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名人实现理想的事迹五篇

古今中外名人实现理想的事迹五篇

我们因梦想而伟大,所有的成功者都是大梦想家:在冬夜的火堆旁,在阴天的雨雾中,梦想着未来。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古今中外名人实现理想的事迹,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古今中外名人实现理想的事迹1

打造品牌,光靠广告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丁志忠在广告上获得成功之后,立即着手扩建全国的营销网络。他对经销商作出进一步的让利政策,鼓励更多的经销商加入自己的营销队伍。

一个初中尚未毕业的农村少年,在福建晋江沿海的一个小镇上捣鼓着一个制鞋的小作坊。20多年后,这个小作坊成了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还成为在香港上市的一家上市公司;小作坊的主人成了安踏(中国)有限公司的总裁,他就是丁志忠。

福建省晋江市的陈埭镇,20多年前是一个偏僻的靠海小镇。这里的人们靠捕鱼和出海的传统手段谋生。不少在海外谋生的侨民赚到钱后就把钱投到家乡办一些制造业,同时也给家乡提供大量的业务订单。制鞋业就是晋江最早涌现出来的一个行业,陈埭镇自然也就陆续兴起了一批鞋作坊。

1985年时,陈埭镇的农民丁和木参与了村里一家鞋厂的创办,不仅获得了办厂的经验,制鞋的技术,而且还积累了一定的资金。比较有远见的丁和木深知,要想把鞋厂办得更兴旺,就必须要想办法开辟广阔的销售市场。1987年时,丁和木把1万块钱交到儿子丁志忠手上,并将从镇上各鞋厂收购到的600双质地较好的鞋子一并交给儿子,让他把这批鞋子托运到北京去销售。丁和木是想让儿子在北京开辟一个晋江鞋业销售市场。这一年,丁志忠才17岁,初中尚未毕业。

到达北京后,丁志忠很快就进入了北京的“大康鞋城”,租了一个柜台,开始了自己的卖鞋生涯。当时在北京的鞋业市场,基本上都是被晋江的鞋商所垄断。为打开销售局面,丁志忠不辞劳苦,一户户商家挨门推销自己的产品。靠着勤奋、诚实、守信,丁志忠在北京立稳了脚跟。此后,仅仅是用了2年时间,丁志忠就把自己的鞋柜开进了北京的王府井商场。由于晋江鞋质量不错,在北京的销售还非常火爆,这也为丁志忠赚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边卖鞋边琢磨鞋子的营销技巧,钻研消费者喜欢什么样款式的鞋子。在北京打拚多年,丁志忠成了鞋业的营销专家。

当丁志忠在北京开的晋江鞋店专柜生意颇为红火的时候,丁和木觉得自己应该单独开一个制鞋厂,因为自己做鞋,儿子可以在北京卖鞋,这种配合应该是非常理想的状态。1991年初,丁和木在亲朋好友的帮助下,筹集到5、6万元资金,自己单独成立了一家制鞋厂,与另一儿子丁世家和女儿丁雅丽一起共同打理。丁和木的想法其实很简单,他创立这家鞋厂是为儿女们以后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4年,丁志忠带着从北京卖鞋赚来的40万元钱回到了晋江。当年的40万块钱算是一笔巨款了,丁志忠拿着这笔钱回到家乡是想把家里的制鞋厂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品牌,以品牌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丁志忠与父亲和哥哥商量,把制鞋厂改名为“安踏制鞋厂”,并自己担任主管营销的副总经理。在外闯荡多年,丁志忠对鞋的营销非常熟悉,因此,他在销售方面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能,把鞋厂的销售市场得到了进一步的开拓。丁和木见儿子丁志忠在经营方面很有天赋,而且把厂子打理的井井有条,于是干脆把厂子掌舵的重任交给了丁志忠。

接手安踏鞋厂后,丁志忠开始按自己的经营理念来办厂。他记得在北京卖鞋时,晋江的鞋质量并不差,但总是价格最低,一双鞋卖价不到20元,而当时国内的“青岛双星”、“上海狼牌”等价格都在百元上下,而且这些鞋相当一部分都是在晋江生产的。丁志忠深知晋江鞋卖不起价,主要就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知名品牌成为丁志忠心中最大的愿望。

当时,晋江的鞋厂几乎都是在接南美、东欧等地海外的订单,做的是贴牌产品。丁志忠经过认真思索后觉得,海外虽然有一定的市场,但是海外的市场全都加起来都无法抵得上中国的国内市场。于是,他决定在国内创建自己的营销网络,开安踏专卖店,打造自己的品牌,占据国内的中低端市场。

1998年,正当丁志忠苦于寻求打造品牌的方式时,一个从广告策划公司出来的客户总监叶双全投奔到了丁志忠的门下。他和丁志忠特别投缘,他极力建议丁志忠走体育明星代言的路子来打造自己的品牌,并告知世界级品牌耐克、阿迪达斯等都是请世界级体育明星作产品的代言人。丁志忠经过考虑后最终选择了世界乒乓球冠军孔令辉作为自己品牌的代言人。当丁志忠宣布以每年80万元的代言费,请孔令辉作形象代言人,并以每年300万元广告费投入CCTV—5时,遭到公司里不少人的反对。因为这两笔巨大的投入,几乎是安踏公司全年利润的三分之二了,因此不少人认为丁志忠赌得有些过大了。由于丁志忠的坚持,最终这一方案得以实施。

当孔令辉在CCTV—5喊出“我选择,我喜欢”这句安踏的广告词时,市场反应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在2个月之内甚至没有任何效果。就在丁志忠都感到有些忐忑不安的时候,2个月后,全国的商家蜂涌赶至晋江安踏的工厂里要求订货,安踏的销售部几乎每天都挤满了前来订货的客户。2000年,孔令辉在奥运会上夺得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后,丁志忠的安踏也一举成为全国的知名品牌。选择孔令辉为产品代言人是丁志忠最成功的一步。安踏公司2001年的销售收入还只是1个亿,而到了2006年则达到了12.5亿元。

打造品牌,光靠广告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自己的营销渠道。丁志忠在广告上获得成功之后,立即着手扩建全国的营销网络。他对经销商作出进一步的让利政策,鼓励更多的经销商加入自己的营销队伍。到2010年6月时,安踏的专卖店已达7500余家,基本上囊括全国三级城市的主要街道。

丁志忠的成功,令晋江一大批鞋商纷纷仿效他的做法,也请各大体育明星作自己产品的代言人。一时间,CCTV—5成了晋江运动鞋的专用频道了。丁志忠这时早已由体育明星代言而转为重大赛事的赞助商了。他开始每年投资4000万元赞助中国篮球联赛(CBA)。因为这时候,丁志忠不仅仅做运动鞋,而且还生产系列运动服装。

在安踏公司不断发展壮大后,公司一直比较富有,根本不缺钱,无需从社会融资,所以丁志忠一直以来都是拒绝外来投资的。2004年6月28日,当李宁公司在香港上市后,丁志忠突然觉得,自己也应该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虽然只是一种意念,但是,经过他的智囊们充分的论证,上市成为公众公司确实大有益处,不仅能够筹集到一笔不菲的资金,而且还可以规范公司的治理结构,消除家族企业的各种弊端,扩大公司本身的知名度,更好地吸引各类管理人才。丁志忠决定谋求去香港上市。于是,把科尔尼请来做战略规划,让浩腾代理媒体广告投放,聘毕马威做会计事务,将品牌管理外包给智威汤逊,雇摩根士丹利做上市保荐人。一大批世界顶级机构在为安踏做着上市的前期工作。

2007年7月10日,安踏在香港成功上市,筹资31.7亿港元,远超过李宁在香港上市所筹资4亿元的规模。有了充足的资金,丁志忠不再局限于赞助国内篮球联赛了,他瞄上美国的NBA赛场。因为在安踏IPO过程中,休斯敦火箭队老板亚历山大投资了2.34亿港元,持有安踏8.2%的股权。上市当年,丁志忠花巨资一口气签下了火箭队佛朗西斯、斯科拉、维尔斯三位球员。

不过令丁志忠最骄傲的还不是在香港成功上市,而是2009年6月,安踏一举击败竞争对手李宁、阿迪达斯等,成为中国国家奥委会体育服装赞助商。这就使得中国体育健儿从2009年~2012年间的10多项重大赛事中,将身着安踏运动装,驰骋在世界各大赛场。

丁志忠品牌战略和营销战略的成功运作,使安踏运动鞋连续8年位居国内榜首位置。2010年,安踏发布的年度财务报告称,其营业额上升至74.08亿元,净利润达到15.51亿元。

古今中外名人实现理想的事迹2

一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古今中外名人实现理想的事迹3

20岁创立自己的公司;30岁赚到上亿美元的钱用于投资;40岁选一个重要的行业,然后把重点都放在这个行业上,并在这个行业中取得第一;50岁,实现梦想,公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60岁把接力棒交给接班人,退休。我的人生一直是按照我的计划在走。

我的一生按照我的计划在走

我大概30年前创立了软银公司,当时我没钱,没有经验,也没有生意上的关系,有的只是激情,还有一个成功的梦想。我要成为在日本甚至全球非常成功的人,提供新技术,给人们提供新的生活方式,我希望通过电脑以及后来的因特网的力量,来实现我的梦想。

30年前,我曾经一无所有,但现在我们公司雇佣两万多名员工,收入达到260亿美元,有几百个互联网公司,我不断实现了我的梦想。六七年前,当我们开始高速宽带业务的时候,我们是亏损的。我们想改变网络基础设施,这样网民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高的速度,我们要挑战的是NTT,国家垄断的电信公司。那是很大的一个竞争对手,而我们是一个很小的公司,所以我们一开头要承受非常大的损失。但我们还是活了下来,并且赢得了非常高的利润。十年之前,我们的互联网、电信业务只占总收入1%以下,大多数收入都是电脑软件分销、杂志出版等。现在,我们已经完全脱胎换骨了,互联网和电信业务占99%,我们不断地挑战自己、改变自己,不断创新,这一切为我们带来了丰硕的成果。

我19岁在美国求学,在杂志上看到了微型电脑的图片,当时非常吃惊,我觉得这就是未来所在,这将会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会改变人类的历史,所以我就想,我一定要把我的一生赌在我的微电脑上。今年我已经50岁了,但是这个热情从来没有改变过。我对我的人生做了50年的规划:20岁创立自己的公司;30岁赚到上亿美元的钱用于投资;40岁选一个重要的行业,然后把重点都放在这个行业上,并在这个行业中取得第一;50岁,实现梦想,公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60岁把接力棒交给接班人,退休。

我的人生一直是按照我的计划在走,当我回头看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我一直不断地对自己重复,最重要是精神:你得有激情帮助社会、帮助人们,这会给我们带来最好的结果,我们不是为了钱,也不是为了其他的东西。然后要有一个愿景,我的愿景就是跟电脑、互联网连在一起,它们会成为强有力的工具来帮助人们。

如何去成功,如何实现愿景,如何去贯彻精神,我有非常具体的战略。

回到我19岁的时候,我有许多想法,我有一个单子,上面写了25个理想,包括我想成立什么样的公司,都在这个单子上。接下来我要把我的力量灌输到哪里去呢?我一旦有了目标,我就要全心全意实现它,那就是软银。对很多人来说,都可以制订这张清单,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愿景,但是你决定好就一定要全心全意去做,因为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成功不会仅仅几年之后就降临,而是需要多年的努力,所以我觉得大家应该准备好自己的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