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东省菏泽市高三历史一模试题
菏泽(普通班)2018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含答案
菏泽一中12月检测历史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价值2.时人有云:治国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
该思想的渊源可追溯到( )A.儒家“为政以德”的思想B.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C.法家的“以法治国”思想D.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3.韩非子说:“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
天则不非,鬼则不困。
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
”这说明韩非子()A. 主张推行开明君主制B. 认为法、术、势缺一不可C. 认同“君权神授”的说法D. 用封建迷信蛊惑群众4.香港中文大学校长金耀基先生说:“自秦汉以降,虽有一副君主专制的骨架,但骨肉之间实含有浓厚的民本主义血脉,而因此民本主义血脉的周身流转,遂使君主专制的政治弊害得以减轻和纾解。
”秦汉以降,“民本主义血脉”能够“周身流转”,最早得益于()A.士人群体都极力反对君主专制B.“民贵君轻”理念的成功实践C.法家思想因违背潮流而被抛弃D.汉武帝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5.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中国科技发展到宋代,已经呈现巅峰状态。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也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这种事业成败与否的无形的精神文化气质。
”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儒学推动B.理学的求理精神推动了当时的科技创新C.开放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古代科技的繁荣D.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源于文化的缺失6.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2019届高三联考菏泽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士不但大最增多,而且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并形成自由结社、讲学的盛况,他们不再投奔王室或诸侯的采邑。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B.“百家争鸣”局而正式形成C.知识分子超脱于现实D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25.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节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
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C.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26.从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开元年间南方经济发展迅速B.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C.唐中期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D,安史之乱未对农业造成破坏27.明代皇帝用印章,在文书制度基础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口《明实录》中记载:“以簿册合空纸之半,而编写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之半在纸册付天下……收之,半印纸藏于内府。
” 明代这一做法A加强了居权力金字塔顶端的皇权B.促使中枢机构的职责不断健全C.提高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B.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28 下图反映了I867---1876年中国的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中国棉布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成反比B.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的诞生C.外国棉布在华的竞争优势有所增强D.中国农业迎合国际市场的需要29. 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
“新学’ 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
康有为的观点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D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30. 1933年蒋介石派宋子文周游欧美,向各国借款,如美国相麦借款5 000万美元(后改为2000万美元),航空借款4 000万美元,英国给予500万英镑贷款。
山东省菏泽市届高三一模文综试题(历史)
山东省菏泽市2018届高三一模文综试卷(历史部分)25.秦汉以后,先秦诸子百家的命运开始分化: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虽在舆论上不大受好评,但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论述分别是指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26.唐朝后期的藩镇割据为北宋王朝的建立者提供了反面教材。
有鉴于此,宋朝为此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A.抑制兼并,打击地方豪强势力 B.进一步完善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C.加强对整个官僚集团的分权与监督 D.加强对边疆地区的防守27.有学者这样描述:“当中国使用铁犁的时候,欧洲还在用木犁;但是当欧洲使用钢犁的时候,中国还是在使用铁犁。
”作者这一描述旨在说明A.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迅速发展B.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欧洲C.中国的先进工具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D.中西方发展逐渐出现“易位”的原因28.下面是1650—1850年的世界人口变化(单位:百万)。
导致这一时期世界人口变化的主要因素解读错误的是A.欧洲人口的增加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B.非洲人口的下降与罪恶的黑奴贸易有关C.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推动了欧亚人口的增长D.农耕经济的繁荣促进了亚洲人口的增长29.“他一方面为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奔走呼号,另一方面又小心翼翼地转向传统观念求助。
他以资本主义近代化为目标,力图冲破封建体制,但又难以摆脱封建羁绊。
”文中描述的“他”属于中国近代的A.地主阶级抵抗派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D.资产阶级革命派30.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地位,激发了中国……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几代人为这个目标而进行的艰苦奋斗。
一句话,激发了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
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最恰当的理解是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C.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 D.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3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法官任职终身,除因违法失职经国会弹劾程序予以罢免之外,总统和其他机关均不得任意将其免职。
教育最新K12菏泽市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
山东省菏泽市2018届高三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24.上表为汉字“王”“父”“夫”“族”在《说文解字》冲的注解。
这主要反映了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B.父系血缘关系开始受到重视C.中华文化的内聚性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25.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
这主要表明泰汉时期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26.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宋代发生的同一件事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宋太祖的死亡不仅突然而且离奇B.皇后与晋王合谋杀害宋太祖C.宋太祖死前与晋王之间发生争执D.宋太祖有意把王位传给晋王27.明中后期,过去“天下望其服而知贵贱,观其用而明等威”的规制日益为世俗所冲破,江南“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璨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等级观念变动C.政府经济管制的空前强化D.百姓生活习俗受到外贸繁荣影响28.“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
”这体现了A.辛亥革命影响的普遍性B.义和团运动影响的深刻性C.五四运动影响的国际性D.太平天国运动影响的震撼性29.(注:1850年全部国民收入均视为农业生产部门生产,没有按产业部门划分。
)上表为1850--1914年我国部分国民经济数据。
据此可知A.洋务运动引进了近代工厂制度B.中国近代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C.中国传统经济向近代化的转变D.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出现严重分化30.按规定,“陕甘宁边区参议会作为权力机关,可以选举、罢免边区政府主席委员及高等法院院长;制定边区单行法规,批准民、财、教、建、粮食及军事等各项计划;督促、检查边区政府对参议会决议的执行,等”。
2018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卷 历史
2018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试题文 综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上表为汉字“王”“父”“夫”“族”在《说文解字》冲的注解。
这主要反映了 A.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父系血缘关系开始受到重视 C.中华文化的内聚性D.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2.秦汉时期,三公九卿虽然各有执掌,分工清晰,但当时职无常守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官吏既可能有职而无权,也可能有实权而未授职务。
这主要表明秦汉时期A.官员选拔注重实践能力B.中央官僚体制受到冲击C.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巩固D.世袭贵族势力干政严重3.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宋代发生的同一件事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宋太祖的死亡不仅突然而且离奇 B.皇后与晋王合谋杀害宋太祖 C.宋太祖死前与晋王之间发生争执D.宋太祖有意把王位传给晋王4.明中后期,过去“天下望其服而知贵贱,观其用而明等威”的规制日益为世俗所冲破,江南“迩来则又衣丝蹑缟者多,布服菲屦者少,以是薪璨而下,百物皆仰给于贸居”。
这一变化反映出当时A.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B.商品经济发展引发等级观念变动C.政府经济管制的空前强化D.百姓生活习俗受到外贸繁荣影响5.“这一运动强大的社会动员奇迹和爆发力使势头正盛的外国殖民者心头一震……改变了列强国家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普遍态度和观念,深刻认识到中国巨大的潜力和战斗力是不可短期战胜的。
山东菏泽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山东菏泽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中国古代,诸如祭祀、田宅、租赋、户婚、立嗣等民事纠纷与轻微的刑事伤害,或由族长亲断,或由族长召集宗族会议解决,一般都不赞成个人擅自发起诉讼。
这说明A.中国古代不重视国家立法 B.家族法对社会秩序起调整作用C.中国古代法制观念深入人心 D.家族法盛行推动民事法律制定2.天道是自然无为的,人道是天道在社会政治领域的落实,是对天道的效法。
根据这种思想,政府对社会的管理应是 A.积极进取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放任自流3.《中国历代经济变革得失》一文中说:“在政治经济史的恚义上,科举制是对历代世族模式的一次彻底‘反动’。
”该观点认为科举制A.有利于科技与文化的繁荣 B.改变了土地兼并局面C.缓解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茫然不能知。
”这反映出 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城市管理更加严格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坊市制度已被打破5.朝鲜学者徐有榘所编《镂版考》有记述说:“活版之法始于沈括用铸字印书,凡经史子集无家不有……秘府云委之储,免园簏笥之藏,大半活版之本,绣梓锓枣,特其什伯之一耳……”据此可知A.朝鲜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B.最早的活字印模是金属铸造的C.在朝鲜活字版远比雕版盛行 D.在中国活字印刷术被广泛应用6.明清之际,民谣有了“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有几坐盐店,强如做知县”等说法,这表明当时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形成 B.工商皆本思想深入人心C.民众重商意识逐步增强 D.社会官本位意识被淡化7.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指出:“阅二千年岁月日时之绵暖,……咸奉伪经为圣法,诵读尊信,奉持施行,……于是夺孔子之经以与周公,而抑孔子为传。
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一模历史单科试题 Word版含答案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汉初期,丞相有选用官吏、弹劾百官以及执行诛罚的权力。
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罚等事,往往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
这表明西汉初期A.中央集权的程度出现弱化 B.官员民主意识非常强烈C.相权承袭秦制并有增益 D.官僚政治形态开始显现2.《吕氏春秋》载:“古代圣王引导他的百姓从事农业,不仅是为了地理的出产,而且是为了陶冶他们的心志,持重就会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很少私下发表议论,国家的法制就能确立,民力就能专一。
”据此可知,古代统治者“重农”意在A.加强农业管理 B.限制人口流动 C.灌输法制观念 D.强化社会管理3.有学者认为:“全世界只有古代中国文明彤成了一种早熟的政治体系,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其法律身份至少在名义上是平等的,国家能够通过某种标准化的规则来选拔官员。
”该学者观点说明了古代中国A. 法律是愚化民众的工具 B.人口流动不受身份限制C.人才选拔体现一定公平性 D.官员选拔制度完全成熟4.汉武帝统治时期,政府打击私商,培养官商;北宋政府通过官营商业增加政府收入;南宋以后对私人商业很少压制,并且商业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反映出A.南宋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商业的繁荣推动农业商品化C.官营商业逐渐成为市场主导 D.统治者重视对商业的管控5.明代思想家李贽说,“读孔子之书,而不拘泥于其书,敢批评其书,说其未说之话”,“学仲尼之精神而不仿其形态”。
这表明李贽A.提倡独立思考 B.痛斥儒家的虚伪 C.喜欢标新立异 D.反对尊敬孔子6.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中说:“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也;两不平等者相遇,新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
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卷
2019届高三联考文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战国时期,士不但大量增多,而且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并形成自由结社、讲学的盛况,他们不再投奔王室或诸侯的采邑。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 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B. “百家争鸣”局面正式形成C. 知识分子超脱于现实D. 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士不仅在数量增多,而且流动性增强,士不再像过去那样经常与王室或诸侯保持密切的联系,体现了知识与权力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故选A项。
“百家争鸣”局面正式形成,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知识分子自由流动,并没有与现实社会脱离关系,而是有了更多自由选择的机会,排除C项;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D项。
【点睛】百家争鸣形成原因:①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上:士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2.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节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
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A. 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B. 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C. 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D. 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答案】C【解析】【详解】陆上丝绸之路“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说明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的融合发展,故C项正确。
材料表明,陆上丝绸之路形成了新的文明形态,但不能判断是否属于较高级的文明形态,A项错误;陆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功能是经济交流,不是塑造独有文化特色,也没有缔造出灿烂的草原文化,B、D两项错误。
3.从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开元年间南方经济发展迅速B. 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C. 唐中期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D. 安史之乱未对农业造成破坏【答案】B【解析】【详解】从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开元天宝年间,老百姓的粮食多少年都吃不完;从第二则材料可以看出,天宝五年粮食价格非常便宜,说明粮食供应比较充足;从第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开元全盛之时,公私仓库都非常充实。
山东省菏泽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史载(周)武王克殷后造新都镐京(今西安),是为宗周。
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
成周的修建意在A. 维护刚刚建立的分建制度B. 形成众星拱月的政治格局C. 震慑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D. 强化西周在东方的控制力【答案】D【解析】宗周的设立体现出加强对商朝贵族的统治,维护分封制度,加强对商朝旧有诸侯国势力的震慑,不是“成周”修建的目的,故A、C两项错误;成周并未形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后又于洛阳建一宏伟的东都,称为成周”可知,当时西周的都城在陕西,所以建“成周”主要是加强西周对东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
2.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
”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C. 分封制保证了周灭商的成功D.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分封制。
A项与材料“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矛盾,故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故B项错误;分封制是在周灭商以后实行的,故C项说法错误;材料“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体现了血缘政治,材料“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体现了地缘政治,可见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的基础,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名师点睛】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①神权和王权相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②以血缘为纽带、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形成了国家的政治结构;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④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⑤血缘关系与政治隶属关系紧密结合,具有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3.随着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
2019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历史一模试题
2019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历史一模试题文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士不但大最增多,而且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并形成自由结社、讲学的盛况,他们不再投奔王室或诸侯的采邑。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B.“百家争鸣”局而正式形成C.知识分子超脱于现实D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25.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节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
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C.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26.从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开元年间南方经济发展迅速B.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C.唐中期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D,安史之乱未对农业造成破坏27.明代皇帝用印章,在文书制度基础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口《明实录》中记载:“以簿册合空纸之半,而编写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之半在纸册付天下……收之,半印纸藏于内府。
”明代这一做法A加强了居权力金字塔顶端的皇权B.促使中枢机构的职责不断健全C.提高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B.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28 下图反映了I867---1876年中国的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中国棉布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成反比B.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的诞生C.外国棉布在华的竞争优势有所增强D.中国农业迎合国际市场的需要29. 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
“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
康有为的观点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D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30. 1933年蒋介石派宋子文周游欧美,向各国借款,如美国相麦借款5 000万美元(后改为2000万美元),航空借款4 000万美元,英国给予500万英镑贷款。
2018-2019学年山东省菏泽一中老校区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
2018-2019学年山东省菏泽一中老校区高三(上)月考历史试卷(12月份)试题数:20,满分:1001.(单选题,0分)宋太宗时期,东京出现侵街现象,临街摆摊、坊中开铺屡屡发生,致使京城脚巷狭小。
后来因街坊侵街现象严重,“诏开封街司约远近置籍立表,令民自今无复侵占”。
然而诏令有如一纸空文,侵街现象仍是屡禁不止。
这一现象说明()A.草市墟市的繁盛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B.中国古代城市管理制度的欠缺和疏漏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城市管理制度D.宋代市坊分离现象开始引发官府关注2.(单选题,0分)明代官员张邦奇在《西亭饯别诗序》中提及,“禁令之下,每岁孟夏以后,漳州大舶数百艘,乘风挂帆,蔽大洋而下……闽人与‘蕃舶夷商’贸贩商物,往来络绎于海上。
”由此可见()A.海禁并未影响中国的对外贸易B.区域长途贩运使海禁政策瓦解C.海禁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现象D.明代政府并未真正实行过海禁3.(单选题,0分)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办军械所。
为表示这个兵工厂是湘军内部的一个兵工厂,湘军并没有全国视野,只是一支地方釴装,曾因藩绞尽汁地在名称中加了个“内”字,取名为安庆内军械所。
“内”字的添加反映出()A.洋务派缺乏走向世界的意识B.洋务企业生产与市场相分离C.清政府对汉族官僚心存猜忌D.曾国潜对西学认识上的局限4.(单选题,0分)1937 年淞沪会战中,蒋介石亲任第三战区军事指挥官,以极大的决心和力量组织、指挥这场大规模战役,“以扫荡上海敌军根据地之目的,实行攻势作战,保护经济命脉,巩固首都,同时激励国人斗志,以新国际观感”。
据此可知,淞沪会战()A.标志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蕴含了中国抗战的多重战略意图C.迫使日本改变侵略中国策略D.体现了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配合作战5.(单选题,0分)雅典法律规定,一般公民接受或提供嫁妆不得超过五十德拉克玛的价值,最富裕阶层也不得超过这个数目的两倍,如果超过标准,超过的部分应奉献给赫拉和宙斯。
2018-2019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天元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山东省菏泽市天元中学高三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参考答案:A2. 有学者把文字的发明作为文明出现的标志之一,作为史料,下列所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内外朝制参考答案:B解析:从上述甲骨文中可看出当时已出现诸侯,封国,由此判断应是分封制3. 当甲午中日战争正在进行时,恩格斯就预言:“中日战争意谓着古老中国的终结,意味着它的整个经济基础全盘地却是逐渐地革命化。
”其中,“革命化”是指A.将发生推翻清王朝统治的革命B.将导致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C.民族资本主义将成为中国经济的主体D.列强将加强资本输出,把中国经济进一步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参考答案:D4. 约公元前150年,《阿梯钮斯法》中规定:不论什么被偷的东西,对它们的追索权都是永久性的。
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第8表第17条关于盗窃物不能以时效取得的禁令。
这反映出A.罗马法不断完善B.《十二铜表法》存在野蛮性C.古罗马依法治国D.古罗马重视保护私有财产参考答案:罗马法从材料“此语重申了《十二铜表法》”可知没有出现新的发展变化,不属于罗马法的完善,故A项错误;《十二铜表法》关于盗窃物的规定是文明合理的,不具有野蛮性,故B 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关于盗窃物品的内容,没有体现出古罗马依法治国,故C项错误;盗窃物可以被永久的追回,可知是保护物品所有者的权利,故D项正确。
D5. 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决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纳完税之后,它可以小到3倍。
山东菏泽第一中学2019高三上1月份阶段考试-历史
山东菏泽第一中学2019高三上1月份阶段考试-历史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32题,共64分)1. 据考古发现,在战国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兴隆县一次出土铁范87件,大多为农具范。
河南新郑韩国铸铁作坊遗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农具范占60%以上,出土铁农具200多件,占全部铁器的63.5%。
这些考古资料说明()A.铁器已开始用于农业生产B.铁犁牛耕成为古代主要农耕方式C.铁农具的使用己很普遍D.铁农具制作技术臻于成熟2. 宋元时期,话本、杂剧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其流行主要是适应了以下哪一社会阶层的需要()A.官僚B.市民C.皇族D.农民3. 直接民主是古希腊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色之一。
与这一特色形成有关的是()A.苏格拉底的民主思想B.雅典人擅长会议辩论C.斯巴达的民主传统D.雅典是小国寡民的城邦4.15世纪时焚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5.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8世纪末叶,欧洲人对中国的钦佩开始消逝……欧洲人开始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比对中国的文化更感兴趣。
〃欧洲人对中国的态度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C.工业革命的开展D.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加深6. 历史学家杰弗里*巴勒克拉大认为:"现在世界上某个地区发生的事件不再可能像过去那样对其他地区不发生影响,20世纪的历史名副其实是全世界的历史。
〃他对世界历史的解释反映了()A.进化史观B.整体史观C.文明史观D.现代化史观7. 之所以说人类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进入了蒸汽时代,其主要理由不成立的一项为哪一项()A. 纺织、釆矿、造纸等工业部门都釆用蒸汽机作动力B. 蒸汽机在欧洲和北美被广泛釆用,蒸汽机使用的空间范围扩大C. 蒸汽机保证了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厂的转变D.包括火车、轮船和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内的新发明先后出现8.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历史一模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战国时期,士不但大最增多,而且大规模的自由流动,并形成自由结社、讲学的盛况,他们不再投奔王室或诸侯的采邑。
这主要反映了当时A.教育和文化逐渐下移B.“百家争鸣”局而正式形成C.知识分子超脱于现实D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出现25.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节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之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
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C.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26.从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开元年间南方经济发展迅速B.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C.唐中期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D,安史之乱未对农业造成破坏27.明代皇帝用印章,在文书制度基础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口《明实录》中记载:“以簿册合空纸之半,而编写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之半在纸册付天下……收之,半印纸藏于内府。
” 明代这一做法A加强了居权力金字塔顶端的皇权B.促使中枢机构的职责不断健全C.提高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B.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28 下图反映了I867---1876年中国的棉布进口交易量和交易价格的变化趋势。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中国棉布交易量和交易价格成反比B.列强侵略促使民族工业的诞生C.外国棉布在华的竞争优势有所增强D.中国农业迎合国际市场的需要29. 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
“新学’ 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
康有为的观点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D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30. 1933年蒋介石派宋子文周游欧美,向各国借款,如美国相麦借款5 000万美元(后改为2000万美元),航空借款4 000万美元,英国给予500万英镑贷款。
蒋介石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做好进行局部抗战准备B.增加军费全力围剿红军C.应对世界经济危机冲击D.筹措法币改革启动资金31.下面为1952-1958年我国科研成果统计表。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左”倾错误已经波及科研领域B“一五”计划实施激发了科研热情C.“科教兴国”战略推动了科研腾飞D新中国逐步迈入了“科技的存天”32.公元前6世纪泵公元前3世纪,是罗马法由习惯法演变为成文法的重要时期。
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统治者A.由于形势所迫实行依法治国D寻找权力的合法依据C 适应现实需要调整统治策略D.重视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33. 1847年,文学家夏洛蒂・勃朗特在英国所谓资木主义的“黄金时代”所著的小说《简・爱》出版,女主人公简・爱出身低微,但她拒绝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传统定义,质疑男性的权力,追求平等。
这说明该小说侧重于A 无情揭露资产阶级家庭关系虚伪 B.精心描绘了女主人公反传统的心理C.运用理性主义武器批判男女关系D抨击了工业革命时期社会现实生活34. 1932年,一位观察家报道:“从南、北卡罗来纳起,一直仲展到新墨西哥,地里的棉花没人采摘。
葡萄园里还有未摘的葡萄,橄榄园里挂满正在溃烂的果实,与之密切相关的是A.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经济政策B.美国企业中劳动力的缺乏C 各国普遍椎行贸易保护主义D.国家对农产品结构的调整35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一书中根据冷战结束后对未来国际关系的描绘与预测画出右边示意图。
据此可知,他意在说明A.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完全形成B.世界始终处于矛盾冲突的动态发展中C美国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超级大国D.世界多极与多文明关系取代两极对抗二、非选择题;共160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35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宋太祖说:“不抑兼并,富室连我叶陌,为国守时尔。
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
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宋朝除国有土地即公田外,私人土地的交易只需要办理正常的交易手续。
将交易土地的契约向当地政府呈报,得到政府的认可,盖上官府的印信(这种田契谓之红契),土地所有权的转移就算完成了。
―摘编自张云华《中国农地流转问题调查》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原夫土地公有,实为精确不磨之论。
人类发生之前,土地已自然存在,人类消灭以后,土地必长此存留。
可见土地安为社会所有,人于其间又恶捍而私之那。
”“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
” ―摘编自吴剑杰《孙中山及其思想》材料三中共真正开展的土地改革,始于1946年,终于1958年左右。
这一轮土地改革,是分三个阶段推进的:第一阶段,按照1946年“五四指示”,不触及中农和富农的利益,让广大贫农获得土地.第二阶段,中共夺取政权之后,在全国推行的土地改革,打破了乡村旧有的秩序,建立了新的基层政权组织。
第三阶段,通过“集体化”(初级社、高级社),建立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一摘编自刘正山《大国地权中国五千年土地制度变革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宋朝的土地政策,并对此予以评价。
〔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提出的土地政策并说明其目的(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中共三个阶段土地政策的影响。
(12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1750年左右,普鲁士的绝对君主依据启蒙的理性原则,废除了地方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中夹集权制的现代行政制度体系,莫定了普鲁士“警察国家”的政权墓础:在拿破仑战争导致国家危亡的紧急状态下,由普鲁士自由派官僚推动了一场政治改革,时君主绝对主义体制下的行政制度进行重组,以“行政自由”代替“党政自由”,形成了普鲁士现代行政的独特观念,并时后世的制度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1850年左右,在欧洲范围内党政民主运动的推动下,在“普鲁士式”君主立宪制的框架内,确立了对君主而非对议会负责的政府权力运作模式。
——摘编自徐健《通向行政现代化的普鲁士模式》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二)选考题:共25分。
请考生从2道地理题, 3道历史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汉文帝即位后,为了选拔人才,开创了察举制度。
晁错就是被推荐出来的。
文帝还鼓励大臣进谏议政。
廷尉张释之数次依据法律顶撞皇帝,文帝不以为忤,反而能够始终对张释之委以重任,显示了一个开明君主的宽容。
文帝对法律也作了重大改革,他吸取秦亡教训,废除了以言论治罪的“诽谤妖言法”和一人犯罪、株连家族的“相坐法”。
齐人淳于意被判肉刑,其女缇萦请以身代,文帝大为感动,为此废除了肉刑。
这一时期的刑法宽简,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汉书・文帝纪》称:“海内殷富。
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
’《汉书・景帝纪》称:“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
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
”一一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1)根据材料,概括汉文帝改革的措施。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文帝改革的特点及影响。
(9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威尔逊希望通过其十四点和平原则实现其充当国际誉察的威望。
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英、法两国不得不借助威尔逊的声望和“中立”的地位,发表一个空洞的声明以抵消布尔什维克的影响。
十四点和平原则中第一点大唱“公开外交”令英法大为恼怒。
战后“英国想利用日本在太平洋上钳制美国。
而美国则想对日本作一定让步,讨取好感,以使拆散‘英日同盟’。
因此,双方都不愿得罪日本”。
于是,德国将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与日本。
到华盛顿会议召开时,美国提出,“建立在各国共同放弃对中国的军事和政治扩张,通过密切的国际合作共同分享中国的原料和市场,维持远东的和平”。
1922年2月,中、日正式签署《解决山东悬案条约》并被载入华盛顿会议记录,中国解决了山东问题。
―摘编自冯晖《美国在巴黎和会及华盛顿会议上有关山东问题的态度研究述评》(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巴黎和会上英、美对日的态度及其目的。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山东问题最终赢得解决的原因。
(7分)47.【历史―选修4: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唐才常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
出身于封建知识分子家庭,自小接受封建教育。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深重,他以救中国为事,专注研究各国政治外交情事,参与维新活动。
戊戌变法失败后,着手组织“正气会”,作为将来武装起义的策动机关。
“正气会”的名称来源于宋末抗元英雄文天祥所作的正气歌。
在宣布正气会成立的序文中,一万面攻击清政府“甘首腥膻,自甘为隶”,指责清政府对洋人的屈膝投降,成为洋人的奴隶,强调“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另一方面又宣扬要“忠君爱国”,称:“日月所照,莫不尊余,君巨之义如何能废”,承认与光绪有君臣关系。
19年,唐才常领导了在长江流域掀起的有10多万人参加的自立军起义。
这次起义还吸引了革命派参加,促使了保皇派的分化和革命派的发展.为推动两湖地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辛亥武昌首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刘涣决《唐才常与自立军起义》(1)根据材料,概括唐才常政治主张与维新派主张的异同。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才常起义的影响。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