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规划

Written by Peter at 2021 in January

浙江省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0—2015)

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是加快推进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 32号)精神和《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关于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要求,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10-2015年。

一、发展趋势与基础条件

(一)发展趋势。海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动力、矿产、生物和化学资源,是维持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空间。随着海洋资源开发不断由浅海向深海、近海向远海发展,以及海底资源新种类的不断发现,海洋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国际海洋开发活动全面推进,成为沿海各国相互竞争的焦点。同时,海洋科技的突破己在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清洁能源、海洋监测观测仪器、现代海水养殖等多个领域显露巨大的产业前景,部分己进入规模化生产阶段。随着海洋科技深入发展,海洋经济领域将在海水利用、能源、矿产、健康食品等方面获得新突破,形成系列新兴产业。因此,沿海主要国家和地区已将海洋新兴产业作为重要发展战略以及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增强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纷纷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培育扶持。

(二)基础条件。

海洋资源丰富。浙江拥有丰富的港、渔、景、油、涂、岛、能等海洋资源,组合优势明显。其中,规划深水岸线达506公里,约占全国30%,相对集中分布于宁波——舟山海域,是建设深水港群的理想选址。海岛数量约占全

国40%,近海渔场22.27万平方公里,滩涂资源面积近400万亩。海洋能蕴藏丰富,可开发潮汐能装机容量约占全国40%,潮流能占全国1/2以上。

区位条件优越。浙江沿海和海岛地区北承长江三角洲地区,南接海峡西岸经济区,东濒太平洋,西连长江流域和内陆地区,区域内外交通联系便利,紧邻国际航运战略通道,具有深化国内外区域合作、加快开发开放的便利条件,有利于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

产业基础较好。2009年全省海洋经济增加值3002亿元,己形成较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船舶工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水利用、海洋交通运输四大行业占海洋经济的比重达22%。其中,船舶工业增加值149.6亿元,居全国第3位;海洋生物医药增加值25.1亿元,在甲壳素提取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海水利用增加值242.4亿元,杭州为我国海水淡化技术与设备研制中心;海洋交通运输增加值248.5亿元,宁波——舟山港跻身全球第二大综合港、第八大集装箱港。此外,健跳2万千万级潮汐电站开工建设,标志我省进入海洋能源开发的先进行列。

科技实力较强。全省拥有涉海科研院所和涉海院系28家,建有国家海洋研发中心4家,海洋科技创新平台15家,涉海科技企业3100余家,海洋科研人员8300余人。海洋科研机构经常费收入居全国第4位,海洋本专科专业点数居第2位,区域海洋科教体系基本建成。

浙江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与海洋资源优势还不协调,尚未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海洋科研总体实力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科研成果产业化水平不高;海洋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与协同水平相对不足,需在下一步发展中着力解决。

二、基本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根据国家和我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部署,以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围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发挥区位、资源、产业等组合优势,加大海洋新兴产业科研投入、科技成果转化及相关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加大领军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培育和国内外招商选资力度,聚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海洋清洁能源、海洋勘探开发服务、港航物流服务等海洋新兴产业,使之成为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推动力和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生力军。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加大涉海类“名校大院”、科研团队和人才培养集聚,整合优化海洋科技、教育资源,增强海洋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应用。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国际合作,形成多元化发展投入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

坚持海陆联动。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海洋权益保障需求,注重海洋与陆域互动,把丰富的海洋资源优势,与陆域经济在城市、科技、产业、市场、人才、资金等方面的优势结合起来,高度重视保护海洋环境,以海引陆、以陆促海,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坚持合力推动。扩大产、学、研等合作领域和范围,支持企业与大学及科研机构合作,注重以关键技术突破为目标的联合研发,鼓励企业委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发研究新技术、新产品,加快科研成果和专利的推广与实施,尽快形成产业集群、知识集群和创新集群新优势。

坚持分类指导。根据各类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特点,明确相应发展路径。支持具有领先优势的技术和产品,加快产业化进程,形成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加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培育未来海洋新兴产业。

坚持重点突破。从我省实际出发,立足自身优势,优先发展一批基础条件较好、技术条件成熟、成长潜力较大、产业关联度较高的海洋新兴产业,加速形成竞争优势;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具有重大支撑和引领作用的前沿关键技术,加快实现产业化和国产化,抢占国内外竞争制高点。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全省基本形成综合竞争力较强、规模总量居全国前列、拥有一批海洋科技和产业战略制高点的海洋新兴产业体系。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海洋新兴产业增加值达到2100亿元左右,占海洋经济增加值的30%以上。在海洋工程装备与高端船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清洁能源、港航物流服务等领域建成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企业集团、创新服务平台。涉海专利授权数跻身全国前列。

产业布局明显优化。建成一批在全国乃至国际有较强竞争力的海洋新兴产业基地。形成较完善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成一批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制造基地、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和综合利用基地、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海洋清洁能源基地及海洋勘探开发基地。

科研水平明显提升。海洋科教创新总体水平居全国前列。涉海院所(校)和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重点企业技术中心、孵化器与中试基地等建设加快推进,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用于研发的资金投入占海洋生产总值的2.5%

以上,做强一批国家级海洋科研、海洋教育基地,形成较强的海洋新兴产业科研创新与产业化推进能力。

三、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

(一)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发挥产业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优势,突出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在我省海洋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强基地建设、领军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培育,成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的新亮点、新领域。

1、发展导向。根据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开发、深海大洋资源勘探开发等发展需求,结合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业现有基础和国内外发展趋势,加强海洋特种工程装备、高端船舶等若干重点产业化项目,推动深海运载和通用技术、深水探查作业等关键技术研发,培育企业品牌,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制造基地。

2、主要技术与产品。

特种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重点发展钻井平台、钻井船、海上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LNG船、深水作业工程船、海洋石油平台辅助船、综合服务船、海上风机安装船、远洋捕捞船等海洋工程装备和特种工程船舶及运动船艇,积极发展船舶配套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做优做强大型化散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三大主流船型,加强海洋石油平台供应船、半潜式石油平台、万马力级深水三用工作船研发,突破海上风机安装船关键技术,形成系列化自主开发能力和系列品牌产品。加强船用齿轮箱、可调螺旋桨等配套关键技术研发,努力将

船舶配套本地化率提高到30%以上,重点发展船用柴油机、舱室机械、通讯设备、甲板机械等船用关键设备。

水下运载、作业及通用技术装备。争取国家重大专项落户,推进水下运载及作业装备国产化。依托国家科研机构,争取形成长效高密度电池、水密接插件、水下电机、水下推进系统、液压系统、机械手等配套通用关键部件的自主生产能力。

海洋观测/监测装备。加强深海装备集成技术的国内外合作,择优发展适合江河入海口和大陆架区域及深海复杂环境的观测/监测设备及软件,包括关键性海洋环境观测传感器、关键性系列测量仪器设备、仪器观测平台与集成系统,以及海洋监测信息处理、数据产品分发应用与服务等软件、卫星与航空海洋遥感技术等,力争部分产品达国际先进水平。

3、重点布局与载体。以打造宁波——舟山海洋工程装备基地为依托,发展海洋工程装备业,推进金海重工海洋工程、中远公司海洋平台、钓山海洋工程制造与改装、惠生重工海上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国家重大专项和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引进,加强核心设计、关键技术攻关,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攻关,形成较强的技术、人才储备和产业竞争力。以打造舟山国家级船舶工业基地为依托,发展高端船舶工业,推进浙江造船三期扩建、新长江集团长宏国际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加强国家级船舶质检中心建设,提高海洋先进装备检验测试能力,加强船舶设计、船用新材料、船舶关键零部件研制等薄弱环节的重点突破,提升研发设计、技术集成和设备成套化水平,加快形成长产业链、大产业集群配套能力。以打造杭州海洋工程装备配套基地为依托,发展海洋工程装备配套业,推进杭叉港口重装叉车、中高柴油机重工中速柴油发动

机、中基日造柴油机、杭齿先进船舶推进系统等项目建设,加快提升我省海洋工程与高端船舶配套能力。

(二)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发挥我省现有研发和产业优势,突出技术与装备国产化,巩固提升全国领先地位,增强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业的国际竞争力。

1、发展导向。针对制约海水利用业发展的自主关键配套设备及材料、大型化成套装备和产业配套政策等,积极开展关键材料、产业化成套技术与装备自主研发,突破核心技术,实现大型膜组器国产化,健全产业化技术支撑体系。实施大规模海水利用示范工程,建立产业技术转移中心和装备制造基地,构筑较为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研究出台优惠政策,支持海水利用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鼓励耐盐作物研发与推广种植。

2、主要技术与产品。

海水淡化。重点开展反渗透高性能海水淡化膜和膜组器、能量回收装置及高压泵等关键技术装备和大型工程系统集成技术,以及1.5万立方/日(单机)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工程的研发,不断改进和创新海水淡化预处理技术,形成16英寸反渗透膜和膜组器、1000立方/小时及6.0兆帕的高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的设计、制造能力,成为我国主要的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与设备研制、服务基地。

海水直接利用。重点开展15万吨/小时海水循环冷却塔及配套热交换器、环境友好型水处理药剂等技术装备产业化集成, 1万吨/日大生活用海水环境友好关键技术和装备、1000兆瓦机组用高效海水烟气脱硫技术和装备、l万吨

/小时海水软化技术和装备的研发、大型海水直接利用工艺和工程等的研发,形成较强的装备设计和制造能力。

海水化学资源利用。重点推进高效节能的提钾、提溴、提镁、浓海水综合利用等大型化、连续化成套技术与装备的研制,形成一定的装备设计和制造能力;力争在海洋精细化工的研发领域取得突破。

海水利用集成研发。重点开展集成膜法(UF,NF、RO)、水电联产、热膜祸合海水淡化成套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与工程试验,推进海洋可再生能源和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祸合利用试验示范,积极拓展膜法海水淡化技术在生物、医药、食品、能源、电子、化工、废水回用、污水处理等领域的应用。

海水利用共性技术研发。重点开展大型海水淡化工程浓盐水利用技术、海水预处理新工艺技术及设备、大型工程取水技术的研究,海水利用工程专用监测、自控仪器仪表及专用新型防腐技术装备和涂料等的研发,形成海水利用配套装备制造和加工产业。

3、重点布局与载体。以打造杭州国家海水淡化技术与设备基地为依托,发展海水淡化技术与设备业,推进蓝星膜工业海水淡化技术装备制造、浙江千秋环保离子交换膜及树脂、海水淡化高压泵、杭州水处理中心能量回收装置开发应用等项目建设,建立海水淡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供基础性和共性关键技术支撑,形成包括海水淡化装置研发设计、工程咨询、标准制定、设备制造、工程承揽、系统集成、安装维护等在内的综合性产业集群。以打造舟山海水利用示范基地为依托,发展海水淡化利用业,推进六横、象山、洞头、温岭10万吨/日级等示范项目以及保障海岛居民饮用水的扶持项目建设,积极扩大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规模。

(三)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发挥浙江海洋生物资源丰富、产业基础较好的优势,坚持自主研发和引进消化相结合,加快产业化,力争成为我国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业重要基地。

1、发展导向。充分利用海洋特有的生物资源,吸引国家和国际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重大项目落户,加快搭建和完善全省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公共研发平台,培育引进一批高科技企业,争取一批海洋医药和生物制品的科研成果转化项目列入国家重点。创新海洋医药发展路径,灵活利用健康食品、保健品作为海洋药物的过渡。抓住国际上药物专利到期的机遇,加快从原料药向专利药的转型升级。聚力开发一批具有资源特色的海洋药物,初步形成海洋药物新兴产业。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新型海洋生物制品,形成较显着的经济社会效应。

2、主要技术与产品。

海洋药物。借助省内外科研力量,加快关键技术和优势药物的研发与突破,深化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结构和功能,重点研发生物多糖、生物多肽、生物蛋白、生物毒素等具有浙江资源特色和较好市场开发前景的海洋药物和候选海洋药物,解决产品高效制备、合成和质量控制等药源生产关键技术,力争形成切实可行的中试和产业化规模的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技术体系。积极联合省内外高端科研力量、优秀管理团队,建立完善符合国际规范的海洋药物创新体系和功能完备的海洋药物研发技术平台。支持降脂多烯康、抗肿瘤角鲨烯、氨糖、海蛇胶囊等产品的提升完善。加强海洋候选药物临床前研究,努力构建国家认可的临床前研究技术策略体系与评价数据,提升我省海洋创新药物的临床前研究水平。开展海洋药物临床研究与评价,为医药研发提供有效

支撑。“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1-4种海洋候选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开展1-2种海洋药物临床研究。同时,加强海洋成品或半成品药引进,加快提升产业化水平。

海洋生物制品。加快突破一批海洋生物资源高附加值产品开发利用的核心技术,初步形成海洋生物制品产业群。加强海洋生物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的研发,以鱼油、鱼胶蛋白、系列多肽、壳聚糖、海藻多糖、就鱼墨汁多糖等海洋生物新技术为重点,加快开发一批绿色保健品和功能性食品。加强海洋生物功能材料研发,初步形成医用材料、功能材料及药用制剂辅料、海洋生物化妆品的产业优势,实现海藻多糖植物空心胶囊产业化。加大海洋生物酶制剂研发力度,初步形成切实可行的催化/转化产品产业化规模制备技术路线和生产工艺技术体系。发展海洋动物疫苗与生物饲料添加剂,重点开发减毒活疫苗、亚单位疫苗和DNA疫苗,初步形成新型的浸泡或口服给药系统,力争突破海洋生物来源的饲料添加剂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开发高科技、环保型的海洋生物农药与肥料,重点研究海洋农药和海洋生物肥料规模化生产过程中的优化与控制核心技术,建立海洋农药及生物肥料的质量控制体系。推进海洋生物芯片开发技术在海水养殖育种、疾病诊断、环境检测、水产品质量检测等领域的应用。开展沿海药用生物资源调查,多渠道采集药用海洋生物样品,建立完善海洋生物药源库、种子库和基因库,筛选天然海洋生物活性,开辟新药源。

3、重点布局与载体。着力打造杭州生物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普陀海洋生物高技术产业基地、台州国家级浙江化学原料药基地。积极发展海洋药物业,推进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技改、天然海洋药物研发等项目建设,加强产学研联盟和投融资平台建设,努力形成科研、产业、人才集聚优势。大力发展

海洋生物制品业,推进抗艾滋病原料药及其制剂技改、新型营养保健品开发、壳聚糖研发、鱿鱼墨汁多糖和东海乌参等项目建设,完善科研服务、人才支持等公共平台,争取国家海洋生物及其制品质量检测中心落户,推进产业基地化、集群化发展。

(四)海洋清洁能源。发挥我省丰富的海上风能、潮汐能、潮流能等清洁能源和示范工程、科研团队优势,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发展,增强海洋开发的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l、发展导向。以优化能源电力结构、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为出发点,加强海洋清洁能源利用研究开发、技术装备与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形成一批重大示范工程、产业化项目,集聚一批海洋清洁能源开发科研团队、骨干机构和科技型企业,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海洋清洁能源开发与产业化基地。

2、主要技术与产品。

海上风能。在加强海洋综合开发、海上自然灾害、海上电力输送、经济成本等综合评估基础上,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加大示范试验规模,积极有序推进海上风电场工程建设,形成约250万千瓦的风电供给能力,改善我省电力结构。

海洋能。发挥我省在潮汐能开发上的科技、人才等优势,加强与国内外绿色能源企业合作,积极有序开发潮汐能电站,合理提高电价补偿标准,推进海洋能产业化进程。加强国际合作,推进岱山潮流能合作项目建设,力争实现商业化开发。加强波浪能、海水温差能、微藻生物质能的研发与示范工程建设。

海洋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重点发展大型潮汐发电机组、大中型混流式机组、大中型轴流式机组,做好抽水蓄能机组、大型冲击式水力发电设备开发及

产业化。大力发展大型水轮机组及潮汐能、潮流能装备配套的轴承、铸件、传动以及控制系统,完善海洋能装备产业链。依托风电产业骨干企业,重点突破3兆瓦以上海上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制造及核心装备生产,鼓励企业大型化、国际化发展。

海洋清洁能源综合开发。针对海上风能、潮汐能、潮流能等能源的不稳定性,以及海岛开发、海洋油气等资源开发对能源需求的独特性,推进海洋能综合开发利用。以嵊山、摘箬山、披山、东极、岱山、大陈等海岛为示范基地,开展海上风能、太阳能的耦合开发,增强能源供给稳定性。开展海上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与海水淡化、污水处理、特种养殖等的综合利用示范,降低开发成本,促进海岛开发。开展波浪能、温差能与海上科研仪器和海上自动化观测监测系统相结合的示范工程,扩大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围,提高利用效率。

3、重点布局与载体。以打造杭州、温州海上风能装备基地为依托,发展海上风电装备业,推进发电机组生产、大型风力发电关键部件生产、风力发电设备研制等项目建设,发展完善配套行业,打造国内领先的风电整机及核心配套设备生产研发基地。以打造舟、南、温、台百万级海上风电基地为依托,发展海上风电业,推进华电玉环海上风电场、台州湾海上风电场、象山近海风电场、温岭海上风电场、杭州湾近海风电场2#、嘉兴1#海上风电场等项目建设。以打造台州潮汐能与舟山潮流能开发利用基地为依托,加快海洋能开发,推进岱山潮流能发电及设备制造基地和三门健跳、苍南大渔湾、黄墩港、岳井洋等潮汐电站建设,扶持潮流能、潮汐能关键技术、设备和成套装备研发与产业化发展。争取国家和国际的海洋清洁能源试验性项目落户。

(五)海洋勘探开发服务。发挥国家海洋二所、杭州应用声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优势,加强海洋勘探开发领域技术性与应用性研究,增强我省海洋勘探开发和服务能力。

1、发展导向。从国家战略需要和我省海洋新兴产业竞争力提升的高度,面向国际前沿,立足现有基础和国家重大专项争取,统筹安排,以参与近外海勘探开发服务为突破口,做好东海油气田后方基地建设,扩大服务保障范围,延伸服务链;聚力深海矿产资源开发、大洋矿产资源选冶、深海生物及基因资源研发,开展中长期战略规划与布局,加强大洋深海资源及相关科学研究。推进海洋勘探开发体制机制创新,加强与央企多方位合作,发展壮大我省海洋勘探开发力量。

2、主要技术与产品。

深海矿产资源探查选划与研发。深化开展针对多金属结核、富钴结壳和多金属硫化物等不同深海矿产的开采技术研究,加快勘探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发完善适应不同环境、不同矿种的深海集矿机。积极为国家争取和储备战略性资源,支持深海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共生伴生元素资源评价和综合回收研究,建设多金属结核和富钴结壳矿产资源开发的冶炼半工业试验工程,促进技术工程化。加强选冶共性技术在陆地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应用和示范。

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装备。争取国家重大项目落户和国际项目合作,加强研发、应用、改进和引进吸收,发展系统的深海矿产资源可视化浅层取样技术,重点发展可视浅钻、电视抓斗、电视多管和箱式取样器、深海深孔岩芯取样钻机等设备,争取实现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装备的国产化。

东海油气资源开发服务。以东海油气田开发和在舟山、宁波登陆为契机,支持在舟山建设东海油气田后方综合配套服务基地,增强设备维修、物资配送、海上应急、生活服务、通信保障等综合服务保障能力。加强东海油气田登陆点基地建设服务,保障油气分离、转运、储存和加工的安全运行。

大洋生物基因资源开发。以获取深海基因资源为重点,依托国家海洋二所等研究力量,开展中长期科研攻关,建立深海生物多样性调查、深海基因资源采集、研究和应用体系。建立深海生物样品库、菌种库、基因库,争取中国大洋深海生物及基因资源研发中心落户,为海洋生物基因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支撑。

海底观测网络建设关键技术。依托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省内外优秀科研力量,开展沿海海洋观测体系建设;启动海底观测网络体系研究,力争在深海传感技术、深海通讯技术、深海探测技术、深海摄像技术等方面实现突破。

3、重点布局与载体。着力打造杭州海洋勘探开发科研基地、东海油气田后方服务基地和舟山深海大洋勘探开发前沿基地。加强人才培养、技术储备、装备研发,支持国家深海探测、深海取样设备、海底观测网络等科研项目落户,适时组建浙江海洋勘探开发公司。依托舟山海洋科学城,建设中国大洋勘查技术与深海科学研究开发基地、国家级深海勘测与取样装备研制基地,争取国家大洋矿产资源接收储运与研发加工基地落户,努力形成我国深海大洋矿产资源开发前沿阵地和战略性资源的接收储运加工与冶炼试验中心。加强与国家测绘局战略合作,建设浙江国家测绘技术与设备研制基地。

(六)港航物流服务。突出港航服务业作为浙江现代服务业发展重点的战略地位,着力建设以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集疏运网络、金融和信息支撑系统"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提升港航物流服务发展水平,建设港航强省。

1、发展导向。以健全"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为主导,加快现代航运金融服务、航运信息服务、大宗商品交易的培育发展,支持海洋信息服务业发展,集聚一批优秀企业、服务机构,形成完整产业链,抢占高端服务环节,增强港航物流服务业的国际国内竞争力。

2、主要技术与产品。

大宗商品交易。聚力建设大宗战略物资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和生产资料交易服务平台,设立石油化工、矿石、煤炭、粮油、建材、工业原材料、船舶等交易区,引导发展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国际采购、转口贸易等增值服务,推进形成综合性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增强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建设完善原油、燃油、PTA、钢材、棉花、小麦、煤炭等交割(收)仓库功能,带动物流金融、现货即期交易等业务发展。积极培育、引进一批大宗商品国际运营商、贸易商、期货经纪商及相关会计、法律、税务等机构,打造规范、透明的运营环境,提高大宗商品贸易现代化水平。

航运金融服务。支持国内外商业银行在浙分支机构积极发展船舶融资、航运融资、物流金融、海上保险、航运保险与再保险、航运资金汇兑与结算、离岸金融业务等现代航运金融服务。高水平建设宁波航运金融集聚区,吸引金融机构入驻,形成航运金融特色品牌。发挥交投、铁投、能源、物产等省属企业领军作用,加大对航运相关项目的投融资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港口航运开发事业。

航运信息服务。提升电子口岸信息系统的服务功能,加快港口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重点扶持发展物流信息服务、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船舶技术等航运信息服务业,拓展产业链和服务功能。坚持政府扶持引导与企业广泛参与相结合,以建立健全开放、互通、安全、透明的航运信息网络为基础,提高全省物流信息专业开发、综合集成、推广应用水平。

海洋信息服务。积极建立包含海洋资源与环境、经济与统计、文献档案、管理法规等的海洋信息库,满足海洋综合管理和开发活动需要。积极建设海洋环境监测监视网络、防灾减灾预警预报系统以及重大海洋污损事件应急处理、赤潮预报、海洋生态环境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全省海洋生态环保能力。加快发展计算机航线优化技术、通讯呼救系统和定位导航系统,提高海洋航运安全保障能力。

3、重点布局与载体。着力打造舟山大宗商品国际物流岛、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物流园区。依托舟山大宗战略物资商品交易服务平台和宁波生产资料交易服务平台,发展大宗商品交易服务业。推进浙江船舶交易市场改扩建、宁波(镇海)物流商信息港、海峡两岸商品交易物流中心、嘉兴港航物流综合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加快发展航运金融服务业,推进宁波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北区、梅山保税港区国际商贸核心区等项目建设,加快国际优秀航运金融保险机构引进与本土化发展。积极发展航运信息服务业,推进国家级交通物流电子枢纽、宁波第四方物流系统升级等项目建设,加快宁波——舟山港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企业专用物流信息系统的有机对接,力争在全国率先建成“数字港”。支持宁波、舟山、温州、嘉兴、台州航运服务业集聚发展,增强现代航运金融、信息、口岸等服务能力。

同时,进一步发展远洋渔业,加强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和渔场探捕,健全现代远洋渔业产业体系,保持远洋渔业产业水平全国领先。加大远洋渔船更新改造力度,新建100艘以上经济型远洋渔船,组建10家集渔工贸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船队和现代企业,形成一批大宗利用产品和高值产品。抓好西南大西洋、太平洋就鱼、金枪鱼的渔场探捕,提高捕捞效率。在中西太平洋建设2-5个金枪鱼捕捞、加工、运输配套基地,提升远洋渔业综合保障能力。打造舟山全国领先的远洋渔业基地。

加快建设甬舟、温台、杭州湾三大滨海旅游区,重点建设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宁波——定海——岱山、嵊泗——洋山——东海大桥、九龙山——南北湖——盐官、象山港——石浦——三门湾、临海桃渚——台州滨海——大陈岛、温州市区——洞头——南鹿列岛、雁荡山——乐清湾、苍南——平阳滨海等旅游板块。深化滨海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建设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支持在普陀山——朱家尖——桃花岛地区实施特殊的旅游政策,争取实施更开放、更便利的出入境管理。积极争取境外邮轮公司在宁波、舟山设立经营性机构,开发邮轮、游艇、垂钓、探险等高端产品,建成我国海洋文化和休闲旅游目的地。

四、重大举措与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十二五”是我省海洋经济和沿海地区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结合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积极发挥各级海洋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加强统筹协调,建立海洋新兴产业重点建设项目库,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引导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重点企业,加快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二)加大资金投入。加大海洋科技开发投入力度,支持海洋高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生产示范和高技术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一体的海洋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形成,打造一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综合科研机构和重点企业。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支持各级政府通过贷款贴息和补助等方式,加强对海洋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和产业化发展的支持。鼓励商业银行扩大对海洋高技术企业的贷款规模。鼓励民营资本投资海洋新兴产业,引导创投基金、风投基金投向海洋新兴产业领域。研究开展科技成果保险试点,探索设立高技术产业保险险种。大力支持符合条件的海洋高技术企业到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

(三)强化科技创新。强化国家海洋二所、浙江大学、杭州水处理技术研发中心、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等骨干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研发平台曹诗.发挥各自科研领域优势,为海洋新兴产业各个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建设一批海洋高技术研发平台、试验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和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增强省部联合开展科技攻关和共建创新。建立健全科研设备和科技信息开放共享机制,增强创新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

(四)加强人才培养。注重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的联动,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使用的机制,实施高端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通过培养、引进和国际合作等方式,造就一批掌握海洋尖端技术的人才队伍。依托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强海洋高技术实用人才培养,推进研发团队建设。营造良好环境,鼓励人才流动,不断完善有利于激励海洋高技术成果转化的人才评价体系,鼓励科技人才采取技术入股等方式与企业开展合作。

(五)加强对外合作。围绕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抓好关键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推进原始创新,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在浙海洋科研机构、院校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家级大院大所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海洋新兴产业企业以独资或合资方式在省外、境外建立原来斗基地、生产基地、营销中心和经贸合作区,开展境外海洋资源合作开发、国际劳务合作、国际工程承包等。

《三亚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2)》简介

《三亚市海洋旅游发展规划(2012-2022)》简介 一、规划范围 三亚境内海岸线258.649公里的滨海区域(包括港湾,沙滩,河流入海口等)及周边地区,海域面积3500平方公里。以三亚市为中心,联动海南全岛,北部湾等,并向南中国海延伸。 三亚市地处海南岛南端,海岸线长258.649公里,海域宽广,大小港湾20个,大小岛屿岛礁70个,生长了多种珊瑚群。境内海水、沙滩、阳光、气候、动物、植物、岩洞、温泉、森林等海洋度假休闲资源丰厚,具备成为国际性海洋旅游目的地的先天条件。海洋是三亚旅游核心产品的聚集地,以滨海度假、邮轮、游艇、潜水、水上娱乐活动为代表的海洋旅游产品发展迅速。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2-2022年,其中近期为2012-2016年、中期为2017-2021年、远期为2022年以后。其中2012年至2016年为重点规划阶段。 三、发展定位

国际性热带海洋旅游目的地。依托三亚独特的热带海洋性气候和海水、沙滩、珊瑚、礁石、岛屿优势资源,整合温泉、森林、田园、文化,构建环境优美、宜居快乐、活动丰富、设施完善、服务优质的国际性热带海洋旅游目的地。 南海旅游的服务基地。面向全省,面向南海,加强周边区域合作,提升三亚成为南海开发、南海旅游的集散中心、交通枢纽与服务基地。 我国海洋旅游的创新实验区。利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全国低空开放、国家海洋战略等的战略机遇,争取和制定免签、落地签证、免税等促进海洋旅游发展的创新政策,占据全国海洋旅游的制高点,打造我国海洋旅游的创新实验区,为全国海洋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模板和示范。 四、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 按照“立足三亚,开发南中国海洋旅游”的思路,整体构建“一心服务、一带支撑、三组团集聚、三区域联动、三空间拓展”的空间战略发展格局。 一心服务:海洋旅游中心城市(中心城区)。 一带支撑:滨海旅游带。 三组团集聚:海棠湾—亚龙湾高端度假旅游组团、榆林湾—三亚湾休闲度假旅游组团、红塘湾—崖洲湾海洋文化旅游组团 三区域联动:腹地、滨海、海洋。 三空间拓展:低空、海平面、海底。

未来10年,中国最赚钱的17个新兴产业!

未来10年,中国最赚钱的17个新兴产业! 从发明蒸汽机、发电机、计算机,再到因特网的广泛应用,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导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并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促进社会进步。未来10年,又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那些产业能够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 十年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当前企业全球市值TOP10 互联网作为新产业从1995年网景上市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信息门户、电子商务、搜索、社交及共享经济等几个里程碑性的产品阶段,雅虎、亚马逊、谷歌、FaceBook、Uber等标杆企业不断将产业推向高点。未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往深度精度发展,比如从满足用户的普遍性需求开始向个性化需求延伸。另一方面,“互联网+各行业”成为共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推动“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 未来10年,又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那些产业能够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下文将细数我们认为的最具投资价值的十余个新兴产业。 一、云计算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 1、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增长依然齐头并进,不是零和博弈;

2、IaaS层面: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生态圈越来越重要,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 3、SaaS层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OA、CRM、市场营销、B2B 大宗商品采购等领域,如SalesForce、Sap、Oracle等; 4、PaaS层面:没有出现独立巨头,未来更可能由IaaS巨头向上或SaaS巨头向下延伸。 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 虽然阿里、腾讯、华为等IT巨头等纷纷进入,但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复杂性使得IaaS层面依然存在机会; SaaS层面:除重点关注以上几个细分领域,还应重点分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内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 二、大数据 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总额2013-2015年分别为8亿美金、15.4亿美金及20亿美金;2013-2015年融资事件分别为10起、42起及超过50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数据+零售”、以丁香园为代表的“大数据+医疗”、以搜房网为代表的“大数据+房地产”等等。 该领域的投资策略为: 1、对于资源型大数据公司:数据资源足够庞大完整,数据价值足够有想象空间,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足够强; 2、对于技术型大数据公司:技术门槛够高,并足以让公司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从而快速占领足够市场份额;

蓝色_上海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色对上海发展蓝色海洋经济的建议

25 SHANGHAI ENTERPRISE J u n e 2011 新观察Deep Insight 专家视角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已成为全人类发展的焦点和 全球的战略争夺点。笔者对国内主要沿海,涉海及列入国家战略层面发展海洋经济省市进行了简约对标分析,对上海提速发展海洋经济与产业提出了相关建议。 蓝色,上海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色 对上海发展蓝色海洋经济的建议 □董锡健|文 21 世纪已是海洋世纪,全球进入到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空间逐 渐向海洋推进,海洋成为全人类发展的焦点和全球的战略争夺点。中国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战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国家正式实施了新一轮开发沿海区域发展战略,十七届五中全会更是提出了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百字方针”,《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海洋强国” 。处于东海之滨的上海,是蜚声海内外的沿海城市,也是我国海洋经济的前沿与海洋产业的重要基地,理应在中国海洋经济发展与海洋产业布局中主动作为,领跑发展。然而,相比周边城市,特别是比较我国传统沿海城市发展海洋经济的高调与强势,上海的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发展相对低调,且动静不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已有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0多个省市自治区,约50多个二、三线,都从发展海洋经济的主体目标诉求。显见,时下国内沿海涉海省市区,已全面进入了海洋经济与海洋产业发展与竞争的 “春秋战国”时代。以下文字是笔者对国内主要沿海,涉海及列入国家战略层面发展海洋经济省市的简约对标分析,以及对上海提速发展海洋经济与产业的相关建议,仅供参考。 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与态势 国家“十二五”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思路 1.树立现代海洋观念,把握全球海洋未来发展态势,研究制定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统筹考虑我国在内水与领海专属经济 区和大陆架、公海与国际海底及南、北两极状况,做到同步研究、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实施; 2.在助推传统海洋产业健康发展的同时,大力促进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利用、海洋能源、海洋装备制造业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海洋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努力推动海洋经济成为沿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财税增长点和新的就业增长点; 3.大力实施科技兴海计划, 加大海洋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股票分别有哪些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股票分别有哪些?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10-5-12 23:45 2010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七大新兴产业也就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它具备能够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有市场需求前景,具备资源能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特征。 选择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学依据有三个:一是产品要有稳定并有发展前景的市场需求;二是要有良好的经济技术效益;三是要能带动一批产业的兴起。 2010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能源、节能环保、电动汽车、新医药、新材料、生物育种和信息产业。 1、新能源,以绿色和低碳技术为标志。主要是指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核电、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沼气发电,以及地热利用、煤的洁净利用等。 2、节能环保,通过关键技术的突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3、电动汽车,主要是指以新能源带动的发动机运行新型汽车产业。 4、新医药,把生命科学前沿、高新技术手段与传统医学优势结合起来,研发适应多发性疾病和新发传染病防治要求的创新药物,突破应用面广、需求量大的基本医疗器械关键核心技术,形成以创新药物研发和先进医疗设备制造为龙头的医药研发产业链。目前主要是在干细胞研究方面的再生医学的发展。 5、新材料,主要包括微电子和光电子材料和器件、新型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纳米材料和器件。 6、生物育种,发展转基因育种技术,提高农业产量和改善产品质量,实现小麦、水稻等主要农作物和猪、牛、羊等主要牲畜的优良品种的显著改良。 7、信息产业,以后的发展方向是物联网与互联网的结合,就是传感网在基础设施和服务领域的广泛应用。 提问者:mutton22 - 二级 最佳答案 政策推动五大新概念抢占先机2010年03月20日09:25 来源:证券日报 相关标签:金发科技600636 600143 烟台万华600309 导读: 第1页:新能源:新兴产业主攻方向"三驾马车"整装待发 第2页:新能源产业强势股之一 第3页:新材料:新兴产业基石六大条件铺就成功路 第4页:新材料产业强势股之一 第5页:新材料产业强势股之二 第6页:新材料产业强势股之三 第7页:节能环保业:调结构加速行业迅猛发展 第8页:生物技术行业:前沿科技的全新投资机会 第9页:生物技术行业明星股之一 第10页:生物技术行业明星股之二 第11页:生物技术行业明星股之三 第12页:三网融合:持续投资主题38只个股受益 第13页:三网融合强势股之一 第14页:三网融合强势股之二

海洋产业

海洋产业 目录 海洋产业及发展理论 (2) 国外海洋产业发展概况 (13) 我国海洋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1) 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环境保护 (34)

海洋产业及发展理论 大纲 一、海洋产业及分类 1.应用国民经济物资生产部门分类标准划分海洋产业 2.应用国民经济三次产业分类标准划分海洋产业 3.应用海洋产业发展的时序和技术标准划分海洋产业 4.应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标准划分海洋产业 二、海洋产业结构的类型 1.部门海洋产业结构 2.一、二、三次海洋产业结构 3.区域海洋产业结构 4.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结构 三、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四、海洋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1.海洋油气、滨海旅游、海洋渔业和海洋交通运输业构成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产业 2.一、二、三产业结构顺序正在向三、二、一产业结构顺序发展 3.科学技术在海洋产业结构形成中越来越起着决定性作用 4.不同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五、海洋产业概述 1.传统海洋产业 2.新兴海洋产业 3.未来海洋产业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海洋经济 C02:海洋产业

C03:部门海洋产业结构 C04:一、二、三次海洋产业结构 C05:区域海洋产业结构 C06: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结构 C07:海洋捕捞业 C08:海水增养殖业 C09:临海工业 C10:海洋生物开发产业 原理和观点 K01: 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 K02: 海洋产业的主要服务活动 K03: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K04:海洋产业结构发展趋势 K05:海洋捕捞业的特征 K06:海洋交通运输业的重要意义 重要信息 I01: 海洋产业的分类 正文 海洋占据着地球表面积的70.8%,占地球总水量的96.5%,海洋在全球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21世纪可供人类利用的陆上资源伴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膨胀而日益枯竭,寻求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未来世界的主流。海洋里蕴藏的资源比陆地上丰富得多,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等,日益成为人类的天然宝库。在世界各国及地区纷纷抢占海洋科技战略制高点的背景下,我国必须把握产业变革的机遇,密切关注当代海洋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争取在海洋产业经济的研究和实践中取得新的突破。 当前,世界海洋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主要表现为: 1)海洋经济发展迅速、迅猛,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日趋重要 2)海洋意识普遍增强 3)人口、经济向沿海地区聚集,人类与海洋的联系日益紧密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问题事关国家根本利益。从我国未来发展全局看,海洋对保障国家安全、缓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制约、拓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空间,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海洋事业摆在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发展海洋事业,努力建设海洋强国,着力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是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对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的海洋事业涵盖海洋资源、环境、生态、经济、权益和安全等方面的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规划期限为2006-2010年,远景展望到2020年。 一、机遇与挑战 我国濒临西北太平洋,大陆岸线长1.8万公里,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6500多个,内水和领海主权海域面积38万平方公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有关规定和我国的主张,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公里。此外,我国在国际海底区域还获得了7.5万平方公里专属勘探开发区。 “十五”期间,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海洋事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涉海法律法规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综合管理能力不断提高,海洋维权执法、信息服务、海洋监测、海洋防灾减灾能力逐步提升,海洋科技支撑作用有所增强,海洋人才队伍有所扩大,参与和处理国际海洋事务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年均增长速度为13.6%,2005年海洋经济生产总值达18025亿元,占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9.8%。 “十一五”是我国海洋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机遇和挑战并存。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布局将进一步向滨海地区集聚,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深,国家利益的扩展使海洋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更加突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有序开发海洋资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分析 姜大鹏,顾新 0 引言 1 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与其它产业的关系 1.1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1.2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主导产业 1.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支柱产业 1.4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基础产业 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2.1新能源产业 2.2新材料产业 2.3信息网络产业 2.4生命科学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 2.5空间海洋开发产业 2.6地质勘测产业 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技术成果转化率低,缺乏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服务 机构。技术成果的转化率,是反映科技成果转化状况的最 直接指标。据统计,我国目前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大约为20% 左右。专利实施率还不到10%¨引,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也落后于诸如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这主要是 因为我国中介服务体系十分弱小,虽然大专院校和科研机 构的数量不少,但中介机构十分缺乏。大量企业难以获取 适合的技术成果,而不少科研机构的成果找不到扩散的合 适渠道,只能自己小规模转化,使先进技术成果的社会效 益不能发挥。 (2)企业规模比较小,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来说, 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 技术相对较少,实现商品化并形成知名品牌的更少。许多 从事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都以贸易为主,做外国产品代 理的较多。即使是出口自己高科技产品的企业也多处于高 科技的中低端,并没有充分表现冉高附加值、高效益的特 点。而且我国的企业缺乏独立承担科研项目的实力和科技 创新的动力,很多高新技术产品以模仿为主,缺乏真正的 创新。由于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差,国内企业面临跨 国公司优势技术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出现了联想、 华为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但总的来看,我 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化水平较低,企业的规模较小, 整体竞争力较弱。 (3)资金缺乏,融资渠道狭窄。近年我国的科技经费支 出虽然有了显著增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研究与发 展经费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2007年我国的这一比重为 1.49%,而美国达到2.62%。日本为3.39%,韩国为3.23%㈨1。国家科技经费主要投入科研机构和高校,而对企业特别是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世界与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状况与发展战略 发布时间:2011-11-2信息来源: 导读: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上世纪60年代以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就提出“向海洋进军”。1967年法国政府成立海洋部,统管全国的海洋事务。1980年代美国就预言:“ 21世纪将是海洋开发的世纪”。这个预言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主要态势。尤其在人类社会面临地球表面“资源日趋枯竭、环境日益恶化和人口不断增加”三大威胁的今天,随着各国海洋战略意识的增强和现代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各沿海国都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新世纪的战略重点,纷纷将目光投向这一个具有巨大开发潜力的蓝色经济领域。 辽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物、化学、能源等各种自然资源,堪称是地球上一座巨大的“蓝色资源宝库”。据科学家估算,全球海洋中约拥有50万种动物,其中仅鱼类就有2万余种,生物资源总量达26万亿吨,海洋储存着相当陆地上全部农产品1000倍的食物。目前世界近海陆架区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450亿吨,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45%;天然气地质储量43万亿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总储量的1/3。上世纪90年代中以来,海洋油气勘探向深水(>300米)陆坡区推进,不断有新的大油气田发现。新旧世纪之交,世界海洋经济产值已从1998年的1万亿美元快速增加至2002年的1.3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超过4%。 世界上75%的大城市、70%的工业资本和人口集中在距海岸100公里的海岸带地区。随着海洋科学和海洋工程的发展,沿海各国开发利用海洋的规模日益扩大。美国海洋经济产值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仅约300亿美元,80年代投资了1000亿美元开发海洋经济,到90年代初海洋经济产值已达3500亿美元,占世界海洋经济产值近三分之一;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已成为许多沿海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并成为沿海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中国濒临太平洋西岸,拥有18000公里的大陆海岸线,14000公里的海岛岸线,岛屿6500多个。这片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是中华民族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 这些资源包括:海岸带、滩涂面积两亿余亩,相当于全国耕地面积的13%,目前已开发只占其中很少的部分,浅海养殖潜力巨大。优越的自然环境形成了许多天然良港,宜于建设中等以上的泊位和港址有160多处。生物种类多,已记录的物种数达2万种,渔场面积281万平方公里。油气、矿床、再生能源、海上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 1、全球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及中国的发展水平 传统意义上的海洋资源包括“航行、捕鱼、制盐”,现在一般认为的海洋资源则包括旅游、可再生能源、油气、渔业、港口和海水六大类。按照普遍的划分方式,海洋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包括海洋渔业(捕捞和养殖);第二产业包括海洋油气工业、海盐业、滨海砂矿业;第三产业包括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滨海旅游娱乐业。从整个国际发展态势看,海洋经济在从传统的第一产业

海洋经济最具投资前景六大产业

海洋经济最具投资前景六大产业 发布时间:2011-10-23信息来源:浙商 文│本刊记者俞越 海洋将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战场,那么,海洋经济有哪些细分产业最值得投资?《浙商》杂志发布海洋经济最具投资前景六大产业榜单,结合了近年来海洋经济各大产业的布局、产业总值、发展增速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等众多因素综合评定。 [上榜理由] 海洋物流业 随着国际贸易形势趋好和航运价格恢复性增长,海洋物流业迅速回暖。2010年,我国海洋物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816亿元,比上年增长16.7%。 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市场,是培育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一批大宗商品交易市场脱颖而出,宁波、舟山都把构筑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平台放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突出位置。 海洋船舶工业 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正处于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转变的关键时期。我国造船完工量及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大幅增长,海洋船舶工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2010年实现增加值1182亿元,比上年增长19.5%。 未来,海洋船舶工业要突出主业、多元经营、军民结合,由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稳步发展。形成环渤海船舶工业带和以上海为中心的东海地区船舶工业基地、以广州为中心的南海地区船舶工业基地。重点发展超大型油轮、液化天然气船、液化石油气船、大型滚装船等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产品及船用配套设备,同时稳步提高修船能力。 海洋油气业 我国继续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多个油气田陆续投产,海洋石油天然气产量首次超过5000万吨。海洋油气业高速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1302亿元,比上年增长53.9%。重点建设面向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经济圈的南海、东海、渤海天然气田,逐步形成三个区域性市场供应体系。规划建设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鼓励发展商业石油储备和成品油储备也已成为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战略之一。

九大新兴产业有哪些

一、医疗:永远的朝阳行业 上榜理由:关系民生,持续增长,无周期性,盈利稳定 推介创投:今日资本、启明创投、NEA、清科等 “医疗,将是2009年IBM公司重点关注的三个领域。”一位IBM内部人士曾公开表示。面对8500亿元的医改商机,IBM、西门子、思科、GE等众多跨国企业都相继行动了起来。而从12家创投的新兴产业推介来看,医疗被普遍看好,有IDG、清科、软银赛富、启明创投等9家推介了医疗产业,并给予了高分评价。 医疗产业是一个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随着居民财富的不断增长,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缘于此,医疗产业的总销售额一直处于不断膨胀的过程中,具有无周期性特征,因此医疗行业也被视为“永远的朝阳行业”。而从以往A股市场的走势来看,无论牛熊,医疗股板块均有着较强的投资机会。 从国际形势来看,随着中国医药(12.70,0.00,0.00%)市场的快速成长,中国医药消费逐年增加,中国正成为世界医药市场不可忽视的一块“大蛋糕”。数据显示,过去四年来中国医药市场(不含OTC和中成药)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业内预计,到2013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将达到3900亿元,成为全球第三大市场。 本榜中的医疗产业,是广义层次上的,包含医药行业、医疗器械、医疗服务三个方面。从China Venture(投资中国)公布的统计数据看,自2008年2月至今的一年时间里,发生在医疗行业的投资案例达48起,涉及投资金额6.10亿美元。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医疗行业日渐成为创投眼中的“香饽饽”。 二、风电:最成熟的清洁能源 上榜理由:技术、模式发展成熟;全球风电发展迅速;中国市场潜力巨大 推介创投:IDG、清科、天堂硅谷、麦顿、今日资本、华睿等 全球风能理事会近期公布,2008年全球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700万千瓦,增长28.8%,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增长。到去年底,全球的总装机容量已超过了12.08千万千瓦,而这相当于减排1.58亿吨二氧化碳。 全球风能理事会秘书长史蒂夫·索耶认为,全球市场对于风电这样的零排放技术有着巨大并且持续增长的需求。为了避免发生不可逆转的气候变化后果,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必须在2020年前后达到峰值且开始下降,而风电是目前唯一能实现该目标的发电技术。来自欧洲风能协会的消息显示,风电已成为欧洲新增电力装机容量的领军能源。 在清洁能源中,从技术及发展模式成熟度来看,风力发电由于技术已相对成熟,且它提供的电能要比太阳能和生物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要多,将在很长时间内领跑其他新能源。 就中国而言,风力发电近些年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数据显示,2008年全球近1/3的新增装机量发生在亚洲,其中最显著的增长在中国,新增装机容量达630万千瓦。中国的风电总装机容量已突破1.2千万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对中国海洋和海洋经济发展的认识 中共中央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党中央首次提出“海洋强国”的概念。我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所谓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为指导,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形成以“海洋强国”为轴心,开发、利用、保护和管控海洋为轴的发展战略。 首先,认知海洋。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如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加大对海洋及海洋经济研究的拨款,进一步加大对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事业领域的支持力度,成立专项课题小组,研究海水综合利用、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工程装备设计、深海资源勘探开发、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研发、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洋产业节能减排、海洋环境保护等。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可以成立海洋特色学校,提高师资水平,加大财政补助,鼓励学生和引导学生学习。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拍摄与海洋有关的纪录片,普及海洋知识;举办海洋文化节,宣传海洋;继续举办全国大学生海洋知识竞赛,鼓励学生了解海洋。 另外还需要政策扶持,加强海洋经济宏观指导,主要包括强化海洋经济规划指导,加强海洋经济监测评估,健全海洋经济统计制度,推进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市海洋经济核算工作,完善海洋经济核算体系,推进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试点 其次,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 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现如今我国共有三个海洋经济圈:北部海洋经济圈、东部海洋经济圈、南部海洋经济学。其中北部海洋经济圈由辽东半岛、渤海湾和山东半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基础雄厚,海洋科研教育优势突出,是我国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东部海洋经济圈由江苏、上海、浙江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海洋经济外向型程度高,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部海洋经济圈由福建、珠江口及其两翼、北部湾、海南岛沿岸及海域组成。该区域海域辽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突出,是我国对外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也是我国保护开发南海资源、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重要基地。 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的特色,坚持陆海统筹,以陆带海,以海带陆,海路相互促进,多层次多样式的发展模式。形成以首都圈为核心,以山东半岛、辽中南地区为两翼,提升和拓展环渤海经济圈;以两岸交流合作的深化、国务院关于长三角地区进一步改革发展意见的实施和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为契机,加速形成东海经济圈;以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建设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为引擎,加速形成南海经济圈;同时大力发展三个内地极化核心经济带,即:以为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成渝地区、

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物联网详细分类目录共

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课题组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

编制说明 一、编制背景 2010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发布,确定重点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要求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落实措施,加大支持力度。由于目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界定和分类标准模糊,产业分类目录尚未建立,缺乏统一规范的统计口径,无法准确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不利于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每一个领域和方向均细化落实到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上,不利于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出台配套财税政策。2010年底,按照部领导批示,决定组织研究编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目录》,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运行监测、信息发布与分析评价体系,为国家制定有关政策提供基础支撑。 二、编制原则 《目录》编制紧紧围绕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精神,结合我部重点工作,以“全局性、前瞻性、动态性、先导性、成长性和带动性”为总体原则,力求厘清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规模及发展重点。《目录》与国家统计局现行的工业统计目录成并列关系, 亦可回归还原于国家统计局工业统计目录,不影响工业及国民经济的核算。 三、编制框架 《目录》采取五级目录分类,共包括721类产品。在产业重点领域和技术参数选择上,紧扣国发32号文件精神和发展改革委《产业结构调整 目录》(2011)、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各行业相关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及行

业技术标准。一级目录的选取与32号文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一致;二级、三级目录主要依据32号文确定的24个重点方向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并在此基础上有所补充和扩展;四级以下目录为具体产品,其划分依据主要参考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目录》(2006)、《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和行业统计制度。另外,考虑到物联网产业的特殊性,将物联网目录单列,未汇总到总目录中。 四、编制过程 《目录》编制工作自2011年4月份开始启动, 8月底完成综合汇总目录初稿,期间共召开了4次大型研讨会和30余次专题讨论会。《目录》编制过程主要经历了以下七个阶段。 一是组建专业的编制队伍。4月至5月,由周子学总经济师担任组长,11个司局和相关支撑研究机构组成了《目录》编制队伍,下分1个综合组,7个专题组。其中综合组由运行局和规划司牵头,组织电子工业标准化研究所承担综合研究和协调工作。科技司、节能司、原材料司、装备司、消费品司、军民结合司、电子司、软件司和通信发展司等司局牵头组成了7个专题组。《目录》还邀请了来自地方、行业主管部门、协会、企业的技术、管理、统计以及标准管理等领域的数十名专家参与编制工作。 二是建立科学高效的工作机制。课题组建立了高效的工作机制,按照“强化顶层系统分析,深化专业领域研究”的原则,科学制定了研究计划,将每一项任务都落实到专人负责。专题组按照“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讨论筛选,迭代收敛目录”的要求开展工作,综合组每月召开一次综合性全体会议,集中讨论、评估和解决课题研究中的难点和共性问题。 三是理清目录编制的思路。我们首先根据32号文件和各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选取重点发展领域,剔除传统产品;其次利用相关产品的技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12年2月

目录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1) 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发展原则 (3) (三)发展目标 (4) 三、主要任务 (6) (一)加快提升产业规模 (6) (二)加强产业技术创新 (7) (三)提高设备配套能力 (9) (四)构筑海工装备现代制造体系 (10) (五)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11) (六)实施重大创新工程 (11) 四、政策措施 (12) (一)积极培育装备市场 (12) (二)规范和引导社会投入 (12) (三)完善财税和金融支持政策 (13) (四)加大科研开发支持力度 (13) (五)推动建立产业联盟 (14) (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14)

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活动中使用的各类装备的总称,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处于海洋产业价值链的核心环节。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方向,具有知识技术密集、物资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等特点,是发展海洋经济的先导性产业。 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主要包括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五大类1。紧密围绕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海洋、提高海洋产业综合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设海洋强国、推进国民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特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的形势 以海洋油气资源为代表的海洋矿产资源是当前世界海洋资源开发的重点和热点,技术相对成熟,装备种类多,数量规模较 1海洋矿产资源包括石油和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海底金属矿产、滨海矿砂;海洋可再生能源包括海上 太阳能、海上风能、潮汐能、波浪能、海流(潮流)能、海水温差能、海水盐差能、海洋生物质能;海洋化学资源包括海水本身、海水溶解物;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植物资源、动物资源和微生物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包括生产空间、贮藏空间、通道空间、生活休闲娱乐空间及军事战略空间资源。

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动态.doc

国内外新兴产业发展动态 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战略。当前,佛山正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实施“三个一批”,即淘汰一批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培育发展一批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加快转型升级。把握国内外新兴产业的发展动态,对于佛山找准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新兴产业的特征与趋势 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现在世界上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 新兴产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一开始,属于一种知识形态,在发展过程中其成果逐步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比如说生物工程技术,在五六十年代或更早的时候,它只是一项技术,现在则成为了生物工程产业,让这些成果服务于社会。 第二,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比如在几百年前人类用蒸汽机技术改造手工纺机,形成纺织行业,使得整个纺织行业有了飞速的发展。相对而言,纺织行业在当时就是新兴

产业。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商业,变成现在的物流产业,也同样归属此类。这些产业改造的核心,都是使经济效益比传统产业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第三,是对我们原来认为是社会公益事业的行业进行产业化运作。比如说传媒业,如果把传媒业当作事业来看待,是贴钱的,但如美国的好莱坞,通过几个大的传媒公司来做,每年就能收得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利润。 新兴产业的特征:第一,没有显性需求。在产业处于朦胧当中,或者是在超前的五年时间当中,是难以精确描述的。第二,没有定型的设备、技术、产品以及服务。以太阳能行业为例,90年代初,生产核心部件,以及服务、技术、产品、市场、模式一概都是空白,后来才逐渐地提升。第三,没有参照。汽车、冰箱、彩电、计算机等产业,均有来自国外的大规模引进,而太阳能产业,国外是没有的,国内也没有参照,所以在这种情况下,靠的完全是系统创新。第四,没有政策。我们国家只要有产业,就有产业政策,包括贷款、科技投入、扶持等各方面都有产业政策,而新兴产业则要忍耐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寂寞。第五,没有成熟的上游产业链。上游产业链甚至比下游产业链的技术、水平、保障、体系更强,比如飞机发动机,最起码是在一个水平线上,但是太阳能没有。 二、国外与台湾地区新兴产业的发展动向 (一)美国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湖南农业科学2009,(8):154~157Hu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及对中国的启示 储永萍,蒙少东 (上海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中国海洋经济的发展必须借鉴国外海洋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从全球海洋经济开发的总体趋势出发,分析了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6个发达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总结了6国海洋经济发展对我国发展海洋经济的启示。 关键字: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启示 中图分类号:F3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60X(2009)08-0154-04 Inspiration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Developed Countries CHU Yong-ping,MENG Shao-dong (College of Economics&Management,Shanghai Ocean University,Shanghai201306,PRC) Abstract: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orld’s Marine economy being taken a great deal attention,it is significant to learn from the foreign countries which are in rapid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First of all,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 marine economy development was introduced in this paper.Then,th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Japan, Norway,England,Australia,America and Canada)were analyzed.In the end,the inspirations from development of marine economy in six developed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 Key words:marine economy;development strategy;inspiration 近年来,随着世界经济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开发逐渐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全球海洋经济产值由1980年的不足2500亿美元迅速上升到了2005年1.7万亿美元,海洋经济对全球GDP的贡献率达到了4%。挪威通过开发海洋石油,一举摘掉了穷国的帽子,成为北欧富国之一,目前70%的国家财政来自海洋的开发利用;日本海洋经济已占该国GDP 的14%。笔者对日本、挪威、英国、澳大利亚、美国和加拿大的海洋经济发展进行分析,总结了这些国家海洋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1全球海洋经济开发总体趋势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使世界各国的国际海洋意识普遍增强,各国都在建立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的海洋管理制度。21世纪海洋管理的范围由近海扩展到大洋,由一国管理扩展到全球合作;管理内容由各种开发利用活动扩展到自然生态系统;管理方式在强调利用法律手段的同时,更多地使用培训和宣传教育手段。同时海洋管理科学和技术也逐渐成熟。发达国家把海洋开发作为国家战略加以实施,形成了许多新的海洋观,如海洋经济观、海洋政治观、海洋科技观等。开发方式正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开发海域从领海、毗邻区向专属经济区、公海推进;开发内容由资源的低层次利用向精深加工领域拓展。人类对海洋的观念从过去的一味索取转变为为生存和发展而协调行动,以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认识到应把海洋作为生命保障系统加以保护。 在海洋产业的发展动态方面,传统的海洋渔业和海盐业保存稳定增长,海洋的多样性开采方兴未艾,其中海洋运输业、海洋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开发、滨海旅游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生物制药的开发研究等占据了主导地位[1]。 2主要沿海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2.1日本 日本在发展海洋经济时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海洋科技开发,加大海洋科技经费投入,同时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开展发展海洋经济的国际 收稿日期:2009-06-02 基金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2008BJB002);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重点学科开放基金项目(B-8207-07-0005-6);上海市教委食品经济管理重点学科基金项目(J50703) 作者简介:储永萍(1986-),女,湖南常德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产业集群。 通讯作者:蒙少东

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实施海洋开发”战略部署的重要内容。海洋经济是以新兴海洋产业为主体、涉及各类社会化经济活动的总和。现阶段,海洋经济发展仍将以沿海地区,特别是临海区域为基地,以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为基本特征,以集约化、新型工业化为主体发展趋势,从而推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文化意识形态的较大变革。这是一种进步的变革,是海洋经济这一先进生产力推动区域社会经济进步的历史进程。 2003年国务院批准实施《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局编制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并制定了《全国海洋功能区划》,明确提出海洋经济要高于全国经济平均发展速度。近几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围绕着做好海洋这篇大文章采取了许多措施,普遍把海洋经济发展列入地区战略,并加大投入。 国际开发海洋的大背景和国内加快发展海洋经济的大举措,为上海市提供了加快海洋产业开发与管理力度、推进海洋经济上台阶的历史机遇。上海作为沿海城市,海洋与上海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无论是实现国际航运中心战略目标,还是建设信息港、深水枢纽港和航空港都离不开海洋。 一、发展海洋经济的区位优势 现代资源说通常把港湾、海洋航线、水产资源的加工、海洋中的风能、海底地热、海洋景观、海洋空间以及海洋的纳污能力等都视为海洋资源。从上述角度来看,上海市借助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其海洋资源非常丰富,这使得上海海洋经济的发展大有可为。 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沿海城市,位于中国黄金海岸中部与黄金水道长江入海口的交汇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上海市沿海有良好的深水岸线,大陆岸线为186km,其中长江口南岸112km、杭州湾北岸87km;崇明、长兴、横沙三岛拥有约306km。水深在10m以上的深水岸线长达78.6km,拥有0m以上潮间带滩涂面积约667km,水深0~5m等深线范围内水下滩涂面积为2341.5km2。近海0 ̄20m等深线范围内的水域 上海市海洋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国峰1房建孟2翁光明2 (1.东海环境监测中心上海200137;2.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上海200137) 摘要作为全国最大的沿海城市,上海市拥有丰富的滩涂、港口航运、滨海旅游、海洋能等资源和生物资源, 尽占我国黄金海岸线中部和长江出海口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海洋经济具备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海洋 交通运输业、船舶制造业、滨海旅游业多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为全国海洋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 的经济保障。本文分析了上海市海洋产业的结构特征,认为上海市海洋产业结构尚显单调,提出上海市应当充 分利用其高科技力量和资源,完善海洋产业结构格局,为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更大的领军作用。 关键词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上海市 沿海都市145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