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乳化剂的研究现状

沥青乳化剂的研究现状

应化1102 周联军0501110216

摘要:沥青乳化剂是能用于沥青乳化的表面活性剂。在加入很少量时就能使水的表面张力大幅度的降低,能明显改变体系的界面性质和状态,从而产生润湿、乳化、起泡、洗涤、分散、抗静电、润滑、加溶等一系列作用,以达到实际应用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沥青乳化剂的历史、发展研究现状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乳化原理阳离子型研究进展

Research status of asphalt emulsifier

Abstract:Asphalt emulsifier is a surfactant can be used for asphalt emulsion.In the add very small amount It can greatly reduce the surface tension of water In the add very small amount , can significantly change the interface properties and state system.Thus, emulsification, foaming, wetting, dispersing washing, antistatic,lubrication, solubilization and a series of function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thedevelopment history, research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asphalt emulsifier.

1、沥青乳化剂的概述

沥青是交通、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基建材料,其使用形式主要有热沥青、稀释沥青以及乳化沥青等。由于热沥青工艺需将沥青进行加热,使其保持一定的流动性与集料均匀混合,因此产生了大量碳排放与环境污染,甚至导致沥青胶黏剂的过度老化?。在人们日益重视节能减耗、环境保护的环境下,经过大量工程实践,发现乳化沥青可以有效改善热沥青的上述缺陷。沥青乳化剂作为一种制备沥青乳液的关键技术,已有80余年的发展历史[1]。

沥青乳化剂是一种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类型。其化学结构由亲油基和亲水基组成。它能吸附在沥青颗粒与水界面,从而显著降低沥青与水界面的自由能,使其构成均匀而稳定的乳浊

液的一种表面活性剂。不论何种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在其分子中总是由非极性的、疏水亲油

的碳氢链部分和极性的、疏油亲水的基团组成,这两部分往往分处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两端,

形成不对称的结构。因此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特征是一种既亲油又亲水的两亲分子,具有

把油水两相连接起来的作功能。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超过某一特定浓度时(临界胶束浓度),

可通过疏水效应缔结成胶团。乳化沥青的最佳乳化剂用量远远大于临界胶束浓度[2]。

乳化剂在乳化沥青中起到重要作用,乳化沥青就是粘稠沥青加热至流动态,经机械作用

使之分散为微小液滴后,稳定地分散在有乳化剂一稳定剂的水溶液中,形成水包油 (O

/W )型的沥青乳液,是一种均匀稳定的分散体系,呈茶褐色,具有高度流动性,其中沥青

约占总质量的55%~70%[3]。乳化剂的含量对沥青能否均匀稳定的分散于水中起着重要的作

用。

按施工方法乳化沥青可分为洒布型和拌和型;按乳化剂类型可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乳

化沥青,离子型乳化沥青又分为阳离子、阴离子和两性离子乳化沥青;根据破乳速度可分为

快裂、中裂、慢裂3种[4]。

2、沥青乳化剂的乳化原理[5]

乳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为保持体系的稳定性,需要加入合适结构的表面活性剂一

乳化剂。在制备稳定的乳液时,如何选择合适的乳化剂是一个重要问题,乳化剂的亲水亲

油平衡值(HLB 值)是评价乳化剂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葛利芬(G rifi n C )最早提出了 H LB

值的概念,并作了如下定义:H LB 值是分子中疏水和亲水基团大小和力量的平衡。为

了方便起见,用一个数值H LB 来表示分子是亲水还是疏水的,以及亲和程度。1949

年,葛利芬提出了一些经验公式计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亲水亲油平衡值,将 ttLB 值以一个

任意指定数来表示表面活性剂中两种结构基团的大小和力量平衡后的相互关系。适用于计算

多醇脂肪酸酯H LB 值的计算式为:H LB = 20(1 一S/ A ) (1)式中,S 为脂肪酸的皂化值,A 为脂肪酸的酸值。

目前,大多采用石蜡、油酸和十二烷基硫酸钠作为表面活性剂的 H LB 值的基准,

石蜡的 H LB 值为0 ,油酸为 1,油酸钾 20 ,十二烷基硫酸钠 40 。其他表面活性剂的 H

LB 值,则通过乳化实验对比其乳化效果,分别排列于 1 ~40 之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H

LB 值介于 1 ~20 之间,阴离子及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H LB 值介于 1 ~40 之间。H LB

值的大小可以说明乳化剂在乳化时形成乳状液的类型,但说明不了乳化能力的大小。通过

评价乳化剂降低溶液表面张力下降的程度,衡量乳化剂乳化能力的大小。

1957 年,戴维斯对亲水亲油平衡值提出了一些理论,概括如下:

(1)、乳状液类型最终取决于油水混合体系中油滴与水滴在油水界面上各自的相对聚

集速率。当水滴彼此之问的相对聚集速率大于油滴彼此之间的相对聚集速率时,乳状液成

为水包油(O —W )型,反之则成为油包水 (W —O )型。这种相对聚集速率比的对数与所

用的乳化剂的 H LB 值成直线关系,即In(R2K /R ) = 2.2Q (H LB 一7) (2) 。式中,R 、R 分别为水滴和油滴在油水界面上的聚集速率,Q 为水滴或油滴表面被表面活性剂覆盖的比率(从测定界面张力测得)。

(2)、乳化剂的 H LB 值与表面活性剂在油水两相中的平衡浓度有关,即H LB 一7 =O .361n(c /c ,) (3)式中,c 为表面活性剂在水相中的平衡浓度;c。为表面活性剂在油相中的平衡浓度;c /c。为表面活性剂在二相中的分配系数。

(3 )、表面活性剂或乳化剂的 H LB 是由组成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各个单元结构的亲油亲水力所决定。单元结构称为基团,每个基团对 HLB 的贡献值称为基团数,可按下式计算HLB 值:HLB =7 + ∑(亲水基团数) 一∑(亲油基团数) (4)乳化剂的 H LB 值和乳化剂在油和水之间的分布系数存在一定的关系。根据乳化剂的混合焓(H )和H LB 值之间的经验关系式,可以计算乳化剂的HLB 值:H LB = 1.O6 H + 21.96 (5 )

采用此式计算 H LB 值时,需预先测定水与乳化剂之间形成氢键时产生焓变。对于亲油的非离子乳化剂,用这种方法测得的 H LB 值与实际非常相符;而对于混合乳化剂来说,只要各乳化剂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这种方法也适用。

3、沥青乳化剂的分类

3.1、阴离子乳化剂

阴离子乳化剂按负离子基的不同可分为羧酸盐、磺酸盐、硫酸酯盐、磷酸酯盐等[6]。沥青乳化剂的研究初期主要使用的是阴离子乳化剂,如长链磺酸盐、木质素的碱金属盐和羧酸盐等[7]。典型的阴离子型乳化剂是硬脂酸钠:CH3CH2h6COONa。其长链部分为非极性亲油基.只溶于沥青;带负电荷部分是亲水基,只溶于水,因而在沥青与水的两相界面上就出现了以阴离子为特征的界面保护膜。阴离子型乳化剂制成的乳化沥青主要的缺点是破乳时间太慢,普遍要在--4,时以上,对沥青的延度的影响要超过20%[8]。后被乳化性能更好的阳离子型乳化剂代替。由于阴离子乳化剂的性能远不如阳离子乳化剂,阴离子乳化剂的受关注程度及发展程度远不如阳离子乳化剂。

3.2、阳离子乳化剂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主要是含氮的有机胺衍生物,由于分子中的氮原子含有孤对电子,故能以氢键与酸分子中的氢结合,使胺基带上正电荷,因此,它们在酸性介质中才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而在碱性介质中容易析出而失去表面活性。除含氮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外,还有一小部分新型的含硫、磷、碘、砷等元素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按照阳离子的化学结构,主要可分为胺盐型、季铵盐型和其它阳离子表面活性剂[9]。

3.2.1、胺盐型阳离子乳化剂

(1)烷基胺类

烷基胺类沥青乳化剂主要有长链伯胺、烷基丙烯二胺类以及烷基三胺类。

(2 )烷基酰胺基胺类

酰胺类沥青乳化剂分子结构中存在有酰胺基和胺基,主要是由脂肪酸和多乙烯多胺在

溶剂和催化剂存在下反应脱水缩合而制得的。酰胺类乳化剂根据所用原料的不同,可以制

备得到慢、中、快裂型乳化剂。

(3)咪唑啉类

咪唑啉型沥青乳化剂的结构中亲水基部分为含有杂环基咪唑啉的基团。咪唑啉类乳化剂

是酰胺类乳化剂的后续产物,多以油酯厂的副产物酯类或脂肪酸为原料,和多元胺脱水

缩合、闭环合成。目前普遍采用的合成工艺主要是按下述反应流程进行的:

酯类(水解)脂肪酸+稀胺(脱水)缩合产物(环化)咪唑啉(季胺化)季胺盐型阳离子咪唑啉[10]

3.2.2、季铵盐型阳离子乳化剂

季铵盐类沥青乳化剂一般为单长链烷基 (R )季铵盐,其余烷基 ( R l,R2 ,R 3,R4 ,

R5 )为一cH 3 ,或环氧乙烷等小分子支链。其合成方法及途径很多,其中最简便的反应

则是用适当的叔胺与烷基化剂作用,合成季铵盐。

3.3、两性型沥青乳化剂

两性型主要是甜菜碱类化合物[11]、咪唑啉110l类化合物和氨基酸类化合物。就是在亲

油基上同时具有阴离子、阳离子或同时具有阴离子及非离子;以及同时具有阳离子及非离子

的表面活性剂。属于这类活性剂的主要是甜菜碱及咪唑啉型活性剂。

3.4、非离子型沥青乳化剂

非离子型主要是聚乙二醇型和多元醇型。它在水中不解离成离子的羟基和醚键。以氨基

及半极性键等为亲水基的表面活性剂。

4.沥青乳化剂的应用[12]

乳化沥青在道路建设及养护方面的应用很广。不仅能用于路面预防性养护及病害处治,

而且可用于贯人式路面、稀浆封层路面、稳定路面基层等路面结构;用作粘层油、透层油、

养生油等;也可使用于旧沥青路面的冷再生剂及砂石路面的防尘处理等。目前世界上许多国

家。如美国、英国、法国、日本等国家,都在道路工程的铺筑和养护上大量应用乳化沥青。尽管这些国家的热沥青拌和厂已十分普及,乳化沥青的年使用量很高。

乳化沥青在高速铁路轨道的建设中不可或缺。2012年底,我国高铁运营总里程将突破l 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高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板式无碴轨道技术的广泛应用,而这一技术的关键是cA砂浆中的乳化沥青。CA砂浆专用乳化沥青除了具有普通沥青乳液所具有的性能外,还要求与水泥相容性好、黏度较大、抗冻性、耐候性能优异,凝固后沥青能与水泥、细骨料形成具有温度依存关系和滞弹性体特性的复合材料。杨林江等人研制出一种cA砂浆用高粘乳化沥青,有效提高了沥青乳液耐高温抗低温的能力。

在建筑工程中,乳化沥青主要作为防水涂料使用。乳化沥青和其他类型的涂料相比,其主要特性是能在潮湿的表面上使用,且粘附力强。王长安等用水性聚氨酯复配到沥青乳液中,制备出水性聚氨酯改性乳化沥青防水涂料。高彤采用氟碳乳液与膨润土沥青乳液冷混合,研制出氟碳改性膨润土乳化沥青防水涂料。乳化沥青不仅适用于新建房屋防水,更可用于屋面墙体的维修补漏和桥面养护等碑[13]。近年来,乳化沥青在沥青基涂料中已占有60%以上市场。

乳化沥青在油田防塌钻井液上的应用技术也趋向成熟唧。蒋官澄㈣对胜利油田孤岛地区的油井进行了实践研究,实践表明阳离子乳化沥青类防塌钻井液保护油气层的效果明显好于过去常采用的屏蔽及复合暂堵技术,而且几乎不受油气层温度、渗透率的影响。由于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和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乳化沥青还在防腐涂料、水利建设的防渗透、沙漠固沙保土、农业土壤结构改良等方面上的应用越来越多。

5.沥青乳化剂的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

乳化沥青应用于道路以来,已取得长足进步,尤其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近些年来对乳化沥青的研究着重于沥青乳化剂和沥青乳化稳定性等方面。文献介绍了一种采用季铵盐类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并以氯化钙为稳定剂制备铺路沥青乳液的技术。该沥青乳液可在施工现场制备,不需要加热。王俊明和刘庭国等人,研制出一种CRS—l型沥青乳化剂,实验发现该乳化剂与几种常见改性剂,如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EVA),丁苯橡胶(sBR)等具有良好的配伍性,并且用这种乳化剂生产的沥青乳液具有“慢裂快凝”作用[14]。稳定性直接关系着乳化沥青质量的好坏,为此研究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研究表明,乳化剂直链的碳原子个数在8~20时,沥青乳液随乳化剂亲油基的碳链长度及饱和度的增加趋于稳定。王长安等对影响乳化沥青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较细致的考察。

目前,在沥青的乳化方面,我国与欧美等国尚存在差距:一是国外沥青乳化剂的品种多、质量好、针对不同的地区(或用途)均有多种相应的产品,而国内沥青用乳化剂品种较单一、有效成分低、对各种沥青的适应性较差;其次,法国等国家研制出沥青浓度高于70%,甚至高达80%的O,W型乳液,国内制备的乳液中沥青含量在65%以下[15]。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危机的加剧,乳化沥青的用量和应用范围都呈逐年增加趋势。如何进一步实现乳化沥青的高性能化,拓宽乳化沥青的应用范围,是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之一。例如,为

较好的解决沥青路面高温流淌和低温脆裂等不足,对基质沥青进行改性。另外,阻燃类乳化沥青的出现不仅解决了材料防水的问题,而且增大了阻燃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成沥青乳化剂的研究[期刊论文]-北方交通.2005.09.

[2]蔡广楠刘杰李林陈香洪静祥一种新型妥尔油沥青乳化剂合成方法的研究及表征[期刊论文]-石油沥青.2013.12.

[3]Niazi Y;Jalili M Effect of Portland cement and lime additives on properties of cold in-place recycled mixtures with asphalt emulsion 2009

[4]施来顺冯纯霞赵亚峰张庆黎张仁哲新型阳离子快裂沥青乳化剂的性能测试[J]-石油沥青.2006.04.

[5]李稳宏王维周贺建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应用及其合成[J]-西北大学学报.1991.21.

[6]朝彬马波.国内外乳化沥青的发展及应用概况[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0,29(2):88-91.

[7]S.P.Kleiger.L.Tarlini.Roadway patching composition.USP:7993441.2011—08—09.

[8]交通部阳离子乳化沥青课题协作组·阳离子乳化沥青路面[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7.8.

[9]夏少青新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合成与性能测试[学位论文]2003.

[10]GilmoreDW,KugeleT GAsphalt antistripping agents containing organicamines

and Portlandcement[P].USP:4743304,1998—05-04.

[11].AI-abdul Wahhab H I;Asi I M Improvement of marl and dune sand for highway construction in arid areas 1997(03).

[12].王长安;吴有良;郭敏怡乳化沥青及其乳化剂的发展与应用[期刊论文]-广州化学2006(01).

[13]王月欣.张彤.张倩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化学世界 2011(6).

[14]邓朝霞.傅和青.黄洪.陈焕钦.DENG Zhao-xia.FU He-qing.HUANG Hong.CHEN Huan-qin 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粘接2006,27(4)。

[15]Peter schilling.cationic aqueous bituminous emulsion aggregate slurries:US,

5443632[P】.1995—08—22.

几种乳化沥青的配方

几种乳化沥青的配方 (一)冷再生乳化沥青生产配方 沥青含量: 65%-AH-70# 乳化剂含量: 1.6%- PC-55 甲基纤维素: 0.05% PH指数: 1.5 基质沥青温度: 145—140 皂液温度: 40 成品出口温度: 60-----70 (二)粘层乳化沥青生产配方 沥青含量: 51%- AH-70# 乳化剂含量: 0.6%--- DF42E 甲基纤维素: 0.05%(水→cacl2) PH指数: 1.6—1.8 基质沥青温度: 145—140 皂液温度: 40---45 成品出口温度: 60---70 (三)透层乳化沥青生产配方

沥青含量: 45%- AH-70# 煤油含量: 15% 乳化剂含量: 1.0%--- S101 PH指数: 1.6—1.8 基质沥青温度: 145—140 皂液温度: 40---45 成品出口温度: 60---70 (四)下封层乳化沥青生产配方 沥青含量: 56%- AH-70# 乳化剂含量: 1.2%--- SBT 甲基纤维素: 0.05%(水→cacl2)PH指数: 1.6—1.8 基质沥青温度: 145—140 皂液温度: 40---45 成品出口温度: 70---80 (五)改性粘层乳化沥青生产配方沥青含量: 51%- AH-70# 乳化剂含量: 0.6%--- DF42E

甲基纤维素: 0.05%(水→cacl2)1468 : 3.0% SBR (改性剂) PH指数: 1.6—1.8 基质沥青温度: 145—140 皂液温度: 40---45 成品出口温度: 60---70 (六)改性粘层乳化沥青生产配方 沥青含量: 51% SBS改性沥青 乳化剂含量: 0.6%--- DF42E 甲基纤维素: 0.05%(水→cacl2)PH指数: 1.6—1.8 基质沥青温度: 160—165 皂液温度: 40---45 成品出口温度: 80---70 (七)改性稀浆封层乳化沥青生产配方沥青含量: 60% AH-70# 乳化剂含量: 1.8%--- MQK--1K PH指数: 2.0--2.5

新媒体的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的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出现的新媒体主要有网咯、手机、博客、播客等等。 1、互联网截至2005年12月31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达到1.11亿人。目前,我国网民数 和宽带上网人数均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每天打开网络看新闻、联络同事朋友,已成为相当数量年轻人的生活习惯。 2、手机统计显示,到2005年底,全国手机用户总量已超过3.93亿户,手机普及率达到每 百人30.3 部,手机的普及为其担当媒体重任奠定了基础。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进入了彩色多媒体时代,能提供声音与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手机报、手机影视、手机搜索也一一闯进人们的生活。 3、博客从2002年正式在中国兴起以来,学界对它的研究就没有中断过。互联网传播最抢 眼的现象就是博客的大面积普及。 4、播客是英文Podcasting的音译,是一种在互联网上发布音频或视频文件并允许用户免费 或订阅接收的传播形式。尤其是最近一年,播客发展呈现出“井喷”态势。 二、新媒体的特点 1、互动性:触动传媒最大的优势在于互动。出租车内的乘客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与爱好触摸屏幕,选择信息,参与喜爱的活动,这种传播媒体的方式摆脱了广告的隐性弱点,由强制性的被动接受变为亲自体验和主动参与。触动传媒这种通过讲话、说故事、玩游戏的方式,让消费者习惯于从这个平台中获得时效、时尚、实惠的信息与知识,从而接受这样的一个信息平台成为其日常的一种生活方式。 2、针对性:对2万个潜在顾客讲话,也大大好过对200万个“不确定”人物讲话。分众传媒(FOCUS Media),中国生活圈媒体群的创建者,是面向特定的受众族群的媒体,这部分受众群体能够被清晰的描述或定义,同时,这部分群体也恰恰是某些产品或品牌的领先消费群或重度消费群。 3、实时性: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多属于分众型或小众型的媒体。它们可以在短时间之内对广告内容和广告传播区域进行改变。 4、稀缺性:传媒的终极目标便是广告的到达率与记忆性。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刻意的做给别人看,而是在别人可以看的地方做”。这是亮角落传媒的服务理念。短短时间内凭借其位置的独特性,充分占据高端商务人士的眼球空挡。针对不同的场所、区域的特点,打造个性化、时尚化、人文化的角落平面媒体平台。在全国高端商务、娱乐、餐饮等场所构建起了以化妆间、电梯按钮等被传媒冷落多年的小小角落为载体的“平面媒体”网络。 三、新媒体的优势 1、新媒体提升新闻时效性 如今许多受众已经已经习惯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通过这种途径得知的新闻往往比随后浏览报纸、观看电视所获知的要新鲜很多。 2、新媒体增强受众主动性 报纸新闻的阅读受报纸发行时间和地点的限制,电视新闻的收看受播出时间段的限制,传统媒体的受众不可能在自己所希望的任何一个时间段随心所欲地接受信息。新媒体的出现则大大改变了这样的格局,受众可以在任何时间段通过网络了解国内外动态,可以通过手机短信接收所希望获知的资讯。新媒体无形中改变了人们与生活对话的方式。 3、新媒体降低信息成本 现在,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成本大幅度下降,无论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量上,还是在获得信息的价格上,报纸都在失去其传统优势。新媒体传输技术和终端设备技术的长足进步导致其价格大幅度下降,而且基本不受传输距离,范围和信息量的影响。

(整理)乳化剂类型分类介绍

乳化剂类型分类介绍 乳化剂从来源上可分为天然物和人工合成品两大类。而按其在两相中所形成乳化体系性质又可分为水包油(O/W)型和油包水(W/O)型两类。 衡量乳化性能最常用的指标是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HLB值低表示乳化剂的亲油性强,易形成油包水(W/O)型体系;HLB值高则表示亲水性强,易形成水包油(O/W)型体系。因此HLB值有一定的加和性,利用这一特性,可制备出不同HLB值系列的乳液。 乳化剂类型 乳化剂分子中有亲水和亲油两个部分。根据它们的亲水部分的特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负离子型乳化剂为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负离子亲水基团的乳化剂,如羧酸盐、硫酸盐和磺酸盐等。这类乳化剂最常用,产量最大,常见的商品有:肥皂(C15~17H31~35CO2Na)、硬脂酸钠盐(C17H35CO2Na)、十二烷基硫酸钠盐(C12H25OSO3N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钙盐(结构式如)等。负离子型乳化剂要求在碱性或中性条件下使用,不能在酸性条件下使用。在使用多种乳化剂配制乳液时,负离子型乳化剂可以互相混合使用,也可与非离子型乳化剂混配使用。负离子型和正离子型乳化剂不能同时使用在一个乳状液中,如果混合使用会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 正离子型乳化剂为在水中电离生成带有烷基或芳基的正离子亲水基团。这类乳化剂的品种较少,都是胺的衍生物,例如 N-十二烷

基二甲胺,可用于聚合反应。 非离子型乳化剂为一类新型的乳化剂,其特点是在水中不电离。它的亲水部分是各种极性基团,常见的有聚氧乙烯醚类和聚氧丙烯醚类。它的亲油部分(烷基或芳基)直接与氧乙烯醚键结合。典型的产品有对辛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结构式如)。非离子型乳化剂的聚醚链上的氧原子可以与水产生氢键缔合,因而可以溶解在水中。它既可在酸性条件下使用,也可在碱性条件下使用,而且乳化效果很好,广泛用于化工、纺织、农药、石油和乳胶等的生产。 乳化剂的种类 第一大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醚类非离子助剂 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 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系列、农乳100号 110 120 130 140 壬基酚/环氧乙烷质量比 1:1 1:2 1:3 1:4 EO平均摩尔数 4-5 9-10 14-15 19-20 2)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OP系列、磷辛10号(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 3)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 (C4H9)- -O(EO)nH 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乳化剂11号(旅顺化工厂) 5)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2号(旅顺化工厂) 2、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1)二、三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P、梧乳BP,浊点65-70℃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氧化碳驱油技术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的生产与供求矛盾越发突出,石油作为工业发展的命脉,由于其储量的有限性,使得人们对它的研究和关注程度远胜于其它能源。寻找有效而廉价的采油新技术一直是专家们不断探索的问题。 针对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油田采用注水开发面临着需要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和水资源缺乏的问题国外近年来大力开展了二氧化碳驱油提高采收率(EOR)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这项技术不仅能满足油田开发的需求,还可以解决二氧化碳的封存问题,保护大气环境。该技术不仅适用于常规油藏,尤其对低渗、特低渗透油藏,可以明显提高原油采收率 (一)二氧化碳驱油技术机理 1、降粘作用 二氧化碳与原油有很好的互溶性,能显著降低原油粘度,可降低到原粘度的1/10左右。原油初始粘度越高,降低后的粘度差越大,粘度降低后原油流动能力增大,提高原油产量。 2、改善原油与水的流度比 二氧化碳溶于原油和水,使其碳酸化。原油碳酸化后,其粘度随之降低,同时也降低了水的流度,改善了油与水流度比,扩大了波及体积。 3、膨胀作用 二氧化碳注入油藏后,使原油体积大幅度膨胀,便可以增加地层的弹性能量,还有利于膨胀后的剩余油脱离地层水以及岩石表面的束缚,变成可动油,是驱油效率升高,提高原油采收率。 4、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烃 在一定压力下,二氧化碳混合物能萃取和汽化原油中不同组分的轻质烃,降低原油相对密度,从而提高采收率。二氧化碳首先萃取和汽化原油中的轻质烃,随后较重质烃被汽化产出,最后达到稳定。 5、混相效应 混相效应是指两种流体能相互溶解而不存在界面,消除了界面张力。二氧化碳与原油混合后,不仅能萃取和汽化原油中轻质烃,而且还能形成二氧化碳和轻质烃混合的油带。油带移动是最有效的驱油过程,可使采收率达到90%以上。 6、分子扩散作用 多数情况下,二氧化碳是通过分子的缓慢扩散作用溶于原油。分子的扩散过程很

改性乳化沥青分析

陈先华东南大学交通学院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应用现状,总结了我国十多年来的聚合物改性沥青的研究成果与应用的经验,并对我国改性沥青的研究工作了进行较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较为客观实际的建议。 关键词:聚合物改性沥青应用现状分析 Analysis on Current Application of Polymer Modified Asphalt Xianhua Chen Transportation Institute,Southeast University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d current application of polymer modified asphalt of China and summarized relative research and experiences of application. The paper also discussed what the country’s modified asphalt research work should do next and put forward some proposal. 【Key Words】Polymer Modified Asphalt Current Applications Analysis 1、我国改性沥青概述 根据《公路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6-98),所谓的改性沥青是指通过往沥青中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它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到改善”而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改性剂则指的是“在沥青或沥青混合料中加入的天然或人工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它应“可熔融、分散在沥青中”、能够“改善或提高沥青路面材料性能”、“与沥青发生反应或裹复在集料表面上”。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沥青改性可以分为物理改性与化学改性两大类。本文仅涉及狭义的改性沥青,即化学改性沥青中的聚合物改性沥青。 我国对沥青及沥青混合料改性的技术研究已有近二十年的历史,范围基本上涉及到路面使用性能改善的每一方面,并且在许多方面取得了有较大实用价值的成果,主要表现为: (1) 广泛应用于工程实际的SBR橡胶改性产品,如重庆交通科研所研制的湿法SBR; (2) SBS等热塑性弹性体改性技术及PE等树脂类复合改性技术,如国创一号、二号; (3) 作为“八五”攻关项目的土工格栅、土工布等改善沥青路面结构力学性能的物理改性技术; (4) SMA(Stone Mastic Asphalt)及相应桥面铺装的研究; (5) 成套沥青改性设备开发研制,如北京国创改性沥青有限责任公司的LG-8型炼磨式设备等; 总结我国改性沥青的研究与应用情况,主要呈现这几个特点:我国关于改性沥青的研究工作起步较早,基本上是与国际同步的;我国的改性沥青研究工作主要停留在实验室与试验路上,而且各研究工作几乎是由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独立完

表面活性剂常见种类分类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伯仲叔胺盐,季铵盐(杀菌剂)最常用 咪唑啉(缓蚀剂) 有的用于乳化剂,绝大多数为含氮原子的阳离子,少数为含硫或磷原子的阳离子。 一般基质的表面带有负离子,当带正电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基质接触时就会与其表面的污物结合,而不去溶解污物所以一般不做洗涤剂。 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为羧酸盐(皮肤清洁剂)、硫酸酯盐、磺酸盐和磷酸酯盐,。去污、发泡、分散、乳化、润湿等特性。广泛用作洗涤剂、起泡剂、润湿剂、乳化剂和分散剂。 ①肥皂,水溶液的pH在~ ②烷基苯磺酸钠(LAS直 ABS支),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最重要的一种品种,烷基苯磺酸盐不是纯化合物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活性成分。 ABS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最常见的产品。 烷基磺酸盐(AS和SAS),琥珀酸酯磺酸盐(渗透剂OT), JFC,脂肪酸甲酯磺酸盐(MES) ③硫酸酯盐。它与磺酸盐结构的区别在于硫酸酯盐中的硫原子不与烃基中的碳原子直接相连。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酯盐(AES) ,是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混合表面活性剂,一般也将它归在阴离子型硫酸酯盐表面活性剂中。 3.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不发生电离,是以羟基(一OH)或醚键(R—O—R′)为亲水基的两亲结构分子,由于羟基和醚键的亲水性弱,因此分子中必须含有多个这样的基团—才表现出一定的亲水性,这与只有一个亲水基就能发挥亲水性的阴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是大不相同的。在水中和有机溶剂中都有较好的溶解性,在溶液中稳定性高,不易受强电解质无机盐和酸、碱的影响。 (1)聚氧乙烯型 ①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 包括OP系列和TX系列产品。 OP—10属于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TX—10 属于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种。 ②高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 平平加O (2)多元醇型 ①失水山梨醇酯,单酯的商品代号叫Span(司盘) ,若把司盘类多元醇表面活性剂再用环氧乙烷作用就得到相应的吐温(Tween) ②烷基醇酰胺型尼纳尔(Ninol), 6501、6502椰子油脂肪酸二乙醇酰胺,6501结构式C 11H 23 CON(CH 2 CH 2 OH) 2 4.主要是甜菜碱型、氨基酸型和咪唑啉型。

重油加氢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113重油加氢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 卜蔚达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化学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 102249) 摘要:本文针对重油加氢技术的重要性和应用情况,从工艺和催化剂角度分别介绍了固定床、悬浮 床、沸腾床、移动床加氢技术的特点和发展现状,通过对四个工艺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了重油加氢的研 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重油加氢;固定床;悬浮床;沸腾床 引言 随着原油的变重、变稠以及轻质油品的需求量不断增大,重油加工成为现代炼厂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重油加工主要有延迟焦化、减粘裂化、重油催化裂化和重油加氢4个工艺过程[1]。延迟焦化和减粘裂化属于热加工过程,其特点是可以处理各种渣油,但是液体产物的质量差、焦炭产率高。重油催化裂化对原料的要求较高,无法处理劣质的渣油。重油加氢一方面可以处理高硫、高残炭、高金属的劣质渣油,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液收率和液体产物的质量。同时可以和其它工艺进行组合,特别是重油加氢和催化裂化组合工艺。我国在重油加氢方面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但是随着国内环保机制的日益严格化,对油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重油加氢技术显得尤为迫切。 1 重油加氢技术 1.1 固定床加氢技术 固定床渣油加氢技术的应用最为广泛,工业化过程也最多。我国引进和自行设计开发的渣油固定床加氢工艺如下[2,3]: 1.1.1 VRDS工艺 我国第一套渣油固定床加氢工艺,于20世纪90年代初由齐鲁石油化工公司从美国Chevoron公司引进。最初的设计以孤岛减压渣油为原料,以生产低硫燃料油为目的,后来发展成VRDS-RFCC组合工艺,即减压渣油经固定床加氢处理后给重油催化裂化提供原料。采用组合工艺后,其渣油能够全部转化,加工深度高,轻质油收率高。 1.1.2 ARDS工艺 我国从UOP公司引进的中东含硫原油常压渣油加氢脱硫装置。对常压渣油进行加氢脱硫、脱氮、脱金属、脱残炭等使加氢后的重馏分可在催化裂化等装置中进一步轻质化。 1.1.3 S-RHT工艺 茂名石油化工公司渣油固定床加氢脱硫装置是我国自行设计开发的固定床加氢处理技术,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承担此项目的工程开发、工程设计,设计原料为中东含硫原油的减压渣油及部分减压蜡油混合料,主要产品为少量石脑油、柴油和大量的脱硫改质催化裂化进料。 固定床重油加氢的优点是工艺成熟,产品收率高,精致深度高,脱硫率可以达到90%[4]以上,工艺和设备结构简单,易操作。缺点是无法及时更新催化剂,在处理高金属和高沥青质、高胶质含量的原料时,催化剂减活和结焦较快,床层也易被焦炭和金属有机物堵塞。只能加工金属<200μg/g,残炭<15%的渣油[4],因此对原料的适应性较差。固定床反应器是非等温反应器,对于放热的加氢反应容易产生飞温现象。另外,固定床加氢工艺单程转化率低(20%-50%)[4],需要有较大的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精制装置进行配套,产品中柴汽比较低。1.2 悬浮床加氢技术 我国悬浮床加氢工艺还处于研究和开发阶段,目前主要有两种工艺过程,即[1]。 1.2.1 FRIPP的悬浮床工艺 该工艺采用空筒式反应器和高活性水溶性多金属分散催化剂、现场乳化分散、硫化剂直接加入到原料中,在加热过程中催化剂进行预硫化的方式操作,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抑焦功能,可实现长周期连续运转。催化剂水溶液被乳化分散在原料油中直接通过反应器,流程简单、操作方便,克服了早期的悬浮床工艺尾油中含有大量固体颗粒从而难以 2010年第3期2010年3月 化学工程与装备 Chemical Engineering & Equipment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视听新媒体的发展现状与分析 目录

摘要 随着新媒体终端的日益多样化与便携化,手机、ipad、手表、汽车等等新的电子产品已经成为新媒体的新军。而随之而来的微电影、新媒体剧、网络视频栏目、iptv、电子游戏等等新媒体视听内容品类正在不断涌现并发展成熟,其类型特征亟待梳理廓清。在2014年8月份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的发布,也可以说2014年是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政策元年。在2013年,国务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信息消费、发展网络经济的政策措施,中国网络视听业正迎来新一轮高速增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各行业开始十三五规划的编制年。在资本和技术的双重驱动下,原本处于文化产业链上游的内容制作文化娱乐产业,与原本处于媒体传播末端的网络视听行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相互融合。基于资本的产业联系更加紧密,基于原创内容的知识产权、基于融合网络平台的网络视听产业新生态必然在2015年及十三五期间逐步形成。本文系统梳理各方观点,剖析技术融合发展趋势,深入解读中国网络视听业的新发展。 关键词:视听新媒体;发展现状;云计算;网络视听

第一章绪论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视听新媒体服务应运而生,由于视听新媒体融合了传统广播影视和互联网新兴传播载体,为广大受众提供多元化的视听节目服务,也受到国家相关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务院一系列政策文件的敦促下,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一步步推进,视听新媒体作为三网融合的产物,其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形成了一个由内容提供商、集成播控平台、网络服务商等多方构成的比较成熟的产业形态。视听新媒体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海量的内容资源、多样化的互动功能吸引了大量的受众;传统广电媒体、互联网媒体运营商、电信网络运营商以及各类内容提供商等市场主体争相进入视听新媒体行业。 综观我国视听新媒体行业的发展格局,整体呈现出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态势,多元化的市场参与主体、多元化的业务服务种类以及多元化的竞争合作关系,无一不对整体行业发展环境造成影响。本文力图通过对视听新媒体行业各种业务的分类研究,由小及大、由微观及中观、由现象及本质,在深入剖析每一类视听新媒体业务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视听新媒体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并尝试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最后展望视听新媒体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 第二章视听新媒体的基本情况 网络视听新媒体的发展趋势 1996年到2000年为网络视听新媒体发展的萌芽期,2001年到2007年为发育期。2008年至今为快速发展期,期间视听新媒体发展逐步提升到国家文化产业和信息产业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在国家媒介格局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 随着三网融合脚步的推进,新媒体业务中将会包含传统的广播、电视等“旧”媒体,同时融入了各类自制视频、微电影等新兴节目,同原有媒体节目相比较,新媒体的节目没有时效性,随时都可以观看,其吸引力将会逐步增强,经过一段时期的新旧共存,可能取代原有媒体。

沥青乳化剂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

沥青乳化剂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展望 沥青乳化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类型,它具有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特性。由于带有亲油基与亲水基,在这两个基团作用下,使它能够吸附在沥青和水的相互排斥的界面上,从而降低它们之间的界面张力。 所谓乳化沥青就是将沥青热熔,经过机械的作用,以细小的微滴状分散于含有乳化剂的水溶液中,形成水包油状的沥青乳液。使用这种沥青乳液修路时,不需加热,可以在常温状态进行喷洒,贯入或拌和摊铺,铺筑各种结构路面的面层及基层,也可用作透层油、粘层油以及用于各种稳定基层的养护。 在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影响下,在筑路工程中要求节省能源、节省资源、减少污染的呼声越来越高,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这种形势下,人们经过长期筑路实践,发展应用阳离子乳化沥青铺筑路面是达到上述要求的可取途径。 采用乳化沥青铺路,现场施工简化,不需将沥青加热到170~180℃高温后再去使用,砂石等矿料也不需烘干加热,可以节省大量的燃料与热能。由于沥青乳液具有良好的工作度,可以均匀地分布在骨料表面上,并与其产生较好的粘附性,因而可节省沥青用量,简化施工程序,改善施工条件,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由于这些优点,乳化沥青不仅适用于铺筑路面,而且在填方路堤的边坡保护,建筑屋面及洞库防水,金属材料表面防腐,农业土壤改良及植物养生,铁路的整体道床,沙漠固沙等许多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乳化沥青既能改善热沥青的施工技术,又使沥青的应用范围得到不断扩大,因此乳化沥青得到迅速的发展。 一、乳化沥青的发展历程

从本世纪初就进行乳化沥青的研究,自商品化的乳化沥青生产以来,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前40年的发展中主要是阴离子乳化沥青,但这种阴离子乳化沥青的微粒带有阴离子电荷,当乳液与骨料表面接触时,由于湿润骨料表面也带有因离子电荷,同性相斥的原因,致使沥青微粒不能尽快地粘附到骨料表面上。若使沥青微粒裹覆到骨料表面必须待乳液中水分的蒸发。 随着近代界面与胶体化学的进展,近20年来,阳离子乳化沥青发展速度很快。这种沥青乳液是使沥青微粒带有阳离子电荷,当与骨料表面接触时,异性相吸的作用,使沥青微粒吸附在骨料表面上。 日本使用沥青乳化剂是在1925年东京大地震恢复时期。1930年开始有商品提供市场,战后有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 1951年法国开始研制阳离子乳化剂。1957年美国把阳离子乳化剂应用在道路施工上,并于1959年开始商业化。 60年代苏联仅应用阴离子乳化剂,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开始试制某些类型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发现了它作为道路沥青乳化剂是可行的。于1972年试制阳离子乳化剂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利用它作为沥青乳化剂。 80年代以后,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又有新应用,它可防止原子铀尾渣的放射性污染,采用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和水泥砂浆混合物制成的密封剂,可减少99.9%氡放射物密封的长期稳定性试验正在进行中。 我国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研制和应用起步较晚,1977年研制成功,1978年由交通部组织完成了“阳离子乳化沥青及其路用性能研究”课题协作组。为发展我国阳离子乳化沥青做了大量工作。1981年列为交通部重点科研项目,1983年列为国家计委与经委的节能应用项目。1985年由交通部进行了技术鉴定。并决定“七五”期间

道路沥青用乳化剂

道路沥青用乳化剂 乳化剂是乳化沥青生产的关键原材料。乳化剂一般占乳液总量的0.3﹪~2.0﹪.虽然乳化剂量并不多,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十分重要的。众所周知,沥青与水是互不相溶的两种物质,是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平衡体系的。如果没有乳化剂就不能生产乳化沥青产品来。 根据乳化剂溶解于水中乳化剂分子亲水基是否带有电荷,把乳化剂分为离子型和非离子型。离子型乳化剂由于在水中电离后亲水基所带电荷的不同,又分为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此外还有两性离子型。这里仅对常用乳化剂做概括介绍。 阳离子乳化剂 阳离子乳化剂根据破乳速度的快慢分为快裂、中裂、慢裂三种。慢裂乳化剂根据混合料凝结时间的长短分为慢凝和快凝两种。 用中裂和快裂乳化剂生产的乳化沥青主要用于喷洒,铺筑表面处治路面和贯入式路面,其中以中裂型使用较多,快裂型使用很少,快裂型特别适合较低温度条件下喷洒使用。用慢裂乳化剂生产的乳化沥青主要用于稀浆封层,其中慢裂快凝型适合用于高等级公路的养护,慢裂慢凝型适合用于普通道路的养护。 1.快裂乳化剂 N—十六到十八烷基丙稀二胺是常用的快裂乳化剂,外观为白色固体。也称为N—十六到十八烷基丙撑二胺,或N—十六到十八烷基丙二胺。 2、中裂乳化剂

中裂乳化剂在国内有很多家生产,外观为黄色半固态,其中使用最多最普遍的是十八烷基双(氮)季铵盐,简称18331,标准名称为;N—(3—十八胺基—2—羟基)—丙基—三甲基氯化铵。这种乳化剂合成生产工艺技术成熟,质量稳定,乳化能力强,乳液稳定性好。 中裂乳化剂还有烷基季铵盐类好烷基双(氮)季铵盐类。烷基季铵盐类主要有;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1631),十八烷基三级基氯化胺(1831 OT,),十六到十九烷基三甲基氯化铵(NOT 1831). 3.慢裂乳化剂 我国最先使用的慢裂乳化剂是木素胺类,也被称之为木质素胺或木质胺。这类乳化剂的最大特点是价格低。用木素胺生产的乳化沥青用于稀浆封层是能达到拌合摊铺所需时间的要求。但他的缺点是凝结成型时间长,一般要一到几小时以上时间,属于慢裂慢凝型。外观为深棕色粘稠液态,有强烈氨味。木素胺类乳化剂有二胺、三铵和季胺盐等几种,最常用的为季铵盐,即木素三甲胺,标准命名为;3—木素(苯基丙烷结构单元)—2—羟基—1—三甲氯化胺。 另一类慢裂乳化剂是酰胺类。我国生产的这类乳化剂主要有烷基酰胺基多胺。如果使用得当,它也是慢裂快凝乳化剂。慢裂乳化剂还有阳离子咪唑啉类。同时它也是慢裂快凝乳化剂。 4. 慢裂快凝乳化剂 慢裂快凝型阳离子沥青乳化剂是适用于高等级公路稀浆封层和改性稀浆封层的优质乳化剂。由于用于高等级公路,对乳化剂本身的要求较高。要由乳化剂自身的作用即达到慢裂又达到快凝;对重交沥青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试论新媒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一) 新媒体的发展依赖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自身存在不足,其中主要是受宽带限制和缺乏信息源,而这些不足都可以从传统媒体中得到有益的补充。一方面电视媒体拥有四通八达的有线电视网,它们具有建成宽带高速传输网的现实可能性,这正是新一轮因特网革命兴起的基础,它将极大提高网络传输速度,并结合网络与电视的优点,为网络进入千家万户创造了条件。 另一方面,传统媒体具有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可以为新媒体提供鲜活的内容和素材,传统媒体具有星罗棋布的信息采集网、经验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人才、丰富多彩的信息数据库,这些在“内容为主”的新媒体竞争中具有重要价值。新媒体借助传统媒体的信息资源就能扩大信息采集渠道,可以不断获取世界上各个领域的最有价值的信息“活水”!【4】另外,传统媒体还拥有雄厚的品牌资源,一些著名新闻机构在广大受众的心中早已树立了良好的传播形象,新媒体与这些机构联合,就可以利用这些名牌效应,提高自身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抑制网络信息的虚假性、无效性,阻止信息垃圾的侵入,吸引广大网民的光顾。 (二)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推动下不断改进自身,走向完善。 面对新媒体诸多优势的挑战,传统媒体显得有些底气不足,因而对传统媒体而言,调整机制、自我完善已经刻不容缓。新媒体带给传统媒体挑战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传统媒体主动积极利用网络优势来改进自身。如改革新闻机制,大力发展多媒体新闻,开发网上点播新闻、网上图像新闻,甚至实验网上音像新闻等,以便与未来信息高速公路接轨。众多媒体纷纷与网络媒体联姻,获取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版或电子版新形态。 (三)传统媒体可以以新媒体为工具,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质素并达到多层面创收,盈利模式创新可以更加强大。 传统媒体在强大门户或优质网络传媒中,扩大自己的平台、有效整合自己的记者资源及策划资源,解决自身的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中国报业网是一个平面媒体互动交流的平台,各大报业集团通过这个网络专业门户交流资源和信息,以中国报业网的广泛辐射传播特点,他们组织一系列活动,诊断现在各体制内报业集团的市场化问题,资源整合利用问题,推广优秀发展模式问题及每年一度的各种评选,有效地实现了报网平台的互享互利。比如,针对体制内党报报业集团市场化的尴尬困境展开专题研讨,组织专家和事件亲历者论述相关的问题解决方式,并针对各个报业集团市场化道路的特点和困难,做出诊断;对于像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南方报 业集团等比较成功市场化的集团模式,介绍和推广非常具有现实意义。(四)二次传播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传统媒体已经从强势主导地位转化成基础内容提供者,相对来说,需要传统媒体在报道或策划专题时要照顾二次传播的效果,要迅速适应这一转变,这样才能生存下去,有活力的发展。在文字的精致化、文稿的精短化、图片的高质化、先网络再印刷的时效化等等既是对传统媒体的挑战,也充满了机遇。 一方面,报纸、期刊等传统媒体过去几年一直都在尝试着利用新的传播技术,通过与新兴媒体的整合和互动来提升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新兴媒体如果没有上游传统媒体丰富的新闻内容资源的支持,也难以实现飞跃式的发展。可见这两种媒体能够优势互补、互相包容、互相推进、共同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根据分子组成特点和极性基团的解离性质,将表面活性剂分为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根据离子表面活性剂所带电荷,又可分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一些表现出较强的表面活性同时具有一定的起泡、乳化、增溶等应用性能的水溶性高分子,称为高分子表面活性剂,如海藻酸钠、羧甲基纤维素钠、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聚维酮等,但与低分子表面活性剂相比,高分子表面活性剂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较小,增溶力、渗透力弱,乳化力较强,常用做保护胶体。 一、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起表面活性作用的部分是阴离子。 1.高级脂肪酸盐系肥皂类,通式为(RCOO-)nMn+。脂肪酸烃链R一般在C11~C17之间,以硬脂酸、油酸、月桂酸等较常见。根据M的不同,又可分碱金属皂(一价皂)、碱土金属皂(二价皂)和有机胺皂(三乙醇胺皂)等。它们均具有良好的乳化性能和分散油的能力,但易被酸破坏,碱金属皂还可被钙、镁盐等破坏,电解质可使之盐析。一般只用于外用制剂。 2.硫酸化物主要是硫酸化油和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通式为R·O·SO3-M+,其中脂肪烃链R在C12~C18范围。硫酸化油的代表是硫酸化蓖麻油,俗称土耳其红油,为黄色或桔黄色粘稠液,有微臭,约含48.5%的总脂肪油,可与水混合,为无刺激性的去污剂和润湿剂,可代替肥皂洗涤皮肤,也可用于挥发油或水不溶性杀菌剂的增溶。高级脂肪醇硫酸酯类中常用的是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又称月桂醇硫酸钠、SLS)、十六烷基硫酸钠(鲸蜡醇硫酸钠)、十

八烷基硫酸钠(硬脂醇硫酸钠)等。它们的乳化性也很强,并较肥皂类稳定,较耐酸和钙、镁盐,但可与一些高分子阳离子药物发生作用而产生沉淀,对粘膜有一定的刺激性,主要用做外用软膏的乳化剂,有时也用于片剂等固体制剂的润湿剂或增溶剂。 3.磺酸化物系指脂肪族磺酸化物和烷基芳基磺酸化物等。通式分别为R·SO3-M+和RC6H5·SO3-M+。它们的水溶性及耐酸、耐钙、镁盐性比硫酸化物稍差,但即使在酸性水溶液中也不易水解。常用的品种有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阿洛索-OT)、二己基琥珀酸磺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等,后者为目前广泛应用的洗涤剂。另外,甘胆酸钠、牛磺胆酸钠等胆酸盐也属此类,常用做胃肠道脂肪的乳化剂和单硬脂酸甘油酯的增溶剂。 (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这类表面活性剂起作用的部分是阳离子,亦称阳性皂。其分子结构的主要部分是一个五价的氮原子,所以也称为季铵化物,其特点是水溶性大,在酸性与碱性溶液中较稳定,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作用和杀菌作用。常用品种有苯扎氯铵和苯扎溴铵等。 (三)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这类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中同时具有正、负电荷基团,在不同pH值介质中可表现出阳离子或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 1.卵磷脂卵磷脂是天然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其主要来源是大豆和蛋黄,根据来源不同,又可称豆磷脂或蛋磷脂。卵磷脂的组成十分复杂,包括各种甘油磷脂,如脑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丝氨酸磷脂、肌醇磷脂、磷脂酸等,还有糖脂、中性脂、胆固醇和神经鞘脂等,其基本结构为:

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及展望

含油污泥的处理现状和展望 摘要 含油污泥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针对含油污泥处理现状,分析了国内外处理含油污泥方法上存在的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含油污泥的处理技术现状、及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资源化利用将成为含油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词:含油污泥;资源化;除油;综述 Abstract: Oily sludge may do harm to the production and the environment and must be treated harmlessly and be utilized comprehensively.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oily sludge treatmen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oily sludge treatment at home and abroad are analyzed.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about domestic and foreign oily sludge treatment, and forecas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about technology of oily sludge treatment. Resources utilization of oily sludge will be the dominant technique for oily sludge treatment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oily sludge、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oil removal、detoxification 1含油污泥的危害和来源 含油污泥是石油生产的伴随品,是石油生产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也是影响油田及周边环境质量的一大难题。含油污泥中大量的有机物和丰富的氮、磷、硫等营养物质,不加稳定处理的污泥任意排入水体,污泥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将大量消耗水体中的氧,导致水体水质恶化,严重影响水生物的生存,营养物质又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在沿海海域造成赤潮和绿潮。除此,不同成分的含油污泥对环境和人类造成的危害是不同的。 1.1含油污泥的危害 油田含油污泥的组成成份极其复杂,是一种极其稳定的悬浮乳状液体系,含有大量老化原油、蜡质、沥青质、胶体、固体悬浮物、细菌、盐类、酸性气体、腐蚀产物等,还包括生产过程中投加的大量凝聚剂、缓蚀剂、阻垢剂、杀菌剂等水处理剂[1]。并因其体积庞大,排放后不但占用大量耕地,而且对周围土壤、水体、空气都将造成污染。我国现已对含油污泥的排放加强了重视[2],目前明确规定,肆意排放未经处理的含油污泥将处以1 000元/ m3·d 的罚款。这样虽然限制了部分污染物的排放,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含油污泥

乳化沥青的现状及发展

乳化沥青的现状及发展 乳化沥青的基本知识 乳化沥青,顾名思义就是乳化了的沥青,专业点讲就是将粘稠的沥青加热至流动态,再经机械力的作用形成微滴分散在有乳化剂-稳定剂的水中而形成的均匀、稳定的乳状液。 沥青是乳化沥青组成的主要材料。在选择用于制备乳化沥青的沥青时,首先要考虑它的易乳化性。沥青的易乳化性与它的化学结构有密切关系。一般认为易乳化性与沥青中的沥青酸含量有关,通常认为沥青酸总量大于1%的沥青,采用通用的乳化剂和一般工艺即易于形成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中乳化剂的含量虽低,但它是乳化沥青形成的关键材料。早在二十世纪初人们就已经在研究沥青乳化剂,开始是使用牛血和粘土作沥青乳化剂,1925年在欧洲开始用肥皂做乳化剂生产乳化沥青,这一技术在1928年传到日本,1930年传到美国,1935年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的普及和推广。 沥青乳化剂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根据电性不同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从化学结构上看,它是一种两亲分子,分子的一部分具有亲油性,另一部分具有亲水性。亲油部分一般由碳氢原子团特别是长链烷基构成,结构差别很小。而亲水部分原子团则种类繁多,结构差异较大,使得乳化剂有很多不同类型。 乳化沥青是怎么形成的 沥青-水体系是一个热力学不稳定体系,为了保持热力学平衡,沥青液滴自然趋向聚集以降低表面自由能。乳化剂的加入使得我们可以保持沥青液滴的高度分散性,即能保持沥青-水体系的稳定,又能得到粒径小的沥青液滴。在该系中乳化剂分子移动于沥青与水界面间,其分子的憎水基团吸附于沥青的表面,并使

其带有电荷,而亲水基团则进入水相,从而将沥青颗粒与水连接起来。 同时,由于沥青粒子带有同样电荷而相互排斥,妨碍它们之间互相凝聚,因而使沥青乳液能保持一定时期的均匀和稳定。为了实现这一目的,乳化剂需要达到一定的浓度,当乳化剂浓度达到某一值后,乳化剂开始自行形成亲油基向里、亲水基向外的液滴或者胶团,通常我们把这个浓度称为临界胶束浓度(CMC)。之后继续增大乳化剂的浓度,将会使乳液中的液滴数目不断增加,达到如图所示的状态。 乳化沥青的生产流程 乳化沥青生产流程大致分为沥青配置、乳化剂水溶液配制、沥青乳化和乳液储存四个主要程序。 ①沥青配置:在沥青乳化设备中保证沥青的温度稳定,能够连续不断地供给乳化机使用; ②乳化剂水溶液配制:分为分批作业和连续作业两种流程型,工业化生产一般采用连续作业,将乳化剂水溶液连续不断地用泵输入乳化机中; ③沥青乳化:根据沥青和乳化剂水溶液进入乳化机时的状态,可连接成开式和闭式,闭式生产流程是用泵直接把沥青和乳化剂水溶液经管路泵如乳化机内,靠流量计指示流量,便于自动化控制,产量稳定,适宜连续大量生产;

表面活性剂分类

A、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一、醚类非离子助剂 1、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类 1)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2)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OP系列、磷辛10号(仲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3)双、三丁基酚聚氧乙烯醚(C4H9)-O-(EO)nH 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乳化剂11号(旅顺化工厂) 5)苯乙基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乳化剂12号(旅顺化工厂) 2、苄基酚聚氧乙烯醚 1)二、三苄基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P、梧乳BP, 浊点65-70℃ 2)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农乳300号 3)苄基二甲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400号 4)二苄基异丙苯基酚(又称二苄基复酚)聚氧乙烯醚乳化剂BC 浊点69-71℃ 5)二苄基联苯酚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宁乳31号浊点76-84℃ 3、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农乳600号与500号复配环氧乙烷数20-27 浊点83-92 对有机磷乳化性最好,有两种类型: a、三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常用有三种规格 、双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2)苯乙基异丙苯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600-2号

二苯乙基复酚聚氧乙烯醚 乳化剂BS,与500号复配对有机磷农药乳化性很好 4)二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 5)苯乙基萘酚聚氧乙烯醚 4、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 1)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目前以椰子油醇(主要成分为C12醇)为主要原料生产,渗透剂JFC浊点40-50℃渗透剂EA 2)异辛基聚氧乙烯醚IgepalCA 3)十八烷醇基聚氧乙烯醚平平加系列农乳200号 4)异十三醇聚氧乙烯醚赫斯特GenapolX系列日本触媒化学Softanol系列 5)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5、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聚氧丙烯醚及其类似产品 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 EPE型农乳1601 宁乳33号用于复配1656L/1656H,PEP型农乳1602 宁乳34号用于复配宁乳0211/0212 2)苯乙基苯丙基酚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Ⅱ浊点79-80℃、1602-Ⅱ浊点℃ 3)苯乙基联苯酚聚氧乙烯醚6、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1)脂肪胺(又称烷基胺)聚氧乙烯醚

沥青乳化剂

沥青乳化剂 山东邦化油脂化学有限公司

发展历程 从本世纪初就进行乳化沥青的研究,自商品化的乳化沥青生产以来,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前40年的发展中主要是阴离子乳化沥青,但这种阴离子乳化沥青的微粒带有阴离子电荷,当乳液与骨料表面接触时,由于湿润骨料表面也带有阴离子电荷,同性相斥的原因,致使沥青微粒不能尽快地粘附到骨料表面上。若使沥青微粒裹覆到骨料表面必须待乳液中水分的蒸发。随着近代界面与胶体化学的进展,近20年来,阳离子乳化沥青发展速度很快。这种沥青乳液是使沥青微粒带有阳离子电荷,当与骨料表面接触时,异性相吸的作用,使沥青微粒吸附在骨料表面上。日本使用沥青乳化剂是在1925年东京大地震恢复时期。1930年开始有商品提供市场,战后有得到迅速恢复与发展。1951年法国开始研制阳离子乳化剂。1957年美国把阳离子乳化剂应用在道路施工上,并于1959年开始商业化。60 年代苏联仅应用阴离子乳化剂,随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开始试制某些类型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并发现了它作为道路沥青乳化剂是可行的。于1972年试制阳离子乳化剂烷基三甲基氯化铵,利用它作为沥青乳化剂。80年代以后,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又有新应用,它可防止原子铀尾渣的放射性污染,采用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和水泥砂浆混合物制成的密封剂,可减少99.9%氡放射物密封的长期稳定性试验正在进行中。我国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研制和应用起步较晚,1977年研制成功,1978年由交通部组织完成了“阳离子乳化沥青及其路用性能研究”课题协作组。为发展我国阳离子乳化沥青做了大量工作。1981年列为交通部重点科研项目,1983年列为国家计委与经委的节能应用项目。1985年由交通部进行了技术鉴定。并决定“七五”期间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1987年在杭州召开的阳离子乳化沥青推广会,并提出1990年我国有1/3路面使用阳离子沥青乳化剂。到目前为止,全国有14个省市已广泛用于筑路修路,由于原料短缺,阳离子沥青乳化剂产量远远满足不了实际应用的需要,今后要在国内阳离子沥青乳化剂的新品种和制备工艺上加强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我国筑路技术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发展优势 采用优质乳化剂生产出的乳化沥青铺路,现场施工简化,不需将沥青加热到170~180℃高温后再去使用,砂石等矿料也不需烘干加热,可以节省大量的燃料与热能。由于沥青乳液具有良好的工作度,可以均匀地分布在骨料表面上,并与其产生较好的粘附性,因而可节省沥青用量,简化施工程序,改善施工条件,也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由于这些优点,乳化沥青不仅适用于铺筑路面,而且在填方路堤的边坡保护,建筑屋面及洞库防水,金属材料表面防腐,农业土壤改良及植物养生,铁路的整体道床,沙漠固沙等许多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乳化沥青既能改善热沥青的施工技术,又使沥青的应用范围得到不断扩大,因此乳化沥青得到迅速的发展。 产品分类 沥青乳化剂的分类方法很多,常用的有3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