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含答案)
2020山东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 9环境保护(解析版)
专题突破练9环境保护
(2019福建厦门高三期中)延安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过去当地人形容延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从春种到夏,到秋一场空”。1999年,延安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在黄土高原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据此完成1~3题。
1.延安城区空气“优、良”天数从2001年的238天增加到2017年的313天,该变化主要得益于()
A.土壤变肥沃
B.植被覆盖率提升
C.入黄泥沙量减少
D.区域水资源增加
2.延安入黄泥沙量变化使得()
A.黄河中的沙岛增多
B.河床抬升
C.河水冲刷能力增强
D.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长加速
3.黄土高原变绿了,但是成果巩固也变难了。成果难巩固的原因是()
①气候年际变化大②植被环境脆弱③植被单一,生态系统尚未完全形成④还林、护林积极性降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河南郑州三模)互花米草原产于北美洲,多生长于潮间带,其繁殖体包括种子、根状茎和断落的植株。1982年我国江苏沿海地区开始引种互花米草,并很快成为全国最大的互花米草分布区。互花米草在保滩护
堤、促淤造陆等方面作用显著,但目前由于其快速扩张,产生了很多的负面效应。读1992—2012年江苏某沿海地区互花米草滩和潮沟位置及分布变化示意图,完成4~6题。
4.1992—2012年,该地区潮沟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互花米草可以()
A.增强风浪,减弱潮沟的海水侵蚀
B.削减风浪,加强潮沟的泥沙淤积
C.抬高潮位,减轻潮沟的海水侵蚀
D.降低潮位,加强潮沟的泥沙淤积
5.互花米草快速扩张可能会()
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滑动方向为
B.由西向东
.由西北向东南D.由东北向西南
.图中序号所示地理事象形成先后顺序是
B.②①③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①④
.下列城市组合中,最适宜推进同城化是
B.合肥—巢湖C.亳州—阜阳D
次位客运流向,但滁州发往合肥客流量与发往南京相差很小,其主要原因是.南京经济发展水平高B.滁州与南京距离更近
.乙C.丙
温州昼长为13时44分,该日珠峰顶部( 28°N,87°E
.7:20—7:39 C.7:40—8:00
奥赫里德湖和普雷斯帕湖位于巴尔干半岛,是沿断层形成典型构造湖,由岩性为石灰岩奧赫里德湖面积348km2,湖面海拔695m,平均深度144.8m,湖水透明度湖泊,渔产不甚丰富;普雷斯帕湖面积275km2,湖面海拔853m,平均深度
,透明度湖心最大、近岸较小,渔产颇丰.据此完成9~10题.
11.上汽集团“本地多样化”扩张主要目是
A.提高研发水平B.满足生产需要C.带动当地就业D.提高生产效率12.依据上汽集团扩张历程判断,图中K、N、P、V分别代表
A.研发、总部、制造、销售B.销售、总部、制造、研发
13.与黔桂喀斯特山区相比,太行山区针叶林
A.垂直分布高差大B.总分布面积占比小
C.各海拔梯度均有分布D.面积占比最大处海拔低
14.黔桂喀斯特山区较低海拔区针叶林面积占比较高,主要由于该山区
A.山体陡峭B.水分充足C.土壤肥沃D.热量充足
)从地形、地质角度分析湿地成因.( 6分)
)说明永昌盆地内湿地对金川峡水库意义.( 6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锋,称为干线.图8为北美洲部分地区某时刻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来自极地、太平洋和墨西哥湾三种性质不同气团,在落基山以东平原地区交绥形成三个锋:冷锋、暖锋和干线.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
一、考点分析
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东西差异
(2)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及体现
(3)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二、例题分析
读“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荒漠化情况统计数据表”,回答1~2题。
表1新疆荒漠化土地类型(万km2)
表2新疆荒漠化土地形成因素(万km2)
1.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荒漠化土地面积小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
B.荒漠化主要是由滥伐林木造成的
C.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
D.荒漠化主要发生在有人类活动的地区
2.下列关于新疆土地荒漠化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是由人类不合理农牧活动造成的
B.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农田灌溉不合理
C.只要人类改变了粗放经营的活动方式,就不会形成荒漠化
D.新疆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动力是近地面水平气流和地表径流
答案1.C2.D
解析第1题,由题干可知,我国新疆土地面积约166万km2,由表1可知,新疆荒漠化土地总面积是111.32万km2,由此判断荒漠化土地面积大于非荒漠化土地面积,故A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的主要成因是风蚀,故B错误;保护草地、合理利用草场资源是治理荒漠化的主要手段,故C正确;由表1可知,有人类活动的耕地、林地、草地荒漠化面积相对较小,未利用土地荒漠化面积较大,由此判断荒漠化大部分发生在无人类活动的地区,故D错误。第2题,由表1可知,荒漠化面积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是未利用土地,说明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人类活动,故A、B、C错误;由表2可知,荒漠化形成的主要因素是风蚀和水蚀,即和近地面的水平气流(风)和地表径流(水)的侵蚀有关,故D正确。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专题复习 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荒漠化状况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荒漠化加剧的主要原因有( )
①过度放牧②环境污染加剧③地处西北内陆,降水稀少④过度农垦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下列对图中荒漠化扩展及治理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华北大部分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B.荒漠化正向东、向北推进
C.土地荒漠化的扩展与冬季风有关 D.在绿洲内部采取封沙育草等工程措施进行治理
3.遥感图像是地物反射特征在图像上的反映,地物在某波段反射率高,则其在遥感图像上的亮度高(图中显示为浅色),反之亮度低(图中显示为深色)。图1是不同波段红树林的遥感图像。图2是红树林反射率曲线。
图2反射率波段与图1遥感图像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丙②—乙③—甲B.①—乙②—丙③—甲
C.①—丙②—甲③—乙D.①—乙②—甲③—丙
湿地的分布受气候、地形、水文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读黄河流域湿地分布与干燥度的折线图(干燥度是年蒸发量与年降水量之比)。完成下列各题
4. 关于该流域湿地与干燥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干燥度越小,流域湿地总面积越大
B. 干燥度越大,湖泊湿地率越高
C. 沼泽湿地率与干燥度相关性最强
D. 河流湿地受干燥度影响最明显
5. 黄河下游流域的干燥度主要在1.5~3。有关黄河下游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湿地面积大小主要取决于上游来水量大小
B. 上游来水量减小使沿海沼泽湿地面积扩大
C.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可使河流湿地大幅扩大
D. 扩大水稻种植面积是提高湿地率的有效措施 右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新课标)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优化重组卷9区域可持续发展(A卷)
优化重组卷(九) 区域可持续发展(A卷)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90分,考试时间40分钟。
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煤炭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比例长期在60%以上。近年来,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我国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和产业,成功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高耗水、高污染和转换效率低等问题。目前已在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布局了一批煤制油企业,规划2020年之前形成3 000万吨/年的产能。据此回答1~3题。
1.我国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 )
A.市场B.原料
C.交通D.劳动力
2.在地表水匮乏地区,煤制油企业长期用水宜采用的方式是( )
A.循环用水B.开发地下水
C.远程调水D.建地下水窖
3.发展煤制油产业,可以( )
A.解决我国能源不足的问题
B.减少我国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
C.促进我国煤炭产业的绿色转型升级
D.增强我国主导国际石油市场的能力
解析:第1题,材料显示出我国目前布局的煤制油企业主要位于内蒙古、山西、宁夏、陕西、新疆、贵州等地,这些省区是我国煤炭储量和产量较大的区域,因此煤制油企业布局的区位指向是原料。第2题,一般而言地表水匮乏地区气候干旱,因此水资源成为人类活动的限制性因素。虽然我国解决了煤制油过程中的高耗水问题,但水资源短缺与耗水量大的矛盾依然存在,循环用水可以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适用于长期用水。开发地下水容易引发生态问题,远程调水成本太高,建地下水窖能够收集的水量有限,A正确。第3题,煤制油是对煤炭资源的深加工,提高了煤炭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煤炭变成油后会减少煤炭直接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小,因此能够促进煤炭产业的绿色升级,C正确;材料中“为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和石油主要依赖进口等问题”说明发展煤制油产业有利于化解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问题,而不是能源不足问题,A错误;相对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为清洁能源,是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因此煤制油产业可以缓解目前我国石油的压力,但不会减轻对新能源开发的压力,B错误;当前我国是石油进口大国,而规划中到2020年前我国煤制油企业的市场能力只有3 000万吨/年,因此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
异性(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藏波罗花是青藏高原特有的草本植物,生长在海拔3 600~5 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垫状灌丛的山坡上。它是一种喜光,耐寒冷和贫瘠的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气候是影响藏波罗花光合作用和生长的重要条件。藏波罗花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山区和山谷中。下图是“青藏高原自然区分布图”。据图完成1~3题。
1.在图示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中,藏波罗花最有可能广泛分布于()
A.①
B.②
C.③
D.④
2.藏波罗花最适合开花的时间是()
A.12月~次年2月
B.4~5月
C.6~7月
D.8~10月
3.在藏波罗花集中分布区,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
A.风化作用减弱
B.生物生产量提高
C.大气降水增多
D.土地退化加重
答案 1.A 2.C 3.B
解析第1题,藏波罗花生长在海拔3 600~5 000米的高山沙质草甸和砾石垫状灌丛的山坡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山区和山谷中。
①地为藏南高山谷地灌丛草原区,符合其生长环境,A正确。第2题,平原区一般4~5月开花,藏波罗花分布区域海拔3 600~5 000米,4~5月气温较低,6~7月气温较高,适宜开花,C正确。第3题,藏波罗花的大量繁殖会导致生物风化作用增强,A错误;生物生产量提高,B正确;对大气降水影响小,C错误;植被覆盖增加,土地退化减轻,D错误。
海山通常指海洋中位于海平面以下,突出于海底1 000m以上的部分。海山因其独特的分布、地形和环境等特征,对生物分布、海水流动、海洋渔业等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山顶到海平面的距离,可将海山分为浅海山、中等深度海山和深海山(如下表)。据此完成4~6题。
大题09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演变-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解析版)
备战2020年高考地理之《考前抓大题》
大题09 区域自然地理环境演变
1.(云南省昆明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三诊一模”教学质量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早化的双重作用下,古湖面积萎缩,形成群山环抱的封闭性断陷盆地。强劲的西北风从阿尔金山的低洼区穿入,不断剥蚀出露的古湖沉积地层,形成规模巨大,与主导风向一致的雅丹地貌。该地区气候曾向暖湿转变,盆地中西部的鸭湖地区(下图)形成了我国唯一的水上雅丹景观。现在,鸭湖水位上升,面积扩大,水体的作用正导致水上雅丹景观的消失。
(1)分析柴达木盆有利于雅丹地貌发展的物质和气候条件。
(2)简述鸭湖地区雅丹地貌演化为水上雅丹的过程。
(3)推测水体的作用对水上雅丹景观消失的影响。
【答案】(1)物质条件:沉积作用形成深厚的古湖沉积地层;气候条件: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风化作用强;气候干旱,西北风势力强劲;西北风经低洼区穿过,狭管效应,加强风力侵蚀。
(2)当气候转向暖湿,冰川融水增多;那陵格勒河流入低洼区域,形成湖泊;湖水淹没部分陆王雅丹,在湖泊边缘形成水上雅丹。
(3)湖面水位上升,逐渐淹没低矮的雅丹地貌;水上雅丹底部受水浸泡,容易坍塌;岩层裂隙中水体冻融作用,导致岩层破碎;湖面波浪的侵蚀作用,加剧雅丹地貌坍塌。
【解析】(1)雅丹地貌是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貌。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河湖相土状沉积物所形成的地面,经风化作用、间歇性流水冲刷和风蚀作用,形成与盛行风向平行、相间排列的风蚀土墩和风蚀凹地(沟槽)地貌组合。据此分析,柴达木盆有利于雅丹地貌发展的物质条件是:“地质时期柴达木盆地为巨大湖泊,在地壳抬升和气候干早化的双重作用下,古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的建设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答案】B
【解析】依据图列和自然带分布知识,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热带草原带,因此B项正确。【2】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A
【解析】通过读图分析:荒漠化面积和人口密度呈正相关;大约6000万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过渡放牧所占比重最大,因此它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综上所述,A项正确。
【考点】读图分析推断荒漠化严重区出现的自然带;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
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降雪等日数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B.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主要是河流因素
C.Q处年降雪日数不同于周边地区主要是地形因素
D.图示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不合理的灌溉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答案】C
【解析】图中降雪等日数数值东南和西北部较大,中部较小;P地等温线向北弯曲表明气温较高,是因西部山地对寒冷气流的阻挡;图示地区气候干燥,蒸发量大,所以不合理的灌溉易导致土地
盐碱化;而Q处年降雪日数大,是因处在山地的迎风坡,所以降雪日数多。故选C。
【2】关于图示地区环境问题描述错误的是
A.图示地区西北部土地荒漠化严重B.图示地区西南部面临河源湿地萎缩威胁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如何解答环境类题目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如何解答环境类题目
一、典题示例
典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解法指导]
读:第(1)问要求描述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关键在变化,难在详细准确地表达变化特征;第(2)问是原因类问题,应注重材料和图中相关信息的获取;第(3)问的关键词是“栖息地保护”。
提:①从图中的图例可以看出要分为三个阶段来回答,结合示意图判断形态从片状→碎片化发生变化。②20世纪70年代→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地进行采伐作业→导致森林减少→熊猫的栖息地缩小; 108国道的修建→分割熊猫栖息地;2000年前后→禁止采伐天然林、秦岭隧道
建成通车→植被得到恢复、原有道路被废弃后熊猫的栖息地连成片→分布范围扩大。
调:从工程措施和生态措施两方面进行分析栖息地保护途径。
答案:(1)20世纪70年代(1976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2000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度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
一、典题示例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研究风沙流,对防治流沙扩张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某地区沙漠化严重,某科考队研究地区的风沙流时发现:随着粒径的增大,沙粒运动方式依次为悬移、跃移和蠕移(图甲);沙粒绝大部分集中在距沙床面10 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与风速、下垫面密切相关(图乙)。该地区在机械固沙(采用麦草扎设草方格沙障)的基础上配合生物固沙(在草方格中种草),防治流沙扩张效果显著,距沙床面 10 厘米的高度内输沙量趋近于0。
(1)简述风速从 16 米/秒增至 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
(2)判断风速 16~20 米/秒时,该地区戈壁0~10 厘米高度内沙粒最主要的运动方式,并说明理由。
(3)分析防治流沙扩张时种草而不是种树的原因。
(4)分析该地区采用机械与生物固沙后输沙量锐减的原因。
答案:(1)输沙量总量增加,沙粒粒径变大;0~2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减小,2~10厘米高度内输沙量增加;最大输沙量出现的高度上移。
(2)跃移。理由:戈壁以风力侵蚀和搬运为主,多为粒径较大的沙粒,
不易悬移; 0~1厘米高度内输沙量较小,蠕移比重较低。
(3)风沙集中在距沙床面0~10厘米高度内,草的高度足以防风阻沙;
草的生长耗水量较小,成活率较高,维护成本低,且不易造成地下水位
下降问题。
(4)沙障和植被覆盖地表,增大地表粗糙度,近地面风力锐减;根系固沙,土壤湿度增加,起沙阻力增大。
解析:(1)结合风速的变化,该地区戈壁风沙流发生的变化可从输沙量、沙粒粒径、输沙量随高度的变化及最大输沙量的位置分析。(2)由图
2020年高三一轮地理复习练习: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Word版,含答案)
2020年精编地理学习资料
限时规范训练14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广东梅州模拟)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1.图中各代号中表示九江市典型植被类型的是()
A.甲B.戊
C.丁D.乙
解析:结合图示降水量和温度变化知,甲降水量少且温度最高,为热带荒漠。乙降水量和温度都较低,为草原。丙降水量最少而温度低,为苔原。己、戊和丁降水量较多,但由于温度逐渐增加,依次发育针叶林、阔叶林和热带雨林。九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植被为阔叶林,与戊对应。
答案:B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错误的叙述是()
A.甲和乙在非洲广泛分布
B.甲分布区域的气温日较差大
C.戊分布区域的降水集中在夏半年
D.戊主要分布在大陆的西岸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在调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在大陆东岸。
答案:D
(2018·江苏南京模拟)进入秋季,随着气温下降,北京和南京等地银杏树叶由绿转黄。结合图1、图2,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B.影响银杏树叶转黄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C.秋季南京的银杏树叶先于北京转黄
D.图中城市道路两侧的银杏树主要功能是保持水土
解析:结合银杏树生长习性及北京气候特征判断,银杏树为落叶阔叶树种。
答案:A
4.北京和南京银杏树叶转黄的时间不同,这反映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非地带性现象
C.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D.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高考地理必修3《区域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
高考地理必修3《区域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1.(2020·广东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反映湿地蓄水量的变化,而湿地蓄水量的变化则是湿地水分收支变化的结果。下图示意实测的1997~1999年植物生长季三江平原某沼泽试验场湿地积水深度变化。
(1)说出1999年植物生长季该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特征。
(2)概括1997~1999年该沼泽湿地蓄水量年际变化的特征,并分析该变化对湿地产生的影响。
(3)对该湿地,有人建议排干围垦,有人建议保护性开发。请你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答案(1)水位总体变化大;5月比较平稳(下降较小或略有下降);6月至7月初迅速下降,直至为零,沼泽积水干涸。
(2)特征:年际变化大,且蓄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影响:湿地退化,植被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调节气候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湿地被开垦为耕地的可能性增加。
(3)排干围垦:增加土地供给,缓解人多地少的矛盾;增加农业产量;扩大人类活动的空间。或保护性开发:湿地具有巨大的生态环境效益,如降解污染物、蓄水防洪、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保护湿地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湿地还具有物质生产功能,可为人类提供多种宝贵的资源;可利用湿地适当发展旅游业、养殖业等,提高经济效益,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2.(2019·湖南益阳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被誉为“聚宝盆”的柴达木盆地拥有丰富的煤、天然气、石油、铁、铜等矿产资源,盆地内部盐湖众多,盐湖内以钾为主,伴生铁、钠、硼、锂等多种矿产,过去几十年盐湖内的钾盐资源开发利用较多。锂电池在传统领域主要应用于数码产品,在新能源长足发展的今天,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荒漠化治理综合题汇编(包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荒漠化治理大题汇编
1.探究名称:区城生态环境建设
探究资料: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过去多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缩。近年来,通过各方多年的不努力,青海湖及周边生态环境呈现持续良性循环的发展趋势。下图示意青海湖所处的位置。
探究思考:
(1)从气候、地形两方面描述青海湖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说明过去多年青海湖水体面积不断菱缩的自然原因。
(3)说明近年来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良性发展的原因。
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湿润红土地区的土地荒漠化。这些地区地形以丘陵及山区为主,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
材料二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1)完成“红色荒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字母表示水土流失、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请写出各个字母所代表的含义。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南方地区“红色沙漠”主要发生在________丘陵地区,其造成的不利影响有哪些?
(3)我国北方的荒漠化主要发生在________地区。简要说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不同措施。
3.读影响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因素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导致我国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的各因素中影响程度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面积广大,试从气候、地形、河流、植被等方面描述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分析新疆绿洲地区荒漠化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综合题专题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最终注入内蒙古西部的居延海,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被分裂成两个湖泊,东居延海和西居延海。下图为黑河流域示意图。
(1)说出黑河不同季节的补给类型。
(2)说明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
(3)运用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居延海面积萎缩对周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1)春季,以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2)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过度引入湖河流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湖泊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3)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
【解析】
(1)从纬度位置看该纬度较高,冬季有积雪,春季积雪融水补给河流;夏季降水集中,祁连山积雪夏季冰雪融化,所以夏季以降水和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秋冬季节降水和冰雪融水都少,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2)居延海被分裂成两个湖泊的原因是湖面下降。湖面政下降的原因是农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过度引入湖河流的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流域内降水少,蒸发旺盛,导致湖面萎缩;湖泊中部高,东西两侧地势低。
(3)主要从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湖面变小,蒸发水少,气候更加干旱,湖水盐度升高,水的净化能力弱,水质恶化,湿地减少,水生生物减少,土地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剧。
2.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作为全球电视媒体首次对“第七大自然奇迹”——非洲野生动物大迁徙直播。让国内观众近距离感受了那悲壮的史诗般旅程,真实生动呈现了一场原始自然生态下物种迁徙的“视听盛宴”。我们看到的这支迁徙大军,穿越狮群、猎豹们埋伏的草原,强渡布满鳄鱼、河马的马拉河,大批的角马在路上毙命的同时又有大批小角马在途中诞生……下图为该区域的动物迁徙路线。
2020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十二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20高考地理重难点专练十二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重难点解读〗
本专题常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结合区域地理背景进行考查。考查内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选择题和综合题的形式皆有呈现,但以综合题为主;调用知识、图文信息获取能力要求高,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素养指向明显。
〖典例探究〗
(2019·新课标全国卷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11题。
11.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答案】11.C
【解析】11.洼地增多增大,反映了该地受风力侵蚀作用加剧,被风力吹蚀、搬运的泥沙在周边地区沉积,使周边地区土地更容易沙化,C对;河流断流,地面径流短缺,水流难以搬运泥沙,即水土流失问题少,A 错;河流断流,水资源短缺,形成沼泽需有稳定、丰富的水源条件,B错;周边地区泥沙不断沉积,使其地势抬高,造成地下水埋藏深度增大、地下水水位下降,不容易出现土地盐碱化,D错。
(2019·天津卷)天津滨海新区发挥临海优势,采取多种举措,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2.政府有关部门在沿海滩涂上放置人工礁石,引种盐生植物(见图2),其目的主要是
A.保护海岸,净化海水B.恢复生态,美化环境
C.增加湿地,吸引鸟类D.开发滩涂,海水养殖
【答案】2.A
【解析】2.从材料中得知,人工礁石和盐生植物位置位于防潮堤前的高潮线和低潮线之间,人工礁石的放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含答案解析)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项训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选择题
在较理想的土壤中矿物质体积比占38%~45%,有机质占5%~12%,孔隙约占50%(孔隙由水和空气此消彼长组成)。土壤组成受当地环境影响,有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图为我国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塔里木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地土壤结构组成图。完成1~3题。
1.上图为黄土高原土壤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适合水稻种植的土壤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列有关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退耕还湿后,土壤中的水体积比会下降
B.②地增施有机肥和适量的石灰进行土壤改良
C.③地植树造林,主要减少风力侵蚀和矿物质流失
D.④地土地退化表现为水和有机质容积比下降
1.C
2.B
3.D解析:第1题,黄土高原地区气候较干旱,土壤中空气占的比例较大。读图,①、②中的空气比例小,所以A、B错。④中的空气所占比例超过了孔隙所占的理想比例,D错。③中空气所占比例较大,又符合土壤孔隙比例范围,C对。第2题,水稻种植业对水的需求量大,土壤中水分占的比例大,③、④空气比例大,C、D 错。①中有机质含量超过了理想值,水分占的比例不大,A错。②图中水分占比例明显较多,孔隙比例也适当,适合水稻生长,B对。第3题,①地退耕还湿后,土壤中的水体积比会上升,不会下降,A错。②地有机质含量合理,不需要增施有机肥,也不用进行土壤改良,B错。③地植树造林,主要减少风力侵蚀,矿物质含量太高,不是为了防止矿物质流失,C错。④地水和有机质容积比下降,是土地退化的表现,D对。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4~5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高考高三地理复习区域生态环境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1-2题。
1
A.风沙危害严重
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
2.针对该地区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A.退耕还林 B.退耕还牧 C.退耕还湖 D.修建水库若尔盖湿地,面积曾达3000平方公里,为两大母亲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有着储量丰富的现代泥炭资源,目前该地已遭受到破坏。据此回答3-4题。
3. 若尔盖湿地的生态意义是( )
A. 产生药材,调蓄洪水
B. 产生工业原料和农副产品
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水源
4. 保护若尔盖湿地的措施是( )
A.挖沟排水,疏开沼泽
B. 停止一切经济活动,实行封闭管理
C.修建水库,发展水电
D. 设立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
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在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实验,下图示意风速为 11 m/ s 时在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石方格沙障能有效降低( )
A.高空输沙量 B.近地面输沙量 C.地表粗糙度 D.风沙活动高度
6.与林木覆盖相比,石方格沙障更能( )
A.稳固沙土 B.削减风力 C.减少水分蒸发 D.适应恶劣环境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绿洲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7.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障城镇用水②开发水能资源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8.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
①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②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③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④营造防护林,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区域的地理环境特点,常常影响着该地区的经济发展。读我国甲、乙、丙三地的水热状况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三地区中,海拔较低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乙地和丙地
10.三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极地气候
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图中A、B、C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
荒漠化。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荒漠化只发生在图中三个地区 B.A地区的荒漠化是气候异常造成的
C.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 D.次生盐渍化不属于土地荒漠化
12.A地区的荒漠化主要类型属于( )
A.沙漠化B.石漠化 C.盐渍化D.三种类型都有
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因生态环境破坏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达1500亿元。回答13-14题。13. 据统计,目前我国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62.5%,部分省区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其土地面积的一半,这主要是因为
A. 西部地区耕地面积少
B. 西部地区降水多且集中
C. 西部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D. 西部地区黄土面积广泛
14. 为了保护和恢复西部生态环境,应采取的措施是
①尽量减少资源的开采②生态建设以自然恢复为主③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草还林措施
④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从根本上解决粗放型经济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5. 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16.下面是“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 我国西北地区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是__________,和田地区河流补给水源来自_____________。
(2)三道防线中,林带的作用是__________;由于林带的保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__________,蒸发量比沙丘地区__________。
(3)请将下面示意图中的字母代号填入①~⑤数码后的横线上。(每字母限填一次)
①农耕区地下水位上升__________;②季节河下游径流量减少__________;
③农业生态系统恶化__________;④土地盐渍化__________;
⑤乱铲草皮、砍伐胡杨林__________;
17.“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在西南,西南水电在金沙”。长江从青海玉树到四川宜宾之间被称作金沙江。位于金沙江下游已建和在建的4座巨型水电站,总发电量相当于2座三峡工程发电量。下图为金沙江流域图。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金沙江流域的地形地势特点,并简述成因。
(2)简析图中湿地的成因。
(3)描述并分析图中城镇分布特点。
(4)评价金沙江流域水电开发的条件。
18.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材料二:绿化带沿线地区的天然树木旱季落叶。新建的绿化带要求树木种植的密度比较大,且树木旱季不落叶。沿线国家计划在毛里塔尼亚建立一个植物园,为绿色长城项目筛选、引进适应性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