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无答案)::溶解度及其应用
中考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题讲义(无答案)

中考化学溶解度曲线专题讲义授课主题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和模拟试卷教学目的基础知识进一步掌握,熟悉去年试题类型。
教学重难点化学方程式、计算、溶解度曲线教学内容一、本节知识点讲解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和应用从点、线、交点三个角度来分析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示意图,t1℃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在温度> t1℃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溶解度大小的比较:看点(或线)的位置高低注意:只有在一定温度下才能比较!!!线: 表示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曲线的坡度越大,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大溶解度曲线用于溶液的分离和提纯观察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讨论(1)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结晶。
(2)结晶的方法有降温结晶法和蒸发溶剂法,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物质?1、降温结晶(又叫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32、蒸发溶剂法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小的物质如(3)在一杯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含有少量氯化钠,该用降温结晶法方法提纯硝酸钾。
青海湖地区“冬天捞碱,夏天晒盐”的原因是什么?纯碱:主要成分碳酸钠,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冬天温度低,碳酸钠溶解度减小,水中溶解不了,所以结晶析出。
食盐:主要成分氯化钠,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所以,夏天温度高水份蒸发,氯化钠析出。
1、(2019北京,17)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C.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a >bD.将t2℃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2019安徽)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t2℃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3、(2019南昌)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陕西中考化学历年真题(溶解度的计算)历年真题

(2020年)(2019年)(4分)下图是对某固体物质的溶液在一定温度下进行恒温蒸发操作的实验记录,请答:(1)乙中的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该固体物质在当时温度下的溶解度为。
(3)甲、乙、丙、丁中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4)给丁中的溶液升高温度时,固体逐渐消失,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2018年)(4.00分)下表是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30405060708090溶解度/g45.863.985.5110138169202(1)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填一种)。
(2)30℃时K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最大值是(只列出表达式)。
(3)90℃时,将一定质量的KNO3溶液按图示进行操作:90℃时的KNO3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图中n的数值为。
(2017•陕西)如表是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温度/℃102030405060溶解度/g NaCl35.836.036.336.637.037.3 KNO320.931.645.863.985.5110.0(1)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2)60℃时,按图示操作:A中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C中溶液的总质量是g.(3)50℃时,将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加热蒸发10g水后,再恢复到50℃,剩余溶液的质量:NaCl溶液(填“大于”“等于”或“小于”)KNO3溶液.(2016年)(4分)20 ℃时,将不同质量的NaCl晶体分别加入100 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与加入NaCl晶体质量的对应关系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1)A组的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C组X的值为。
(3)下图为NaCl的溶解度曲线图,图上a点纵坐标的值为。
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NaCl相反。
最新陕西省中考化学题型解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答案)

(2018中考说明题型示例第189页32题)1.下表是Ca(OH)2和NaOH 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C 0 20 40 60 80100溶解度/g Ca(OH)20.19 0.17 0.14 0.12 0. 09 0.08NaOH 31 91111129313 3362溶解度曲线的是(选填“A”或“B”)。
(2)(3)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填序号)。
A.B.②④⑥ B.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3)20°C时,将191g饱和NaOH溶液蒸发掉10 g水后,再降温到20°C,可析出NaOH晶体的质量为。
(4)(5)现有20°C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后得到溶液乙,此时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或“=”)20°C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6)现有60°C时含Ca(OH)2和NaOH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答案】(1)A (2)D (3)9.1g (4)˂(5)降温结晶,过滤补充选题1.2.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1)交点K的含义是。
(2)t2℃的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到t1℃时,是(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C>A时的温度范围是℃。
(4)在t3℃时,将40gC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1)t3℃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答案补充:t3℃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不饱和(3)t2~t3(4)37.5%2.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精品文档精品文档 (1)图一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 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填写编号) 。
陕西省咸阳市2018年中考化学同步训练-溶解度(含解析)

陕西省咸阳市2016年中考化学同步训练:溶解度 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15•滨州)如图是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b >cB .t 2℃时,将50ga 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 的饱和溶液C .将t 2℃时,a 、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 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 >a=cD .将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2.(2015•连云港)如图表示的是KNO 3和NaNO 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2℃时,KNO 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 3溶液的浓度B .T 1℃时,在50g 水里加入15g KNO 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g 溶液C .T 1℃时,往180g NaNO 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g 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 3溶液D .若KNO 3中混有少量NaNO 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3.(2015•德阳)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两者均有晶体析出C.将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4.(2015•苏州)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5.(2015•济宁)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温度变化可分别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见图)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7H2O6.(2015•呼和浩特)20℃时,将等质量的a 、b 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 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 、b 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丙中M 表示b 的溶解度曲线B .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 大于bC .图乙中a 、b 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 .30℃时a 、b 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7.(2015•扬州)KNO 3与NH 4Cl 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常温下,NH 4Cl 易溶于水B .t 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t 3℃,KNO 3的溶解度大于NH 4Cl 的溶解度D .两种饱和溶液从t 2℃降到t 1℃时,均有晶体析出8.(2015•泉州)如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乙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C .t 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有晶体析出D .t 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9.(2015•厦门)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B .t 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C .t 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D .t 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10.(2015•巴中)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2℃时,向100g 甲中加入100g 水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B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D .将t 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 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11.(2015•重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浓度相同B.保持20℃,蒸发溶剂可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变成饱和溶液C.30℃时,将4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80gD.10℃时,将两种饱和溶液升温至3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增大12.(2015•宜宾)如图为甲、乙两种盐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不相等B.将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或降温的方法C.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1℃时,将30克乙物质放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30克D.t213.(2015•南京)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B.t2C.t℃时,将50g水加入15g甲物质中,可得到65g溶液1D.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14.(2016•三元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C.t1℃时,甲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D.t215.(2015•恩施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A.t1B.t℃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2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16.(2015•漳州)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10℃时,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得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D .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17.(2015•黄冈)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 分别加入到100g 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C .t 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 .t 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二、填空题(共7小题)18.(2015•邵阳)根据下列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 温度/℃0 20 40 60KNO 3溶解度/g110(1)图中表示硝酸钾溶液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 (2)6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 (3)60℃时,取甲、乙、丙各40g 分别加入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4)将20℃的KNO 3饱和溶液升温到60℃(不考虑水分蒸发),其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9.(2015•宜昌)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温度为__________℃时,A与C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有晶体析出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3)t2℃时,把A、B物质各50g分别加到100g水中,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若要使之达到饱和状态,还需要向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g该溶质.20.(2015•江西)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C.t2℃时等质量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__________(填“甲”或“乙”)相似.21.(2015•海南)运用溶解度表与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温度/℃10 30 50 60溶解度/g 氯化钠硝酸钾110(1)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____(填“A”或“B”).(2)60℃时,100g水中加入90g硝酸钾,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当60℃的该溶液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22.(2015•重庆)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__________的溶液.(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23.(2015•南充)根据图中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问题:(1)温度为__________℃时,a和c物质的溶解度相同;(2)要使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溶解度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__;(3)在t2℃时,75克c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剂的质量是__________g.24.(2015•淮安)淮安市某盐化厂生产的碳酸钠粗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t1℃时碳酸钠与氯化钠中溶解度较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2)t1℃时碳酸钠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除去碳酸钠中混有少量氯化钠的方法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共6小题)25.(2015•遵义)溶解度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Ⅰ.根据图1解决下列问题:(M,N均不含结晶水)(1)温度为__________℃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1℃时,将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t2℃时,将25gN加入50g水中,完全溶解后要提高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其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Ⅱ.根据表格解决实际问题:温度/℃20 30 50 60 80溶解度/g KNO3100 169K2CO3110 114 121 126 139某KNO3样品中含有少量K2CO3,其提纯过程如图2:(1)图2中溶液C是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样品中钾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__g(结果保留整数).26.(2015•泸州)根据下列坐标图回答:(1)图一表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①t2℃时,甲、乙的溶解度均为__________.②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1℃时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__________.(2)某学习小组模拟海水,以测定海水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取模拟海水(含NaCl、MgCl2)2000g,向溶液中滴加10%的硝酸银溶液,其沉淀质量变化如图二.①沉淀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②模拟海水中氯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27.(2015•临沂)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温度/℃0 10 20 30 40溶解度/g 氯化钠35 36 37 碳酸钠 6 10 18 50(1)依据上表数据,绘制出了氯化钠和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图中能表示碳酸钠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_(填“A”或“B”).(2)图中两溶解度曲线相交于M点,此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__.(3)40℃时,把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4)生活在盐湖(主要成分是NaCl和Na2CO3)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NaCl),冬天捞碱(Na2CO3)”.请你答出“冬天捞碱”的道理__________.28.(2015•大庆)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1)图中abc三点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2)由c点到a点可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3)若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可以采取__________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4)若将b点溶液逐渐加水稀释使其质量分数降至10%,在此稀释过程中符合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的规律的图象是__________.29.(2015•东营)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1)P点的含义__________.(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写出一种),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_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3)30℃时,将40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若烧杯内物质升温到50℃(不考虑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a.溶质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4)从图中还可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答出一条).30.(2015•兰州)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1)在40℃时A、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2)a点是A、B两条曲线的交点,其含义是__________;(3)20℃时将20gA固体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g;(4)若A中含有少量的B杂质,提纯A的方法是__________结晶.陕西省咸阳市2016年中考化学同步训练:溶解度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7小题)1.(2015•滨州)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B.t2℃时,将50ga物质(不含结晶水)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以及溶质质量分数比较解答即可.【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正确;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将50ga物质放入100g水中恰好溶解,得到a的饱和溶液,正确;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在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质量分数大于a的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时相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错误;D 、c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将c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2.(2015•连云港)如图表示的是KNO 3和NaNO 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2℃时,KNO 3溶液的浓度一定等于NaNO 3溶液的浓度B .T 1℃时,在50g 水里加入15g KNO 3固体,充分溶解,可得到65g 溶液C .T 1℃时,往180g NaNO 3饱和溶液中加入620g 水可配成质量分数为10%的NaNO 3溶液D .若KNO 3中混有少量NaNO 3,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用水稀释改变浓度的方法.【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 、根据溶解度曲线交点的意义分析; B 、根据溶解度的意义分析;C 、根据溶解度的意义、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计算分析;D 、根据KNO 3、NaNO 3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分析.【解答】解:A 、由KNO 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T 2℃时,KNO 3、NaNO 3的溶解度相同,此温度下KNO 3、NaNO 3饱和溶液的浓度相同,如不是饱和溶液,无法确定.故A 错误; B 、由KNO 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 1℃时,KNO 3固体的溶解度是20g ,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在50g 水里加入15gKNO 3固体,只能溶解10g ,可得到60g 溶液.故B 错误; C 、由NaNO 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 1℃时,NaNO 3固体的溶解度是80g ,由溶解度的含义可知,T 1℃时,180g NaNO 3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80g ,加入620g 水可配成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故C 正确;D、由KNO3和NaNO3的溶解度曲线可知,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NaNO3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若KNO3中混有少量NaNO3,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故D错误.故选C.【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2015•德阳)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两者均有晶体析出C.将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增大D.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溶解度曲线及意义解答.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解答】解:A、t1℃时甲、乙两曲线交于一点,说明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若饱和溶液质量不相等,则所含溶质质量就不相等.故说法错误;B、从图中趋势可知,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而降低,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不有晶体析出,故说法错误;C、从图中趋势可知,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而升高,甲的溶液从t1℃升到t2℃,溶质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增大,故说法错误;D、从图中趋势可知,当温度高于t1℃而低于t2℃时,乙的溶解度比甲的溶解度小,故说法正确.、答案:D.【点评】会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同温下溶解度的大小,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溶解度相等.4.(2015•苏州)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B.t2℃时,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溶解度确定物质能否全部溶解,根据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解答即可.【解答】解:A、t1℃时,相同质量的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此处没有提溶液的质量,故无法比较溶质质量的大小,错误;B、t2℃时,A的溶解度是50g,把50g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只能溶解25g,故溶液质量是75g,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75g=1:3,正确;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的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t1℃时B的溶解度大于A的溶解度,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故溶液组成不变,溶质质量分数与t2℃相同,据图可以看出,C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小,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错误;D、将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5.(2015•济宁)碳酸钠从溶液里结晶析出时,晶体里总是结合着一定数目的水分子(结晶水),随温度变化可分别得到Na2CO3•10H2O、Na2CO3•7H2O和Na2CO3•H2O三种晶体.分析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见图)得到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随温度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逐渐增大B.碳酸钠从溶液结晶析出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C.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D.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7H2O【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碳酸钠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随温度的升高,碳酸钠的溶解度先是增大,当大约40℃时开始减小,错误;B、碳酸钠从溶液中析出,与水结合形成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错误;C、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碳酸钠溶液在高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是Na2CO3•H2O,正确;D、根据图象可以看出,碳酸钠溶液在低温条件下结晶,析出的晶体主要是Na2CO3•10H2O,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题干提供的信息进行.6.(2015•呼和浩特)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lO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升温到50℃时,现象如图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丙中M表示b的溶解度曲线B.图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bC.图乙中a、b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30℃时a、b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相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液中是否含有固体确定溶液是否饱和,根据溶解度曲线结合物质的溶解随温度的变化确定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此解答.【解答】解:A、据图可以看出,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故M表示的是a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错误;B、图甲中,a中溶解的固体质量小于b中溶解的固体质量,故a的质量分数小于b,错误;C、图乙中,ab全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D、30℃时,a、b的溶解度相等,若是饱和溶液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解决相关的问题.7.(2015•扬州)KNO3与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常温下,NH 4Cl 易溶于水B .t 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 .t 3℃,KNO 3的溶解度大于NH 4Cl 的溶解度D .两种饱和溶液从t 2℃降到t 1℃时,均有晶体析出【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物质的溶解性及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 、物质的溶解性是根据在20℃(室温)时的溶解度来划分的,溶解度大于10g ,属于易溶物质.B 、根据t 2℃,两种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进行分析判断.C 、由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t 3℃KNO 3与NH 4Cl 的溶解度大小.D 、根据KNO 3与NH 4Cl 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NH 4Cl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0℃时NH 4Cl 的溶解度为29g ,则20℃NH 4Cl 的溶解度大于29g ,则NH 4Cl 易溶于水,故选项说法正确.B 、t 2℃,两种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相等,故选项说法错误.C 、t 3℃,KNO 3的溶解度大于NH 4Cl 的溶解度,故选项说法正确.D 、KNO 3与NH 4Cl 的溶解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两种饱和溶液从t 2℃降到t 1℃时,均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通过本题可以加强学生对固体溶解度曲线的理解,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2015•泉州)如图是甲和乙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 .乙的溶解度不受温度的影响C .t 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有晶体析出D .t 2℃时,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 、比较溶解度应说明温度.B 、利用物质的溶解度变化趋势解决.C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通过曲线的走势解决.D 、根据交点的含义分析.【解答】解:A 、比较溶解度应说明温度,不说明温度比较无意义,故此选项错误.B 、乙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而不是不受温度的影响,故此选项错误.C 、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可知,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大,t 1℃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 2℃时(不考虑水分的蒸发)会变为不饱和溶液,没有晶体析出,故错误.D 、t 2℃时,两曲线相交,甲与乙的溶解度相等,故此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固体溶解度和温度间的关系,并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9.(2015•厦门)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 1℃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饱和溶液B .t 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都为30%C .t 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1℃,甲溶液饱和,乙溶液不饱和D .t 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A 、t 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小于乙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 、t 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都为:×100%=23.1%,该选项说法不正确;C 、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t 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 1℃,甲和乙仍然都是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 、因为t 3℃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因此t 2℃时,质量相同的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 3℃,为达饱和状态,需加入甲的质量大于乙,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点评】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10.(2015•巴中)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2℃时,向100g 甲中加入100g 水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200gB .t 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 .甲的溶解度比乙大D .将t 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到t 1℃时,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陕西省中考化学题型解读: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含答案)

(2018中考说明题型示例第189页32题)1.下表是Ca(OH)2和NaOH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温度/°C 0 20 40 60 80100溶解度/g Ca(OH)2 0.19 0.17 0.14 0.12 0. 09 0.08 NaOH 31 91 111 129 313 3362溶解度曲线的是 (选填“A ”或“B ”)。
(2)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Ca(OH)2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蒸发水后再恢复到原温度;⑥加入生石灰。
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填序号)。
A.②④⑥B.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⑤⑥(3)20°C 时,将191g 饱和NaOH 溶液蒸发掉10 g 水后,再降温到20°C ,可析出NaOH 晶体的质量为 。
(4)现有20°C 时Ca(OH)2的饱和溶液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CaO 后得到溶液乙,此时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选填“>”“˂”或“=”)20°C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5)现有60°C 时含Ca(OH)2和NaOH 两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若要得到较纯净的NaOH 晶体,应采取的物理方法是 。
【答案】(1)A (2)D (3)9.1g (4)˂ (5)降温结晶,过滤补充选题1.如图是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1)交点K的含义是 。
(2)t 2℃ 的C物质的饱和溶液变到t 1℃时,是( 选填“饱和”或“ 不饱和”)溶液。
(3)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为B>C>A 时的温度范围是℃ 。
(4)在t 3℃ 时,将40g C物质放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案】(1)t 3℃ 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答案补充:t 3℃ 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不饱和 (3)t 2 ~t 3 (4)37.5%2.根据图一的甲、乙溶解度曲线和图二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中,甲物质的四种溶液状态“a、b、c、d”中, 处于不饱和状态的是(填写编号) 。
2018年中考化学专题测试卷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一、单选题1.溶解度曲线可表示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加入KNO3可以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饱和C.30℃时30gNaCl与100g水充分混合可以形成饱和溶液D.KNO3中含有少量NaCl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KNO3【答案】C2.测定某温度下某物质的溶解度时所用溶液必须是( )A.浓溶液 B.稀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答案】C3.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剂不变时,t1℃ 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仍是饱和溶液B.溶剂不变时,分别将t1℃ X、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C.相同温度时,X的溶解度一定大于Y的溶解度D.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答案】B4.X、Y两种固体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溶解度比Y的溶解度大B.t2℃时,X溶液的浓度比Y溶液的浓度大C.在交点M处,X、Y两种溶液均为饱和溶液D.将t1℃时X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答案】C5.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t2℃时,分别将50 g的M、N固体加入到100 g水中,搅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N固体不能完全溶解B.t2℃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C.M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大于ND.分别将上述t2℃时 M、N的溶液降温到t1℃,得到M、N溶液的质量一定相等【答案】B6.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20 ℃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B.将40 ℃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 ℃,溶液质量不变C.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D.40 ℃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甲、乙,同时降温至20 ℃,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液【答案】D7.已知t℃时,盐M(不含结晶水,式量═126)的溶解度为S g.在一定量的M的水溶液中加入ag M后,恰好为t℃时的饱和溶液.若用M•7H2O代替M,欲使原溶液在t℃时恰好饱和,则需加入M•7H2O的质量(g)为()A.2a B.(2+)a C. D.(2+)a【答案】C8.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精品)

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精品)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化学学科在许多领域都有应用,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是合理的认识。
因此,选项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是不合理的。
2.配制2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选项D装瓶,因为在装瓶前应该先调整溶液的体积和浓度。
3.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选项A中,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表面结构而非内部结构;选项C中,明矾净水的原理是明矾可以沉淀水中的杂质,而非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因此,选项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正确的解释。
4.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是“宏观-微观-符号”的联系。
选项D中,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而非O2-。
5.分析化学反应,正确的结论是选项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
因为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数量是由反应物的数量决定的,而不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
6.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实验操作是选项C制备氢氧化亚铁。
因为其他选项中的实验目的和实验操作不匹配。
7.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由于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因此选项A 该实验是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是正确的解释。
B。
n点和m点对应的溶液中铜元素的质量不相等。
C。
n点和m点对应的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5小题,计19分)8.(3分)1) 橄榄油中富含的主要营养素是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
2) 工厂可用活性炭对初榨橄榄油进行脱色处理,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3) 用橄榄油制成的肥皂在洗涤油污的过程中起作用是因为橄榄油中的脂肪酸可以与油污中的脂类结合形成皂化物,从而起到清洁作用。
9.(3分)1) A物质中氢元素的化合价是+1,D物质的化学式是(NH2)2CO。
2) 下列与尿素不属于同类肥料的是K2SO4.10.(4分)1)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有温度、溶剂种类、压力等。
[首发]陕西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科目分科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
![[首发]陕西省2018届九年级中考科目分科考试化学试题(word版)](https://img.taocdn.com/s3/m/0510f404915f804d2b16c1fa.png)
陕西省2018年中考科目分科练测试题化学(一)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卷前,请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
3.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O-16 Na-23 Cl-35.5 Ca-40第Ⅰ卷(选择题共2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l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中华好诗词’自从开播以来,深受全国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喜爱,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 日照香炉生紫烟B. 白水绕东城C. 大河上下,顿失滔稻 D.蜡炬成灰泪始干2.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3.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表示。
下列说法不正解得到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用方程式激光确的是A. 水分解产物不污染环境B. 是催化剂C. 该技术可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D. 在海水分解过程中应不断添加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所以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或原子B.金属都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物质一定为金属C.在化学反应中.CO和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CO和都具有还原性D.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生成盐和水的一定是中和反应5.油炸食物不宜多吃,因为食物长时间煎炸后产生微量的丙烯醛(化学式为O)等有毒物质.会损害人体健康,下列有关丙烯醛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物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该物质中碳、氢、氧元素间的质量比是9:1:2C.该物质的分子中原子个数比为3:4:1D.该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6.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爱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治水体污染两方面采取相应措施B.硬水中加入肥皂水,振荡后有较多泡沫产生C.矿泉水是纯净物D.用过滤的方法可使硬水软化7.下列有关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氧气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B.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由于氧气极易溶于水C.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是化学变化D.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8.用“○”和“●”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微观示意图能表示化合物的是9.煤油中含有噻吩(用X表示),噻吩有令人不愉快的气味,其燃饶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表示为点燃,则噻吩的化学式为A. B. C. D.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用点燃的方法除去气体中混入的少量COB.用溶液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Fe粉C.将生锈的菜刀浸泡在食盐水中,可除去其表面的铁锈D.直接用Mg条在空气中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11.下列有关金属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的矿物锗量丰富,可大量开采B.钢铁严重锈蚀后不值得回收C.铁是地壳中含量量多的金属元素D.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12.下列实验过程中不会出现溶液颜色变化的是A.食醋滴入石蕊溶液B.活性炭加入到滴有红墨水的水中,振荡C.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D.氧化铜加入到稀硫酸,微热13.如图所示的四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将一定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倒入盛有铁钉的烧杯中B.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C.向少量的溶液加入固体D.加热一定量固体14.观察下图.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A.图l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燃烧产生水,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氧两种元素B.图2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D.图4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2分)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空2分,共40分)15.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叫做“吊白块”的漂白剂,它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均有害,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对人体有中等毒性,长期接触甲醛的人群,口、鼻、喉部及肺部肿瘤的发生率会显著增加(l)吊白块加热时发生反应的类型是反应;(2)甲醛的化学式为,它属于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3)甲醛的物理性质是____ 。
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陕西省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 学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选择题)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C l 35.5— C a 40—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4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 )A .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C .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D .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支撑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配制2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 .称氯化钠B .量水C .溶解D .装瓶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 .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C .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D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4.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陕西省初中中考化学试卷习题

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1.(分)化学使世界变得更为绚烂多彩。
以下认识不合理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有益于保护环境、节俭资源B.大批使用化石燃料切合“低碳经济”理念C.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供给保障D.资料科学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供给有力支撑2.(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点。
以下配制 2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A.称氯化钠B.量水C.溶解D.装瓶3.(分)“宏观辨别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中心修养之一。
对以下事实或做法的解说正确的选项是()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构造B.大家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焚烧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D.氧气能被液化储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4.(分)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成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有的思想方式。
对以下图示信息的剖析不正确的选项是()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资料,图①是硅原子的构造表示图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图②④对应元素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2﹣D.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5.(分)剖析以下化学反响,所得结论不正确的选项是()2C+O2CO C+O 2CO2 2CO+O 22COA.反响物同样,参加反响的物质的量不一样时,生成物不一样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同样都可用作燃料C.上述反响都是化合反响,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D.C→CO→CO的转变都只好经过与O反响来实现226.(分)以下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掉二氧化碳中的将混淆气体挨次经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氯化氢和水蒸气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采集B分别碳酸钙和氯化将混淆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钙的固体混淆物分溶解,过滤C制备氢氧化亚铁向盛有必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度,过滤D研究铁锈蚀的条件将一枚光明的铁钉放入盛有适当水的试管中,察看A.A B.B C.C D.D7.(分)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响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真题.docx

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真题_、选择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A. 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B.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C•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键康提供保障D.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支撑2.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配制20gl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3.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 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铮可防锈一一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 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彳氐,越易燃烧C. 用明矶净水——明矶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D.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4.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对下列图示信息的分析不正确的是()① ②④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 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 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D. 若图③中x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02-5. 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一点燃一 c点燃〜—C点燃r〜2C+O2 2C0 C+02 - C022CQ+O22CO2A. 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B. 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作燃料C. 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D. C-COf C0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
2反应来实现6.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B 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C制备氢氧化亚铁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过滤D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7.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由线如图所示。
2018年中考化学知识分类练习卷溶解度及其应用【word版】.doc

溶解度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KNO3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KNO3的溶解度比KCl的溶解度大B.t1温度下的KCl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有晶体析出C.A点所表示的KCl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9%D.冷却热的KNO3饱和溶液可获得KNO3晶体2.【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B.t2℃时,将50g甲加入5O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C.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D.t1℃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3.【2018年江苏省宿迁市】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B.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将t2°C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D.P点表示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是25g4.【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0 20 40 60氯化钾27.6 34.0 40.0 45.5 溶解度/g硝酸钾13.3 31.6 63.9 110.0依据上表数据和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能表示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分别是甲和乙B.t1℃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在34.0 g 至35.0 g 之间C.t2℃时,将接近饱和的丙物质的溶液升高温度,可使其变成饱和溶液D.氯化钾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5.【2018年江苏省连云港市】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T2℃时,取等质量的甲、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甲>乙B.T2℃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均降温到T1℃,得到的溶液仍饱和C.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T2℃时,甲、乙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均形成饱和溶液6.【2018年湖南省岳阳市】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陕西省2018年中考[化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
![陕西省2018年中考[化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4ad99f3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ca.png)
陕西省2018年中考[化学]考试真题与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 )A.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C.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D.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支撑答案解析:A.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故正确;B.化石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使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故错误;C.通过化学手段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故正确;D.利用化学方法研制新材料,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支撑,故正确。
故选:B。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配制20g 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 )A.称氯化钠B.量水C.溶解D.装瓶答案解析: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18mL水,5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装瓶时,瓶塞倒放,可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
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易燃烧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答案解析:A.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抗腐蚀性的金属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阻止铁与空气和水接触,并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错误;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故错误;C.用明矾净水的原理是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故错误;D.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正确。
中考真题-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陕西省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Na23S32Fe56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下列认识不合理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利于保护环境、节约资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符合“低碳经济”理念C.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D.材料科学的发展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支持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配制20克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中不规范的是A.称氯化钠B.量水C.溶解D.装瓶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A.铁质水龙头表面镀铬可防锈——改变了金属的内部结构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燃烧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D.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4.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对下列图示信息分析不正确的是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B.图②对应的元素属于金属元素C.图②④对应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分子构成的D.若图③中的值为8,则其粒子符号为O2-5.分析下列化学反应,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2C+O2点燃2CO;C+O2点燃CO2;2CO+O2点燃2CO2;A.反应物相同,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不同时,生成物不同B.碳、一氧化碳和天然气一样都可用做燃料C.上述反应都是化合反应,且生成物都是氧化物D.C→CO→CO2的转化都只能通过与O2反应实现6.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B CD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和水蒸气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钙的固体混合物制备氢氧化亚铁探究铁锈蚀的条件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和浓硫酸的洗气瓶,收集将混合物放入烧杯,加入足量水搅拌,充分溶解,过滤向盛有一定量硫酸铁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钾溶液至过量,过滤将一枚光亮的铁钉放入盛有适量水的试管中,观察7.氧化铜与稀盐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该实验室将氧化铜逐渐加入稀盐酸中B. n 点和 m 点对应溶液中铜元素质量不相等C. n 点和 m 点对应溶液蒸发结晶后,得到的固体成分相同D. 该曲线不能反映溶液中溶剂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二、填空及简答题(共 5 小题,计 19 分)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1) 橄榄油中富含的主要营养元素是 ;(2) 工厂可用活性炭对初炸橄榄油进行脱色处理,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 作用;(3) 用橄榄油制作成的肥皂,在洗涤油污的过程中起 作用。
2018年全国各地中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8-溶解度及其应用(word解析版)

专题18:溶解度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2018年广州市】根据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3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固体45.8g B.NaNO3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C.KCl的溶解度比NaC1的大D.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KCl大【答案】A【解析】A.在溶解度曲线图上,横坐标是温度,纵坐标是溶解度。
溶解度是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45.8g,100g水中最多溶解KNO3固体45.8g,正确;B.Na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硝酸钠的饱和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C.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同,溶解度不同,不指明温度,不能比较溶解度的大小,错误;D.由图可知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KCl小,错误。
故选A。
2.【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1℃时,甲、乙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B.t2℃时,将50g甲加入5Og水中,可得到100g溶液C.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D.t1℃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答案】C【解析】A、t1℃时,甲、乙的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与溶液的质量和是否是饱和溶液有关,故错误;B、t2℃时,甲的溶解度是80g,故50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40g,故可得到90g的溶液,故错误;C、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甲,正确;D、t1℃时分别将甲、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甲乙两种物质均变为不饱和溶液,故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错误。
故选C。
3.【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t2℃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丙>甲B.由t2℃降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甲溶液C.由t2℃降到t1℃丙溶液浓度一定不发生变化D.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答案】C【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A错误;B、由于甲和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因此降温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中都会有晶体析出,由于不知道溶液的质量,故析出晶体的多少无法比较;由于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时它的饱和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故B错误;C、由于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降温时它的饱和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丙溶液浓度没有发生变化,故C正确;D、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D错误。
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试卷-答案

陕西省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化学答案解析1.【答案】B【解析】A.垃圾分类回收,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故正确;B.化石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大量使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理念,故错误;C.通过化学手段研制合成新药物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故正确;D.利用化学方法研制新材料,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供有力支撑,故正确。
故选:B。
【考点】化学的用途,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2.【答案】B【解析】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18mL水,50mL量筒能保证量取一次,且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误差最小;不能使用10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配制溶液时,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装瓶时,瓶塞倒放,可用玻璃棒进行引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3.【答案】D【解析】A.金属表面镀上一层抗腐蚀性的金属或化学性质不活泼的金属,可以阻止铁与空气和水接触,并没有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故错误;B.“众人拾柴火焰高”是指可燃物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故错误;C.用明矾净水的原理是能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形成较大颗粒而沉降,故错误;D.氧气可以压缩贮存于钢瓶中,是因为氧气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故正确。
故选:D。
【考点】水的净化,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4.【答案】C【解析】A、硅单质是制造芯片的重要材料,图①是硅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选项说法正确;B、图②对应的元素是钠元素,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C、②是钠元素,④是氧元素,钠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氧化钠,氧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D 、若图③中x 的值为8,则其粒子是氧离子,符号为2O -,该选项说法正确。
2018年中考化学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92溶解度及其应用含解析

专题9.2溶解度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A. t C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iB.由「C 降温到t C,甲饱和溶液比乙饱和溶液析岀晶体的质量多12C. t C 时,将40g 甲物质加入50g 水中,充分溶解后溶液的质量为90g 2D. t C 时,用甲、乙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多 2【答案】A【解析】A.—定温虞下,胞和溥液浦馬的示量能卜小化.甲、乙的沬解展相^甲、10Qg + S乙两种饱和谣液的溥质质量幷数相等,正确;E 没有确定澹液的质量无法比较甲,乙饱和潯液析出晶 体的后量,服 J t :B,甲的储曲为 隔 即1盹水中最多诱解 盹的甲’伽甲加入丸g 水 申,充弁溶幕后只有牆解邛野所谒的涪我质重为:嚮荀期6 ⑴时,甲的谱解度真于乙的涪鮮息 配制等质童饱和桃甲所需要水的质量比乙少‘窑误舟故选扣2.【2018年四川省德阳市】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20 C 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B. 40C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C.40C 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D. 将40 C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 20 C,会有晶体析岀 【答案】C【解析】A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 C 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根据饱和溶液的溶质溶解度個f 甲50轅釦质的溶解度曲线。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o « i 1 tT ®~~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B 、由溶解度曲线可知, 40 C 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正确;甲物质的溶解度 D ,故错误;=28.6% C 时,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40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故将 40 C 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 C,会有晶体析岀,正确。
故选 Co3.【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 下图表示a 、b 、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库:溶解度及其应用
类型1曲线型
1.如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试回答下列问题:
(1)t℃时,将30gA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1
搅拌后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精确到0.1%),将该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为(写一种)。
(2)t℃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2
到t℃,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3
顺序为。
(3)现有操作步骤:a.蒸发结晶,b.降温结晶,若B中含有少量A,则提纯B物质应进行的操作是(填字母序号)。
其应用
2.如图是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结合图回答问题。
(1)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填“>”、2
“<”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欲使t℃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
2
溶液且溶液质量不变,可采取的方法是。
(3)t℃时,取30g甲物质充分溶于50g水中,1
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
(4)t℃时,有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甲、乙溶液,2
若甲溶液降温至低于t℃的任一温度时均有晶
2
体析出,则乙溶液降温至t1℃时是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类型2表格型
3.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部分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回答问题:
温度/℃010203040506070溶解KNO313.320.931.645.863.985.5110138度
/gKCl27.631.034.037.040.042.645.548.3(1)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硝酸钾和氯化钾在某
一温度时具有相同的溶解度(S),则S的取值范围是。
(2)10℃时,131g饱和氯化钾溶液蒸发10g水后,再降温至10℃,可析出氯化钾晶体的质量为。
(3)20℃时将盛有饱和硝酸钾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某物质后,试管中
有晶体析出,则加入的物质可能是(填序号)。
A.氢氧化钠固体
B.生石灰C.冰块
D.硝酸铵固体E.浓硫酸F.干冰4.下表是甲、乙、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其应用
的升高而减小。
(2)8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20℃时,在50g水中加入20g甲,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4)80℃时将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分别降温到4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
分数最大的是。
类型3实物图型
5.已知KNO3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g,60℃时溶解度为110g,按如图所示流程操作得到对应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所得溶液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字母,下同),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的是。
2)溶液B的质量为。
(3)本实验中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所用的方法为。
6.已知t℃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t℃时的溶12
解度为50g,t℃时按下图操作得到相应溶液,
1
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③属于(填“饱和”或“不饱
和”)溶液。
(2)溶液⑤中固体质量为
g。
(3)五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序号)。
(4)要使溶液②中的固体恰好完全溶解,需要加入水的质量为g。
7.取40g甲固体置于30℃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现象如烧杯A,然后依次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和各烧杯中的现象回答问题。
(1)甲固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填“增大”或“减小”)。
g。
(2)20℃时,甲固体的溶解度为
(3)溶液B属于(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溶液D的溶质质量分数是(计算结果精确至0.1%)。
类型4综合型
8.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1)40℃时,等质量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
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无答案)::溶解度及
其应用
中,溶剂质量甲乙(填“>”、“<”或
“=”)。
(2)将40℃的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3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甲乙(填“>”“<”或“=”)。
(3)A、B两支试管中分别盛有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的一种,将两支试管同时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现象如图2,则A试管
中是(填“甲”或“乙”)物质的饱和溶
液。
9.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2所示实验(A是硝酸钾或氯化铵中的一种),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P点的含义是。
(2)甲、乙、丙溶液中是饱和溶液。
(3)根据以上信息可推出A是。
(4)若要使烧杯丙中的固体溶解,可采
用的方法(答一种即可)。
10.a、b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
t℃时,将a、b两种固体各18g分别加入1
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2甲所示,升温到t℃时,现象如图2乙所
2
示。
回答下列问题。
图1
图2
(1)图1中曲线M表示的是(填“a”
或“b”)的溶解度曲线。
(2)t℃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2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若a中混有少量的b,可采用的方法
提纯a。
11.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升高温度能使(填“甲”或“乙”)
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2)t℃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甲的质
1
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无答案)::溶解
度及其应用
量是。
(3)t℃时,A、B两烧杯中均盛有20g水,分别1
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搅拌后现象如
图2所示,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升温至t℃,
2下列关于A、B两烧杯中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溶质质量:A可能等于B
②溶剂质量:A一定等于B
③溶液质量:A一定大于B
④溶质质量分数:A可能等于B
12.下表是三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回答问题。
温度(℃)2040506080NaC
l36.036.637.037.338.4溶解度(g
NH4Cl37.245.850.455.265.6/100g水)
KNO331.663.985.5110169(1)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的是。
(2)50℃时,等质量的NaCl和NH4C
l加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较大的
是。
(3)A是80℃含有70g水的KNO3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得到ngKNO3固体。
①A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
溶液。
②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g。
13.已知氯化钠、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所示。
35.735.836.336.6
7.112.221.839.753.2
(1)图中可表示碳酸钠的溶解度曲线的是(填“A”或“B”)。
(2)40℃时,将30g曲线A所表示的物质溶于
5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3)20℃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与
溶液的质量比为。
14.根据图1甲、乙溶解度曲线,图2实验现象和表中溶解度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t3℃时,50g水中加入g甲物质,所得溶液恰好饱和。
(2)由图2中的现象可知一定饱和的是
(填“甲”或“乙”)溶液。
(3)将t℃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
2
到t℃,则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甲乙3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t℃时,将质量均为mg的甲、乙两种物质
1
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如图2的现
其应用
象,则m的取值范围是:。
NaCl35.736.036.637.338.439.8
13.331.663.9110169
图1
图2
(1)t℃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中一1
定相等的是(填序号)。
A.溶质质量B.溶液质量
C.溶质质量分数
其应用
(2)将t℃等质量的氯化钠和硝酸钾的饱和溶2
2018年陕西省中考化学专题复习训练(无答案)::溶解度及
其应用
液降温至t℃,析出晶体的质量较大的是
1。
(3)20℃时,取一定量的硝酸钾进行如图2所示操作,溶液①②③④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下同),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