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导引原理的三维模糊导引律设计

比例导引原理的三维模糊导引律设计
比例导引原理的三维模糊导引律设计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约翰逊计数器

环形计数器是由移位寄存器加上一定的反馈电路构成的,用移位寄存器构成环形计数器的一般框图见图23-5-1,它是由一个移位寄存器和一个组合反馈逻辑电路闭环构成,反馈电路的输出接向移位寄存器的串行输入端,反馈电路的输入端根据移位寄存器计数器类型的不同,可接向移位寄存器的串行输出端或某些触发器的输出端。 图23-5-1 移位寄存器型计数器方框图 23.5.1 环形计数器 23.5.1.1 电路工作原理 图23-5-2为一个四位环形计数器,它是把移位寄存器最低一位的串行输出端Q1反馈到最高位的串行输入端(即D触发器的数据端)而构成的,环形计数器常用来实现脉冲顺序分配的功能(分配器)。 假设寄存器初始状态为[Q4Q3Q2Q1]=1000,那么在移位脉冲的作用下,其状态将按表23-11 中的顺序转换。 当第三个移位脉冲到来后,Q1=1,它反馈到D4输入端,在第四个移位脉冲作用下Q4=1,回复到初始状态。表23-11中的各状态将在移位脉冲作用下,反复在四位移位寄存器中不断循环。

由上述讲讨论可知,该环形计数的计数长度为N=n。和二进制计数器相比,它有2n-n个状态没有利用,它利用的有效状态是少的。 23.5.1.2 状态转换图和工作时序 表23-11中是以1000为初始状态的,它所对应的状态转换图见图23-5-3。如果移位寄存器中的初始状态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状态转换图。图23-5-4给出了四位环形计数器可能有的其它几种状态转换图。 图23-5-3 状态转换图 (a) (b) (c) (d) 图23-5-4 四位环行计数器其它的状态转换图 图23-5-4(a)、(b)、(c)三个状态转换图中各状态是闭合的,相应的时序为循环时序。当计数器处于图23-5-4(d)所示的状态0000或1111时,计数器的状态将不发生变化。这两个状态称为悬态或死态。 四位环形计数器可能有这么多不同的循环时序,是我们不希望的,只能从这些循环时序中选出一个来工作,这就是工作时序,或称为正常时序,或有效时序。其它末被选中的循环时序称为异常时序或无效时序。一般选图23-5-3的时序为工作时序,因为它只循环一个“1”,不用经过译码就可从各触发器的Q端得到顺序脉冲输出,参看图23-5-5。

立体构成教案 (1)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概念 除开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既然共属于"空间艺术"。那么无论各自的表现形式如何,它们必有共通的规律可循。近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取得了以"立体构成"作为空间艺术基础的经验(类似绘画中的基础是素描、色彩一样),并已由实践证明,它直接有助于创作与设计,是用于基础教学的新学科。了解和研究立体构成,并通过训练,掌握其原理及构成形式、过程和方法,对每一位艺术家或设计家所从事的创作而言,便如同医生熟知了各种药的药性,只待在医疗实践中对症下药了。 一、立体--三次元 (一)、立体的概念 立体是实际占有空间的实体。它较之于在二次元的空间中(即平面中)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性质。 平面中表现的空间深度和层次,是单纯视觉的,它运用透视法来表现立体的效果。而立体,则是在空间实际占有位置的实体,我们可以围绕着它变换成任意角度,前后左右地观看。小的立体形态,我们还可以拿在手中翻来覆去地观赏,盲人还可以靠手的触摸体会到它的形象,所以立体的"形"与面的"形"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它的形不是绘画平面中的轮廓的概念,而是从不同角度观看时产生的不同形态。 如果根据以前的定义推测,立体应该是面所移动的轨迹。面在移动时,不只是顺着自身长或宽的方向滑动,而是必须朝着和面成角度的方向移动。另外,通过面的旋转也能产生立体。这种动的定义是理念的、概念的,有助于我们对立体形态的理解。 立体的类别及性格 1、立体的类别 立体是有形的实体,而这实体的表面形象均是由线和面组成的(或者说,可以分解成线和面)。如果把各种二次元的形三次元化,就会产生各种相应的立体形,所以,立体形与线、面的形的关系是很密切的。因此与线和面一样,立体也可划分为直线系、中间系、和曲线系三大类。进而立体又可分为几何形立体和自由形立体两大类。综合起来,立体的类别可分为:

比例导引法Matlab仿真

%三维制导模型,比例导引法求解 %源代码作者不详,注释人:lylogn %Modified by lylogn,2012年4月17日 clear all; close all; clc dt=0.1;%仿真时间步长 alpha=pi/6;v_t=0.42;s_t=v_t*dt;%目标以0.42的速度沿alpha的角方向匀速飞行,s_t为目标在单位仿真步长前进的距离 v_m=0.60;s_m=v_m*dt;%s_m为导弹在单位仿真步长沿目前速度方向前进的距离 x(1)=0;y(1)=1.0;z(1)=0; pmr(:,1)=[x(1);y(1);z(1)]; %导弹初始位置,在坐标原点 ptr(:,1)=[25;5;7]; %目标初始位置 K=3; %比例导引系数 q(1)=0; %初始的视线角,设定参考线为t和m初始位置的连线 o(1)=0; %初始导弹速度向量方向角 a(1)=0; %初始导弹相对目标的运动速度向量的方向角 for(k=2:600) ptr(:,k)=[ptr(1,1)-v_t*cos(alpha)*dt*k;ptr(2,1);ptr(3,1)+v_t*sin(alpha)*k*dt]; %目标运行轨迹方程,匀速直线运动 r(k-1)=sqrt((ptr(1,k-1)-pmr(1,k-1))^2+(ptr(2,k-1)-pmr(2,k-1))^2+(ptr(3,k-1)-pmr(3,k-1))^2); %k-1时刻导弹与目标在三维空间中的欧氏距离 c=sqrt((ptr(1,k)-pmr(1,k-1))^2+(ptr(2,k)-pmr(2,k-1))^2+(ptr(3,k)-pmr(3,k-1))^2); %目标k时刻位置与导弹k-1时刻位置间的距离 b=acos((r(k-1)^2+s_t^2-c^2)/(2*r(k-1)*s_t)); %%%此处参见公式一%%% dq=acos((r(k-1)^2-s_t^2+c^2)/(2*r(k-1)*c));%k-1时刻到k时刻的视线角变化量(假设导弹不动,目标移动) %%%此处参见图一%%% if abs(imag(b))>0 %如果acos的值出现虚数,则说明该角度一定很小,对其进行近似操作b=0.0000001; end if abs(imag(dq))>0 %同上 dq=0.0000001; end q(k)=q(k-1)+dq; %更新视线角 o(k)=o(k-1)+K*dq; %更新导弹速度向量方向角

计数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计数器工作原理及应用 除了计数功能外,计数器产品还有一些附加功能,如异步复位、预置数(注意,有同步预置数和异步预置数两种。前者受时钟脉冲控制,后者不受时钟脉冲控制)、保持(注意,有保持进位和不保持进位两种)。虽然计数器产品一般只有二进制和十进制两种,有了这些附加功能,我们就可以方便地用我们可以得到的计数器来构成任意进制的计数器。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在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分别用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0构成一个六进制计数器和一个一百进制计数器。 因为六进制计数器的有效状态有六个,而十进制计数器的有效状态有十个,所以用十进制计数器构成六进制计数器时,我们只需保留十进制计数器的六个状态即可。74LS160的十个有效状态是BCD编码的,即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图5-1]。 图5-1 我们保留哪六个状态呢?理论上,我们保留哪六个状态都行。然而,为了使电路最简单,保留哪六个状态还是有一点讲究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保留0000和1001两个状态。因为74LS160从100 1变化到0000时,将在进位输出端产生一个进位脉冲,所以我们保留了0000和1001这两个状态后,我们就可以利用74LS160的进位输出端作为六进制计数器的进位输出端了。于是,六进制计数器的状态循环可以是0000、0001、0010、0011、0100和1001,也可以是0000、0101、0110、0111、1000和1001。我们不妨采用0000、0001、0010、0011、0100和1001这六个状态。 如何让74LS160从0100状态跳到1001状态呢?我们用一个混合逻辑与非门构成一个译码器[图5. 3.37b],当74LS160的状态为0100时,与非门输出低电平,这个低电平使74LS160工作在预置数状态,当下一个时钟脉冲到来时,由于等于1001,74LS160就会预置成1001,从而我们实现了状态跳跃。

(工作分析)计数器工作原理的模式化分析

(工作分析)计数器工作原理的模式化分析

计数器工作原理的模式化分析 时序逻辑电路是《脉冲和数字电路》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数器是时序逻辑电路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计数器原理是技工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本课程的考核重点,更是设计计数器或其他电子器件的基础。 但近年来技校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和理解能力普遍较差,按照课件体系讲授计数器这个章节的知识,超过70%的学生听不懂。 我先后为四届学生讲授过这门课,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壹套分析计数器的方法——模式化分析,即把分析步骤模式化,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分析计数器。用这种方法分析,我只要以其中壹种计数器(如异步二进制计数器)为例讲解,学生便能够自行分析其他计数器。 教学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讲授计数器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觉得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掌握起来比较轻松。这种方法仍有壹个好处,不管是同步计数器仍是异步计数器,不管是二进制计数器仍是十进制计数器,不管是简单的计数器仍是复杂的计数器,只要套用这种方法,计数器工作原理迎刃而解。即使是平时基础很差的学生,只要记住几个步骤,依葫芦画瓢,也能把计数器原理分析出个大概来。 一、明确计数器概念 分析计数器当然要先清楚什么是计数器啦。书上的概念是:

计数器是数字系统中能累计输入脉冲个数的数字电路。我告诉学生,计数器就是这样壹种电子设备:把它放于教室门口,每个进入教室的同学均于壹个按钮上按壹下,它就能告诉你壹共有多少位同学进入教室。其中,每个同学按壹下按钮就是给这个设备壹个输入信号,N个同学就给了N个信号,这N个信号就构成计数器的输入CP脉冲,计数器要统计的就是这个CP脉冲系列的个数。当然,如果没有接译码器,计数器的输出端显示的是二进制数而非十进制数,比如有9位同学进入教室,它不显示“9”,而是显示“1001”。 随后,我简要介绍了计数器的构成和分类,且强调,计数器工作前必须先复位,即每个触发器的输出端均置零。 二、回顾基础知识 分析计数器要用到触发器的关联知识,其中JK触发器最常用,偶尔用到T触发器和D触发器。因此,介绍完计数器概念后,我不急于教学生分析其原理,而是先提问JK、T、D触发器的关联知识,包括触发器的逻辑符号、特性方程、特性表等。 由于计数器的控制单元由逻辑门电路构成,分析前仍要简要回顾壹下和、或、非等常用逻辑门电路的关联知识。另外,用模式化方法分析计数器仍要用到逻辑代数的运算方法、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等关联知识。 三、画出解题模板 准备工作做完了,下面进入核心部分——列出分析计数器的

比例导引弹道仿真

比例导引弹道仿真 学号:2012040601377 姓名: 张鹏飞

1.比例导引简介 在导弹飞向目标过程中,导弹速度向量的转动角速度与视线的转动角速度成比例的导引方法。 2.模型的建立 为简化模型,我们假设导弹与目标只在同一个平面内有相对运动,根据定义,我们引入如下变量: 符号含义 X1 导弹的横坐标 Y1 导弹的纵坐标 X2 目标的横坐标 Y2 目标的纵坐标 q 弹目视线角 r 导弹速度向量的转角 X2,y2 q X1,y1 模型示意图

由于目标的运动规律是多种多样的,而导弹的运动规律又是根据目标来确定的,我们可以把目标的运动规律看作系统的输入,导引规律是系统的传递函数,而导弹的运动规律则可以看成是系统的输出,这种关系可以由下图简单的表示: 接下来我们建立导弹的运动方程: ()()??? ???? -+--==21221212cos y y x x x x ar q dt q d k dt r d 通过运动方程,加上初始条件,我们便可以求解出导弹的运动轨迹,对弹道进行仿真。(我们假设导弹的速度大小不发生变化,仅方向发生改变) 3.基本数据的获取 红旗12 最大飞行速度1200m/s U2侦察机 最大飞行速度230m/s 在模型中我们取红旗12的飞行速度1000m/s ,U2侦察机的导引规律 目标运动规律 导弹运动规律 k 取2-6

飞行速度200m/s. 4.编程仿真 程序中的相关参数:k=3, 目标的运动规律:? ??+=+=0.01*1001)-y2(k y2(k) 0.01*1731)-x2(k x2(k) 时间间隔取为0.01s 。 程序及仿真结果如下: clear all ; clc; x2(1)=5000,y2(1)=10000; x1(1)=0,y1(1)=0; q(1)=1,r(1)=1.5; for k=2:1500 x2(k)=x2(k-1)+173*0.01 y2(k)=y2(k-1)+100*0.01 q(k)=acos((x2(k-1)-x1(k-1))/((x2(k-1)-x1(k-1))^2+(y2(k-1)-y1(k-1))^2)^0.5) r(k)=3*(q(k)-q(k-1))+r(k-1) x1(k)=x1(k-1)+1000*cos(r(k))*0.01 y1(k)=y1(k-1)+1000*sin(r(k))*0.01 if ((x2(k-1)-x1(k-1))^2+(y2(k-1)-y1(k-1))^2)^0.5<50 break end end plot(x1,y1,x2,y2)

计数器原理分析及应用实例

计数器原理分析及应用实例 除了计数功能外,计数器产品还有一些附加功能,如异步复位、预置数(注意,有同步预置数和异步预置数两种。前者受时钟脉冲控制,后者不受时钟脉冲控制)、保持(注意,有保持进位和不保持进位两种)。虽然计数器产品一般只有二进制和十进制两种,有了这些附加功能,我们就可以方便地用我们可以得到的计数器来构成任意进制的计数器。下面我们举两个例子。在这两个例子中,我们分别用同步十进制加法计数器74LS160构成一个六进制计数器和一个一百进制计数器。 因为六进制计数器的有效状态有六个,而十进制计数器的有效状态有十个,所以用十进制计数器构成六进制计数器时,我们只需保留十进制计数器的六个状态即可。74LS160的十个有效状态是BCD编码的,即0000、0001、0010、0011、0100、0101、0110、0111、1000、1001[图5-1]。 图5-1 我们保留哪六个状态呢?理论上,我们保留哪六个状态都行。然而,为了使电路最简单,保留哪六个状态还是有一点讲究的。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保留0000和1001两个状态。因为74LS160从1001变化到0000时,将在进位输出端产生一个进位脉冲,所以我们保留了0000和1001这两个状态后,我们就可以利用74LS160的进位输出端作为六进制计数器的进位输出端了。于是,六进制计数器的状态循环可以是0000、0001、0010、0011、0100和1001,也可以是0000、0101、0110、0111、1000和1001。我们不妨采用0000、0001、0010、0011、0100

和1001这六个状态。 如何让74LS160从0100状态跳到1001状态呢?我们用一个混合逻辑与非门构成一个译码器[图5.3.37b],当74LS160的状态为0100时,与非门输出低电平,这个低电平使74LS160工作在预置数状态,当下一个时钟脉冲到来时,由于等于1001,74LS160就会预置成1001,从而我们实现了状态跳跃。 图5.3.37b用置数法将74160接成六进制计数器(置入1001) 比这个方案稍微繁琐一点的是利用74LS160的异步复位端。下面这个电路中[图5.3.34],也有一个由混合逻辑与非门构成的译码器。 图5.3.34用置零法将74LS160接成六进制计数器

单步龙格库塔比例导引弹道计算matlab源程序

单步龙格库塔比例导引弹道计算matlab源程序 本程序特别适合于弹道计算等方面使用。比ODE45函数的速度加快了很多,且程序充分展示了Matlab向量运算的强大功能,以及编程的简单快捷。 但愿本程序,可以为大家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帮助。 一、rightF.m文件(调用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应用,改变右函数值) %右函数定义的,用于单步龙格库塔法计算。 %如果需要使用全局变量,要使用global定义。 %这种格式的,也完全可以被ode45函数调用。 function dy=rightF(t,y)%right functions dy=zeros(2,1);%a column vector dy(1)=y(2); dy(2)=3*y(2)/t-4*y(1)/(t^2); 二、stepRK.m文件(本函数任何情况都不用变的) %函数说明,t表示自变量(一般为时间),y表示变量的初值(是一个行向量),h表示步长 %运行的结果,也是一个行向量 function dy=stepRK(t,y,h) K1=rightF(t,y); K2=rightF(t+h/2,y'+h*K1/2); K3=rightF(t+h/2,y'+h*K2/2); K4=rightF(t+h,y'+h*K3); dy=y'+(K1+2*K2+2*K3+K4)*h/6; dy=dy'; 三、示例程序(rk_test.m) %龙格库塔法测试程序,与欧阳联渊书一致 t=1.; a=[10]; h=0.1; for i=1:10 b=stepRK(t,a,h) t=t+h; a=b; arrayT(i)=i; array1(i)=b(1); end plot(arrayT,array1,'*')

立体构成设计说明

立体构成设计说明 班级:T1313-10班 学号:20130131035 姓名:夏丹若 指导老师:冯琛琛 2014年11月18号

1、立体构成——硬线 红、黄、绿色三色KT板裁成1*15cm的小条各15条;分别用三种不同颜色的硬条错开旋转搭成三角形构造的结构,形成立体构成的硬线构成。 2、立体构成——软线

各色卡纸裁成1*20cm的软性纸条若干,海绵小球一个、卫生纸纸筒一个;将彩色纸条弯折粘在卫生纸纸筒上,下面用海绵小球固定,再单独用彩色卡纸纸条粘成一个花的形状,再把三者固定一起,形成一个由软线材构成的立体结构。 3、立体构成——面1 用白色和黄色KT板裁成5*5cm正方形卡片若干;将正方形卡片立起来一层一层拼接在一起,形成面构成的立体结构。

用黄色和绿色KT板裁成5*5cm正方形卡片若干;将正方形平放侧着一层一层粘贴搭建在一起,形成旋转的用面构成的立体结构。

用彩色卡纸裁剪后折成5*5*5cm的正方体若干;将小正方体按不同的摆放位置粘贴在一起,在统一中有特别,形成用体构成的立体结构。 7、立体构成——体2 用儿童积木的不同形状搭建成一个城堡,形成用体构成的立体构成。

此立体构成的主题为“希望”。用到的材料:有折纸、毛线、卫生纸等。首先主体两只手用卫生纸等材料做成,并用棕色毛线和红色毛线缠绕;手的上面托的花篮和花用折纸折叠的;飞翔的和平鸽也用折纸做成。;两个小孩是在现成的裁剪下来的。 寓意:首先主体物两只手,象征着承载希望。手之所以用棕色,代表了大地土壤的颜色。大地之手养育着祖国的花朵,未来的希望。孩子的祖国的希望,上面的花和小孩则代表了祖国的希望,在大地母亲的养育下,健康茁壮的成长起来。放飞的和平鸽则代表了放飞希望。最后综合在一起整体而言,本立体构成寓意为“希望”。

立体构成讲义

立体构成讲义 第一章立体构成概述(2节课)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立体构成是在三维世界中创造具有深度、广度和体量的形态及空间。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在于把艺术或设计上所需要的各种形态巧妙地配置在指定的空间中,以材料和纯粹的抽象形态为素材,按照视觉效果,运用力学的原理进行组合,促使艺术构想源源不断,并使自己的感觉获得提升。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在立体造型中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即形态与形状的区别,平面造型中我们称平面的是形状,这个形状是物象的外轮廓。在立体造型中形状是指立体物在某一距离、角度、环境条件下所呈现的外貌,而形态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即形状是形态的诸多面向中的一个面向,形态则是诸多形状构成的统和体。形态是立体造型全方位的印象,是形与神的统一。 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所涉及的学科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造型、雕塑、广告等设计行业。除在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PPT1)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3、立体构成与电脑辅助设计: 设计是包括立体构成在内,并考虑其它众多要素使之成为完整造型的活动,设计的领域非常广泛,它可分为商业设计、工业设计、环境设计等。而这些艺术门类又可细分为广告设计、书籍设计、包装设计、展示设计、服装设计、染织设计、室内外设计、动漫设计等专业门类。以上的专业无一例外,现在都把计算机技术作为工具设计的重要手段,这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uto CAD 是较通用的图形设计软件,主要用于二维三维坐标空间,能精确地设计各种几何形体, 3D MAX.是应用最广泛的三维动画软件,并配有丰富的材质库与各种光源,环境效果,设计者可以设计出实体动态影像效果。Maya是经典的三维动画软件,它为三维动画领域提供了一整套特效解决方案,可以逼真的模拟现实生活中的场景。它标志着三维软件又迈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cd4017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cd4017工作原理及应用电路图 CD4017功能简述: CD4017是5位Johnson计算器,具有10个译码输出端,CP,CR,INH输入端。时钟输入端的斯密特触发器具有脉冲整形功能,对输入时钟脉冲上升和下降时间无限制。INH为低电平时,计算器在时钟上升沿计数;反之,计数功能无效。CR为高电平时,计数器清零。Johnson计数器,提供了快速操作,2输入译码选通和无毛刺译码输出。防锁选通,保证了正确的计数顺序。译码输出一般为低电平,只有在对应时钟周期内保持高电平。在每10个时钟输入周期CO信号完成一次进位,并用作多级计数链的下级脉动时钟。 CD4017逻辑结构图: CD4017 Logic Diagram 逻辑图

CD4017的引脚图 CD4017引脚功能: C D4017内部是除10的计数器及二进制对10进制译码电路。CD4017有16支脚,除电源脚VDD及VSS为电源接脚,输入电压范围为3–15V之外,其余接脚为: A、频率输入脚:CLOCK(Pin14),为频率信号的输入脚。 B、数据输出脚: a、Q1-Q9(Pin3,2,4,7,10,1,5,6,9,11),为解码后的时进制输出接脚,被计数到的值,其输出为Hi,其余为Lo 电位。 b、CARRY OUT(Pin12),进位脚,当4017计数10个脉冲之后,CARRY OUT 将输出一个脉波,代表产生进位,共串级计数器使用。 D、控制脚: a、CLEAR(Pin15):清除脚或称复位(Reset)脚,当此脚为Hi时,会使CD4017的Q0为”1”,其余Q1-Q9为”0”。 b、CLOCK ENABLE(Pin13),时序允许脚,当此脚为低电位,CLOCK输入脉波在正缘时,会使CD4017计数,并改变Q1-Q9的输出状态。

立体构成教案 详案

《立体构成》教案(2017年-2018年第一学年度)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 和手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求目的和要求: 1.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了解构成的含义 4.熟悉构成的源流 5.形态构成的基础 6.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教学基本内容 纲要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1)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变迁 2) 3)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4) 5)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 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 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 (1)艺术与技术结合 (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 (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 (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 (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 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 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 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2)培养三维空间的造型能力 3)提高构思创意能力 4)提高对材料和工艺的理解和思考 5)增强造型审美形式的感受能力 欣赏:《工业设计》影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形态与形式的区别;难点:形态构成的基础。

计数器工作原理的模式化分析

计数器工作原理的模式化分析 时序逻辑电路是《脉冲与数字电路》这门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计数器是时序逻辑电路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计数器原理是技工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学生必须重点掌握的内容,也是本课程的考核重点,更是设计计数器或其他电子器件的基础。 但近年来技校学生的文化理论基础和理解能力普遍较差,按照教材体系讲授计数器这个章节的知识,超过70%的学生听不懂。 我先后为四届学生讲授过这门课,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分析计数器的方法——模式化分析,即把分析步骤模式化,引导学生按部就班地分析计数器。用这种方法分析,我只要以其中一种计数器(如异步二进制计数器)为例讲解,学生便可以自行分析其他计数器。 教学实践证明,用这种方法讲授计数器知识,学生比较感兴趣,觉得条理清晰,易于理解,掌握起来比较轻松。这种方法还有一个好处,不管是同步计数器还是异步计数器,不管是二进制计数器还是十进制计数器,不管是简单的计数器还是复杂的计数器,只要套用这种方法,计数器工作原理迎刃而解。即使是平时基础很差的学生,只要记住几个步骤,依葫芦画瓢,也能把计数器原理分析出个大概来。 一、明确计数器概念 分析计数器当然要先清楚什么是计数器啦。书上的概念是:计数器是数字系统中能累计输入脉冲个数的数字电路。我告诉学生,计数器就是这

样一种电子设备:把它放在教室门口,每个进入教室的同学都在一个按钮上按一下,它就能告诉你一共有多少位同学进入教室。其中,每个同学按一下按钮就是给这个设备一个输入信号,N个同学就给了N个信号,这N 个信号就构成计数器的输入CP脉冲,计数器要统计的就是这个CP脉冲系列的个数。当然,如果没有接译码器,计数器的输出端显示的是二进制数而非十进制数,比如有9位同学进入教室,它不显示“9”,而是显示“1001”。 随后,我简要介绍了计数器的构成和分类,并强调,计数器工作前必须先复位,即每个触发器的输出端均置零。 二、回顾基础知识 分析计数器要用到触发器的相关知识,其中JK触发器最常用,偶尔用到T触发器和D触发器。因此,介绍完计数器概念后,我不急于教学生分析其原理,而是先提问JK、T、D触发器的相关知识,包括触发器的逻辑符号、特性方程、特性表等。 由于计数器的控制单元由逻辑门电路构成,分析前还要简要回顾一下与、或、非等常用逻辑门电路的相关知识。另外,用模式化方法分析计数器还要用到逻辑代数的运算方法、逻辑函数的化简方法等相关知识。 三、画出解题模板 准备工作做完了,下面进入核心部分——列出分析计数器的9个步骤: 1.驱动方程(即触发器输入端的表达式,注意要化成最简式) 2.特性方程(即触发器的特性方程,计数器有几个触发器就写出几个 特性方程) 3.状态方程(把1代入2后得到的方程,注意要化成最简式)

(完整版)立体构成教案—详案

《立体构成》 教案 2017 年-2018 年第一学年度) 系部:应用技术系 编制人:姜静

章节名称绪论 授课方法和手 段 课堂讲授与视频赏析教学 教学目的与要 求目的和要求: 1.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2.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3. 了解构成的含义 4. 熟悉构成的源流 5. 形态构成的基础 6.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了解构成教育的重要性 3)构成教育所需的科学领域 了解形态与形式的区别 通过问答形式分析形态与形式的不同 问:形状与形态的区别?形态和形状是否都具有立体感?答:形状是平面的,形态是立体的。 它们都具有立体感,形状的立体感是通过透视原理创造的虚幻空间或矛盾空间。形态是通过自身的运动变化或观者的位置变化所形成 教学基本内 容 纲要1) 从时代发展分析现代设计的百年 变迁 2) 社会发展带来的新行业——现代设计行业

的空间体验。 了解构成的含义构成是只一定材料的形态元素,按照视觉规律、力学原理、心理特性、审美法则进行的创造性的组合。 熟悉构成的源流 1)20 世纪初苏联的构成主义运动. 2)包豪斯学校(德国1919~1933) 3)包豪斯的创造者是沃尔特·格罗皮乌斯 4)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的贡献(1)艺术与技术结合(2)在设计中提倡自由创造,反对模仿抄袭、墨守成规(3)强调实际动手能力与理论素养并重,开始双轨制教学模式(形象大师、作坊大师)(1925 年包豪斯从魏玛迁校到德绍)(4)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5)创造基础构成教学模式(三大构成是包豪斯对现代设计教育模式最大的贡献之一) 形态构成的基础 1)首先是分解的过程,即将复杂的视觉表象彻底分解还原成为单纯的造型元素(点、线、面、体、空间等造型元素)2)整合的过程(依据一定的形式法则将造型元素整合为符合视觉传达目的的形态。) 形态构成教育的范围 1)拓展思维空间,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器工作原理

定时器工作原理 通电延时型。只要在定时的时间段内(即1分钟)定时器一直得电,则常开触电就会闭合,只要定时器不断电常开触电就会一直闭合。定时器断电则常开触电断开 1,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与功能 主要介绍定时器0(T0)和定时器1(T1)的结构与功能。图6.1是定时器/计数器的结构框图。由图可知,定时器/计数器由定时器0、定时器1、定时器方式寄存器TMOD和定时器控制寄存器TCON组成。 定时器0,定时器1是16位加法计数器,分别由两个8位专用寄存器组成:定时器0由TH0和TL0组成,定时器1由TH1和TL1组成。 图6.1 定时器/计数器结构框图 TL0、TL1、TH0、TH1的访问地址依次为8AH~8DH,每个寄存器均可单独访问。定时器0或定时器1用作计数器时,对芯片引脚T0(P3.4)或T1(P3.5)上输入的脉冲计数,每输入一个脉冲,加法计数器加1;其用作定时器时,对内部机器周期脉冲计数,由于机器周期是定值,故计数值确定时,时间也随之确定。 TMOD、TCON与定时器0、定时器1间通过内部总线及逻辑电路连接,TMOD 用于设置定时器的工作方式,TCON用于控制定时器的启动与停止。 6.1.1 计数功能 计数方式时,T的功能是计来自T0(P3.4)T1(P3.5)的外部脉冲信号的个数。 输入脉冲由1变0的下降沿时,计数器的值增加1直到回零产生溢出中断,表示计数已达预期个数。外部输入信号的下降沿将触发计数,识别一个从“1”到“0”的跳变需2个机器周期,所以,对外部输入信号最高的计数速率是晶振频率的1/24。若晶振频率为6MHz,则计数脉冲频率应低于1/4MHz。当计数器满后,再来一个计数脉冲,计数器全部回0,这就是溢出。 脉冲的计数长度与计数器预先装入的初值有关。初值越大,计数长度越小;初值越小,计数长度越大。最大计数长度为65536(216)个脉冲(初值为0)。 6.1.2 定时方式 定时方式时,T记录单片机内部振荡器输出的脉冲(机器周期信号)个数。 每一个机器周期使T0或T1的计数器增加1,直至计满回零自动产生溢出中断请求。 定时器的定时时间不仅与定时器的初值有关,而且还与系统的时钟频率有关。在机器周期一定的情况下,初值越大,定时时间越短;初值越小,定时时间越长。最长的定时时间为65536(216)个机器周期(初值为0)。

立体构成概念及起源

立体构成概念及起源 概念: 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在立体造型中首先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即形态与形状的区别(知识点一)平面造型中我们称平面的行为形状,这个形状是物象的外轮廓。在立体造型中形状是指立体物在某一距离、角度、环境条件下所呈现的外貌,而形态是指立体物的整个外貌。即形状是形态的诸多面向中的一个面向,形态则是诸多形状构成的统和体。形态是立体造型全方位的印象,是形与神的统一。 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所涉及的学科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造型、雕塑、广告等设计行业。除在平面上塑造形象与空间感的图案及绘画艺术外,其它各类造型艺术都应划归立体艺术与立体造型设计的范畴。它们的特点是,以实体占有空间、限定空间、并与空间一同构成新的环境、新的视觉产物。由此,人们给了它们一个最摩登的称谓:"空间艺术"。 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其任务是,揭开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阐明立体设计的基本原理。 立体构成是由二维平面形象进入三维立体空间的构成表现,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的是:它们都是一种艺术训练,引导了解造型观念,训练抽象构成能力,培养审美观,接受严格的纪律训练;区别的是:立体构成是三维度的实体形态与空间形态的构成。结构上要符合力学的要求,材料也影响和丰富形式语言的表达。立体是用厚度来塑造形态、它是制作出来的。同时立体构成离不开材料、工艺、力学、美学,是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体现。 “立体构成” 这门课程起源于 1919 年,是德国包豪斯学院在创办后确立的艺术流派: 包豪象斯构成理论: 在现代设计史上,包豪斯构成理论及其教育体系具有特殊的时代意义。成立于 1919 年的包豪斯设计学院,不仅有在建筑史上被称为设计经典的校舍,更有独树一帜的设计理念和教育思想。它奠定了现代工业设计的基础、成为现代设计师的摇篮.以至有人评价它是现代设计真正的开端。 包豪斯构成理论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欧洲的产业革命为它的产生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社会变革是新思想、新观念的催生婆,英国的产业革命在由手工转向机械化生产的过程中,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导致产品外观设计与产品的材料、工艺、结构、功能的矛盾急剧加深,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成为当务之急。包豪斯以它敏锐的视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个基本观点: 一、艺术与技术的统一; 二、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 三、设计要遵循自然和客观规律进行; 这些无疑体现出现代设计的观念和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对当时设计思潮的批判和否定。包豪斯构成理论是美学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包豪斯构成理论教育的成功在于它的教育思想、教育审美产生了极大的凝聚力.吸引了许多在艺术上卓有建树的大师加盟,使包豪斯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在校长格罗佩斯旗下,先后有荷兰风格派代表人物杜斯

立体构成设计报告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 立 体 构 成 设 计 报 告 班级:10广告设计与制作姓名:舒兰 学号:A103GZ055010139 指导老师:李长安

一、题目:从室内角度进行表现。 二、材料:筷子、牙签、线、纸、502胶水、双面胶、透明胶布、 卫生纸、颜料。 三、制作过程及说明: ⑴先制作户型图的框架,把筷子排成一排用502胶水粘起当底板。把筷子割成每面墙需要的长度,每面墙要同长度的筷子9支,分别用502胶水粘成一块一块的当墙。需要留门和窗的地方就把筷子的长度减短。墙与墙、墙与底板用卫生纸加502胶水连接,门的制作和墙的制作一样。 ⑵再制作窗帘,用一段一段的线捆绑在牙签上再用502胶水固定,再用一根线在适当的长度把所有线捆绑再一起,用剪刀修改出适当的长度,用颜料给窗帘上红色。同样的方法制作三个窗帘,把牙签的那一端用502胶水固定到留窗户的墙上。 ⑶制作床,把牙签剪成床需要的宽度或长度。用502胶水粘添成床板,小床的靠背是用筷子割成适当的长度,再把筷子竖着割成两半,用卫生纸固定到墙上,把床板连着靠背粘好。大床都是用502胶水把牙签粘起来做成的。 ⑷床头柜和衣柜也都是用502胶水把牙签粘起来做成的,有的接口用502胶水和卫生纸粘连。 ⑸制作餐桌和椅子,分别用牙签剪成需要的长度用502粘连成桌板、椅背、坐板,桌脚用筷子做。每一根部分的接口用502胶水和卫生纸粘连。再把它们分别固定在划分的餐厅内。

⑹电视柜、浴室和卫生间一些设施都是用502胶水把牙签粘连所制作。有的接口用502胶水和卫生纸粘连。 ⑺沙发是用筷子和牙签一起制作的,也是用502胶水把牙签粘连所制作。有的接口用502胶水和卫生纸粘连。茶几是用筷子劈成两半502粘连制作而成。 ⑻电视的外框架是用筷子劈成两半涂上黑色颜料构成的,屏幕是用纸涂上灰色颜料,把电视外框用双面胶粘到纸上就构成一个电视。 ⑼客厅的墙画是用纸画好画,两边用双面胶把牙签粘在纸上,最后在用双面胶粘在墙上,其他的框画制作和制作电视类似,只是把筷子换成牙签。 ⑽客厅的盆栽是用纸折好剪成一条一条的,尾端不剪断,给纸上色为绿色,把尾端卷好,插入割好的筷子割口中,在筷子外面用透明胶布围着筷子粘好,最后用双面胶加502胶水固定在客厅中。 ⑾整体室内效果制作完成。

立体构成及概念

立体构成及概念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我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的世界中,我们的房屋、家具、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立体的,立体就是具有三维的空间和形态。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三维世界。 构成是指组合、拼装、构造的意思。立体构成就是在在三维的空间中把具有三维形态的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构造,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首先是理解并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不是简单的拼装,组合,而是在审美的要求下有目的的进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学习立体构成的指导原则。 其次,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是研究探索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立体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它不同于强调功能第一性的设计专业课程,没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类别1类别2类别3类别4系列3系列2系列1

有具体的功能要求和经济要求,是纯粹形式美的探索。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宽泛的思考方法和创造意识。为现代设计积累有效的立体造型规律。 立体构成训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造型方法。立体构成的过程是对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进行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构成理论的探讨研究,也是实践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不同的物质材料,以及材料的结构、加工工艺、技术等都为立体构成积累了大量的立体形态的资料和方法。 所以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空间造型的基础学科,是进行立体造型设计的专业基础。 二、立体构成的沿革 构成意识最早萌芽在风格派(De stijl)和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运动中,1918年,荷兰的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强调几何单体的组合造型。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被称为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和风格派都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成效果。 构成教育的形成发展却在包豪斯学院。包豪斯(Bauhaus)学院是以建筑为主的设计学院,在1919年4月1日在德国的魏玛,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格罗毕乌斯(gropius)把魏玛的工艺学校和美术学校合并而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 1921年,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凡.杜斯伯格(van dusiboge)来到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也带来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的现代设计思潮,

(完整word版)计数器的原理.doc

计数器的原理 计数器是数字电路中广泛使用的逻辑部件,是时序逻辑电路中最重要的逻辑部件之一。 计数器除用于对输入脉冲的个数进行计数外,还可以用于分频、定时、产生节拍脉冲等。计数器 按计数脉冲的作用方式分类,有同步计数器和异步计数器;按功能分类,有加法计数器、 减法计数器和既具有加法又有减法的可逆计数器;按计数进制的不同,又可分为二进制计数器、 十进制计数器和任意进制计数器。 一、计数器的工作原理 1、二进制计数器 ( 1)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图1所示为用JK 触发器组成的 4 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 数器逻辑图。图中 4 个触发器F0~F3均处于计数工作状态。计数脉冲从最低位触发器F0的CP 端输入,每输入一个计数脉冲,F0的状态改变一次。低位触发器的Q 端与高位触发器的 CP 端相连。每当低位触发器的状态由 1 变 0 时,即输出一负跳变脉冲时,高位触发器翻转。 各触发器置0 端 R D并联,作为清0 端,清 0 后,使触发器初态为0000。当第一个计数脉冲 输入后,脉冲后沿使F0的 Q0由 0 变 1, F1、 F2、 F3均保持 0 态,计数器的状态为0001;当 图 1 4 位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第二个计数脉冲输入后,Q0由 1 变为 0,但 Q0的这个负跳变加至F1的 CP 端,使 Q1由 0 变为 1,而此时 F3 2 仍保持 0 状态,计数器的状态为0010 0 、 F 。依此类推,对于 F 来说,每 来一个计数脉冲后沿,Q 的状态就改变,而对于F、F、F 来说,则要看前一位输出端Q 0 1 2 3 是否从 1 跳到 0,即后沿到来时,其输出端的状态才改变,否则Q1、 Q2、Q3端的状态同前 一个状态一样。这样在第15 个计数脉冲输入后,计数器的状态为1111,第 16 个计数脉冲 输入,计数器恢复为0000。 由上述分析可知,一个 4 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有24=16 种状态,每经过十六个计数脉冲, 计数器的状态就循环一次。通常把计数器的状态数称之为计数器的进制数(或称计数器的模),因此, 4 位二进制计数器也可称之为 1 位十六进制(模16)计数器。表 1 所示为 4 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状态表。计数脉冲和各触发器输出端的波形如图 2 所示。 图 2 直观地反映出最低位触发器Q0在 CP 脉冲后沿触发,而各高位触发器又是在相邻 低位触发器输出波形的后沿触发。从图中还可以看出每经过一级触发器,脉冲波形的周期就 增加 1 倍,即频率降低一半,则从Q0引出的脉冲对计数脉冲为两(21)分频,从Q1引出的 脉冲对计数脉冲为四(22)分频,依此类推,从n 位触发器输出端Q n引出的脉冲对计数脉 冲为 2n分频,因此,计数器可以用于分频电路。 对异步二进制加法计数器的特点归纳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