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用胶粘剂技术综述

汽车用胶粘剂技术综述
汽车用胶粘剂技术综述

胶粘剂就是能把同种或者不同种的材料表面连接在一起的物质。胶粘技术与铆钉、焊接这种技术都是属于连接技术,但是胶粘技术更加复杂,胶粘技术结合了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材料力学、胶体化学等众多学科的知识综合的发展起来。现在的汽车装配中广泛的应用了胶粘剂技术。汽车在车身结构的安装、内饰的粘接、座椅的粘接等等,都使用了胶粘剂技术。

1 胶粘剂技术的优缺点

1.1 优点

1)胶粘剂技术可以让金属与非金属材料有效的连接,这种方式是其他的焊接技术无法满足的。

2)胶粘剂是均匀的涂抹在粘接面上的,避免了铆接、点焊等连接方式的应力集中问题。

3)胶粘剂技术在汽车装配上的应用,可以有效减轻车体重量百分之三十以上。

4)胶粘剂技术在汽车装配的应用可以使车体有良好的密封作用,铆接、点焊、螺栓连接是达不到这种效果的。

5)胶粘剂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技术材料而对浪费,减少了经济上的损失。在汽车装配上应用胶粘剂技术减少了汽车材料因为铆接、点焊、打孔等浪费的材料,在经济上带来的效果是非常可观的。

1.2 缺点

1)胶粘剂在汽车装配上的应用最明显的缺点就是粘接的强度明显不够高。

2)现在的胶粘剂在高低温的环境下,性能是非常有效的,因为胶粘剂都属于有机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只能在零下五十到零上一百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3)胶粘剂在光热的长时间影响下,会发生老化现象,使用寿命明显变短。

4)现在我国使用的大部分胶粘剂都含有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了危害。

2 胶粘剂在汽车装配上的应用

胶粘剂在汽车的一些非结构部件上,例如车门、底板、天窗、密封材料、铭牌、标志等一些受力较小的部件中粘接运用的非常广泛。在密封上对管路、车内设施、门窗等实施密封处理。汽车装配中主要使用的就是密封胶和非结构胶。

2.1 汽车铭牌、标识的粘接

以往的汽车铭牌采取的是铆接的连接方式,整体贴合不够严谨,缺乏美观性。现在广泛采用粘接力度大、面积广、耐油和抗老化性能好的胶粘剂来进行铭牌和标识的粘接。2.2 汽车内饰部分的粘接

现在汽车的内饰大多是皮革、人造革、泡沫塑料、人造海绵等一些非金属的材料。经常用一些溶剂型的胶粘剂进行粘接。这种胶粘剂中都含有易挥发的气味。

2.3 风挡玻璃的密封

风挡玻璃采用胶粘剂进行密封可以很好的避免汽车玻璃出现漏水、漏油、漏气的现象发生,因为胶粘剂有很好的粘接和密封作用。在汽车装配中风挡玻璃常用的胶粘剂有聚氨酯胶、氯丁橡胶等等,国内外大多是利用这种方法来避免汽车漏水、漏风现象的发生。

2.4 汽车全身焊缝的密封

汽车装配要对全身的焊缝急性密封,利用胶粘剂进行焊缝密封后,可以有效的减轻车身重量,避免腐锈现象的发生。在进行密封之前要对汽车焊缝进行打磨,去除焊缝内的油渍,然后涂胶的厚度不超过一厘米,涂抹完成后,要等待其凝固成型。成型后对不平整、不美观的地方进行修饰性的打磨。

2.5 钣金件的密封

在进行钣金件密封时,采用的都是乙烯基塑料溶胶,这种胶粘剂呈白色黏糊状,在受热塑化后变成柔软的弹性体,而且强度非常高,耐磨性、耐化学性和绝缘性都很好。

2.6 管件接头的密封

汽车有各种各样的水、油、气等管件接头,这种管件接头由于机械加工的精度不能准确的保证,难免会产生各种缝隙,所以要用胶粘剂进行管件接头的密封,对于这些位置的密封可以有效的防止汽车产生泄漏现象而对人身安全造成损害,而且胶粘剂的密封还可以减少一部分管件的震荡损害,提升管件的安全性能。

3 车用胶粘剂的发展趋势

车用胶粘剂为了适应现代社会节能环保、成本低寿命长的发展趋势,已经对其使用性能和工艺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胶粘剂的开发与应用,一定要适应汽车的发展需要。我国现今的车用胶粘剂已经有了很高水平的提升,而未来我国车用胶粘剂的发展趋势也一定会向着更加好的方面去发展。

汽车用胶粘剂技术综述

刘钢 张芬芬 王辉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25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胶粘剂在汽车装配上的选择以及操作的方法,提出了对胶粘剂的环保新要求。

关键词:胶粘剂 汽车装配 应用

Summarization of adhensive technologies applied in auotmobile

Liu Gang,Zhang Fenfen,Wang Hui

Xi,an aerospace complex material research institute,710025

Abstrac:adhensive applied in automobile was introduced in the paper,and the new standard of this kind of adhensive to the environment was put forward.

Keywords:adhensive;automobile assembling;application

(下转第47页)

加强对聚丙烯生产一条龙的质量监控,减少装置停工次数,降低丙烯单耗。

2)增加挤压造粒系统D806切粒水外部循环设施,减少脱盐水消耗。聚丙烯装置由于切粒水系统原采用闭路循环方案,系统内沉积的聚丙烯细粉如果不及时筛出,影响切粒效果,易造成挤压造粒系统停车及产品质量部稳定,如采用溢流措施,则造成脱盐水消耗过大,装置废水量过大。因此改造该系统为外部循环,解决细粉清除及脱盐水消耗大的问题。

3)改造E303加热系统,引催化装置换热水作为加热介质,减少停工及蒸汽消耗。由于原E303换热水采用T501热水,水质较差易使E303结垢、堵塞引起换热效率下降,T301洗涤效果下降,聚丙烯粉料带入丙烯回收系统,影响装置的长周期运转,因此改用催化换热水,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

4)挤压造粒系统D800增加格栅,有效消除大块料造成挤压造粒系统停车,减少废聚丙烯料的产生。原挤压造粒系统进料料斗D800经常出现块料下料困难造成该系统连锁停车,因此增加大块料格栅,隔出块料,并定期清理,有效减少了造粒系统非计划停车的次数。

5)D607废油送回全厂污油罐回炼。在保证D607废油中吸收的三乙基铝去活后,送至全厂污油罐进行回炼,回收废油、消除了环境污染。

6)强化生产管理,优化生产过程工艺参数,减少细粉的产生。

7)加强员工业务练兵,强化操作技能;精细化装置运行参数管理;注意蒸汽凝液管理等。5 清洁生产实施效果

在本轮清洁生产审核周期内,通过实施上述方案,取得了如下效果:

1)提高丙烯质量有效减少了装置停工的次数,方案实施后次年1—9月份,聚丙烯装置实现了连续开工269天的良好记录。

2)D806切粒水改造方案实施后,减少了装置的脱盐水消耗降低消耗量2吨/小时,节约脱盐水20000吨,节约成本12万元。

3)E303换热水改用催化换热水后,可使T501加热蒸汽消耗降低0.6吨/时,年节约蒸汽成本约50万元。

4)D800增加格栅方案实施后,减少了挤压造粒机组停车的次数,较实施前每月停车2次,减少废品产生量约40吨;减少粉尘的污染,减少经济损失约20万元。

5)D607废油方案实施后,处理废油15吨,增加效益10万元的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及减少了废油处理费用约6万元。

6)减少装置细粉方案实施后,在降低装置废聚丙烯产生约10吨,提高装置效益约6万元的同时,有效降低了装置外排含油废水的细粉夹带量。

装置能耗较上年的129.78kgEo/t降至118.2kgEo/t,创造经济效益144万元。

6 结束语

经过本轮清洁生产,从源头控制污染排放、节能降耗,在装置运行及经济效益各方面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及成绩。

无毒害无污染,粘接性能良好的水溶胶和热熔胶的发展,要生产出成本低、重量轻而且工艺适应性比较强的塑溶胶。对于一些汽车的专用位置可以生产出汽车专用胶,例如风挡玻璃的平面密封、耐高温刹车片的蹄面胶等等。

随着我国人民环境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日渐的严格,环保型胶粘剂的研发和生产已经成为了胶粘剂产品中的主流。现在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使用者对于产品性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一些不具备产品生产资质的小型作坊式企业会被逐渐的淘汰,胶粘剂的生产会逐渐向大型的有规模的企业集中。

水溶胶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水溶胶属于一种环保胶,它无污染,不含有机溶剂,适合于车内复合薄膜、内饰的粘接。热熔胶的发展趋势也非常迅速,这种胶粘剂凝固比较快,而且粘接的范围广,方便运输和积压存储,而且热熔胶是我国生产量增长最快的胶粘剂种类。

高性能胶粘剂的生产量将根据市场的发展而持续的增长,我国对于胶粘剂的发展重点是高质量、高性能的改良型丙烯酸酯胶、聚氨酯胶、有机硅胶等等,研制出粘性好的丙烯酸酯压敏胶和粘接强度高的丙烯酸酯胶。

在胶粘剂的存储上,要选择阴凉通风的环境,避免阳光的照射,远离火源出没的地方,按照有毒易燃的货物标准来进行储存,并且在储存的时间上要加以注意。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现在汽车制造业的不断发展,汽车胶粘剂的开发速度也在逐渐加快,现在汽车方面涉及到的胶粘剂已经超过了四十余种。而且我国已经把胶粘剂和密封剂的高新技术科研开发列为了精细化工开发的重点项目,专门针对汽车装配行业开发专门的用胶,不断提升原有的胶粘剂粘接强度,降低了固化的要求,减少了胶粘剂在环境方面的污染。另外,我国还要对胶粘剂的生产标准上做出统一的规范,制定出详细的胶粘剂使用范围表,以便汽车装配行业在胶粘剂的选择上可以更加的适应其应用。

参考文献

[1]朱俊.胶粘剂技术拓展汽车装配的新天地[J].聚氨酯,2013,12:70-77.

[2]石磊,葛学贵,杨中洲,等.我国胶粘剂技术现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J].中国胶粘剂,2005,8:44-47;51.

[3]刘会军.胶粘剂在汽车装配上的应用[J].汽车工艺与材料,2011,5:17-19.

[4]马殿宝,王树韬,栾亚伦.乐泰胶粘剂在斯太尔汽车装配中的应用[J].内燃机,2008,4:20-22.

[5]隋建讯,刘萍,葛玲娟.车用耐热SBS环保型胶粘剂的研制[J].粘接,2014,35(6):74-75.

[6]佚名.把握发展趋势,稳步提高汽车胶粘剂质量水平[J].粘接,2013,34(9):15.

[7]李吉明,薛纪东,钟汉荣.一种汽车刹车片胶粘剂的研制及性能研究[J].粘接,2013(2):53-55.

(上接第39页)

汽车技术发展综述

汽车技术发展综述 谢智豪机制3班 0322 摘要 汽车工业,是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产业,没有之一。汽车技术已发展超过百年,在这百余年中,汽车技术也经历了几次革命性的变化。在新时期节能环保的社会背景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舒适度需求下,汽车新技术也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人们自身的生活。 关键词:汽车发展、未来技术、安全、环保 正文: 汽车技术发展路线有四个永恒的主题就是“安全”、“节能”、“环保”和“舒适”,有3大主要目标,即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自1970年以来,全球汽车数量几乎每隔15年翻一番,2013年全球汽车产量8738万辆,据预测至2014年世界范围汽车保有量将达12亿辆。它们在我们生活中已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一.汽车技术发展之路 第一次革命:“帕纳尔系统”全面应用 19世纪末,法国的帕纳尔--勒瓦索公司将发动机装在车前部,通过离合器、变速装置和齿轮传动装置把驱动力传到后轮,这种方案后来被称为“帕纳尔系统”。“帕纳尔系统”的地位是1901年由当时的戴姆勒发动机公司真正确立起来的,它被安装在威廉·迈巴赫设计的一辆汽车上,这种汽车成为全世界汽车制造的样板。戴姆勒公司有一位杰出的汽车推销商,名叫埃米尔·那利内克,在1901年3月用装载“帕纳尔系统”的新赛车参加了“尼扎赛车周”,这个用他女儿的名字“梅塞德斯”作为汽车牌号的新赛车战胜了所有的对手,一鸣惊人。 第二次革命:福特T型车的创新 1908年10月1日,底特律(美国的汽车城)的工人们首次用大批量生产的部件在流水线上组装汽车,生产一种以“福特”命名的汽车,型号为“T型”。亨利·福特的T型汽车是一种没有先例的技术典型。构造简单的四缸发动机只有千瓦(20马力),工作容积为2884毫升,每分钟转速1600转。工作负荷低,转速慢,使得这种发动机非常坚固耐用,它可以用最低劣的汽油,甚至可以用煤油比例很大的混合油。T型车在全世界备受青睐,它成了便宜和可靠交通的象征。到20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注册汽车都是福特牌。 由T型车推广开来的创新还有许多,如方向盘左置使乘客出入方便。T型车第一个将发动机汽缸体和曲轴箱做成单一铸件,第一个使用可拿掉的汽缸盖以利检修,第一个大量使用由福特汽车公司自己生产的轻质耐用的钒钢合金。T型车灵巧的“行星”齿轮变速箱让新手也觉得换挡轻松自如。

《汽车使用技术》课程实用标准化

《汽车使用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汽车使用技术》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和卓越技师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教学设备要求高、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主要针对汽车修理工、汽车配件管理员、汽车企业管理技术员汽车维修企业经理等岗位开设。 2.课程任务 主要任务是通过“情景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在汽车技术维修,技术管理工作岗位的统筹、计划、技术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汽车企业技术管理工作的基本技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汽车基本性能、安全性能评价、汽车的合理使用、安全使用等知识,使学生能够胜任现代汽车企业的技术管理岗位,为就业打下基础。 3.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在已学《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自动变速器原理与检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发动机拆装实训》、《底盘构造与维修实训》、《汽车电控设备维修实训》等专业课的基础上,进行本门课程的学习,后续课程为《汽车电控设备维修实训》、《汽车二级维护》、《汽车综合性能诊断技术实训》等专业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汽车基本性能评价指标,达到能看懂汽车技术参数指标并会具体分析和评价。 (2)掌握车辆在不同环境(走合期、低温、高温和高原、山区、恶劣道路环境)下的使用特点和方法。 (3)掌握汽车消耗品的种类及使用注意事项。 (4)抓住汽车合理安全使用的方法,防止和减少车辆事故的发生。 (5)掌握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规律,利用变化规律及时掌握汽车技术状况,并采取措施防止汽车技术故障发生。 (6)掌握汽车一级维护与二级维护作业的主要容,熟练操作各项维护作业项目。 (7)掌握汽车评估与报废的有关知识,了解最新的汽车报废标准。 2.能力目标 (1)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结构胶粘剂在汽车的应用

结构胶粘剂在汽车的应用 作者:刘舒周燕 复合材料在汽车业的应用愈来愈 多,而复合材料部件之间的连接以及复合材料与金属部件的连接成为需要解决的题目。本文探讨结构胶粘剂粘接的疲惫强度和寿命,比较数种结构胶粘剂的特点,并以客车为例先容其应用情况。 客车、汽车的前后围、轮护面、行李舱门、保险杠等采用玻璃钢蒙皮是近年发展的新技术。玻璃钢蒙皮替换传统的金属蒙皮,可以减轻重量,进步强度/刚性,设计空间更广,防腐,能将多个制件整合为一个组装件,有利于换型、批量生产及降低本钱。由于上述优点,玻璃钢制品在运输行业的应用日益广泛。但随着复合材料在运输行业愈来愈多的应用,这些复合材料部件之间的连接以及复合材料与金属部件的连接就成了运输行业中需要解决的题目。对于非金属部件,如采用螺钉或铆钉连接,在连接处会产生应力集中,使非金属部件遭到破坏。大型重型卡车的风帽采用的就是玻璃钢部件,假如采用锣接,螺钉或铆钉只能固定在风帽底部的几个点,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振动和颠簸,这几个连接点处的玻璃钢不断受到冲击,很快就会出现断裂。 FREIGHTLINER公司采用了PLEXUS(普莱克斯)丙烯酸改性结构胶粘剂,把顶部风帽直接与驾驶室的顶棚粘接在一起。由于风帽与驾驶室的连接是面-面连接,不会出现应力集中的情况,使风帽的连接更坚固。更重要的是,使用胶粘剂进行粘接,加工工艺更加简单,节省了定位、转孔打眼、螺钉固定等工序。粘接也应用在其它的部位,如粘接基本结构接头、行李舱组装、金属托架、复合材料仪表盘等,其中也包括大客车的车身面板与金属骨架的粘接。 胶粘剂粘接的强度和寿命 胶粘剂除了在玻璃钢、ABS等非金属方面的应用外,在钢及铝等金属构件上也被广泛应用。这些胶粘剂几乎能粘接所有基材、适用于各种加工时间以及不同的力学属性。 为了验证胶粘剂粘接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对相同部件的不同连接形式,即铆钉连结和胶粘剂粘接分别作了静态和动态的测试。样片是由带有涂层的钢板组成,分别采用4个铆钉连接和普莱克斯胶粘剂AO420粘接,胶层厚度为1mm,重迭部分的宽度为57mm。测试结果见下表。

智能汽车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学科(车辆)方向讲座报告 题目:智能汽车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姓名: 学号: 专业:车辆工程 任课老师: 2014年6月30日

智能汽车技术发展及研究现状 摘要:智能车辆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高驾驶安全性,大幅改善公路交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量,该技术的研究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因此,本文综述世界智能车辆行驶安全保障技术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智能车辆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发展计划,分析智能车辆关键技术当前应用现状并展望今后的发展趋势,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前沿资料。 关键字:智能车辆能源消耗安全技术发展计划 1.绪论 智能车辆(Intelligent vehicles)是一个集环境感知、规划决策和多等级辅助驾驶等功能于一体的高新技术综合体。它具有道路障碍自动识别、自动报警、自动制动、自动保持安全距离、车速和巡航控制等功能。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智能车辆系统利用传感器技术、信号处理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辨识车辆所处的环境和状态,并根据各传感器所得到的信息做出分析和判断,或者给司机发出劝告和报警信息,提请司机注意规避危险;或者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司机操作车辆(即辅助驾驶系统),防止事故的发生,使车辆进入一个安全的状态;或者代替司机的操作,实现车辆运行的自动化。 智能车辆系统的引入,可以提高交通的安全性和道路的利用率。目前,在汽车、卡车、公交系统、工业及军用等领域,智能车辆系统都得到了应用,而且应用的多样性和领域还在不断增加。可以预言,随着信息采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系统工程技术等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深入,智能车辆系统将是智能交通系统研究和发展的重要领域。下面就对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2.世界智能汽车的发展概况 各国在发展智能汽车技术时的侧重点并不完全形同。美国更强调系统的观点,过去的十几年,美国将注意力放在道路上,把数千万美元投入到先进的车路系统上。而日本则关注较近期的应用,将安全保障技术逐步添加到汽车上,使汽车逐步智能化,这样,不管智能公路是否如期建成,都可以逐步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并且给汽车制造商带来丰厚的利润。对美国和日本的智能汽车发展框架进入深入研究会深切体会到这种差别。事实上,在智能汽车关键技术的应用研究领域,世界各国都在投入大量财力和人员进行研究,各国正在实施或已完成的智能车辆研究项目如图1所示。 图1. 世界智能汽车研究项目概况

汽车转向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综 述  汽车转向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 武汉理工大学机电学院 赵 燕 周 斌 张仲甫 [摘要]多年来,转向系统经历了从舒适性到安全性再到环保性的演变。本文简要回顾了转向系统的技术发展趋势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预测。 关键词: 转向系统 电动转向器 1 概述 汽车转向系统是用于改变或保持汽车行驶方向的专门机构。其作用是使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按照驾驶员的操纵要求而适时地改变其行驶方向,并在受到路面传来的偶然冲击及汽车意外地偏离行驶方向时,能与行驶系统配合共同保持汽车继续稳定行驶。因此,转向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安全性。以往转向器的生产厂商主要在质量、价格、舒适性及其他因素之间寻找平衡点,而且将改进汽车的舒适性、易操作性和安全性作为转向器的发展方向。然而,随着全球汽车总量的不断增加,汽车技术的发展在给人们带来便利和舒适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导致了对环境的破坏。在21世纪,汽车技术的发展必须全方位考虑环保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对转向系统的大量需求不仅仅是针对性能的改善,还应对更高层次的安全及环保要求采取相应的对策。本文展示了转向系统相关的技术趋势,包括当前的成果及对未来的展望。 2 汽车转向系统的发展概况 2.1 汽车的产品数量 汽车是在一个世纪前出现的,大规模的汽车制造可以远溯到1911年。相关技术的发展及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技术更新促进了汽车工业的发展和进步。今天,汽车工业在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经济中起到了中心作用。1999年,全球轿车的总产量大约为3866万辆,比1998年增加大约2.2%;2000年世界汽车产量达5733万辆,比1999年增长2.8%[1],创历史新纪录。汽车生产大国日本在1999年生产了810万辆汽车,比1998年增加了0.6%[2]。由于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汽车市场的扩大,这种增长趋势还会持续下去。1992~2001年的10年里,我国汽车产量平均年增长15%,是同期世界汽车年均增长率的10倍。2000年我国生产汽车206.82万辆。2002年1~9月我国国产汽车实现销售237.11万辆,销售拉动生产,1~9月累计生产汽车234.15万辆,年底突破300万辆已胜券在握。我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即2005年,汽车产量的预期目标是320万辆,其中轿车为110万辆[3]。然而,这种增长也具有负面影响,那就是会导致空气污染和其他负面的社会和环保问题。因此,随着汽车产量的增加,人们对具有更高水平的环保、节能、安全性的转向系统及其他汽车零部件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2.2 转向系统的技术状况 对转向系统产品的需求随着汽车化的提高而发生着变化。最初驾驶员们只希望比较容易地操纵转向系统,而后则追求在高速行驶时的稳定性、舒适性和良好的操纵感。动力助力转向器系统应运而生。 在上世纪50年代,通用汽车公司推出循环球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由油泵产生的液压力帮助驾驶员克服负载施加在转向系统上的操纵阻力。在过去的50年里,转向系统主要使用液压力来帮助驾驶员操纵汽车。汽车厂家已经为不同尺寸、不同质量、不同类型的汽车——从经济型到大的运动型汽车及大货车的液力和电液动力转向系统做了超凡的工作,使之成为当今动力转向系统的主力。 上世纪80年代出现的电动转向系统(EPS)则为动力转向器增添了新品种。EPS不仅可以提供汽车在高 ? 22 ?汽车研究与开发

胶粘剂种类及应用有哪些

胶粘剂种类及应用有哪些? 胶粘剂在我们日常已经是很常见的了,也是我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体现在将两种不同的物体,或者相同的物体粘接在一起的一门技术,影响粘接的因素有,重量,密度,温度等等。胶粘剂特别适合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厚度的物体相连接。现在胶粘剂的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并在高新科学技术领域上,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主要的胶粘剂种类及应用有哪些?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为止已有6000多种胶粘剂产品问世,由于其品种繁多,组分各异, 热熔胶粘剂:根据原料不同,可分为EVA热熔胶、聚酰胺热熔胶、聚酯热熔胶、聚烯烃热熔胶等。聚烯烃系列胶粘剂主要原料是乙烯系列、SBS、SIS共聚体。 环氧树脂胶粘剂:可对金属与大多数非金属材料之间进行粘接,广泛用于建筑、汽车、电子、电器及日常家庭用品方面 密封胶粘剂:主要用于门、窗及装配式房屋预制件的连接处。过去用桐油与石灰拌制后作为密封剂,现在规定两层以上楼房必须用合成胶粘剂。高档密封胶粘剂为有机硅及聚氨酯胶粘剂,中档的为氯丁橡胶类胶粘剂、聚丙烯酸等。 电子用胶粘剂:消耗量较少,目前每年不到1万吨,大部分用于集成电路及电子产品,现主要用环氧树脂、不饱和聚酯树脂、有机硅胶粘剂。

一、在汽车工业上的应用 在汽车工业应用橡胶与金属胶粘剂是为了工艺简便、性能可靠,经济高效。它可用于金属,塑料、织物、玻璃、橡胶等材料自身或相互之间的粘涂,表面的结构连接,固定和密封等。目前,在汽车工业上的结构用胶部位有:车体与车项加固板,双层壳体顶板,车盖内外板、盘式制动器摩擦衬块,玻璃钢车身壁板,散热器水箱。车篷边缘突起,塑料地板和各部分镙纹锁因等。 二、在建筑工业上的应用 在建筑工业上胶粘剂主要用于结构和装饰,制造各种建筑构件,例如软木胶合板、层压木板,层压纸张板等。目前,在建筑工程上,粘接装镙的用胶有:整体衬板,墙面与木框架的粘接。带衬板的地板及天花板与木行条的粘接。各种表面受力在层板、胶合木顶木行架的装配等。 三、在电子、电气工业上的应用 胶粘剂在电子、电气工业上的应用有多种多样,从微电路定位到大电机线圈的粘接。对电气用胶粘剂除要求机械紧固外,还有导电、绝缘、减振、密封和保护基材等特殊性能的要求。 几乎在所有电气设备上,都能找到胶粘剂的应用,例如:雷达天线复合材料的粘接,还有导弹前锥体环的粘接。其典型的应用:舰船防空系统中跟踪照射雷达用的天线反射器,用于外部介雷窗与基体粘接的雷达系统。用导热膜粘接导弹计算机各种电子元件,空中交通指挥雷达中层压件粘接于金属构件上。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文献综述

【摘要】新能源汽车由于其具有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等特点受到了各国政府及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总结了美国、日本等学者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相应政策做的研究分析,同时总结了我国学者对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问题、相关产业政策和消费者市场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旨在为进一步的研究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文献综述消费者市场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升级、减少环境污染和节约能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我国政府开始大力支持和推广新能源汽车产业,制定了一系列产业政策、消费政策、税收政策等,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专注,引发了巨大的投资浪潮,极大地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关于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研究领域也相对有限,本文通过对比总结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目前新能源汽车产业及消费者市场等方面问题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国外新能源汽车的相关研究 新能源汽车是低碳的必然选择,也是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制定的战略及相关扶持政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高度重视,通过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等手段来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发展,并取得了成就。国外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通常在政府引领下联合大学、研究机构及企业共同展开,主要关注新能源开发技术、产业化、市场化等相关理论的研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成功也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的研究。 美国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理论与政策,并主要针对电池汽车和氢能源汽车。John R.Wilson和Griffin Burgh(2003)在氢能源研究报告中分析了氢能源在美国能源独立和安全方面的作用,但是他们指出大规模利用将会面临技术、热动力损失、规模和安全等多方面的问题,同时氢能源配套技术和基础设施的发展严重滞后于氢燃料汽车技术,所以美国想要进一步发展氢能源还需要克服很多技术上和经济上的困难。Amble(2011)较全面地研究了近年来美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及政府为保障新能源汽车发展所形成的政策法律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新能源汽车须建立统一的生产、安全国际标准体系。2013年美国能源部氢燃料电池技术负责人Sunita Satyapal所说,氢燃料电池技术发展仍有诸多挑战,基础设施是关键,但政府目前还不打算拨款修建加氢站。 日本主要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其中有日本学者Max Ahman(2004)重点研究在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发展中日本政府所产生影响,以及在政府支持计划中技术灵活性的重要性,还介绍了日本政府为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所出台的一些综合政策。Yoichi Kaya(2006)实例验证了氢能及其燃料电池的能源利用率和无污染性,指出氢能源引用推广的关键是提高能源转化技术水平、提高燃料效率和加强相关基础设施建设。HasishiIshitani(2007)在概括了日本新能源已有产业政策深入探讨了未来纯电动和燃料汽车的技术研发格局和发展方向。Masonori Mond(2007)证实了氢能源环保性能的高效性,阐述了日本氢能加气站的建设运营状况,并提出了日本下个阶段大力发展氢能和燃气电池等基础设施的建议。井志忠(2007)对日本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模式进行研究,总结了日本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动因、政策扶持体系和官产学一体化的研发与应用格局。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及问题相关研究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后形成了“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201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基本上紧随世界发展潮流,新能源汽车产业被定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针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发展,程振彪(2010)认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国际相比有着自己的优势部分,如新能源公交车。杨萍、易克传(2011)指出总体来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努力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整车企业和关键零部件企

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应用

汽车胶粘剂、密封胶应用 cally ① 焊装工艺用胶:这一类别的密封胶粘剂在焊装工艺中代替点焊或减少焊点,起着增强结构、密封防锈、减振降噪的作用,一般要求与油面钢板有良好的附着性。由于各工位均无专门的加热固化设备,需要在车身油漆工艺条件下固化,所以要求既不能受清洗液、磷化液影响,也不能影响电泳漆质量。 其主要品种有 1.1 折边胶 用在车门、发动机、罩盖、行李箱盖等卷边结构处,其粘接强度高,已完全取代点焊结构。这一胶种目前普遍采用单组分环氧树脂胶,单车用量约为200g。

1.2 点焊密封胶 预先涂布在钢板焊接的搭接部位,点焊后填实缝隙,保证密封,防止锈蚀。对于那些装配后被遮蔽而难以涂布焊缝密封胶的部位,点焊密封胶更是不可缺少。 1.3 膨胀减振胶 在车门内外板之间、车身外覆盖件与加强筋之间常常用到这类胶。它一般由合成橡胶或树脂添加发泡剂而成,经过固化膨胀,能将覆盖件同加强筋结合为一体,起到减振降噪的作用。东风EQ1030车型单车用胶量在400g左右。 ② 涂装工艺用胶:虽品种不多,却是汽车上用量最大的一类。单车用量:卡车约2Kg,轿车在5Kg以上。主要有焊缝密封胶和抗石击涂料,其基材成分都为PVC塑溶胶,2者虽然在性能上各有侧重,但工艺上都要求能够通过高压涂胶设备实施机械化涂 布或喷涂, 相比较而言 2.1 焊缝密封胶 具有更加突出的触变性,堆积一定厚度时能保持棱角,不产生流淌。加热塑化后,胶层富有弹性,不开裂,外观平整,对中涂和面漆不能产生变色现象。焊缝密封胶在汽车密封、防漏、防锈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 抗石击涂料 喷涂在汽车底盘上,缓冲汽车高速行驶时沙、石等各种物体对底盘的冲击,提高底盘的抗腐蚀能力,延长使用寿命,还有助于降低车内噪音,改善乘员的舒适性。 ③ 内饰件用胶:汽车内饰件材质种类繁多,性质不同,应用场合各异,所以,用胶品种互有区别,实难一概而论。 现就其中某些重要品种予以介绍 3.1 车身顶棚胶

(整理)密封胶在汽车制造工业中的应用.

胶粘剂/密封胶在汽车制造工业中的应用 聂清武 (龙苑化工机电技术公司北京市 100094) 摘要本文介绍了胶粘剂/密封胶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情况,讲述了不同胶粘剂/密封胶的应用部位和应用原理 关键词汽车胶粘剂密封胶 1.前言 随着汽车制造技术的发展及其不断提高的性能要求,胶粘剂密封胶作为汽车生产所必需的一类重要辅助材料,应用越来越广泛。粘接技术在汽车制造上的应用,不仅可以起到增强汽车结构、紧固防锈、隔热减振和内外装饰的作用,还能够代替某些部件的焊接、铆接等传统工艺,实现相同或不同材料之间的连接,简化生产工序,优化产品结构。在汽车向轻量化、高速节能、延长寿命和提高性能方向发展的道路上,胶粘剂密封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汽车制造大体上可能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即车身的制造,发动机及底盘的制造,总装配等,图1为汽车制造过程示意图。本文将对汽车车身的制造过程中焊装工序、涂装工序、总装工序、装配工序胶粘剂密封胶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同时对汽车前期研发用材料、特殊工艺用胶情况做一些简要介绍。 2.汽车车身制造工序

车身是汽车总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通常,载重汽车的车身是驾驶室(包括车前板制件即车头部分),货箱及车架。大客车和轿车车身有些有车架,有些没有车架,车底板就起车架的作用。 车身的制造按照其结构特点,大致要经历以下几道工序: 1、车身的冲压 该工序主要通过压力机上的模具,对金属板材在其压力下冲压成一定形状的车身零部件。 2、车身的装配与焊接 目前车身通常采用的装焊方式为接触点焊,分双边点焊和单边点焊,接触点焊是在电极压力的作用下,将焊接件紧密接触,利用电流流经焊件时所产生的电阻热加热焊接件,使焊接点熔合在一起。 3、车身的涂装 经由焊装组装完成后的车身壳体要进行涂装,涂装的作用主要是起防锈、防腐,延长车身寿命和装饰目的。汽车车身涂装通常要经过图2的工序: 3. 汽车粘接/密封胶的应用 3.1 汽车用胶粘剂密封胶选用原则 汽车生产是批量性、流水式生产,在生产过程中有其特殊性,此外,作为交通运输工具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气候下行驶,因此,汽车用胶粘剂、密封胶必须充分满足和适应汽车制造厂中的生产工艺,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及应用性能要求。具体要求见表1。 表1 汽车用粘接剂密封胶要求

网联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趋势

一、智能网联汽车基本内涵 1)概念层面的理解 ①汽车是指传统意义的汽车,包含今天广义上的新能源汽车; ②网联汽车是指在汽车的基础上,彼此能通信的汽车; ③智能网联汽车是指网联汽车基础上,具备智慧(有学习、判断、决策)能力的汽车。 理解: ①汽车还是汽车,这是没有改变的部分; ②智能网联汽车是新时代的汽车,这是变的部分。 ③传统汽车由人驾驶,彼此之间没有“会话”(通信)功能,更没有判断(决策)能力。 2)术语层面的表述 智能网联汽车是指搭载先进的车载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注:硬件系统),并融合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实现车与X(车、路、人、云等)智能信息交换、共享(注:对外通信系统),具备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注:软件系统),可实现安全、高效、舒适、节能行驶,并最终实现替代人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注:功能)。 理解: ①智能网联汽车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 i)硬件细分3个部分: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 ii)软件:在现代通信与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具有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等功能; ②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最终目的是:实现替代人工操作的新一代汽车; ③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基本要求:安全、高效、舒适、节能 二、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位置关系 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智能交通等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如图 1 所示。智能汽车隶属于智能交通,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交集。

图1 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与车联网的交集 理解: ①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与车联网、智能交通是4个概念,不能混淆; ②智能交通是一个种概念,智能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是智能交通2个属概念, ③智能交通与车联网彼此之间有交集,这个部分是智能网联汽车。 三、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时代意义 ①智能网联汽车是国际公认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②智能网联汽车的初级阶段,有助于减少30% 左右的交通事故,交通效率提升10%,油耗与排放分别降低5%; ③智能网联汽车的终极阶段,完全避免交通事故,提升交通效率30% 以上,并最终能把人从枯燥的驾驶任务中解放出来。 一句话,智能网联汽车可以提供更安全、更节能、更环保、更便捷的出行方式。 四、智能网联汽车4个发展阶段及技术特点 1)自主式驾驶辅助阶段及技术特点 自主式驾驶辅助系统是指依靠车载传感系统进行环境感知并对驾驶员进行驾驶操作辅助的系统。 (1)技术特点: 环境感知,运用传感系统技术是主要技术特点。 (2)技术分类: 有预警系统与控制系统两大类。 ①预警系统细分: i)前向碰撞预警(Forward Collision Warning,FCW);ii)车道偏离预警(Lane Departure Warning,LDW);iii)盲区预警(Blind Spot Detection,BSD);iv)驾驶员疲劳预警(Driver Fatigue Warning,DFW);v)全景环视(Top View System,TVS);vi)胎压监测(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TPMS)等6大系统; ②控制类系统有: i)车道保持系统(Lane Keeping System,LKS);ii)自动泊车辅助(Auto Parking System,APS);iii)自动紧急刹车(Auto Emergency Braking,AEB);iv)自适应巡航(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等4大系统。

汽车用胶粘剂

汽车用胶粘剂 摘要: 汽车用胶粘剂是指汽车生产修理过程中用到的各种粘接剂和密封胶,包括汽车修理、车体结构、动力系统、运行系统四大类胶种。我国汽车胶粘剂的起步始于建国初期,有着浑厚的历史背景。汽车胶不仅在密封、防腐蚀、防渗漏、减震阻尼、隔音隔热、外观改进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而且在车身部分已发展到以结构粘接代替焊接,以局部粘接补强材料减轻车身结构质量,消除应力集中,有助于降低成本,减少能耗和延长汽车使用寿命。胶黏剂在车辆制造中的应用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应用范围一也在不断扩大,用量也在不断增加。随着汽车向环保节能、安全舒适、轻量化、低成本、长寿命和无公害方向发展的需求,新型高品质汽车胶黏剂的开发必将愈来愈重要,应用前景也会越来越好。 Abstract: Cars with adhesive refers to the car production repair process used in the various adhesive and sealant, including car repair, car body structure, power system, operation system. China's automobile adhesive began in the early days of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a vigorous.Automobile rubber, corrosion resistance, not only in seal leakage, suspension damping, sound insulation, heat insulation improvement appearance has the unique effect, and in the body part has developed to structure adhesive instead of welding, with local adhesive reinforcement material reduce the quality of car body structure, eliminate stress concentration, helps to reduce costs, reduce the energy consumption and prolong automobile service life. Adhesive in the application of vehicle manufacturing in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application range a is expanding continually, the dosage has also increased. As the vehicle 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nergy saving, safe and comfortable, lightweight, low cost, long service life and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reen direction, a new type of high quality automotive adhesive development will br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also will be better and better. 关键字: 汽车胶粘剂历史密封胶前景 Keywords: Car adhesive history sealant prospect

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

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txt等待太久得来的东西多半已经不是当初自己想要的了。一层秋雨一阵凉,一瓣落花一脉香,一样流年自难忘,一把闲愁无处藏。幸福生活九字经:有希望,有事干,有人爱。女人和女人做朋友,要之以绿叶的姿态,同时也要暗藏红花的心机。本文由棋子逃至1987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世界汽车前沿技术及其市场发展趋势 21 世纪的头 10 年将是世界汽车技术发展迅猛的 10 年,估计有 42 个汽车(部件或系统)模块, 50 种制造工艺(技术)和 20 余种(组)材料将获得重大或突破性技术创新成果。(关注:股市机会流向五大热点板块! ) 促使汽车工业发生重大变革的因素除了成本和市场竞争压力外,就是用户对汽车产品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个性化提出的越来越高的要求.另外,社会对环保也更加关注,现有的原材料资源日益匮乏和与此有关的越来越严格的法规要求,对这种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1 四大领域技术及市场展望 1.1 新型动力及代用燃料汽车在新世纪头 10 年末期上市的汽车,由于装用了新型动力系统和废气净化装置,其噪声值要比现今的车约低 30%,汽车百公里油耗平均下降 15%,废气排放也将大幅度减少。 2010 至年,目前许多人看好的燃料电池汽车,包括各种代用燃料汽车(例如燃气汽车)等的市场份额将达 10%左右,即每年的销售规模为 500 万—600 万辆。(剖析主流资金真实目的,发现最佳获利机会!) 1.2 电子技术成为汽车核心技术现在,电子装备及其软件价值平均已占世界汽车生产成本的 22%(约为 2250 欧元/辆),至 2010 年,该比例将上升 55535%(约为 3870 欧元/辆)。届时,世界汽车电子市场的年销售额规模将达到 2600 亿欧元,与现在相比增长 115%。由于汽车电子化的推动,2010 年前后,几乎所有的汽车(部件或系统)模块都将实现智能化。到 2010 年,世界汽车软件的市场销售规模将达到 1000 多亿欧元。不同的总线系统,操作控制系统通过软件不仅能相互联成一体,而且可实现智能化。 1.3 汽车制造领域的新进展今后,在汽车车身制造领域长期广为流行的模块式技术将淘汰。新的轻量化材料(诸如高强度钢,金属泡沫材料,镁,铝和陶瓷材料等)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普及。至 2010 年,世界汽车整车整备质量平均将减少 17%(即质量减小 250kg)。 1.4 汽车制造装备市场的结构变化至 2010 年,汽车工业对机器设备和模具(工具,工装等)的需求量将比现在增长10%左右。据预测,至 2010 年,汽车制造业对压铸设备的需求量将增长 10%;对纤维复合材料压制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15%;对工作压力较低的挤(或冲)压机的需求量减少 5%;对工作压力较高的挤(或冲)压机的需求量增长 6%;对液压成型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5%;对压制模具(工具)的 1 需求量增长 26%;在机械及切割领域,对多工位自动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下降 5%,对磨削机床的需求量下降 15%,对齿轮加工设备的需求量下降 10%,对珩磨机的需求量下降 20%,而对加工中心的需求量增长 2%,对硬车削和硬铣削车床的需求量增长 18%,对激光束切削机床的需求量增长 30%,对激光精密加工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34%;在部件联接/装配领域,对点焊设备的需求量将下降 20%,对机器人自动化装置的需求量增长 5%,对粘贴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28%,对激光焊接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36%;在表面处理领域,对检测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5%,对油漆设备的需求量增长 8%。从以上汽车制造领域对不同设备的需求发展趋势中,亦可看出未来汽车制造技术的若干发展趋势。未来生物工程技术在汽车油漆领域也将得到应用,并引起一些革命性变化。 2 新技术新产品的应用状况 2.1 新共轨直喷柴油系统目前博世开发的第 3 代共轨直喷柴油系统已经上市。这种共轨直喷柴油系统的喷射压力可达到180MPa,而且由于采用了新型喷油器,该系统可以进行多点喷射。在该技术的应用方面,德尔福在 2002 年初已经将其生产的喷射压力为 140MPa 的共轨直喷柴油系统装在福特Fcous 轿车上。西门子开始为标致 307 型轿车供应类似的系统。 2004 从年起,

汽车转向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汽车转向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王常友董爱杰 2007-07-20 [ 字体:大中小 ] 作为汽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汽车转向系统是决定汽车主动安全性的关键总成,如何设计汽车的转向特性,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性能,始终是各汽车生产厂家和科研机构的重要研究课题。特别是在车辆高速化、驾驶人员非职业化、车流密集化的今天,针对更多不同水平的驾驶人群,汽车的操纵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汽车转向系统经历了纯机械式转向系统、液压助力转向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3个基本发展阶段。 1 纯机械式转向系统 机械式的转向系统,由于采用纯粹的机械解决方案,为了产生足够大的转向扭矩需要使用大直径的转向盘,这样一来,占用驾驶室的空间很大,整个机构显得比较笨拙,驾驶员负担较重,特别是重型汽车由于转向阻力较大,单纯靠驾驶员的转向力很难实现转向,这就大大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但因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目前在一部分转向操纵力不大、对操控性能要求不高的微型轿车、农用车上仍有使用。 2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1953年通用汽车公司首次使用了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此后该技术迅速发展,使得动力转向系统在体积、功率消耗和价格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80年代后期,又出现了变减速比的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接下来的数年内,动力转向系统的技术革新差不多都是基于液压转向系统,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变流量泵液压动力转向系统(Variable Displacement Power Steering Pump)和电动液压助力转向(Electric Hydraulic Power Steering,简称EHPS)系统。变流量泵助力转向系统在汽车处于比较高的行驶速度或者不需要转向的情况下,泵的流量会相应地减少,从而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功耗。电动液压转向系统采用电动机驱动转向泵,由于电机的转速可调,可以即时关闭,所以也能够起到降低功耗的功效。 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使驾驶室变得宽敞,布置更方便,降低了转向操纵力,也使转向系统更为灵敏。由于该类转向系统技术成熟、能提供大的转向操纵助力,目前在部分乘用车、大部分商用车特别是重型车辆上广泛应用。 但是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在系统布置、安装、密封性、操纵灵敏度、能量消耗、磨损与噪声等方面存在不足。 3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 EPS在日本最先获得实际应用,1988年日本铃木公司首次开发出一种全新的电子控制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并装在其生产的Cervo车上,随后又配备在Alto上。此后,电动助力转向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其应用范围已经从微型轿车向大型轿车和客车方向发展。日本的大发汽车公司、三菱汽车公司、本田汽

新汽车使用技术

、判断题第一节 12、汽车维护制度是保障汽车运行安全的基本制度。(对)第二节 9、客车应装备灭火器,灭火器在车上应安装牢靠并便于取用。(对) 10、《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和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不符合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限值标准的车辆,也可以进入道路运输市场。(错)11、采用真空助力的行车制动系,当真空助力器失效后,可连续踩制动踏板制动,制动性能不变。(错)20、汽车(三轮汽车除外)转向轮转向后应能自动回正,以使车辆具有稳定的直线行驶能力。(对) 22、同一轴上的轮胎规格和花纹应相同,轮胎规格应符合整车制造厂的出厂规定。(对) 24、车辆换挡时变速器齿轮应啮合灵便,互锁、自锁和倒挡锁装置应有效,不得有乱挡和自行跳挡现象。(对) 25、所有车窗玻璃不得张贴镜面反光太阳膜。(对) 23、所有汽车离合器踏板的自由行程都不能大于Iomm (错) 30、装有分动器的汽车,应在挡位位置标牌或产品使用说明书上说明连通分动器的操作步骤。(对) 28、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越大,分离越彻底。(错) 31 、汽车安全带应可靠有效,安装位置应合理(对) 32、汽车车外后视镜和前下视镜应固定可靠,不得调节。(错) 第三节 26、发动机运转中,机油压力表显示值突然增高,说明汽车发动机机油压力过高。(对) 27、汽车离合器故障有离合器分离不彻底、离合器打滑、离合器发抖、

离合器异响。(对) 29、离合器踏板没有自由行程,会造成离合器打滑。(对) 37、汽车发动机怠速不稳是正常现象。(错) 38、柴油机停机装置必须灵活有效。(对) 39、机动车在发动机运转及停车时,所有连接部位均不应有明显的渗漏现象。(对) 第四节轮胎的合理使用 7、选择轮胎时应综合考虑汽车的技术要求、承载和设计速度等指标。(对) 8、汽车高速行驶,会使胎温急剧升高,胎体刚性增大,导致胎面磨损增加。(对) 13、经常高速行驶的汽车不宜选用加深花纹和横向花纹的轮胎。(对) 14、经常低速行驶的汽车宜选用加深花纹或超深花纹的轮胎。(对) 15、经常对轮胎气压进行检查和补气,保持正常的轮胎气压,是合理使用轮胎和延长轮胎寿命的最有效措施。(对) 16、汽车更换新胎后,可不做动平衡测试,直接使用。(错) 33、车辆行驶速度过快时,轮胎在路面上会产生滑移,导致轮胎磨损加 剧。(对) 第五节 1、节能驾驶以安全为前提,没有安全,节能就毫无意义。(对) 3、采用废气再循环装置的发动机,可以降低氮氧化物(NoX排放。(对)

汽车技术发展综述

汽车技术发展综述-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汽车技术发展综述 谢智豪机制3班 201230510322 摘要 汽车工业,是20世纪对人类生活影响最大的产业,没有之一。汽车技术已发展超过百年,在这百余年中,汽车技术也经历了几次革命性的变化。在新时期节能环保的社会背景及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舒适度需求下,汽车新技术也要不断创新才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和人们自身的生活。 关键词:汽车发展、未来技术、安全、环保 正文: 汽车技术发展路线有四个永恒的主题就是“安全”、“节能”、“环保”和“舒适”,有3大主要目标,即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自1970年以来,全球汽车数量几乎每隔15年翻一番,2013年全球汽车产量8738万辆,据预测至2014年世界范围汽车保有量将达12亿辆。它们在我们生活中已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 一.汽车技术发展之路 第一次革命:“帕纳尔系统”全面应用 19世纪末,法国的帕纳尔--勒瓦索公司将发动机装在车前部,通过离合器、变速装置和齿轮传动装置把驱动力传到后轮,这种方案后来被称为“帕纳尔系统”。“帕纳尔系统”的地位是1901年由当时的戴姆勒发动机公司真正确立起来的,它被安装在威廉·迈巴赫设计的一辆汽车上,这种汽车成为全世

界汽车制造的样板。戴姆勒公司有一位杰出的汽车推销商,名叫埃米尔·那利内克,在1901年3月用装载“帕纳尔系统”的新赛车参加了“尼扎赛车周”,这个用他女儿的名字“梅塞德斯”作为汽车牌号的新赛车战胜了所有的对手,一鸣惊人。 第二次革命:福特T型车的创新 1908年10月1日,底特律(美国的汽车城)的工人们首次用大批量生产的部件在流水线上组装汽车,生产一种以“福特”命名的汽车,型号为“T 型”。亨利·福特的T型汽车是一种没有先例的技术典型。构造简单的四缸发动机只有14.7千瓦(20马力),工作容积为2884毫升,每分钟转速1600转。工作负荷低,转速慢,使得这种发动机非常坚固耐用,它可以用最低劣的汽油,甚至可以用煤油比例很大的混合油。T型车在全世界备受青睐,它成了便宜和可靠交通的象征。到20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注册汽车都是福特牌。 由T型车推广开来的创新还有许多,如方向盘左置使乘客出入方便。T型车第一个将发动机汽缸体和曲轴箱做成单一铸件,第一个使用可拿掉的汽缸盖以利检修,第一个大量使用由福特汽车公司自己生产的轻质耐用的钒钢合金。T型车灵巧的“行星”齿轮变速箱让新手也觉得换挡轻松自如。 第三次革命:雪铁龙的前轮驱动 安德烈·雪铁龙于1934年3月24日推出一种新型的汽车结构:一款名叫7A的前驱动汽车问世。前轮驱动、无底盘的车身结构、通过扭杆实现单轮减振以及液压制动等等,这些都曾有人采用过,但从未有人把这些集中在一辆汽车上,并且成批生产。这个设计方案即使在60多年后的今天也没有过时。 第四次革命:“甲壳虫”重造汽车概念 有人猜测,在确定“甲壳虫”汽车设计方案时很可能有军事上的考虑。“甲壳虫”型汽车打破了福特T型汽车的产量纪录,超过了数百万辆。它同美国的这种大批量汽车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行驶的机器”,不讲究豪华,

汽车用聚氨酯胶粘剂种类

汽车用聚氨酯胶粘剂种类 我国汽车工业正在蓬勃发展,仅2011年,全国汽车产量就达1870万辆,并以每年近10%的速度高速增长。汽车工业用胶粘剂的市场非常广大。 汽车用胶粘剂/密封胶按应用部位分类,可分为汽车车身用胶、汽车内饰用胶、汽车发动机底盘用胶、汽车零部件用胶、汽车制造工艺用胶五大类。2007年我国汽车用胶年消耗量约为12万t,其中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风挡玻璃胶的年消耗在5500吨左右。另外尚有汽车顶棚内衬水基聚氨酯胶等尚未统计。最近几年,我国聚氨酯胶粘剂年需求量以平均30%的速度增长。 1、汽车用PU胶粘剂的优点 (1)在-40~+100℃内有良好的粘接性能; (2)由于韧性好,特别是低温韧性好,具有优良的耐冲击振动性,使用寿命长; (3)由于含有大量极性基团和活性反应基团,对汽车使用的各种基材,如玻璃、塑料、金属等表面光洁的材料和各种内外饰材料及织物等,均有极好的粘接性能; (4)调节PU胶的配方,可制成不同硬度和伸长率的胶粘剂,其粘合层从柔性到刚性均可任意调整,满足不同材料的粘接; (5)PU胶可加热固化,也可室温固化,粘接工艺简便,操作性能良好。固化过程没有副反应产生,因此粘合层不易产生缺陷。 (6)PU胶具有良好的耐磨、耐油、耐溶剂、耐化学药品、耐臭氧以及耐细菌等性能。 汽车工业技术的发展要求汽车构件轻量化,因此大量采用塑料零部件,特别是高强度的FRP (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和SMC(板材模塑复合材料),这些零部件需用PU结构胶与密封胶进行粘接装配。随着现代汽车车速的不断提高,对车窗风挡玻璃的安全性提高了要求,采用了风挡玻璃的直接粘接工艺,大量使用单组分湿气固化PU胶粘剂。为了改善PU胶环保性能,开发了水基型PU胶粘剂和无溶剂PU结构胶及反应型PU热熔胶等等。 2、汽车用聚氨酯胶粘剂的常用品种及应用 (1)单组分湿气固化聚氨酯胶粘剂 将汽车风挡玻璃直接粘接到车体的工艺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单组分湿气固化PU胶粘剂最先由美国ESSEX化学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初研制成功,并成功应用于美国通用汽车,1976年奥迪汽车公司也在奥迪C2车型上应用。随后日本及其他欧洲汽车厂家相继采用风挡玻璃的直接粘接工艺。由于施工简便并采用机械施胶,目前世界上95%以上风挡玻璃及侧窗玻璃的粘接采用这种胶粘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