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案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思路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案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思路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案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思路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思路

随着健康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体育产业作为健康产业的中坚力量,逐渐融入全民健身并进入乡村,推动着运动休闲迅速发展。体育如何与旅游、农业有效融合,点亮乡村美好生活?运动休闲如何促进乡村振兴?绿维文旅通过对现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结合多年在体育旅游、休闲运动、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方面的实践,创新提出休闲运动与“农业+”双引擎引领的三二一产融合开发架构。

一、乡村振兴应该充分运用产业融合的创新发展理念

运动休闲是乡村振兴可以依托的新载体之一。运动休闲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运动休闲产业与农业等多产业的产业融合。

产业融合的关键在于:

首先,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本身的发展质量。以现代农业的有效发展为基础,跳出“农” 的限制,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通过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融合主体的培育,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

其次,有效推动运动休闲产业的深度融合。

由于我国农业生产要素流动机制及农村社会发展的限制,农业本身的增长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通过运动休闲

新产业、新业态的导入,在运动休闲的引领下,可有效推动农业与文化、科技、生态、旅游、教育、康养等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农村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田园康养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并通过保底分红、股份合作、利润返还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二、休闲运动与“农业+”双引擎引领的三二一产融合开发架构

XXX通过对现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认为应该形成以运动休闲产业和旅游产业双引擎引导的消费聚集为基础、以科技手段的应用渗透为依托、以电商物流为引导、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带动的“三二一”融合发展模式。

1. 构建核心吸引力是乡村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的前提

运动休闲引导的乡村振兴需要构建核心吸引力,吸引核是面向市场需求,创新整合开发的核心资源,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形成一个或多个具有核心吸引力的运动休闲项目。核心吸引力的打造,运动休闲项目IP的导入是关键。

2.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乡村振兴的基础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链条延伸、产业融合、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达到一产、二产和三产的全面融合发展,进而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

3.休闲聚集是形成乡村业态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休闲聚集核实际上是在泛农业产业构架下各种休闲业态的聚集。其通过运动休闲核心吸引力的打造,形成产业人群聚集,进而形成包括主题酒店群、特色商街、主题演艺、高尔夫球场、水上游乐项目、滑雪场、马球场、温泉SPA 等休闲聚集。尤其是以夜景灯光、夜间活动、夜晚休闲为核心的夜间集散结构和夜间核心业态结构。

4.泛农业产业集群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主要形式

以运动休闲为引领的休闲产业聚集模式,是由休闲产业业态的多样化而形成的多种聚集。这种聚集主要是依托吃、住、行、游、购、娱等业态,形成休闲商业多元发展结构。业态多样化形成业态聚集,业态聚集形成产业聚集。所以以运动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支持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意见》(国办发〔X〕84号)精神,鼓励和支持农民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士兵、科技人员等返乡下乡人员(以下简称“返乡人员”)到农牧区创业创新,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繁荣农牧区经济,经省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四个转变”新思路,以推进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促进农牧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鼓励和引导返乡人员结合自身优势和特长,根据市场和当地资源禀赋,利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渠道,开发农牧业农牧区资源,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激活各类城乡生产资源要素,催生民生改善、结构调整和社会稳定新动能。通过发挥市(州)、县政府责任主体作用,把普惠性与扶持性政策相结合,实施差别化扶持政策,加强财政资金引导,系统整合各类资源,合力推进创业创新空间建设。通过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完善发展市场主体的政策环境和体制机制,激发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活力,鼓励和扶持以社会力量为主、促进创业创新与市场需求和社会资本有效对接。通过用好用活已有园区、项目、资金等存量资源,全力支持返乡人员创业创新,同时

积极探索公共创业服务新方法、新路径,开发增量资源,加大对返乡人员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 二、重点领域 (一)推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鼓励和引导返乡人员重点发展规模种养业、特色农牧业、设施农牧业、林下经济、庭院经济等农牧业生产经营模式,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生产,提升经营水平和带动能力。以农牧(农林、农渔)结合、循环发展为导向,推进“粮改饲”为重点的优质高效绿色农牧业发展,着力构建循环农牧业社会化生产体系,促进循环农牧业发展。 (二)推进农畜产品加工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鼓励和引导返乡人员围绕牛羊肉、冷水鱼、油菜、果蔬、青稞、马铃薯等优势产业,在农畜产品烘干、贮藏、保鲜、净化、分等分级、包装等加工业领域创业创新发展,推进产地资源与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上下游企业间的有效对接,提升农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 (三)推进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促进创业创新。鼓励和引导返乡人员在农资配送、耕地(草原)修复治理、病虫害防治、动物防疫、农机作业服务、农畜产品流通、农牧业废弃物处理、农牧业信息咨询等领域,创新构建综合性、规模化的生产性服务体系。在休闲农牧业、乡村旅游、民族风情旅游、传统手工艺、养生养老、中央厨房、农牧区绿化美化、农牧区物业管理等方面创新农牧业服务性产品,拓展农牧业多种功能。在国家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工程、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

贫困山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建议

贫困山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与建议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将其视为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撑。方向明确了,今后的路应该怎样走?各地需要因地制宜、不断探索,尤其是较为落后的贫困山区,与经济发达的平原地区相比,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环境条件,都存在巨大差异,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能盲目照搬外地经验,必须深入调查研究,理清符合当地实情的工作思路,提出切实可行的推进措施,走具有山区特色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一、模式 竹山县地处川、陕、鄂交界的鄂西北山区、秦巴山腹地,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境内以山地为主,仅有少量丘岗、盆地点缀其间。发源于华中屋脊神农架、自南至北纵贯全县的堵河,是丹江口水库上游汉江北岸最大的支流,还是规划中“引江(长江)济汉(汉江)”的过水通道,因而竹山县也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调水重要的水源区和水土涵养地。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孕育了竹山与众不同的种植模式、生产方式、农耕文化和乡风民俗,同时也被赋予了“保护生态环境、保证清水进京”这一特殊使命。近年来,竹山县坚

持以国家大局为重,依托绿水青山、女娲文化等山水人文资源,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以水电站建设为主的绿色能源、以生态高香型茶叶为主的绿色农业、以绿松石开采加工为主的绿色矿业,走绿色、环保、生态、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同时以农村“十星级文明农户”创建为抓手,重点抓好乡村环境整治、美化和“文明农户”评选等工作,建设富有竹山庸巴建筑风格,环境宜居、乡风和谐、文明富裕的山区美丽新农村,着力打造“女娲补天地、人间桃花源”生态文化旅游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全省乃至全国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借鉴。农民增收渠道狭窄,农村贫困人口较多,始终是困扰竹山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借助已有的条件与优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将第二三产业的利润更多地留在农村、留给农民,实实在在地增加农民的收入,进而实现共同致富目标,根据竹山不同地域与环境条件,笔者认为可以探索选择以下四种模式 1.以特色产业为基础的融合发展模式 近年来,竹山县在特色产业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截至目前,已在全县建成茶叶、烟叶、蔬菜、中药材、山野菜、干鲜果和畜禽等多个特色产业基地。特别是茶叶产业,经过持之以恒的建设与发展,目前种茶基地已遍布全县各乡镇,总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但生产与加工、销售分离,导致从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几点思考 通过党校学习,在农委徐功学副主任的授课下对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有了较全面的了解,本人就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做一下个人小结。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是新常态下农业农村转型发展的重要选择。近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新的加速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出现了历史罕见的好形势。但也必须看到,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很不牢固:一是从农业资源看,不仅空间潜力有限,而且部分主产区土壤地力长期透支、质量持续下降、重金属超标、地下水超采等问题突出,已对农业稳定造成了日趋严重的威胁;二是从农村社会看,农业劳动力长期大规模向城市迁徙,不仅导致农村人才等资源严重流失,并引发了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工业和服务业的管理、技术、资本、人才等现代要素更多更紧密地融入农业,提升农业发展水平;有利于扩大农村产业规模和就业容量,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空间;有利于聚集农村人气和改善农村人员结构,促进农村社会繁荣稳定。 当前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一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主要是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紧密,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二是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育迟缓,对产业融合的带动能力不强,主要表现在有带动能力的新型经营主体太少,一些新型经营主体有名无实,还有一些新型主体成长慢、创新能力较差,不具备开发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产业的能力。三是利益

联结机制松散,合作方式简单。目前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多采取订单式农业、流转承包农业,真正采取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将农民利益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益紧密连接在一起的,所占比例并不高。四是先进技术要素扩散渗透力不强,由于农业存在着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加之盈利低下,许多社会资本和先进成熟的技术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扩散渗透进程缓慢,同时还由于农民的技能素质低下,农村产业融合型人才缺乏,也抑制了先进技术要素的融合渗透。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必须强调和始终坚持一定要把农业作为基点,将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和农民务农就业增收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果我们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点放在农业以外的其它方面,最终可能会带动农业农村的发展,但也可能会侵害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只有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基点从一开始就明确放在农业上,始终把农业和农民放在突出位置,融合的方向才不容易出现大的偏差;才能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道路。 青干班五组

日本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借鉴意义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围绕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富有战略高度和创新价值又能落地生根的政策措施。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也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大创新思维。 怎样认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根本上属于产业融合。所谓产业融合,是基于技术创新或制度创新形成的产业边界模糊化和产业发展一体化现象。当今世界,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它通过产业渗透、产业交叉和产业重组等,激发产业链、价值链的分解、重构和功能升级,引发产业功能、形态、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的重大变化。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为路径,以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拓展和产业功能转型为表征,以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转变为结果,通过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甚至农村产业空间布局的调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可以采取以农业为基础,向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顺向融合的方式,如兴办产地加工业、建立农产品直销店、发展农业旅游;也

可以采取依托农村服务业或农产品加工业向农业逆向融合的方式,如依托大型超市,建立农产品加工或原料基地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必须通过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农村的融合发展,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农村的共存分立,或外部的、表层的联系,只要没有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就不能称之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一个有农业的村庄,同时有个砖瓦厂和日用品小商店,谈不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式灵活多样,形式不拘一格,其主要方式大致有:(1)延伸农业产业链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这种方式既可能发生在企业、合作社或农户、家庭农场等涉农产业组织内部,也可能发生在企业、合作社、农户、家庭农场等不同产业组织之间,通过组建涉农产业联盟或深化分工协作的方式来实现。(2)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相关产业组织通过在农村空间集聚,形成集群化、网络化发展格局。如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等。这里的农村包括县城和小城镇。(3)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虽然在空间上分离,但借助信息化等力量实现网络链接,如部分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农业等。(4)通过开发、拓展和提升农业的多种功能,赋予农业的科技、文化和环境价值,提升农业或乡村的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或创意农业,或打造富有历史、地域和民族

一二三产业融合 助推转型发展

一二三产业融合助推转型发展 粮油集团 (2015年3月) ****粮油集团是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下辖**实业、**食品科技、**生态农业、**种业、**臵业等38个经济实体,公司占地面积800余亩,资产总额12亿多元,现有员工1300多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拥有粮油加工、仓储物流、粮油贸易、商业地产等四大支柱产业,集“科、工、贸、投”于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2014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6.3亿元,成为**省农业产业化行业领军龙头企业。 近来年,我们抓住省委省政府实施农产品加工“四个一批”工程,突破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基地联动、产业推动、品牌带动、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加快科技创新转型,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不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转型的发展目标。 一、夯实一产业,不断创新生态农业模式 (一)稳步拓展“一核两圈”基地。公司大力实施“订单农业”,根据企业自身经营和加工需要,采取自建、共建、订单收购等方式,在县内外建立稳定的优质粮油原料基地,推广绿色无公害有机稻种植技术,探索出了“公司+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经营模式。“一核”即有机稻生产核心区。以**线生态农业走廊为中心线,在现有5000亩有机稻基地基础上,实施倍增计划,3年内创建了10万亩有机稻种植基地。“两圈”即优质稻原料保障圈和补给圈。实施订单农业,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水稻优良新品种,形成了100万亩的优质稻原

料保障圈。进一步拓展县外资源,将“订单农业”面积扩展到**、**、**等周边地区,形成了涵盖周边县(市)的200万亩优质稻原料补给圈,共建成300万亩优质稻高产稳产基地。在“两圈”范围内创建20个万亩高产示范片,组建65个镇级优质粮油种植协会,带动64 万个基地农户年增收逾6亿余元,人平增收300元以上,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在农业产业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 (二)创新生态农业新模式。2013年,**集团在**镇**、**村流转承包土地5000亩作为示范基地,创新种植模式,高标准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目前已在有机稻种植区建成“稻鸭共育”示范基地2500亩,“稻鱼、稻鳖”示范基地200亩;“稻虾共生”示范基地600亩,实行以稻为主,稻鸭、稻鱼、稻鳖、稻虾共生,绿色有机,高产高效。公司将在10万亩有机稻种植示范区逐步推广生态农业新模式,通过基地联结农户,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给农民做示范,让农民有钱赚,带动农民科学致富,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社会受益。 (三)推广再生稻种植新模式。再生稻具有“一种、两收、三高、四省”等优点,即种一次收两次,投入产出高、劳动效率高、经济效益高,省工、省种、省肥、省秧田,是**地区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再生稻以其投入少、产量高、米质好的优势倍受消费者的亲睐。**集团顺势而为,建立了万亩再生稻种植基地,为强化科技支撑,实现合作共赢,**集团与中国科学院**院士共建了湖**再生稻院士工作站,推广再生稻栽培新技术模式,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活动。今年3月16日举行了院士工作站授牌仪式,在**集团举办了**院士学术交流座谈会、报告会,培训农

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方案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项目 实施方案 按照省农委、省财政厅《关于开展XXX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县申报工作的通知》(XXX农通[XXX]24号)文件精神,经筛选决定XXX县XXX街道作为XXX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以下简称试点),其中XXX街道花红村作为项目核心示范区,镇辖其余村为辐射带动区。试点严格按照“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原则,坚持以高山生态茶、精品水果为产业发展为基础,以“XXX县桂花休闲农业示范园区”为平台,以公司企业为龙头,农民为主体,以“园区+公司+村集体+农民”利益联结为纽带,不断创新完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深入探索并构建“园区+农业产业+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休闲观光、农旅结合”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因地制宜,特制定该实施方案。 1.基本情况 1.1XXX县XXX街道的基本情况 XXX办事处地处XXX县县城东北部,东与XXX镇毗邻,东南、南邻XXX镇,西接XXX街道办事处、北接XXX街道办事处。境内为喀斯特地貌,地势呈东高西低倾斜,辖区面积48.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233亩(水田1979亩,旱地3436亩),林地面积21.1 公顷,森林复盖率43.5%。辖8个行政村、4个社区、102个村(居)民组。总户数为13456户,

人口总数:53294人,农业人口:31862人,非农业人口:21432人,流动人口14850万人。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60人。城镇化率40.2 %。居住着汉、穿青人、蔡家、白、仡佬、布依、彝、水、回、苗、蒙古等十多种民族。 办事处村村通公路、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电力设施完善,水利设施日趋齐备。城区内名胜古迹星落棋布,街道整洁,明清风格的古街古朴典雅,且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适宜于发展旅游业。城乡社会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年度公用设施维护建设总投资为10.188万元,万人拥有医疗卫生床位19个,办事处管辖学校4所,有教师92人,学生2920人。自来水普及率为58%,城市道路硬化率为96%,城市公共汽车数量为10辆。 XXX县XXX街道办事处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平均海拔1319米。年平均温度15°C,年降雨量1580毫米,全年无霜期230天,光照充足,水源充沛,立体气候明显。 XXX县XXX街道办事处以山地为主,丘陵、盆地、河谷交错分布,具有天然的隔离条件,且气候温和,自然生态优越,蔬菜病虫害较少发生且容易防治。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低,“三废”污染少,土壤和浇灌水中有害物质含量低,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具有大范围、大规模生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蔬菜和有机蔬菜的潜力。 主要经济产业:农业特色产业,旅游,养殖业等,名特产品:天麻,竹荪,砂锅等。

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完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从国际经验来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本质特征是依托特色农业生产和农村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突出农民对二三产业的参与和利益分享。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有的地方存在脱离农民主体、脱离特色农业生产和特色农村资源的倾向,出现融合项目的同质化现象,需要在未来建立和完善相关机制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发展。 一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其实践早已存在,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阶段和升级版。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理论以产业融合、六次产业化、农业多功能性和价值链等理论为基础,最早来源于20世纪90年代日本农业专家今村奈良臣提出的六次产业化农业发展理念,认为农业发展要走一二三次产业融合之路。六次产业化的主体是第一产业,目的在于将农产品的附加值留在农村地区,使得农民分享来自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收益。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农业本身就具有多功能性,不仅有生产功能,也有生态环境保护、文化传承、科普教育等功能,每一种功能都会衍生出多种业态。如果仅把农业作为第一产业,农业的生态、社会效益在市场经济中可能就无法实现,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的生态、社会效益就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得到实现,通过附加值的提升使得农民参与并分享到全产业链的增

值。 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以农业生产为基本依托,以农民为主体,以新型经营主体为引领,以利益联结为纽带,通过产业联动、要素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它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附加值提升。其本质特征是形成利益共同体,使得融合发展带来的农业附加值和就业岗位在农村地区内部化,突出农民对二三产业的参与和利益分享。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特色农业生产为基础。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根基在农业,只有农业发展可持续,才能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日本与韩国等东亚国家和地区在推进六次产业化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忽视对农业的扶持,同时强化政府严格监管,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业生产者的权益最大化,对向农业投资的工商业资本进行严格审核,限制股份所占比例,保证农民在合作中的主动权。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以特色农村资源为依托。日本强调地产地销和一村一品;韩国规定50%的原料来源于当地或者是自己生产。因地制宜地挖掘农村地区丰富的特色自然资源或传统资源,实行差异发展、错位竞争,可以避免产业同构、同质化竞争,把优势资源、特色资源发展成特色产业、主导产业,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 我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基础同样离不开农业生产,依托特色农业生产,可以有四种模式进行产业链延伸拓展,即农业内部产业重组型融合,以农业优势资源为依托,将种植业、养殖业的某些环节甚至整个环节联接在一起,形成农业内部紧密协作、循环利用、一体化发展的经营方式;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以农业为中心向

乡村振兴产业融合示范工作方案

陈堂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村 工作方案 (产业链延伸型) 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结合陈堂村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推进陈堂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助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我镇农产品加工业、休闲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发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陈堂村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陈堂村位于***镇东部,距***县城15公里,耕地面积3750亩,有473户,1713人。近年来该村采用“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现已发展核桃种植面积1600亩、预计亩产200公斤,收入8000元/亩。樱桃100多亩,收入30000元/每亩。现有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两家,年产值600余万元。陈堂村成立了宏兴旅游合作社和“泉家乐”家庭农场,实现了旅游发展专业化,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以核桃、樱桃和养殖为主要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大户承包等方式,该村生态资源丰富,重点发展核桃种植业。

二、陈堂村农村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优势条件 陈堂村具有得天独厚的核桃产业发展条件,现已发展核桃种植面积1600亩,均已进入挂果期。目前陈堂村集体与济宁森亚工贸有限公司签订核桃供应协议,年供应核桃260吨。实现核桃产业从生产、储存到精细化加工,一二三产业融合紧密,产业链延伸较长,为产业链延伸融合发展创造了条件,具备良好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优势。 (1)自然条件。陈堂村地势东高西低,地貌属山地类型,山地坡度小于25度的占总面积的60%,基岩为太古代片麻岩,分化程度较深,土层厚度25—50cm,温湿润季风气性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年日照时间2745小时,无霜期190天,土壤以褐土分布广。PH值5-7,有机质平均13.4%,以上因素均为核桃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2)产业链延伸效果显著。依托核桃加工产业链延伸,全村农业生产由粗放型向加工型、经验型向科学型转变,设施农业、品牌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猛。通过土地流转平台,引导企业建设规模化原料生产基地。积极鼓励涉农企业吸纳农村人力、土地、山区等资源,统一解决农民就业、福利和社会保障。陈堂村“纸皮核桃”荣获第十二届中国林产品交易会金奖。 (3)农业经营主体带动显著。积极探索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机制,激发产业融合发展活力,陈堂村通过引进农业产业化

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

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调查与思考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将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本文通过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梳理,试图提出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标签: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化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全国各地农业开始了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信息农业、高端增值农业等蓬勃发展,农产品加工基地、农产品直销市场等不断涌现。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的发展有效地推动了地方“三农”工作,实现了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的双赢。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农村三产融合将成为新常态下拉动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大竹县是一个百万人口的农业大县,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喜人,荣膺“西部竞争力十强”,是达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排头兵。近年来,大竹县积极探索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协同发展之路,并取得了实效。本文通过对大竹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梳理,试图提出县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考与对策建议。 1 大竹县一二三产业发展实践 大竹县围绕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和“夯实县域基础、率先全域发展”的总体要求,坚持“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活跃三产”的发展思路,努力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53.3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20.4‥54.3‥25.3。 1.1 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一产业 大竹县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实施农业“1243”工程,持续推进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发展山前种养循环经济带、山后粮经复合经济带;壮大粮油、蔬菜、畜禽、苎麻等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现代畜牧业养殖小区,实现畜牧业产值34.5亿元。推进农业现代化,突出抓好全省現代农业重点县和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集中连片发展主导产业2万亩。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创建,积极发展和规范运行农民专合组织,推动农业招商向农业选商转变,促进各类主体及农业产业项目与农户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积极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多渠道就业,巩固提升劳务输出数量和质量,劳务输转稳定在35万人次左右,劳务收入保持在35亿元以上。 1.2 实施“工业强县”核心战略,壮大二产业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学习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专家解读⑤ 《农民日报》( 2015年02月10日 01 版)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马晓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一个新亮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文件指出,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附加值;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农村服务业,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县)一业;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扶持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 根据国内外的发展实践经验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指的就是以农业为基本依托,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使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和销售、餐饮、休闲以及其他服务业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使得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紧密相连、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了农业产业链延伸、产业范围扩展和农民增加收入。很显然,以农业为基本依托,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农民分享三次产业“融合”中带来的红利,有利于吸引现代要素改造传统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有利于拓展农业功能培育农村新的增长点,有利于强化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新农村建设。 在国际上,日本今村奈良臣较早提出产业链整合、融合的发展理念。他认为,提高农民收入必须采取产业链整合的方式,1994年他提出农业的“六次产业”概念,即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六次产业,后来他又提出,六次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日本政府吸收了“六次产业”的发展思想,2008年制定《农工商促进法》,支持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途径项目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途径项目 XX的乡村有丰富的柑桔、茶叶、油桐、油茶等资源,可利用以上资源建立数个田园综合体,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发展生猪、羊、牛、兔、鱼等养殖业,种植业和养殖业综合发展,形成循环经济,并对以上的农产品进行初级加工和深加工,将农村的民间艺人集中在田园综合体中,把XX的民间艺术和民歌借助田园综合体的平台,向市民和游客开放,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力推XX的文旅融合发展。进而实现“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康养”、“旅游+体育”等的目标。 随着XX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但城乡差距较大,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创造城市人的乡村消费,通过城乡互动,在空间上把城市人和乡村人联系在一起,从而拉动农村的经济、弥合乡村的文化。田园综合体打造了城乡互动的平台,架构了城市与农村交流的桥梁、拉近了市民与和农民沟通的距离。满足了城市人呼吸农村新鲜空气、欣赏农村田园风光、享用农村特色美食、购买农村有机果菜、体验乡村美宿等的需求,达到了“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市民增乐”的目的。 一、XX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设计 XX的田园综合体包括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生态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体系,由农业产业区、生活居住区、文化景观区、休闲聚集区和综合服务区组成。 1、农业景观区 农业景观区是以农村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休闲吸引物,开发不同特色的主题观光活动的区域,是吸引人气、提升田园综合体效益的关键所在。利用当地资源环境、现代农业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优质农产品等,开发特色园圃等农事景观,让游客观看绿色景观,亲近美好自然。并依托观赏型农田、瓜果园、观赏苗木、花卉展示区、湿地风光区、水际风光区等,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田园风光和农业魅力。 2.休闲聚集区 休闲聚集区利用农村奇异的山水、绿色的森林、静荡的湖水、生态的湿地、农家风情建筑(如庄园别墅、小木屋、传统民居等)、乡村风情活动场所(特色商街、主题演艺广场)等,发展观山、赏景、登山、玩水等休闲体验活动。使城乡居民能够深入农村特色的生活空间,体验乡村风情活动,享受休闲体验带来的乐趣。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乡村振兴作用研究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第4期 29 一基金项目:本文属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乡村振兴作用研究?(201810378129 )研究成果.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对乡村振兴作用研究 孙一岩一王一宇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安徽蚌埠233040 )摘一要:农村经济的发展会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体水平,所以我国当前正在积极的进行农村发展和振兴.就现实研究来看,农村振兴依靠传统的手段必然无法达到效果,一方面是农村的产业结构单一,就业规模小,无法为经济的大规模提升提供保障,其二是农村产品的基础性比较强,如果仅仅是依靠农产品发展农村经济,其必然会被工业剪刀差所拖垮,所以农村经济要实现振兴,需要做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将一二三产业进行融合.简言之,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对于乡村经济振兴有着突出的作用,所以具体的分析这种作用能够为农村发展指明方向和道路. 关键词: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 2一一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一一一d o i :10.19311/j .c n k i .1672G3198.2019.04.012一一就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来讲, 要实现乡村振兴,需要从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能够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从而促进农村多产业发展.而多产业的发展能够加强农村经济发展基础,这可以为乡村经济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其二是目前的城乡联动发展政策为农村的产业承接提供了机遇,尤其是在农业机械化生产水平提高的大环境下,产业承接能够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这样,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会显著的增加.收入的增加刺激消费,消费的提升带动经济的发展,这会构成一个良性循环.总之,将一二三产业融合作为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方式和途径,并基于融合做三产业的构建和发展现实意义显著. 1一一二三产业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意义 一二三产业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要类型,其对于 农村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意义,具体分析不同产业的意义可以更加全面的认识产业价值. (1 )第一产业的作用分析.第一产业是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本.就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乡村经济发展所仰仗的重要资源便是土地,所以说土地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基于土地的利用,乡村经济发展中有着种植业二林木业以及养殖业等,这些产业为乡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活力.简言之,第一产业是乡村经济结构中的核心,是乡村经济的根本,所以稳定产业发展现实意义显著. (2 )第二产业的作用分析.第二产业是乡村经济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的重要辅助力量.从具体的分析来看,第一产业的发展会受到极端天气等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脆弱性比较强,所以要想保证农村经济的进步,不能仅依靠第一产业.相比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抗灾能力和稳定性更强,而且当前阶段的城市产业转移和农村劳动力解放为乡村第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所以现阶段的乡村第二产业发展速度和水平在明显的提升.简单来讲,乡村第二次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正好解放的大量的劳动力,这些就业岗位为劳动力的合理安排提供了条件,所以说第二产业成为了乡村经济安全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3 )第三产业的作用分析.第三产业是乡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简单来讲,乡村经济最稳定的支持是第一产业,其规模大,比重高,对于乡村经济的整体性进步有显著的作用,而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承担者,而且第二产业丰富了乡村经济结构,对于乡村经济发展安全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至于第三产业,因为当前的农村经济发展观念和模式尚没有较为突出的转变,所以第三产业的发展依然比较慢.但是在当前乡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中,部分区域已经通过试点的方式加强了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利用,第三产业的布局进一步的丰富了乡村经济发展结构,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的新鲜的力量. 2一一二三产业融合的价值分析 分析现阶段的乡村经济发展,产业融合已经成为 主要的趋势,而就产业融合的具体分析来看,其具有三方面的突出价值. (1 )产业结构价值.其一是产业融合调整的了乡村产业结构,实现了结构的合理性发展.过去的乡村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占据着绝对的优势,这种产业结构类型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产业融合的进行,一二三产业的分工更加的明确,过于由政策进行调整的内容,现阶段已经开始由产业自身以及市场进行调节,所以产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在明显的提升,产业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越来越显著,这是产业融合所产生的突出效果. (2 )经济基础价值.其二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有效的提升了乡村经济发展的经济基础.农业经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比如气候二市场二交通以及技术等,所以具有脆弱性,而且农业经济本身的提升范围有限,因此整体的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但是随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融入,农业经济有了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的支撑,其不仅基础变得更加强化,抗风险能力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再者,一二三产业之间本身具有互补性,所以产业融合后乡村经济的基础价值有了明显性的上升. (3 )发展可持续价值.其三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使乡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具体来看,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实现的第一产业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试点背景 (1) 一、基本情况 (1) 二、基础和优势 (3) 第二章试点总体要求 (8) 一、指导思想 (8) 二、基本原则 (8) 三、申报试点的类型和理由 (9) 四、发展定位 (10) 五、试点目标 (10) 第三章试点示范主要内容 (12) 一、构建“2+3+N”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12) 二、推进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 (13) 三、推进工业与农业融合 (19) 四、培育多元化产业融合主体 (20) 五、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26) 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30) 七、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 (31) 第四章机制创新 (33) 一、创新产业融合投融资机制 (33) 二、积极推进农业规模经营 (35) 三、进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36) 四、加快构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框架 (37) 五、大力引入工商资本 (38)

第五章重点建设项目 (41) 一、农业建设项目 (41) 二、景点景区建设项目 (44) 三、农产品加工建设项目 (45) 四、商贸物流建设项目 (45) 五、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45) 六、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 (48) 第六章实施进度安排 (58) 一、实施年限 (58) 二、进度安排 (58) 第七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61) 一、投资估算 (61) 二、资金筹集方案 (63) 第八章保障措施 (64) 一、加强组织领导 (64) 二、制定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64) 三、强化招商引资 (65) 四、加强政策宣传 (65)

中共中央2015年、2016年连续两个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2017年1号文件明确要求:深入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工程,支持建设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3号)。湖北省2017年1号文件、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政办发…2017?1号)对我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为落实上述文件精神,开展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厅、省经信委、省商务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旅游委等部门《关于开展全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乡(镇)申报的通知》要求,我们编制《**县**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实施方案》。 第一章试点背景 一、基本情况 (一)**镇概况 1、基本情况 **镇位于**县中部,大别山南麓,全镇版图面积52.04平方公里,下辖21个行政村、1个社区,184个村民小组,7251户,总人口2.22万人。森林覆盖率达到80%,属滨江平原向山区过渡的低丘陵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均日照时数2086小时,年均雨量1240毫米,多年平均气温17℃,无霜期263天。 2、区位交通 **镇交通优势明显,距**县城18公里,距黄冈市区36公里,距

康养产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19.09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未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指导,也是我国社会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对农村经济发展高度重视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围绕中心城市的发展和扩大,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单方面长期流向城市,虽然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在国家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红利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农业产业转型缓慢,城乡差距逐步扩大是我国社会经济面临的不争事实。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振兴,其核心是农业产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但是传统的单一农业产业由于其先天的弱质性和后天的发展畸形,导致农业产业转型存在诸多的障碍,农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无疑是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 康养产业作为一种多元化的新型产业,其发展对环境、健康、文化、休闲等具有较高的要求,同时,随着我国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对康养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与日俱增的态势。在乡村振兴和大健康战略背景下,康养产业在农村的布局和发展需要良好的环境、健康的食品、优雅的生活、优质的服务等基本要素,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目标的指引下,如何利用康养产业发展的契机,找准农村产业之间的联系以及康养产业发展的机遇,以康养产业的发展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1 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内涵 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最先由美日等发达国家提 出,日本提出六次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是农村产业创新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模式,农村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产业化为核心,引入工业的发展理念,融入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以城乡融合发展为载体,推进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其主要内涵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第一,优化第一产业为根本。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农村产业的发展始终是以农业为基础。所以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进程中,必须始终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以优化农业产业格局为重点和抓手,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龙头企业等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打破传统农业的单一小范围经营,推动农业产业向机械化、规模化、市场化方向发展,在市场化发展的过程中遵循产业发展趋势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 第二,做强第二产业为重点。农业产业化发展最直接的路径就是走农产品精细加工的道路,以第二产业的发展为重点,推进农业产业的高附加值道路,创新农业品精深加工产品,并且积极促进农业与旅游业、商贸流通等高附加值产业对接,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第二产业的发展是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在支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农村产业振兴更多的聚焦于乡村旅游和农业种植本身。而对延长产业链,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为主的第二产业关注甚少,成为农村产业体系构建的短板,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第二产业的发展与做强依旧是重点。 第三,做大第三产业为核心。以旅游、商贸流通、冷链物流、休闲农业、创业农业、农业服务等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发展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核心。农村产业体系构建和农业产业化要寻找新的突破点,必须借助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是保障地区稳定,提供就业、税收,维护农民利益的保障性产业,也是支撑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产业,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构建农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体系的核心依然是第三产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以农村生态环境优化为本底,带动以农村旅游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农村第一产业和一二产业融合向第三产业的拓展,推动农村高质量产业体系的构建和农村社 摘 要: 2018年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被置于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首位,但是过去十几年我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农村产业在单一传统农业的支撑下越来越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创新农业发展方式,破解农业产业弱势,提升农业发展地位的重要手段和路径。在诠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涵和机制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康养产业发展的特征,揭示康养产业发展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探索康养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兴旺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康养产业;产业兴旺;农业产业化; 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基金:西华大学大健康管理促进中心平台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康养产业引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DJKG2019-026)。 作者简介:陈海鹏(1996- ),男,甘肃天水人,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 康养产业引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陈海鹏 (西华大学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

赵海 论农村一二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赵海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内容提要:本报告集中探讨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当前我国农业链建设面临的挑战出发,报告分析了中央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探讨其理论渊源和概念内涵,并结合笔者的调研归纳出几种典型的经验模式,提出了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建议。报告认为,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要把握好农业要与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共振、加工流通增值收益要让农民共享这一准则,建立起消费导向和利益共享两大机制,培育发展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三类主体,重点抓好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产业集群和企业集聚、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四大任务。 2014年12月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把产业链、价值链等现代产业组织方式引入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2015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从政策层面看,这是在国家层面首次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这个概念,可以说是一个全新的政策词汇。从理论层面看,目前理论界关于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还很少,讨论也多限于对策分析,缺乏对这一政策创新的系统探

讨。本文从当前我国农业链建设面临的挑战出发,分析中央提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时代背景,探讨其理论渊源和概念内涵,并结合笔者的调研提出几种典型的经验模式,试图勾勒出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致图景。 一、政策背景 众所周知,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发展态势良好,粮食生产“十一连增”,农民收入“十一连快”,官方称之为农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然而,在靓丽数据的背后,也隐藏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农业竞争力连年下降,粮食库存压力巨大,资源环境不堪重负,农民增收略现疲态,粮食和油脂加工业以及部分畜牧行业在生死线上挣扎,从这个视角来看,也可以认为农业困难重重、危机四伏。在这个时间节点,中央提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笔者以为,正是基于当前无序的生产发展和滞后的产业链建设之间的矛盾。解构这一矛盾,可以将其归纳为“两个脱节”。 从产业链上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相互脱节。在农产品主产区,主要表现为当地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竞争力不强,没有形成聚集效应和规模经济,加工转化能力不强,无法有效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主产区成为“原”字号农产品的调出地。在加工区和主销区,主要表现为上游基地建设滞后,原料多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