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积表

合集下载

材积表

材积表

木材材积表b. 检尺径≥14cm:V = 0.00007854 L [ D + 0.5L + 0.005 L + 0.000124 L ( 14 – L ) ( D – 10 ) ]2. 检尺规则:a. 检尺长:a. 按原木两端直线长度量取;b. 小于检尺径的梢端舍去不计算2c. 端面无垂直断面者由断口内缘量取b. 检尺径:a. 由梢端垂直截面量取;量取方法:·按短径计算:短径<26cm、且长短径差≤2cm≥26cm、且长短径差≤4cm·按均径计算:短径<26cm、且长短径差>2cm≥26cm、且长短径差>4cmc. 异形材:a. 异径材:按原木正常部位最细处检量..b. 异端材;检量方法按标准方法计算..c. 双杈材:只检量其中一主枝另枝按节子处理..d. 劈裂材:·未脱离:≤10% 忽略不计.>10% 须减去所通过裂缝长一半处的裂缝垂直宽度·己脱离:小头:≤10% 忽略不计>10% 采取让尺:让径按均径计算.. 让长检尺径在实际检尺长位置量取大头:计算均径值:≥检尺径忽略不计.<检尺径以大头为检尺径可采取让尺处理3.b. 检尺径≥10cm:V = 0.000039 ( 3.5 + D ) (0.48 + L )2. 检尺规则:a. 检尺长:a. 按杉原条梢径≥6cm处的长度量取.b. 小于检尺径的梢端舍去不计算.c. 端面无垂直断面者由断口内缘量取.b. 检尺径:a. 按根端2.5m处均径计算.b. 检量处异形则向梢端移至正常部位量取.c. 劈裂材:a. 梢端:检量方法按标准方法计算.b. 根端:≥检尺径忽略不计..<检尺径劈裂长≤2.5m 则检尺径不变检尺长让去小于检尺径的根端>2.5m 未脱落:则检尺径不变让去劈裂长一半为检尺长(小于5m则按小原条计算)..已脱落:则检尺径按均值计算检尺长不变4。

常用木材材积表

常用木材材积表
2圆材的检尺长、检尺径按原木检验 尺寸检量的规定检量; 检尺径,按2cm进级;检尺长的进级范围及长级公差允许范围由供需双方商定;
3缺陷限度及分级标准由供需双方商定;
4地方煤矿用的坑木材积按下表计算:
检 尺 径cm
检 尺 长m
材 积m3
8
10
三、对GB4815-84杉原条材积表的说明
本标准适用于杉原条和其它树种的原条商品材材积计算;
V=÷10000
V——材积m3;
D——中央直径cm;
L——材长m
2本标准所列材积表采用的原条中央直径范围为6-50cm;长度范围为3-35m;中央直径按2cm进位;长度不足5m的按进位,自5m以上的按1m进位;
3本标准中所列材积数字一律计算至小数点以下第三位为止,第四位小数四舍五入;
2根数为10根、20根、30根……的整十位数的原木、原条、特等锯材和普通锯材的材积累计数,可先相应查出1根、2根、3根……的材积数,然后将小数点右移一位即扩大10倍得到;
310根以上且带有个位数根数的原木、原条、特等锯材和普通锯材的材积累计数,可先得出整十位数根数的材积数,然后再加上直接查得的个位数根数的材积数而得;
≥26cm、且长短径差≤4cm
·按均径计算:短径<26cm、且长短径差>2cm
≥26cm、且长短径差>4cm
c.异形材:a.异径材:按原木正常部位最细处检量
..b.异端材;检量方法按标准方法计算
..c.双杈材:只检量其中一主枝另枝按节子处理
..d.劈裂材:·未脱离:≤10% 忽略不计
.>10% 须减去所通过裂缝长一半处的裂缝垂直宽度
..已脱落:则检尺径按均值计算 检尺长不变
木材材积表
2005-07-20|

常用木材材积表

常用木材材积表

木材材积表b。

检尺径≥14cm:V = 0.00007854 L [D + 0。

5L + 0。

005 L2 + 0。

000124 L ( 14 – L )2(D – 10 ) ]2 2。

检尺规则:a。

检尺长:a。

按原木两端直线长度量取;b。

小于检尺径的梢端舍去不计算c。

端面无垂直断面者由断口内缘量取b. 检尺径:a。

由梢端垂直截面量取;量取方法:·按短径计算:短径<26cm、且长短径差≤2cm≥26cm、且长短径差≤4cm2·按均径计算:短径<26cm、且长短径差>2cm≥26cm、且长短径差>4cmc。

异形材:a。

异径材:按原木正常部位最细处检量。

b。

异端材;检量方法按标准方法计算。

.c。

双杈材:只检量其中一主枝另枝按节子处理。

d。

劈裂材:·未脱离:≤10%忽略不计。

>10% 须减去所通过裂缝长一半处的裂缝垂直宽度·己脱离:小头:≤10% 忽略不计>10% 采取让尺:让径按均径计算.。

让长检尺径在实际检尺长位置量取大头:计算均径值:≥检尺径忽略不计。

<检尺径以大头为检尺径可采取让尺处理。

b。

检尺径≥10cm:V = 0.000039 (3。

5 + D ) 2(0。

48 + L )2。

检尺规则:a. 检尺长:a.按杉原条梢径≥6cm处的长度量取。

b.小于检尺径的梢端舍去不计算3。

c。

端面无垂直断面者由断口内缘量取。

b。

检尺径:a。

按根端2。

5m处均径计算。

b。

检量处异形则向梢端移至正常部位量取.c. 劈裂材:a。

梢端:检量方法按标准方法计算.b.根端:≥检尺径忽略不计.。

<检尺径劈裂长≤2。

5m 则检尺径不变检尺长让去小于检尺径的根端>2。

5m 未脱落:则检尺径不变让去劈裂长一半为检尺长(小于5m则按小原条计算)。

.已脱落:则检尺径按均值计算检尺长不变木材材积表2005—07-20|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814—84《原木材积表》、GB4815—84《杉原条材积表》、GB449-84《锯材材积表》推算得出的,供各部门的木材经销、木材检量等人员用于迅速查定各类木材的累计材积数. 一、查定方法(1)单根的或不满10根的原木、原条、特等锯材和普通锯材的材积累计数,可直接从本手册中分别查得。

常用木材材积表

常用木材材积表

常用木材材积表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常用木材材积表(GB4814-84)
短原木材积表
1、检尺径自4~12厘米的小径原木材积由公式 V=(D++2÷10000确定。

2、检尺径自14厘米以上的原木材积由公式 V=[D+++(14-L)2×(D-10)]2÷10000确
定。

两式中:V---材积,立方米;L---检尺长,米;D---检尺径,厘米。

附录A
圆材材积计算公式(补充件)
A.1检尺长超出原木材积表所列范围而又不符合原条标准的特殊用途圆材,其材积按下式计算:
V=0.8L(D+0.5L)2÷10000
A. 2圆材的检尺长、检尺径按《原木检验尺寸检量》的规定检量。

A.2.1尺寸进级及公差。

检尺径:按2cm进级。

检尺长的进级范围及长级公差允许范围由供需双方商定。

缺陷限度及分级标准由供需双方商定。

常用木材材积表

常用木材材积表

木材材积表( 1 ) 原木材积表111111111111b. 检尺径 ≥14cm :V = 0.00007854 L [ D + 0.5L + 0.005 L 2 + 0.000124 L ( 14 – L ) 2 ( D – 10 ) ] 2 2. 检尺规则:a. 检尺长:a . 按原木两端直线长度量取; b . 小于检尺径的梢端舍去不计算 c . 端面无垂直断面者由断口内缘量取b. 检尺径:a . 由梢端垂直截面量取;量取方法:·按短径计算:短径<26cm 、且长短径差≤2cm≥26cm 、且长短径差≤4cm ·按均径计算:短径<26cm 、且长短径差>2cm ≥26cm 、且长短径差>4cm c. 异形材:a . 异径材:按原木正常部位最细处检量..b . 异端材;检量方法按标准方法计算..c . 双杈材:只检量其中一主枝另枝按节子处理 ..d . 劈裂材:·未脱离:≤10% 忽略不计.>10% 须减去所通过裂缝长一半处的裂缝垂直宽度 ·己脱离:小头:≤10% 忽略不计>10% 采取让尺:让径 按均径计算.. 让长 检尺径在实际检尺长位置量取 大头:计算均径值:≥检尺径 忽略不计.<检尺径 以大头为检尺径 可采取让尺处理( 2 )11.b. 检尺径≥10cm:V = 0.000039 ( 3.5 + D ) 2 (0.48 + L )2. 检尺规则:a. 检尺长:a. 按杉原条梢径≥6cm处的长度量取.b. 小于检尺径的梢端舍去不计算.c. 端面无垂直断面者由断口内缘量取.b. 检尺径:a. 按根端2.5m处均径计算.b. 检量处异形则向梢端移至正常部位量取.c. 劈裂材:a. 梢端:检量方法按标准方法计算.b. 根端:≥检尺径忽略不计..<检尺径劈裂长≤2.5m 则检尺径不变检尺长让去小于检尺径的根端>2.5m 未脱落:则检尺径不变让去劈裂长一半为检尺长(小于5m则按小原条计算)..已脱落:则检尺径按均值计算检尺长不变木材材积表2005-07-20|根据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4814-84《原木材积表》、GB4815-84《杉原条材积表》、GB449-84《锯材材积表》推算得出的,供各部门的木材经销、木材检量等人员用于迅速查定各类木材的累计材积数。

常用木材材积表

常用木材材积表

常用木材材积表(GB4814-84)
短原木材积表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树种的原木材积计算
1、检尺径自4~12厘米的小径原木材积由公式V=0.7854L(D+0.45L+0.2)2÷
10000确定。

2、检尺径自14厘米以上的原木材积由公式V=0.7854L
[D+0.5L+0.005L2+0.000125L(14-L)2×(D-10)]2÷10000确定。

两式中:V---材积,立方米;L---检尺长,米;D---检尺径,厘米。

附录A
圆材材积计算公式(补充件)
A.1检尺长超出原木材积表所列范围而又不符合原条标准的特殊用途圆材,其材积按下式计算:
V=0.8L(D+0.5L)2÷10000
A. 2圆材的检尺长、检尺径按GB144.2-84《原木检验尺寸检量》的规定检量。

A.2.1尺寸进级及公差。

A.2.1.1检尺径:按2cm进级。

A.2.1.2检尺长的进级范围及长级公差允许范围由供需双方商定。

A.3缺陷限度及分级标准由供需双方商定。

A.4地方煤矿用的坑木材积按下表计算:。

常用木材材积表

常用木材材积表

常用木材材积表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常用木材材积表(GB4814-84)
短原木材积表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树种的原木材积计算
1、检尺径自4~12厘米的小径原木材积由公式 V=(D++2÷10000确定。

2、检尺径自14厘米以上的原木材积由公式 V=[D+++(14-L)2×(D-10)]2÷
10000确定。

两式中:V---材积,立方米;L---检尺长,米;D---检尺径,厘米。

附录A
圆材材积计算公式(补充件)
A.1检尺长超出原木材积表所列范围而又不符合原条标准的特殊用途圆材,其材积按下式计算:
V=0.8L(D+0.5L)2÷10000
A. 2圆材的检尺长、检尺径按《原木检验尺寸检量》的规定检量。

A.2.1尺寸进级及公差。

A.2.1.1检尺径:按2cm进级。

A.2.1.2检尺长的进级范围及长级公差允许范围由供需双方商定。

缺陷限度及分级标准由供需双方商定。

地方煤矿用的坑木材积按下表计算:。

常用木材材积表

常用木材材积表

木材材积表手册中分别查得。

(2)根数为10根、20根、30根……得整十位数得原木、原条、特等锯材与普通锯材得材积累计数,可先相应查出1根、2根、3根……得材积数,然后将小数点右移一位(即扩大10倍)得到。

(3)10根以上且带有个位数根数得原木、原条、特等锯材与普通锯材得材积累计数,可先得出整十位数根数得材积数,然后再加上直接查得得个位数根数得材积数而得。

二、对GB4814-84《原木材积表》得说明1、GB4814-84《原木材积表》得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树种得原木材积计算。

(1)检尺径自4-12cm得小径原木材积由下式确定:V=0、7854L(D+0、45L+0、2)²÷10000式中:V——材积(m³);L——检尺长(m);D——检尺径(cm)。

(2)检尺径自14cm以上得原木材积由下式确定:V=0、7854L[D+0、5L+0、005L²+0、000125L(14-l)²(D-10)]²÷10000(3)原木得检尺长、检尺径按GB144、2-84《原木检验尺寸检量》得规定检量。

(4)检尺径4-6cm得原木材积数字保留四位小数,检尺径自8cm以上得原木材积数字,保留三位小数。

2、GB4814-84《原木材积表》中得附录(圆材材积计算公式)得规定(1)检尺长超出原木材积表所列范围而又不符合原条标准得特殊用途圆材,其材积按下式计算:V=0、8L(D+0、5L)²÷10000(2)圆材得检尺长、检尺径按GB144、2-84《原木检验尺寸检量》得规定检量。

检尺径,按2cm进级;检尺长得进级范围及长级公差允许范围由供需双方商定。

(3)缺陷限度及分级标准由供需双方商定。

(4)地方煤矿用得坑木材积按下表计算:三、对GB4815-84《杉原条材积表》得说明本标准适用于杉原条与其它树种得原条商品材材积计算。

(1)检尺径自10cm以上得杉原条材积由下式确定:V=0、39(3、50+D)²(0、48+L)÷10000式中:V——材积(m³);L——检尺长(m);D——检尺径(cm)。

常用木材材积表

常用木材材积表

常用木材材积表(GB4814-84)
短原木材积表
本标准适用于所有树种的原木材积计算
1、检尺径自4~12厘米的小径原木材积由公式V=(D++2÷10000确定。

2、检尺径自14厘米以上的原木材积由公式V=[D+++(14-L)2×(D-10)]2÷
10000确定。

两式中:V---材积,立方米;L---检尺长,米;D---检尺径,厘米。

附录A
圆材材积计算公式(补充件)
A.1检尺长超出原木材积表所列范围而又不符合原条标准的特殊用途圆材,其材积按下式计算:
V=0.8L(D+0.5L)2÷10000
A. 2圆材的检尺长、检尺径按《原木检验尺寸检量》的规定检量。

A.2.1尺寸进级及公差。

A.2.1.1检尺径:按2cm进级。

A.2.1.2检尺长的进级范围及长级公差允许范围由供需双方商定。

缺陷限度及分级标准由供需双方商定。

地方煤矿用的坑木材积按下表计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24.6
0.7778
30
25.6
0.9503
32
26.7
1.1462
1.6硬阔的材积表
二元材积公式V=0.000052750716*D1.945032*H0.93885330
树高曲线经验方程H=-0.116D2+0.8242D+2.3308
径阶D(cm)
条件平均高(m)
材积(m3)
6
6.6
0.0101
8
8.0
0.0212
10
9.4
0.0381
12
10.8
0.0620
14
12.2
0.0940
16
13.7
0.1350
18
15.1
0.1862
20
16.5
0.2487
22
17.9
0.3234
24
19.3
0.4114
26
20.7
0.5138
28
22.2
0.6314
0.7576
38
17.5
0.8454
40
17.6
0.9356
42
17.7
1.0275
44
的材积表
二元材积公式V=0.000057173591*D1.8813305*HO.99568845
树高曲线经验方程H=-0.0081D2+0.6096D+3.7847
径阶D(cm)
条件平均高(m)
0.3831
30
13.1
0.4506
32
13.6
0.5251
34
14.1
0.6068
36
14.6
0.6962
38
15.1
0.7934
1.5桤木的材积表
二元材积公式V=0.000048941191*D2.0172708*H0.88580889(借用桦木材积公式)
树高曲线经验方程H=0.005D2+0.2228D+14.443
二元材积公式V=0.000056280669*D1.82910409*H1.05195643
树高曲线经验方程H=0.014D2+0.1641D+4.2598
径阶D(cm)
条件平均高(m)
材积(m3)
8
6.5
0.0180
10
7.3
0.0307
12
8.2
0.0488
14
9.3
0.0734
16
10.5
0.1061
12
11.1
0.0637
14
11.9
0.0910
16
12.7
0.1239
18
13.4
0.1626
20
14.1
0.2071
22
14.7
0.2576
24
15.2
0.3138
26
15.7
0.3756
28
16.1
0.4427
30
16.5
0.5149
32
16.9
0.5918
34
17.1
0.6729
36
17.3
18
11.7
0.1486
20
13.1
0.2027
22
14.6
0.2704
24
16.3
0.3540
26
18.0
0.4558
28
19.8
0.5782
1.4水杉的材积表
二元材积公式V=0.000068320*D1.74136*H1.11535(借用落叶松材积公式)
树高曲线经验方程H=0.0047D2+0.2385D+5.8279
材积(m3)
8
8.6
0.0244
10
9.8
0.0422
12
11.0
0.0668
14
12.2
0.0989
16
13.4
0.1397
18
14.6
0.1899
20
15.8
0.2505
22
17.0
0.3224
24
18.2
0.4064
26
19.4
0.5035
28
20.6
0.6145
30
21.8
0.7403
1.3柳杉的材积表
径阶D(cm)
条件平均高(m)
材积(m3)
6
16.0
0.0089
8
16.5
0.0205
10
17.2
0.0392
12
17.8
0.0665
14
18.5
0.1040
16
19.3
0.1532
18
20.1
0.2157
20
20.9
0.2929
22
21.8
0.3862
24
22.7
0.4972
26
23.6
0.6273
1主要树种的材积表
1.1樟科的材积表
二元材积公式V=0.000059599784*D1.8564005*H0.98056206
树高曲线经验方程H=-0.0068D2+0.5858D+5.0681
径阶D(cm)
条件平均高(m)
材积(m3)
6
8.3
0.0133
8
9.3
0.0253
10
10.2
0.0419
径阶D(cm)
条件平均高(m)
材积(m3)
6
7.3
0.0142
8
7.8
0.0251
10
8.3
0.0397
12
8.7
0.0581
14
9.2
0.0807
16
9.7
0.1079
18
10.2
0.1398
20
10.7
0.1770
22
11.2
0.2195
24
11.7
0.2679
26
12.2
0.3223
28
12.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