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探测及其意义

月球探测及其意义
月球探测及其意义

月球探测及其意义

一、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探月的目标及其最新发展

50年代末60年代初,前苏联连续获得数个空间赛第一:1957年1 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进入太空……与之相比,尽管美国也获得了两个第一:11960年4月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962年7月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作试验性通信,但同苏联的巨大成就相此,显得小巫见大巫。在加加林飞行之后不到四个星期,美国航天员阿兰·谢泼德中校乘“水星”号飞船进行了亚轨道飞行(186千米),它说明美国具备了摆脱空间困境的能力。1961年5月25日,美国肯尼迪总统向全世界宣布实施宏伟的载人登月计划。这个“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虽然是美国与苏联竞赛的产物,但也可以认为是人类向太阳系扩张的第一步。

与冷战时期相比,各国在新世纪的探月活动呈现出新特点。当时美苏探月的目的是满足政治和科技需要,而现在各国的主要目的是把科学探索和经济需求相结合,以探测月球资源为主,为未来月球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中国在2007年发射了“嫦娥一号”,开始了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探月梦想。中国探月卫星工程有五大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二是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三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四是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五是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为此要突破月球探测卫星的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中国的深空探测工程大系统;验证有效载荷和数据解译等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研制体系;培养相应的人才队伍。

近年有多个国家相继发射卫星登月。

22003年9月,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顺利升空,并在完成观测使命后,于2006年9月成功撞击月球。欧洲还计划未来让宇航员登陆月球并分阶段建立月球基地。

2007年9月,日本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发射升空。它取得多项成果,包括描绘1美国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中国经济网,2006年4月1日

2人类探月之路,新华网

出世界首幅高精确度月球全球地形图;发现月海底部存在弯曲的层状构造;发现月球表面正面和背面重力存在差异等。

2008年10月,印度发射首个无人探月器——“月船1号”,它利用携带的各种仪器收集月球地理结构、化学构成及矿藏等数据,并收集月球地理数据以绘制高精度的三维月球地图。但到2009年8月底,“月船1号”与地面失去联系,任务被迫终止。印度科研人员正在研制新的无人探月器——“月船2号”,预计2013年上半年发射升空。

2009年6月18日,美国航天局利用一枚“宇宙神-5”运载火箭将两个月球探测器发射升空,这标志着美国“重返月球”计划正式启动。

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中国探月工程二期揭开序幕。

三、探月工程的意义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理所当然成为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月球探测将为继空间站之后载人航天的下一步——人类重返月球和建立月球基地提供依据。

第一,3促进科学的发展,首先,对月球本身的科学研究可以大大提高人类对于宇宙的认识,包括认识太阳系的演化及其特性,认识空间现象和地球自然系统之间的关系。月球表面含有能够追溯到数十亿年前被慧星和小行星碰撞的记载,而地球的大气层掩盖了这种记载,对月球的探测可以提供有关地球上生命起源和进化的线索。对月球及其他星球的探测活动不仅能揭示科学的奥秘,还可带动其他领域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人工智能、机器人、遥控作业、加工自动化、高超音速飞行、光学通信和高速数据处理、超高强度和耐高温材料、空间发电站、电功率微波传输、无污染飞行器以及空间生命科学等。总之,月球探测及其技术的二次开发应用,势必带动科学技术进步,促进工业的发展,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利益,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月球可作为对其他星球探测和研究的平台:月球表面在地质构造上比地球表面要稳定得多,使其可成为建造探测天体望远镜和遥感器的极好场所;又由于月球没有厚的大气层,月球基地的望远镜可以比地基系统更清晰地观测其他星体。总之,月球可以作为一个平台,对太阳系、恒星系和银河系中的其他星体进行观测和研究,是进行天文物理学(特别是甚低频射电研究)、重力波物理学和中微子物理学实验和观测极有吸引力的场所。

第三,月球可作为人类航天活动的基地和能源基地:从“阿波罗”计划获得的资料表明,月球具有丰富的物质资源,月岩中含有地壳里的全部元素和约60种矿藏。在月球土壤中,氧占40%,它是推进剂、受控生态环境生命保障系统的供氧源;硅占20%,是制作太阳电池阵的原材料。其他元素占的比例是:铝6%~8%、镁3%~7%、铁5%~11.3%、钙8%~10.3%、钛5%~6%、钠、铬、钾、锰含量占千分之几,锆、钡、钪、铌含量为万分之几。而且月球表面还富含地球上没有的能源氦-3(he-3),它是核聚变反应堆理想的燃料,可提供便宜、无毒、无放射性的能源,据估算,月岩表面的he-3藏量可满足目前世界能源需要达1000年左右。“克莱门汀”探测器的成功探测已证实月球上有水冰存在,这是建立有人月球基地的基本水源,大大激发了世界各国对月球探测和开发的兴趣。

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推动中国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在世界掀起新一轮月球探测高潮之际,通过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可以促进我国航天活动各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对于培养一支在相关领域高素质、高水平的人才队伍,促进科学技术事业的进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3月球探测的意义及发展态势,卢波,《国际太空》,1998年第4期

四、参考文献

美国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中国经济网,2006年4月1日人类探月之路,新华网

月球探测的意义及发展态势,卢波,《国际太空》,1998年第4期

中国国防科工委正式成立月球探测工程等三大中心文档

中国国防科工委正式成立月球探测工程等三大中心文档 China National Defens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 y Commission officially established three central docum ents including lunar exploration project 编订:JinTai College

中国国防科工委正式成立月球探测工程 等三大中心文档 小泰温馨提示:讲话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 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用来交流思想、感情, 表达主张、见解,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本文档根据讲话稿 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科教文卫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二十二日在北京举行仪式,正式揭牌成立月球探测工程中心、军工项目审核中心和特种核设施核安全技术审评监督中心,标志着中国月球探测工作、军工项目审核工作及特种核安全技术审评监督工作从此走上规范化、专业化道路。月球探测工程中心主要负责组织探月工程的系统论证、总体设计、项目实施,并承担绕月探测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工作。目前该中心已基本确立管理架构,初步制订出工程技术、质量、计划、经费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新成立的军工项目审核中心主要承担三方面工作:一是开展国防科技工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尤其加强和改进投资管理的政策、措施研究;二是具体组织对军工项目监督、检查、审计和后评价工作;三是对军工项目进行论证、评估和咨询。 特种核设施核安全技术审评监督中心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国防科

前苏联-俄罗斯月球探测(2)

前苏联/俄罗斯月球探测(2) 胡经国 9、俄科学家提议在月球背面建造望远镜 据报道(20181130),俄罗斯卫星通讯社莫斯科11月30日电,俄罗斯普希诺射电天文观测台台长鲁斯塔姆·达格萨曼斯基对卫星通讯社表示,俄科学家提议在月球背面建造望远镜来研究宇宙起源的过程。 11月28日,俄航天国家集团公司科技委员会和俄科学院航天委员会,研究了月球研究和开发构想。据消息称,该构想提议在月球上建立两座观象台。 达格萨曼斯基指出:“该望远镜的工作只安装在月球观象台内才能进行,因为地球大气层不会传播所需的波。建议在月球的背面建造该观象台,以免受到地球干扰。因为,我们在计划进行研究的波段内制造了很多噪音。” 他补充道,该望远镜将探索那些从地球观察到的短波段相同来源,以及银河系和宇宙的共同背景无线电辐射。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是对宇宙发展最早阶段的研究,对此信息极少。 达格萨曼斯基说,还有一台望远镜最好安置在从地球上能看到的地方,因为计划让它与地球上的望远镜配合工作。 专家称:“建议放置的方式,让它可以与地面厘米波段射电望远镜配合工作,并且将其用于导航目的。” 10、俄登月任务需首先发射四次“安加拉-A5B”号火箭 据报道(20151130),卫星新闻莫斯科10月30日电,俄科罗廖夫能源火箭航天公司总裁弗拉基米尔·索恩采夫表示,为了实现俄宇航员登月计划,在初步阶段需要发射四次“安加拉-A5B”号重型运载火箭。 此前有消息称,俄罗斯将从2016年开始准备登月。计划于2029年将俄宇航员送至月球。 俄联邦航天署在脸书页面上援引索恩采夫的话称:“我们计划在初步阶段进行四次发射任务。在积累经验以后,转入超重型运载火箭的工作。我们不会对此无视。” 索恩采夫还介绍了研制中将用于登月的载人飞船。他指出,新的飞船将完全由俄产组件构成。 登月任务包括在联邦太空计划内,并且分为数个阶段。其中,包括月球自动考察站与载人太空飞行。计划于2021年,开始用复合材料建造并且用于登月的新太空飞船进行飞行。而飞船与国际空间站的对接,将在2023年进行。2025年,实现飞船至月球的自主飞行,并且调试搭载宇航员的技术。2029年,执行直接的载人登月任务。 11、俄罗斯计划于2029年登月 1

人类的探月历程

人类的探月历程及看法 从1958年美国和苏联启动探月计划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和航天大国都先后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深空探测活动。 中国卫星专家、中科院院士叶培建院士介绍说,截至目前,全世界进行过月球探测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欧洲和日本,已经开展的月球探测活动123次。 在近50年的月球探测史上,人类为了这个执著的梦想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成功率不到50%。”“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美国进行的56次探月试验失败43次,俄罗斯(前苏联)也有19次失败的记录。 在早期探月活动中,高发的火箭故障率是导致探测行动失败的主要原因,随着火箭技术的发展和成熟,近年来探月活动的大部分故障主要集中在探测器上。 1959年,前苏联的无人登月器“月球2号”成为第一个到达月球的人造物体。 5年以后,美国的“徘徊者7号”月球探测器在月球上成功硬着陆。 1969年7月20日,人类迎来了航天史上的重要一刻。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并留下了人类在外太空的第一个脚印。从1969年开始的3年中,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8年美苏开始发射月球探测器。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登陆月球,小心翼翼地踏上月表,“个人一小步人类一大步”迅速传遍地球。 月球探测是一项非常复杂具高风险的工程,据统计,1958年至今,世界上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但成功率仅51%。 探月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站的高就望得远,目前,通信、气象、资源等应用卫星都是因为拥有高位置而发挥作用,月球比卫星更“高”,从那里回望地球必然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其次,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作准备.人类已取得的月球探测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能源和矿产,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同时,利用月球具有高真空、低重力的特殊环境,既能生产特殊强度、塑性等性能优良的合金和钢材,还能生产诸如超高纯金属、单晶硅、光衰减率低的光导纤维和高纯度药品等.因此,人类探月是对的,探月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重大的意义,这将促进空间天文观测和研究的深入.月球环境是进行空间天文学研究得天独厚的场所.月球表面的地质构造极其稳定,月球直接承受太阳的辐射,没有大气层对光线和电波的吸收、散射和折射等干扰,没有尘埃污染,没有磁场,月球的背面没有地球的光反射,屏蔽了地球的低频噪声,月震很微小.月球有漫长的黑夜,这种环境为建造高精度天文观测台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消失的月球激光反射器重见天日

消失的月球激光反射器重见天日 资讯小分队发表于 2010-07-23 消失了的月球车与广义相对论 根据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NASA)月球探测卫星所提供的信息,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成功的定位了前苏联在40年前向月球发射而后又失去联系的月球车1号。“我们接收到了前苏联月球车1号位置反射的激光,并且被如此强力的反射所震惊。”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旧月球车恢复工作研究小组的负责人Tom Murphy说。 在“阿波罗时代”太空竞赛中几乎被遗忘的月球车1号,是前苏联月球探测计划所取得的最大成就之一。1970年,时代周刊曾这样描述这个月球车历史性的月球登陆: “月球车1号(月球漫步者)搭载在前苏联最新的月球探测器“月球17号”上,在它们着陆三小时之后,月球车1号沿着从母舰上延伸出的两条斜面中的一条缓慢地移动下来,并向前行进···从而迈出了遥控月球车在其它星体上工作的第一步。” 在11个月的月面之旅中,被遥控的月球车1号行驶了大约7英里,传回数千次的电视画面和数百张高分辨率的月球全景图象,它还在500多个地点对月球土壤进行了采样和分析。而后,月球车1号就丢失了,直到被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月球探测卫星重新发现。在今年4月22日, Murphy和他的团队在新墨西哥州的阿帕奇波因特天文台用口径为3.5米的天文望远镜向月球探测卫星所提供的目标方位发射了激光脉冲,月球车1号上的一架激光反射器拦截到这个脉冲, 并将一个清晰的信号发送回地球。

“在第一次尝试中,我们从月球车1号上收到了大约2000光子,沉寂了40年,它有许多话要说。” Tom Murphy说。 回到20世纪06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阿波罗宇航员在月球上放置了另外三架进行月球轨道的激光测距的反射器。在月球车2号上的第四个反射器的协助下,阿波罗科学实验得以继续。 已经从德克萨斯大学退休的Eric Silverberg,在1969-1982年间曾担任McDonald天文台激光测月行动的负责人。他回忆说,“在那个时期,我们成功的确定了三个阿波罗反射器和月球车2号上的反射器分布。我们也试着寻找第一辆月球车的位置,唯一一次可能探测到也并不是很确切的尝试是在1970年12月31日。对月球车1号位置相关信息的缺乏和继续阿波罗计划的压力最终致使我们放弃了对月球车1号的兴趣。” “当我知道Tom Murphy找到了失踪的月球车的时候,我感到即震惊又高兴”,Eric说道。Murphy最初的反应是怀疑的,“信号太强烈了,以至于我的第一反应是我们的探测器出问题了。我原本预想这辆月面车的反射器在经过了这么长时间之后,会变得退化和迟钝,所以我认为‘这个反射不可能是它的’,但事实上的确是这样。” “这个反射器强烈到可以让我们在月球的白天进行这样的测量——这也将是第一次的尝试。” Silverberg继续表示,“为什么月球车1号的反射器会比月球车2号强烈许多现在还是一个未解之谜。这或许对于为什么所有的反射器都会在着陆后的十年后变得虚弱这个疑问提供一些重要的线索。”“随着月球车1号回归到大家的视野中,激光测距研究能够第一次全速进行。” 科学家在使用激光测距验证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看我们能不能打破它”,Murphy表示。“我们的望远镜从地球发出激光脉冲到月球,并撞击到反射器。因为这些都是角形反射器,它们会直接将信号发回原处,我们尽可能多的汲取返回的光子。” 往返旅行的时间间隔可以精确地确定月地之间的距离,根据历经数月甚至几年的反复测量,科学家能够追踪到月球的轨道,并精确到毫米级。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认为,质量巨大的星系团如太阳可以弯曲周围的空间。这个弯曲的时空决定了物体如何绕着大质量的物体运动。这个弯曲造成地球和月球不断地向太阳“下落”(即圆周运动)。通过测量月球在弯曲时空下的倾斜,阿帕奇波因特天文台激光测月行动(缩写为APOLLO),或许可以找到关于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体系的缺陷,这也是科学前进的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的感想:厉害了,我伟大的国!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成功发射的感想:厉害了,我伟大的祖国! 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 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发射,随后器箭成功分离,嫦娥四号成 功进入近地点约200公里、远地点约42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相 比“嫦娥三号”发射,这次火箭设计入轨精度提高了30%以上。按 照计划,“嫦娥四号”经过26天的飞行,将软着陆至月球背面南极 -艾特肯盆地,从而完成“人类探测器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的 壮举。 五年前,嫦娥四号的“同门师兄”嫦娥三号成功在月球雨海西 北部软着陆,实现了我国探月工程的新突破。如今,嫦娥四号带着 全新的使命再次奔向月球,将史无前例地实现人类月球探测器在月 球背面的首次登陆,开启我国对月球探测的新旅程。中国成为世界 上第四个掌握月球探测登陆技术的国家。此次嫦娥四号成功发射, 也代表着中国在航天事业中的大进步。相信在未来,我国一定可以 将嫦娥五号成功发射,未来重载火箭的研发应用也将有序进行。 嫦娥四号探测器到达月球背面,将让人类了解以前所不知晓但 又急切想了解的月球背面的境况,包括月壤、水分、生物。 嫦娥四号今后将通过对片区域的巡视探测,获取月球背面的图片、影像,甚至表面和内部的样本,对月球表面的岩石土壤、温度、光照、浮尘的特征及形成机理、低频射电天文、演化历史等进行研究,并且利用月球背面得天独厚的无干扰低频射电天文环境进行探

索性的天文观测,为将来我国乃至人类对月球的开发利用提供第一手资料。 月球的神秘面纱必将慢慢揭开,不仅能满足人类的好奇心,还可以深入地解开某些月球之谜,如月球来自何方,如何形成,是否有生物,是否适宜人类居住和未来的移民等。 人类能够不断向上的发展,根本在于对未知的不断探索。“登月探索”便是其中之一。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三号太空船完成绕月飞行,拍摄了月球背面的第一张照片,正式揭开月球背面的神秘面纱。1968年美国阿波罗8号环绕月球飞行时,人类第一次用眼睛看到了月球背面。到今天,人类共发射100多个月球探测器,其中有65个月球着陆器,但没有一个在月球背面成功软着陆。因为月球的自转和公转周期相同,人类自开始抬头仰望星空的那天起,就只能看到月球的正面,而对背面一无所知。 这次的由长征三号乙改进Ⅲ型运载火箭发射的嫦娥四号实现的人类首次月球背面着陆,终于也创造出来了一个「先驱者」般意义的成就与壮举,终于为中国航天事业给弥补上了这一空白。 这是近代以来中国人首次真正的前往从没有人去过的地方!这是一个“追赶”与“超越”的分水岭,我们大致上走完了别人走过的路,开始尝试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了。希望能够看到,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在越来越多的地方,中国人开始走别人从没走过的路,尝试新的方法,到达新的远方,体验新的感受,实现新的梦想。而这一切,都发生在我的有生之年,这是多么幸运的一件事情!去别人没去过的地方,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情,是民族的未来所在。 “无论是从工程意义还是科学意义上看,嫦娥四号任务都是2018年国际科学界最具看点的任务之一。作为我国建设航天强国的

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 概况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 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 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 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 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 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 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 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 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 理参数。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 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 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 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 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 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 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 个新的台阶。 中国 探月工 程标识 中国 探月工程标识设计者顾永 一弧两点,写意探月 “我在这个作品中给观者留下一些思考空间,那对脚印可以是每个人的。” 创作灵感来自书法 顾永江是浙江绍兴人。长在书法圣地兰亭之畔的他,深受乡风熏染,从6岁开始临摹碑帖从未间断。扎实的书法功底为“月亮之上”灵感打下铺垫。顾永江告诉记者,中国书法文化内涵深厚,是取之不尽的设计源泉。 回忆起两年前,顾永江说他偶然看到网上征集探月标识的启事后便决定参与投稿,因为创意设计是他的职业,而中国探月工程也引发了他对太空探索领域的浓厚兴趣。 谈到创作灵感,顾永江说:“一开始就想到‘月’在古文中可以写得圆圆的,就像个月亮。中间那两点可以用脚印来代替,象征着人类登上月球。”就是这“两点”,使这个设计既有中国元素,又有跨文化的世界胸怀,从而避免了思路的狭隘。 虽然投稿的时间非常紧,但顾永江从理清思路到最终交稿就花了1小时左右。对于这个设计,顾永江最满意的就是那对小脚丫。他说:“我在这个作品中给观者留下了一些思考空间,那对脚印可以是每个人的。” “月亮之上”意味深长 2006年2月10日,顾永江设计的月球探测标识“月亮之上”在网民投票中一举夺冠。专家评论说,该标识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勾勒出一轮圆月,一双小脚印踏临其上,象征着探测月球的终极梦想,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着中国航天事业如巨龙腾空而起;整体图形由一弧

《1 探索月球的秘密》教案

《1 探索月球的秘密》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从古至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从未间断。 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研究能力——通过书籍、音像资料,特别是通过网络资源途径来查阅资料,解决所研究的问题。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探究的情感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书籍、音像资料,特别是通过网络资源这一途径,对有关月球的资料进行查询。通过自主探索研究分析以及小组的交流、团队的协作,初步了解月球的情况及人类对月球的探索历程。 教学难点:通过网络资源途径研究月球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屏幕演示相关课件,师生在音乐伴奏下共唱歌曲《十五的月亮》。 谈话:从古代起,我们的祖先就不断地对月球进行观察,探索月球的秘密。于是就产生了“嫦娥奔月”这样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皓月当空,凝望着月球,你又想到了什么?你想了解月球的那些知识? 学生思考后提出研究问题。 二、自主研究学习 1.提出研究要点 (1)引导学生给提出的问题归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 月球的历史传说; 人类的探月历程; 月球的概况(屏幕演示)。 (2)合作分工 讲述:为了让我们能够在一节课时间里对月球有一个大概地了解,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组来研究这些问题。每组自主选择一个方面组成相关专家组。(保证每方面都有人研究。)A:历史学家族。学习、研究有关月球的历史神话传说。

B:月球探险家组。研究人类探月历程。 C:月球地质学家组。研究和学习月球的基本情况。 (3)提问:“各位小专家,你们准备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4)学生讨论后回答。 (5)讲述:的确,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学习通过网络手段上网查阅资料来研究月球知识。 (6)讲述:在上网查阅资料的同时,同学们要完成研究记录,这需要个位小专家共同来完成。 2、学生实践体验自主研究 (1)上网查阅资料。 (2)完成研究表。 三、交流成果 学生汇报信息研究情况,与他人共享成果。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将学生的介绍转播给全体同学。 四、拓展延伸 1、提问:刚才,同学们通过研究对月球有了比较全面地了解。那么现在,如果我们要去月球的话,你认为我们应该乘什么去?(学生讨论:乘宇宙飞船) 2、创设情景:让我们乘坐“神州五号”飞船登上月球。 3、提问:如果是你登上月球,你最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 4、提问:现在我们到达了月球,如果要想在月球上定居下来,我们需要解决那些困难? 5、讲述:看来在月球上定居困难重重。但是“1998年1月6日,美国发射‘月球勘测者’号探测器,开始对月球进行为期一年的探索活动。这时25年前美国宇航员最后一次登月以来首次探查月球。在这次探测活动中,月球勘测者号发现月球上存在总量大约60亿吨的冰态水”。 6、提问:这个发现,对于人类来说意味着什么呢?同学们请到月亮网站的讨论区自由的发表你的见解。 7、学生讨论。

《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人类首次登陆月球背面的探测器 喻菲 这里既无风也无雨,除了不时飞落的大大小小的陨石,已经寂静了 40 多亿年。2018年,月球永远背向地球的那一面将首次迎来人类的着陆探测器——嫦娥四号。 中国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刘彤杰透露,中国计划于 2018 年 5 月底或.6 月初将嫦娥四号的中继卫星发射至地月拉格朗日 L2 点的 Halo 轨道上,并在约.半年后发射嫦娥四号的着陆器和巡视器,对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开展着陆巡视探测。 月球背面成为探测热点 我们选择月球背面接近南极的艾特肯盆地着陆,因为这里是国际关注的热点,被科学家认为最有可能出科研成果的地方。?刘彤杰在近日举行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对新华社记者说。 据介绍,月球背面独特的环境条件和复杂的地质历史,一直是学术界和工程界探测与研究的难点、热点以及未来规划开展探测的重点。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展对月球背面的着陆与巡视探测越来越受到航天大国的重视。目前美国航空航天局和欧洲空间局等都已制定了未来月球背面探测计划,特别是欧洲空间局提出了系统的月球背面探测任务建议书,并计划于 2025 年实施该计划的发射任务。 刘彤杰介绍,由于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登陆,地面测控站无法直接测控着陆过程和月面就位和巡视探测,只能依靠中继星。中继星的

传输链路通道资源有限,着陆的区域又是靠近南极,那里地形崎岖起伏,变化多样,而且后续的遥科学、遥操作都是通过中继星实施,这使得嫦娥四号比嫦娥三号任务更为复杂。 嫦娥四号的行囊 去旅行一定要带上相机,去从未被踏足过的月球背面更不必说。 刘彤杰介绍,嫦娥四号的着陆器上将带有降落相机、地形地貌相机,月球车上将带有全景相机。 此外,嫦娥四号的月球车还将继承?玉兔用于探测月球浅表层结构的测月雷达,以及分析月壤元素和矿物类型的红外成像光谱仪。 针对月球背面如此独特的地方,嫦娥四号还准备在着陆器上携带新研发的一个重要科学载荷:低频射电频谱仪。 它将利用月球背面没有地球电磁波干扰、天然‘洁净’的环境,研究太阳爆发、着陆区上空的月球空间环境,还可以对来自太阳系行星的低频射电场进行观测,并‘聆听’来自宇宙更深处的‘声音’。刘彤杰说。 国际合作探索深空 刘彤杰介绍,嫦娥四号还将开展国际合作,搭载三个以外方为主研制的探测器。 这是探月工程在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导下,与国外开展的深度友好合作。可使中国工程师和科学家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共享科学数据,共同开展科学研究,还可以扩大中国航天的影响力,是双赢的合作。刘彤杰说。

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高中阅读)

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 材料一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10月1日18时57分59秒“嫦娥二号”顺利发射,也已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表示,探月工程已经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将与玉兔二号合作完成任务。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中国人的探月工程,是在为人类和平使用月球迈出了新的一步。 (摘自《百度百科?探月工程》) 材料二 中国因成为第一个将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国家而进一步赢得自豪感和威望。通过取得的经验、开展的试验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

作,这将惠及全人类。探月行动可以测试新方法和新材料。月球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能源以及像钛和铀这样的稀土元素。 探月行动的高昂成本和专业知识意味着中国无法独自开展工作。嫦娥四号的合作伙伴包括德国、荷兰、沙特和瑞典。中国人可以自豪,不过所有人都将受益。 (摘编自香港《南华早报》,2019年1月3日) 材料三 1月3日,一张清晰的月背影像图“刷屏”各大外媒。这 是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由中国发射的嫦娥四号探测器拍摄,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嫦娥四号探测器翩然落月,首次实现人类飞行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首次实现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 《日本经济新闻》网站称,“进入21世纪后,成功让探测器在月球着陆的国家只有中国。中国有望在月球开发领域领先世界一步。” 美国《天文学》杂志指出,“这次登陆是中国太空计划的 重大成就,为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员提供关于未开发的月球区域的新数据库。同时,这项任务将收集独特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早期的

美国月球探测(2)

美国月球探测(2) 胡经国 7、美国重启登月计划 据报道(20191227),美国最早于1958年8月18日发射月球探测器。但是,由于第一级火箭升空爆炸,半途夭折了。随后,又相继发射了3个先锋号探测器,均告失败。直到1964年1月30日发射的徘徊者6号,才在月面静海地区着陆。徘徊者6号是美国的无人行星探测任务“徘徊者计划”的第6颗无人探测器。它被设计成撞击月球表面的探测器,并且在撞击前的最后几分钟飞行时间内传送回月球表面的高分辨率照片。但是,由于摄影机系统的故障,因而没有任何影像被传送回来。 在随后的4年间,美国发射了9个徘徊者月球轨道器,在不同的距离上拍摄月球表面状况的照片,以了解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的可能性;发射了5个勘察者月球自动着陆器,通过电视发回8.6万张月面照片,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发射了3个月球轨道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地点进行详细观测,获得1000多张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面照片,据此选出了10个登月点;发射了10艘双子座飞船,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和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及舱外活动训练等。经过这一系列的无人探测之后,月球的庐山真面目显露出来了。 在经过1966到1968年6次不载人飞行试验和在1968、1969年的3次载人飞行试验以后,美国开始了人类第一次登月任务。在1969年7月21日2点56分,阿姆斯特朗扶着登月舱的阶梯踏上了月球。整个阿波罗登月工程历时约11年。自1972年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以后,美国登月计划戛然而止。 将近半个世纪过去,NASA没有复制阿波罗的壮举,再次踏上月球。经过47年的发展,人类的航天工程实力也早已有了新的飞跃。2019年5月,美国副总统彭斯在公开讲话中又宣称,美国将重返月球计划再次提前4年,也就是说美国将在2024年实现重返月球计划。 为了加速推进这一计划,美国政府考虑将NASA的部分任务外包给商业化的技术公司。“如果商业火箭是未来五年内能让美国航天员重返月球的唯一途径,那么就采用商业火箭。”彭斯说。彭斯之所以这样说,是美国出色的商业航天在撑腰;此次重返月球计划至关重要的一环就是建成名为“深空门户”(Gateway)的小型国际空间站。 按照构想,该空间站建立在月球轨道上;建成后可作为通往月球表面和深空目的地的门户。它的组成部分包括:航天员的生活舱、实验场所、物资运输舱、对接口等。NASA计划于2022年,借助商业飞船开始发射相关组件,并且于2026年基本组装完成。其关键步骤主要为: 第一步,2024年,进行第一次演示任务,着陆器只包含登陆舱,从“深空门户”出发降落月球表面。 第二步,2026年,进行第二次演示任务,月球上升舱、登陆舱、转运舱由 1

专题5.20 月球探测(能力篇)(原卷版)

第五部分万有引力定律和航天 专题5.20月球探测(能力篇) 一.选择题 1.(2020年5月北京朝阳模拟)中国探月工程三期主要实现采样返回任务,部分过程可简化如下:探测器完成样本采集后从月球表面升空,沿椭圆轨道在远月点与绕月圆轨道飞行的嫦娥五号完成对接。已知月球半径约为地球半径的1/4,月球质量约为地球质量的1/100,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探测器从月球表面发射时的速度至少为7.9km/s B.对接前嫦娥五号飞行的加速度小于1.6 m/s2 C.若对接后嫦娥五号在圆轨道上运行,则其速度比对接前的大 D.对接前探测器在椭圆轨道上运行的周期大于嫦娥五号的运行周期 2.(2020江苏高考仿真模拟3)2018年12月8日发射成功的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110小时奔月飞行,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并顺利进入环月轨道。若将发射过程简化如下:探测器从地球表面发射后,进人地月转移轨道,经过M点时变轨进入距离月球表面100km的圆形轨道I,在轨道I上经过P点时再次变轨进入椭圆轨道Ⅱ,之后将择机在Q点着陆月球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嫦娥四号”在轨道Ⅰ上的速度小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B.“嫦娥四号”沿轨道Ⅱ运行时,在P点的加速度大于在Q点的加速度 C.“嫦娥四号”沿轨道Ⅱ运行的周期大于沿轨道I运行的周期 D.“嫦娥四号”在地月转移轨道上经过M点的动能大于在轨道Ⅰ上经过M点的动能

3.(2019安徽江南十校二模)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软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区域。发射后,嫦娥四号探测器经过约110小时奔月飞行,到达月球附近,成功实施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距离月球表面高度为h 的环月轨道。若忽略月球自转,月球的半径为R ,将嫦娥四号探测器的环月轨道视为圆形轨道,运动周期为T ,引力常量为G ,不计因燃料消耗而损失的质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嫦娥四号在轨道上的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是R h R + B 嫦娥四号在轨道上的速度与月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是 R h R + C.嫦娥四号在轨道上的加速度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是22 ) (h R R + D 嫦娥四号在轨道上的加速度与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是 h R R + 4.(2019山东聊城一模)嫦娥四号探测器平稳落月,全国人民为之振奋。已知嫦娥四号探测器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为G 1,在月球上受到月球的引力为G 2,地球的半径为R 1,月球的半径为R 2,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为g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月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 B. 月球与地球的质量之比为 C. 若嫦娥四号在月球表面附近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为 D. 月球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

美国航天发展史

美国航天发展史 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活动规模和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 发展概况 20世纪初,R.H.戈达德开始研究和试验固体火箭,后发表著作论证向月球发射火箭的可能性。1921年,他转向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并于1926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以液氧、汽 油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1936年,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T. von卡门等人也开始研制液体火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缴获的德国V—2火箭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大型火箭和导弹。陆军在W.von布劳恩等德国专家的帮助下,于1945年发射了V—2火箭,1949年开始研制“红石”弹道导弹,1954年制定用“丘辟特”C火箭(“红石”导弹作为第一级)发射卫星的“轨道器”计划。美国海军利用V—2火箭技术研制“海盗”号探空火箭,并从l949年开始飞行试验。美国空军于1954年开始研制“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并提出以这种导弹为基础发射卫星的方案。为了不影响弹道导弹的研制,美国决定由海军以“海盗”号探空火箭为基础,研制发射卫星的“先锋”号运载火箭。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促使美国在执行“先锋”号计划的同时抓“轨道器”计划。1958年1月31日用“丘辟特”C火箭(改名“丘诺”1号火箭)成功发射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为了加速发展航天事业,美国在1958年2月成立了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并在同年10月成立主管民用航天活动的国家航空航天局。从1961年开始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1969年7月首次把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并安全返回地球。从1972年起,美国航天活动的重点转向开发和利用近地空间,并开始研制航天飞机。1982年11月航天飞机进行首次商业飞行。 美国的航天活动包括军用和民用两个部分,分别由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负责。国防部和国家航空航天局均有独立的科研和试验机构、发射基地和测控系统,并与政府其他部门、高等院校和私营企业广泛协作。美国主要的航天器发射场是空军东靶场、西靶场和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肯尼迪航天中心。从1958年到1984年底,美国使用了8种运载火箭:“先锋”号、“丘诺”号、“红石”号、“雷神”号、“宇宙神”号、“侦察兵”号、“大力神”号、“土星”号和航天飞机,共发射了1019个航天器,居世界第二位,耗资约1700亿美元。 人造卫星应用 从1958年至1984年底,美国共发射人造地球卫星923颗,包括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其中应用卫星约占加呢。60年代初和以后,相继发射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和测地卫星。1964年8月19日发射了世界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使卫星通信进入实用阶段。从70年代起,预警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相继投入使用。到80年代,在继续改进原有几种应用卫星的同时,又发射了广播卫星、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等。 载人航天 从1961年至1984年底,美国先后实现了5项载人航天计划,完成46次载人航天,耗费约500亿美元。1961年5月A.B.谢泼德乘“水星”号飞船首次完成轨道飞行。1961年9月组建约翰逊航天中心,它的任务是设计和制造载人飞船,选拔和训练宇航员。印年代实现了“水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

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分析综述在月球探测器的研制过程中,软着陆动力学分析是其关键环节之一,它是通过探测器的着陆冲击过程进行模拟,来预测探测器的动力学特性。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分析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1)着陆稳定性分析。确定不同着陆条件下探测器着陆稳定性的包络边界,保证探测器在一定姿态范围内不翻到、不陷落,并为探测器系统的工作提供牢固的支撑。它是在系统层次上进行的动力学分析,主要关心整体结构的全局动力学响应。 2)动力学响应分析。预测不同着陆条件下探测器上有效载荷处的加速度响应,进而确定其最大期望力学环境,为探测器结构设计和环境模拟试验提供依据,保证搭载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它是对探测器局部响应进行的动力学分析,主要关心细节处的动力学响应。

第 1 章国外研究历史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阿波罗”计划的需求推动,美国宇航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NASA)针对月球探测器的软着陆动力学分析展开了一系列研究工作[1]。在此期间,NASA的载人飞船中心(Manned Spacecraft Center,MSC。1973年更名为约翰逊航天中心:Johnson Space Center,JSC)、兰利研究中心(Langley Research Center,LRC)、马歇尔太空飞行中心(George C. Marshall Space Flight Center,MSFC),及其合同商——班迪克斯公司(Bendix Corporation)与格鲁曼飞机工程公司(Grumman Aircraft Engineering Corporation,GAEC)分别建立了各自的探测器简化模型并针对各自的模型提出了相应的软着陆动力学分析方法。 1963年,MSFC的Lavender[2]将月球探测器简化为二维刚体模型,并提出了一种考虑了缓冲器的刚度、阻尼和压溃特性的软着陆动力学仿真算法。 同年,Cappelli[3]提出了一种用于分析三维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的算法,并采用该算法得到了月球探测器的稳定性边界。Lavender就该算法中对摩擦力和压溃力不恰当的假设与Cappelli进行了多次交流[4,5]。 1964年Lavender[6]在文献[2]的基础上考虑了足垫在月面上的滑移,研究了月面倾角、摩擦系数、初始着陆速度、探测器质量、着陆腿伸展半径、探测器质心高度、质心与探测器中轴线距离、主制动火箭推力、缓冲器压溃力以及着陆腿数量对探测器着陆稳定性的影响。指出月面倾角、摩擦系数和初始着陆速度对着陆稳定性的影响最大。 同年,Bendix公司的Black[7]针对“勘测者”号月球探测器建立了软着陆动力学模型,并利用量纲分析原理建立了一系列试验模型。研究了月面坡度、缓冲器压溃力和着陆腿数量对探测器着陆稳定性的影响,得出四腿探测器的稳定性最优等结论。 同年,兰利研究中心的Walton[8,9]针对“阿波罗”号飞船登月舱建立了软着陆动力学模型,基于非弹性碰撞理论,分析了探测器在四种不同着陆姿态情况下的着陆稳定性,得出非对称着陆相对于对称着陆更加危险的结论。另外,兰利研究中心的Carden[10]和Blanchard[11]也对探测器的着陆稳定性进行了类似的研究。 1965年,MSFC的Admir[12]对以往的二维月球探测器软着陆动力学分析方法进行了重大改进,新的方法可以考虑足垫的三维运动和缓冲系统中包含任意数量

美国探月卫星LCROSS七大法宝

美国探月卫星LCROSS七大(光学仪器) 可视摄像仪(VIS)

该摄像仪包括一组摄像仪模块和一个透镜,摄像仪焦平面CCD传感器分辨率为752 x 582象素,闪光频率为30赫兹。 工作目标:监控碰撞后的烟尘云喷射物;探测土壤微粒样本性质。 中红外摄像仪(MIR) “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装配着两个中红外摄像仪(6.0-13.5微米),每个摄像仪的微型测辐射热仪焦平面传感器分辨率为164 x 128象素。 工作目标:在光谱(6.0-13.5微米)范围内,监控碰撞后的烟尘云喷射物;探测中红外范围内土壤微粒性质;测量喷射烟尘云的热量演化;对碰撞弹坑残留物进行拍摄成像。

近红外摄像仪(NIR) “月球坑观测与感知卫星”(LCROSS)装配着两个近红外摄像仪(0.9-1.7微米),每个摄像仪包括美国古德里奇公司传感器模块SU320-KTX和一个CCTV摄像镜头。虽然该摄像仪最初拍摄的图像分辨率仅为28.7 x 21.7象素,但将图像传输至数据处理单元时图像分辨率将改变为720 x 486象素。 工作目标:在光谱(0.9-1.7微米)范围内,监控碰撞后的烟尘云喷射物;探测近外线范围内土壤微粒性质;水浓度勘测成像 总亮度光度计(TLP)

总亮度光度计能够拍摄到波长范围为400-1000纳米等级的可见光,闪光频率为1000赫兹。它包括两个部分:传感器电子模块(SEM)和传感器数字模块(DEM)。 工作目标:探测碰撞闪光光度(425-1000纳米);探测星光以及光曲线衰减。 可视分光计 该分光计是在一种商业分光计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设计,其核心是COTS QE65000模块。据悉,火星科学实验室(MSL)也装配了类似的可视分光仪。目前可视分光计装载入VSP纳迪尔输

资料月球探测及其意义

月球探测及其意义 “星星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珠宝、钻石和一切美好的东西,人们总想登上月球和星星,然而当人们踏上月球的时侯才发现,月球和我们的地球一样有山有土,是凹凸不平的。”我们从这段文字引出一个话题:人类探月登月的意义。 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到明朝官员万户把自己绑在椅子上,梦想用47枚捆扎在一起的火箭将自己送上天空,无不表露出人类对宇宙星空的向望与憧憬。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探索宇宙星空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过,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前苏联向月球发射了32枚探测器,美国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装置,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对月球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特别是1969年7月,美国发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第一次把人送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想,航天员阿姆斯特朗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他与另一宇航员奥尔德林在月面插上美国国旗,放置科学仪器,搜集22公斤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即便是今天,人类仍在不懈的探求着月球星空的奥秘。 经众多科学家研究表明:月球内部能量早已在31亿年前被耗尽了,现在的月球只是一个古老、僵死的星体,月震和表面热流极低,无水、无氧、昼夜温差大,没有任何生命迹象,极不适宜人类的居住。那么人类耗费巨资探月登月有意义吗? 有意义,而且意义重大! 首先,人类居住的地球的能源总归有一天会枯竭,寻求新能源,是人类面临的一重大科研课题。月球作为地球最忠实的卫星,是人类未来赖以生存的能源仓库,它上面的玄武岩里钛铁矿的体积占25%,钛大概有100万亿吨以上,将来人类能直接用这种玄武岩生产水、液氧燃料等资源。月球上还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象地球上稀缺的铀、稀土等,特别是月球土壤中特有的氦―3作为核聚变的原材料,将改变人类社会的能源结构,将成为人类未来取之不竭的能源宝库,月球表面土壤中蕴藏着几百万吨的氦―3,1吨的氦―3所产生的电量足以供全人类使用1年……月球潜在的矿产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前景,是主要航天国家组织探月登月的最主要的动力。 第二、月球表面具有高真空、无磁场、地质构造稳定、弱重力和高洁净的环境,可以进行生物制品和新材料的开发研究;月球背面不受地球无线电波干扰,可以建立月球天文观测基地、实验室,把月球建成人类探求宇宙星空的前沿哨所。总之,月球是人类研究月球科学、天体化学、空间物理、生命科学、对地观测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理想场所。 第三,人类探月登月引发的一系列技术革命和进步,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新技术支撑,带动和促进了一系列基础科学、科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当年美国“阿波罗”登月工程耗资是巨大的,达265亿美元,但它在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高性能计算机等高科技方面创造出3000多项新技术,从经济效益方面评估,“阿波罗”登月

月球探测及其意义

月球探测及其意义 一、中国探月工程 中国探月工程经过10年的酝酿,最终确定中国的探月工程分为“绕”、“落”、“回”3个阶段。 第一期绕月工程将在2007年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对月球表面环境、地貌、地形、地质构造与物理场进行探测。 第二期工程时间定为2007年至2010年,目标是研制和发射航天器,以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在月球上进行探测。具体方案是用安全降落在月面上的巡视车、自动机器人探测着陆区岩石与矿物成分,测定着陆点的热流和周围环境,进行高分辨率摄影和月岩的现场探测或采样分析,为以后建立月球基地的选址提供月面的化学与物理参数。 第三期工程时间定在2011至2020年,目标是月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其中前期主要是研制和发射新型软着陆月球巡视车,对着陆区进行巡视勘察。后期即2015年以后,研制和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月表钻岩机、月表采样器、机器人操作臂等,采集关键性样品返回地球,对着陆区进行考察,为下一步载人登月探测、建立月球前哨站的选址提供数据资料。此段工程的结束将使我国航天技术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探月的目标及其最新发展 50年代末60年代初,前苏联连续获得数个空间赛第一:1957年1 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年4月12日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进入太空……与之相比,尽管美国也获得了两个第一:11960年4月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962年7月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作试验性通信,但同苏联的巨大成就相此,显得小巫见大巫。在加加林飞行之后不到四个星期,美国航天员阿兰·谢泼德中校乘“水星”号飞船进行了亚轨道飞行(186千米),它说明美国具备了摆脱空间困境的能力。1961年5月25日,美国肯尼迪总统向全世界宣布实施宏伟的载人登月计划。这个“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虽然是美国与苏联竞赛的产物,但也可以认为是人类向太阳系扩张的第一步。 与冷战时期相比,各国在新世纪的探月活动呈现出新特点。当时美苏探月的目的是满足政治和科技需要,而现在各国的主要目的是把科学探索和经济需求相结合,以探测月球资源为主,为未来月球资源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中国在2007年发射了“嫦娥一号”,开始了自古以来中国人的探月梦想。中国探月卫星工程有五大工程目标:一是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二是初步掌握绕月探测基本技术;三是首次开展月球科学探测;四是初步构建月球探测航天工程系统;五是为月球探测后续工程积累经验。为此要突破月球探测卫星的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中国的深空探测工程大系统;验证有效载荷和数据解译等各项关键技术;初步建立中国深空探测技术研制体系;培养相应的人才队伍。 近年有多个国家相继发射卫星登月。 22003年9月,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顺利升空,并在完成观测使命后,于2006年9月成功撞击月球。欧洲还计划未来让宇航员登陆月球并分阶段建立月球基地。 2007年9月,日本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发射升空。它取得多项成果,包括描绘1美国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气象卫星"泰罗斯1号",中国经济网,2006年4月1日 2人类探月之路,新华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