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钢瓶爆炸事故

环氧乙烷钢瓶爆炸事故
环氧乙烷钢瓶爆炸事故

环氧乙烷钢瓶爆炸事故

1996年9月26日15时36分左右,河南省某化工厂破乳剂车间一只环氧乙烷钢瓶突然发生爆炸,车间8个窗户的玻璃几乎全被震碎,车间东北角屋顶6块楼板塌落,东墙壁上部向外倾斜15cm,爆炸造成钢瓶瓶体破裂成两块,一块飞出6m远,落在车间西部的冷却水中,一块落在9m外的东北门处。由于该厂因待料停工暂时放假,因而,除对厂房造成较大破坏外,未造成工作人员伤亡。如果工作人员在场,后果将不堪设想。

1基本情况

1.1钢瓶

此盛装环氧乙烷的钢瓶是1988年9月从北京某厂购进的液氯钢瓶,设计压力2MPa,容积410L,直径600mm。1996年9月经南阳市另一石油化工厂液氯钢瓶检验站检验后改装环氧乙烷。9月6日,从南京充装环氧乙烷运回后使用,此次充装是改装后第一次使用。9月24日下午,用氮气将瓶中环氧乙烷向装置压送时,因钢瓶阀门堵塞不能使用,操作工将钢瓶搬至工房中放置,26日15时36分即自行发生爆炸。

1.2环氧乙烷的化学特性

环氧乙烷属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5mg/m3,沸点10.7度,闪点小于-17.78度,引燃温度429度,爆炸极限3.0%—100%,最小引燃能量0.065mJ。禁忌物: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热、氯化铁、氯化铝、铁和碱金属。

2事故原因

2.1直接原因

(1)爆炸现场无明火,没有可燃物泄漏,工人放假,现场无人,环境温度不高,不存在物理爆炸的可能性。

(2)通过取样送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所检测,样品中铁离子浓度150ppm,氯离子浓度4PPm。

(3)该钢瓶在爆炸前3天向计量罐卸料时,操作工未对瓶口进行清理,且未将软管中的空气用氮气置换掉,直接将充氮气软管与环氧乙烷钢瓶连接。

(4)按规定,盛装环氧乙烷的钢瓶必须是不锈钢或经过表面处理的碳钢,而该钢瓶在改装环氧乙烷前,未对内表面进行任何处理。

(5)钢瓶的安全帽没有按规定安装,而是直接用堵丝堵死,以致在钢瓶超压时,无法卸压。

综合上述五点,得出钢瓶爆炸的直接原因是:环氧乙烷钢瓶是由原液氯钢瓶经清洗、检测后灌装,瓶内残留有铁锈和氯化物。该钢瓶在爆炸前3天向计量罐卸料时,操作工又未对瓶口进行清洁处理,就直接进行了管线连接,而充氮操作前又未用氯气置换出连接软管内的空气,使软管中的空气全部进入钢瓶中,并携带了瓶口处的少量铁锈、氯化物。而环氧乙烷遇铁锈、氯化物、氧气等都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瓶内沮度和压力的升高,当达到钢瓶极限压力,安全帽又未安装不能及时卸压,就必然造成爆炸事故的发生。

2.2间接原因

由于该厂是属于多种经营生产企业,具有较大的生产经营管理自主权,由此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管理变得租放了,就埋下了事故的种子。

(1)该厂没有健全压力容器档案,也没有向有关管理部门申办压力容器使用许可证和易燃易爆产品生产使用许可证;

(2)没有编制正规的安全操作规程,充分反应出该厂安全意识淡漠,对化工生产操作工艺的严谨性、危险性认识没有提高到相当高的程度,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无任何预想,以为试生产成功了就掌握了引进的技术,不会发生什么意外,没有对工艺操作进严格的管理;

(3)有关技术人员缺乏与生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因而未能充分认识到选用该钢瓶的潜在危险,对操作人员的操作不能提出明确、科学的要求。

(4)该项目未申请“三同时”审查。

3应吸取的教训

(1)首先要加强多种经营生产企业的安全管理,必须一丝不苟地将多种经营企业的安全生产按照主业管理要求统一管理。虽然,从客观上讲多种经营生产企业需要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但是,如果安全管理的主自性也同时放宽,安全管理就会失控。因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极易出现重生产、重效益、抢速度、轻安全的现象,加之多种经营生产企业的员工大多素质偏下,导致安全意识、防范技能低下,而人是抓好安全生产的最根本因素。领导不重视,员工的素质又上不去,就难以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因此,无论多种经营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性多大,安全管理仍须时时刻刻像主业一样进行安全管理,特别是要加强检查,并能及时考核兑现,能运用经济杠杆的强制作用来强化对多种生产经营企业的约束机制,保证检查的效果。如果只检查,不能触动其经济利益,检查再多,收效亦甚微,而

这种只检查却没有对多种经营企业的经济约束权的状况却是普遍存在的,因此应该采用风险金抵押等形式建立起这种检查考核约束机制。

(2)在引进技术的同时,不能只重视技术的关键部分,对一些技术细节也应全部掌握,特别是化工生产要将技术的细小环节也当作关键技术一样看待。因为化工生产一个局部的问题,也常常能导致整个系统的破坏。

(3)不能图省钱而用不合标准的它物代替正规合格的设备。如本事故案例中用液氯钢瓶代替环氧乙烷钢瓶就非常典型,钱是省了一点,可由于不能满足规定钢瓶材质和技术处理要求,即使洗得再干净也不行,事故的隐患由此产生并最终酿成事故的发生,造成近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可谓得不偿失。

(4)生产技术人员必须掌握丰富的与生产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杜绝盲目指挥。冒险蛮干,特别是不能凭想当然搞化工生产。譬如,本案例中,有关技术人员在事发后,还不知氮化物是环氧乙烷的禁忌物,是其发生聚合反应的催化剂,对此,外人不知尚可理解,而本厂技术人员不知就委实不该。

(5)对多种经营企业也必须严格抓好安全“三同时”工作,这是从源头抓隐患治理,杜绝刚开工就整改,杜绝“低老坏”的成功经验和“富有成效”的实践做法。

环氧乙烷灭菌器标准操作操作规程

1 目的 2 适用范围 HDX-3型环氧乙烷灭菌柜。 3 职责 操作人员按本规程使用和卫生清洁。 维修人员按本规程维修和保养。 生产管理部经理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4 内容 操作前准备 4.1.1 检查设备标识牌为“正常”。 4.1.2 检查饮用水进水水压,水箱水位是否正常。蒸汽缸水位在1/3-1/2位置。 4.1.3 检查电控柜所有开关是否置于零位。 4.1.4 检查真空阀,放空阀,加药阀等阀门是否处于关闭状态。 4.1.5 检查压缩空气是否正常,观察压力表压力是否正常。 4.1.6 检查门密封圈是否完好。 4.1.7 检查各压力表、气动阀是否正常。 开机 4.2.1 打开压缩空气阀,观察压缩空气压力表压力是否正常。打开电源开关,绿色指示灯亮。 4.2.2 打开计算机,进入日常中的流程画面。 运行 4.3.1 确认出料门已关闭,并锁紧。 4.3.2 确认进料门旁边无障碍物。 4.3.3 将“手动/自动”开关置“手动”位置,然后将进料门开关置“开”的位置,系统自动完成门锁锁松,门封吸入等过程,门自动打开,开门同时开门指示灯亮,直至灯灭,才确认门已开到底。 4.3.4 装箱:装入被灭菌物品。灭菌物品之间、灭菌物品与柜壁之间应保留一定间隙。

4.3.5 关进料门 4.3. 5.1 确定灭菌物品已装箱完毕,门周围已符合安全关门的条件,并对门密封圈上机油后可关门。 4.3. 5.2 进料门开关置“关”的位置,黄色指示灯亮,门自动关闭,黄色指示灯灭,表明门已关到底,门锁自动锁紧,门封自动充气。 4.3.6 出料门密封圈上油 4.3.6.1 确认进料门是否已关闭,并锁紧。 4.3.6.2 将出料门开关置“开”的位置,门自动打开。 4.3.6.3 将机油均匀涂在密封圈上。 4.3.6.4 将出料门开关置“关”的位置,门自动关闭后,确认是否关紧。 4.3.7 进入自动控制程序 4.3.7.1 将手动工作方式切换为自动工作方式。 4.3.7.2 按“启动/灭菌”按钮,程序将按着设定的参数依次自动完成加热--保温--预真空--保压四个过程。 4.3.8 加湿 4.3.8.1 在保温时,打开蒸汽发生器开关(注意:当压力表压力≥时,须关掉)。 4.3.8.2 当保压结束后,报警指示灯闪烁,警笛鸣响,即提醒到了加湿过程。 4.3.8.3 按下“报警复位”按钮,警灯与警笛即停止。 4.3.8.4 当蒸汽压力表压力≥时,打开蒸汽源阀门,然后排掉蒸汽管道内的残留水。 4.3.8.5 打开蒸汽阀(尽量小开,缓慢加湿)。 4.3.8.6 当湿度显示数值到80%RH时,关闭蒸汽阀和蒸汽源。 4.3.9 加药 4.3.9.1 按“启动/灭菌”按钮,程序进入加药过程。 4.3.9.2 当气化器温度升至设定的气化温度(45℃)时,缓慢打开加药阀与钢瓶阀进行加药(尽量小开,缓慢加药)。 4.3.9.3 当加药量到4KG时,关闭钢瓶阀和加药阀。 4.3.4 进入灭菌与清洗自动程序 按“启动/灭菌”按钮,程序将按着设定的参数依次自动完成灭菌和清洗过程。 4.3.5 开出料门 4.3. 5.1 清洗完后,报警指示灯闪烁,报警笛鸣响,按下“报警复位”按钮,并确认灭菌室内压力保持在大气压力附近5KPa以内时,可以开出料门。 4.3. 5.2 将出料门开关置“开”的位置,门锁自动松锁,门封吸入,门自动打开,开门指示灯亮,当指示灯熄灭时,表明门已开到底。 4.3.6 出箱:移出灭菌物品。

课程设计 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化工工艺学课程设计设计题目:环氧乙烷生产工艺设计

目录 一、设计方案简介 (2) 二、工艺流程草图及说明 (6) 三、物料衡算 (8) 四、计算结果概要 (15) 五、工艺流程说明 (15) 六、工艺流程图 (21) 七、参考文献 (22) 一、设计方案简介 环氧乙烷(沸点10.5℃)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环氧化合物,其用途是制取生产聚酯树脂和聚酯纤维的单体、制备表面活性剂,此外还用于制备乙醇胺类、乙二醇醚类等。 1、反应过程分析:

工业上生产环氧乙烷的方法是乙烯氧化法,在银催化剂上乙烯用空气或纯氧氧化。乙烯在Ag/α-Al2O3催化剂存在下直接氧化制取环氧乙烷的工艺,可用空气氧化也可以用氧气氧化,氧气氧化法虽然安全性不如空气氧化法好,但氧气氧化法选择性较好,乙烯单耗较低,催化剂的生产能力较大,故大规模生产采用氧气氧化法由乙烯环氧化反应的动力学图示可知乙烯完全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是强放热反应,其反应热效应要比乙烯环氧化反应大 十多倍。 副反应的发生不仅使环氧乙烷的选择性降低,而且对反应热效应也有很大的影响。选择性下降热效应明显增加,故反应过程中选择性的控制十分重要。如选择性下降移热慢,反应温度就会迅速上升,甚至产生飞温。 2、催化剂的选择: 由于选择性在反应过程中的重要性,所以要选择选择性好的催化剂,银催化剂对乙烯环氧化反应较好的选择性,强度、热稳定性、寿命符合要求,所以用银催化剂。催化剂由活性组分银、载体和助催

化剂组成。助催化剂主要有碱金属、碱土金属、稀土金属化合物等。其作用是提高活性、增大稳定性、延长寿命。抑制剂的作用是抑制非目标产物的形成,主要有硒、碲、氯、溴等。载体的主要功能是负载、分散活性组分,提高稳定性。载体的结构(特别是孔结构)对助剂活性的发挥、选择性控制有极大的影响(乙烯氧化制环氧乙烷的特殊性要求载体比表面积低并且以大孔为主)。 3、反应压力: 加压对氧化反应的选择性无显著影响,但可提高反应器的生产能力且有利于环氧乙烷的回收,故采用加压氧化法,但压力高对设备的要求高费用增加催化剂易损坏。故采用操作压力为2Mpa左右。 4、反应温度及空速的影响: 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过高,反应速度快、转化率高、选择性下降、催化剂活性衰退快、易造成飞温;温度过低,速度慢、生产能力小。所以要控制适宜温度,其与催化剂的选择性有关,一般控制的适宜温度在200-260℃。 另一个因素是空速,与温度相比次因素是次要的,但空速减小,转化率增高,选择性也要降低,而且空速不仅影响转化率和选择性,也影响催化剂得空时收率和单位时间的放热量,故必须全面衡量,现工业上采用的混合起空速一般为7000/h左右,也有更高。以氧气作氧化剂单程转化率控制在12-15%,选择性可达75-80%后更高。 5、原料纯度及配比: 原料其中的杂质可能给反应带来不利影响:使催化剂中毒而活

环氧乙烷灭菌安全规程

环氧乙烷灭菌安全规程 灭菌器的安装: 1、场地:环氧乙烷灭菌器应放置在独立的车间,场地远离人群,现场30~50米范围内不得有明火作业,以及其它产生明活的情况; 2、隔离:环氧乙烷灭菌器安放的车间,必须有隔离措施,即环氧乙烷灭菌柜体、电气控制柜、机架、环氧乙烷钢瓶等,应分别安装在互相独立的房间,或按照本厂提供的安装图进行隔离; 3、通风:环氧乙烷灭菌器安放的车间,要有良好的通风,通风条件差的要进行强制通风,严禁灭菌车间与户外密闭;(安装的通风设备应是防爆型的) 4、照明:环氧乙烷灭菌车间使用的照明及电气开关等,均应是防爆型的; 5、排放:灭菌完毕后,环氧乙烷残气需经设备废气处理系统处理后,方可排出; 6、消防:环氧乙烷灭菌车间及灭菌区域内,应有明显防火、禁烟标记;灭菌车间应是重点消防区域,要有足够的消防、灭火设备;三、灭菌器的操作: 1、人员:从事灭菌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厂方的培训,持有厂方颁发的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任何无证操作都将视为违章,由此而产生的后果自负,同时,非操作人员禁止进入灭菌车间; 2、操作规程:灭菌器的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使用) 说明书进行,严禁擅自变更操作程序和违反操作规程操作; 3、操作人员守则:操作人员应有强烈的责任感。灭菌时,不得离开工作岗位。严禁灭菌器在无人状态下工作,未经本厂允许,不得擅自更改电气控制柜的线路和增减电气设备,不得擅自增减、更改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设备;四、环氧乙烷的储存:

1、环氧乙烷应储存在单独的房间内。房间应有通风、防爆、消防设施; 2、环氧乙烷钢瓶应储存在阴凉、远离热源处,环氧乙烷的储存温度应低于30度; 3、环氧乙烷钢瓶应有固定支架。五、环氧乙烷灭菌器安全检查: 1、设备完好:灭菌器的使用必须保持完好,特别是电气控制柜和箱体气密性的完好。设备使用过程出现故障,应立即停止灭菌,并将箱体内的环氧乙烷抽空; 2、泄漏检查:环氧乙烷灭菌时,应定期对灭菌柜进行测漏(可用含1%酚酞的硫代硫酸钠溶液浸湿的试纸,贴于可疑漏气处,如试纸变红,即证明有环氧乙烷漏出); 3、故障排除:故障排除应由操作人员和设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可参考厂方提供的维护和保养手册(常见故障排除一览表),若故障不能排除,应及时与厂方联系。六、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 1、着装:操作人员应服装整洁,带防护手套,不得穿带钉的鞋子; 2、救护:操作人员如发现头晕、恶心、呕吐等中毒症状,应立即离开现场到通风处休息,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 3、健康保健:从事环氧乙烷灭菌的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

环氧乙烷钢瓶爆炸事故

环氧乙烷钢瓶爆炸事故 1996年9月26日15时36分左右,河南省某化工厂破乳剂车间一只环氧乙烷钢瓶突然发生爆炸,车间8个窗户的玻璃几乎全被震碎,车间东北角屋顶6块楼板塌落,东墙壁上部向外倾斜15cm,爆炸造成钢瓶瓶体破裂成两块,一块飞出6m远,落在车间西部的冷却水中,一块落在9m外的东北门处。由于该厂因待料停工暂时放假,因而,除对厂房造成较大破坏外,未造成工作人员伤亡。如果工作人员在场,后果将不堪设想。 1 基本情况 1.1 钢瓶 此盛装环氧乙烷的钢瓶是1988年9月从北京某厂购进的液氯钢瓶,设计压力2MPa,容积410L,直径600mm。1996年9月经南阳市另一石油化工厂液氯钢瓶检验站检验后改装环氧乙烷。9月6日,从南京充装环氧乙烷运回后使用,此次充装是改装后第一次使用。9月24日下午,用氮气将瓶中环氧乙烷向装置压送时,因钢瓶阀门堵塞不能使用,操作工将钢瓶搬至工房中放置,26日15时36分即自行发生爆炸。 1.2 环氧乙烷的化学特性 环氧乙烷属易燃、易爆、有毒介质,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5mg/m3,沸点10.7度,闪点小于-17.78度,引燃温度429度,爆炸极限3.0%—100%,最小引燃能量0.065mJ。禁忌物:强酸、强碱、强氧化剂、热、氯化铁、氯化铝、铁和碱金属。 2 事故原因 2.1 直接原因 (1)爆炸现场无明火,没有可燃物泄漏,工人放假,现场无人,环境温度不高,不存在物理爆炸的可能性。 (2)通过取样送中国人民解放军防化研究所检测,样品中铁离子浓度150ppm,氯离子浓度4PPm。

(3)该钢瓶在爆炸前3天向计量罐卸料时,操作工未对瓶口进行清理,且未将软管中的空气用氮气置换掉,直接将充氮气软管与环氧乙烷钢瓶连接。 (4)按规定,盛装环氧乙烷的钢瓶必须是不锈钢或经过表面处理的碳钢,而该钢瓶在改装环氧乙烷前,未对内表面进行任何处理。 (5)钢瓶的安全帽没有按规定安装,而是直接用堵丝堵死,以致在钢瓶超压时,无法卸压。 综合上述五点,得出钢瓶爆炸的直接原因是:环氧乙烷钢瓶是由原液氯钢瓶经清洗、检测后灌装,瓶内残留有铁锈和氯化物。该钢瓶在爆炸前3天向计量罐卸料时,操作工又未对瓶口进行清洁处理,就直接进行了管线连接,而充氮操作前又未用氯气置换出连接软管内的空气,使软管中的空气全部进入钢瓶中,并携带了瓶口处的少量铁锈、氯化物。而环氧乙烷遇铁锈、氯化物、氧气等都可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导致瓶内沮度和压力的升高,当达到钢瓶极限压力,安全帽又未安装不能及时卸压,就必然造成爆炸事故的发生。 2.2 间接原因 由于该厂是属于多种经营生产企业,具有较大的生产经营管理自主权,由此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重生产、重效益、轻安全,安全管理变得租放了,就埋下了事故的种子。 (1)该厂没有健全压力容器档案,也没有向有关管理部门申办压力容器使用许可证和易燃易爆产品生产使用许可证; (2)没有编制正规的安全操作规程,充分反应出该厂安全意识淡漠,对化工生产操作工艺的严谨性、危险性认识没有提高到相当高的程度,对可能发生的事故无任何预想,以为试生产成功了就掌握了引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6952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全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准备 1.检查上水箱水位是否置于三分之二以上。 2.检查电热或蒸气阀、循环阀、真空泵、加药 阀、放空阀是否置于关的状态。 二、装箱 1.开总电源。 2.开气泵。(注:气泵压力设置为0.6MPa- 0.8MPa,应在此后灭菌过程中始终维持在此范围内, 切忌增大或减少这个压力。 3.开门。(检查门封条是否完好、清洁,并给

门封条上机油。若发现门封条破损,应 禁止使用,并且更换门封。) 4.装箱。(灭菌物品及物品与灭菌器之间应保留一定距离。) 5.关门。 6.开门封充气阀。 三、加热 1.开电热(或开节气阀)。 2.开循环泵。 3.当灭菌室温度达到灭菌温度时(40℃-50℃),关电热(或关蒸气阀)开关和循环泵。 四、灭菌室抽真空 1.检查灭菌室温度是否确实达到灭菌温度。 2.开真空泵和真空阀。(注:真空泵和真空阀

燃烧爆炸敏感性工艺参数的控制

燃烧爆炸敏感性工艺参数的控制 在化学工业生产中,工艺参数主要是指温度, 压力,流量, 物料配比等. 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在安全限度以内, 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 一, 反应温度的控制 温度是化学工业生产的主要控制参数之一. 各种化学反应都有其最适宜的温度范围,正确控制反应温度不但可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而且也是防火防爆所必须的. 如果超温, 反应物有可能分解起火, 造成压力升高,甚至导致爆炸; 也可能因温度过高而产生副反应,生成危险的副产物或过反应物.升温过快, 过高或冷却设施发生故障,可能会引起剧烈反应, 乃至冲料或爆炸. 温度过低会造成反应速度减慢或停滞, 温度一旦恢复正常,往往会因为未反应物料过多而使反应加剧, 有可能引起爆炸. 温度过低还会使某些物料冻

结, 造成管道堵塞或破裂, 致使易燃物料泄漏引发火灾或爆炸.

1. 移出反应 热 方法: 夹套冷却,内蛇管冷却,或两者兼用 稀释剂回流冷 却

惰性气体循环冷却 采用一些特殊结构的反应器或在工艺上采取一些措施. 合成甲醇是强放热反应,在反应器内装配热交换器, 混合合成气分两路,其中一路控制流量以控制反应温度. 加入其他介质, 如通入水蒸气带走部分反应热. 如乙醇氧化制取乙醛就是采用乙醇蒸气,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将其送入氧化炉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乙醛. 利用水蒸气的吸热作用将多余的反应热带走.

2. 传热介质选择 传热介质,即热载体, 常用的有水, 水蒸气, 碳氢化合物,熔盐, 汞和熔融金属, 烟道气等. (1) 避免使用性质与反应物料相抵触的介质 应尽量避免使用性质与反应物料相抵触的物质作冷却介质. 例如, 环氧乙烷很容易与水剧烈反应, 甚至极微量的水分渗入液态环氧乙烷中, 也会引发自聚放热产生爆炸. 又如, 金属钠遇水剧烈反应而爆炸

环氧乙烷灭菌安全规程(新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环氧乙烷灭菌安全规程(新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环氧乙烷灭菌安全规程(新版) 一.总则: 环氧乙烷是一种易燃易爆、有中等毒性的危险化学品,空气中浓度超过3%,遇到明火可能引起爆炸。环氧乙烷灭菌器又是机电一体,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承受一定压力的设备。因此,环氧乙烷灭菌器的使用和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本安全规程。 二.灭菌器的安装: 1.场地:环氧乙烷灭菌器应放置在独立的车间,场地远离人群,现场30~50米 范围内不得有明火作业,以及其它产生明活的情况; 2.隔离:环氧乙烷灭菌器安放的车间,必须有隔离措施,即环氧乙烷灭菌柜体、电气控制柜、机架、环氧乙烷钢瓶等,应分别安装在互相独立的房间,或按照本厂提供的安装图进行隔离;

3.通风:环氧乙烷灭菌器安放的车间,要有良好的通风,通风条件差的要进行强制通风,严禁灭菌车间与户外密闭;(安装的通风设备应是防爆型的) 4.照明:环氧乙烷灭菌车间使用的照明及电气开关等,均应是防爆型的; 5.排放:灭菌完毕后,环氧乙烷残气需经设备废气处理系统处理后,方可排出; 6.消防:环氧乙烷灭菌车间及灭菌区域内,应有明显防火、禁烟标记;灭菌车间应是重点消防区域,要有足够的消防、灭火设备; 三.灭菌器的操作: 1.人员:从事灭菌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厂方的培训,持有厂方颁发的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任何无证操作都将视为违章,由此而产生的后果自负,同时,非操作人员禁止进入灭菌车间; 2.操作规程:灭菌器的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使用)说明书进行,严禁擅自变更操作程序和违反操作规程操作; 3.操作人员守则:操作人员应有强烈的责任感。灭菌时,不得

环氧乙烷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环氧乙烷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 特别警示 确认人类致癌物;极易燃气体;加热时剧烈分解,有着火和爆炸危险。 理化特性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低温时为无色易流动液体。易溶于水以及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分子量44.05,熔点-111.3℃,沸点10.7℃,气体密度 1.795g/L(20℃),相对密度(水=1)0.8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临界压力7.19MPa,临界温度195.8℃,饱和蒸气压145.91kPa(20℃),折射率 1.3597(7℃),闪点<-18℃,爆炸极限3.0%~100%(体积比),自燃温度429℃,最小点火能0.065mJ,最大爆炸压力0.97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乙二醇、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增塑剂以及树脂等。 【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危害信息 极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和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与空气的混合物快速压缩时,易发生爆炸。【活性反应】 接触碱金属、氢氧化物或高活性催化剂如铁、锡和铝的无水氯化物及铁和铝的氧化物可大量放热。【健康危害】 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重者引起昏迷和肺水肿。可出现心肌损害和肝损害。可致皮肤损害和眼灼伤。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 度)(mg/m3),2(皮)。 IARC:确认人类致癌物。 安全措【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施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置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的,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酸类、碱类、醇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 禁止撞击和震荡。运输环氧乙烷瓶时,应轻装轻卸。 严禁抛、滑、滚、碰。严禁用电磁起重机和链绳吊装搬运。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

环氧乙烷性质、用途百科

环氧乙烷的易燃、易爆、易自聚和毒害性 环氧乙烷(EO)又称“氧化乙烯”,具有易燃、易爆、易自聚和毒害性,但其用途比较广泛,所以在运输、储存、使用过程中,应十分小心,防止事故的发生。 1 环氧乙烷的用途 环氧乙烷是重要的一种有机合成原料,用于制造乙二醇作为涤纶纤维的原料,食品添加剂牛磺酸的原料,用来合成洗涤剂、非离子型活性剂,也用来作为消毒剂、杀虫剂、谷物熏蒸剂、乳化剂、缩乙二醇类产品,也还用于生产增塑、润滑剂、橡胶和塑料等。环氧乙烷还可用作火箭等喷气式推进器的燃料,用作军事武器制造炸弹(相当于小型核爆)。 2 环氧乙烷的危险特性 1)环氧乙烷的理化性质 结构式:H2C——CH2 O 危险货物编号: 21039 分子量: 44.05 环氧乙烷纯品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芳香醚的气味。 熔点: -111.3℃ 沸点: 10.7℃ 相对密度(水=1): 0.87 相对蒸汽密度(空气=1): 1.50 临界温度: 195.8℃(属低压液化气体) 临界压力: 7.19MPa 饱和蒸气压: 0.146MPa(20℃)

溶于水、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和油脂。 闪点: -18℃(0.C) 爆炸极限: 3~100(V/V%) 最小引燃能量: 0.065mJ 引燃温度: 429℃ 燃烧热值: -1306.1kJ/mol 分解爆炸温度: 571℃ 禁忌物:酸类、碱、醇类、氨、铜 2)具有易燃易爆性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环氧乙烷闪点很低,环氧乙烷的沸点只有10.7℃,在常温下为无色的气体,在一般日常操作中人员更可能处于环氧乙烷气体环境,环氧乙烷气体对人的嗅觉有麻痹作用,长期处于低浓度环境的工作人员不易觉察其浓度的变化。 环氧乙烷的蒸气密度比空气重,能在低洼处扩散到很远的地方,对环境造成污染。 环氧乙烯闪点低(-18℃)、最小引燃能量小(0.065mJ)。 环氧乙烷没有爆炸上限,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爆炸威力非常大,试验表明, 1kg环氧乙烷相当于2.7~5.0kgTNT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效应。环氧乙烷遇氯磺酸、盐酸、氟化氢、硝酸、发烟硫磺猛烈反应,有爆炸危险。 3)环氧乙烷的自聚性 在较低温度时,环氧乙烷的自聚速度缓慢,虽然不会发生爆炸,但形成的聚合物会堵塞管道、仪表、泄放设施等。达到一定温度,聚合速度很快,同时产生大量的热,引起爆炸性降解。所以应该严格控制环氧乙烷的温度,储存温度一般在-5℃左右。除温度因素外,还有很多化学物质,如酸、碱金属、金属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装及注意事项

编号:SM-ZD-88436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装及注 意事项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装及注意事项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灭菌器的安装 * 灭菌器应放在专用的房间。房间内应接入电源( 蒸气源) 、水源及下水和通风设施,并有专用接地装置。 * 灭菌器的安装位置。应保证周围有一定的空间位置,以便安装和维修;灭菌器门前应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保证灭菌物品进出方便。 * 灭菌器放置应尽量水平。 * 电源应接入三相四线制交流380V-50HZ电源,并配有专用的配电盘。灭菌器箱体和电气控制柜之间应开好放线地槽。 * 水源蒸气源接有压力表及相应的手动阀门,以保证使用安全。下水管道的口径应不小于100毫米。 * 气体钢瓶应接有压力表,不得而知接近热源,不得而知爆晒,存放温度应小于50度。 二、注意事项

1、环氧乙烷是易燃易爆物品,保证安全十分重要。所以,灭菌车间应配备防火措施。另外,禁止吸烟,禁止使用其他明火,并保持车间内通风。 2、环氧乙烷有一定的毒性,人体一次吸入过量会有不适感觉,甚至出现头痛、呕吐等中毒现象。如出现上述现象,应迅速离开现场,到空旷阴凉处呼吸新鲜空气,直到症状消除为止。如人体皮肤、眼睛等接触到环氧乙烷 3、应定期更换水循环系统内的用水。定期更换废气处理系统内的废水。 三、环氧乙烷灭菌安全规程 1、总则 环氧乙烷是一种易燃易爆、有中等毒性的危险化学品,空气中浓度超3%,遇到明火可能引起爆炸。环氧乙烷灭菌器又是机电一体,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承受一定压力的设备。因此,环氧乙烷灭菌器的使用和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本安全规程。 2、灭菌器的安装 2.1 场地

事故案例(1) 气瓶爆炸重大事故

事故案例(1)气瓶爆炸重大事故 一、事故经过 某年某月某日13:00过后.某钢瓶检测站站长指挥6名职工将1只400 L的待检测环氧乙烷钢瓶滚到作业现场进行残液处理。工人将瓶阀门打开后未见余气和残液流出,于是把阀门卸下,仍没有发现残余液体和气体流出,即将阀门重新装上并关好。工人再将环氧乙烷钢瓶底部的1只易熔塞座螺栓旋松后,即听到“滋波”的漏气声,随后工人们都去干其他工作了。15:20左右,检测站作业现场的环氧乙烷钢瓶突然发生爆炸,造成正在作业现场的4人受伤,伤者立即被送到医院进行救治;经抢救无效,有3人先后在6日内死亡。公安消防部门接报后立即派出7辆消防车、43名官兵赶赴现场,投入扑救抢险工作。爆炸导致站内大部分厂房和围墙倒塌,并造成周围一部分民宅门窗玻璃不同程度损坏。 二、事故原因分析 事故调查组为查清事故原因,专门派出人员到发生爆炸的环氧乙烷钢瓶的产权单位及最近一次充装环氧乙烷的单位进行调查。市安委会还专门委托某市化厂研究所有限公司的2位专家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论证。2位专家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数次到现场勘查,并对现场钢瓶残片上的结垢物进行了仪器分析测定,提出了意见。 1.直接原因 (1)某钢瓶检验站站长违章指挥。在确认气瓶内存在残液的情况

下,指挥工人松开底部易熔塞座泄放瓶内环氧乙烷气体,且明知环氧乙烷气体为易燃易爆气体,却听之任之,未采取任何措施,导致环氧乙烷气体大量泄放,因环氧乙烷气体比空气重,沉伏于地面并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最终酿成爆炸事故。 (2)工人无知操作。3名职工在清理地烘炉时,由于对环氧乙烷气体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缺乏了解,在存在环氧乙烷和空气混合气体的环境条件下,使用铁锹清理煤渣,因摩擦、碰撞等原因产生火花,导致混合气体的爆炸。 2.间接原因 (1)管理混乱、制度不健全,处理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介质的安全措施不到位,对现场操作工人安全培训和教育不到位。 (2)专职安全员未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对作业现场的安全监管不力。 (3)该检验站挂靠的主管部门对安全工作不闻不问,疏于管理,从而使该站安全工作无人过问。 (4)该站未按GB 12135-1999国家标准关于气瓶定期检验站技术条件的规定,到公安消防部门报审,单位安全“三同时”不到位,从而存在很多不安全隐患。 (5)市有关专项安全监察的职能部门,虽能按国家规范标准核发证照,但日常监察缺乏力度。所在区、乡对该站安全管理体制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造成安全管理疏漏。 三、事故责任划分及处理意见

环氧乙烷验证方案及结论

第一章总则 1.1目的 根据GB 18279-2000(《医疗器械环氧乙烷灭菌确认和常规控制》)的要求,对环氧乙烷灭菌器及灭菌工艺进行有效性确认(验证),以保证满足一次性医疗器械无菌的要求。 1.2 范围 本验证方案仅适用于环氧乙烷灭菌器及灭菌工艺的验证(确认)。 1.3 验证 1.3.1 验证(确认)方案:验证(确认)方案制定后,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方可实施。 1.3.2 验证(确认)实施:由职能部门的人员(人员资质见附件1)组成验证(确认)小组,并负责按照验证(确认)方案组织实施环氧乙烷灭菌器及灭菌工艺的验证(确认);供方可派技术人员提供协助。 1.3.3 验证(确认)结论:应由双方人员共同对验证(确认)的过程和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确认,形成验证结论并会签。 1.3.4 验证(确认)资料:所有有关验证(确认)的资料、所取得的数据、表单和验证(确认)报告应妥善保管、存档。 1.4 再验证(确认) 1.4.1 再验证(确认)的条件 当发生以下情况时,应进行再验证(确认): (1)当引入新产品或产品的结构、材料发生变化时; (2)当产品的包装型式、包装材料发生变化时;

(3)当灭菌室内负载的装载方式发生变化时; (4)当灭菌工艺发生变化时; (5)灭菌器大修后或连续出现灭菌质量事故(灭菌不合格)时; (6)正常情况下,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再验证(确认); 1.4.2 再验证(确认)的组织实施 1.4. 2.1 再验证(确认)申请 当需要进行再验证(确认)时,由生产部提出申请,报请管理者代表批准。 1.4. 2.2 再验证(确认)方案的制定 管理者代表批准再验证(确认)申请后,应指定技术部制定再验证(确认)方案,经管理者代表确认后方可组织实施。 1.4. 2.3再验证(确认)的组织实施 由生产部、技术部、质管部、灭菌间等相关部门的人员组成验证(确认)小组,按照再验证(确认)方案组织实施验证。 1.4.3 再验证(确认)结论的确认 验证(确认)小组负责对验证(确认)的过程和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确认、形成验证(确认)结论并会签。 1.4.4 再验证(确认)资料 所有有关再验证(确认)的资料、所取得的数据、表单和再验证报告应妥善保管、存档。 1.5验证(确认)项目: 1.5.1以时间为变量,以加药量和温度为定量进行验证(确认)。

环氧乙烷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

环氧乙烷安全措施和应急处臵原则 特别 警示 极易燃气体;加热时剧烈分解,有着火和爆炸危险;确认人类致癌物。 理化特性 常温下为无色气体,低温时为无色易流动液体。易溶于水以及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分子量44.05,熔点-111.3℃,沸点10.7℃,气体密度 1.795g/L(20℃),相对密度(水=1)0.8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5,临界压力7.19MPa,临界温度195.8℃,饱和蒸气压145.91kPa(20℃),折射率 1.3597(7℃),闪点<-18℃,爆炸极限3.0%~100%(体积比),自燃温度429℃,最小点火能0.065mJ,最大爆炸压力0.970MPa。 主要用途:主要用于制造乙二醇、表面活性剂、洗涤剂、增塑剂以及树脂等。 危害信息【燃烧和爆炸危险性】 极易燃,蒸气能与空气形成范围广阔的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热和明火有燃烧爆炸危险。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和爆炸。与空气的混合物快速压缩时,易发生爆炸。 【活性反应】 接触碱金属、氢氧化物或高活性催化剂如铁、锡和铝的无水氯化物及铁和铝的氧化物可大量放热。 【健康危害】 可致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重者引起昏迷和肺水肿。可出现心肌损害和肝损害。可致皮肤损害和眼灼伤。 职业接触限值:PC-TWA(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mg/m3),2(皮)。 IARC:确认人类致癌物。 安全措施【一般要求】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臵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及贮存场所应设臵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配备两套以上重型防护服。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的,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臵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臵,重点储罐需设臵紧急切断装臵。 避免与酸类、碱类、醇类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臵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禁止撞击和震荡。运输环氧乙烷瓶时,应轻装轻卸。

环氧乙烷灭菌安全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环氧乙烷灭菌安全规程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011-15 环氧乙烷灭菌安全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总则: 环氧乙烷是一种易燃易爆、有中等毒性的危险化学品,空气中浓度超过 3%,遇到明火可能引起爆炸。环氧乙烷灭菌器又是机电一体,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承受一定压力的设备。因此,环氧乙烷灭菌器的使用和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本安全规程。 二.灭菌器的安装: 1. 场地:环氧乙烷灭菌器应放置在独立的车间,场地远离人群,现场30~50米 范围内不得有明火作业,以及其它产生明活的情况; 2. 隔离:环氧乙烷灭菌器安放的车间,必须有隔离措施,即环氧乙烷灭菌柜体、电气控制柜、机架、环氧乙烷钢瓶等,应分别安装在互相独立的房间,或

按照本厂提供的安装图进行隔离; 3. 通风:环氧乙烷灭菌器安放的车间,要有良好的通风,通风条件差的要进行强制通风,严禁灭菌车间与户外密闭;(安装的通风设备应是防爆型的) 4. 照明:环氧乙烷灭菌车间使用的照明及电气开关等,均应是防爆型的; 5. 排放:灭菌完毕后,环氧乙烷残气需经设备废气处理系统处理后,方可排出; 6. 消防:环氧乙烷灭菌车间及灭菌区域内,应有明显防火、禁烟标记;灭菌车间应是重点消防区域,要有足够的消防、灭火设备; 三.灭菌器的操作: 1. 人员:从事灭菌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厂方的培训,持有厂方颁发的上岗证,方可上岗操作,任何无证操作都将视为违章,由此而产生的后果自负,同时,非操作人员禁止进入灭菌车间; 2. 操作规程:灭菌器的操作应严格按照操作(使用) 说明书进行,严禁擅自变更操作程序和违反操作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环氧乙烷灭菌器安全操作规程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操作规程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一、准备 1.检查上水箱水位是否置于三分之二以上。 2.检查电热或蒸气阀、循环阀、真空泵、加药阀、放 空阀是否置于关的状态。 二、装箱 1.开总电源。 2.开气泵。(注:气泵压力设置为0.6MPa- 0.8MPa,应在此后灭菌过程中始终维持在此范围内,切忌 增大或减少这个压力。 3.开门。(检查门封条是否完好、清洁,并给门封条 上机油。若发现门封条破损,应 禁止使用,并且更换门封。)

4.装箱。(灭菌物品及物品与灭菌器之间应保留一定距离。) 5.关门。 6.开门封充气阀。 三、加热 1.开电热(或开节气阀)。 2.开循环泵。 3.当灭菌室温度达到灭菌温度时(40℃-50℃),关电热(或关蒸气阀)开关和循环 泵。 四、灭菌室抽真空 1.检查灭菌室温度是否确实达到灭菌温度。 2.开真空泵和真空阀。(注:真空泵和真空阀应同时开启。若真空泵声音不正常,应 立即关闭真空泵,检查真空泵进水通路是否通畅。)

环氧乙烷钢瓶 安全管理规程 - 制度大全

环氧乙烷钢瓶安全管理规程-制度大全 环氧乙烷钢瓶安全管理规程之相关制度和职责,目的:建立环氧乙烷钢瓶标准操作程序。职责:XXX部、XXXX部、XXXX部对实施本标准负责。适用范围:适用于环氧乙烷钢瓶的储存、运输、使用内容:1环氧乙烷理化性质分子式C2H4O,分子量44.05,沸点1... 目的:建立环氧乙烷钢瓶标准操作程序。 职责:XXX部、XXXX部、XXXX部对实施本标准负责。 适用范围:适用于环氧乙烷钢瓶的储存、运输、使用 内容: 1 环氧乙烷理化性质 分子式C2H4O,分子量44.05,沸点10.4℃,相对密度(水=1):0.8711,当温度低于12℃时,为无色透明液体,室温时为无色气体,相对密度(空气=1):1.52,其化学性质很活泼,有自然聚合作用,可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乙醇、乙醚等,高浓度时有刺激臭味,无论是聚合作用还是与其他化合物相互作用,都有极高的反应能力。 2 环氧乙烷包装 环氧乙烷的危险性类别为2.1类易燃易爆气体;采用专用钢瓶灌装;颜色:银灰色字色:大红色;字样:液化环氧乙烷。 3 运输要求 3.1 必须具有一定驾驶技术,责任心强的人员担任环氧乙烷运输工作。 3.2 运输人员应经专门的安全技术教育,懂得环氧乙烷的性质,应急方法,能使用防护器材。 3.3 运输车辆必须车况良好,车上应具备防止日晒设施,防止钢瓶滚动撞击的垫木。 3.4 装车时环氧乙烷钢瓶一律横向放置,瓶头朝向一边,装车高度不超出车厢,旋紧瓶帽,妥善固定。 3.5 禁止用车运输其他货物,不能在车厢内搭乘人员,运环氧乙烷车辆通过城市时应按当地规定路线行驶,不许在人口密集和不安全的地方停车。 3.6 环氧乙烷运输,除严格遵守本规定外,还必须认真执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规定”。 4 储存条件 4.1环氧乙烷应在阴凉、通风的地点储存,温度不超过30℃,不可与其他化学品堆放一起,严格隔离烟火,因其性质不稳定所以不能长期贮存,贮存期不能超过30天,否则液化环氧乙烷易发生聚合。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开关设在仓外,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 4.2钢瓶存放时,不得超过二层,瓶筒要保持一个半瓶长的距离。 4.3移动或搬运环氧乙烷钢瓶时,不许拖拽、滑走,落下时不得互相与他物撞击。 4.4环氧乙烷钢瓶贮存场所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应通风良好,严禁存放火种和易燃易爆物,严禁日晒和雨淋。 4.5环氧乙烷钢瓶要与其他气瓶隔离存放。 5 对使用部门的要求 5.1应有专人对环氧乙烷钢瓶进行交接检查,外观有无缺陷,瓶体试压日期,瓶帽胶圈是否齐全。 5.2应有技术人员对环氧乙烷钢瓶的使用工作进行技术管理。 5.3搬运、使用中严禁碰撞、敲打、震荡,使用时必须牢靠放置在合格的磅秤上

环氧乙烷生产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

环氧乙烷生产装置的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 路敦涛孙延光杨艳红 (本文发表在《化工安全与环境》2011年第23期) 某公司6万吨/年乙醇胺项目中的环氧乙烷装置采用美国SD公司工艺技术生产环氧乙烷(EO),同时联产乙二醇(EG)。具体工艺是以乙烯与氧气为原料,氧化生成环氧乙烷(EO)。EO生产系统中的反应物料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险特性,而且反应是在较高压力和温度下进行的强放热化学反应,极易发生火灾和爆炸事故。 本文采用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对该公司EO/ EG装置氧化工段的最终危险度进行分级,确定其安全等级和需要进一步采取的措施。 一、EO/EG装置简介 1.流程简介 氧气法生产环氧乙烷主要工艺过程如下:原料氧气、乙烯经氧气混合器混合后进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器,反应生成的环氧乙烷及二氧化碳等经洗涤塔洗涤后,富环氧乙烷洗涤水送往提馏、再吸收及精制装置生产环氧乙烷产品。未被吸收的大部分反应中生成的气体直接循环回反应器,另一部分气送入二氧化碳脱除装置用碳酸钾吸收二氧化碳后,再与循环气合并压缩进入反应器。 工艺流程框图见图1。 乙烯循环气环氧乙烷产品 图1 环氧乙烷工艺流程示意图 2.火灾爆炸危险性 (1)此装置的原料和产品均为气相和液相的易燃、易爆、有毒物质。 (2)是在较高压力和温度下,在爆炸极限区边缘进行连续放热反应。反应的爆炸极限范围宽,(氮气做致稳剂,O2在7.2%以上),反应过程放热量极大。 二、安全评价过程

1.评价单元的选取 按照装置生产工艺特点,选取危险性最大的氧化单元作为评价单元。 2. 火灾爆炸指数F&EI的计算 (1)重要物质的选取 选取的重要物质为乙烯、环氧乙烷,其主要理化性质见表1。 表1 物质系数和特性表 (2)物质系数MF的取值 上述两种物质为混合物,且环氧乙烷浓度较低,故取MF=24。 (3)一般工艺危险性附加系数F1的计算 1)基本系数:1.00. 2)乙烯和氧发生强放热反应,因此取放热反应系数为0.50。 3)周围通道设计很好,取通路系数为0.15。 一般工艺危险性附加系数F1:F1 =1)+ 2)+ 3)=1.00+0.50+0.15=1.65 (4)特殊工艺危险性系数F2的计算 1)基本系数取1.00。 2)单元毒性物质附加系数 氧化单元内的乙烯、环氧乙烷、二氯乙烷等为一般毒性气体,取综合毒性Nh=2,则毒性物质附加系数为0.40。 3)单元操作状况附加系数 本单元氧化操作选择在爆炸极限区附近(O2≤8.2%)进行,附加系数取0.8。 4)单元压力释放系数 单元内乙烯和氧气在表压2 MPa银催化作用下反应。查道氏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中《闪点低于60℃的易燃和可燃液体泄放阀设定压力》,得数值为0.60。 5)单元内物质量附加系数的计算。 计算出单元内可燃物料的总燃烧热值为:1.35×15090+0.805×27670=42.60(GJ),查道氏《物质燃烧附加系数图》得物质附加系数为0.15。 6)单元内转动设备附加系数的确定。

环氧乙烷灭菌安全操作手册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环氧乙烷灭菌安全操作手 册正式版

环氧乙烷灭菌安全操作手册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0 目的 确保EO灭菌过程处于受控状态及灭菌保证水平达到SAL=10-6。 2.0 组织及职责 技术部:对灭菌过程进行技术指导。 生产部:组织灭菌过程有序进行,灭菌过程的输入和输出的正确性负责。 质控部:对灭菌效果进行监控。 2.1 厂长管代灭菌车间负责人 2.2 灭菌车间负责人 2.2.1 对EO灭菌物品进出本车间的管

理,灭菌过程的安全及灭菌效果达到 SAL=10-6负责; 2.2.2 组织员工遵守EO安全操作手册的各项规定,维护设备、仪表、仪器及验证工作; 2.2.3 尽力将同种、同规格的产品集中在一个柜内灭菌; 2.2.4 向质控部请检,接到最终检验报告后输入库手续。 2.2.5 负责灭菌批号的编制,每一柜灭菌结果,将灭菌有关的记录收集汇总成一册。 3.0 灭菌程序 3.1 接收被灭菌产品入待灭菌库加热装柜堆码、布放指示菌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