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合集下载

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第二单元试卷分析本单元内容比拟杂,同学们出现问题的地方也更多是在小细节之处,比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带分数与假分数的互化,整数与分数之间的互化等,越是这些细节,越是需要我们教师走进到每一个学生身边,让他走出困惑,走上更高远的道路。

1、对分数单位的认识还存在着歧意。

2、用图来表示假分数和带分数,还有些同学对于分数的意义认识不清。

3、用直线上的数来表示分数,不能正确完成,题意首先就没有弄懂。

4、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还有时混淆。

5、判断题能力有待提高,总是不能有自己的想法。

(是否把判断题作为一项常态化的训练)
6、用分数和小数两种形式进展单位换算出错最多。

7、应用最小公倍数和公倍数知识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可以有几种不同的书写方法。

既然做了,就要让孩子们正确改正,然后又要做好后续的把它们写在错题集上的任务,对于学生来说,必要的稳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既要重视对学生知识的砸实,更要重视孩子们对于变化性能力的掌握。

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之中,而不是做个被动者,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一切都因为别人努力了,所以才会有好的效果。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会了方向与路线;会用角度确定并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的基础上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来确定位置.本次测试紧扣教材;题型较全;难易适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题目为:填一填、选一选、按要求完成题目、解决问题;共四大道试题.
二、成绩分析:
1.分数情况
三、存在的问题:
1、填一填:第2小题很多同学做错;原因是学生对横轴上的数和横着数混为一谈;所以将前和后填错;第6题填某个学生位置前与右的位置的同学的位置;部分学生搞错;第7题判断两个点谁在谁的
右边;部分学生写错.
2、选一选:第五小题错的较多;主要是学生没注意题目叙述方
式;所以致错.
3、按要求完成题目:(1)描点连线并判断出为什么图形;大部
分学生全对;有部分学生忘了判断是什么图形;(2)看图填空;学
生做得很好.
4、解决问题:(1)看图完成相应题目;大部分学生答题较好;有部分学生在做第二问时只标出了一个同学的家;另一个忘了;(2)操作题;画出三角形平移和旋转后的图形并标出新坐标位置.学生平移学的较好;但有不少学生忘了标出新坐标位置.旋转的有几个做错了;有的是不会旋转;有的是看错方向了;有的画对了又忘了标新坐
标.
四、提高措施: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认真检查的习惯;不要拿过题来就做;至少要读三遍题;弄明白题目要求再动笔.做完卷子之后要逐题对照题目要求进行检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2、对学困生进行平移和旋转知识的补课.
3、教师在进行新授课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和衔接;做好过渡.。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组合图形面积部分(解析版)苏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组合图形面积部分(解析版)苏教版

2022-2023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之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组合图形面积部分(解析版)编者的话:《2022-2023学年五年级数学上册典型例题系列》是基于教材知识点和常年考点考题总结与编辑而成的,该系列主要包含典型例题、专项练习、分层试卷三大部分。

典型例题部分是按照单元顺序进行编辑,主要分为计算和应用两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题典型,考点丰富,变式多样。

专项练习部分是从常考题和期末真题中选取对应练习,其优点在于选题经典,题型多样,题量适中。

分层试卷部分是根据试题难度和掌握水平,主要分为基础卷、提高卷、拓展卷三大部分,其优点在于考点广泛,分层明显,适应性广。

本专题是第二单元多边形的面积组合图形面积部分。

本部分内容是组合图形的面积,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建议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选择性进行讲解,一共划分为六个考点,欢迎使用。

【考点一】加法分割思路求图形的面积:S=S1+S2。

【方法点拨】加法分割思路是把所求图形面积分割成几块能用公式计算的规则图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然后分别计算出面积,最后相加得出所求图形的面积。

【典型例题】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单位:分米)解析:16×6=96(平方分米)(16-8)×(14-6)÷2=8×8÷2=64÷2=32(平方分米)96+32=128(平方分米)【对应练习1】看图求面积(单位:厘米)解析:12×10÷2+(8+12)×10÷2=12×10÷2+20×10÷2=120÷2+200÷10=60+100=160(平方厘米)则面积是160平方厘米。

【对应练习2】计算下面组合图形的面积。

(单位:厘米)解析:(4+2+2+4)×(10-8)÷2+8×(4+2+2)=12×2÷2+8×8=12+64=76(平方厘米)【对应练习3】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分析
本次检测主要考查学生对小数除法的掌握情况,既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本单元检测难度在本册教材中是最难掌握的部分。

重视知识理解与过程的考查。

本次检测,我班级共有44分参加考试,平均分56.56分,26人及格,18人不及格,90分以上1人,80分以上9人,60-79分16人,差生人数13人。

从考试结果看,这次考得很不理想,不难发现学生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计算准确率不高;从各题的反应看来,成绩不理想的同时,发现了很多问题值得我去分析和反思的。

一.做题情况分析
从检测卷看,填空题选择题和判断题做得都还不错,得分比较少四五六大题,计算是单元的基础,个别学生不知道怎么列式子,有些没有划掉0和小数点,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不理解题意,不知道列式,更算不出来;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小数除法不过关。

二.存在的问题
1.学生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审题,答题不够认真;
2.计算能力较差,计算正确率不高,对这部分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
3.商的过程只用商乘除数的其中一位(如:2.45÷1.5中只知道商4
乘后面的5)
三.改进方法
1.加强学生小数除法基本功的训练,重视能力的培养;
2.先从整数的题目激趣,引入小数的解决问题中;
3.采取帮扶和激励的方法来提高整个班集体的综合成绩。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分析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分析

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分析(一)一、考试结果情况:五年级共有34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测试。

二、学生卷面分析:1、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形成较好。

2、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

表现在学生选择题、应用题。

3、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表现在稍复杂的数据和文字都会对一些能力较弱或习惯较差的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

如,卷面上有不少单纯的计算错误、抄错数据、漏小数点、漏做题等低级错误。

三、试卷卷面情况分析:第一题:共11道填空,每空1分。

1、2、3、4、5、6、10小题得分率80%,错的同学多数是不细心造成。

7、8、9、11小题失分率为90%原因有二:一是数量关系弄不清楚,二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差。

第12小题,学生没有根据生活的实际需要取值,大部分学生是利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值,第二题:共10道判断题,每题1分,错的较多的是2、3小题。

原因是2小题也是观察物体的空间思维较差。

3小题概念理解不清。

第三题:共5道选择题,每题1分,大部分同学第2小题失分较多,第四题:共4道小题,包括直接写得数、竖式计算、简算、解方程,其中直接写得数、解方程错误较少。

在竖式计算中失分原因主要属于粗心,笔误。

如:计算小数点点错:0.68×0.82错算成5.776第五题:共6道小题,每题5分,主要考察学生是否思路清晰,能否准确地进行解答。

特别是考察学生对应用题的审题能力。

这部分的得分率低于其它部分,能拿到满分的学生不多。

第2小题失分率50%,原因题意弄不清楚。

第3道小题,失分率60,这说明部分学生对关系式:“速度×时间=距离”的理解还不深刻。

三、学情分析针对后20%学生分析,懒得做作业,懒得看书,对于跟学习有关的活动都懒得参加。

在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做作业方面、回答问题方面等都要慢上半拍,甚至是几拍。

往往早上布置的作业到了下午放学还没有完成,做事比较拖拉。

作业粗心、作业毛糙,作业正确率低。

思维迟钝等问题,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1、降低学习起点,减少练习的坡度。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检测质量分析一、考试质量情况分析本次考试,两个班级共有42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分为57.2分,23人及格,有19人不及格,85分以上的只有6人。

从考试结果来看,由于计算量很大,学生掌握不太好,不容乐观啊!他们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且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欠缺。

二、试卷命题的分析整份试卷的命题立足课本与配套的导学练习,题材均是学生所学过的熟悉的内容;紧紧围绕课本为主,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的考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做较全面的摸底;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能体现综合应用的和创新思维的内容,有与生活相关的题,也有个别能力提升题,从题型上看,试题部分是学生常见的,熟悉的题型,出现了一些学生陌生的体型和旧知识的复习。

三、典型错题分析从试卷反映看,只有“列竖式计算”学生掌握得较好,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掌握的还可以,只有极少数学生出现列式困难,还有部分学生列式正确,计算结果都是错误的。

从整张试卷来看,学生对于第二单元的知识消化不了,特别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1、填一填错例:计算32.1÷0.03时,我们把算式看作()÷()进行计算,依据是()性质。

这道题的正确率大概只有20%,做错的学生很多,一部分学生只是把除数0.03转化成整数3,被除数32.1转化成321,并没有想到被除数和除数要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这样的学生不在少数啊!所以后面的依据只有五(1)班两三个学生写得出来,看来,平时课堂上我讲的,能听进去的很少,倾听能力急需加强培养,上课不听的习惯真不好!2、填一填:填数错例:这道题只有三个学生全对,不会做的学生连基本的计算都愣住不会算了,更别说运用除法里面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和商的变化规律了。

其实,我知道他们对于“商不变的性质和商的变化规律”有点忘记了,特意在课堂上帮助他们回忆旧知,看来效果一般。

3、算一算:直接写出得数错例:0.4÷2= 240÷1.2= 45÷0.3=0.4÷0.2= 2.4÷1.2= 4.5÷0.03=0.4÷0.02= 0.24÷1.2= 0.45÷0.003=这些题目实际上是测试学生对商不变性质和商的变化规律的掌握情况,恰恰学生在复习时没有真正掌握住,到这里了,全乱了,包括优生也这样,当时改试卷时,就差晕倒了。

(好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测试卷(答案解析)(3)

(好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测试卷(答案解析)(3)

(好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测试卷(答案解析)(3)一、选择题1.三角形三个顶点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如下:A(2,6),B(5,2),C(2,2),则三角形ABC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判断2.笑笑的座位是(2,3),淘气的位置是(2,5),笑笑、淘气、贝贝三人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贝贝的座位可能是()。

A. (2,4)B. (4,3)C. (5,2)D. (5,3)3.下图是丽源小区附近的平面图,超市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A. (3,4)B. (1,2)C. (2,1)4.数对(5,4)和(5,2)表示的位置在()。

A. 同一行B. 同一列C. 无法确定5.李军的座位记为(4,4),如果他往后挪三排,这时他的位置应记为()。

A. (7, 4)B. (4, 7)C. (1, 1)D. (7,7)6.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2,5),B点用数对表示数(5,1),C点用数对表示为(2,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

A. 锐角B. 钝角C. 直角7.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的位置分别是点A(3,a)、点B(a,3)、点C(0,0),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a不为0或3)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无法确定8.小红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6),小冬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6,6),而小丽的位置刚好在小红和小冬中间,小丽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A. (5,6)B. (4,5)C. ( 3,6)9.用数对表示同学们的位置,李军(3,5),王阳(2,5)陈明(5,3),林锋(3,6),张丹(3,4),与李军坐在同一排的是()。

A. 王阳B. 陈明C. 林锋D. 张丹10.把点(2,5)向上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2格后是()A. (5,5)B. (5,7)C. (2,8)D. (4,8)11.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为(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是( )三角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单元分析一、单元简介本单元主要介绍了关于位置的知识,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掌握物体的相对位置、方位的概念,培养良好的空间想象和方向感,为后续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知识点概述1.物体的相对位置:–了解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包括远近、高低、左右等。

2.方位的认识:–学习使用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3.运用坐标:–引导学生使用简单的二维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

4.方向的认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了解方向的概念。

三、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描述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

2.能够运用方位词描述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

3.能够使用简单的二维坐标系表示物体的位置。

4.能够理解方向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方位词描述方向。

四、教学内容安排第一课时:相对位置的认识 - 认识物体的远近、高低、左右等相对位置。

- 利用实物和图片进行示范和练习。

第二课时:活动游戏:方位词大比拼 - 通过游戏的方式巩固学生掌握的方位词。

- 设计不同游戏环节,加深学生对方位词的理解。

第三课时:学习坐标系的基本概念 - 引入简单的二维坐标系概念。

- 让学生学会使用坐标表示物体的位置。

第四课时:日常生活中的方向 -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教授方向的概念。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方向词的正确使用。

五、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教师利用实物或图片展示不同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游戏互动: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4.实践操作: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六、学习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自主学习和合作表现。

2.作业考核:通过书面作业考核学生对位置和方位的理解掌握情况。

3.游戏评比:评估游戏活动中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本单元注重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方向感,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和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典型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测试卷(有答案解析)(1)

(典型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测试卷(有答案解析)(1)

(典型题)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测试卷(有答案解析)(1)一、选择题1.小明坐在班级的最后一列,他的位置是(6,5);小刚坐在班级的最后一行,他的位置是(4,7)。

这个班级共有()名学生。

A. 20B. 24C. 35D. 422.野生动物园保护小组先测得一头大象的位置在(1,3),3小时后,测得这头奔跑的大象的位置在(6,3)。

如果下图中每格的距离代表30km,这头大象每小时大约跑()km。

A. 50B. 40C. 60D. 1503.音乐课上,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A. (3,2)B. (4,1)C. (4,3)4.如图,如果将三角形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右平移1个单位,则顶点A的位置应表示为()。

A. (3,6)B. (4,6)C. (4,4)D. (5,4)5.体育课上小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3,3),那么下面谁离小明最远()。

A. 小红(2,3)B. 小丽(4,3)C. 小强(5,3 )D. 小玲(3,4)6.点A的位置是(5,7),点B的位置是(6,9),点C与A在同一列,点C与B在同一行,那么点C的位置是()A. (5,9)B. (6,7)C. (5,6)7.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A. (5,2)B. (4,3)C. ( 4,1)8.如果A点用数对表示为(1,5),B点用数对表示数(1,1),C点用数对表示为(3,1),那么三角形ABC一定是()三角形.A. 锐角B. 钝角C. 直角D. 等腰9.如图,如果点X的位置表示为(2,3),则点Y的位置可以表示为( )。

A. (4,4)B. (4,5)C. (5,4)D. (3,3) 10.下列( )的位置与点(3,3)最接近。

A. (1,1)B. (2,3)C. (4,5)D. (2,2) 11.音乐课上,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4列第2行,用数对(4,2)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试卷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试卷分析

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试卷分析一.试卷总体分析:这张试卷的题型丰富,难度适中,绝大部分是学生应该达到且能达到的水平。

考查的知识点是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所学的因数和倍数内容。

试卷共有八大题:一、填空题,主要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

二、判断题,主要考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三、选择题,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填合适的数。

五、给数分类。

六、组数。

七、猜数游戏。

八、解决问题。

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次考试,从总体上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不够。

部分学生解题不够细心,小错误不少,丢了不少不该丢的分。

二、考生答题情况分析;1.分数情况2.在试卷上存在的问题:第一题:填空题。

考查学生对本单元所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本题共10道,总分26分,学生做题一般。

失分较多的是第7、8两题。

第7题部分学生写成了120,没注意知识3和5的倍数;第8题学生对连续奇数没弄明白,对于“相邻”也没有理解,错误较多。

金志、金可云本题失分较多,需加强辅导第二题:判断题。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本题共5道,总分10分,题目较易,大部分学生答题较好。

失分原因:少数学生基础知识薄弱,概念不清,审题不认真,没有正确理解题意。

第三题:选择题。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以及初步应用情况。

本题共5题,10分。

此题学生失分较多的是第一小题,学生考虑不全面。

第四题:填合适的数。

题目意思明显,比较简单,学生答题较好。

靳良满、杨智康问题较大,需要单独辅导。

第五题:给数分类。

题目较易,大部分学生答题较好,少数学生质数合数分的还不够清晰。

第六题:组数。

题目较易,可选性较大,大部分学生答题较好,但金可云等没按要求组三位数,组成了四位数,失分较为严重。

第七题:猜数游戏。

根据题目意思写出合适的数,本质还是对概念的掌握与应用情况。

大部分答题较好。

第八题:解决问题。

共五大题,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分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分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试卷分析一、考试总体情况:本次数学期末考试,数学试题满分为100分。

五(1)班及格率100%,优秀率96%,最高分100分,最低分79分,均分XX分,五(2)班及格率100%,优秀率88%,最高分100分,最低分68分,均分XX分。

试卷的内容紧扣教材教学内容,注重基础知识测评。

考试难度适中,充分考查了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情况,题目所占比例搭配合理。

试卷包括“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六大部分,囊括了教学重点、难点知识,测试到了学生对这一学期知识的积累,同时侧重考察学生的分析能力,是一份很有参考价值的试题。

我个人觉得对于优生来说试题难度有点偏低。

二、试卷分析:1.填空题27分:内容:分数、奇数和偶数、质数和合数、因数和倍数、单位换算、可能性等。

第6题单位换算失分比较多,进率记的不准确;7题失分较多,除数大于1和小于1,被除数和商之间的大小关系理解不够透彻。

2.判断6分:4小题失分较多,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不清。

3.选择12分 4小题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对于学生来说本没什么难度。

由于平时做题多是选最大的那个分数,这次让选最小的,结果学生凭感觉还选的是最大的,所以失分过多,也凸显出学生审题能力还有待提高,有很多孩子就只错了这一个题。

4.计算21分:计算题是每次考试的重中之重,学生的计算一直是个问题,所以本学期注重平时对学生的计算加以练习,通过每天的几道计算来巩固计算能力与数感。

学生计算题答得挺好,看来一个学期的努力有所收获,今后将一如既往持续练习。

5.画图题11分。

个别学生在平移的过程中改变了图形的形状。

6.解决问题23分。

本题共6个小题,都是基本应用,班里少数学生分析问题和理解能力不强。

另外有些学生算式列对,但计算错误!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练习提高。

三.问题分析。

1、反映出教学中的问题。

不能认为教师教了,学生就可以学好了。

2、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

3、审题不清,不够认真。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二单元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B【解析】解:由于把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它的长和宽没变,所以周长不变,但是高变小了,所以面积就变小了.故选:B.2.【答案】A43 2【解析】解:=12 2.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6.故选:A.=63.【答案】B【解析】解:6 4 =2(4平方厘米).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故选:B.4.【答案】A【解析】解:200200 =40 00(0平方米),5公顷=50 000平方米,40 000<50 000.答:第二块地大.故选:B.5.【答案】B【解析】解:如图所示:158 =12(0平方厘米).答: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0平方厘米.故选:B.6.【答案】B【解析】解:将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看作单位“1”,平行四边形的底为5,高为6,它的面积为5 6 =30 .①三角形的底为5,高为6,它的面积为125 6 =15 ,符合题意;②三角形的底为5,高为6,它的面积为1 2=,符合题意;③三角形的底为6,高为5,它的面积为1 6 5 155 6 15 =,符合题意;④三角形的底2为5,高为4,它的面积为一半.故选:B. 125 4 =10 ,不符合题意.所以,①②③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7.【答案】C15 6 2=90 2【解析】解:.答: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45 平方分米.故选:C.=4(5平方分米)8.【答案】D【解析】解:根据题干分析可得,这五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都等于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的一半,即4030 2 =60(0平方厘米).答:有5 个图形的阴影部分的面积是600 cm2 .故选:D.9.【答案】D()20 4 2=【解析】解:52.答:整个图形的面积是25 平方厘米.故选:D.=2(5平方厘米)10.【答案】C()(﹣)6 +12 12 6 +1 2=187 2【解析】解:.答:这堆圆木共有63 根.故选:C.=6(3根)二、11.【答案】52.5157 2=105 2【解析】解:.答:这个梯形的面积是52.5 平方米.故答案为:52.5.=52.(5平方米)12.【答案】10240 8=80 8 .答: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0 m .故答案为:10.【解析】解:=1(0m)13.【答案】72 cm2【解析】解:246 2 =7(2cm2).答:它的面积是72 cm2 .故答案为:72 cm2 .14.【答案】10【解析】解:100220 =1(0米).答:高是10 米.故答案为:10.15.【答案】4 050 270290 +45()它的周长是270 米.故答案为:4 050,270.16.【答案】40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2/ 5312 22 +3【解析】解: 5 .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0 平方厘米.故答案为:40.=12 23=40 (平方厘米)17.【答案】长方24【解析】解:6 4 =2(4平方厘米).答:拉成长方形时面积最大,面积最大是24 平方厘米.故答案为:长方、24.59 5 +7 5(﹣)18.【答案】小美=5 4 +35=20 +35=5(5平方米)【解析】解:我选小美的方式,计算过程如下:59 5 +7 5(﹣)=5 4 +35=20 +35.答:这个房屋的总面积是55 平方米.=5(5平方米)5(9﹣5)+7 5=5 4 +35=20 +35故答案为:小美,.答:这个房屋的总面积是55 平方米.(答案不唯一)=5(5平方米)三、19.【答案】×【解析】解:因为把平行四边形木框拉成长方形,四个边的长度没变,则其周长不变;但是它的高变长了,所以它的面积就变大了.所以题干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0.【答案】×【解析】解: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梯形上底+下底,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公式:S=(a+b)h 2 ,21.【答案】√【解析】解:运用出入相补的方法对图形进行转换,图形的总面积没变.原题说法正确.故答案为:√.22.【答案】×【解析】解:2514 =35(0平方米),3公顷=30000平方米>35平方米.原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23.【答案】×【解析】解:当三角形的底一定时,一个三角形高扩大4倍,它的面积就扩大4倍;当三角形的底不是一定时,它的面积不一定扩大4倍.所以题干的说法是错误的.故答案为:×.四、24.【答案】解:78.5 2 5 +3 3.2 2()=59.5 2 =8 1.6 9.8 2.1=20.5(8cm2)=29.7(5cm )=12.(8cm2)2五、25.【答案】【解析】解:12 2 4 =(6厘米),12 4 =(3厘米).梯形的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4厘米,高是4厘米.六、25.51812=45912.答:共可栽5 508 棵瓜苗.26.【答案】解:=5 50(8棵)()8 +4 2.答:平行四边形的27.【答案】解:120 2 =24(0m2),240 30 =(8m),240 60 =(4m),=12 2=2(4m)周长是24 m.28.【答案】解:16 2 =3(2米),3216 =51(2平方米).答:这个花坛的面积是512 平方米.29.【答案】解:教室的面积:9 6 =5(4m2),每块地砖的面积:33=(9dm2),54 m =5 400 dm2 2所需地砖:5 400 9 =60(0块).答:一共需要600 块地砖.(90 +60)28.答:这个操场的面积有5 400 平方米;30.【答案】解:(1)9060 =5 40(0平方米)(2)=150 2 8=2 40(0米)他要跑2 400 米.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5/ 5第二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10小题)1.如图:把一个长方形框架拉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周长变大了面积没变B.面积变小了周长没变C.面积和周长都变了D.周长和面积都没变2.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分别是3、5、4,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A.6B.7.5C.10D.无法计算3.图中每个小方格均为边长1 cm的正方形.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cm2 .A.18B.24C.364.有两块地,第一块地是边长为200 米的正方形,第二块地的面积是5 公顷.两块地的面积相比较,()A.第一块地大B.第二块地大C.面积相等D.无法判断5.如图,平行四边形的四个数据分别是15 cm 、12 cm 、10 cm 、8 cm ,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A.96B.120C.150D.1806.如图中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的是()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7.一个梯形的上底是9 分米,下底是15 分米,高是6 分米,在这个梯形里面画一个最大的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A.18B.36C.45D.67.58.如图所示,长方形的长均是40 cm ,宽均是30 cm .A为长方形内部或边上的任意一点,有()个图形的涂色部分的面积是600 cm2 .A.2B.3C.4D.59.如图中两个涂色正方形的周长的和是20 厘米,整个图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A.100B.50C.2D.2510.一堆圆木,如果按照图中每层间的规律堆放,最下层有12 根,最上层有6 根,这堆圆木共有()根.A.45B.54C.63二、填空题(共8小题)11.一个梯形的上、下底之和是15 米,高是7 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12.一个面积是40 m2 的梯形,高是8 m .上底与下底的和是________ m.13.一个三角形的底是24 cm ,高是6 cm,它的面积是________.1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100 平方米,底是20 米,高是________米.15.学校足球场的长是90 米,宽是45 米,它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米,它的周长是________米.16.如图,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沿AB边折叠(点A 把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按2:3的比分成了两段),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2 平方厘米.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17.如图:拉动平行四边形的邻边,它的面积会发生变化.当拉成________形时最大,最大面积是________平方厘米.18.小美的父母计划购买一套公寓,小美想估计一下房屋的总面积(包括露台和墙,如户型图所示),小美、小美爸爸和小美妈妈三人分别利用户型图中的4 条边的长度来估计,以下是他们不同的思考方式,请你选其中一种计算出这套公寓的面积.我选的是________的方式,我的计算过程是:________.三、判断题(共5小题)19.把一个长方形拉成平行四边形,面积和周长都不变. ()20.梯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21.运用出入相补的方法对图形进行转换,图形的总面积没变. ()22.一个图书馆长为25 米,宽为14 米,占地面积约为3 公顷. ()23.把一个三角形的高扩大4 倍,它的面积也扩大4 倍. ()四、计算题(共1小题)24.计算下列图形的面积.(单位:cm )五、操作题(共1小题)25.在如图的方格图中,以给定的三条线段为底分别画一个三角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梯形,使每个图形的面积都是12 平方厘米.(每个小方格表示1 平方厘米)六、应用题(共5小题)26.这块平行四边形瓜地共可栽多少棵瓜苗?27.图中的平行四边形被分成两个三角形,它们的面积都是120 m2 ,求平行四边形的周长.28.一个长方形花坛宽16米,长是宽的2倍,这个花坛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9.外语小学三一班教室长9米,宽6米,用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来铺,一共需要多少块地砖?30.学校的长方形操场,长90米,宽60米.这个操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李老师晨练,绕操场跑8圈,他要跑多少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分层单元测(培优卷)(解析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分层单元测(培优卷)(解析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第二单元位置(培优卷)一、选择题(满分16分)1. 阳阳坐在教室的第2行第3列,用(3,2)表示,苗苗坐在教室的第1行第4列应当表示为()。

A. (1,4)B. (4,1)C. (1,1)D. (4,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第一个数字表示列数,第二个数字表示行数,即可用数对表示苗苗的位置。

【详解】阳阳坐在教室的第2行第3列,用(3,2)表示,苗苗坐在教室的第1行第4列应当表示为(4,1)。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明确第一二个数字分别表示列数和行数是关键。

2. 乐乐在一个正方形方阵队伍中,无论从方阵的哪个方向看,他的位置都能用数对(5,5)表示,这个方阵有()人。

(提示:请画出示意图帮助思考)A. 25B. 100C. 81【答案】C【解析】【分析】由乐乐在一个正方形方阵队伍中,无论从方阵的哪个方向看,他的位置都能用数对(5,5)表示可知:他在方队最中间的位置,前后左右都有4人,因此这个方队的行数和列数都是5+5-1=9,行数乘列数即为总人数。

【详解】如图:5+5-1=9(人);9×9=81(人);故选:C。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能够作图,更加形象直观的理解题意。

3. 赵明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4,3),那么他后面的李刚用数对表示可能是()。

A. (5,3)B. (4,4)C. (3,3)D. (4,6)【答案】B【解析】【分析】在用数位表示位置时,我们的列数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排列的,我们的行数是按照从下到上的顺序排列的。

【详解】由分析得:赵明的座位用数对表示是(4,3),则赵明前后的同学的位置列数与赵明是一样的,都是4;再结合数行数的方法可确定,后面同学的行数是3+1=4,那么李刚的位置用数对表示可能是(4,4)。

故答案为:B。

【点睛】主要考察了对于列数、行数的理解。

这里要熟悉数列与行的方法,且能够灵活应用。

小学数学五年级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五年级试卷分析

小学数学五年级试卷分析(一)一、基本情况分析本次数学试卷题型多样,覆盖全面,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从整体上看,本次试题难度适中,注重基础,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注重了趣味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突出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现将本次考试试卷进行简要分析。

二、试卷分析数学试卷分为计算、基础知识、实践操作、解决问题共五道大题。

对学生答题情况作如下分析:1.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抽查五年级试卷,失分最严重的就是用两种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这是一道未知数相加减的题,学生理解能力不够强,不会舍弃一个条件利用题中的两个条件列方程,平时做此类型题很少,都是分开来的,所以此次出的题我感觉学生不易看出题意,也没有理解题意,思维受到局限,多数学生出错,或只是列对一种方法。

学生能正确的运用数量关系,但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却不够。

教师在教学中要在这个方面有所侧重,才能使我们的学生高分高能。

2.填空这部分基础知识,学生大部分发挥正常水平,较以前都有明显的提高,这与平时的课堂训练是分不开的。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深。

答填空题和判断题时不理解题意出错的较多。

3. 计算方面十分理想,平时的教学中对基础知识抓的紧、稳,对学生应掌握的知识训练的到位。

口算错误率较低,计算题做错的也很少,这部分令人特别满意,这与平时练的多要求高有关,计算时要求学生做到“一步一回头”,不要到头来算总账,大多数学生对计算知识点掌握得很牢固,仅有个别学生出现问题,计算能力有待提高。

三、改进措施:从试卷的方向来看,今后在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个别学生在一些比较简单的填空题、判断中出现问题,并不是他们都是真的不会,而是有的学生不够细心,比较浮躁,这是各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教师还是要培养学生认真、细心、书写工整、独立检查等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考试发现看似简单的问题,不少学生做错,教师有时也埋怨学生,但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问题不是出在学生身上,而是教师对学上把握度上出了偏差,过高过低的估计了学生的能力,这是教学上的弱点,今后一定想办法克服这一毛病。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讲评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讲评课教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讲评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在考试中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并学会如何改进。

2. 帮助学生理解试卷中的题目,掌握解题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试卷分析:对试卷的整体难度、知识点分布、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2. 题目讲解: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包括解题思路、方法等。

3. 答题技巧:介绍一些实用的答题技巧,如如何审题、如何分析问题等。

4. 知识拓展:针对试卷中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对试卷中的题目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题目。

2. 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3. 练习法: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考试情况,引导学生进入讲评课的学习状态。

2. 试卷分析:对试卷的整体难度、知识点分布、学生答题情况进行简要分析。

3. 题目讲解:针对学生在考试中出错率较高的题目进行讲解,包括解题思路、方法等。

4. 答题技巧:介绍一些实用的答题技巧,如如何审题、如何分析问题等。

5. 知识拓展:针对试卷中的一些难点、重点问题进行拓展,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6. 练习巩固: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五、作业布置1. 对讲评课中涉及到的题目进行复习和巩固。

2. 自己寻找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进行练习。

3. 对自己在考试中的表现进行反思和总结,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

五年级上册数学组第二单元平移与旋转检测质量分析

五年级上册数学组第二单元平移与旋转检测质量分析
3.纵观整张试卷,出错率比较高的地方全在图形的旋转上。由此可见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较差,同时对旋转方法掌握不够扎实,只会旋转竖直和水平的线。例如作图题第5、6小题。
4.做题不够灵活,比如最后的倒推作图题,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还有学生不理解点o要随图形移动,影响得分。
整改措施
1.教学中借助只管的课件演示和让学生亲自动手去旋转一个图形,感受图形每条边是怎样变化的,整个图形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有意识的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4、5题出错率较高。
第二大题:1、4题出错较多。
第三大题:2、4、5题出错率高。
第四大题:1、5、6、7出错率很高,特别是第5和7小题。
存在பைடு நூலகம்题
1.基础概念理解不透彻,造成对基础概念不能灵活运用,对概念掌握不够熟练。
2.孩子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认真读题,粗心大意造成失分比较严重。特别体现在作图题第1题,很多学生没有画出对称轴。还有平移的题目数错格数。
2.加强作图题训练,特别是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边,寻找相对位置等方法。
3.要求学生规范作图,比如对称轴用点划线,作图用尺子铅笔。
五年级上册数学组第二单元平移与旋转检测质量分析
试题分析
本单元试卷包括四道大题,分别为填空,判断,选择和作图题。总的来说后面的作图题难度较大。
其中前三种题型注重基础知识,考查的是学生对旋转,平移,轴对称图形这些基础概念的掌握程度与灵活应用程度。比如轴对称图形的判断,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图形在旋转过程中各点的变化特点。平移方向和距离的判断。旋转的图形的识别,以及平移和旋转的区别,后面的作图题重在考察基本做题和知识的综合运用。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卷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卷分析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练习卷分析一、试题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是用数对来表示位置和在方格纸上用数对来确定位置。

选择、填空、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共四大道试题。

优点表现在形式丰富多样,力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注重对学生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的考核,不足之处是对学生的题意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

三、检测情况分析本单元检测内容较简单,总体来讲,基本过关。

但也有少数学生,知识掌握较差。

1.选一选:第3、5小题错的较多,主要是学生对数对表示后,前后位置没有分清,导致错误较多。

2.填一填:第1小题很多同学做错,对行和列的定义分不清,以及如何确定第几行、第几列的方法搞混淆了。

第8题求人数,不少学生没有用行和列相乘得到总人数,失分较多。

3.动手操作:学生根据数对描点、连线都比较好,但是不少学生没有标出字母,更多学生没有回答是什么图形。

4.解决问题:共4大题,第1题根据位置写数对,根据数对写位置,这个比较容易,正确率较高。

第2题物体数对和图形移动后,标出图形新的位置,学生对移动后的图形位置掌握不好,失分较多。

第3题,图形平移,然后标出数对,不少学生平移出现了错误,导致数对也标错了。

第4题,根据行后猎德数字,推到物体的位置,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少数学生写的不全,也丢了不少分。

四、存在问题1.从试卷上可以看出,有些学生.上课根本就没有认真听讲,试卷上的一-些题目,平时讲了多次,有些学生全都做错。

2.学生还是较为粗心,不按题目要求答题。

五、改进措施1.让学生多经历读题和理解题意的过程,从而提高学生对题目要求的理解。

只有明白题目要求,才能思索怎样去解决题目。

2.夯实学生的双基,提高学生的分析解提能力。

3.引导学生正确的看图、读图,加强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认真审题、仔细分析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易错题及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易错题及分析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易错题及分析错例1【错误再现】用计算器先算出第(1)组3道题的积,找到规律后直接写出第(2)组3道题的积。

(1)37037×3=111111 37037×6=222222 37037×9=333333(2)37037×12=444444 37037×18=555555 37037×27=666666【原因分析】:学生在用计算器算第一组的算式时发现答案呈111111﹑222222﹑333333这样有序排列,理所当然地认为第二组的答案应该是444444﹑555555﹑666666(惯性思维作怪)。

而实际上第二组的后两道的第二个因数不在是沿袭前几道那样加3。

【教学提示】当用计算器算出第一组算式的答案时,应先找找算式本身所隐含的规律。

该题的规律是第一个因数的末尾7与第二个因数相乘的积的末尾是什么数,该算式的答案就是该数。

这样一来就不会出错。

错例2【错误再现】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28.62÷0.18=(286.2)÷(1.8) 76.8÷0.96=(76800)÷(960)【原因分析】:学生在做该小数除以小数的填空题时,学生的观念还停留在上学期的商部变性质上,只要将被除数和除数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而本单元“一个数除以小数”的教学要求是:把一个数除以小数转化为“一个数除以整数”再计算。

也就是实际计算时要先将除数转化成整数即可。

而不可以将除数扩大了之后还是小数或者除数扩大的倍数过大。

因为这些都将给实际的计算中带来不便。

【教学提示】在解答“一个数除以小数”时,第一步是将小数转化成整数,这是前提。

让学生一定要引起注意。

第二步是将被除数也扩大相同的倍数。

28.62÷0.18=(2862)÷(18) 76.8÷0.96=(7680)÷(96)错例3【错误再现】工厂里有420吨煤,计划70天用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本次测试紧扣教材,题型很全面,难易适度,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有成绩,也有不足的地方,分析如下:
存在的问题:
1、填一填:第2小题很多同学做错,原因是学生对横轴上的数和横着数混为一谈,所以将前和后填错;第6题填某个学生位置前与右的位置的同学的位置,部分学生搞错;第7题判断两个点谁在谁的右边,部分学生写错。

2、选一选:第五小题错的较多,主要是学生没注意题目叙述方式,所以致错。

3、按要求完成题目:(1)描点连线并判断出为什么图形,大部分学生全对,有部分学生忘了判断是什么图形;
提高措施: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和认真检查的习惯,不要拿过题来就做,至少要读三遍题,弄明白题目要求再动笔。

做完卷子之后要逐题对照题目要求进行检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发生。

2、对学困生进行平移和旋转知识的补课。

3、教师在进行新授课时,注意对旧知识的复习和衔接,做好过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