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部分
实验方案包括哪几部分组成
实验方案包括哪几部分组成
实验方案是科学研究和实验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详细描述了实验的目的、方法、步骤和预期结果。
一个完整的实验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引言:实验方案的引言部分通常简要介绍了实验的背景和研究问题,提出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还可以列举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实验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
2. 材料与方法:这一部分详细介绍了实验所需的材料和设备,以及实验的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
需要说明实验的重要参数和测量方法,并指明实验的重复次数和统计分析方法。
3. 结果与讨论:在实验完成后,需将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与讨论部分是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评价。
可以通过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数据,并与理论知识进行比较和分析。
同时,也需要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来源和改进方法。
4. 结论:实验方案的结论部分总结了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研究结果,回答了研究问题,并指出对于相关领域的意义和应用前景。
同时,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实验方案的编写需要严谨和详细,以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同时,也需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合理安排实验的时间和资源。
一个好的实验方案能够为实验的顺利进行和研究的推进提供有力支持。
初中物理:物态变化实验部分课件
变式练习
1.小明分别采用图甲、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烛蜡、冰的熔化特点。
甲
乙
(1)组装甲装置时,A、B两部件中应先固定 B 部件;探究时采用“水浴法”
而不直接用酒精灯加热,除了能减缓升温速度,还能使试管 受热均匀 。
(2)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4 ℃。
(3)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两者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其中烛蜡的图象 是图 ② (选填“①”或“②”);图①中bc段对应的时间内,试管里物质的 内能 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9)小明得出水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且继续吸热,但他发现撤掉酒精灯时,烧杯内 的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你认为可能的原因 铁圈和石棉网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 能继续吸热 (写出一条即可)。 (10)另一组同学用加盖的烧瓶做水沸腾实验,沸腾一段时间后,撤去酒精灯,发现水停止 沸腾。立即用橡皮塞塞住烧瓶口并将其倒置,迅速向烧瓶底部浇冷水,如图丙所示,结 果发现水又重新沸腾了。这是因为烧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水珠,瓶内水面上方气 压 变低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水的沸点 变低 (选填“变高” “变低”或“不变”)造成的。
。
方法 归纳
实验解读 (1)“水浴法”加热的好处是使被加热的物体受热均匀且 温度变化稳定,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可用于很 多加热实验。 (2)实验中温度计要与被测固体颗粒充分接触,避免碰壁、 碰底或悬空等。
实验二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命题热点 1.实验器材:停表、温度计等。 2.实验器材的安装顺序: 先下后上 。 3.温度计的使用与读数:温度计不能接触试管底或试管壁;读数时玻璃泡要继 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4.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减少水的 质量 或提高水的 初温 。 5.烧杯加盖纸板的目的: 缩短加热时间 ,加快水的沸腾。 6.沸腾前后气泡的特点:沸腾前 先大后小 ,沸腾时 先小后大 。(均选填 “先大后小”或“先小后大”)
(整理)实验部分1-6-.
模块一:对氨基苯甲醛的制备(一) 课题内容 1、实验目的(1)、掌握歧化反应的含义,一般而言,若氧化作用和还原作用发生在同一分子内部处于同一氧化态的元素上,使该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一部分被氧化,另一部分被还原。
这种自身的氧化还原反应称为歧化反应。
(2)、掌握对氨基苯甲醛的制备方法,了解对氨基苯甲醛的性质及用途。
(3)、掌握还原反应的机理。
2、实验内容 (1)、主要性质和用途黄色片状或针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
由水中析出者为薄片或小叶片状黄色结晶。
熔点70-72℃。
溶于水、乙醇、乙醚及苯。
置于空气中易聚合,遇酸分解。
对氨基苯甲醛是一种有机合成中间体;可用于染料原料、医药原料。
(2)、原理①、可由对硝基甲苯、乙酸酐为原料,经由氧化、水解,首先得到对硝基苯甲醛,然后经亚硫酸盐还原制得。
反应方程式如下:②、还可由对硝基甲苯与多硫化钠反应制得。
反应方程式如下:多硫化钠溶液的制备:将10g 硫化钠溶于盛有90ml 水的250ml 锥形瓶中,加入4.2g 硫磺粉,用电热套加热,直至硫磺粉全部溶解。
静置40min ,如有固体杂质,过滤之,得澄清溶液。
(3)、副反应用多硫化钠制备对氨基苯甲醛,受热不稳定的时候容易引起缩合反应,其反应如下:2CHONH 2CH3NO 2CHONH 22H2NCHOH 2NCHNCHOH 2NC HNCHO n另外,碱的用量也对合成对氨基苯甲醛的产率有很大的影响,当碱过量时,会存在以下的副反应:3、实验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分液漏斗(500ml)、恒压滴液漏斗、布氏漏斗(φ8)、电动搅拌器、旋转蒸发仪、水浴锅、电热干燥箱、三口烧瓶(250ml )、球形冷凝管、玻璃水泵、温度计(0℃~300℃)、烧杯(500ml )、量筒(100ml )、滴液漏斗(60ml )、电子天平。
对硝基甲苯、对硝基苯甲醛、乙酸酐、氢氧化钠、硫化钠、硫磺、亚硫酸氢钠、去离子水、乙醇、N,N-二甲基甲酰胺、甲苯。
大学物理实验 部分思考题答案
实验八用拉脱发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1. 对公式,是要在水面与金属表面的接触角趋于0时满足的,即在金属框恰好脱离液体前。
公式中的重力是金属框和它所粘附的液体的总重量,但在公式中我们忽略了水对框架的浮力和水膜的重量。
2. “三线对齐”是因为朱利秤的下端是固定的,上端为自由端,因而我们在用朱利秤测量弹簧的伸长时也要固定弹簧的下端,这样才能在朱利秤上读到弹簧的伸长量。
“三线对齐”中的三线是指小镜子上的水平线和玻璃罐上的水平线以及玻璃罐上的水平线在小镜子里成的像。
实验十牛顿环干涉现象的研究和测量思考题1. 牛顿环实验中,假如平玻璃板上有微小的凸起,则凸起处空气薄膜厚度变小,这时的牛顿环是局部外凸的,因为在平玻璃板上的突起位置的空气薄膜厚度变小,此点的光程差也就变小,那么此级暗条纹的光程差都要比该点的大,因而该级暗条纹就会饶向外面一级的位置,这时表现出此暗条纹就要外凸。
2. 用白光照射时,我们是可以看到牛顿环干涉条纹的,而且是以赤橙黄绿蓝靛紫这样的顺序依次排列,只是在偏离中心位置越远,条纹级数之间会重叠越厉害。
实验十二迈克耳逊干涉仪数据处理参见P19的内容。
思考题1.图形见书P115。
2.所以条纹变密。
实验十三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速度的测定数据处理中相对误差的有效位数参见P19的内容。
思考题1. 因为在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想在两个换能器之间形成驻波,就一定要求S1发出的波和经S2发射的波是同频率,同振幅,而且是传播方向相反并在一条直线上,这就要求两个换能器的发射面要保持相互平行。
2. 略。
3. 用“逐差法”处理数据是为了更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利用所测得的数据,保持多次测量的优点,减少测量误差。
实验十四密立根油滴实验数据处理表格1中最后要求的量是表格中的量求了平均以后的值,比如量中的应该是对表格中的求5次测量的平均值。
而这其中的相对误差的表示参见P19。
思考题1. 选择平衡点压在250V左右,新仪器在12s-24s时间内匀速下降1.6mm的油滴(旧仪器在15s-30s时间内匀速下降2mm的油滴)的原因是在这个范围内的油滴体积不大,带的电量也不是很多,因而在下降时的速度不是很快,下降的时间就比较容易测准确,而且这样的油滴也不是很小,不会因为太小而作布朗运动。
实验报告的几个部分
实验报告的几个部分
实验报告的几个部分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种类的报告具有不同的用途。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实验报告的几个部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实验报告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原理。
将该实验的主要原理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
三、实验仪器和材料。
如果所用仪器和材料较多,可写重要的部分,常用的可以不写。
四、实验步骤。
该实验如何操作的,方法和顺序。
可以用方框图表示,这样一目了然。
五、实验结果。
将该实验最后结果用文字或图表的方式进行表达。
推荐用表格或图进行表示。
要注意将度量单位写清楚。
六、实验讨论。
该部分主要对上述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有的是对实际操作中实验现象或结果和实验指导不一致的原因进行讨论,有的是对实际操作中产生的实验现象的原理或原因进行讨论,有的是对实际操作中可以改进的方法进行讨论,有的是对该实验的进一步应用进行讨论等等。
实验方案包括哪几部分
实验方案包括哪几部分实验方案包括哪几部分引言:实验方案是科研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完善的实验方案能够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可重复性和科学性。
本文将从六个方面详细阐述实验方案的构成和内容。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目的研究背景和目的是实验方案的基础,它明确了为什么进行这个实验以及这个实验的目标是什么。
在这一部分,研究者需要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和前人的研究成果,阐明本次实验的研究意义和科学价值,并明确实验的具体目的和所要解决的科学问题。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方案的核心,它包括实验的基本思路、样本或实验对象的选择、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定、实验条件的确定等。
在这一部分,研究者需要清楚地描述实验的整体设计方案,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设计,以及如何保证实验的可靠性和可重复性。
此外,实验设计还应考虑到实验的时间安排、实验方法的选择和实验步骤的具体操作。
第三部分: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和方法是实验方案的基础,它详细描述了实验所使用的材料和实验方法的具体步骤。
在这一部分,研究者需要列出实验所需的所有材料和设备,并详细描述实验的操作步骤,包括样本的处理、实验条件的控制和实验数据的采集等。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说明实验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第四部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是实验方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至关重要。
在这一部分,研究者需要明确实验数据的收集方法和数据采集的时间点,以及数据的处理方法和数据分析的具体步骤。
此外,研究者还需要说明实验数据的可靠性验证和数据结果的统计分析方法。
第五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是实验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实验的科学性和科学价值的评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研究者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解释实验结果与研究目的和科学问题的关系。
科学课堂实验操作
科学课堂实验操作
科学课堂实验操作可以根据具体的科学课程和实验目的进行设计。
下面是一个可能的科学课堂实验操作示例:
实验名称:探究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和记录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了解物质的相变特性。
材料:
- 水
- 冰块
- 两个透明玻璃杯
- 温度计
- 计时器
操作步骤:
1. 将一个透明玻璃杯中注入适量的水。
2. 将另一个透明玻璃杯中放入一个冰块。
3. 用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两杯中的水温和冰块温度。
4. 同时开始计时器,观察和记录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中的变化。
5. 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和记录两杯中的水温和冰块温度。
6. 当水完全凝固或冰块完全融化时,停止计时器,结束实验。
注意事项:
1. 小心操作,避免倒水和触摸玻璃杯的热或冷部分,以免烫伤或冻伤。
2.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稳定。
3. 实验结束后,归还实验设备,清理实验场地。
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进行观察和记录来了解水的凝固和融化过程。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水和冰的温度变化,以及凝固和融化的时间和速度。
同时,他们可以发现相变过程中的热交换现象,以及温度和物质状态之间的关系。
机能学实验生理学部分
【注意事项】
1、加强分工合作,记时须及时、准确。最好由一位同学负责将血液加入试管,其它同学各掌握1-2支试管,每隔半分钟观察一次。
【注意事项】
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注意保持动脉插管与颈总动脉于平行状态,防止动脉插管刺破动脉管壁。
2.在进行动脉插管时确保三通管各通路都保持关闭状态。
3.每完成一个项目必须待血压恢复后,才能进行下一项实验;进行实验结果处理时,每一项实验项目前后,一定要有正常血压曲线作为对照。
【思考题】
1.上述哪些项目所引起的血压变化可以用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来解释,如何解释?
【材料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家兔
二、器材药品小烧杯、带橡皮刷的玻棒或竹签(或小号试管刷)、清洁试管10支、秒表、水浴装置一套、冰块、棉花、石蜡油、肝素或草酸钾、生理盐水。
三、方法与步骤
(一)动物准备家兔麻醉后,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行一侧颈总动脉或股动脉插管,备取血用。
(二)试管的准备取8支干净的小试管,按表7-2准备各种不同的实验条件。
(7)静脉注射肾上腺素从耳缘静脉注入0.01%的肾上腺素0.15~0.2 ml,观察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8)静脉注射异丙肾上腺素从耳缘静脉注入0.01%的异丙肾上腺素0.15~0.2 ml,观察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变化。
(9)静脉注射酚妥拉明从耳缘静脉注入1%的酚妥拉明0.2 ml,观察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变化。1分钟后重复6、7、8,分别观察血压的变化程度,与前者有何不同?
支配血管的神经为植物性神经,绝大多数属于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时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口径缩小,外周阻力增加;同时由于容量血管收缩,促进静脉回流,这些血管反应,导致动脉血压升高。当交感缩血管神经的紧张性降低时,血管扩张、外周阻力增大,动脉血压下降。
4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
4年级上科学实验报告标题:冰的变化
一、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冰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过程。
二、实验材料:
冰块、塑料容器、温水、冷水、盐、温度计
三、实验步骤:
1.在实验开始前,将冰块放在室温下,观察冰的状态。
2.将冰块放在塑料容器中。
3.倒入温水,记录温度。
4.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记录时间。
5.倒入盐,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记录时间。
6.将塑料容器放入冷水中,观察冰块的变化过程,记录时间。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
1.在室温下,冰块会逐渐融化变成水。
2.当倒入温水时,冰块会加速融化。
3.当倒入盐时,冰块会更快地融化。
4.当将塑料容器放入冷水中时,冰块会逐渐变硬,甚至变成冰。
五、实验结论:
1.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冰的融化速度。
温水和盐能够加速冰的融化,而冷水则能够减缓冰的融化速度。
2.冰的融化是由于温度的升高,导致冰的分子动能增加,最终使冰变成水。
六、实验心得:
通过这次实验,我深入了解了冰的变化过程。
我发现温度对冰的融化速度有很大的影响,这让我对温度与物质变化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同时,实验过程中也加强了我对记录和观察的能力。
希望以后能继续进行更有趣的科学实验!。
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步骤与原理
初中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步骤与原理
1、醋酸铜检验醋酸
实验步骤:
(1)将醋酸溶于比较粗的棉线上,然后放入干净的烧杯中。
(2)把准备好的铜片放入烧杯中,然后给它加热,利用火力把醋酸
挥发去。
(3)将燃烧完毕的醋酸加热,直到气体以紫红色的火焰显示出来。
(4)把火焰左右的铜片拿出来,检查它们的外观,如果发现有类似
棕色的现象,就说明有醋酸存在于溶液中。
原理:
铜片在醋酸存在的情况下,醋酸会与铜片中的氧化铜发生反应,然后
形成醋酸铜和水,水会把氧化铜变成碳化铜,这就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
具体的式子如下:
2Cu+4H2SO4→2CuSO4+SO2+2H2O。
因此,如果检查发现有类似棕色的现象,就可以说明有醋酸存在于溶
液中。
2、溴化钠检验水的硬度
实验步骤:
(1)将恒定的浓度溴化钠溶液倒入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的水样本,给它加热。
(2)当溶液变淡时,加入少量的氯化铜溶液,直到溶液变绿色,然后用烧杯测量,如果测量后发现溶液是绿色的,则说明水硬度比较高。
(3)如果溶液发现是青绿色的,则说明水硬度较低。
原理:
溴化钠检验水的硬度是指利用溴化钠和氯化铜在烧杯中进行实验。
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
科学实验报告实验内容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X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验证其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
实验材料- X因素溶液- 植物种子- 植物生长介质- 水- 光照设备- 温度计- 定量研磨仪- 显微镜- 实验记录器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 预先准备好X因素溶液,确保浓度一致。
- 准备一批相同种类的植物种子。
- 准备与植物种子相适应的生长介质。
2. 实验组设置:- 设置多个试验组,每个组的植物种子数量一样。
- 将每组的植物种子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X因素溶液中,每组都有一个用水浇灌的对照组。
- 将所有植物种子培养在相同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
3. 实验观察:- 每天记录每组植物的生长状态,包括高度、叶片颜色、叶片数量等。
- 测量植物的生物量,并记录下来。
- 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叶片的结构变化。
4. 数据处理:- 将每组植物的生长数据整理到表格中进行比较和分析。
- 利用定量研磨仪测量植物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
5. 结果分析:- 对比不同组之间的生长数据,分析X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程度和趋势。
- 研究植物叶片结构变化和光合色素含量的关系,推断X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记录,我们观察到X因素的浓度对植物生长有明显的影响。
随着X因素浓度的增加,植物生长速度减缓,植物的高度和生物量都明显降低。
与此同时,植物叶片颜色发生变化,从鲜绿色逐渐变为黄绿色。
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叶片的细胞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叶绿体数量减少且变得不规则。
我们进一步测试了植物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
结果显示,随着X因素浓度的增加,光合色素的含量逐渐减少。
这与植物生长减缓和叶片颜色变化的观察结果相一致。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确定了X因素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并验证了其与植物光合作用的关系。
X因素的浓度增加导致植物叶片中光合色素的降低,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
此外,X因素还会改变植物叶片的细胞结构,使其失去正常的光合功能。
对于农业生产和植物育种来说,了解X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非常重要。
实验报告_部分报告法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一、实验目的1. 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2. 掌握实验方法和数据处理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产生的速度。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浓度、温度、催化剂、表面积等。
本实验主要探究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秒表、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
2. 试剂: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1. 配制硫酸铜溶液:称取5g硫酸铜固体,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2. 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称取10g氢氧化钠固体,加入50ml蒸馏水,搅拌溶解。
3. 实验一: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10ml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 记录初始温度。
c. 分别向两个试管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时间。
d.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4. 实验二: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a. 取两个试管,分别加入10ml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
b. 记录初始温度。
c. 将其中一个试管放入冰水中冷却,另一个试管放入热水中加热,观察反应现象并记录时间。
d.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氢氧化钠溶液浓度的增加,反应时间逐渐缩短,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这是因为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物分子之间的碰撞机会越多,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2. 实验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逐渐缩短,反应速率逐渐加快。
这是因为温度升高,反应物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碰撞机会增多,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六、实验结论1.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2.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反应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
大学基础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部分
四、实验步骤 1. 0.1 mol·L-1 HCl 溶液的标定
准 入确2用5称0无取m水L~锥N0.a形220C瓶Og中3无基。水准称N物量a质瓶2C标称O定3样3时份用一,称定分量要别瓶带倒 盖,以免吸湿。然后加入 20~30 mL 水使之 溶解,再加入 1~2 滴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 定的 HCl 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恰变为橙色即 为终点。计算 HCl 溶液的浓度。 2. 总碱度的测定
的正确使用方法。 3. 绘制滴定曲线
(1) 调整好记录仪:a、记录仪零点调在中间;b、测量量程 选择为1V;c、走纸速度调到20cm/10000脉冲,即每 走1cm记录纸相当于滴出1mL滴定剂。
(2) 润洗滴定管;安装并用洗瓶清洗好电极
(3) 取10.00 mL H3PO4 试液于滴定用的小烧杯中,加 20mL水(加水量以液面能浸泡到电极为准),加1滴甲 基橙,1滴酚酞,然后旋紧、固定好。
五、滴定记录表格 溶液滴定
Ⅲ
VNaOH / mL
VHCl / mL
VHCl / VNaOH 平均值 VHCl /
VNaOH 相对偏差 / %
平均相对偏差 / %
溶液滴定HCl溶液 指示剂 :
记录项目 滴 定 号 码
Ⅰ
Ⅱ
Ⅲ
VHCl / mL
VNaOH / mL VNaOH 平均值 / mL n次间最大绝对差值
的习惯。
二、实验原理 杠杆平衡原理
三、实验步骤 1. 称前准备
检查天平、测定空盘零点 2. 固定质量称量法
称取 0.5000 g 石英砂试样两份。称量方法(参看教材) 3. 递减称量法
化学实验部分4
Qq:645739199一、填空题(共15小题)1、某同学可用如图装置粗略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图中烧杯上方玻璃管(预先固定好)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空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 处.(1)在烧杯中加水,可观察到玻璃管内开始发生的现象:①白磷(足量) _________ ;②活塞向(填左、右) _________ 移动.实验结束,恢复至常温后,活塞应停在约 _________ cm 处,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 .(2)烧杯中加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 .2、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 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 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mL 刻度处推至15mL 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 刻度处,则说明装置气密性 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_________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 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 )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 的18×180mm 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 、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I 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 ,等A 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现象为: _________ .变化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 .反应基本类型为: _________ (“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2)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 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 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_________(填序号).(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 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_________ mL 刻度处才停止.(4)对照图I 、图Ⅱ实验,图Ⅱ实验的装置有何优点?(回答一点即可) _________4、如图所示:在燃烧匙内盛足量的红磷,点燃后迅速插入广口瓶内,并塞紧瓶塞,待燃烧停止后冷却至室温,试回答:(1)红磷在广口瓶内未能全部燃烧,说明氧气_________,氮气_________;(2)此实验说明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5、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使用的药品是_________,为什么不选用木炭或硫作为药品呢_________.在实验过程中该药品必须过量原因是_________.写出该物质燃烧的现象_________,燃烧所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打开止水夹可以观察到_________.如果进入装置中的水不到1/5,可能的原因有:(1)_________;(2)_________;(3)_________.6、我们已经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如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示意图.(1)实验中,燃烧匙里为什么要盛过量的红磷?_________.(2)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1/5的结论外,还可以得出有关氮气性质的哪些结论?_________.(3)如何证明生成的白色固体溶于水后的溶液呈酸性?_________.7、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如下实验:(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连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_________法(实验室收集气体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2)将盛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放入甲瓶中,如图所示,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冷却后,将甲瓶倒置放入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占瓶子容积的1/5.这个实验说明竹子里肯定含有的气体是_________.(3)往乙瓶中倒入石灰水,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竹子里的气体肯定有的气体是_________.(4)重复上述实验,通过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中气体的含量相比较,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8、下图是小红想用燃烧蜡烛来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实验.试回答:(1)该方案是否可行?_________(2)如方案可行,集气瓶和烧杯中放入相同的液体,该液体是什么?液体的理由是什么?(3)无论是用燃烧红磷还是用燃烧蜡烛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实质都是什么?9、为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1)将燃烧匙中的过量的红磷点燃后放入集气瓶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2)待反应停止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会进入集气瓶,大约达到集气瓶体积的_________为止;(3)燃烧匙内为什么要盛放过量的红磷?_________.(4)这个实验除了可以得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的结论外,还可以推出氮气_________(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_________(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5)写出发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6)已知:镁+氧气==氧化镁(固体),镁+氮气===氮化镁(固体).根据上述反应,想一想,能否用镁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的组成?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为什么?_________.10、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条燃烧产生的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如图装置进行实验.①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②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_________.③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答一条)_________.11、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研究常见物质的组成,如图实验:(1)A图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______,使广口瓶内压强减小,水液面上升多少来推测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B图是电解水实验,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C图实验原理与_________(填实验代号)实验相同;甲烷具有可燃性,常用于作燃料.根据甲烷的化学式CH4,请写出两点含义_________、_________.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进行探究.(1)如上图所示装置和药品进行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打开止水夹后看到_________.(2)小明同学认为可用木炭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丽同学认为不可以,其原因是_________.(3)小芳同学用镁条代替红磷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结果却发现倒吸的水量远远超过集气瓶的1/5.小组内同学帮她仔细检查,发现装置的气密性及操作步骤均无问题.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4)小组内同学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或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的是_________.(5)小组内同学还对该实验进行了如下改进.(已知试管容积为45mL).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上图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13、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等红磷燃烧熄灭后再打开弹簧夹,(1)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2)打开弹簧夹后,发现集气瓶中的水少于其容积的1/5,可能的原因有(写出两点)_________、_________14、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请你参与.一、(设计实验)第一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A、B两套装置.(1)你认为合理的是(填编号)_________.(2)该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二、(改进实验)第二小组同学设计了C实验,优点是:_________.(1)实验后发现测定出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低于1/5,这可能是由哪几种原因引起的?_________.(2)从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约为4/5.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是:_________.15、以下是初中化学的一些基本实验:(1)上述实验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_________(填字母).(2)A中可燃物应取过量的原因是_________;B中玻璃棒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3)经过一段时间后,C中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二、解答题(共15小题)16、(2011•天津)空气、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1)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右下图所示.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的水,并五等分水面以上容积,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①写出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②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③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的气体主要是_________(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2)某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的天然水,经吸附、沉淀、过滤等初步净化处理后,再加热煮沸,在盛水的器具上会有水垢生成,则这种煮沸前经初步净化处理后的水是_________(填“软水”或“硬水”).(3)下列对有关水资源认识的叙述中,错误的是_________A.水体污染加剧了淡水资源危机B.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C.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十分丰富D.天津属极度缺水的地区,可以考虑通过海水淡化来解决用水问题.17、(2011•成都)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1)若有1.24g红磷发生反应,则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产生的固体(P2O5)有多少克?(2)该试验中红磷过量,你认为是否有道理?_________(填“是”或“否”),你的理由是_________.(3)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你认为该实验的不足是_________(至少一条)18、(2010•呼伦贝尔)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发生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__(填字母代号);A.蜡烛B.红磷C.硫粉D.铁丝(2)为了充分消耗广口瓶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3)如图所示,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同学们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4)通过此实验还可以推断广口瓶中剩余的主要气体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5)实验前在广口瓶中加适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19、(2010•楚雄州)下图是同学们探究过的三个重要实验,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1)图1是测定空气中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热和_________.排除了气密性不好等因素外,过量红磷燃烧熄灭后集气瓶内_________(填”“仍有”或“没有”)残余的氧气.(2)图2是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①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②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可得出的燃烧条件之一是_________.(3)图3是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某同学在烧杯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再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呈无色,此时烧杯中的溶质(除酚酞外)可能有两种情况:①溶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②溶质是_________.20、(2009•雅安)下列A~F是初中化学中的六个实验,请按要求填空:(1)D实验中烧杯③的作用是_________,F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2)B实验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实验说明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的_________,实验成功的关键是_________(填序号).①装置气密性好;②实验前夹紧止水夹;③红磷过量或足量;④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⑤要选用教室内的空气.(3)E实验的全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4)上述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且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字母).21、(2009•杭州)“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结束后,打开铁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2)、乙生也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甲类似,只不过用硫粉代替了红磷,并增加了滴管.要使实验成功,乙在滴管中应加入_________溶液.并反应后滴入,写出该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3)、若空气中氮气也能和红磷反应,能否用该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_________.(4)、丙生想利用氧气和某种金属的反应,来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他选择利用下列仪器、药品:①带瓶塞的l000ml烧瓶②电子天平(称量精度为0.01克)③酒精灯④某种金属粉末.他的实验步骤如下:准确称量某种金属粉末的质量(足量),将其放入烧瓶,塞紧瓶塞,放置一段时间后,倒出烧瓶中粉末,并称其质量.写出丙生的实验思路_________.22、(2009•朝阳)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根据图示回答:(1)图A中的错误是_________.(2)若用图B装置除去CO2中混有的水蒸气,则应盛装的液体是_________.(3)用图C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结果偏低,其原因是_________;请提出一种改进措施_________.23、(2007•永州)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选用容积为45mL的18×180mm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图I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若用图I装置实验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3)图Ⅱ实验中(铁架台略去)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③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④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___(填序号).(4)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5)对照图I实验,你认为图Ⅱ实验有何优点?(回答一点即可)_________.24、(2007•鄂州)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一)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白磷像“上楼梯”般依次燃烧,开始时冒白烟,试管内的水位上升到一定位置后恒定不动.(二)“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_________.(三)假如你是空气质量观测站的人员,发现一些建筑物外墙的石灰石正不断剥蚀.请根据这一情况,探究石灰石不断剥蚀的原因,完成以下题目.(1)你假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答:_________.(2)你作出上述假设的根据是什么?答:_________.(3)作为空气质量观察员,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答:_________.25、(2004•成都)26、在“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探究中,甲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过量红磷,点燃后立即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水注入集气瓶.(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2)乙生用上述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空气中氧气含量与正常值有较明显的偏差,其操作上的原因可能是(要求答出两种):_________,_________.(3)丙生也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装置和操作同上,只不过用木炭代替了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铁夹后,水能否进入集气瓶?为什么?_________ _________.(4)若仍然用木炭代替红磷,丙生的实验方案应作何改进,才能保证实验成功?(只需答出实验方案中须改进的地方)_________.26、复习时,常用专题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制取,课堂上老师引导我们回顾了几个探究实验.探究一:研究常见物质组成A、B、C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从研究方法得知,A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_________,使瓶内压强减小来推测空气里氧气含量的.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_________来推断水的组成的.而C实验与_________(填实验代号)实验的方法相同.探究二:研究常见物质性质﹣﹣氢氧化钠与硫酸是否刚好完全中和(1)探索:用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发现该溶液的pH<7,说明硫酸过量.(2)验证:写出(2)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先在集气瓶里加入少量水,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磷熄灭后,发现红磷还有剩余,冷却,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流进集气瓶中,液面上升到图中A位置.(1)从上述实验现象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氮气约为4/5.能够得到该结论主要是运用了氮气的有关性质,请写出其中两点氮气的有关性质:①_________、②_________.(2)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某同学在做该实验中,A内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试问导致该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28、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多组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甲同学设计图1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其原因是_________.(2)乙同学设计图2装置进行实验.与图1相比较,他用硫粉代替了红磷,并增加了滴管,滴管内吸有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可以完全吸收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则实验过程中乙同学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3)丙同学设计图3装置进行实验.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聚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该设计方案的优点是_________,此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29、在一个具有刻度和可以左右滑动活塞的硬质薄壁玻璃容器里放入一粒白磷(适量),将玻璃容器固定好(如图所示,固定装置已省略),放在盛有80℃水的烧杯上(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如图进行实验,试回答:(1)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2)由此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30、某校化学兴趣小组想亲身感受科学家的探究历程,他们选择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粗略测定》为探究内容.(一)首先,他们分组进行讨论:(1)小光小组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A.蜡烛B.硫粉C.红磷D.木炭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_________.(2)小明小组设计了如图的两套实验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为了确保试验的成功,首先应保证该装置的_________良好.。
化学实验及装置实验报告
化学实验及装置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辣椒中辣椒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化学方法提取和分离辣椒中的辣椒素,了解辣椒素的性质与实验操作。
实验原理:辣椒素是一种存在于辣椒中的天然色素,它是由辣椒细胞内的辣椒素颗粒,并富含辣椒中心辣椒素和外围辣椒素两种成分。
1. 提取方法:辣椒粉与醇溶液经浸提和过滤得到提取液。
醇属有机溶剂可以有效提取辣椒中的辣椒素。
2. 分离方法:提取液经蒸发浓缩后,采用旋转蒸发器分离辣椒素与溶剂。
旋转蒸发器能够在较低温度下快速蒸发辣椒素中的溶剂,从而实现其分离。
实验步骤:1. 称取适量辣椒粉,加入适量的乙醇溶液中,并进行浸提操作。
2. 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无色滤纸将液体与辣椒渣分离,得到提取液。
3. 将提取液倒入旋转蒸发器中,调整转速使其迅速蒸发浓缩。
4. 待蒸发液浓缩至一定程度后,停止旋转蒸发器,得到含有辣椒素的残渣。
5. 溶解残渣,得到辣椒素溶液。
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经过提取和分离操作,得到了辣椒素溶液。
可以通过浓缩残渣对辣椒素的含量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可以使用紫外-可见光谱法对提取液或辣椒素溶液进行检测,进一步验证所得到的是辣椒素。
实验讨论及结论: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和分离了辣椒中的辣椒素,并得到了含有辣椒素的溶液。
辣椒素是辣椒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和辣味。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辣椒素可用于食品调味和医药领域。
本实验中使用的乙醇溶液为有机溶剂,它可以有效地提取辣椒中的辣椒素。
但在实际操作时需要注意安全性,避免乙醇溶液的接触和摄入。
此外,在蒸发浓缩时,需要控制温度和转速,以防止辣椒素的降解。
综上所述,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地提取和分离了辣椒中的辣椒素,了解了辣椒素的性质和实验操作,为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基础。
实验报告的几个部分
实验报告的几个部分摘要: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论:实验报告的撰写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应该包含以下几个部分:摘要、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分析和实验结论。
摘要部分是实验报告的开头,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整个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和结论。
摘要应该准确地表达出实验中所取得的最重要的结果和结论,以便读者能够快速了解实验的核心内容。
摘要要求简明扼要,通常不超过200字。
实验目的部分应该清晰、明确地表达实验的目的,即通过实验所要验证或研究的问题或假设。
实验目的的描述应该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并与实验结果和结论直接相关。
实验内容部分应该详细描述实验的具体内容和步骤。
这包括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试剂或材料的名称、数量,以及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过程。
对于重要的实验步骤,还可以附上配图或示意图以更好地说明操作方法。
实验步骤部分应按照实验内容的描述,逐步列出实验的操作步骤。
每一步骤的描述应该简明扼要,排版整洁美观,语句通顺。
对于较为复杂或重要的实验步骤,可以适当增加一些细节和说明,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复现实验。
实验结果部分应准确地记录和呈现实验所得到的数据、观察结果或实验现象。
可以使用表格、图表、图片等形式展示实验结果,并在文中对结果进行简要的解读和说明。
在呈现实验结果时,要注意数据的可读性和清晰性,确保数据完整、准确且易于理解。
实验数据分析部分是对实验结果的进一步分析和解读。
可以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图表分析、数值比较等方式,从而得出一些科学结论或规律性的发现。
数据分析部分要求严谨性、科学性和逻辑性,确保结论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验结论部分是对整个实验的总结和归纳。
根据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的结论,回答实验所要解决的问题,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评价和展望。
结论应该简明扼要,清晰明了,能够直接回答实验的目的和问题。
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
探索光合作用原理的部分实验1. 光合作用的奇妙之旅光合作用,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其实就是植物们在阳光下“吃饭”的过程!这可是自然界的绝活儿,简直像是大自然的魔法秀。
植物通过阳光、二氧化碳和水,制造出食物,还释放出氧气,真是双赢呀!想象一下,阳光洒在树叶上,仿佛在给它们打了一层金色的光环,接着它们就开始忙着“做饭”了。
1.1 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其实,光合作用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三步走:首先,植物通过叶子吸收阳光;接着,根部吸收水分,叶子通过小孔吸入二氧化碳;最后,这些成分在叶子里发生反应,制造出葡萄糖和氧气。
这听起来就像是个小厨房,植物们忙得不亦乐乎。
想象一下,如果植物能说话,它们肯定会说:“快来,看看我今天做了什么!”1.2 实验的引入想要更深入地了解光合作用,我们可以做几个简单的实验,真的是乐趣无穷哦。
比如,找一些水生植物,比如水草,放在透明的瓶子里,然后放在阳光下观察。
这就像给植物开了个派对,看看它们如何展现自己的“厨艺”!2. 亲自实验,发现奥秘2.1 准备实验我们首先准备好实验材料:一瓶清水,一些小水草,还有阳光。
选择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真是心情大好。
把水草放进瓶子里,加满水,然后把它放到阳光下。
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选择水草?因为它们在水中“做饭”,能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到气泡的产生。
2.2 观察过程几分钟后,神奇的事情发生了!你会看到瓶子里慢慢冒出了小气泡,像是水草在开派对,兴奋得不停地“吐泡泡”。
这些气泡就是氧气,说明光合作用正在进行中!这时,别忘了拍几张照片,留下这有趣的时刻,朋友圈可是要炫耀一下的!3. 实验结果的解读3.1 理论与实际经过观察,我们发现,气泡越多,说明光合作用越活跃。
这就是植物在阳光下“吃饭”的证明。
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我们不仅看到了光合作用的过程,也感受到了自然的奇妙。
这就像是在观看一场现场表演,植物们在用自己的方式与我们交流。
3.2 结语与反思通过这些实验,我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还能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
实验主要内容及进程
实验主要内容及进程
实验主要内容及进程应由本人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书写,以下仅供参考,请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撰写。
实验主要内容: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某种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探索其应用前景。
2. 实验原理:介绍实验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包括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物理定律等。
3. 实验步骤:详细描述实验操作过程,包括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4.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和分析,以便得出结论。
5. 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结果,得出结论,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实验进程:
1. 准备阶段:确定实验目的和原理,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
2. 实验操作阶段: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记录实验数据。
3. 数据处理与分析阶段: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结论。
4. 结论与展望阶段:总结实验结果,探讨其应用前景,并提出改进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选择题专练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测定新制氯水的pH,用玻璃棒蘸取液体滴在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即可B.准确称取0.4000g的NaOH固体配成1000mL浓度为0.01000 mol·L-1的溶液C.可用磨口玻璃瓶保存NaOH溶液D、在50 mL量筒中配制0.100 0 mol·L-1碳酸钠溶液E、用50 mL酸式滴定管可准确量取25.00 mL KMnO4溶液F、用量筒量取5.00 mL 1.00 mol·L-1盐酸于50 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可配制0.100 mol·L-1盐酸G、准确称取0.4000g的NaOH固体配成1000mL浓度为0.01000 mol·L-1的溶液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可用氨水除去试管内壁上的银镜 B.硅酸钠溶液应保存在带玻璃塞的试剂瓶中C.将三氯化铁溶液蒸干可制得无水三氯化铁D.锌与稀硫酸反应时,要加大反应速率可滴加少量硫酸铜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正确的是()A.可用25 mL碱式滴定管量取20.00 mL KMnO4溶液B.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时,需先用蒸馏水润湿试纸C.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D.将金属钠在研钵中研成粉末,使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更安全4、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固体加入容量瓶中溶解并稀释至刻度,配制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B.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湿润的pH试纸上测定其pHC.用NaOH溶液洗涤并灼烧铂丝后,再进行焰色反应D.读取滴定管内液体的体积,俯视读数导致读数偏小5、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向煮沸的1 mol·L-1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B.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C.称取19.0 g SnCl2,用100 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 mol·L-1 SnCl2溶液D.用氢氧化铜粉末检测尿糖6、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A.将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B.将一小块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试纸上,再与标准比色卡对照C.将一小条试纸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放在表面皿上,与标准比色卡对照D.将一小条试纸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在待测液中蘸一下,取出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B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C 给盛有2/3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D 倾倒液体对试剂瓶标签面向手心8、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将浓硝酸保存在无色玻璃瓶中B.用镊子取出白磷并置于水中切割C.把氯酸钾制氧气后的残渣倒入垃圾桶D.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先加热再通氢气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B.用10 mL量筒量取8.58 mL蒸馏水C.制取氯气时,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常温下反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D.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将一定量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用水稀释到所需浓度10.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配制5%食盐溶液时,将称量的食盐放入烧杯中加计量的水搅拌溶解B.硫酸铜结晶水含量测定时,需用小火缓慢加热,防止晶体飞溅C.测定未知NaOH溶液浓度时,酸式滴定管需用标准酸液润洗2~3次D.配制0.1 mol·L-1的H2SO4溶液时,将量取的浓H2SO4放入容量瓶中加水稀释11、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溶液进行滴定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12、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1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玻璃棒蘸取CH 3COOH 溶液点在水湿润的pH 试纸上,测定该溶液的pHB.中和滴定时,滴定行用所盛装的反应液润洗2~3次C.用装置甲分液,放出水相后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有机相D.用装置乙加热分解NaHCO 3固体 14、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A.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不溶物 B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15、下列装置应用于实验室制氯气并回收氯化锰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甲 乙丙 丁A .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 .用装置乙除去氯气中的少量氯化氢C .用装置丙分离二氧化锰和氯化锰溶液D .用装置丁蒸干氯化锰溶液制MnCl 2·4H 2O 16、在实验室进行下列实验, 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醋酸铅溶液、鸡蛋白溶液)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17、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 )A 、实验I :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浓H 2SO 4B 、实验II :酸性KMnO 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C 、实验III :微热稀HNO 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终保持无色D 、实验IV :继续煮沸溶液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当光束通过体系时可产生丁达尔效应 18、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 )19、用石灰水、小苏打、淀粉和食醋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碘盐中碘的检验B.暖瓶中水垢的除去C.食盐和纯碱的鉴别D.鸡蛋壳主要成分的检验 20、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时,所用方法正确的是( )A .制氧气时,用Na 2O 2或H 2O 2作反应物可选择相同的气体发生装置B .制氯气时,用饱和NaHCO 3溶液和浓硫酸净化气体C .制乙烯时,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D .制二氧化氮时,用水或NaOH 溶液吸收尾气 21、从绿色化学的理念出发,下列实验不宜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的是( ) A.不同浓度的硝酸与铜反应 B.稀硫酸与纯碱或小苏打反应C.铝与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反应D.H 2O 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分解 22、下列符合化学实验“绿色化”的有( )①在萃取操作的演示实验中,将CCl 4萃取溴水改为CCl 4萃取碘水②在铜和浓硝酸反应的实验中,将铜片改为可调节高度的铜丝 ③将实验室的废酸液和废碱液中和后再排放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23、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对应的实验(部分仪器已省略),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24、下列实验操作与安全事故处理错误的是()A.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烧杯中水浴温度时,不慎打破水银球,用滴管将水银吸出放入水封的小瓶中,残破的温度计插入装有硫粉的广口瓶中B.用试管夹从试管底由下往上夹住距离管口约1/3处,手持试管夹长柄末端,进行加热C.制备乙酸乙酯时,将乙醇和乙酸依次加入到浓硫酸中D.把玻管插入橡胶塞孔时,用厚布护手,紧握用水湿润的玻管插入端,缓慢旋进塞孔中25、下列有关实验的选项正确的是:( )26A. 从碘水中提取单质碘时,不能用无水乙醇代替CCl4B.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C.提纯混有少量硝酸钾的氯化钠,应采用在较高温度下制得浓溶液再冷却结晶、过滤、干燥的方法D.做蒸馏实验时,在蒸馏烧瓶中应加入沸石,以防暴沸。
如果在沸腾前发现忘记加沸石,应立即停止加热,冷却后补加27、海水开发利用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苦卤中通入氯气是为了提取溴B.粗盐可采用除杂和重结晶等过程提纯C.工业生产中常选用NaOH作为沉淀剂D.富集溴一般先用空气和水蒸气吹出单质溴,在用SO2将其还原吸收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盐酸可除去烧瓶内残留的MnO2B、在含FeCl2杂质的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除去过量的Cl2,即可得到较纯净FeCl3溶液C.稀硝酸可除去试管内壁的银镜 D.煮沸自来水可除去其中的Ca(HCO3)2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提纯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向含有少量乙酸的乙酸乙酯中加入适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后静置分液,并除去有机相的水B. 实验室中提纯混有少量乙酸的乙醇,可采用先加生石灰,过滤后再蒸馏的方法C.向乙酸乙酯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分液分离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D.为除去苯中的少量苯酚,向混合物中加入适量的溴水后过滤30、下列除杂操作可行的是()A.通过浓硫酸除去HCl中的H2O B.通过灼热的CuO除去H2中的COC.通过灼热的镁粉除去N2中的O2 D.通过水除去CO中的CO231、下列实验可实现鉴别目的的是()A.用KOH溶液鉴别SO3(g)和SO2 B.用湿润碘化钾淀粉试纸鉴别Br2(g)和NO2C.用CO2鉴别NaAlO2溶液和CH3COONa溶液 D.用BaCl2溶液鉴别AgNO3溶液和K2SO4溶液32、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 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33、下列除杂方案错误的是()34.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洗涤,分液、干燥、蒸馏;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3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除去CO 2中混有的CO :用澄清石灰水洗气B.除去BaCO 3固体中混有的BaSO 4:加过量盐酸后,过滤、洗涤C.除去FeCl 2溶液中混有的FeCl 3:加入过量铁粉,过滤D.除去Cu 粉中混有的CuO :加适量稀硝酸后,过滤、洗涤 36、下列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用渗析的方法精制氢氧化铁胶体B.用加热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碳酸氢钠的碳酸钠C.用溶解、过滤的方法提纯含有少量硫酸钡的碳酸钡D.用盐析的方法分离、提纯蛋白质 37、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 ) 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A.可用水鉴别己烷、四氯化碳、乙醇三种无色液体B.油脂皂化后可用渗析的方法使高级脂肪酸钠和甘油充分分离C.可用澄清石灰水鉴别Na 2CO 3溶液和NaHCO 3溶液D.为准确测定盐酸与NaOH 溶液反应的中和热,所用酸和碱的物质的量应相等 39、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4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 )41、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①用乙醇和浓硫酸除去乙酸乙酯中的少量乙酸②将Cl 2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联合进行以减少实验中的空气污染 ③用食醋和澄清石灰水验证蛋壳中含有碳酸盐 ④用硝酸钡溶液鉴别硫酸根离子与亚硫酸根离子⑤用溴水检验汽油中是否含有不饱和脂肪烃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⑤D.②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