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行动框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行动框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行动框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行动框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行动框架”

描画全球未来教育的模样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胡佳佳、吴海鸥翻译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指出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第38次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教育2030行动框架”发布,教育的使命被扩大至全纳、公平和全民终身学习,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本期国际教育刊发“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部分重要内容,呈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未来15年教育发展的目标、策略和指标,以期为有关方面提供借鉴。

——编者

给每个人一个公平的机会教育,是“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教育2030”)的核心,也是成功实现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在教育愿景的鼓舞下,新教育议程将改变个人、社区及社会的生活,不让任何人掉队,关注全民教育目标和千年发展目标的未尽事业,并致力于解决全球当前和未来的教育问题。自2000年以来,“教育2030”的创新点在于通过终身学习增加或扩大教育机会,保证全纳与公平、教育质量和学习成果。通过《仁川宣言》,教育界根据整体的发展框架树立了新的教育目标。新教育议程关注全纳与公平,即给每个人一个公平的机会,不让任何人掉队。所有人,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肤色、民族、语言、宗教、政治及其他政见、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状况,无论是残障人士、移民、原住民、青年和儿童,尤其是处于弱势或被边缘化的人,都应当有机会接受全纳与平等的优质教育,并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新教育议程关注教育公平、学习及技能,强调避免只专注教育机会却不重视学生在入学后能否获得相关技能。若按照目前的发展进度,许多国家到2030年将远远落后于新目标。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改变目前的方式,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因为如今,教育必须应对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技术进步、城市化、移民、政治不稳定、环境恶化、自然危害与灾害、自然资源竞争、人口结构挑战、全球失业率的上升、贫困的持续、不平等的扩大等因素带来的问题。到2030年,教育体系将招收数以亿计的儿童及青少年来完成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及初中教育),并为全民提供平等接受高中及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提供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来确保他们日后长期的发展、学习及健康。教育还要确保所有儿童、青年及成人正在学习并掌握读写等相关技能。目前,迫切需要开发贯穿一生的灵活技能与能力,因为人们需要在一个更加安稳、可持续、相互依存的知识型及技术驱动型的世界里生活和学习。“教育2030”将确保所有人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发展创造性及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培养好奇心、勇气及毅力。为了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教育目的和相关性是“教育2030”的典型特征。这样的愿景超越功利化的教育方式,并整合了人类生活的多个层面。教育提高全球公民意识及公民参与度,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还将推进跨文化对话,尊重文化、语言的多样性,这对于实现社会和谐和公平至关重要。发挥教育的力量就需要在世界各

地创造更多的机会,尤其是在有冲突的国家及地区,因为这里存在大量的教育差距。因此,面对冲突、社会动荡、自然灾害,我们需要建立具有弹性和应对性的教育体系,并且确保在危机、冲突中及冲突后维持教育发展。更好的教育也能预防冲突、缓解紧急状况及维护和平。基于国际契约和条约,“教育2030行动框架”建立的原则是: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和适应性权利。为了实现这项权利,各国必须确保每个人公平地接受全纳的优质教育和学习,接受免费义务教育。教育应当致力于个性的全面发展,增进相互理解、包容、友谊及和平,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国家是责任的主体,国家的作用是制定和调整规范及标准。民间团体、教师及教育工作者、家庭、青年及儿童在实现优质教育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性别平等与全体教育权利密不可分。实现性别平等要以权利为途径,来保证女童和男童、妇女和男人获得完整的教育,且公平地完成教育。

七大目标勾勒全球未来教育蓝图“教育2030”的目标清晰地勾勒出全球教育的未来蓝图,鼓励各国努力加快发展。各国政府根据教育优先、国家发展战略及计划、制度能力和资源可利用性,将全球教育目标转化为可实现的国家目标。

目标1:到2030年,确保所有青少年完成免费、公平及优质的小学和中学教育,并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各国应落实政策和法规,确保提供12年免费的、公共资助的、全纳的、公平的、有质量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其中至少包含9年义务教育。各国应当延长免费义务教育年限,达到世界基本水平;明确标准及审查课程来确保质量及背景相关性,包括技能、能力、价值、文化、知识及性别等,鼓励社会各界(青年及父母)参与学校的领导及管理,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更加公平地在优势和弱势学校中分配资金;在多语言背景下,促进双语及多语言的教育;为处于小学及中学年龄段的失学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教育方式;构建更加强大的、全面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在关键节点的学习成果,例如小学、初中教育结束时期。

目标2:到2030年,确保所有儿童接受优质的儿童早期发展、保育及学前教育,从而为初等教育做好准备。各国应落实整合的、全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保证至少一年有质量的免费学前教育,通过幼儿保育和教育,关注最贫困及最弱势的儿童;通过营养、健康、社会和儿童保护、卫生和教育等部门的合作协调,来落实整合多部门的政策及战略;设计和实施全纳、可实施、整合的计划和服务,并建设儿童早期教育的优质基础设施,包括健康、营养、安全保护和教育需要,特别是对残疾儿童,并倡导父母是儿童的第一照顾者。

目标3:到2030年,确保所有人负担得起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各国应制定职业技能发展和高等教育间的跨部门政策;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特别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确保高等教育资格的可比性及认可度,促进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学分转换;利用资助和技术运用,制定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远程学习政策及计划,包括互联网在线课程及其他符合公认的质量标准的方式;制定促进高等教育研究能力发展的政策,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领域;加强高等教育及研究项目的国际合作,这包括在全球及区域公约框架内互认高等教育资格;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及成人教育,为所有年龄段的人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包括大学在内的高等教育机构应当支持和促进政策的发展。

目标4:到2030年,全面增加拥有相关技能的人员数量,该技能包括为就业、获得体面工作及创业的职业技术技能。各国应收集并应用变化的技能需求,从而引导技能的发展,减少不平等,应对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社会需要及非正规经济及农村发展;社会合作伙伴设计和实施教育培训项目,确保高质量的职业技能课程和培训项目;促进不同形式的(基于工作和基于课堂)培训和学习的发展;确保透明及高效的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TVET)质量保障体系和资格框架;促进通过国际合作提高技术与职业教育培训资格证书的透明度和认可度,确保工作者和学习者的流动性,保持培训计划与变化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同步;创建在正式及非正式场景中灵活的学习途径,并设置相应的衔接课程和职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目标5:到2030年,消除教育上的性别差异,确保残疾人、原住民和弱势儿童等弱势群体享有平等接受各层次教育和职业培训的机会。各国应确保教育政策、部门计划和预算一定是反歧视的,确保教育公平,并为弱势及被排斥的群体开发有针对性的紧急策略。创建指标以评估实现教育公平的进展;确保教育政策、部门计划和预算规划要防范和应对教育紧急情况;明确、监测并提高女童和妇女接受素质教育的机会,提高她们的参与度和毕业率;明确弱势儿童和青年接受素质教育计划的障碍,采取平权行动来消除这些障碍;支持使学校抵御各种灾害影响的综合方法,包括更安全的学校设施、学校灾害管理和风险减少及复原能力的教育;提供远程教育、信息通信技术培训,并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确保使用多源数据和信息,包括来自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学校及家庭的调查;收集关于残疾儿童的数据,对不同的残疾和障碍人群进行分类和评估,并利用数据来建立制度计划和政策的指标体系。

目标6:到2030年,确保所有青年和绝大部分成年人实现读写和计算能力。各国应建立一个多部门的合作方式来制定文化政策、计划及预算,加强教育、健康、社会福利、劳动、工业和农业等相关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根据国家评价机制,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并基于他们先前的知识和经验,来确保读写和计算课程的质量;扩大有效的成人读写能力和技能项目,并建立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实践之上;促进信息通信技术的使用;开发读写能力评估框架和工具,来评估学习成果。

目标7:到2030年,确保所有学习者获得必要的知识和技能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确保教育为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人权、性别平等、促进和平和非暴力文化的发展、文化多样性及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各国应发展政策和项目来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ESD)和全球公民教育(GCED),并通过教育系统内的干预措施、教师培训、课程改革和教学法支持,使它们成为教育的主流;为所有年龄段的学习者提供能终身获得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机会;创建并在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推广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的良好实践,以便更好地实施教育项目,加强国际合作和理解;促进与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相关的项目,让学习者和教育者参与到社区和社会中来;确保教育承认文化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支持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更有效评估教育系统的发展、认知、社会情感和行为学习成果;确保可持续发展教育和全球公民教育存在于所有水平和所有教育形式之中,促进和平和非暴力文化的发展。

保障终身受教育权全民全纳教育应该得到基本的保障,应该通过实施具有变革性的公共政策,应对学习者的多样性需求,解决教育机会不平等、少数人群被边缘化、教育质量不一致和人群歧视等问题。“教育2030”特别关注性别和弱势群体歧视问题,努力确保不让任何

人掉队。为了实现“教育2030”的目标,需要调动全球各个国家、区域的积极性,形成有效、全纳的合作关系;改善各国教育政策和合作方式;确保全民接受公平、全纳和高质量的教育;调动各方资源,保证教育资金的充足;确保监测、落实并审查所有教育目标的指标。

保证基本政策与法律建设大量国际标准条例都在保护受教育权这项基本人权。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条例,如条约、公约、协定和议定书以及国际文书,为受教育权建立了牢固的国际规范框架,没有任何歧视和排斥。在各国政府的主导下,多方利益相关者应该参与审查并采取行动,履行义务,制定强有力的法律和政策框架,为素质教育的实现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在新议程的实施过程中,各国应关注教育体系的高效、有效及公平。各国政府应该加强教育体系建设,建立和改善适当的、有效的和全纳的管理和问责机制,确保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的教育;应建立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和透明有效的融资程序和机制;应进行制度化管理,确保及时可用的数据资源,创新和信息通信技术必需融入教育体系和知识传播的过程。

强调公平、全纳和性别平等各国应开发与改进跨部门政策或计划,应与“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相一致,消除社会、文化和经济的障碍,因为这些障碍剥夺了数百万儿童、青年及成人的受教育权。在国家层面设置相关基准,必须在教育内容、方法、结构和融资策略方面做出适当的调整,从根本上解决特殊人群被歧视和被排斥等问题;应利用基于数据证据的政策来解决相关教育问题;为学校提供校餐、营养指导和健康服务以及教学材料和教育资源的传输服务;应保证全纳教育的教师培训。另外,为了衡量教育边缘化的程度,监测教育目标的进展状况,各国应该收集、分类、分析教育数据,了解特殊群体的具体特点,努力促进教育的公平与全纳。为了确保性别平等,各国教育部门必须消除由社会、文化或经济地位造成的性别偏见和歧视。各国政府和合作伙伴必须实行性别敏感政策,改善学习环境;应消除教师培训和课程监控过程中的性别问题,消除教育机构中的性别歧视和暴力,确保教学与学习在性别上的平等。另外,考虑到残障人士在接受教育时面临的重大挑战和影响,各国政府需要特别关注残疾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确保他们有机会接受素质教育并取得成果。

关注教育和学习质量各国必须通过具体措施来提高教育质量,增加教育机会。各国教育机构应该有充分公平的教育资源,有安全便利、环境友好的教育设施,有足够的优质教师和教育者,使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有各种书籍和学习材料,有开放的教育资源和技术。这些都能促进全球学习者接受全纳教育。另外,各国应该实施教师政策和条例,确保教师和教育者能接受良好的培训,获得专业资格并受到激励,并取得足够的酬劳,确保他们能够在整个教育系统内被公平有效地管理和流动;各国应当制定学习质量评估体系,保证教育评估的监测过程和结果的有效性。在认知和非认知领域,教育部门必须明确相关的学习成果指标,并将其作为教学和学习过程的一部分来持续地评估。素质教育应保证受教育者的技能、价值观、人生观和知识体系的发展,使他们过上健康和充实的生活,能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并能应对地方和全球的生存挑战。各国还需要关注教育质量和创新,加强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等学科的发展。

促进终身学习所有年龄群体都应该有机会接受教育。各国应通过制度策略和政策,将所有人的终身学习嵌入教育系统,并渗透到教育的各个层级,这要求在所有年龄段和各个教育层级上提供多样、灵活的学习途径、入学机会和重新入学的机会,加强正式和非正式教育机构之间的联系,加强通过非正式教育机构获得知识、技能和能力的验证和认证。终身学习还

包括接受优质技术、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公平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和研究的公平机会,并得到相应的质量保证。此外,各国应该为所有人,尤其是女童和妇女,提供教育机会,来促进公民的读写和计算能力,使他们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技能和体面的工作。重要的是,各国应该利用教育、科学和技术、家庭、职业、工业和经济发展、移民、社会福利和公共财政等部门之间的跨越式合作方式,保证为成年人提供学习、教育和培训的机会。

解决紧急情况下的教育问题自然灾害、流行病和武装冲突、以及由此产生的国家和地区之间跨境流动,可能会给之后几代人留下精神创伤。很多人由于未接受过教育而无法使他们所在的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复苏。危机,是获得教育的主要障碍。在过去十年间,它拖延、逆转了全球实现全民教育目标所取得的进展。紧急情况下的教育,能为人们提供即时保护,提供救生知识、技能和社会心理支持,来帮助人们应对危机的影响。教育还可以通过技能培训来帮助人们预防灾害、冲突和疾病,从而拥有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教育学基础内容框架

(一)教育的概念定义: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 一、教育的认识(二)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划分 (三)教育的形态2、教育系统运行的空间特性划分第一章3、社会形态的变迁划分 (一)教育的起源(代表人物及观点) 教育与二、教育的历史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心理起源、劳动起源 发展(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各阶段教育的特征) 教育学1、农业社会的教育;2、工业社会的教育; 3、信息社会的教育 (一)教育学的萌芽:《学记》 三、教育学的(二)教育学的创立:培根、夸美纽斯、康德、赫尔巴特、 洛克、卢梭、裴斯泰洛齐(代表作)产生与发展(三)教育学的发展:实验教育学、文化、实用主义、 马克思主义、批判主义(代表人物代表作) (四)教育学的当代走向(五个方面) 四、教育学的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 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1、含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 的各种影响和作用。P30 第二章一、教育功能2、类型:作用的对象/作用的方向/呈现的形式/多维度的复 的概述合分类(选择题常考) 1、教育对个体发展的促进功能:个体社会化和个体个性化 二、个体功能2、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3、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教育1、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 2、促进文化延续和发展的功能 功能三、社会功能3、促进经济发展功能(提高国民人力资本、通过生产科技) 4、促进政治民主化 5、调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6、对社会发展的负向功能 1)教育功能价值取向的确立 1、教育功能2)功能行动的发生 的形成3)直接结果的产生 四、功能的实现 2、教育功能的释放:产品的输入;产品的利用。 1、含义:教育要达到的预期效果,反应教育在人的培 养规格标准、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 一、教育目的的2、基本类型:价值性操作性教育目的/终极性和发展性 正式决策的和非正式决策的教育目的

贸大考研复试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语语言文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贸大考研复试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德语语言文学考研复试经验分享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初创于1951年, 肩负着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培养外贸外语干部的重任。在京郊伴着蛙鸣虫唱的简陋校园里,走出了新中国第一批兼具外语能力和外贸知识的涉外干部。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经过几代人半个多世纪的不懈努力,外语学院学科建设不断发展,教学科研成果斐然。今天,我们的十一个专业已经涵盖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数以千计的优秀毕业生活跃在国家的外交、外贸领域和国际组织的舞台上,译出中国声音,传递中国力量。 专业介绍 德语语言文学旨在培养精外语、懂科技、晓文史, 具有扎实的德语语言基本功、宽广的文化知识面(包括德语语言文学、中西方社会文化和经贸、科学技术知识等),并能够熟练地运用德语以及英语语言技能,在外事、对外经贸、教育、科研、新闻出版等领域和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宽口径、应用性的复合型人才。 招生人数与考试科目 复试内容 1. 正常批次复试时间一般在4月,复试名单及具体复试要求将在我校研究生院主页上公布,请考生自行查询并下载相关材料。 2. 我校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考生进入复试的基本要求,结合本年度招生计划和生源质量情况,确定我校复试分数线。通过复试线的报考“量化投资”和其他方向的考生均需参加复试(通过“量化投资”提前招生的考生除外)。 3. 正常批次复试为差额复试,复试人数一般为计划招生规模的120%左右。具体复试方式以及初试、复试成绩所占权重由学院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及生源状况确定。 4. “量化投资”方向考生正常批次复试将比其他方向的复试提前几天进行,复试未通过考生可以继续参加其他方向的复试,复试合格的同学仍有可能被录取。 5. 正常批次复试不合格的考生不予录取。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面向2030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与中国行动策略

2015年9月25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通过的《改变我们的世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 The 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了以可持续发展目标为核心的工作纲领,从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提出了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子目标,认为社会的包容性、经济的绿色增长和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2015年11月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通过的《教育2030行动框架》指出,《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将“确保包容、公平的优质教育,增进全民终身学习机会”的教育目标单列为可持续发展目标4,并认为教育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成功实现其他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文章梳理了从《21世纪议程》到《教育2030行动框架》等文件对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要承诺,分析了面向2030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目标,并就中国落实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提出相应的行动策略。 一、从《21世纪议程》到《教育2030行动框架》 可持续发展教育(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简称ESD)的兴起是20世纪80年代可持续发展运动的结果。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简称WCED)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Our Common Future)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即“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能力的发展”。[1]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将“环境教育和发展教育”整合为“可持续发展教育”,此后可持续发展教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从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发表《21世纪议程》以来,国际社会通过组织召开会议或发表重要文件对可持续发展教育做了重要承诺(见表1),积极推动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传播和实践发展。 表1 与可持续发展教育有关的重要国际承诺

教师招聘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 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1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2

.....................最新资料整理推荐.....................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

工程发展与应用(2019)参考答案(部分)

单选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 1 .根据本课程,世界上最好的一款情感交互机器人是由哪个国家研制的()。 A. 美国 B. 日本 C. 中国 D. 德国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暂无 2 .中国经济规模现已居世界()。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三 D. 第四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暂无 3 .“通过实地考察、现场交流研讨等做好培育指导和宣传推广。”指的是() A. 创建申报评估

创建过程评估 C. 创建总体成效评估 D. 结果运用的重要依据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暂无 4 .人工智能在围棋方面的应用之一是AlphaGo 通过()获得“棋感”。 A. 视觉感知 B. 扩大存储空间 C. 听觉感知 D. 提高运算速度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暂无 5 .本课程指出,城市化的本质是()。 A. 农民市民化 B. 农民工进城 C. 农业人口转移

服务一体化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暂无 6 . 5G 的控制信道采用了()替换了卷积码。 A. Polar 码 B. LDDC 码 C. LDDE 码 D. Turbo 码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暂无 7 .国家能源局《 2018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明确,2018 年年内计划建成充电桩()个。 A. 10万 B. 60万 C. 50万 D. 70万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暂无 8 .根据本课程,我国机器人产业占有发展优势的区域是()。 A. 京津翼地区 B. 长三角地区 C. 珠三角地区 D. 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暂无 9 .根据本课程,关于渐进创新说法错误的是()。 A. 渐进创新是对已有的技术进行改造 B. 渐进创新是对现有的产品进行改良 C. 我国以渐进创新为主 D. 渐进创新对现有产品、产业具有一定替代作用 我的答案:D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暂无 10 .根据本课程,中国具有全世界()的耕地,但要承载世界()的人口,所以要珍惜每一分土地。 A. 10% 、15% B.

教学教育基础知识资料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作者:如流水rls 提交日期:2009-8-9 23:24:00 | 分类: | 访问量:1243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复习题 <<教育基础知识>>是广大有志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士参加公开招聘的必考科目,我们专门组织专家编写了《教育基础知识指南》一书,供考生考前复习。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考试所占比例约为:教育学基础知识40%,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40%,教育法规20%。 (一)教育学 1.《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文献,比西方最早的古罗马的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早300多年。“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而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禁于未发。 2.近代最早的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专著——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泛智”教育思想。 3.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做中学。“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 4.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学问题的是前苏联克鲁普斯卡娅《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马卡连柯《论共产主义教育》。 5.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认为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属,它包括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差生”发展。 6.苏霍姆林斯基的论著被誉为“活动的教育者“。有《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 7.美国教育布鲁纳《教育过程》倡导“结构主义”“发现法”。 8.“六学二馆”中“二馆”指崇文馆和弘文馆。 9.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的起源是:生产劳动。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11.“狼孩”说明遗体本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 12.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分工。 13.最早提出美育一词的是席勒。 14.美育首次正式列入我过教育组成部分是在1912年。 15.中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演学制。 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葵卯学制。 16.新中国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 17.《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1985年。 18.教师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19.教育学科知识包括在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中。 20.学生年龄特征包括生理和心理特征。 21.课的类型一般分为单一课和综合课。 22.教师各课三方面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 23.教育过程以认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育学 知识框架

教育学知识框架 第一章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的起源 1、教育的其他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 劳动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二、教育的发展 1、原始教育形态 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融合在一起 教育的物产阶级、平等性 教育内容简单 教育手段和方法单一 2、古代学校教育 奴隶社会教育 封建社会教育 古代学校教育特征 3、现代学校教育 现代学校教育的内涵 360安全浏览器.lnk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 三、当代中国教育 1、当代中国教育的历史定位 2、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 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现状 3、当代中国教育的未来发展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经济对教育的作用 2、政治对教育的作用 3、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4、科技对教育的作用 二、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2、教育在正在发展中的作用 3、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4、教育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5、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三、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1、教育具有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 2、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1、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发展的阶段性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 内发论 外铄论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 1、遗传素质及其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的定义 遗传素质在人都能的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素质作用的性质

2、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的定义 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环境作用的性质与特点 3、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主观能动性的定义 人的发展过程中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三、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和促进作用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促进作用 2、教育发挥主导和促进作用是有条件的 第四章教育目的 一、教育目的概述 1、教育目的的概念 2、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 3、影响教育目的的制定的因素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 1、西方教育目的理论 宗教本位论 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 2、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 我国古代的教育目的 中国近代的教育目的 欧洲中世纪的教育目的 西方国家近现代的教育目的 三、新中国的教育目的 1、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教育目的的历史演化

拥抱智慧城市-进军科创中心教案资料

拥抱智慧城市进军科创中心 拥抱智慧城市进军科创中心 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研讨会精彩观点摘录 2015年07月13日今年是全面启动“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上海高度重视全市“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工作,作为重要的市级专项规划,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目前也正在由市经济信息化委牵头抓紧编制,这是上海编制的首个智慧城市五年规划,要在承接信息化规划的基础上更加聚焦与城市建设发展的全面融合。7月3日,“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研讨会”举行,各位专家学者与智慧城市建设参与企业负责人济济一堂,畅谈上海智慧城市未来发展。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要有系统思维国家工信部原副部长杨学山目前,两个IT(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英文缩写)融合,真正能够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新的内容,新的形式,新的外延,这个在“十三五”一定会发生,但这个发生不是革命性的,而是阶段性的,在范围和深度上逐步推进,中国的产业竞争力将会逐步走到世界前列。“十三五”期间,教育、医疗健康等新模式转型条件逐步成熟,可以实现公共服务精准化。从学前教育到一般性研究教育的网络化授课,在不长的时间内都可以实现。在健康医疗方面,日常健康实时动态、

个人健康信息电子病历平台、药品监管等一些技术、制度、系统、平台问题,都会看到可喜变化。此外,家居生活更加趋向便利化,新生的90后、00后,更倾向于网络化条件下的便利性。另一个趋势是,城市管理从智慧城市走向新的模式,而新的模式将在一些地方开始盛行。今天讲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都是城市管理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新的技术环境,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要有系统思维,从城市现代化的角度,这是“十三五”期间智慧城市谋大局的重要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在智慧城市概念推动下,正在由点到面,由局部到全局变化,“十三五”会发生变革,但整体的变革“十三五”不会产生,希望上海在全国在世界能够带头变革,以后这个变革在全世界是同步的。此外,人的变化也是一大趋势。人本身会发生变化,3年前美国情报委员会有一个2030年的发展趋势预测,第一位的是个体的变化,每个个人的能力在快速提升,这是我们所有方面的变化都要考虑的趋势。教育普及,互联网下公民资源的增加,医疗条件的改善,平均寿命的增加,都能使人的能力产生重大变化,这是社会包括城市管理最基础、最重要的工作,这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大趋势。大数据推动政府治理变革提升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宁 家骏当前,社会发展进入到了一个从工业时代到知识社会过度的阶段。所以当今政府管理的目标,应该亟待做一些

教育学知识结构框架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 1、最早将“教育”作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 二、简述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1、首先,动物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亲子和生存本能的自发行为,而人类的教育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 2、其次,动物界没有人类这样高级的语音、符号系统,他们的思维不够发达,所以活动只停留在“个体(1)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层次上。 3、再者,动物的教育也基本上随着生理的成熟而结束。 1、教育活动的对象(施教者和受教者都是人) (2)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教育活动的目的(目的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人类的发展) 3、教育活动的方式(特殊的规训方式出现) ※教育的本质: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学校教育具有可控性(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有系统) 施教者受过专门训练 (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学校教育具有专门性专门的场所和设备 学生以学习为专门任务 3、学校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教学环境、教育对象以及教育内容) 1、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法则。(4)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2、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①时间上,“从摇篮到坟墓”②空间上,利用所有的教育和学习场所 3、“终身教育”概念③方式上,各种教育方式的荟萃④教育性质上,正规和非正规相结合 大教育观就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 一种教育观,也即“泛教育观”。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必备简答

.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必备简答) 1.简述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要点速记:全民多现身。 2.简述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倡导以法治教。 3.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2)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扣速度。 (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学校结构。 (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4.简述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膏的制约作用 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養教育目的。 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③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要点速记:两权一目的。 (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 ①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 ②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 ③教育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要点速记:人人才鱼舆论公公民主民主促政治。 5.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 (1)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 (2)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 (3)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要点速记:日内方育。 6.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1)教育具有传递、保存文化的作用。 )教育具有传播、交流文化的作用。2( . . (3)教育具有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要点速记:两传选新再创造。 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顺序性。 (2)阶段性。 (3)不平衡性。 (4)互补性。 (5)个别差异性。 8.简述学校教育在入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表现 (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恃殊功能。 (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要点速记:严(延时价值)规范(社会性规范),塑(加速个体发展)个性(发展个性),总之要发展。 9.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 (2)学校教育是通过接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对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要点速记:三有一训练,控制影响全面。 10.简述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入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其身心发展的动力。 (2)人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人的发展。 (3)人的主观能动性是通过人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离开了人的活动,遗传素质、环境和教育所赋予的一切发展条件,都不可能成为人的发展的现实。 11.简述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 (1)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年限不断延长。 (2)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教育2030行动框架七个目标描绘全球未来教育蓝图

“教育2030行动框架”七个目标描绘全球未来教育蓝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次教科文组织大会正式发布“教育2030行动框架”。2015年11月4日,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举行的第38次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教育2030行动框架”正式发布。行动框架为各国落实教育2030议程提供指导,旨在动员所有利益相关者围绕这个宏大的目标体系,建议实施途径,协调、资助和评审2030教育议程——无论是全球的、区域性的还是国家级的——确保每个人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那么,“教育2030行动框架”对于未来15年(2015-2030)的教育确定了哪些发展目标? 目标1:确保所有青少年完成免费、公平及优质的小学和中学教育,并获得有效的学习成果各国应落实政策和法规,确保提供12年免费的、公共资助的、全纳的、公平的、有质量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其中至少包含9年义务教育。各国应当延长免费义务教育年限,达到世界基本水平;明确标准及审查课程来确保质量及背景相关性,包括技能、能力、价值、文化、知识及性别等,鼓励社会各界(青年及父母)参与学校的领导及管理,提高制度的有效性及高效性;更加公平地在优势和弱势学校中分配资金;在多语言背景下,促进双语及多语言的教育;为处于小学及中学年龄段的失学儿童及青少年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教育方式;构建更加强大的、全面的评价体系,评估学生在关键节点的学习成果,例如小学、初中教育结束时期 目标2:确保所有儿童接受优质的儿童早期发展、保育及学前教育 各国应落实整合的、全纳的政策及法律法规,保证至少一年有质量的免费学前教育,通过幼儿保育和教育,关注最贫困及最弱势的儿童;通过营养、健康、社会和儿童保护、卫生和教育等部门的合作协调,来落实整合多部门的政策及战略;设计和实施全纳、可实施、整合的计划和服务,并建设儿童早期教育的优质基础设施,包括健康、营养、安全保护和教育需要,特别是对残疾儿童,并倡导父母是儿童的第一照顾者。 目标3:确保所有人负担得起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和高等教育 各国应制定职业技能发展和高等教育间的跨部门政策;建立有效的伙伴关系,特别是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确保高等教育资格的可比性及认可度,促进高等教育机构间的学分转换;利用资助和技术运用,制定提供优质的高等教育远程学习政策及计划,包括互联网在线课程及其他符合公认的质量标准的方式;制定促进高等教育研究能力发展的政策,鼓励学生尽早接触

经济管理学第五章 习题集

第五章《经济周期、增长与发展》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描述的是()美国股市情形。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1929-1933年 C.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D.2007-2008年 2、经济周期又称()或商业循环,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 A. 商业周期 B.产品周期 C. 企业生命时期 D.产业周期 3、1973年石油危机持续3年,1975年结束。这个周期的显著特点是衰退时间短,然后迅速复苏。从周期时间跨度看,该经济周期是属于() A. 短周期 B.超短周期 C. 中时期 D.长波周期 4、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暴露了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也为推动亚洲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反思。从周期时间跨度看,是属于() A. 短周期 B.超短周期 C. 中时期 D.长波周期 5、康德拉季耶夫的长波理论理论认为,生产技术的变革、战争和革命、新市场的开发、金矿的发现、黄金产量和储量的增加等因素都不是导致长波运动的根本原因,长波产生的根源与()密切相关,将经济长波归因于主要固定资本产品的更新换代引起的经济平衡的破坏与恢复。 A. 资本积累 B.自然灾害 C. 劳动力数量 D.土地资源 6、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经济实力的增长,而这种实力的增长体现为()总量的增加,即GDP的增加。 A. 商品与劳务 B.产品与劳务 C. 货币与劳务 D.货币与产品 7、许多的经济学家都将资本积累占国民收入的()作为经济起飞的先决条件,把增加资本积累作为实现经济增长的首要任务。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

教育基础知识考点狂背版(上) 教育学 1. 简述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 类似考题:比较赫尔巴特和杜威的教育思想 答:(1)传统教育派(赫尔巴特): ①教师中心②教材中心③课堂中心 (2)现代教育派(杜威): ①儿童中心②活动中心③经验中心 2. 简述几种教育起源论的主要观点,并作评价 答:(1)生物起源说 代表人物:勒图尔诺;沛西﹒能 主要观点: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2)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孟禄 主要观点: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3)劳动起源说 代表人物:前苏联和我国的学者 主要观点: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人类教育起源于劳动或劳动过程中产生的需要。评价:神话起源说是根本错误的,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都忽视了教育的社会性。劳动起源说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与辩证法,从而为科学、合理地揭示教育起源问题奠定了基础。 3. 简述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类似考题: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1)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2)受教育者:是受教育的对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有的教材也称“学习者”。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教育手段等,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发生作用的中介。

(4)相互关系:上述三要素之间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实践系统。 4. 简述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类似考题:简述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简述奴隶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答:(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2)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等级性; (3)道统性(反映统治阶级政治思想和伦理道德思想); (4)刻板性(指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死记硬背、机械训练); (5)象征性(接受教育是社会地位的象征); (6)教学组织形式以个别教学为主。 5. 简述现代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类似考题: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简述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 答:(1)教育的终身化(保罗﹒朗格朗1965年提出终身教育的思想); (2)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受教育,特别是适龄儿童都进入小学,所有中青年都脱盲);(3)教育的民主化(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的否定); (4)教育的多元化(对教育的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是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 简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答:((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促进国民收入和经济的增长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 (2)教育通过生产科学技术,促进经济的发展 (教育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把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7. 简述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1)教育通过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2)教育通过政治思想的“教化”来实现其政治功能

全国十二所第二版教育学基础框架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概念定义: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广义,狭义,更狭义) 一、教育的认识(二)教育的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1、教育系统自身形式化的程度划分:(非制度化,制度化教育) (三)教育的形态2、教育系统运行的空间特性划分(家庭,学校,社会) 3、社会形态的变迁划分(农业,工业,信息社会) 1.神话起源说 (一)教育的起源 2.生物起源(英)沛西能(法)勒图尔诺 3.心理起源(孟禄) 4.劳动起源苏联和我国教育历史学家和教育学家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1、农业社会的教育;; (二)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2、工业社会的教育(各阶段教育的特征) 3、信息社会的教育 (一)教育学的萌芽:《学记》 三、教育学的产生 1.条件(1)教育实践发展的客观需要;(2)科学发展的总趋势和一般科学方法论的奠定;(3)学者和教育家的努力 发展(1)研究对象:教育问题; (2)形成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范畴以及概念,范畴的体系。 (二)教育学的创立(3)研究方法:科学的 2.创立标志:(4)研究结果: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组织结构:出现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3.教育家及著作:培根、夸美纽斯(近代第一本《大教学论》)、康德、赫尔巴特(现代第一本《普通教育学》)、 洛克《教育漫话》、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三)教育学的发展实验教育学:(德)梅伊曼和拉伊 文化教育学:(德)狄尔泰 实用主义教育学:(美国)杜威和克伯屈 制度主义教育学:(法)乌里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批判主义教育学:(美)鲍尔斯和金蒂斯 (四)当代教育学的状况:(1)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多样化;(3)分工发生变化,形成庞大学科体系; (4)研究和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5)学术的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广泛;(6)对自身的反思,形成元理论四、教育学的价值:超越日常教育经验、科学解释教育问题、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3)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3)二因素论 (4)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三节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

教育基础知识框架

教育学第一章本质属性 1、概念、 2、属性 3、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社会属性 功能:对象—个体、社会;方向—正向、负向;呈现方式— 神话起源:最古老的 生物起源:利托尔诺、沛西能;第一个正式提出 起源心理起源:孟禄 教育劳动起源 原始社会:特征—非独立性、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 古代社会:特征;中国、印度、埃及、希腊和罗马、中世纪西欧、文艺复兴欧洲 历史发展近代社会:特点: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世俗化、法制化 现代教育特点:教育+生产劳动;公共性、普及性、多样性;科学化 现代社会:特点: 教育20世纪后: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科学性 教育学 1、概念 2、研究对象: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 超日常经验 1、研究价值解释教育问题 2、意义:教育观、教学观、育人观、优化知识结构、创新精神 理论实践 中国:孔子、孟子、墨翟、道家、《学记》 教育学萌芽阶段: 西方: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建立:培根、夸美纽斯、卢梭、康德、裴斯泰洛齐、洛克 发展概况独立形态 规范:赫尔巴特、杜威、(陶行知) 20世纪多元化阶段:实验、文化、实用主义:杜威、克伯屈;马克思主义:克鲁普斯卡娅、加里宁、马卡连柯 凯洛夫、杨贤江 当代理论:三大流派—布鲁纳、赞科夫、瓦根舍因;其他—皮亚杰、朗格朗、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学第二章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 教育与生产力水平 教育与科学技术 教育与 社会发展教育与文化:学校文化—观念文化、规范文化、物质文化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自身质的规定性、历史继承性、不平衡性、平行性 教育与现代化建设: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核心--人的现代化教育的 基本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身体和心理 内发论(遗传):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高尔顿、格塞尔、霍尔 发展动因:外铄论(环境):荀子、洛克、华生 多因素决定论 教育与遗传:不决定,发展前提,可能性;个体差异;成熟机制制约发展水平 人的发展 影响身心环境:不决定,多种可能,变为现实;发展动力;能动的反应 发展因素 教育:不决定,主导作用:原因、表现、条件 主观能动性:决定性,内在动力;三层次:生理—心理—实践 顺序性 阶段性 发展规律不平衡性 互补性 个别差异性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整理)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课时分配和学年、学周的编制。 课程标准:是对希望在小期间应形成的特定知识、技能和形态的非常清晰明确的阐述。课程标准主要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课程标准关照绝大多数学生,提出的是一些基本的要求,而不是最高的要求。课程标准做出的规定应具体明确,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可达到的、可评估的。课程标准的规定是有弹性的,其范围应涉及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个领域。 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目标就是教育意图。狭义的课程目标含义定位于教育内部与学生的关系,是一个相对狭窄而具体的视角,主要包括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的。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教育理论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师招聘考试必备辅导教材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本书适合考前两周复习专用

第一部分教育学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行动框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行动框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教育2030行动框架” 描画全球未来教育的模样 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胡佳佳、吴海鸥翻译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正式发布,指出未来五年教育发展的重点是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4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第38次教科文组织大会上,“教育2030行动框架”发布,教育的使命被扩大至全纳、公平和全民终身学习,给每个人公平的机会。本期国际教育刊发“教育2030行动框架”的部分重要内容,呈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未来15年教育发展的目标、策略和指标,以期为有关方面提供借鉴。 ——编者 给每个人一个公平的机会教育,是“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以下简称“教育2030”)的核心,也是成功实现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在教育愿景的鼓舞下,新教育议程将改变个人、社区及社会的生活,不让任何人掉队,关注全民教育目标和千年发展目标的未尽事业,并致力于解决全球当前和未来的教育问题。自2000年以来,“教育2030”的创新点在于通过终身学习增加或扩大教育机会,保证全纳与公平、教育质量和学习成果。通过《仁川宣言》,教育界根据整体的发展框架树立了新的教育目标。新教育议程关注全纳与公平,即给每个人一个公平的机会,不让任何人掉队。所有人,不论性别、年龄、种族、肤色、民族、语言、宗教、政治及其他政见、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状况,无论是残障人士、移民、原住民、青年和儿童,尤其是处于弱势或被边缘化的人,都应当有机会接受全纳与平等的优质教育,并享有终身学习的机会。新教育议程关注教育公平、学习及技能,强调避免只专注教育机会却不重视学生在入学后能否获得相关技能。若按照目前的发展进度,许多国家到2030年将远远落后于新目标。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最大限度地改变目前的方式,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因为如今,教育必须应对快速变化的劳动力市场、技术进步、城市化、移民、政治不稳定、环境恶化、自然危害与灾害、自然资源竞争、人口结构挑战、全球失业率的上升、贫困的持续、不平等的扩大等因素带来的问题。到2030年,教育体系将招收数以亿计的儿童及青少年来完成基础教育(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及初中教育),并为全民提供平等接受高中及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提供儿童早期教育和保育来确保他们日后长期的发展、学习及健康。教育还要确保所有儿童、青年及成人正在学习并掌握读写等相关技能。目前,迫切需要开发贯穿一生的灵活技能与能力,因为人们需要在一个更加安稳、可持续、相互依存的知识型及技术驱动型的世界里生活和学习。“教育2030”将确保所有人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发展创造性及批判性思维和协作能力,培养好奇心、勇气及毅力。为了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关注教育目的和相关性是“教育2030”的典型特征。这样的愿景超越功利化的教育方式,并整合了人类生活的多个层面。教育提高全球公民意识及公民参与度,促进可持续发展。教育还将推进跨文化对话,尊重文化、语言的多样性,这对于实现社会和谐和公平至关重要。发挥教育的力量就需要在世界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