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含答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八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第56课时 荒漠化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
第十八讲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纲展示]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命题点 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森林和湿地的价值、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开发和保护的措施。
题型设置 既有选择题,也有综合题,综合题考查频率较高。
考查形式 常结合农业用地统计图,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常结合区域图,考查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措施,多以综合题的形式出现。
第56课时 荒漠化1.荒漠化的含义(1)荒漠化的本质:□01土地退化过程。
(2)不同地区荒漠化的表现⎩⎨⎧云贵高原——□02石漠化——江南丘陵——红漠化———□03水蚀西北地区——沙漠化——□04风蚀华北平原——□05盐渍化——不合理□06灌溉2.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1)西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降水量 东部距海近,降水多;西部距海远,降水少植被 自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温带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土地生产力 自东向西降低(2)荒漠化的自然条件基本条件:降水□01稀少。
动力条件:多□02大风。
□03物质条件:多□04沙质沉积物。
(3)荒漠化的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05放牧、过度□06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
(4)荒漠化的防治⎩⎪⎨⎪⎧合理利用□07水资源构建□08防护体系调节□09农林牧用地的关系解决牧区□10能源问题控制人口增长考点七十二 荒漠化的成因与危害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如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X 围内。
(1)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易起沙的原因。
(2)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从文字材料可知该地区位于□01青藏高原,□02冬春季节多大风;从图中可知,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西部有□03湖面,沙源东部为□04河谷。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试题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6.答案:(1)内蒙古过度垦殖、放牧,植被破坏严重,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放牧,退耕还草,恢复自然植被
(2) “三北”防护林
(3)气候干旱,风化和风蚀作用强烈,靠近沙源地,植被稀少
(4)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南方地区降水较多
(5)地表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质疏松,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植被的破坏
17.答案详解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黄河输沙量大;(2分)该区域地势平坦,夏季多暴雨,历史
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成灾,大量泥沙堆积地表。
(4分)
(2)沙地土壤疏松、通气性良好;(2分)岗地利于排水,不易发生涝灾;(2分)起垄种植
可加厚土层,且更易排水。
(4分)
(3)开封冬半年气候寒冷,不适宜喜温的红薯生长,只种植红薯会导致冬春季土地裸露;
春季红薯种植前需翻土起垄,导致土层更疏松。
(4分)
两茬作物种植季节相连,可减少地面裸露时间;红薯生长初期可利用小麦秸秆覆盖地表。
(4分)18.(1)中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高大山脉,南北海拔较低;北麓较缓,南麓较陡;南部地形以高原为主
(2)大高加索山脉阻挡了北方的冷空气;黑海的调节作用;主要受暖湿西风影响;海拔较低
(3)径流量大;流速快;汛期出现在冬季;无结冰期;含沙量小。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一、考点分析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及体现(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二、例题分析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2题。
表1新疆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表2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1.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B.荒漠化主要是由滥伐林木造成的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2.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农牧活动造成的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D.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答案1.C2.D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由表1可知,新疆荒漠化土地总面积是111.32万km2,由此判断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故A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风蚀,故B错误;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故C正确;由表1可知,有人类活动的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面积相对较小,未利用土地荒漠化面积较大,由此判断荒漠化大部分发生在无人类活动的地区,故D错误。
第2题,由表1可知,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未利用土地,说明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人类活动,故A、B、C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风蚀和水蚀,即和近地面的水平气流(风)和地表径流(水)的侵蚀有关,故D正确。
三、跟踪训练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不同植被形成的风影沙丘的长度、宽度、高度不同。
下面左图为我国西北地区某灌木形成的风影沙丘,右图示意该灌木植株高度与沙丘体积的相关性。
据此回答1—3题。
【高考】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及答案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地理卷第十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研究表明,我国科尔沁草原在历史时期曾出现过草原与沙漠交替现象。
下图为科尔沁草原沙漠化现状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1.导致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A.风沙入侵强度的不同 B.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C.历史时期气候的变迁 D.风力和流水交替侵蚀2.治理科尔沁草原土地沙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有①合理用水②全面造林③禁止放牧④生态移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
完成下列问题。
3.引起该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A.居民生活B.工矿建设C.交通建设D.农业生产4.我国图示地区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①宁夏平原合理控制用水②环境脆弱区进行生态移民③在沙漠地区大面积种植胡杨林④发挥塞外江南优势,扩大水稻种植面积A.①③B.①②C.②③D.②④淖毛湖是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深陷盆地,地势低,该地既没有河流,也不见湖泊,是古代哈密王流放犯人的荒凉之地。
近二十年来,通过农业技术人员的攻关,克服了风力大,尤其是春季风力特大,严重缺水等不利因素,淖毛湖农场成为了绿色无公害的晚熟哈密瓜最大产地。
为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的品质,瓜农在7月份给每一个瓜都套上纸袋。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面小题。
5.淖毛湖农场的灌溉水源直接来自于A.地下水 B.降水 C.冰雪融水 D.跨流域调水6.淖毛湖农场技术人员克服春季风力大的措施中,最可能的是A.推迟播种时间 B.营造防护林C.采用塑料薄膜覆盖 D.利用草方格沙障固定周边流动沙丘7.瓜农给哈密瓜套上纸袋的原因,最可能是A.减少水分蒸发,避免哈密瓜因干燥缺水而出现皱褶B.减弱光照,避免强紫外线对瓜皮的伤害C.增强保温作用,促进哈密瓜迅速长大D.增强光合作用,提高哈密瓜的含糖量灌草丛沙堆发育的增长期称为风影沙丘。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全国卷):第15题 环境保护
第15题环境保护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水华指淡水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的一种自然生态现象,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种特征。
1980年以来,甲湖(下图)蓝藻水华频发,富营养化严重。
遥感监测显示,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2018年初,甲湖流域开始全面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由国家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湖长”负责组织顿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统一规划综合整治流域水体。
分析甲湖蓝藻水华暴发集中在夏秋季且湖西部多于东部的原因,并说明实施河长制和湖长制的理由。
2、相关统计数据显示,过去的5年间,我国二手手机存量达11亿部,而回收率仅为1%到2%.截至2016年11月,我国手机用户已达13.2亿人,而人均更换手机的周期也由先前的18个月缩短到12个月。
二手手机及附带的电池、充电器、耳机等电子产品闲置在居民家庭,既浪费资源,也对环境有潜在污染,如何处理被淘汰的二手手机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
简述当前我国二手手机回收困难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建议。
3、炎热的夏季,晚上约上小伙伴去撸个串,实在惬意。
享受美食的同时,浓烟、刺激的气味,想必很多人也都能直接的感受。
2017年,多地发布通知,表示将取缔露天烧烤,包括山东省,以及西安、洛阳、太原、晋城、贵阳等地。
试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多地取缔露天烧烤的原因。
4、2016年《中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报告》已经正式发布,报告阐述了全国城市声环境质量现状和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工作。
根据自己身边的环境,分析噪声污染的主要来源并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
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青藏高原北部海拔4000多米的祁连山区,发育了典型的湿地和高山草甸生态系统,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种群。
祁连山区蕴藏着35亿吨优质煤,其中木里煤田探明储量占青海全省的87.3%。
近年木里矿区煤炭的开采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青海省政府责令煤炭企业限期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下图为木里矿区分布示意图及矿区景观图。
2020年高中地理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阶段真题体验二含解析人教版必修3.doc
阶段真题体验(二)[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荒漠化的防治1、2、3、12水土流失的治理4、5森林的开发和保护6、7、8、13湿地的开发和保护9、10、11一、选择题(共11项符合题目要求)(2016·海南高考)下图示意一固定沙丘某年5~9月土壤水分含量(%)随深度的变化。
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
据此完成1~3题。
1.该固定沙丘( )①浅层土壤含水量低②深层土壤含水量低③6~8月土壤含水量低④6~8月土壤含水量高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读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沙丘深度,曲线代表土壤含水量百分比。
从空间分布上看,随着沙丘深度增加,土壤含水量逐渐增加,说明浅层土壤含水量较低,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从时间分布上看,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故C项正确。
2.6~8月,该固定沙丘土壤含水量明显不同于其他月份的原因是( )①风速较大②蒸腾量较大③气温较高④降水量较少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 B解析读图分析,6~8月土壤含水量较低,从材料提取信息“该沙丘位于毛乌素沙漠的南缘”,该地位于非季风区,夏季受季风影响小,风速较小;该地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夏季气温较高,水分蒸发量大,故B项正确。
3.为维护生态安全,毛乌素沙漠的南缘适合( )A.植树B.种草C.栽灌木D.自然演化答案 D解析从材料提取信息,该地区“无人为扰动,多年保持稳定”说明人类活动干扰很小,保护该地区生态最佳办法是顺应自然,让其自然演化,故D项正确。
(2018·全国卷Ⅱ)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
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
据此完成4~6题。
4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答案 B解析据材料可知,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但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并没有减小降水变率,故A项错误;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功能,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减轻,有利于减少河水含沙量,故B项正确;降水量一般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降水量不会增加,故C项错误;植被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有利于减少河流径流量,故D项错误。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含解析版)
202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如图)。
据此完成1~3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
如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Ⅱ的是()A.①B.②C.③D.④5.相对居住片区Ⅱ,居住片区Ⅰ的建筑布局宜()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6.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A.春季盛行风B.夏季盛行风C.秋季盛行风D.冬季盛行风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
如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
据此完成7~8题。
7.参照如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8.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A.取水难度大B.开采周期长C.水质较差D.储量较少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
2020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卷(含解析版)
北京市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共9页,100分。
考试时长9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粮画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
某同学选取各省级行政区主要作物为材料,创作《我的祖国》粮画。
“某同学创作《我的祖国》粮画”为背景材料,渗透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体现农业生产与艺术的融合,增强审美体验,激发爱国情感。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图中序号代表省级行政区,其中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2. ③北部的山脉是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
该山脉南北坡()A. 分别属于内流区和外流区B. 基带海拔在3000米以上C. 河流补给以积雪融水为主D. 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答案】1. A 2. D【解析】【分析】试题考查中国区域差异。
【1题详解】从图中可读出,①为黑龙江、②为西藏、③为广东、④为台湾。
四个省区中,①黑龙江大豆、玉米和水稻产量均位居前列且为粮食主产区,A正确。
【2题详解】③北部的山脉为南岭。
南岭南北坡都属于外流区,A错。
南岭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基带海拔小于1000米,B错。
南岭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C错。
北坡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南坡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热量的差异冬季大于夏季,D正确。
【点睛】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发展的是商品谷物农业,是我国重要的粮食基地。
以南岭为例,要求考生判别相关地理要素特征和差异,以此推知其他重要地理界线的突出作用。
某同学参加化石保护性发掘的实践活动。
下图为该同学手绘的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 图中最可能发掘出化石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4. 图中()A. 断层形成晚于褶皱B. 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C. 山峰是由背斜形成D. 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答案】3. C 4. A【解析】【分析】试题考查岩石圈物质循环【3题详解】沉积岩中含有化石。
2020高考地理最新题库大全 试题分项专题19 环境保护
2000-2020年高考地理分类汇编专题19 环境保护2020年高考试题解析(2020年高考上海卷)(六)臭氧在大气中的含量虽少,但对地球生命至关重要。
15.臭氧层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这是因为臭氧层能够A.降低大气温带B.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C.促发光化学反应D.分解人类活动排放的废气【答案】B【解析】考查臭氧对地球“保护伞”的作用原理,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辐射,对地球生命起到保护作用。
16.据观侧,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出现在A.青藏高原上空B.北极附近上空C.南极附近上空D.北美大陆上空【答案】C【解析】考查南极目前臭氧空洞地理事实,地球上空臭氧空洞现象最为严重的地方南极附近上空。
(2020年高考新课标卷)44.(10分)环境保护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
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
【解析】对比表中不同年份的数据的变化,可知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量显著增加,湿地破碎,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1986-2005年,湿地斑块数量和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结合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可知湿地减少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有: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等(2020年高考北京卷)40.(23分)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森林:大自然为您效劳”森林在自然地理环境中的作用示例表大气吸收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降低风速,吸附飘尘水文蒸腾水汽的一半以上重新参与水循环土壤根系固持土壤;枯枝落叶层吸收一定量的降水生物为半数以上的物种提供栖息地(2020年高考山东卷)32.【地理-环境保护】图13为我国区域示意图。
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单元精选卷 第十三单元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含答案
一轮复习单元精选卷第十三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示盆地某沙漠年平均降水量可达150mm左右,冬季稳定积雪日数在100-160天,积雪深度可达20cm以上。
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
下图示意某沙漠。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推测该沙漠土壤含水量最高的季节是()A.冬季 B.秋季 C.夏季 D.春季2.该沙漠腹地植被生长的水分来源主要为()A.地表径流 B.地下水 C.大气降水 D.高山冰雪融水下图为我国西北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形成图中沙丘的地质作用是A.物理风化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风力沉积作用 D.流水沉积作用4.下列属于草方格沙障主要功能的是( )①降低风速,利于沙丘固定②截留水分减少蒸发,利于植被成活③提高植被覆盖率,美化环境④增强吸收地下水能力,增加降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影响图中水泵房选址的主要因素是( )①聚落②铁路③人工植被④河流⑤农业用地⑥草方格沙障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
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
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
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6.与土壤比较,沙地缺少的功能主要是A.固定根系B.保水保肥C.保热保气D.团粒结构7.最适合推广该技术来发展农业生产的沙漠化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8.植物根系在“沙变土”技术的应用过程中的首要作用是A.稳定沙丘B.减弱蒸发C.提供有机质D.滋生微生物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湖泊旁有高大沙山,沙山与湖泊共存景观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地理试题(答案解析)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Ⅰ地理试题一、选择题1、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 增加耕地面积B. 防治水土流失C. 改善人居环境D. 提高作物产量2. 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 优化农业结构B. 方便田间耕作C. 健全公共服务D. 提高耕地肥力3. 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2、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
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下列建筑布局中,适合居住片区II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5. 相对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①建筑密度大②建筑密度小③以高层建筑为主④以多层建筑为主()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6. 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A. 春季盛行风B. 夏季盛行风C. 秋季盛行风D. 冬季盛行风3、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成为在海中建设人工岛的主要方式。
下图示意人工岛地下淡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参照上图,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①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②降水充沛且季节集中③人工岛足够长④人工岛足够宽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8. 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因为其()A. 取水难度大B. 开采周期长C. 水质较差D. 储量较少4、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
2020年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试卷含答案治沟造地是一种综合整治模式,针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旨在实现乡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它不仅包括传统的打坝淤地,还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
通过治沟造地,可以改善人居环境,而不仅是增加耕地面积或提高作物产量。
因此,答案为C。
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方便田间耕作。
因为治沟造地不仅修复了坝系,还对生态进行了建设,所以它可以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便利。
因此,答案为B。
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应该是生态环境脆弱、坡耕地比例大的地方。
因为这些地方更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等问题,所以需要进行治理。
而居住用地紧张和农业生产精耕细作不一定是开展治沟造地的必要条件。
因此,答案为C。
该城市在建筑布局规划中,为了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规划了高层和多层建筑。
居住片区II适合横向错列排布,因为这种布局可以更好地利用风力,达到通风的效果。
因此,答案为B。
相对于居住片区II,居住片区I的建筑布局宜建筑密度大、以高层建筑为主。
因为居住片区I在风向上更加靠近海,所以需要建筑密度大、高层建筑为主才能更好地抵御海风。
因此,答案为A。
该居住区出入口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避开春季盛行风。
因为春季是该地区盛行风的季节,所以需要在设计出入口时避开春季盛行风,以减少风对建筑的影响。
因此,答案为A。
人工岛的主要建设方式是利用大型挖泥船将海底岩石搅碎,并将碎石和泥沙一起吹填造地。
人工岛形成并保持相对稳定的地下淡水区的条件是,在造岛物质满足水渗透的前提下,降水充沛且季节分配均匀。
因为这样可以使得水分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淡水区。
因此,答案为B。
人工岛的地下淡水一般不作为日常生产生活水源,主要是因为储量较少。
虽然人工岛可以形成地下淡水区,但是由于储量较少,不适合作为日常生产生活的水源。
因此,答案为D。
岩形成的特点并解释其原因8分)答案】玄武岩流动性好,易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其原因是玄武岩的熔点低,粘度小,流动性强,容易流入低洼处,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答案
参考答案
16.解答:
(1)高寒缺氧物种稀少(2)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3)生活能源缺乏过度放牧(4)规定合理的载畜量,实行划区管理、定期轮牧、轮流打草制度;加强人工草场建设,减轻天然草场压力、恢复草地植被;改变生活用能方式,减少植被破坏;加强管理,严禁滥采滥伐;加强鼠害防治;工程建设的同时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大宣传力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17.(1)植树种草;植树种草能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减轻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缓水的流速,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2)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条件适合农业的发展,农业发达;煤炭资源以及地热资源等自然资源丰富;有高速公路以及陇海-兰新铁路经过,交通便捷;有以西安为中心的经济实力雄厚的工业带和城市群,工业基础雄厚;城市化水平高,市场广阔;境内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发达;国家政策的支持。
(3)季风气候且大陆性较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春季节降水少且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有春旱;夏季降水强度大且多暴雨,易出现涝灾;冬季有寒潮与春季有倒春寒等低温冻害;地处秦岭夏季风的背风坡,焚风效应显著;夏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18.答案详解
(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加,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包含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环境保护含答案专题:环境保护(一)今天我们回忆2014年7月24日,“绿色北京,低碳生活”大型公益活动暨“北京十大绿色榜样评选”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颁奖典礼。
该公益活动旨在增强市民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据此回答1--2题。
1.“绿色北京,低碳生活”的主旨重在强调()A.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对立B.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C.扩大绿地面积D.人类的主观能动性2.首都钢铁公司已基本搬迁到河北唐山曹妃甸地区,首钢的搬迁最有利于改善北京的()A.大气质量B.交通C.水质D.水土流失1.B 2.A[第1题,“绿色北京,低碳生活”是善待自然的做法,能够实现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和谐统一。
第2题,首钢对所在地区大气、水源会造成污染,此外还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城市交通紧张,但最严重的还是大气污染,因此首钢搬迁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二)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水土流失B.森林锐减C.土地荒漠化D.矿产资源枯竭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是()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C.农作侵入牧区D.土地生产力下降1---2.C .B [第1题,材料中有“农作侵入牧区”“草地变成旱地”等信息,说明当地以牧业为主,草地变旱地,牧场超载,会造成土地荒漠化。
第2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地区由于人口激增、人口素质较低,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形成。
该地区应为非洲的热带草原区,人类的过垦、过牧导致土地荒漠化,人口激增是主要原因。
](三)“装配式”建筑方式类似于“搭积木”一样建造房子,即将梁、柱、墙板、阳台、楼梯等部件(部品)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在工厂里制作好,然后运到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拼装。
而传统建筑施工中,则是把钢筋、水泥、沙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直接运至建筑现场进行施工。
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
解析:材料中给出的传统建筑施工与“装配式”建筑方式的制作、施工差异,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说明采用“装配式”建筑方式的优点,主要应从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噪声、扬尘、建筑材料堆积对土地的占用以及废弃物的产生等方面考虑。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 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复习近几年春季,受北方高压影响,我国北方多次发生大面积沙尘暴。
其中,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方向移了大约1000米。
据专家介绍,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根据以上材料及所学内容,完成1-3题。
1. 荒漠化的实质是A.耕地退化 B.草地退化 C.土地退化 D.林地退化2. 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是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 D.西南地区3.导致荒漠化的自然因素有①干旱②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③过度放牧④气候异常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年来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引起了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相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调查。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4.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 )A.气温和土壤类型分布图 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C.工业和交通分布图 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5.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 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 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6.下图与水土流失实际情况最接近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读我国两个三角洲略图,据此回答7~8题7.从自然条件看.两三角洲的差异是()A.甲比乙土壤肥沃 B.甲矿产比乙丰富C.甲海洋比乙广阔D.甲比乙的热量条件差8.利用各自优越的地理位置,都发展了()A.钢铁和造船 B.甘蔗种植业 C.淡水养殖业 D.造纸和化工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某自然带的主要分布区,据图回答9~11题。
9.在下图所示的几种气温年内变化和年降水总量情况中,与该自然带相符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0.该自然带在A地区分布的原因主要是( )A.沿岸暖流经过和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B.背风坡气流下沉现象显著C.西南信风影响D.沿岸台风活动频繁、降水较多11.目前,图示自然带植被的面积正在大幅度减小,这导致的后果是( )A.自然灾害减少B.全球降水增加C.雪线高度上升D.产生厄尔尼诺现象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2020届高三地理试题解析分项汇编:专题09 环境保护【新课标I版】
专题09 环境保护(河北省唐山一中2014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煤炭开采方法主要由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煤炭开采区土地复垦示意图。
(1)简述煤炭开采区若不重视土地复垦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
(6 分)(2)简述图示地区土地复垦所采取的措施。
(4 分)【答案】(湖北省八校2014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试)44.(10分)环境保护2013年3月,武汉市环保局发布的《2012 武汉市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城区湖泊水质较往年有所好转,但形势不容乐观(如图)。
2012年武汉市评选出“十大突出问题”,“湖泊保护和污染”位列其中。
下图为武汉市主要湖泊(水库)水质类别构成比例。
2012年,武汉市平均降水量为1287.9mm,折合降水总量109.39亿m3,比上年增加33.3%。
(1)请列举城市湖泊的主要污染源。
(4分)(2)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2012年武汉湖泊水质好转的原因。
(6分)【答案】【解析】试题分析:(陕西省宝鸡中学2014届高三第二次月考)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人民网北京2013年10月22日(唐述权)据中央气象台消息,从10月20日开始,我国东北地区持续被大雾天气笼罩,给当地交通和市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昨日夜间,哈尔滨部分地区能见度一度不足3米。
东北地区已进入对抗雾霾的“全面警戒”状态。
中央气象台今日18时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东北地区明日依旧是雾霾“重灾区”。
材料二哈尔滨等地出现严重雾霾天气。
北京网友:还是我们这里雾霾大,站在天安门广场,都看不见毛主席相片。
哈尔滨网友:这算啥?在我们这儿,掏出一百块钱都看不着毛主席身影!材料三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灰尘、硖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非水成物组成的粒子使大气混浊,导致能见度恶化、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现象。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使大气能见度恶化、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现象。
高考地理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__16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含解析
专题16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0年高考真题】37.(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荒漠化的危害与处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毛乌素沙地中流动沙地、固定沙地与湖泊、河流、沼泽等景观并存。
上述景观在自然和人文因素影响下可发生转化。
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湖沼面积减小。
一般而言,风沙沉积越多,风沙活动越强。
某科研团队调查1万年以来毛乌素沙地东南部湖沼沉积和风沙沉积数量的变化,结果如图8所示。
图9示意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气温、降水的变化。
图8 图9(1)分别简述图8所示I、Ⅱ、Ⅲ三个阶段湖沼面积和风沙活动的变化特征,并归纳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的关系。
(8分)(2)说明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流动沙地趋于固定的自然原因。
(6分)(3)毛乌素沙地1995~2013年湖沼面积减小,试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6分)(4)近些年来,毛乌素沙地绿化面积逐渐增大,有人认为“毛乌素沙地即将消失”。
你是否赞同?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4分)【答案】37.(1)I 阶段湖沼面积有所扩大,风沙活动波动中略有减弱;II 阶段湖沼面积达到最大(极盛),风沙活动先弱后强;Ⅲ阶段湖沼面积骤减,风沙活动剧烈波动,增强。
湖沼面积与风沙活动此消彼长。
(2)气温无明显变化趋势,降水呈波动增加,有利于当地植被生长,流动沙丘(地)趋于固定。
(3)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生产生活消耗的水量增加,导致蒸发(腾)增加,地表水减少(4)赞同理由:年降水量已增加到近 450 毫米,趋向湿润,自然条件改善,流动沙地逐渐固定;随着科学技术进步,植树造林及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沙地景观最终消失。
反对理由:沙地是一种自然景观,1 万年以来,尽管气候波动变化,这里沙地与湖沼景观共存(目前虽然偏湿润,可能过些年偏干旱;该沙地东南部降水偏多,但西北部降水较少);过度绿化(农业发展和植树造林),蒸腾量大增,会加重区域的干旱程度,导致风沙活动加强。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试题答案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生态环境巩固提升试题答案
16.(1)M地降水量小,N地降水量大。
原因:M地处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N地处于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2)自然原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量大等。
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和农垦活动等。
(3)措施:退耕还草,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理由:良好的植被覆盖能减少风沙灾害,增加土壤水分,防治土地荒漠化;合理的载畜量有利于草场的持续利用,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17.
(1)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
(2)措施:①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②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③合理开采地下水;④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⑤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2题。
1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2.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退耕还湖 D.修建水库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
据此回答3-4题。
3.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是( )
A. 产生药材,调蓄洪水
B. 产生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
4. 保护若尔盖湿地的措施是( )
A.挖沟排水,疏开沼泽
B. 停止一切经济活动,实行封闭管理
C.修建水库,发展水电
D. 设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
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 s 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6.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能( )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障城镇用水②开发水能资源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8.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④营造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常常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
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三地区中,海拔较低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乙地和丙地
10.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极地气候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
荒漠化。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1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
A.沙漠化B.石漠化 C.盐渍化D.三种类型都有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500亿元。
回答13-14题。
13. 据统计,目前我国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A. 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 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 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 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
14. 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
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5. 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16.下面是“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和田地区河流补给水源来自_____________。
(2)三道防线中,林带的作用是__________;由于林带的保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__________,蒸发量比沙丘地区__________。
(3)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字母代号填入①~⑤数码后的横线上。
(每字母限填一次)
①农耕区地下水位上升__________;②季节河下游径流量减少__________;
③农业生态系统恶化__________;④土地盐渍化__________;
⑤乱铲草皮、砍伐胡杨林__________;
17.“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金沙”。
长江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之间被称作金沙江。
位于金沙江下游已建和在建的4座巨型水电站,总发电量相当于2座三峡工程发电量。
下图为金沙江流域图。
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金沙江流域的地形地势特点,并简述成因。
(2)简析图中湿地的成因。
(3)描述并分析图中城镇分布特点。
(4)评价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的条件。
18.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
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
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
(1)图示的非洲“绿色长城”大致是沿着哪两种气候类型区的交接带延伸?
(2)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3)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4)从气候的角度,分析11个国家研究选择适应性强的树种的原因,并说明该类树种的基因特性。
(5)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参考答案
16.解答:
(1) 干旱高山冰雪融水
(2)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小少
(3)①S ②H ③N ④M ⑤ T
17.(1)地形特点:以高大山地为主,西北高,东南低,山高谷深(起伏很大)
原因: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强烈挤压,地壳不断隆升,形成高大山脉;河流众多,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强,地形起伏大。
(2)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地势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形相对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发育,
不利于地表水下渗
(3)多沿河流分布或多分布在河谷地区;东南部(或金沙江下游地区)城市相对密集(或相对较多),
西北部(或金沙江上游地区)城市稀少。
或答“城市多分布于东南部,西北部城市稀少”。
原因:河谷地
势低平,水源充足
(4)有利条件: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落差大,水能丰富;峡谷多,有利于水电站建设(2分);流域人口较少,移民安置少;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对电力需求加大。
不利条件:地质条件复杂,多断层、滑坡、泥石流等不利因素;对生态破坏较大;交通落后,水电建设困
难多
18.(1)热带沙漠气候区与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
(2)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
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
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任答一点即可)
(4)原因:绿化带地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北缘,这里旱季干旱,土壤水分含量低,本地原有树种无法
密集生长,且旱季落叶,起不到遏制荒漠化发展的作用。
特性:比本地原来树种更加耐旱,且旱季不落叶,以利密集种植,有效抵御风沙。
(5)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