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内黄县蒙古族历史

河南省内黄县蒙古族历史
河南省内黄县蒙古族历史

在濮阳清丰县和安阳内黄县,有万余村民与汉族生活习惯迥然不同,他们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代【缘起】

濮阳市清丰县和安阳市内黄县等地近30个村庄的董、李、马、关、陈五姓万余村民,他们生活习俗与中原迥异:正月初一凌晨三四点祭祖,并口呼“拉莫(音)阿弥陀佛”;中秋不吃月饼;练“蒙古拳”,传承“家布”;并历代口口相传“老祖”是成吉思汗,他们是“四拖王”的后代。他们从何而来?为何有此习俗?他们真的传承着成吉思汗的血统吗?

神秘“四拖王”后裔在中原村落繁衍

刚会说话时,濮阳市清丰县韩村乡孟焦夫村的关朝军就要接受一项特殊训练:“你叫什么?”“关朝军。”“家住哪里?”“清丰县韩村乡孟焦夫村。”“你老祖是谁?”“成吉思汗。”“老家在哪里?”“内蒙古。”“你是谁的后代?”“四拖王。”

这项特殊的训练,在孟焦夫村秘密延续了600年,也成为这个关姓村庄口传的历史,内容亘古未变,每一个刚能开口说话的孩童,都不例外。

孩童时代的关朝军弄不清楚老家为何在内蒙古,更不知道“四拖王”是谁。长到十几岁,像村里的其他孩子一样,关朝军会被大人要求练习“大洪拳”,这种拳架子大,力道沉,但出拳慢,教他练习的爷爷关贵书说,这种拳其实叫“蒙古拳”,是祖先传下来的,世代关姓人都要练习。

54岁的关朝军如今武艺了得,村里能跟他交手的屈指可数,这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重视习武祖训有关,但另一些祖训仍被严格执行:中秋不吃月饼(相传吃月饼跟反元有关);春节不祭灶;同族不通婚;每年腊月二十到次年正月二十,每家都要在厅堂庄严位置悬挂“家布”,这种平时装在竹筒里悬挂在房屋大梁上的布块,上面按辈分写着逝去亲人的名字,被称为“主儿”。

在这一个月内,拜年的亲戚或客人要先拜过“主儿”,才能给家里的老人拜。拜“主儿”时,家里的主人即“家主儿”还要陪同磕头。

最严格的仪式莫过于正月初一祭拜祖坟。凌晨三四点钟,全村1700口人全部自觉出动,纷纷到村东祖坟前聚集。

人到齐后,由村里辈分最长者,站在第一排,其他次第排开。辈分最长者连喊三声“拉莫(音)阿弥陀佛”,开始磕头,作揖;每磕一个头,放一支三响炮;三磕之后完成仪式。

这个仪式据传始自元亡之后,应为先人不暴露身份怕遭追杀有关,所以定下凌晨三四点夜深人静时举行。

不同于中原的习俗,“四拖王”后代的口传历史,让村人相信,他们的族系确非一般。

祭拜的祖坟有三块墓碑,分别立于乾隆十五年和十八年,碑文显示,墓主是铁木黎的两个孙子和一个重孙,证明其始祖为铁木黎。

铁木黎是谁?从祖传于清代的关氏“家布”和家谱上,只显示铁木黎以下的谱系,以上的根本不清楚。

铁木黎是谁?“四拖王”又是谁?他们和成吉思汗又是什么关系?作为其后代的关姓人,急切想揭开自己的血统之谜。

五姓家族在二百多年间不敢公开始祖身份

关于家族流落中原的世代传说,今年66岁的关章留记忆深刻:元朝败亡时,元顺帝军队撤出中原,而被封为豫王的铁木黎坚守开封不退,虽被朱元璋大将劝降并承诺可官保原职,却宁死不降。

抵抗月余,眼看城门不保,铁木黎招来5个儿子说:“我准备战死在这里,但全家不能都死在这里,你们从城西北角突围,分散逃命去吧。”临行,铁木黎将自己的玉带剁成五段,交给5个儿子每人一段,连同每人一份的家布作为兄弟5人及其后人相认的物证,并交给5人每人一个锦囊,出城后方可拆看。

5个儿子逃出开封,各自拆开锦囊,按照锦囊的吩咐,改随妻姓,另起汉名,在离今内黄县城西南25里处的马次范村隐居。而铁木黎被捉住杀掉,并悬首城门,因其威名,百姓求情得以全尸厚葬。

这个传说无法得到确切考证,血统之谜无法揭开。这个谜团隐藏在关姓人心中,搅得心痒难耐。

2010-4-26 14:44

回复

221.218.190.*

2楼

关章留和村人开始查阅相关的墓碑碑文、《关姓宗谱》、《马氏家谱》等五姓族谱和相关地方志,并很快查到了蛛丝马迹。

在马次范村,至今仍存“五姓祖茔”(习惯简称为“五姓坟”),其中有立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的“五姓坟”碑文记载:铁木黎五个儿子逃出后为避祸分别易名为董青、李某某(叉号)、马能、关杰和陈俊,居住在内黄县马次范村。

修于清末的《关姓宗谱》、《马氏家谱》等五姓族谱可以佐证。其中关杰就是他们关姓的祖先,关杰也有5个儿子,除四子按照蒙古祖训在马次范村守祖坟外,其余四个儿子移居清丰县孟焦夫村,而陈俊后人则因任鄢陵县令则定居鄢陵陈滑店村。

根据这些资料,他们了解到,铁木黎的确是蒙古族人,且做过元朝御史中丞河南行省右丞,确实在中原生活过;至清朝乾隆年间,五姓后代才公开始祖史实,并立碑公开铁木黎的身份,而在明朝的276年间,其始终不敢公开真实身份。

这两点让他们相信,那个“是成吉思汗的后人”的口传历史并非祖先虚构,他们的血管里一定流着皇族的高贵血液。要不然,如果不是蒙古皇族血统,五姓先人为何在长达276年的明朝不敢公开始祖铁木黎的身份?肯定是怕追杀,而有被追杀资格的也只有皇族了。

这个分析让关章留和村人兴奋起来,但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又让他们感到迷茫:铁木黎跟成吉思汗、“四拖王”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五姓家族寻根小组赴内蒙古探寻血统之谜

迷茫中,求证毫无头绪。

偶然中,关章留听一个亲戚说,他有一位亲戚在内蒙古阿巴嘎旗,他曾经听这位亲戚说过,在阿巴嘎旗西北有一个镇叫别力古台镇,该镇生活着成吉思汗的后裔。

这个意外的消息让关章留格外兴奋,也许,这是揭开关姓人血统之谜的转机。作为关姓家族28个问事人之一的关章留,在去年农历正月初三立即召集另外27名问事人,商议正式组成寻亲小组事宜。经过讨论,他们成立了10人寻根小组,并决定联合其他四姓一起寻根。

其他四姓中的董、李、马三姓,在马次范村已传26世并发展到5000多口人,其中岳次范村、马太堡村等15个村庄的董、李、马姓,也源于此。加上孟焦夫村的关姓和鄢陵陈滑店村的陈姓,五姓人口已达万余人。关姓家族的提议,立即得到他们的认可。

经过多次沟通,2006年4月17日,关家派出关章留,李家派出李喜顺,马家派出马海林和马明录,组成四人寻根小组,带着五姓家谱、家布及相关资料,前往内蒙古阿巴嘎旗别力古台镇。到那儿一问,原来是成吉思汗五弟的住守处,那儿埋葬着他的骨头,如今建成了一个景区。

抱着极大的希望,却跑了一场空,四人极为沮丧,马明录也提前回家。景区领导建议剩余的三人前往呼和浩特市碰碰运气。

这个建议带给他们希望,他们直奔呼和浩特,前往市政府、内蒙古大学历史研究所等6家单位,挨个询问,看是否能够得到线索,但都没有给出明确的答复。“听说有个成吉思汗皇陵,要不咱们去那里试试?”关章留突然想起一位市民对他们的提醒。也许是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了,三人提起精神,直奔成吉思汗皇陵,但结果同样失望至极。

夜幕降临,三人在皇陵附近一家最便宜的蒙古包住下。暮色中,三人坐在蒙古包门口,看着他们小时候一直梦想着的祖先们驰骋拼杀的草原,是那么近又是那么遥远;他们一直寻觅的祖宗血脉,近在眼前却又飘渺遥远。“没指望了!”三人流起了眼泪。李喜顺甚至望着成吉思汗陵哭着说:“老祖宗啊,我们费了那么大的劲儿来找您,您却不给我们一点线索!”

寻根走进死胡同,三人不再抱任何希望,准备次日打道回府。

皇族后裔身份得到“末代王爷”儿子确认

似乎冥冥中,“老祖宗”被他们的诚心所打动。

焦躁不安的李喜顺决定出去转转,好好领略一番祖先们曾经生活过的草原的气息。他刚走出蒙古包,遇到对面一个饭店出来泼水的老板,老板问他是哪里人,来草原干什么,李喜顺如实相告。老板问找到没有,他说没有。老板把他领进饭店,向他介绍一个串门的退休干部,说是内蒙古最后一位王爷齐忠义的亲戚。

退休干部说齐忠义王爷曾经给过他一本成吉思汗后代谱系表,打开一查就可以知道铁木黎是否跟成吉思汗有关系。他领着李喜顺回到家中,但不巧的是,那本谱系表被儿子带到了200公里外的地方。

退休干部建议李喜顺他们前往鄂尔多斯市去找齐忠义王爷。齐忠义蒙古族名为“奇渥温·孛儿只斤·伊尔德尼博录特”,是成吉思汗第34代嫡系子孙,1949年6月继承祖父王位,成为“末代王爷”。

随即和平起义归顺新中国,成为伊克昭盟(即今天的鄂尔多斯)郡王旗札萨克(即旗长)、民政处处长、副盟长、政协副主席和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他应该清楚成吉思汗后代的谱系变化。

李喜顺按捺着内心狂喜,赶紧跑回去告诉关章留和马海林。第二天一早,他们直奔鄂尔多斯市,到市政协寻找齐忠义王爷。但80岁的齐忠义王爷已经退休,政协又无法提供其联系方式。

三人又陷入无奈中,在马路上漫无目的地闲逛,突然看到路边有一个市志办的牌子,就走过去碰运气。市志办主任听说他们的遭遇,建议他们直接找齐忠义王爷的儿子、市统战部部长沙若飞。

得到指点,他们直奔统战部,沙若飞听说他们同为成吉思汗后裔后马上让他们到其办公室。沙若飞从书架上拿出谱系表,查过之后告诉三人,他家是成吉思汗大儿子术赤的后代,而三人则是成吉思汗四儿子“四拖王”拖雷的后代。

根据谱系表,拖雷到铁木黎,共经6代,其下依次是元世祖忽必烈、西平王奥鲁赤、镇西武宁王贴木儿不花、云南王老的和豫王阿忒里纳失里,豫王阿忒里纳失里即为铁木黎,其为元世祖第五代曾孙,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根据三人的族谱,可以确定他们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

随后,孟焦夫村的关昌文等人又分别去了内蒙古三次,进一步确认五姓血统身份。

最后一次,内蒙古民委和内蒙古师范大学专门举行了论证会,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满昌、内蒙古师范大学蒙古族哲学史教授武国骥、内蒙古科技出版社民俗学博士布林特古斯等3位学者通过考证,确认了他们为成吉思汗直系后裔的身份。#河南蒙古族举报浏览(14) 评论转载

内蒙古的发展史

Nwei 内蒙古的发展史 --------------------------------------------------------------- 额尔古纳河畔是蒙古族的历史摇篮。“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逐渐统一各部落后才演变成了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大约在公元7世纪,蒙古部从额尔古纳河流域开始向西部蒙古草原迁移。12世纪时,这部分人繁衍子孙氏族分出了乞颜、扎答兰、泰赤乌等许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鲁伦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东一带。当时在蒙古草原和贝加尔湖周围的森林地带,还有塔塔儿、翁吉刺、蔑儿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诸部。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铁木真征服统一了蒙古地区的诸部后,逐渐融合为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1206年铁木真称汗,号成吉思,建立了蒙古贵族政权——蒙古国。从此,中国北方第一次出现了统一各部落而强大、稳定和不断发展的民族——蒙古族。蒙古族首领成吉思汗建立政权后,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活动。1211—1260年先后灭西夏和金,版图扩展到中亚、南俄。忽必烈继汗位后,迁都至燕京(今北京市),并于1271年改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全国,基本上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版图,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联系,1368年元朝灭亡。后来明朝在辽东西部、漠南南部、甘肃北部和哈密一带先后设置了蒙古卫所20多处,各卫所长官都是由蒙古封建领主担任。15世纪初,漠西蒙古瓦刺部和东部蒙古的鞑靼部先后向明朝称臣纳贡,建立了臣属关系。明未,女真建立后金政权。636年后金改为清,漠南蒙古各部封建主,也先后被清朝征服。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人关统一全国,直到1757年平定准噶尔部落。至此蒙古族完全置于清朝的统治之下。清朝为了加强对蒙古族的统治,在重新调整蒙古原来的大小封建领主的基础上,参照满族的八旗制度,在蒙古族地区建立了盟旗制度。颁布了以盟旗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诏令,强化和发展了蒙古的封建制度。清朝对蒙古族统治的加强,有效地制止了封建割据和战争,使蒙古族社会获得了近200年的稳定,畜牧业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元代以来,蒙古族在祖国许多科学文化领域做出了贡献。如13世纪中叶写成的蒙古族重要历史、文学名著《蒙古秘史》和清代的著名文学作品《一层楼》等。在医学、历算、数学等方面蒙古族也有重要贡献。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后,蒙古族人民积极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那时驻防在东南沿海蒙古八旗官兵与各族军民奋起抗敌。1841年10月蒙古族爱国将领裕谦指挥三镇将士在浙江定海奋战六昼夜,以身殉国。次年4月英军进犯乍浦,守军7000人英勇反击,其中有蒙古八旗官兵800余人参战,蒙古官兵牺牲200余人。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当英军入侵渤海湾时,内蒙古东三盟和察哈尔旗蒙古士兵5000人,奉调天津海口防守。蒙古各地捐献大量马匹、银两支援前线。1856年,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天津、北京,僧格林沁亲王奉命从内蒙古各盟征调蒙古骑兵参战。在大沽口的三次保卫战和八里桥之战中英勇抗击侵略者,其中有4000余名蒙古骑兵参战的第二次大沽口保卫战中,打沉敌舰5艘,击伤6艘,打死打伤英法侵略军592人,获得胜利。在第三次大沽口保卫战中,蒙古族爱国将领乐善率千余官兵坚守炮台,拼死抵抗,全部为国捐躯。在保卫北京的八里桥之战中;从卓素图盟、昭乌达盟、哲里木盟和察哈尔调集4000蒙古骑兵穿插奋战,毙伤敌军1000余人。蒙古骑兵也有很大牺牲;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蒙古骑兵以弓箭、马刀抗击了敌方的洋枪洋炮,在中国近代史上写出了爱国爱民的悲壮诗篇。1900年前后与义和团运动相呼应的遍布东西部各盟旗的反教斗争,从1858年伊克昭盟的“独贵龙”运动起到辛亥革命前夕规模较大的反封建赋役、反垦、夺地的斗争共有10多次。

上蔡县历史悠久

上蔡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灿烂,是古蔡国所在地,是秦相李斯、汉相翟方进的故里,海内外蔡氏祖地,重阳文化的发祥地。古蔡八景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的名胜古迹。孔子及历代圣贤曾在这里树立了文明的丰碑。上蔡,一座古老的都城。这里是海内外蔡氏祖地,秦丞相李斯故里,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千年古县,河南省十大古城。数千年来,古蔡国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传承着华夏文明,缔造出数度的繁荣,彰显出古蔡古朴典雅而又不失现代气息的历史文化名城风采。 中文名称:上蔡县 所属地区:驻马店市 电话区号:0396 邮政区码:463800 地理位置:河南省东南部 面积:1529平方公里 人口:136.7万 气候条件: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蔡国故城、坎蟾虎台、晒书台、问津处 区域概况 上蔡县是国家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畜牧业大县、花卉名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上蔡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资源丰富,能源充裕,西距京广铁路、107国道26公里,东距106国道40公里,京珠高速公路及4条省道穿境而过。 该区年平均气温14°C,年降水量883.8毫米,无霜期224天。区内已初步形成了以建材、化工、纺织、制鞋、厨具等为主体的工业群体。主要土特产有生姜、大蒜、红麻等。历史名人 1.李斯河南上蔡人,战国时期楚国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帮助秦始皇“书同文”、制定规范书写“小篆”。 2.刘岩河南上蔡人,南汉开国皇帝。 3.吴广河南上蔡人,大泽乡起义领导者之一.<一说是太康人> 4.祖无择,字择之,上蔡人,历直集贤院。当时封孔子为文宣王,他认为“唐开元中尊孔子为文宣王,遂以祖谥而加后嗣,非礼也。 5.张惟恕明嘉靖年间上蔡人,时任巡按御史,游怀远时有《九日登山》诗:泉水细润玻璃碧,榴子新披玛瑙红。落日半山弦管发,百年此会信难逢。 6.翟方进字子威,西汉上蔡人。号称“通明相”的西汉丞相、 7.谢良佐北宋著名理学家。世称“上蔡先生” 8.桓宽字次公,河南上蔡人。汉朝自武帝起,大搞统制经济,用桑弘羊之说,设榷酤(酒官卖)盐铁(盐铁官卖)之法。汉昭帝时,召集天下贤良、文学六十多人开会,辩论得失。最后由倾向儒家的桓宽编成纪录,就是六十卷的《盐铁论》。 9.程元章字冠文,上蔡人。康熙辛丑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刑部侍郎。有《师洛堂诗集》。 10.张国玉男,汉族,1953年12月出生,河南上蔡人,197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3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大学学历,高级政工师。现任北京市西城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11.郭来喜1934年生,河南上蔡人.1956年南京大学地理系毕业,1959—1960年进修于莫斯科大学。现任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云南地理研究所的所长. 12.开君慧(1945.9—)女,河南上蔡人。擅长宣传画。毕业于中州大学工艺美术系。郑州紫荆山公园工艺美术师。作品有《专业承包勤劳致富》、《开发十亿人智力·振兴五千年文明》、《我

蒙古族民俗常识

教学内容: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教学时间:2012年11月21日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知道蒙古族的历史、节庆习俗、服饰、建筑、饮食、歌舞、民族文化等要点; ②能拓展学生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观赏视频、聆听音乐,让学生直接感受,引发思考,实施探究式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②以导游讲解的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学生讲解介绍,多次给学生创造成功机会,树立自信心,培养学生勤思考、爱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 ②通过视听欣赏,让学生用心去感知美,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蒙古族的节庆习俗。 教学难点: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形象生动地介绍蒙古族的服饰、建筑、饮食。教学过程: 1.导入 我们这个地区有多少个少数民族?能不能说说都有什么民族?人数居多的是哪个民族?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蒙古族民俗常识。 板书课题 2、学习新课 有没有同学知道是谁统一了蒙古部落? 我们一起把书翻到第二页,共同来了解蒙古族的来源,成吉思汗的简介和蒙古族主要分布的国家,人口数目。(课件) 解决老师课件的问题。 蒙古族被誉为“马背民族”、“草原骄子”。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优秀的文化。我们一起来学习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1)狩猎民俗(出示课件)带着问题自由读文,解决问题。 ①狩猎方式主要归纳为两种:个人狩猎和集体狩猎。(板书)用自己的话归纳一下个人狩猎和集体围猎的不同。②蒙古族狩猎的方法有几种?学生自行读文,汇报结果。③出示问题:蒙古族的狩猎活动为何在秋、冬两季进行?学生自己归纳,老师总结。 3、欣赏蒙古族生产民俗图片、民族音乐。 4、整理笔记。 5、课堂小结: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的重点内容,老师做归纳总结。 6、课后拓展:课后同学们可以通过互联网、书籍等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蒙古族的资料,留意一下身边的蒙古族朋友,看看他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民俗是我们平时所没有注意到的,请教一下他们,这些民俗有什么意义。 板书设计:蒙古族的生产民俗 狩猎民俗个人狩猎、集体围猎

吉林省县级市汇总概要

吉林省县级市汇总 吉林省行政区划分(省会:长春) 地级市市辖区、县级市、县 长春市:(辖6区1县3县级市) 朝阳区| 南关区| 宽城区| 二道区| 双阳区| 绿园全区| 德惠市| 九台市| 榆树市| 农安县 吉林市:(辖4区1县4个县级市) 船营区| 昌邑区| 龙潭区| 丰满区| 蛟河市| 桦甸市| 舒兰市| 永吉县| 磐石市 四平市:(辖2区1县1自治县2县级市) 铁西区| 铁东区| 公主岭市| 双辽市| 梨树县| 伊通满族自治县 辽源市:(辖2区2县) 龙山区| 西安区| 东丰县| 东辽县 通化市(辖2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东昌区| 二道江区| 梅河口市| 集安市| 通化县| 柳河县| 辉南县 白山市:(辖2区2县1自治县1县级市) 八道江区| 江源区| 临江市| 抚松县| 靖宇县|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松原市:(辖1区3县1自治县) 宁江区| 长岭县| 乾安县| 扶余县|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 白城市:(辖1个市辖区、2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 洮北区| 洮南市| 大安市| 镇赉县| 通榆县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辖6个县级市、2个县) 延吉市| 图们市| 敦化市| 珲春市| 龙井市| 和龙市| 安图县| 汪清县

人口统计: 吉林省:(总人口:2746万人) 吉林省简称“吉”,省名源于吉林市,省会长春市,位于中国东北中部,处于日本、俄罗斯、朝鲜、韩国、蒙古与中国东北部组成的东北亚腹心地带。北接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治区,东与俄罗斯接壤,东南部以图们江、鸭绿江为界,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江相望。(辖长春市、吉林市、四平市、辽源市、通化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 长春市:(总人口726万人) 西北与松原市毗邻,西南和四平市相连,东南与吉林市相依,东北同黑龙江省接壤(辖6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共61个街道、67个镇、31个乡[其中4个民族乡]) 朝阳区(74万人) 南关区(61万人) 宽城区(47万人) 二道区(39万人) 绿园全区(57万人) 双阳区(38万人) 德惠市(92万人) 九台市(83万人) 榆树市(123万人) 农安县(112万人) 吉林市:(总人口432.4万人) 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长白山脉,向松嫩平原过渡地带的松花江畔,三面临水、四周环山。东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西临长春市、四平市,北与黑龙江省接壤,南与浑江市、通化市毗邻。(辖4个市辖区、1个县,代管4个县级市。共71个街道、54个镇[其中2个民族镇]、24个乡[其中4个民族乡])船营区(44.7万人) 昌邑区(60万人) 龙潭区(52.8万人) 丰满区(24万人) 蛟河市(47万人) 桦甸市(45万人) 舒兰市(67万人) 磐石市(54万人) 永吉县(42万人) 四平市:(总人口332万人) 四平市位于松辽平原中部,吉林省西南部,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堪称松辽平原的一颗明珠(辖2个市辖区、1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共29个街道、56个镇[其中2个民族镇]、17个乡[其中2个民族乡])

+中国传统文化——蒙古族...

中国传统文化————蒙古族文化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要: 服饰文化是民族文化的精粹和外在呈现,它所代表的,除了衣服的概念之外,更多的还是这个民族千百年来在文明进程中的历史文化积淀、民族特性和人文气息。在某种程度上,一个没有自我服饰文化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历史积淀的民族。 正文: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蒙古族在科学文化事业 上比较发达,特别是明代以 来,在历史、文学、语言、医 学、天文、地理等方面,对祖 国的科学文化事业作出了重 大贡献。在民间文艺方面,“好力宝”是蒙古族中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马头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乐器。 蒙古族始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额尔古纳河)东岸一带。现在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兀”是“蒙古”一词最早的汉文译名,始

见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诸部落中的一个部落的名称。13世纪初,以成吉思汗为首的蒙古部统一了蒙古地区诸部,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共 同体。“蒙古”也就由原来的 部落名称变成为民族名称 了。 “蒙古包”是满族对蒙古 族牧民住房的称呼。“包”,满语是“家”、“屋”的意思。古时候称蒙古包为“穹庐”、“毡帐”或“毡房”等。 蒙古包呈圆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纳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几个人。蒙古包的架设很简单,一般是在水草适宜的地方,根据包的大小先画一个画圈,然后沿着画好的圆圈将“哈纳” (用 2.5 米长的柳条 交叉编结而成)架好, 再架上顶部的“乌尼” (长约3 . 2 米的柳条 棍),将“哈纳”和“乌尼”按圆形衔接在一起绑架好,然后搭上毛毡,用毛绳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户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户了。 蒙古包的最大优点就是拆装容易。搬迁简便。架设时将“哈纳”拉开便成圆形的围墙,拆卸时将哈纳折叠合回

河南历史名人

河南历史名人 传说是中华民族的“开天鼻祖”。 河南淮阳城的太昊陵,是中华子孙祭祀朝拜伏羲的圣地。 治水神工大禹 为治黄河,“三过家门而不入”,留下了千古佳话。他是我国原始社会最后一位部落联盟首领,奴隶制社会第一个元朝--夏朝的开国君主。主要活动区域在河南。 商朝创始人汤 一位政治上有远见,事业上有作为的国王,能知人善任,人唯贤,他推翻了腐朽的夏王朝,建立了商朝。主要活动区域在今商丘虞城一带。 政治改革家子产 姓公孙,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今河南新郑)人,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哲学大师老子 姓李,名耳,字伯阳,亦叫李聃,春秋晚期楚国(今河南鹿邑)人,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著有《道德经》。 志行高洁的庄子 原名庄周(约公元前369年——前286年),战国时期宋国(今河南商丘县东北)人,是继老子之后我国道家学派的一个主要人物,后人称“老庄哲学”。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早期代表。 军事家吴起 (约公元前440年——前381年),战国前期卫国左氏(今河南濮阳)人,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著有《吴子兵法》。 功成身退的范蠡 字少伯,春秋时期宛(今河南南阳)人,任越国大夫,在吴越争霸中为越国打败吴国立下了大功。 变法图强的商鞅 姓公孙,名鞅(公元前390年——前338年),战国中期卫国(今河南汲县)人,杰出

的政治家,他的变法措施使秦国在战国七雄中独霸天下,为日后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 又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前233年),战国晚期韩国(主要区域在河南省)人,著名法学家,他的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运用的基础。他的文学功底深厚,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名言、名著。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 字涉,秦末阳城(今河南登封)人,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辅佑秦王统一中国的李斯 (公元前280年——前208年),楚国上蔡县(今河南上蔡县)人,著名的政治家,辅佐秦王统一了中国。 历算学家张苍 (公元前256年——前152年),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人,是西汉初年历算学方面的突出代表,为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古代著名的科学家张衡 字平子(公元78年——139年),东汉南阳西鄂(今河南召县石桥镇)人。杰出的科学家,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测验风向的候风仪等,对人类科学文化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医圣张仲景 名和,字仲景,(公元150年——219年),南阳郡涅阳(今河南南阳)人,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英年早逝的才子贾谊 (约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汉字字典创造者许慎 字叔重(约公元58年——147年),东汉汝南召陵万岁里(今河南郾城县东15公里许庄)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训诂学家和词汇学家,著有《说文解字》等。 古代才女蔡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教案 新人教版

《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一、课标内容 知道成吉思汗的崛起以及蒙古军灭亡夏、金和南宋;知道元朝的统一。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对成吉思汗有所了解,但并不深入。对于少数民族如何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比较感兴趣。因此,本课在讲解的过程中,通过利用视频、故事、问题探究等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最终达到理解本课重难点的任务。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学习三个子目的内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元朝的建立与统一。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蒙古灭西夏与金为元朝的建立和统一奠定了基础。学习这三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 唐朝统治瓦解后,我国进入从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和多民族政权并立到元朝统一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政治上从分裂割据、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逐步走向统一,民族关系纷繁复杂。一方面,民族冲突加剧,北方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之间战争不断,民族矛盾尖锐;另一方面,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民族之间的交融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国家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唐末以来国内分裂割据和多个政权并立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元、明、清500多年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基础,促进了国内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加强了中外文化交往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四、教学准备 1.登陆优教同步学习网,在同步备课下,设置版本章节,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人教版; 2.在课程目录下选择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3.在教学设计——名师教案,浏览《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名师教案; 4.在课前预习——名师预习,将《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导学任务单,发送给学生并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县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下学 期期末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有() 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宋朝 A.①②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 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3. 历史学者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评价我国古代某制度曾写道:“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混战或腐败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称赞的是中国古代的 A.中央集权制 B.九品中正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4. 就历史阶段特征而言,隋唐时期的主要特征是 A.民族政权并立B.繁荣与开放 C.商业经济空前活跃D.中外交往与冲突 5. 《贞观政要》记载:“国以民为本,人以食为命……今省徭赋,不夺其时,使比屋之人,恣(任)其耕稼,此则富矣。”贞观时期,体现上述思想的措施是( ) A.减轻劳役,发展生产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勤于政事,虚心纳谏D.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6. “你从盛唐款步走来……你从险关蜀道走过,赢得‘诗仙’的美誉。你在诗的世界天马行空,留下豪放飘逸;大笔一挥,磅礴气势让天下才子惊叹;执笔一顿,大唐盛世又多一份精彩。”材料中“你”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刘禹锡 7. 张艺谋导演曾借用诗句“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的一句作为影片名。这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战争( ) A.冲击了唐朝统治B.推翻了唐朝统治C.平定了安史之乱D.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8. 贺州市昭平县素有茶乡之称。史书记载我国唐朝:“上自宫省,下至邑里,茶为食物,无异米盐。”由此可见,唐朝() A.茶叶成为主要食B.饮茶之风盛行全国 C.茶叶输往世界各地D.喝茶只是江南人的习惯 9. “既非副贰,又非属官,故常与知州争权。每云:‘我是郡监,朝廷使我监汝!’举动为其所制。”材料描述的是() A.秦朝的御史大夫B.元朝的中书省C.唐朝的节度使D.北宋的通判 10. 近年来,中国政府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其中“一路”是指“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 11. 北宋和辽经过长期的战争签订澶渊之盟。你认为澶渊之盟的积极影响应该是() A.维持了宋辽长期的和平关系,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B.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 C.有利于北宋统一中国 D.扭转了北宋初年与辽国斗争的不利局面 12. “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屠洪刚的一首《精忠报国》唱得我们热血沸腾。这首歌曲描写的历史人物是() A.寇准B.岳飞C.文天祥D.戚继光

试论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一)

试论关于加快发展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对策(一) 论文关键词: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对策 论文摘要:文化旅游作为文化产业的一个部分,是最近几年才出现并迅速壮大的一种新型业态。文化旅游是指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是一种阳光产业、清洁产业,是一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可持续发展产业。旅游吸引因素尽管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文化因素起决定作用。河南是文化大省,如何充分挖掘当地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带动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河南各地必须认真应对的一大发展难题。为此,笔者针对千年古县——上蔡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现实情况进行初略分析,并提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一些对策。 文化旅游产业的核心内涵是向社会(即旅游者)提供旅游资源中所包含的文化信息与人文精神,目的就是提高人们的旅游活动质量。上蔡县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众多、资源丰富,具有发展壮大文化旅游经济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一、上蔡县文化旅游资源简要概述 地处天中大地的上蔡县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特色鲜明,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县辖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459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15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65万亩,人口147.8万,是中国“重阳文化之乡”、“千年古县”、海内外蔡氏祖地、秦丞相李斯故里、河南省十大古城。据清康熙《上蔡县志》记载,早在80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厚土上繁衍生息,人类始祖伏羲氏因蓍草生于蔡地而画卦于蔡河之滨,遂名其地为蔡,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封其弟叔度于蔡,建立蔡国,以国为氏,传18代500多年。目前,蔡氏宗亲有1000多万人,渊源久远,族多人旺,遍及世界各地,每年海外蔡氏宗亲纷纷莅蔡寻根谒祖,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姓氏文化和寻根文化。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上蔡独特的文化和儒家遗风孕育出了代代英杰,涌现出了众多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孔子七十二贤中上蔡有六人。史称“千古一相”、被后世尊为“小篆鼻祖”的秦丞相李斯,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文字学家和书法家,为统一文字作出了重要贡献。号称“通明相”的西汉丞相、高陵侯翟方进,南宋丞相朱胜非,世称“上蔡先生”的北宋著名理学家谢良佐,西汉著名文士、庐江太守桓宽,清代方志学家张沐等历史文化名人。 上蔡县是文物大县,文物景点遍布县境。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两地(蔡国故城和楚国贵族墓地),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处9地(蔡侯墓、李斯墓等),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伏羲画卦亭、陈庄民宅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00余处(蔡侯望河楼、漆雕开墓、蟾虎寺),馆藏文物3141件,旅游景点遍及全县。 上蔡县的传统民间工艺品和历史文化产品独具特色。雕花桃核扣和茱萸绛囊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史名酒状元红,曾远销东南亚和欧美各国,杨集毛笔誉满天下,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案头之宝。 二、上蔡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上蔡县充分利用和发掘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确立了“文化立县、文化名县、文化兴县”的发展战略,推进文化资源大县向文化名县转变,着力打造重阳文化、蔡氏文化、伏羲文化、孔子文化、李斯文化五大文化品牌,坚持从开发保护、规划设计、宣传推介、项目带动、招商引资等方面加大对文化旅游工作的投入力度,促进了全县文化旅游业健康有序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对县域经济的贡献份额逐年增加。 (一)不断夯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础。“十一五”时期,成立了旅游开发管理办公室,制定印发了《上蔡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实施方案》、《上蔡县创建中国旅游强县工作任务目标责任分解表》,设立了上蔡县旅游投诉电话,制作了《上蔡县旅游景点路线图》;建立了上蔡县文化旅游网站;蔡明园公园、蔡氏始祖叔度公陵园成功申报国家2A级旅游景区;加强了《旅

蒙古族土默特部的历史汇总

蒙古族土默特部的历史 5[ 标签:蒙古族, 土默特部, 历史 ]匿名2009-07-28 08:42 内蒙古土默特部的形成以及发展的简要历史 听我的前辈说我们的部落起源与呼伦贝尔一带,不知是否正确(我的家乡位于土左旗) 满意答案好评率:0% 在呼和浩特建城433年之际,迎来了这座古城的奠基者——阿勒坦汗诞辰500周年的日子。为了纪念这位历史伟人,笔者谨从:一、土默特部的渊源及其驻牧丰州滩(土默川);二、阿勒坦汗统领时期土默特人的建树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具体包括:(一)建立政权;(二)起造城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1、塞外商埠;2、爱国保家的壮举;3、教育文化中心;4、民族的乐园——走西口现象的开启;5、自治区首府等方面,简要记述一下阿勒坦汗的历史贡献,并简略分析其对后世几百年塞外商贸重镇与教育文化中心的形成,长城内外民族交融与团结局面的形成,以及自治区首府落脚呼和浩特等重要社会变迁所起的奠基性作用。为了行文方便,笔者首先要说明一个逻辑问题。伟人毛泽东曾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依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伟人也属于人民,但又是人民当中的具有特殊贡献者,是人民的杰出代表。具体到本文,回顾阿勒坦汗的历史贡献,不能脱离土默特人民;反之亦然,正是在阿勒坦汗的统领之下,土默特人民创造了划时代的历史建树。故而,行文中有时用土默特人民,有时用十六世纪时土默特人民的杰出领袖——阿勒坦汗,随论述问题方便而已。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种种的文明与文化,它们有的遗憾地消失了,只给我们留下一些遗迹;有的则作为一种文明与文化,虽然经过了历史演化,但其基本精神和文化特征仍然在延续,也就是作为一种文化还在延续,但是这种文明与文化的原始创造民族却消失在了现代人群当中,不复存在了。像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这样,既历史悠久,长期共存,又不断复兴和发展的民族与文化,充分说明二者所共有的民族精神是奋发向上的,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是博大而根深的,永远是枝繁叶茂的。与此同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热爱着这个家园,共同为这个文明的发展不断地输送着新鲜血液,这也是华夏文明充满活力的又一个内在机制原因。呼和浩特与土默特蒙古人,便是这些输送新鲜血液的队伍当中的一个亮点。 呼和浩特作为历史文化名城,自然是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而且,呼和浩特的历史还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古城遗址多,据说有80多处,甚至可能近百处;二是召庙林立,所以呼和浩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2021届九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试题20211009169

级历史下学期第一次强化训练试题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下列哪项文化遗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特的文化现象

A.中岳庙 B.白马寺 C.嵩岳寺佛塔 D.龙门石窟 2.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说:“自强,是中国古有的概念。但在19世纪60年代,这一概念已被赋予新的意义。……其实,那个时候,自强一词应有两重含义。一就阶级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农民战争打击面前王朝的自我振兴。……二就民族意义言,它所寻求的是:在外国侵略面前,中国的自我图强。”这段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不包括 A.洋务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义和团运动 3.“(19世纪中期)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新式国家。”材料中“运动的倡导者推动现代规划”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清朝统治 B.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 C.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D.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4.1924年,孙中山在右图学校开学典礼上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请你为“……”处选择合适的内容 A.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B.发展中国的民族工业 C.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D.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5.右图反映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 探索历程。从图中可以获知的历史信息不包括 A.南昌起义表明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 行武装斗争 B.秋收起义的地点在湘赣交界处 C.遵义会议表明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了成熟 D.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

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填空题(共10小题,满分20分,每小题2分) (共10题;共20分) 1. (2分)(2019·安徽) 如图中物块甲和乙处于静止状态。已知甲重12N,乙重8N,不计绳重及一切摩擦,则甲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________N。 2. (2分)(2018·百色) 在水平地面上,用15N的水平推力推重为30N的物体,物体刚好能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N;当水平推力变为20N时,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3. (2分) (2019八下·长春月考) 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仍能继续向前行驶一段路程,是因为汽车具有惯性的缘故,但最后还是会停下来,是因为汽车受到________的缘故。 4. (2分)(2017·河南模拟) 如图所示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无人机示意图.若无人机的质量为20kg,当它匀速升空时,螺旋桨产生的升力是________N.无人机所拍摄的照片可以通过________同步传递到信息处理中心.(g=10N/kg) 5. (2分) (2019八下·赣县期中) 1654年,德国学者奥托?格里克表演了一个惊人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后来把这个实验叫做________.十七世纪四十年代,意大利的科学家________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6. (2分) (2019八下·蔡甸期中) “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由如图的“着陆器”和由它搭载的“月球车”组成。在月球表面着陆后,“月球车”与“着陆器”分离,这时“着陆器”对地面的压力将________,压强将________;为了适应月球地面的特殊状况,“月球车”安装了6个车轮,当“月球车”在水平地面上行驶时,如果只有4只轮子着地,那么它对地面的压力将________,压强将_______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河南项城市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

沧桑巨变,古今相依 ——项城市历史沿革介绍及现状分析 摘要 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居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沙颍河中游。境域南北长49.5公里,东西宽35.2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1′-115°40′,北纬33°03′-33°30′ 。西邻上蔡县、商水县,东连沈丘县,北与与淮阳县隔河相望,南与平舆县接壤,东南与安徽临泉县毗临。河南省5个重点扩权市之一。项城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项城与周口毗邻,交通发达,在同级市区中,拥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展快,工农业协调发展,正在迅速成为优秀的中原历史文化名城。光阴荏苒,项城经历沧桑巨变,从历史到现在古今相依,都有那么一番让人难以捉摸的感觉。 关键字:项城历史沿革现状分析 Ⅰ、基本概况 项城市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居黄河冲积平原南部,淮河主要支流沙颍河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4°21′-115°40′,北纬33°03′-33°30′ 。境域南北长49.5公里,东西宽35.25公里。总面积1083平方千米,总人口116.9万人。西邻上蔡县、商水县,东连沈丘县,北与与淮阳县隔河相望,南与平舆县接壤,东南与安徽临泉县毗邻。河南省5个重点扩权市之一。全市辖3乡12镇6个办事处,总面积1083平方公里,人口117万人。 项城市历史悠久辉煌,文化底蕴深厚,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项城人杰地灵,西楚霸王项羽,“建安七子”之一的应瑒,民国首任总统袁世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袁家骝,著名诗词家张伯驹等,皆是“一日嘉名万代传”的项城籍人士。袁氏旧居、袁氏行宫、南顿故城、高丘古寺等文物古迹极具开发价值。 Ⅱ、历史沿革 项城在周初年为项子国。是西周时封疆划界分封的子爵。到东周春秋时,仍为项子国。鲁僖公十七年夏,鲁国灭掉项子国,从此项子国国名即被取消,仅存项地名。战国时期,楚灭鲁,项地即改属于楚国。楚襄王时,将楚都由郢徙于陈,以项为别都(即陪都)。秦始皇并兼六国,统一中国后,废除封建制,实行郡县制,改陈地为颍川郡,以陈为县。项地归属于颍川郡,只有项地名而无项郡或项县名。 秦末楚汉相争之后,楚败汉胜,汉高祖在项地设置项县,属汝南郡。到东汉时,沿袭西汉的地方行政区划而无变更,仍为项县,属汝南郡。三国时期,仍为项县,在曹魏统辖境域之内。项县隶属陈国。晋代行郡国制。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河南省上蔡县第一初级中学2020-2021学年九年级 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陈毅在1963年访问某国时即兴创作了如下诗篇:“高塔巍巍数十寻,八百万方石砌成。艺术光垂数十载,雄哉伟哉古文明。”该诗篇赞誉的古代文明历史遗产是在() A.《汉谟拉比法典》石柱B.古代埃及金字塔 C.古巴比伦空中花园D.法国巴黎圣母院 2. 下列选项反映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古代文明成就的是 A.B. C.D. 3. 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①吠舍②婆罗门③首陀罗④刹帝利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①③②④D.④②③① 4. 观察下图,下列解读不正确的是() A.雅典城邦居民享有选举权B.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决策机构 C.提供了公民参与政治的机会D.古代雅典已具分权政治雏形

5. 亚历山大东征时,沿途兴建了许多希腊式的新城。为了扩大帝国统治的社会基础,亚历山大竭力推行马其顿人与东方人融合的政策,积极倡导马其顿人与东方女子通婚。东征建立帝国后,埃及人的宗教崇拜和巴比伦人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了希腊。上述材料说明( ) A.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性战争B.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 流 D.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正义性的战争 6. 他攫取了罗马国家的最高权力,使罗马进入帝国时代,并开始了长达百余年的“罗马和平”。他是() A.屋大维B.凯撒C.伯利克里D.亚历山大 7. 近代西方人奉古希腊罗马文明为西方文明之根的主要原因是() A.古希腊罗马文明历史悠久 B.古希腊罗马文明有璀璨的文化和较为完善的民主法制体系 C.古希腊罗马文明大气磅礴 D.古希腊罗马文明影响深远 8. 下面是某同学在学完世界古代史之后制作的有关欧洲国家演变的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与图中序号对应的国家或王朝正确的是 A.①拜占庭帝国②查理曼帝国③德国B.①拜占庭帝国②波斯帝国③英国 C.①亚历山大帝国②阿拉伯帝国③荷兰D.①阿拉伯帝国②波斯帝国③俄罗斯帝国 9.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时期,他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的城邦制度。苏格拉底认为重建道德价值观需要 () A.强调人的价值B.正视知识的作用,应认识自己C.否定神的意志D.注重理性思考 10. 十一世纪前后,西欧城市兴起。其根本原因在于() A.封建城堡的修建B.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C.铁制工具的使用D.交通事业的发展 11. 某同学在其探究学习卡上写下“西罗马帝国灭亡、手工业和商业发达、市民阶级形成”等关键词。据此判断其探究的主题很可能是()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蒙古族的民俗风情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②了解蒙古族的服饰特色、歌舞、建筑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索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充分感受祖国少数民族的特色民族风情,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精神和乐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 蒙古族的节庆习俗、美食 【教学难点】 蒙古族的服饰 【教学方法】 1.教法:图片直击法、音乐欣赏法、故事讲授法 2. 学法:填表格法、学生模拟导游讲解法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有哪些人拍过,激发学生兴趣,再提问郭靖小时候生活在哪里?引入课题——蒙古族 新授: 一、找一找:识蒙古概况 聚居地:内蒙古自治区 宗教信仰:藏传佛教 三大史诗之一:《江格尔》 蒙古大国建立者:铁木真——成吉思汗 统一中国,建立元朝者:忽必烈 最早用蒙古文写成的历史文献:《蒙古秘史》 二、看一看,认特色服饰

展示一幅完整的蒙古族服饰图片,再将服饰的每一部分拿出来构成蒙古族服饰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提问:为什么这样穿着 “三不离身”指的是什么?——展示图片蒙古刀、火镰、烟荷包 三、说一说,释蒙古建筑 大家都知道蒙古族牧区的传统建筑史蒙古包,那为什么不是像我们一样的楼房呢?请同学解释: 传统建筑——蒙古包,呈圆形,有圆柱“墙体”和圆锥“房顶”组成,房顶有天窗,里边使用面积大,空气流通顺畅,采光好,冬暖夏凉,而且易于装拆搬运,很适合草原生活。 四、瞧一瞧,品风味美食 三餐离不开奶与肉 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德”——白食 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德“——红食 提问1:据你所知,白食有哪些? 牛奶、马奶、鹿奶、骆驼奶 提问2:绵羊肉和牛肉 展示图片: 蒙古族烤全羊、手抓羊肉、涮羊肉、烤羊腿、手扒肉、炸羊排 五、填一填:知节庆习俗

驻马店风土民情介绍

有人问你们驻马店有啥?我“嘿嘿”笑笑“不知道”现在好了,看看吧本人把涉及家乡的特色均以黄色标记,见笑了 驻马店(本人家是泌阳县)历史上以盛产苎麻而出名,故名“苎麻店”;后因历代皇家在此设立驿站,又名“驻马店”。西周初年,周公派人到各地测量,测定中原为中州之中,汝南(今驻马店市)更在中原之中。所以人们在汝南聚土垒石“天中山”为标记。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碑刻。驻马店的文化也因此冠名“天中文化”。 这里有盘古开天辟地的传说,留下了孔圣涉足的故迹,更孕育了一代名相李斯、唯物主义思想家范缜、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等光耀史册的名人。天中文化起源悠远绵长,发展生生不息。本栏目从天中名胜、文化古迹、历史名人、名典轶事、天****产、民俗文化等六个方面为您讲述驻马店的风土人情、文化渊源。 一、天中名胜 1、中原盆景——嵖岈山 嵖岈山位于驻马店市遂平县城西25公里处,毗邻京广铁路、京深铁路和京珠高速公路。山势嵯峨,怪石林立。蜜腊山、南山、北山、六峰山连环错落,秀蜜湖、琵琶湖、天磨湖、百花湖点缀其间;人文史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兼有华山之险、泰山之雄、峨嵋之秀、雁荡之幽,既是古典小说《西游记》作者吴承恩隐居著述、获取灵感的宝地,又是中央电视台剧组《西游记》主要外景地之一。嵖岈山以其独特的风景被誉为天下第一盆景,1987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2、国家级森林公园—薄山湖风景区 薄山湖风景名胜区位于驻马店市确山县境内,107国道西侧3公里,毗邻京广铁路。景区群岭苍翠,碧水千曲,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美不胜收,有洞庭之宏阔、西湖之秀雅、漓江之明媚,素有“天然生态公园”、“中原漓江”之美誉,是旅游、观光、避暑消夏、垂钓狩猎的理想乐园,曾被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选为《西游记》、《长征》拍摄外景地,1995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区。 3、武当齐名——铜山 铜山风景区位于驻马店市泌阳县城东30公里处,它以山势陡峭、危峰突兀、林木茂盛而著称,据传,张三丰曾云游到此建宫布道,数年后游武当,成为一代太极宗师。由于铜山与武当的这一渊源,在豫南有“南朝****,北谒铜峰(铜山)”之说,铜山下原有北宫、南清宫两座道观,铜峰上原有元、中元、上元三座清凉禅寺(佛教寺院),现南宫尚存。一山纳二教,既成为佛、道融合的象征,也成为铜山一道亮丽的风景。其中铜山湖森林公园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动植物种类繁多,有银杏、杉木、金钱豹、水獭、大灵猫、白冠长尾雉等。1994年被河南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4、中国最大佛教寺院——南海禅寺 南海禅寺位于汝南县城关东南,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公元1545年),因处于小城辽阔的小南海,故称“南海禅寺”,历史上被誉为“蔡州八景之一”。1994年,台湾著名高 僧明乘法师(汝南人)出巨资复建此寺,现已成为目前中国最大、亚洲屈指可数的一大寺院。台北白圣法师的舍利塔,也建在此寺。全寺占地300亩,从北到南依次有12菩萨、12生肖、12姻缘建筑的12座花岗岩牌坊,之后是该寺的主体建筑,正方形的大雄宝殿和四大配殿。其中大雄宝殿超过了故宫太和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的建筑规模。 5、中国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库——宿鸭湖 宿鸭湖位于汝南县西北部,面积239平方公里,是中国面积最大、堤坝最长的人工水库,北誉为“人造洞庭。”宿鸭湖犹如一颗晶莹的珍珠镶嵌在辽阔的中原大地上,她静若处子,以特有的温情容纳了狂暴的汝河、臻头河、练江河等淮河上游大小十余条支流的河水,是养

黄河的资料

黄河(中国第二大河) 黄河全长:黄河位于中国北方,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2,是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流经地: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市、自治区,最后在山东流入渤海,呈“几”字形,故有“几字黄河”之称。 黄河流经地形: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黄河中下游水体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每年都会生产将近16亿吨泥沙,其中有12亿吨流入大海,剩下4亿吨长年留在黄河下游,形成“悬河”,并形成冲积平原,有利于种植。 上中下游划分:上游—河口—中游—桃花峪—下游 历史变迁:黄河的孕育、诞生、发展受制于地史期内的地质作用,以地壳变动产生的构造运动为外营力,以水文地理条件下本身产生的侵蚀、搬运、堆积为内营力。在成河的历史过程中,运动不息,与时俱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河下游的泥沙堆积在史前地质时期就在进行,史后受人类活动的影响与日俱增。根据多方面的研究,古黄河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三纪至第四纪的早更新世为古黄河孕育期。第四纪中更新世(距今115万年~10万年)古黄河诞生成长期。晚更新世(距今10万年~1万年)黄河形成海洋水系。[1]历史时期黄河在上中游平原河段,河道也曾有过演变,有的变迁还很大。如内蒙古河套河段,1850年以前磴口以下,主要分为两支,北支为主流,走阴山脚下称为乌加河,南支即今黄河。1850年西山嘴以北乌加河下游淤塞断流约15公里,南支遂成为主流,北支已成为后套灌区的退水渠。龙门~潼关河道摆动也较大。不过,这些河段演变对整个黄河发育来说影响不大。黄河的河道变迁主要发生在下游。 历史上黄河下游河道变迁的范围,大致北到海河,南达江淮。据历史文献记载,黄河下游决口泛滥1500余次,较大的改道有20多次。 黄河源:青海省玛多县多石峡以上地区为河源区,面积为2.28万平方公里,是青海高原的一部分,属湖盆宽谷带,海拔在4200米以上。盆地四周,山势雄浑,西有雅拉达泽山,东有阿尼玛卿山(又称积石山),北有布尔汗布达山脉,南以巴颜喀拉山与长江流域为界。湖盆西端的约古宗列,是黄河发源地。 最早有关黄河源的记载是战国时代的《尚书·禹贡》,有“导河积石,至于龙门”之说。所指“积石”,在今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附近,距河源尚有相当的距离。唐太宗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侯君集与李道宗奉命征击吐谷浑,兵次星宿川(即星宿海)达柏海(即扎陵湖)望积石山,观览河源。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刘元鼎奉使入蕃,途经河源区,得知河源出紫山(即今巴颜喀拉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