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病用药物

观赏鱼病用药物
观赏鱼病用药物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

硝基呋喃类:

常用的有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痢特灵),呋喃妥因(呋喃旦啶),呋喃它酮(呋吗唑酮),呋喃那斯等。

本类药物为硝基呋喃的衍生物。作用为通过抑制乙酰辅酶A和脱氢酶,干扰细菌的糖代谢,对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在低浓度(5~10ppm)时起抑菌作用,但是高浓度(20~50ppm)时可起杀菌作用。抗菌谱广,能抑制很多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部分呋喃也有抗原虫的作用。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变色,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在酸性水中的溶解度要稍大,Ph6的水中呋喃唑酮的溶解度为60ppm。在酸性水中抗菌力强。鱼病上可以用来防治柱状曲挠杆菌,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等的感染。包括赤皮病,烂鳃病,肠炎,打印病,腹水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尾柄病,竖鳞病等。

1,呋喃西林。鲜黄色结晶粉末。口服毒性大,一般用作体外浸洗用药,主要治疗细菌引起的皮肤性疾病。

2,呋喃唑酮。黄色结晶粉末。遇碱分解。对一般的细菌性疾病效果都还可以,可以外用,也可以内服,特别是用于治疗细菌性肠炎。而且有抗原虫的作用。防治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等,用量为每天5~10克每100公斤鱼口服,用3~5天。治疗烂鳃,赤皮,打印病,疖疮病白头白嘴病等,可以用0.2~0.5ppm遍撒,或10~2

0ppm浸洗。

3,呋喃那斯。暗黄色结晶粉末。抗菌力强,对气单胞菌属的抗菌力为呋喃唑酮的10~30倍。在国外使用较多,特别是日本。大多细菌性疾病(见上面)都可以使用。口服用量为2~4克每100公斤鱼。遍撒浓度为0.05~2ppm。浸洗浓度为1~2ppm。

四环素族:

广谱抗菌,对革兰氏阳性和

阴性细菌均有较强的作用,低浓度时为抑菌,高浓度时为杀菌。四环素族都含有萘并嗪环的母核。不同点再与5,6,7位上的取代基不同。作用机理为在肽链的合成和终止阶段其作用,抑制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

1,四环素

2,土霉素(氧四环素)

3,金霉素(氯四环素)

这三种均为黄色结晶粉末,常用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在碱性水中失效,金霉素在水中也会缓慢失效。它们的抗菌谱略有区别,但是在不清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用,影响不大。

他们在鱼病上主要用来治疗气单胞菌和柱状曲挠杆菌引起的疾病。对弧菌也有较强的作用,但是弧菌引起的鱼病多见于海水鱼,淡水鱼几乎没有。口服用量为四环素100毫克每公斤鱼,土霉素50~100毫克,金霉素50毫克。土霉素50~100毫克每公斤鱼口服,治疗柱状曲挠杆菌引起的肠炎,白皮,烂鳃,以及点状假单胞菌引起的竖鳞。四环素12.5~25ppm浸洗,治疗柱状曲挠杆菌引起的烂鳃,白皮等。四环素或金霉素以5毫克每公斤鱼体重注射,治疗竖鳞,点状气单胞菌引起的打印病,疖疮病。

这三种之间有交叉耐药现象。

负面影响:主要有三方面。

1,局部刺激。因为它们的溶液均为强酸性,所以口服或注射对鱼的刺激比较大。

2,肝脏损害。长期使用会对肝脏造成损害,特别是金霉素,会是肝脏的脂肪含量增高。

3,二重感染。因为是广谱抗菌,所以会抑制许多对鱼无害,但是又对四环素族敏感的细菌,造成菌群失调,并引起B族维生素缺乏。并导致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的继发感染。

半合成类:

1,强力霉素。是四环素族中毒性最小的。(小白鼠试验,口服半数致死量为1440毫克每公斤体重,静脉注射半数致死量为204

毫克每公斤体重),效力更强,对已经对土霉素和四环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仍然敏感。用量建议为口服25~50毫克每公斤鱼重。浸洗为5~10ppm。

杀虫药:

主要是指杀灭体外寄生虫的药物。包括甲壳动物中的中华蚤,锚头蚤,新蚤,狭腹蚤,日本鱼怪,各种鱼虱,以及指环虫,三代虫等吸虫。

有机磷类:

1,敌敌畏(DDVP)。淡黄色油状液体,在碱性水中分解很快。主要用于杀灭鱼怪。它的杀虫力比敌百虫强10倍,但毒性也更强。(DDVP的作用机理见下)由于毒性较大,所以使用一定要谨慎。可以用80%的

DDVP乳剂遍撒,浓度为0.5毫升每吨水。长江水产研究所的致毒试验结果为:96小时TLm数值,白鲢为8毫克每升,红鲤为21.66毫克每升。安全浓度则分别为0.8毫克每升和2.166毫克每升(96小时TLm数值的十分之一)。

2,敌百虫。白色结晶性粉末。多是90%的晶体。溶于水,有强烈的特殊气味。杀虫范围广,杀灭力强,强于有机氯,并且对耐滴滴涕。六六六的虫仍有杀灭作用。其作用机理为敌百虫在虫体内转化

成DDVP,DDVP是胆碱酯酶抑制剂,使胆碱酯酶失去活性,失去水解乙酰胆碱的能力,使作为神经递质的乙酰胆碱产生蓄积,导致组织功能改变,使虫神经系统失常。敌百虫对虫有胃毒作用和触杀作用。用0.2~0.5ppm遍撒,杀灭鱼虱,单殖吸虫,蚤等,浸洗用5~10ppm。1%~3%混料,可以驱杀体内的绦虫,线虫。注意:敌百虫不能和碱混合使用,水也不能是太强的碱性。否者可以变成敌敌畏,而在相同的浓度下,敌敌畏的毒性就强的多。敌百虫是酸性的,不能用金属容器溶解。但是,敌百虫可以和面碱和用(碳酸钠),也可以和亚硫酸铁和用,都可以增效。和硫酸亚铁和用的比例是4:1,浓度用0.2~0.3ppm。与面碱的比例是1:0.6,浓度是0.2ppm。以上为遍撒浓度。长江水产研究所的致毒试验结果为:96小时TLm数值,白鲢为76.914毫克每升,红鲤为146.8毫克每升。安全浓度则分别为7.6914毫克每升和14.68毫克每升。

3,马拉硫磷。长江水产研究所的致毒试验结果为:96小时TLm 数值,白鲢为3.14毫克每升,红鲤为7.182毫克每升,草鱼为8.5毫克每升。安全浓度则分别为0.314毫克每升和0.7182毫克每升,0.85毫克每升。渔业水质标准规定,马拉硫磷的含量要低于0.005ppm。

杀虫菊酯类:

杀虫菊酯对脊椎动物的安全性高,对无脊椎动物表现出神经毒性。虽然目前没有仍何在鱼病上使用的报道,但是从理论上来说,也许可以作为鱼的体外大型寄生虫的杀灭药物,特别是对鱼虱。曾经和“雨伴荒原”提到过这个问题。我准备用野杂鱼作个粗略的试验,数据将在近期补上!

1,敌杀死(溴氰菊酯)。

2,杀灭菊酯(敌虫菊酯)。

3,除虫菊。

4,氯氰菊酯(灭百可)。

烟叶:烟叶的2~5%的煎剂或粉末可以杀死蚤,虱。

此外,金属盐类杀虫药,染料类杀虫药,等,在相关的分类专题里介绍。

抗蠕虫药:

对各种蠕虫有效(包括线虫,吸虫,绦虫),但是有效的也包括一些甲壳类寄生虫.蠕虫主要是单殖吸虫(包括指环虫,三带虫),复殖吸虫(包括双穴吸虫,侧殖吸虫,血居吸虫等,后者就是引起白内障的,又叫复口吸虫),绦虫(九江头槽绦虫,舌状绦虫,鲤蠢绦虫),线虫(嗜子宫线虫,毛细线虫)。甲壳类主要是中华蚤,锚头蚤,新蚤,狭腹蚤等。

抗蠕虫的药的作用不同,所以,一定要确定病原体后,再选择用药,作到有的放矢。抗蠕虫药分为抗线虫药,抗吸虫药,抗绦虫药。

抗线虫药:

1,左旋咪唑,易溶于水,广谱高效,低毒,对多种线虫都有作用。它可以抑制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阻断延胡索酸还原成琥珀酸,影响无氧代谢,使虫麻痹。

2,噻嘧啶(双羟萘酸噻嘧啶).在酒精中微溶.它通过抑制胆碱酯酶活性,使乙酰胆碱蓄积,使虫体肌肉剧烈收缩,痉挛,麻痹.3,甲苯咪唑.

4,噻苯咪唑.白色或微黄,难溶于水.作用类似于左旋咪唑.同时还可以使虫体缺糖.对成虫,幼虫,虫卵菌有效.5,甲氧啶(美沙利啶).可以于水任意混溶.可以阻止虫的神经传导,引起麻痹.广谱高效,尤其对毛细线虫.

6,丙硫苯咪唑.一位重庆动物园工作的老同学曾经建议我使用此药.广谱,高效.低毒.对线虫,吸虫和绦虫都有很好的效果.抗吸虫药:

1,硫双二氯酚(别丁).不溶于水,易溶于稀碱和有机溶剂.也是通过阻断还原延胡索酸,阻断三磷酸腺苷(

ATP)的产生,使虫麻痹死亡。

抗绦虫药:

1,吡喹酮.味苦,无色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等有机溶剂。为广谱高效低毒的驱虫药。对日本血吸虫,绦虫等有效。对

其他吸虫也多有效。

2,氯硝柳胺。又叫灭绦灵,育米生。淡黄色粉末,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对多种绦虫有效,对某些吸虫也有效。阻止虫体摄入葡萄糖,抑制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阻断三羧酸循环,使虫体的乳酸蓄积而死亡。毒性小,安全范围大。据报道,用氯硝柳胺和硫双二氯酚以2:3配合,以0.1克每公斤体重口服,驱虫率达100%。

解毒药:

鱼类中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水质不适,有污染,或者用药有误的情况下,鱼可能会出现中毒症状。解毒,必须有准确的针对性,对症下药,否则会造成很高的死亡率。

一,有机磷中毒解毒药。由于有机磷杀虫药(敌百虫,敌敌畏)在水产上的应用广泛,所以出现鱼类有机磷中毒的机率也变得较大,加之有机磷农药的污染更严重,所以,这类解毒药是非常重要的。有机磷中毒是乙酰胆碱的蓄积导致神经过渡兴奋,最后对呼吸中枢抑制,导致死亡。可以从阻断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作用和恢复胆碱酯酶活性这两方面解毒。前者是抗胆碱药,常用的是阿托品,后者是胆碱酯酶复活剂,主要包括解磷定,氯磷定,双解磷,双复磷等。

由于中毒的情况特殊,一般常采用注射用药,见效较快。

1,阿托品。是一种生物碱,可以从颠茄中提取。作用是阻断M-胆碱受体,解除平滑肌痉挛,松弛平滑肌,抑制腺体分泌,兴奋呼吸中枢。只能解除有机磷的轻度中毒,严重的应和解磷定配合使用。常用剂型为硫酸阿托品注射液和硫酸阿托品片。

2,解磷定(碘磷定,派姆)。作用是使已失去活性的磷酸化了的胆碱酯酶恢复活性。机理是它的醛汚基有强大的亲磷酸酯的作用,可以从胆碱酯酶上夺取磷酸基,使胆碱酯酶恢复活性。但是,已经老化了的胆碱酯酶是不能恢复活性的,所以用药一定要快,早!解磷定不能透过血脑屏障,对脑部中枢出现症状的无效,对珍贵鱼类最好结合阿托品。注意不要同碱性药混用。遇碱会水解成氰化物,巨毒。

3,氯磷定,双解磷,双复磷用量用法参考说明书和解磷定用法用量。

二,重金属中毒解毒药。重金属是水中或多或少都含有的,不同地区差异很大。而且很多鱼药也是重金属盐类,比如硝酸亚汞,硫酸铜。或者用药使用不当导致的重金属中毒,比如用镀锌质容器溶解孔雀石绿,导致水中溶解的锌猛增,引起急性中毒。所以,重金属中毒的机率也较大。

1,二巯基丙醇。是一种竞争性解毒剂。因为重金属进入体内,和酶上的巯基结合(比如用硝酸亚汞治疗小瓜虫病,毒副作用就是汞同鱼体内的酶的巯基结合,或者和蛋白质`氨基酸上的巯基结合,会出现中毒,或者色素被破坏(网上见过几例被汞破坏色素的红绿灯)。)二巯基丙醇可以夺取同酶结合的金属离子,使酶恢复活性。但是同二巯基丙醇结合的金属离子也可能离解,而这种再次释放出金属离子的二巯基丙醇会被氧化,而失去再次解毒的作用,所以,严重的中毒应该多次注射二巯基丙醇。常用的是0.2克每2毫升的注射液,注射每次用2.5~5毫克每公斤鱼体重。注意是毫克,而不是毫升,如果是算毫升,应该是0.025~0.05毫升。

2,大苏打(海波,硫代硫酸钠)。有还原性(所以也在除氯上应用),能同金属离子结合成硫化物排除。效果不及二巯基丙醇。

三,其他。

1,氯化钠(食盐)。可以增强自身的代谢,促使毒物排除。

2,维生素C(抗坏血酸)。VC参与体内的多种代谢反应。它具有的还原能力,可以用于重金属离子的解毒。VC可以将氧化型谷胱甘肽转化成还原型的,还原型的谷胱甘肽可以同重金属离子结合,将其排除.(VC的还原性还用于水的除氯。)

3,葡萄糖。葡萄糖出了它的营养作用外,它的代谢中间产物乙酰基的乙酰化作用,或者它在肝脏中被氧化成的葡萄糖醛酸可以同

毒物结合。起到解毒作用。不过,从理论上来说,这对畜禽还可以采用,对鱼类可能无效,因为很多鱼类的供能物质不是葡萄糖,而是氨基酸,大多属鱼类更本没有消化葡萄糖的酶,无法利用它。纯草食性鱼类就不清楚能不能应用了.

磺胺类药一般为白色或微黄的结晶性粉末,通常大多数难溶于水,易溶于碱,但是其钠盐易溶于水,且其钠盐的水溶液成强碱性。磺胺类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作用。高度敏感的有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化脓杆菌,亚利桑那菌,志贺氏菌等。磺胺类的作用机理主要是因为它和对氨基苯甲酸(PABA)结构相似(PABA和二氢喋啶在二氢叶酸酶的作用下合成二氢叶酸,二氢叶酸还原酶又将二氢叶酸转变成四氢叶酸,然后将它进一步活化,形成辅酶F,辅酶F参与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可以同PABA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二氢叶酸的形成,形成竞争性抑制,最终影响细菌的核蛋白的合成,从而起到抗菌的作用。磺胺类溶于产生耐药性,体内和体外都可以耐药,而且磺胺类之间交叉耐药。而且长时间和超量使用,会有毒性,已知的在禽上,毒性最大的是磺胺二甲嘧啶。常用的磺胺类有:

容易吸收的:

1,磺胺嘧啶。又叫磺胺达嗪,SD.

2,磺胺二甲嘧啶,又叫磺胺二甲基嘧啶,SM2。

3,磺胺邻二甲嘧啶,又叫周效磺胺SDM'。

4,磺胺间甲氧嘧啶,又叫磺胺-6-甲氧嘧啶,

SMM,DS-36。

5,磺胺对甲氧嘧啶,又叫磺胺-5-甲氧嘧啶,SMD。

6,磺胺二甲氧嘧啶,又叫磺胺-2,6-二甲氧嘧啶,SDM.

7,磺胺甲氧达嗪,又叫磺胺甲氧嗪,SMP。

8,磺胺喹恶啉,又叫SQ。

9,磺胺异噁唑,又叫磺胺二甲异恶唑,SIZ.

10,磺胺甲基异恶唑,又叫新明磺,新诺明,SMZ。

11,磺胺甲氧吡嗪,又叫 SMPZ。

不易吸收的:

1,磺胺脒,又叫SG。

2,磺胺噻唑,又叫琥珀酰磺胺噻唑,SST。

3,酞磺噻唑,又叫酞酰磺胺噻唑,PST。

磺胺增效剂:为广谱抗菌药物,因为现在发现它对许多抗生素都有增效作用,所以现在一般称为抗菌增效剂。难溶于水,采用口服。常用的有:

1,二甲氧苄氨嘧啶,又叫DVD.

2,三甲氧苄氨嘧啶,又叫TMP.

3,二甲氧甲基苄胺嘧啶,又叫OMP。

它们可以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其不能还原为四氢叶酸。它同磺胺类和用,就同时阻断了细菌叶酸形成的两个环节。三甲氧苄氨

嘧啶同磺胺或抗生素和用,一般按1:5的比例。

磺胺在鱼病上通常是采用口服给药的方式,用来治疗肠道疾病或全身感染。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首次用量要采用突击量,即用量要加倍,然后采用维持用量。

2,如果发现中毒,在立即停药的同时,饲料里要添加维生素K和B族维生素,同时可以在饲料里添加0.5%的小苏打。

3,发现效果不明显时可能已经产生了耐药性,这时应停用所有的磺胺类药物,改用呋喃类或其他抗生素。

4,有肝,肾功能不全的鱼(曾长期使用对肝,肾有毒性的药物的鱼)要慎用,对有溶血性疾病的鱼要慎用(比如被嗜水气单胞菌严重感染的鱼类)。

5,磺胺类是抑菌作用,不是杀菌作用,因此,在用药时要注意提高鱼类的体质和抗病能力,而且,不能和起杀菌作用的抗生素连用!!!

口服对竖鳞病有比较好的效果

氨基糖甙类

本类抗革兰氏阴性菌能力强,属于鱼病的常用药。主要包括链霉素,庆大霉素,庆大-小诺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壮观霉素等

1,链霉素。常用硫酸盐链霉素,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其抗菌谱比青霉素广,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有作用,其抗菌机理为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但是容易产生耐药性。长期或超量使用有中毒现象。中毒机理为:链霉素与体内钙离子络和,是钙离子不能进入神经末梢的囊泡,减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量,使肌肉缺乏传导神经冲动的物质,导致兴奋性降低。它还能竞争性抑制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使突触后膜对乙酰胆碱的敏感型降低,引起瘫痪,可自然恢复,严重的用3%氯化钙解毒。链霉素遇酸,碱,氧化及,还原剂会被破坏。对皮肤发炎,充血,或竖鳞病,按每公斤鱼体重一次性注射10~20万国际单位。

2,庆大霉素,又叫正泰霉素,碱性,常用它的硫酸盐。白色粉末,易溶于水。广谱抗菌,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斯阴性菌都由效果,在偏碱性的环境中效力更强。容易产生耐药性,停药一段时间可以恢复。对柱状曲挠杆菌引起的疾病可以按每1公斤鱼用5~10万单位口服。

3,庆大-小诺霉素。含庆大85%,小诺15%。白色结晶,易溶于水。对革兰氏阳性菌敏感性低。但是对革兰氏阴性菌高度敏感,优于庆大霉素。

4,卡那霉素:常用盐酸盐,白色结晶粉末,易溶于水。有A,

B,C3种成分。其中,兽用的含B成分,抗菌力比A大2~4倍。耐药性产生比链霉素慢,与新霉素有完全的交叉耐药性。用量同链霉素。

5,壮观霉素:白色,易溶于水,微咸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菌都有作用。

6,新霉素:白色粉末,碱型,常用其硫酸盐。对神经系统和肾有严重的损害,一般体外用药,不能注射!

本类药在鱼病上应用需要注意交叉耐药性和对鱼的机体的毒性,不适合作为长期用药,特别是比较珍贵和比较难养的鱼类。

孢菌素类

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的结构相类似,为广谱高效的杀菌药,半合成,由头孢菌素C水解再加上不同侧链得到,主要有头孢菌素Ⅰ,Ⅲ,Ⅳ,Ⅴ等,也称为先锋霉素或噻孢霉素。比如,头孢氨苄就是所说的先锋5号。

1,头孢菌素Ⅰ。白色结晶粉末,钠盐易溶于水,作用类似与青霉素,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对革兰氏阳性菌的作用较强,对革兰氏阴性菌的的部分,比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巴氏杆菌,李氏杆菌,有比较好的效果。

2,头孢菌素Ⅱ。白色粉末,溶于水,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

菌力较头孢Ⅰ强。但是对肾的毒性较大。不能和其他有肾毒的药和用,比如庆大霉素等。

3,头孢菌素Ⅳ。白色或淡黄结晶粉末。同样有肾毒。

4,头孢氨苄,微黄色粉末,作用机理为通过抑制细菌的转肽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形成。对金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菌,克雷伯氏菌等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耐青霉素的金色葡萄球菌任然有良好的作用。1小时达到峰浓度,蛋白结合率13~19%。肾功能不全慎用(包括长期使用过有肾毒性的抗生素的鱼类)

几乎在鱼病上没有使用!不过有兴趣的也可以试试。头孢氨苄建议使用量为10~20毫克/每公斤鱼重、每天。

洁霉素类

1,洁霉素,又叫林可霉素,白色结晶粉末,常用其盐酸盐。抗菌作用与红霉素相似。主要作用与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金色和白色的),肺炎球菌,链球菌,魏氏梭菌,梭状芽孢杆菌,破伤风梭菌,对霉形体也有一些作用。出了林可霉素的盐酸盐外,还有林可霉素的磷酸盐,以及“利高霉素”。利高霉素为林可霉素和壮观霉素以1比2合成。

2,克林霉素,又叫氯林可霉素。白色结晶粉末,常用为其盐酸盐和磷酸盐,易溶于水。比林可霉素的抗菌力强。

本类抗生素在水产上没有使用。

青霉素类

分为天然青霉素和半合成青霉素。

1,天然青霉素,主要有5中,分别为青霉素F,青霉素G,青霉素K,青霉素X,青霉素双氢F,以青霉素G最为稳定,作用最强。青霉素G为无色或微黄的粉末或晶体。难溶于水,一般是使用其钠盐或钾盐,易溶于水。使用时遇酸,碱,重金属,氧化及,甘油,酒精等,青霉素G会失去活性。它抗菌作用强。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放线菌,螺旋体有作用。敏感的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链球菌,炭疽杆菌,李氏杆菌,巴氏杆菌,化脓杆菌,破伤风梭菌,丹毒杆菌,放线菌,螺旋体等。对革兰氏阴性菌的作用很弱,比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作用机理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壁粘肽的合成,来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因为它对已经形成的细胞壁无破坏作用,所以对已经受到抑制的细菌效果很差,而对不受抑制,生长正旺盛的细菌效果显著。

2,半合成青霉素,包括氨苄青霉素(安比西林),羟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邻氯青霉素,羧苄青霉素,双氯青霉素,苯唑青霉素等。以氨苄青霉素为例。氨苄为白色结晶粉末,微溶于水,其钠盐易溶于水。广谱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对阳性菌的抗菌力比青霉素G差,但是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

菌力强于氯霉素和四环素,而差于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本品可以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连用,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青霉素在水产上的使用很少,虽然氨苄青霉素和羟氨苄青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很强的抗菌作用,但是正规的水产养殖少有青霉素使用的报道,相反,更多的在鱼病上使用青霉素的还是来源于鱼友们的经历。但是,我仍然不很赞成在鱼病上使用青霉素,哪怕是氨苄或羟氨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青霉素种类太多,很多鱼友不了解,只要听说是青霉素就盲目使用,如果使用青霉素G类,那么可以说是没有一点效果,因为鱼病的细菌性疾病都是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细胞壁的粘肽层很薄,由于青霉素的抗菌机理,对这类细菌几乎没有什么作用。而鱼友们未必都知道这些不同的青霉素的区别。

二,听说很多鱼友用青霉素时都说“在缸里倒上几瓶几瓶”,这种瓶装的粉剂通常都是青霉素G类,不论是人用,还是兽用的。这种青霉素对鱼病是没有效果的。

三,青霉素对使用环境的要求较高,遇酸,碱,氧化剂,种金属,容易失效。

四,青霉素的价铬差异大。如果用比较新的,对革兰氏阴性菌

有较强抗菌力的那些青霉素,价铬一般相对较高。邻氯青霉素每一小瓶的价铬是12元。如果用邻氯青霉素加进鱼缸里遍撒用药,也许一次就要花掉几十元。(因为我住院时每天要用掉十多瓶,而且还仅仅是四种药之一,还必须输其他的喹诺酮等。那么一缸水里的用量应该也不会少到那里去。)这样,还不如用环丙沙星等喹诺酮类药便宜,喹诺酮效果也不会差,甚至对鱼病来说还可能好的多。

五,不要被青霉素表面上的抗菌谱和抗菌力所迷惑。一个针对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引起的鲤鱼溶血性腹水病的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青霉素的药物敏感度名列榜尾,细菌培养基上的抑菌圈为零!远远低于氯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呋喃唑酮等。这种情况下使用它是100%无效的。

六,如果执意要使用青霉素,建议使用半合成类的,而且要注意水里不能有引起它失效的因素!虽然已经有耐酸的青霉素了。特别是酸性水,有高锰酸钾,有硫酸铜等重金属,或是已经加了四环素,红霉素等药,或是加了其他有抑菌作用的抗生素时,不要使用。青霉素容易引起细菌的耐药性,建议交叉用药,轮换用药。同时可以考虑青霉素同庆大霉素,卡那霉素连用。对各种青霉素的药理比较了解的,对鱼病的病理和微生物学比较了解的朋友,请自行把握。

常见容易引起观赏鱼疾病的5大原因,观赏鱼

常见容易引起观赏鱼疾病的5大原因,观赏 鱼 鱼得病的非病原性原因分析 红肚凤凰 鱼生病原因很多,并非都是传染疾病,仔细观察,找出真正的缘由才能对症下药。笔者和大家分享下关于鱼得病的非病原性原因。 一、混养同种鱼之间混养,或是不同种鱼之间的混养有很大的学问,我们应先弄清楚这些鱼个体的脾气和体形,有时在两个相同设备、大小、种类、数量的混养缸,鱼相处的情形就会绝对不一样。是否合适混养除了遵循生物规律之外,还要注意观察,才能下结论。否则就从小训练他们,让他们接受团体生活的规律,习惯彼此合群。 如果混养的鱼脾气不对眼,肯定会发生打架,追咬,如果鱼平时养的好,身体强壮,隔离治疗之后应无大碍,至多是鳍条断类、鳞片脱落等。可经常发生的是,抵抗力差的鱼伤口发炎、红肿,这时细菌和寄生虫就会借这些物理性的伤害入侵鱼体,白毛、烂鳍、烂尾、淋巴囊肿等就会发生。 二、造景有时鱼缸的造景会非常漂亮,但有些时候也会成为鱼的负担,尤其是大型鱼,就那七彩来说,缸里的活动空间一定

要够,假设摆放太多造景,或是材料太尖锐,会使鱼在活动过程中碰触造成物理性伤害,接下来的感染机会就很多了。个人意见珊瑚类的东西最好不用。再就是沉木一定要经杀菌处理过再用。 还有要注意在换水,捕捞时也要注意不要造成鱼的物理性伤害,如有可添加一些鱼病预防药(可向鱼店咨询,买那些大品牌的),以减少病原感染的机会。 三、活动空间不够大如果没有大型缸,最好不要饲养大型鱼,即使是幼鱼,随着他们成长也会造成体质下降,因为运动不足,造成脊柱弯曲,或表皮擦伤,非常容易得病,加之小缸维持水质平衡相对较难,几乎所有因素都不可控了! 再有就是新手一定要注意鱼的密度,混养要注意上、中、下鱼群分布的平衡。鱼和水关系是互动的,一旦鱼超过水的承载能力,整个循环关系就会崩溃! 四、水质有一句大家常说的话“养鱼先养水”,这句话除了说新缸里的水外,同时也说明了鱼缸里的水是养好鱼的关键! 决定水好坏的因素,主要是过滤系统、控温系统、和水的来源。马达、过滤器是生态缸必不可少的维持系统恒定的设备,可如果我们选错了设备,有时会造成过滤系统无法充分发挥作用,造成水质恶化,反之,如果造成缸内水流过大,冲击力过强,也会有害。有时红绿灯(或其他小型鱼)莫名其妙的死亡,龙鱼翻鳃就是水流过强造成的。 良好的过滤系统可以培育微生物过滤床,使他们自己代谢含氮废物,水里的含氮废物少了,水质自然就稳定了,病就少了。含氮废物在水里积累过多,会使鱼氨中毒。还有就是含氮废物积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及其使用方法 容器和工具消毒 新购和久未使用的陶瓷容器,工具都应事先消毒、浸泡,洗净后再用。消毒的方 法可分别用生石灰、漂白粉、3%食盐水或10毫克/升高锰酸钾液泡半天至1天。在鱼容易发病的季节,容器、工具要经常消毒。 鱼体消毒 新购进的鱼与原饲养的鱼混养前,应先进行鱼体消毒。常用消毒药液有3%食盐水,2~3毫克/升呋喃剂溶液,1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消毒时任选其中一种药物,将鱼药浴5~10分钟。若发现鱼急游反常,应立即捞出放回水族箱中。1、投喂饵料要适当 投饵不可过量。饲料供应过多时,残饵在水中容易变质,污染水质,使水质恶化,引起有害细菌的繁殖,病原菌侵入鱼体致病。饵料的品质不良是人们常易疏忽的,如果喂饵不合适或饲料变质,极易引起鱼体营养障碍与内脏机能障碍,降低鱼体抵抗力,导致鱼病发生。发生营养障碍时,要立即补充综合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B和维生素E。 投喂饵料要根据鱼体大小、摄食能力和生长情况确定投喂量,要定时、定量投饵,还要根据季节、气候等情况来调节

投饵量。 投喂活饵前要注意灭菌、消毒处理,以免将病菌及寄生虫带入水族箱。2、保持水质新鲜,水温适宜 平时每天少量水,保持水质新鲜,必须注意水质,并调整好PH值等。 水族箱的水因鱼而异,保持不同的温度,一般来说,热带观赏鱼保持在22至28摄氏度。 热带鱼最怕的是水温剧变,水温剧变差距太大,鱼受到过度的刺激,就易患病。温度变化缓慢,既使超出了适温范围18至34摄氏度之间,且变化的时间约在5至6小时之内,一般还不致伤害鱼体。 为了防止温差变化剧列而危及热带观赏鱼,最好采用自动控温的加热管。3、换水和清洁工作方法要正确 长时间不换水会造成水质变坏,水中的氨和硝酸盐含量过多,鱼容易生病,但大量的换水和清洁滤材,也会使硝化细菌难以繁殖,对调节水质不利。 自来水应除氯,此外,在冬季,另入水族箱的水要与在水族箱中原来的水温度一致,因为水温差常使鱼感冒。4、防止疾病与寄生虫带入水族箱 病原体带入水族箱的途径很多,如经饵料、水草中带入,病鱼用过的工具未经严格的消毒就放入原来饲养的鱼群中等都能带入病原体。若水质好,鱼体健壮,尚可抑制细菌的繁

观赏鱼的出血病治疗方法

出血病: 鱼体出现出血点,各鳍由鲜红充血变成苍白而烂掉,腮丝也由红变白,部分烂掉。解剖内脏有出血点。常并发肠炎。发病急,蔓延快(2~3天),易造成大量死亡 防治方法:①停食4~5天,全缸投青霉素(90×45×60cm鱼缸)80万单位,上、下午各1支,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一般4~5天可治愈。②在病鱼缸内投放呋喃西林粉剂(1~5ppm),一般3天可得到控制,6天左右治愈。③把病鱼放入10~20毫克/升的呋喃西林或痢特灵的药液或2%~3%的盐水中浸泡10~15分钟后,隔天1次。④严重者,在10千克水中,加入100万单位的卡那霉素或8~16万单位的庆大霉素,病鱼水浴静养2~3小时。每天1次,一般2~3次即愈。 痘疮病: 发病初期,体表或尾鳍上出现乳白色小斑点,覆盖着很薄的一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部分的表皮增厚而形成大块石蜡状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长到一定大小和厚度,会自动脱落,在原处又重新长出新的“增生物”。病鱼消瘦,游动迟缓,食欲较差,常沉在水底,陆续死亡。 防治方法:①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病鱼50~60分钟,对预防和早期的治疗有一定的效果。②用红霉素0.4~1.0ppm浓度全缸遍洒,10天后再施用药一次,有一定的疗效。③用红霉素10ppm浓度浸洗病鱼后,再用呋喃西林0.5~1.0ppm浓度全缸遍洒,10天后再用同样浓度全池遍洒,有一定的疗效。 烂鳃病: 病鱼鳃丝腐烂处带有污泥。鳃盖骨内表皮充血,有时被腐蚀成圆形的透明区,俗称“开天窗”。有时鳃丝尖端组织腐烂,造成鳃丝残缺不全。因鳃丝破坏造成病鱼呼吸困难,在水面呈浮头状。病鱼食欲减退,反应迟钝,体质消瘦。 防治方法:①用5~10毫克/升的呋喃唑酮浸洗鱼体15分钟。②在水体中泼洒利凡诺,使水体中药物终浓度达到1.0~1.5毫克/升。③用2毫克/升的红霉素浸泡鱼体15 分钟。④养鱼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8ppm 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灭菌。 肠炎病: 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肠炎。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鱼缸角落不动,体肌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防治方法:①忌喂腐败变质的饲料,注意保持水质清洁。②在5千克水中放呋喃西林或痢特灵0.1~0.2克,然后将病鱼浸浴20~30分钟,每天1次。③用呋喃西林或痢特灵药液泼洒全缸,药量每50千克水放0.1克。 ④按每1千克鱼体重用0.1克的痢特灵拌在饲料中(粒状或片状均可)投喂病鱼,每天1次,连喂3~4天。 白皮病(白尾病): 由于水质不洁,特别是鱼缸中的粪便没有及时清除,或因捕捞运输、放养、

孔雀鱼常见病病的防治

孔雀鱼白点病的防 欧阳学文 病原体为小瓜虫,热带鱼在一年四季都可感染,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 症状和病变 患病初期,胸鳍、背鳍、尾鳍和体表皮肤均有白点状散布,病鱼虽照常觅食,但常聚集在鱼缸的角上互相挤擦。几天后白点布满全身,病鱼常呆滞状浮在水面,严重的全身似洒满白粉,多在春、秋和梅雨季节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活饵的尾部下容易流行。此病传染速度很快,如不及时治疗会二次感染合并水霉病及细菌感染,严重时,药物无效,会大批死亡。要及早治疗。 治疗方法 A、提高水温至28摄氏度,数天后小瓜虫破裂脱落。这时更换新水,保持水温,病鱼基本上会痊愈。

B、选用0.05%~0.07%浓度的红汞溶液,水鱼病鱼5~15分钟,持续2~3天,效果良好。 C、“尿砖”,将新砖在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病鱼的水族相中,数日后就能见效。 G、用低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或泼洒在水族箱中,也有一定效果。 孔雀鱼的疾病与治疗:口腐病 口腐病 症状:口部周边或颊部附近呈白棉花状而不能再进食,不久,将会衰弱而致死。 原因:与烂尾病一样,卡拉姆那里斯细菌感染为原因,输入孔雀鱼带来的新感染 症状:鳃部肿胀而在水面痛苦中勉强呼吸,并且合闭尾鳍而不时在摇头,做不自然的游水动作,不久,鱼体呈白浊状而衰弱致死。

原因:由输入孔雀鱼带进来的细菌为感染因素。 而一旦发现感染的鱼只时,必须随即隔离于其他鱼缸。初期者,只有换水或加入盐水也可改善。 治疗 可使用一些市售的杀菌剂来进行药浴,大部份的情况都会有所改善。若仍然无法痊愈,原因可能在于一些导致细菌性的感染的因素,并未消除,如水温过低,死鱼未捞出等。患水霉病症者,可能要注意水质,应捞除死鱼或残饵,并赶快换水,而松球病可能要优先改善水质,药浴除去水中的病原,待鱼较有食欲后,用细菌治疗的药饵喂食。至于烂鳍、烂尾等外表症状的鱼只,换水并佐以药浴,情况也能改善。 孔雀鱼针尾病的治疗方法 孔雀鱼针尾病又叫鱼类暴发性传染病。本病主要病症最初见鱼儿烦躁不安各鳍条紧夹不展游泳时呈蛇行或只甩尾巴不怎么前进似在挣扎进而眼眶下颌体表胸鳍基出现小块或

观赏鱼33种常见病与治疗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锚头虫(锚头鳋) (一)、感染的迹象。 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 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 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 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 达到大约20毫米。 (二)、感染详述。 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 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 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 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 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 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 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 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 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 或继续产几次卵。 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 由此鱼类 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 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 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 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 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 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 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 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 (一) 、感染的迹象。 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 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 时也出现 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 、感染详述。 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 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 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 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 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 在水鸟的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 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 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 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 幼虫寄生于 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 当寄 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 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 轻微 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 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 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 (三) 、推荐的治疗方法。 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 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 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 *近池塘或水族 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 三、血鞭毛虫一昏睡病 (隐鞭虫,现在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 (一) 、感染的迹象。 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 鱼变得消瘦,眼睛凹陷, 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受到严重侵害的鱼死亡。锥体虫看来是相对不致病的,并且 不会产生 如此严重的症状。 春季从卵孵化出来 一旦贴上,它们就 然后交配过的雄性

观赏鱼三十三种常见疾病和治疗

观赏鱼三十三种常见疾病及治疗 一、锚头虫。(锚头鳋) (一)、感染的迹象。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二)、感染详述。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 (一)、感染的迹象。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感染详述。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轻微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观赏鱼33种常见病及治疗 一、锚头虫(锚头鳋)(一)、感染的迹象。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二)、感染详述。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三)、推荐的治疗方法。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一)、感染的迹象。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二)、感染详述。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轻微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三、血鞭毛虫—昏睡病(隐鞭虫,现在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一)、感染的迹象。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鱼变得消瘦,眼睛凹陷,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受到严重侵害的鱼死亡。锥体虫看来是相对不致病的,并且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症状。(二)、感染详述。隐鞭虫和锥体虫都是具有茸毛状鞭毛的单细胞生物体(原生动物),因此得学名“鞭毛虫”,它们作为寄生虫生活在血液里。有危害的隐鞭毛虫有两根鞭毛,而完全没有危害的锥体虫只有一根鞭毛。要在血液涂片上看到这种寄生虫,需要用到少300倍的显微镜。两种寄生虫都是经第二寄主—水蛭传播的。鞭毛虫无害地生活在水蛭的肠内,水蛭叮咬时将其传到鱼身上。(三)推荐的治疗方法。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观赏鱼身上血鞭毛虫的化学处理剂。由于只有受水蛭侵袭的鱼受传染,因此只需要取出受传染的鱼并且除掉水蛭。但是在水族箱里这样做相当容易,而在受到传染的池塘里解决这个问题要困难的多。四、斜管虫(斜管虫)(一)、感染的迹象。受侵害的鱼在硬物体上摩擦,合拢鳍。皮肤上覆盖着发白的蓝色不透明体,尤其是在关部和背鳍之间。如果鳃部受到侵害,呼吸的频率显著加快。在感染的晚期,皮肤表面肿胀然后脱落。(二)、感染详述。斜管虫是纤毛虫,一种单细胞的、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生物体,不均匀地覆盖着茸毛,茸毛推动虫体在水中前进。使用中等倍数显微镜能看到斜管虫,但是必须迅速采到标本,因为斜管虫在鱼死后两小时之内就离开了鱼体。这种寄生虫首先侵袭受了伤的鱼,但是在拥挤的环境条件里传染到健康的鱼。斜管虫病使鱼变得非常弱,严重的病例能对鳃造成长久的损伤。斜管虫*

观赏鱼病用药物

观赏鱼病常用药物 硝基呋喃类: 常用的有呋喃西林,呋喃唑酮(痢特灵),呋喃妥因(呋喃旦啶),呋喃它酮(呋吗唑酮),呋喃那斯等。 本类药物为硝基呋喃的衍生物。作用为通过抑制乙酰辅酶A和脱氢酶,干扰细菌的糖代谢,对细菌产生抑制作用,在低浓度(5~10ppm)时起抑菌作用,但是高浓度(20~50ppm)时可起杀菌作用。抗菌谱广,能抑制很多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部分呋喃也有抗原虫的作用。黄色结晶性粉末,遇光变色,在水中的溶解度很低,在酸性水中的溶解度要稍大,Ph6的水中呋喃唑酮的溶解度为60ppm。在酸性水中抗菌力强。鱼病上可以用来防治柱状曲挠杆菌,气单胞菌属,假单胞菌属等的感染。包括赤皮病,烂鳃病,肠炎,打印病,腹水病,白头白嘴病,白皮病,尾柄病,竖鳞病等。 1,呋喃西林。鲜黄色结晶粉末。口服毒性大,一般用作体外浸洗用药,主要治疗细菌引起的皮肤性疾病。 2,呋喃唑酮。黄色结晶粉末。遇碱分解。对一般的细菌性疾病效果都还可以,可以外用,也可以内服,特别是用于治疗细菌性肠炎。而且有抗原虫的作用。防治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等,用量为每天5~10克每100公斤鱼口服,用3~5天。治疗烂鳃,赤皮,打印病,疖疮病白头白嘴病等,可以用0.2~0.5ppm遍撒,或10~2

0ppm浸洗。 3,呋喃那斯。暗黄色结晶粉末。抗菌力强,对气单胞菌属的抗菌力为呋喃唑酮的10~30倍。在国外使用较多,特别是日本。大多细菌性疾病(见上面)都可以使用。口服用量为2~4克每100公斤鱼。遍撒浓度为0.05~2ppm。浸洗浓度为1~2ppm。 四环素族: 广谱抗菌,对革兰氏阳性和 阴性细菌均有较强的作用,低浓度时为抑菌,高浓度时为杀菌。四环素族都含有萘并嗪环的母核。不同点再与5,6,7位上的取代基不同。作用机理为在肽链的合成和终止阶段其作用,抑制细菌蛋白质和核酸的形成。 1,四环素 2,土霉素(氧四环素) 3,金霉素(氯四环素) 这三种均为黄色结晶粉末,常用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在碱性水中失效,金霉素在水中也会缓慢失效。它们的抗菌谱略有区别,但是在不清楚的情况下也可以通用,影响不大。

六类常见的观赏鱼,什么品种观赏鱼最好养

六类常见的观赏鱼,什么品种观赏鱼最好养六类常见的观赏鱼 现在的观赏鱼种类很多,下面,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 卵胎生鳉鱼科Cyprinocdontida 卵胎生,即母鱼生下来的就是小鱼。这科的鱼经过人工繁殖,培育出许多变种,种类愈来愈多。多数为小型鱼和中型鱼,体长为20cm饲育卵胎生鱼需要注意的水质。几乎所有的本科热带鱼,都适宜弱碱性水质,而且厌恶因换水而发生的水质变化,所以需防止全部换水。此外,不可喂饵过多,并注意过滤器功能是否降低,以免水质变成酸性。 卵生鳉鱼科Cyprinodontida 多为小型鱼,某些种类的雄鱼身上有十分美丽的花纹与色彩,极受人的喜爱。性情凶暴且十分好斗。因此,不适合与其他鱼混养,甚至应防止同种混养。雄鱼和雌鱼的色彩最容易辨别。雄鱼颜色美丽,顶鳍高且长。不易饲养。喜欢旧水,对水质变化十分敏感。适宜弱酸性的水质。不宜初养者饲养。繁殖较难。原产地干雨季明显,其受精卵在干季排出时,需置于土中,待雨季到来时才开始孵化。 鲤科Cyprinida 全世界都有分布。种类繁多,大、中、小型鱼都有,约有1600多种国约产370多种)为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种。鲤科鱼的特征是鱼咽喉处有咽喉齿,这是分类学上的重要依据。此外,又可分

为有须类与无须类。口须加上美丽的鳞构成鲤科的特色。繁殖方法比较简单,产卵期就会出现交配期特有的色彩。全为卵生,其产卵习性是雌雄并排游动,雌鱼将卵产在水草或棕搁皮上。鱼卵透明,大部分受精卵约在2448小时内孵化,孵化后经23天,仔鱼便消耗完卵囊的养分,然后开始游动。 拟鲤科鱼Characinida 又称脂鲤科或加拉辛科。主要产于非洲、美洲。特征是第二背鳍为脂鳍。另一特征是口中有牙。种类繁多,主要是以小型为主,容易饲养,外型美丽,价格低廉,极受欢迎的观赏鱼。宜弱酸性的软水水质。适宜水温为2230℃。喜群生,同一水族箱中应减少鱼的种,增加尾数。喜好动物性饲料,多在水面附近摄食,很少在缸底觅食。 攀鲈鱼科Anabantida 以泰国产的暹罗斗鱼最具代表性。约有38种,各种鱼大小不同,体长360cm不等。主要特征是有一特别呼吸器官,称为“附鳃”能呼吸空气,鱼缸内氧气较缺的情况下,也能生存。性情粗犷,雄鱼之间好斗,所以称“斗鱼”另一特点是大部分鱼类会吐泡,形成泡巢,然后在泡巢内产卵、孵化、育仔。对水质与饵料不挑剔,容易饲养。 慈鲷鱼科Cichlida 又译为口孵鱼科。此科鱼种类多,色彩丰富,多属于中、大型。最具代表性的有神仙鱼、七彩神仙鱼等。特征:对小鱼维护得无微不至,甚至有把鱼卵含在口中孵化,口孵期间不进食;孵化后会看护仔鱼;自由选择“对象”分非洲慈鲷科和美洲慈鲷科。

观赏鱼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综述

导致观赏鱼致病原因、如何诊断及治疗方案措施有哪些(综述)院系:理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S) 班级:11-4班 姓名:于胜男 学号:11054412

导致观赏鱼致病原因、如何诊断及治疗方案措施有哪些 1 观赏鱼鱼病种类概述 通常将鱼病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是由有生命的动物或植物引起的。由病毒、细菌、真菌以及单细胞藻类等微生物的侵入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微生物鱼病。由于微生物鱼病大多发病急、传播快、发病率与死亡率较高,有较强的传染性,且不易防治,故称之为传染性鱼病。由动物性寄生虫引起的鱼病称寄生虫鱼病,其特点一般是发病和传播较慢,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防治也较容易。另一类主要是由水体环境的机械、物理、化学等非生物因素或鱼体生理机能失调所引起机体的代谢障碍或机能紊乱而导致的鱼病,称为非生物性鱼病。此类鱼病的种类很多,危害较大,涉及面也较广,但只要加强管理,做好预防工作,此类鱼病可避免发生。 2 由病毒引起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2.1 痘疮病,又名淋巴囊肿病毒症 【病因】由疱疹病毒的病毒粒子感染所引起。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的皮肤表面出现许多白色小斑点,覆盖着二层白色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这些白色斑点的数目逐渐增多,区域扩大,患病部位的表皮逐渐增厚,形成石蜡状的“增生物”,表面组织由柔软变成软骨状的结缔组织。这些“增生物”增长到一定程度后,会自动脱落,接着又在原位置重新出现新的“增生物”。这些“增生物”如果占了鱼体表面积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地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体消瘦,游动迟缓,甚至死亡。一般在春季,水温15℃左右时出现病例。 【治疗方法】此病可用左旋体氯霉素治疗;小鱼可用浓度为百万分之零点二二五(0.225ppm)的药液浸洗,个体大的鱼可以注射此药,均能获得一定的疗效。 2.2 出血病 【病因】由疱疹病毒所引起。 【症状】病鱼的体表发黑无光泽,口腔、肌肉、各种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鳃盖、头部、腹壁也有充血现象,鳃丝呈鲜红的点状或斑块状充血;严重的病鱼,因其他器官组织大量充血,使鳃失血而呈苍白,表现出“白鳃”。此外,眼球突出,肠道和各内脏器官表现充血。病鱼食欲不振,行动迟缓,常离群独游或回旋慢游,体质消瘦,肌肉萎缩,以致死亡。发病季节多在6~9月,水温在25~30℃最为流行,死亡率颇高。 【治疗方法】充分照射阳光,并降低水温至25℃以下,持续10天左右可见疗效;或用1%食盐水洗浴,持续1周。 3 由细菌引起疾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 3.1 细菌性烂鳃病 【病因】一是由原生动物、单殖吸虫、甲壳动物等引起的疾病;二是由水生藻状菌,如鳃霉等引起的疾病;三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 【症状】病鱼鳃部常充满粘液,鳃丝和鳃盖骨内表皮均有出血现象,鳃丝由红变白,逐渐腐烂并带有污泥,最后发展到全鳃,使之失去呼吸功能而死亡。 【治疗方法】可将病鱼放入百万分之二(2ppm)的呋喃西林,或百万分之十二点五(12.5ppm)的金霉素,溶液中浸泡30分钟;或用11.5%浓度的氯胺丁0.02克溶于10千克水中,将鱼浸洗15~20分钟;养鱼的容器及所有的用具,用百万分之八(8ppm)的漂白粉溶液消毒灭菌。 3.2 细菌性肠炎 【病因】主要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或摄食过饱、肠道胀饱、排泄受阻,最后由细菌感染肠道引发的肠炎。 【症状】病鱼常常腹部膨大,呈现红斑,肛门突出,鱼体呈呆滞,停在水族箱角落不动,肌体作短时间的抽搐,不进食,粪便白色。剖开鱼腹,可见腹腔积水,肠壁充血发炎,轻者仅部分肠道出现红色,严重时全肠呈紫红色,肠内无食物,充有淡黄色的粘液和血脓。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 防治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热带观赏鱼常见疾病与防治 热带鱼以其多样的品种、绚丽的色彩和优美的姿态,受到了众多观赏鱼爱好者的青睐。但有些品种由于饲养难度较大,或饲养方法错误,导致了鱼儿的疾病发生。本期秋水鱼悦小编为大家归纳了一些热带鱼常见疾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供鱼友们学习参考。 1、白点病 其病原体是多子小瓜虫。小瓜虫侵入鱼体皮肤后,病鱼皮肤粘液增多,皮肤上肉眼可见一层密密麻麻的白点。患病初期,病鱼聚在缸角互相摩擦;患病后期,病鱼呆滞地浮在水面,投饵不食。 防治方法:根据小瓜虫在水温25℃以上不易繁殖,28℃时开始死亡的生理特点,可将水温缓慢地升高到28℃,静养数天后小瓜虫胞囊开始脱落,及时更换新水,病鱼即可康复。也可选用~ %的红汞药液放在10千克水中,将病鱼浸洗5~10分钟。 2、肤霉病 又名水霉病或白毛病。其病原体是水霉和绵霉,菌丝形态细长,且有分枝,它们一端像根状,生于鱼的体表皮肤内,其余则露出体外。菌丝长达3厘米,呈灰白色,柔软似棉絮。患病初期,病鱼体表粘液增多,形成一层白翳。患病后期,菌丝深入体表皮肤,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可选用克孔雀石绿或次甲基蓝,溶于10千克水中,病鱼浸洗3~5分钟,再用清水漂洗后,放入水族箱中。多次用药才可痊愈。 3、烂鳃病 其病原体是粘球菌。患病个体鳃部溃烂并附有较多粘液,严重时鳃丝溃烂形成一个个圆洞,病鱼呼吸困难,死亡率很高。

防治方法:可选用3~4片土霉菌,溶于100千克水的水族箱中,低浓度浸泡,多次用药后可痊愈。 4、烂鳍病 其病因是由于水质不良导致细菌侵染所致。病鱼各鳍腐烂,皮肤干涩无光泽。有时也可能是因鱼体相互撕咬,导致鱼鳍破损而遭细菌感染。 防治方法:可选用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分钟。也可选用呋喃唑酮3~5片,溶于100 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或选用土霉素5~8片,溶于10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0分钟。 5、肠炎 其病原体是点状产气单胞杆菌,病因是鱼吃了不洁食物,或摄食过饱消化不良等引起。表现为病鱼静卧缸底,投饵不食,粪便呈乳白色,肛门红肿。 防治方法:可选用2片呋喃唑酮,溶于80 x 50 x 40厘米的水族箱中,多次用药后可康复。也可选用克呋喃西林粉,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20~30分钟。 6、眼球凸出症 病鱼两眼外凸,眼球周围红肿发炎,多是由于水中细菌感染所致。有时病鱼眼球有白色絮状菌丝侵染,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眼球失明或脱落。此病发病率较低,但治疗困难,死亡率较高。 防治方法:可用2~3片土霉素,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10~20 分钟。也可用克孔雀石绿,溶于10千克水中,浸洗病鱼3~5分钟,多次用药后可痊愈。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防治

观赏鱼常见疾病及防治:最近看了《观赏鱼疾病及防治》([英]内维尔.卡林顿博士)一书,此书只是一本小册子,但书中论述相当专业,看后受益良多,尤其是对新鱼、饵料入缸前的检疫、消毒有了新的认识。现把书中〈常见的寄生虫和疾病〉一节内容传上,供各位参考。由于现今观赏鱼治疗药物的商品化已有相当程度,所以书中只是详细论述了疾病病因及症状,而涉及的具体治疗药剂不多。还有可惜的是书中的病变示范图谱无法贴上。 一、锚头虫。(锚头鳋) (一)、感染的迹象。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 (二)、感染详述。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一旦贴上,它们就进入不游动期。一次卵化出的幼虫里的雄性使雌性受精并停止寄生状态。然后交配过的雄性又使自己贴在寄主鱼身上并发育成蠕虫状态的寄生虫。雌性在春季排卵,之后它们可能死亡或继续产几次卵。寄生虫死亡时,留在鱼皮肤和肌肉上的洞可能造成第二次感染,由此鱼类不能痊愈。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现在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二、黑斑病。(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 (一)、感染的迹象。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感染详述。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几周之后,寄生虫离开水螺并开始了寄一开合适的鱼类寄主的又一个周期。当寄生虫达到大约1毫米宽时,每个虫子身体上生出一层黑膜,在皮肤下形成独特的斑点。轻微的黑斑病传染对鱼没有什么伤害,因为生活周期,环境条件复杂,是不会使黑斑病从一条鱼上传染到另一条鱼身上的。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靠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

观赏鱼气泡病的症状及防治

观赏鱼气泡病的症状及防治 斗鱼 由於水中某种气体过饱和,鱼的肠道出现气泡,或体表、鳃上附着着许多小气泡,使鱼体上浮或游动失去平衡,严重时可引起大量死亡,这种病主要危害鱼苗。气泡病会引起什么样的症状以及如何防治呢? 一、鱼气泡病的症状 1、外观症状 气泡病的外观症状是在体表隆起大小不一之气泡,常见於头部皮肤(尤其是鳃盖),眼球四周及角膜,对光检查上述部位不难发现气泡的存在。 2、眼球肿胀 若气泡蓄积在眼球内或眼球後方,会引起眼球肿胀,严重时可将眼球向外推挤而突出,所以本病亦为突眼症原因之一。 3、急性病例 急性病例(过饱和气体压力小於50mmHg到200mmHg之间)易发生於鱼卵孵化期或鱼苗期,病程往往只有几分钟,却可造成100%死亡率。 4、主症膨大 主要症状为腹部膨大、突眼、鳃丝肿大及卵黄囊异常膨大,通常待养殖者发现之时,往往只见到腹部膨大而且是已经死亡之鱼苗。

5、春夏较多 此病多发生在春末和夏初,鱼苗和鱼种都能发生此病,特别对鱼苗的危害性较大,能引起鱼苗大批死亡。用浮游植物异常增殖的水进行人工孵化时,刚孵出的鱼苗常发生气泡病。 6、敏感性高 鯿鱼对氧饱和度最敏感,草鱼次之,而观赏鱼之中,则以锦鲤(详情介绍)敏感性最高。 二、鱼气泡病的防治 1、疾病预防 避免将抽出之地下水直接注入鱼池中,须经过曝气处理,曝气处理最简便的方式就是把地下水注入一空池、缸中,经过1~2天曝气後再注入鱼池、缸中,可防止本病发生。 2、治疗处置 一旦发现气泡病,饲养池、缸应立即注水,加强曝气,同时打开饲养池、缸中,水车,藉由水车之运转增加空气中与水中气体交换速率,将过饱和气体迅速带离饲养池、缸水。

常见观赏鱼基本数据

常见观赏鱼基本数据(一)拟鲤科鱼类 ───────────────────────────────────────俗名│成鱼体型│水质│水温℃│习性 ─────────────────────────────────────── 花罗汉的基本资料 科种:慈鲷科 产地:由马来西亚养殖者改良而来的品种 水温:26-28℃ Ph值:酸碱度(pH):6.5-7.2。凶猛,易食,不易与别的鱼同养 日光灯 3cm 弱酸性软水(pH6.4) 20~30 温和喜群泳 ───────────────────────────────────────红莲灯 5cm 弱酸性软水(pH6.5) 22~28 热带鱼之后 绿莲灯温和喜群泳 ───────────────────────────────────────红鳍 4cm 弱酸性软水(pH6.8) 24~28 喜群泳,但会啄小鱼眼睛 ───────────────────────────────────────黑鳍 4~5cm 弱酸 22~28 温和 ───────────────────────────────────────红印 5~7cm 弱酸性软水(pH6.8) 22~28 温和 ───────────────────────────────────────黑灯 4cm 弱酸性软水(pH6.8) 22~28 温和活泼 (黑日光灯) ───────────────────────────────────────柠檬灯 4cm 弱酸性软水(pH6.8) 25~28 温和喜群泳 ───────────────────────────────────────头尾灯 4cm 弱酸性软水(pH6.5) 25~28 温和喜群泳 ───────────────────────────────────────网球鱼8~10cm 弱酸~中性软水24~27 温和可混养,但同种间易起纷争 ───────────────────────────────────────黑裙 4~6cm 弱酸性软水 22~28 温和而胆小 ───────────────────────────────────────铅笔鱼 5cm 弱酸~中性软水24~28 温和喜群泳 ───────────────────────────────────────三线铅笔 5~6cm 弱酸 24~27 温和喜群泳,同种共养较理想 ───────────────────────────────────────红鼻剪刀 5cm 弱酸~中性软水24~28 温和 ───────────────────────────────────────红头剪刀 4~5cm 弱酸(pH5.4~6.8) 24~28 对水质变化敏感,不宜初学者饲养

观赏鱼常见的疾病及治疗方式

观赏鱼常见的疾病及治疗方式 观赏鱼确实很容易得病,而且治愈的机率不是很高,只有越早发现治疗,治愈的机率才会相对提高。通常水族爱好者没事时就会坐在自己的水族箱前,看看鱼有没有少,观察所有鱼的健康状态。当有鱼在喂食时都不来吃饵料,这种行为异常的举动,就是发现鱼病最重要的征兆。赶快注意检查是否有其他明显的鱼病病征,若是有就需要隔离医治了。 治疗生病的鱼只时,最好不要在原来的水族箱中下药,如果可能的话,尽量另外准备一个小型裸缸专门用来医治患病的鱼只(请参请《重视检疫缸》一文)。当发现鱼只有不适病兆时,若能明确判断病因就可选取相应药物即时处理;若是还不太确定时,就应该改善水质,看看是否病情变缓再考虑下药治疗。 观赏鱼常见的疾病: 1.腹水症 病征:治愈的机率很小,多是单独个体发生,不太具有传染能力,较常发生于慈鲷科鱼只。得病的鱼只腹部会异常肿胀,和一般喂食时吃太饱的状态不同,吃太饱是会胀在腹部下侧,而腹水会整个腹部向左右两边胀大。初期的腹水若不仔细观察较难发现,但有腹水的鱼会没有食欲,懒洋洋的靠在底砂上,若看到鱼只有这种现象时要特别注意。腹水严重时会有凸眼和立鳞的现象,这时就回天乏术了。 病因:造成腹水的病源不十分明确,可能是体内病毒、细菌、原虫的感染,造成内脏器官功能失调引起。 治疗:早期的腹水症,可用抗生素药浴。通常是以四环素和氯霉素配合药浴。 2.凸眼症、立鳞病 病征:治愈的机率很小。凸眼正也就鱼只的眼睛异常突出。病鱼表现的症状特点是体表粗糟,多数在尾部部分鳞片象松球似地向外张开,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它的内部积聚着半透明或含有血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在鳞片上稍加压力,含有液状物从鳞囊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有时伴有鳍基和皮肤表面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胀等症状。病鱼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身体侧转,腹部向上,2—3天后死亡。当水质不清洁,光照不足,水中缺氧,饲养水温过高,以及当鱼体鳞片被划破等情况下易患此病。 病因:属于腹水症的并发症。 治疗:抗生素药浴。可将病鱼浸入浓度五万分之一单位的四环素溶液中洗浴1小时;还可用2%的氯化钠溶液与3%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洗浴10分钟;或用氯霉素溶液,或呋喃西林粉加痢特灵溶液,或庆大霉素溶液浸洗,还可以用上述药液的1%稀释成低剂量洒缸。 3.烂鳍、烂尾病(具有传染性)

神仙鱼的常见病防治

神仙鱼的常见病防治 虫疾病 锚头虫(锚头鳋) (一)感染的迹象。雌锚头虫,它们是寄生虫,当它们粘在鱼体上时,根据它们蠕虫关的外观很容易被辨认出来。春季在身体自由端有两个大约3毫米的卵囊形成时,它们最大长度达到大约20毫米。 (二)感染详述。尽管锚头虫的名字很普通,但是它们根本不是虫子而是微小的叫做桡足类的甲壳动物。和大多数甲壳动物一样,它们的成熟要经过几个幼虫期。春季从卵孵化出来的第一幼虫自由游动,直到它们发现一个合适的寄主并使自己贴在鳃上。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锚头虫深深地刺穿到鱼身体组织里之后,使自己牢牢地贴在鱼身上。人们可以逐个地把成年的虫子摘下来,但是这是一个很长的过程,而且对鱼有潜在的危害。使用3%的盐溶液短期浸泡也可以把虫子从一条条鱼身上除掉。有水族箱处理剂能杀死成虫。也池塘里,重复使用抗原生动物处理剂能杀死幼虫。使用敌百虫也可以杀死成虫。 黑斑病 皮居新穴吸虫,也被认为是皮居茎双穴吸虫和其他品种 (一)感染的迹象。黑色或褐色的小斑点,达2毫米宽,出现在身上和鳍上,有时也出现在眼睛上和嘴上。 (二)感染详述。斑点是含有幼虫期的肠吸虫的胞囊,如皮

居新穴吸虫,胞囊里有很重的色素。幼虫期也被称为皮居船形吸虫。成年期的虫子生活在水鸟的肠内,水鸟是吃了藏匿着幼虫的鱼而受到侵扰的。在水鸟的内脏里,包裹着每一个幼虫的膜散开,虫子在几周之后发育成熟。成虫产的卵在鸟的排泄物中排出,落入水中的卵发育成片自由游动的幼虫,幼虫寄生于水螺身上。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新型抗寄生虫处理剂能杀死寄生虫,但是黑斑点一旦形成,就会留下痕迹。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就是打破寄生虫的生长周期,通过确保水鸟不靠近池塘或水族箱,并且没有被寄生虫寄生的螺出现的方法。 血鞭毛虫—昏睡病 (隐鞭虫,也包括锥桨虫和锥体虫) (一)感染的迹象。传染上隐鞭虫的鱼无精打彩并且游动不正常,鱼变得消瘦,眼睛凹陷,鱼鳃发白(说明缺少红血球)。受到严重侵害的鱼死亡。锥体虫看来是相对不致病的,并且不会产生如此严重的症状。 (二)感染详述。隐鞭虫和锥体虫都是具有茸毛状鞭毛的单细胞生物体(原生动物),因此得学名“鞭毛虫”,它们作为寄生虫生活在血液里。有危害的隐鞭毛虫有两根鞭毛,而完全没有危害的锥体虫只有一根鞭毛。要在血液涂片上看到这种寄生虫,需要用到少300倍的显微镜。 (三)推荐的治疗方法。还没有发现能有效防治观赏鱼身上血鞭毛虫的化学处理剂。由于只有受水蛭侵袭的鱼受传染,因此只需要取出受传染的鱼并且除掉水蛭。但是在水族箱里这样做相当容易,而在受到传染的池塘里解决这个问题要困难的多。

常见的观赏鱼疾病肤霉病治疗

常见的观赏鱼疾病肤霉病(水霉病) 极为常见的观赏鱼疾病。 病因:在捕捞、运输时鱼体受到外伤或寄生虫使鱼的皮肤受伤后被霉菌孢子侵入从而感染。 病原体:水霉属、绵霉属等水生霉菌。 症状:鱼的身体上长出白毛。严重时白毛可以将鱼体包围起来。鱼的身体瘦弱游动能力降低。一年四季皆会出现此病。 治疗方法:重要的还是预防。只要捕捞、运输时小心一点不使鱼体受伤,放养新鱼的水族箱里可投放少量食盐以抑制水霉的发生、投放活饵料时注意清洁消毒。水质保持清洁以隔绝水霉菌的生长。一般可以防止此病的发生。一旦发生的话可用如下治疗方法。 1、2%-3%的盐水浸洗,每天一次,每次5-10分钟。 2、特效药百万分之一至二(1-2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每天浸洗20-30分钟。 3、百万分之二(2ppm)的高锰酸钾加上1%的盐水混合后将病鱼浸泡20-30分钟。 4、提高水温以抑制水霉的生长。并且可用一盏15瓦的紫外线灯每日照射数小时可有效的抑制和消灭水霉菌。 孔雀石绿对人体有害是没错,但观赏鱼不是用来吃的所以用用也没关系。 治水霉,我还有一个安全简单的方法:每天用自来水换水1/5,坚持7--10天就能治好,原理就是利用自来水里的氯气杀菌,我用此法治过几次,效果不错,

只是各地的水中氯气含量不一各位鱼友要灵治掌握。 我自己用过这样的方法: 用氟康唑试试,口服抗真菌药,片剂。这药医院能开到,好像不是OTC,不知道药房能买不。60KG的人每天吃1片就够了,如果水有60KG重,那么每天也捣碎放一片进去,依此比例换算。其实放多了也没关系,这药给人吃就算过量也相对安全,鱼嘛,哪管什么肝肾功损害这些副作用啊。 加强光照,时间尽量长点,光线尽量强点。 氟康唑只是配合的药物,孔雀石绿我觉得太不健康了。皮肤接触照样有致癌可能。 所以我选择了药浴高锰酸钾。 每天换一部分水,大约1/5-1/4 PS:如果鱼全身都长上了水霉,而且肉眼都看得很清楚了,说明病情已经到达一定程度了,这时候治疗可能已经比较晚了,也许用药也不见得能把鱼儿的生命给拉回来。所以治疗要尽快尽早。 庆大霉素2支直接倒进鱼缸第二天换三分之一陈水 肤霉病——又称水霉病、白毛病,为观赏鱼最常见疾病之一。 [病原体] 为水零属、绵霉属、异霉属、丝囊霉属、腐霉属等种类。 [症状] 当捞捕、运输观赏鱼时,稍为不慎,使鱼体皮肤受伤,或寄生虫侵袭破坏皮肤,霉菌的孢子侵入伤口,吸取养料,迅速萌发,菌丝一端向内深入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