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食品安全与卫生

(九)食品安全与卫生
(九)食品安全与卫生

食品安全与卫生

本章学习重点与要求

1、食品安全的定义;

2、食品卫生的定义;

3、食品卫生法:

4、与食品安全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5、食品卫生相关法规和信息来源的获取

6、植物性食品的卫生要求;

7、动物性食品的卫生要求

8、其它食品的卫生要求

9、食品污染的定义

10、食品污染的分类

11、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和预防

12、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和预防

13、食品的农药污染和预防

14、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和预防

15、食品污染监测

16、食物中毒的概念

17、食物中毒的特点

18、食物中毒的分类

19、化学性食物中毒

20、毒素和真菌性食物中毒

21、细菌性食物中毒

22、沙门氏菌性食物中毒

23、副溶血弧菌性食物中毒

24、食物中毒的预防调查和处理

一、食品安全的定义:01

指食品本身对消费者的安全性。即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也不能食用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物而引起急性或慢性毒害及产生危害人类和子孙后代健康的隐患。

二、食品卫生学:02

1、卫生:指为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改善和创造符合生理要求的生产环境、生活条件而采取的个人和社会的措施。

2、食品卫生:从食品生产、制造到最后消费,无论任何步骤,都能确保食品处于安全、完整、美好状态。

3、食品卫生学:

是研究食品中可能存在、威胁人体健康的有害因素及预防措施,目的是提高食品卫生质量、保护消费者安全的科学。

4、食品卫生任务:了解

4.1、研究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污染食品的途径,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食品的安全,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4.2、通过对食品的安全性评价,制订一定的食品卫生标准,规定最大使用量、残留量、每日允许摄入量,以保障人体健康

4.3、研究各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和法规,设定与破解“技术壁垒”。

4.4、制订食品的安全生产规范和对食品企业的监督管理,以保证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

食品生产许可证、QS

GMP:良好操作规范

SOPP:卫生标准操作程序

HACCP: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ISO9000:国际标准化组织

QS:食品生产许可证

三、食品卫生法:03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全国人大于1995年10月30日通过。

2、主要内容: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食品的卫生

第三章食品添加剂的卫生

第四章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和食品工具、设备的卫生

第五章食品卫生标准和管理办法制定

第六章食品卫生管理

第七章食品卫生监督

第八章法律责任

第九章附则

四、与食品安全卫生相关的法律法规:04

1、概况:

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

1982年,制定第一部食品卫生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

1995年实施新的《食品卫生法》。

2、目前制定了90余个配套规章

——食品、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保健食品管理办法》《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辐照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粮食卫生管理办法》《乳与乳制品卫生管理办法》《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调味品卫生管理办法》《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蜂蜜卫生管理办法》《酒类卫生管理办法》《茶叶卫生管理办法》等;

——食品包装材料、容器:《食品用塑料制品及原材料卫生管理办法》《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管理办法》《食品用橡胶制品卫生管理办法》《铝制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陶瓷食具容器卫生管理办法》等;

———餐饮业、学生集体用餐:《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街头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监督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等;

——食品卫生监督处罚:《卫生行政处罚程序》《卫生行政执法处罚文书规范》《食品卫生监督程序》《食品卫生行政处罚办法》《卫生监督员管理办法》《健康相关产品国家监督抽检规定》。

——农产品种植、养殖阶段、环境保护等方面:《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动物防疫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

——《刑法》:对涉及各种食品卫生犯罪活动规定了刑事责任。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配套法规。

九、食品污染 09

1、食品污染:指食品被外来的、有害人体健康的物质所污染。或有毒有害物质混入食品的过程。

2、食物链: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由简单到复杂的食物能量转移所构成的生物序列称为食物链。

3、生物浓集:环境中污染物经食物链,从低等生物向高等生物转移,每转移一种生物,污染物浓度明显升高的现象。

4、污染物: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的物质均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都可造成食物的污染。

十、食品污染的分类:010

1、生物性污染物:微生物及毒素、寄生虫、媒介昆虫等

2、化学性污染物:农药、有毒金属、食品加工中亚硝基类化合物、多环芳烃类化合物、二恶英、包装材料等;

3、物理性污染物:放射性污染、噪声。

十一、食品的生物性污染及预防 011

㈠、细菌性污染与食品腐败变质

1、常见细菌性污染及危害

1.1、致病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指标菌。国家卫生标准明确规定各种食品不得检出致病菌。如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氏菌等。

1.2、条件致病菌:通常情况下不致病,但在一定条件下才致病的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等。

1.3、非致病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水、食物中。这些非致病菌中,许多与食品腐败变质有关,能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细菌叫腐败菌。

㈡、食品的腐败变质:指在微生物等作用下,所发生的食品成分及感官发生劣变,并失去食用价值的变化。

1、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

(1)、食品本身因素:大分子分解或降解;如蛋白质——氨基酸——胺、含氮化合物。

(2)、微生物:细菌、霉菌、酵母。

3、食品腐败变质的危害:食品成分分解、色香味劣变、营养价值降低、致病菌、食物中毒。

4、食品腐败变质鉴定:

(1)、感官鉴定:利用人的感官的视觉、嗅觉、触觉、味觉、听觉对食品品质进行鉴定。粮谷类、生鲜肉类、淀粉类、鱼类、鲜奶、罐头食品。

(2)、理化鉴定: PH:如油脂;总挥发性盐基氮:鲜肉;K值:鱼类;二甲胺三甲胺:鱼虾类;过氧化值:油脂;羰基价:脂肪

(3)、微生物鉴定:

5、食品腐败变质的控制措施

(1)、低温:降低食品储存温度:冷藏:4~8℃ 冷冻:-8℃

(2)、高温灭菌:高压蒸汽灭菌、煮沸消毒法、巴氏消毒法、超高温消毒法、微波加热法、烘烤、油炸。

(3)、脱水与干燥降低食品含水量:又叫脱水,日晒、阴干、喷雾干燥、热风干燥、接触干燥、减压干燥、真空冷冻干燥

⑷、提高食品渗透压:盐腌:8~10%食盐;糖渍:60~65%白糖

⑸、提高氢离子浓度使用抑制微生物化学物质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丙酸盐、乳基链球菌素酸防腐:醋酸、CO2

⑹、辐射杀菌:射线

㈣、食品的细菌污染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

如:某企业配制型乳酸饮料,送卫生防疫站检查得出以下报告:

★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100个/ ml;大肠菌群≤3个/100ml;霉菌≤30个/ ml;酵母菌数≤50个/ ml;致病菌:不得检出

其中微生物指标如有任何一项超标,将被定为不合格产品,特别是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

㈡、真菌与真菌毒素污染及预防

1、定义:丝状真菌统称。

2、霉菌产毒条件

⑴、温度:最适:37℃ 。黄曲霉毒素:28~32℃

⑵、水分:AW:0.8~0.9

⑶、基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等。

3、主要产毒霉菌:约200种,曲霉属、青霉属、镰刀菌属

5、黄曲霉素

5.1、性质

⑴、黄曲霉毒素(AFT):含有二呋喃环,如末端有双键,毒性较强,并有致癌作用

⑵、AFT主要包括B1、B2、G1、G2,以B1毒性最大。

⑶、难溶于水,易溶于油和甲醇等有机溶剂。在中性及酸性溶液中稳定。

⑷、AFT生长最适温度为37℃,繁殖温度6~46℃,耐热,加热至280℃完全被破坏

⑸、含水量高的食品或长期放置在高温环境中,AFT易生长繁殖。

5.2、AFT污染食品的情况:

⑴、主要污染粮油及制品:如小麦、面粉、高梁、大米等。

⑵、植物性食品:如花生、玉米、黄豆、马铃薯、干咸鱼

5.3、毒性:属于剧毒,毒性比氰化钾还高,以B1毒性最大,人摄入有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两种。

致癌性:AFTB1具有最强的致癌作用,长期摄入低浓度的AFT或短期摄入高浓度后均会致癌。

致突变性:遗传物质。

致畸性:

5.6、防霉去毒措施:

5.6.1、防霉:

⑴、谷类杂粮类:及时干燥。含水量谷类<13%、大豆<11%玉米< 12.5%,花生< 8%。

⑵、贮藏: RH70%以下、库温10℃、通风好。

⑶、颗粒完好无损,霉菌无空可钻。

⑷、化学熏蒸剂及-射线照射防霉。

5.6.2、去毒:

⑴、剔除霉粒和搓洗表面长有黄绿霉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玉米和花生颗粒,有可能被黄曲霉毒素污染,应仔细挑检剔除。被污染大米,用清水反复搓洗几遍,可除去大部分毒素。如一粒霉花生可带有几百甚至上千PPB的AFT毒素,采用剔除,AFT降至5PPB,清水搓洗4次可去霉30%。

⑵、植物油加碱去毒法:碱可使AFT毒素破坏(1%NaOH)试验A:花生油AFTB1由5500PPB降至10~14PPB。

⑶、氧化剂去毒:

⑷、生物学解毒:

⑸、紫外线照射:盐炒菜法。

5.6.3、制订食品最高允许量标准

AFTB1: 玉米、花生、花生油:<20×10-9大米及粮食油:<20×10-9

十二、食品的化学性污染 012、013

㈠、农药污染及预防

1、农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控制病虫草及有害生物的化学合成或来源于生物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制剂。

2、农药的种类:全世界使用的农药有600多种。

按用途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粮食熏蒸剂、植物生长调节剂。

按组成结构:有机磷、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有机氯、有机砷、有机汞。

3、农药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

⑴、通过喷洒直接污染农作物:黏附作物表面;吸收到作物体内。

⑵、农药沉积在土壤中,经植物根系摄入植物体内。喷洒农药:10~20%吸附或黏着;40~60%污染土壤。

⑶、生物富集。水产生物,富集——有机氯、汞砷制剂

⑷、喷洒农药对空气水体的污染:进入大气层。如北极、南极有DDT。

⑸、其它:粮库、含农药工业废水、运输过程、事故性污染、投毒。

4、有机氯农药对食品的污染

常用有机氯杀虫剂为六六六、DDT,它们残留长,且通过食物链进入食品。对人体产生慢性毒性和致癌。

⑴、对人体的影响:

①、急性毒性:因误服和投毒。DDT:中枢神经症状,如震颤抽搐、瘫痪等。六六六:同上。

②、慢性毒性:影响神经系统、侵害肝脏。

③、致癌性:肝肿瘤、白血病。

⑵、中毒预防:

①、食品中DDT、六六六的去除:去皮壳:如粮食去皮、水果削皮;加热:通过加工去除。

②、制订允许残留量。

5、有机磷农药对食品的污染

常用的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乐果、敌敌畏,它们半衰期较长。

⑴、食品中有机磷的毒性:属神经毒,抑制胆碱酯酶,造成乙酰胆碱大量堆积中毒。

⑵、食品中的残留:植物性食物,特别是水果蔬菜。有机磷农药,室温下经7~10天消失50%。

⑶、中毒预防:

①、防止食品污染:减少残留、间隔使用;

②、清除食品中的有机磷农药:通过加工、淘洗、烹调可降低。

③、制订允许残留量。

㈡、有害金属污染及预防

1、有毒金属污染来源:

⑴、自然界金属被食用动植物吸收、吸附。如富硒区。

⑵、工业三废和农药化肥使用造成的污染。废水、废气、废渣、不合理排放及农药化肥中的有毒金属。

⑶、加工过程和包装材料的污染。食品加工的机械、管道、包装材料等。

2、汞对食品的污染

⑴、污染来源:含汞废水排入水体,以甲基汞通过食物链逐级吸收,危害人体健康。水俣事件。

工业三废增加土壤汞含量。

⑵、对人体健康危害:无机汞通过吸入危害人体健康,沉着肝、肾,造成伤害。有机汞如甲基汞有蓄积,在人体半衰期70天,在脑中245天。

中毒症状:主要与血液进入大脑,使肢体端末和口唇周围麻木刺激有疼痛感,出现手部动作、知觉视力等障碍、语言、步态失调,严重者全身瘫痪,精神紊乱。

⑶、食品中汞的允许限量:见下表。

3 食品中镉的污染

(1)、污染途径:一般食品中含有少量镉,植物性食品低于0.05PPM,动物性食品特别是动物内脏镉含量稍高。镉污染食品有:甜菜、洋葱、豆类、萝卜易受污染;海产品、动物肾脏镉含量较高。烟叶、贝类,镉含量最高。镉污染来源:采矿、冶炼、电镀、蓄电池、油漆、颜料、陶瓷工业“三废”。

(2)、镉对人体健康危害:长期摄入含镉量较高食品,引起慢性中毒,在机体内的半期为10~35年,主要沉积于肾和肝,症状为肺气肿、肾功能损害,支气管炎,高血压等。最严重的为“疼痛病”,日本富山县境内人,长期食用污染区含镉甚高的大米,患上“痛痛病”。

(3)、食品中镉限量标准: GB15201,mg/kg

4、食品中铅的污染

(1)、铅的来源:工业污染:“三废”排出铅、含铅汽油污染农作物;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马口铁、陶瓷、含铅印刷颜料;含铅农药。

(2)、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人体的铅主要经口和皮肤吸收,未排出体外的铅取代钙面沉积于骨。

①、铅中毒对人的损伤抑制血红蛋白合成、神经损伤、肾脏损伤、红细胞毒性。

②、铅中毒表现:急性中毒主要症状:神经系统、造血器官、肾脏发生病变症状为食欲不振、头痛、肌肉关节酸痛、

腹痛等。对儿童危害更大,有损脑组织造成发育迟缓、神经萎缩等症状。

③、铅的限量:

⑶、案例分析:

铅铬绿——对茶叶食品的污染

4、食品中砷的污染

(1)、食品中砷来源:化工冶炼、焦化、染料、砷矿开采后的“三废”污染水源和土壤、间接污染食品,特别是海洋甲壳动物对砷富集强。

(2)、砷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①、慢性中毒主要症状:植物性神经弱,如皮疹、皮肤色素沉着,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

②、急性中毒:肠道症状。

③、致癌性、致畸物

(3)、食品中砷限量卫生标准:见下表

(4)、案例分析:

森永奶粉案件:食品添加剂磷酸二氢钠中有过量砷酸盐。

香港黑脚病:水中含有过量的砷化物。

食品中砷限量卫生标准 mg/kg

㈢、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预防

1、N—亚硝基化合物的结构

N—亚硝胺: N—亚硝酰胺:

2、 N—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

前体物质: N亚硝化剂: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可亚硝化含氮化合物:胺、氨基酸、酰胺

亚硝酸盐广泛存在;二甲胺在海鱼中含量较高。

3、对人体的危害

3.1、毒性低毒,肝损伤多见,肾损伤和血管损伤

3.2、致癌性 N—亚硝基化合物有致癌作用,是前致癌物。N—亚硝酰胺是末致癌物,直接致癌。智利—胃癌;日本—胃癌;林县—食管癌

3.3、致畸作用: N—亚硝酰胺能引起仔鼠脑、眼、肋骨和脊柱的畸形。 N—亚硝胺致畸很弱。

3.4、致突变

4、哪些加工食品容易形成亚硝胺

①、腌熏:主要以盐腌咸鱼、盐腌咸菜、酸泡菜等食品加工,造成亚硝酸胺含量高

②、高温烘烤:如油煎咸肉片,用木炭火烟熏烤肥肉、鱼、香肠、火腿肠等。

③、肉制品中添加发色剂:加工肉制品时为达到色泽鲜艳目的,添加亚硝酸盐使肉类亚硝胺含量升高。

④、豆的发酵品(酱油、毫油)等含有少量的亚硝胺。

5、亚硝基化合物危害的预防措施:

⑴、控制加工中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使用量亚硝酸盐的添加量参照国家标准:肉类制品、肉类罐头亚硝酸盐<

0.15g/kg ;残留量:肉制品<30mg/kg 、肉类罐头< 50mg/kg 。生产熏制食品时利用烟液或烟发生器,消除或降低亚硝胺的生成。

⑵、阻断亚硝胺的生成。添加亚硝酸盐时,加入VC、VE、酚类没食子酸。含有羟基,与亚硝酸盐反应生成相应酮,亚硝酸盐被还原为NO,阻断亚硝胺合成。

⑶、改进饮食习惯:多吃新鲜蔬菜,增加维生素,少吃腌制蔬菜、熏肉等食物。

⑷、防止食物霉变及微生物污染霉变。新鲜食品。

⑸、食用能降低亚硝胺危害的食物成分。大蒜的大蒜素、茶叶的茶多酚、猕猴桃的VC、黄酮等。

⑹、增加VC摄入量

⑺、制订食品中亚硝胺的容许限量标准:

㈣多环芳香烃化合物苯并(a)芘污染及预防

1、食品中苯并芘来源:苯并芘是多环芳香烃类代表,强致癌物质

(1)、加工过程中污染:食品在烧烤、烟熏、烘烤时,受高温影响发生裂解与热聚合等反应形成。如油炸食品.

(2)、脂类在高温下热聚合成B(α)P;

(3)、烘烤肉类时滴在火烟上油滴可聚合成B(α)P吸附于烤肉表面;

(4)、粮食类晒在沥青马路上,沥青中B(α)P污染粮食

(5)、加工中机械传动部件密封不好,润滑油滴漏污染食品;

(6)、包装材料(蜡纸、废报纸油墨时的炭黑)含有苯并芘会污染食品;

(7)、工业“三废”含有苯并芘排放

2、对人体的危害

(1)、毒性:中等或低毒性。

(2)、致癌性:不同接触均可致癌,且有加速反应。

(3)、致突变:

(4)、遗传毒性:

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引起慢性损伤——动物肿瘤。

3、预防措施

⑴、防止B(α)P 在食品中的污染:

①、改进食品加工烹调方法。熏制、烘干粮食应改进燃烧过程,改良食品烟熏剂,不使食品直接接触炭火熏制、烘烤,使用熏烟洗净器或冷熏液;

②、加强环境治理,减少环境对食品污染

③、减少油炸食品食用量,食品加工时应尽量避免油脂有反复加热使用;

④、粮食油料种子不在柏油路晾晒,防沥青污染;

⑤机械化生产食品要防止润滑油污染。

⑵、去毒:吸附法去毒,活性炭是常用从油脂中去除PAH的吸附剂;蔬菜水果清洗剂可去除部分PAH;阳光和紫外线可使食品中PAH降低。

⑶、制定食品容许量标准

食品中苯并芘限量卫生标准

㈤、二恶英对食品的污染

1、二恶英来源:是多氯二苯并二恶英和多氯二苯并呋喃的总称,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超痕量有机污染物。主要来源:对含氯有机物的焚烧所形成;有机化学的制造;纸张生产的漂白。

2、污染食品途径

工业生产及垃圾焚烧烟尘排放到大气,江河湖海,大气中的二恶英通过沉降落到土壤及水源,经作物根系吸收污染植物、浮游动植物、食草鱼及食鱼类、鸭、鹅等食物链,在加热时,塑料、一次性饭合等可产生二恶英。

3、对人体的危害

⑴、毒性:对皮肤的影响;肝毒性;胸腺毒性;免疫毒性。

⑵、致畸性;

⑶、致癌性:

4、预防

1)限制含氯化学品(塑料、涂料、填充剂、阻燃剂)的使用;

2)控制焚烧化学品。

㈥、食品容器包装材料的污染及预防

1、食品包装分类塑料、纸与纸板、金属(镀锡薄板、铝、不锈钢)、陶瓷、玻璃、橡胶、复合材料、化学纤维。

2、常用塑料包装材料

⑴、聚乙烯(PE):是一种无毒安全塑料,耐酸碱,高聚乙烯耐热性差,食品薄膜、食品袋;而低聚乙烯易溶于油脂,不适用盛装食用油脂。

⑵、聚丙烯(PP):与聚乙烯相似,耐热性、耐溶性,透明度比聚乙烯好,透气性比聚乙烯小,常用来制成各种管道。

⑶、聚苯乙烯(PS):无色透明、质轻、较脆、无弹性,常制成糖果盒、小餐具。

发泡聚苯乙烯:加入发泡剂,聚苯乙烯本身无毒,但塑料制品中含未完全聚合的聚苯乙烯单体、乙苯、异丙苯等挥发性有毒物质。为了环保,不采用一次性餐具。

(4)聚氯乙烯(PVC):是氯乙烯的多聚物

(5)、聚碳酸酯塑料(PC):具有无味、无毒、耐油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的包装。

(6)、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塑料:特别适合于制复合薄膜。

3、塑料包装对食品的污染:

(1)、单体:

①、聚乙烯、聚丙烯中的乙烯和丙烯单体沸点低,易挥发。

②、聚苯乙烯中含有苯乙烯、乙苯、异丙苯等化合物单体,有毒。

③、聚氯乙烯单体为氯乙烯,其在体内易与DNA结合产生毒性,损伤神经系统、骨咯和肝脏。

(2)、塑料添加剂:

①、增塑剂:

②、稳定剂;

(3)、甲醛

(4)、二恶英

十四、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和预防

㈠、食品的杂物污染

1、污染途径:

⑴、生产时污染:灰尘、烟尘对加工食品污染;血污、毛发粪便对畜肉污染;加工管道中金属碎屑污染。

⑵、食品储存中污染:苍蝇、昆虫等。

⑶、食品运输过程污染:

⑷、意外污染:头发、指甲、烟头等;

⑸、掺杂掺假:肉中注水、奶粉掺糖、牛奶加米汤等。

㈡、预防措施:

1、加强监督管理,执行良好生产规范;

2、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和检验设备;

3、制定食品卫生标准。

六、植物性食品的卫生要求 06

㈠、粮豆类卫生

粮食:供人类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总称。米、麦、高梁、小米、玉米等。

1、主要卫生问题:

(1)、真菌和真菌毒素污染:常见有曲霉、青霉、毛霉、根霉、镰刀菌等。

⑵、农药残留主要是有机磷农药。

⑶、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汞、镉、砷、铅、铬、酚和氰化物。

⑷、仓储害虫:甲虫(大谷象、米象)、螨虫等

⑸、其它污染:无机夹杂物——泥土、砂石、金属等;有毒种子;

⑹、掺假:大米中掺霉变米、陈米;面粉中掺滑石粉、太白粉;糯米中掺大米等。

㈡、果蔬的卫生

1、主要卫生问题

1.1、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的污染:新鲜的果蔬受肠道致病菌及酵母菌、霉菌、乳酸菌、醋酸菌等污染,使果蔬腐烂变质。

1.2、果蔬被污染的途径

1、生物污染:主要是肠道传染病菌以及霉菌、酵母菌、乳酸菌等的污染。因为大田的果蔬用人畜粪便作肥料、水沟污水灌溉,肠道致病菌和寄生虫卵粘附在新鲜的叶菜上,污染严重。

2、化学性污染:

⑴、工业废水污染:废水中含有一些有毒的酚、氰化物、重金属As、pb、Hg、Cr、Cd、Cu,未经处理用来灌溉农田,导致污染。

⑵、农药污染:果蔬使用农药后,残留量较多,主要为:敌百虫、甲胺磷等有机磷农药。

⑶、亚硝酸盐:

3、卫生要求

⑴、保持新鲜:不宜长时贮藏。

⑵、清洗消毒;流动水清洗、热烫;漂白粉消毒等。

⑶、蔬菜水果卫生标准:

七、动物性食品卫生要求 07

㈠、畜禽肉类食品的卫生

1、主要卫生问题

⑴、腐败变质:细菌侵入机体,细菌生长繁殖,使肉迅速分解,引起腐败变质。

⑵、人畜共患传染病:炭疽、鼻疽、口蹄疫、猪瘟、囊虫病、结核;

常见病畜肉的鉴定和处理

炭疽:肉尸内脏作销毁处理

口蹄疫:立即宰杀,其他同群牲畜也应全部屠宰;

结核病:对全身患结核且消瘦的病畜须全部销毁;

猪瘟:高温处理,病变严重者作销毁处理。

⑶、宰前死因不明。一律不准食用。

⑷、药物残留:

抗生素:青霉素、头孢菌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土霉素、头孢菌素等

抗寄生虫药:苯异咪唑类;

激素及生长促进剂:雌二醇、黄体酮;

⑸、使用违禁饲料添加剂:番木瓜酶促进老牛肌纤维软化;注水;圈养鸡用砷饲料,使鸡皮发黄充散养鸡。

2、肉类食品的卫生标准:

㈡、水产品的卫生

1、主要卫生问题:

⑴、腐败菌污染:细菌和酶共同作用。

⑵、寄生虫病:肝吸虫、肺吸虫。

⑶、工业废水污染:

2、卫生要求:

㈢、蛋品的卫生问题:

1、主要卫生问题

⑴、微生物污染:沙门氏菌及微生物的污染;

⑵、化学性污染:汞、农药、激素、抗生素等

⑶、其它异味,如农药、化肥、蒜葱、鱼等

2、鲜蛋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3、卫生要求:

㈣、奶有奶制品

1、主要卫生问题

⑴、奶牛中存在的微生物:

乳牛的各个乳腺腔、乳头管存在少量乳菌。刚挤出的牛乳中有球菌、链球菌、酵母菌。

⑵ 、挤奶环境微生物的侵染:

挤奶时牛舍内粪尿、饲料、挤奶工人手、工具和容器都直接或间接污染鲜奶。

⑶、致病菌对奶的污染:一些人畜共患的病原体,如结核菌、布氏杆菌、口蹄疫病毒、炭疽菌等都具有传染性,一律要弃去,不能用作鲜奶销售。

2、原料奶的卫生要求

⑴、奶的净化:刚挤出鲜奶须经净化,用3~4层过滤或离心机过滤,即可除去杂质和微生物。

⑵、鲜乳的冷却与贮存:经过滤的牛奶,须尽快冷却至2~10℃,最好4 ℃左右。

3、乳制品生产过程卫生

3.1、乳的杀菌:杀灭致病菌和腐败菌。灭菌方法有:

⑴、低温巴氏消毒法: 62~65℃、加热30min,对嗜热菌、耐热菌、芽孢杆菌不易杀死。营养成分、乳的风味、蛋白质、脂肪、糖、盐不受破坏。

⑵、高温巴氏消毒:板式热交换连续灭菌法。灭菌温度为72~85℃、15~16S;80~85℃、10~15S,

⑶、超高温瞬时灭菌法: 125~138℃、2~4S;135~140℃、0.5~2S。这是目前理想的灭菌方法,效率达100%,无菌包装,生产无菌乳,存放6个月以上。营养成分有一定损失:如VB12损失20%,VC破坏蛋白质、脂肪等不破坏。

八、其它食品——冷饮食品:

㈠、卫生要求:

1、加工、储存、运输的卫生要求

应防止日晒雨淋,不得与有毒或有异味的物品混贮、混运。运输车辆应清洁、卫生,搬运时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撞。应在阴凉、干燥、通风的仓库中贮存,禁止露天堆放。在贮藏期间应定期检查

十六食物中毒 016、017、018、019

1、食物中毒定义

指摄入含有生物性和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或亚急性疾病。

不包括急性胃肠炎、食源性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也不包括慢性毒害的疾病。

2、食物产生中毒的原因:

⑴、致病性微生物

⑵ 、食品本身有毒成分;

⑶、贮存过程产生毒素(马铃薯长芽产生龙葵素);

⑷、动植物毒素的转移与富集;

⑸ 、误食有毒植物;

⑹、各种假冒劣质产品(如工业酒精、配制酒)。

3、食物中毒特征:

⑴、病人大多数在较短而又相近的时间内发生,发病急骤,常呈暴发型。发病曲线突然上升又迅速下降。

⑵、所有病人都有表现类似的急性胃肠炎症状;

⑶、发病范围局限在一定人群,所有患者在相近的时间内吃过同一种或同几种食物,停止食用致病食物,发病立即停止

⑷、发病率高,不具有传染性。

5、食物中毒的分类:018

根据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物质分类:

⑴、细菌性食物中毒:由于进食被细菌及毒素所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疾病。

沙门氏菌属、变形杆菌属、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大肠菌属、蜡样芽胞杆菌、葡萄球菌肠毒素、肉毒梭状芽胞杆菌、其它细菌性食物中毒。

⑵、有毒动植物中毒:

有毒动物:如河豚鱼、有毒贝类引起的中毒。

有毒植物:毒蕈中毒、四季豆中毒、发芽马铃薯中毒。

⑶、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如赤霉病变、霉变甘蔗等;黄曲霉毒素中毒。

⑷、化学性食物中毒:有毒化学物质中毒:如砷、亚硝酸盐、甲醇、农药等。

二十一、细菌性食物中毒 021

1、概念:指因摄入了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是食物中毒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2、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基本条件及原因

⑴、细菌污染食物;

⑵、适宜温度、水分、PH,细菌大量繁殖或产毒;

⑶、食用前未彻底加热。

3、防止措施:

防止污染、控制细菌繁殖、杀灭病原菌。如海产品应存放在10℃以下小于2天;蒸煮虾蟹、凉拌菜洗净后用开水烫几分钟,加醋浸泡几分钟。

二十、有毒动植物中毒 020

㈠、河豚鱼中毒

1、中毒原因

毒鱼类170余种,河豚鱼中毒较多见。有毒成分河豚鱼毒素(属神经毒)(tetrodotoxin)(TTX),通常食河豚鱼时,未将其TTX毒素除净误食而中毒。河豚鱼毒素(TTX)0.5mg能毒死一个成人。

TTX分布:分布在卵巢、肝脏,其次在肾、血液、眼睛、腮和皮肤。

特性:TTX对热较定,100℃、4h或120℃、20~60mm完全破坏。

2、中毒症状:

属神经型食物中毒,最初感觉口渴、唇、舌、手指发肿,然后出现胃肠道症状。发展到四肢麻痹、血压、体温下降,重者因呼吸衰竭而死亡。

3、预防措施:

⑴、捕捞须将河豚鱼剔除;

⑵、严禁出售鲜河涿鱼,加工干制品严格执行操作程序;

⑶、加强宣传河豚鱼毒性及危害,学会识别河豚鱼;

⑷、严禁饭店、酒店自行加工河豚鱼。

㈡、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

1、中毒原因:食用含大量组胺鱼类食品引起的类过敏性食物中毒。

主要是海产鱼中的青皮红肉鱼类(夹鱼、蓝圆参、鲐鱼、鲭鱼等),组氨酸分解成组胺,当组胺含量过4mg/g时,可产生中毒。

2、中毒症状:

组胺中毒是一种过敏型食物中毒,主要症状为脸红、头晕、头痛、胸闷、呼吸急迫等。少数病人出现结腊充血、四肢发热、恶心、呕吐、腹痛、腹泻,1天内消失。

3、预防措施

⑴、加强鱼类冷藏,保持鲜度,严禁销售变质鱼类;

⑵、凡组胺含量大于100mg/100g,不得上市销售;

⑶、盐腌加工鱼(盐量大于20%);

⑷、烹调时漂洗干净,采用油炸加醋烧煮减少组胺量。

㈢、毒蕈中毒

1、中毒原因:

毒蕈又称毒蘑菇,属大型真菌。我国毒蕈有80多种,剧毒、能致人于死的有10种。常因误食而发生中毒。毒蕈的有毒成分较复杂,主要有四种毒型:

⑴、胃肠毒型: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

⑵、神经毒型:除肠胃反应外,主要是精神神经症状(精神兴奋、错乱)

⑶、血液毒型:除肠炎症状外,可引起溶血性贫血,肝脏肿大或肾的损害。

⑷、原浆毒素:主要损害肝、肾,致死率高。

2、预防措施:

关键是提高鉴别毒蘑菇的能力,不要随便采集不认识或未吃过的蘑菇,以防误食中毒,野生鲜蘑菇食用前在沸水中煮5~7min后,弃去汤汁,清水洗净烹制。

十九有毒化学物质食物中毒 019

㈠、农药中毒:

1、农药中毒死亡率高达85%。

一是农药使用、贮存、运输过程不当污染食物;二是假冒劣质农药造成严重的中毒事件。主要以有机磷农药中毒多见。

2、有机磷化合物属神经毒物,残留期短、有机磷致死量:一六O五:0.1g;一O五九:0.5g;敌敌畏:10g。

3、中毒症状:头晕、头痛、腹痛等。

4、预防措施:

加强管理,标明标签。

㈡、砷中毒:

1、砷主要以三氧化二砷(砒霜、白砒)、砷酸钙、铅、钠、亚砷酸锌、钙等,它们剧毒,砒霜口服致死量为0.06~2g。

2、砷中毒原因:

三氧化二砷白色、无臭、无味粉末,易与小苏打等食用添加剂混淆,误食中毒。

3、症状:剧烈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

4、防止:标明“极毒”,严加管理。

二十四食物中毒的预防调查和处理

㈠、食物中毒的调查

目的:确定食物中毒的原因的类型和中毒原因,为中毒病人处理、食品处理和现场处理提供科学依据;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加强食品中毒的预防。

1、食物中毒类型调查

⑴、流行病学调查:核心:了解发病与进食的关系。调查内容:已进食食物、未进食食物、发病人数、发病时间、病程变化、食品卫生质量、厨房卫生等。

⑵、临床诊断:主要是患者的临床表现,如硝酸盐的青紫症。

⑶、实验室诊断:采集现场可疑食物、餐具、病人呕吐物、排泄物血尿等,实验室检验,提出检验报告。

2、有毒食品调查:有毒食品是指含有毒性物质、引起食物中毒的食品。

确定可疑有毒食物的基本原则是:进食该食品发病,未进食不发病。

3、中毒原因调查

指对可疑有毒食品的来源、被污染环节、运转途径、中毒条件进行调查。

具体调查方法:以发生中毒的单位为起点,按食品来源进行追溯调查。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由熟肉制品引起。

4、中毒患者个案调查

指对中毒者的个人、进食、发病情况、症状表现、实验室检验、病程等调查,采用调查表,并进行所有中毒者调查结果汇总分析。

㈡、食物中毒的处理:

1、病人处理:

⑴、停止食用有毒食品;⑵、采集病人的标本,送检;⑶、对病人急救治疗,包括救、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

2、有毒食品处理:

⑴、保护现场、封存有毒食品或疑似有毒食品;

⑵、追回已售出的有毒食品;

⑶、对有毒食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中毒场所处理:

⑴、炊具、食具、容器等消毒处理;

⑵、排泄物处理:

⑶、环境彻底清理。

4、责任处理:

根据食品卫生法》及有关规定,提出处理意见。

食品安全卫生知识培训

2016东营市第一中学食堂食品安全知识系列培训 一.食品生产经营人员个人卫生 1、食品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预防性的身体健康检查。 2、食品从业人员必须先取得健康证并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工作。 3、健康检查的“五病”包括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4、为防止食品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卫生,食品从业人员应养成经常洗手的好习惯,工作中途离开岗位再上岗,休息后再次返回岗位必须坚持洗净手再工作的原则。 5、食品从业人员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四勤”,即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洗衣服,被褥;勤换工作服。 6、食品从业人员发生原因不明腹泻,发烧,咳嗽和皮肤伤口感染时,必须立即去医院就医,病愈后方可上班,不能边上班边看病。 7、食品从业人员的工作服必须定期清洗,并不得穿戴工作服出入非工作场所。 8、食品从业人员开始工作前必须坚持洗手消毒。 二.食品包装及容器卫生 1、食品的容器要用国家允许的材料制成,并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无毒无害。 2、罐头食品必须封口严密,罐体清洁干净,无锈斑,无破损,无胖听。 3、食品包装标识必须清楚,容易辨识,必须有中文标识,标识的内容包括品名,产地,厂名,生产日期,生产批号或者代号,规格,配方

或主要成分,保质期限等。 4、定型包装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的产品说明书,不得有夸大或者虚假的宣传内容。 三.食品贮藏卫生 1、贮藏食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常温贮存和低温贮存。 2、贮藏食品应做到“四防”即做到防尘,防蝇,防鼠,防潮。 3、食品库房在门上安置防鼠铁皮的高度至少应达60厘米。 4、食品贮藏库房要设专人进行管理,建立入库,出库食品登记制度,并按入库时间做到分类存放,先进先出。 5、存放食品应与墙壁,地面保持离地,离墙均应要求在10厘米以上距离。 6、保存新鲜水果,蔬菜类食品最适宜的温度是2-8度 7、烹饪后至食用前的食品放置时间需要超过2小时的,应当在高于60摄氏度或低于8摄氏度的条件下存放。在温度低于60度,高于8度条件下放置2小时以上的食品,需要再一次充分加热方可食用,加热前还需要确认食品未变质。 8、冷却肉或冻肉应置于-20度低温冷库中贮存。鲜乳,酸乳,奶油应置于2-8度的冷库中保存。 9、食品贮存库房应有机械通风设施,分主,副食品库房设置隔墙离地存放,各类食品应分类分架,分区存放。不能与清洁杀虫物品同库存放。 10、冰柜不能塞满食品,食品之间应有空隙,剩余熟食存入冰柜内必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612105 英文名称: Food Safety and Hygiene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类别 专业必修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 必修: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3. 课程目的 (1)掌握该学科的性质、地位、独立价值、研究范围、基本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基本掌握食品中主要有害物质的种类、性质、危害途径和预防方法;各类食品在贮藏、加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有害物质的种类、性质以及预防措施;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并通过实验来加强对本课程的理解。 (3)了解和掌握新型食品(比如,转基因食品、功能食品)及食品新型加工方法(纳米技术)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4)掌握食品厂区卫生管理规范以及食品生产卫生与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4. 学分与学时 学分为3学分.学时为60(50+10)学时。 5. 建议先修课程 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生物统计。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 推荐教材: (1)食品安全与卫生第1版. 史贤明主编.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3年 (2)食品加工中的安全控制第1版. 夏延斌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8年 参考书目: (3)食品中的危害与安全监控要点第一版. 邵俊杰主编.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6年 (4)食品安全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版. 李增智、花日茂主编.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5年 (5)Food Toxicology 第一版. Concon, Jose M.主编. Marcel Dekker,INC. 1988年 7. 教学方法与手段 (1)精讲:食品安全与卫生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课程,因此通过综合整理课程内容进行提纲式讲解,对于派生性、细节性、应用性内容多采取学生自学、师生共同讨论研究的方式学习。达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案例研究法:主要针对现实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8. 考核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考试 成绩评定: (1)平时成绩和实验实习占40 % ,形式:作业、实验、调查报告、平时测验等。 (2)期末考试成绩占60 %,形式: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60 分为及格,满分为100 分,题型比例中单选题12%、填空题18%、名词解释题10%、判断说明题30%、简答题30%。

食品安全与卫生演讲稿

食品安全与卫生演讲稿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食品安全需要你我的参与;食品安全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如何演讲关于食品的安全问题呢?下面整理了食品安全与卫生演讲稿,供你参考。 食品安全与卫生演讲稿篇1 老师,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们小组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关于食品的问题。 常言道: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健康,更关系着子孙后代的幸福和民族的兴旺昌盛。不讲食品安全,哪怕是一块豆腐,一根豆芽,都能让你身体残缺;不懂食品安全,哪怕是小小的一包盐,就能中断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行;不要食品安全,哪怕只是小小的一个意念,就能让生机勃勃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健康,何等重要!生命,何等珍贵! 一旦我们失去了健康,甚至是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我们不可能再重来一次。所以我们要时刻维护自己的健康,珍爱自己的生命,而食品安全则是生命健康最有力的保证。 最近我们不断从报纸、电视中,看到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南京“冠生园”事件,让人们望月饼而生畏;三亚的“毒咸鱼”,使我们谈“咸鱼”而色变;广东的“瘦肉精”事件,令我们望肉而怯步;号称生命杀手的“苏丹红”竟出现在我们最喜欢吃的辣味食品里;去年8月8日

北京地区的福寿螺事件,使131人发病,至今想起来还会让人胆颤心惊;还有近来的染色馒头、毒豆芽、蒙牛毒牛奶等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究竟要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啊?面对这一件件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的事件,我们不禁要问: 究竟,我们还能吃什么?我们吃的安全吗? 上述重大事件都已熟知,可是,你们可曾注意到在我们周围,劣质食品也正在悄悄地危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 曾经,我是街头烧烤店前的常客,每次路过总要吃上两串解解馋。有一天,我又路过烧烤店,那一阵阵的香味又吸引了我,忍不住又走上前去要了两串,看着红红的火苗,青青的烟,听着烧烤发出的兹兹声,闻着烤焦的香味,口水都要流下来了,恨不得马上吃到嘴里。就在此时,我看到一个服务员捡起了地上被人们丢弃的竹签,拿到一个水桶里随便洗了洗,又重新串起菜来。看到这一幕,我惊呆了,一下没了食欲,掉头就走,从此,再也不敢光顾这样的小吃摊。现在,有很多还是不关心不注意自己所吃食品是否是安全健康,只想着满足一时的食欲。我想再一次提醒大家,烧烤不但不卫生,而且在烧烤过程中,还会产生致癌物。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维护社会食品安全,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了解食品卫生安全常识,学习食品质量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监督和揭露危害食品安全的事件和不法分子,在全社会传播食品安全知识,为全民健康事业尽自己最大的力量。“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食品安全需要你我的参与;食品安全需要你我共同的努力。生命的美好从健康做起,身体的健康从食品安全做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实训指导手册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实训教学指导书 (食品加工技术专业、食品安全监测专业)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 2004年6月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实训指导书 依据《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编写本指导书,作这《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任课教师教学参考和食品工程专业教学用书。全书共分10个实训专题,建议教学学时为30~50学时。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是在学过分析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微生物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与《食品营养与检测》构成了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是高职高专院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一门技术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是能够把基础课与专业课紧密联结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该课程主要讲授食品的安全卫生、食品卫生检测有关知识、食品卫生检测技术、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卫生监督、国家食品卫生法与世界卫生组织、典型食品安全卫生案例分析等。 通过本课程各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从事食品生产与加工、食品营销及检测等职业岗位群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合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食品品质,保证食品的安全性。使学生在食品加工实践中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与检测的科学技术动向。 因此,本课程承担着培养食品专业高级实用型专门人才和提高食品安全、卫生检测技术的双重任务。 在具体实施中,既可以采取理论与实训结合的教学形式,也可单独组织实训教学。要强调所有实际操作必须符合食品行业卫生规范、职场卫生健康、操作规程等的要求。要强调紧密结合生产实践,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具有高职高专食品专业特色的“实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专业综合训练、毕业实习”的实践教学模式。 吉林粮食高等专科学校 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2004年6月

3、从业人员健康证和食品安全及卫生知识培训管理制度

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及卫生知识培训制度 1、目的 1.1、从业人员(包括新参加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应参加食品安全培训,合格后方能上岗。 1.2、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应认真制订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有关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含新参加和临时人员)学习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标准、加工操作规程和其他食品安全知识,加强诚信守法经营和职业道德教育,使每名从业人员均能掌握岗位食品安全知识及要求。 2、范围 2.1、从业人员应按照培训计划和要求参加培训。 2.2、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等有关信息记录归档,并明细每人培训记录,以备查验。 3、职责 3.1、健康要求。从业人员人员每年必须进行健康检查;新参加工作和临时参加工作的人员必须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后方可参加工作。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包括病原携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参加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和直接触顾客的工作。 3.2、从业人员卫生要求。 3.3、持健康证上岗。 3.4、出现腹泻、呕吐、发热、咳嗽、咽喉痛、手部受伤、耳眼鼻溢液等症状必须暂时调离接触食品、卫生用品或顾客的工作岗位。 3.5、勤洗手,开始工作前和去厕所返回后,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卫生用具之前和处理食品原料后必须用流动清水彻底洗手。 3.6、不留长指甲,不涂指甲油,工作期间不戴首饰(手表)。 3.7、不得面对食品打喷嚏、咳嗽、吸烟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行为。 3.8、勤洗澡、勤理发,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3.9、服装保持干净,在厨房工作时帽子始终罩在头发。

4、具体规定 常用消毒方法:物理消毒 1、紫外线消毒:用于空气、物品(食品)的消毒。每10—15平方米30瓦紫外线毒灯一只,每次照射30—60分钟。 2、煮沸消毒:小物品的消毒,将物品放入煮沸水中15—30分钟。 3、蒸汽消毒:将餐具等放入蒸汽柜内,温度保持100度;消毒时间不少于15分钟。 4、红外线消毒:将餐具等放入消毒柜,温度保持100度;消毒时间不少于15分钟。常用消毒方法:化学消毒 1、消毒灵、漂白粉:餐具、茶具、水质消毒。 2、戊二醛:理发工具消毒,0.3%碱性液体浸泡5分钟。 3、环氧乙烷:空气消毒,0.5—0.7公斤/平方米,15分钟蒸发,作用12—48小时,使用时防止明火及中毒。 食品生产经营卫生要求 1、保持内外环境整洁,采取消除苍蝇、老鼠、蟑螂和其他有害昆虫及其孳生条件的措施,与有毒、有害场所保持规定的距离; 2、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有与产品品种、数量相适应的食品原料处理、加工、包装、贮存等厂房或者场所; 3、应当有相应的消毒、更衣、盥洗、采光、照明、通风、防腐、防尘、防蝇、防鼠、洗涤、污水排放、存放垃圾和废弃物的设施; 4、设备布局和工艺流程应当合理,防止待加工食品与直接入口食品、原料与成品交叉污染,食品不得接触有毒物、不洁物; 5、餐具、饮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必须洗净、消毒,炊具、用具用后必须洗净,保持清洁。 6、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包装、工具、设备和条件必须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 7、直接入口的食品应当有小包装或者使用无毒、清洁的包装材料; 8、食品生产经营人员应当经常保持个人卫生,生产、销售食品时,必须将手洗净,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销售直接入口食品时,必须使用售货工具; 9、用水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城乡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教学大纲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课程教学大纲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制定(修订)单位:食品科学与工程系 制定(修订)时间:2015年8月

课程中文名称:食品安全与卫生学 课程英文名称:Safety of food 课程代码:03060170000 学时数:48学时(理论教学40学时,课程实践8学时) 学分数:3学分 先修课程:《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生物化学》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1.课程性质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监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2.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安全的有关基础知识,可能会出现的污染源和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膳食风险的评估和防御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主要包括《有机化学》、《食品微生物学》及《食品生物化学》,学生通过对《食品安全与卫生学》的学习,能够为《果蔬加工与贮藏》等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食品安全的现代内涵及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了解国内外食品安全现状等。了解食品安全性的现代问题体现在哪些方面,并且针对目前出现的食品安全性问题,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进行控制及监管才能达到较好的结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食品安全的现代内涵比较抽象,既是重点又是难点。食品安全性的现代问题、社会管理的建立机制、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方式。 难点:做好食品安全概念的基本了解。 第一节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 一、食品安全的定义 二、食品安全的概念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食品安全各概念的区分 一、化学物质的毒性概念与饮食风险概念 二、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第三节食品安全性的现代问题 一、问题分析 1.营养失控。 2.微生物致病。 3.自然产生的食品毒素 4.环境污染 5.人为加入食物链的化学物质 6.其它的一些因素 二、问题总结 第二章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之间的关系,掌握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理解辐照食品的安全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水体、土壤中污染的种类及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难点:酸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重金属类物质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一节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 一、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密切关系 二、环境污染与与食品安全 1.原生环境与食品安全 2.次生环境与食品安全 第二节大气污染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氟化物 1、生活燃煤污染型。 2.工业生产污染型。 二、烟煤粉尘和金属飘尘 三、沥青烟雾 四、酸雨

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工作总结 近几年,我校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杜绝学校学生食物中毒等突发食品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保证在校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在日常工作中,把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作为一项工作重点,长抓不懈,制定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实施方案和应急预案,明确专人负责,确保我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校共有学生 1000多人,校园周边有多家副食商店和流动小吃摊点,经与工商所工作人员核查,卫生许可证持证率 100%,健康证持证率 100%。 二、工作措施 我校重视食品安全工作,结合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工作, 我校食品安全工作按照有关要求,认真做好食品安全的各项工作。 1、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管理组织健全。学校成立了“食品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实行目标责任制,分管副校长具体抓,相关人员配合抓,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职责, 层层签定了学校食品卫生安全责任书,明确责任,杜绝食品安全事故发生。 2、加强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学校将健康教育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列入日常教学内容,加强学生食品卫生安全 知识教育,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专题讲座,开展健康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增强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食品卫生习惯。 3、进一步规范学校商店经营行为。对学校校门口无卫生许可证、无营业执照的违规经营小摊点,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坚决取缔。同时,学校通过健康教育,告诫学生不吃霉变食品,不买三无产品,不喝生水冷水,教育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 三、今后食品卫生工作的重点

1、进一步加大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学校的食品卫生安全责任意识和广大学生的食品卫生知识及自我保护能力。 2、继续与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增加学校及周边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日常检查、监督的频次,及时排查食品卫生安全隐患,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服务师生,保障安康, 努力营造学校安全、良好的食品卫生环境。

食品安全与卫生教案

食品安全与卫生教案 设计理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们手里的零花钱也与日俱增,然而由一些不法厂家生产的三无食品流入市场,使我们的孩子所购食品失去了安全保障,轻则会食物中毒,危害健康,重则还会危及生命。因此必须指导学生学习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等知识,使学生懂得安全的重要,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从而树立安全意识,从精神上远离安全隐患,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使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 一、教学目的 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增加学生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食品安全自我保护能力。培养学生从小讲卫生、不买零食的好习惯。 二、课前准备 1、前一周,让学生对学校周围的小摊进行实际调查,并且通过各种途径调查什么样的食品才是安全的。 2、排演小品《都是零食惹的祸》。 3、分别从小摊上和大超市里购买一些食品。 4、准备一脸盆水以及洗手液、毛巾等物品。 三、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新课 1、同学们!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是大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那么,同学们,当你平时享受那些花样繁多、种类齐全的儿童食品时,你是否想到了安全问题呢?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谈谈关于食品安全的这个话题。 希望大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学到的知识带进今天的课堂,达到相互交流、提高安全自护目的。 2、分组交流课前调查所得,各个小组汇报对学校周围小摊进行实际调查的结果。 学生交流:①烤肉串、炸鸡翅的桌子又黑又脏,食品上叮着苍蝇,有沾满了灰尘。 ②麻辣烫的原料没洗就直接下锅,卖主自身也很脏,根本不讲卫生。③很多袋装食品没有找不到产地、商标,有的已过保质期④很多饭店厨房的卫生极差。 师小结:大家的眼睛可真亮!发现的问题还真不少。这样的食品我们同学吃了能不生病吗?下面我们来欣赏小品《都是零食惹的祸》。

最新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复习

食品安全与卫生 一、名词解释(5个,每题2分,10分) 1.食品卫生 2.食品腐败变质 3.环境污染物 4.有机食品 5.绿色食品 6.无公害食品 7.转基因食品 8.农药残留 9.寄生虫 10.发酵 11.防腐剂 12.抗氧化剂 13.食品添加剂 二、选择题(10个,每题1分,共10分) 相关内容,全面看书。 1.不属于“食品腐败”定义的内容是()。 A.蛋白质受细菌产生的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而被分解。 B.生成各种有毒物质 C.生成不愉快气味 D.物理、化学因子的作用使食品的化学组成和感观指标等品质发生改变 2.和真菌毒素有关联的是()。 A. 蘑菇 B. 霉菌 C. 病毒 D. 细菌 3.有机磷,有机氯农药中毒的机理是()。 A. 消化系统障碍 B. 神经障碍 C. 循环系统 D. 过敏 4.HACCP是 ( )。 A.Hazard Assesment Critical Control Procedures B. Hazard Assesment Crisis Control Point C.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D.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rocedures 5.正确的食品保存说明是 ( )。 A. 低温杀菌处理的食品里不存在微生物 B. 冷冻食品可提高食品品质 C.Aw越低微生物越容易繁殖 D. 好气性腐败菌的防止最好是密封罐装法 6.评价餐厅空气卫生质量的指标中“可吸人颗粒”不包括( )。 A.尘 B.烟 C.雾 D.粒 7.我国食品卫生法中对未作必须消毒的规定( ) 。 A. 餐具 B.饮具 C.炊具 D.熟食品容器 8.餐具消毒时,限用漂白粉是因为( )。 A.杀菌不彻底 B.不能灭活病毒 C.成本高 D.游离性余氯污染周围环境

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制度

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制度

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安全制度 为了更好地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积极预防和控制学生常见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学校师生的身体健康,提高师生的健康水平,特制订以下制度: 一、学校卫生防疫、食品安全由学校卫生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 组长: *** 副组长:*** *** *** 成员: *** *** *** *** *** 二、做好师生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利用学生的健康教育课、广播、贴宣传画,教职工大会等多种途径,进行卫生知识、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教育,使大家逐渐了解卫生保健知识,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提高健康水平。 三、做好季节性传染病的预防工作,特别要做好突发性重大传染病疫情应及处理工作。 四、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发现师生患传染病及可疑传染病时应及时报告教育组,并迅速隔离病人,对病人活动的场所进行彻底消毒,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五、为预防疾病的传染与食品的安全问题,学校具体做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卫生:

1、保障学生每天学习的时间。适当安排作业,尽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2、1~8年级学生应坚持做眼保健操。 3、教师应准时下课,保证学生有充分的课间休息。 4、每周要调整学生座位,矫正学生视力。 5、严格培养学生正确阅读坐姿、握笔、听讲的姿势。 (二)、环境卫生: 1、学校建立卫生检查评比制度,每天两检查,每周一小结。全学期卫生评比总分列入“文明班级”评比。 2、以班为单位,落实卫生地段,坚持每天两扫(早、午)。教育学生养成文明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纸屑,不涂污墙壁,做到确保校园净化。 (三)、个人卫生: 1、要求学生仪容端庄大方,讲究衣着,头发卫生。 2、定期对学生进行个人卫生检查,着重于衣着、头发、指甲的卫生,并进行卫生教育。 3、班主任要及时做好卫生保健指导,结合各个不同季节特点,对常见病的预防进行教育。 4、认真做好预防近视宣传和教育工作。 (四)、食堂卫生: 1、食堂必须取得食品卫生许可证。 2、食堂必须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配备兼职的食品卫生管

食品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食品销售人员个人卫生要求; 一、从业人员应当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参加工作。 二、从业人员体检合格证明、健康证应随身携带,以备检查 三、勤洗澡、勤洗手、勤剪指甲。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一)食品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 (二)食品用具要定期清洗、消毒。 (三)食品用具要有专人保管、不混用不乱用。 (四)食品冷藏、冷冻工具应定期保洁、洗刷、消毒,专人负责、专人管理。 (五)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应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要求的用具及时更换。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职责 一、制定本单位食品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卫生责任制管理措施。

二、制定本单位食品经营场所卫生设施改善的规划。 三、按有关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管理办法,办理领取或换发食品流通许可证,无食品流通许可证不得从事食品经营。做到亮证、亮照经营。 四、组织本单位食品从业人员进行食品安全有关法规和知识的培训,培训合格者才允许从事食品流通经营。 五、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六、对本单位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总结、推广经验,批评和奖励,制止违法行为。 七、执行食品安全标准。 八、协助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实施食品安全监督、监测。 食品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 一、 四、。 康证明。 (二)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包括实习工、实习生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三)建立从业人员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档案,将培训时间、培训内容、考核结果记录归档,以备查验。 八、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一)食品用具、容器、包装材料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并符合保证食品安全所需的温度等特殊要求。

食品安全与卫生学考试复习

食品安全与卫生一、名词解释(5个,每题2分,10分) 1.食品卫生 2.食品腐败变质 3.环境污染物 4.有机食品 5.绿色食品 6.无公害食品 7.转基因食品 8.农药残留 9.寄生虫 10.发酵 11.防腐剂 12.抗氧化剂 13.食品添加剂 二、选择题(10个,每题1分,共10分) 相关内容,全面看书。 1.不属于“食品腐败”定义的内容是()。 A.蛋白质受细菌产生的蛋白质分解酶的作用而被分解。 B.生成各种有毒物质 C.生成不愉快气味 D.物理、化学因子的作用使食品的化学组成和感观指标等品质发生改变 2.和真菌毒素有关联的是()。 A. 蘑菇 B. 霉菌 C. 病毒 D. 细菌 3.有机磷,有机氯农药中毒的机理是()。 A. 消化系统障碍 B. 神经障碍 C. 循环系统 D. 过敏 4.HACCP是 ( )。 A.Hazard Assesment Critical Control Procedures B. Hazard Assesment Crisis Control Point C.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oint D. Hazard Analysis Critical Control Procedures 5.正确的食品保存说明是 ( )。 A. 低温杀菌处理的食品里不存在微生物 B. 冷冻食品可提高食品品质 C.Aw越低微生物越容易繁殖 D. 好气性腐败菌的防止最好是密封罐装法 6.评价餐厅空气卫生质量的指标中“可吸人颗粒”不包括( )。 A.尘 B.烟 C.雾 D.粒 7.我国食品卫生法中对未作必须消毒的规定( ) 。 A. 餐具 B.饮具 C.炊具 D.熟食品容器 8.餐具消毒时,限用漂白粉是因为( )。

食品安全卫生检查自查报告

食品安全卫生检查自查报告 食品安全卫生检查自查报告 时间一溜烟儿的走了,工作已经告一段落了,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好的,也看了到需要改进的地方,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自查报告吧。大家知道自查报告的格式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食品安全卫生检查自查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食品安全卫生检查自查报告1今年,我乡食品安全工作紧紧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这一主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根本利益为工作落脚点,进一步深化食品安全意识,建立统一、协调、的食品监管体制和工作机制,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效能,确保食品安全各项目标责任的完成。石海乡食品安全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县加快布局特色食品产业集群和示范基地的工作部署,以规范管理为重点,以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为目标,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责任,不断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开展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不断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努力构建安全、放心、规范的食品消费环境,取得了一定成效,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自查汇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落实食品安全工作责任。

1、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要求。充分认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履行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加强了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乡政府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从组织上保证了全乡食品安全工作的有序开展。领导小组多次专题部署和研究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制定食品安全年度工作计划,建立食品质量安全辖区责任制度(各行政村、学校部门、卫生院),开展对各类零售食品、群体性取餐食品质量安全监管。 2、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年初乡政府与各村签订食品药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书,与各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 3、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机制,乡上明确专人负责本乡日常食品安全工作,各村配备食品安全协管员,建立村级监管机制,具体管理本村的食品安全和食品消费监管,乡村两级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得到完善。 4、建立和完善了食品安全九项工作制度,修订了《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全面指导和规范全乡食品安全和应急管理工作。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题库

《食品安全与卫生检测》题库 试题D卷答案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答:4月、7日 2.答:急时送往最近医院、现场调查、现场处理、采样检验、确定中毒原因 及处置、写调查报告 3.答:遗传、突变 二、名词解释:(共12分,每词4分) 1.答:LD50(median lethal dose)即半数致死量或称致死中量,它是指受试动物经口 一次或在24h内多次染毒后,能使受试动物中有半数(50%)死亡的剂量,单位为mg/kg 体重。 2.答: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者天然物质称食品添加剂。 3.答:食品安全卫生是指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危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及产生危及消费者和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三、问答题:(共40分,每题8分) 1.答:不,“纯天然”食品不一定都是安全的。 食品本身成分中也含有天然有毒有害物质,即自然产生的食品毒素,如一些动植物中含有生物碱、氢氰糖苷等,其中有一些是致癌物或可转变为致癌物。在人为特定条件下食品中产生的某些有毒物质,也多被归入这一类。如粮食、油料等在从收获到储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食品烹任过程中高温产生的多环芳烃类,都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天然的食品毒素,实际上广泛存在于动植物体内,所谓“纯天然”食品不一定是安全的。 2.答:目前我国现行的对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方法和程序也还是按照传统的毒理学评 价程序:即初步工作急性毒性试验遗传毒理学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9d喂养试验、繁殖试验、代谢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3.答:“禽流感”属于易蔓延的烈性传染病,感染“禽流感”的禽类,严禁食用。因此,必须在严格的监督下毁弃。 4.答:根据行政法规的一般原理,对行政相对人的同一违法行为行政机关不能对其作出基本相同的两次或两次以上的处罚,如果作出了,诉至法院,也必然会撤消其中一次,即一事不再罚原则。 5.答:(1)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特别是以细菌、病毒为主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已成为危害人群,特别是危害学生健康的重要问题。 (2)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农药、兽药滥用造成在食品中残留量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 (3)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工厂、粪场、垃圾堆等污染源的危害日益严重。如环境污染、

食品安全_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

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概念辨析 任端平1,潘思轶1,何 晖2,薛世军3 (1.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2.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102206; 3.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从狭义上讲,食品卫生是指食品干净、未被细菌污染,不使人致病。食品安全是指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不存在对人体健康造成现实的或潜在的侵害的一种状态,也指为确保此种状态所采取的各种管理方法和措施。与食品卫生相比,食品安全更加强调食品标签的真实、全面、准确;更强调食品认证与商标管理;更重视食品食用方法的特殊要求;更关注个体的差异性。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在公共管理方面的差异也比较明显。食品质量,是一个“度”的概念,是指食品的优劣程度,既包括优等食品,也包括劣等食品。食品安全指的是所有对人体健康造成急性或慢性损害的危险都不存在,是一个绝对概念。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一样也是一个“质”的概念。笔者以为,应当借正在进行的《食品安全法》的起草,《标准化法》与《食品卫生法》的修改,通过法律的途径厘清三个概念。 关键词:食品卫生;食品质量;食品安全;概念辨析 The Differentiation of Food Safety, Food Sanitary and Food Quality REN Duan-ping1,PAN Si-yi1,HE Hui2,XUE Shi-jun3 (1.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0, China; 2.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eijing 102206, China;3.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Taiyun 030006, China) Abstract:In narrow sense, “food sanitary”means that food is clean , not contaminated by pathogenic bacteria, and cannotlead to illness.“Food safety”means that food and the products related to food do not contain actual or potential harm, andthat methods and measures have already been taken to maintain food safe. In contrast to “food sanitary”, “food safety”stresses more on reality, complement, exactness of food label, emphasizes more on the regulation of authentication and trademark, pays more attention to methods of food eating, and concerns the differences among eaters more. Also, they differ ratherobviously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Food quality”, a definition of “degree”, means the degree of food quality, includingboth high-class food and low-grade food. But“food safety”is an “absolute” definition, meaning that there is no acute orchronic danger in the food. “Food sanitary” is also an “absolute” definition. The opinion held in this paper is that weshould discriminate the three definitions on the occasions of drafting the Food Safety Law and of amending the StandardizingLaw and the Food Sanitary Law. Key words:food sanitary;food safety;food quality 中图分类号:TS20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06)06-0256-04 收稿日期:2006-03-17 作者简介:任端平(1975-),男,博士后,主要从事食品安全法制比较研究。 目前,食品安全、食品卫生、食品质量这三个概念混用的现象比较严重,比如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质量,食品卫生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食品质量卫生,食品卫生质量等表达含义比较模糊的术语。这种混淆不仅出现在网络、媒体,而且甚至学者著作与法律文件中。含义上的模糊导致了法规和政策指向不明 以及行政管理的目标的分歧。1 食品的含义 食品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食品安全、食品卫生与食品质量的理解,分析这三个概念应当首先分析食品的含义。

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安全、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化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为切实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确保在校师生的饮食安全,我校制定的以下有关食品卫生、食堂加工相关的管理制度: 食物中毒预防和报告制度 一、食堂必须持有卫生行政部门发放的卫生许可证、健康合格证。 二、建立严格的食品安全责任制,校长负总责,分管校长具体负责,总务处负责日常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制,并指定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安全及食物中毒预防工作。 三、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及岗位责任制,相关的卫生管理条款和从业人员工作责任用餐场所公示,接受用餐者的监督。 四、建立严格的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销售操作间、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原料存放间必须由专人负责。食堂管理人员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严防投毒事件发生,确保学生饮食的卫生与安全。 五、对学生加强食品安全教育,劝阻学生不买街头无照商贩出售的食品,不饮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发现学校食堂、食品商店出售变质、污染和三无食品,应及时向学校和卫生监督部门报告。 六、学校要制订食物中毒应急处理预案,发生食物中毒要及时起动应急机制,并实行紧急报告制度。发生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事故的学校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同时向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报告信息应包括发生单位、地址、时间、疑似中毒人数、可疑食物等有关内容,并做好记录。 七、不干涉食物中毒或者疑似食物中毒的报告,不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对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八、对玩忽职守,疏于管理,造成食物中毒或其他食源性疾患的。按卫生部和教育部《学校食物中毒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对学校有关责任人员进行处理。 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措施 一、加强对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管理。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工作,使用城乡统一的自来水。 二、认真做好学生饮用水工作。对提供学生饮用水的企业必须进行科学性的考察,签订供应合同,坚持索证,做好日常的质量监管。 三、及时清洗消毒供水设施。坚持每学期开学之前和开学期间定期进行冲洗和消毒,在夏、秋季节要及时增加清洗消毒频次,并做好冲洗消毒登记工作。 四、定期开展饮用水监督检查。在检查中发现的饮用水卫生安全隐患,必须及时落实整改措施,确保学校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学校食堂高危食品定点采购制度 一、为严格把好食品的采购关,确保食品原材料安全,根据《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二、高危食品是指大米、面粉、食用油、酒、酱油、饮料、肉、禽、皮蛋、蔬菜、海鲜、凉菜等对人的身体健康关系重大,易发食源性疾患的食品。 三、学校食堂采购高危食品,必须实行定点采购,并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索证,以保证其质量。

最新整理谈谈你对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认识学习资料

谈谈你对食品安全与卫生的认识 食品安全问题 食品是人类食用的物品,包括天然食品和加工食品。世界卫生组织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指南》中指出:食品安全是指食用食品不会使消费者受害,保证食用安全。 食品卫生则是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必须采取的一切措施。食品安全卫生是指食品中不应含有可能损害或危胁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或因素,这些因素可能导致消费者急性或慢性中毒或感染疾病及产生危及消费者和其后代健康的隐患。 人们希望食用食品后提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保证人类各种活动必须的食物营养成份。如果因为食品对人体造成危害,这种危害导致消费者本身发生急性或慢性疾病,甚至可能造成消费者后代健康的隐患,这是人们不能容忍的。安全是食品最基本的要素影响食品安全卫生的因素 1.微生物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特别是以细菌、病毒为主而引起的食物中毒,已成为危害人群,特别是危害学生健康的重要问题。 2.农业种植和养殖业的源头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越来越严重。农药、兽药滥用造成在食品中残留量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 3.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工厂、粪场、垃圾堆等污染源的危害日益严重。如环境污染、有害昆虫,如苍蝇、老鼠、蟑螂等传播污染。 4.豪华装修材料释放有害物质。如甲醛、苯化合物等,不仅对食品的直接污染,还可直接危害人群的健康。 5.食品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生活饮用水和消毒剂、空气清新剂等,其卫生与否也是影响食品安全卫生的重要因素。 6.违法生产、经营食品的问题十分严重。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城市、乡镇,生产出不合食品卫生标准要求的产品可造成食物中毒。 7.食品工业中应用新原料、新工艺,有时也带来了食品安全卫生的新问题。如转基因食品、益生菌和酶制剂等技术在食品中应用,食品新资源的开发,既是国际上关注的,也是我们亟待研究和重视的问题。 8.食品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食品中添加违禁物品(瘦肉精、吊白块等)、滥用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企业弄虚作假,不执行卫生制度的现象屡有发生。 9.食品从业人员的安全卫生意识淡薄。 10.不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带来新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为:食用较多的方便食品和超过保质期的食品;集体就餐不符合饮食卫生的要求;生冷食品、动物性食品、煎炸烧烤食品增多;洗涤物品、化学制剂在餐饮业中大量使用;情绪紧张、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等等。 11.市场监管责任不明确。食品安全责任问题模糊。部门职责交叉问题较为严重,各部门单位职责范围不明确,出问题后出现推脱现象。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措施 1.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机制,健全法制,严格标准,完善监测评估、检验检测体系,管理部门责任明确,加强管理,强化地方政府监管责任,加强监管执法,全面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实行政事分开,实施卫生监督综合执法。 2.工作人员持健康证上岗,在鉴定监视危险控制点上对食品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无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及无生产厂家的“三无”食品,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卫生安全,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马虎。有关部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