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李庆东张现刚

一、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的背景

良种繁育体系的建立,即本品种繁育和杂交繁育是构成繁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即密切联系又互相促进。本品种选育能提高品种质量,杂交又能获得最大效果。因此,本品种选育是进行杂交育种和经济杂交的基础。反之,通过杂交,品种的杂交作用才能获得充分地发挥;通过杂交改良,创造新品种,又为本品种选育开辟新的途径。

确定选育目标,进行育种规划,实施选育方案是现代育种工作的基本特征。在猪的遗传改良过程中,需事先根据生产条件和市场需求制定出一个合理的育种目标,已达到降低生产成本和改善消费者所需的肉产品质量的目的。

猪的选种工作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长期性,二是复杂性。必须建立三群一站:即核心群、繁殖群、生产群和人工授精站。

原种猪场建核心群:处于繁育体系的最高层,对遗传改良上起核心和主导作用,除保证核心群淘汰更新外,主要向下层(繁殖场)提供后备公、母猪,扩大或更新替代繁殖群,用于扩繁生产纯种母猪或杂交母猪,也可直接向生产群提供

商品杂交所需的终端父本。种猪繁育场建立繁殖群:处于繁育体系的第二层,其主要任务是扩繁生产纯种母猪和保证生产一定规模商品肉猪所需的种源。分纯种繁育群和杂交群。纯种群选种的重点放在繁育性能上。为商品场提供纯品种(系)和杂交后备猪,繁育场更新所需的后备公母猪应来源于核心群,不允许接受商品场的后备猪,也不允许向核心群提供种猪。

商品猪场建立生产群:处于繁育体系的底层,拥有的母猪数量占完整繁育体系母猪数量的85%,任务是按杂交计划的要求,组织好父母代杂交,生产优质商品仔猪,为市场提供优质猪肉。

人工授精站:服务于基层广大母猪饲养户和商品猪场,是猪品种改良的直接操作者,建立标准化良种猪人工授精站,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重要手段。

二、我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现状

我市自2006年以来,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县”,每年享受国家免费补贴的高产奶牛冻精细管,现已建有市级冻精供应站,乡镇(场)建有8处奶牛人工受精改良站,全部淘汰了种公牛本交现象,这项工作2008年底接受了国家农业部的专家验收,受到好评,并且所产的优质后备母牛给予了补贴。

2007年和2008年我市被列为“全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

县”,2007年全市4.52万头母猪享受91万元的补贴,2008年5.8万头母猪享受232万元的补贴,我们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方案和各项操作规程,通过招标确定了12家猪人工授精站为全市供精单位,建设了10处省级标准化人工授精站,所生产的猪精液经农业部种畜禽质量检查中心检测为优秀产品,并向全国推荐,目前全市生猪人工授精改良率在80%以上。

我市各类种畜禽场规模和数量列全省前列,有种禽场6处,种猪场11处,奶牛种牛场1处。新泰六和养殖繁育有限公司在新泰有三处肉种鸡场,存栏30万套;一处孵化场,日孵化商品鸡13万只。新泰市大宝养殖食品公司在新泰有4处种鸡场,存栏35万套,日孵化商品鸡苗15万只:肉鸡屠宰场1处,日宰杀8万只肉鸡。新泰市新莱特种猪场和新泰市西周种猪场,存栏基础母猪在1000头以上,在省内外享有一定的名誉。

三、猪的品种改良

品种改良即经济杂交。指不同品种,不同品系和不同品群之间的交配。利用杂交来达到生产商品肉猪的目的,也就是说。经济杂交是最大限度地挖掘物种的遗传潜力,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有效手段,实践证明,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大都具有生命力强、生长势快和饲料报酬较高等特点,这与亲本纯繁比较,大有超过亲本之势,这就是常说的杂交

优势。目前,已把经济杂交看作是多快好省地大量生产商品瘦肉猪的重要措施之一。在国外,早已广泛利用经济杂交来提高养猪生产的经济效益,故有人把经济杂交称为利润杂交或效益杂交。据国外报导,利用不同品种的杂交,在杂交的生长势、饲料报酬和酮体品质等方面,大约可分别提高5-10%、13%和12% 优势率,而杂种母猪的产仔数、哺乳期和断奶窝重,约分别提高8-10%、25%和45%的杂交优势率。

现在,世界上畜牧发达的国家,在其猪群的结构中,杂种猪约占70-80%。在我国,解放后,已开展了国内外猪种之间的杂交改良工作,只不过仅限某些局部地区,到50年代后期,由国外引入的猪种逐渐增多,特别是前苏联的一些猪种,杂交范围更为广泛。到60年代,继之而起的是我国南北猪种之间广泛杂交。实践证明,上述的这些杂交大都能取得较明显的杂交效果,获得一定得经济效益,但是,由于猪的杂交、运用品种繁多,缺乏明确的目标,带有较大的盲目性,而且有时一杂再杂,导致杂种猪群的血缘混杂。近年为适应广大人民对瘦肉的需求,因而由国外引入了一些优质瘦肉型猪种,开始了以生产商品瘦肉猪为中心的国内外品种之间的杂交测验。证明无论是二元杂交,还是三元杂交,多种的瘦肉率都有明显的提高,这对我国今后大规模地生产商品瘦肉猪大下了基础。

杂交种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在进行经济杂交时,往往由于杂交组合不同,杂种优势表现不一,有时因组合不好而表现不良后果。因此,应很好的选择杂交组合。

(1)杂交组合的类型:

杂交组合的几种类型,及国外品种×本国地方品种,国外品种×本国培育品种,瘦肉型品种×脂肪型品种,南方品种×北方品种。在这些组合中,商品中间的差异较大,会产生显性遗传效应或超显性遗传效应,因此,容易获得较明显的杂种优势。

(2)父、母本品种的选择

母本品种的选择:应选择分布广、数量多、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的地方猪品种作杂交母本品种。这样,猪源易解决,杂交后代适应性强,易于推广。地方猪品种一般表现为产仔数多、母性好、泌乳力高、仔猪成活率高、断奶仔猪数多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商品猪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有很大意义。新泰生猪的改良关键在母本的选择上。

父本品种的选择:应选择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高,酮体品质好的品种作杂交父本品种。因此生长速度与饲料利用率是比较容易获得的杂种优势的性状,杂种后代杂种优势较明显。为了显著地提高商品肉猪的瘦肉率,应该以国外瘦肉型猪种。

(3)建立良种繁育体系:猪的经济杂交是一项比较细

致、复杂的技术工作,必须建立健全繁育体系及相应的猪群结构,才能保证经济杂交工作不断深入开展。在我国,建立猪的繁育体系,必须把地方猪的选育与“三化”(即公猪良种化、母猪地方化、育肥杂交化)结合起来,以地方猪品种的选育,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应通过行政干预,逐步建立健全地(县)、乡(镇)、村三级办场地繁育体系。

地、县种猪场:重点进行本品种选育,向乡(镇)猪场与养猪大户提供质量较高的父、母本品种。

乡(镇)猪场或配种站:主要提供种猪及人工授精。养猪专业户与养猪农户:主要搞育肥。

四、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我市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些差距,主要表现体系建设还不完善,没有形成“金字塔”型良种繁育体系,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不固定,技术人员有待提高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地位待遇偏低,重视程度不够。

对策措施:加强领导,成立专门领导班子,专抓这项工作,引进一批有专业特长的大中专毕业生来从事这项工作,建议政府加大对畜禽良种场合品种改良的投资,提高我市畜禽良种场地知名度。

二〇〇九年四月二十三日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现状以及趋势

论文名称: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现状以及趋势所在学院:标准化工程 专业年级:12标准化2班 负责学生:丁虹月 学号:1201502231 指导老师: 是否合格: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现状以及趋势 摘要 “民以食为天”,在我国,食品安全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各国政府和民众都愈加关心食品安全问题,也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食品安全标准是对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消费全过程中影响食品安全和质量的各种要素以及各关键环节进行控制和管理、经协商一致并经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它是提升食品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关键,也是国家食品监督管理、规范市场秩序的重要依据。本文从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框架以及特点,简要介绍了中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借鉴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食品安全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再根据我国国情及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和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现状

目录 1 前言 (3) 1.1背景 (3) 1.2 意义 (3) 2 体系框架及特点 (3) 2.1我国食品标准体系框架 (3)

2.2 CAC标准体系框架 (5) 2.3 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的主要特点 (5) 3 结论 (6) 3.1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6) 3.2 国外值得借鉴之处 (7) 3.3 对策建议 (8) 参考文献 (10)

1前言 1.1背景 近几年,虽然中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危机四伏,不断通过各种媒体进入公众视野的如“黑心油”、“毒淀粉”、“镉大米”、汇源“烂果门”事件等等,说明中国的食品安全现状不容乐观。另一方面,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不断涌现,中国相关的食品标准由原来重视产品的理化指标,转向重视食品的安全性指标,近几年修订产品标准都增加了安全性指标。2015年修订的《食品安全法》中建立食品安全统计指标体系,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统计工作,表明着我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日趋完善。 1.2意义 食品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民健康和国际民生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已成为我国政府当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化工作,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有效实施这一战略举措的重要技术支撑。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在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促进食品国际贸易等方面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1.2.1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保障消费者健康的关键 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是为实现食品有序生产、安全消费、有效管理等目的,将“农田到餐桌”食品链整个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管理手段、控制目标所涉及的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随着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优良的畜禽品种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抓良种、抓畜禽良种工程建设,构建先进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对于促进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目前良种繁育体系现状 近几年,我国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畜禽企业相继成立起来,数量增加很快,通过引进培育优良品种,使部分畜禽良种生产性能达到先进水平。目前,我市具有市级管理、省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2家,市级颁发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畜禽企业7家,按种类分种鸡场43个、种猪场28个、种羊场2个、种兔场1个、牛冻精经营合作社5家,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资格且生产经营状况良好的猪人工输精站 77个,牛改良站121个,羊改良站 83个,县级办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358本,这些种畜禽企业构成了我市现有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品种、育种和供种任务。同时,由于我市种畜禽饲养量大,生产的产品除满足锦州市场,还销售到省内外其它城市,商品鸡雏和种蛋销售到沈阳、辽阳、鞍山、朝阳、赤峰、山东、河南、内蒙等地,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良种90%来源于现有繁育体系,为种畜禽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建设上,锦州市率先成立种畜禽质量监督检验站,各县(市、区)也相继成立,种畜禽监督管理队伍进一步壮大,监督执法能力得到加强,畜牧技术推广站的工作职能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推广增加到种畜禽监督管理,规范种畜禽市场生产、经营活动,搞好种畜禽质量鉴定工作,打击种畜禽生产经营中的制假售假、坑农害农的不法行为,遏制种畜禽市场恶意炒作和低水平竞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辽宁省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办法》,转变服务方式,增强服务功能,改善服务手段,加大执法力度,为促进畜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做出新贡献。 但是,种畜禽繁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也在制约着相待畜牧业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 1、目前有相当数量的种畜禽场存在着基础建设薄弱、养殖环境较差;防疫条件不合格、技术力量差、饲养管理粗放、缺乏科学先进的管理、繁育、饲养技术;场内无规章制度和生产、育种记录等问题。 2、良繁体系内部构成不配套,具有一定规模的种畜禽企业少,我市列入省级扩繁场只有黑山县益农种猪繁育有限公司一家,原种猪场为零,具有一定规模、年存栏800—500头的种猪场只有9家,达到市级管理、省级发证种畜禽场的仅有72家,多数规模畜禽养殖专业场(户)均以自繁自养形式进行生产,特别是小规模种畜禽场居多,尽管国家在近几年抓了重点种畜禽场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报告

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调研报告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的76%和69%,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仍将是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党的xx大报告指出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 一、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与内涵 1.煤炭企业信息化概念 目前关于企业信息化的概念有很多,但对于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还不是很多,本文旨在根据相关学者对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理解,总结出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概念。 煤炭企业信息化是将煤炭企业的产品开发、生产、成本、库存、销售、运输、财务、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人力资源等各个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网络化信息系统加工生成企业所需的各项信息资源并提供给各层管理者。使管理者能够及时掌握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从而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更加合理配置,从而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信息化是指煤炭企业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研究开发、市场销售等方面应用信息技术,建设应用系统和网络,通过对信息和知识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调整或重构企业组织和业务模式,服务企业发展目标,提

高企业竞争力的过程。煤炭企业信息化是煤炭企业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有选择的应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发信息资源,充分调动人力资源,运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并应用到企业生产、管理、安全的各个环节,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安全生产能力、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系统工程。 2、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内涵 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信息化的前提。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有选择、有步骤的实施信息化。煤炭企业是信息化的主体。煤炭企业要至始至终把握实施信息化的主动权。煤炭企业的管理方法、组织模式和业务流程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信息技术和开发信息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手段。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是企业信息化的物质和资源基础。调动人力资源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必须重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尤其是开发信息化人力资源。提高煤炭企业的决策力、竞争力、安全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是煤炭企业信息化的目的。煤炭企业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到组织结构调整、企业流程重组、管理方法创新等贯穿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等各个环节的系统工程。 由此可见,要根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前提,明确煤炭企业信息化的主体,了解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基础,应用煤炭企业信息化的手段,抓住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关键,为实现煤炭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XX县社会信用建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严格按照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和《池州市关于加快推进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实施意见》文件要求,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强化措施,扎实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201X年工作开展情况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区域竞争软实力的重要载体。XX 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发展快,效果好。201X年以来,根据池州市信用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部署,我县以打造“信用XX”为目标,积极倡导“诚信”的价值取向,以守信受益、失信惩戒为导向,以信用信息记录、共享、公开、利用为主线,以信用制度建设为核心,加强平台建设,创新拓展应用,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并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作为打造城市形象、优化发展环境、创建文明城市的一项重要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一) 完善制度建设,制定工作计划 今年以来,县信用建设领导小组认真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召开的贯彻落实信用体系建设三个改革性文件视频会暨媒体通气会精神,召开全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推进会议。建立了多渠道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联动机制:一是县政府常务会议每年都会研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听取工作汇报,研究执行计划,解决相关困难和问题。二是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纳入XX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协调推进党群部门、政法系统、社会组织的创建工作。三是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作为创建第四届文明县城的一个重要载体,全民参与,共同推进。四是政府带头落实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政务诚信建设,规范行政行为和公职人员言行,通过政务诚信带动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四是为进一步加强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根据市201X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制定了《XX县201X 年推进XX县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二) 统筹协调,推动工作开展 1、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 强化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建立以诚信为重要内容的用人机制,严格公务员诚信管理,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公务员诚信作为公务员个人考核、任职、晋升的重要依据,作为奖励表彰等工作的基本内容,将诚信教育内容纳入公务员录用考试和培训计划中,加大公务员诚信考评,塑造“忠诚、廉洁、高效”的公务员形象。 建立和完善了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制度,落实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与政协协商制度,积极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进一步完善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社会讨论与听证等制度,提高决策的社会参与度和透明度。重大民生工程项目、县重点项目都在确定前通过网络和新闻媒体征求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对市政府重

项目安全保障体系

项目安全保障体系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目录 德龙烟线德州至大家洼段 综合Ⅱ标段一分部 安全保证体系 一、目的、目标、方针 1、目的 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方针、政策,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和管理,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和

群防群治制度,减少事故的发生,切实保障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生产设施不受损害,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2、目标 安全文明标准工地; 杜绝因工重大伤亡事故; 杜绝因工死亡事故; 其他事故控制在‰以下。 3、安全方针 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的逐级负责制,实施规范管理,向施工生产安全“有序可控,稳步发展”的目标迈进。 二、组织机构 组长:XXX 副组长:XXX XXX 组员:XXX XXX XXX XXX XXX ,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由XXX 负责。安全职责为: (1)项目经理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项目安全生产负全面责任. (2)项目总工程师全面负责工程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执行操作,对本项目安全问题负技术责任。 (3)生产副经理主管安全生产工作。

(4)安质部主抓安全生产工作并对各职能部门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督导、整改、落实,协助经理并对各职能部门签订安全责任书。 三、安全保证体系图 一、经理部及各项目施工生产、技术部门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及生产计划和组织施工时必须同时编制安全生产措施或安全技术措施。 1.安全技术措施和方案要及时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在施工前必须编制好,并且经过项目部及公司工程部审批后正式下达施工单位指导施工;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发生变更时,安全技术措施必须及时变更或做补充;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变更安全技术措施内容,并及时经原编制、审批人员办理变更手续,不得擅自变更。

加强全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意见

加强全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意见 【法规类别】农业 【发布部门】农业部 【发布日期】1996.12.24 【实施日期】1996.12.24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加强全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意见 (1996年12月24日农业部发布) 畜禽良种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基础,建立配套完善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培育、推广、利用畜禽优良品种,提高良种化程度,对于促进畜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转变及持续稳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畜禽良种繁育体系现状 我国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起步较早,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在畜禽良种繁育、推广、利用等方面已具有一定基础。一是近年来相继建立起几个育种中心,通过引进培育和提高我国自有良种,使部分良种生产性能基本达到国外先进水平。二是具有一定数量和规模的种畜禽场。我国畜牧系统国有种畜禽场1700多个。其中有83个为国家重点种畜禽场。按种类分,种牛场104个;种猪场555个;种禽场438个及部

分其他畜禽场和综合性种畜禽场。这些种畜禽场构成我国现有繁育体系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品种、育种和供种任务。畜牧业生产中使用的良种90%来源于现有繁育体系。三是拥有一定数量的品种改良及推广服务机构。据统计,全国有各类畜禽品种改良站3100多个。长期以来,全国各级技术服务机构一直把推广优良品种作为一项主要工作,使我国良种比重逐年增加。有些品种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基本实现了良种化。 经过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全国良种繁育体系的基础已初步建立,育种、扩繁、推广、应用相配套的构架基本形成,对于加快畜禽品种改良,提高良种化程度,保证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促进畜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畜牧业生产格局的变化,我国良种繁育体系的薄弱环节日趋明显,难以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底数不清。对不同品种的数量、结构、分布以及供种能力的情况不甚了解。在品种引进、培育、改良及良种体系的规划、布局、建设等项工作中缺少详实的依据,也给畜牧业生产的指导带来困难。 层次不明。“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繁育结构层次不明。尽管国家在近几年抓了国家重点场的建设,但有些种畜禽场,生产方向不明,责职不清。质量低劣,代次混乱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用商品畜当种畜向社会出售。 配套不全。一是良繁体系与畜牧业区域生产不配套;二是良繁体系内部构成不配套。原种场与扩繁场之间,扩繁场与商品场之间不相适应,造成种畜禽场的重复建设与空缺断层并存,种畜禽生产的过剩与紧缺同在。 管理不力。尽管国务院颁布了《种畜禽管理条例》,但由于配套法规滞后,对种畜离生产经营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行政调控手段乏力。另一方面,种畜禽生产企业经营机制转变迟缓,产品与市场脱节,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缺乏自我发展机制和活力。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可编辑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情况工作总结市信用征信管理办公室:在收到《关于做好2016年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督导准备工作的通知》后,我局高度重视,组织相关处室认真梳理,现将我局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结合实际,我局重点在社会救助和民间组织管理领域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 一、社会救助方面近年来,我局把社会救助规范化管理当作完善社会救助信用体系建设的重点项目,把诚实守信、规范操作、阳光救助作为加强社会救助规范管理的关键措施,探索建立了"社会救助诚信承诺和授权声明制度"和"**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创新工作理念,营造社会救助诚信自律氛围。为了维护社会救助制度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社会救助真正惠及困难的群众,我局从2016年起开始实施"社会救助诚信承诺及授权声明"制度。申请者在填写社会救助申请时,所有家庭成员必须在"社会救助诚信承诺及授权声明"上签字,承诺自己所申报的内容真实,若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待遇,将接受管理审批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的处罚。自从实行"社会救助诚信承诺及授权声明"制度后,社会救助申请对象的自我约束意识增强了,少数想钻制度空子,把社会救助作为谋私利手段的人没有了可乘之机,那些有劳动能力却不愿

自食其力的"懒汉"也只能望而却步,营造了社会救助诚信自律的良好氛围。 (二)完善公示制度,努力打造阳光救助。为进一步增强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透明度、扩大社会参与度、提高社会满意度,有效解决低保"人情保"、"关系保"现象,提升社会救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我局下大力度逐步规范了社会救助公示制度。一是统一制作固定宣传栏。近几年,我市各区县统一为各街道、乡镇以及所有的社区、村制作了户外固定公示栏,内容涵盖了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城乡医疗救助等方面的政策法规、申请程序、办理流程等。二是坚持"三榜"公示制度。社会救助对象的申报审批过程,实行"三榜"公示制度,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即第一次公示村(居)委会调查评议后的情况,第二次公示街道(乡镇)审核后的情况,第三次公示民政部门审批情况。并将公示后的享受救助人员名单,以照片和文字形式进行存档,以备检查。三是公示内容齐全。内容主要包括低保对象姓名、致贫原因、保障人口、保障类别、保障标准等。四是公示地点范围广。在所有行政村交通便利、环境开阔、人口集中、易于聚集、停留、观看的地方设立低保固定公示栏,除在村委会设立外,还在有条件的自然村或村民小组选择醒目位置进行长期固定公示。五是公示管理严。在公示期间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确保公示内容全面完整,对因天气、人为等原因造成公示内容损毁丢失或模糊不清的,工作人员及时按原公示内容重新进行公示。同时,对每次的公示情况都要保留存档,作为档案永久保存。六是举报电话公开。在各项工作内容公示时,直接公开市救助局、区县救助局、乡镇及村级负责人的举报电话,直接接受群众的监督举报,确保诚信社会救助落到实处。

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作标准高,涉及范围广,管理难度大。面对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各地要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步伐。笔者就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一、当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地方的信用建设水平与人民群众期望还有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适应,社会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整体偏低,普遍存在社会信用观念淡薄,市场中各类违约失信现象屡禁不止的现象,影响了经济社会秩序,损害了政府机构的公信力。 一是部分部门重视程度不够。按照省市县文件要求,由地方多个部门联合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而多数部门没有真正实质性开展这项工作。从调查情况看,由于相关部门领导重视不够,导致信用建设工作尚处于被动的局面。 二是“双公示”没有形成常态。多数部门没有落实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其中还有少数是重点领域的主管部门,在行政监管中掌握的大量信用信息仅仅压在本部门手中,没有按照省市要求公开公示。 三是信用信息归集机制不畅。地方相关部门存在推送不全面、不及时、质量不高、应用不够等问题,如信用建设网站因为缺少信息来源,导致无法通过省信用办审核上线,仍然存在版面空置,对外公开的信息少等现象。 四是信用监管“红黑”名单尚未出台。有的地方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刚刚起步,仅仅只在金融、税务等少数部门和领域间应用,大范围的部门协同联动的信用监管机制还未建立起来,“红黑”名单没有建立。 五是主管部门业务指导和督促管理不够。由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缺乏操作性很强的实施办法,有些工作尚处于摸索阶段,上级培训辅导、业务指导和督办落实还不够,导致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进展缓慢。 二、对策建议 针对地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根据国家省市有关规定,结合地方诚信建设的需要,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是加强基础建设,强化信息归集应用。按照省信用办统一工作安排,按时完成地方信用信息汇集系统和信用门户网站建设任务。以电子政务办、新闻中心为实施主体,落实建设资金和技术人员,完成系统和网站建设任务,并与省信用平台实现数据联通,通过省信用办对地方核心基础工程的验收。 二是实施信息整合,彰显个人信用价值。将公安、人社、民政、教育等部门相关业务系统接入“互联网+放管服”平台,依法实现个人身份、技术职称、社会保障、婚姻、学历教育等个人基本信用信息的在线核查和调用。率先在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干部选拔任用、从业资格认定、创业扶持、社会救助、公共服务等领域推广使用个人公共信用信息报告。 三是采集信用信息,编制信用信息目录。公开发布权责清单的部门和具有公共事务服务职能的企事业单位,要开展目录编制和数据归集工作,经信用管理部门进行检查后上报,形成地方公共服务信用信息目录,为后续信用信息汇集系统归集地方信用信息提供依据。

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对策建议 按照“X”活动的安排部署,我重点围绕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开展了专题调研活动。调研活动通过深入市县(区)政务大厅服务窗口实地察访、随机听取办事群众意见建议、与窗口和部门人员座谈交流等方式进行,并通过自主学习了解外地先进经验,对标对表找差距。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现状。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标准化工作,将推进标准化建设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度召开标准化建设工作会议,并纳入考核体系。X年,出台了《落实X省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就加快建立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新型标准体系做出了安排部署。市县(区)政府和各工作部门,成立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标准化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推进,标准制定管理和实施监督机制日益完善,统一协调、运行高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机制业已形成。 近年来,市政府加强“智慧城市”“数字政府”的规划和建设工作。X年,投资X万元,建设全市一体化政务服务信息化平台(一期),并于X年X月上线试运行,同年X月与省级平台实现对接。积极学习推广先进省份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不见面审批”“套餐式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做法,政务服务标准化、信息化、规范化、高效化水平不断提升。 X年机构改革中,我市构建“一局两中心”政务服务机构

模式。市、县(区)两级均成立了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履行政务服务管理和改革职责,具体管理政务服务中心和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政府采购中心),有利于标准化工作的实施。X年X月,政务大厅新址正式启用,总面积X.X万平方米,基本实现了审批服务、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三位一体”新格局。市行政审批局、市政务中心共同制定了党建、业务、学习、办公、财务、督查、信息、安保等X大类X项制度,完善了办事指南,为标准化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取得的进展。X.认真学习推行国家政务服务X项标准。从X年起,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就开始学习贯彻、推行应用国家陆续出台的X项政务服务相关标准,收到良好效果。X.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近两年,先后组织人员赴X等省市学习考察,积极学习、引进和应用先进地区政务服务改革经验,特别是政务服务标准化的优秀成果。 X.积极参与省级政务服务X项标准的制定。今年,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积极向省行政审批局申请,获准作为成员单位参与制定全省《政务服务中心标准体系建设与评价》《政务服务术语和定义》《政务服务中心标准编制要求》《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制定工作规范》等政务服务标准化工作,为实施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提供了实践锻炼的机会。 X.着力打造市县两级政务服务标准体系。以标准化为基础、信息化为主线、协同化为支撑、便民化为目标,全面引

项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项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系统建设方案 (2) 1 项目概述 (2) 1.1 项目背景 (2) 1.2 建设单位概况 (2) 1.3 建设目标 (2) 2 项目建设依据 (2) 3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方案 (3) 3.1 安全保障体系总体设计 (3) 3.2 安全保障技术设计 (4) 3.3 安全管理设计 (10) 3.4 安全服务设计 (15)

第一部分系统建设方案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2 建设单位概况 1.3 建设目标 2 项目建设依据 中心城区非生活用水户远程监控系统(一期)建设依据的相关标准规范包括: 《国家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 《电子政务工程技术指南》(国信办[2003]2 ) 《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指导意见(即17 号文件)》 《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 《关于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4]34 号)《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加强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03] 27 号) 《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实施指南》(国信办[2005]25 号) 《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 22239—2008) 《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 号)

《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公通字[2007]43 号) 《电子政务业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GB/T 19487-2004)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GB/T 8567-2006)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147 号)《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GB/T 18336-2001)《GB/T 9385-2008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9385-1988) 《功能建模方法IDEF0》(IEEE 1320.1-1998) 《信息建模方法》(IEEE 1320.2-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计算机信息系统保密管理暂行规定》(国保发[1998]1 号)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T 17859-1999) 《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方案设计指南》(BMZ2-200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高层安全模型》(GB/T 17965-2000)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基本参考模型》(GB/T 938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应用层结构》(GB/T 17176-1997)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开放系统安全框架》(GB/T 18794) 《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联通用高层安全》(GB/T 18237)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ISO 8601—1988 《电子政务数据元》 《计算机软件需求说明编制指南》(GB/T 9385-1988)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GB/T 8567-1988》。

加快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促进畜牧产业转型跨越发展

2010年全省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会经验材料(2010.9.13) 政策引导典型带路转型发展——屯留县加快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全力推进 畜牧产业转型跨越发展情况介绍 生猪良繁体系建设是养猪业发展的基础。多年来,我县狠抓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高度重视种猪质量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制度,在政策上推动,技术上指导,资金上扶持,不断扩大生猪良种工程的实施规模,不断加快生猪品种改良步伐,全县生猪良种繁育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现将主要工作措施总结如下: 一、全县生猪良繁体系建设成效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创建全省生猪大县为目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加强防疫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规模健康养殖,促进了全县生猪生产的快速发展。 (一)规模健康养殖显著增加 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规模健康养殖工程,生猪产业取得了持续较快发展。目前我县新建、改、扩建的规模健康养猪场(小区)已达53个,规模养殖户达到1000户,特色养殖村达到100余个,其中2009年,全县生猪存栏量达到10.4万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4%;出栏量达到20.3万头,与上年同期相比增

加2%,全县规模健康养猪覆盖率达到60%以上,畜牧业总产值达3.1亿元,人均牧业收入达到610元。 (二)生猪养殖效益不断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良繁体系建设和规范,目前我县生猪良种覆盖率、良种贡献率、科技进步对生猪产业的贡献率由几年前的50%、33%、20%,分别提高到现在的85%、63%和52%,出栏1头90公斤左右的商品猪已由原先的7个月缩短到目前的5个月左右,及此一项每头出栏猪就多增加50元的收益,养殖效益增加了1倍以上,同时猪繁殖系统疾病大大降低。效益的增加吸引了大家投资的热情,促进了我县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部分规模健康养猪企业初步实现畜牧经济模式低碳、循环经济模式的转变。 (三)畜禽区域生产逐步形成 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我县初步形成了东部乡镇发展生猪规模养殖,建设了一大批生猪规模养殖场(小区),西部乡镇发展牛羊养殖,走分散小规模,连片大规模的养殖模式,逐步形成了以麟绛、丰宜、上村、河神庙、西贾、路村为中心的瘦肉型猪养殖区;以麟绛、李高、西贾、上村、路村为中心的蛋鸡养殖区;以吾元、张店、河神庙、西流寨为中心的肉牛、肉羊养殖区;区域化的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养殖业规模化、标准化的提升,对生猪产业的健康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引领带动作用。

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总结

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总结 2018年,谯城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亳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亳州市2018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亳信用办〔2018〕23号)、《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抓紧推进近期社会 信用体系建设重点工作的通知》(皖信用办〔2018〕49号)等文件精神,积极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现将具体工作开展如下:根据《亳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关于及时报送公共信用信息的通知》(亳信用办〔2018〕2号)文件精神,区信用办加强协调,各部门联动,全力做好信用信息和“双公示”信息的报送工作。制定印发了2018年版区级公共信用信息目录以及谯城区2018年“双公示”目录,各部门严格按照目录和格式等标准规范报送数据信息的。并印发了1-12月份的通报,把每月各部门推送的数据量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和统计。依托市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完善基础数据库。1-12月份谯城区向市信用平台推送信用信息110.8万条,总量位居三县一区第1位;双公示信息72.8万条,位居三县一区第2位,截止12月份共报送案例111条,占三县一区案例报送量的第一名。为我区进一步做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1、建立健全联合奖惩反馈机制,认真贯彻落实联合惩戒备忘录。依托市级文件制定印发了关于在部分重点领域实施失信行为联合惩 戒的通知,共计5个相关文件。明确了部门监管职责和实施联合惩戒的目录、条件、措施等内容。

2、实施“红黑名单”制定及认定。根据《亳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社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通知》(亳信用办〔2018〕43号)梳理了区直各部门制定实施的守信联合激励对象 名单和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以下简称“红黑名单”)管理,填报了“红黑名单”制度清单统计表。积极开展“红黑名单”认定、归集和管理。 3、制定信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对全区实施联合奖惩的领域事项以及相关指导性奖惩措施进行全面的梳理,区直有关部门在此基础上,结合职能,对涉及本部门的事项逐项提出具体的激励措施或惩戒措施,由区信用办汇总形成区级信用联合奖惩措施清单,包含36个各区直 关单位的108条守信联合激励措施和166条失信联合惩戒措施。 4、加强联合奖惩案例归集。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做好联合奖惩案例归集和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8〕24号)文件精神建立谯城区联合奖惩案例报送制度和工作机制,要 求各区直部门每月归集报送联合奖惩案例,由区信用办推送至市信用办,截止12月份共报送案例111条,占三县一区案例报送量的第一名。 5、加快重点领域的信用建设。根据《亳州市谯城区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方案》的工作要求,建立了重点领域个人诚信记录,包括 公务员、教师、医师、房地产中介从业人员、统计从业人员、导游从业人员等。建立和完善个人信用记录形成和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归集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营造优良的信用环境,提升我县整体竞争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以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十九大精神,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等重点领域,以事关全县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点领域信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以信用信息记录、整合和应用为基础,以建立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和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为手段,以健全信用制度为保障,努力打造诚信的社会环境,建立规范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推动,社会共建。坚持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合行动,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各部门要以身作则,以政务诚信示范引领全社会诚信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在规划引导、资源整合、需求培育、示范带动、宣传教育等方面的推动作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负责协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社会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形成共建社会信用体系的合力。 (二)健全制度,严格监管。完善信用体系建设各项制度,依法开展信用信息征集、披露和使用工作,加强信用信息监管,规范信用服务主体行为,切实维护信用信息安全和信息主体权益。

(三)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按照国家、省、州统一部署,结合我县实际,统筹全局,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同时,明确关键环节和领域,实施重点突破,典型示范,创新试点,以点带面,协调推进。 (四)强化应用,以用促建。推广信用产品的社会化应用,倡导综合信用承诺,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和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联动机制,大力宣传弘扬诚信典型,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在信用产品应用中促进诚信体系建设。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初步形成体系完整、分工明确、运行高效、监管有力的社会信用体系基本框架,互联共享的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初步形成,信用监管机制基本健全,信用服务市场体系比较完善,“诚信贵德”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全社会诚信意识普遍增强,全县诚信环境得到显著优化。 四、任务分工 (一)加强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原则,依据统一的信息标准和技术规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研究信用信息交换及共享方式、方法,全面整合归集有关行业和部门所记录的社会成员信用信息,并逐步扩大信用信息采集范围,建设县级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平台,实现行业和部门信用信息的互通互享,逐步建立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依托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立信用信息发布查询系统,

建筑工程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障措施

建筑工程安全保证体系安全保障措施 建筑工程安全保证体系及安全保障措施 -1安全保证体系 本工程将按项目法施工成立公司下属项目经理部,项目部下设若干职能部门共同实施本工程的安全管理(具体见图8-1:安全保证体系图),并按安全保障措施框图对本工程实施完善的安全管理。 图8-1:安全保证体系图 -2安全保证体系的运行 2.1、岗位安全职责划分 1、经理安全职责 (1)认真执行国家及各级政府颁发的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的法令、法规、规章制度。 (2)及时布置季节性的安全技术和劳动保护工作,并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安全大检查,及时解决安全隐患,使施工现场、机电设备设施等处于良好状态。 (3)组织领导有关单位、部门进行全员安全教育并对生产管理和技术人员、工人进行定期考核。 (4)组织领导项目部开展安全生产竞赛,发布安全生产奖惩办法与奖惩决定,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5)安全事故要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主持重伤以上事故、多人受重伤事故和应由经理负责办理的机电、交通、行车、火灾等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上报,提出今后预防措施,并督促实施。 (6)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发放安全防护用品,并教育职工正确使用。 2、副经理安全职责 (1)贯彻执行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指示,制定各种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并检查、督促、执行落实。 (2)在坚持安全工作”五同时”,按时安排安全工作,定期召开安全例会,分析安全情况,发展趋势,找出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并组织实施。 (3)工程开工前,必须组织制定安全措施,对重点工程、关键部位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机电作业、雨季施工、使用有毒材料、交叉、多层、高空作业以及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和本单位没做过的工程等,都应组织学习,制定专项安全措施,并经常检查执行情况。 (4)经常深入现场,检查设备、工具、生产、安全设施等情况,及时消除隐患。 (5)在生产进度和安全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6)发生重伤以上及多人事故,要立即亲赴现场,组织抢救。 3、总工程师安全职责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规和上级有关安全生产的指示、条例、规章。 (2)组织编制、审定施工方案,审核技术文件和处理技术问题时,必须贯彻安全生产的原则。 (3)推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事先制定安全措施。 (4)指导安全技术教育,组织安全专业技术培训。 (5)参加伤亡事故的调查处理,负责作出技术性结论。 4、工程技术部安全职责 (1)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措施、作业计划时,必须同时制定施工安全措施。

(重点)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保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的部署和吉林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四平市把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作为全市牧业提质增效的关键环节来抓,突出抓好原种场、扩繁场和配种站点的建设,采取引进、繁育、改良相结合的办法,加大了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力度,加快了畜禽品种更新换代步伐,基本形成了以“原种场一扩繁场一商品代场”为依托,以人工授精站点为载体,区域特色明显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重点种畜禽场10个,市级种畜禽场15个, 其它种畜禽场42个,家畜改良站(点)542个。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加强,有效地支撑了牧业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底,全市猪、牛、羊、禽分别发展到 1400 万头、304.7万头、207.8万只和 2.23亿只,牧业产值实现210亿元,推进了我市牧业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的转变,增加了农民收入。 一、提高认识,把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摆到重要位置 畜禽良种是牧业发展的源头和先导产业,在牧业发展中的地位是无可代替的,牧业的每一次突破和跨越都是以良种革命和先进的繁育技术为先导的。实践证明,现代牧业的竞争,其核心在于畜产品品质的竞争。优良品种是现代牧业的标志,良种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牧业的产业效益,是牧业实现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基础。

只有加强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整合现有力量,做大做强种畜禽产业,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的种畜禽产业集团,才能提高畜禽良种的培育和生产水平,才能增强我市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为此,我们一直把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放在牧业发展的首要位置。2009年按照全省畜牧业加快发展三年攻坚战实施方案的要求,把完善提高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作为实施保障“打造牧业大产业,建设牧业经济强市攻坚战”的三大体系建设之首,确定了任务、目标和具体措施。 二、明确思路和原则,建立现代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我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总的思路和原则是:面向市场,协调发展。通过畜禽良种体系建设,紧跟世界畜禽良种先进水平,推进新时期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按照牧业生产布局和区域优势,突出良种体系建设重点,形成合理的区域结构;充分利用好各级向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倾斜政策,坚持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市牧业生产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一)合理确定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 为尽快提高全市畜禽良种化水平,促进高产、优质、高效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我们在组织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并实施了《四平市“十一五”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规划》和《四平市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在种畜生产体系、家畜品种改良体系、种畜禽执法保护体系等方面,围绕省局规划的产业园区和优势畜禽品种,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做好引种、育种和扩繁推广工作的同时,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征信与数据库管理期末论文 我国征信体系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征信通常是指以了解企业资信和消费者个人信用为目的的调查,包括一些对交易有关的数据进行采集、核实和依法传播的操作全过程。征信体系是现代金融体系得以安全运行的有效保障,也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国征信业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以来,目前业务活跃的征信机构已达300多家,征信市场已初具规模,征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但是,由于征信立法滞后,监管缺位,市场秩序混乱,征信服务不规范,我国征信业依然处于行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有国际影响力的权威性征信机构。我国亟需借鉴国外经验,使我国征信业规范发展。 一、征信体系发展模式的国际比较 就征信制度而言,世界上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市场主导型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和会员制模式 (一)、市场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 市场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以美国、英国、加拿大及北欧部分国家为代表。在该体系模式下,征信机构采用完全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政府只负责对征信业进行必要、有限的监管。 (二)、政府主导型征信体系模式 政府主导型模式是以中央银行建立的中央信贷登记系统为主体,兼有私营征信机构的社会征信体系,该体系以德国和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为代表。中央银行信贷登记系统主要是由政府出资建立的公共征信机构,具有基础性地位,但并不排斥民营征信机构的发展。 (三)、会员制模式 日本采用的是以行业协会为主建立信用信息中心的会员制模式,为协会会员提供个人和企业的信息互换平台,通过内部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征集和使用信用信息的目的。征信机构不以盈利为目的,依靠法律和行规运作,只有会员才能享受到信息机构提供的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