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检验科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检验科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流程.doc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为保护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避免实验室感染,制定本制度。 1、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 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静脉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 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 用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入医疗废物 专用袋。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以打印单发放。 7、检验科及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医务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 洗手。操作场所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安装洗眼装置。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 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 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6 、储血设备应专用于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 1 次,每月对冰箱内 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 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 200CFU/m3 且无霉菌生长。 7、严格无菌操作,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 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 理。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 参照WHO《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手册》以及《贵州省卫生厅关于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规定》和医院??管理及“三甲”创建中有关实验室安全的要求,开展一系列,保证实验室安全的顺利实施。 一、加强管理,提高对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认识 1、完善实验室安全层级管理体系。 2、广泛宣传,树立安全意识。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实验室安 全培训。科室将通过板报、专题讲座等形式,大力宣传实 验室安全的重要性,努力营造建设实验室安全的工作氛围。 二、综合整治、确保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成效 1、定期检查。每个季度组织人员进行实验室安全的全面检查 2、认真做好检查记录,发现隐患及时解决 三、实验室安全主要工作安排 1、个体防护用具的完善,力争在有生物安全要求的部门配备 规范的防护服(如隔离衣、连体工作服、围裙)、一次性使 用橡胶手套、安全眼镜、护目镜、洗眼装置、防护罩(面 具)和应急淋浴设备(洗涤设施)。 2、实验室硬件设施的完善:完成实验室装修,明确实验室分 区,绿色环保实验室

3、连续仪器设备的实验室安全全面检查: 1)所有仪器设备是否都经过安全使用认证? 2)在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之前,是否进行了清除污染工作?3)生物安全柜和通风橱是否进行定期检测和保养? 4)高压灭菌器和其他压力容器是否定期检查? 5)离心机的离心桶及转子是否定期检查? 6)是否有盛放玻璃器的安全容器和是否配备并使用供丢弃锐器的容器? 4、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1)在重要地点放置急救箱; 2)在显著和必须位置张贴生物安全标志; 3)与医院职工保健部门共同制定与实验室工作有关的免疫计划; 4)举行正确的生物安全操作的培训,鼓励实验室成员报告潜在的暴露事件 5、实验室培训生物安全培训计划: 1)职业暴露和化学危险品溢出后的应急预案; 2)实验室安全的全面认识。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461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通用 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主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

生物安全自查报告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报告为进一步规范我站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按照市卫计委统一部署,我站对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表,对实验室进行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和人员 对我站“实验室生物安全委员会”进行了人员调整,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实验室负责人为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并在检验科和业务科设置了兼职的生物安全员,负责该工作的具体检查,并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培训,使其熟悉掌握工作中涉及的相关内容。 二、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 实验室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等)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血站质量管理规范》、《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等技术规范,对试验活动涉及的病原微生物进行风险评估后,交站生物安全委员会审核批准。 三、实验室质量体系文件和管理制度 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分为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操作规程、记录等四个层次的文件,还编写了《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详细规定了诸如实验室管理,人员培训,消毒,人员防护要求,事故处理,职业暴露处理及传染病报告等方面的程序文件,日常工作严格按照体系文件的规定进行,并按照规定做好相关记录。

四、人员培训与管理 实验室人员每年均参加委站两级的生物安全等专业技术培训,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处理程序。 五、不合格项的识别控制 X月份,省卫计委组织专家组,对我站进行了三年一次的换证技术审查,我科室接受了专家组《血站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审查,包括生物安全等内容,科室工作得到专家组的认可,一次性通过验收。针对专家组提出的不合格项,进行原因分析,制定纠正措施并以整改到位,最后由质管科对实施效果进行跟踪验证。 六、内审和管理评审 我站每年均参加XX协作组组织的专家内审,内审活动有内审计划,内审员全部取得相关资质并有授权,内审活动覆盖所有环节。 每年底,我站对所有流程进行一次管理评审,验证质量体系运行的充分性、适宜性和有效性。 七、实验室布局、设施和设备 实验室入口处张贴了醒目的生物危害标志及其说明,并设有门禁系统,实验室内部生物安全等各类标识较为齐全,紧急撤离路线标识明显。实验室内干净整洁,无杂物,无与实验活动无关的物品。84消毒液和乙醇(75%)均在有效期内。洗眼装置能够正常使用,工作人员可以正确使用。仪器根据实际使用状态张贴相应的状态标识,“正常使用”标识为蓝色,“维护中”标识为黄色,“停用”标识为红色。实验室配备不间断电源,保证应急供电。每台(套)关键设备均

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自查整改报告

***医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自查整改报告 为深入实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市卫计委关于开展2017年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项检查工作通知》,进一步规范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根据区卫计委安排,对我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进行自查,自查情况如下: 一、实验室资质和备案情况 医院检验科已于2017年六月向区卫计委申请BSL-2实验室备案。PCR实验室资质已于2016年10月通过**市临检中心现场评审!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机构、管理体系及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 我院已成立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及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主任,副院长***、***任副主任,委员会明确了职责,建立了工作制度,详细了规划了生物安全管理的工作细则。检验科在此基础上建立实验室安保制度,并定期对有关生物安全各项规章制度的运行情况进行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实验室所从事的实验活动均严格遵守有关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指定专人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同时,对检查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定期召开会议讨论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三、人员培训与管理 目前检验科共有工作人员*名,其中全部为专业技术人员,本科学历*名,中专学历*人,均获得医学检验专业资格资质(副主任检验师*名,主管*名,检验师*名,检验士*名),全体人员获得艾滋病检测专业技术培训合格证,两名人员获PCR培训上岗证,实验室工作人员每年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建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所有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有关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 四、实验室环境、设施及设备 实验室入口处及内部张贴有生物安全危害标识,走廊设置紧急撤离路线标识。实验室内干净整洁无与实验无关物品,门禁系统已安装使用。实验室内各消毒用品均在效期内,实验室内设有洗手池及洗眼装置。各仪器运行状态正常,均有相关操作及维护程序。实验室内配备4台生物安全柜,放置位置合理,使用规范,均已定期更换滤网并委托专业机构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实验室备有高压灭菌器,运行状态良好。 五、实验室记录和档案 目前实验室尚未通过生物安全审批,但已申请BSL-2实验室备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均有记录,样本保存及销毁均有记录,消毒液配置及使用均有记录。实验室备有紧急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正式 版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 检验科要根据具体条件,需要拟订安全技术规范,切实遵守,并定期检验落实情况。工作人员要熟悉电路总开关,灭火水龙头,灭火器的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 2 菌种、毒种、剧毒试剂及贵重仪器物品应指定专人保管,要有防偷防盗措施,单独建立帐册,记录进货及领用数量、领用人及日期。科室要有严格的定期检查制度。 3 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如触电、失火、玻璃割伤、针头刺伤、烧

伤、不慎中毒、传染性标本的污染等,实验室应有应急处理的方法,有关人员均应熟悉。 4 实验室的用电设备、电源线路、煤气、给排水系统的安全性是否符合使用要求,要正确使用,特别不能带电检修仪器。 5 使用强酸、强碱、腐蚀、有害、易燃、易爆品时,应在适当的环境下正确操作,防止腐蚀、灼伤、中毒、火灾和爆炸等时间发生。 6 注意门、窗安全,防盗防窃。 ——此位置可填写公司或团队名字——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1.生物安全管理体系 1.1紧急事件电话和办公室联系方式 救护车/火警/警察120/119/110 生物安全负责人:医院院长(负责人) 生物安全办公室:检验科主任 实验室平面图、紧急出口、撤离路线: 1.2生物安全管理机构 生物安全负责人:医院院长 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医院主管院长,主要管理部门和检验科负责人 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检验科主任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各专业实验室或专业组负责人 生物安全办公室:设在检验科办公室内,主任:检验科主任成员:各专业安全员1.3职责 1.3.1生物安全负责人 淮安市第三人民医院法定代表人为生物安全负责人。生物安全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 ◆负责建立本单位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批准和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危害评估等重要文件。

◆保持与生物安全办公室的联系。 1.3.2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 各专业实验室主任为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 ◆全面负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决定并授权进入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监督有关法规和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违规行为并有权作出停止实验的决 定。 ◆任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具体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负责制定和实施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 ◆负责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现场处置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以及处理意见向生物安 全办公室报告。 ◆负责对涉及感染性物质的研究计划、方案以及操作程序等,实施前的生物安全 审查。 1.3.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 ◆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以及技术规章方面的咨询工作。 ◆就技术方法、程序和方案、生物因子、材料和设备进行定期的内部安全检查。 ◆纠正违反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 ◆在出现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或其他事故时,协助事故调查。 ◆检查和监督实验室废弃物的有效管理与安全处置。

检验科生物安全制度(2016新)

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 页 码 目录名称 一、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1 二、工作人员安全防护制度?????????????????3 三、实验室安全防护制度??????????????????5 四、标本采集运输制度???????????????????6 五、菌、毒株保管制度???????????????????8 六、尖锐器具安全使用制度?????????????????9 七、废弃物处理制度????????????????????10 八、安全应急处理制度???????????????????11 九、实验室准入制度????????????????????14 十、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8) 十一、检验科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19

实验室内务管理制度 1.目的 根据卫生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为加强科室实验室管理,确保检验质量,防止实验室污染,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本科实验室按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标准管理;本规定使用于本科所有实验室。 3.具体内容 3.1本科实验室是进行临床检验和教学科研实验的场所,不作它用。 3.2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是受过专业教育的技术人员。在独立进行工作前还需在中高级实验技术人员指导下进行上岗培训,达到合格标准,方可开始工作。 3.3实验室工作人员、外来合作者、进修和学习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及其岗位之前必须经过实验室主任的批准。 3.4非本室人员到实验室做实验,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并办理有关手续。 3.5非实验有关人员和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在实验室内不得进行与实验无关的活动。 3.6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必须被告知实验室工作的潜在危险并接受实验室安全教育,自愿从事实验室工作; 3.7进入实验室时,应穿着工作服或罩衫等防护服。当知道防护服已被危险材料污染应立即更换。离开实验室区域之前应脱去防护服。 3.8禁止在工作区内使用化妆品和处理隐形眼镜。长发应束在脑后。在工作区内不应配带戒指、耳环、腕表、手镯、项链和其它佩饰物品。 3.9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吃饭、饮水等。以上活动应在检验科专用休息室内进行。 3.10工作中工作人员必须戴手套,以防生物危险、化学品污染,冷和热,标本污染,刺伤、擦伤等。在工作完成或中止后应摘掉并放入垃圾袋中,教医院污物处理中心处理。摘除手套后、使用卫生间前后、离开实验室前、进食或吸烟前、接触每一患者前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示范 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 检验科要根据具体条件,需要拟订安全技术规范, 切实遵守,并定期检验落实情况。工作人员要熟悉电路总 开关,灭火水龙头,灭火器的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 2 菌种、毒种、剧毒试剂及贵重仪器物品应指定专人 保管,要有防偷防盗措施,单独建立帐册,记录进货及领 用数量、领用人及日期。科室要有严格的定期检查制度。 3 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如触电、失火、玻 璃割伤、针头刺伤、烧伤、不慎中毒、传染性标本的污染 等,实验室应有应急处理的方法,有关人员均应熟悉。 4 实验室的用电设备、电源线路、煤气、给排水系统 的安全性是否符合使用要求,要正确使用,特别不能带电 检修仪器。

5 使用强酸、强碱、腐蚀、有害、易燃、易爆品时,应在适当的环境下正确操作,防止腐蚀、灼伤、中毒、火灾和爆炸等时间发生。 6 注意门、窗安全,防盗防窃。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推荐版

检验科生物安全手册 文件编号:XCJ-f01-01~30 第A版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卫生部《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以下简称《名录》)及《江苏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定(试行)》(苏卫科 教〔2007〕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编制 编制: 审核: 批准: 生效日期: 徐州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

目录生物安全手册总则 生物安全组织结构生物安全委员会成立文件、任命文件 徐州市传染病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安全组织管理图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组织领导、职责与权限 准入制度 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感染性材料的管理 健康监护制度 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生物安全管理及实验室人员的培训制度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实验室生物安全评估 菌毒种管理 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 检验科消毒及废弃物处理制度 实验室危险品管理规定 实验室内务管理规定 实验室安全管理规定 检验科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烈性传染病实验室人员防护制度 实验室安全评估综述 实验室风险评估方法基本概念 风险分级 岗位安全风险 病原微生物 评估机构和依据 风险评估内容 具体风险评估实验室设备和技术 个体防护用具 意外事故应对方案和应急程序 消毒和灭菌处理 高致病微生物保存和销毁 感染物质的运输 危害化学品,火电安全 应急预案 附1 急救 附2实验室设备和技术 附3实验室设施用品及使用说明

附4废弃物处理流程图 附5高致病微生物处理流程图附6负压BSL-2工作流程图附7紧急撤离路线图 附8实验操作自查 附9记录表格

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模板

生物安全手册 1.目的 预防各种感染因素对微生物实验室、实验人员和环境的污染。2.适用范围 整个微生物实验室。 3.岗位承担人员职责 微生物实验室负责人督促执行, 相关工作人员负责执行。4.具体工作程序 4.1.微生物危害评估 4.1.1.感染性微生物危险度等级分类 4.1.1.1.危险度1级: 无或极低的个体和群体危险。不太可能引起人或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4.1.1.2.危险度2级: 个体危险中等, 群体危险低。病原体能够对人或动物致病, 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社区、牲畜或环境不易导致严重危害。实验室暴露可能会引起严重感染, 但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而且疾病传播的危险有限。 4.1.1.3.危险度3级: 个体危险高, 群体危险低。病原体一般能引起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 但一般不会发生感染个体向其它个体的传播, 而且对感染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1.1.4.危险度4级: 个体和群体的危险均高。病原体一般能引起

人或动物的严重疾病, 而且很容易发生个体之间的直接或间接传播, 对感染一般没有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4.1.2.实验室分级: 4.1.2.1.根据处理的微生物及其毒素的危害程度将实验室各分为四级。各级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要求依次为: 一级最低, 四级最高。 4.1.2.2.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健康成年人已知无致病作用的微生物。 4.1.2.3.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或环境具有中等潜在危害的微生物。 4.1.2.4.三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主要经过呼吸途径使人传染上严重的甚至是致死疾病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 一般已有预防传染的疫苗。4.1.2.5.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 实验室结构和设施、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设备适用于对人体具有高度的危险性, 经过气溶胶途径传播或传播途径不明, 当前尚无有效的疫苗或治疗方法的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与上述情况类似的不明微生物, 也必须在四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中进行。待有充分数据后再决定此种微生物或毒素应在四级还是再较低级别的实验室中处理。 4.2.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程序 4.2.1.总则

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1.目的 为了保证检验科实验室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健康,避免重大医疗事故和人身伤害事件发生。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所有的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3.职责 科主任负责制定自查计划和组织各专业组人员,所有实验人员有对各自相关岗位的自查责任。 4.自查计划 科主任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科室全面的生物安全自查,同时不定期抽查。年末制定下一年的自查计划。 5.自查内容 5.1 各种设施和配置、标志 组织检查检验科入口或实验室入口各种生物和消防安全标识提示是否完整;各实验室功能区是否按照规定划分;各实验室的通风、水、电是否安全;各实验室的设施是否完全,是否配备相关的安全措施;对于生物安全级别要求高的,还应配备有更多的安全措施。 5.2 实验室消毒和废物处理 实验室每天实验结束后,均需进行台面、地面、空间的消毒,并保持有相关记录;同时由专人(保洁员)负责将实验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进行装包,放置医院规定地点,并记录;实验所需要的物品高压或者废弃物需要高压消毒的,由专人负责高压,并保持记录。 5.3 技术规范和操作规范的落实情况 各个实验区是否备有各种相关的SOP文件;各种实验的原始记录是否保存完整;各种操作是否按SOP进行。 5.4 设备和仪器运行情况 大型或重要的设备和仪器运行,需要有运行记录;一些对温度有要求的设备和仪器,要记录监测其温度;其他一些高级设备如生物安全柜,需要详细记录其

完整的运行参数;离心机定期进行去除污染,如遇裂管,还需进行消毒;对于故障的仪器和设备,应通知工程师维修,并有记录。 5.5 个人防护 实验室不应穿露脚趾的鞋,穿戴工作服,特殊的区域需要戴口罩和帽子;实验均需戴手套,实验完后,丢弃手套,随后洗手方可离开实验室;如工作中,接打电话,需脱手套,到工作区域外进行。 5.5 菌毒种及样本管理 每天的实验标本,应放置规定的地方,并记录保存数量;菌毒种,由专人保存在规定的地方,并上锁和记录;标本的过期销毁,由专人负责,并有销毁记录;菌毒种的移动或其他需要,需记录。 6.纠正措施 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制定纠正措施,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将自查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下一次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的内容。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编号:SM-ZD-85036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 度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检验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牢固树立“医疗安全第一”的观念,既保证患者安全,亦保证自身安全,杜绝事故,减少差错和纠纷。 二、严格遵守医院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值班、交接班制度,按时上、下班,人人在岗在位。 三、注意设备的安全使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四、加强医患沟通技能,建立相互尊重、相互谅解和平等协调的医患关系。检查时告知说明检查的利与弊,检查的必要性、可靠性及不确定性等,在保护患者合法权益情况下,也减少执业风险。发生医疗纠纷的,对于一般性的问题,应耐心沟通,争取理解,如患者未能理解或仍有较大分歧,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 五、急重危症患者及时处理,凡在本科室发生医疗紧急情况,全科同志均有责任和义务紧急处理:(1)就地检查病人神志、呼吸、心跳、血压等;(2)简单的心肺复苏;(3)电话通知急诊室或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协助抢救。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完整版)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目录 一生物安全手册总则 二生物安全组织结构 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四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 五实验室防火安全制度 六实验室用电安全制度 七实验室化学危险品使用准则 八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准则 九实验室消毒及废弃物处理制度 十实验室突发事件紧急预案

总则 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手册。依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 适用范围适用于进入检验科实验室所有工作人员。 修订国家及卫生部门涉及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发生修订更改时,本手册应相应作出修订。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及职责 一医院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全面负责医院生物安全工作。 责任人:刘锐军医院法人 二检验科成立生物安全三级管理组织。 一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科主任 1. 由科主任全面负责科内生物安全管理文件的制定。 2. 督促、检查各个专业组遵守、落实生物安全情况。 3. 设立生物安全监督员一名。 4. 组织全科定期、不定期的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法律、法规。二级生物安全管理:责任人专业组长 1 负责本专业组生物安全工作。 2 全面落实生物安全管理有关本组的相关制度。 3 对本组的生物安全工作要有管理、有检查、有落实记录。 4 组内监督员:由本专业组长兼任本专业组的生物安全监督员。 5 全面传达相关会议内容,在本组内要达到知晓率100%。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示范文本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生物安全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制度、措施落实到位,避免生 物安全事故,特制订本制度。 1、主任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生物安全全面检查,检查内 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是否完善、是否落实、实验室设施、设备和人员的状态、 应急装备、报警体系和撤离程序功能及状态是否正常、可 燃易燃性、传染性、放射性以及有毒物质的防护、控制情 况、废物处置情况等。 2、科室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全面管理,检 查、督促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每季度进行科室生物安全 工作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监督员工作记录、菌 (毒)株、样本的运输、保存、使用、销毁情况、生物安

全实验室的消毒和灭菌情况以及感染性废物的处理情况、生物安全设备的运行、维护情况、防护物资的储备情况。 3、生物安全监督员负责实验室日常工作的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内容包括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个人防护要求执行情况、实验室人员的生物安全操作是否规范等,及时发现、纠正违规行为,避免生物安全事故发生。 4、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制定纠正措施或实施整改,并进行跟踪验证。 5、按照资料、档案管理制度保存所有检查记录,及时归档。 6、将自查发现的问题作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计划解决。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

生物安全自查报告

生物安全自查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XX医院关于生物安全管理的自查报告 为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进一步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医务人员和公众健康,根据《人间传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和实验活动生物安全审批管理办法》、《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和《湖北省一、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基本要求》的具体细则,我院对检验科细菌室和感染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自查自纠工作,现将自查汇报如下: 一、建章立制,加强组织管理 检验科和感染科实验室均要求成立生物安全工作小组,要求部门负责人为生物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并指定专人进行生物安全的管理工作,目前编制有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制度、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手册和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应急处置预案,所有实验室活动均有实验记录并进行归档。 二、严格规范实验室功能布局 实验室分区明确,分为污染区、半污染区和清洁区,不同区域之间无交叉分布,实验室门有可视窗,并标示有生物安全标识和生物安全危害警告,工作人员衣物与实验室工作服及物品分开存放,在实验室清洁区处放置有挂衣的衣柜,实验室台面、墙壁、天花板和地面易清洁、无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实验室配备有生物安全柜并储备有足够的实验防护用品和器材,制定有实验室生

物安全事件应急预案,在实验室的出口处配备有洗手消毒设施,在工作区配备有洗眼装置,在消毒灭菌室配备有高压蒸汽灭菌器,实验室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实验室所有设备功能正常,状态良好,并进行定期维护。 三、积极加强实验室人员管理 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均经过职业技术的职称考试,考核合格并取得资质,实验室工作人员均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所有实验室的活动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非实验有关物品不得进入实验室,实验操作人员防护水平符合相关规定,实验室垃圾废物处理人员经过相关知识培训。 四、高度重视菌(毒)种及样本管理 实验室的所有标本均取自临床患者标本,实验活动结束后所有标本和菌株均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实验室不保存也不外运病原微生物菌(毒)种和样本。 五、规范管理实验室废物处理 实验室产生的垃圾、废物分类收集,并有内部交接记录,实验室内锐器处理使用锐器处理盒,实验室内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废弃前均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后送医院废物处理处集中处理。实验室设备维护、修理、报废移出实验室前均经过清洁、消毒灭菌,实验设备末端排出液均经过消毒处理,排放的废水符合国家规定。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护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安全,防止病原体通过实验室向外环境扩散,避免实验室感染,制定本制度。 1、检验科及实验室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罩、手套。 2、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3、严格无菌操作,静脉采血时必须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微量采血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片;对每位病人操作前洗手或手消毒。 4、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使用后的废弃物品,不得随意丢弃,放入医疗废物专用袋。 5、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处理。 6、报告单以打印单发放。 7、检验科及实验室应安装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医务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操作场所配备速干手消毒液,安装洗眼装置。 8、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9、菌种、毒种按《传染病防治法》进行管理。 6、储血设备应专用于血液及血液成分,每周清洁消毒1次,每月对冰箱内壁进行生物学监测,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和霉菌。冰箱内空气培养每月一次,培养皿细菌生长菌落<200CFU/m3且无霉菌生长。 7、严格无菌操作,采血时应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工作人员上岗前应注射乙肝疫苗,并建立定期体检制度,工作中应做好个人防护。接触血液必须戴手套,脱手套后应洗手。一旦发生体表污染或锐器刺伤,应及时处理。 8废弃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废血和血液污染物必须按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全)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制度。 一、准入制度 二、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 三、健康监护制度 四、生物安全自查制度 五、五、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六、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 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 八、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 九、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 十、医疗废弃物处理程序 十一、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一、目的 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二、围

适用于进入实验室检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所有工作人员。 三、职责 1、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2、进入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以本规定规自己的工作。 四、制度要求 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实施。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 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 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doc

检验科生物安全管理制度 1.检验科安全管理的目的是按照国家颁布的法令、法规,保障工作人员、病人和检验科人员的安全,保证仪器设备、有毒和易燃、易爆试剂的安全使用,使工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和条件下完成日常工作。 2.科主任要定期检查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并经常进行安全教育。 3.工作人员须穿工作服,必要时穿隔离衣、胶鞋,戴口置、手套。 4.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用后进行无害化处理。 5.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静脉采血必须一人一针一管;对病人进行采集前消毒。 6.无菌物品如棉签、棉球、纱布等及其容器应在消毒灭菌有效期内使用,开启后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7.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按医疗垃圾处理。 8.检验人员结束操作后应及时洗手。 9.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常规消毒。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处理,防止扩散。

10.对贵重仪器责任到人。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督查。 11.保证实验室电、水使用的安全,防止超负荷用电。使用电炉时一定要有人看守。下班前一定要检查水、电开关,关好门窗,注意防盗。值班人员要做好安全保卫工作。 12.使用强酸、强碱、腐蚀、有害、易燃、易爆品时,应在适当的环境中正确操作,防止腐蚀、灼伤、中毒、水灾和爆炸等事件的发生。 13.保护好防火设施,保持走廊通道畅通,便于火警时人员安全撤离。 14.做好电脑网络安全工作,防止病毒感染,防止泄密。 15.对工作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如发生医疗暴露等事件,要严格按照医院制订的应急处理方法处理,不得延误。 16.发现有不安全因素,应及时报告,迅速处理。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

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 一、医疗安全管理制度 1.目的: 制定医疗差错、事故的防范措施,熟悉差错、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流程,旨在杜绝或减少检验差错的发生,保证医疗安全。 2.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务实验室从事检验技术工作的全体人员。 3.职责: 3.1 科主任对检验科医疗安全管理负总责。对医疗安全定期检查、督促并负责处理差错事故。 3.2 实验室组长负责落实具体措施。 3.3 各技术岗位工作人员对本岗位检验报告负责。 4.医疗差错、事故防范: 4.1 加强对职工的医疗安全意识教育,紧紧绷牢医疗安全这根弦。科主任要及时发现存在的不安全隐患,并提出防范措施。一旦发生差错或纠纷,科主任要及时组织讨论,分析原因,对差错定性,必要时在全科会议上通报,组织全科人员讨论分析,使其它同志引以为鉴,防止再发生类似差错或纠纷。 4.2进一步改善职工的服务意识,加强医患沟通,特别是服务窗口,是最容易与病人发生口角的地方,因此,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及与病人沟通的技巧都很重要。 4.3 进一步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和操作技术规范,如检验结果审核制度、急诊管理及危急值报告制度、检验标本管理制度、异常结果复检规定、血球仪复检和镜检要求等,科主任经常性检查和督促落实情况。

4.4 严把检验质量关,加强检验报告审核工作。报告单发出前必须认真、仔细核对,对检验结果与临床诊断明显不符、阴性与阳性临界值结果、自相矛盾不能解释的、离谱的结果均要给予复查,并在报告单上注明“已复查”。对血清外观异常者也要注明,必要时与病区沟通。 4.5 坚守工作岗位,急诊标本及时检测,及时报告。属“危急值”结果必须立即复查确认,并按“检验结果危急值质量管理及报告制度”流程及时报告给临床。 4.6 做好实习生带教工作。实习生必须在老师指导下从事操作,检验结果必须由带教老师审核后签发。实习生发生的差错由带教老师承担责任。 4.7 加强标本的管理,认真采集和验收检验标本,仔细核对条形码上的信息,防止标本错采、错收、张冠李戴。不合格标本须及时退回并电话通知重新采集送检,以保证检验质量。已测标本和未测标本分开放置,标本存人冰箱前必须检查是否已检测过(即是否有未测标本混入其中);下班前也要检查操作台上、水浴箱及离心机内是否有未测标本,确保检验标本不遗失并保证及时报告。同时,作好记录,以备查询。为便于标本复查及查找差错原因,检测后的标本必须冰箱保存一周,骨髓片、染色体制片则要长期存档保存,征兵标本需保存三个月以上。 4.8 加强对职工的业务培训,除每月开展一次业务学习外,还要结合本科的工作实际,对职工进行技术考核,提高职工的业务水平。 4.9 工作期间严肃、认真、细致,不闲聊,不脱岗。 严格交接班制度,交接标本必须到人到位,交接双方须在交接班本上签字。 4.10 加强法制观念,不使用三证不全的试剂(无论质量多好),以防不必要的纠纷发生。

Sample 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 样品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 英文版

Sample 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 for Microbiological Activities According to the CDC Biosafety in Microbiological and Biomedical Laboratories (BMBL) 5th Edition found at: “Each laboratory should develop or adopt a biosafety or operations manual that identifies the hazards that will be encountered, and that specifies practices and procedures designed to minimize or eliminate exposures to these hazards. Personnel should be advised of special hazards and should be required to read and follow the required practices and procedures. A scientist, trained and knowledgeable in appropriate laboratory techniques, safety procedures, and hazards associated with handling infectious agents or materials must be responsible for the conduct of work with any infectious agents or materials. This individual should consult with biosafety or other health and safety professionals with regard to risk assessment.” (BMBL, 5th Edition, Section III, Page 32, Laboratory Practice and Techniques). A 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 should be readily available to assist investigators, technicians, and collaborators in routine and/or emergency operations using rDNA or infectious materials. The lab Biosafety Manual should also be available to safety, and emergency response personnel in case of an incident, accident, or an emergency in a specific lab area. It should be a working document, reviewed periodically, updated as necessary, and readily accessible to all personnel working in a lab or area with infectious and/or recombinant agents - preferably kept in the work area. A signature sheet that documents that all appropriate lab personnel working with infectious and/or recombinant agents have read and understand the provided information and/or materials should be a part of the lab Biosafety Manual. Dates of review by personnel should be on the signature sheet. (The BMBL requires at least annual updates on training – see above) A loose-leaf binder that can easily accommodate changes or new materials is the recommended option for maintaining a 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 The 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 should be a living, working document that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 for personnel engaged in the activities using biological and / or rDNA materials. Its primary focus should be to provide pertinent information to help execute the operations of the lab in a safe and professional manner. Contact the URCO (2-3224, comply@https://www.360docs.net/doc/ef12581292.html,) if you have questions or ne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laboratory biosafety manua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