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四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学设计.doc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学设计.doc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学设计.doc

知我海西爱我家园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海西的范围及风情文化、旅游景点,从而激发学生热

爱海西的情感。

课前准备:福建省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海西指的是哪些地方?

二、探索新知:

(一)生在福天福地

1.找来中国地图,看一看福建省在哪里,濒临什么海峡,周边有

哪些“邻居”省份?

2.说一说“海上丝绸之路”

3.介绍福建省的交通概况

4.介绍福建省的气候特点

5.提问:做为福建人,你身在福中吗?(让学生谈谈故乡有哪些

“福气”,可以从空气好、河流多、海产丰富、交通便利等方面谈谈)(二)长在繁荣海西

1.说一说“海峡西岸”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范围。

2.在课本第 3 页的示意图上找出相关地方。

3.认识福建省主要城市。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厦门市我国的经

济特区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宁德的三都澳是

世界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之一;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多年来经济增长

居全国前列,许多世界知名品牌都在这里诞生;漳州素有“花果之乡”的美誉,那里的农业全国有名;“红土地”龙岩自然资源丰富。

(三)乐在风情旅游

1.介绍课本第 6 页上的 5 个旅游景点;

2.闽南金三角指的是哪些地方?(厦门、泉州、漳州)

3.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

三、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 1 课武夷山水双世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简单介绍武夷山水的一些风景名胜,文人古迹和一些美丽的传说。

2.通过欣赏“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九曲十八弯”代表处等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好风光的热爱之情,产生游览观光、亲临其境的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能简单介绍一两处奇峰或秀水,在讲述中

体现出自己的自豪感或向往之情,或是了解“仙舟”等古迹,能说说“仙舟”的神奇。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武夷山是一张赠给世界各国朋友的“名片”。这张“名片”记录

着武夷山奇特自然风光的美誉,还记录着武夷山获得的世界级荣誉。

我们班有多少同学到过武夷山,到过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游览后的体会。

出示山峰全景图。

讲解:不知道大自然是怎样的一种造化,把武夷山塑造得这样神奇、多姿,武夷山的自然天成难道是岁月老人眷顾的结果吗?带着对

这片山水的憧憬与好奇,让我们一起走进武夷山。二、探索新知

今天我们看到的武夷山奇特秀丽的自然山水,是数亿年前地质变化的结果,书上是怎样描绘的?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本剧的第二自然段。

谁能告诉大家,这片美丽而神奇的景色在我们福建省的哪个位置?翻开第二页的地图找一找。

武夷山有 36 峰,同学们能说出几座?(欣赏图片)

三、阅读加油站

(1)武夷山地名的由来。

(2)阅读《船棺·架壑船·仙舟》,说说神奇在哪里?

(3)古人为什么要把船棺安放在悬崖绝壁上?

为了防止野兽对死者遗骸的侵袭,同时,将死者放在高处,也显示出死者灵魂的尊贵。

四、自读相关链接内容

世界遗产委员会是怎样评价武夷山的?

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请收集有关资料,为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制作一张名片。

第 2 课石鼓名山多史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石鼓名山有哪些景点。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古迹。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石鼓名山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

介绍:鼓山,耸立于福州东郊,闽江北岸,距市中心仅8 千米。

据传山上有巨石如鼓,每当风雨大作,便簸荡有声。鼓山海拔 969 米,它既是历史悠久的佛教圣地,也是福州主要风景区。鼓山胜迹以涌泉

寺为中心,分东西南北四路,计一百六十多景。鼓山有历代名人摩崖

题刻约四百段,集中在灵源洞深处,真、草、隶、篆皆备,宛如一座

书法宝库。涌泉寺在鼓山半山腰的白云峰麓。因寺中有一泉水涌出,

故名。该寺已具有近千年的历史了。现寺门上的匾额“涌泉寺”三字

为清康熙皇帝所书。

二、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鼓山的交通

(2)鼓山的主要景点有哪些?

三、阅读《涌泉寺》的宝藏,找一找涌泉寺有哪些宝藏?

(1)陶塔:(出示图片,解说)共 9 层,塔身塑有 1038 尊佛像,又称为千佛塔。

(2)匾额:清朝康熙皇帝所题

(3)大钟: 2000 多千克,上面刻有6373 字的佛经

(4)大鼓:直径 1.25 米,鼓面用整张牛皮蒙制

(5)“舍利子”

(6)三铁:铁木(鸡丝木供桌经多次火烧,仍完好如初);大

铁锅(一次下米 250 千克,装水 1000 千克,烧饭可供千人使用);

铁树(已有 1000 多年历史)

四、阅读相关链接:《摩崖石刻》

根据文中意思,想一想“喝水岩”中多音字“喝”的读音,读一读。

五、说一说:

在鼓山涌泉寺的石墙上,“知恩报恩”四个字。你知道其间的意思是什么吗?前一个“恩”字小,后一个“恩”字大,寓意是什么呢?结合学习和生活的经历,说一说你对这四个字的理解。

六、总结本课。

把收集的资料制作成小卡片。

七、课后任务:收集的有关描写瀑布的诗句。

第 3 课九龙飞瀑溪水亲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九龙飞瀑有哪些景点。

2.培养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准备:收集的有关描写瀑布的诗句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描写瀑布的诗句。

“古往今来,描写瀑布的诗句有很多,请同学们先把你们收集的

诗句读给大家听一听,老师也收集了一些。”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二、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1.学习“漈”的读音和意思

2.九龙飞瀑的地理位置?(闽东周宁县东南方约13 千米处)

3.九龙漈名称的由来。(相传,古时有九条蛟龙聚游在此)

4.文章是怎样描写九龙漈瀑布的,请你读一读,说一说给你印象

最深的是什么?

(1)第一大瀑布:(欣赏图片)瀑高46.7 米,宽 76 米,丰水期可达 83 米。势(气势)若千军万马,声如虎啸龙吟,回荡山谷天际。

(2)四叠瀑(最为神奇):(欣赏图片)从60 米多高的层崖上奔腾翻落,在山崖间撕开一条200 米长的深峡,宛若巨龙连翻四个筋斗。

二、阅读加油站《负离子自述》

(1)在哪些地方负氧离子含量比较高?

(2)负氧离子有哪些特殊功效?(促进人体细胞新陈代谢,增强活力,调节自律神经,消除疲劳,增进食欲)

(3)负氧离子的美称有哪些?

(4)第一个证明负氧离子对人体具有有益功效的人是谁?

(5)负氧离子最喜欢去的地方是瀑布周围,那么福建省还有那些地方有瀑布呢?请自主阅读相关链接部分。

三、相关链接

(1)学生自读课文

(2)分享:福建省还有那些比较有名的瀑布,它们分布在哪里,有哪些特点?

5、总结本课。

第 4 课客家圣山冠豸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冠豸秀有哪些景点。

2.培养学生课前收集资料的习惯。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冠豸秀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出示冠豸山的图片。

2.师:这座山的名称叫“冠豸山”,它位于连城县城东1.5 千米处。其中“豸”是一个多音字,一种读音“zhì”,古书上指没有脚的虫子;还读作“ zhài”,冠豸山当地人沿用古音“ zhài”。

3.出示“獬豸”的图片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它长得像羊,却只长一只角(独角兽),能分辩是非曲直,攻击无理者使其离去。法官戴着的帽子被称为“冠

豸”( zhì),(出示图片)表示公正不阿、除邪扶正。

4.对比冠豸山和獬豸冠

5.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冠豸山的地貌特征

冠豸山是由红砂层积岩隆起而形成的山峰,与武夷山同属丹霞地貌,二者并称“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6.阅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了解冠豸山的景色特点

7.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欣赏“鲤鱼背”景观

8.阅读课文第四自然段,了解摩天峰的特点(奇险),人们登山

摩天峰的感受是怎样的?(油然而生一股战胜艰难险阻的豪情)

9.阅读文章第五自然段,了解文章是怎样棉鞋“定海神针”景象的。

10.阅读文章第六自然段,了解石门湖景象。游览石门湖,有哪些景观?

11.小结:冠豸山有道不尽的神奇,它是大自然献给人类的丰厚礼

物, 2009 年,冠豸山被列入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名录。

二、阅读加油站《书院文化冠豸风骨》

1.此外,冠豸山还是一座散发着浓厚文化气息的山,请自主阅读《书院文化冠豸风骨》部分。

2.冠豸山建有哪些书院?

3.欣赏冠豸山的摩崖石刻和题匾

(1)摩崖石刻:壁立千仞、冠豸、人长寿、造化钟神秀

(2)题匾:林则徐“江左风流”;纪晓岚“追步东山”。

三、相关链接《福建的山》

1.福建是个多山的省份,请你自主阅读相关链接材料。

2.交流: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座山?

(1)全省最高峰:武夷山脉的主峰:黄岗山2158 米

(2)三明市最高峰:白石顶1858 米

(3)龙岩市上下起伏最大的山:岩顶山1807 米

(4)漳州市最高峰:平和县大芹山1545 米

(5)厦门市最高峰:云顶山1175 米

(6)泉州市最高峰:戴云山1856 米(闽南地区最高峰)

(7)莆田市最高峰:石谷解山1803 米

(8)福州市最高峰:东湖尖山1682 米

(9)宁德市最高峰:山羊尖山1649 米

(10)上杭县的紫金山是全国著名的近况

(11)最神秘的山:福安市的白云山,号称闽东第一山,有很

多传说

(12)龙岩市梅花山,以华南虎驯养基地而闻名。

四、总结本课,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 5 课都市海岛鼓浪屿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有关大海的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准备:收集的有关大海的知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播放《鼓浪屿之歌》,学生听完后说一说,这首歌里唱的是

什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鼓浪屿。

二、教师简介有关鼓浪屿的知识并出示相关图片。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

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

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

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 、“音乐之乡”。

三、学生阅读课文,对鼓浪屿了解有进一步的了解。

1.鼓浪屿在哪里?

2.鼓浪屿有哪些著名景点?

3.鼓浪屿独特的文化传统是怎么形成的?

4.鼓浪屿的美誉

5.完成课后练习:

鼓浪屿码头的造型像什么?你知道这种造型设计有什么含义吗?

三、阅读加油站《音乐家的故乡》

1.在鼓浪屿诞生了哪些音乐家?

2.鼓浪屿音乐文化底蕴的形成原因有哪些?

3.菽庄花园里的钢琴博物馆收藏了哪些特别的钢琴?

四、相关链接《日光岩》

1.日光岩的原名?

2.日光岩留下了哪些名人的足迹。

(1)郑成功:在这里安营扎寨、操练水师

(2)蔡廷锴写下七绝古诗:心存只手补天工,八闽屯兵今古同;

当年古垒依然在,日光岩下忆英雄。

(3)蔡元培:叱咤天风镇海涛,指挥若定阵云高。

五、总结本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风景优美的鼓浪屿素有“海上花园”的美称,保留着许多西洋建筑,又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有着浓厚的钢琴文化氛围,有着“琴岛”的美誉,它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

六、课后延伸

福建是个沿海省份,有很多美丽的导语,比如平潭岛、东山岛、湄洲岛等,它们是福建山与海交融的最前沿,留下了许多海洋文明的烙印。请你查一查这些岛屿的情况。

第 6 课海上仙都太姥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太姥山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准备:收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图片,激趣导入

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你们是否

有到过这些地方游玩过呢?”

2、教师介绍有关太姥山的知识。

太姥山位于福建省东北部,在福鼎市正南约45 公里。挺立于东海之滨,三面临海,一面背山,巍峨挺拔,气势雄伟,山衬着还,海托

着山,素有“山海大观”、“海山仙都”的美称。主峰海拔917.3 米。登临绝顶,极目东海,水在天际流,峰从海中出,不愧以“山海大观”

著称于世。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逢道士而羽化仙去,故名“太母”,后又改称“太姥”。闽人称太姥、武夷为双绝,浙人视太姥、

雁荡为昆仲,实在颇有见地。

二、学生默读课文,说说你对太姥山的了解。

1.太姥山的由来及变更?

2.太姥山有哪些著名景点?(结合图片进行讲解)

(1)太姥娘娘:盘着发髻端坐在巨石上,似乎在欢迎四方的游客

(2)夫妻峰:太姥山的标志。

(3)仙人锯板

3.太姥山的水有什么特点?(有的飞瀑高悬,奔腾咆哮;有的淙

淙细流,迂回流淌)

4.小作者乘竹筏顺溪水漂流而下时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5.牛郎岗海滨浴场的风景是什么样的?

海水:湛蓝

沙:细软、金色

海风:清幽

6.游客们在牛郎岗海滨浴场都有哪些活动?

游泳、垂钓、踏浪、堆沙、拾贝、沙滩摩托、沙滩排球

二、阅读加油站《山海大观》

1.太姥山的地质特点:水在天际流,峰从海中出。

2.太姥山是怎样形成的?形成时间?

三、相关链接《人文昌盛》

1.历史上,有哪些名人在太姥山留下足迹?

2.太姥山在明朝抗倭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历史意义。

四、总结

天下名山众多,各有各的特点,请通过查资料,写一写你所知道的名山的特色。

第 7 课海上蝴蝶展翅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东山岛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了解东山岛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收集的有关资料和图片。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组图片,请大家欣

赏一下,你们是否有

到过这些地方游玩过呢?”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交流。

(1)东山岛的别名“蝴蝶岛”,拥有“海上玉蝴蝶”的美誉,为

什么呢?

(2)东山岛的构成(一个主岛和44 个小岛屿组成),文章是怎

么形容东山岛的(像大大小小的翡翠、玛瑙)?

(3)东山岛的气候怎样?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东山岛的水产资源

1.东山岛的水产资源 : 东山岛拥有

2.6 万平方千米的辽阔海域以及丰富的水产资源,是闽南渔场的中心。

2.开海盛况

3.观看拉山网视频,了解传统捕鱼方式。从拉山网活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四、学习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东山岛的旅游资源

1.东山岛拥有哪些旅游资源?( 141 千米蜿蜒曲折的海岸线上,美丽的月牙形海湾一个连着一个。)

2.东山岛的美称

3.了解东山岛上的风动石和传说。

五、学习阅读加油站

了解东门屿上的文峰塔的建造时间和作用

了解东明寺

了解海上动物园

六、学习相关链接《海外关帝祖庙》

东山关帝庙的历史和作用(成为联络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纽带,沟通海峡两岸的桥梁)

第 8 课千礁百岛似仙境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了解千礁岛的自然风光。

2.通过阅读,调查、说一说,了解福建的自然风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课题《千礁百岛似仙境》,从课题中,你收集到了哪些信

息?

2.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一找这句话形容的是什么地方?“千

礁百岛”究竟由多少礁石、多少岛屿组成?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分享交流

(1)“千礁百岛似仙境”形容的是什么地方?(平潭岛)

(2) 平潭岛的组成( 126 个岛屿, 702 座岩礁组成)

(3) 平潭岛的别称:海坛岛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平潭岛的自然风光

(一)平潭岛自然风光概况

1.平潭岛的自然风光有哪些?

2.平潭岛的美誉:天然的地学博物馆

3.平潭岛丰富、奇特的地貌是怎样形成的?

4.平潭岛地貌的特色:海滨沙滩和海蚀地貌

(二)平潭岛的沙滩

平潭的沙滩有什么特点?

(三)龙凤头海滨浴场

龙凤头海滨浴场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人们在龙凤头海滨浴场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四)平潭岛的海蚀地貌

平潭岛的海蚀地貌的特点

平潭岛的海蚀地貌的主要代表景点

(五)南寨石林

南寨石林有 40 多处风化花岗岩形态各异、因势象形,主要代表有哪些?因此,南寨石林获得了“百兽大观园”的美称。

(六)天然淡水湖:我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三十六脚湖。

(七)小结:平潭的风景,有画的图景,有诗的境界。著名音乐家王

立平先生这样描述:麒麟出东海,明珠洛平潭。千礁百岛神仙境,诗

情画意在人间。海坛天神称绝景,半洋石帆展奇观;更见东岚云遮雾,苍山碧海绘长卷。”

四、阅读加油站《半洋石帆》、《海坛天神》

1.欣赏图片

2.半洋石帆的构成:两块巨型花岗岩石海蚀柱组成

3.半洋石帆和海坛天神并称平潭岛奇石“双绝”。

五、拓展阅读

明日海岛都市

通过阅读这么多的资料,你了解了什么?你喜欢这些地方的自然风光么?

六、查一查

平潭岛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为什么?

七、说一说

你知道中国十大岛屿在哪里吗?请查阅资料,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填写下来。

第 9 课古老畲族风情美

教学目标

1.了解畲族风情美,培养热爱家乡的情感。

2.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走进少数民族,让心灵与此相融。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畲族是我国 56 个民族之一,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勤劳勇敢的民族。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了解畲族的基本概况和风俗习惯吧。

二、学习课文

1.畲族的人口及分布情况

(1)全国的畲族人口分布情况( 70 万余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等省的部分山区)

(2)福建省的畲族人口分布情况(福建省居住畲族人口 38 万,占全国涉足人口总数的 55%,宁德约占 17 万人)

2.畲族人自称“山哈”,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称自己是山里

的客人呢?(向南迁徙)

3.畲族的饮食特点

(1)主食以米饭为主

(2)三月三吃乌饭就不怕蚊子咬了。(出示图片)

(3)饮茶习俗:一碗苦,两碗补,三碗洗洗嘴

(4)祭祖:每年农历二月、七月、八月的十五为祭祖日。

(5)节日吃糍粑

4.畲族的婚礼习俗:就餐时以歌相合

三、阅读加油站《灿烂的民间艺术》

1.畲族的编织工艺

(1)欣赏畲族的编织工艺品

(2)编织工艺:彩带和竹编

(3)竹编一绝:斗笠。既精致轻巧,又滴水不漏。

2.畲族服饰

(1)欣赏畲族服饰

(2)凤凰装的寓意

3.畲族歌言的特征

四、拓展阅读《古老的畲族传说》

读了这么多畲族的资料,你了解了什么?

畲族姓氏(盘、蓝、雷、钟)的由来。

四、查一查

你想知道畲族还有哪些民间习俗和文化艺术吗?可以通过向邻近的畲族人民了解,也可以通过访问民俗专家、查阅历史文献,上网查找等搜集资料,制作知识卡片,与同学一起交流。

五、说一说

请你做一回小导游,向来宾讲述家乡流传的民间故事,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俗。

三年级海西家园教案

一、国菜之尊佛跳墙 教学目标: 1、了解佛跳墙的由来。 2、了解闽菜的大致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佛跳墙因何得名 2、培养热爱、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以书中所介绍的资料为教学主载体,创设有关传统菜肴的背景,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情景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更是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现在先让我们来谈一谈大家知道的著名菜肴有哪些呢?

二、介绍佛跳墙的由来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官钱局一官员宴请布政使周莲,他为巴结周莲,令眷亲自主厨,用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10多种原、辅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寿全。周莲尝后,赞不绝口。后来,衙厨春发学成烹制此菜方法后加以改进,到春发开设“聚春园”菜馆时,即以此菜轰动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触发诗兴,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从此即改名为佛跳墙。 1965年和1980年,分别在南园和,以烹制佛跳墙为主的菜引起轰动,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墙热。各地华侨开设的餐馆,多用自称正宗的佛跳墙菜,招徕顾客。佛跳墙还在接待西哈努克亲王、美国总统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国家元首的国宴上登过席,深受赞赏,此菜因而更加闻名于世。 三、总结 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1、按对应关系,把地名和菜名连起来

2、在家长的指导下,试着制作一两种地方特色菜 二、闽南小吃有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闽南丰富的小吃种类。 2、了解一些闽南小吃的传说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说出闽南一些有名的小吃。 2、知道一些闽南小吃的传说故事。 教学思路: 以书中所介绍的资料为教学主载体,先由老师作简单介绍,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四年级上册海西教案

课题武夷山水双 世遗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武夷山水奇特自然风光。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古迹。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武夷山水奇特自然风光。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古迹。 教学 工具 PPT 预习 要求 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 1、谈话导入 武夷山是一张赠给世界各国朋友的“名片”。这张“名 片”记录着武夷山奇特自然风光的美誉,还记录着武夷山获得 的世界级荣誉。国际友人有了这张“名片”,将对武夷山更回 充满向往之情,武夷山的知名度也将随之提高。 2、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武夷山的地理位置。 (2)武夷山水有哪些奇特自然风光。 (3)武夷山地名的由来。 3、请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 4、说一说,你的家乡有什么风景名胜? 5、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请收集有关资料,为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制作一张名片。

教后记

课题石鼓名山多 史迹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石鼓名山有哪些景点。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古迹。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了解石鼓名山有哪些景点。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古迹。 教学 工具 预习 要求 收集有关石鼓名山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个性修改 1、出示资料。 鼓山,耸立于福州东郊,闽江北岸,离市区仅17 公里。据传山上有巨石如鼓,每当风雨大作,便簸荡 有声。鼓山海拔969米,它既是历史悠久的佛教圣 地,也是福州主要风景区。鼓山胜迹以涌泉寺为中心, 分东西南北四路,计一百六十多景。鼓山有历代名人 摩崖题刻约四百段,集中在灵源洞深处,真、草、隶、 篆皆备,宛如一座书法宝库。涌泉寺在鼓山半山腰的 白云峰麓。因寺中有一泉水涌出,故名。该寺已具有 近千年的历史了。现寺门上的匾额“涌泉寺”三字为 清康熙皇帝所书。 涌泉寺掩映在层峦叠嶂,苍松翠柏之 中,游客来此有“进山不见寺,入寺不见山”之感。 主体为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以及藏经阁、钟楼、

最新四年级下册海西家园教案详案(全)

1、世遗土楼似明珠 教学目标: 1、了解土楼的由来。 2、了解土楼的分布、土楼的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理解土楼似明珠、世所罕见。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土楼为什么是:世界建筑的奇葩,中华文化的瑰宝。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系统了解有关土楼的情况。 二、讲读课文。 1、介绍土楼的由来。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座。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的、利用生土夯筑成土墙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2、了解土楼的分布: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 在龙岩的永定、武平、上杭及漳州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 3、了解土楼的构造和特点: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土楼主要是圆形(少数是方形),土木结构,墙体以生土掺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舂压筑成。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等特点。 4、土楼被列入世界名录: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5--6自然段。 2008.7.6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阅读加油站,让学生读《神秘的古城堡》、《漳州土楼》。 三、总结全文。 总结全文并指导完成课后“查一查”、“做一做”。

2、木拱郎桥怀古韵 教学目标: 1、了解木拱由来。 2、木拱郎桥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1、木拱郎桥结构工艺的独特。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以教材资料为主截图体,以学校边的高速高架桥为背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学校边的高速路高架桥是我们每天要通过的,但是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无法用钢筋水泥架设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的木拱桥。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木桥图片。 2、了解为什么要架木拱桥。 先祖为了改善自身的生存环境和拓展对外的交通大道。 3、了解木拱郎桥现今的分布。 主要分布在寿宁、屏南、古田、周宁、福安、松溪、政和等县市。 4、重点了解木郎桥的蜈蚣结构。 让学生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了解该结构由五六十根二十几米长的圆木作为纵梁,十来根横串梁木结构架成八字形桥拱,另外用八根梁木来固定桥梁。…… 5、木拱郎桥哪一年被联合国教科文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三、总结。 1、总结全文。 2、引导完成课后作业。

我为家乡做贡献 冀教版 四年级上册教案

我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思路 “我为家乡做贡献”主题,是学生在前面比较全面地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对家乡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家乡的变化对学生是一个鼓舞,并且,家乡还将向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作为家乡的一员,我应该为家乡做点什么,这是需要每个学生思考和实践的事、。教师要鼓励学生喜欢为家乡做什么就做什么,形式不限,愿意做宣传的就去做宣传,愿意劳动的就去劳动。为家乡贡献一份力量,是热爱家乡的具体体现,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为家乡做贡献,可以从点点小事为家乡做贡献。 教学目标 态度: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环境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查找资料的能力,利用不同的方法学会初步进行研究的能力。 知识:了解家乡环境保护方面的一些内容。问题和采取的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 教学准备 1.收集家乡环境污染的资料,并做分析。 2.有条件的学校到当地的环保部门做调查,收集详细的数据。 3.实验用材料,植物、水等。 4.查阅资料,空气污染的危害、水污染的危害等。 教学过程 1.我是家乡的宣传员 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能收集到的资料,利用班会、校会、广播等形式向全班或全校同学进行宣传,使更多的同学了解你的家乡,认识你的家乡。 2.举办“家乡成就展” 把收集来的有关家乡建设成就的图片,办一期“家乡成就展”。可以在全校各班巡回展出,并把展览送到自己所在的居委会或村委会。 3.我为家乡***提建议

对家乡的交通、住房、生产等多方面可以提出我们的设想和建议,请班委会的几个同学将大家的设想和建议整理好之后,送到居委会或村委会,供居委会和村委会的领导参考。 4.参加服务性劳动 为家乡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者做点力所能及的、服务性的工作。 5.讨论会:治理污染 有这样一个情境,请学生讨论: 一场暴雨冲垮了家乡某村鱼塘附近的一条水渠,水渠里的水流进了鱼塘,养鱼专业户张老汉赶紧把鱼塘附近的水渠堵住。第二天,鱼塘里白花花地泛起一片死鱼。张老汉以为水中缺氧,赶紧打开供氧的机器,结果无效,鱼全部死光了。于是,张老汉到法院状告附近一座小型化工厂,声称化工厂的污水毒死了他鱼塘里的鱼。化工厂的领导否认说,化工厂的污水流到了附近的一片荒地上,并没有流进张老汉鱼塘附近的那条水渠里。 6.学生设计活动:欢迎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目的是培养学生设计活动的能力,抓住家乡的主要特点,比较合理地设计出活动的形式、范围、内容等。可建议学生参考以下内容 走进农家新居,了解家乡的住宅变化;品尝农家饭,看看家乡人民饭桌上的变化;观光家乡的自然风光,认识家乡的自然美; 了解家乡的历史古迹和历史人物;吃特产,感受家乡的名贵特产;做一些简单的农业劳动,亲身感受劳动的乐趣。 总之,活动应该是多样的,学生自愿参加某种形式的活动,自发、自觉、自愿,最终达到热爱家乡。服务家乡的目的。

海西家园教学总结

海西家园教学总结 《海西家园教学总结》是一篇好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篇一:四年级海西家园教学总结 四年级海西教学总结 海西家园是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我们的美丽家园。它对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学期,我担任小学四年级海西家园教学工作。虽然是四年级,但是由于已经学习过一年半的海西家园,有一定的对家乡的了解,可以说是比较轻松。因为年龄关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学习兴趣极高,应积极使用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 一、在教学中,认真阅读各种教科参考书,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好教学计划,写好教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关心爱护学生,特别是兴趣不足的学生,在课堂上密切注意他们,经常的提问他们一些比较简单的知识,不仅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增强了他们认识美丽家园的信心。课下耐心地为有兴趣的学生答疑解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们爱上我们的美好家园。 平时,我在备课时掌握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及重点、范文写作难点,同时还要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 法。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

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二、在课堂上,运用挂图、简笔画,模拟民俗风情、画特色建筑等方法来启发、教育学生。用模拟民族特色游戏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注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注重对学生爱国爱家高尚情操 的培养。为了更好地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或让他们进一步巩固知识,布置学生回家查资料,了解本民族民俗、学习本民族特色歌舞等。在课后闲暇时间,我还为一些兴趣浓厚的学生开小灶,结合自己的足迹,为他们讲述全国各地的民族风情。在我的教学中,许多学生从原来的被迫听课到现在的主动求问,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爱国爱家的思想情操。 三、课后,及时培养 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多预习,课堂上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思想汇报专题真正听懂老师所讲的内容。课后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或者民族,从互联、家长那里获得资料,深入了解它们,同时也了解了我们美丽的国家美丽的民族,树立爱国爱家的思想。 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自己付出了很多,收到的回报也不少:领导的信任,使我精力充沛;同事的帮助,使我干劲十足;学生的渴求,使我信心倍增。我会努力填补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在新学期取得更加好的成绩。

(完整版)四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学设计

知我海西爱我家园 教学目标: 让学生知道海西的范围及风情文化、旅游景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海西的情感。 课前准备:福建省行政区划图、中国地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海西指的是哪些地方? 二、探索新知: (一)生在福天福地 1.找来中国地图,看一看福建省在哪里,濒临什么海峡,周边有哪些“邻居”省份? 2.说一说“海上丝绸之路” 3.介绍福建省的交通概况 4.介绍福建省的气候特点 5.提问:做为福建人,你身在福中吗?(让学生谈谈故乡有哪些“福气”,可以从空气好、河流多、海产丰富、交通便利等方面谈谈)(二)长在繁荣海西 1.说一说“海峡西岸”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范围。 2.在课本第3页的示意图上找出相关地方。 3.认识福建省主要城市。 福州是福建省的省会城市,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厦门市我国的经济特区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国际性海港风景城市;宁德的三都澳是世界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之一;泉州民营经济发达,多年来经济增长居全国前列,许多世界知名品牌都在这里诞生;漳州素有“花果之乡”的美誉,那里的农业全国有名;“红土地”龙岩自然资源丰富。(三)乐在风情旅游 1.介绍课本第6页上的5个旅游景点; 2.闽南金三角指的是哪些地方?(厦门、泉州、漳州)

3.说一说你的家乡有哪些旅游资源。 三、总结全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1课武夷山水双世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简单介绍武夷山水的一些风景名胜,文人古迹和一些美丽的传说。 2.通过欣赏“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九曲十八弯”代表处等美景,激发学生对自然美好风光的热爱之情,产生游览观光、亲临其境的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能简单介绍一两处奇峰或秀水,在讲述中体现出自己的自豪感或向往之情,或是了解“仙舟”等古迹,能说说“仙舟”的神奇。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武夷山是一张赠给世界各国朋友的“名片”。这张“名片”记录着武夷山奇特自然风光的美誉,还记录着武夷山获得的世界级荣誉。我们班有多少同学到过武夷山,到过的同学说一说自己游览后的体会。 出示山峰全景图。 讲解:不知道大自然是怎样的一种造化,把武夷山塑造得这样神奇、多姿,武夷山的自然天成难道是岁月老人眷顾的结果吗?带着对这片山水的憧憬与好奇,让我们一起走进武夷山。 二、探索新知 今天我们看到的武夷山奇特秀丽的自然山水,是数亿年前地质变化的结果,书上是怎样描绘的?大家一起读一读课本剧的第二自然段。 谁能告诉大家,这片美丽而神奇的景色在我们福建省的哪个位置?翻开第二页的地图找一找。 武夷山有36峰,同学们能说出几座?(欣赏图片) 三、阅读加油站 (1)武夷山地名的由来。

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教案第二课家乡美

课题第一课家乡美总课时4课时 主备人辅备人 集体备课 学习目标 1.从聆听《故乡是北京》、《牧歌》,演唱《杨柳青》、《大雁湖》四首作品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性的四个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两首作品中懂得演唱形式和演奏形式对故乡情及其表现力。 3.从演唱上述两首民歌中,了解北南两地民歌音调的风格,从而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情感,交流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进行抄写记录。 4.掌握多样性的声音来表现歌曲,不同打击乐器伴奏与歌曲的配合,随伴奏学习京腔京韵。重点难点重点:对于无规则的打击乐伴奏怎样才能与歌曲配合的好 怎样将声音表现的短促而有弹性 根据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唱准切分节奏 难点:打击乐器与歌曲的配合以及切分音 教学用具打击乐器、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二度备课 第一课时 表演《杨柳青》 1.民歌往往用当地的地方语言来演唱更为亲切动听,因为民歌就是当地人民的口头音乐创作。《杨柳青》是江苏一带流传很广的民间小调,它里面的衬词就是当地的地方方言。歌曲表达了江苏人民对家乡的热爱。 2.欣赏《杨柳青》的演唱。 设问:我们班上是否有江苏人。你听到过这首民歌吗?你能哼唱吗? 3.轻轻地跟着录音哼唱一次。 先把词单独练习念几遍,然后再跟录音哼唱。

4.学唱曲调: (1)可以分句学唱,但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2)设问:曲调由哪几个音构成?(1 2 3 5 6) (3)第二乐句、第三乐句的要唱好。 (4)设问:曲调中出现几次“ xx x0 ”?在出现 “ xx x0 ”时,可以按节奏轻轻拍手。 (5)完整地、欢快地唱全曲。 5.学唱歌词: (1)朗读歌词。按节奏读歌词,尤其是衬词要读得流畅。 (2)把歌词填入曲调后歌唱,注意情绪与速度。 将歌曲唱的比较熟练后,练习P9的发声练习,师生探讨怎样唱的短促而有弹性。 (3)如班上有江苏的学生,请他教大家方言,然后用方言演唱。 6.表演歌曲: 选择打击乐器三角铁、双响筒、铃鼓为歌曲伴奏。 注意每一句的节奏都不一样,注意附点以及弱起小节的准确演奏。先逐句进行练习,再将一个乐器的完整演奏呈现,最后将三个乐器合在一起进行演奏。 7.小结:江苏风格的民歌,江苏人民唱自己家乡的歌。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 1.组织教学 随《大雁湖》伴奏音乐进教室。 2.学做简单的蒙古基本动作 1)谈话导入:我们祖国有几个少数民族组成的(56个),说说你知道几个少数民族,我们是属于哪个族?

五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学计划及教案

1、国菜之尊佛跳墙 教学目标 1、了解福建名菜“佛跳墙”的由来,以及它的特点,自作过程。 2、对八大菜系及闽菜特色有所了解。 3、感受家乡美食工艺的特色,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感悟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起话题,导入情境。 1、欣赏一组身边美味小吃的图片,学生说说对身边这些美食的体验。 卤鸭肫真心豆腐仙草小粽子 2、在生活中,同学们有的已经到过不少地方旅游,能不能说出一些印象深刻的美味佳肴的名称呢? 3、咱们福建地理位置独特,有山有海,独特的山海生态环境,使得家乡的菜肴也别具一格,被称为八大菜系之——闽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家乡的美食及其特点。 二、阅读资料,感受闽菜。 1、阅读书本资料“国菜之尊佛跳墙”。 2、观看“国菜之尊佛跳墙”制作的视频介绍资料。 3、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美食大国,今天我们班级要进行一个“美食论坛”,来谈谈以下话题: (1)、在文本中,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反馈书本学习的内容) (2)、对于“国菜之尊佛跳墙”你有什么看法,想法。(制作工艺复杂,享誉海内外等)(3)、人们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在美食上,你对这样做的看法能发表一些见解吗?(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感悟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知道食物的发明创造也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三、了解美味,分享体验。 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2、闽南小吃有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最具代表性的闽南小吃的由来以及它们的特点、制作过程。 2、了解几种最具代表性的闽南小吃的特点、制作过程。 3、感受家乡小吃的特色,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感悟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搜集“小吃中的趣味故事”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吃是饮食文化中最丰富多彩的一道风景。闽南人生活于山海之间,加上悠久的对外交

(完整)《海西家园》五年级上册教案

小 学 海 西 家 园 教 案 学校:石狮市锦峰实验学校年级:五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谢琼琼

第一课国菜之尊佛跳墙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福建名菜“佛跳墙”的由来,以及它的特点,制作过程。 2、对八大菜系及闽菜特色有所了解。 3、感受家乡美食工艺的特色,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感悟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佛跳墙”相关视频或图片;搜集家乡的特色小吃资料;图画纸;彩色笔 三、课堂模式 创设“美食论坛”的谈话聊天模式。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提起话题,导入情境 1、欣赏一组身边美味小吃的图片,学生说说对身边这些美食的体验。 卤鸭肫真心豆腐仙草小粽子 2、在生活中,同学们有的已经到过不少地方旅游,能不能说出一些印象深刻的美味佳肴的名称呢? 3、咱们福建地理位置独特,有山有海,独特的山海生态环境,使得家乡的菜肴也别具一格,被称为八大菜系之——闽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家乡的美食及其特点。 (二)阅读资料,感受闽菜 1、阅读书本资料“国菜之尊佛跳墙”。 2、观看“国菜之尊佛跳墙”制作的视频介绍资料。 3、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美食大国,今天我们班级要进行一个“美食论坛”,来谈谈以下话题: (1)在文本中,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反馈书本学习的内容) (2)对于“国菜之尊佛跳墙”你有什么看法,想法。(制作工艺复杂,享誉海内外等)(3)人们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在美食上,你对这样做的看法能发表一些见解吗?(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感悟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知道食物的发明创造也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三)了解美味,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完成课后题“连一连”。 2、分享交流课后题“写一写”: 山的味道海的味道 3、你的家乡也有许多的小吃、美味很出名,分享一下你拍到或搜集到的图片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4、分小组画一画美食连环画,把自己在家学做美食的过程以文配图的方式展示出来。(四)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2、当一当小厨师:回去后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制作一两种地方特色菜。并记录下过程、结果和感想。 第二课闽南小吃有故事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最具代表性的闽南小吃的由来以及它们的特点、制作过程。 2、了解几种最具代表性的闽南小吃的特点、制作过程。 3、感受家乡小吃的特色,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感悟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搜集“小吃中的趣味故事”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吃是饮食文化中最丰富多彩的一道风景。闽南人生活于山海之间,加上悠久的对外交流历史,历代厨师利用丰富的山海物产,兼容中外烹饪特长,逐渐形成风味独特、品种繁多的闽南小吃。它精美别致,声名远扬,在琳琅满目的中华美食中独树一帜,备受食客们的偏爱。今天我们就来分享闽南小吃以及有关闽南小吃的故事。 (二)阅读资料,感受闽南小吃 1、阅读书本资料“闽南小吃有故事”。 2、文中介绍了沙茶面、烧肉粽、薄饼这三种最具特色的闽南小吃,你最喜欢哪一种?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生介绍喜欢的小吃的原料、做法、口味特点等)

四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四年级《海西家园》上册期末试卷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的主要城市为和。 2、“海西”是“”的简称,指的是西岸。 3、绿色海西带领我们流连于的山水文化、的古道亭台、九龙漈的激流飞瀑和 冠豸山的客家神韵之中。 4、1999年,武夷山被列入___ 与__ 名录。 5、___ 瀑布曾被誉为“福建第一”“华东无二”。 6、___ 与武夷山同属丹霞地貌,二者并称“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7、蓝色海西一组课文里,我们领略到__ __的美,____ 的险,__ __的秀,____ 的奇。 8、太姥山以__、___、__、___“四绝”而著称,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 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9、东山岛有“”的美誉。其岛上的素有“天下第一奇石”之称。 10、_是福建省第一大岛,被誉为“”。 11、__有“客家摇篮”之誉,__ 被称为客家“母亲河”。 12、有“石中之王”称誉的石头是。__ 被称为“石雕之都”“雕艺之乡”。 13、福州的__ ___、北京的__ _、江西__ 的瓷器并称为中华工艺美术“三宝”。 14、“__ __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红色小上海”指。 15、芗剧祖师爷是指,被称为歌仔戏的“歌后”。 16、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是指。 17、木偶戏主要有__、__、__ _ 和肉木偶等。 二、简答 1、古田有什么值得我们参观的地方? 2、福建红土地上有几个第一?

1、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的主要城市为泉州和广州。 2、“海西”是“海峡西岸”的简称,指的是台湾海峡西岸。 3、绿色海西带领我们流连于武夷山的山水文化、鼓山的古道亭台、九龙漈的激流飞瀑和冠豸山的客家神韵之中。 4、1999年,武夷山被列入__世界文化_ 与__自然遗产名录。 5、_九龙漈瀑布曾被誉为“福建第一”“华东无二”。 6、___冠豸山与武夷山同属丹霞地貌,二者并称“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7、蓝色海西一组课文里,我们领略到__鼓浪屿__的美,__太姥山的险,_东山岛 _的秀,__平潭岛的奇。 8、太姥山以峰险__、石奇_、洞幽__、雾多“四绝”而著称,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国家地质公园”。 9、东山岛有“海上玉蝴蝶”的美誉。其岛上的风动石素有“天下第一奇石”之称。 10、海坛岛_是福建省第一大岛,被誉为“千礁百岛县”。 11、闽西__有“客家摇篮”之誉,__汀江被称为客家“母亲河”。 12、有“石中之王”称誉的石头是寿山石。__惠安被称为“石雕之都”“雕艺之乡”。 13、福州的_脱胎漆器_、北京的__景泰蓝_、江西_景德镇瓷器的瓷器并称为中华工艺美术“三宝”。 14、“_古田会议会议”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红色小上海”指长汀。 15、芗剧祖师爷是指邵江海,叶青被称为歌仔戏的“歌后”。 16、中国音乐史的活化石是指南音。 17、木偶戏主要有提线木偶__、掌中木偶_、_杖头木偶和肉木偶等。 1、古田有什么值得我们参观的地方? 有这些:古田会议旧址,古田会议纪念馆,松荫堂,中兴堂,协成店 2福建红土地上有几个第一? 第一红色县级政权,第一所平民小学,第一所红军医院

五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学计划及教案

五年级上册海西家园 一、教材分析 《海西家园》是一套让我们认识自己家乡自然、社会、文化、科技等内容的地方课程教科书。《海西家园》;以“海西”建设的时代精神为主线,以省情特色作为主要的学习内容,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色专题。这些专题既自成体系,循序渐进,又互相渗透,彼此关联。他包括了“绿色海西”、“蓝色海西”、“人文海西”、“红色海西”、“科技海西”、“五缘海西”这六大块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海西家园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绿色海西”了解我省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2、通过“蓝色海西”追寻丰富的海洋文明传统。 3、通过“人文海西”了解福建精彩的文明进程。 4、通过“红色海西”追思革命先辈的创业艰难。 5、通过“科技海西”了解科技传统,培养科学精神。 6、通过“五缘海西”了解福建与台湾的渊源。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1、国菜之尊佛跳墙 教学目标 1、了解福建名菜“佛跳墙”的由来,以及它的特点,自作过程。 2、对八大菜系及闽菜特色有所了解。 3、感受家乡美食工艺的特色,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感悟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起话题,导入情境。 1、欣赏一组身边美味小吃的图片,学生说说对身边这些美食的体验。 卤鸭肫真心豆腐仙草小粽子 2、在生活中,同学们有的已经到过不少地方旅游,能不能说出一些印象深刻的美味佳肴的名称呢? 3、咱们福建地理位置独特,有山有海,独特的山海生态环境,使得家乡的菜肴也别具一格,被称为八大菜系之——闽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家乡的美食及其特点。 二、阅读资料,感受闽菜。 1、阅读书本资料“国菜之尊佛跳墙”。 2、观看“国菜之尊佛跳墙”制作的视频介绍资料。 3、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美食大国,今天我们班级要进行一个“美食论坛”,来谈谈以下话题: (1)、在文本中,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反馈书本学习的内容)

五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

第一课国菜之尊佛跳墙 、教学目标 1、了解福建名菜“佛跳墙”的由来,以及它的特点,自作过程。 2、对八大菜系及闽菜特色有所了解。 3、感受家乡美食工艺的特色,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感悟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 “佛跳墙”相关视频或图片;搜集家乡的特色小吃资料;图画纸;彩色笔 三、课堂模式 创设“美食论坛”的谈话聊天模式。 四、教学时间 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提起话题,导入情境。 1、欣赏一组身边美味小吃的图片,学生说说对身边这些美食的体验。卤鸭肫真心豆腐仙草小粽 子 2、在生活中,同学们有的已经到过不少地方旅游,能不能说出一些印象深刻的美味佳肴的名称呢? 3、咱们福建地理位置独特,有山有海,独特的山海生态环境,使得家乡的菜肴也别具一格,被称为八大菜系之——闽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家乡的美食及其特点。(二)阅读资料,感受闽菜。 1、阅读书本资料“国菜之尊佛跳墙”。 2、观看“国菜之尊佛跳墙”制作的视频介绍资料。 3、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美食大国,今天我们班级要进行一个“美食论坛”,来谈谈以下话题: (1)在文本中,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反馈书本学习的内容) (2)对于“国菜之尊佛跳墙”你有什么看法,想法。(制作工艺复杂,享誉海内外等) (3)人们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在美食上,你对这样做的看法能发表一些见解吗?(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感悟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知道食物的发明创造也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三)了解美味,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完成课后题“连一连”。 2、分享交流课后题“写一写” 山的味道海的味道 3、你的家乡也有许多的小吃、美味很出名,分享一下你拍到或搜集到的图片资料。向同 学们介绍介绍。 4、分小组画一画美食连环画,四) 把自己在家学做美食的过程以文配图的方式展示出来。 总结课题,课后延伸。 1、学习了今天的内容,你知道了什么? 2、当一当小厨师:回去后在家长的指导下练习制作一两种地方特色菜。并记录下过程、 结果和感想。 第二课闽南小吃有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几种最具代表性的闽南小吃的由来以及它们的特点、制作过程。 2、了解几种最具代表性的闽南小吃的特点、制作过程。 3、感受家乡小吃的特色,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感悟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 搜集“小吃中的趣味故事”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吃是饮食文化中最丰富多彩的一道风景。闽南人生活于山海之间,加上悠久的对外交流历史,历代厨师利用丰富的山海物产,兼容中外烹饪特长,逐渐形成风味独特、品种繁多 的闽南小吃。它精美别致,声名远扬,在琳琅满目的中华美食中独树一帜,备受食客们的偏 爱。今天我们就来分享闽南小吃以及有关闽南小吃的故事。 二)阅读资料,感受闽南小吃。 1、阅读书本资料“闽南小吃有故事”。

(完整word)四年级下册海西家园教案

四年级下册海西家园教案 1、世遗土楼似明珠 教学目标: 1、了解土楼的由来。 2、了解土楼的构造。 3、了解土楼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土楼为什么是:世界建筑的奇葩,中华文化的瑰宝。 2、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以土楼的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的教学主载体,理解土楼似明珠、世所罕见。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今天我们来系统了解有关土楼的情况。 二、讲谈课文。 1、介绍土楼的由来。 土楼是勤劳智慧的客家人民在改选和保护自然的同时,创造的独一无二的、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丽家园。 2、土楼的构造和特点。 3、土楼被列入世界名录。 三、总结全文。

2、木拱郎桥怀古韵 教学目标: 1、了解木拱由来。 2、木拱郎桥在我国的分布。 教学重难点: 1、木拱郎桥结构工艺的独特。 2、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以教材资料为主截图体,以学校边的高速高架桥为背景,让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学校边的高速路高架桥是我们每天要通过的,但是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的情况下,是无法用钢筋水泥架设的。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古代的木拱桥。 二、授新课。 1、引导学生观察书中的木桥图片。 2、了解为什么要架木拱桥。 3、了解木拱郎桥现今的分布。 4、重点了解木郎桥的二蜈蚧结构。 5、木拱郎桥被敖联合国教科文首批“非物质文化名录”。 三、总结。 1、总结全文。 2、引导完成课后作业。

3、千年古堰木兰陂 教学要求: 1、了解木兰陂是福建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2、了解木兰陂全景,和钱四娘建坡筑陂。 教学重点: 知道木兰陂是福建古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入。 1、学生自学课文内容,并思考: 木兰陂位于哪里? 它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它有什么作用? 2、交流讨论。 3、反馈交流。 二、学习《三筑木兰陂》。 三‘完成“相关链接”。 四、师生共同完成“说一说”、“做一做”。 五、总结全文。 4、人鱼和谐千年颂 教学目标:

四年级(上册)海西家园全教(学)案

四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海西家园》是一套让我们认识自己家乡自然、社会、文化、科技等容的地方课程教科书。《海西家园》;以“海西”建设的时代精神为主线,以省情特色作为主要的学习容,形成了一系列富有时代性和地域性的特色专题。这些专题既自成体系,循序渐进,又互相渗透,彼此关联。他包括了“绿色海西”、“蓝色海西”、“人文海西”、“红色海西”、“科技海西”、“五缘海西”这六大块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 进入四年级学习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但对海西家园课程却并不了解,因此要逐步培养学生一些探究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够从生活和学习中挖掘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主题,能够试着和同学展开小组合作学习,在有效的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的潜能。 三、教学目标 1、通过“绿色海西”了解我省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 2、通过“蓝色海西”追寻丰富的海洋文明传统。 3、通过“人文海西”了解精彩的文明进程。 4、通过“红色海西”追思革命先辈的创业艰难。 5、通过“科技海西”了解科技传统,培养科学精神。 6、通过“五缘海西”了解与的渊源。 四、具体措施 1、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努力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时有所创造,有所收获。 3、利用现代化媒体,提高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兴趣。 4、善于组织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机会。 五、教学进度 详见教学进度表

省地方教材《海西家园》(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绿色海西 1、武夷山水双世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武夷山水奇特自然风光。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古迹。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资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武夷山是一赠给世界各国朋友的“名片” 。这“名片”记录着武夷山奇特自然风光的美誉,还记录着武夷山获得的世界级荣誉。国际友人有了这“名片” ,将对武夷山更回充满向往之情,武夷山的知名度也将随之提高。 2、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武夷山的地理位置。(2)武夷山水有哪些奇特自然风光。(3)武夷山地名的由来。 3、请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 4、说一说,你的家乡有什么风景名胜? 5、总结课题,课后延伸请收集有关资料,为家乡的一处风景名胜制作一名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人教版小学第七册音乐教案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 歌曲: 快快长小蜜蜂鹿甜甜的咧如今家乡山连山大树桩你有几岁童谣山谷静悄悄 读谱知识: 1.认识升记号、还原记号,知道它们的作用。 2.会唱一个升记号的调的歌曲。 3.学习切分音。 4.认识常用速度标记(二) 欣赏: 教学要求:介绍西洋管弦乐器、弦乐器、木管乐器、铜管乐器、打击乐及乐队。介绍音乐家聂耳。 发声基本要求: 1.在气息的支持下,逐步扩展音高。 2.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歌曲的情感。 3.唱保持音时,声音饱满。 4.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视唱: 1.视唱在C调号上的音阶。 2.练唱有增四、减三旋律音程的练习曲。 3.分二声部练唱大小六度和声音程。 4.在教师的帮助下视唱在C调号上的单声部歌曲。 5.在教师指导下视唱有临时升记号的单声部歌曲。 6.在教师指导下视唱4—8小节二声部歌曲。 7.划拍视唱二、三、四拍歌曲。 练耳: 1.使用C调号听记二拍子的2—4小节单旋律。 2.听记2—4小节节奏(包含有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 3.听记和声音程中的两个音。 教材难点: 本册的难点在于读谱知识,将临时变音记号和固定变音记号唱准并会认;二声部合唱听辨,要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扎实。 教材重点: 音乐感觉表现力的培养。 音乐知识的兴趣及掌握。 声音训练:和谐、统一位置。 对所学音乐作品的兴趣、爱好。 第一课快快长 教学内容: 歌曲:快快长 读谱知识:变音记号 综合训练:1.新疆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声乐练习 2.听音练习

欣赏:大森林的生命(少年叙事歌曲) 教学目的: 一.以欢快、活泼的情绪,饱满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表现种树的愉快心情和表达自己快快成长的愿望。 二.认识变音记号,结合本课歌曲和综合训练听辨变化音。 三.通过歌曲和欣赏教学,激励学生学习少年英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品质。 歌曲分析:作者:胜民词文杏曲 题材:歌中以树木的生长比喻儿童的成长,表达了孩子们热切希望自 己可棵快快长大,为祖国建设出力的心情的创作歌曲。 曲式结构:一段体 调式:C大调 拍号:2/4拍 教学时间:四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1.谈话:回顾三年的音乐课学习情况 2.复习一首大家最喜欢的歌 3.提出要求:上课专心听讲,学好知识,为今后三年的学习获得更大的成绩打好基础。 复习 1.五线谱:高音谱号 2.G大调 F大调 读谱知识 1.临时变音记号:变音记号记在任何一个音符的前面,叫做临时变音记号。 2.区别:(1)记在高音谱号后面的变音记号,在旋律所遇到这个音的地方都唱 成带“#”“b”的音。(2)用在某音符上的变音记号仅对本音符和同一小节内再次出现的相同音高的音有效。 3.若在同一小节中变化音后该音再次出现需唱(奏)本音位时,则应标记还原 记号。 4.变音记号的种类(简单介绍) 练耳、听音 1.听唱 2.听辨、模唱、听唱 3.这首练习曲取材于优美的新疆民歌,唱时应注意宁静、抒情的气氛,变化音的出现给人以月亮缓慢升起的感觉。用mp—mf—mp的音量和比较含蓄的音色歌唱。 鼻韵母发音位置要保持统一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 发声练习 1.跳音练习:mi ma注意气息、口型、笑肌、气流 2.《半个月亮爬上来》E—F 要求:用“mu”演唱,声音柔和、连贯 基本练习 1.节奏练习

四年级上册《海西》教案

四年级上册《海西》教案 武夷山水双世遗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简单介绍武夷山水的一些风景名胜,文人古迹和一些美丽的传说。 2、通过欣赏“三十六峰、九十九岩,九曲十八弯”代表处等美景,激发学生因自己生活在这福天福地里的自豪感,诱导出学生对风景名胜的向往之情,产生游览观光、亲临其境的欲望。 3、享受学习带来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能简单介绍一两处奇峰或秀水,在讲述中体现出自己的自豪感或向往之情;或是了解“仙舟”等古迹,能说说“仙舟”的神奇。教具准备:各种图片。 教学用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让学生去查找相关图片,可以是山峰、溪水、竹伐、建筑、动物、植物、茶文化工艺品等,让学生自己制作武夷山名片,并备好介绍讲解词。二、从“做一做”切入教学 请学生朗读“做一做”的第,题,然后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材料,每人或一小组做一张“名片”,并对名片的内涵写说明。 三、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或某小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展示自己做的“名片”,并自己解说名片的内涵。二、连“名片”为景,做小导游 帮助学生把相关的名片连成一体,让学生当小导游,带着大家一起走进武夷山的某个景点。 三、结合课文说说武夷山的整体风貌,并谈自己的感受。四、交流自己实地游览的感情。 石鼓名山多史迹 教学目的: 1、了解国家风景名胜区——鼓山风光,欣赏摩崖石刻感受福建名山及文化历史,激发学生爱家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细数“涌泉寺的宝藏”,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细数“涌泉寺的宝藏”,感受鼓山文明 教具准备:各种图片 教学过程: 一、偷梁换柱教学正文 前一周一个朋友来到我家,很高兴地告诉我,他正游览了鼓山回来,收获可大了,他知道我也喜欢旅游,就想考我,说:“你知道鼓山在哪个地区吗,”我知道他只是爱玩,没有什么文化就故意说:“当然知道,鼓山在福州的永泰,对吧~”他瞪大了眼,不敢回答了,因为他也忘了。同学们,你们说在哪, 二、学生读课文,画出鼓山的主要景点与特征。 三、偷梁换柱让学生逐一订正 1、我的那位朋友想了老半天才说,是在福州,但是好像不是在永泰,因他先去了鼓山后又去了永泰的青云山,所以就有些混了。看他那憨样,我就有意逗他

五年级上册海西家园教案

第一课国菜之尊佛跳墙 教学目标: 1.了解福建名菜“佛跳墙”的由来,以及它的特点,制作过程。 2.对八大菜系及闽菜特色有所了解。 3.感受家乡美食工艺的特色,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感悟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知道佛跳墙因何得名 2.培养热爱福州、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具使用:“佛跳墙”相关视频或图片、搜集家乡的特色小吃资料、图画纸、彩色笔。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提起话题,导入情境 1.欣赏一组身边美味小吃的图片,学生说说对身边这些美食的体验。(看课文插图。) 2.在生活中,同学们有的已经到过不少地方旅游,能不能说出一些印象深刻的美味佳肴的名称呢? 3.咱们福建地理位置独特,有山有海,独特的山海生态环境,使得家乡的菜肴也别具一格,被称为八大菜系之——闽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分享家乡的美食及其特点。 二、阅读资料,感受闽菜 1.阅读书本资料“国菜之尊佛跳墙”。 2.观看“国菜之尊佛跳墙”制作的视频介绍资料。 3.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美食大国,今天我们班级要进行一个“美食论坛”,来谈谈以下话题: (1)在文本中,什么给你的印象最深。(反馈书本学习的内容) (2)对于“国菜之尊佛跳墙”你有什么看法,想法。(制作工艺复杂,享誉海内外等)(3)人们花费很多的时间精力在美食上,你对这样做的看法能发表一些见解吗?(了解家乡的饮食习惯,感悟家乡人民的生活智慧,知道食物的发明创造也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三、了解美味,分享体验 1.阅读书本中的“相关链接”,完成课后题“连一连”。 2.分享交流课后题“写一写”: 山的味道 海的味道 3.你的家乡也有许多的小吃、美味很出名,分享一下你拍到或搜集到的图片资料。向同学们介绍介绍。

五年级海西家园上册教案

五年级《海西家园》上册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佛跳墙的由来。 2、了解闽菜的大致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佛跳墙因何得名 2、培养热爱福州、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以书中所介绍的资料为教学主载体;创设有关福州传统菜肴的背景;让学生在欢乐愉快的情景中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福州是一座美丽的城市;福州的风景名胜和丰富的物产更是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现在先让我们来谈一谈大家知道的福州著名菜肴有哪些呢? 二、介绍佛跳墙的由来 佛跳墙原名福寿全。光绪二十五年(1899 年);福州官钱局一官员宴请福建布政使周莲;他为巴结周莲;令内眷亲自主厨;用绍兴酒坛装鸡、鸭、羊肉、猪肚、鸽蛋及海产品等10 多种原、辅料;煨制而成;取名福寿全。周莲尝后;赞不绝口。后来;衙厨郑春发学成烹制此菜方法后加以改进;到郑春发开设“聚春园”菜馆时;即以此菜轰动榕城。有一次;一批文人墨客来尝此菜;当福寿全上席启坛时;荤香四溢;其中一秀才心醉神迷;触发诗兴;当即漫声吟道:“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从此即改名为佛跳墙。1965 年和1980 年;分别在广州南园和香港;以烹制佛跳墙为主的福州菜引起轰动;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佛跳墙热。各地华侨开设的餐馆;多用自称正宗的佛跳墙菜;招徕顾客。佛跳墙还在接待西哈努克亲王、美国总统里根、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等国家元首的国宴上登过席;深受赞赏;此菜因而更加闻名于世。 三、总结 总结全文;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1、按对应关系;把地名和菜名连起来 2、在家长的指导下;试着制作一两种地方特色菜 二、闽南小吃有故事 教学目标: 1、了解闽南丰富的小吃种类。 2、了解一些闽南小吃的传说故事。教学重点难点: 1、能说出闽南一些有名的小吃。 2、知道一些闽南小吃的传说故事。 教学思路: 以书中所介绍的资料为教学主载体;先由老师作简单介绍;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闽南风味小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流传着许多“食” 文化的故事。小吃注重口味、营养、多样;一般喜酸甜不喜辛辣;喜清淡不喜油腻。小吃品种繁多;式样翻新;造型美观;且用料考究、美味可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