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例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

合集下载

238例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

238例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

238例大肠息肉的内镜治疗标签:大肠息肉;内镜大肠息肉随着大肠镜的普遍开展有很高的检出率,大肠息肉被认为是大肠癌的癌前病变,目前认为60%~80%大肠癌发生起源于大肠腺瘤,即“腺瘤-腺癌演变学说”。

一般情况下大肠息肉均需摘除,内镜高频电息肉摘除术是最常用的方法。

我院1983~2006年经内镜治疗大肠息肉238例,摘除息肉815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男145例,女93例,男性检出率高于女性,与有关文献一致[1]。

年龄最小9岁,最大76岁,60岁以上75例。

1.2 临床表现便血或脓血便57例,腹泻或腹泻、便秘交替85例,腹痛或腹部不适96例。

1.3 息肉大小及分布单发息肉96例,多发息肉142例。

息肉直径<0.5 cm 232颗,占28.5%;0.6~1.0 cm 458颗,占56.2%;1.1~2.0 cm 102颗,占12.5%;≥2.1 cm 23颗,占2.8%;息肉最大直径3.5 cm。

其中,位于直肠及乙状结肠427颗,占52.4%;位于横结肠219颗,占26.8%;位于降结肠118颗,占14.5%;位于升结肠51颗,占6.3%。

1.4 病理分类乳头状腺瘤109例,占45.8%;绒毛状腺瘤25例,占10.5%;混合性腺瘤21例,占8.8%;炎性息肉82例,占34.5%;幼年型息肉1例,占0.4%。

全瘤病理证实,部分腺体癌变6例,占2.5%;其中,息肉直径<2.1 cm 1例,≥2.1 cm 5例。

1.5 治疗方法以高频电切或点灼术治疗166例,以微波凝固术治疗52例,高频电切及微波联合治疗9例,活检钳咬除11例。

2 结果本组238例大肠息肉患者,有175例接受电切治疗,52例接受微波凝固术治疗,活检钳咬除11例,共摘除息肉815颗,其中,有蒂息肉512颗,无蒂息肉303颗。

直肠及乙状结肠为息肉的好发部位,占52.4%,其次为横结肠、降结肠及升结肠。

息肉电切后大多数局部会出现少量渗血,往往不需处理,可自行停止。

消化道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总结

消化道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总结

消化道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总结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消化道息肉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内镜下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35例消化道息肉患者临床资料,均经内镜检查及病理学组织检查确诊,于内镜下行活检钳钳除,氩离子灼烧、高频电凝切割、套扎器套扎或黏膜下切除等多种治疗。

结果上消化道息肉以胃息肉多见;经病理学检查以增生性息肉为主,占66.19%。

大肠息肉以乙状结肠、直肠多见,经病理学检查主要以腺瘤性息肉为主,占48.96%,且伴不典型增生占36.46%。

所有患者均在内镜下治疗成功,成功率为100.00%。

结论消化道息肉治疗是预防消化道肿瘤的重要手段,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安全、多次重复治疗的特点,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消化道息肉;病理学特点;内窥镜检查;临床方案消化道息肉是消化道常见疾病,可致出血,随着的病情的发展,可能会发生消化道肿瘤。

因消化道息肉癌前期病变,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由此,本院对进行内镜检查的消化道息肉患者235例进行分析,并在内镜下采取多种治疗方法(行活检钳钳除,氩离子灼烧、高频电凝切割、套扎器套扎或黏膜下切除等),已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消化道息肉患者235例,均经内镜检查确诊,男124例,女111例,年龄2~78岁,平均年龄(43.2±12.5)岁;疾病类型:①上消化道息肉139例(59.15%),男74例,女65例;常见症状有上腹部不适,症状无特异性,部分患者有反酸、嗳气、上腹部胀痛、灼热等症状;其中食管息肉25例,单发21例、多发4例,胃窦39例,单发21例、多发18例,胃息肉54例,单发41例、多发13例,十二指肠息肉21例,单发14例、多发7例。

②大肠息肉96例(40.85%),男50例,女46例;常见的症状有腹泻、便秘、上腹部胀痛不适,且部分患者有便血;其中直肠49例,单发31例、多发18例,横结肠19例,单发13例、多发6例,降结肠15例,单发11例、多发4例,升结肠13例,单发8例、多发5例。

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疗效体会

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疗效体会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14期 89 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疗效体会金丽(吉林辉南县第二人民医院,吉林 通化 135100)摘要:目的观察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共计120例,所有患者行内镜下大肠息肉切除术,记录患者的手术情况以及病理检查结果。

结果参与本次研究的120例患者中有145枚息肉,其中65枚息肉采用电热剪钳直接进行灼除,剩下80枚息肉均通过圈套器套扎进行切除,增生性息肉30枚,肿瘤样息肉40枚,绒毛状息肉30枚,管状绒毛息肉45枚。

结论在临床大肠息肉患者的手术治疗中,采用内镜辅助进行手术能够有效保证患者的手术效果,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内镜;大肠息肉;手术切除中图分类号:R735.34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14.056本文引用格式:金丽.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疗效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14):89,92.0 引言大肠息肉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消化道疾病,临床中患者在疾病早期一般并没有较为明显的症状,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可能会诱发患者癌症等疾病,因此在临床中十分重视对患者的治疗[1]。

目前手术治疗的治疗大肠息肉的主要方法,而随着临床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其被应用到了大肠息肉切除手术之中,本次研究就对内镜下切除大肠息肉的疗效进行了探讨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收治的大肠息肉患者共计120例,男75例,女45例,年龄24~77岁,平均(54.36±6.55)岁,病程1~3年,平均(2.11±0.85)年。

120例患者中,共有息肉145枚,其中30枚息肉位于直肠,40枚息肉位于乙状结肠,29枚息肉位于降结肠,26枚息肉位于升结肠,20枚息肉位于盲肠;直径<0.5 cm息肉65枚,直径在0.5~1.8 cm息肉58枚,直径>1.8 cm息肉22枚。

内镜微波治疗大肠息肉28例报告

内镜微波治疗大肠息肉28例报告

内镜微波治疗大肠息肉28例报告洪德高【期刊名称】《江苏医药》【年(卷),期】1998(000)012【摘要】我院自1992年3月开展纤维结肠镜检查及治疗工作以来,至今已有1200例,疾病检出率为79.58%。

其中经内镜采用微波治疗大肠息肉28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一、本组28例中,男19例,女9例。

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3岁。

息肉直径0.3~3.5cm不等,广基14个、亚蒂7个,天幕状息肉1个,长蒂10个。

采用南京华通电子公司研制的MMTⅠ-Ⅱ型微波治疗仪对息肉进行治疗。

微波输出功率用针状及柱状电极时为70~90mA,每次输出时间为3~8秒。

二、结果:本组病例共32个息肉,直径<1.0cm的一次性治疗灼除,直径>1.0cm有6个经2~4次治疗灼除。

15天~1个月复查息肉消失,未发生严重并发症。

28例病人均作病理检查,其中24例为良性增生性息肉,2例为良性腺癌样增生,2例为绒毛膜状腺瘤。

三、操作方法:在肠镜下找到息肉后,调整好位置,反复注气和抽气置换空气。

根据息肉形态选择不同导线,使用不同功率,广基息肉用柱状的电极,带蒂息肉选用针状电极插入蒂部或紧贴息肉两侧凝灼。

凝灼根部不要离加压力,以短时间多次凝固为好。

使用针状电极插入组织后稍挑起再凝灼。

当导线与组织紧密粘着时,不要强行分离,可边通电边退出导线,防...【总页数】1页(P)【作者】洪德高【作者单位】东海县人民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6.9【相关文献】1.内镜微波治疗老年人大肠息肉的简捷疗法——附68例报告 [J], 梁仲惠;伊虹羽;黄蒙莎2.微波治疗大肠息肉疗效及安全性报告(附411例报告) [J], 罗敏3.内镜一微波治疗大肠息肉88例 [J], 黄德平;堵浩荣4.内镜下微波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观察 [J], 沙文裕5.内镜下微波治疗大肠息肉的疗效观察 [J], 沙文裕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广基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广基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

大肠广基息肉是一种肠道病变,其在临床具有极高的发病率,主要是源于人体结肠和直肠黏膜上皮层的赘生物,该疾病具有复发率高、发病隐匿等特点,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1]。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饮食习惯的改变,进而导致我国大肠广基息肉患者不断增加,若治疗不及时,易影响其日常饮食和身心健康。

研究显示,多数大肠癌主要是由于大肠息肉中的腺瘤性息肉所致,因此,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应及时将其切除,避免其发生病变。

目前临床上对于该疾病主要采用常规黏膜切除术治疗,但其具有复发率高、并发症多、安全性差等不足,导致其使用受到限制[2,3]。

本院对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广基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并总结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员资料与方法1.1基线资料:研究对象均为大肠广基息肉患者60例,采用抽签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分别为30例。

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2~75岁,平均(48.6±1.3)岁;息肉直径0.5~2.3cm ,平均(1.851±0.041)cm ;息肉位置:位于升结肠2例、横结肠5例、盲肠10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10例。

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23~75岁,平均(49.2±1.5)岁;息肉直径0.5~2.2cm ,平均(1.321±0.021)cm ;息肉位置:位于升结肠3例、横结肠4例、盲肠10例、乙状结肠3例、直肠10例。

2组大肠广基息肉患者的各项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我国大肠广基息肉的诊断标准。

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本次研究,并同意参与研究。

③各项临床资料完整,符合本次研究需求。

④无智力障碍和语言障碍,能够较好进行沟通。

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精神障碍疾病。

②伴有严重脏器疾病、内分泌疾病。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黏膜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方采取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

283例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

283例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

te t n 5 . n lso e oc p c te t n d g si e r c l p a mal r u r a me t ) Co cu in nd s o i r a me t i e tv ta tpoy s nd s l a ma, w h c s smpe, ls p i t ih i i l e s a n, r pd r c v r a i e o e y,
2 a e u c s f l r ame t n -tme, c s s 3 a e te td tme r a me t 7 c s s s c e su te t n o e i 1 9 a e , c s s r ae 2 i s te t n 3~ 5 i s ( hu e tme 、a g mu tpe a e o tu oyp li l d n mao s p l
临 床


C oE N EI L H AFR} 0 A J N GM C
矗固
2 消化 道 息 肉 内镜 下 治 疗 8 3例
李远 美 吴传 良 万成 乐 金 雷
( 华 医院 3 02
【 要】 摘 目的 探 讨 内镜 下 治 疗消 化道 息 肉的 临床 效果 。 法 对 消化道 息 肉采 用 内镜 下 高频 电 电 切除术 . 方 电凝 术 、 活检 钳钳 除 热 术、 活检 钳 钳除 术 龙绳 圈套术 等 治 疗情 况进 行 回顾 性 总结 。 果 23 消化道 息 肉( 0枚 ) 者 , 用单纯 高频 电切除 术 25 尼 结 8例 共5 1 患 采 1 例 , 龙 绳套 扎+高频 电切除术 7 , 活检钳 钳 除术 2 例 , 尼 例 热 3 电凝 术 1 例 , 1 活检钳 钳 除术 2 例 。 中2 1 7 其 7 例一 次性 治 疗成 功 , 例 治疗2 , 9 次

275例大肠息肉内镜治疗分析

275例大肠息肉内镜治疗分析

275例大肠息肉内镜治疗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内镜治疗在大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临床效果。

方法:对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275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275例大肠息肉患者中,男性患者163例,女性患者112例,年龄为8-71岁,平均年龄为43.7岁。

为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针对性的手术方法,将275例患者分为电切除组,圈套切除组和微波组三组。

结果:三组患者单发息肉、多发息肉、无蒂息肉及有蒂息肉等各种症状均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结论:通过内镜的方法对大肠息肉病症进行治疗可以起到很好的临床效果,以上三种方法中,电切除方法的效果较好,并且三种方法也可以配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内镜治疗;大肠息肉;电切除;圈套切除;微波治疗大肠息肉是医学临床上一种具有多发性的、常见性的肠道疾病,并且该种疾病具有很高癌变率。

据近年来的相关资料报道,患者的息肉越大,发生恶变的几率就越高。

小息肉一旦发生恶性病变,就会在较短时间内发展成进展期癌。

多发性息肉发生恶性病变的几率要比单发性息肉高的多,因此对于大肠息肉的普遍临床观点认为,患者一旦被发现患有多发性的大肠息肉应该尽可能及时的进行早期切除。

近年来由于内镜治疗在大肠息肉的临床应用中体现出效果好,患者的痛苦小并且并发症较少等一些优点,所以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以下对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275例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并分析内镜治疗在大肠息肉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及其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275例大肠息肉患者中,男性患者163例,女性患者112例,年龄为8-71岁,平均年龄为43.7岁。

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腹痛、排便不适、排血便及粘液便等。

通过肠镜对患者的息肉情况进行观察。

275例患者中,多发性息肉患者78例,单发性息肉患者197例;共发现息肉352颗,其中分布于盲肠的息肉有27颗,升结肠息肉有42颗,横肠息肉56颗,降结肠的息肉有61颗,乙状结肠息肉有73颗,直肠息肉93颗,详见下表一:1.2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针对性的手术方法,将275例患者分为电切除组,圈套切除组和微波组三组,170例患者为电切除组,48例患者为圈套切除组,57例患者为微波治疗组。

大肠巨大息肉采用内镜下治疗的疗效

大肠巨大息肉采用内镜下治疗的疗效

大肠巨大息肉采用内镜下治疗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大肠巨大息肉(直径≥2c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随机选取2012 年8 月-2014 年9 月期间在我院行电子镜检查确诊为大肠巨大息肉病例100 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内镜下治疗,对于有蒂息肉的患者,采用前1 天常规服用电解质溶液清洁肠道,进行结肠镜下直接分块套摘切除,对于无蒂息肉的患者,先用内镜注射针在息肉基底部粘膜下注射肾上腺素溶液(1:10000),使局部粘膜肿胀、隆起后,再将息肉分块切除。

将切除病变取出送病理检查。

结果:本组100 例病例共106 枚息肉,79 例有蒂息肉。

采用经圈套器直接套扎切除(57 例)、经圈套器分次套扎切除(22 例),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后发现癌变者3 例,后追加行根治术。

21 例无蒂息肉;使用注射针在息肉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溶液后切除(5 例)、经圈套器直接套扎切除(16 例),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后发现癌变者1 例,后追加行根治术。

本组病例术中出血者7 例,经喷洒注射止血药或电凝术后止血成功,无术后迟发型出血者。

本组病例术后复查电子肠镜,其中有3 例复发或出现新生息肉,通过予以再次电切,未发现癌变病例。

术后病理诊断腺瘤样息肉恶变者5 例,癌变率为5.0%。

结论:内镜下治疗大肠巨大息肉具有简便、安全、有效的优点,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关键词】内镜治疗;大肠巨大息肉;安全性;临床疗效大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部分腺瘤性息肉可发生恶变,故被视为癌前病变。

恰当、合理的治疗可终止病变发展,对防治大肠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

内镜下切除术是临床治疗大肠息肉的主要方法,我院对在2012年8月-2014年9月期间行电子镜检查发现的100例患者的106枚大肠巨大息肉进行内镜下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4年9月,本内镜室在内镜下治疗直径≥2.0cm的大肠巨大息肉100例。

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280例体会

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280例体会

内镜下治疗结肠息肉280例体会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的方法,对其疗效以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方法收集我院近1年来行内镜治疗的结肠息肉患者,分析其不同切除方法,不同患者的成功率以及并发症。

结果成功行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患者280例,切除息肉420粒,未见严重术后合并症出现。

结论完善术前准备,选择合适的切除方法,对保证切除成功及预防出血、穿孔、烧伤等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结肠息肉肠镜内镜治疗【中图分类号】R65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237-02Experience on endoscopic therapy in 280 cases with colonic polypsJiang Zhenyu,Meng Xianmei,Chang Zhiheng,Wang Mizhu,Liu Lin(The Second Affil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thod of colon polyps treated with endoscope, and to evaluate its efficacy and safety. Methods Collection of the cases of treatment with colonic polyps nearly 1 years in our hospital, ahd analysis the methods、success rate and complications differently. Result 420 colon polyps in 280 cases were all successfully treated,and no severe complication . Conclusion It is important to improve the preoperative preparation and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method of resection for prevention of complications such as hemorrhage、perforation and burn.【Key words】 conlon polyps endoscope therapeutic endoscopy结肠息肉是在结肠粘膜隆起、局限性增生而形成的肿物。

大肠息肉832例内镜诊治结果分析

大肠息肉832例内镜诊治结果分析

大肠息肉832例内镜诊治结果分析
王建平;高凤声;黄雯婕
【期刊名称】《中国乡村医药》
【年(卷),期】2011(18)5
【摘要】@@ 大肠息肉随着大肠镜的普遍开展有很高的检出率,作为大肠癌的癌前病变,一般情况下大肠息肉均需摘除,内镜下高频电息肉摘除术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我院2001-2009年期间行大肠镜检检出息肉832例,现进行回顾分析,报道如下:【总页数】1页(P61)
【作者】王建平;高凤声;黄雯婕
【作者单位】浙江德清县人民医院,313216;浙江德清县人民医院,313216;浙江德清县人民医院,31321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染色内镜与放大内镜诊治大肠息肉的临床研究 [J], 张志镒;吴正奇;米登海;卢林芝;石淑琴;赵光源
2.231例大肠息肉内镜检查结果分析 [J], 崔嘉培;黄元熹
3.内镜诊疗大肠息肉951例结果分析 [J], 刘小忠
4.大肠息肉597例内镜诊治结果分析 [J], 黄建勋
5.窄带成像放大内镜对大肠息肉样病变早期癌变的诊治价值 [J], 贺旭妮;林海君;林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218例临床分析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218例临床分析
2 1 8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o l o n p o l y p s c u r e d wi t h e l e c t r o n i c c o l o n o s c o p e f r o m J u n e 2 01 2 t o D e c e mb e r 2 0 1 3 i n X u z h o u T u mo u r Ho s p i t a l wa s r e t —
Cl i ni c a l An a l y s i s o f 21 8 Ca s e s o f En do s c o pi c Ex c i s i o n o f Co l o r e c t a l Po l y ps L I U Bi n
i s c o nv e ni e n t , mi ni ma l l y i nv a s i v e,s a f e a nd e f f e c t i v e. Ke y wor ds:c o l o n p o l y ps ;e n d o s c o pi c t h e r a p y
摘 要 :目 的
分 析 内镜 下切 除 大肠 息 肉 的 疗 效 。方 法
回顾 性 分 析 徐 州 市肿 瘤 医 院 2 0 1 2年 6月 至 2 0 1 3年 1 2月 成 功 应 2 1 8例 患者 均 成 功 行 电子 结 肠 镜 下 息 肉切 除 治 疗 ,无 1 针 对 大肠
用 电 子 结肠 镜 内镜 下诊 治 的 2 1 8例 大肠 息 肉 患者 的 临床 资 料 。 结 果
例 穿 孔 并发 症 的发 生 , 术后 4例 发 生迟 发 性 出血 ,2例 保 守 治 疗 成 功 ,另 外 2例 成 功 行 急 诊 内镜 下 止 血 。 结 论

大肠息肉基于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探究

大肠息肉基于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探究

大肠息肉基于内镜下治疗的临床探究摘要:目的:探究在内镜下医治大肠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医治的245例大肠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296枚息肉。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式,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本次共成功摘除296枚息肉,炎性息肉占14.19%,增生性息肉30.07%,错构瘤性息肉占4.05%,腺瘤性息肉占52.03%。

结论:借助内镜的引导行大肠息肉切除的安全性高,方法可行性强,术后并发症少,具有临床探讨价值。

关键词:大肠息肉;内镜;临床探究大肠息肉属于大肠癌的癌前病变疾病。

通过对大肠息肉施以积极的医治,可有效控制大肠癌的病发率。

随着消化道内镜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于内镜下行黏膜切除以及黏膜剥离的手术逐渐增多,大肠息肉得以基于内镜下摘除[1]。

为进一步提高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次研究特选择在我院接受就诊的245例大肠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就内镜下摘除大肠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医治的245例大肠息肉患者为观察对象,共计296枚息肉。

其中女123例、男122例;年龄范围30-84岁,平均年龄(64.72±11.25)岁;病程10d-9年,平均病程(5.32±1.21)年;单发息肉210例,多发息肉35例;临床症状:便血、腹痛、排便困难及腹泻等;息肉最大4.1cm×3.6cm。

本组患者均无凝血障碍以及遗传息肉病。

1.2 方法叮嘱患者术前12 h内严禁进食,并行常规手术准备。

置病人侧卧位,确保内镜视野清晰且对准病变部位。

运用圈套器牵拉息肉,使其避开消化道壁,以防电流异常而致使黏膜受到损害。

评估息肉大小、形态及位置,选用合适的医治措施。

针对较小的息肉,直径一般不超过0.5cm。

可通过采用30W电热活检钳,行电凝灼除处理;针对广基亚蒂息肉,直径通常在0.5-1.9cm之间,可运用高频电切除。

内镜下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大肠粗蒂息肉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内镜下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大肠粗蒂息肉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关键词】 内镜;直接电切;套扎后电切;大肠粗蒂息肉
【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07(2021)11-0238-03
大肠息肉是外科、消化内科患者肠腔出现赘生物引 起的疾病,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而大 肠粗蒂息肉是大肠息肉中的一种,该病临床症状不明显 且缺乏典型性,临床中症状多以便血和黏液血便为主, 易被误诊为痔疮等肛门疾病。部分患者会出现腹胀、腹泻、 便秘等消化道症状,但症状不明显患者易忽略,进而延误 最佳治疗时机。随着病情加重,可能会引发其他严重疾病。 因此,临床中针对该病应及早采用适合的方式进行治疗。 对于大肠粗蒂息肉,治疗中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切除, 但不同切除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存在差异。以往治疗中通常 直接切除病灶,该方式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但对患者影 响较大,术后易出现并发症,影响患者病情恢复。与之相比, 通过套扎后进行电切治疗,可减少对患者的影响,改善手 术治疗预后效果,治疗方式使用安全性更高 [1]。研究将我 院选取的 70 例大肠粗蒂息肉患者作为治疗回顾性分析 对象,根 据 治 疗 方 式 分 组 后 比 较 治 疗 结 果, 并 分 析 两 种治疗方式使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6] 贠雅玲,刘萍 . 内镜下尼龙绳套扎联合高频电切术治疗小儿结肠粗 蒂息肉 [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6,38(5):568-569.
[7] 王晶,叶小峰,居凌云,等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大肠巨大宽蒂 息肉的临床分析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21):48-50.
[8] 吴晓宝,占志高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巨大宽蒂 / 广基息肉 35 例临床观察 [J]. 中外医学研究,2018,16(19):157-159.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EMR ESD APC等)

内镜下治疗肠息肉技术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

其中,腺瘤性息肉、息肉病综合征与结肠癌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内镜检出、切除腺瘤可使结直癌的发生减少76%~90%,下面就介绍几种内镜下清除肠息肉的技术。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EMR常用于切除无蒂息肉,通过注射缓冲液到黏膜下层的空间,使上皮与底层组织分开,使病变分离。

EMR比单纯使用圈套器或电凝术切除病变更安全。

EMR通常用于<20mm的息肉,这是因为用这种技术整块切除更大的息肉是有难度的。

然而用黏膜分片切除法(EPMR)对更大的息肉是可行的。

EPMR先从病变周围注射液体使病变隆起,然后用圈套器分片将病变切除/先切除病变中央部,再切除残余病变。

EPMR对于结直肠大而无蒂的息肉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但是由于其高复发率应谨慎用于恶性息肉。

如果EPMR术后有残留的息肉组织,可用氩离子凝固术清除。

分片切除后3~6个月内应该复查病灶处有无残余息肉组织。

EMR的适应证EMR集ift总洼入乂木孑花护忖看切BS上灯牟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各国并不统一,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医院、医生掌握的适应证也不完全一样。

首先要获得组织标本用于常规活检未能明确诊断的黏膜下病变的病理学诊断;其次切除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较浅、采用可以完全切除的消化道早癌均为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适应证。

但临床实际应用过程中,判断准确、可操作性强的绝对适应证标准还有争议。

日本食管协会制定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绝对适应证为:病灶局限于ml、m2层、范围<2/3食管周长、长度<30mm,病灶数目少于3-4个;相对适应证为:病灶浸润至m3、sm1,直径30~50mm,范围》3/4食管周长或环周浸润、病灶数目5~8个。

根据日本胃癌学会编写的《胃癌治疗指南(2004年4月版)》规定,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为:(1)病理类型为分化型腺癌;(2)内镜下判断癌组织的深度限于黏膜层(m);(3)病灶直径<2cm;(4)病变局部不合并溃疡,以上4个条件需同时具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
3讨 论
大肠 息 肉是一 种 癌 前病 变 ,其 腺 瘤 癌 变率 及 复发 率 较 高。 大量 的临床 、 理及 流行病 学 资料表 明 , 大多数 大肠 癌 病 绝
是腺 瘤 癌变 的 , 癌变 率 为 1 %~ . 其 . 9 %。本组 资 料 的癌 变 率 4 4 为 25 与 此相符 。Mosnt .%, ro l  ̄ i , 腺瘤 到癌 是逐渐 演 变 的 A为 从 过程, 大约 要经 历 l 0年 的时 间 。以往 多采 用外 科手 术 治疗 ,
本 组 男 1 5例 , 9 4 女 3例 , 男性 检 出率 高 于 女性 , 有 关 与
文 献 一 致 I 年 龄 最 小 9岁 , 大 7 1 。 最 6岁 ,0岁 以 上 7 6 5例 。
12临床 表 现 .
便血 或脓 血便 5 7例 , 腹泻 或 腹泻 、 秘 交替 8 便 5例 , 痛 腹
时间 36 ~ 0个 月 。随访 患 者 中有 3 6例 息 肉复发 , 次 在 内镜 再
大肠 息 肉随着 大肠 镜 的普遍 开 展有 很 高 的检 出率 , 大肠 息 肉被认 为是 大肠 癌 的癌 前病 变 , 目前 认 为 6 %~ 0 0 8 %大肠 癌发 生起 源于大 肠腺 瘤 , “ 即 腺瘤 一 癌演 变学 说 ” 一般情 况 腺 。
1 .% ;混 合 性 腺 瘤 2 05 1例 , 占 88 ;炎 性 息 肉 8 .% 2例 , 占
3 .%; 年 型息 肉 1例 , 04 45 幼 占 .%。全 瘤病 理证 实 , 部分 腺 体 癌 变 6例 , 25 其 中 , 肉直径 < . c 占 .%; 息 21 m 1例 , . c ≥21 m 5 例。
维普资讯

交流 园地 ・
20 年 3月第 5 第 9 08 卷 期
2 8例 大肠 息 肉的 内镜 治疗 3
赵 德 元 . 淑 兰 孟
(. 1 锦州市 古塔 区医院 消化 科 , 宁锦 州 1 10 ;. 宁 医学 院 附属第 三 医院消 化科 , 辽 2 0 1 2辽 辽宁 锦州 1 1 0 ) 2 0 1
对 于术 后复 发者处 理十 分棘 手 。 目前 临床 重视 的 内镜 治疗 则 改 变 了这 种状 态 。 内镜 下 切除具 有经 济 、 实用 和微 创 的优点 , 且 方法 简便 , 安全 可靠 , 患者 痛苦少 , 复快 。 恢 目前 内镜下 治疗 大肠 息 肉有很 多 的方 法 , 每一 种方 法 而 又 有几 种不 同 的方 式 , 应根 据设 备情 况 , 肉存 在 的部 位 、 息 大
【 词】 肠息 肉; 关键 大 内镜 【 中图分类 号】R 7 . 5 46
【 献标 识码】C 文
【 编号】1 7 — 2 02 0 )3 c一 6 — 2 文章 6 3 7 1 (0 8 0 ()1 8 0 本 组 患者 共 有 2 3 复 查肠 镜 , 1例 随访 率 为 8 . 随 访 9 %。 4
下大肠 息 肉均需摘 除 , 内镜 高频 电息 肉摘 除 术是最 常 用 的方 法 。我院 1 8 ~ 0 6年经 内镜 治疗 大 肠息 肉 2 8例 , 除息 9 320 3 摘 肉 85颗 , 1 疗效 满意 , 报 道如下 : 现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资 料 .
下 电切 治疗 。 中 1例在 内镜 治疗后 6个 月随访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发 现 回盲 其 部在 发腺 瘤 , 治疗 后全 瘤病 理检 查有 部分 腺体 癌 变而 行外 科
小 、 态等选 择 。 们认 为高频 电切术组 织破 坏较 小 , 形 我 有利 于 收 回全瘤 进行病 理 检查 。 波凝 固术 一般 则较难 获得 满 意 的 微 活组 织作 病理 检查 。我 们对 直径> . c 的息 肉以 日本 山 田 06 m 分类Ⅲ、 Ⅳ型均 以高频 电切 术一 次性 切割 。 I、 对 Ⅱ型根据 情 况 进行 分次分 块切 割 , 然后 对残基 较 大 的再辅 以高频 点灼 术 或 微波凝 同术 , 以达到 彻底 治疗 的 目的 。 对直 径< . c 的多 05 m
其 中 , 于 直 肠 及 乙状 结 肠 4 7颗 , 5 .%; 于 横 结 肠 位 2 占 24 位 2 9颗 , 2 . ; 于 降结 肠 1 8颗 , 1 . ; 于升结 肠 1 占 68 位 % 1 占 45 位 %
5 颗 . 63 1 占 .%
14病 理 分 类 、
乳 头 状 腺瘤 1 9例 ,占 4 .% ;绒 毛状 腺 瘤 2 0 58 5例 , 占
15治 疗 方 法 .
发息 肉以微波凝 固术 治疗 为 主 , 对多 发大小 不 一 的息 肉则 采
用 高频 电切及 点灼术 ,对 < . c 单 发息 肉则 以活 检 钳咬 除 05 m 为主。 治疗效 果均 较满 意 。 高频 电 切术 治疗 时 , 们采 用 混 合 电流 , 我 以边 凝 边 切边
或腹 部不适 9 6例 。
1 息 肉 大 小 及 分 布 . 3
单发 息 肉 9 6例 , 多发 息 肉 12例 。 肉直径< . c 3 4 息 0 m 2 2 5
颗 , 占 2 .% ;.~ . c 5 85 06 1 m 4 8颗 , 占 5 .% ;.~ . m 12 0 62 11 20c 0 颗 , 1 . ; . c 3颗 , 28 ; 肉 最 大 直 径 35c 占 2 % ≥21 m 2 5 占 . 息 % . m。
收 紧圈套 器 的方式 , 切端充 分 电凝 减少 创面 出血 。对 粗 蒂 使
息 肉采用 较强 电流 ( . 40A)对 细 蒂息 肉电 流相 对弱 一些 35 . ~ ,
以高 频 电切 或点 灼 术 治 疗 1 6例 ,以 微 波凝 同术 治疗 6 5 2例 , 高频 电切及微 波联 合治 疗 9例 , 检钳 咬除 1 例 。 活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