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教之中自有乐地”辩

合集下载

龚自珍《京师乐籍说》原文及鉴赏

龚自珍《京师乐籍说》原文及鉴赏

龚自珍《京师乐籍说》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龚自珍《京师乐籍说》原文及鉴赏【导语】:〔清〕龚自珍昔者唐、宋、明之既宅京也,于其京师及其通都大邑,必有乐籍,论世者多忽而不察。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天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中国,是茶的故乡,亦是茶文化的发源地。

茶乃是中国对人类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骄傲,是我国的“国饮”。

客家擂茶,以其古朴见奇趣,以保健显奇效,自古___,是中国最古老的茶道之一。

关于擂茶的起源,则说法不一,许多人以为,擂茶是客家人流迁过程中的特产。

()唐宋时,随着客家人南迁而流传下来。

《玉林诗话》所载一首古诗描述了当时江南民间喝擂茶的风情:“道旁草屋三两间,见客擂麻旋点茶”。

斗转星移,___,元末明初以后,擂茶在中原和其他地区已渐趋灭迹,只有赣南、闽西、粤东、湘南、川北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客家人至今保留着食擂茶的习俗,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以前,客家民间有“无擂茶不成客”的谚语。

擂茶曾经是客家人经常用来招待客人的食物,现在变成客家最带本土特色的美味小吃。

干绿茶、香菜、新鲜薄荷、炒米等以及各类时令蔬菜为原料,擂成茶泥。

喝擂茶时,将擂好的茶泥放在擂钵里用开水冲泡后再倒入少许茶油,冲泡好的擂茶可谓___。

端起一碗擂茶,先品再闻,香气浓,茶味纯。

喝下它,不仅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而且还有健脾养胃,滋补长寿之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不同的地域,比如山区、平原和沿海片区,客家擂茶从取用食材、制作方法和佐料搭配上又各有特色,这就跟当地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___了。

可以说,擂茶是客家先民在漫长岁月里创造出的饱含自然哲思的养生佳肴。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闻名遐迩沧海桑田秀色可餐息息相关B.如雷贯耳沧海桑田秀色可餐休戚相关C.闻名遐迩岁月变迁色味俱佳息息相关D.如雷贯耳岁月变迁色味俱佳休戚相关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其实,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然后才形成了客家民系。

B.其实,客家民系尚未形成之前,中原地区早已有食擂茶之习俗。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质量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乙】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

幼时殊①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②,人咸易③之。

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不苟同俗,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④,以自畅⑤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

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⑥,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

书有弗记者乎?(节选自《郑板桥集·板桥善诵》)【注】①殊:特别。

②寝陋:丑陋。

③易:轻视。

④赴古人之奥区:探求古人高妙的境界。

⑤畅:畅通,昌盛。

⑥匕箸:调羹和筷子。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主人日再食食: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________③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________④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咸:________(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跟智慧有关的诗句

跟智慧有关的诗句

跟智慧有关的诗句1.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

——老子《道德经》2.今者无端读书史,智慧只足劳精神。

——韩愈《感春四首》3.常持智慧剑,拟破烦恼贼。

——寒山《诗三百三首》4.若不饮酒,智慧光鲜。

——释印肃《普庵家宝》5.烛以智慧日,洒之甘露津。

——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和晨霞》6.怜君将帅虽有种,多群智慧初无师。

——苏辙《题王诜都尉画山水横卷三首·摩诘本词客》7.智慧清净,肉眼慧眼,佛法天眼,种种所见。

——岳珂《米元章书山谷大悲灯赞帖赞》8.法宝喻于须弥,智慧广于江海。

——宝志《十四科头·其十三·运用无碍》9.众生作依怙,智慧身金刚。

——寒山《诗三百三首》10.贫穷束缚人,智慧无所施。

——章甫《秋雨未已客怀不佳夜诵少陵遣兴诗至生涯能几·贫穷束缚人》11.理路多通为智慧,明心见性待驴年。

——李道纯《破惑歌》12.自贤夸智慧,相纠斗功能。

——白居易《劝酒十四首·不如来饮酒七首》13.非贤非愚非智慧,不贵不富不贱贫。

——白居易《雪中晏起偶咏所怀兼呈张常侍、韦庶子、皇甫郎中》14.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白居易《僧院花》15.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陶渊明《桃花源诗》16.智慧舍利佛,神通自乾连。

——顾况《归阳萧寺有丁行者能修无生忍担水施僧况归命稽首作诗》17.举目岂知新智慧,存思便是小天台。

——方干《题盛令新亭》18.欲契真空义,先开智慧芽。

——戎昱《送僧法和》19.人人俱智慧,人人俱疏通。

——方回《呈吕使君留卿》20.智慧尚归父,因缘初不媒。

——释正觉《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四大无埃》21.阿难迦叶之多闻抖擞,目连鶖子之智慧神通。

——释正觉《弟子簿坚仁以幅缣写圆悟禅师像径山裕虎丘隆》22.悟了不行乾智慧,千崖万壑涉程途。

——白玉蟾《万法归一歌》23.升沉不离法身中,自是顽痴无智慧。

——释印肃《颂证道歌·证道歌·势力尽》24.外道聪明无智慧,养生只欲贪名利。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单县第五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单县五中2021—2022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三历史试题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将第Ⅰ卷的答案代表字母填(涂)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25年5月,《民国日报》报道说:“国民党白改组以来,主见日益鲜亮;国民……挺身加入者,已达百万以上。

”此报道说明A.国民党已经成为人民的政党 B.北伐战斗取得了巨大的成果C.国民大革命得到了广泛拥护 D.国民党已成为国内第一大党2.某份报纸在发刊词中宣布自己的任务是:“发挥中心政府对于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乐观领导作用……组织大规模的革命战斗,推翻帝国主义国民党的统治。

”这份报纸应当是A.国民革命时期的《中华民报》 B.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中华》C.抗日战斗时期的《新华日报》 D.解放战斗时期的《解放日报》3.136年11月,蒋介石非法逮捕救国会七位领导人,李宗仁、白崇禧发出紧急营救电,赞扬“七君子”系爱国热忱之表现,要求政府“对于爱国运动似不应压迫”。

这反映出A.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斗争激烈 B.蒋介石已经遭到社会各阶层反对C.抗日救亡已成为当时的时代潮流 D.李宗仁等主见建立抗日统一战线4.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

此图表明新中国A.政协制度形成经受了长期的过程B.爱国统一战线力气逐步进展壮大C.联合一切力气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在民主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5.20世纪50年月中期以后,国际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苏联提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方针,美国提出了“和平演化”战略。

这表明美苏A.全面“冷战”的局面正式形成 B.双方用“冷战”代替了直接对抗C.“冷战”的方式有了新的扩展 D.“和平”政策取代了“冷战”政策6.宋代周行己说:“物出于民,钱出于官。

名教之中自有乐地

名教之中自有乐地

名教之中自有乐地
1、儒家的名教未尝没有束缚个人创作的发展之嫌疑。

“温柔敦厚”的诗教观,“诗言志”以
及“思无邪”的中正观点,“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恨”楚辞的浪漫主义倾向是儒家所极其不齿的反映诗人自身特点已经对诗人自身性情的书写,和儒家的观点是格格不入的。

汉代以来,由于董仲舒的观点,是的儒学融入了法家和道家,礼乐制度俨然从一种社会风俗上升为必须遵守的道德体制。

魏晋玄学兴盛的时期,“越名教而任自然”
2、名教从最初开始形成和发展,体现的是一个被统治者利用来施行教化的工具。

我们不得
不承认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君主的统治。

3、。

范缜求学文言文翻译

范缜求学文言文翻译

范缜,字子真,吴郡吴县人也。

少而聪颖,好学不倦。

家贫无书,常往邻家借读。

及长,志在求师问道,于是负笈远游,历访名贤。

一日,范缜至庐山,谒见高僧慧远。

慧远见其气宇轩昂,谈吐不凡,遂留其居讲学。

范缜闻言,欣喜若狂,遂拜慧远为师,专心致志地学习佛学。

在庐山期间,范缜刻苦钻研,夜以继日。

慧远亦对其甚为器重,时常与之论道。

范缜博学多才,于佛学、儒学、道家均有涉猎,且见解独到,深受慧远赏识。

一日,慧远问范缜:“子真,汝所学何为?”范缜答曰:“吾学佛学、儒学、道家,欲求明心见性,通达宇宙。

”慧远闻言,微笑点头,曰:“善哉!汝之心性,已入化境。

”范缜在庐山学习数年,逐渐成为佛学大师。

后因慧远圆寂,范缜遂离开庐山,云游四方,广结善缘。

他遍访名山古刹,讲经说法,使佛学得以传播。

一日,范缜至洛阳,谒见名士王通。

王通闻其名,便请范缜至家中讲学。

范缜于儒家经典颇有研究,与王通畅谈一番,两人相谈甚欢。

王通问范缜:“子真,汝所学佛学、儒学、道家,有何异同?”范缜答曰:“佛学重因果,儒家重道德,道家重自然。

三者各有千秋,相互补充。

”王通听后,赞不绝口。

范缜在洛阳逗留数月,后又前往江南,游历各地。

他广结好友,传授佛学,使佛学在江南地区得以兴盛。

一日,范缜至会稽,谒见太守王羲之。

王羲之闻其名,便请范缜至家中讲学。

范缜与王羲之谈论书法、诗词,两人相谈甚欢。

王羲之问范缜:“子真,汝所学佛学、儒学、道家,与书法、诗词有何关联?”范缜答曰:“佛学讲究心性,儒家讲究道德,道家讲究自然。

书法、诗词亦需心性、道德、自然三者合一,方能达到极致。

”王羲之听后,深以为然。

范缜游历江南,历时数年。

他广结善缘,使佛学在江南地区得以传播。

晚年,范缜回到吴郡,闭关修炼,终成一代宗师。

范缜一生求学,博学多才,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他的一生,犹如一部传奇,激励着无数后人为之奋斗。

开头是字的诗句

开头是字的诗句

开头是字的诗句1.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唐·元结《贼退示官吏》2.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唐·李白《春思》3.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唐·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4.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唐·白居易《清夜琴兴》5.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宋·文天祥《正气歌》6.易者易其形,是名之有易。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7.是我有钱日,恒为汝贷将。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8.有身与无身,是我复非我。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9.若能如是知,是知无背面。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10.决陂以取鱼,是取一期利。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11.是渠作障碍,使你事烦拏。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12.我尚自不识,是伊争得知。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13.可中作得主,是知无内外。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14.是非都不采,名利混然休。

——唐·张白《武陵春色》15.是时燕齐客,献术蓬瀛内。

——唐·王昌龄《宿灞上寄侍御玙弟》16.是时兵革后,生民正憔悴。

——唐·白居易《伤唐衢二首》17.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唐·白居易《自觉二首》18.是何清风清,凛然似相识。

——唐·贯休《古意九首》19.是非一以贯,身世交相忘。

——唐·白居易《偶作二首》20.灵均死波后,是节常浴兰。

——唐·元稹《表夏十首》21.此时晴景愁于雨,是处莺声苦却蝉。

——唐·杜荀鹤《长安春感》22.是时西面官军入,拟向潼关为警急。

——唐·韦庄《秦妇吟》23.是叶葳蕤霜照夜,此花烂熳火烧秋。

——唐·刘兼《木芙蓉》24.再三劝你早修行,是你顽痴心恍惚。

——唐·寒山《诗三百三首》25.赖有年光飞似箭,是何心地亦称人。

【高中文言文阅读】王若虚《滹南诗话》阅读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王若虚《滹南诗话》阅读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王若虚《滹南诗话》阅读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 19-21 题。

(10 分 ) 19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 限 6 处 )(6 分 ) 古之诗人虽趣尚不同体制不一要皆出于自得至其辞达理顺皆足以名家何尝有以句法绳
阅读
材料,完成19-21
题。

(10
分)
19
.用斜线



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
限6
处)(6
分)
古之诗人虽趣尚不同体制不一要皆出于自得至其辞达理顺皆足以名家何尝有以句法绳人者
!鲁直开口论句法,此便是不及古人处。

而门徒亲党,以衣钵相传,号称“法嗣”,岂诗之真理也哉!
(选自王若虚《滹南诗话》)
20.
请写出文中“鲁直”的姓名,他是宋代哪个文学流派的创始人?(2
分)
21.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王若虚诗歌创作的主要观点。

(2分)
参考答案:
19.
古之诗人
/
虽趣尚不同
/
体制不一
/
要皆出于自得
/
至其辞达理顺
/
皆足以名家
/
何尝有以句法绳人者(
6
分,共
6
处,每多断、误断一处扣
1
分,扣满
6
分为止。


20
.黄庭坚
江西诗派

2
分,各
1
分)
21
.作诗要出自真情实感,不应受句法约束。

( 2
分,只抄录原文语句不给分。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然依于某遮遣分假为自证,如此者不仅无损于应成派,并

然依于某遮遣分假为自证,如此者不仅无损于应成派,并

因此,所谓的自证义观察时真实中不成立,然依于某遮遣分假立为自证,如此者不仅无损于应成派,并有如妙药般的利益。

所以,所谓的自证你们观察的时候真实中根本没有,在名言中也只是依于某个遮遣分(它遮遣了无心的色法自己不能明知这一点),来假立为自证。

也就是说,色法生起的时候,它自己不能明知,需要别的法来证知它。

心识这个法一起的时候,它不是要别的法来证知它,而是自己就能明知。

从“遮遣了由他证知”这一分或者由“心识起来不是在自前隐蔽”这一点,假立为“自证”。

这样的话,根本无损于应成派,而且有像妙药一样的利益。

我们应成派不会因为承许自证,就觉得丢脸或者破坏了我们的宗轨,这根本是两码事。

也就是,正是由于真实中一无成立,它是假立的法,因此能够非常应理地安立这种名言。

为何呢?为什么呢?应成派的宗风是,胜义当中没有任何承认。

正是由于什么承认也没有,所以随顺世俗现相的时候,他很豁达,就随顺这个世间来承许。

世间有什么痛、有什么痒、有什么变、有什么知,他就按你感知到的那样去承认,不会否认的。

因为安住在名言的范畴里,你们的错乱识当中就有这种现象、这种体性,按这样承认就可以了。

对于世俗中各种名言的假立,应成派一直在说,世俗当中是假法生假法、假法立假法,这就非常合适了。

如同所谓“罗睺罗之头”,即承许罗睺罗往昔被截断之头,以饮甘露之力而不死,行走世间,实际于彼并无头外的异体之身,然世间立如此名言。

譬如说到“罗睺罗之头”,这句话不能在胜义中去观察。

罗睺罗的身体上有个头,其实不是这边有个头,那边有个身体跟它相对。

然而,我们会说罗睺罗身体上有个头,罗睺罗的头断掉了还有个身体,好像头跟身体是两个东西。

实际上没有头之外他体的身体。

那么在世间名言里,可以假立罗睺罗身体上面的头。

其实,头是支分,身体是有支,并不是脱开来的两个法。

不然就成了在身体外还有个头跟它相对,这是不成立的。

又如“石磨之身”等支与有支的名言。

又像“石磨的身躯”等,石磨是一个有支,身躯这一部分是它的支分。

二谛台贤义释

二谛台贤义释
作者: 禹振声 出版物刊名: 法音 页码: 18-22页 主题词: 二谛;迦叶佛;玄义;法华经;文殊;一切法;四教义;幻有;圆融;一实谛
摘要:<正> 二谛就是俗谛和真谛。“谛”是实义,即非虚妄。审实不虚,谓之为谛。二谛之 理难晓,涵义浅深有异,从来争论较大。如《法华经玄义》卷二下所指出:“夫二谛者,名出众经,而 其理难晓;世间纷纭,由来硕诤。《妙胜定经》云:‘佛昔与文殊共诤二谛,俱堕地狱。至迦叶佛时, 共质所疑’。二圣因地尚不能了,况即人情强生去取。……古今异执,各引证据,自保一文,
Hale Waihona Puke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卷语文(二)(含解析)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热身卷语文(二)(含解析)

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年级高考考前热身卷(二)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本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受孔子和儒学的启蒙,在青年时将传道成圣立为自己的终身理想。

中年时期,王艮投身王阳明门下问学,后来返回泰州自己收授门徒讲学,此一时期被认为是“泰州学派”的创立时期。

在继承王阳明心学理论的基础上,王艮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以“身”作为其思想的物质性基础,突出强调“身”的本体论意义,其“安身”与“乐学”思想是儒学在晚明社会中的创造性转化和现实回应。

王艮在《遗集》中指出“《大学》是经世完书,吃紧处,只在‘止于至善’”,他以“身”为中心的思想学说,正是建立在对于“格物致知”与“止于至善”的阐发上。

在对王阳明学说的继承下,以格物致知为“知本”,以诚意正心为“立本”,通过“知本—立本—安身”的过程,阐释《大学》之“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开创了“乐学说”。

王艮将“身”置于整个系统中突出的位置(见下图):首先,身具有先于心、意、知的发端地位,“格物”先要“实实落落在我身上”,安身亦是安心。

其次,道不是外在于身的,因为天地万物皆依于身而存在,身即是道的所在之处。

再次,诚意、正心都是“安”的修身工夫,须以“安身”为本,不能舍本逐末,而要先本后末,才能成为“大人”,达于齐、治、平的理想。

王艮道、身、心、意、物关系图身既是心、意、知的物质基础,具有发端的原始意义;同时身又涵育着心、意、知,即王阳明所言的良知的扩展。

在个体自我实现的过程中,身同时具有原始的和持续的双重意义,因此身具有比心更优先的地位,但安心与安身又不能够区分进行讨论。

在原始意义的层面,其学说指向了知本立本、乐学等,即以身的真实欲求作为天然自有之理的修身工夫论;在持续意义的层面,王艮思想的落点在尊身尊道、百姓日用即道等方面。

主张身与天下家国为一体,即以身为大本不断扩充于天地的安身行道论。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省邢台市其次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六朝志人的小说特别简洁,同志怪的差不多,这有宋刘义庆做的《世说新语》可以做代表。

如:“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

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

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卷上《德行篇》)这就是所谓晋人的风度。

以我们现在的眼光看去,阮光禄烧车是觉得有些惊奇的,但在晋人却并不以为惊奇,因为那时看重的是奇妙的举动和玄妙的清谈。

这种清谈,本从汉代清议而来。

汉末政治黑暗,一般名士争论政事,一起先在社会上很有势力,后来遭执政者嫉视,慢慢被害,如孔融、祢衡等都被曹操设法害死,所以到了晋代的名士就不敢再争论政事,而一变为专谈玄理;清议而不谈政事,这就成了所谓清谈了。

但这种清谈的名士,当时在社会上却照旧很有势力,若不能玄谈的,似乎不够名士的资格;而《世说》这部书,差不多就可以看做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世说》之前还有《语林》、《郭子》,不过现在都没有了。

而《世说》乃是纂辑自后汉至东晋的旧文而成的。

后来有刘孝标给《世说》作注,注中所引的古书多至四百余种,而今又很少传下来;所以后人对于《世说》看得更珍贵,到现在还很通行。

此外还有一种魏邯郸淳做的《笑林》也比《世说》早。

它的文章比《世说》质朴些,现在也没有了,不过在唐宋人的类书上所引的遗文中还可以望见一点,内容不外俳谐之谈。

《笑林》、《世说》两种书到后来都没有什么发达,因为只有仿照,没有发展。

如社会上最通行的《笑林广记》,当然是《笑林》的支派,但是《笑林》所说的多是学问上的滑稽;而到了《笑林广记》,则落于形体上的滑稽,专以鄙言就形体上谑人,涉于轻薄,所以滑稽的趣味就降低多了。

至于《世说》,后来仿照的更多,从刘孝标的《续世说》始终到清代王晫所做的《今世说》,现在易宗夔所做的《新世说》等,都是仿《世说》的书。

2014 芙蓉寺释了空法师对联

2014 芙蓉寺释了空法师对联

山门:
宝山蕴灵吐秀脉连华夏荫众生
刹门入圣超凡法传大千觉有情
客堂:
十里清泉显芙蓉
三分明月照客堂
韦陀殿:
现将军身降魔护教
行菩萨道保国佑民
伽蓝殿:
扶正摧邪承教圆通无上智
振威显德方觉漏尽总归真
祖师殿:
弘法教一苇渡江西来意
演妙理三摩印证东土禅
大雄宝殿:
三宝重光看初地幢幡万象龙天欢喜降吉祥十方大庇涌慈云妙相庄严诸佛慈悲佑安康
地藏殿:
开正觉门四生六道俱超济
显希有法三途八难尽沾恩
功德堂:
心中无所著遍是人间净土
尘外不相关宛如佛国金莲
观音殿:
手中无限功德海
身处自在座宝山
法堂:
佛日增辉传佛祖心灯
法轮常转授如来衣钵
斋堂:
一杯清泉涤心垢
三粒香米养慧根
方丈室:
将此身心奉尘刹
是则名为报佛恩
了空法师,1967年4月出生于陕西宝鸡,高中毕业后在河南少林寺修禅习武,1990年于湖南南岳衡山上封寺出家,1998年于深圳弘法寺受具足戒,历任知客等僧值。

2004年至今,任东莞芙蓉寺住持。

2012年底,在东莞市佛教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新一任会长。

2013年任市政协委员。

驻锡东莞9年来,了空法师一贯爱国爱教,持戒精严,扶贫济困,弘法利生,为新时期我市佛教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小窗幽记》|076

《小窗幽记》|076

《⼩窗幽记》|076卷五|素【5.86】修净⼟者,⾃净其⼼,⽅⼨居然莲界。

学禅坐者,达禅之理,⼤地尽作蒲团。

【注释】净⼟:佛教净⼟宗。

【译⽂】修习佛家清净世界的⼈,⾃⼰能净化内⼼,⽅⼨之地可以成为莲花净地。

学坐禅的⼈,达到了禅的境界,⼤地都变成了蒲团。

【评点】⽆处不具禅理,⽆处不是佛境,正所谓,放下屠⼑即可⽴地成佛也。

【5.87】衡门之下,有琴有书。

载弹载咏,爰得我娱。

岂⽆他好?乐是幽居。

【注释】衡门:原为《诗经•陈风》篇名。

以横⽊为门。

⽐喻简陋的房屋。

爰(yuán):于是。

【译⽂】简陋的房屋⾥⾯,有琴有书。

⼜弹⼜唱,于是得我的娱悦。

怎么没有其他爱好?最喜欢幽静居住。

【评点】物质享受可以简单,不管是读书会意,还是弹琴得趣,都是为了⾃娱⾃乐,消解⼼中的忧愁。

【5.88】朝为灌园,⼣偃蓬庐。

【注释】偃(yn):卧,此指休息。

【译⽂】早上浇灌园圃,傍晚回到草房休息。

【评点】⽣活中有很多乐趣,可以很容易得到,只要多付出⼀点勤劳,就会多出⼀点⽣活的乐趣。

【5.89】因葺旧庐,疏渠引泉。

周以花⽊,⽇哦其间。

故⼈过逢,瀹茗弈棋,杯酒淋浪,其乐殆⾮尘中也。

【注释】瀹(yuè)茗:煮茶。

【译⽂】因为修缮旧草房,疏竣渠道引来泉⽔。

周围种上花草树⽊,⽩天在⾥⾯吟诗。

遇到朋友经过,泡杯茶下下围棋,开怀对饮,这种快乐⼏乎不是尘世中的。

【评点】⾃以为是天上神仙,不知道只是凡⼈。

以为饮酒品茗只有⽂⼈墨客才能做到,不晓得就算是普通百姓也可以有此等⼯夫。

【5.90】逢⼈不说⼈间事,便是⼈间⽆事⼈。

【译⽂】遇到⼈不说⼈间的是⾮,便是⼈间⾥的⽆事之⼈。

【评点】但凡欲往之句,忍⼀时,咽下去,不论他⼈是⾮,能保持⼀些“糊涂”也是⼀种难得的智慧。

自运耳古文

自运耳古文

自运耳古文
学业者日用之蹄今将欲趣彼至极。

不得不假蹄以自运耳。

故知所假之功。

未是其绝处也。

夫积学以之极者。

必阶粗以及妙。

鱼获而笔废。

理斯见矣。

公以为神奇之化易。

仁义之功难。

圣人何缘舍所易之实道而为难行之末事哉。

其不然也。

亦以明矣。

意以为佛之为教与内圣永殊。

既云其殊理则无并。

今论佛理故当依其宗而立言也。

然后通塞之涂。

可得而详矣。

前答所以云。

仁善之行。

不杀之旨。

其若似可同者。

故引以就此耳。

至于发言抗论。

津径所归固难得而一矣。

然愚意所见。

乃更以佛教为难也。

何以言之。

今内圣所明以为出其言。

善应若影向。

如其不善干里违之。

如此则美恶应于俄顷。

祸福交于目前。

且为仁由已。

弘之则是而犹有弃正而即邪。

背道而从欲者矣。

况佛教喻一生于弹指。

期要终于永劫。

语灵异之无位。

设报应于未兆。

取之能信。

不亦难乎。

是以化暨中国。

悟之者鲜。

故本起经云。

正言似反。

此之谓矣。

赞美太极人的诗句

赞美太极人的诗句

赞美太极人的诗句1.崆峒影里分三峡,太极图中会百种。

——李镗《椒溪滩》2.苍穹浩茫茫,万劫太极长。

——李白《短歌行》3.多少老儒学周易,岂知太极归无极。

——白玉蟾《万法归一歌》4.太极生天地,三元更废兴。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5.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

——陈子昂《感遇三十八首》6.时路乌足争,太极可翱翔。

——阮籍《咏怀八十二首》7.讯曰太极折裂为乾坤,纷纷枝叶皆同根。

——刘基《钧天乐》8.奋乎太极之东,游乎昆仑之西,遗辔颓策,流盼乎唐、虞之都。

——阮籍《大人先生传》9.诚知通有日,太极浩无涯。

——元稹《痁卧闻幕中诸公征乐会饮,因有戏呈三十韵》10.虚无混沌未分前,大道元居太极先。

——宋无名氏《仙迹岩题诗二十三首·三清殿》11.宸居太极殿,星拱紫微垣。

——杨杰《元会》12.讲学有谁明太极,吟诗无路和薰风。

——刘克庄《示儿》13.景龙临太极,五凤当庭舞。

——陈陶《续古二十九首》14.有人扶太极,惟岳降元精。

——李商隐《五言述德抒情诗一首四十韵献上杜七兄仆射相公》15.上清太极公,造道穷天髓。

——白玉蟾《西湖大醉走笔百韵》16.国朝启运星聚奎,太极夫子生濂溪。

——翁合《贺参政生日古风》17.镇以平园之签帙,照以太极肝脾。

——项安世《为建昌南城包显道题光风斋月之阁》18.虚形宾太极,携手行翠微。

——储光羲《同诸公登慈恩寺塔》19.孰能访太极,与游两仪外。

——李复《杂诗·阴阳体合气》20.认为胸中干太极,元气浩浩随卷舒。

——曾巩《寄孙之翰》21.未判两仪先太极,直须端的自家身。

——钱时《辛簿赵尉夜语新亭二首·纷纷门外走红尘》22.沉冥并作南柯梦,混沌谁开太极天。

——姜特立《糟蟹呈虞察院·祸成篝火最堪怜》23.於皇太极蕴,精微浩无穷。

——张栻《送张深道二首·秋风木叶落》24.理有太极,至全而纯。

——王祎《存存斋为沈仲说赋》25.俯察仰观关键透,虚激寸心参太极。

柳公权 玄秘塔碑 全文译介 附教学教案

柳公权 玄秘塔碑 全文译介 附教学教案

柳公权玄秘塔碑全文译介附教学教案《玄秘塔碑》主要内容简介柳公权(公元七七八十八六五年》,宇诚悬,京兆华源《今陕西耀县》人,官至太子少师。

他善章草,尤工楷书。

初学王羲之,后遍临初唐名家书,得力于欧阳询、颜真卿。

其笔力雄健,自成一家,世有「颜筋柳骨」之称。

其传世作品以「玄秘塔碑」最为著名。

《玄秘塔碑》影印之原拓,是宋拓善本。

后剪表成册,每页四行,每行七字。

曾经清末鉴赏家孔广陶收藏,后流入日本国,现为东京三井纪念美术馆收藏。

玄秘塔碑全称《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唐裴休撰文,柳公权书并篆额。

《玄秘塔碑》立于唐会昌元年(公元841年)十二月,碑在陕西西安碑林。

楷书28 行,行54字。

玄秘塔碑全文唐故左街僧录内供奉三教谈论引驾大德安国寺上座赐紫大达法师玄秘塔碑铭并序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撰谏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撰额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

於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

舍此无以为丈夫也。

背此无以为达道也。

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

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

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

摩其顶曰:必当大弘教法。

言讫而灭。

既成人,高颡广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

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相奇表与?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

十七,正度为比丘,隶安国寺。

具威仪於西明照律师,禀持犯於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於安国寺素法师。

通涅槃大旨于福林寺,崟法师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

自是经律论无敌於天下。

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

夫将欲伐株杌於情田,雨甘露於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辨与?无何谒文殊於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於太原,倾都毕会。

高三文言专题突破9:多文本文言文阅读指导

高三文言专题突破9:多文本文言文阅读指导
材料一:
古者学士之于六艺,射能弧矢之事矣,又当善其挥让之节;御能 车马之事矣,又当善其驱驰之节;书非能肆笔而已,又当辨其体而皆 通其意;数非能布策而已,又当知其用而各尽其法。而五礼之威仪, 至于三千,六乐之节文,可谓微且多矣。噫!何其烦且劳如是!然古 之学者必能此,亦可谓难矣。
然习其射御于礼,习其干戈于乐,则少于学,长于朝,其于武备 固修矣。其于家有塾,于党有庠,于乡有序,于国有学,于教有师, 于视听言动有其容,于衣冠饮食有其度,几杖有铭,盘杆有戒。在與 有和鸾之声,行步有佩玉之音,燕处有《雅》《颂》之乐。而非其 故,琴瑟未尝去于前也。盖其出入进退,俯仰左右,接于耳目,动于 四体,达于其心者,所以养之至如此其详且密也。
B.几杖,指坐几和手杖,皆为老者所用,故常用作敬老之物,也可以借指老 人。
C.存问,问候的意思,“存”与《短歌行》中“枉用相存”的“存”意思不 同。
D.陵迟,也作“凌迟”,既是一种残酷刑罚,也指渐趋衰败,在文中指后者。
答案: C A项,“策扶老以游憩”中的“策”是“拄着”,两个“策”意思不同,选项正
主语还是宾语。“昆弟”明显不能和“天下”相连,“昆弟”应做“少”的主语,“昆 弟少”的意思是兄弟少,语意完整,前、后都应断开,故选C、E。然后,根据句意断 句。“大封同姓”的意思是大封同姓诸侯王,语意完整,其前应断开,故选G。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系治,囚禁审其罪,“系”与《过秦论》中“俯首系颈”的“系”意思不 同。
D.俯仰,文中指“一举一动”,与《兰亭集序》中“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中的“俯仰”意思不同。
答案: C A项,“策扶老以游憩”中的“策”是“拄着”,两个“策”意思不同,选项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说新语?德行》载:“王平子、胡毋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裸体者。

乐广笑曰:‘名教之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

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魏晋玄学的核心问题。

这一时期名教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调和、对立、合一三个阶段。

汉魏时期,儒学统治渐趋没落,名教开始陷入危机。

为建立新的统治哲学,夏侯玄、王弼、何晏等人援道入儒,发起正始玄风。

他们既不否定名教,又强调道家的“自然无为”,认为“名教出于自然”。

这便是正始时期玄学家对“名教”与“自然”的看法。

公元249年,司马懿控制魏国实权。

由于对司马氏标榜名教而实际篡权的行为极度不满,嵇康、阮籍等人开始强调名教与自然的对立,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由此嵇康等人将名教与自然推向了两个不可调和的对立面。

而他们的狂放不羁和率真洒脱更成为后代氏族的效仿对象,并西晋年间形成一股“放达”之风。

到了西晋末年,放达之风的盛行使得社会风气遭到极大破坏,一些礼法之士开始极力提高名教的社会地位。

在这一背景下,郭象以其“独化论”将名教与自然整合,提出“名教即自然”。

由此,郭象以其“儒道合一”的观点完成了整个魏晋玄学的逻辑演进。

王平子、胡毋彦国等人,是西晋元康年间效仿竹林名士的放达派。

元康年间,国家统一,经济恢复,社会上层追求物质享乐,生活奢靡不堪。

以王平子、胡毋彦国为核心的“四友”、“八达”身居高位,宅心事外,以政事为俗务,以清谈为风尚。

他们自诩继承竹林名士,实则放达误国。

王隐《晋书》载:“魏末,阮籍嗜酒荒放,露头散发,裸袒箕踞。

其后贵游子弟阮瞻、王澄、谢鲲、胡毋辅之之徒,皆祖述于籍,谓得大道之本。

故去巾帻,脱衣服,露丑恶,同禽兽。

甚者名之为通,次者名之为达也。

”乐广虽同为当朝名士,但对王平子等人的放达行为并不认可,其笑曰:“名教之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的确,王平子等人的放达与嵇康、阮籍等竹林名士的放达有着本质的区别。

嵇康、阮籍身处司马氏篡权统治的时代,他们深感社会黑暗与自身无奈,转而投向“自然”寻求解脱。

嵇康直行于世,愤世嫉俗,狂放不羁;阮籍以酒避世,不拘礼俗,行不由径。

他们喝酒、吟诗、弹琴、磕药,放浪形骸之下自有一番难以言说的痛,他们的任自然是无奈之选。

正如鲁迅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所谈到的:“因为他们生于乱世,不得已,才有这样的行为,并非他们的本态。

”而王平子等人空有放达之行,却无嵇康、阮籍等人的理想与抱负,整日散发裸体,闭门酣畅,行为丑恶,有如禽兽。

他们的放浪形骸只是一种感官享受,而嵇康等人的放浪形骸却包含着复杂的精神实质。

正如戴逵在《放达非道论》中的评论:“竹林之为放,有疾而为颦者也;元康之为放,无德而折巾者也。


乐广云:“名教之中自有乐地。

”的确,“名教”自有乐地,而“自然”亦有乐地。

春秋战国,天下大乱,诸子各家纷纷著书立说。

他们渴望在乱世中建立自己的理想国,而这座理想国又何曾不是他们心心念念的乐地。

诸子在著书立说中不断描摹各自的乐地,同时也不断塑造着各家的理想人格。

而后世的知识分子便从这各家中寻求乐地,并积极向他们所倡导的理想人格靠拢。

作为对中国文化影响最为深远的两大学派,儒家和道家深刻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群体。

儒家关于理想人格的描述很多,如“圣人”、“仁人”、“君子”、“大丈夫”等等。

而这些描述所呈现给我们形象具有以下特征:1)“文质彬彬”的素质结构;2)“中庸”式的行动力;3)“重义轻利”、“安贫乐道”、“和而不争”的处世态度;4)“任以为己任”、“修齐治平”、“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

综合来看,即内“圣”外“王”。

从这儒家理想人格出发我们便不难想象“名教”之乐地。

我认为这乐地就是精于道,修于身,匡世济国,名称于世。

儒家如此,道家如何呢?道家常说“圣人”、“至人”、“神人”,这就是道家对理想人格的描述。

道家讲求“道”、“自然”,而其理想人格在某种程度上便是“道”与“自然”的承载。

它要求从现行的功利世界、观念世界、情感世界、语言世界中超脱,成为超尘脱俗、乐天安命、无情无欲、无功无名的“圣人”。

而那“自然”的乐地便是一种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

道家的境界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世间千万苦难的磨砺。

而老庄所呈现给我们的就是对现行秩序愤恨失望后的释然和超脱,是认清一切假之后的真,一切有之后的无。

到了这里,我们也许可以真正读懂嵇康和阮籍。

他们的向往自然是对现行制度的反抗,是对个体精神的执着追求。

而王平子等人的任自然空有形迹而无内质,结果只能引来批判与耻笑。

乐广云:“名教之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确实,名教自有乐地,那么王平子等人在“名教”中能找到乐地吗?我认为依旧不会。

他们骄奢淫逸,缺乏济世精神,到头来也只能变成心身异轨、道貌岸然的假名士。

无论儒家还是道家,我们都需要领会它们的精神实质,都需要从心灵深处去感受这种精神并达到自得之境。

巍巍中华,绵延千年,我们的历史从来不乏儒家和道家的真正践行者。

几千年前,孔子和老子在各自理想国的创建中为我们开创了两片乐土;千年之中,无数中国知识分子在这两片乐土中寻找精神寄托。

每一次寻觅,都使这乐土更为肥沃;每一次寻觅,都使中华民族的精神特质更为清晰。

或许这才是“乐地”给予我们最重要的启示,每个人都需要乐地,每个人都应寻找心灵深处真正的自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