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

国内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
国内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

国内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

核心提示: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当前我国猪场一种非常重要的病毒性疾病,给感染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神经症状及高

死亡率,同时也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的重要原发性病原,伪狂犬

病与蓝耳病和猪瘟等病毒性感染在猪群的持续存在也是猪病复杂的重要原因,同时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对种猪场,除了经济损失外,伪狂犬野毒

阳性对于品牌和贸易同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猪肉出口和种猪的销售。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当前我国猪场一种非常重要的病毒性疾病,给感染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同时也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的重要原发性病原,伪狂犬病与蓝耳病和猪瘟等病毒性感染在猪群的持续存在也是猪病复杂的重要原因,同时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对种猪场,除了经济损失外,伪狂犬野毒阳性对于品牌和贸易同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猪肉出口和种猪的销售。

海博莱实验室近年来对我国规模猪场猪伪狂犬感染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监测与分析。2006年监测中国部分省市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率的结果显示(本报告发表于《猪业科学》2007年第11期),约有超过一半的(52%)的规模猪场伪狂犬野毒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6.9%。全国种猪感染率为18.2%,阳性场种猪的感染率为33%。

在2007年所检测的131个规模化猪场中,81个猪场为伪狂犬野毒阳性,猪场阳性率63.4%,在7445份血清中,总样品阳性率为14.8%。2007年所检测的所有猪场3620份种猪样品中,18.2%的种猪为野毒抗体阳性,伪狂犬阳性场中,阳性种猪比例为27.2%(本报告发表于《猪业科学》2008年第10期)。

2008年我国11省市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抗体检测结果显示,在共119个规模化猪场中,超过一半(57.1%)的猪场为野毒阳性场,在共6785份样品中,野毒血清阳性率为11.7%。2008年所检测的119个规模化猪场3860份种猪样品中,14.0%的种猪为野毒抗体阳性,伪狂犬阳性场中,阳性种猪比例为22.9%(本结果发表于2009年《养猪》杂志)。

母猪感染伪狂犬病后主要表现为不育、返情率高和屡配不孕。妊娠母猪常发生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其中以产死胎为主,产出的弱胎通常在3-4天死亡。且无论是头胎母猪还是经产母猪都发病。公猪可引起睾丸鞘膜炎,表现为睾丸肿胀、萎缩等,致使种用性能降低或丧失。

新生仔猪及4周龄以内的仔猪,常突然发病,病情极为严重,可发生大批死亡,死亡率几乎高达100%。发病仔猪表现体温上升达41℃以上,食欲废绝,伴有明显的神经症状,精神极度颓萎、昏睡、发抖、运动不协调、痉挛、呕吐、流涎、呼吸加快、叫声嘶哑、腹泻,有的病猪倒地侧卧,头向后仰,四肢划动作游泳状运动。有的病猪作圆圈运动或后退,最后昏迷衰竭死亡,极少康复,病程1-2天。

断奶前后仔猪主要为呼吸系统症状,表现呼吸困难、咳嗽、流鼻涕等,也有部分猪出现神经症状、拉稀和呕吐等。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新生仔猪,发病率一般为20%-40%,死亡率约为30%左右。而猪的搔痒症状却不明显。

成年猪一般多为隐性感染,即使表现症状也极为轻微,只表现一过性发热,精神沉郁等轻微症状,有的病猪出现呕吐、咳嗽,一般多于4-8天后康复。但是值得关注的是,育肥猪感染伪狂犬病通常导致与其他病原混合感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往往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育肥猪主要表现为生长迟缓和日增重下降,实验表明,在伪狂犬病污染猪场对断奶后的育肥猪进行伪狂犬病基因

缺失弱毒疫苗接种和非接种的增重试验,结果50天内疫苗接种猪比非接种猪平均每头多增重3.2kg,这充分表明伪狂犬病严重影响猪的日增重,使饲料报酬降低、经济效益下降。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处理方案

狂犬病应急处置技术方案(试行) 1. 前言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是迄今为止人类病死率最高的急性传染病。近年以来,我国狂犬病疫情呈上升趋势,病死率高居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首位。目前我省狂犬病疫情、疫区有所扩大,疫情形势十分严峻,我市近几年也是有疫情发生,对群众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为了加强应急控制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2.诊断标准 见《传染病诊断标准汇编》 3.分级标准 根据狂犬病发生的病例数、流行的范围和趋势,将狂犬病疫情划分为四级,即:一般(IV级)、较大(III级)、重大(II级)和特别重大(I级),具体分级标准如下: 3.1一般疫情(IV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2-3例,或发生动物间狂犬病疫情。 3.2较大疫情(Ⅲ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4-5例,或疫情波及3个及以上镇(乡、街道)。 3.3重大疫情(Ⅱ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内出现狂犬病疫情6-10例,或发病数虽未达到10例,但扩散至毗邻县(市、区)。 3.4特别重大疫情(I级):1个月内,本市范围发生狂犬病疫情20例以上,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 4.应急措施 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分级进行应急处置。 4.1报告 4.1.1接报:实行“首接负责制”,接报时详细填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记录卡》。 4.1.2报告:按照《咸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内部报告”和“对外报告”的要求进行疫情报告。 4.1.3网络报告 ⑴医疗机构收治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医疗机构负责网络直报; ⑵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发现的确诊病例、临床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由疾控中心负责网络直报; ⑶经现场流行病学初步调查确认为暴发疫情后,由疾控中心负责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网络报告。 4.2物资准备 4.2.1流行病学调查表:《狂犬病个案调查表》、《狂犬病宿主动物基本情况调查登记表》、《犬伤

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对策

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4-06-27T15:17:12.6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8期供稿作者:崔心尧郭在清 [导读] 以犬的管理为主,管好家犬,捕杀野犬、流浪犬。家犬应定期注射兽用狂犬疫苗,并登记挂牌。必要时实行行政强制措施。 崔心尧郭在清 (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35500) 【摘要】2006年元月-12月,该县共报告发生狂犬病11例。发病率高达1.12/10万。为控制狂犬病流行,接到报告后,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先后及时派员进行个案调查,并对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控制策略和措施。现报告如下: 【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8-0053-02 1.资料来源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例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人口资料来源于县统计年鉴。 2.结果 2.1流行特征 2.1.1流行强度 2006年全县共报告发生狂犬病11例,死亡11例。年发病率高达1.12/10万。病死率为100﹪,占全县传染病死亡总数的7 3.33﹪。排在全县传染病死亡第一位。 2.1.2暴露时间调查资料显示,11例病人均为当年暴露当年发病。其中暴露于4月1例、6月1例、8月3例、9月1例、10月5例。8~10月份有9例,占全年的72.73﹪。 2.1.3时间分布 11例狂犬病发生在5、9、10、11、12月,其中5月1例、9月3例、10月2例、11月2例、12月3例。 2.1.4地区分布 11例狂犬病分布于黄梅全县17个乡镇场中的8个乡镇场。其中蔡山、停前、刘佐、杉木、新开、大河、龙感湖各1例,黄梅镇、下新各2例。 2.1.5人群分布 11例病人中男性9例、女性2例。11例病人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4岁(表1)。 表1 11例狂犬病病人年龄分布 2.1.6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7例,占6 3.64﹪;干部1例;占9.09﹪;儿童3例,占27.27﹪。 2.1.7发病与免疫史的关系 11例病人暴露前均没有免疫史。暴露后有7例未免疫,占6 3.64﹪。其余4例中有1例(4岁)接种了狂犬疫苗加狂犬免疫球蛋白,但因犬咬伤头面部,为撕裂伤,进行了缝合;另3例也均为Ⅲ级暴露,但未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仅注射狂犬疫苗,伤口也没有进行彻底冲洗,1例注射5针次(0、3、7、14、28d);1例注射4针次(0、3、7、14d);1例注射3针次(0、3、7d)。伤口均没有进行彻底冲洗。 2.1.8潜伏期与咬伤部位的关系 11例病人中潜伏期最短的8天,最长的109天。11例病人平均潜伏期66.8天。咬伤后1个月内发病的有4例,占36.37﹪;3个月内发病的有5例,占45.45﹪;6个月内发病的有2例,占18.18﹪。咬伤头面部2例,平均潜伏期22天(1例冲洗伤口,并注射狂犬疫苗加狂犬免疫球蛋白、1例碘酒消毒,并注射4针次狂犬疫苗);咬伤上肢4例,平均潜伏期54.5天(1例为Ⅱ级暴露、1例碘酒消毒,并注射5针次狂犬疫苗、1例碘酒消毒,注射3针次狂犬疫苗);咬伤下肢3例,平均潜伏期47天;咬伤腰腹部2例,平均潜伏期72天。 2.2临床特征 2.2.1伤人动物及伤口处理 11例病人均为犬伤害而感染发病。11例病人暴露后,有2例作过冲洗,并用碘酒消毒;有2例仅用碘酒消毒;有1例仅用饭团敷伤口;有1例咬伤后未出血,自己挤出少许血;有5例未作处理,占45.45﹪。 2.2.2临床症状 11例病人有6 3.64﹪的开始时多有伤口局部麻木及蚁走感,有5 4.55﹪的病人有较为典型的“怕水、怕风、怕光”三恐症。病程为2~7天。均为临床诊断病例。 3. 讨论与分析 3.1上述结果显示,发病者中年龄小于10岁的占27.27﹪;大于60岁的占5 4.55﹪,是人群中的弱者,特别是儿童,应是保护的重点。从职业上看,发病者中63.64﹪的是农民,狂犬病防控的重点应放在农村。 3.2调查资料显示,11例犬咬伤者的发病,主要是其存在高危因素即狂犬病暴露后未及时规范处理(63.64﹪),或是处理不规范(36.36﹪)。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一是犬伤者狂犬病的预防意识缺乏,以及顾及经济承受能力而未进行暴露后规范处理;二是由于该县有十余年未发生狂犬病,有一部分专业人员狂犬病防治知识和技术缺乏,既不能科学处理,又不能做好宣传。 4.对策 4.1加强对传染源管理。以犬的管理为主,管好家犬,捕杀野犬、流浪犬。家犬应定期注射兽用狂犬疫苗,并登记挂牌。必要时实行行政强制措施。 4.2加强人用狂犬疫苗的市场管理。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相关部门应对狂犬疫苗市场进行彻底整顿。以疾控机构的冷链系统为载体,指定疾控机构为进购和供应给各乡镇卫生院的单位,确保疫苗质量安全有效。 4.3规范狂犬疫苗接种单位。在辖区内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明确疾控中心和乡镇卫生院为狂犬疫苗接种单位。并要求严格执行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同时,加强对其专业人员的狂犬病暴露后处置技术培训,并要求严格执行卫生部《狂犬病暴露后处置工作规范(试行)》。 4.4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栏等,大力宣传狂犬病的严重危害和预防知识,尤其要加强农村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特别提示,加强对小儿的监护,避免犬伤害。使狂犬病防治知识家喻户晓,提高群众主动做好犬只免疫和犬咬伤后主动就诊的自觉性。4.5发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作用。犬伤者及发病者大部分在农村,将狂犬病暴露后的处置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补偿范围,进行定

25例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25例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7-01-10T13:59:38.4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29期作者:韩卫芳闫以让崔艳梅[导读] 分析2009-2015年晋中市25例狂犬病发病情况,了解其流行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 (山西省晋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山西晋中 030600)【摘要】目的:分析2009-2015年晋中市25例狂犬病发病情况,了解其流行规律,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2015年晋中市25例狂犬病个案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市2009-2015年狂犬病年发病数1~5例,发病呈流行趋势,病死率100%。发病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5.25:1,以青壮年农民感染发病为多数。我市狂犬病平均潜伏期63天,病程4.23天。56%病例未 处理伤口,84%的未注射狂犬疫苗,全部病例未使用抗狂犬血清。结论:晋中市狂犬病疫情正呈流行趋势,预防狂犬病,应加强部门间协调配合,对犬实行“登、免、限、管、灭”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广泛开展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加强犬伤情况及狂犬病疫情监测;提高狂犬病暴露后规范处置率;探索救治狂犬病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155-02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传染病,病死率几乎100%,我国狂犬病发病数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1]。晋中市近年来狂犬病发病开始抬头。为掌握狂犬病在我市的发病动态、流行规律、流行因素,为今后狂犬病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现将我市2009-2015年25例狂犬病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晋中市2009-2015年25例狂犬病个案调查表及流调报告,人口资料来源于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2.结果 2.1 流行病学特征 2.1.1流行强度晋中市2009-2015年共报告狂犬病25例,其中2009年1例,2010年3例,2011年4例,2012年5例,2013年5例,2014年2例,2015年5例。25例狂犬病全部死亡,病死率100%(见图1)。 图1 晋中市2009-2015年狂犬病发病数比较图 2.1.2地区分布 25例狂犬病分布在8个县(市),灵石、平遥各5例,共占40%。寿阳4例;介休、榆次各3例;太谷、昔阳各2例;左权1例。(见图2) 图2 晋中市2009-2015年狂犬病发病地区分布图

2018狂犬病防控指南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文件 -2- 附件:《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6年1月29日 抄送: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中心病毒病所。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2016年1月29日印发校对人:李昱 附件: 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版) Tech nicalGuideli nesforHuma nRabies Preve ntio nan dCo ntrol(2016)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6年1月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前言 (4) 一、病原学和实验室诊断 (5) (一)..................... 病原学 5 (二)....................... 实验室诊断7 二、临床学 (9) (一)................ 发病机理9 (二)............................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11

1 ?狂犬病暴露者的伤口感染 (11) 2 ?狂犬病的临床表现 (13) 3 .诊断标准 (15) 三、流行病学 (17) (一)...................... 疾病负担17 (二)............... 感染动物来源18 (三).......... 我国人间狂犬病流行特征19 四、人用狂犬病疫苗 (22) (一)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 (22) (二)我国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历史和现状..24 (三)人用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的演变 (25) (四)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机制、毒株及质量 标准 (27) (五)........................... 疫苗的血清学效果评价29 1 .暴露前免疫 (30) 2 .暴露后程序 (30) 3 .特殊人群 (32) 4 .疫苗效力及免疫失败 (33) 5?疫苗安全性 (34) (六)暴露前及暴露后预防成本效益评价..36 五、被动免疫制剂 (37) (一)........................... 被动免疫制剂的种类38 (二).............................. 被动免疫制剂的作用机制39

32例人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32例人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发表时间:2014-08-06T15:14:38.2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22期供稿作者:易方莲李万书[导读]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c),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人和温血动物以后引起的、一种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 易方莲李万书 (宜宾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644000) 【中图分类号】R1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020-02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c),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人和温血动物以后引起的、一种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因其病死率极高,已经成为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现将宜宾市自2004年以来发生的、资料较完整的32例狂犬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数据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病例信息来源于各区县上报的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和狂犬病病例死亡个案调查表。 1.2 分析方法用Excel将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 地区分布 全市十个区县都有狂犬病病例报告,其中宜宾县(8例)、江安县(5例)和筠连县(5例)报告病例较多,其他区县报告病例相对较少。全部病例都发生于农村地区,城镇无病例报告。 2.1.2 人群分布 报告病例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男女性别比为2.2:1。病例年龄最小的4岁,最大的62岁,其中15-60岁年龄组病例最多,为21人,0-14岁年龄组10人, 60岁以上1人。职业分布集中于农民(23例,占71.88%)、学生(7例,占21.88%)和散居儿童(2例,占6.25%)。 2.1.3 时间分布 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4-9月为多(23例,占71.88%)。 2.2 病例致伤及处置情况 2.2.1 致伤动物 致伤动物全部为犬,其中6头为有主或自养犬(只有 1头接种过兽用狂犬病疫苗),其余26头为无主流浪犬,接种史不详。攻击原因4例为人为嘻逗导致,其余28例为主动攻击。伤人后,致伤犬10头被捕杀抛弃,10头下落不详,9头被捕杀深埋,3头被捕杀烹食。 2.2.2 病例受伤情况 受伤程度按照WHO犬伤暴露分级标准[2],Ⅱ级暴露3例,其余为Ⅲ级暴露。以单处伤为主,23例,占71.88%,其中上肢12例,下肢7例,头面部位4例。多部位受伤9例,占28.13%。 2.2.3 潜伏期及病程 32例病例中,除2例受伤日期不详外,其余30例病例,潜伏期最长的211天,最短10天,平均63.68天。全部病例都有住院经历,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天,平均3.96天。 2.2.4 暴露后处置情况 所有病例均无暴露前免疫史。在受伤以后,有16例未对伤口作任何处置,8例在家自行作简单处置(水洗,酒冲),8例在村医或私人诊所进行了简单的消毒处理。27例病例没有进行狂犬病疫苗注射,3例完成全程注射(其中1例疫苗注射部位为臀部),2例在没有完成全程接种时即发病。所有的病例都没有注射过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 3 讨论 作为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狂犬病在世界上分布甚广。尽管人用狂犬病疫苗和免疫血清早已经研制成功,并广泛投入使用,但全球每年仍有5-6万人死于狂犬病。 国外经验证明,主动预防狂犬病的根本措施,应该把重点放在控制传染源上面[3]。因此,加强犬只管理,健全犬只登记、立册制度,推行强制性免疫接种,可有效地控制狂犬病的发生。 专家指出,狂犬病的疫情分布呈现出显著的经济相关性,其发生和流行与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法规程序有着直接的关系[4]。宜宾市近10年来的发生的狂犬病疫情,病例全部来自于农村人口,且多发生于青壮年和儿童,大部分病例受伤后未规范处置。提示我们应将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作为下一步狂防工作的重点,开展主动监测和调查。同时应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普及狂犬病防治知识,提高群众(特别是农民和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狂犬病疫情。 作为一种病因明确、已有成功防控经验和有效防控措施的疾病,狂犬病的预防控制是一个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动员起来,通过采取综合防控措施,建立起有效的管理机制,才能逐渐控制甚至消灭它。 参考文献 [1] 韩茂昌,韩明,等.当前我国狂犬病流行特征与暴露后处置进展[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09,15(1):44-46. [2] WHO. Position on rabies vaccine[J].WHO Drug Information,2002,16(1):4-7. [3] SiH, GuoZM, HaoYT, et,al. Rabies trend in china(1990-2007)and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in zhe Guangdong province.BMC Infect Dis .2008,21;8(1):113. [4]姜里迦.我国狂犬病人间流行特征及防控策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1,27(2):148-150.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狂犬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 1. 一般情况 1.1 姓名 1.2 性别(1)男(2)女口 1.3 年龄(岁)口口 1.4 家长姓名 1.5 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小学生(4)中学生(5)大学生(6)农民(7)工人(8)干部(9)教师(10)家务或待业(11)饲养员或屠宰工(12)其他 (13)不详口口 1.6 文化程度(1)学龄前儿童(2)文盲(3)小学(4)初中(5)高中(6)大 学(7)不详口 1.7 住址县(区)乡(镇)村(居委会) 2. 感染途径 2.1 肇事动物种类(1)狗(2)猫(3)鼠(4)其他(5)不详口 2.2 户主姓名 2.3 肇事动物免疫(1)否(2)有_月_日(3)不详口 2.4 肇事动物伤人(1)主动袭击(2)被骚扰后伤人(3)同时咬伤多人口 2.5 肇事动物伤人后(1)如常,未作处理(2)被拴、尚在(3)打死(4)失踪 (5)病死(6)出卖(7)出卖时间(8)不详口 2.6 其他途径 (1)宰杀、饲养时被感染(2)其他口 3. 伤口处理情况 3.1 受伤时间_年_月_日_时 3.2 伤口情况 (1)上下肢、躯干浅表咬伤,出血省,或仅有明显牙痕(2)上下肢、躯干中度咬伤,出血多,或黏膜(眼、口腔、肛门)被动物污染,(3)头颈面、手指咬伤(不论轻重),四肢、躯干大面积深度或多处中度咬伤口 3.3 伤口处理情况 3.31 伤口是否处理(1)无(2)自行处理(3)医生处理口 3.32 伤口处理时间_年_月_日_时 3.33 清洗(1)无(2)清水(3)盐水(4)肥皂水(5)碘酒(6)新洁尔灭 (6)其它口 3.34 消毒(1)无(2)酒精(3)碘酒(4)酒精+碘酒(5)其他口 3.35 清创(1)无(2)有口 3.36 伤口感染(1)无(2)有口 3.37 伤口缝合(1)无(2)有口 3.4 既往史年曾经被狗(猫、鼠或)(1)咬伤(2)舔伤口(3)舔伤口舔肛门(4)经常宰杀(5)吃狗肉口 3.5 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1)无(2)有口 3.6 人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时间及针次 3.61 第一针_年_月_日 3.62 第二针_年_月_日

狂犬病

一条不知名的褐色小狗,在没有教练指导、技术支持和观众喝彩的情况下成为登山英雄,而且目的地是近6000米高的乞力马扎罗山。 在白雪皑皑的山顶发现小家伙时,法国登山者安东尼·伽罗迪克震惊极了。他难以想象是什么力量促使小狗登顶这座非洲最高峰。 动物学家却警告登山者,不要盲目和小英雄拥抱或者握手,原因是这只过度兴奋的小狗很可能患上了狂犬病。 科学家的警告不无道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这种病死率高达100%的人兽共患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每年导致全球5.5万人死亡。 在中国,这一数字达2400人以上,居全球第二位。另一个数据是,中国也是全球狂犬病疫苗的第一大生产国和使用国,相关费用每年超过100亿元。 “付出的代价是世界第一,效果却是世界倒数第二。”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基因工程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严家新对中国青年报(微博)记者说,“这说明中国狂犬病防治策略出现了路线性的问题。” 全世界超过80%的狂犬病疫苗“都被中国人打了” 严家新所在的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全国为数不多的检测狂犬病抗体的机构。对于这位已经退休的老教授来说,每天的工作内容是接待担心患上狂犬病的人。 他碰到过一个职业是繁育宠物狗的厦门小伙子,在一年的时间里打了近百针狂犬病疫苗。另一位北京患者接种了疫苗后,每个月仍然到武汉来做抗体水平检测,说是“图个安心”。 目前,中国狂犬病疫苗年使用量达1500万人份,这意味着全世界超过80%的狂犬病疫苗“都被中国人打了”。 在严家新看来,这些现象和数字体现了中国人对于狂犬病的无知。 狂犬病俗称“疯狗病”,是由狂犬病毒侵犯神经系统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传染源是病犬,其次为猫和其他动物——如兔子、狐狸、狼、臭鼬、浣熊等。人类感染狂犬病毒会引起脑炎,死亡率几乎是100%。 严家新告诉记者,早在4300多年前,位于今天伊拉克境内的美索不达米亚古王国就有了关于狂犬病的记载:“如果狗疯了,而且当局已将有关事实告诉主人,他却不将狗关在家里,以致狗咬伤一个人并引起死亡,主人应赔偿27个锡克尔(古银币,重约16克)。” 从公元前24世纪到19世纪,干旱、性挫折甚至“魔鬼附身”都被视为狂犬病暴发的主要原因。面对这个魔鬼,截肢成了很多人付出的高昂代价。 1885年,一次艰难的科学实验终止了这一切。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将疯狗绑在桌子上,用嘴通过吸管从狗的下颌吮吸唾液以取得病毒样品,然后用自己的身体做疫苗实验。为了制止他疯狂的行为,家人不得不将63岁的科学家看管起来。最终,他发明了狂犬病疫苗,成为继天花疫苗之后人类发明的第二种疫苗。到了1940年,有效的狂犬疫苗被大量应用于狗,狂犬病的传播途径被有效阻断。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其诊断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其诊断 孙泉云(上海市畜牧兽医站 201103) 潘水春(上海市南汇区畜牧兽医站 201300)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也是一自然疫源性疾病。病死率高居各传染病之首,几乎达100%。临诊特征为怕光、怕声、恐水、感觉过敏、神经兴奋和意识障碍,继之局部或全身麻痹而死。全世界每年有数以百计的人死于狂犬病,因此狂犬病对动物安全和人的身心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 狂犬病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当今世界的167个国家和地区中有87个存有狂犬病,其中绝大多数病例(98%以上)与犬有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8)的报告,以亚洲发病数最高(占50.99%),其次为非洲和美洲(各为35.2%),欧洲为1.9%,而大洋洲无狂犬病。从感染人群数与动物的关系可以看出,以家养动物对人的影响最大(其中犬和猫占96.25%),而野生动物占3.75%,其中犬是最主要的传染源(占87.8%),对人类威胁最大。亚洲、非洲等大多数国家的狂犬病流行病学模式为犬狂犬病,仅欧洲发达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以野生动物狂犬病为主要流行病学模式。美国疾病控制中心于2000年通报了49个州的7369个病例,全部为动物,没有人感染死亡的病例,比1999年上升了4.27%。其中野生动物占了93%比例,浣熊占37.7%,臭鼬占30.1%,蝙蝠16.8%,狐狸6.1%;其他类(包括啮齿类和家畜)占了7%比例,比1999年下降了15.3%,主要品种为狗、猫、羊、牛、马和猪。由于美国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实施了狂犬病控制和免疫计划,已根除了狂犬病的源头 犬狂犬病,人畜狂犬病疫苗和免疫球蛋白的发展,使美国的畜间狂犬病得到了较好控制,人间狂犬病发病率也从每年100例以上降至1~2例。 为了更好地控制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必须加强诊断学的研究和发展。由于狂犬病的特征特点,要求实验室方法必须标准化、快速、敏感、特异、经济和可靠。建立常规诊断检测方法,对及时处理感染者并实施必要的防治措施提供了技术依据;而阳性狂犬病病例的实验室鉴定,可帮助对目前狂犬病流行病学模式的确切描述,并指导狂犬病控制计划的正确实施。对感染动物的诊断,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FA)是最常用的方法,样品为可疑动物的大脑组织,但仅用于尸检;对感染病人的诊断,尸检也可采用DFA法,生前诊断则有多种方法,仅用一种方法是不够的,样品可采取唾液、血清、脊髓液和颈背毛囊的皮肤活组织。唾液可进行病毒分离或RT-PCR,血清、脊髓液可用于检测狂犬病相应抗体,皮肤活组织样品用于检查毛囊底部的皮肤神经中的病毒抗原。 目前标准方法是DFA,本试验已被评估及实施了40多年,被认为是所有检测方法中最快速可靠的常规技术,美国所有的狂犬病检测实验室均采用本方法用于可疑动物的尸检。其它涉及诊断、检测和研究的方法包括电镜观察、组织学检查、免疫组化、RT-P CR和细胞培养分离病毒等,可用于研究病毒结构、组织病理学、分子类型和毒力等。 1 狂犬病病毒抗原的检测方法1.1 直接荧光抗体试验(DFA):是被WHO和O IE同时推荐的诊断方法,是一种检测感染动物组织中狂犬病固定株和野毒株的诊断试验。此方法快速可靠,同经典动物接种试验高度相关。本试验原理为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 IT C)标记的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同待检组织中的狂犬病病毒抗原进行反应后,F IT C作为荧光染料,在一定波长的紫外线激发下,可释放出可见的黄绿色荧光,从而检出抗原存在部位的特异性抗原-抗体复合物。检验时可直接取新鲜患病动物的海马角、小脑或延髓制成涂片,以高质量的冷丙酮固定,用特异的结合物染色后镜检。对于新鲜病料,本试验可在4小时内得出可靠结果,准确率达95%~99%。本试验也能用于检测细胞培养物或被接种的小鼠脑组织中的狂犬病抗原。甘油保存的样品经冲洗后可用于DF A试验,而福尔马林固定的样品只有经酶处理后才能进行。 1.2 快速狂犬病酶联免疫诊断方法(RR EI D):WHO也推荐法国Pasteur研究所研制的RREID试剂为标准诊断试剂,用于检测脑样品中狂犬病核蛋白。将样品在缓冲液中粗略绞碎或是组织培养液,离心后收集上清,加入至抗体包被的微孔板内孵育,随后结合的抗原用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核蛋白IgG鉴别,再加入底物行酶显色反应,最后用4N硫酸终止后测定OD492nm值,结果的判定可分为定性和定量二种。本方法可用于可疑动物脑悬液的检测,不能用于福尔马林固定的样品,因为固定的抗原不溶,无法与免疫吸附物结合。 1.3 组织病理学检测:是在现代诊断方法建立以前的通用检测方法。当感染动物的大脑组织经染色(如苏木精染色、姬姆萨和伊红染色)后,有经验的显微专家可发现脑炎的证据,但本试验并不认为是诊断狂犬病的特异方法,灵敏度也不高,特别是当样品出现自体分解的情况下,即使是新鲜样品也会有40%的假阴性结果。狂犬病脑炎在大脑组织和脑脊膜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包括单核细胞浸润、血管周淋巴细胞或多型核白细胞成套,淋巴细胞聚集,内基小体的形成,由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的巴贝斯结节的形成等,而其中内基小体(N eg ri)的检出最为重要。内基小体呈圆形或椭圆形,存在于感染动物的神经细胞的胞浆内,大小为0.25~0.27 m,内基小体最常发现于海马角的锥状细胞和小脑的浦肯野氏细胞中,也发现于不同神经节和髓质细胞及唾液腺、舌、和其它器官的神经元。可用姬姆萨等染色法区分内基小体,内基小体呈品红色,内有小的深蓝或淡紫色嗜碱颗粒。在人工感染的病例中,有的脑组织含有内基小体,有的则没有。临床病例的组织学检查中,发现50%样品含有内基小体,所以检测内基小体的存在仅作为狂犬病的辅助诊断方法。 1.4 免疫组化(IHC)试验:本试验是检测福尔马林固定的组织样品中抗原的敏感特异方法,借助于酶标记技术的放大性和专一性,其敏感性优于组织学染色法。另外,单克隆抗体可用作检测和鉴定狂犬病病毒的变异株。 (下转左页第34页中) 35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04年第4期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

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5-04-08T14:05:23.2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2期供稿作者:高军 [导读]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高军 (黑龙江省农垦北安管理局建设农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164035) 【摘要】探讨狂犬病的流行病学及预防。对狂犬病的预防控制资料进行分析。狂犬病是所有传染病中最凶险的病毒性疾病,本病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至今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治疗原则为对症治疗,延长生存时间。一旦发病,病死率达100%。疾病知识宣教,介绍暴露后预防的方法如加强对犬类的管理,不准家庭养犬,如必须喂养,应进行登记、拴养并进行预防接种。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 预防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2-0048-02 狂犬病又称恐水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可感染所有的温血动物,多见于犬、狼等食肉动物,人主要通过被病兽咬伤而受感染。主要临床表现有恐水怕风、咽肌痉挛、进行性瘫痪等。 1 资料来源 从2010年1月~2014年10月对上报犬伤患者100例,防疫门诊狂犬疫苗注射专册登记的100例。其中发生狂犬病9例,其中男5例,女4例,7例被狂犬咬伤,2例被健康的家犬咬伤。 2 流行病学 2.1传染源患狂犬病的动物及得狂犬病的人,一切温血动物都可感染病曾见于家犬、野犬、猫、狼、狐狸、豺、獾、猪、牛、羊、马、骆驼、熊、鹿:象、野兔、松鼠、鼬鼠等动物。在患狂犬病的人中,在其唾液中能分离到病毒,虽然由人传染给人的病例很少见到,但应引起注意,通过角膜移植的传染也有发生。有些动物被疯狗咬伤后,并未发病,无症状,不死亡,只是在唾液中存在大量的狂犬病毒,咬人后人就得狂犬病而死亡,而这个“健康”的动物仍然健在。这类隐性带毒动物占15.2%,家畜的带毒率不高,在狗当中以小狗为最多,这即是最为危险的传染源[1]。因为这些常不为人们所重视,所以比典型的疯狗还厉害,其危害性最大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因为世界各地都有养狗的疆惯,在动物中,狗与人的接触最为密切。加之狗的流动性大,还具有咬人行为特点,所以狗就成了狂犬病流行中的主要环节。 2.2传播途径狂犬病有下列三种传染途径:①经皮肤、黏膜感染被狗或其他动物咬伤或抓伤皮肤或被其舔黏膜而感染。狂犬病毒通过伤口和黏膜侵入神经而发病。另外,宰杀或剥皮过程中不慎刺伤手部而感染发病,护理病人时被其唾液污染手部伤口感染也有报道。②经呼吸道感染,鼻黏膜为狂犬病毒进入体内的主要门户之一。在岩洞工作和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发生过气雾感染狂犬病的情况。③经消化道感染,患狂犬病死亡的动物,被埋人地下,被野狗或其他动物扒出吃掉,感染而得狂犬病。患狂犬病动物的肉煮熟后人吃了并不能得狂犬病,因为狂犬病毒经100℃的煮沸处理已经死亡,没有传染性。但是患狂犬病的动物禁忌宰杀、剥皮吃肉,以防止剥皮或刀切过程中刺伤手或使干裂的手感染,接触发病动物的血液和唾液易被感染发病。 2.3易感人群人一般都容易感染狂犬病,但是不同的人群感染的机会而不同。男性比女性多,14岁以下者多,约占总数的52%。在14岁以下人群中,男女比例为2.37:1。 2.4发病因素与被咬伤的部位有关,在对1~14岁被咬儿童的流行中,咬伤部位的发病率为:头部占25.6%、上肢占29.7%、躯干占2.1%、下肢为27.8%,多处咬伤占14.8%。头部和四肢的发病率最高。与被咬的先后有关,先被咬的比后被咬的发病的机会多,可能与被感染的病毒量多少有关。如某地一狂犬咬伤12人,其中先被咬伤的3人均发病死亡。与伤口的深浅和伤口的数量有关,伤口深、伤口大和伤口数量多的发病率高。与有无衣着有关,不穿衣服的发病率最高;夏季穿单衣与冬季穿棉衣比,单衣的发病率高。这是因为沾有病毒的牙齿和唾液,经过衣服的擦拭后进人伤口减少了的缘故。与伤口是否及时处理有关伤口及时处理者,比不处理的发病率有明显降低[2]。与注射疫苗有关,被咬当日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并按规定全程注射者发病率最低。 2.5流行因素由于狗是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如养狗的很多,狗的密度增加,就极容易造成在狗之间的传染病流行,直接对人形成很大威胁,加大了流行的可能性。气候较暖的南方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狂犬病的流行。而北方寒冷地区,虽然一年四季均有狂犬病发生,但在天气较暖季节,由于衣着较少,其发病率高。而在寒冷季节,狗不愿外出,人又穿着棉衣,其发病率就下降了。如当地政府大力捕杀野犬,或采取限制养犬措施,大大减少犬的密度,即可减少狂犬的流行;或规定养犬必须按期注射兽用狂犬疫苗,亦能有效地控制狂犬病的流行。 3 预防 3.1疾病知识宣教加强宣传教育,要使得每个家长,特别是儿童,知道狂犬病的危害性和预防狂犬病的知识。特别要教育孩子,尤其对幼儿要看管好,不要和狗玩或挑逗狗,不要和狗接触。没有发疯、看似健康的狗和小动物,都有携带狂犬病毒的可能。小儿的抵抗力弱,容易被狗扑倒,咬伤头部和上肢,其发病率最高,也最危险。了解狂犬病是对人类生命威胁最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介绍本病的原因、发病的特点和临床经过,以及预防的重要性等。向家属解释患者兴奋、狂躁的原因,告知避免水、风等的刺激,室内不要放置水容器,不可洗澡,不要吹风,以免引起患者全身抽搐发作。 3.2告知暴露前预防的措施如加强对犬类的管理,不准家庭养犬,如必须喂养,应进行登记、拴养并进行预防接种。只有控制犬只数目,并使免疫达80%以上,狂犬病才可能控制;高危人群暴露前预防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可采取0、7、28 d共3次接种疫苗,并每两年加强1次。 3.3介绍暴露后预防的方法被咬伤后或处理完后要及时注射狂犬疫苗。因为一旦发病,就没有方法救治,疫苗要全程按规定注射完,这是防止发生狂犬病最有效的方法。及时、有效地进行伤口处理,其可明显减少狂犬病的发病。应尽快用20%肥皂水或0.1%苯扎溴铵(季胺类消毒液)反复冲洗至少半小时,注意季胺类与肥皂水不能混用,如果是深部伤口,应用注射器插入伤口进行灌输、冲洗,力求去除残留病毒;冲洗后用70%乙醇及5%碘酒反复交替涂擦;若无明显出血,伤口一般不予缝合或包扎,以便排血引流;如有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免疫血清,则应在伤白底部和周围行局部浸润注射;对较深大伤口,要应用抗生素及破伤风抗毒素等[3]。中国为狂犬病流行地区,凡被犬

狂犬病疫苗的发展现状

狂犬病疫苗的发展现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关键词】狂犬病;病毒活疫苗;灭活疫苗 狂犬病(rabies),即疯狗病,又称恐水症(hydrophobia),是由狂犬病毒感染所致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属人兽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该病极为凶险,一旦发病,病死率100%[1~2]。全世界每年约有3.5~5万人死于狂犬病[3],其中99%的病例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亚洲约占发病总数的56%,而非洲约占44%[1]。2009年7月16日据参考消息报道,中国2007年由狂犬病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至3300人。当前控制狂犬病是当务之急,应采取“管、免、灭”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目前应用狂犬病疫苗接种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方法。本文就狂犬病疫苗的发展、国内外主要疫苗使用情况及新型疫苗的进展作一综述。 疫苗的研制与改进创新 100多年来,全世界应用固定毒种发展了多种人用狂犬病疫苗,由最初的神经组织疫苗到现代的细胞培养疫苗。神经组织疫苗接种反应大,免疫原性低。现代疫苗接种剂量及针次少,接种反应低,

免疫效果不断提高。纵观疫苗的发展,1882年巴斯德(Pasteur)从牛脑分离到一株狂犬病病毒,将其在家兔脑内连续传90代。该病毒传代至50代时的潜伏期已由原来的15天缩短为固定的7天,并且毒力也减弱,称为固定毒[4]。将感染后7天发病的兔脊髓取出,在室温空气中干燥,后发现病毒的毒力很快降低,一般干燥15天后可完全减弱。1885年,巴斯德首次对一名被疯狗严重咬伤60小时后的9岁男孩腹部皮下注射神经组织疫苗,连续注射13针,结果该小孩获得了免疫保护。巴斯德这一成功的预防和治疗狂犬病的方法开创了人用狂犬病疫苗的新纪元,引起了医学界的极大重视。此后许多国家对狂犬病疫苗的研制方法进行了许多次改进和创新,主要有:①减毒活疫苗:1887年由匈牙利Hoegyes研制,即将固定毒以稀释法降低毒力。一般开始免疫时,病毒以1/10000稀释,最后以1/100稀释,持续免疫2~3周。这一方法曾在一些国家广泛使用,并证明效果良好。 ②灭活疫苗:1911年由在印度的英国人Semple首创,即将感染的固定毒的羊脑组织研制疫苗。该疫苗主要在非洲和亚洲使用,并一直沿用到20世纪50年代。由于用羊脑研制的疫苗接种反应严重,一般注射14~21针,到20世纪70年代末逐渐被细胞培养疫苗所替代。我国自1949年起,一直使用羊脑研制有的Semple疫苗,1980年停止使用,由原代地鼠肾细胞疫苗取代[5]。国外主要疫苗使用概况为提高疫苗的有效性,减少注射针次、剂量和简化免疫程序,降低不良反应,各国开始研究细胞培养疫苗,目前研制成功各种细胞培养疫苗,并不断改进和提高,得到广泛应用的有如下几种:①人二倍体细胞疫

我市近两年狂犬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f16609637.html, 我市近两年狂犬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作者:邓同锋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2年第30期 【摘要】目的探讨我市2010~2011年的狂犬病疫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选取我市各县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个案调查表、传播疫情调查表,观察狂犬病病发率。结果 2010年至2011年,我市各县区58例发生狂犬病,58例死亡,100%的病死率,2011年病发率为 0.2931/10万。结论针对狂犬病病情,其病发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其流行特征为狂犬病的传播宿主主要为犬,头面部、上肢为主要的受伤部位,疫苗规范化使用率、伤口处理率较低。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病发率;调查研究 狂犬病一种以犬为传播介质,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人体感染到狂犬病病毒之后,可导致神经系统严重性病变,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其发病死亡率为100%,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命安全。有关文献报道,全球狂犬病病发人数有82%以上在亚洲,我国具有极高的病发率,位居直接第二名[1]。为探查我市的狂犬病疫情,笔者实施流行病学调查。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市各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个案调查表、传播疫情调查表。 1.2 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由我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复核确定。其诊断标准:屠宰时皮肤有过损伤接触史、有被鼠、猫与犬咬伤史,有抽搐、吞咽困难、怕风、昏迷、恐水、痉挛、高热、狂躁症状。 1.3 观察内容观察我市2010年至2011年狂犬病病发率,统计狂犬病流行病学特征。 2 结果 狂犬病病发率:统计分析2010年至2011年我市县区CDC上报个案调查表、传播疫情调查表。我市各县区58例发生狂犬病,58例死亡,100%的病死率。具体如表1所示。 3 讨论 狂犬病称为恐水症,由于狂犬病病毒引起自然疫源,导致人畜共患的传染性、急性疾病。其流行性极广,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几乎接近100%。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健康。人狂犬由于病兽所致咬伤,将病毒传染至人体,而遭受到感染。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咽肌痉挛、怕风、恐水、瘫痪、恐惧不安、恐声。不分年龄均可引发,其多发群体主要在于病犬咬伤者,大约有35%以上会病发,咬伤后病发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咬伤部位,头面颈、上肢病发几率较多。②咬伤较为严重,其伤口较大、深,多处被咬伤后,其病发率极高。③咬伤后,立即彻

32例人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32例人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狂犬病(rabies),又称恐水病(hydrophobic),是由狂犬病病毒感染人和温血动物以后 引起的、一种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的急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因其病死率极高,已经成为 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1]。现将宜宾市自2004年以来发生的、资料较完整的32例狂犬 病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疫情数据来自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病例信息来源于各区县上报 的狂犬病病例个案调查表和狂犬病病例死亡个案调查表。 1.2 分析方法用Excel将疫情数据进行统计处理,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 地区分布 全市十个区县都有狂犬病病例报告,其中宜宾县(8例)、江安县(5例)和筠连县(5例)报告病例较多,其他区县报告病例相对较少。全部病例都发生于农村地区,城镇无病例 报告。 2.1.2 人群分布 报告病例中,男性22例,女性10例,男女性别比为2.2:1。病例年龄最小的4岁,最 大的62岁,其中15-60岁年龄组病例最多,为21人,0-14岁年龄组10人,60岁以上1人。职业分布集中于农民(23例,占71.88%)、学生(7例,占21.88%)和散居儿童(2例,占6.25%)。 2.1.3 时间分布 全年均可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但以4-9月为多(23例,占71.88%)。 2.2 病例致伤及处置情况 2.2.1 致伤动物 致伤动物全部为犬,其中6头为有主或自养犬(只有 1头接种过兽用狂犬病疫苗),其 余26头为无主流浪犬,接种史不详。攻击原因4例为人为嘻逗导致,其余28例为主动攻击。伤人后,致伤犬10头被捕杀抛弃,10头下落不详,9头被捕杀深埋,3头被捕杀烹食。 2.2.2 病例受伤情况 受伤程度按照WHO犬伤暴露分级标准[2],Ⅱ级暴露3例,其余为Ⅲ级暴露。以单处伤 为主,23例,占71.88%,其中上肢12例,下肢7例,头面部位4例。多部位受伤9例,占28.13%。 2.2.3 潜伏期及病程 32例病例中,除2例受伤日期不详外,其余30例病例,潜伏期最长的211天,最短10天,平均63.68天。全部病例都有住院经历,病程最短1天,最长10天,平均3.96天。 2.2.4 暴露后处置情况

国内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

国内伪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和危害 核心提示: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当前我国猪场一种非常重要的病毒性疾病,给感染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神经症状及高 死亡率,同时也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的重要原发性病原,伪狂犬 病与蓝耳病和猪瘟等病毒性感染在猪群的持续存在也是猪病复杂的重要原因,同时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对种猪场,除了经济损失外,伪狂犬野毒 阳性对于品牌和贸易同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猪肉出口和种猪的销售。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当前我国猪场一种非常重要的病毒性疾病,给感染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种猪繁殖障碍、新生仔猪神经症状及高死亡率,同时也是猪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PRDC)的重要原发性病原,伪狂犬病与蓝耳病和猪瘟等病毒性感染在猪群的持续存在也是猪病复杂的重要原因,同时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严重的损失,对种猪场,除了经济损失外,伪狂犬野毒阳性对于品牌和贸易同样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猪肉出口和种猪的销售。 海博莱实验室近年来对我国规模猪场猪伪狂犬感染现状进行了系统的监测与分析。2006年监测中国部分省市规模化猪场伪狂犬野毒感染率的结果显示(本报告发表于《猪业科学》2007年第11期),约有超过一半的(52%)的规模猪场伪狂犬野毒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6.9%。全国种猪感染率为18.2%,阳性场种猪的感染率为33%。 在2007年所检测的131个规模化猪场中,81个猪场为伪狂犬野毒阳性,猪场阳性率63.4%,在7445份血清中,总样品阳性率为14.8%。2007年所检测的所有猪场3620份种猪样品中,18.2%的种猪为野毒抗体阳性,伪狂犬阳性场中,阳性种猪比例为27.2%(本报告发表于《猪业科学》2008年第10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