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古诗两首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小学四句五言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小学四句五言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小学四句五言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华夏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每个家庭都会有自己的庆祝方式,但是最常见的庆祝方式便是吃粽子和赛龙舟。
同时,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也会诵读一些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而这些古诗不仅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领略端午节的文化内涵,还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四句五言吧。
1. "五月五日端午天,龙舟竞渡志士醉。
汉江流水思念家,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首古诗是非常著名的端午节诗之一,它描绘的是端午节时,龙舟竞渡和民众的热闹场面。
另外,它也让人们想起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志士和英雄,如屈原、曹操等。
这些英雄壮烈的事迹,使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更为深厚,也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
2. "端午佳节喜盈盈,荷花茵茵红枕莲。
赛龙舟,吃粽子,妹妹爱它戴花环。
"这首古诗则是表现出了儿童对于端午节的欢乐和兴奋。
在诗中,荷花茵茵、红枕莲的描绘,让人们不难想象出天真无邪又充满希望的儿童形象。
同时,诗中表现出的赛龙舟、吃粽子等传统活动,也更让人们感受到端午节的特色和乡情。
3.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竟难全。
爱棠楼,芙蓉池,水衫裳,舞飞燕。
"这首古诗则更多的表达的是对于时光的无法挽回和遗憾的感慨。
然而,在这种情感的背后,却也不难发现原文诗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于端午节传统活动的憧憬。
这也是端午节文化的魅力之一,能够让人们从中汲取更多的思考和体验。
4. "五月五日天气晴,儿童撑艇快乐行。
沿江岸畔走彩棚,挂上艾叶饰盆盈。
"这首古诗则非常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时的生活场景。
从儿童们撑艇的快乐到沿江岸畔的彩棚,再到挂上艾叶饰盆盈的传统习惯,这篇诗歌完美地展示了中国民间的端午节文化。
它也用诙谐幽默的口吻,向读者传递了快乐的情感。
总之,这些端午节的古诗小学四句五言,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它们用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了端午节的各种景象和情感。
端午节的古诗10首五言绝句
端午节的古诗10首五言绝句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有很多的习俗和风俗,比如说吃粽子、龙舟竞渡、挂艾草、赛鸭子等等。
古人们也对端午节有着深刻的感悟和诗意,留下了许多经典的诗句。
在这里,我将为大家介绍十首五言绝句的端午节古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古人的智慧和诗意。
1. 端午(唐)白居易艾花香里说丰年,信是龙舟向北边。
五月谁知道,大雨不曾闲。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所作,在写作中通过艾草的香气、龙舟竞渡、五月的雨水等意象来描绘传统习俗,展现出端午节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2. 车过山溪(唐)高骈这里草原多竹叶,五日蒲江许马蹄。
多少水边飞锦翅,整衣归去欲黄昏。
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龙舟比赛,以及比赛结束后人们整装归家的情形,比较符合端午节的古风古韵,也深深地展现了古代人们对龙舟竞渡的热爱和追求。
3. 长沙草堂(唐)刘禹锡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这首诗歌描述了端午节的采莲活动,顺便提到了莲花和莲子,这是端午节活动中比较重要的元素之一,也说明了古人对大自然的崇敬。
4. 山行(唐)白居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提到端午节,但是其中的“枫林晚”和“霜叶红”等自然描写,把我们带到了秋天和端午节,让人感到一阵淡淡的意境。
5. 端午日作(唐)郑谷雄樯断樯愁不展,孤帆半帆飘荡。
赤壁平江风雨中,一日三度过楚疆。
这首诗歌中的“雄樯断樯”、“孤帆半帆飘荡”等词句,画面感比较强烈,描绘了端午节上汹涌澎湃的江河和舟楫竞渡的景象。
6. 端午日赏荷(唐)杜牧荷叶风吹翻作舟,石榴裙带自相留。
芦花深处鸿声起,散入蒹葭望渡头。
这首诗歌中出现了“荷叶”、“石榴裙带”等象征端午节的元素,以及江南特有的风景和鸟鸣之声,颇有地方风味。
7. 稻田风光(唐)白居易平稳扉情洒涟漪,半亩禾场半亩移。
绿蔬迎风单不损,红稻开花亦未稀。
这首诗歌不是单纯描绘端午节的场景,而是通过“禾场、绿蔬、红稻”等良种画面,表现出了祥和、丰收的节日气氛,让人倍感温馨。
端午五言绝句
端午五言绝句1. 《端午粽香情》端午粽飘香,欢乐满人间。
龙舟竞渡忙,谁不忆屈原?例子:哎呀,就像过年要吃饺子一样,端午怎么能少了粽子呢!2. 《端午佳节至》端午佳节到,家家艾蒿挂。
童趣笑颜真,开心过此节。
例子:你看那小孩子,笑得多开心呀,好像这节日就是专门为他们准备的。
3. 《端午念屈原》端午思屈原,忠义传千年。
离骚永铭记,精神后人传。
例子:屈原的精神就像那明亮的星星,一直照耀着我们前行的路。
4. 《端午赛龙舟》龙舟飞似箭,鼓手奋力擂。
众人齐呐喊,端午气势宏。
例子:这赛龙舟的场面,那可真是比打仗还激烈呢!5. 《端午粽有情》青青粽叶裹,甜甜糯米香。
端午粽含情,温暖在心房。
例子:这粽子啊,就像是妈妈的爱,暖暖的。
6. 《端午忆传统》端午传统长,习俗心中装。
岁月虽流转,情怀永不忘。
例子:现在的很多传统节日习俗都慢慢被淡忘,可不能这样啊!7. 《端午艾飘香》端午艾草香,驱虫又安康。
门边高高挂,好运迎进门。
例子:那艾草的香味,老远都能闻到,真神奇。
8. 《端午乐无边》端午阳光灿,欢乐满山川。
男女老少笑,幸福在人间。
例子:这样欢乐的场景,难道不让人陶醉吗?9. 《端午祈平安》端午龙舟竞,香囊佩身畔。
诚心祈平安,岁岁皆如意。
例子:就像过生日许愿一样,端午节我们也都盼着平安顺遂呀。
10. 《端午情韵浓》端午情韵深,汨罗水悠悠。
千古传佳话,忠义永不朽。
例子:汨罗江的水啊,仿佛在诉说着那久远的故事。
我的观点结论:端午是个充满魅力和情感的节日,这些五言绝句都表达了对端午的喜爱和对传统的敬意。
小学生端午节古诗四句简单版
小学生端午节古诗四句简单版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节日。
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除了吃粽子、赛龙舟等传统活动外,还会朗诵古诗。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小学生必备的端午节古诗四句简单版。
1. 潭底捞月- 《清·陆游》这是一首极为简单的小诗,只有四个字。
这首诗表达的意思是一只青蛙在水中跳跃,把月亮捞上来送给人们,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福利。
这首诗歌虽然短小,但是它传递的思想却非常深远。
2. 茯苓煮鹤- 《唐·张籍》这首四句简单版的古诗,表达的是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喜欢吃茯苓煮鹤。
茯苓是一种中药材,具有很好的功效,而吃鹤则是一种传统的食品,被认为是非常的美味。
这首古诗既富有节日气氛,又具有文化内涵。
3. 艾叶菖蒲- 《唐·白居易》这首古诗讲述的是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喜欢在门口挂上艾叶菖蒲的情景。
艾叶和菖蒲都是一种传统的草药,可以驱除邪气、祛病保健。
这首古诗在诗意方面,比较传统,让人在读完之后体会到一部分民俗文化的奥妙。
4. 江干渔者- 《宋·苏轼》这首四句简单版的古诗表达的是端午节这一天人们喜欢观看江干渔夫划龙舟的情景。
这是端午节最重要的传统习俗之一,也是民间最受欢迎的活动之一。
这首诗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有机会体验到龙舟比赛的乐趣和魅力。
以上就是小学生必备的端午节古诗四句简单版。
在为孩子们讲解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特点、历史和文化内涵时,可以唤起孩子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家长也可以将这几句简单版的古诗化为家庭教育一部分的内容,激发孩子们对于诗歌的兴趣和热爱。
端午节相关古诗四句
端午节相关古诗四句端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它源于中国古代的越族,相传是为了纪念楚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是五月初五日,这天全国各地都会举行庆祝活动。
由于端午节与屈原有关,所以与屈原相关的诗歌往往成为端午节的主题。
下面是四首关于端午节的相关古诗四句。
一、《浣溪沙·端午》红袖莫辞频洒泪,相看两不厌,只有情难死。
黄金有意绣花鞋,问郎何事不重来?这首诗是明代著名文学家文徵明所作,它以端午节为背景,描绘了女子在此时的深情与离愁。
第一句“红袖莫辞频洒泪”描述了女子停泪的心情,暗示她跟心爱的人分别已久。
第二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情难死”则是对爱情的赞叹,表达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不舍。
第三句“黄金有意绣花鞋”承接前文,暗示女子愿意在这样一个重要的节日里为自己装扮得漂亮一些。
最后一句“问郎何事不重来?”,则是洒下了一抹淡淡的哀伤,表达了女子对爱人归来的盼望。
二、《乌衣巷》豆蔻梢头几日休,溪边罗伞谩悠游。
小佳人家花满蹊,赏心乐事共谁投?此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之笔,其体裁是长篇叙事诗,而其中插入了两句与端午相关的诗句。
首先出现的是“豆蔻梢头几日休”,这是描绘女子正在为端午节装扮自己,意味着节日即将来临。
另一句是“溪边罗伞谩悠游”,突出了人们在端午的时候会外出游玩和赏花的习惯。
整首诗以婉约柔情的笔调描绘了一个小女孩的生活,其中穿插了端午的节日元素,使人们的心头荡漾起了阵阵清新的感觉。
三、《九江好·赋龙舟》斜阳草树寻常见,大陆岚风景不同。
江南烟雨路霏微,同赏夜春花满城。
诗人唐吉甫所作的这首诗和端午节本身没有太大关系,但其中的“赋龙舟”则和端午的赛龙舟活动有关。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表现出了江南的美景。
出现在第三句的“江南烟雨”则是江南自然环境的特征之一,而“路霏微”则暗示了夜幕降临后江南的情调。
最后两句“同赏夜春花满城”,则是展现出了人们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的热闹和欢乐。
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四句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四句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和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端午节也被称为“重五”、“端五”或者“五月节”,因为它始于农历五月初五。
在这个节日当中,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饮雄黄酒等,还有很多古诗词也与端午节相关。
接下来,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些有关端午节的古诗,每首四句。
1. 龙舟挂艾死,人间端午一时齐。
泛舟浦上远,记得民谣道。
龙舟是端午节的标志之一,而艾叶也是端午节必备的物品之一。
这首诗描述的是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都会挂上艾叶来驱邪祛瘟,同时也赛龙舟来纪念屈原。
这是一首描绘端午节欢乐气氛的诗歌。
2. 端阳未过湖山绿,莺飞草长风入袂。
飘火三五行人在,炊烟一重过破屋。
这首诗写的是端午节快要到来的景象,湖山依旧绿树葱葱,风吹长草,而人们也已经开始准备庆祝节日了。
其中的“炊烟一重过破屋”描述了人们家家户户都会炊制粽子的情景。
3. 风吹荷叶仙乐寂,渔父垂钓在烟波。
莫道平生无奈事,世间原来有钓蓑。
这首诗描述的是端午节的一个风景,就是在粽子、龙舟和艾叶之外,人们也有可能选在这个节日的时候去钓鱼,享受生活。
作者提示读者,不要认为平平淡淡的生活没有乐趣,其实细微处蕴涵着生活的奥秘。
4. 汨罗江上赛龙舟,粽在烟香处处有。
大府泉边登高处,艾香嫣然锦阵中。
这首诗表达了人们在端午节的时候,因为龙舟比赛等庆祝活动而兴奋。
另外,粽子、艾叶也是这个节日的必备食品和物品,诗句中直接写出了人们在端午节的情景。
总之,端午节诗词数不胜数,每首诗都有不同的主题和情景。
它们把生活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让节日更加有意义,也让节日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传统和文化,让它在岁月的流转中历久弥新。
端午节最简单的古诗词
端午节最简单的古诗词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人们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古代的端午节更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包括了许多经典的古诗词。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为大家介绍端午节最简单的古诗词。
1.《节日三首·端午》-- 白居易端午节到了,三五成群听鼓声,。
岸上斗鸡游戏热,船中吹笛吟诗闲。
粽子初熟味先知,人人忙着摘艾枝。
河风一阵人头转,好一番欢笑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描绘了端午节时的热闹景象。
其中既有人们听鼓点“一二、一二,三四五六”,也有船上吹笛吟诗的闲适氛围。
最后,又唤起了人们品尝粽子和摘艾草的美好回忆,场面热闹欢快。
2.《节日》-- 杜甫端午日南溪,登高放远视。
远望角湾山,空濛云雾起。
茅屋住来翁,茅中有竹枝。
少妇今送胜,忆昨一从儿。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通过描绘自然景致和人物形象,达到以托物起意之效果。
诗中借由端午节日刻画南溪山水,用景象的变化来映彰诗意。
同时,人物形象也是端午日节日氛围的一个部分,少妇送胜也增添了节日的喜气。
3.《端午寄李凭时瓜洲节汀洲道中》-- 王之涣汨罗江上吊婵娟,乌蒙磅礴烈士怜。
岳阳楼前旗半卷,田家月下疑无烟。
多少楚山寒食路,剑阁峥嵘走马川。
高人尚德竞周公,万国衣冠清词贤。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所作,在端午节日时,他远在外乡,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整首诗描写了各种风景与人物,表现出孤独出行中的沉思和感怀之情。
虽然诗中未点明节日,但其中四句却将节日的景象巧妙地融入其中,读来意境深邃。
以上三首诗词都是描述端午节的,但风格各异,有热闹欢快的,有沉静沉思的,有写实细腻的。
无论是哪一种,都给人留下了独特的印象,也成为端午节文化史上的经典之作。
如果你想更深入了解端午节和古诗词,不妨试着品读一下以上的作品,体味文化的魅力。
描写端午节的七绝古诗两首诗词
描写端午节的七绝古诗两首诗词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体现。
为了表达对端午节的热爱和祝福,有很多古人留下了关于端午节的诗词。
在这篇文档中,我将为大家介绍两首描写端午节的七绝古诗,让我们一起领略端午节的美好吧!第一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端午》:万物复始端午至,儿童散学忙如蜂。
家家迎接端阳节,处处引销瑶草香。
楼船歌吹夜已深,小曲调高皆入神。
但愿此日常清洁,不辞辛苦为家亲。
这首诗中,杜甫将端午节的热闹和喜庆展现得淋漓尽致。
他描绘了万物复苏的景象,比喻端午节是春夏之交的十分重要的节日。
诗中还描述了孩子们在端午节放假后忙碌的场景,说明端午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让人享受生活、放松自我的时间。
第二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端午》:夏日临盆烟水暖,船人唄叶去年酸。
谁家玉笛寒山曲,掩映绿杨飞不断。
蹔看扶桑咏武夫,应是瞎眼屠苏安。
把酒不顾猛虎吠,青衫泪湿犬雏餐。
这首诗的主题是歌唱端午节,辛弃疾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充满热闹和喜庆的氛围中。
他描绘了夏日的景象,夏日的盛景,夏日的美好。
诗中还表现了船人在端午节送叶子的情景,还有歌声、笛声相随,让人感到非常愉快。
两首诗中描绘的端午节,一座闹市,一片田野,都充斥着喜庆、欢笑、热闹、激动和投入。
这些描写将端午节的节庆氛围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闻之即想到蛋黄粽、龙舟比赛、赛艇比赛、打草球、鼓乐和舞蹈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描写端午节时,两位诗人所运用的手法不尽相同,杜甫其实就是描绘了现实生活的场景,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而辛弃疾则是以诗情画意的方式,将郁闷、抑郁和苦恼转化为文艺性的情感,表现出了对生命和生活的赞美。
总之,这两首诗用另一种方式表达了人们对端午节的喜爱和热爱。
这些描绘表现出的热闹、喜庆的情景、孩子们的掌声、青年人的刻苦训练,以及群众的欢笑,使人在端午节中体验到了不同的生活情趣。
端午节就是这样一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节日,它不仅仅是为了欢庆纪念而存在,更是为了将某种意义、某种情怀、某种文化再次地传递给我们。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三首
关于端午节的古诗三首端午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闻名中外的文化盛宴。
自古以来,人们就在这一天庆祝,表达对生命和传统文化的敬重与热爱,诗人们也在这一天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句,比如《惜别十五从军徐悲鸿》、《竹枝词·省试题目看梅》等,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三首经典的关于端午节的古诗。
第一首:唐·白居易《端午日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端午日固独应杯,清浅湖中策艇开。
依依岸老垂柳色,片片天初下雨来。
白居易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端午日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写景的时候,以“端午杯”作为切口,反映了端午这个传统节日里,年轻人高兴、欢聚的场面。
一方面,他描写了端午的背景——湖中荡艇,柳树垂垂,山峦如画;另一方面,他又通过雨水与饮酒来衬托出欢聚之情,展现了人间真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在端午节中,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第二首:李清照《点绛唇·端午》唱黄鸡(chī),捧赤子(zǐ),汉下军阵儿童戏。
钓生瓜(zhōu),剖黄瓜,问荆钗,又何惧。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ān),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词人,她的这首的“点绛唇·端午”旋律明快,自然流畅,描述的是端午节的丰厚多彩。
李清照在词中写出了以前端午时候孩童的狂欢乐闹,生动地刻画了儿童的各种智勇激烈的玩耍军阵乐趣,同时通过抒发诗人热爱家乡的情感,展现出当时唐代江南水乡的美丽风光,词句婉丽动听,极具感染力。
第三首:《赋得古原红树□二首之二》细雨润如酥,草极骚然,兴来趣陟山,觉此行途奇,Map画(画像)落红裙,翠辇不及迎鸟时,重帏深下莫愁春。
此诗作者是明代文学家辛弃疾,以隆冬季节所写,却讲述了一个夏日飞行中的端午节,在草地中加入描写,提到突出的是杨树的名种——古原红树。
这首诗中充满了自然景致和史诗风格,展示了作者对端午节的深厚感情,诗人笔下流淌出深深的思乡之情。
总之,这三首古诗通过对端午节节日氛围的描绘、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对家乡故土的怀念,更让我们感受到了端午节的美与热情。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20首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20首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被誉为“中国五大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并列。
为了纪念屈原大夫,每年的五月初五日成为了全民欢庆的节日。
这天,人们有着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等一系列与端午节有关的传统习俗。
而古人们也对这个节日进行了精心的描绘,留下了许多优美的古诗,下面就给大家介绍20首经典的古诗。
1、《乘凉》作者:曹操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问君今夜何,不知琴上音。
2、《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3、《端午》作者:李清照端午未到灶前烟,人间无事乐长安。
今宵嫁与山僧去,君恩一点在灯端。
4、《小宴》作者:辛弃疾何必去那杨花烘,庭院深深深几许。
大抵花开花落处,也应须有人照看。
5、《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深秋霜后觅知音。
6、《忆江南》作者: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7、《闻王昭君歌》作者:杜甫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原地广难为家,明月几时有?8、《于长安乐府中夜忆阳关》作者:李商隐离离四顾茫然,忽若远山一峰荡。
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
其中绰约多仙子,秋娘妃妾笑幽默。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9、《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0、《赤壁》作者: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1、《终南别业》作者: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夜书对灯卧,梦得吕洞宾。
山果黄粱熟,野餐芳草多。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何?12、《楼船夜话》作者:唐玄宗世界尽头南溟碧,山河壮丽胜天地。
2022端午节手抄报内容文字古诗
2022端午节⼿抄报内容⽂字古诗 农历五⽉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端午,端午节有很多的古诗句适合写在⼿抄报上⾯。
以下是由店铺⼩编为⼤家精⼼整理的“2022端午节⼿抄报内容⽂字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2022端午节⼿抄报内容⽂字古诗【⼀】 1、端午即事 宋·⽂天祥 五⽉五⽇午,赠我⼀枝艾。
故⼈不可见,新知万⾥外。
丹⼼照夙昔,鬓发⽇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2、南歌⼦·游赏 宋·苏轼 ⼭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
游⼈都上⼗三楼。
不羡⽵西歌吹、古扬州。
菰⿉连昌歜,琼彝倒⽟⾈。
谁家⽔调唱歌头。
声绕碧⼭飞去、晚云留。
3、⼩重⼭·端午 元·舒頔 碧艾⾹蒲处处忙。
谁家⼉共⼥,庆端阳。
细缠五⾊臂丝长。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往事莫论量。
千年忠义⽓,⽇星光。
离骚读罢总堪伤。
⽆⼈解,树转午阴凉。
4、南乡⼦·端午 宋·李之仪 ⼩⾬湿黄昏。
重午佳⾠独掩门。
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
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
好事⽆⼈载⼀樽。
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
恰似当时枕上闻。
2022端午节⼿抄报内容⽂字古诗【⼆】 1、端午⽇礼部宿斋有⾐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唐·权德舆 良⾠当五⽇,偕⽼祝千年。
彩缕同⼼丽,轻裾映体鲜。
寂寥斋画省,款曲擘⾹笺。
更想传觞处,孙孩遍⽬前。
2、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唐·卢肇 ⽯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3、端午三⾸ 宋·赵蕃 谩说投诗赠汨罗,⾝今且乐奈渠何。
尝闻求福⽊居⼠,试向艾⼈成祝呵。
忠⾔不⽤竟沉死,留得⽂章星⽃罗。
何意更觞昌歜酒,为君击节⼀长歌。
年年端午风兼⾬,似为屈原陈昔冤。
我欲于谁论许事,舍南舍北鹁鸠喧。
4、浣溪沙·端午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端午节手抄报文字内容大全
端午节⼿抄报⽂字内容⼤全端午⽂化在世界上影响⼴泛,世界上⼀些国家和地区也有庆贺端午的活动。
今天⼩编在这给⼤家整理了⼀些端午节⼿抄报⽂字内容⼤全,我们⼀起来看看吧!端午节⼿抄报⽂字内容:端午节的古诗1、《端午》唐·⽂秀节分端午⾃谁⾔,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冤。
2、《和端午》宋·张⽾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去讵能还。
国亡⾝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
3、《已⾣端午》明·贝琼风⾬端阳⽣晦冥,汨罗⽆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酒渊明亦独醒。
4、《午⽇处州禁竞渡》明·汤显祖独写菖蒲⽵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楫何劳吊屈来。
端午节⼿抄报⽂字内容:端午节朗诵的诗歌安静的时候,听到了风。
听它与涪江相遇,⽔波兴起,屈夫⼦的⽓节荡漾、涛涤。
龙在⽔底悠闲迂回,⼀叶渔家⼩船,与它低声呢喃。
安静的时候,看到了⾹。
看她在栀⼦洁⽩的裙裾上轻舞,弥漫弥散,轻蹭到我的⾐⾓。
茉莉撒欢,摇曳着洒下点点回⾹,我弯下腰,捧起⼀张英俊的脸。
安静的时候,感受到你。
你和风⼀起,你在花的⾹氛⾥,你微笑,江⾯⽔波映出爱的纹路。
你低语,整个城市都在情话⾥。
空⽓像雪糕融化,我张嘴微抿,不⼩⼼融你到肺腑。
端午节⼿抄报⽂字内容:端午安康祝福语1、愿您品尝美好⼈⽣的每⼀天,提前祝您端午节快乐。
2、悠悠艾草⾹,绵绵情意长;丝丝问候您,甜甜粽⼦尝;美梦在悠扬,⾝边有安康;龙⾈驶江⾥,艾草挂门上;祝福我送上,端午节快乐!3、端午节来了,送您⼀个“快乐粽”,赶⾛烦忧时刻乐;送您⼀个“健康粽”,吓跑伤病平安伴;送您⼀个“财富粽”,财源滚滚进您袋;送您⼀个“幸福粽”,家庭和睦⽣活甜。
祝端午节快乐!4、落⽇余辉,映着彩霞,迎着微风,向着天际,丝丝柔柔的微风,传去了节⽇的祝辞,飘向远⽅的您,愿您拥有这美好的⼀切,端午节快乐。
5、端午节幸福守则:以休息放松为中⼼,把健康安全放在⾸位,⼼情舒畅是关键,游⼭玩⽔当调节,逛街购物是消遣,问候祝福是甜点,别忙别闲,端午快乐!6、今年端午,粽⼦美味⽆⽐,快乐数不胜数,幸福⼜上龙⾈,好运洒遍江湖。
端午节的古诗五言绝句两句
端午节的古诗五言绝句两句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源于古代的龙舟竞渡和屈原纪念日,被誉为中国的“诗节”。
许多诗人在其作品中表达了对端午节的独特感受和思考,其中不乏优美的五言绝句和两句。
本篇文档将选取几首著名的端午节古诗,分析其内容和意境。
1.《登高》- 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离去,夏天到来之际的景象。
诗人登高远望,感叹山野和河流的美丽,但也有无尽的离愁和孤独之感。
端午节时,人们祭龙舟、赛龙舟,象征着激烈而充满活力的生命力。
杜甫的这首诗也表达了人们在以节日庆祝的同时,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2.《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别亲友,久守孤城。
夜来听楼上,角声悲伤清。
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古诗。
端午节时,除了龙舟竞渡的欢乐气氛外,也有祭祖和追忆先辈的传统。
白居易的这首诗抒发了对故人的思念和久别重逢时的感慨。
诗中的草木和季节变化也映射了人生的无常和转瞬即逝。
但是,即使时间荏苒,人们对爱情和亲情的感动和眷念仍然很难忘怀。
3.《六月二十日夜》- 李白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最具有诗意和个性的诗人之一。
这首诗颇有些玩世不恭的味道,但也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哲理。
桃花潭是仙山神水的象征,在端午节时,人们在美丽的山水中共享欢乐。
但“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话却表现出李白对人情世故的态度和对真情的期待。
诗人认为,金钱权势并不是生命的全貌,唯有真挚的友情才能扶助人们渡过难关。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端午节是一个祈愿丰收的节日,人们赛龙舟,祈求风调雨顺。
而苏轼的这首词却表现了诗人对时空的苦思和境遇的无奈。
明月是人们心目中的美好和向往,但也令人感触到生命的短暂和残缺。
端午节完整古诗词
端午节完整古诗词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它源远流长,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
作为这个节日的代表,端午节的古诗词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诗词或表达着人们对端午节日的祝福和庆贺,或记录了端午节历史的传说和故事,或抒发了诗人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去品味一下端午节完整的古诗词。
1.《赤壁怀古》--杜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这首《赤壁怀古》是唐代大诗人杜牧的代表作,其中的“三国周郎赤壁”就是指的端午节的传说背景。
据传,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周瑜驻扎在赤壁,他联合刘备和诸葛亮,大败曹操,从而确立了吴蜀联盟的基础。
这个历史事件发生在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因此在这首诗中,杜牧运用众多文学手法,以深沉的怀古之情,表达了对这段历史和人物的敬仰和缅怀。
2.《端午》--白居易东风一阵香,草木都离披。
五月良辰節,人人爱着梨。
桑蠶未產絲,七日令人期。
安知重陽负,金谷团圆时。
——这首《端午》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节日作品,诗中描绘了端午节的场景和氛围,以及人们过节的喜庆心情。
白居易用极为简练的笔调,把端午节的各种元素和传说融入到诗歌中,让人看到了一个生动的节日画面。
同时,诗中几句简单的寓意也表达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愿。
3.《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江雪》是唐代诗人柳宗元的名篇,虽然没有直接提到端午节,但这首诗却给我们带来了特别深刻的端午节联想。
柳宗元的诗情丰满,写尽了一幅冬日钓鱼人的孤独壮观,那静谧的江雪场景与端午节的追风赛龙、划船比赛等活动相呼应,使得这首诗被广泛地应用在端午节的文艺演出和活动中。
4.《端午节》--陶渊明洛阳城东北,河水东流未绝阴。
描写端午节的七绝古诗两首诗
描写端午节的七绝古诗两首诗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瑰宝,历史悠久。
为了纪念屈原、请求平安,端午节这一天的习俗繁多,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包粽子和赛龙舟。
端午节的七绝古诗,也是中国文人们对这一节日的流传和赞美之词。
1、《赛龙舟》河面静谧赛龙舟,热闹嘈杂乐声呼。
巨船划开清凉水,英雄奋力划船躯。
龙舟比赛是端午节的一项传统活动,具有良好的竞技性和观赏性。
素有“五月飞雪”之称的端午节,再加上龙舟比赛的热闹喧哗,足以展现出中国人民豁达开朗、爱好运动的时代精神。
在这首七绝古诗中,作者描绘了龙舟比赛的情境,虽然在汹涌的艳阳下,人群的聚集和欢呼,声音喧哗而热闹,但龙舟划开的清凉水却一扫到端午节阳光带来的暑意。
同时也表达了赛龙舟选手们为了赢得比赛、实现自己的梦想,奋力拼搏的精神,体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品格。
2、《粽香端午》端午节至,粽香飘溢意味高。
故乡恋旧音,愁思千绪牵人晓。
儿童刻画龙,成年人谈英豪。
端午情挑细雕镂,岁月篇章忆往昔。
粽子,是端午节的重头戏,也是中国的传统名吃之一。
《粽香端午》这首七绝古诗中,作者以粽香盈溢、故乡恋旧的情感为线索,表达了人们对端午节的怀念之情,以及对家人、亲人之间的思念。
这首诗歌中的一些词语如“故乡恋旧音”、“愁思千绪牵人晓”等,都展现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情感,即对故乡的美好回忆、对家人的深深思念。
而“成年人谈英豪”、“端午情挑细雕镂”则又向人们展示了端午节这个节日的深厚文化底蕴和良好社交风俗。
这些都表达着作者对家乡、亲人及传统节日的热爱和珍视。
总的来说,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诗歌描写,不仅展现了端午节的风貌和习俗,而且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生动表现。
这些诗歌的作者既有清代的文人墨客,也有当代的文化名家,他们或以巧妙的句子、或以动人的诗情,让人们领略到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中的不同面貌与文化底蕴,为后人留下了良好的文化遗产。
简短端午节的古诗10首
简短端午节的古诗10首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节日,它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古代的端午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有许多关于端午节的诗歌,以下将介绍10首简短端午节的古诗。
1、《端午节》——李白明日是,端阳节,万物生,独此钟。
燃艾叶,盈杯酒,一杯香,慰中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在端午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热爱生命、快乐生活的心情。
2、《端午日思北斗表》——苏轼东篱菊已三更,南园梨德初四。
自笑堂前蜀锦尽,还似一时秦树时。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开始的两句表述了诗人头晚上猜拳输了,已经很晚环境依旧喜乐、美好,因为这是端午节这个节日的原因。
接下来描绘了青梅竹马、美好羡煞衆人的自己和对方,暗示诗人已经开启了对端午节的美好回想。
3、《赏荷》——杨万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北方风雨,悲欢离照,西南月明,钱塘湾浪漫。
此时欢谑犬马,伏枕听曲,美酒一杯,人生几何?流浪之后,已是四十馀年。
近来雨骤风狂,运去萧骚唐突。
猛然回首,已是百年身。
哀我身老,又遇端阳,古人画爲家山,尽碎涡川。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心声,普及了端午节的文化信息,表明了诗人浓郁的品位和感情。
4、《赛龙》——白居易五龙山下马端履,百花东邻小札阁。
长据楼前青竹苑,众人长啸碧江曲。
这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所作,讲述了人们在端午节比赛的场面,比赛的目的是为了赢得龙舟竞赛的胜利。
这首诗简短有力,富有气势。
5、《端午》——贾仲明苞浪东风簇簇衣,爱倚西楹乱后稀。
明朝西楼应自在,不想东来临长夜,独弄离琴弔念归。
这首诗描写的是端午节期间的情景。
诗人看到自家妻子被花草围绕着,因为在此适才摘下草花又随意抛弃使人可惜,坐在西楼上意犹未尽,望东方远方,期盼玩弄离别的琴声能抚平思乡之情。
6、《百迴龙競渡》——贾岛乘春草过神仙桥,追云涨浪百迴潮。
白帝城边龙競渡,沿江曲上瑞气飘。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古诗
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古诗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下面是关于端午节手抄报内容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端午
[唐] 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20首诗
描写端午节的古诗20首诗端午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古人为了祭祀屈原,纪念战国时期楚国大夫屈原,每逢五月初五,会有许多仪式和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便是赛龙舟和吃粽子。
古人将绚丽多彩的端午节活动和味道浓郁的粽子描绘的淋漓尽致,留下了许多优美动人的端午节诗歌,以下便列举20首端午节诗歌,以表达人们对端午节的热爱和敬意。
1.唐代杜甫《登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骑鲸驾雾去;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2.唐代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唐代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4.唐代杜牧《登高》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不自由。
5.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6.唐代刘禹锡《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托六尺,俯首甘为孺。
7.唐代祖咏《登慈岳寺北楼》少陵野老无人管,春色吴江好风寒。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东风满洛城。
8.唐代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9.唐代杜牧《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0.唐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端午手抄报古诗8篇
端午⼿抄报古诗8篇端午⼿抄报古诗⼀、五⽉五⽇ 北宋梅尧⾂ 屈⽒已沉死,楚⼈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前恨,⽽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应⾃照千峰。
端午⼿抄报古诗⼆、和中甫端午韵不依次 宋⽂天祥 黄茅古道外,羸马发南州。
有客嗤齐鲁,何⼈念楚囚。
岁年付流⽔,风⾬满沧洲。
⼿把菖莆看,⿊头⾮所求。
端午⼿抄报古诗三、竞渡诗 唐卢肇 ⽯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齐喊,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端午⼿抄报古诗四、⼄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储药,羸躯亦点丹。
⽇斜吾事毕,⼀笑向杯盘。
端午⼿抄报古诗五、岳州端午⽇送⼈游郴连 唐徐夤 五⽉巴陵值积阴,送君千⾥客于郴。
北风吹⾬黄梅落,西⽇过湖青草深。
竞渡岸傍⼈挂锦,采芳城上⼥遗簪。
九嶷云阔苍梧暗,与说重华旧德⾳。
端午⼿抄报古诗六、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去谁知感慨⽣。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添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湮没⼏垂名。
端午⼿抄报古诗七、惜别⾏,送向卿进奉端午御⾐之上都 唐杜甫 肃宗昔在灵武城,指挥猛将收咸京。
向公泣⾎洒⾏殿,佐佑卿相乾坤平。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
麒麟图画鸿雁⾏,紫极出⼊黄⾦印。
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
裁缝云雾成御⾐,拜跪题封向端午。
向卿将命⼨⼼⾚,青⼭落⽇江潮⽩。
卿到朝廷说⽼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端午⼿抄报古诗⼋、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宋苏轼 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焚⾹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微⾬⽌还作,⼩窗幽更妍。
盆⼭不见⽇,草⽊⾃苍然。
忽登最⾼塔,眼界穷⼤千。
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幽寻未云毕,墟落⽣晚烟。
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道⼈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午节简介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
后因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部分地区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
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
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如今的粽子更是多种多样,璀璨纷呈。
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含的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
行。
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雄黄
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
化砷,并含有汞,有毒。
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
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
的。
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
治皮肤病。
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
泡酒,可以祛毒解痒。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
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
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