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邓三复习题答题答案

1.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1)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要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还必须把握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转变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第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

畴,二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

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

(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规定表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赋予依法治国方略以宪法地位,将加速推进法治,使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获得宪法性的根本保障。

(2)意义: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江泽民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

律的公民,切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的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教育和科学对于提高民族素质、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4、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5、试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方针及重要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也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时代,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能够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能够引导人们认同和接

受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6、为什么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改善党的领导,才能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这是因为:(1)从国际上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当今世界,形势复杂,竞争激烈,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只有改善党的领导,党才能够更好的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团结和带领人民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从国内看,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新形势、新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

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法和具体制度不加改进和完善,党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3)从党的自身状况看,目前,我们党的实际状况同党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荣使命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

7、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第一,要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切实实施这一方略,有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必然要求党自身的活动也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进行,并成为遵守、实施宪法和法律的模范。

第二,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领导体制,关键是要正确处理党政关系,解决党如何善于领导的问题。执政党对国家权力系统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是通过发挥政治影响、推荐重要干部、管好权力机构中的党组织和党员、提出有关国家重大事务的主张并使之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来实现的。因此,在执政过程中,党政有各自的职能,不能随意混淆或合一。

第三,要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面对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变化,党必须不断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建立集中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的制度和机制,促进党的民主和科学决策,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为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必须把严格执纪执法和加强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思想道德建设和党纪国法约束这两道防线,形成从严治党的管理约束体系,坚决惩治党内腐败现象,保持党的肌体的健康纯洁。

8、新世纪、新阶段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9、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及有何重要理论意义

和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又有充分的理论依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依据是科学社会主义。

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使社会和谐成为与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同等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一个崭新层面。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明确地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概括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四位一体”,反映了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党对执政规律、执政方略的新认识。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当今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完

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而奋斗的现实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党应该保持清醒头脑,居安思危,实事求是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不断地促进社会和谐,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必须积极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调整社会关系,最大限度地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积极性,化解各类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10、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规定表明,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赋予依法治国方略以宪法地位,将加速推进法治,使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获得宪法性的根本保障

意义: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其本质

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江泽民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第二,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的各项工作,主要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第三,宪法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首先,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

其次,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第四,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11、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九条目标分别反映了和谐社会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五条举措:第一,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第二,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第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第四,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第五,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12、坚持党的领导为什么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是以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为保证的,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中建立起来的领导地位和威信,靠的就是我党能够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的改进领导方式,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我们党现在所处的国内外环境发生着重大变化,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

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的考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越是向前发展,我们面临的任务就越艰巨,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也越复杂,要保证我们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就必须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1)要建立和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执行程序。为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正确,执行有效,决策过程必须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扬民主,重大决策必须进行科学论证,在此基础上实行正确的集中。在决策执行过程中,必须及时总结经验、补充完善,纠正偏差,减少和避免大的错误。

(2)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只有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而没有任何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党的主张只有通过法律程序得到人民代表大会的批准,才能上升为国家意志,才能贯彻执行。

(3)正确处理党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是通过执政来体现的。但是,党不是政权本身,不能取代政权机关的职能,更不能取代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的职能,必须正确处理各类关系,使党组织在发挥自己政治思想、组织领导职能的同时,切实保证国家政权和其他组织、团体积极主动、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

(4)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指出:“我们说改善党的领导,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从原则上说,各级党组织应该把大量日常行政工作、业务工作,尽可能交给政府、业务部门承担,党的领导机关除了掌握方针政策和决定重要干部的使用以外,“要腾出主要的时间和精力来做思想政治工作,做人的工作,做群众工作。”

13、民主、自由、人权,这三者中的核心是什么?

民主

1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2)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

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地位。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与人民民主、党的领导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3)总之,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之中,决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

答: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第二,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第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辨析题:

15、社会主义民主只是一种手段。

答:错。社会主义民主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并为之服务的,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保证。从这个意义来说,它是一种手段。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民主只能是手段,是可有可无的,而不能成为目的。事实上,社会主义民主是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长期憧憬并为之奋斗的目标,无论是在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过程中,还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之后,政权的民主化始终是中国人民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的高度民主不仅是两个文明建设的保证,同时也是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获得政治解放的尺度和实现当家作主的条件。

16、人权高于主权。

辨析:

人权高于主权。

此命题是错误的。第一,各国的情况不同,对人权的认识和实施也各有不同,各国内部的问题,应该由各国自己解决,人权问题本质上是一国的内政问题。第二,人权高于主权的要害是否定国家主权。当前世界各国不仅有大小强弱之分,特别还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存在。人权极需主权来维护保护,在帝国主义侵略和殖民主义统治下,没有主权哪来的人权。邓小平说:“国

权比人权重要得多”。主权是最大的人权。第三,“人权高于主权”是西方大国反人权作为国际政治斗争的工具,是某些大国强国对弱国小国以“侵犯人权”之罪,实现他们强权政治的借口。

是片面的。当国家的主权遭到侵犯是主权高于人权,而当国家主权完整时人权就会高于主权,这是社会民主国家的性质决定的。

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可以分为两部分看

1.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时代在发展,形势在变化。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就必须大力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当今时代是改革创新的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给党带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党已经成立80多年,在全国执政近60年,积累了治国理政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宝贵经验,但也容易使一些党员、干部脱离群众。此外,党已经拥有7 300多万名党员,新党员数量大量增加,新老干部队伍交替不断进行,这给党不断增添了新鲜血液,也使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要适应新变化、经受新考验、解决新课题,就必须大力倡导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机制和工作方式等方面的创新。

第二,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执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党、老党,先后失去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复杂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些政党不注重执政能力建设,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这些事实告诉人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要求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第三,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党执政半个多世纪以来,执政成就有目共睹,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下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及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成效。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党才能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同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2.如何理解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

第一,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发展而不是静止地、具体而不是抽象地看待党的先进性问题。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工作。

第二,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执政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党、

老党,先后失去政权,有的甚至走向衰亡。出现这种情况,原因是复杂的,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这些政党不注重执政能力建设,执政成绩不能令人民满意。这些事实告诉我们,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

的,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容易。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坚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和要求自己,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永不自满,永不懈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党要保持自己的执政地位,就必须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第三,这是中国共产党保证其执政地位,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党执政半个多世纪以来,执政成就有目共睹,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同时也必须看到,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的素质及能力等方面,还存在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相适应的问题,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形象和执政成效。因此,只有不断加强先进性建设,党才能保持强大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全国2015年7月自考《毛邓三》试题

全国201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37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 3.毛泽东在1941年5月所著的,对实事求是作出马克思主义界定的著作是( ) A.《反对本本主义》 B.《矛盾论》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实践论》 4.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目的和归宿都是( ) A.反对宗派主义 B.实事求是 C.反对官僚主义 D.以人为本 5.新民主主义革命区别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 ) A.反对封建主义 B.无产阶级是领导阶级 C.保护民族工商业 D.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 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逐步实现( )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

A.新中国的建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8.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 ) A.解放生产力 B.消除两极分化 C.消灭剥削 D.实现共同富裕 9.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 A.引导居民消费适度增长 B.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C.发展生产力 D.实行对外开放 10.邓小平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 )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共同点在于( ) A.公有制都占主体 B.都存在多种经济成分 C.主要矛盾一致 D.根本任务相同 1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B.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人口与环境、增长与资源之间的矛盾 13.我国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是( )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B.打破壁垒、合作双赢 C.经济一体、贸易自由 D.平等协商、互利互惠 14.20世纪末,我国已经实现的小康社会的特点是( ) A.中等收入者占多数,城乡协调发展 B.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

毛邓三简答题

1、为什么要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所决定的。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将之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使之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而和这个民族血肉相联,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使命。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各自回答的基本问题 党的十七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所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围绕建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体现了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是系统的科学理论,其精神实质就是: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4、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间既是一脉相承的,又是与时俱进的,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5、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的界定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6、为什么要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怎样科学地理解理论创新?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要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为各个方面的创新提供指导。实现理论创新,必须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7、正确处理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的关系 第一,放手发展和加强工农联盟,使它真正成为统一战线的基础和依靠; 第二,尽可能扩大第二个联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第三,正确地发挥两个联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它们互相促进。 总之,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两个联盟关系的处理是否得当,对统一战线的巩固、对革命事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8、无产阶级要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一,要制订统一战线的正确的政治纲领,作为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 第二,要对同盟者进行政治教育,在政治上把同盟者尽可能提高到当前革命纲领的水平。 第三,要率领同盟者向着共同的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第四,要在教育提高同盟者的同时,照顾同盟者的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 第五,要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保持思想的统一性,纪律的严格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的主要内容 经济纲领:没收风间爱你地主阶级的土地贵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贵新民主主义的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0、“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 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正确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根据地为重要依托,三者紧

毛邓三复习资料一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毛泽东在全党最先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是在() A 八七会议 B 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2.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 C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实践 D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 A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 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 4.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的是中共() A 十三大 B 十四大 C 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D 十五大 5.邓小平理论是()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B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C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 D 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 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D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7.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 A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党的领导 D 坚持执政为民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里的“本”、“基”、“源”,说到底就是() A 发展先进生产力 B 发展先进文化 C 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D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 发展 B 全面 C 协调 D 以人为本 10.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文件是() A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B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C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1.对“实事求是”首先做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人是() A 刘少奇 B 毛泽东 C 邓小平 D 王稼祥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的精髓都是 () A 实事求是 B 群众路线 C 改革开放 D 为人民服务 3.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 A 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 B 四项基本原则的重要性 C 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D 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最突出的贡献是() A 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B 强调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 C 把“解放思想”作为思想路线的新范畴 D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 5.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 A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己的路 B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 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2019年自学考试《毛邓三》练习题及答案(1)

2019年自学考试《毛邓三》练习题及答案(1) 1.党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断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是【 C】 A.先进性建设 B.思想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 D.组织建设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78 2.中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B】决定的。 A.新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C.我国周边环境 D.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54 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A】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 D.“另起炉灶”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5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C】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七届人大一次会议 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7 5.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实现统一大业”来替代“解放台湾”的是【D】 A.《告台湾同胞书》 B.《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C.“汪辜会谈纪要”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32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 A】

A.党的领导 B.以人为本 C.改革开放 D.民主法治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5 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B】 A.社会团体 B.中国共产党 C.民主党派 D.人民群众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P224 8.改革开放以来新出现的社会阶层是【B】 A.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C.新的中产阶级 D.中国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

【答案解析】:第十四章,概念题。AD是工人阶级。C中产阶级这个词中国不使用,至于现在中间收入层,新兴社会阶层也不仅仅限于此。 9.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是【 C】 A.一极化 B.两极争霸 C.多极化 D.三足鼎立 【答案解析】:第十三章,概念题。A的提法不存在,是美国一国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B是过去的格局。D是个干扰项。 10.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 D】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答案解析】:参见教材257

全国2013年1月自考毛邓三试题和答案解析评分

全国2013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试题答案解析及评分 课程代码:03707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B.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C.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实践 D.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正确答案:B(2分) 解析: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第一个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A和B显然涉及的范围太宽,C涉及的范围不对。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以人为本 B.可持续 C.全面协调 D.统筹兼顾 正确答案:A(2分) 解析:科学发展观内涵: (1)第一要义是发展; (2)核心是以人为本; (3)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实事求是 B.独立自主 C.艰苦奋斗 D.自我批评 正确答案:A(2分) 解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4.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领导 B.工农联盟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 正确答案:A(2分) 解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领导而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

毛邓三复习题及答案

毛邓三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二、单项选择题 1、将毛泽东思想确定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党的( C )决定的。 A、“五大” B、“六大” C、“七大” D、“八大” 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C )。 A、实事求是 B、遵义会议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3、“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是在(D )正式提出的。 A、1982年党的“十二大” 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党的“十四大” D、1997年党的“十五大” 4、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D )。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党的建设 D、实事求是 5、(D ),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基础。 A、1989年 B、1990年 C、1991年 D、1992年 6、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 )。 A、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B、时代主题的转换 C、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经济全球化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A )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A、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 B、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C、苏东剧变 D、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 8、以人为本就是以(A )为本。 A、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所有人的根本利益 D、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利益 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B )。 A、实事求是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0、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缘于( C )。 A、实事求是 B、反对左倾教条主义 C、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 D、反对右倾投降主义 三、多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BCDE )。 A、马克思列宁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E、科学发展观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和(ABC )结合起来。 A、中国实践 B、中国历史 C、中国文化 D、中国政治 E、中国 经济 3、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ACE )。 A、实事求是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C、群众路线 D、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E、独立自主 4、在邓小平理论中贯穿始终的哲学思想,就是(AB )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E、对立 统一 5、“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CDE )”。 A、生存之道 B、发展之根 C、立党之本 D、执政之基 E、力量之源 6、科学发展观的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ABCDE )。 A、统筹城乡发展 B、统筹区域发展 C、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D、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E、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二章) 二、单项选择题 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 B )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 A、经济建设 B、思想路线 C、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D、反对“两个凡是”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C )。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3、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是(D )。 A、武装斗争 B、统一战线 C、党的建设 D、实事求是 4、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 A )。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生产力水平较低阶段 C、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阶段 D、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阶段 5、(C )是实践的主体。

毛邓三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和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370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在( B )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 D )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 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3.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 A ) A.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 B.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小康 C.和谐社会的奋斗目标 D.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4.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是( C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B ) A.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半殖民地半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6.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 A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D ) A.利用 B.保护 C.限制 D.赎买 8.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B ) A.从特征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B.从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C.揭示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 D.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9.邓小平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 D ) A.工业现代化 B.农业现代化 C.国防现代化 D.科学技术现代化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 )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体和核心是( A ) A.改革开放 B.经济建设 C.四项基本原则 D.自力更生 1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B ) A.股份制 B.股份合作制

一套题毛概经典试题(附答案)

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C) A、按劳分配收入 B、按资分配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经营分配

毛邓三复习练习题2

第十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代提出“和为贵”的思想家是(B)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2.(D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A 现代化 B 公有制 C 按劳分配 D 社会和谐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A ) A 坚持科学发展观 B 坚持以人为本 C 坚持民主法治 D 坚持党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B ) A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性任务 B 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过程的长期任务 C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关的另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D 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使(C)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同等地位,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成了“四位一体”的战略格局。 A 生态建设 B 思想道德建设 C 社会建设 D 军队建设 二、多项选择题 1.实现社会和谐始终是(AB ) A 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 B 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C 只是古代中国人的社会理想 D 只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社会理想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对(ABC )认识的深化 A 共产党执政规律 B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D 价值规律 3.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特征和要求是(ABCD) A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 诚信友爱 C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D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ABCD ) A 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B 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C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D 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完善社会管理 三、辨析题 1.从性质上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以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没有什么区别。 2、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简答和论述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 2.请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我国应该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台湾问题的实质是(A) A 中国的内政问题 B 海峡两岸的问题 C 经济问题 D 历史问题 2、“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C) A、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B、港、澳、台地区保持高度繁荣 C、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D、港、澳、台地区保持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3、1995年1月30日,针对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江泽民发表了题为(A)的重要讲话,提出了解决台湾问题的(A ) A.《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八项主张 B.《告台湾同胞书》九条方针 C. 《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六条原则 D. 《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六点意见 4、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C)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特区问题 5、( D )海峡两岸实现了人员往来,打破了两岸长期隔绝状态。

毛邓三第三章 练习题

第三章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 ( ) A.民族资产阶级 B. 工人阶级 C.农民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 ) A.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 B.立即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C. 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D. 实现共产主义 3.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 ( ) A.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 B.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和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C.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及政策的正确 D.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的基本国情 7.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的根本标志是(C) 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 B.革命前途不同 C.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D.革命对象不同 9.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B) A.革命性与反动性 B.革命性与妥协性 C.进步性与落后性 D.民主性与独裁性 10.“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B) 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 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 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 11.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的根本原因是(B) A.帝国主义不允许 B.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C.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革命纲领 D.没有深入农村发动和组织农民革命 1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 A.无产阶级领导B.反对帝国主义 C.反对封建主义D.人民大众的参与 14.在下列著作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三大法宝”的是(B) A.《新民主主义论》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D.《论联合政府》 15.中国在共产党的建设问题上处于首位建设的是(A) A.党的思想建设 B.党的组织建设 C.党的作风建设 D.党的制度建设 16.关于党的建设的有利条件不正确的说法是(D) 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指导 B.中国工人阶级整个都是革命的,并且解决彻底 C.有一个完整的建党学说 D.在战争环境中建党,有一个好的环境 1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的实质是(B) A.坚持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 B.坚持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

湖南大学毛邓三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诚信应考,考试作弊将带来严重后果! 湖南大学课程考试试卷 考试中心填写:

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B 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 加强法制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 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为社会和谐提供物质前提 7.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是() A 促进两岸政治谈判 B 推进两岸“三通” C 反对和遏制“台独” D 回到“九二共识” 8.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 A 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 把发展和平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 把扩大我国的势力和影响放在首位 D 把避免战争放在首位 9.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新的社会阶层是() A 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B 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 C 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0.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是() A 放松思想工作 B 脱离群众 C 忽视民主 D 组织涣散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均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少选 该小题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 A 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 B 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 C 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 D 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 E 包含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 2.邓小平一再强调的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 A 公有制占主体 B 解放生产力 C 按劳分配 D 消灭剥削 E 共同富裕

毛邓三下学期复习题目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简答题: 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改革开放的目的是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因此,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是,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所以,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是什么?提出这一标准有什么意义?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即三个“有利于”标准。 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意义在于:三个有利于标准排除了离开生产力标准抽象争论姓社姓资的教条主义干扰,对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路线,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 3.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什么?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所谓全方位,是指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的开放。所谓多层次,就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采用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所谓宽领域,就是不仅经济领域实行对外开放,科技,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领域也都实行对外开放。 辨析题 1.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变革 错误,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必须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与具体制度,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式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制度、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总的目的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正确。相对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是因为:第一,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第二,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第三,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论述题 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要做到总揽全局,统筹兼顾,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和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要大胆改革,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同时改革和发展必须注意适应国情和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在维护稳定方面,要把握好人民群众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解决好各种国际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促进改革和发展。 3.)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稳定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要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必须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重要结合点,离开这个结合点,改革

毛邓三复习资料

二、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国家所要经历的起始阶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不需要国家宏观调控,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完全自由地发挥作用的经济体制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更能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优势,实现资源配置的最优。 3、台湾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4、人权高于主权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邓小平的人权理论认为,主权高于人权。国家的独立是一个国家公民人权保障的前提和保证 三、论述题(20%) 我们为什么不能照搬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 答题要点:(1)三权分立的含义.(2)三权分立不适合中国国情:其一,不存在三权分立制的经济基础;其二不存在三权分立的历史前提。(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四、材料分析题(20%) 资料:“每条鱼都在乎” 暴风雨过后,有许多被卷上岸的小鱼困在沙滩的浅水里,无法回到大海。一个小男孩不停地将小鱼捞起,并使劲扔进大海。路人忍不住说:“孩子,这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我知道。”男孩回答。“那你为什么还要扔?谁在乎呢?”“这条小鱼在乎!”男孩一面回答,一面捞起一条小鱼扔进大海,“这条在乎,这条也在乎……” 根据案例思考:如何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可能性?谈谈每个人自己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都可以做些什么? 答题要点:故事告诫人们要常怀悲天悯人之心来平等地善待弱者,常有济困爱人之行来郑重的对待贫者,一个和谐美满的社会就将到来。 二、辨析题(先判断对错,再说明理由,每小题10分,共40分) 1、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就不应该强调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即要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也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所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国家所要经历的起始阶级。 3、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改革是对原有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改革是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完善和发展,而不是从根本上改变原有基本制度。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本命题错误。答题要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更加长期的过程。

毛邓三期末试卷五及答案

毛邓三期末试卷五及答案 试卷五(选择题) 来源:社科部作者:匿名发表日期:2007-12-6 21:46:40 阅读次数:300 查看权限:普通文章 一、单项选择题(1-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2、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决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 A.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又是全民族的先锋队 B.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的英勇战士 C.全国范围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D.中国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者 3、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围绕一个基本方针,就是 A.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C.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大国家 4、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进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A.与时俱进B.改革开放 C.执政为民D.四项基本原则 7、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 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8、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改革B.发展 C.依法治国D.依德治国 9、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2020年力争比2000年 A.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B.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番一番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毛邓三1001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答案A 2.在党的十五大上,首次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C 3.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 统筹兼顾 答案A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群众路线 B. 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 D. 实事求是 答案D 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 A.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B.大革命存留的政治影响 C.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D.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 答案C 6.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 A.革命的纲领 B. 政策策略问题 C.同盟军问题 D. 领导权问题 答案D 7.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 A.七大 B.八大 C.七届二中全会 D.七届三中全会 答案C 8.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答案B

9.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 A.改革 B.开放 C.发展 D.稳定 答案C 10.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 A.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C.社会的基本矛盾 D.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答案D 11.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表明() A.我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B.我国还处在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很不成熟 D.我们还必须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 答案C 12.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 A.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生产力水平低,商品经济还不发达 C.人口多,底子薄 D.资源相对不足,缺乏现代管理经验 答案A 13.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 C.引进、吸收和创新相结合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答案D 14.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 B. 资本主义 C.国家资本主义 D. 新民主主义 答案A 15.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 A.生产发展 B. 生活宽裕 C.管理民主 D. 乡风文明 答案B 16.国有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一直发挥着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引导力 B.控制力

2014 毛邓三期末复习题

2013上毛邓三期末复习题 单项选择题 1.确立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的会议是( ) A.遵义会议 B.古田会议 C.中共七大 D.瓦窑堡会议2.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 A.发展 B.以人为本 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3.首次科学阐述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一致性的是( ) 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D.胡锦涛 4.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D.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是( ) A.利用 B.保护 C.限制 D.赎买 6.党的八大指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以及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C.消灭剥削制度和剥削阶级,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 D.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7.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第一位变革作用的是( ) A.劳动者 B.劳动工具 C.劳动对象 D.科学技术 8.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是( ) A.发展生产力 B.坚持改革开放 C.以人为本 D.构建和谐社会9.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10.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紧紧抓住的主线是( ) A.经济结构战略调整 B.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C.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D.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11.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始终是( ) A.基础设施问题 B.教育和科技问题 C.“三农”问题 D.工业化问题 12.市场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市场机制的核心是( ) A.竞争机制 B.供求机制 C.价格机制 D.利率机制 1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属于( )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