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指为了提高儿科医疗服务的质量,确保儿童患者的安全和健康,而建立的一套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制度。
这一制度旨在规范儿科医疗工作流程,加强医疗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促进医疗机构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一、质量目标和指标制定和明确儿科医疗服务的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指标和考核体系。
例如,抢救时间、转运时间和疾病诊断准确率等。
二、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儿科医疗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确保上下层级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协调。
三、医疗过程管理规范儿科医疗工作流程,明确医务人员的职责和操作要求。
包括病历记录、诊断和治疗方案制定、手术和操作等。
四、质量控制建立医疗质量控制机制,包括定期组织临床路径审核、医疗记录审核、医疗设备的维护和检修以及医疗消毒管理等。
五、风险管理建立儿科医疗风险管理制度,开展医疗风险评估和析因分析,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以避免和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
六、质量评估和改进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测,收集和分析儿科医疗服务的相关数据,并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例如,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术后随访等方式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
七、医疗安全管理建立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药物管理、输血管理、手术安全管理等,确保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八、培训与继续教育建立医务人员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不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保证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总之,儿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是一个系统性的、全方位的管理制度,涉及医院的各个方面,旨在规范儿科医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治疗效果,实现医疗机构的持续改进和可持续发展。
2019儿科质量管理及控制实施方案
2019儿科质量管理及控制实施方案为了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XXX儿科制定了2019年质量管理及控制实施方案。
该方案旨在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医疗过程控制,提高全员质量、安全意识,确保不出现重大医疗责任事故,打造中西医结合先进科室。
控制目标包括法定传染病报告率、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入出院诊断符合率、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治愈好转率、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儿科基础服务设施设备合格率、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率、儿科抢救药品配备率、儿科抢救药品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院内母乳代用品推销、新生儿疾病筛查率、新生儿死亡率、新生儿破伤风率、出生缺陷报告率、院内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综合满意度、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病历合格率、处方合格率、平均住院日、病床使用率、病床周转率、医院感染率、医院感染漏报率、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和临床医护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等。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儿科将加强领导,建立质控小组。
质控小组将对照现行制度逐月逐人进行考核,及时分类统计分析和评估,各项医疗质量管理执行情况,并及时在科室内部进行反馈和通报。
针对薄弱环节,提出合理化建议,完善改进措施,持续改进和提高整个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水平。
2、为了有效防范和控制医疗风险,医院要严格执行各项医疗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危重病人抢救与报告制度、术前病例讨论制度和大手术审批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医疗技术准入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与管理制度、值班与交接班制度、输血管理制度、处方和医嘱制度、医患沟通制度等。
3、医院要切实加强医疗过程的质量控制,重点关注医疗指标、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病历书写质量、培训与考核、医患沟通及知情告知、医疗安全和医疗风险监控六个方面。
质控小组要采用质量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2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2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是医疗机构的核心任务之一,旨在保障儿童患者的诊疗安全与效果。
为了进一步优化儿科医疗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本文将详细探讨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质量管理控制指标是医疗机构进行自我评估与持续改进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监控与分析,医疗机构可以发现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也是衡量医疗机构绩效的重要依据,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诊疗质量指标:包括诊断准确率、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等。
这些指标直接反映了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与医生的专业素养。
资源利用指标:包括床位使用率、设备利用率、医护人员工作负荷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医疗机构的资源利用情况,指导医疗机构合理配置资源。
患者满意度指标:通过定期收集患者及家属的反馈,了解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
这有助于医疗机构发现服务中的不足,及时改进。
医疗安全指标:包括院内感染发生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等。
这些指标反映了医疗安全管理的效果,是医疗机构质量改进的重要方向。
费用效益指标:包括平均住院费用、平均药费等。
这些指标可以帮助医疗机构评估诊疗活动的经济效益,为决策提供参考。
要确保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的有效实施与监控,医疗机构需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定期对各项指标进行评估。
同时,加强内部沟通与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质量管理的认识与参与度。
对于不达标或存在问题的指标,及时采取改进措施,确保医疗质量的持续提高。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是医疗机构进行自我评估与持续改进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监控与分析,医疗机构可以发现诊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医疗质量。
在实施过程中,医疗机构应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策略和方法,确保实现质量管理的目标。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服务意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的优化和提升,为儿童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新儿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1一、不良事件上报率 2定义:单位时间内儿科收治患者床位日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数。
3计算公式: 4%100患者床位日单位时间内收治良事件的上报事件不良事件上报⨯=∑∑儿科儿科不率 5意义:反映儿科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情况及发生情况。
67 二、住院总死亡率 8定义:单位时间内儿科患者住院死亡例数占住院例数的比率。
9计算公式: 10 %100⨯=∑∑次同期儿科出院患者总人数住院儿科患者总死亡人住院总死亡率 11意义:反映儿科住院期间发生的死亡情况,是为反映医疗机构儿科诊疗质量重12要指标之一。
1314三、住院患者出院2-7天内再住院率 15定义:单位时间内儿科患者出院2-7天内再次住院人次占总出院例数比率。
16计算公式: 17%1007272⨯-=-(除死亡患者外)次同期儿科出院患者总人次天内儿科再住院患者人出院天内再住院率儿科住院患者出院 18 意义:反映儿科患者出院2-7天内再次住院情况,是为医疗机构儿科诊疗质量19 重要指标之一。
2021 四、 医院感染发病率22 定义:在一定时间内儿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的频率。
23计算公式: 24%100住院患者数同期的病例例数感染医院率医院感染⨯=∑∑儿科新发儿科一定时间内发病25意义:反映医院儿科感染总体发病情况。
2627 五、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发生率28 定义:单位时间内儿科患者CRBSI 的发生例数占儿科ICU 血管内导管留置总29天数的比例。
30计算公式: 31 %100血管内导管内导管留患者ICU 单位时间内 发生例数CRBSI 单位时间内 导管相关 生率)CRBSI 血流感染(⨯=∑∑总天数儿科儿科儿科患者发3233意义:反映儿科ICU 感控、中心静脉置管及导管管理能力。
343536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发生率 37定义:单位时间内儿科VAP 的发生例数占儿科ICU 机械通气总天数的比例。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1.介绍1.1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以确保儿童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1.2 范围:该指标适用于儿科医疗机构的各个环节,包括儿童就诊、诊断、治疗、手术等。
2.病例管理2.1 患者信息收集:确保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过敏史等完整准确记录。
2.2 诊断准确性:确保正确诊断和区分常见儿童疾病。
2.3 处方管理:确保准确、合理的给予药物治疗,并监测治疗效果。
3.手术管理3.1 手术风险评估:对患儿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手术风险。
3.2 手术操作安全:确保手术操作符合标准化程序和操作规范。
3.3 术后护理:提供规范的术后监护和护理,并进行并发症监测和处理。
4.感染控制4.1 感染监测:对儿科医疗机构进行感染病例的监测和报告。
4.2 感染预防: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4.3 医疗器械管理:规范医疗器械的选择、使用、清洁消毒和灭菌。
5.质量评估5.1 数据收集:收集相关的医疗质量数据。
5.2 质量指标制定:制定适用于儿科医疗的质量指标和评价体系。
5.3 质量改进:定期评估医疗质量,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附件:本文档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儿科医疗机构:专门提供儿童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包括儿科门诊、儿童专科医院等。
2.病史:患者的既往疾病和治疗情况的记录。
3.手术风险评估:对患儿手术前评估其手术风险程度的过程,以确定手术是否适用于患儿。
4.感染控制:预防和控制医疗机构内疾病传播的措施和管理方法,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隔离措施等。
儿科质控工作计划
儿科质控工作计划儿科医疗质量控制是保障儿童健康、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工作。
为了进一步加强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及时性,特制定本年度儿科质控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1、提高儿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减少医疗差错和事故的发生。
2、优化儿科医疗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效率,缩短患儿就诊等候时间。
3、加强儿科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
4、建立健全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
二、工作内容(一)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监测1、制定儿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包括治愈率、好转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日、抗菌药物使用率等。
2、定期收集和分析儿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数据,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二)医疗服务流程优化1、对儿科门诊、住院、急诊等医疗服务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手续。
2、设立儿科导医岗位,为患儿和家属提供全程引导和咨询服务。
3、推广预约挂号、分时就诊等服务模式,减少患儿就诊等候时间。
(三)医务人员培训和教育1、制定儿科医务人员培训计划,包括业务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沟通技巧培训等。
2、定期组织儿科医务人员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和业务培训课程,不断更新知识和观念。
3、开展医疗安全教育,提高儿科医务人员的医疗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能力。
(四)病历质量管理1、加强儿科病历书写规范培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2、定期对儿科病历进行质量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病历中的问题。
3、建立病历质量奖惩制度,对病历书写质量优秀的医务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病历书写质量不合格的医务人员进行批评和处罚。
(五)合理用药管理1、加强儿科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
2、开展儿科合理用药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合理用药意识和水平。
3、定期对儿科用药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合理用药行为。
(六)医疗设备和物资管理1、建立儿科医疗设备和物资管理制度,规范设备和物资的采购、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环节。
儿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儿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儿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一、前言为了提高我国儿科医疗质量,确保患儿安全,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儿科医疗实际情况,制定本指标。
本指标旨在为儿科医疗质量控制提供科学、规范的参考依据,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儿科部门。
二、指标体系儿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分为四大类:临床诊疗指标、医疗安全指标、医疗服务指标和医疗管理指标。
1. 临床诊疗指标(1)病历质量- 病历完成率:≥95%- 病历合格率:≥90%(2)疾病诊断- 确诊率:≥90%- 首次确诊准确率:≥85%(3)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制定率:100%- 治疗方案实施率:≥95%(4)药物应用- 药物应用合理率:≥95%- 抗生素使用率:根据疾病类型和病情,合理控制抗生素使用率2. 医疗安全指标(1)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发生率:持续降低- 不良事件上报率:100%(2)医疗差错- 医疗差错发生率:持续降低- 医疗差错上报率:100%(3)患儿安全- 患儿跌倒发生率:持续降低- 患儿压疮发生率:持续降低3. 医疗服务指标(1)就诊流程- 挂号成功率:100%- 就诊等候时间:≤20分钟(2)医疗资源- 床位使用率:合理范围内波动- 医疗设备完好率:≥95%(3)服务质量- 患者满意度:≥90%- 医患沟通有效率:≥95%4. 医疗管理指标(1)制度建设- 制度完善率:100%- 制度执行率:≥95%(2)人员培训- 培训覆盖率:100%- 培训合格率:≥90%(3)质量监督- 质量监督覆盖率:100%- 质量监督整改率:≥95%三、实施与监督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儿科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监督实施,指导医疗机构不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医疗机构应当根据本指标,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并定期进行自查、自评,确保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四、附则本指标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有相关规定与本指标不符的,以本指标为准。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1. 引言在儿科医疗领域,质量管理是确保提供高质量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关键。
本文档旨在提供儿科医疗质量管理的控制指标,以帮助医疗机构提高医疗质量和管理效率。
2. 质量管理体系2.1 质量政策:明确机构的质量目标和承诺,确保所有人员了解和遵守政策要求。
2.2 质量目标:设定可度量和可追踪的质量目标,以衡量医疗质量的改进程度。
2.3 质量策划: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包括设定目标、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和实施质量管理活动。
2.4 质量控制:监测和评估医疗服务的质量,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质量符合预期。
3. 医疗质量指标3.1 门诊就诊等候时间:衡量患者在门诊就诊的等候时间,以确保及时和高效的服务。
3.2 门诊患者满意度:通过调查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评估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3.3 住院患者安全指标:包括手术风险评估、药物错误率和院内感染率等,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3.4 患者康复率:评估患者在接受医疗治疗后的康复情况,衡量医疗质量的成效。
3.5 医疗错误报告率:鼓励医务人员及时报告医疗错误,以促进错误的学习和改进。
4. 质量管理流程4.1 设定目标和指标:根据质量目标,确定关键绩效指标和质量控制要求。
4.2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和分析与质量管理指标相关的数据,评估医疗质量的现状。
4.3 措施制定和实施: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纠正和改进措施,并在医疗机构范围内实施。
4.4 监控和评估:定期监测和评估质量改进的效果,确保实施的措施有效。
5. 法律名词及注释5.1 《医疗法》:指规范医疗行为的法律法规。
5.2 《患者知情同意书》:患者在接受医疗治疗前必须签署的同意书,用于保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5.3 《卫生事件报告与处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及时报告和处理各类医疗事故和不良事件的法规。
附件:1.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流程图2. 门诊就诊等候时间统计表3. 门诊患者满意度调查问卷4. 住院患者安全指标数据汇总表5. 医疗错误报告表格本文涉及附件详见附件部分。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二)2024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二)引言: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在提高儿童医疗质量和保障儿童健康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是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系列的第二篇,将从以下五个大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包括:儿科医疗服务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时性、人性化和连续性。
正文:一、儿科医疗服务的安全性1. 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体系,保障儿童用药安全。
2. 规范手术操作流程,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3. 强化医疗设施的消毒措施,防止医院感染。
4. 加强医务人员和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提高警惕性和错误预防能力。
5. 加强对重大医疗事故的监测与报告,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二、儿科医疗服务的有效性1. 提供全面的预防接种计划,确保儿童免受疾病的侵害。
2. 建立科学的诊疗指南,提供标准化的医疗流程。
3. 提供全面的检查设备和临床试验,确保准确诊断。
4. 优化药品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效果。
5. 加强医患沟通,合理解释诊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三、儿科医疗服务的及时性1. 减少等待时间,提高患者就诊时效。
2. 提供24小时急诊服务,保障紧急情况的及时治疗。
3. 加强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缩短患者就医时间。
4. 建立远程会诊和多学科协作机制,解决复杂病例的诊治难题。
5. 加强对特殊儿童群体的关注,提供专门的服务通道。
四、儿科医疗服务的人性化1. 提供友善的医院环境,减轻患儿的紧张情绪。
2. 提供丰富多样的儿童活动和娱乐设施,为患儿提供快乐的体验。
3. 加强对患儿的心理健康关注,提供心理支持和疏导。
4. 建立家长参与制度,让家长参与医疗决策和治疗过程。
5. 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根据患儿的不同需求进行综合评估和治疗规划。
五、儿科医疗服务的连续性1. 建立电子病历系统,实现医疗信息的互通共享。
2. 加强出院指导和患后随访工作,确保治疗效果的持续性。
3. 提供定期的健康体检和儿童成长评估。
4. 加强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合作,实现医疗资源的延伸和衔接。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1.儿科门诊等候时间儿童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都较为脆弱,长时间的等候可能对他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评估儿科门诊的等候时间可以帮助机构优化工作流程,减少患者等候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2.医生关注时间医生关注时间指医生在门诊或病房内与患者沟通的时间。
对于儿科来说,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良好沟通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儿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儿科不良事件是指在儿科医疗过程中出现的意外伤害或其他不良结果。
评估儿科不良事件发生率可以帮助机构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儿童患者的医疗风险。
4.儿科手术并发症率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儿童患者来说,手术并发症是一项重要的评估指标。
监测手术并发症率可以帮助机构评估手术质量,优化手术过程,减少手术风险。
5.儿科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率儿童患者的疾病复发率较高,因此评估儿科患者出院后再入院率可以帮助机构评估治疗效果和疾病管理的质量。
6.儿科患者家庭满意度儿科医疗服务对于患者家庭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支持系统。
评估儿童患者家庭的满意度可以帮助机构了解他们对医疗服务的评价,并改进服务以提高满意度。
7.儿科医生团队资源利用率儿科医生团队的资源利用率评估可以帮助机构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儿科医生的工作效率,为更多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8.儿科医生培训情况儿科医生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对于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机构可以评估儿科医生的培训情况,鼓励医生进行持续学习和专业发展,提高团队的专业水平。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通过评估和改进这些指标,医疗机构和医生团队可以不断提高儿科医疗服务的质量,为儿童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照顾。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禹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2.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3.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100%4.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5.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6、治愈好转率≥90%7、院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8、儿科基础服务设施设备合格率100%9、新生儿窒息复技术培训率100%10、儿科抢救药品配备率≥98%11、儿科抢救药品合格率100%1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1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14、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95%15、院母乳代用品推销为016、新生儿疾病筛查率≥75%以上17、新生儿死亡率<8‰18、新生儿破伤风率019、出生缺陷报告率≥95%20、院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75%21、综合满意度≥90%22、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88%23、病历合格率≥90%24、处方合格率≥95%25、平均住院日≤15天26、病床使用率70-80%27、病床周转率≥30%28、医院感染率≤10%29、医院感染漏报率≤20%30、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31、临床医护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80%32、住院病历5日回收率100%禹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1、病历甲级率≥90%2、三日确诊率≥95%3、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4、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5、治愈好转率≥90%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7、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8、病房抢救成功率≥84%9、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100%10、院感染率≤10%11、仪器、设备完好率≥100%12、病床使用率≥65%13、服务质量投诉率为014、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15、无菌手术甲级切口愈合率≥97%16、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17、住院产妇死亡率≤0.2%18、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19、麻醉死亡率≤0.2%20、医务人员母乳喂养技巧合格率达100%21、按需哺乳率达100%22、除医学指征外院纯母乳喂养率达100%23、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8%24、24小时母婴同室率>95%25、无违反《国际母乳代乳品销售守则》现象26、产后母乳喂养宣教覆盖率达100%禹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一、将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方法告诉所有的孕产妇:1、通过多种形式向孕产妇传播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2、100%的孕产妇接受过母乳喂养的宣教。
湖南省儿科质量控制与评估标准
湖南省儿科医疗质量控制与评价标准第一部分儿科标准化建设第一章儿科设置原则二级甲等、三级甲等医院必须设立儿科,作为医院的独立一级临床科室。
儿科应独立分区,布局合理.儿科床位数量不得少于医院总床位数5%。
三级医院可以争创区域性儿科医学中心,每一个行政区域(地级市)最多设置一个。
二级、三级其他等次医院参照进行儿科建设。
一、儿科基本条件与规模(一)二级甲等医院二级医院进行标准化儿科建设,包括儿科门诊、急诊和病区。
1、病区有独立设置的医疗护理单元病区,床位30~40张,病区内设置有抢救室和新生儿室。
2、门诊有单独设置的儿科门诊,包括诊室、测量与治疗室及候诊区,有条件者可开设儿童保健门诊.3、急诊在医院的急诊室内必须设置儿科诊室,配备儿科输液床位,急诊抢救室或监护室可与成人共用,但需要配备必要的儿童抢救设备.(二)三级甲等医院三级医院在二级医院儿科标准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三级学科组(即儿科亚专业学科)不少于3个,其中新生儿病区、重症监护单元必须设置。
1、病区设置2个独立的医疗护理单元的儿科病区,床位60~80张.重症监护单元可以设置在病区内,新生儿病区须单独设置.2、门诊独立形成区域,诊室与候诊区环境具有童趣,有健康教育专栏,须设置三级学科的专科诊室,包括儿童保健门诊。
3、急诊单独设立儿科急诊区,隶属于儿科管理,有规范的儿科留观输液区域及儿科抢救室。
(三)儿科医学中心鼓励和培育区域性儿科医学中心,儿科规模大且综合实力较强,设置床位在150张以上,三级学科组不少于5个,新生儿病区内设NICU,PICU单独设置成为一个医疗护理单元.至少1-2个三级学科专业在省内处于先进水平。
二、儿科人员配备各级医师必须取得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经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其执业范围为儿科,方可执业。
护士必须取得护士执业证书,方可执业.(一)人员资历1、科主任要求具有副高专业技术职务及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原则上三级医院具有正高技术职称,儿科医学中心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
儿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
儿科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3年版)一、儿科医师与实际开放床位数比定义:医疗机构儿科固定在岗执业医师人数与儿科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
计算公式:100%意义:体现儿科医疗工作量和医师工作负荷关系的合理性,反映医疗机构儿科医疗质量的结构性指标。
二、儿科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数比定义:医疗机构儿科固定在岗执业护士人数与儿科实际开放床位数之比。
计算公式:J闲护士与实际开放床位数比100%意义:体现儿科护理工作量和护士工作负荷关系的合理性,反映医疗机构儿科护理质量的结构性指标。
三、儿科医师职称结构比定义:医疗机构固定在岗儿科执业医师中的高级职称人数、中级职称人数及初级职称人数的构成比。
计算公式:儿科医师职称结构比二高级职称人数:中级职称人数:初级职称人数意义:反映儿科医师资源职称分布、储备的合理性、人才梯队建设,反映医疗机构儿科医师资源现状的结构性指标。
四、儿科护士职称结构比定义:医疗机构固定在岗儿科执业护士中的高级职称人数、中级职称人数及初级职称人数的构成比。
计算公式:儿科护士职称结构比二高级职称人数:中级职称人数:初级职称人数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儿科护士资源职称分布、储备的合理性,反映医疗机构儿科护士资源现状的结构性指标。
五、单位时间出院病人次数定义:单位时间内儿科出院患者总人次数。
计算公式:出院病人次=单位时间内儿科出院患者总人次数意义:反映单位时间内医疗机构儿科出院总人次数量,是儿科医疗质量的结果指标之一。
六、平均住院日定义:单位时间内儿科出院患者占总床位天数与出院患者人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疗资源利用情况和医院总体医疗服务质量的综合指标,评价医院工作效率和效益、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的综合指标。
七、限制级抗生素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儿科住院患者,使用限制级抗生素前病原学送检占使用限制级抗生素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限制级抗生素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 使用限制级抗生素前病原学检测例数儿科住院患者使用限制级抗生素总例数×100%意义:反映医疗机构限制级抗生素使用前病原学送检情况,抗生素使用是否合理。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一)2024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一)引言概述: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是为了保障儿童患者的医疗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而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并分别阐述其中的小点,以帮助医疗机构和医生提升儿童医疗水平,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正文:一、儿科医疗质量检测指标1. 小点1:儿科医疗质量检测的背景和意义2. 小点2:儿科医疗质量检测的主要内容和方法3. 小点3:儿科医疗质量指标的选择原则和标准4. 小点4:儿科医疗质量检测结果的评估和应用5. 小点5:儿科医疗质量检测与持续改进的关系二、儿科医疗流程管理指标1. 小点1:儿科医疗流程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2. 小点2:儿科医疗流程管理的步骤和方法3. 小点3:儿科医疗流程管理的关键控制点4. 小点4:儿科医疗流程管理中的风险评估与控制5. 小点5:儿科医疗流程管理的效果评估与改进三、儿科医疗安全管理指标1. 小点1:儿科医疗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和意义2. 小点2:儿科医疗安全管理的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3. 小点3:儿科医疗安全事件的分类和分级4. 小点4:儿科医疗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5. 小点5:儿科医疗安全管理的监测和评估机制四、儿科医疗质控指标1. 小点1:儿科医疗质控的目标和原则2. 小点2:儿科医疗质控的基本流程和方法3. 小点3:儿科医疗质控中各专业参与者的角色和职责4. 小点4:儿科医疗质控方案的制定和实施5. 小点5:儿科医疗质控结果的监测和改进五、儿科医疗质量指标的评估与提升1. 小点1:儿科医疗质量指标的评估和测量指标2. 小点2:儿科医疗质量指标评估结果的分析和解读3. 小点3:儿科医疗质量指标改进的策略和方法4. 小点4:儿科医疗质量指标评估结果的应用和意义5. 小点5:儿科医疗质量指标提升的可持续措施和路径总结:通过对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的概述与阐述,本文系统介绍了儿科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措施。
医疗机构和医生在实践中可根据所提及的指标和方法,不断提升医疗质量,保障儿童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儿科质量工作控制方案
儿科质量工作控制方案1. 引言儿科医疗是一项十分重要和敏感的工作,保证儿童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是每位儿科医生的首要任务。
为了提高儿科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果,制定和实施儿科质量工作控制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2. 目标本方案旨在确保提供高质量、安全和有效的儿科医疗服务,以满足儿童患者和其家属的需求和期望。
具体目标如下:- 减少并控制儿科医疗服务中的医疗风险和意外事件;- 提高儿科医疗服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提供全面而连续的儿科医疗服务,以满足患者个体化的需求;- 加强儿科医疗团队的沟通和协作。
3. 方案内容3.1 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是保障儿科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
主要措施包括:- 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文件,明确各类儿科医疗服务的基本标准和规范;- 建立和优化儿科医疗服务的流程和程序,确保每一步都被正确执行;- 设立质量管理组织,负责贯彻和执行质量管理政策和措施;- 开展质量培训和教育,提高儿科医生和护士的质量意识和操作技能;- 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认证,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3.2 风险管理与控制儿科医疗服务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意外事件,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风险并控制可能的意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进行风险评估,识别儿科医疗服务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 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计划,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加强儿科医生和护士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识别和应对风险的能力;- 加强设备和药品的采购和管理,确保其质量和安全性。
3.3 患者体验管理患者体验直接关系到儿童患者和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提供良好的患者体验是提高儿科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方面。
以下是相关措施:- 提供友好和温馨的医疗环境,给予儿童患者安全感;- 专门设立儿科医疗服务窗口,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加强与家属的沟通和互动,关心他们的需求和关切;- 关注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采取措施减轻他们的痛苦和不适;- 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及时获取反馈意见并加以改进。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禹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2.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3.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100%4.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5. 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6、治愈好转率≥90%7、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8、儿科基础服务设施设备合格率100%9、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率100%10、儿科抢救药品配备率≥98%11、儿科抢救药品合格率100%1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1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14、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95%15、院内母乳代用品推销为016、新生儿疾病筛查率≥75%以上17、新生儿死亡率<8‰18、新生儿破伤风率019、出生缺陷报告率≥95%20、院内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75%21、综合满意度≥90%22、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88%23、病历合格率≥90%24、处方合格率≥95%25、平均住院日≤15天26、病床使用率70-80%27、病床周转率≥30%28、医院感染率≤10%29、医院感染漏报率≤20%30、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31、临床医护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80%32、住院病历5日回收率100%禹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1、病历甲级率≥90%2、三日确诊率≥95%3、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4、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5、治愈好转率≥90%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7、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8、病房抢救成功率≥84%9、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100%10、院内感染率≤10%11、仪器、设备完好率≥100%12、病床使用率≥65%13、服务质量投诉率为014、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15、无菌手术甲级切口愈合率≥97%16、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17、住院产妇死亡率≤%18、活产新生儿死亡率≤%19、麻醉死亡率≤%20、医务人员母乳喂养技巧合格率达100%21、按需哺乳率达100%22、除医学指征外院内纯母乳喂养率达100%23、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8%24、24小时母婴同室率>95%25、无违反《国际母乳代乳品销售守则》现象26、产后母乳喂养宣教覆盖率达100%禹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一、将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方法告诉所有的孕产妇:1、通过多种形式向孕产妇传播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2、100%的孕产妇接受过母乳喂养的宣教。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
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一、不良事件上报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儿科收治患者床位日中发生的不良事件数。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儿科不良事件的主动上报情况及发生情况。
二、住院总死亡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儿科患者住院死亡例数占住院例数的比率。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儿科住院期间发生的死亡情况,是为反映医疗机构儿科诊疗质量重要指标之一。
三、住院患者出院2-7天内再住院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儿科患者出院2-7天内再次住院人次占总出院例数比率。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儿科患者出院2-7天内再次住院情况,是为医疗机构儿科诊疗质量重要指标之一。
四、 医院感染发病率定义:在一定时间内儿科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的频率。
计算公式:%100住院患者数同期的病例例数感染医院率医院感染⨯=∑∑儿科新发儿科一定时间内发病意义:反映医院儿科感染总体发病情况。
五、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 )发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儿科患者CRBSI 的发生例数占儿科ICU 血管内导管留置总天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儿科ICU 感控、中心静脉置管及导管管理能力。
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 )发生率定义:单位时间内儿科VAP 的发生例数占儿科ICU 机械通气总天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100患者机械通气天数ICU 单位时间内例数的VAP 单位时间内⨯=∑∑儿科发生儿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VAP 意义:反映儿科ICU 感控能力及机械通气患者的管理能力。
七、输血反应发生率定义:单位时间发生输血反应儿科出院患者人数占接受输血的儿科出院患者人次的比率。
表达方式:100%⨯=出院患者人次同期接受了输血的儿科院患者人次发生输血反应的儿科出输血反应发生率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儿科输血反应发生的控制管理能力。
八、输液反应发生率定义:单位时间发生输液反应儿科就诊患者人次占接受输液的儿科就诊患者人次的比率。
表达方式:九、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定义:在一定时间内用于描述儿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频率的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禹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1.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2.巨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率100%3.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比例100%4.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5.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6、治愈好转率≥90%7、院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8、儿科基础服务设施设备合格率100%9、新生儿窒息复技术培训率100%10、儿科抢救药品配备率≥98%11、儿科抢救药品合格率100%1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13、常规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14、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95%15、院母乳代用品推销为016、新生儿疾病筛查率≥75%以上17、新生儿死亡率<8‰18、新生儿破伤风率019、出生缺陷报告率≥95%20、院孕产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75%21、综合满意度≥90%22、重危病人抢救成功率≥88%23、病历合格率≥90%24、处方合格率≥95%25、平衡住院日≤15天26、病床使用率70-80%27、病床周转率≥30%28、医院感染率≤10%29、医院感染漏报率≤20%30、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31、临床医护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80%32、住院病历5日回收率100%禹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医疗质量管理控制指标1、病历甲级率≥90%2、三日确诊率≥95%3、门诊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4、入院诊断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5、治愈好转率≥90%6、急救物品完好率≥100%7、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80%8、病房抢救成功率≥84%9、常规器械消毒合格率100%10、院感染率≤10%11、仪器、设备完好率≥100%12、病床使用率≥65%13、服务质量投诉率为014、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15、无菌手术甲级切口愈合率≥97%16、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0.5%17、住院产妇死亡率≤0.2%18、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19、麻醉死亡率≤0.2%20、医务人员母乳喂养技巧合格率达100%21、按需哺乳率达100%22、除医学指征外院纯母乳喂养率达100%23、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8%24、24小时母婴同室率>95%25、无违反《国际母乳代乳品销售守则》现象26、产后母乳喂养宣教覆盖率达100%禹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儿科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一、将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方法告诉所有的孕产妇:1、通过多种形式向孕产妇传播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2、100%的孕产妇接受过母乳喂养的宣教。
二、帮助产妇在产后1小时开始母乳喂养:1、90%以上的新生儿在生后1小时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并进行早吸吮,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时间应不少于30分钟;2、促进自然分娩,近3年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逐年降低。
三、指导产妇如何哺乳,以及保持良好的泌乳:1、产科、儿科/新生儿科的全体医护人员具备指导哺乳的能力;2、80%以上产妇掌握正确的哺乳和泌乳方法。
四、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食品和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1、除有医学指征的新生儿外,80%以上的新生儿出生后即开始纯母乳喂养。
五、实行24小时母婴同室:1、除有医学指征母婴分离外,产妇和新生儿应24小时在一起,每天分离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
六、鼓励按需哺乳:1、新生儿喂奶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没有限制,每天有用吸吮次数应不少于8次(包括夜间哺乳)。
七、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人工奶嘴或使用奶嘴作安慰物:1、在母婴同室,100%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未使用过奶瓶、奶嘴或安慰奶嘴。
八、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将出院的产妇转给这些组织,并提供后续服务:1、帮助社区建立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并开展人员培训;2、配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做好产妇、婴儿出院后母婴保健服务工作;3、建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解决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4、利用各种形式,为出院产妇提供母乳喂养支持服务。
设立本机构母乳喂养热线,并告知出院产妇。
禹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工作人员岗位责任目标一、三级查房制度:1.住院医师每日至少早查房、晚查房两次。
查房期间对患儿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进行评估;向患儿母亲宣教母乳喂养知识,强调母乳喂养优势,指导母亲哺乳,掌握患儿进食母乳时间、量及大小便情况,评估患儿是否摄取足够营养;检查暖箱、蓝光箱的安全性;检查新生儿病室消毒器具是否统统;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危重、疑难疾病患儿病情,汇报在院母婴纯母乳喂养率;2.主治及副主任医师每天查房一次。
查房期间对危重、疑难疾病患儿病情进行分析、评估及诊断;教授住院医师、实习医师母乳喂养知识;对医疗质量、在院患儿母婴同室率及母乳喂养率进行质量评估;3.科主任每周至少查房两次。
定期在病区开展母乳喂养知识教育,病房现场指导母亲正确喂养婴儿;对哺乳困难母亲进行辅助哺乳、姿势矫正;对危重、疑难疾病患儿病情进行分析、评估及总结。
4.余参照《医师三级查房制度》规执行。
二、病历质量管理:1.住院医师对新入院病人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指导患儿喂养方案;告知患儿家长病情、疾病发展及可能预后,需进行的各项检查及化验,治疗方案等;2.住院医师每日及时完成病历书写,保证病历质量的及时性、全面性、准确性;3.住院医师巡视病房时检查病房安全及消毒措施,检查蓝光箱、暖箱、新生儿抢救器具的统统性及安全性,预防医疗不良事件发生;对已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评估及回报;4.医疗质控小组成员定期对病历质量、医疗不良事件报告等进行质控评估。
三、母婴同室管理:1.儿科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新生儿病室安全质量管理》《儿科母婴分离管理》及《母婴安全管理》,确保在院患儿母婴同室率达90%及以上。
2.住院医师及护士巡视病房时,对患儿及看护者进行身份识别;3.及时发现安全隐患,避免母婴无意损害;4.能识别患儿哭闹原因,并予以初步处理,不能识别原因时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四、母乳喂养管理:1.儿科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母乳喂养规定》,确保在院患儿纯母乳喂养率达95%及以上;在院100%的患儿母亲掌握母乳喂养知识。
2.住院医师对新入院患儿家长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宣教;给予患儿饮食指导;3.住院医师查房时指导母亲哺乳,矫正错误哺乳姿势;4.住院医师能够对患儿进行饥饿及哭闹识别,并指导患儿母亲喂养;5.对于存在乳头陷、乳腺阻塞母亲,医师手法辅助泌乳及哺乳。
六、质控小组定期对母婴同室率、母婴安全管理、新生儿病室安全质量及母乳喂养率进行质量评估。
禹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各级医师岗位职责一、科主任职责1.在院长/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本科的医疗、教学、预防及行政管理工作。
科主任是本科室诊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第一责任人,应当对院长负责。
2.协助医院进行新员工培训,产科全体工作人员必须按规定接受18小时母乳喂养知识及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才能上岗。
3.定期讨论本科在贯彻医院(医疗方面)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4.根据医院的功能任务,制定本科工作计划,组织实施,经常督促检查,按期总结汇报。
5.领导本科人员完成门诊、急诊、住院患者的诊治工作和院外会诊工作。
应用临床诊疗规(常规)指导诊疗活动。
6.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危重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参加门诊、会诊,决定科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床病例讨论。
查房时,必须了解母乳喂养中母亲及婴儿情况,并及时给予帮助和指导,严格掌握剖宫产指证,指导全科医护人员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顺产率。
7.组织全科人员学习、运用国外医学优秀经验,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及时总结经验。
8.保证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在本科贯彻、执行。
可制定具有本科特点、符合本学科发展规律的规章制度,经院长批准后执行。
严防并及时处理医疗差错。
9.按手术(有创操作)分级管理原则,决定各级医师手术权限,并督促实施。
10.确定医师轮换、值班、会诊。
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钩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11.领导组织本科人员的三基训练和继续教育人员培养工作并定期开展人员技术能力评价,提出升、调、奖、惩意见。
妥善安排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组织并担任临床教学。
12.参加或组织院外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治工作,并接受和完成院长指令性任务。
13.协助做好计划生育及宣传母乳喂养工作,从早孕建卡开始,对孕妇及其家属进行不少于3小时的母乳喂养康健教育,把母乳喂养的好处告知孕产妇及家属,使其熟悉母乳喂养技巧;利用孕妇学校,对孕妇讲授孕期的注意事项,孕产期营养,孕产妇系统管理的严重性,分娩的先兆等容。
14.副主任协助主任负责相应的工作。
二、临床(副)主任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下,指导全科医疗、教学、技术培养与理论提高工作,协助科主任制定和落实母乳喂养相关制定,安排全科医生母乳喂养培训,指导及监督下属医师母乳喂养理论掌握及技能落实情况。
2.定期查房并亲自参加、指导急、危重、疑难病例的抢救处理,主持死亡和分外疑难病例的讨论会诊,参加院外会诊和病例讨论会。
3.指导本科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做好各项医疗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基本功训练。
4.担任教学和进修、实习人员的培训工作。
5.定期参加门诊工作。
6.掌握或基本掌握本科国外研究动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临床进展的培训。
7.运用国外优秀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医疗质量。
8.督促下级医师认真贯彻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医疗操作规程。
9.指导全科进行临床经验总结,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工作。
10.副主任医师参照主任医师职责执行。
三、临床主治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任医师指导下,负责本科一定围的医疗、教学、预防工作。
落实母乳喂养相关制度措施,指导膳食,保证孕、产妇的营养需要,指导母婴分离的母亲及时挤奶、保持泌乳,并把乳汁送到新生儿科,指导及督查下属医师母乳喂养工作。
2.按时查房,详尽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诊断、治疗及分外诊疗操作,指导孕妇分娩方式的选择。
3.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病员发生病危、死亡、医疗事故或其他严重问题时,应当及时处理,并向科主任汇报。
4.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工作。
5.参加病房的临床病例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历。
6.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质量,严防差错事故。
协助护士长搞好病房管理。
7.组织本组医师学习和运用国外优秀医学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及时总结经验。
8.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四、临床住院医师职责1.在科主任领导和主治医师领导下,根据工作能力、年限,负责一定数量病员的医疗工作。
担任住院、门诊的值班工作。
2.对病员进行检查、诊断、治疗,开写医嘱并检查器执行情况,同时还要做一些必要的检验和放射线检查工作。
3.书写病历。
新入院病员的病历,大凡应当于病员入院后24小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