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神称王封爵 爵位系统解析
中国古代的爵位制度
中国古代的爵位制度爵位,作为中国古代皇族和贵族的身份等级和权利标志,从夏商时期起源,一直延续至中华民国建立后终止。
常见的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而王爵如亲王、郡王等通常只授予皇族成员。
历史上,不同朝代的爵位制度各具特色。
据《通典》记载,尧、舜及夏朝时期设立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而商朝则简化为公、侯、伯三等,省略了子、男两级。
周代恢复了五等爵位,并实行世袭制度,各诸侯国内还设有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地区则有执圭、执帛等爵位,这些爵位在封邑内拥有统治权。
秦朝继承并发展了商鞅变法后的二十等爵位制度,用以奖励功绩,其中彻侯、关内侯享受租税或食邑,其他爵位则领取俸禄。
西汉沿用秦制,并增设王爵,但王爵最终成为皇族专有。
三国时期的魏朝将爵位分为九等,包括王、公、侯、伯、子、男等,其中王爵至男爵拥有国号和封地,而县侯以下则无封地但享有租税。
西晋的爵位制度更为复杂,设有十八个等级。
隋朝设立了九等爵位,包括亲王、郡王等。
唐朝的爵位分为亲王、嗣王、郡王等,国公以下爵位均加“开国”字样。
宋朝的封爵制度与唐朝相似,但宋朝没有世袭罔替的实例,许多封爵仅是终身爵位。
元朝的封爵分为八等,王爵仅限于皇族和蒙古贵族,其他爵位如国公等则较为泛滥。
明朝则将爵位简化为公、侯、伯三等,并规定非军功不得封爵,封号非特旨不得予。
清朝的爵位分为宗室、功臣、外藩蒙古三种,特点是所有封爵只加美号,不加国号或邑号。
宗室封爵由宗人府管理,分为十二等,另有嫡子受封的二等,共计十四个名位二十等级。
功臣世爵分为二十七等,封授以云骑尉为准,袭次有明确的降袭次数。
外藩蒙古世爵则分为十七等,主要封授给蒙古、回部、唐古特等族的上层人士,由理藩院管理,大体上比照宗室封爵,但俸银较低。
爵位制度·简版
中外爵位制度简介中国古代的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
秦以后的爵制(分赐爵与封爵),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
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先秦、夏爵制不详,商制细节难明,只有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爵制尚可大致判明其爵称与爵序。
商制,文献所记有侯、甸、男、卫、邦伯,均属地处王畿之外的外服诸侯。
殷邦境外的多方或多邦方,常常是商王国征伐的敌国,它们的君长被称为方伯或邦伯。
殷邦边境和邦境内的君长,被分别称为侯、伯。
它们是商王国的屏藩,常受商王之命征伐多方,商王亦往往派兵助征。
方伯和侯、伯称号的不同,反映了这些君长与商王关系的亲疏差别。
西周春秋爵称,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公、侯、伯、子、男基本上是对诸侯的封爵。
在周王朝辖区内,王是指周天子而言,春秋金文中的称王诸侯,仍限于同周室关系较疏的蛮夷君长,即徐、楚、吴、越4国;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称公,也有称公诸侯的,所见有周公、召公、毕公、明公、井公、毛公、芮公等。
可以肯定的称公诸侯,有宋公戌(宋平公)、宋公差(宋元公)等;周春秋时代行用最普遍的爵称是侯,金文所见主要是周初始封的周姓诸侯,如■(燕)侯、鲁侯、康侯、邢侯、蔡侯、滕侯、虞侯、荀侯、曾侯等。
称侯的异姓国君,除与周室关系非同寻常的姜齐以及取而代之的田齐外,大都是周初褒封的前代帝王之后,或者早已存在的“先封”之国,有铸、陈、纪等;西周时代称伯的诸侯,多为文献记载较少的小国之君,有的是畿内封君,如荣伯、井伯、杜伯、单伯、散伯、徵伯、过伯、夷伯等。
春秋时代明确称伯的国君,主要有郑伯和曹伯;金文中的子明确属于爵称的,主要有北子和沈子,文献中其他诸子,尚无金文印证;《春秋》所见男爵仅有许国。
当时,中原各国,一般是伯爵和侯爵。
春秋时期,“东夷”诸国的首领徐国率先称王。
与其他国家不一样,楚不是周建立的,楚国完全是由当地族民吸收了先进的中原文化后自己建立的,与周天子是附属国关系。
中国古代爵位体系攻略(2016版)
中国古代爵位体系攻略(2016版)日前,对中国古代军衔作过一番介绍。
其实,搁古代,除了军衔对应的官职外,爵位也很重要。
爵位,通俗意义上讲指的是封爵、世爵。
它主要与封建制度相关,是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
但值得一提的是,爵位体系虽然在封建制度,但在一些国家仍然沿用,比如不列颠。
华夏(中国)的爵位体系,需要以明朝为临界点来看。
A.明朝以前周以前—先秦前唐朝的杜佑在《通典·职官·封爵》里面记载说,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因资料缺乏无从考证。
所以说考究先秦以前的爵位制度,实则是在考究周以来。
在周朝,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他们的统治权。
在各个诸侯国内,又有卿、大夫、士等爵位。
(楚国比较特殊,还设置了执圭、执帛等爵)总的说来,战国之前采用的是这种卿大夫采邑制度为基础的爵位制度。
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普遍废除这种制度,以郡县制代替,因此也就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
像通侯、君等就属于此类。
值得一提的是,战国时期通侯、君等这类封爵,它们与之前的卿大夫采邑爵位不一样,有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秦朝战国时代后,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实行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专门用以赏功。
在秦国,彻侯食县,其他诸爵得食俸禄如官吏。
秦国二十等爵分别是:公士——第一级。
即便公士,也是需要服役的,身份地位比无爵位的人好那么一点。
上造——第二级。
与公士一样,需要服役,身份地位高于无爵之人。
簪袅——第三级,簪袅也是需要服役的。
不更——第四级,不更者。
从不更起,是可以免除更卒(轮流服役的兵卒)的,其他之役,仍须照服。
大夫——第五级官大夫——第六级,公大夫——第七级,又名七大夫,有食邑。
公大夫可以见县令、丞揖而不拜,从公大夫起,即为高爵。
公乘——第八级。
是可以得乘公家之车,有食邑。
五大夫——第九级。
左庶长——第十级。
职爵一体,既是爵位,又是官职,属于非王族大臣领政。
右庶长——第十一级,属于王族大臣领政,是王族专职。
中国爵位
依据《孟子.万章篇》所述:“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君一位,卿 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天子之制,地方千里。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 男五十里,凡四等。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 视子男。
秦汉
秦朝
汉朝
秦朝
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共二十级:一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 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 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专门用以赏功。彻侯、关内 侯食租税或食邑,其他诸爵得食俸禄如官吏。
尽废内史、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仆等与汉朝设置相同的官称,改丞相为相,治事如郡太守, 令中尉治事如郡都尉。自此,王国与列郡无异。东汉王国制度与西汉后期一致,国与郡等,唯改太守为相、都尉 为中尉,另置傅领王府事。
西汉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者一百四十三。列侯封地称国。侯国大者数 万户、小者五百户。侯国置国相如县令,受命于所在郡守。列侯自置家丞、庶子、门大夫、洗马、行人等官治府 事。列侯居京师则主爵中尉领之,就国则郡太守时时巡察之。东汉侯制与西汉无别,唯侯国较小,大者不过四县、 小者有仅食一亭者,东汉末年,曹操在列侯、关内侯下置名号侯十八级,关中侯十七级,关外侯十六级,五大夫 侯十五级,以当时蜀、吴两国所辖邑名封之,受爵者无从收取租税,开后世虚封先河。
古代爵位继承制度
古代爵位继承制度古代爵位继承制度是指一种封建社会中的贵族爵位的传承方式。
在古代社会中,爵位属于一种特权,代表着地位与权力,因此其继承制度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些关于古代爵位继承制度的参考内容。
首先,古代爵位的继承通常是由家族内部进行的。
爵位的继承权往往限制在家族血脉之中,以确保该爵位持有者能够继承家族的财产和权势。
这种制度通常会通过男性血脉的传承进行,即父亲将爵位传给儿子。
其次,爵位的继承还与继承人的资质与品德有关。
古代的封建社会,通常会对继承人进行严格的考核,以确保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来维护家族的利益。
这种考核可能包括才学、才艺、军事能力等各个方面,并且可能会通过一系列的测试和评估来确定最终的继承人。
另外,在某些情况下,爵位的继承也可能会受到外部势力的干预。
例如,在封建社会中,君主通常会对爵位的继承进行监管,以确保爵位的继承符合国家的利益。
君主可能会干预爵位继承的过程,例如在继承人不符合条件或存在争议时,君主可以通过政令或任命来改变爵位的继承顺序。
此外,爵位的继承还可能受到家族内部的爵位规则的制约。
有些家族可能会制定一系列的规则和条款,来确定继承人的条件和顺序。
例如,有些家族可能规定只有长子才能继承爵位,而其他子女则会从该继承权之外。
最后,有时候爵位的继承还可能会引发争议和纠纷。
尤其在家族内部存在多个合法继承人的情况下,继承人之间可能会展开争夺爵位的斗争。
这种争夺可能导致家族内部的分裂和矛盾,甚至可能引发内战。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有时候君主或政府会介入,通过诉讼或仲裁来解决争议,以保护社会的稳定与秩序。
综上所述,古代爵位继承制度是一种严格、有序的传承方式,与家族血脉、继承人的资质与品德、外部势力的干预、家族规则的制约以及继承争议等因素密切相关。
这一制度在古代社会中起到了维护家族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
中国古代爵位制度
中国古代爵位制度源远流长,作为封建社会的重要构成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爵位制度不仅是对人的身份和称号的彰显,更是对人的责任和义务的强调。
本文将按类划分,探讨中国古代爵位制度的重要性及其体现。
一、皇帝与亲王中国古代的皇帝和亲王是最高贵的爵位,亲王被视为皇室的一部分,只有皇帝授予。
亲王封号中有“郡王”、“府君”、“侯伯”等,侯爵一级以上的亲王被称为“大王”,在尊卑之中,仅次于皇帝。
亲王不仅是国家政治的一部分,还要兼顾家族责任,代表皇室处理家族事务,这正体现了爵位制度的重要性。
二、王爵王爵相当于国家政权的第二层次,王爵被赐封之人称为“王”,同样分为郡王、府君、侯伯等级别。
王除了能代表皇帝出使外国,还可以担任一些国家大事、宗族事务和地方事务。
按照中国古代爵位制度,王爵尊贵,但其身份和地位与皇帝和亲王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三、侯爵侯爵是爵位制度中的重要一环,侯爵的身份地位在官员集团中也很有分量。
侯爵除了封号中有“侯”、“伯”、“子”外,还有“丞相”、“大将军”等封号。
与王爵相似,侯爵也可以代表皇帝出使外国,担任国家大事、宗族事务和地方事务。
侯爵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和极高的荣誉,其致力于社会进步并为国效劳的精神也在中国古代的爵位制度中体现。
四、伯爵伯爵是在古代中国爵位制度中的四大爵位之一,伯爵的封号往往以“伯”命名。
在中国古代官员的等级制度中,伯爵的地位虽低于侯爵,但其也是封建王朝重要的官员之一。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伯爵的社会地位急剧上升更多体现在个人的才干、家族的财富与文化积累、或者爵位赠予的客观条件上。
综上所述,在中国古代爵位制度中,不同的爵位代表不同的身份和地位,每个爵位都有其独特的荣誉和责任。
这种制度不仅是一个人的个人修养,更是官员集团和国家官方机构的集中体现。
而且,中国的爵位制度不是静止不变的,每个朝代都会根据宗庙、祖先陵园及历代文献、史书特别设立新的爵位,方法之多样、程度之深广、形式之巧妙,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历史介绍中国古代君主授予贵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
它是历代君主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而实行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
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些爵位可以世袭。
受爵后通常可得到食邑或相当数量的财富。
封爵制度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中有相当大的发展变化。
起源于何时,学术界尚无定论。
传统的看法认为起源于夏代,但这种看法已被否定。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起源于商代。
商代疆域分为内服与外服。
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外服则分给侯、伯等,分封就是最初的封爵。
另一种意见认为,商代的分封并不等于封爵。
因为在商代,受封的有商王的妻及子妇、子,有外围边防之官侯与伯,还有近郊耕作之官男与田等几类人。
侯与男并无严格区分,也无等级之别。
即使到了西周,公、侯、伯、子、男也只是国君的通称,并非爵禄。
直到战国时代,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实际上,封爵制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同的看法主要由于所取标准不同。
五等爵制到了战国时期方才完备。
封爵制度与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初的受爵者仅是王族。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战国时期,秦国从商鞅变法以后,取消王族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赏功劳主要是军功。
从最高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彻侯、关内侯、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
西汉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并存,一直延续到清代。
秦以前君主称王,封爵中最高的一等为公。
秦始皇称帝,西汉以后最高封爵为王,皆封与皇子。
西晋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名称合并,但最高一级的王、亲王只封与皇族。
至明代,在爵位中加镇国、镇国等名称。
清朝皇族爵位分十四等,其中贝勒、贝子是满语“天生贵族”的音译。
爵位与官职有一定关系。
西周所封公、侯等爵,对周天子称臣,在封国内就是君主,官爵合一。
中国各个朝代的封爵制度
中国各个朝代的封爵制度一、先秦时期的封爵1、上古的“爵”《通典.职官.封爵》上载有:黄帝:方制万里,为万国,各百里。
唐虞夏:建国凡五等:公、侯、伯、子、男。
殷:公、侯、伯三等,公百里,侯七十里,伯五十里。
周:公、侯、伯、子、男五等,公侯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周公居摄改制,大其封,公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百里。
《孟子.万章篇》说: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
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不能五十里,不达于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但以上这种“爵”只是一种名号,与后世的封爵有很大的区别。
除天子之外,公侯伯子男的地位和权力是相等的,仅仅是在礼节上的待遇有一定程度的差别。
这个最近有不少著作论述,专门讨论这一问题。
2、春秋战国时的封爵战国以前,各诸侯国内部的爵实际上有卿、大夫、士三级,每级又分上中下三等。
各国按国大小待遇不同,如《左传》中载“次国之上卿当大国之中,中当其下,下当其上大夫。
小同之上卿当大国之下卿,中当其上大大,下当其下大夫。
”有不同的食封标准,如《国语》中载“大国之卿,一旅之田,上大夫,一卒之田。
”《左传》中也载赵简子曾有“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之语。
战国时,各国的爵大致有卿、大夫等。
如各国都曾有“上卿”、“亚卿”、“客卿”等,均为将相所得的高爵。
大夫一级如有上大夫、中大夫、国大夫、五大夫等。
战国各大国出现了侯爵,如秦有彻侯、关内侯,楚有通侯,其他各国均有侯。
除侯外还有封君,侯、君封地或以县计,或以户计,但仅能食其封地的租税,无军政司法独立权,不世袭。
除此以外,各国还有一些特别的爵称,如楚国的封爵还有执珪、执帛。
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定二十等军功爵:一级公士,二上造,三簪袅,四不更(以上相当于“士”),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以上相当于“大夫”),十左庶长,十一右庶长,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十七驷车庶长,十八大庶长(以上相当于“卿”),十九关内侯,二十彻侯(以上相当于“诸侯”)。
中国封爵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每个朝代都有什么特点
中国封爵制度的演变过程是怎样的?每个朝代都有什么特点本文导读:1.先秦时期商朝时期,封爵即分封诸侯,爵称同时也是官称。
商王朝在王畿之外,设有侯、伯、甸等称号,分封给商王的子孙和亲族进行管理。
这些爵称,实际上就是王畿之外地区的职官名称。
西周时封爵制度更加正规化。
内服官的爵位分为公和伯侯两等,凡太师、太保、太史都为“公”爵;凡是王畿内贵族入朝为卿称为“伯”爵;而四方诸侯入朝为卿则称为“侯”爵。
被分封的诸侯,在爵位上则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号,但它们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春秋时期,原本是官职的卿、大夫,也开始作为爵称。
如卿有上卿、中卿、亚卿的等级差别,大夫则有上大夫、中大夫等爵称。
至战国时期,不少国家开始改变按血缘关系授予爵位的做法,而主要根据对国家功劳、贡献大小来授予。
2.秦汉六朝时期秦自商鞅变法后,逐渐实行二十等爵制度,称号是公士、上造、簪鸟、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长、右庶长、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驷车庶长、大庶长、关内侯、彻侯。
秦实行的是军功爵制,把在战争中立下的军功同爵位、享受的待遇联系起来,并且主要面向军队战士和立有战功的平民。
这同此前的封爵制度相比,有了很大的区别:一是改为了以血缘亲疏定爵位高低的做法,二是这种爵位享有的仅仅是衣食租税,而不掌握食邑和封地内的政权和兵权,而且爵位也不世袭。
3.唐宋时期隋唐时期封爵制度又发生了一定变化。
隋唐都实行九等爵制,只是爵名略有不同。
唐代九等爵位为:王、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国开县子、开国县男。
唐代封爵在内容上同前代也有不同之处,所授爵位一般都不享有实际封地或封邑,只有在爵位前加上“食实封”,才能享受封地内的租税,而能获这种爵位者也是极少的。
宋代封爵制度与唐代基本一致。
只是爵位增加了三级,为十二级: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公、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
封爵制度规定 (2)
封爵制度引言封爵制度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制度,在历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功能,不仅在政治上具有重要意义,也在文化传承和社会稳定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从封爵制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具体操作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1. 定义封爵制度指的是国家或政权授予个人或家族特殊的封爵、封号、官职或荣誉头衔的一种制度。
它以表彰和奖励个人或家族对国家、政权或社会作出突出贡献为目的,旨在激励人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2. 起源与发展封爵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社会。
在中国,封爵制度源自西周时期,其初衷是为了奖励有功之臣,增加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封爵制度逐渐完善,政府通过封爵来巩固统治、组织军队和管理社会。
在欧洲,封爵制度具有类似的发展轨迹。
封爵制度在古希腊和古罗马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罗马帝国时期。
贵族们通过在军事、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贡献获得封爵,进而获得社会地位和特权。
3. 具体操作封爵制度的操作方式因不同国家和时期而异。
以中国封爵制度为例,封爵通常是由帝王或君主亲自颁发的。
帝王会根据个人或家族的功绩、地位或职务,决定封爵的等级和名称。
封爵通常有诸侯、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不同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着不同的特权和权力范围。
在欧洲,封爵制度的操作方式与中国类似,但略有不同。
贵族们通过自身的政治、经济或军事努力获得封爵,进而成为国家体系中的一员。
封爵也经常与领地的授予相联系,贵族们可以通过掌握土地和资源来巩固自己的地位。
4. 社会影响封爵制度对社会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首先,封爵制度激励了人们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通过向杰出个人或家族授予封爵,社会激励了更多人追求卓越和成功,并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其次,封爵制度带来了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
通过封爵制度,政权可以巩固统治,激发贵族对国家的忠诚和效忠,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进步。
此外,封爵制度还有助于建立威信和权威,为政府赢得民众的认同和尊重。
成王败寇 爵位官职大解密
成王败寇爵位官职大解密
在三国风云2中,有一样很重要的属性,那就是爵位。
爵位对于玩家来说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能带来很多实际的好处,而且在最近的更新中,爵位和官职较高的玩家更能够获得一定的特权,对地位较低的玩家进行制裁!
所有玩家在游戏之初都是从平民开始做起,每天角色能够通过爵位系统领取一定的贡献度,当贡献度达到一定时,则可以提升自己的爵位,由平民开始,慢慢地往上爬。
三国风云2中最高的爵位是大将军,统领天下兵马,威风凛凛不可忽视。
爵位的高低影响着玩家在游戏里的部分特权,比如每天能够参加多少次的竞技场比试,最多可以祭拜财神、兵圣多少轮等等,爵位越低,也就意味着其在游戏里获得的收益越少。
此外,玩家每天可以根据自己的爵位高低,获取一份价值不同的俸禄,里面有粮食卡和银两卡,是玩家初期的重要资源之一。
在经过了最新的一次改版后,爵位系统不但能够提供给玩家各种收益之外,还能为玩家提供制裁特权。
爵位高的玩家可以对其他低于自己官职的进行禁言操作,被禁言的玩家在半小时之内无法在所有聊天频道中发言。
正所谓险恶的官场更胜沙场,不想引来杀身之祸,那就要好好地管住自己的手脚和嘴巴哦~
成王败寇,既然官职比别人低,那受欺负也是必然的。
但我们大可效法卧薪尝胆,他日待重整实力后再来挑战,谁胜谁负还是未可知的!。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范本)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国古代爵位制度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封建制度五等爵位。
先秦爵制,与世袭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为表里,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权力的标志。
秦以后的爵制,与先秦爵制的性质有所不同。
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先秦文献中有关爵制的记载,主要见于《孟子·万章下》。
所举周代爵称,有天子、公、侯、伯、子男五等。
年代稍晚的《礼记·王制》,则将天子除外,子男分列,即所谓的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文献反映的先秦爵制是否准确,学者尚存异议。
但参照甲骨、金文资料,可以肯定的是:夏爵制不详,商制细节难明,只有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爵制尚可大致判明其爵称与爵序。
商制,文献所记有侯、甸、男、卫、邦伯,均属地处王畿之外的“外服诸侯”。
殷墟甲骨资料表明:殷邦境外的“多方”或“多邦方”,常常是商王国征伐的敌国。
它们的君长被称为“方伯”或“邦伯”,如人方伯、羌方伯、盂方伯、周方伯等。
殷邦边境和邦境内的君长,被分别称为侯、伯,如杞侯、犬侯和井伯、宋伯等。
它们是商王国的屏藩,常受商王之命征伐多方,商王亦往往派兵助征。
方伯和侯、伯称号的不同,反映了这些君长与商王关系的亲疏差别。
有的学者认为,商代甲骨文中的“田”和“子”、“男”也是爵称,目前尚无定论。
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王。
在周王朝辖区内,王是指周天子而言。
另有个别并非天子的王者,如■王、吕王、丰王等,都属戎狄首领。
春秋金文中的称王诸侯,仍限于同周室关系较疏的蛮夷君长,即徐、楚、吴、越四国。
公。
身居高位的天子重臣称公,所见有周公、召公、毕公、明公、井公、毛公、芮公等。
可以肯定的称公诸侯,有宋公戌、宋公差、宋公■、宋公得。
侯。
宋朝爵位等级排列
宋朝爵位等级排列
宋朝爵位等级排列
宋朝爵位等级排列分为十二级,分别为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开国公开国郡公、国县公、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
宋朝沿袭隋唐五代的爵位制度,并在全国范围内对皇国戚、功勋大臣进行封爵,此时的爵位已不仅仅只有五个等级,而是被分成了十二个等级。
公、侯、伯、子男都带本郡县开国,到封国公时,则称某国公。
王之子承嫡者为嗣王,宗室近亲承袭,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袭及特旨者封国公。
馀宗室近并封郡公。
开国公、侯、伯、子男皆随食邑,二千户以上封公,一千户以上封候,七百户以上封伯,五百户以上封子,三百户以上封男。
现任、前任宰相食邑、实封共万户。
相应品级为王正一品,嗣王、郡王、国公从一品,郡公、开国郡公正二品,开国县公从二品,开国侯从三品,开国伯正四品,开国子正五品,开国男从五品。
后嗣王、郡公、开国公不封,保留九等。
有封爵者必有色。
不过,食邑只是虚数,只有食实封才有一点实际利益。
食实封从千户到百户,共分等。
宋代官员的这些封爵和食邑、实封等,都没有子孙可以世袭的规定。
【古代“爵位”等级以及“功劳”等级是怎样的?】
【古代“爵位”等级以及“功劳”等级是怎样的?】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指诸侯获封赐的封建等级。
爵位有等级,这一点大家很清楚,也深信不疑。
可功劳呢?功劳也有等级吗?当然有,功劳的等级和西周时爵位的等级一样多,都是五个。
我们先来简单的说一下爵位。
在周代,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爵,均世袭,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到了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专门用以赏功。
秦朝爵位是:彻侯、关内侯、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袅、上造、公士。
到了西汉,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设王爵。
三国时期,曹操废二十等爵、武功爵等赐爵。
魏文帝时,定爵制为九等: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
西晋爵位,设置了王、公、侯、伯、子、男、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郡侯、开国县侯、开国侯、开国伯、开国子、开国男、乡侯、亭侯、关内侯、关外侯共十八级。
隋朝置国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九等;炀帝留王、公、侯三等爵,其余废止。
唐朝,分亲王、嗣王、郡王、国公、郡公、县公、县侯、县伯、县子、县男。
元朝,王爵皇族、蒙古贵族可封,宗室封亲王、远支宗亲与贵族封国王。
到了明清,爵位就非常复杂了。
明代封爵分为宗室和异姓两类。
宗室有男性爵位,也有女性爵位。
清朝的爵位分宗室、功臣两种。
爵位的等级有了,有人臣的功劳等级吗?当然有,人臣功劳的等级分为五等,分别是“勋”“劳”“功”“伐”“阅”。
勋:能靠着道德高尚而建立国家、挽救危局的。
劳:能靠着高明的言论而建立国家、挽救危局的。
功:能凭借武力取胜的。
伐:能为国家建立秩序的。
阅:靠着熬日子熬上来的。
功劳等级也好,爵位等级也好。
到了民国的时候,都已经取消了。
现在拿出来讲一下,大家对古代的这些知识可以稍作了解。
《诛神》称王封爵爵位系统解析
《诛神》称王封爵爵位系统解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起义为的是他⽇能成王侯,能成显贵。
相信现实中也有很多⼈梦想能成侯爵,有个尊贵的⾝份。
《诛神》能满⾜⼤家的梦想。
《诛神》带您进⼊商朝末年,体验从⼀介草民到王侯将相的成长历程。
商末,战乱纷争,国家需要英雄平定乱局,为国效⼒。
当为国贡献越来越多,其积累的功勋⾃然就多。
随着贡献的增多,其⾝份地位也会上升。
7711《诛神》中,同样是需要玩家去积累功勋值来换取爵位。
积累功勋值只要是通过完成任务。
国家会发布⼀些任务,或是消灭本国国内危害社稷的妖魔,或是深⼊敌后打探军情。
这些任务带有风险,但也会因此为国效⼒,获得功勋值。
此外,玩家也可以通过炼丹来获得功勋值,这也不失为快速获得功勋值的⼀个途径。
封侯在游戏⾥不仅仅是简单的⾝份象征,更可以得到⼤量的经验,节省修理装备的费⽤。
例如当⾝份达到⼤上时,玩家每天可以得到30000经验值,爵位越⾼,所获得的经验也就越多。
总之,在7711《诛神》⾥,同样有三六九等,同样是靠实⼒夺天下。
玩家需要付出时间去提⾼⾃⾝的能
⼒,从⽽获得权⼒的巅峰。
乱世出英雄,在《诛神》这个乱世⾥,只要效忠国家,不断努⼒,有朝⼀⽇称王封爵的愿望就指⽇可待。
还等什么,加⼊到《诛神》⼤军吧,成为⼈⼈羡慕的⾄上侯爵。
逗游⽹——中国2亿游戏⽤户⼀致选择的”⼀站式“游戏服务平台。
公爵头衔的封除机制
公爵头衔的封除机制
1. 政治原因,在一些国家,政治动荡或者政权更迭可能导致公爵头衔的封除。
例如,历史上一些公爵由于政治立场的变化或者与统治者的冲突而被剥夺头衔。
2. 法律原因,公爵可能会因为违反法律或者犯下严重罪行而被取消头衔。
在一些国家,特定的法律规定了哪些行为可能导致贵族头衔的丧失。
3. 政府裁定,在一些国家,政府有权根据特定条件或者情况对公爵头衔进行裁定,例如对贵族家族的不端行为或者其他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进行裁定。
4. 继承问题,如果某位公爵没有合法继承人,或者继承人被认定为不符合继承条件,公爵头衔可能会被取消或者转移到其他合适的继承人名下。
5. 社会评议,在一些情况下,公众舆论或者社会评议也可能对公爵头衔的封除产生影响,尤其是当公爵的行为受到广泛谴责或者对社会造成严重负面影响时。
总的来说,公爵头衔的封除机制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法律、继承、社会评议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时
期对于公爵头衔的封除机制可能会有所不同,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爵位
爵位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利的高低。
先秦时代的封爵夏商时期案《通典.职官.封爵》记载,自尧帝、舜帝以及夏朝,置五等爵:公、侯、伯、子、男。
商朝置爵三等:公、侯、伯,无子、男二等。
究竟事实怎样,并无实物资料佐证。
周朝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
各诸侯国内,置卿、大夫、士等爵位,楚国等置执圭、执帛等爵。
卿、大夫有封邑,对封邑也可以行使统治权、唯受命于诸侯。
参考:《孟子.万章篇》:“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天子之制,地方千里。
公侯皆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凡四等。
不能五十里,不达於天子,附于诸侯曰附庸。
天子之卿受地视侯,大夫受地视伯,元士受地视子男。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普遍废除了卿大夫的采邑制度而实行郡县制,出现了有别于之前卿大夫的封爵,如通侯、君等。
这些新设的封爵有大小不等的食邑,但不能世袭。
秦朝秦朝,继续使用自商鞅变法后定下的自公士至彻侯二十等爵,专门用以赏功。
彻侯食县,其他诸爵得食俸禄如官吏。
汉朝西汉,沿用秦二十等爵,另增设王爵。
初,王爵有功臣得之者,高祖时诛伐殆尽。
此后,王爵仅皇族可得。
早期的诸侯王国大者列郡数十,小的也有数郡,皆由诸侯王自治其国,汉廷仅为之置太傅而已,其余丞相、内史、中尉、御史大夫之类皆王自置。
经过七国之乱和汉武帝下推恩令、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制,诸王仅得食本国租税,不得预国政。
尽废内史、御史大夫、郎中令、廷尉、宗正、太仆等与汉朝设置相同的官称,改丞相为相,治事如郡太守,令中尉治事如郡都尉。
自此,王国与列郡无异。
东汉王国制度与西汉后期一致,国与郡等,唯改太守为相、都尉为中尉,另置傅领王府事。
西汉初大封功臣,受封列侯(避汉武帝刘彻讳,改彻侯为列侯)者一百四十三。
列侯封地称国。
侯国大者数万户、小者五百户。
历史小说写作素材中国古代封爵制度
历史小说写作素材中国古代封爵制度中国古代君主授予贵族和功臣爵位的制度。
它是历代君主为巩固其统治地位,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而实行的一种封建等级制度。
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有些爵位可以世袭。
受爵后通常可得到食邑或相当数量的财富。
封爵制度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中有相当大的发展变化。
中国古代封爵制度起源于何时,学术界尚无定论。
传统的看法认为起源于夏代,但这种看法已被否定。
还有一种看法认为起源于商代。
商代疆域分为内服与外服。
内服由商王直接统治,外服则分给侯、伯等,分封就是最初的封爵。
另一种意见认为,商代的分封并不等于封爵。
因为在商代,受封的有商王的妻及子(妇、子),有外围边防之官(侯与伯),还有近郊耕作之官(男与田)等几类人。
侯与男并无严格区分,也无等级之别。
即使到了西周,公、侯、伯、子、男也只是国君的通称,并非爵禄。
直到战国时代,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
实际上,封爵制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不同的看法主要由于所取标准不同。
五等爵制到了战国时期方才完备。
封爵制度与宗法制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初的受爵者仅是王族。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
”战国时期,秦国从商鞅变法以后,取消王族封爵,立二十等爵制以赏功劳(主要是军功)。
从最高的二十等到最低的第一等,依次是:彻侯、关内侯、大庶长、驷车庶长、大上造、少上造、右更、中更、左更、右庶长、左庶长、五大夫、公乘、公大夫、官大夫、大夫、不更、簪□、上造、公士。
西汉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并存,一直延续到清代。
秦以前君主称王,封爵中最高的一等为公。
秦始皇称帝,西汉以后最高封爵为王,皆封与皇子。
西晋以后,皇族封爵与功臣封爵名称合并,但最高一级的王、亲王只封与皇族。
至明代,在爵位中加镇国将军、镇国中尉等名称。
清朝皇族爵位分十四等,其中贝勒、贝子是满语“天生贵族”的音译。
爵位与官职有一定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诛神称王封爵爵位系统解析
诛神称王封爵爵位系统解析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胜吴广起义为的是他日能成王侯,能成显贵。
相信现实中也有很多人梦想能成侯爵,有个尊贵的身份。
《诛神》能满足大家的梦想。
《诛神》带您进入商朝末年,体验从一介草民到王侯将相的成长历程。
商末,战乱纷争,国家需要英雄平定乱局,为国效力。
当为国贡献越来越多,其积累的功勋自然就多。
随着贡献的增多,其身份地位也会上升。
《诛神》中,同样是需要玩家去积累功勋值来换取爵位。
积累功勋值只要是通过完成任务。
国家会发布一些任务,或是消灭本国国内危害社稷的妖魔,或是深入敌后打探军情。
这些任务带有风险,但也会因此为国效力,获得功勋值。
此外,玩家也可以通过炼丹来获得功勋值,这也不失为快速获得功勋值的一个途径。
封侯在游戏里不仅仅是简单的身份象征,更可以得到大量的经验,节省修理装备的费用。
例如当身份达到大上时,玩家每天可以得到30000经验值,爵位越高,所获得的经验也就越多。
总之,在《诛神》里,同样有三六九等,同样是靠实力夺天下。
玩家需要付出时间去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获得权力的巅峰。
乱世出英雄,在《诛神》这个乱世里,只要效忠国家,不断努力,有朝一日称王封爵的愿望就指日可待。
还等什么,加入到《诛神》大军吧,成为人人羡慕的至上侯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