能够有今天的发展。同仁堂的发展告诉我( A ) A. 诚实守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B. 诚信不仅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C. 只有老字号企业才能得发展机遇 D. 诚信是企业的资本、只有管理苛刻的企业才能取得成功5.一位环卫工人想喝冰饮,但当得知最便宜的也得6元钱时,他犹豫了。这时店员姑娘谎称有折扣,4元钱给了他一大杯。店员姑娘的行为( D ) A. 正确,因为她真诚待人,言而有信 B. 错误,因为她严于律人,宽以待己 C. 错误,因为她自以为是,欺骗他人 D. 正确,因为她关爱他人,讲究策略 6.商人哈默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铅笔推销员,顿生怜悯之情,把一元钱放进推销员的手中,随后他又觉得不妥,连忙返回,从推销员那里取出几支铅笔说:“你和我都是商人,都有东西要卖,而且上面有标价。”这件事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助人要做到( C ) A. 真诚,不要考虑有没有回报 B. 友善,尽可能多地提供帮助 C. 要考虑他人的内心感受,不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D. 热情对待他人 7.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这句话告诫我们( A ) A. 尊重别人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B. 一个没有自尊的人,很难得到别人的尊重 C. 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D. 受到他人的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8.许多名言警句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以下四句中体现“欣赏他人”道理的句子是( C ) A.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B.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C.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D.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9.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谦虚恭敬的言行举止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而傲慢粗鲁的言行则会导致敌意、妨碍沟通、恶化关系、降低自身吸引力。可见( D ) A. 不拘小节有损国家和民族形象 B. 文明有礼是现代文明社会特有的要求 C. 社会生活需要合作 D. 文明有礼是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有助于人们友好交往10.诚实守信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下列不属于民法意义上的诚信原则的是( C ) A.讲信用 B.守诺言 C.守规则 D.诚实不欺 11.小松在读七年级时曾因患肝炎休学一年。小旺知道后将小松的这一秘密告诉了大家,引发了一些同学的议论,有些同学还因此而疏远小松;一些同学认为小旺“随意泄露别人的隐私,做人不诚实”。 对这件事的正确看法应该是( B ) A.讲诚实就没有隐私,要隐私就做不到诚实 B.坚持诚信待人的同时,也要尊重别人的隐私C.坚持诚信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D.待人诚信就应该把所有私事都公之于众 12、近年来,少数中国人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行为被国内外媒体曝光。对此,你 想对这些人说( C ) A.在国内可以不拘小节,出国要注意文明礼貌 B.在做不文明的事之前,要注意周围是否有记者C.文明礼貌不仅体现个人修养,而且关系国家尊严和形象 D.其他人也有不文明行为,不必太在意 二.多项选择题(共30分) 1.漫画中打电话者的行为,给我们的启示有( BD ) A.“人无礼则不生”,礼仪主要表现为着装得体、仪表整洁 B.做一个文明、守礼的人,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知识点

第二单元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知识点 1.生活中,我们去电影院看电影,去集市购物,去医院就诊......电影院、博物馆、集市、医院等场所都是(公共)空间。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公共生活)。 2.公共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公开)的。所以更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展示自己(良好的形象)。 3.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可以根据现有的条件和自己的(需求),利用公共资源解决(现实问题),增加(生活的乐趣),丰富(人生的意义)。 4.为保障公共生活的正常秩序,政府一般会给公众提供一些(公共设施、设备)或(物品),如(道路、桥梁、路灯),为残障人士修建的(无障碍通道),公园里的公共坐椅,等等。 5. 有些人为了自身利益,随意占有或浪费(公共资源),毁坏(公共设施),这些行为侵犯了他人合法的(公共权益),严重的还会(触犯法律)。 6. 公共资源的保障、公共设施的完善,可以让人们的公共生活更加丰富、便捷,让人们感受到(公共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参与到公共生活中。 7.人人有权参与(公共生活),利用公共资源和公共设施,享受(公共利益)。现代社会的人们积极倡导(共享),出现了很多共享的生活方式。 8. 公共生活需要(共建),公共利益需要(共享)。只有共同维护公

共利益才能更好地享受(公共生活),保障大家的(公共利益)。9. 公共生活需要有良好的(秩序)来维护。街道上的行人和车辆顺畅通行,需要(公共交通秩序);公园里人们愉快的游玩,需要(公共卫生秩序.).....良好的公共秩序是人们安居乐业的保障,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基础)。 10. 有秩序的公共生活会让社会环境更加舒适宜人,使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活质量的(提高)。 11. 为了引导、提示大家自觉维护和遵守公共秩序,人们设置了(公共标志)。 12. 公共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每个人都应该养成(文明)习惯。 13. 人们在公共生活中表现出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不仅是一个(文明社会)的反映,也是一个文明国家(精神面貌)的体现。 14. 在公共生活中,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要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遵守社会公德、法律法规,才能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构建(有序和谐)的公共生活。 15.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我们从(规范自己的行为)做起。同时,我们也有(责任)劝阻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人。 16. 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需要汇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不论是公民个人还是社会单位或组织,都需要(遵守公共秩序),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17 .维护公共秩序,共建有序生活,离不开(国家的支持),(法制的

德育(1) 道德法律与人生(2016)-试题

技工院校学生德育素质测评试卷 《道德法律与人生》 学校:班级: 姓名:学号: 一、填空题(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收入的工作就是职业。 2.职业是就业的必要条件。 3.面对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变化,我们必须学会积极。 4. 就是相信自己,是人们对自己力量的恰当估计的自我体验。 5.道德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力量而起作用。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7. 是指个体能够完全自觉、灵活地控制自己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意志品质。 8. 是强制性的社会规范,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所有公民具有普遍约束力。 9. 是一种严重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10. 是人最主要、最根本的属性,它制约着人的自然属性。 二、判断题(15题;每题1分,共15分) 11.职业兴趣只有发展到“志趣”的程度,才会成为获得职业成功生生不息的内在动力和重要保证。() 12.在技工院校,必须以知识和技能的实际运用作为最终学习目标。() 13.青年学生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希望自己独立面对问题做出决断,这是青春期心理的病态表现。() 14. 挫折就是逆境,在生活中必须避免,如果遇上了就要绕开它。() 15.人际沟通专指人们通过语言的方式所进行的交流。() 16.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就是自己持有的价值观和他人的感受。() 17.助人为乐不难做到,最难做到的是“以德报怨”。() 18.家和万事兴,就是说家庭成员之间应形成一种和谐、健康的关系。() 19.只要是传媒公开发布的内容,就会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有帮助。() 20.异性同学交往,要自尊自爱、稳重大方,必须杜绝早恋行为。() 21.依法治国就是要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切实做到依法办事。() 22.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犯罪不负任何刑事责任。() 23.“志当存高远”,这个“高远”就是指理想应该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 24.反对“见利忘义”就是始终把“义”放在第一位,绝不求“利”。() 25.“中国梦”就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单选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26.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因为()。 A.职业教育可以培养大量技能人才,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 B.职业教育可以通过收取学费,为国家增加稳定的财政收入 C.职业教育能够缓解普通高校招生压力 D.职业教育可以创造出更多的职业岗位 27.下列对职业活动意义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职业活动是个人自立谋生的手段 B.职业活动是体现自身价值的途径 C.职业活动是实现社会价值的载体 D.职业活动是博取个人名利的舞台 28.为了客观评价劳动者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水平,我国建立了()。 A.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B.职业教育制度

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是教案最终版

如皋市江海技工学校 教案首页 授课日期8.29 8.31 9.13 9.14 9.21 9.26 9.28 班级一(3) 一(3)一(3)一(3)一(3)一(3) 一(3) 课题:谱写崭新篇章 教学目的: 1. 了解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 2.掌握技能成才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3.了解学习和职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计划对实现目标的重要性 2. 掌握学习方法,强化职业技能 3.全面发展,提高职业素质 授课方法:课本、多媒体、社会新闻等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PPT 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通用教材(德育第二版第一册) 授课执行情况及分析:

课题:职业伴随人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 今天,我们来到**技师学院,有的同学还沉浸在中考失利的懊悔中,有的同学还是以一副懒散、自暴自弃、混日子的心态来学习,这些都是不对的。当我们进入这个校园后,学校的老师、同学、环境对每一位同学来说都是新的,每一位同学也应该以一种崭新的心态去谱写人生的新篇章。 【新课讲授】 有些同学可能会说,我将来不是进企业当个工人,也没什么大出息,其实并非如此。近几年来,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形势下,职业学校毕业生却独领风骚,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不少职业学校的学生未毕业就被预订一空,而且有着多种职业选择的机会。为说明 一、社会发展需要技能人才 1、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 当今世界,谁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并拥有大量技术娴熟的技能人才,谁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否则再好的设计也无法实现。对企业而言,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企业要发展都是不可能的。 高职学校更注重学生的技能培训,加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来培养学生。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工作时“纸上谈兵”是不会被接受的。除了有一技之长外,不少单位青睐一线的技术人员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肯放下身段吃苦。 因此,只要拥有过硬的技能,当一名工人,也能成才。很多职业学校毕业生就是因为会动手操作,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而深受企业欢迎,成为企业急需的人才,当上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骨干,支撑着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为我国经济腾飞作出自己的贡献。 那么如何才能使自己拥有过硬的技能呢? 2、技能成才与职业教育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职业呈现了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和创新型的发展。 同学们进入职业技术学校,就是接受就业前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训练,使自己成为深受企业欢迎的劳动者,成为一名技术能手、技术标兵。 二、个人就业要有岗位技能提问 导入 板书 案例讲解 学生回答

统编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练习题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四课《我们的公共生活》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25分) 1、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生活,构成了我们的() A.公共生活 B.公共场所 C.公共秩序 2、在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逐渐融入广阔的公共生活,以下不属于公共生活的是() A.在家中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B.学校组织观看电影 C.到电影院看电影 3、在下列公共场所中,你认为我们小学生应该常去的是() A.营业性网吧 B.图书观 C.儿童游乐场 4、部分游客在公共场所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大声喧哗,吸烟酗酒等,对这种行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A.这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别人无权说三道四 B.这种行为是社会生活中的正常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C.这是为了个人利益,不顾公共利益,是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表现 5、漫画《共享单车变私享单车》说明了() A.人民生活贫困,买不起私人自行车 B.人们拥有充分的自由和权利 C.这些人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的关系 二、读图题。(每题15分,共30分) 阅读图片,根据图片填入相应的公共场所名称,并说说在这些公共场所的注意事项。1、 场所名称:__________ 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场所名称:___________ 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45分) 1、每个人都有两个生活空间,一个是私人生活空间,一个是公共生活空间,在这两个空间,人们的言谈举止有什么不同呢?(20分) 2、你见到过我们身边哪些公共设施遭到过破坏吗?你是如何看待这些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的?(25分) 【答案】

第四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 命题点一尊重他人 (2019·武威)下图漫画《伸脚打的》,启示我们应该() ①不做有损他人人格的事②尊重自己,看轻他人③尊重他人的劳动④尊重他人,赢得别人的尊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点拨】伸脚打的是对司机师傅人格和劳动的不尊重,因此也很难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任。自尊和尊重他人是获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我们既要尊重他人的人格,也要尊重他人的劳动。故答案选C。 1.(2019·福建)一位环卫阿姨将自己带的鸡蛋早餐让给盲人乞讨者,还将鸡蛋剥了壳喂给他吃。这一画面恰巧被记者拍摄并准备报道。以下选项最适合作为报道主题的是(A) A.与人为善平等待人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D.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2.(2019·枣庄)下边漫画中小海的言行(C) ①伤害了同学的自尊心②是自我尊重、自我爱护的表现③不能做到平等待人 ④从内心看不起同学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学会赞美别人是与人共处的重要内容。把赞美的阳光慷慨地施予别人,既鼓舞了他人的心,又愉悦了自己。下列不属于赞美他人的语句是(D) A.好朋友考试成绩有进步,对他说:“你真棒!” B.同桌穿了一件新衣服上学,对她说:“真漂亮!” C.竞选失败的你对成功者说:“祝贺你!” D.班里某位同学出手打人,对他说:“真勇敢!” 命题点二以礼待人 (2019·西宁改编)小茅是个爱“标新立异”的学生,他经常扮“酷”,走路学模特,穿着像乞丐,头发染彩色,网页用“亲……”打招呼。班主任多次找他谈话,说他的装扮和行为举止不符合文明有礼的要求,违反学校的规定,对自己的成长不利。小茅却认为这纯属个人私事,与他人、学校无关,也不存在合不合乎文明有礼的问题。

《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试卷1-1职业伴随人生精编版

编号:保管年限:年 20 ~20 学年第学期(§1-1职业伴随人生) 单元试卷 课程:《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考试时间: 90分钟 班级:座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满分30分。) 1.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 A )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 A.技术工人 B.高科技人才 C.复合型人才 D.营销人才 2.在我国人才队伍中,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的是( B )。 A.经营人才 B.技能人才 C.专业技术人才 D.普通工人 3.现代职业的发展呈现( B )的趋势。 A.专业化、技能化、复杂化 B.专业化、智能化、复合型和创新型 C.专业型、复合型和全球化 D.一体化、专业化、复合型和创造型 4.在一些发达国家,被视为“民族生存的基础”“经济发展的柱石”的是( D )。 A普通教育 B.基础教育 C.高等教育 D.职业教育 5.( A )是谋生之本。 A.就业 B.职业.C敬业 D.学习 6.( B )是个人自立和谋生的手段。 A.敬业 B.职业 C.就业 D.从业 7.贡献社会的途径、个人价值的实现和社会价值体现的载体是( D )。 A.社会活动 B.慈善活动C公益活动 D.职业活动 8.就业的必要条件是( A )。 A.职业技能 B.劳动技能C健康体魄 D.沟通能力 9.截2009~4月,我国共颁布了( C )个职业的国家职业标准。 A.1 000 B.880 C.887 D.1 100 10.人们通过参加某个职业岗位的劳动换取报酬,决定其个人收入多少的是( C )。 A.工作的时间和强度 B.学历的高低 C.职业活动的数量和质量 D.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1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A )也是生产力,而且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A操作技能 B.知识 C.创造发明 D.理论创新 1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的领域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越来越拓展,社会分工( B )。 A.逐渐淡化 B.越来越细 C.高度统一 D.全球化 13.进入职业学校,主要是接受就业前的( A )的养成训练,从而成为一名技术能手。 A.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B.理论和实践 C.专业理论 D.专业技能 14.为了对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应该掌握的技术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作出客观的测量和评价,国家建立了( C )。 A.劳动准人制度 B.职业教育法 C.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D.学历认定 15.人们从事的比较稳定的有合法收入的工作是( B )。 A基业 B.职业 C.就业 D.立业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3分,满分9分。) 1.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是指从业人员完成岗位任务所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 2.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就是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增强岗位适应性为目标的教育。 3.技能人才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掌握了某一专业技能、具有一定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辨析题(每题4分,满分16分。) 1.对企业来讲,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是人才,技术工人同样是人才。 答:正确。第一,对当今企业来讲,企业经营者、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是支撑企业发展的三大支柱,缺一不可;第二,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重要作用。

道德法律与人生教案

《德育·道德法律与人生》教案 第一课谱写崭新篇章 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现代职业及其发展趋势,正确把握当前职业教育的前景,了解现代职业对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的要求,认同职业教育与个人成才的密切关系,从而正视、接受职业教育。让学生在职业教育中培养职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体会技能学习的重要性,学会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并付诸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正确认识现代职业发展趋势及对从业者的要求和技能人才的重要价值。 (2)如何树立符合自己职业理想? (3)学会学习,强化职业技能,获得良好的职业评价。 (4)制定科学的职业计划,使职业理想转化为现实。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实例分析、视频播放,多媒体演示相结合 导语:谈起职业,我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我们身边的许多人都在从事着各种各样的职业,我们以一般人的人生轨迹为例,0-5岁为懵懂阶段,6-24岁为求学阶段,25-60岁为工作阶段,60岁之后退休享受剩余的人生。按这个方法来计算的话,一个人一生中至少有35年是在工作的,可以说我们把人生中最宝贵的时间都献给了职业,职业基本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主要内容: 第一节职业伴随人生 一、社会发展需要技能人才 1.技能人才的社会价值 项目 技校毕业生(万人) 就业率 地区 广州 2.8 96.73% 南京 2 99% 广州:2012年所需技能人才:190万人尙缺:约50万人 南京:2010年所需技能人才:90万人以上尚缺:19万人 高技能人才:22.5万人以上尚缺:11.1万人 *技能人才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在我国的需求量很大,而我国的人才供应量远无法满足这个要求技能人才在我国有良好的就业前景。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3框诚实守信教案新人教版

诚实守信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诚信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践行诚信的做法。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孔子有个学生叫曾子。一天,曾子的妻子要上街,儿子哭闹着要跟去,妻子就哄他说:“我回来给你杀猪炖肉吃。”妻子回来,见曾子正磨刀霍霍准备杀猪,赶忙阻拦说:“你怎么真的要杀猪?我是哄他的。”曾子认真地说:“我们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影响,我们说话不算数,孩子以后就不会听我们的话了。”他果真把猪杀了。 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诚实守信,哪怕是对小孩子许下的诺言。今天我们来学习第四课第3课时:诚实守信。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诚信无价 (一)诚信的含义 1.解读诚信 教师讲述: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二)诚信的重要性 活动一: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1.学生阅读教材P41“运用你的经验” 2.你怎么看待小方的言行? 提示:不按时赴约耽误了同学的时间,影响了志愿者活动的进程,是不讲诚信的表现。 3.你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吗?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活动二: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1.学生阅读教材P42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2.某工艺厂为什么赢得了市场?某公司为何宣告破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提示:某工艺厂勇于承担错误造成的后果,长期诚信经营,最终赢得了市场和良好的口碑;某公司弄虚作假,最终导致宣告破产。 3.通过以上案例,谈谈企业诚信经营的意义。 教师讲述:说明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 教师总结: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活动三: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多媒体展示材料)

第七讲社会公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七讲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主讲人:陈君 【导入】 人类作为地球上具有最高智慧的生命,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生产和生活中结成了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关系。 人是在社会中存在的,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交往本质,决定了人与生俱来就要面对社会的公共生活。 【提问】 请大家想一想: 1、人们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公共生活中,社会公共生活包括哪些场所范围?人们需要遵守什么行为规范? 2、在公共生活中,你经历过不讲社会公德的事吗? 【教师总结】 出门上路—行人: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桥等。 外出乘车—乘客:按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等。 商场购物—顾客:公平交易;买后付钱等。 总之,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需要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这既是锤炼人格品质、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我们这一讲的课程内容就要探讨公共生活中公共秩序的意义和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道德要求。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私人生活的领域主要是家庭和个人活动,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隐秘性,是家庭内部的事,是个人活动,隐私方面的活动,和社会生活没有关联的活动都是。它和公共场所不同。私人生活中的是非判断讲究个人私德,现在主要是家庭方面,称为家庭美德。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的界限,具有社会性、公开性和透明性的特点,这方面的道德建设叫社会公德,是在社会公共场所起作用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影响他人的关联性。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是什么? 公共生活的特征: 第一、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第二、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第三、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以上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三个特征。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公共生活,它和私人生活是什么关系,特点是什么?下面核心问题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讨论:无序的教学秩序、交通秩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案例】: 在山西省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在上课。忽然一声沉闷的响声(附近在开山爆破),教学楼开始晃动,就听外面有人喊:“地震了!”这时学生们惊慌失措奔出教室,纷纷冲向楼梯。拥挤中,一个学生被挤倒,紧接着倒下一片,其他人纷纷被推挤着从他们身上走过……这次事故造成一人当场死亡,一人送往医院死亡,三人重伤,多人轻伤。 本来没有发生的灾难,他们为什么会导致如此不幸?

社会公德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第七讲社会公德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导入】 人类作为地球上具有最高智慧的生命,其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在生产和生活中结成了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关系。 人是在社会中存在的,人的社会本质,决定了人的交往本质,决定了人与生俱来就要面对社会的公共生活。 【提问】 请大家想一想: 1、人们走出家门进入社会公共生活中,社会公共生活包括哪些场所范围?人们需要遵守什么行为规范? 2、在公共生活中,你经历过不讲社会公德的事吗? 【教师总结】 出门上路—行人:右行;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或过街桥等。 外出乘车—乘客:按顺序上下车;上车买票等。 商场购物—顾客:公平交易;买后付钱等。 总之,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需要知荣明耻,自觉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这既是锤炼人格品质、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社会公共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必然要求。 我们这一讲的课程内容就要探讨公共生活中公共秩序的意义和维护公共生活秩序的道德要求。 一、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 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 私人生活的领域主要是家庭和个人活动,具有相对的封闭性和隐秘性,是家庭内部的事,是个人活动,隐私方面的活动,和社会生活没有关联的活动都是。它和公共场所不同。私人生活中的是非判断讲究个人私德,现在主要是家庭方面,称为家庭美德。公共生活超越了私人的界限,具有社会性、公开性和透明性的特

点,这方面的道德建设叫社会公德,是在社会公共场所起作用的道德规范。社会公德具有社会性、公共性,和影响他人的关联性。 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是什么? 公共生活的特征: 第一、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第二、交往对象的复杂性 第三、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以上是社会公共生活的三个特征。我们了解了什么是公共生活,它和私人生活是什么关系,特点是什么?下面核心问题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讨论:无序的教学秩序、交通秩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 【案例】: 在山西省一所中学里,学生们正在上课。忽然一声沉闷的响声(附近在开山爆破),教学楼开始晃动,就听外面有人喊:“地震了!”这时学生们惊慌失措奔出教室,纷纷冲向楼梯。拥挤中,一个学生被挤倒,紧接着倒下一片,其他人纷纷被推挤着从他们身上走过……这次事故造成一人当场死亡,一人送往医院死亡,三人重伤,多人轻伤。 本来没有发生的灾难,他们为什么会导致如此不幸? 人们怎么做才可能避免或减少这种悲剧的发生? 【总结】:社会公共生活要有共同准则。 第二个问题是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意义,换句话说为什么要维护公共秩序,必要性在哪里? 第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认识,随着生产和生活互相渗透交融,公共生活秩序容易对生产活动产生直接影响。 第二个方面的必要性是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