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写作》

《汉语写作》
《汉语写作》

《汉语写作》

詹卫东

1 《汉语写作》是一门实践课,而不是理论课,因此,练习和讲评是课程的重点。

2 主要通过文章实例来说明遣词造句谋篇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写作技巧。

一绪论

1 什么是写作?

“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敏,写作则能使人精确。”

Reading maketh a full man; conference a ready man; and writing an exact man.

——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论求知》of studies, The essays of Francis Bacon

(1)写作是人的语言技能的一种表现形式。(听、说、读、写)(输入-输出)

(2)写作是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之一,是人们传达思想、感情、信息的一种途径。

这里有必要讨论一下“写作”与另一种语言输出能力“说话”之间的关系。

写作——说话:总体上看,“写作”是比“说话”更复杂的语言输出形式(因而对人的语言能力要求也更高)

< 把有意味或者有趣的话写下来,就是“写作”>

写作可以看作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只不过,读者与作者无法面对面的谈话),因此,写作者一定要把读者放在重要位置,在写作过程中要自始至终想到读者的感受。

还有必要说明一般的“写作”与“创作”之间的差别。

写作不同于“创作”(普通写作与文学创作/ 日常写作与艺术创作),但“写作”与“创作”之间又没有严格的界限。

鲁迅的《秋夜》富于诗意的开头: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有关“写作”的一个笑话(不知是微软公司的哪个敌人杜撰的)

There was once a young man who, in his youth, professed his desire to become a great writer.

When asked to define "great" he said, "I want to write stuff that the whole world will read. I want to write words that strike awe and wonder in people, stuff that people will react to on a truly emotional level, stuff that will make them scream, cry, howl in pain and anger! "

He now works for Microsoft, writing error messages.

从前有一个年轻人,立志要做一个伟大的作家。

别人问他如何才算当得起“伟大”二字时,他回答说,“一个伟大作家所写的东西,全世界的人都会看,而且我要写出让所有的人既敬畏又好奇的词句。人们都会在我的作品面前真情流露,为之呐喊尖叫,为之失声哭泣,因悲苦和愤怒而顿足嚎啕。”

这个人现在替微软公司撰写“错误信息提示”。

(1)“写作”能力是人的语言技能之一;

(2)“写作”能力的提高也必然会对其他几项语言技能(听、说、读)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

2 写作有哪些类型?

(一)应用文

固定的行文格式或体例(套路)——表演规定动作,在一定的格式(形式)规范中发挥写作技巧

(二)记叙文

(三)说明文

(四)论说文

(五)科技文章

“写作”是个广义的概念,即凡是用文字形式写出来的作品都是写作。写作一般分为三大类,即:文学创作,论文写作,和日常应用文写作。前两类要求较高,实际上是以文章的内容为主,写作则只是一种表现内容的手段。本课程主要是学习第三类的内容,即是日常的应用性写作本身,并为今后完成前两类写作内容打下基础。比如说,你们在大学四年级的时候要写学位论文,有的同学可能还要报考研究生,到时要写硕士论文,那就是一种比较高层次的写作,至少字数就要达到几万字,如果没有写作的基本功,那时的大论文也就写不好了。我们这门课的目的就是提高写作的能力和打下写作的基础。

日常应用性写作包含的东西很多,从内容角度说,比如写日记,写信,写申请书,写计划,写总结,写演讲稿,给报社或刊物写一篇小文章,等等。其中如写信,也有写给父母的信,写给恋人的信,写给老师的信,写给领导的信,写感谢信,写申诉信,写谈恋爱的信,等等;写申请书,也有写入学申请,写求职申请,写研究项目申请,等等。从文体角度说,比如有应用性的文章,有记叙性的文章,有说明性的文章,也可能有论说性的文章和科技性的文章,等等。本课程主要从文体角度来分为“应用文”、“记叙文”、“说明文”、“论说文”和“科技文”几个部分,并只是选择其中跟我们有关系的几小类文章(有些机关公文文书、经济合同文书,新闻报道文章,不要求大家也会写)。但从写作看实际上总体要求还是一样的。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

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3 文章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文章的四要素:主题、材料、结构、语言

如果把文章比作人体的话,“主题”就好比是人的“灵魂”;“材料”好比是“血肉”;“结构”好比是“骨架”;“语言”好比是“经络与气脉”。

(一)主题(观点):形成、提炼、锤炼

所谓主题,也就是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不论写什么文章,总有一个目的。比如宣传一种思想,介绍一件事情,说明一个东西,解决一个问题,等等。所以不管是什么文章,都要先想好要说的是一个什么问题。问题不一定都是大事情,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也可以是一篇文章的主题。比如你要写信,可能给父母的信可以随便一点,想到什么说什么。但是也有很多其他内容的信,就不能太随便,总要说清楚一件事情,达到一种目的(写给恋人的信,写申诉信,写推荐信,等等)。对于一篇好文章来说,可能并不在于文章长不长,或者用的词语美不美,而在于要说的意思是不是明确(不含糊)、是不是集中(不拉杂),是不是有新意(不照抄)。主题是文章的“灵魂”,这是对写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二)材料(素材):收集、选择、裁剪

所谓材料,也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要记叙一件事情,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是怎么回事就是这篇文章的材料;要论说一个道理,要用一些真实可靠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道理,这些例子就是材料。不管写什么文章,都要有充实的真实的材料。比如我们汉语语言学的学术论文要对前人研究的情况加以概括,要发现和使用大量的例句,这些就是材料(而且作为北京大学的传统,丰富扎实的材料甚至更加重要)。即使是小文章,也不可能只有标题,而没有具体要说的东西。比如说,你要申请奖学金,那么为什么你具备申请资格,就需要给出理由,例如学习成绩怎么样,平时表现怎么样,等等,这些事实就是申请书的材料。又比如说,你要写这个学期的学习总结,那么学了哪些课程,平时的时间怎么安排,那些课程学得好或学得不好,经验和教训是什么,这些就是总结的材料。对于一篇好文章来说,必须有充分的材料来证明文章的主题。材料是文章的“血肉”。这是对写作的最重要的要求。

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

邓拓在《观点与材料》一文中引了一个故事来说明观点与材料之间的关系就好比穿钱的细绳与铜钱之间的关系。这个故事见明代陆楫著《蒹葭堂杂抄》。“成化、弘治间,刘文靖公健,丘文庄公濬,同朝,雅相敬爱。刘北人,在内阁独秉大纲,不事博洽。丘南人,博极群书,为一时学士所宗。一日,刘对客论丘曰:渠所学如一仓钱币,纵横充满,而不得贯以一绳。丘公闻之,语人曰:我固然矣;刘公则有绳一条,而无钱可贯,独奈何哉?士林传以为雅谑。

在写作过程中,如何选用合适的材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同时也不是个容易的事儿。

要学会聚焦。好像打靶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才可能打中目标。如果两只眼睛都睁得大大的,反而打不中。

(三)结构(格式):标题+正文(开头、层次、段落、过渡、衔接、结尾)

所谓结构,也就是文章具体怎么来写。所谓“文有法而无定法”,也就是说文章都有一定的格式要求,但这又不是说每篇文章都得要一个“死的”或者说是“固定的”格式。需要强调的是,一方面,不是说文章的结构安排不重要,毕竟具体到每一篇文章都还是要讲究谋篇布局的;另一方面,各类体裁的文章毕竟还是有不同的结构形式,不可能完全一样,比如说写家信用的格式和写申请书的格式就不一样,更不用说写新闻报道,写演讲报告了。文章结构最重要的要求就是要前后联系,适应体裁,同时要富于变化。“前后联系”是说,写文章每一段、每一句之间要有一定的关系,要顺理成章,不能支离破碎。比如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开头怎么说,结尾怎么说,中间又分成哪几个部分,等等。“适应体裁”是说,写不同类型的文章要量体裁衣,不能张冠李戴。比如记叙文一般偏重于记人记事,要根据人物活动和事件发展的过程来写;论说文主要是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就要按照论证的条例和逻辑关系来写:这两种文章的结构形式就不能一样。“富于变化”是说,写文章要有个人的特色,要有一定的创造,鼓励标新立异,不能千篇一律。比如同样写一篇论说文章,道理可能都一样,但怎么说才能抓住读者,往往就是文章胜人一筹的关键。对于一篇好文章来说,有没有合理的结构,也是十分重要的。结构是文章的“骨架”。这也是对写作一个方面的要求。

一篇文章的基本单位:自然段

自然段的基本功能

(1)独立性/分界:(对外/从整篇文章看段落);

(2)整体性/单一:集中表达一个意思,一件事(对内/从句子如何组织成一段来看段落);自然段的构成要素

(1)中心思想(controlling idea / main idea)

(2)主题句(topic sentence)

(3)段落推进(paragraph development)

(4)连贯(coherence)

i. 方式:时间顺序;空间视角顺序;逻辑顺序

ii. 形式手段:过渡词(transitional words and phrases)

重复关键词,结构重复

指代(substitution)

元语言(meta language),例如:上文已经讨论了引起疾病的原因,……要正确的运用上述手段达到篇章连贯的目的,不用或者滥用都会造成“不连贯”

连贯中最重要的手段:过渡

(1)过渡词;(2)逻辑关联(3)承上启下(总结上文,提出下文的话题)

一篇文章中重要的段落

(一)开局

(1)出奇制胜(begin with an anecdote):以轶闻趣事引起读者的兴趣

(2)以描写开篇

(3)以引用他人的文章开篇

(4)以有争议的问题开篇

(5)以一个观察事实开篇

(6)以前人对某事的评论为开篇,然后将论题范围缩小到某个特定范围内

(7)开门见山,提出观点

(8)以大胆而鲜明的对比开篇

不合适的开篇方式

(1)以道歉或抱怨的方式开篇(英文忌讳这种方式,但中文常用这种方式)

(2)以不言而喻的事实开篇

(3)陈词滥调

(4)……

(二)结尾

(1)以引经据典结尾

(2)以有力的重申来强调某个观念

(3)以概括归纳结尾

(4)以一段轶事结尾

(5)以呼吁结尾

(四)语言(表达):句型、词汇

所谓语言,也就是文章使用的词语和句子要正确和恰当。字写得不对,词用错了,句子不通顺,当然不好,但这还只是“正确”方面的要求。如果用的词不错但不贴切,句子不错但不精彩,这其实也不好,这就是“恰当”方面的要求。对于外国学生,首先是前一方面,即要正确的使用汉语,要避免错别字,避免病句,避免写出来的话不像汉语,这就要求大家要先把汉语学好。说话时写文章的基础,平时说话没有问题了,写出来也就应该没有太大问题;或者反过来说,其实写文章就是把平时怎么说的写出来,“言为心声”、“言文一致”,就是这样一种要求。而从更高的层次上看,当然不是说能说话就能写文章,因为文盲也能流利地说话,却不会写文章;有人文化程度高,但写文章却不一定好,说明写文章毕竟跟单纯会说话,跟有没有文化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所以还有后一方面,即要恰当的用好汉语,要把话说得简练、通顺,还要说得严谨、优美,这就要提高写作能力,要进行专门的训练。这方面说主要是要做到用词准确,句子通顺,语言生动,文字简练。“用词准确”是说,要精心选择最恰当、最确切的词语。这方面有很多经验,比如“推敲”一词的来历,等等。掌握的汉语词语多了,特别是学会辨析词义,区别词的轻重、褒贬、搭配等等,才可能有选择词语的能力。“句子通顺”是说,句子不但要没有语病,而且要学会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句子,比如同样用几个词语造句,什么时候用主谓宾句,什么时候用把字句、被动句、话题句等等,就不完全一样,这需要一些逻辑知识和语法知识。“语言生动”是说,同样一个意思,怎么表达才能抓住人,才能与众不同,才能让别人愿意看,这里面讲究文采,讲究形象,讲究修辞,还包括幽默感、节奏感,等等,这更需要很高的语言修养。“文字简练”是说,尽可能用比较少的文字表达出尽可能多的内容,没有废话,没有词藻的堆砌。不能废话连篇,重复罗嗦,甚至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对于一篇好文章来说,语言文字当然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语言可以说是文章的“经络与气脉”。他流通全身,使得整篇文章活起来。

文章的基本要素可以高度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构思层面::内容安排

事实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想说什么?先说什么,后说什么?

二表达层面::语言组织能力

如何去说?遣词造句谋篇布局修辞,成语,典故

风格:口语、正式、典雅、诙谐、……

------------------------------------------------

下面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不同语言表达习惯的差异:

下面这句话是从英语翻译过来的,译得比较生硬。

把以太网的交换器划分成桌面层、基干层和工作组层能够减少用户在购买哪一种类型的计算机时的不确定性。

Dividing Ethernet switches into desktop, backbone and workgroup categories can alleviate user uncertainty about what type to buy.

如果要让读者理解上面这句话,需要加入更多的背景知识来进一步解释:

如果以太网交换器不分层,那么上网对计算机的类型就会有特殊的要求,这样用户在选购适合上网的计算机时,就要特别注意类型上的区分,这是比较麻烦的一件事情,而如果把以太网的交换器划分成桌面层、基干层和工作组层,用户就不需要关心上网对计算机的类型要求了。

再看一个例子:

汉语的表达习惯vs. 非汉语的表达习惯

医生把一些细针沿病人身上各个看不见的经插进穴位中,这些看不见的经称作经络。

Thin needles are inserted into the skin at key points along invisible channels of the body, called meridians.

汉语中的“把”字句在译成英语时用“被动态”表达,上面这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例子。“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贾岛《题李凝幽居》“推敲”“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杜甫)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与,春来花鸟莫深愁。(一作“漫兴”)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杜甫

纨裤不饿死,

儒冠多误身。

丈人试静听,

贱子请具陈。

甫昔少年日,

早充观国宾。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

诗看子建亲。

李邕求识面,

王翰愿卜邻。

自谓颇挺出,

立登要路津。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此意竟萧条,

行歌非隐沦。

骑驴三十载,

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

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

到处潜悲辛。

主上顷见征,

歘然欲求伸。

青冥却垂翅,

蹭蹬无纵鳞。

甚愧丈人厚,

甚知丈人真。

每于百僚上,

猥诵佳句新。

窃效贡公喜,

难甘原宪贫。

焉能心怏怏?

只是走逡逡。

今欲东入海,

即将西去秦。

尚怜终南山,

回首清渭滨。

常拟报一饭,

况怀辞大臣。

白鸥没浩荡,

万里谁能驯?

有形的文章 无形的风格

4 写作者需要哪些素养?

(一)写作本体知识,具体包括:

1)布局谋篇(宏观)——文章的立意与结构安排,文体知识,等等

2)遣词造句(微观)——

3)修辞与文采(从意义到形式——如何升华)

写作的基本功

修辞好比是给语言化妆,妆化得好固然可以增色,化得不好则不如不化,费了半天气力,却落得一顿嘲笑。

调整顺序,使得下列句子构成一个段落

(二)背景知识(各方面的文化素养)

1)文化背景

2)思维能力:分析与综合,逻辑推理,等等

(三)生活素材、经验等(个人的生活积累、感悟、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5 如何学习写作?

解决两个问题:写什么?+怎么写?

提高两个素养:语言素养+文化素养

可要达到上述目标,真真并非易事。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南宋陆游诗教子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南宋朱熹

观书有感(南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多看、多读、多写

2)拓宽知识面

3)结合个人特点,有所侧重,触类旁通

4)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一些具体办法

1)列提纲、罗列素材以备甄选

2)词语联想

3)词语搭配练习

4)组句和组段练习

5)掌握过渡的方式,连接词的使用,安排顺序

6)分项练习:叙述、描写、说明、论证、分类、定义、比较、对比、总结、……,等等。7)语体风格与语言表达

表示通过什么方法做事情的词汇和短语,表示目的,表示理由,表示过程,表示变化,表示顺序,表示情态,……,描写空间的,描写存在,

4.写作的方法和技巧:

很多同学学习写作首先想到的是有没有一种方法或者技巧能使得我们一下子就掌握了写作,就能写出好文章。方法或者技巧当然不能说没有,市面上也有很多关于写作速成之类的书。但需要注意,写作是语言文字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思想水平、文化程度、思维能力、反应能力,甚至也是人品作风的综合体现。所以光学会写作的方法和技巧是没有什么多少用处的。下面我们要提醒同学们注意几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平时多看和多写。说到底,其实要写好文章,最重要的还不是记住一些写作技巧,

而是要多写多练,即所谓“熟能生巧”。中国古人有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还有所谓“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这些道理说的都是,要多看别人怎么写,多自己动笔来写。所以我们这门课,主要不是老师讲课,而是学生练习。从另一方面说,老师可以告诉你一些写作的知识,但更多的是和大家一起讨论别人的文章是怎么写的,一篇文章应该怎么写,并且帮助你修改自己的文章。所以教学重心都是你们自己动笔写。看多了,写多了,写作的水平和能力也就提高了。

二是要拓宽自己知识面。要写好文章,需要多方面的知识。不光是文学、语言方面的知识,还有哲学、历史、经济、甚至自然科学方面的各种知识。这些知识对于写好文章都肯定是有帮助的。古人有所谓“功夫在诗外”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文化知识的积累,社会阅历的增加,甚至生活中的甜酸苦辣,都是写文章必不可少的知识来源。所谓“悲愤出诗人”,也就是说文化积累、生活经验等外在方面的东西越多,文章才能写得更好。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写作课只是一种体现个人方方面面知识的一个形式。因为我们不是只在写作课上写东西,那么换句话说,你的一生都应该是学习写作的过程。

三是要结合个人的特点。一个人不可能什么样的文章都会写,都写得好。比如有人,像作家,主要是写文学作品,其中有偏重小说创作,或者诗歌创作,等等;也有的人,像记者,主要是写新闻报道,写纪实作品;还比如有的人,像科学家或学者,主要是写科学论文。这些特定领域的的东西他们写得好,但不等于所有的文章都写得好。比如我本人,写过许多著作和论文,但我就不会写小说,不会写诗歌,也写不好新闻报道,至少写得不如那些方面的专家得心应手。日常的文章也是这样,有些类型的文章我们不必掌握,比如公文,比如经济合同;也有些不必样样精通。在学习写作的时候,可以有所侧重。像中小学生主要就是训练写记叙文、说明文和论说文,道理就在这里。对于外国学生也是这样,我们的重点也是放在这样几个方面,不一定面面俱到。至少可以先从自己比较有兴趣和有能力的方面入手,然后再进一步触类旁通,学写更多类型的文章。

著名的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朋友奥尔斯地读过他的一部小说和一些童话后,对他说,“你的这部小说也许能使你成名,但是你写的那些给孩子们看的故事将使你名垂不朽。”

补充材料

以下材料引自《Composition and rhetoric》,杨霞华,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p6

写作可以看作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写作过程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作者按照他所设想的“提问——回答”的话轮交替模式在与读者进行思想交流。比如:

所谓做研究,就是一个寻求信息的过程(1)。有时候,人们做研究的目的是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2)。而有时候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人类的知识(3)。在寻求信息的过程中,研究者可以在图书馆中发现一些已经存在但可能被人们暂时忘却的知识(4)。他也可以在实验室或天文馆中进行研究(5)。他还可以挖开地球表面探究地底的奥秘,包括古代的历史遗迹或者岩石的形成(6)。他甚至可以遨游到外太空去探求更广阔的宇宙空间的神奇(7)。

sentence 1: topic

sentence 2-3: to answer the question: what do people do research for?

sentence 4-7: to answer the question: how is research done?

作者还可能设想读者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你这么说呢?可以给我一些例子来说明你的观点吗?甲这种情况跟乙这种情况如何进行比较?等等。

(a)有时候,人们做研究的目的是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

(b)研究者可以在图书馆中发现一些已经存在但可能被人们暂时忘却的知识。

(c)而有时候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人类的知识。

(d)他也可以在实验室或天文馆中进行研究。

(e)所谓做研究,就是一个探求信息的过程。

(f)他甚至可以遨游到外太空去探求更广阔的宇宙空间的神奇。

(g)他还可以挖开地球表面探究地底的奥秘,包括古代的历史遗迹或者岩石的形成。

e - a - c - b - d - g - f

所谓做研究,就是一个探求信息的过程。有时候,人们做研究的目的是解决一个特定的问题。而有时候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增加人类的知识。研究者可以在图书馆中发现一些已经存在但可能被人们暂时忘却的知识。他也可以在实验室或天文馆中进行研究。他还可以挖开地球表面探究地底的奥秘,包括古代的历史遗迹或者岩石的形成。他甚至可以遨游到外太空去探求更广阔的宇宙空间的神奇。

p7

There will be a trip to Stratford-upon-Avon next weekend to tour the town and to see a performance of "Hamlet" at the Royal Shakespeare Theatre. (1) The cost of the trip will be ten pounds. (2) This will include the bus fare, the price of all meals, and the cost of the theatre ticket and the hotel room. (3) The bus will leave from the bus stop opposite the Palace Hotel on Saturday at 7:00a.m. and arrive in Stratford at about 10:00 a.m. (4) It will leave Stratford on Sunday at 7:00 p.m. and arrive back in Runcorn at about 11:00 p.m. the same evening. (5)

Sentence 1: topic sentence : when, where, for what

Sentence 2-3: how much will be taken for the trip?

Sentence 4-5: What about the schedule of the trip?

旅游活动通知

下周末有一个游览Avon河边Stratford城的旅游活动,包括游览城区和在皇家莎士比亚戏院观赏《哈姆雷特》。参加这次旅游活动的总花费是10英镑,其中包括汽车票,餐费,戏院门票和旅馆住宿费。旅游巴士周六早上7:00从Palace旅店对面的巴士站出发。大约上午10:00到达Stratford城。周日下午7:00离开Stratford城,大约晚11:00返回Runcorn。

p8

Cheating in school takes various forms. (1) A very common type is downright plagiarism. (2)

Unable or too lazy to formulate ideas in their own words, some students simply copy from other students' work or from reports in books and magazines and then hand in their assignments as original work. (3) Some students cheat at examinations by writing notes and formulas on the cuffs of their shirts, on the covers of books, or on the palms of their hands. (4) A common trick of some students is to leave the examination room to reach a previously hidden bit of information. (5) And, finally, there are the traditional code signals used during examinations -- a well-prepared student transmitting his information by means of hand signals to one or more students taking the same examination. (6)

Sentence 1: topic sentence - 学校里有不同的作弊形式

sentence 2: 平时作业如何作弊?

sentence 3-6: 考试时如何作弊?

中国国家汉办规划教材《体验汉语写作教程》(高级2)第1-3课配套测试卷

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华文系 2012-2013学年下学期 三年级《写作》试卷(F1)(闭卷) 班级:__ 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任课老师:__孙宏___ 一、用下面的语言形式写句子。(每题5分,共10分) 只要……就…… 首先,……,其次,…… 二、写出5句表达幸福、快乐、着急、后悔、遗憾、难忘、伤感、生气或无奈等 情感或情绪反应的句子。(每题2分,共10分) 例如:兴奋得不能自已。 1. 2. 3. 4. 5.

三、阅读下面短文后回答问题。(20分) 距离 跟妈妈来到邻村继父家时,我觉得我与这个家是有距离的。 为了不影响我读书,继父把我安置在条件最好的西厢房,他和母亲住阴湿的东厢房。他还特意到供销社买了一盏台灯放在我的书桌上。每天晚上,他都拿着一本从书店买来的新书,坐在我对面,陪着我学习。他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从来不出声,只是偶尔翻一下书。还有几个月就中考了,每晚我都学到很晚,然而不论多晚,他都会一直陪着我,直到替我关上灯。我知道,干一整天的农活是很累的,而且我也很不习惯他坐在我对面,我便对母亲说:“以后晚上不要让他再到我房间里来了。”母亲嘴唇动了动,却没有说话,我记得当时她的眼圈有点儿红。那天晚上,我无意中听到他对母亲说:“晚上学习辛苦,有个人陪伴,精神点儿!”我不再那么排斥继父了; 以后我便不再介意他陪着我看书,只是他又放了一张桌子在我房间里,他的书桌放在台灯光线刚能照到的地方。每天晚上,他依然陪着我一块儿看书,只是他更安静了,翻书声音更小了。偶尔卢音稍微大一点儿,他便会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惊恐地抬起头来看看我,见我没有在意,才会继续安心地看书。就这样,到中考前,他陪着我也翻看了厚厚的十几本书。 考试那天,他执意要骑车送我去,我没有说什么。坐在后座上,看着他汗流侠背的样子,我觉得我们的距离已经缩短了。考试结束那天,他又骑了三十多里路的车来接我,却一句也没询问我考得怎么样,就像来的时候一样,默默地骑着车,但我知道,我跟他的距离更近了。 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正在别人家玩儿,是村里的小孩儿告诉我的。当我飞奔到家门口时,他正和邮递员面对面站着。邮递员让他签收,他望了望我,又望了望邮递员,接过笔,在邮递员指的地方,打了一个钩,说:“我不识字,不会签名!”然后又按捺不住自己的喜悦之情,朝着周围的村民笑了笑。这时的我大脑一片空白,“什么,他不识字,可他,却……”一种由衷的感激之情涌上心头,我泪流满面地跪在他面前,失声喊道:“爸—”他依然只是淡淡一笑。 当我再次打量这个家时,我觉得自己与这个家已经没有距离了。

汉语写作——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汉语写作——在线考试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 1.在消息写作中,按照新闻事实重要性递减为序进行材料安排的结构方式是( )。 A.倒金字塔结构 B.金字塔结构 C.自由式结构 D.提要式结构 2.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另一与中心事件有关的事件的叙述方式属于( )。 A.插叙 B.补叙 C.平叙 D.倒叙 3.作者为写作进行的访问、调查,搜集素材的一种业务活动叫做( )。 A.暗访 B.调查 C.采访 D.采集 4.作者对客体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知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理活动,在写作学上被称为( )。 A.观察 B.审美 C.想像 D.感受 5.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重要的、有意义的,能引起广泛兴趣的事实迅速及时的简短报道的文体是( )。 A.消息 B.通讯 C.报告文学 D.纪实散文 6.在文学创作上,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这种写作手法叫做( )。 A.白描 B.工描 C.细描 D.间接描写 7.用特写的手法(即电影近镜头的手法)描写新闻事件中人物活动片断和事件场景属于消息中的( )。 A.特写性消息 B.经验消息

C.动态消息 D.评述性消息 8.散文一般以( )为视点进行情感的抒怀。 A.第一人称 B.第二人称 C.第三人称 D.旁白 9.用证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叫( )。 A.论证 B.演绎 C.归纳 D.论据 10.主题在文章写作中居于( )的地位。 A.眼睛 B.线索 C.纲目 D.灵魂 11.夏衍在《包身工》中将瘦骨嶙峋的女工表达成“芦柴棒”,从写作思维角度看,这属于( )。 A.象征联想 B.象形联想 C.类比联想 D.推测联想 12.“书中暗表,……这是后话,咱们暂且不提”,这是叙述手法中的( )。 A.预叙 B.回叙 C.插叙 D.平叙 13.理论文体的主要功能是( )。 A.阐明事理 B.审美 C.传播信息 D.实用 14.散文虽然不像小说那样有明显的线索和结构特点,但却隐藏着一条行文主线,这体现了散文( )的文体特征。 A.题材广泛 B.具有生命感的自由时空 C.情思串联 D.文辞优美 15.作品叙述故事的方式和角度,并通过这种方式和角度向读者描绘人物、讲述事件、介绍

《快乐汉语》(第一册)分析2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缘起 2010 年我进入哈尔科夫国立示范大学外语系。我刚刚开始学习汉语的时候,老师给我们介绍的汉语教材基本上都是中国本土出版的。很多外国人想去中国学习汉语,但是汉语教材一般是汉英的,使用起来也不是特别方便。同时我也发现,在哈尔科夫国立大学就有我们乌克兰汉语教师出版的乌克兰本土汉语教材。因为我觉得有必要对比一下乌克兰本土出版的汉语教材和中国出版的海外用的汉语教材,并进一步调查下这类教材的基本情况。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是梳理国外本土汉语教材的编写现状,了解这类教材的使用情况以及使用效果,为中国海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是将教材编写研究的视角拓展到国外本土编写的教材,有助于进一步深化汉语教材编写的针对性。同时也可以为中国汉语海外教材编写提供新的视角和比较对象。 1.3研究思路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对比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对比分析法:发现汉语教材的共同点,优点,缺点,分析这些教材的内容:课文比较分析,生词比较分析,练习比较分析。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问卷,了解教材编写者和使用者对相关教材的评价和使用效果。 访谈法:通过访谈了解编写者教材编写的考虑和思路及其相关评价,补充问卷调查的内容。 第二章研究综述 关于国外本土汉语教材的编写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对相关国家本土出版的汉语教材进行分析,二是与中国出版的汉语教材进行比较,包括中国出版的海外汉语教材和国别化教材的比较。 2.1国外本土汉语教材初步研究 崔钰(2011)结合目前汉语国际推广的现状,针对俄罗斯汉语教学的实际及对俄罗斯汉语教材(《汉语入门》、《基础汉语》、《实用汉语教科书》、《实用汉语新编》)存在的问题,分别从俄罗斯汉语教材的需求、教材的出版现状、教材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教材目标有效途径四方面进行探讨,对汉语国际推广中的俄罗斯汉语教材提出了新的构建设想。 石汝杰(2004)试图对日本汉语课本的概况和出版等作一些

汉语写作百科知识一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试卷一 一、百科知识(每题2分,共50分)从A、B、C、D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瘦骨伶仃的有气节的杨树和一大一小的讲友谊的柏树,用零乱而又淡雅的影子托照着被西北风夺去了青春的绿色草坪。”以上文字 。 A.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杨树、柏树的赞美 B.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杨树、柏树的赞美。 C.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说明杨树、柏树和草坪相映生辉 D.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杨树、柏树和草坪相映生辉。 2、指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前四史”是指《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民间四大传说”是指《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 C.“四大古典戏剧”是指《窦娥冤》、《西厢记》、《牡丹亭》、《长生殿》 D.“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 3、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 A.《奥赛罗》、《威尼威商人》、《李尔王》、《麦克佩斯》 B.《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佩斯》 C.《奥赛罗》、《哈姆雷特》、《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 D.《暴风雨》、《哈姆雷特》、《麦克佩斯》、《罗密欧与朱丽叶》 4、选出解释或说明有错的一项。 A.《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策士的言论编辑而成的一部史书。 B.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列宁曾称他为11世纪的改革家。 C.被称为唐宋八大家的作家有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苏轼、苏洵、苏辙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共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 5、对下面例句中“秋”字意义的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①蒋捷《高阳台·送翠英》词:“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 ②杨万里《江山道中蚕麦大熟》诗:“穗初黄后枝无绿,不但麦秋桑亦秋。” ③柳宗元《长沙驿前南楼感旧》诗:“海鹤一为别,存亡三十秋。” A.①形容破败萧条②指各种作物成熟③指秋季

《体验汉语写作教程(高级)》例文研究

《体验汉语写作教程(高级)》例文研究 现阶段的对外汉语高级写作教学循的是从句到段、由段到篇的训练方式,且多以模仿例文为主。例文是写作教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凸显了写作教学的基本理念和意图,为留学生在文章结构形式和内容主题等多个方面提供了借鉴,具有一定的示范性和启发性,对高级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留学生通过对例文的结构、题材、词汇使用等方面进行模仿,逐渐形成个人写作的思路和模式。《体验汉语写作教程(高级)》在对外汉语高级写作课中使用较多,出版以来广受好评。 本文从该教材例文的题材、篇幅、生词几个角度加以剖析,并通过对高级写作的教学者和学习者进行调查,结合实际情况对其中例文的使用提出建议,以求为对外汉语写作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助力。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对选题缘由与目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研究对象等进行了阐述,并对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与归纳。当下学界虽然对高级写作教材有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但是在例文使用方面成果较少。第二、三、四章分别对《体验汉语写作教程(高级)》例文的题材、篇幅和生词进行统计分析。 该教材例文题材实用多样且具有讨论性,但关于留学生日常生活类题材较少;例文上册的篇幅主要集中在300-700字之间,下册的篇幅主要集中在400-500字和00-700字之间,适合学生阅读,但是例文数量不均衡,有的课例文有3篇,有的则只有1篇;四级生词重复率高,五级生词数量多,但并未在课后对例文生词进行标注。第五章对教学者和学习者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基于问卷调查结果与《体验汉语写作教程(高级)》例文特点,对其例文使用提出建议,如合理分配课时、提前标注生词、补充优秀习作等。第六章是论文的结语部分,对论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 另外,将整理出的例文生词统计表、例文生词分布表、对高级写作教学者的调查问卷与对高级写作学习者的调查问卷列为附录。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册 专业:翻译硕士 考试科目: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共 5 页。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册上无效。 3.答题时一律使用蓝、黑色墨水笔或圆珠笔,用其它笔作答不给分。4.考试时间为 3 小时,成绩满分150 分。

第一部分百科知识(50分) 请用汉语简要解释以下段落中划线部分的名词(共20题,每题2.5分。) 第一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在第61届的(1)法兰克福书展中,(2)Google表示有意透过Goolge Books计划,将数以百万计的书籍电子化,供读者在网上阅读。书展中的另一热话,即Google的另一计划──Google Editions,希望通过完善的网络连结设定令读者随时随地能以手提电话或电子书进行阅读,以挑战(3)亚马逊刚于上周推出的Kindle电子书。正当Google的计划如箭在弦,(4)欧盟却提出在Google现存近100万本的典藏中,有近90万本仍受(5)版权法所保护,亦即是说,Google Books及Google Editions两大计划定必与欧盟法律龃龉。 第二段 今年以来全世界主要(6)资本市场IPO的规模,中国的融资额是900亿元,全球所有的融资额加起来是3000亿元,中国当之不让的成为世界最大的(7)IPO市场,第二名是香港,第三名是美国,美国IPO的总额是(8)纽约交易所和(9)纳斯达克,因此我们是远远领先于其他成熟的市场。分析市场和(10)创业板的时候,关键要看是否可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换句话说,是否有足够的上市资源。 第三段 (11)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越是科学发达,人们的文化水准提高,认识能力增强的情况下,越是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在人们没有文化愚昧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是不易推广与传播的,因为它不具备传播这种文化的软件与硬件。在中国历史上,无论什么时候,哪一个(12)封建王朝都没有真正彻底的贯彻中国传统文化,所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没有像(13)《圣经》文化和(14)《古兰经》文化那样,左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的命运。现在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贯彻,而这种贯彻是民主的、自由的,人们自觉自愿地接受的,不愿接受马上就可以反对,而不是像欧洲(15)中世纪历史上的《圣经》文化。 第四段 (16)最高法院院长肖扬在提交给全国人大的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最高法院在出台重要(17)司法解释之前,将通过互联网等媒体予以公布,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中国属(18)大陆法系国家,从原则上说,立法权专属于宪法所规定的立法机构,主要是人大及行政部门,司法机关的职能则是严格地适用这些法律。但事实上,因为立法者永远都不可能是全能的,不可能预知未来,因而,法律全书不可能覆盖人间全部(19)法律关系。更何况,中国社会正处于迅速变革中,而诸多领域的法律要么存在空白,要么迅速落后于现实情况。在这种情况下,(20)审判机关制定一定范围内的法律规则,实有必要,“司法解释”由此应运而生。

体验汉语第7课《我喜欢红色》教案设计

赴泰2班张琳《体验汉语》第1册第7课教案设计 教学对象:小学生,汉语零基础班 所用教材:《体验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1版2008年8月1日)第1册 所选课程:第7课——我喜欢红色 教学目的: 1.学会6种颜色“红色、白色、蓝色、黄色、黑色、绿色”。(词语要会读,字可以认知,要求书写) 2.让学生学会“这是什么颜色?你喜欢什么颜色”的结构。 教学内容: 1.生词讲解。通过PPT展示、词卡展示让学生理解词义。 2.学习本课语法结构。用领读、提问的方式反复练习。 3.课文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课文进行对话,并可以放下课本独立运用。 4.复习上节课的生词与句型。通过儿歌形式。 5.学习汉字。通过游戏形式诱导。 6.练习。要求学生能全面掌握本这所学内容的听、说、读、写。(写作为了让学生们掌握汉字的构成,不要求他们背下,主要强调他们对汉字的认知功能。) 教学方式: 1.利用多媒体,找一些生活中相关的部件图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常用颜色和用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板书法:将所学生词与句型以板书的形式体现出来,加深同学们的印象,同时方便同学们做笔记。 3.图片法:用彩纸或自制的彩色图片展示给学生,不断重复颜色名称,人视角和听觉两方面加深学生对颜色词与句型的记忆。 4.操练法:让学生不断地操练,加深记忆。 5.情景教学:在一定情境中,锻炼同学们的听力能力,同时消化本堂课所学知识。 学时安排:3学时 教具:多媒体、词卡、黑板、彩笔、剪刀、彩纸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生词讲解。通过PPT、词卡展示让学生理解词义。 步骤1:板书如下:

步骤2:领读板书的生词,学生跟读。让学生大致熟悉读音。 步骤3:生词讲解如下: 喜欢、红色、白色、绿色、蓝色、黑色、黄色通过生活中常见的颜色图片展示,再用中泰语生词卡讲解。 活动1:“红色、白色、绿色、蓝色、黑色、黄色”六个生词的强化活动。 活动安排:当教授完以上六个生词时,教师可以即时展开生词强化活动。可以采用教师拿彩纸,学生集体说出汉语的方式。也可在集体说完,提问个体学生站起来 说汉语。 二、学习本课语法结构。用领读、提问的方式反复练习。 步骤1:在板书上添加“喜欢”和“颜色” 步骤2:带领学生复习“这是”与“什么”(均为本书以前学过的知识) 步骤3:领读4个句子,学生跟读。 步骤4:引导学生学习对话“这是什么颜色?”“这是红色”。 教师提问:教师拿出红色彩纸,问学生:“这是什么颜色?” 学生回答:由于生词部分刚学过,预计学生回答红色、这是红色、或者用泰语说出的红

汉语写作教案第一课

《汉语写作》 一、教学对象:参加培训的初中少数民族物理专业教师 二、所用教材:《MHK民族汉考(三级)短期强化教程.书面表达分册》(吕滇雯编著,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第一单元客观选择题 一、教学要求: 1、总结所考查的语言点,详细介绍汉语写作的基本写作格式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方法,为进入写作教学阶段做准备;本章要求学员掌握考查所必需的语言点,掌握汉语写作的基本格式,学会恰当使用标点符号;完成教师布置的相关作业。 2、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相关词汇、句型和关联词的准确用法,能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二、课时安排:12 学时 第二课复句中的关联词语 3学时 第三课常用的句型和固定格式 3学时 第四课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正确位置 1学时 第五课常用词组和习用语 1学时 第六课强调和比较的方式 1学时 第七课标点符号的使用 2学时 第一课自测题 1学时 第1、2学时 第一课自测题 一、重点:掌握MHK民族汉考书面表达部分客观题的题型、考查内容,了解答题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二、难点:熟悉MHK民族汉考书面表达部分客观题的答题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 1、为什么学《汉语写作》? 汉语写作是综合运用汉语中的字、词、句以及标点符号等知识的语言实践课。在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的言语能力中, 写的难度最大、要求也最高。听、说每个人在出生后的几年学会母语说话,但不是每个人都学习读和写。听说能通过声音等手段以及身体语言来帮助传达他们的想法;但写作的人只能依靠写下的话语来表达思想。说话比较随意,不一定符合语法,写作较为正式,需要有较强的逻辑性。说话往往运用简单的句式,写作则用较为复杂的句式。 写作能力是语言技能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写作过程中,学生思考判断如何组织话语、选择词语、运用语法等方。因此说写作是探索语言运用方式的过程,能促进促进其他语言技能发展。 2、通过学《汉语写作》要达到什么目标? 达到MHK三级书面表达能力的要求,能运用汉语完成课程教案的书写。 A汉字书写正确、字迹清楚,标点符号使用基本无误; B用词准确,基本没有词语句法错误;

1抹不去的记忆

一、重点词语生词表

二、词语搭配 一片云飞机起飞到达目的地从云中穿行而过转瞬就消失 甜美的微笑从容的动作和蔼亲切飞机起飞/降落浮出……想法 从容的动作周到的服务发挥积极作用抓住难得的机会适应环境 三、语言点 1、时而……时而…… 例:哈尔滨的冬季天气寒冷,时而刮风时而下雪,很少能见到太阳。 问:刚学汉语的时候,你总是能说得很明白吗? 你知道这个一个月大的孩子想要什么吗? 2、宁可……也不…… 例:她一贯喜欢进口产品,如果买不到德国汽车,她宁可不开车也不买国产汽车。问:你生病了怎么不去医院? 你怎么把那个女孩一个人留在马路上了? 3、有的……有的…… 例:动物园里的小老虎可爱极了!有的挥着小爪子,有的睡得像个小孩子,真想抱抱它们! 问:你的同学都是纽约人吗? 在美国,所有地方的天气都一样吗? 4、……以…… 例:爸爸说坐飞机和坐汽车差不多,我像亲自坐飞机,以验证爸爸的话。 问:学生们为什么遵守语言发誓? 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目的是什么? 5、……偶尔…… 例:冬天总是刮风下雪的,偶尔有个晴天,也就一上午,下午就又下小雪了。 问:大学期间你常常和父母一起吃饭吗? 奥巴马上大学时是不是个好学生,他上课迟到过吗? 6、……毕竟…… 例:下了飞机,我有点遗憾和留恋,毕竟是第一次坐飞机啊! 问:妹妹打坏了你最喜欢的花瓶,你怎么还给她买冰淇淋? 我在开学典礼上说话的时候特紧张,--------------------------------------------------。 7、每当……的时候,…… 例:每当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我都会认识很多新朋友。

问:你常常和你所有的家人在一起吃火鸡吗? 你喜欢吃生日蛋糕吗? 四、课文问题和讨论题 1、女孩们出游的时候天气怎么样? 2、女孩们的心情怎么样? 3、请说说女孩们的心情是怎么随着天气不断变化的? 4、最后是谁帮助了她们? 5、你觉得她们这次玩得怎么样? 6、我为什么要亲自坐飞机? 7、刚上飞机的售后我为什么有点失望? 8、我为什么最喜欢飞机滑行的时刻? 9、在飞机上你能看到窗外的什么? 10、作者认为空中小姐怎么样? 11、下飞机以后,“我”为什么感到遗憾? 五、练习 P3 3 P5-6 1、2、3、4 P13 3、4 六、作业 1.1作业 1、作文:P4, 3尽量多用本课的生词和语言点,200字左右。 2、听写:生词1-22 3、预习:生词23-40,语言点4-7 4、阅读:P5《第一次坐飞机》,试回答问题6-11 5、练习:P5-6 1、2、3、4 1.2作业 1、作文:《一件……的事》 2、听写:生词24-43 3、预习:第二课《旅游见闻》生词1-20,语言点1-4 4、阅读:P 11 图片;P12《杭州游记》 5、练习:P13 3、4

汉语写作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现代写作的含义与作用 一、现代写作的含义 (1)就其过程而言,为通过记写活动来制作文字产品。其表现形式是进行文字符号的排列、组合与操作。 (2)从形式上看,写作是人们运动语言文字记写思维成果的行为活动。 (3)从本质上说,写作不仅是个人情感的宣泄和抒发,也是为交流思想、传播信息进行精神生产的创造性劳动过程。 它随着文字符号的诞生而开始,又随着文字的演变而发展。 写作指行为活动过程,文章指行为过程的结果。 1.现代写作的诞生 2.现代写作文体的发展 3.现代写作的空间意识 4.现代写作的工具化特征 5.现代写作的思维和思维方法 二、现代写作的作用 1.贮存与传播信息的基本途径 2.实施现代管理的必要手段 3.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媒介 第二节现代写作的特性 1.个体的创造性 2.实践的操作性 3.动态的综合性 第二章写作主体与客体 第一节写作主体 写作主体的含义:写作主体就是进入写作思维和写作行为中的人,而不仅仅指文本形成以后对其具有隶属关系的“作者”。 一、写作主体的生活素养: 生活素养是指写作者应具有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对生活和人生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1.生活素养的源泉 2.生活素养的升华 二、写作主体的学识修养1.学识修养的内涵 所谓学识,就是写作活动中所需要的知识、学问、见识等。它既包括客观世界逻辑机构和运行规律方面的知识,也包括主体思维所使用的语言概念及其思维程序、规则方面的知识。 2.学识修养的构成 写作以文字符号和语言体系为媒体和工具。 三、写作主体的人格品位 1.人品与文品 2.人格品位与选材立意 3.人格品味与文章格调 四、写作主体的审美理想 (一)审美理想的作用 (二)审美理想的创造 1.按美的规律创造美 2.美的创造需要激情 3.审美创造与知识 第二节写作主体的能力(观察力、感受力、思维力、想象力) 一、写作主体的观察能力 (一)观察的含义与作用 观察是写作主体凭借自己的眼睛、耳朵和其他身体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有计划的、目的性很强的自觉认知过程,它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因而又称为“思维的知觉”。 (二)观察能力的构成要素 1.注意力 2.鉴别力 3.联想力 (三)观察的方法 1.定位观察 2.移位观察 3.比较观察 二、写作主体的感受能力 (一)感受的含义:感受是指写作主体对客观事物的刺激产生相应的感觉、知觉所呈现的富有情感和个性的心理活动,即通过感觉知道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再进一步了解、综合,形成事物的整体形象、它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感觉、知觉、表象。 (二)感受能力的培养 1.培养敏锐的感知能力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全日制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 对作为母语(A语言)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基本功。 3. 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命题作文。总分150分。 I. 百科知识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出现在不同主题的短文中涉及上述内容的25个名词。每个名词2分,总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 应用文写作 1. 考试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出一篇450词左右的应用文,体裁包括说明书、会议通知、商务信函、备忘录、广告等,要求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 2. 题型 试卷提供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场景及写作要求。共计4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I. 命题作文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800词的现代汉语短文。体裁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文字要求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 2. 题型 试卷给出情景和题目,由考生根据提示写作。共计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答题和计分 要求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上。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内容一览表

如何写好中文写作

如何写好中文写作 论证有效性分析 1、题目 要求:要含有结论中的核心要素 要对上述要素质疑 不能够有效提炼的可以使用: 荒唐的、无效的、不可行的2、开头写作程式化 文章的开头不要费过多的心思和时间,按照我们提供的范式进行,熟练掌握,不要进行个人的创新。 上述计划通过______,认为______。该论证是值得商榷的/有失偏颇的/不可信的。 论述者得出结论,认为________。之所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因为

_________。然而,这一论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缺陷。 论述者通过系列论证得出结论,认为________。然而,该论证是值得商榷的。 上述材料认为_______,这一结论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不难看出,这一论证并非无懈可击,因为它有几个方面的不足。 上述论证通过一系列分析,试图论证_________。但是,该论证在论证方法、推理过程中都存在不妥之处,分析如下:上述论证通过草率的分析,便得出如下结论_________。该论证是不足信的,存在以下问题: 3、结尾写作程式化 应试要求同开头的写作 综上所述,论述者既不能_______也不能_______因此,_______,这个愿望不一定能够实现,他们应该寻求其他解决办法。 总而言之,论述者没有提供更充分

的论据来证明_________,要加强这个论证, 还必须提供更为有力的论据,他的观点对于_________是不利的。 综上所述,论述者忽视推导_________结论的诸多条件和因素,片面进行了相关 的分析和论证,所以,论述者的结论是值得商榷的。 总之,这段论述存在诸多的缺陷,其论证过程无法证明其结论是有理有据的, 其结论是不足信的。 4、中间部分 语言要求: 层次清晰,结构要严谨,将质疑和反驳有效结合起来。在行文中要少用绝对的判断词,多用比如:值得商榷的、缺乏说服力的、有失偏颇的、还需完善、有待证明、不太恰当、不很确切、不太严谨、欠妥当、不足、有点轻率、有些武断、难以让人信服、未必、不一定、

书法课教案

中国书法 沈小翠教材: 《体验汉语写作教程》初级1 刘援高等教育出版社 《颜真卿楷书教程》武道湘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共16周一周一次,每次课1.5课时,共24课时 第一单元? 认识中国书法(书法是什么?)3课时 第二单元硬笔(9课时) 第一课汉字的笔画(1.5课时) 学习基本笔画和复合笔画 第二课汉字的书写规则及笔画笔顺(1.5课时) 学习汉字的书写规则及笔画笔顺 第三课汉字的偏旁(3课时) 可以单独成字的偏旁和不可单独成字的偏旁 第四课汉字的结构(3课时) 独体字的结构方法 上下结构的结构方法 左右结构的结构方法 包围结构的结构方法 第三单元软笔(课时) 第一课基本笔画(6课时) 基本笔画、变化笔画 第二课简单部首及部首组合规律(4.5课时) 第三课简单的作品(1.5课时)即期末考试 了解书法作品格式 考试内容: 1、书写汉字“和”

讲解中国“和”文化 2书写春联方格“春” 第一单元? 认识书法(书法是什么?) 一、教学重点 (一)书法是什么? (二)书法的源流与发展 (三)认识字体的演变 (四)文房四宝及书写习惯 二、教具 ppt、粉笔 三、教学要求 (一)认识到中国书法是一种精神、艺术、理念; (二)了解书法的源流与发展,认识到甲骨文为文字之始,认识到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篆书; (三)辨别书法字体,如月、目、日、车等简单汉字的各种字体。 (四)书法的基本知识:文房四宝及书写习惯 四、教学提示(ppt教学) (一)书法是什么? what is Chinese calligraphy 书法是一种精神spirit、艺术art、理念philosophy。Calligraphy is often thought to be most revealing of one’s personality. (二)书法的源流 Oracle Bone Script?,Inscriptions on bone or tortoise shells of the

汉语写作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汉语写作》模拟试卷一 注意: 1.试卷保密,考生不得将试卷带出考场或撕页,否则成绩作废。请监考老师负责监督。 2.请各位考生注意考试纪律,考试作弊全部成绩以零分计算。 3.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4.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所有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题卷上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处。 1、散文一般都是以()为视点,采用告白的笔调,有自叙体的色彩。 [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C] 第三人称[D] 旁白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叙事诗的是:()。 [A] 《乡愁》[B] 《孔雀东南飞》 [C] 《王贵与李香香》[D] 《木兰辞》 3、被称为最独特的电影语言和电影剧作的特殊技巧是:()。 [A] 结构技巧[B] 蒙太奇[C] 叙述技巧[D] 表达技巧 4、()是小说人物生活生存、情节发生、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A] 背景[B] 环境[C] 结构[D] 事件 5、在四种文体中,整体上更讲究技巧性的一种文体是:()。 [A] 诗歌[B] 散文[C] 小说[D] 戏剧 6、下面哪个选项不是实用文体的语言要求:()。 [A] 准确[B] 鲜明[C] 华丽[D]精约 7、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及时地报道关于新闻价值的人物、事件、情况和问题的新闻文体是:()。 [A] 消息[B] 通讯[C] 特写[D]报告文学 8、与请示互相呼应、密切相关的一种公文形式是:()。 [A] 批复[B] 通知[C] 命令[D]决定 9、以下不属于行政公文的是:()。 [A] 命令[B] 剧本[C] 通告[D]批复 10、最自由、最灵活的一种文学形式是:()。 [A] 诗歌[B] 散文[C] 小说[D]戏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二至四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卷相应题号

汉语写作》教学大纲

语言学院预科《汉语写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180008 课程类型:必修 总学时:66学时学分:2学分 适用对象:本大纲的教学对象是母语非汉语的新疆境内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他们的学习目的是在一年的时间内完成各项汉语课程的学习,同时通过国家汉语水平考试,获得预科结业资格,然后进入各院系进行专业学习。 教材:《汉语写作》赵洪琴傅亿芳主编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民族预科学生的写作课是一门学习对汉字、词汇、语法、书写格式、标点符号等进行综合运用的语言实践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达,不断纠正错误,排除母语干扰,逐步提高中文书面表达能力,为学好其它专业课打下好基础,为将来从事各专业的写作、进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要达到下列要求: 教材难度要适合学生的汉语水平,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接受,系统地掌握写作理论知识,了解写作的原理和基本要求,以求能有效地、循序渐进地提高中文的书面表达能力。 内容要能引起学生兴趣,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每堂课都能学到切实有用的东西,培养学生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 给学生提供运用语言的条件,使学生能从教材上清楚地知道自己应该写什么和怎么写,重点训练学生的书写汉字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及课堂记录笔记的能力,同时对高级层次的学生应侧重训练篇章表达和各种应用文的规范格式,并且

通过努力都能完成,从而增强用汉语进行书面表达的信心。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较为熟练地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风高尚的文章并掌握修改文章的方法,会修改文章。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应用文 选了便条、启事、请柬、日记、书信五种最常用的应用文。 学习上述应用文的书写格式、写作方法和每种应用文的专用词语,配有适量的例文和必要的写作练习题。 应用文篇幅简短,语言要准确、严密、用途广泛,实用性强。学写应用文既能训练语言,又能应用于实际,可使写作课一开始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非命题作文 包括听后写、看图写、影剧观后感、扩写、缩写、改写六种训练方式。 这类练习既有素材及语言运用上的依据,又有范围上的限定,可以省去选材和构思的时间,以把课堂有限的时间集中用来组织语言,突出语言教学;可以训练学生把握要点和总结概括的能力,又可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在限定的范围内自由地运用语言;是由机械模仿到自由表达的过渡阶段的练习形式。 命题作文 这部分包括故事、写人的记叙文、写事的记叙文和写景的记叙文。命题作文是较高层次的写作练习,目的是使学生在有了一定写作能力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运用汉语自由表达思想感情,逐步获得综合运用语言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汉语写作_习题集(含答案)

《汉语写作》课程习题集 西南科技大学成人、网络教育学院版权所有 习题 【说明】:本课程《汉语写作》(编号为11002)共有单选题,名词解释题,论述题,简答题,写作题等多种试题类型,其中,本习题集中有[论述题]等试题类型未进入。 一、单选题 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写作运思的特点的是()。 A、求善性 B、求异性 C、深广性 D、求同性 2.“文如其人”的说法强调的是写作的()特点。 A、综合性 B、实践性 C、个体性 D、创造性 3.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可久,通则不乏。”这句话强调的是写作的()规律。 A、物-意-文转化律 B、多元因素统一律 C、知行结合通变律 D、点化调整渐深律 4.按照思维的方式和形成过程来划分,对经典影视剧的改编属于()想像。 A、再造性想像 B、创造性想像 C、幻想 D、联想 5.陆机《文赋》中说:“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怀柔条于芬春。”,从这句话可以看到感受具备()。 A、客观性 B、形象性 C、情感性 D、丰富性 6.在表达方式中,最适于表达作者冷静、客观态度的是()。 A、叙述 B、描写 C、抒情 D、说明 7.文章写作中对材料取舍起决定作用的是()。 A、文章的表达方式 B、文章的体裁 C、文章的主题 D、文章的结构 8.一般把简练精约、不尚修饰、不加烘托、重在传神的描写称作()。 A、白描 B、细描 C、间接描写 D、客观描写 9.鲁迅的《祝福》中描写了祥林嫂在不同时期的外貌特征,这种观察方法属于()。 A、比较观察 B、定位观察 C、移位观察 D、从不同角度观察

10.人们经常把教师的奉献精神比作蜡烛,这属于()联想。 A、象征联想 B、象形联想 C、类比联想 D、推测联想 11.对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经验或新闻人物的报道,称作()消息。 A、经验消息 B、动态消息 C、综合消息 D、述评消息 12.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消息分为若干类别。根据()来分,可以分为报纸新闻、广播新闻和电视新闻等。 A、消息发生的地域和范围 B、报道的内容 C、传播工具 D、从写作角度 13.杨朔的散文《茶花赋》和《荔枝蜜》属于()散文。 A、记人散文 B、抒情性散文 C、议论性散文 D、记事散文 14.竺可桢科学报告《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标题体现的是()。 A、研究课题 B、中心论点 C、文章主题 D、该文论据 15.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在狭义散文的分类中属于()。 A、记人散文 B、叙事散文 C、抒情散文 D、议论散文 16.写作者对采集到的材料进行提炼、加工和创造,形成文章的主题的过程属于写作过程的()阶段。 A、采集 B、构思 C、表达 D、修改 17.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谚云,‘读十篇不如做一篇’。盖常作则机关熟,题虽甚难,为之亦易;不常做,则理路生,题虽甚易,为之则难。”强调的是写作中()的重要性。 A、实践 B、搜集材料 C、创新 D、综合 18.林纾说:“为人重晚节,行文看结穴。”强调的文章写作中()的重要。 A、结尾 B、段落 C、开头 D、行文 19.移动观察点进行观察的方法是()。 A、比较观察 B、定位观察 C、移位观察 D、从不同角度观察 20.在采访科学家、艺术家前,事先了解采访对象从事专业的起码常识,这属于采访前的()准备。 A、思想准备 B、材料准备 C、知识准备 D、物质准备 21.刘勰的“为情造文”,强调的是()。 A、文章的真实性 B、文章的意蕴真 C、文章的情感真 D、文章写作的功利性 22. 1990年4月7日晚我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将“亚洲一号”通讯卫星成功地运送入太空。新华社第二天对此作出了报道。该新闻消息属于()。 A、动态消息 B、经验消息 C、综合消息 D、述评性消息 23.“一只羽毛雪白、红冠竖立、雄赳赳的大公鸡和四只同样漂亮的母鸡,十一月二十三日代表它们的家族——‘北京白鸡’,神气十足地通过畜禽专家们的技术鉴定。”该新闻倒语属于()。 A、叙述式 B、评论式 C、引语式 D、描写式 24.下列不是报告文学特征的是()。 A、新闻性 B、政论性 C、理论性 D、文学性 25.下列散文作品中,不属于记叙性散文的是()。

高级汉语写作课教案

高级汉语写作课教案 一、教学对象: 学习汉语时间约2500学时,掌握词汇3000个左右,汉语水平相当于HSK7~9级的外国留学生。 二、教学内容: 1.复习议论文的基础知识,分析优秀范文两篇(20分钟) 《失败是好事还是坏事》 《取得成功的因素》进行课堂仿写训练。 2.掌握事实论据的选取,条件句在论证中的作用。 3.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分析优缺点并总结归纳出留学生写作的规律,对带有普遍性的语病、审题立意和篇章结构的不足在课堂上进行分析、更正。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议论文的常用写作方法,并通过典型语段的仿写训练,建立起议论文语体的篇章写作范式。 2.通过转述论据以及运用条件句论证,掌握议论、叙述相结合的夹叙夹议的笔法。 3.了解议论文写作中的常见语病、修辞和篇章结构问题, 四、教学方法: 1.始终贯穿课堂交际互动教学法,尊重多元文化,注意跨文化意识培养。 2.采取“师生问答~交际互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话语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启发作用,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任务意识,能动地完成各种写作任务。 3.采取讲练结合的方法。分项进行文章开头、论据选取,转述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写作练习。布置课后专项写作任务。 五、教学过程(四课时) 第一、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教师引导:播放视频短片:人生的意义在于失败。 教师发问:在生活中,人人都盼望成功,但也可能要面对失败,中国有句老话:失败是成功之母。你们国家的语言中也有同样意思的话吗?你觉得这句话或者类似的观点有道理吗? (二)进入正题(约10分钟) 教师导入:好,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本课,首先分析范文,带着问题阅读范文 1.本文要讨论的问题是: 2.用来证明观点的三个是事例是: 3.文章的结论是: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Shandong University.pdf

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各语种考生统一用汉语答题。各招生院校根据考生参加本考试的成绩和其他三门考试的成绩总分来选择参加第二轮,即复试的考生。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水平。 三、考试基本要求 1.具备一定中外文化,以及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识。 2.对作为母语(A语言)的现代汉语有较强的基本功。 3.具备较强的现代汉语写作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考试采取客观试题与主观试题相结合,单项技能测试与综合技能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强调考生的百科知识和汉语写作能力。试题分类参见“考试内容一览表”。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百科知识、应用文写作、命题作文。总分150分。 I. 百科知识 1.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中外文化、国内国际政治经济法律以及中外人文历史地理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2.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出现在不同主题的短文中涉及上述内容的25个名词。每个名词2分,总分5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 应用文写作 1.考试要求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的信息和场景写出一篇450词左右的应用文,体裁包括说明书、会议通知、商务信函、备忘录、广告等,要求言简意赅,凸显专业性、技术性和实用性。2.题型 试卷提供应用文写作的信息、场景及写作要求。共计4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III. 命题作文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题目及要求写出一篇不少于800词的现代汉语短文。体裁可以是说明文、议论文或应用文。文字要求通顺,用词得体,结构合理,文体恰当,文笔优美。2.题型 试卷给出情景和题目,由考生根据提示写作。共计6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答题和计分 要求考生用钢笔或圆珠笔做在答题卷上。 《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内容一览表

直属北语19春《汉语写作》作业_2

1(4分) : 下面哪个选项不是实用文体的语言要求()?A: 准确 B: 鲜明 C: 华丽 D: 精约 2(4分) : 诗歌的基本元件是()。 A: 意象 B: 情节 C: 人物 D: 象征 3(4分) : 汉语写作学的研究范畴界定为()。 A: 公文写作 B: 散文写作 C: 基础写作 D: 小说写作 4(4分) : 新闻的基本特性不包括()。 A: 真实性 B: 时效性 C: 公开性 D: 虚构性 5(4分) : 下列有关应用文的语言表达不正确的是()。A: 准确规范明晰 B: 简练自然庄重 C: 不能使用模糊语言 D: 在表达方式上,以叙述、说明为主 6(4分) : 导语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A: 全面、统一 B: 深刻、重要 C: 醒目、明了 D: 简短、明晰 7(4分) : 请示的特点不包括()。 A: 呈请性 B: 期复性 C: 隶属性 D: 权威性 8(4分) : 最自由、最灵活的一种文学形式是()。

B: 散文 C: 小说 D: 戏剧 9(4分) : 能使小说简洁、快速推进情节的叙述方式是()。 A: 讲述式 B: 显示式 C: 议论式、说明式 10(4分) : 写作过程四要素中的写作载体就是()。 A: 作者 B: 世界 C: 作品 D: 读者 11(4分) : ()是整个电影艺术创作生产的基础和依据,是一种运用电影思维创造银幕形象的文学样式。 A: 电影文学 B: 电影剧作 C: 电影评论 D: 电影艺术 12(4分) :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这是胡适的《蝴蝶》,它属于()。 A: 抒情诗 B: 自由体诗 C: 诗剧 D: 民歌 13(4分) : 所有公文中最具权威性和强制性的文种是()。 A: 命令 B: 决定 C: 公告 D: 通告 14(4分) : 诗歌产生弹性美的方式不包括()。 A: 象征手法 B: 谐音双关 C: 词语嫁接 D: 摆事实、讲道理 15(4分) :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新闻文体特征的一项是()。 A: 鲜活的形象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