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日资企业的新动向与我国的对策

在华日资企业的新动向与我国的对策
在华日资企业的新动向与我国的对策

在华日资企业的新动向与我国的对策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刘昌黎

内容提要:日本政府为把握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现状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从1971年开始一直由经济产业省进行《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年度调查)和《海外当地法人动向调查》(季度调查)。根据《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2008年6月16日公布)和《2008年第一季度海外当地法人典型调查》(2008年6月26日公布),日本企业以中国为中心开展海外事业,在华日资企业迅速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动向。为此,我国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在华日资企业,新动向,我国的对策

一、投资和雇用规模迅速扩大

(一)在华日资企业数迅速增加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2008年6月16日公布,下同),2006年度(日本财政年度,下同)、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总数为16370家,比2000年度的14991家增加9.2%,其中,在华日资企业为3520家,比2000年度的1712家增加105.6%(见表1),增速大大超过在东盟4国 (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增加的11.1%和在亚洲“三小龙” (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增加的7.5%。相比之下,同期在美国和欧盟的企业数则分别减少了13.9%和6.7%。结果,在华日资企业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总数的比重就由2001年3月末的11.4%提高到2007年3月末的21.5%,超过了总数的1/5。

从2006年度新建企业数看(包括资本参入企业数),在华新建企业为152家,虽然比上年有所减少,仍然超过在东盟4国新建的40家、在”三小龙”新建的30家、在北美新建的64家和在欧盟新建的46家,占新建企业总数427家35.6%。其中,新建制造业企业55家、非制造业企业97家,各占日本海外新建企业总数的36.4%和35.1%。

表1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数

注:ASEAN4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NIEs3指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在华日资企业中制造业企业为2376家,非制造业企业为1144家,分别占总数的67.5%和32.5%。在日资制造业企业中,运输机械(主要是汽车,下同)企业最多,为313家,占13.2%,其次是信息通信设备企业(IT企业)296家、一般机械企业265家、化工企业254家、纺织、服装企业241家、电气机器企业234家、食品企业133家、钢铁、有色金属企业129家、精密机械企业72家。非制造业企业中批发企业最多,为525家,占45.9%,其次是服务业企业174家、

运输业企业146家、信息通信业企业131家、零售企业66家、建筑企业36社家。在华日资企业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2007年3月末在沿海地区为3329家,占总数的94.6%,其中上海最多,为1216家,占34.5%,其次是江苏省541家,广东省502家,辽宁省263家,北京220家,分别占15.4%、14.3%、7.5%和6.3%。

(二)雇用规模迅速扩大

2000-2006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雇用总人数由345.3万人增加到455.7万人、增加32.0%,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由54.9万人增加到129.0万人、增加135.0%。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雇用人数的增加情况是:东盟4国由100.4万人增加到123.7万人、欧洲由40.2增加到48.7万人,分别增加23.2%和21.4%。相比之下,北美由78.3万人减少到64.7万人,”三小龙”由25.9万人减少到23.7万人,分别减少17.4%和8.5%。结果,在华日资企业雇用人数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雇用总人数的比重由2001年3月末的15.9%,提高到了2006年3月末的の28.3%,占日本海外雇用总人数的1/4以上。

在华日资企业的雇用主要集中于制造业,其中信息通信设备和运输机械的雇用人数最多。2007年3月末,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雇用人数为118.56万人,大大超过非制造业的10.43万人,占在华雇用总人数的91.9%。在制造业中,信息通信设备雇用比重最高,占制造业雇用总人数的29.6%,其次是运输机械16.6%、电气机械15.4%。如果加上一般机械和精密机械的雇用人数,则加工组装型产业合计占制造业雇用总人数的72.5%。相比之下,纺织、服装和食品的雇用人数只分别占6.7%和6.2%。

(三)设备投资迅速增加

2006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设备投资总额为49811亿日元,比2000年度增加51.5%,其中在华日资企业为7563亿日元,增加314.4% (见表2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设备投资的情况是:东盟4国为7299亿日元,欧盟为6788亿日元,“三小龙”为3902亿日元,分别增加53.9%、59.2%和59.0%;相比之下,美国为14201亿日元,虽仍然是最多的,但却比2000年度减少了1.5%。结果,在华日资企业设备投资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设备投资总额的比重,就由2000年度的5.6%提高到了2006年度的15.2%。2007年度,因在美国的设备投资大幅度增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设备投资总额约达59890亿日元,比上年度增长20.3%,其中在华日资企业为8522亿日元,增加12.7%,所占比重下降到14.2%。

表2 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设备投资的增加情况

注:ASEAN4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NIEs3指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在华日资企业的设备投资主要是制造业投资,其中运输机械和信息通信设备所占比重最高。2006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设备投资额为7244亿日元,大大超过非制造业企业的319亿日元,占投资总额95.8%,其中,运输机械为2921

亿日元,信息通信设备为1141亿日元,分别占40.3%和15.8%,其次是电气机器为717亿日元、化工为608亿日元、一般机械为356亿日元,分别占9.9%、8.4%和4.9%。相比之下,纺织、服装只为116亿日元,只占1.6%。

二、销售额、采购额与经营利润的迅速增加

(一)销售额迅速增加和销售额分别情况

1.销售额迅速增加

2000-2006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销售总额由1290150亿日元增加到2141961亿日元、增加66.0%,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由36157亿日元增加到164478亿日元、增加354.9% (见表3)。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额增加的情况是:美国由521597亿日元增加到683242亿日元,欧盟由254363亿日元增加到446340亿日元,东盟4国由102406亿日元增加到212953亿日元,”三小龙”由144488亿日元增加到243543亿日元,分别增加31.0%、75.5%、107.9%和68.6。结果,在华日资企业销售额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销售总额的比重,就由2000年度的2.8%提高到了2006年度的7.7%。2007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销售总额约达2210703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 3.2%,其中在华日资企业销售额约达203922亿日元,增加24.0%,占总额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9.2%。

表3 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销售额的增加情况

注:ASEAN4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NIEs3指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在华日资企业的销售额主要是由制造业实现的,其中运输机械、信息通信设备和电气机器的销售额最多。2006年度,制造业企业销售额为122860亿日元,大大超过非制造业企业的41468亿日元,占总额的74.7%。在制造业中,运输机械为35052亿日元,信息通信设备为23121亿日元,电气机器为22362亿日元,一般机械为11630亿日元,精密机械为2813亿日元,其合计为94978亿日元,占总额的77.3%。相比之下,化工为6046亿日元,钢铁为4465亿日元,有色金属为3471亿日元,食品为4401亿日元,纺织、服装为3294亿日元,只分别占4.9%、3.8%、2.8%、3.6%和2.7%。

2.销售额分布情况

在华日资企业的销售基本上是以当地销售为主,其次是向日本返销和向其他国家出口。2006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当地销售额为69347亿日元,向日本返销额为31927亿日元,向其他国家出口额为21586亿日元,分别占其销售总额的56.4%、26.0%和17.6% (见表4)。在向其他国家出口方面,向亚洲各国出口额最大,占销售总额的11.8%,向北美和欧洲的出口都很少,只分别占3.7%和1.7%。在制造业中,当地销售比率最高的是食品,为87.7%,其次是运输机械的76.0%、钢铁的75.3%和化工的73.2%;向日本返销比重最高的是纺织、服装,为51.2%,其次是信息通信设备的37.4%和一般机械的33.7%;向其他国家出口

比重最高的是信息通信设备,为33.2%,其次是一般机械的26.9%和电气机器的19.2%。

表4 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销售额的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二)采购额迅速增加及其具体情况

1.采购额迅速增加

2000-2006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采购总额由930383亿日元增加到1731408亿日元、增加86.1%,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由25561亿日元增加到131195亿日元,增加413.3% (见表5)。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采购额增加的情况是:美国由337964亿日元增加到548658亿日元,欧盟由202282亿日元增加到361912亿日元,东盟4国由70672亿日元增加到167283亿日元,”三小龙”由120536亿日元增加到206184億円,分别增加62.3%、78.9%、136.7%和71.0%。结果,在华企业采购额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采购总额的比重,就由2000年度的2.7%提高到了2006年度的7.6%。2007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采购总额约达1830651亿日元,比上年度增加5.7%,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约达162381,增加23.8%,所占比重进一步提高到8.9%。

表5 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采购额增加及其分布的变化

注:ASEAN4指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NIEs3指韩国、中国台湾省和新加坡。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在华日资企业采购额主要是由制造业实现的,其中运输机械和信息通信设备的采购额最多。2006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采购额为94401亿日元,超过非制造业企业的36793亿日元,占采购总额的72.0%。在制造业采购额中,运输机械为27335亿日元,信息通信设备为18095亿日元,电气机械为17773亿日元,一般机械为9214亿日元,分别占29.0%、19.2%、18.8%和9.8%;如果加上

精密机械,则合计为74415亿日元,占总额的77.9%。其他是钢铁3966亿日元,化工3964亿日元,食品3047亿日元,有色金属2582亿日元,纺织、服装2501亿日元,只分别占4.2%、4.2%、3.3%、2.7%和2.6%。

2.采购额分布情况

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采购基本上是以当地采购为主,其次是从日本进口,从其他国家进口额很小。2006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当地采购为56006亿日元,从日本进口额为30113亿日元,从其他国家进口额为8282亿日元,分别占其采购总额59.3%、31.9%和8.8% (见表7)。在从其他国家进口方面,从亚洲各国进口占采购总额的7.9%,从北美和欧洲的进口都很少,只分别占0.5%和0.3%。在制造业中,当地采购比率最高的是食品的87.7%,其次是运输机械的76.0%和钢铁的75.3%;从日本进口比率最高的是纺织、服装的51.2%,其次是信息通信设备的37.4%和一般机械的33.7%;从其他国家进口比率最高的是信息通信设备的33.2%,其次是一般机械的26.9%和电气机器的19.2%。

表7 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采购额及其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三)经营利润迅速增加

伴随投资规模和经营规模的迅速扩大,在华日资企业的经营总利润、营业利润、经常利润、当年纯利润和税后利润都迅速增加了。以经常利润为例,2000-2006年度,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的经常利润总额由31406亿日元增加到96014亿日元、增加205.7%,其中在华日资企业由1580增加到7006亿日元、增加343.4% (见表7)。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经常利润的增加是:美国由12772增加到25342亿日元,欧盟由1203亿日元增加到11077亿日元,东盟4国由4200亿日元增加到10589亿日元,“三小龙”由4328亿日元增加到8940亿日元,分别增加98.4%、820.8%、152.1%和106.6%,其中在欧盟增加的最快。结果,在华日资企业经常利润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经常利润总额的比重,就由2000年度的5.0%提高到了2006年度的7.3%。

在华日资企业的经常利润主要是由制造业实现的,其中运输机械的经常利润最多。2006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经常利润为5979亿日元,大大超过非制造业企业的1028亿日元,占在华日资企业经常利润总额的85.3%。在制造业企业的经常利润中,运输机械为2692亿日元,占45.0%,其次是电气机器796億亿日元,一般机械734亿日元,信息通信设备458亿日元,分别占13.3%、12.3%和7.7%;加工组装型企业合计为4773亿日元,占总额的79.8%。相比之下,食品为265亿日元,化工为257亿日元,钢铁为172亿日元,纺织、服装为42亿

日元,只分别占4.4%、4.3%、2.9%和0.7%。

表7 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经常利润的增加情况

资料来源:[日]经济产业省:《第31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概要》,2002年5月公布。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2000年度,在华日资企业的销售额经常利润率为4.7%,在世界各国家和地区中是最高的。2006年度,在华日资企业的销售额经常利润率下降为4.5%,虽然低于在东盟4国企业的5.2%,但高于在美国企业的3.8%、在”三小龙”企业的3.0%和在欧盟企业的2.5%,仍属于较高的水平。

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销售额经常利润率为 5.1%,高于非制造业企业的2.8%,其中运输机械的经常利润率最高,为7.7%,其次是一般机械6.7%,食品6.4%,精密机械5.9%,化工5.5%。相比之下,纺织、服装只为1.3%。

三、从当地法人企业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与问题

(一)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特点

1.发展迅速

上世纪90年代以前,日本对外直接投一直是以发达国家特别是以美国为中心而展开的,在亚洲则是以“四小龙”(包括香港)和东盟为中心而展开的。90年代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中国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的持续,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迅速地转向了中国。根据本文的前述分析,从在华日资企业的企业数、雇用人数、设备投资、销售额、采购额和经营利润等迅速增加的情况看,中国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特别是制造业投资,中国已成为日本最重要的投资对象。由此,在上世纪90年代前期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第一次高潮因中国经济减速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而终结五六年以后,2002年以后终于迎来了第二次高潮。

2.重化工业特别是加工组装型产业成为投资的重点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一直是以制造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上世纪80年代投资开始之际,以纺织、服装等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投资很多。然而,在90年代前期的第一次投资高潮中,以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收录机等家用电器的组装生产为中心,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重点就迅速转向了重化工业。在2002年以后开始的第二次投资高潮中,以汽车以及计算机等的组装生产为中心,重化工业投资特别是加工组装型工业投资迅速增加,并成为在华日资企业当地生产的主要内容。

3.投资的最主要目的从利用廉价劳动力转向了占领和扩大市场

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主要原因是“当地需求旺盛、产品销路好,市场可望进一步扩大”,占调查对象企业总数的69.5%,大大超过“确保廉价、优质劳动力”所占的38.7%,其他主要原因是“包括采购对象在内,当地日资企业较多”占29.8%、“周边和临近国家对制品的需求旺盛,出口市场可望进一步扩大”占23.1%,“当地采购

零部件和原材料等方便”占10.1%,“当地政府实施产业扶持和产业保护政策”占8.5%,“土地等当地资本成本低”占8.5%,“当地生产有质量保证和价格优势,能够向日本返销”占8.5%,“社会基础设施基本完备”占7.7%,“易于确保技术人员”占3.6%。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再加上前述分析的在华日资企业当地销售比率高的事实,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最主要目的已不再是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是为了占领和扩大中国市场。

4.利用廉价劳动力的产业发生了变化。

以前,日本企业主要是以纺织、服装等轻纺工业的当地生产为中心,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而现在则主要是以汽车、计算机、电视机等加工组装型工业的当地生产为中心,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正因为如此,对于在华日资企业来说,汽车工业就成为其当地生产、经营规模最大的产业,信息通信设备和电气机器就成为其向日本返销额和向其他国家出口额最大的产业。

5. 日方独资企业增加

表8 在华日资企业中的日方出资比率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华日资企业中的日方出资比率就一直是逐年提高的趋势。1996年3月末,中日合资企业占在华日资企业总数的76.4%,其中日方出资50%以下(含50%)的企业占35.1%,日方独资企业只占23.6%。2007年3月末,中日合资企业的比重下降为45.1%,其中日方出资50%以下的企业下降为17.5%,而独资企业则上升为54.9%(见表8),其中,制造业独资企业比重为50.3%,非制造业独资企业比重为64.3%,与1996年3月末的22.9%和36.9%相比,都提高了27.4个百分点。

(二)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问题

1.投资规模小

2007年3月末,在华日资企业每家平均的资本金为 10.80亿日元,与1996年3月末的6.49亿日元相比虽然明显提高并超过了在东盟4国企业的9.24亿日元和在”三小龙”企业的9.01亿日元,但与在美国企业的38.07亿日元和在欧盟企业的31.47亿日元相比,却只分别相当于其28.4%和34.3%。

2.经营规模小

2007年度,在华日资企业销售额预计为203922亿日元,不仅大大少于在北美企业的707428亿日元和在欧洲企业的446560亿日元,而且少于在“三小龙”企业的234624亿日元和在东盟4国企业233983亿日元,只占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销售总额的9.2%。其中,制造业企业每家平均的销售额为50.74亿日元,与在美国企业的274.57亿日元、在欧盟企业的238.92亿日元、在亚洲“三小龙”企业的97.91亿日元和在东盟4国企业的93.47相比,只分别相当于其18.5%21.1%、51.8%和54.3%。

至于每人平均的销售额,在华日资企业就更少了。2008年第一季度,在华日资企业(含在香港的企业)人均销售额为29564美元,不仅大大少于在北美企

业的148361美元、在欧洲企业的147710和在“三小龙”企业的83990美元,而且明显少于在东盟4国企业的37228美元1。

3.经营效益差

在华日资企业虽然主要集中于汽车、信息通信设备等加工组装型工业和IT 工业部门,但由于劳动密集型、低附加价值型的工序和作业多,再加上经营规模小,因此整体的经营效益不高。2006年度,在华日资企业的销售额附加价值率为8.7%,明显低于在“三小龙”企业的15.2%、在欧盟企业的14.6%、在东盟4国企业的11.7%和在美国企业的10.8%;在华日资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人均创造附加价值额为90万日元,不仅大大少于在欧盟企业的860万日元、在“三小龙”企业的800万日元和在美国企业的750万日元,而且明显少于在东盟4国企业的170万日元。

4.中国的低工资优势正在消失

2000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工资总额占销售额的比重为3.9%,明显低于在欧盟企业的9.6%、在美国企业的8.3%、在“三小龙”企业的6.6%和在东盟4国企业的4.8%。2006年度,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的销售额工资率上升为4.7%,虽然仍低于在欧盟企业的8.9%、在美国企业的7.2%和在“三小龙”企业的5.6%,但已超过了在东盟4国企业的4.2%。另外,根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最新调查2,因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币升值、社会保障改革、劳动合同制普及等因素的影响,认为中国“人事费成本高或正在提高”的企业占41.3%,与上年度同一调查的28.4%相比提高了12.9个百分点,而且,认为“越南经营成本最低”的企业上升到第一位,占40.8%,超过了认为中国“经营成本最低”所占的 25.6%。

5.研究开发落后

2006年度,日本海外制造业当地法人企业每家平均的研究开发费为3.06亿日元,其中在华日资企业为0.80亿日元,略低于在东盟4国企业0.82亿日元,与在美国企业的6.56亿日元、在欧盟企业的6.42亿日元和在“三小龙”企业的2.00亿日元相比,只分别相当于其12.2%、12.5%和40.0%。其次,从销售额研究开发费率方面看,在华日资企业只为0.9%,虽然高于在东盟4国企业的0.6%,但却明显低于在欧盟企业的2.1%、在美国企业的1.7%和在“三小龙”企业的1.4%。另外,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中信息通信设备企业、钢铁企业和运输机械企业每家平均的研究开发费虽然最多,也只分别为1.81亿日元、1.12亿日元和0.75亿日元,至于电气机器企业、一般机械企业、精密机械企业、食品企业和纺织、纺织企业等,则处于尚无相关统计的状态。

6.撤退、搬迁的企业有所增加。

2006年度,在华日资企业撤退、搬迁89家,仅次于在美国企业的121家,超过了在欧盟企业的54家、在东盟4国企业的52家和在“三小龙”企业的45家,占撤退、搬迁总数470家的18.9%。其中,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撤退、搬迁66家,超过在美国的49家、在东盟4国的34家、在“三小龙”的26家和在欧盟的18家,占撤退、搬迁总数224家的29.5%。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撤退、搬迁最多的是纺织、服装企业,为10家,其次是信息通信设备企业9家,一般机械企业8家,化工企业8家,电气机器企业6家,食品企业6家,运输机械企业4家,精密机械企业4家。在华日资企业撤退、搬迁的最主要原因是“进行企业改组和经营资源调整,重新布局海外事业”,占调查企业总数的48.7%,其次是

1 [日]经济产业省:《2008年第一季度海外当地法人动向调查》,2008年6月26日公布。

2[日]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2007年度日本企业海外事业发展调查》,2008年3月26日公布。

“因市场调查失误导致销售不旺、收益恶化”占11.5%,“因日资企业间竞争激烈导致销售不旺、收益恶化”占10.3%,”“因与当地合作伙伴摊牌”占5.1%。

四、日本企业今后的对华投资战略与我国的对策

(一)日本企业今后的对华投资战略

日本企业今后的海外投资战略包括四个方面,其中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以“靠现有企业维持现状”为最多,其次是“通过新建企业和向当地企业参资入股扩大海外事业”,而且二者都以在中国(含香港)的比率为最高(见表9)。这意味着日本企业今后也将继续以中国为中心继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

表9 日本企业今后的海外投资战略

资料来源 [日]经济产业省:《第37次海外事业活动基本调查结果与概要确报》,2008年6月16日公布。

从日本企业今后的对华制造业投资战略看,“靠现有企业维持现状”的企业占47.0%,“通过新建企业和向当地企业参资入股扩大在华事业”的占26.4%,“进行或研究委托生产”的占5.6%,“收缩在华事业”的占1.1%。其中,采取“靠现有企业维持现状”战略的以精密机械企业的比率为最高,占61.0%,其次是纺织、服装企业51.5%,运输机械企业49.1%,电气机器企业47.4%,信息通信设备企业45.7%,化工企业44.4%,钢铁企业42.9%,一般机械企业41.9%,食品企业40.5%,有色金属企业20.8%;采取“通过新建企业和向当地企业参资入股扩大在华事业”战略的以有色金属企业的比率为最高,占54.2%,其次是纺织、服装企业36.4%,化工企业33.3%,钢铁企业33.3%,食品企业32.4%,电气机器企业28.2%,运输机械企业23.6%,一般机械企业22.6%,信息通信设备企业18.5%,精密机械企业14.6%。

另外,根据前述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的最新调查,从总体看,准备继续加强在华生产机能的企业比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从全球看,无论在扩大生产、销售规模方面,还是在加强研究开发等方面,继续看好中国的比率都是最高的,其中决定在今后3年内继续开展对华贸易、投资和委托生产并维持和扩充现有事业规模的企业仍然占63.0%。

(二)我国的对策

1.继续推进日本对华直接投资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外资企业在我国工业生产特别是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迅速提高,再加上我国外汇储备空前增加,外汇不足的缺口不复存在,许多人从国家安全方面考虑,都认为应该对引进外资采取谨慎的态度,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从国际比较看,应该说中国利用外资在总体上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外资对于中国来说不是很多,而是依然很少。根据本文的分析,在引进日本直接投资方面,我国不仅与美国和欧盟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就是与“三小龙”和东盟4国相比,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现在,在华日资企业的企业数和雇用人数虽然

堪称世界第一,分别超过了日本海外当地法人企业总数的1/5和总雇用人数的1/4,但从销售额、采购额、设备投资额、经常利润额等方面看,都没有与之相匹配的投资规模和经营规模,从我国的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看,在华日资企业的投资规模和经营规模至少也应该超过东盟4国才行。至于扩大研究开发投资,提高销售额附加价值率和人均劳动生产性等经营效益指标等,更是一个迫在眉睫的课题。

2.在制造业投资的基础上引进非制造业投资

早在改革开放之处,我国就确立了以工业生产为中心引进外资的方针,加入WTO之后,虽然以金融、保险业为中心开放了服务业的外资投资领域,但来自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的非制造业投资一直很少。从上世纪60年的开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就一直是以非制造业投资为中心而展开的。迄今为止,日本不仅对北美和西欧进行了大量的非制造业投资,而且对“三小龙”和东盟4国的服务业投资也超过了对华投资。为了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全面提升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档次,在继续引进日本制造业投资的基础上,还要大力引进日本非制造业投资。

3.放弃过时的看法和观陈旧观念

多年以来,一说起国际产业转移,一些人就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并建议我国以轻纺工业为主,大力引进发达国家的劳动密集型投资。与此同时,有人一谈起重化工业投资,就想到资源、能源消耗型的环境破坏型投资。然而,包括日本在内,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环境破坏型投资,这乃是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事情,90年代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已经转向了重化工业特别是加工组装型产业和IT产业。根据本文的分析,在华日资制造业企业销售额的90%左右是重化工业产品,以汽车和信息通信设备为首的机械机器也接近了80%,其中信息通信设备还属于IT产品。另外,从2006年度日本制造业的海外生产比率(海外生产额/国内生产额+海外生产额)看,以汽车为主的运输机械工业最高,为37.8%,其次是IT工业为34.0%,化学工业为17.9%,一般机械工业为14.3%。相比之下,纺织、服装工业和食品工业只分别为9.0%和4.2%。既然日本企业以重化工业特别是机械机器工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作业(低附加价值环节)为中心在华扩大当地生产,我国又进入了以重化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亟待以重化工业的技术进步为中心来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就必须尽快修改以比较优势为武器的小国经济发展战略,尽快确立以改变劣势、确立动态的未来的比较优势为目标的大国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引进日本重化工业特别是加工组装型工业和IT工业的直接投资。只有这样,才能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全面提升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档次。

4.以市场开放为中心完善外资政策

如前所述,日本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最主要目的已经从利用国外廉价劳动力转向了占领和扩大海外市场,占领和扩大中国市场更成为其首要的目标。与此同时,围绕中国市场的争夺,世界知名跨国公司之间正在展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企业出自其根本利益特别是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已经主动地扩大了对华投资,并提高了投资的水平和档次,这是在新世纪初中日政治关系冷的情况下日本出现第二次对华直接投资高潮的根本原因。今后,伴随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日本对华直接投资还必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发展下去。以此为背景,如果进一步考虑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展望中国未来改革开放的新格局,就应该在修改外资优惠政策、实施内国民

待遇的基础上,尽快把依靠廉价劳动力转变为依靠市场开放,实施更为积极的外资政策。

5.正确对待日资企业的撤退和搬迁

如前所述,伴随经济发展以及人民币升值、社会保障改革、劳动合同制普及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劳动力成本的比较优势正在趋于消失。以此为背景,部分日资企业开始撤退,有的甚至向越南等国转移。从目前情况看,准备收缩在华事业的日本企业虽然只占1%多一点,但其分布的产业很广,影响不可小视。为此,要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和中部崛起为长期战略目标,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促使日资企业从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沿海地区向内陆地区转移。另一方面,即使一部分日资企业向越南等国转移,也不必大惊小怪。在日本大多数企业继续看好中国经济特别是看好中国市场的情况下,少数企业的撤退和迁移改变不了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国为中心而发展的大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就像我国足球“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这一响亮口号所追求的那样,我国经济今后的主要竞争对手应该是瞄准发达国家,而不应该瞄准比中国还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为此,在坚持以市场开放为中心吸引外资的基础上,要以推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提高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规模和档次,并且把把部分日资企业撤退和迁移视为日本调整对华投资战略的必然而有益的过程。

四种常见的企业管理模式

四种常见的企业管理模式 未来的企业管理的目标模式是以制度化管理模式为基础,适当 地吸收和利用其它几种企业管理模式的某些有用的因素。为什么这 样讲呢?全因为制度化管理比较“残酷”,适当地引进一点亲情关系、友情关系、温情关系确实有好处。甚至有时也可以适当地对管 理中的矛盾及利益关系做一点随机性的处理,“淡化”一下规则, 因为制度化太呆板了。 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组织其资源、经营生产活动的基本框架 和方式,典型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与方法有:企业资源计划、制造 资源计划、准时生产、精良生产、按类个别生产、优化生产技术、 供应链管理、企业过程重组、敏捷虚拟企业等等。先进企业管理模 式是实现集成化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企业管理模式有 哪些呢? 一、金字塔型管理模式 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创立。金字塔型组 织是立体的三角锥体,等级森严,高层、中层、基层是逐层分级管理,这是一种在传统生产中最常见的一种企业管理模式。在计划经 济时代,该结构在稳定的环境下,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阶段、信息 相对闭塞的时代,不失为一种较好的组织形态,它机构简单、权责 分明、组织稳定,并且决策迅速、命令统一。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技术发达的今天,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则由于缺乏组织弹性, 缺乏民主意识,过于依赖高层决策,高层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反应缓慢,而突显出刻板生硬、不懂得应变的机械弊端。 二、学习型组织管理模式

由彼得圣吉五项修炼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个人学习特别是团 队学习,形成的一种能够认识环境、适应环境、进而能够能动的作 用于环境的有效组织。也可以说是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 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 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学习型组 织为扁平化的圆锥型组织结构,金字塔式的棱角和等级没有了,管 理者与被管理者的界限变得不再清晰,权力分层和等级差别的弱化,使个人或部门在一定程度上有了相对自由的空间,这种企业管理模 式能有效地解决企业内部沟通的问题,因而学习型组织使企业面对 市场的变化,不再是机械的和僵化的,而是“动”了起来。不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社会分工的趋势化,扁平化组织也会遇到越 来越多的问题,在不断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学习型 组织“学习”的本质对人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三、智慧型组织管理模式 也称为C管理模式。《C管理模式》的理论价值:许多初读《C 管理模式》的专家和学者则认为,C管理模式立足道、儒、法的中 国传统文化,将西方现代企业管理学与中国国学及中医智慧融于一体,其理论结合人的身体机能,提出了“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C管理模式》的政治价值:2009年以来,全球金融风暴持续蔓延,一大批欧美企业纷纷陷入破产倒闭的危机,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愈加感受到全球性经济萧条带来的股股寒意。在此轮国际经济危机中,一些我们曾经耳熟能详、顶礼膜拜的全球 知名企业,在一夜之间如巨人般轰然倒下,在剧烈的震撼中,国内 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界纷纷对西方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刻 的反思。C管理模式研究的课题,将引发对资本主义完全的自由市 场经济的反思,对现行企业管理模式的反思,并将重新聚焦世界对

日本企业的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

[摘要]作为第一个非白人的工业化发达国家,日本能给其他发达国家,尤其是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与其相似的东亚国家的现代化提供怎样的激励和样板呢?很多 国人将日本的成功归功于外在因素。本文力图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的企业经营模式与企业文化展开论述,以探究日本崛起的奥秘。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儒家思想人文价值 一、儒家思想与日本的企业文化 东西方的界定,主要在于文化的划分。尽管日本曾经历过全盘西化的维新,东方文化还是对他有深深影响。日本文化与西方文化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对“人”的定位。西方文化,可以被归结为一种个人主义文化,而受儒家精神濡染的东亚诸社会的文化,基本上是一种社群文化。东亚的社群文化主张企业、经济和社会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协调一致的运作。从西方个人主义文化视角来看,东方文化下的人简直就是“无我”。与这种精神资源中的“无我”意识联系的是在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中的“克己”即“自我舍弃”。每一个人从某种程度上丧失了独立的个人“人格”,从而变成了社会秩序网络结构上的一个“结”。社会秩序已把人的“人格”甚至“人性”内涵于其中,从而变成了这些社会中注重人事关系、人互相牵制的秩序网络。这种“无我”在日本经济社会中的具体表现,就是企业中强烈的团队本位主义。日本人重 视他人的评价、暗示、期待和赞许,即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制约中行善。这在企业中,就表现为鼓励员工之间的公开竞争,并把企业的诚信摆在首要位置。 正是这些日本特有的文化和制度特征保证了外在机制的成功运作。比如说,日本产品之所以能以“高质量、低价格”出口到国外,很大程度上是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结果。竞争与日本的历史传统是相契的。这种竞争不同于西方以个人为单位的竞争,而以集团为本位,在整体上形成了“对外竞争、对内和谐”的格局。日本人公认的观点是:社会并非个人竞争的场所,而是一个团队与另一个团队集体竞争的地方。一个公司的雇员组成的队伍应该像一个统一体那样行动,以便与另一个公司所建立的团队竞争。于是为了在一场无休止的集体竞争中击败所有对手,最重要的是保持企业内部的亲密和谐。这样,日本儒教中的忠诚精神就成为每个企业的绝对律令。企业在雇用雇员时,如同挑选夫婿一样,要估计他的性格、忠诚感和从长远看它对公司可能做出贡献的潜在能力,这些特征要比员工的“专业本领”更加重要。这种雇用就像结婚一样,是一种终身承担的义务。于是类似中世 纪那些超家族的封建集团,一种强烈的“家长式的”、“家族的”、“同事的”气氛弥漫于公司之中。 引申至国际竞争圈中,日本人觉得国家就像一个放大的企业,它作为一个严密的整体参与世界贸易竞争。而企业对于政府犹如雇员对企业一样,信奉的仍是传统的儒教的忠诚原则。在日本的民主中,渗透着协调一致的集体传统。他们觉得,决定不应有任何个人做主,而应该通过协商由集体共同做出。开会的目的在于达成一致,其意义在于达到普遍统一和没有人持强烈的异议。等级制度和集体决策在日本的传统中相辅相承成为统一体。如果说中国的等级观念往往与官位的高低相联系、带有冷冰冰的行政隶属意味的话,日本的等级观念则染上了一层温情脉脉的家族色彩。这种纵向、横向间反反复复的协调商量、集体决策,对于日本的经济腾飞和企业的做大做强是十分有益的。日本通过自身顽强的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功,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在积极引进外来管理文化的基础上,日本人对自己的传统进行了创造性地转化,进而获得了巨大实效。 二、企业管理——以人为本

美日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及其适用范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e14402937.html, 美日企业的管理模式比较及其适用范围 作者:陈佳梅 来源:《时代经贸》2013年第01期 【摘要】本文研究了美、日管理体制方面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日本的企 业更重视员工对通用知识的运用,因而日式企业的管理制度的特点表现为:抽象的工作内容设计、员工加入到管理中以及横向协调,表现为分权式的管理制度。而美国企业则更在意员工对专业知识的运用,所以美式企业的管理制度的特点表现为:规范严谨的工作设计、专业管理和纵向协调,表现为集权式的管理制度。最后,本文比较了两种管理模式之间的不同并分析指出了两者的适用范围。 【关键词】美国企业;日本企业;适用范围 社会上很多的企业家和学者都非常关注美日企业之间的这两种不同的管理体制。有一些人觉得,两国之间不同的文化背景是这两种管理模式产生和存在的根源。两国之间的文化是不可复制的,所以两国的管理体制也是不可能复制的。而另一些人则认为,没有任何两种完全分裂的管理理论,世界各国的管理理论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日本的管理制度是在五、六十年代美国的管理经验基础上产生的,所以日本的管理体制不能说是完全由日本的文化决定的,只能说是美国的管理经验结合了本土文化,但仍然是美国模式的发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日本的管理经验渐渐得到了美国企业的重视。现在,团队管理、员工参与、及时生产等管理方式在美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而这些都是日本管理体制的特点。所以美日两国的管理体制并不是独立的毫不相关的,而是同一体系下不同的发展模式。 一、美国企业的管理模式特点 (一)短期雇用制 美国的文化与个人的价值观导致了人员流动率很大。 (二)快速的评估和升职过程 美国公司比较重视个人的能力,而不重视一个人的资历。员工进入公司后,拥有管理学硕士学位的人可以直接进入管理层,受教育多的人起点也高。企业的中、高层,不管是从公司内部一步步提升上来的,还是从别的企业中挑选过来的优秀人才,都会给他们一样的待遇。员工只要自己有能力和冲劲,取得了好的工作绩效,就能通过公平竞争,很快得到提升和重用,不必熬年头,论资排辈。 (三)专门化的职业发展模式

日企在华名单

A 阿尔卑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 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上海) 阿基里斯(株)上海代表处 埃迪虹电器有限公司(上海) 艾舞计算机网络(株)上海代表处 爱德万测试(苏州)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爱华(株)上海代表处 爱华医疗保健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爱华医疗保健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爱民私营投资有限公司(上海) 爱佩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爱佩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爱普生电子有限公司(上海) 爱思考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爱斯可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爱斯可电子有限公司(上海) 爱知海运(株)上海事务所 安川电动机器(上海)有限公司 安川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安川同济机电(上海)有限公司 安达信(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安徽TCM叉车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 安积滤品有限公司(上海) 安田仓库(株)上海代表处 安田火灾海上保险(株)上海驻在员事务所安田火灾海上保险株式嵘nbsp;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岸本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岸本模具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上海代表处 奥林岛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上海) 奥山建筑装潢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奥伊斯嘉上海日本语幼儿园 top B 八木(株)上海事务所 八木高级时装(上海)有限公司 八木通商(株)上海代表处 阪和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阪急交通社(株)上海代表处 宝广告社(株)上海代表处 宝九和耐火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宝理塑料(上海)有限公司 宝菱电气控制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宝菱塑料制品(上海)有限公司 保圣那投资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保土谷化学工业(株)上海代表处 北辰精密零件(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村上丝纲有限公司昆山分公司 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北陆银行(株)上海代表处 倍克商事(株)上海代表处 本田技研工业(株)上海代表处 本溪NEC通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上海办事处 伯东企业有限公司上海事务所 不二制油(张家港)有限公司上海联络处 BUK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top C 草津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长江毛纺织品(上海)有限公司 长濑产业(株)上海事务所 长崎县上海事务所(社)长崎县贸易协会上海事务所长尾产业(株)上海事务所 常阳(株)银行上海代表处 朝日放送上海支局 朝日广播电视台上海支局 朝日新闻社上海支局 朝日新闻社上海支局 赤诚国际人材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冲电气工业(株)上海代表处 冲电子(香港)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崇友东芝电梯(上海)有限公司 出光润滑油(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出光润滑油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川崎汽船(中国)有限公司 川崎制铁(株)上海代表处 川崎重工业(株)上海事务所 川铁商事(株)上海事务所 川西仓库(株)上海代表处 春雅整衣(上海)有限公司 茨城县(财)国际交流协会代表处 茨城县(财)国际交流协会上海代表处 村田包装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村田电子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top 草津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长江毛纺织品(上海)有限公司 长濑产业(株)上海事务所

日资企业劳动合同书详细版

STANDARD CONTRACT SAMPLE (合同范本)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25127 日资企业劳动合同书详细版

日资企业劳动合同书详细版 说明:本合同书适用于合同的推广与使用,可以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一步完善和深入发展,有利于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加快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的节奏,可用于实体印刷或电子存档(使用前请详细阅读条款)。 日资企业劳动合同 _______________贸易有限公司(甲方),为日本在华投资企业,因经营需要,经公开招聘,全面考核,决定录用(乙方)为劳动合同制员工。 甲方:_______________贸易有限公司 乙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甲乙双方经平等协商同意,自愿签订本合同,共同遵守本合同所列条款。 一、劳动合同期限 第一条1、本合同期限类型为有固定期限合同。 2、本合同有效日期自年月日至年月日止。(其中年月日至年月日为试用期)。 3、本合同期满,甲乙双方经协商同意,可以续订劳动合同。二、工作内容 第二条1、乙方同意根据甲方工作需要,在公司担任岗位的工作。 2、甲方可根据公司经营管理的需要及乙方的业务能力和工作表现,调整乙方的工作岗位。 3、乙方在受雇于甲方期间应始终保证按照甲方的要求完成交付的工作任务,履

行职责。 4、乙方在合同期内不得以任何形式从事其他公司的工作或私接业务。三、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第三条公司实行: ()标准工时制度 ()不定时工时制度 实行标准工时制度的员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如需加班,须经主管上级批准.公司将按公司的规定给加班员工一定的报酬或调休。实行不定时工时制度的员工,按照标准工时制度的原则确定工作量,不再执行加班的规定. 第四条乙方享有中国政府规定的公休、节假日,包括新年一天;春节三天;劳动节放假三天,国庆节放假三天。 第五条甲方负责对乙方进行职业道德、业务技术、劳动安全卫生及有关规章制度的教育和培训。四、劳动报酬 第六条1、甲方按乙方的职责、绩效进行报酬分配。乙方试用期内,月收入为试用期满后,月收入为。本收入包括国家规定的各类津贴、补贴。乙方在受聘期间必须遵守收入保密制度。 2、甲方可以根据业务财务状况及乙方的工作表现和能力调整乙方的工资和收入。 3、随着岗位变动,乙方根据甲方工资标准享受新岗位的薪资。五、保险福利待遇 第七条甲乙双方应按国家和当地政府社会保险的有关规定缴纳职工养老、住房、失业和医疗及其他社会保险费用。 第八条乙方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公司将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一定的医疗期。

论日本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论日本企业成本管理模式 标准成本管理等旧成本管理模式日益暴露出不适应现代发展时,西方成本管理界各种新的管理思想逐渐兴起:其中形成了两种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且在实践中运用的成本管理模式--日本成本管理和欧美成本管理。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在80年代成为举世瞩目的成功典范,虽然在今天仍需我们注意学习,独特的管理模式,因为他们仍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今天谈谈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当中最重要的环节--成本管理。(公司与系统--打好企业管理系统基本功) 当然有人会认为日本的"成本经验"已然过时,但殊不知,人家过去的经验恰恰可能是我们今天最需要的。 成本管理是日企成功之本 以下我分析为几个方面(以下是本人观点): 日本企业成本管理独特之处主要有: 1.产品设计前-目标成本 A.目标成本的稳定性 日本公司制定成本的顺序是:市场销售目标价格-产品设计-成本预算-计划成本。在新产品设计前制定目标成本,是日本公司成本管理的特点之一。 以汽车制造商为例,汽车的每一项功能都被视为产品成本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汽车的挡风玻璃、引擎滑轮到引擎箱都事先制定一个目标成本。制定目标成本,"这只是成本核算战役的开始",这一"战役"的过程就是公司同外部供应商之间,以及负责产品不同方面的各部门之间的紧张谈判过程。最初的成本预算结果也许高出目标成本的20%左右,或是一个更高的比例,但通过成本计划人员、工程设计人员以及营销专家之间妥协和利益权衡后,最终产生出与最初制定的目标成本最为接近的计划成本。 定位目标价格以后,一般没有特殊要求,他们是不会更改目标价格。 B.目标成本未来性 日本公司在制定目标成本的过程中,一定会把目标放在未来的市场,并非今天的市场。日本一位专家安雄其伊:"我们深知竞争对手也在准备以较低的价格推出更好的产品",因此日本企业制定目标成本不仅参考现行的零售价格水平和竞争对手同类产品的成本,而且还考虑到今后半年至一年内竞争对手在同类产品和成本上可能发生的变化。

大连市众多日本企业名录 整理版

大连市日本企业名录(整理版)日本TDK物流株式会社大连代表处 大连捷姆工业有限公司 大连力士门餐饮有限公司 大连佳连制衣有限公司 日本德宝海运株式会社大连办事处 大连友和物流有限公司 威宏光学玻璃(大连)有限公司 大连盛富商用票证印刷有限公司 大连三辉食品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大连和信涂料有限公司 大连筑鑫食品有限公司 大连野田木业有限公司 大连琪爱电机有限公司 大连爱路安时装有限公司

大连爱迪克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大连松和电脑有限公司 莫莱克斯(大连)有限公司 日本龙宝物产株式会社大连办事处 大连龙日木制品有限公司 理光电子技术(中国)有限公司大连分公司 大连诺阿时装有限公司 大连众太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大连西科杰服装有限公司 东和电气自动化工程(大连)有限公司 大连连冈食品有限公司宝来食品(大连)有限公司大连冰山三洋洗染有限公司 大连今冈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大连维美家庭用品有限公司 米克罗弹簧(大连)有限公司 大连国华时装有限公司

凤城东汤丝业有限公司 大连保税区北村国际工贸有限公司 大连罗扎逊服装有限公司 大连现代机械有限公司 大连新汇玻璃制品有限公司 大连金名水产有限公司 大连迈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大连三协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大连安波温泉度假区新乐园有限公司日本大三株式会社大连办事处 大连保税区春利国际工贸有限公司 日本连达国际株式会社大连代表处 大连芳和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新日本空调株式会社-二 大连保税区鸿翔国际工贸有限公司 日本涩江精密工业株式会社大连代表处

大连丽安制衣有限公司 日本有限会社福山商事大连代表处 依田电机产业(大连)有限公司 日本龙凤企画有限会社大连代表处 欧姆龙工贸(大连)有限公司 日本(中国)发禄贩卖株式会社大连办事处 万莲服装(大连)有限公司贸易振兴会大连办事处大连格林克斯木业有限公司 日本东金株式会社大连办事处 大连三景服装有限公司 日本东京海上火灾保险公司大连办事处 大连大森数控技术有限公司 日本明和产业株式会社驻大连办事处 大连宇海发光制品有限公司 日本兼松株式会社大连事务所 大连荣兴水产有限公司

国外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国外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一、以人为本 当今世界,处于日、美两种管理模式的统治之下,他们各有所长,互相争宠。八十年代,以日式的管理模式占据世界管理领域的宝座。而九十年代,由于日本受泡沫经济和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日本经济的衰退,人们又将目光转向美式管理。中国企业要想在世界经济中不被冲倒,必须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管理经验,即学习日、美两种管理模式,将其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的特点相结合,缔造出中国人自己的模式 日、美两种管理模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是以其传统化、思想、教育体制为基础形成的。若想更好地研究他们,必须从它们产生的根本原因着手,充分了解它们的传统文化、思想、教育的差异 美国人继承了欧洲人的传统,在性格方面表现的开朗,具有责任心,办事果断,并且敢于冒险;但不乏冲动,个性化较强,日本人由于受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在性格上更为内向,办事谨慎,考虑周详,但顾虑太多,办事犹豫不定,缚足不前 在生活上,美国人由于传统的冒险性,寻求生活上的刺激,不安于现状,所以造成很大的流动性和不稳定性;因此更着眼于现实,注重当前消费,他们很少为还孩子的学费和买房子问题担忧。而日本人,传统的落叶生根,寻求生活的安定、和谐,使他们更着眼于未来,注重长远利益,为自己的生活进行长期打算、考虑 在教育制度上,美国人实行开放式管理,而日本人则为封闭式。美国人将孩子独自一人留在大无边际的草原上,然后让他走自己的路。即使遇到河流、高山,他们也须自己寻找穿越的路径。学校仅传授孩子们如何去探路,并未指定他们走那条固定的路线。正如一位美国教师所说:“我们教给孩子如何去获取他所需要的更多知识,而不是给他们灌输固定的东西,让他们记住。”所以从小在孩子心中养成坚强的性格,强烈的责任心,但由于家人给予他帮助,家庭关系相当冷漠,只能靠自己去解决困难,形成了坚强的性格和思想上极具个性的人。另一方面,中国思想影响下的日本人,希望孩

上海重点日资企业名录

A 阿尔卑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上海) 阿基里斯(株)上海代表处 埃迪虹电器有限公司(上海) 艾舞计算机网络(株)上海代表处 爱德万测试(苏州)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爱华(株)上海代表处 爱华医疗保健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爱华医疗保健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爱民私营投资有限公司(上海) 爱佩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爱佩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爱普生电子有限公司(上海) 爱思考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爱斯可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爱斯可电子有限公司(上海) 爱知海运(株)上海事务所 安川电动机器(上海)有限公司 安川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安川同济机电(上海)有限公司 安达信(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安积滤品有限公司(上海) 安田仓库(株)上海代表处

安田火灾海上保险(株)上海驻在员事务所安田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岸本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岸本模具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上海代表处 奥林岛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上海) 奥山建筑装潢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奥伊斯嘉上海日本语幼儿园 B 八木(株)上海事务所 八木高级时装(上海)有限公司 八木通商(株)上海代表处 阪和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阪急交通社(株)上海代表处 宝广告社(株)上海代表处 宝九和耐火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宝理塑料(上海)有限公司 宝菱电气控制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宝菱塑料制品(上海)有限公司 保圣那投资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保土谷化学工业(株)上海代表处 北辰精密零件(上海)有限公司

北京村上丝纲有限公司昆山分公司 北京电通广告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北陆银行(株)上海代表处 倍克商事(株)上海代表处 本田技研工业(株)上海代表处 本溪NEC通讯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毕马威国际会计公司上海办事处 伯东企业有限公司上海事务所 不二制油(张家港)有限公司上海联络处 BUK投资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C 草津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长江毛纺织品(上海)有限公司 长濑产业(株)上海事务所 长崎县上海事务所/(社)长崎县贸易协会上海事务所长尾产业(株)上海事务所 常阳(株)银行上海代表处 朝日放送上海支局 朝日广播电视台上海支局 朝日新闻社上海支局 朝日新闻社上海支局 赤诚国际人材咨询服务(上海)有限公司 冲电气工业(株)上海代表处

美日企业管理模式知识和决策权的视角比较

美日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知识和决策权的视角 通常对美日管理体制的比较研究都是从文化的角度入手,本文从知识和决策权的角度研究了美日企业管理体制的不同。日本企业重视专用知识的作用,因而形成了以模糊工作设计、员工参与管理和横向协调为特点的分权式管理制度。美国企业重视通用知识的作用,因而形成了以规工作设计、专业管理和纵向协调为特点的集权式管理制度。最后,本文分析了两种不同管理模式的适用条件和围。 美国和日本企业管理体制之间的差异一直是学者和企业家们关注的焦点。有人认为,这两种管理模式形成和存在的根源在于两国不同的文化。由于两国的文化是不可移植的,因而两国的管理体制相互之间也是不可能移植的。沿用到中国,由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应该发展具有自己特殊的管理理论,而不是用西方的管理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实践。另一派学者认为,不存在任何两种分裂的管理理论,世界各国的管理理论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整体。日本的管理实践是在五六十年代学习美国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而日本的管理体制不能说完全是由日本文化决定的,只能说是在本土文化优势的基础上融合了美国的管理经验,是美国模式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企业也越来越注重学习日本的管理经验。如今,日本管理体制中的团队管理、员工参与、及时生产等管理方式也在美国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日本和美国的管理体制并不是两种不同的封闭的体系,而是同一体系下不同的发展模式,因而可以用统一的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目前,关于美日企业比较体制更多的是描述性研究,缺乏在统一理论框架下的严谨理论分析。本文运用知识和决策权匹配理论,认为美日管理体制差异的核心在于知识在组织中不同的分布状态,以及导致的相应的决策权分布差异。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美日两国形成不同管理模式的原因,以及不同模式的适用围和条件。 一、知识和决策权在组织中的分布关系

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经济复苏和高速发展的时期形成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注重市场调节,规范化和制度化的程度比较低,企业注重劳资双方的合作关系。日本企业中独到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为日本的经济腾飞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这是无须怀疑的。近来关于改革这些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讨论也从未间断过。一般来说,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基本特点是: 重视员工培训 日本企业聘用员工时,不看重个人的具体技能,而是强调基本素质。其基本思想是,高素质的员工可以通过企业自己的培训,胜任所有的工作。 为了保证获得高素质的员工,日本企业非常注重与学校的合作。在不同学校之间,企业认为好学校的学生比较好,更加愿意优先录用。学校从自身利益出发,也是很愿意与企业合作,尽量向企业提供关于学生的准确信息。 日本企业因为在招聘时重个人素质轻特殊技能,因此在培训新员工上要花更大的工夫。员工在培训中,不仅要学习技术方面的“硬技能”,而且还要学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上下左右关系和行为准则等很多“软知识”和“软技能”。这些软知识和软技能的一个特点是,只有员工继续在本企业就业时,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发挥作用,帮助员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注重内部提拔 日本企业里有新的工作时,会尽量培训已有的员工,通过内部调节来满足需要。 在日本企业中,外部招聘来的管理人员,无论其能力多强,没有一段相当长的时间熟悉企业内部的制度和体系,和上下左右建立起密切的工作和个人关系,都是很难开展工作的。因此在日本企业中,员工的使用上有“有限人员”和“按部就班,内部提拔”特点。就是员工要从基层进入企业,然后在按部就班提拔的过程中熟悉情况,和上下左右建立起工作和个人关系,为以后从事管理工作创造条件。 提倡终身就业 从企业这方面来看,在对员工进行大量的培训以后,一般也不愿意员工离开企业,因此,即使是经济不景气时,日本企业也不轻易解雇工人。这样员工在企业终身就业,其利益就和企业完全拴在一起了。另外,由于员工对企业经营情况的及时了解和对企业的依赖,使员工更加愿意也更加容易与企业合作,这样就形成了日本企业中合作性的劳资关系。 日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独特及其在日本战后经济复苏和高度发展时期的巨大作用,引起了人们对这种管理模式的极大兴趣。日本企业独特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出现,固然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渊源,如强调合作和团体主义精神。但战败后的经济惨状,迫使日本企业寻求一种灵活的、大规模的生产方式,要使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必须相应的灵活。分工不能太细,规章制度也不能太多,这样才能随时根据生产的需要,把劳动力在不同的部门和工

日本企业管理精髓

日本企业管理精髓 日本制造——品质优良的代名词,工艺精致、价格适中、外观精美、品质上乘、环保节能等是日本产品的特色,2010年世界五百强中日本企业就有68名,仅次于美国排名第二,在国内我们熟悉的知名品牌公司就有松下、东芝、丰田、索尼、本田、日立、日产、佳能等等。另外日本企业寿命也名利前茅,存活超过百年的企业数不胜数。那么日本企业为何能保持如此顽强的生命力及竞争能力呢? 一、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日本企业的管理非常严谨规范,有非常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流程体系,日本企业的执行力度非常强,他们有非常强的执行意识,尊重规则、遵守规则,从会长到基层员工都会严格执行公司制度,按照流程做事。并且日本企业的工作计划性非常强,每一项工作的前期准备、计划方案、贯彻执行、数据统计、分析总结都有条不紊的按照计划有序进行。我一个朋友在日资企业任职PMC经理时企业有近60条生产线,但他们的生产计划都能精确到后续6周的每一天,回复给客户并对交期负责,这在绝大多数企业看来都是不可想象的。另外在细节管理方面,我们与日本企业的差距非常明显,企业的之中的废品垃圾严格按照分类摆放,甚至连文件夹的摆放顺序都用胶纸贴上明确标识,日本人的专着执着精神被我们很多人用“愚蠢”这个词来形容,比如再热的天,日本人都会西装革履的会见客户,一张桌子让他擦十遍绝对不会少,正是这一丝不苟的专着执着成就了今天高品质、精工艺的日本产品。

日本人的敬业精神举世闻名,工作绝对排在第一位,甚至有时还需要有献身精神,他们认为工作才是人生的本质和真正含义,他们崇尚忠诚与奉献。所以他们把公司当成家,勤勤恳恳、不知疲倦地工作一生,被人称作“工蜂”。在日资企业经常看到日本人加班到很晚,但第二天照样精神抖擞的上班工作。与我们绝大多数国人不同,我们只把工作当成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把工作当成是神圣的使命,真正当成自己的事业在做,企业员工与老板一条心。这是中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真正差距所在。 二、高度敬业的职业态度。 三、系统完善的福利保障。日本人讲究忠诚与奉献,视公司为家等等,其实是因为企业有系统、完善的福利保障,能保证他们的职业生涯无忧,所以他们才会愿意把一生都奉献给企业。日本企业的福利措施不但完善而且富有人性,比如员工入职时有迎新会,员工离职时有欢送会,让人来的时候有家的温暖、亲切感,离开的时候对公司留有怀念之情,我离开以前服务的日资企业多年,至今都很怀念那段美好时光;员工生日、结婚、生育、重大事故等,公司管理人员、高层都会送上礼金予以慰问、安抚;为员工发放年终奖金、购买各类保险、住房基金、住房补贴、伙食补贴、交通费、健身卡、优惠券等;为员工身心健康建设运动场、图书馆、医疗室、图书室,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等等,正是这套系统、完善的福利保障体系带来的一点一滴的关爱,使日本企业员工真正的以企业为家,产生极强的归属感与主人翁意识。

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

日本企业的管理模式 下面几点,供大家参考: 1.-----时间控制 下班——滞后思考原则 下班时间——滞后思考原则:在办公室,下级随时处于待命状态;在生产现场,上司随时处于保障状态。 在日本企业中,办公室工作的员工,职务越低,下班时间就越晚。因为下级必须随时准备回答上司提出的问题,随时为上司提供所需要的材料,随时执行上司的每一个命令。 只有当上司离开公司之后,下级才会有自己的时间,才能整理属于自己的内容。员工们都会意识到:从社长到职员,来公司的目的是为了工作,每一个下级的工作只是上司工作中的一部分,只有优先完成自己分内的工作,才能保证上司工作的完成。 大家不禁要问,难道下级就不能比上司早下班吗?不是的,下级同样可以在上司之前下班,只要你在下班前同上司打声招呼,告诉他“我有事要先走”等,就行了。不仅如此,上司在下班之前,也要同下级打招呼:“我要下班了,”这种每天都相互通气和相互关照的企业风气,奠定了日本企业严格管理的基础。 而生产现场下班的时间顺序与办公室下班的时间顺序恰恰相反:职务越高,下班时间就越晚。这是因为,无论多么优秀的决策人和上司,一旦签订了契约,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在交货期内生产出满足客户要求的优质产品。这些产品的真正生产者是员工。而且,无论多么优秀的员工,不仅无法独自完成某一个复杂完整的产品,还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必须要上司大量的协作和协调来保障员工的操作。如果上司先于员工离开现场,当天的任务就有可能完不成。 举个例子:日本某企业完成汽车轴承工作。生产看板会这样写: 工作内容:轴承 100个。 工作时间:8个小时(上午完成,下午完成)。 完成工作者:****。

西班牙在华企业名单

西班牙在华企业名单 学西语的XDJM,刚看到一份企业名录,找工作或跳槽的看过来! 西班牙ACS集团- 德佳德斯港口及物流公共事业集团公司 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王勇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安立路68号阳光广场B328室- 100101 电话:+86.10.64897165 传真:+86.10.64965234 电子邮件:wangyong-acs@https://www.360docs.net/doc/2e14402937.html, 网站:www.grupoacs.es 西班牙欧洲航空公司 北京办事处总经理:李堂右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城区东单北大街1号国旅大厦602室,100005 电话:+86.10.65275188 传真:+86.10.65266035 电子邮件:res@https://www.360docs.net/doc/2e14402937.html, 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2e14402937.html, 西班牙豪华世纪有限公司(奥菲佩克有限公司) 北京办事处业务经理:安德列斯高士曼 拉法埃尔费尔南德斯 纳侨贝谈古 地址:中国北京朝阳区西大望路17号阿尔萨办公楼100022 电话:+86.10.67713467 / 67713470 传真:+86.10.67713447 电子邮件:info@https://www.360docs.net/doc/2e14402937.html, 网站:www.alsa.es 西班牙阿拉贡自治区政府对外局 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付丽 地址:中国北京市朝阳区左家庄路甲2国际友谊花园3号楼9E - 100028 电话:+86.10.64622085 / 64622086 传真:+86.10.64622089 电子邮件:arexbj@https://www.360docs.net/doc/2e14402937.html, 西班牙阿德拉机器制造商出口集团 北京代表处 首席代表:兰力 地址:中国北京市东直门南大街14号, 保利大厦办公楼674室- 100027 电话:+86.10.65019498 传真:+86.10.65010398 电子邮件:aterabj@https://www.360docs.net/doc/2e14402937.html, 网站:www.atera.es 西班牙艾雅贵(聊城)食品有限公司

上海重点日资企业名录

上海重点日资企业名录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A 阿尔卑斯(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阿尔卑斯电子有限公司(上海) 阿基里斯(株)上海代表处 埃迪虹电器有限公司(上海) 艾舞计算机网络(株)上海代表处 爱德万测试(苏州)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爱华(株)上海代表处 爱华医疗保健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爱华医疗保健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爱民私营投资有限公司(上海) 爱佩技术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爱佩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上海) 爱普生电子有限公司(上海) 爱思考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爱斯可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爱斯可电子有限公司(上海) 爱知海运(株)上海事务所 安川电动机器(上海)有限公司 安川电机(上海)有限公司 安川同济机电(上海)有限公司 安达信(上海)企业咨询有限公司 安积滤品有限公司(上海)

安田仓库(株)上海代表处 安田火灾海上保险(株)上海驻在员事务所安田火灾海上保险株式会社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岸本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岸本模具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奥林巴斯光学工业(株)上海代表处 奥林岛电子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上海) 奥山建筑装潢工程有限公司(上海) 奥伊斯嘉上海日本语幼儿园 B 八木(株)上海事务所 八木高级时装(上海)有限公司 八木通商(株)上海代表处 阪和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阪急交通社(株)上海代表处 宝广告社(株)上海代表处 宝九和耐火材料(上海)有限公司 宝理塑料(上海)有限公司 宝菱电气控制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宝菱塑料制品(上海)有限公司 保圣那投资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保土谷化学工业(株)上海代表处

企业管理模式双头鹰式管理探究

企业管理模式双头鹰式 管理探究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双头鹰式管理探究[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日益迫切和重要。建立管理模式应考虑的因素:(一)企业管理的内容和范畴。(二)文化基础。(三)国情基础。(四)先进性和前瞻性。双头鹰式管理的特点:1、一头看政府,一头看市场。2、一头看国内管理文化,一头看国外先进管理方式。双头鹰管理模式综合中西管理思想的优点和长处。一头盯着较理性的西方先进管理思想及手段,一头盯着较天性的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文化传统。理性的管理包括科学的管理手段方法及制衡约束的组织制度,天性的管理包括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及中国儒家的统御思想观念。当前是多变的年代,变是永恒的不变,任何已有的和常规的管理模式都将被创新的管理模式所取代,管理创新是管理的主旋律。 (中经评论?北京)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联的。可以说是这些因素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变化。截止目前的管理理论还不是从假设出发的。经验性的实证分析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特征,尽管管理理论千差万别,但研究的主题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研究管理与被管理之间关系以求最优化实现其目标。管理涵盖着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法和方式,通过这些基础性的研究,人们往往倾向于寻找一套固定适用的管理模式来指导管理实践。另外,良好的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管理效率的提高和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市

场经济的建立和知识经济的到来,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管理模式日益迫切和重要。 一、建立管理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一)企业管理的内容和范畴。管理涉及到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三个层面的内容。具体讲,生产力包括自然界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技术与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亦称经济关系,包括产权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劳动协作关系,产品的终了分配关系;上层建筑方面包括企业的价值取向;企业文化层面和企业制度层面的具体内容。从以上可以看出企业管理包含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 (二)文化基础。管理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现象。一个国家的管理是与该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联的。管理的文化基础具体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任何管理都植根于一种文化之上,社会文化背景是管理赖以生存的土壤、环境,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就要求有什么样的管理行为和方式与之相适应,因为社会文化环境是客观的,相对稳定的,是不以入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管理植根于文化之上如果能适应它,符合它的特征及要求,则管理效果就好,管理效率就会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就会提高;如果管理不适应文化,则管理效果基,甚至导致管理失败。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发展利用文化,把文化背景、文化特点、文化内容借用来作为具体的管理手比利用文化本身的系列内涵建立相应的管理方式。现代管理学研究的兴趣越来越集中于管理文化研究,认为借用文化作为管理不失为最有效的管理办法之一。

应该学习的日本企业管理方法

在日企工作了一段时间,觉得有很多制度都很不错,对于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帮助。 一、看板作业丰田公司的理念,有订单才生产。避免造成浪费和库存。 二、白板讲解开会讨论的时候少不了的书写工具。随时提出新方案随时记录,图解文字都有。清晰易懂。 三、揭示板公司通知告示的张帖,不良现象的揭示,公司职员行踪去向的跟踪确认,公司组织机构尽在门口的揭示板上。活动时间安排也准备地写在上面,真是很有效率。 四、计划、企画精神每年的下半年便开始制订来年的年度计划,日本的计划性真是强。年中还会修订计划,相应地有第二版、第三版、第n版……而且会有月计划,对于例会,出差,来宾访问,相关活动的预知早做准备。年底时制作来年的工作日休息日的日历表。 五、文件、帐票格式的统一性规章制度章程文件编号统一管理,井然有序。且文件内容明确不含糊。 六、POWERPOINT的应用开会讲座少不了的是幻灯片,用实绩文字图表说明简单明了。 七、严谨工作态度十分严谨,字体不统一格式不规范都是不行的。不过我每次自检时自我感觉良好,而看别人的东西就能找出一大堆要修改的地方。看来还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八、碰头确认多一有不确定问题就聚在一起开个小型会议,及时确认事情的真实性及采取应对措施。 九、数据的保留对于打电话确认情况这种不保险的方法,日本人的对策是用书面或是用E-mail。有文字上的证据是想赖也赖不掉的。 十、办公用品的使用打印纸一面作废但另一面可以再利用。纸张在日本是很贵的,日本人对纸是不容浪费的。像计算器等非消耗性办公文具都是员工个人购买个人使用,并在自己的物品上贴上名字以防丢失,人们对于自己的东西还是爱惜的,间接地节省了很多经费开销。 十一、晨会和下班会开工做事前就昨天的工作情况和今天的工作内容做个说明,大家对发生的事都心中有数。下班前总结一下白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提醒明天的工作重点。一般是要不开晨会要不开下班会,总之目的是一样的。 十二、信息的共享OA办公自动化,个人都做自己的一堆工作,但相互之间的交流也少不了。资源的共享,联机工作想要的东西共享便轻易拿到,快捷准确有效率。 十三、报连相「报告?连络?相谈」。报告、联络、商量——上下级之间,平级之间都是有用的三件法宝。 十四、5S活动的开展「整理、整备、清扫、清洁、躾」的罗马字母都是以S开头,故称为5S。整理、整备、清扫、清洁、礼仪这五点便是活动的中心。有了他们公司总是能保持良好的工作环境。 十五、明细一目了然资料册的明细、费用明细、借用工具物品的明细……什么都一清二楚的。很快地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物品和数据。 十六、明确职责制定明确的组织机构图,规定各自的职责工作范围。在各个办公设施物品旁也标明贴有具体责任者的名字,出现问题及时能找到负责人解决。 十七、OJT学习on job training。在岗学习,除了在学校学习技能外还有一种方法,那就是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在工作中积累经验。 我把自己在日本企业工作的经历写出来。让大家体会到我对日本企业管理的直观感受。 下面几点,供大家参考:

日本企业全面创新管理模式及其启示

内容摘要:日本优秀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讲就是全面创新管理(TIM),本文分析和比较了丰田、佳能和索尼公司TIM模式的异同,对其成功经验做了归纳和总结,并得出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全面创新管理日本企业创新管理 日本优秀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不仅是专家学者们重点研究领域,而且是世界各国企业竞相效仿学习的对象。尽管国内外学者已对日本优秀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做过大量研究,但运用全面创新管理理论来研究日本创新管理模式的文献却很罕见。笔者认为日本优秀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从本质上讲就是全面创新管理模式。全面创新管理是日本优秀企业创新管理的共同模式和根本特点。 全面创新管理 全面创新管理(TIM)是迄今为止最先进、最科学的创新管理模式,它以构建和提高核心能力为中心,以价值创造和增加为目标,以战略为导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组织的各种创新(战略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等)的有机组合与协同创新为手段,凭借有效的创新管理机制和方法,做到人人创新,事事创新,时时创新,处处创新。日本优秀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充分体现了全面创新管理模式的主要特征。 瑞典学者哈利森教授通过长期的研究,总结出日本优秀企业在创新管理方面的通行做法和成功经验。从他的研究可知,尽管日本优秀企业的创新管理模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体现出创新的全面性、全员性、全时空性、协同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具体说来,日本优秀企业的创新既包括技术创新,也包括非技术创新,涉及所有的创新要素,而且特别重视技术创新与非技术创新之间的协同;在日本优秀企业里,每一位员工都是创新的积极参与者,每一个职能部门都是“创新源”,而且各职能部门之间界面友好、互动频繁、协同运作,从而为“全面创新”提供了人员和组织保障;日本优秀企业同外部相关组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政府部门、中介机构、供应商和客户等)的联系非常密切,这一方面使它们能够及时、便捷和经济地获取外部的最新科技知识和市场信息,另一方面也使创新风险大为降低,创新成功率显著提高;近10余年来,日本优秀企业所采取的创新战略既不是纯粹的“自主创新战略”,也不是纯粹的“合作创新战略”,当然,更不是纯粹的“模仿创新战略”,而是一种兼有上述三种创新战略优点的“复合创新战略”。 基于哈利森教授的研究成果和TIM理论,我们给出一个日本优秀企业TIM的框架模型(如图1):资源创新是企业内外的技术和非技术创新,其中以技术创新为中心,进行组织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战略创新、市场创新等;活动主体创新是公司内外相关利益的个人和单位创新,包括员工、供应商、顾客等都参与创新;活动创新是企业内外时时、处处创新,包括全时、全地域、全流程的持续创新;同时各个创新要全面协同进行。 日本优秀企业TIM模式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