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高频热疗机

体外高频热疗机
体外高频热疗机

体外高频热疗机

华贵型

供应高频热疗机,威海市博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产的高频热疗机(华贵型),详细了解高频热疗机请登录:https://www.360docs.net/doc/9511908674.html,

高频热疗机适应症:

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乳腺小叶增生、慢性盆腔炎等良性疾病。

采用27MHz短波透热疗法可有效治理亚急性、慢性炎症与疾病。如:

内科疾病:胃炎、溃疡病、结肠炎、胃肠痉挛、胆囊炎、肝炎、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膀胱炎、肾盂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外科疾病:肌炎、纤维织炎、肌痛、扭挫伤、血肿、肩周炎、关节炎、前列腺炎、术后粘连等。

妇科疾病:盆腔炎、附件炎、子宫发育不全等。

神经科疾病:神经痛、周围神经损伤、神经根炎、脊髓炎、多发性硬化等。

肿瘤科疾病:短波高热疗法配合放疗、化疗可用于较深部肿瘤的治疗。

高频热疗机设备特点:

27MHz的工作频率,符合国家医用频率,既能有效穿透病灶又能显著降低皮下脂肪过热的发生率。

治疗时不开刀、不住院、不插管、无创、无痛、非介入,完全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TO)极力推广新理念。

治疗时安全,舒适无并发症和后遗症,是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比拟的。

功率大、热场稳定、分布均匀、治疗时间短、见效快、应用范围广、疗效显著,可快速改善临床症状。

ZD-2001体外电场热疗机简介

ZD-2001体外电场热疗机 设备简介 该仪器应用高频电磁场,能在患者病灶处转化为热能,进而达到杀菌、抑菌、止痛、促进血液及淋巴循环,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最终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 设备特点 该设备采用非介入治疗模式,无创、无痛、疗效显著,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其独特的高频输出频率,使透热深度可达27cm,可治疗不同深度的病变组织。全电动“C”型治疗臂可灵活调整方向,适用于不同病人、不同病变部位;智能实时测温系统,可连续实时测量透热部位的温度,独特的风冷设计,防止皮肤烫伤,增强有效穿透深度;先进的控制软件,具有完善的病例管理系统及打印功能。 治疗特色 由于热疗使炎症组织的通透性增加,药物更易扩散,组织的吸收及代谢更好,从而达到综合治疗炎症的目的。临床反映对前列腺炎和前列腺增生效果显着。这种利用生物物理的方式达到治疗目的非手术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几乎不对患者构成损伤和痛。低损伤和微创介入治疗是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WHO)极力提倡的,代表了当今医疗和康复器械的发展方向。治疗效果治疗精确、灭菌全面、疗程更短、杜绝复发。 适用范围 急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尿道炎、睾丸炎、附睾炎、病毒疣、膀胱炎、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胀痛、睾丸坠痛、性功能障碍、尿路感染、男性不育等。治疗原理:治疗系统集热效应、磁疗为一体,对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以及泌尿系统验证,有着非常明显的治疗效果。 原理 一,热效应使前列腺部内部温度升高,血管扩张,以改善前列腺血液循环,增加腺泡,腺管的通透性,有利于前列腺产生多种免疫球蛋白和合成具有抗感染作用的含锌多肽,增强大小吞噬细胞的功能,促进局部炎症的消散吸收。二,磁场能缓解横纹肌平滑肌痉挛,降低肌张力,皮肤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减轻炎性肿胀对神经末梢压迫作用,纠正由于缺血、缺氧、水肿致痛物质聚集所致疼痛。三,脉冲按摩能使充盈腺体活力减小,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吸收达到治疗目的。 优点 体外电场热疗机主要由高热短波源,体外电机和微波控制系统组成,具有以下优点: (一)治疗范围广,临床应用对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有效率达到90%以上,而且对盆腔炎、附件炎、膀胱炎、生殖道感染疾病等有显著疗效。是目前治疗各种妇科病,泌尿性疾病后遗症的首选仪器。 (二)非接触式治疗,对正常组织无任何损伤,病人无任何痛苦。 体外电场热疗机对疾病的治疗机理是体外高能短波源的光热透热疗法,病变组织在受热作用后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组织的供氧和营养物质加强,代谢废物排泄加快,免疫力增强,吞噬细胞活动加强,使致病源及代谢毒物得以消除,最终使炎症消除,达到治疗目的。

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前列腺炎的临床观察及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方法对120例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按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热疗组:采用 体外高频热疗仪,嘱患者仰卧,将上下电极分别于耻骨联合上缘和腰骶部对置, 1周2次,40min/次,8次一疗程。对照组给予抗生素治疗。结果体外高频热疗 组有效率83.13%。对照组有效率49.23%。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 P>0.05)。结论体外高频热疗技术治疗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疗效显著。 【关键词】体外高频热疗慢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复杂。前列腺炎是因感染 所导致的急慢性炎症,可引起全身或局部症状。目前西医治疗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有 局限性,前列复方饮联合微波热疗对前列腺炎的治疗有很大疗效。我科自2009~2012年抗生素联合微波热疗治疗前列腺炎60例,取得良好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20例病人均为住院病人,他们均有不同程度的尿频、尿急、 尿痛、尿无力、尿分叉等症状,部分有乏力、头晕、失眠等神经衰弱症状、还有 的出现性功能减退症状。直肠指检大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前列腺压痛,前列腺 质地偏硬、不均质,有小硬结。B超检查:显示前列腺组织结构界限不清楚、紊乱,包膜回声增强,内部光点不均匀。 1.2治疗方法将120例患者分成热疗组60例(A组)和对照组60例(B组)。(1)A 组采用HG-2000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病人热疗前排空大小便,仰卧于绝缘塑胶 床上,耻骨联合水平腹、背侧各置一圆形电极板,距离皮肤5~7cm,启动电脑 操作系统,使高频电磁波透射至前列腺内。最大输出功率1200W,工作频率 13.56MHz,温度显示43.5℃,每次热疗时间40min,1次/2d,10次为1个疗程。 同时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2g,2次/d。连服2周。疗程结束后1周复查。(2)B组 仅口服左氧氟沙星0.2g,2次/d。连服2周,复查。 1.3疗效评价:⑴显效:症状消失,前列腺液涂片镜检:白细胞<10个/HP,卵 磷脂小体+++~++++;⑵有效:症状明显缓解, 前列腺液图片镜检:白细 胞>10个/HP,卵磷脂小体>+;⑶无效:症状及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 1.4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下X2 检验。 2 护理 2.1心理支持 护士根据病人的年龄、职业等个性特点实施心理护理,鼓励安慰病人,介绍 成功的治疗实例,并向病人及家属详细介绍治疗原则、操作工程及治疗的优越性 和先进性。 2.2热疗护理 2.2.1热疗前准备了解患者相关情况,及时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病人治疗前尽量少喝水,尽可能的排尽尿,摘除患者身上的一切金属及具有磁性的物品,以 免发生烫伤。 2.2.2热疗中护理认真评估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治疗过程中护士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了解治疗的副作用,当热疗加温至42.5℃时,因体温升高可使循环加快,心输出量增加,因此应观察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若出现面色苍白!冷汗,应警惕虚脱或低血容量性休克。治疗过程中患者出汗较多,应用毛巾及时擦干汗

体外高频热疗机及免疫治疗机的临床应用

体外高频热疗机和免疫治疗机的临床应用 肿瘤治疗现状 肿瘤热疗-绿色疗法 1 肿瘤热疗是国际上继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之后的第五大疗法。是治疗肿瘤的一种全新的独特手段。 2 热疗能够有效地杀伤恶性肿瘤细胞,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同时对病人自身组织毫无损伤,因此被国际医药界称为绝对绿色的-绿色疗法。 3肿瘤热疗机于二十世际九十年代用于临床,目前已更新第三代产品。 肿瘤血管特点 ?肿瘤血管特点:(1)形态异常:肿瘤血管受肿瘤组织压迫,盘旋、扭曲、狭窄、形成瘤内血栓或闭塞; ?(2)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和缺乏弹性基底膜的外膜组成,管壁在高温、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脆弱易破裂; ?(3)肿瘤组织毛细血管的大量窦状隙,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开放状态,加之肿瘤血管神经感受器不健全,对温度的感受性差,致使温度升高,但血流不增加或增加甚少。 二、高热可选择性杀灭癌细胞 热疗的生物学原理 ?由于血管的以上特点,使得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在同样条件下加温,肿瘤组织滞热多,温升高,其温度差可达5-10℃。 ?在同样的加温条件下,对正常组织无损害。 ?而这种温度差会使肿瘤组织的微血管破裂,肿瘤组织血管血流淤滞,形成血栓,肿瘤组织缺氧、PH下降、能量缺乏,肿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溶酶体增多和活化,最后导致细胞死亡。 肿瘤高频热疗机 高热对正常组织的影响 ?皮肤和皮下脂肪对<45℃加温能良好耐受,哺乳动物完整的皮肤产生早期热损伤的临界温度为45℃。 ?与皮肤皮下组织相比,局部加温疗法对较深在的脏器和组织一般不宜发生热损伤。食管对热的耐受性高于胃肠。 技术原理 ?应用频率为13.56Mhz的电磁波,在两极板之间形成电容加热场,人体作为介质在电容场内吸收电能并转化为热能,热能在肿瘤组织内堆积温度升高,抑制肿瘤细胞合成。 热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 肿瘤热疗治疗肿瘤的原理 ?实验证明:当肿瘤组织温度升高至41-45度,并维持30 分钟以上,可杀灭肿瘤细胞。 ?高热使肿瘤细胞膜最先受到破坏,同时高热抑制DNA、RNA 和蛋白的合成,使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导致癌细胞死亡。 ?高热使癌细胞中溶酶体的活性升高,加速癌细胞死亡。 ?高热抑制了癌细胞的呼吸,导致无氧糖酵解增加而乳酸增加促进溶酶体的活性升高,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

高频热疗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66例

高频热疗联合中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66例 发表时间:2014-08-07T11:14:33.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2期供稿作者:谢懿颖[导读] 每个病人都经中医辩证施治口服中药。根据病人的病症来制定治疗原则,如健脾和胃,疏肝理气,行气活血等。谢懿颖 ( 江苏省无锡市中医医院 214000) 【摘要】目的观察高频热疗配合中药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一组患者因各方面的原因没有完成一个疗程(一个疗程为十次),另一组患者治疗三个疗程及以上,比较症状和体征有无明显改善的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关键词】高频热疗中药中晚期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120-01 结论:应用高频热疗配合中药治疗可有效治疗中晚期肿瘤患者。我院康复科从2008年8月到2013年8月统计了这五年收治的66例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收到了明显的疗效。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总结了66例,其中男36例,女30例;年龄31-85岁;疾病分类,其中肺癌24例,消化道肿瘤25例,乳腺癌12例,其他肿瘤5例。 治疗方法我科应用WBC-1高频热疗机,1、电流电压AC220V ±22V,50Hz;2、额定输入功率:≤2KVA;3、工作频率:27MHz±0.4MHz;4、最大输出峰值功率:1200W;5、输出波形:等幅连续正弦波;6、治疗温度设定范围:38℃-45℃。一周2-3次,每次40分钟,10次为一个疗程,反反复复者进行多疗程治疗。 每个病人都经中医辩证施治口服中药。根据病人的病症来制定治疗原则,如健脾和胃,疏肝理气,行气活血等。疗效标准显效:肿瘤面积缩小50%以上,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有效:肿瘤面积缩小不到50%,生活质量有改善。无效:肿瘤无改变或出现新病灶。 治疗结果见附表。 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 典型案例魏某某男,68岁,2004年11月在上海医院行胃癌晚期手术治疗,术中有7个淋巴结肿大。2005年5月28日来我科做高频热疗,治疗前B超示“腹部中量腹水”。给予中下腹部高频热疗,一周三次。十次为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休息两周。同时给予扶正和胃中药,用药如下:潞党参,炒白术,茯苓,茯神各10g ,姜半夏6g,陈皮6g ,苡米30g,山药10g ,炒谷麦芽各15g,猪苓30g,灸枇杷叶10g。目前患者在本科治疗已有九年,各种检查末发现有任何转移,仅有少量包裹腹水,生活质量很好。讨论 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生物学基础⑴抑制DNA、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生物膜在常温下多呈液晶态,温度的变化可影响膜的相变及流动性,生物膜的各种主要功能(能量转换、物质运送、信息传递)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各种膜的相变温度不尽一致,高热可使癌细胞线粒体膜的流动性改变,致膜上酶复合及多酶体系的有序性破坏,酶失去功能,癌细胞也随之死亡。⑵对细胞溶酶体的作用高热可使细胞溶酶体的活性升高,从而加速细胞的破坏,有研究提出,热杀伤肿瘤细胞的原变化在溶酶体,氧压低、酸度高,非增值状态等都会加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这些变化以酸度最重要,热抑制肿瘤细胞呼吸,增强了无氧糖酵解使酸度增强了溶酶体的活性。⑶对免疫系统的作用高热增加膜脂质流动性,并积聚在细胞膜表面有利于抗体与补体的结合;高热阻止抗原抗体复合物脱落,使免疫效应对靶细胞发挥毒性作用。⑷细胞微环境对热杀伤作用的影响活体内肿瘤细胞比体外肿瘤细胞对高热更敏感的原因是高热作用后,肿瘤血流量显著减少,导致血管与肿瘤细胞之间交换不足,细胞呼吸抑制。在缺氧条件下,糖无氧酵解作用加强。细胞内乳酸增加,能量代谢障碍。66例病人全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通过五年来我们对这两组病人的观察和总结,我们体会到⑴高频热疗在中晚期肿瘤病人的治疗中有明显的疗效,坚持在三个疗程以上的病人更有效。⑵热疗对恶性肿瘤的疼痛有明显的缓解作用,特别是对那些因骨转移而致的疼痛有非常显著的止痛效果。⑶对肺癌、乳腺癌,肠癌,皮肤癌合并感染的患者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还具有明显的抗炎促进局部渗出物吸收、改善局部症状的作用。⑷高频热疗对人体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和损伤、无疼痛或不适、病人容易接受、可重复多个疗程。⑸对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可增加红细胞、白细胞等功能。 参考文献 [1]赵彼得、郭新娜编著,高频透热治癌,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3.112 [2]郭新娜等,微波透热治疗恶性肿瘤210例观察,中华理疗杂志,1995,10(2),89 [3]孙燕、周际昌主编,临床肿瘤内科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3

体外高频热疗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

体外高频热疗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 发表时间:2017-10-23T10:35:50.3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8期作者: 1、王伟2、杨洁清[导读] 体外高频热疗法治疗肿瘤具高效、安全等特征,可有效改善肿瘤内科患者病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 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新疆喀什市 844000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高频热疗在肿瘤内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2例我院所收治的各种肿瘤患者,对其行体外高频热疗,回顾性分析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等。结果: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5%;未出现皮肤灼伤、出血、空腔脏器穿孔等并发症,临床常规生化检测显示患者无明显改变。结论:体外高频热疗法治疗肿瘤具高效、安全等特征,可有效改善肿瘤内科患者病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关键词】体外高频热疗;肿瘤内科;临床应用热疗治疗肿瘤的本质特征在于利用加热方式将癌症组织进行加热,使其升温至可杀灭癌细胞的程度,并将此温度维持至治疗目的。热疗所使用热源技术有很多种,加热方式也有所不同,在实际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应依患者病情及病症选择恰当热源技术及加热方式,同时联合抗肿瘤化疗治疗,以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患者耐药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1]。本案选取了62例我院所收治的各类肿瘤患者,对其行体外高频热疗,并观察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62例我院所收治的各种肿瘤患者,包括盆腔、腹腔及其他脏器肿瘤患者。其中男38例,女24例;年龄24-68岁,平均(43.2±6.3)岁;癌症肿瘤分型:实质脏器肿瘤38例,空腔脏器肿瘤24例;宫颈癌30例,直肠癌8例,结肠癌8例,胃癌8例,前列腺癌4例,肝转移癌4例。所有患者肿瘤均分布于盆腔、腹腔和体表浅层。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体外高频热疗,以HG-2000I型体外高频热疗机实施操作,操作方法:患者躺于治疗床上,调整极板高度及床体位置,使病灶体现表投射区对准极板中央,上极板距体表垂直距离5-7cm,下极板升至适当位置;闭合空气开关,旋转控制台电源钥匙于开的位置,当屏幕提示“电子管预热完毕”,高压处关按钮类变绿后即按高压处开按钮,开始高压输出;将功率调节旋钮转至高处,使栅极电压长至100V,转动输出调谐,使其升至此栅极电压下的最高点;2-3min后升高栅极电压,每次20V,并同时调整输出调谐至最佳状态,栅极电压升至140-240w;遇紧急情况可按急停开关,断开高压输出,若要继续治疗则顺利时旋转急停开关,重复上述步骤【2】。每次治疗时间30-40min。 1.3观察指标与评判标准 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依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判,分为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和进展四个级别:经治疗,患者癌变组织完全好转,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者判定为完全缓解;经治疗,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癌细胞活跃程度明显下降者判定为部分缓解;经治疗,患者病情趋于稳定者判定为稳定;经治疗,患者病情有所缓解。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 SPSS17.0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以例数百分比[n(%)]表示计数资料,并利用进行检验。 2.结果 62例肿瘤患者当中,治疗效果为完全缓解者8例(12.90%),部分缓解者50例(80.65%),稳定者3例(4.84%);进展者1例(1.61%),治疗总有效率为9 3.55%(58/62);所有患者接受热疗共463次,均未发生皮肤灼伤、出血或是空腔脏器穿孔等并发症;经常规生化检测,结果显示患者无明显变化。 3.讨论 伴随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临床治疗肿瘤的方法及技术也不断发展。现临床治疗肿瘤的方法不仅有手术治疗,而且还有化疗、放疗、生物疗法、热疗等【2】。手术、化疗、放疗等虽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具很大局限性,而热疗因操作简便、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广泛应用于现代肿瘤临床治疗当中。相比于正常细胞,肿瘤细胞更易发生热损伤。肿瘤组织血管、结构及毛细血管因病变而发生变形或受压,于局部形成血窦,其供血量相对较少,这使得肿瘤组织极易吸收热量,且散热较慢,可长时间贮热。同时,因肿瘤组织长期处缺氧状态、血供较差,致肿瘤细胞处酸性环境,这使得细胞具较高热敏感性。此外,热疗还可使肿瘤细胞膜的稳定性遭到破坏,加大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化疗药物可更易渗入肿瘤细胞内,而在加热状态下,药物浓度及反应速度会迅速加快,因此,热疗联合化疗或放疗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相关研究还表明,热疗还有利降低肿瘤细胞的DNA聚合酶活性,抑制DNA的单链聚集,从而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自我修复,同时,热疗还有利提高患者机体网状内皮系统功能和免疫能力,进而加强机体自身抗肿瘤能力,有效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3]。 热疗需借助热源技术方可实施,当前临床所使用的热源技术主要有电磁波,如射频、微波等,超声波、光源等,加热方式包括局部肿瘤组织介入性加热、体外局部加热及全身性加热三种。其中全身性加热因存在很大危险性而未被广泛推广应用,临床多选择以射频或超声波技术实施体外局部加热。体外高频热疗是应用高频震荡电流通过空气作为人体与电极之间加热的介质,产生高频电磁场作用于肿瘤组织,磁场的能量被组织吸收,转变为热能,通过热量堆积,使肿瘤内温度升高,抑制肿瘤细胞合成,破坏其细胞骨架,最终使肿瘤细胞凋亡[4]。此热疗方式有效避免了皮肤灼伤、疼痛、麻醉、穿孔、出血等技术性问题,同时也不易发生并发症。另此治疗方式具疗效优、适应证宽等优势,适用范围广,且易被患者接受【5】。 本案对62例各种肿瘤患者行体外高频热疗,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3.55%,说明此体外高频热疗治疗肿瘤具良好临床疗效;另未有患者发生并发症,表明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较高。要注意的是,此方法不可用于患者头部,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出血性疾病、化脓性感染、急性炎症、体温超38℃孕妇等患者也不宜使用此方法进行治疗。在实际工作当中,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热疗方式。

深部热疗在艾滋病相关肺炎中的应用

深部热疗在艾滋病相关肺炎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12-04T13:32:34.14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4期作者:吕明张春梅刘海霞 [导读] 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深部热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其能通过能量作用有效控制急性期炎症反应和疾病的进展。 吕明张春梅刘海霞 山东省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 255000 【摘要】目的:探讨深部热疗在艾滋病相关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7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艾滋病相关肺炎患者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深部热疗。结果: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46.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咳嗽消失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深部热疗在艾滋病相关肺炎中的应用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有利于患者症状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艾滋病相关肺炎;深部热疗;体温;咳嗽 艾滋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以T4(CD4+)淋巴细胞受损为主要特征的细胞免疫功能不全性疾病【1】。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逐渐增加,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深部热疗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其能通过能量作用有效控制急性期炎症反应和疾病的进展。本研究具体探讨了深部热疗在艾滋病相关肺炎中的应用方法与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7月到2015年2月选择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艾滋病相关肺炎患者26例,纳入标准: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X线检查结果确诊为艾滋病相关肺炎;治疗期间无死亡发生;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确认中心查HIV-1抗体阳性(免疫印迹法);肺部病变短期内变化不大,或对正规抗生素治疗无反应;纵隔或全身淋巴结肿大;患者知情同意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疾病或其他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其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59.52±4.42岁;入院平均体温为38.81±0.84℃;婚姻状况:在婚20例,不在婚6例;发病后至确诊时间为1-12个月,平均为4.55±1.28个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3例,两组的上述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根据病人临床特点及微生物检查结果采取不同的基础治疗,给予头孢哌酮、阿奇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等加强抗感染治疗;给予抗病毒、调节免疫及对症,加强支持治疗;给予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痨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深部热疗治疗,采用TYHP700-1体外高频热疗机进行患侧胸腔的深部热疗,根据患者实际耐受情况设定治疗功率500-1000W,治疗时间40-60min,每16为1周期,共治疗2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综合疗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指标完全改善为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实验室指标明显改善为有效;治疗后无达到上述标准为无效。对比观察两组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与咳嗽消失时间。 1.4 统计方法 用SPSS13.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对比采用轶和检验,计数数据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综合疗效对比 经过观察,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对照组为46.2%,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综合疗效对比(n) 3 讨论 在艾滋病患者中,肺部是最多见的受累器官,且肺部条件致病原感染往往是艾滋病的首发症状,因此可能在呼吸内科首诊。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的常见病原体有分枝杆菌、真菌、肺炎链球菌、巨细胞病毒、肺孢子菌等。相比单纯性肺部感染,艾滋病患者合并的肺部感染往往症状严重,病情疾病进展迅速,极易发展为重症肺炎。 当前研究显示,与其他感染靶器官相比,肺脏可能是艾滋病病毒增殖和复制的主要场所,引起肺部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以原虫,真

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9-08-13T16:35:03.60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下第6期作者:黄玲玲 [导读] 为接受体外高频热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适宜临床推广。 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 226200 【摘要】目的:探究为恶性肿瘤患者实施体外高频热疗干预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9月,将84例接受体外高频热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护理前,研究组的SDS评分和SAS 评分均与参照组大致相当(P>0.05)。护理后,研究组的SDS评分和S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为接受体外高频热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实施系统性护理干预,能获取较好效果,适宜临床推广。 【关键词】体外高频热疗;恶性肿瘤;系统护理;护理效果;探讨分析 体外高频热疗技术的实质,就是要利用频率参数为13.56MHz的电磁波,通过在两块极板组件之间建构形成电容加热场,以人体作为介质,在电容加热场内部通过吸收电能转化为热能,继而热能在人体肿瘤病理组织中持续堆积诱导温度升高,以抑制肿瘤细胞进一步合成增殖的形式,实现对肿瘤疾病的治疗技术目标[1-2]。在恶性肿瘤患者接受体外高频热疗干预过程中,选择适当方法为患者开展护理干预,能助力患者获取到良好效果[3]。本文以我院收治的部分接受体外高频热疗的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为其实施了系统性护理干预,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7年1月-2018年9月,将84例接受体外高频热疗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等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参照组男性25例,女性17例,年龄介于41-82岁,平均(61.2±3.4)岁。研究组男性26例,女性16例,年龄介于42-81岁,平均(61.4±3.6)岁。研究组与参照组在性别,以及年龄等基础资料方面无差异。 1.2临床护理处置方法 为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针对研究组行系统性护理干预,其具体内容如下: (1)治疗前护理:在患者接受治疗前,护士要指导患者尽量少喝水,将膀胱中蓄存的尿液尽量排出,运用纸巾彻底擦干残余在尿道口位置尿液。要指导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维持体位不变,穿纯棉制衣服,暴露治疗部位,完全摘除身上佩戴的一切金属物品、含磁性物品,以及假牙和假肢,避免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发生烫伤,以及其他危险。 (2)治疗中护理:护士要针对患者的耐受程度展开全面观察,遵照患者对热的耐受程度为其开展治疗方法的调整,避免患者发生皮下脂肪组织结节问题或者是烫伤问题。护士要针对患者的各项基础性生理指标展开动态化的监测和记录,结合患者实际获取的治疗效果和临床反应特征,为其选择适当手段开展临床干预。治疗过程中有出汗珠者,应擦拭干再进行治疗,注意观察输出调谐表,一般改变介质后都需要重新调整输出调谐表。 (3)治疗后护理:护士要在患者接受治疗后,针对患者的血压生理指标和心率生理指标展开测定,等候患者的指标测定结果恢复正常之后,方可指令其离开治疗室,要指导患者尽快更换汗湿衣物,维持和保障患者皮肤组织的干燥清洁状态。 1.3临床评价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接受护理干预前后的SDS评分和SAS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择取统计学软件包——SPSS19.0,计数资料(n,%)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1: 3讨论 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恶性肿瘤疾病是最近若干年间诱导世界各国民众发生因病死亡结果的重要原因,且伴随着经济社会建设发展事业的快速稳定持续组织推进,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条件的持续改善,以及日常行为习惯的不断变化,恶性肿瘤疾病的发病率展示出了逐渐

体外高频热疗的应用

新颖性绿色治疗--体外高频热疗 作用机理及适应症: 首先,体外高频热疗采用高频电磁场对人体进行透热治疗,非介入、无痛、无创伤、区域热疗,透热深度可达25CM,贯穿整个胸腔、腹腔、盆腔,使肿瘤组织局部温度达到43℃以上,杀伤癌细胞;不仅存在对肿瘤细胞直接的热细胞毒效应,同时也对放化疗增敏,提高人体免疫力,特别能有效解决癌痛问题;适应于肺癌、肺转移癌、食管癌、胃癌、肝癌、肝转移癌、乳腺癌、胰腺癌、胆囊(管)癌、肠癌(结肠、直肠)、膀胱癌、前列腺癌、卵巢癌、宫颈癌、恶性淋巴瘤、各种肉瘤以及胸腔、纵膈、腹腔、盆腔和四肢的原发与转移的肿瘤、癌性胸水、腹水,晚期癌的顽固性疼痛等,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重要手段之一。 其次,体外高频热疗还有改善局部血供,增加氧与养份的供给,促进疤痕组织软化,使炎性物质吸收,增强吞噬细胞功能,达到消炎、消痛、止痛的治疗作用。热疗还能改善药动力学特性,有利于药物进人病灶,增强药物的治疗效果。主要用于泌尿、生殖系的炎症、良性增生等,如慢性前列腺炎、良性前列腺增生、膀胱炎、盆腔炎、附件炎、原发不孕、外阴炎、阴道炎、宫颈炎、痛经、卵巢囊肿、乳腺炎、乳腺增生等。 该治疗仪还具有不须接触人体,无损伤,无明显副作用,舒适治疗等特点,较适合中老年病人的治疗需要。 禁忌症: 1. 体表和体内的金属,植入心脏起博器的患者; 2. 出血性疾病和出血倾向,重要脏器衰竭发展趋势或功能不全者; 3. 神经源性体温调节障碍、知觉障碍的患者,孕妇、月经期妇女; 4. 头部禁用高频透热治疗,体温超过38℃的患者; 5. 急性炎症活动期、结核活动期患者,结石嵌顿疼痛期。 热疗前准备及使用注意事项 1. 排大小便; 2. 去除体内外一切金属;体外:纽扣、手表、假牙、首饰;体内:金属环、支架、吻合器): 3. 最好穿纯棉制衣服,暴露治疗部位。 4. 治疗期间患者不能过度忍受热感,以免烫伤。如有不适或遇特殊情况,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5. 浅Ⅱ度烫伤可用紫草油涂抹,皮下脂肪结节可用50%硫酸镁湿敷。 6. 治疗时可继续进行输液。 治疗疗程: 肿瘤患者:每次治疗60-90分钟,间隔1-3天治疗一次,4-5次为一个疗程,一般治疗两个疗程;或遵医嘱。 炎症患者:每次治疗30-40分钟,间隔24-48小时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 或遵医嘱。 地址:病房楼一楼内五科体外高频热疗室 联系电话:60468(内线)

肝动脉栓塞术加射频消融与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疗效与安全性

肝动脉栓塞术加射频消融与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 肝癌疗效与安全性 目的:对肝动脉栓塞术加射频消融与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性肝癌、肝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对照组患者应用肝动脉栓塞术进行治疗,试验组为在栓塞后一周复查可见有实体肿瘤的患者,对其应用射频消融及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甲胎蛋白含量进行测定比较,并对治疗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试验组甲胎蛋白含量降低情况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结论:肝动脉栓塞术加射频消融与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疗效优于单纯肝动脉栓塞术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标签:肝动脉栓塞术;射频消融;体外高频热疗;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相对隐匿,因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1.5年[1]。当发现明显不适进行就诊时,病情大多已经处于中晚期,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差。本次试验旨在探究肝动脉栓塞术加射频消融与体外高频热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及转移性肝癌的疗效,具体试验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试验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0月-2012年8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患者,其中男64例,女36例;所有患者的年龄37~75岁,平均51.8岁;病程为3~7个月,平均4.7个月。在进行治疗前,所有的患者均进行原发性肝癌、转移性肝癌的诊断并最终确诊。将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治疗前对患者常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液、甲胎蛋白含量等方面的常规检查,以确保患者没有介入治疗的禁忌证。治疗时,使患者平卧,用2%的利多卡因对患者进行局部的麻醉;利用Seldinger穿刺法[2]对患者的右侧股动脉进行穿刺,在DSA透视下置入5F鞘至肿瘤位置,至肿瘤供血动脉处,对导管头端进行固定,并注入碘油乳剂(奥沙利铂+表柔吡新+超液化碘油)对肿瘤血管进行栓塞,尽可能做到完全阻断血液流动。当栓塞过程有碘油乳剂流速缓慢、返流等情况发生时适量减慢注入的速度;当栓塞过程中患者出现轻微不适时可适量减缓速度并给予适量的利多卡因;当患者出现严重不适时立即停

高频热疗治疗慢性盆腔炎128例观察

高频热疗治疗慢性盆腔炎128例观察 发表时间:2011-11-23T15:22:10.1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30期供稿作者:张新敏冯志超 [导读] 慢性盆腔炎是各种化脓性菌在患者抵抗力减弱等情况下发生的,一般是由于急性治疗不彻底发展而来。 张新敏冯志超(河南淇县人民医院 458000) 【中图分类号】R71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0-0136-02 【摘要】目的观察体外高频热疗对慢性盆腔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疗效。方法给予抗生素应用并用体外高频热疗治疗128例。结果疗效明显。结论抗生素并用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效果满意,是治疗该病有效的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体外高频热疗慢性盆腔炎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因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较难彻底治愈。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我科对12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给予体外高频热疗结合药物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近2年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128例,均经妇科临床检查、B超及宫腔镜确诊,年龄24~52岁,平均38岁,病程0.5~13年,<1年66例,1~3年50例,>3年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腹坠胀、疼痛和腰骶部疼痛,或伴有白带增多甚至脓性白带,性交痛20例,月经不规则、淋漓不净29例,伴继发性不孕18例,痛经7例;妇科检查:宫颈有举痛,子宫有压痛,输卵管有不同程度的增粗、增厚、压痛或盆腔包块;体征:附件区有压痛,可触及条索状肿物或囊性包块。彩超检查显示盆腔积液56例,盆腔炎性包块30例,卵巢囊肿5例。 1.2 方法应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3g和替硝唑静脉给药15天,每12h一次。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并用高频热疗机治疗,开机前患者将尿排尽,除去身上金属物,下腹只穿纯棉内裤,仰卧于绝缘塑胶床上,两个直径20cm电极分别置于耻骨联合和骶尾部,电极板距皮肤5~ 8cm,最大输出功率600W,维持输出功率60%~80%,工作频率13.5MHz,治疗温度38~42℃,平均40℃,患者感觉舒适的温热感为易,每次治疗4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1周,月经期停止治疗,少数患者1个疗程痊愈,最长治疗3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痊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白带正常,彩超显示正常盆腔;显效: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明显改善,白带正常,彩超显示输卵管增粗程度明显减轻或盆腔包块明显缩小,盆腔积液基本消失;好转:症状减轻,体征改善,白带接近正常,彩超显示输卵管增粗程度有所减轻或盆腔包块有所缩小,盆腔积液明显减少;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B超显示无变化。 2 结果 观察中有2例患者下腹部皮下出现脂肪硬结,触痛明显,停止治疗2周自行吸收,其余未发现其它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盆腔炎是各种化脓性菌在患者抵抗力减弱等情况下发生的,一般是由于急性治疗不彻底发展而来。主要病变为结缔组织增生、粘连、分泌物积聚。性病的滋生漫延,经期卫生不良,产后或流产感染,妇科小手术无菌操作重视不够,都是慢性盆腔炎发生的原因。由于长期炎症刺激,纤维组织增生,使炎症器官发生粘连,形成包块或条索状物,导致腹部疼痛,月经及白带不正常。长期炎症引起附件包块还可造成不孕。也由于病灶周围纤维化包绕,血液循环差,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体征改善不明显。我们采用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慢性盆腔炎患者,利用该机具有的热效应、热外效应及高频电磁场的作用,使盆腔组织血管扩张、血液淋巴循环增强、血管和组织细胞通透性增高、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促进炎症产物的吸收和正常组织再生。其热外效应,以改善神经功能状况,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改善生殖系统内环境及卵巢内分泌功能、使月经状况得以改善。消除病灶组织酸中毒,减少炎症渗出物,促进正常组织再生。高频电磁波能使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量增加,并使血清球蛋白数量增加。使体内抗体和溶解细菌的补体增加,凝聚素、调理素也增加,使巨噬细胞功能增强。结果表明,应用抗生素、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疗效好、安全、方便、患者易于接受等。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1993:250-255.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