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期末归纳总复习

合集下载

2023最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2023最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2023最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总结
科学五年级下册是苏教版教材的科学部分,本册主要涵盖了以下知识点:
1. 天文地理
- 天体运行:太阳、月亮和地球的相互关系,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

- 太阳系的组成:太阳、各种行星和卫星。

- 地球的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和自转导致的四季变化。

2. 物质与能量
- 物质的特性:
- 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

- 物质的形状、颜色、硬度和重量等特性。

- 热能传递:
- 导热:热量通过物质的传导传递。

- 辐射:热量通过空气等介质的辐射传递。

- 对流:热量通过气体或液体的对流传递。

-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和光能的相互转化。

3. 生物
- 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植物的生长过程(带花、结实)。

- 动物:
-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 动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 哺乳动物和非哺乳动物的特征。

4. 健康与安全
- 健康生活:
- 饮食均衡;运动锻炼。

- 疾病预防:流行病的防治措施。

- 安全知识:火灾、地震和水险等应急处理策略。

以上是2023最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苏教版 五年级 科学复习知识点

苏教版 五年级 科学复习知识点

五年级科学知识点小结上册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一天中太阳高度变化规律:早上太阳高度低,中午太阳高度高,傍晚太阳高度低。

2、一天中太阳方向的变化规律: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太阳在头顶(偏南),傍晚太阳在西方。

3、一天中影子方向变化规律:早上影子在西方,中午影子在脚下(偏北),傍晚影子在东方。

4、太阳中或日晷是根据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之间的规律制作的,用来计算时间。

5、手掌日晷的玩法: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上午左手食指代表早上6点,下午右手食指代表傍晚6点。

6、地球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月亮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

7、地球上位于东面的国家比位于西面的国家,较早看到日出,较早看到日落。

是因为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的。

亚洲比我国早看到日出和日落的国家是日本,韩国等。

美国与我国时间相差12小时,当我国是白天的时候美国是晚上。

8、地球绕地轴自转一圈是一天,导致了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圈是一年,导致了四季变换;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圈是农历一个月,导致了月相的变化。

9、托勒密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认为地球围绕太阳转动,他也是第一个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

10、月相变化规律是:从新月开始,先变成蛾眉月,再变成上弦月,然后是凸月,到月中的时候就形成了满月,接下来依次是残月,下弦月,蛾眉月。

11、新月在初一,这一天在天上看不到月亮。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空气和水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的反射:当光线照射到镜子、幕墙、月亮的表面后会返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4、越光滑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镜子是最好的反光物体。

5、小孔成像是由我国古代的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所成的物体影像,方向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它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6、镜子分为平面镜和曲面镜,曲面镜包括凸面镜和凹面镜。

它们都不是透明的。

凸面镜的表面是突出的,凹面镜的表面是凹陷的。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苏教版⼩学五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 科学虽然不是学习中的重要科⽬,但是对于⽣活却是很重要的,所以学好科学是很有必要的,下⾯是店铺分享给⼤家的⼩学五年级科学总复习资料,希望⼤家喜欢! ⼩学五年级科学第⼀单元复习资料 《⽣物与环境》 第⼀、⼆课: 1、种⼦发芽需要⼀定的条件:适宜的温度、充⾜的⽔分和适当的空⽓。

2、在种⼦发芽需要的条件中,光、温度、⽔等三个条件适合我们进⾏实验研究。

3、种⼦发芽实验采⽤的是对⽐实验的⽅法,需要设计实验组和对照组。

第三课: 1、种⼦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但⽣长需要阳光。

2、植物的⽣长需要⼀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适应环境的改变。

说明植物具有⼀定的适应环境的能⼒。

3、植物⽣长需要⼀定的环境,植物⽣长的环境包括:⽔分、空⽓、适宜的温度、阳光、⼟壤提供的养料。

4、植物适应环境的例⼦: ①⾹蕉树⽣活在降⽔丰富的热带地区,所以叶⼦⾮常阔⼤。

②松树⽣长在降⽔相对较多的温带地区,所以叶⼦细长成针形。

③仙⼈掌⽣长在⼲旱的沙漠地区,所以叶⼦退化成了叶刺。

第四课: 1、蚯蚓喜欢⽣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2、各种动物都喜欢⽣活在⼀定的环境⾥,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需求。

3、动物适应环境的例⼦: ①候鸟(如⼤雁)为了找寻适合⽣活的环境条件会迁徙。

②青蛙为了满⾜⾃⾝对环境的需要会寻找地⽅冬眠。

③企鹅⽣活在极其寒冷的南极,所以它们⾝体的脂肪很厚,⽤来抵御严寒。

④猫、狗、狼等有⽪⽑的动物每年都会脱⽑以适应不同的环境。

⑤天鹅等⽔鸟必须⽣活在湖泊、河流等有⽔的地⽅。

…… 第五课: 1、⽣物的⽣存除了需要⼀定的⾃然条件外,它们彼此之间也是相互依赖,互相影响的。

2、⾷物是动物⽣存最重要的需求之⼀。

3、⽣物之间像链环⼀样的⾷物关系,叫做⾷物链。

⾷物链中能⾃⼰制造⾷物的⽣物叫做⽣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制造的⾷物的⽣物叫消费者。

4、⾷物链通常从绿⾊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终⽌。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资料第一单元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做(机器)。

4、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6、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7、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10、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旋和盘山公路都是(斜面)的变形。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15、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6、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7、(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8、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9、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20、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

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1、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2、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自行车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

24、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都可以改变运动速度。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

新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汇总期末总复习第1单元《光与色彩》1.(能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按照光源的特征,可以将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人造光源一般经过(人类的加工与改良的光源)。

2.蜡烛发光过程:点燃烛芯,(蜡油受热熔化),熔化的蜡油随着烛芯燃烧而(发光发热),蜡烛(变短)。

3.细钢丝发光过程:通电时,细钢丝(发热),逐渐(变红发光)。

4.光是一种()能量。

从蜡烛和细钢丝发光过程中,我们可以知道光源发光是需要能量的。

5.光在空气(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6.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学者(墨子)发现光从门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倒像)。

这种现象被称为“小孔成像”,它的原理就是(光沿直线传播)。

7.光线照射到物体表面后会(折返),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

几乎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

不同物体表面反光效果是不一样的,物体表面(越光滑反光效果越好),如镜子、平静的水面、玻璃表面、有抛光的金属面等。

8.潜望镜是利用(光的反射)现象设计制作。

9.太阳光是由(多种色光)混合而成的。

用三棱镜可以将白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

利用(镜子、水雾和三棱镜)可以制造“彩虹”。

生活中,雨过天晴,能看见彩虹的方向是(东方)。

10.光的色散原理是英国科学家(牛顿)发现的。

11.我们可以用(彩光手电筒)和(分色圆盘陀螺)来认识不同色光能混合成白光或其他颜色的光。

第2单元热传递1.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

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

2.热在固体中的传递方向是(四面八方)。

3.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有热传导的现象。

也就是说固体、液体、气体都能通过直接接触高温物体让低温物体热起来。

4.(烙饼、量体温、电烙铁作画、吹头发、冷敷或热敷)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全册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笔记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上册全册期末重点知识点复习笔记

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 太阳和影子1、一天中,我们看见的太阳从(东)方(南)方(西)方移动着,影子则是从(西)方(北)方(东)方移动着。

2、太阳的位置越高,影子越(短),太阳的位置越低,影子越(长)。

阳光下的物体在(正午12点)影子最短。

3、通常情况下,太阳的位置越高,气温越(高);太阳的位置越低,气温越(低)。

4、对北半球来说,一年内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太阳由正东出,正西落,昼夜相等。

过了春分,昼长夜短;过了秋分,昼短夜长。

在赤道上,一年四季昼夜的长短是(不变的)。

5、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太阳周日视运动的规律是(自东向西)。

6、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有长短的变化和方向的变化。

早晨,日出东方,照在物体上,拉出了长长的影子,太阳渐渐升高,影子渐渐变短;到了正午,影子最短,然后影子又渐渐变长,直到傍晚,太阳落山,影子消失。

影子的变化是一个长--短--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方向始终相反。

2 太阳钟1、中国古代有很多计时工具,你了解的有(沙漏)、(漏刻)、(水钟)、(蜡烛)、(圭表)、(日晷)等。

2、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

当时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3、从古时候开始,人们就通过观察(太阳投射物体的影子的移动)来计量时间。

4、常见的日晷有(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

5、日晷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晷针)、(晷面)、(晷面上的刻度线)。

6、根据日晷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日晷可分成(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斜晷)。

7、选择一个(有阳光)的地方,在地上垂直插(一根小棍),当你的手表到达(某一个整点时),就在木棍的投影处放一块石头作为记号,并(把时间记录下来)。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钟)。

8、在玩手掌日晷的时候,要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总复习资料
24、品尝食物时,我们感觉到的味道是味觉和嗅觉共同作用的结果。
味觉:酸、甜、苦、咸四种感觉组成。
嗅觉:鼻腔粘膜对气味的感觉。
25、大脑在处理视觉信号有时也会出现失误,作出错误的判断。(√)
-------------第六单元交流与质疑------------------------
1、科学家不只是埋头于自己的研究工作,有时还通过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发表研究论文来进行交流。
1、有的植物利用种子可以繁殖后代,有的植物是利用植物体上的一小部分(根、叶、茎)来繁殖后代的。比如:吊叶利用细长的茎繁殖后代;带“眼”的马铃薯可以发芽生长;水仙球茎浸入水中,会生根发牙开花;生姜块茎上的小芽能继续萌发。菊花利用茎繁殖;宝石花利用肉质叶来繁殖;胡萝卜利用根来繁殖。
2、落地生根是指用叶子进行繁殖。吊叶、菊花、水仙花、生姜用茎繁殖。胡萝卜用根繁殖,宝石花利用肉质叶来繁殖,马铃薯靠芽繁殖。
3、大多数动物的繁殖是利用雌雄的结合才能产生的。动物的繁殖包括雌雄的识别、交配、生产、对后代的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这些行为都是动物的本能。
4、动物的两种基本繁殖方式是:卵生和胎生。
卵生:像鱼、鸡、蛇、青蛙等动物那样产卵或下蛋的繁殖方式叫卵生。
胎生:像马、猫、猪、狗等动物那样直接生出小动物的繁殖方式叫胎生。
18、信号的传递需要经过许多中间步骤,才能达到神经中枢。(√)
19、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皮肤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分布在这些器官里的神经将接受到的各种刺产生的信号传入大脑,人就有了感觉。
20、眼睛是接受光线的感觉器官。视神经将落在视网膜上的信号及时送给大脑,大脑分析后弄清楚信息的含义,人就产生了视觉。通常情况下,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90%来自眼睛。
6、交流的主要形式有口语交流和书面交流。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重点复习资料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第1节太阳和影子)1、地球上的光主要来自于(太阳)。

"东方红,太阳升······"歌曲唱出两个自然现象:日出东方,太阳升上天空。

2.阳光下影子的变化有什么规律?答:一是方向的变化:西----东,二是长度的变化:长---短--长。

3.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自东向西)。

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低—高—低)。

4.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是(低=高-低)【问: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答:逆时针转动(或自西向东自转)】5.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6.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答:太阳越高影子越短,太阳越低影子越长。

7.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位置变化有什么关系。

答:太阳越低,温度越低,太阳越高,温度越高。

8.实验与制作实验名称:太阳下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实验准备:手电筒、绳子、橡皮、铅笔、呼啦圈等实验过程:用手电筒代替太阳,把手电筒用细绳挂在呼啦圈上。

早上太阳从东方升起,傍晚从西方落下,影子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由西向动转动。

实验结论:1、早上和傍晚的影子最长,中午的影子最短。

2、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相反。

7、太阳的位置和高度决定了影子的方向和长短。

太阳在东,影子在西;太阳在南,影子在北;太阳在西,影子在东。

太阳高度高,影子则短,太阳高度低,影子则长。

太阳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太阳越高,影子越短。

一天中,从早到晚影子的长短依次是:长——短——长。

一天中,我们看到的太阳运动是从东往西。

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轨迹呈半圆周形。

8、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来,影子在(西边);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西方)落下去,影子在(东边)。

9、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不透明的遮挡物、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含两套试卷)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卷(含两套试卷)

《科学》五年级上册期末重点复习题第一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28分)1、一天中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到。

太阳的高度变化规律是:低→→。

影子位置的变化规律是:从到,影子的长短变化规律是:→→。

2、太阳钟也叫()是测量的工具,它是根据下影子变化的规律制造出来的。

3、是产生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

4、“地心说”是古希腊天文学家提出来的,他认为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是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而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他认为_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昼夜的变化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5、月相变化规律是:→→→→→→→→。

6、、等动物是在夜间活动的,、、等动物是在白天活动的。

是凌晨开放,_芍药花_是上午开放,花是下午开放,是晚上开放的。

(这个题目答案不唯一)7、昼夜长短会改变动植物的比如:可以使菊花提前开放,可以增加鸡的产蛋量。

8、根据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的现象,编排出了一个“”。

二、选择题(16分)1、昼夜形成的原因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 B乌云的遮盖 C地球的自转、2、月相的周期变化是()A 一年B 一个月 C一周3、新月是指天空中出现()A月牙 B满月 C不出现月亮4、一天中影子最短是在()A早晨 B中午 C傍晚5、最早提出地球自转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 B托勒密 C牛顿6、猫头鹰睡觉的时间是()A早晨——下午 B中午——晚上 C傍晚——早上7、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的日晷属于()A立晷 B地平日晷 C赤道日晷8、蜗牛出来活动的时间大都是()A上午 B下午 C夜晚三、问答题:(20)1、2008年8月8日晚上8点,在北京召开,想一想世界上其他国家的观众应该在什么时间收看?(举出几个例子,不要求学生写具体发的时刻。

)2、写出你一天的作息时间是怎样安排的?你认为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根据学生的自己的实际情况)3、怎样用拳头测量太阳的高度?四、画图并回答问题(14分)1、根据自己对月相变化的观察,画出三个月相图,并写出大约上农历什么时间的月相。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总复习知识点打印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总复习知识点打印版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总复习知识点打印版研究好资料欢迎下载。

本文介绍了关于白天和黑夜的知识点,包括地球自转、太阳位置和高度变化、月相、影子变化、气温变化、日晷、生物钟、昼夜交替变化等等。

其中,要注意使用手掌日晷的方法,以及郁金香等植物随着昼夜交替而开放和闭合的现象。

同时,还介绍了白天和黑夜对动植物的影响,以及白天和夜晚活动的动物种类。

总的来说,本文对于理解白天和黑夜的现象和相关知识点有很好的帮助。

在澳大利亚,观看实况直播应该在晚上进行,因为此时是比赛进行的时间。

当太阳的位置较高时,影子较短,反之影子较长。

月光是由月球反射太阳光而来的,其方向总是与太阳相反的。

一年中,影子在冬季会比夏季长,因为夏季太阳的高度较高,影子相应地较短。

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一个农历月的时间是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

昼夜的交替变化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因为它们有自己的生物钟。

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是由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引起的。

太阳位置越高,温度越高,太阳位置越低,温度越低。

早晨和黄昏时,影子会比较长,这说明太阳斜射地面,此时温度较低;正午时,影子会比较短,这说明太阳直射地面,此时温度较高。

很久以前,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太阳的运动和投影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因此人们利用这个规律来计算时间,使用的计时工具被称为日晷或太阳钟。

光源一般指能够发出可见光的物体,如萤火是生物光源的代表。

日晷由晷面和晷针两部分构成,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正南方,掌心向上,平端横放在胸前。

光在空气中和水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同一种介质中也是沿直线传播的,但当光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线沿直线传播。

通过小孔观察物体,会产生倒立的像,这是因为光线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后会聚,而凸透镜具有放大作用,使得物体在屏上呈倒立像。

相反,凹透镜具有缩小作用,可以使物体在屏上成正立的虚像。

为什么小孔成像会左右相反,上下颠倒呢?这是因为物体左侧发出的光线沿直线穿过小孔后会投在屏幕的右侧,右侧发出的光线则会投在屏幕的左侧。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全册期末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小学五年级科学(苏教版)下册全册期末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 什么叫机械1、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叫做(机械)。

2、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他们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3、机械按复杂与否可分为(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复杂机械也叫做(机器),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

4、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石斧)、(石锯)、(石镰)、(弓箭)作为生产和狩猎的工具,利用(独木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

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简单机械)的原理。

(杠杆)、(斜面)、(轮轴)、(滑轮)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5、举例说说假如没有机械,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答:(1)如果没有锤子就很难钉钉子;(2)如果没有刀具,要切碎一些物品就很困难,甚至无法做到。

6、比较一下古代工具与现代工具有什么异同?答:(1)相同点:都能帮助人们工作,降低工作难度,有的比较方便,有的能省力。

(2)不同点:古代工具比较简单,用自然界的现成材料加工而成,功能比较单一;现代工具做工精良,功能齐全,品种比较多。

2 怎样移动重物1、一根棍子,用它来(撬起重物)时,它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杠杆)。

“杠杆”装置包括了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用这种装置,人就能轻松地撬动重物,因为人和支点之间长长的的棍子放大了人的力。

2、杠杆的三个点:利用杠杆工作时承受重力的店叫重点、支撑杠杆的点叫支点、人作用在杠杆上的点叫力点。

3、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工作的。

杆秤的提绳相当于杠杆的(支点)。

4、杠杆的规律:(1)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这种杠杆节省体力、方便工作,但费时间。

如撬棍、铡刀、起子、开瓶器、指甲剪等。

)(2)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这种杠杆节省时间、节省距离,但费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重点复习题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阿岗镇岗德完小:高红玉(整理)第一单元第一课:什么叫机械1、什么叫机械?答: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有些机械很简单,如钳子、刀、筷子等,它们都属于简单机械;有些机械较复杂,它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简单机械)构成,这些较复杂的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如:电锯、电钻、自行车等。

3、数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利用(石斧、石锯、石镰、弓箭)作为生产和狩猎的工具,利用(独木舟)作为水上交通工具。

这些工具的使用就含有简单机械的原理。

4、简单机械有(杠杆)、(斜面)、(轮轴)、(滑轮)。

5、要是没有下面这些机械帮助我们,将会出现什么情况?答:如果没有锤子就很难钉钉子或拔钉子;如果没有启瓶器就很难打开瓶盖;如果没有刀具就很难将菜切碎;没有筷子就不方便吃饭等。

6、比较一下古代工具与现代工具有哪些异同?答:相同点:都能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

不同点:古代的工具比较简单,现代的工具做工精细、功能齐全、品种较多。

7、机械的两个特点是(降低工作难度)和(省力);8、机械有什么作用?请举例说明。

答::机械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如:利用杠杆装置一个人就能轻松的撬起重物。

第二课:怎样移动重物1、什么叫杠杆?(人为什么能轻松的撬动重物?)答:一根棍子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装置——杠杆。

杠杆包括了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人和支点之间长长的棍子放大了人的力,所以人就能轻松的撬动重物。

2、杠杆上,承受重力的点叫(重点),支撑杠杆的点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力点)。

3、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工作的。

4、杠杆的三要素是(支点)、(力点)、(重点)。

5、杠杆的工作原理:(1)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2)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3)当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重点复习提纲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重点复习提纲

2020年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期末重点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1、像剪刀、筷子、扫帚那样能够帮助人们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的工具装置,都可以称做机械。

2、机械可以分成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两类。

3、有些机械较复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简单机械构成的,这些复杂机械通常叫做机器。

4、杠杆、斜面、轮轴、滑轮等都是常见的简单机械。

5、杠杆包括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棍子。

杠杆上有三个点,分别是支点、力点、重点。

6、大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在宇宙中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撬起来。

7、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省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费力;当杠杆的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重点到支点的距离时,不省力不费力。

8、利用杠杆原理的工具有:钳子、筷子、起钉锤、开瓶器、镊子等。

9、天平是一种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天平是根据杠杆平衡的原理工作的。

10、斜坡就是一种斜面。

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斜面坡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

即坡度越小越省力。

11、利用斜面原理的工具有刀、叉、针、铲、斧子、螺丝钉等。

12、螺丝钉的螺旋和修盘山公路都是利用斜面的原理。

13、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轮轴。

14、轮轴有省力的作用。

在轴相同的情况下,轮轴上的轮越大越省力。

15、利用轮轴原理的工具有螺丝刀、方向盘、水龙头、门把手等。

16、滑轮就是一个绕了根绳子的带沟槽的轮子。

17、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18、定滑轮能改变用力的方向,不省力;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省力。

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起来,形成了滑轮组,它既能省力,又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19、国旗是利用定滑轮升上去的。

利用滑轮的机械还有吊车。

20、像自行车链条那样能把动力从一个部分传递到另一个部分的装置叫传动装置。

21、传动装置可分为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

22、齿轮传动可以有改变运动速度和方向的作用23、钟表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齿轮传动;缝纫机的主要传动装置是链条传动。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

2024年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总复习及答案班级:姓名:一、填空题。

(共16分)1、昼夜现象是由于________引起的,四季的形成与________的公转、________的倾斜有关。

2、自然界里某一区域的生物形成一个平衡和谐的整体,叫作__________,所有生物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了__________。

如果其中的一个环节受到了破坏,整个生态系统就会失去___________。

3、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______、______和______。

4、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字时,粉笔和黑板之间属于________摩擦。

5、水面上的船不下沉是因为船受到了水的__________力,这个力的大小与船的重力__________。

6、同一个鸡蛋,放入1号液体中是沉,放入2号液体中是浮,可以判断1号液体浓度比2号液体浓度要__________。

7、地表岩石受到________、 _______、 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会发生风化作用。

8、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___________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的主要原因是()。

A.美观干净B.有利于光的反射C.减少光的反射2、鱼必须生活在水里,离开水它就会死亡。

这说明生物()。

A.能影响环境B.能改变环境C.需要依赖环境3、很多岩石破裂是因为季节和昼夜的交替,温差使岩石发生了()。

A.热胀冷缩B.热胀C.冷缩4、在制作生态瓶时,下面哪种做法比较合适?()A.瓶子里的植物越多越好 B.瓶子里的动植物数量保持平衡C.瓶子里的动物越多越好5、用手电筒照射一个木块,手电筒保持不动,当木块远离手电筒时,影子会()。

A.变大B.变小C.不发生变化6、夏天,用棉被把棒冰盖起来,棒冰比直接暴露在外面()。

A.化得快B.化得一样快C.化得慢7、水变成冰,体积会()。

A.缩小B.变大C.不变8、海滩上和河边的岩石大都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复习题第一单元《白天和黑夜》1.早晨,太阳从()升起来,影子在();中午太阳升到正南方,影子在(北边);傍晚,太阳从()落下去,影子在()。

2.太阳运动的规律是:(),太阳高度是()。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是:(),影子的长短变化是()。

4.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是()。

5.早晨时,影子(),说明太阳(),此时温度();()时,影子( ),说明太阳(),此时温度()。

6.很久以前,人们就注意到()和()是有规律的,人们就利用这个规律来()。

当时的()被称为()或()。

()是测量时间的工具.7.()是利用太阳和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8.()由()和()两部分构成。

9.日晷有()和()两种。

10.使用手掌日晷时要注意:面向(),()向上,平端()在胸前;上午用(),下午用()。

1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昼夜的形成原因是( )12.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13.古希腊天文学家()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日月星辰都围绕地球旋转,这样就形成了白天和黑夜。

14.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提出了()——不是太阳在运动,而是地球绕着太阳在旋转,()是()的结果。

15.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8点,那么,美国应该在(),德国应该在(),澳大利亚应该在()收看实况直播。

16.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

月相的周期性变化是( ).17.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光。

18.随着月球围绕()的公转运动,月相变化的顺序是()。

19.月球自转的方向是()。

20.月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1.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

22.()会对动植物产生影响。

23.(),郁金香随太阳升起而();(),郁金香会()。

24.像郁金香这样会随着()而变化的植物还有:()、()、()、()等。

25.植物不仅会在不同季节里开花,有的还会在一天的固定时刻开放或闭合。

瑞典生物学家()根据这一现象编排了()。

26.白天活动的动物有:()、()、()、()等;夜间活动的动物有:()、()、()、()、()等。

27.调查夜间小动物的活动时要注意:(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单元《光与色彩》1.发光的物体叫做()。

2.()、()、()等是光源;()、()不是光源。

3.光源分为()和()。

()是自然光源,()、()、()、()是人造光源4.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是沿()行进的。

5.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学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光从窗户上的小孔射进来,会在对面的墙上形成外面景物的()。

这种现象被称为()。

6.小孔成像的原理是();所以小孔成的像()。

7.当光线照射到()、()、()的表面后会(),这种现象叫()。

8.几乎每样东西都可以反射光,越()的表面,反射效果越好。

9.()是最好的()。

10.镜子中的影像与实际物体是()的。

11.两面镜子的夹角(),出现的影像就()。

12.可以用两面()制作一架潜望镜。

13.()和()利用了()的原理。

14.()中的影像是()的,()中的影像是()的。

15.()从一种透明物体进入另一种透明物体时,()会在()上发生(),这种现象叫()。

16.()和()都是根据()的原理制成的。

17.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中间薄、边缘厚的透明镜片叫()。

18.()有()作用;()有()作用。

19.()能使光线(),()能使光线()。

20.()能使物体在屏上成倒立的像;()不能。

21.放大镜和老花镜的镜片都是();近视眼镜的镜片是()。

22.()是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体,与凸透镜相似,所以是天然的()。

23.用一个凹透镜,一个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

24.用两个度数不同的凸透镜做成的望远镜看到的是()。

25.彩虹是由()、( )、( )、()、()、()、()七种颜色组成的。

26.空气中的()使阳光发生折射,形成()。

我们可以()喷水制造彩虹。

27.白色的太阳光由()构成;在一定条件下,七色光又能合成()。

28.1666年,()科学家()在暗室中,让阳光通过()折射到墙上,结果太阳光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

29.阳光可以被分解为()、( )、( )、()、()、()、()七色光。

30.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如果想得到某种(),可以用这种颜色的玻璃纸把其他颜色的光()掉。

31、小孔所成的像左右颠倒吗?为什么?答:●32、为什么说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答:33、请画出一个潜望镜.34、小孔成像的原因是()。

●35、凸透镜有()、()、()三个作用。

第三单元《电和磁》1.一个简单电路要由()、()、()、()四部分组成。

2.连接灯泡的导线两端应分别接在电池的()和()上,形成()的通路,灯泡才会亮起来。

3.开关的作用是()。

4.只能使用()实验,不能从插座接电。

5.利用()组合成一个(),检验连接在两条导线间的物品能否使()通过。

6.()的物体叫();()的物体叫()。

7.常见的导体有:( )8.常见的绝缘体有:( )9.避免触电的方法。

答10.通过(),看小灯泡亮不亮,判断电线是否连着。

利用这个检测器可以检测暗盒里的电路。

11.探测暗盒里的电路时,小灯泡不亮——电路不通;小灯泡亮了——电路通了;小灯泡变暗了——电路通了,但增加了用电器;小灯泡变亮了——增加了电池。

12.常见的磁铁有(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条形磁铁)、(指南针)等。

13.磁铁有两个(),指向北的一端叫做(),用()表示;指向南的一端叫做(),用()表示。

14.磁铁的性质有:()、()、()、()()等。

15.()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战国的时候被称为()。

16.用()在缝衣针上沿()摩擦几十次,就做成了()。

17.消去缝衣针磁性的方法有:(用木棒敲)、(在火上烤)、(与大磁铁放在一起)18.指南针总是一头指南,一头指北,是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吸磁铁的(),()吸磁铁的()。

19.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有:()、()、()、()、()、()、()等。

20.在通电状态下具有磁性的装置叫();它由()、()、()三部分组成。

21.()的制作方法是:把导线按照一个方向缠绕在大铁钉上,再接通电路。

22.给电磁铁通电时有(),切断电流后()。

23.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有关。

24.改变电磁铁的(电池正负极方向)或(绕线方向),可以改变电磁铁的(磁极)。

25.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相同点是:(都能吸铁)、(都有磁性)、(都有磁极)、(都能指示方向)。

26.电磁铁和永久磁铁的不同点是:电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和(磁极的方向)可以控制和改变,磁铁却不可以。

27.电磁铁的应用有:()、()、()、()、()、()。

第四单元《呼吸和血液循环》1.因为运动时身体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养料,所以运动会使(心跳)和(呼吸)迅速加快;休息后心跳呼吸又会慢慢恢复。

2.心跳、呼吸的快慢和(运动的剧烈程度)有关。

3.人在安静状态下,一般每分钟呼吸(20次)左右,心跳(80次)左右。

4.呼吸器官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5.呼吸让我们吸进富有(氧气)的空气,呼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

6.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呼出的气体)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7.我们要呼吸是因为:人体必须利用大量的(氧气)把一切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东西,同时需要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及时排出体外。

8.(肺)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进行交换的重要器官。

肺活量越大,呼吸功能越强。

9.一次用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就是你的(肺活量)。

10.测肺活量的方法:深吸一口气吹大一个气球,测气球最宽处的周长;或将装满水的塑料瓶倒立,吸一口气后用吸管向水里吹气,排出的水量就是肺活量。

11.肺活量大对健康的好处是:能为身体提供足够多的(氧气),能够胜任比较大的体能消耗任务。

12.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有:(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呼吸富含氧气的空气)、(扫地前洒水)、(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不要吸烟)。

13.(心脏)和(血管)是人体的血液循环器官。

14.心脏的形状像(桃子);大小和自己的(拳头)差不多;位于(左胸部),在胸骨后面,肋骨内侧。

15.(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和舒张)。

心脏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16.每分钟的心跳次数和脉搏次数(相同)。

17.(心脏)是人体的(“泵”),推动血液在血管里不停地循环流动。

18.(血液)相当于(“运输兵”),人体通过血液循环,把肺吸进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带给身体各部分,又把身体各部分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运走,交给肺和排泄器官排出体外。

19.保护心脏的方法有:(经常运动)、(合理饮食)、(保持良好的情绪)。

20、实验题:收集两袋人呼出的气体,在其中一袋倒入澄清的石灰水,摇晃一下,我们可以看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个实验说明:(呼出的气体里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21、心脏为什么要推动血液不停地在血管里流动?答:血液在循环流动的过程中,把呼吸器官吸收的氧气和消化器官吸收的养料运送到全身各处去,又把全身各处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通过肺和排泄器官排除体外。

只用心脏不停地跳动,血液才能地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1.(解释)就是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合理地说明事物变化的(原因)、事物之间的(联系),或者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2.做出正确解释,需要有充分的(证据),利用(已有知识),进行合理思考。

3.(解释)不一定就是(事实),它可能正确,也可能不正确。

4.许多科学结论就是令人信服的(解释),它们是科学家长期观察、调查、实验、分析、思考并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5.颜色的三原色是(红)、(黄)、(蓝);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6.对发生在吸水纸上颜色分解的解释是:一些颜色并不是我们所看见的那样,而是由不同颜色混合后组成的。

7.科学家对“人眼是如何看到东西的”解释:毕达哥拉斯——眼睛发出不可见的光接触物体;柏拉图——看见物体前,阳光与眼睛内部发出的光先混合;亚里士多德——通过发光物体发出的光来看见东西;托勒密——物体像镜子那样反射射向它的光。

阿尔哈曾——光由物体发出,照射到物体上反射到眼睛。

8.(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