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列表演(一)特色教案
班的队列动作示范教案((优秀
班的队列动作示范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队列动作的基本要领,能够独立完成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间转法和行进间动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分组练习、教师示范等方法,提高学生的队列动作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团结协作、自信勇敢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立正、稍息、跨立的姿势要领;停止间转法的动作协调;行进间动作的整齐度。
2. 教学重点:立正、稍息、跨立的正确姿势;停止间转法的熟练掌握;行进间动作的整齐划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口哨、指挥棒、队列动作教学视频、音响设备。
2. 学具:军用腰带、军帽、运动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组织学生观看队列动作教学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队列动作学习状态。
2. 教师示范(10分钟):教师分步骤示范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间转法和行进间动作,讲解动作要领。
3. 分组练习(10分钟):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按照教师示范进行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进行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间转法和行进间动作的随堂练习,教师点评并纠正错误。
5. 汇报展示(10分钟):各小组进行队列动作汇报展示,评选优秀小组和个人,给予表扬。
六、板书设计1. 队列动作示范教案2. 内容:立正、稍息、跨立停止间转法行进间动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复习本节课所学的队列动作,录制一个小视频,展示自己的队列动作技能。
2. 答案:学生提交的视频作业,要求动作规范、整齐划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良好,学生掌握了队列动作的基本要领,但仍有个别学生动作不够规范,需要在下节课加强个别辅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学校队列比赛,提高学生的队列动作水平,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纪律,展现军人风采。
体育队列队形展示教案
体育队列队形展示教案体育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运动健身既可以锻炼身体,也能提高人们的精神状态。
而在体育运动中,队列队形的展示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一个有好的队形展示的团队,不仅可以展现出团队的凝聚力和组织能力,同时也增添了比赛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所以,在体育运动中,学习队列队形展示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队列队形介绍队列队形是指在体育运动中游戏规则的规定下,在场地、比赛时间和合作行动的集体展现中所表现出来的大面积的人物、图形或目标内容。
队形是在赛场上必须要完成的内容之一,亦是最有利的视觉效果。
队形的分队有很多种,如铅垂式队列、横纵式队列、斜行式队列、大环形队列等。
不同队形的设置都代表了不同动作的完成,而每个动作的完成都是应该加以练习和培养的。
在一些专业的比赛中,我下一个好的队形展示不仅需要队员们高度协作默契,还需要训练师们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训练计划和培训方案。
二、队列队形展示教案为了让队员们更好的掌握队列队形展示的技巧,需要训练师们制定一个完整的教案。
下面是一份队列队形展示教案,帮助队员提高队形展示的质量和水平。
(一)教育目标1.学习和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培养出队员的优秀表现自信心。
3.提高队员的协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增加比赛的视觉感受和美感。
(二)教学内容1.队列队形展示的基本规则和技巧。
2.队列队形展示的训练方法和步骤划分。
3.队列队形展示的实践过程和要点体现。
(三)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讲解、演示、练习、比赛等多种形式,激发队员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其中,要特别注重实践,透过演练和比赛的方式,不断磨练队员们的技能和素质。
(四)训练计划1.第一天:学习和掌握队列队形的基本规则和技巧;介绍比赛情况和注意事项。
2.第二天:根据队员的表现情况,进行个别或集体的内训和改进;采用分组比赛,加强团队合作能力。
3.第三到第七天:逐步提高比赛难度,演习各种队形和动作;加速和节奏训练,使队员们提高反应速度,并增强意志力和自信心。
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队列表演 (一) 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和目标在小学生的教育中,队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涉及到团队协作和纪律性的培养。
而队列表演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表演能力。
本节课将通过教学设计,帮助学生理解队列的概念,并让他们参与到队列表演中,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 学生能够理解队列的概念和重要性;2. 学生能够通过参与队列表演,提升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表演能力;3. 学生能够通过队列表演理解纪律性的重要性。
二、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为了引入队列表演,可以选择播放一个与队列有关的视频或者歌曲。
让学生观看或者听一遍,然后讨论他们观察到的特点和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到队列的作用和重要性。
2. 概念解释 (10分钟)解释队列的概念,告诉学生队列是指以一定顺序排列的人或物的集合。
举例子来说明队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比如排队买票、上学时排队等等。
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实际场景来帮助学生理解。
3. 分组 (5分钟)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约有5-6人。
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来进行分组。
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一位负责指导和组织的学生。
4. 练习队列 (10分钟)让每个小组按照老师给出的指令进行队列练习。
例如,先让大家按照身高从矮到高排队,然后按照年龄从小到大排队。
教师可以在练习过程中观察和提供指导。
5. 队列表演 (15分钟)每个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队列表演。
演员可以按照老师给出的主题,如校园生活、运动比赛等等进行表演。
演员需要按照剧本进行练习,确保队列的整齐和流畅。
6. 表演展示 (10分钟)每个小组轮流进行队列表演。
教师和其他小组的学生可以观看并评价表演。
老师可以根据每个小组的表现给予指导和反馈。
7. 总结 (5分钟)在课堂结束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让学生思考队列对于团队合作和纪律性的重要性,并讨论他们在队列表演中的体验和收获。
三、教学评估在队列表演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在练习和表演中的表现。
体育队列动作演示教案
体育队列动作演示教案教案标题:体育队列动作演示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队列动作的概念,并能正确示范队列动作。
2. 学生能够在队列动作中保持良好的协作和合作精神。
3. 学生能够通过队列动作提高身体协调性和团队意识。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投影仪、计时器、音乐播放器。
2. 学生准备:运动服装和运动鞋。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活动(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队列动作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队列动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展示队列动作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
步骤二:示范队列动作(10分钟)教师向学生示范一些基本的队列动作,例如站立、行进、转身等。
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示范,并注意动作的规范性和整齐性。
步骤三:分组练习(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6名学生组成。
2. 教师为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队长,队长负责指导队列动作的练习。
3. 教师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要求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队列动作的练习。
4. 教师在练习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步骤四:队列动作比赛(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两个大队,每个大队由若干小组组成。
2. 每个大队选择一名代表进行队列动作比赛。
3. 教师设定比赛规则,例如时间限制、动作要求等。
4. 学生代表进行队列动作比赛,并由教师评分和评价。
步骤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队列动作的要点和技巧,并让学生反思自己在练习和比赛中的表现。
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经验。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创造新的队列动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2. 学生可以尝试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队列动作,例如在操场上、在教室里等。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练习和比赛中的表现,评价其动作的规范性和整齐性。
2.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和给予建议,促进学生的自我评估和提高。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将队列动作与其他体育项目结合,例如进行队列动作的同时进行篮球运球或足球控球等。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_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_小学数学教案三年级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
为了使每堂课能够顺利的进展,老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编写一份教案。
从而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吗编写一份教案应该注意那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数学教案教学设计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六册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一)”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能结合点子图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横式笔算。
习惯养成训练点:养成积极思考、清晰表达、大胆质疑和认真倾听的习惯。
教法:情境导入、多媒体辅助、直观演示学法:实践操作、自主讨论、同桌交流主要教具:多媒体、实物投影、练习题卡、直尺复习检查:练习、反馈、展示教学过程:一、口算、复习旧知(通过口算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相关知识为学习新知做准备)50 × 4 = 40 × 8 = 32 × 4 = 15 × 6 × 220 × 20 = 40 × 50 = 38 × 20 =二、情景引入1、(出示课件:队列表演图片和点子图)这是一所学校在进行队列表演,老师根据他们排列的队形绘制出了相应的点子图,在图中你能找到数学信息吗?(学生找出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你会列出算式吗?学生列式:14×12师:说说你这样列式的理由。
师:这样的算式如何计算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生:将它转化成我们学过的知识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让学生了解队形表演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让学生体验到队形表演的乐趣和挑战3.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合作性和集体意识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1.调整队形的基本步骤和要点2.基本队形的练习和调整3.简单的队列动作演示4.小组协作演练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本节课的热身活动是进行简单的身体拉伸和热身运动,为后续的队形练习和调整打下基础。
2. 讲解队形基础知识(10分钟)通过投影等方式展示某支队伍优美的队形和动作,介绍队形调整的方法、要点、注意事项等基础知识,为后续的练习和调整做好铺垫。
3. 基本队形练习和调整(2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分组进行基本队形的练习和调整,学生可以根据基本队形图示进行练习和调整,也可以自行设计变化后的队形。
4. 队列动作演示(15分钟)指定的某个小组在组合好队形后,进行简单的队列动作演示,动作可以简单,但要协调一致,体现集体精神。
5. 团队协作演练(3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出自己的队形和动作,进行演示和调整,以及小组之间的对抗,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尝试和交流,加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6. 总结和点评(10分钟)教师利用此环节归纳总结并点评学生们的表现、技巧、细节和感受,给出评价和鼓励。
四、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和调整过程、队列动作演示、团队协作演练等,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队形表演知识和技能。
2.教学效果的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积极性、参与度、协作程度等,以及从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评估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措施。
五、教学思考1.队形表演可以促进孩子们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此类活动需要全面的准备,教师需要提前将队形制作好,为孩子们展现基本的参考。
3.教师需要对孩子们练习过程中的细节进行耐心的指导和点评。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队列表演教案
《队列表演(一)》教案一、教学目的学问目的:结合“队列表演”的详细情境,点子图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实力目的:正确进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洁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情感目的:经验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三、教法、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纳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生讲解、同桌沟通、板演评价等法,让学生主动去获得学问,培育实力,让学生实在的体会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通过创设详细的情境,力求让学生应用已有的学问和已有的方法,探究新的学问,从而轻松学到新学问。
四、教具打算课件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学校实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
有多少人参与队列表演呢?(课件展示情境图)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二)探究新知1、理解题意:2、探究计算方法:方法一:把12行分成两局部,一局部是10行,一局部是2行,分别乘14以后,再把积相加就是所求结果。
14×10=14014×2=28140+28=168方法二:14×12=14×6×2=84×2=168方法三:10×10=10010×2=204×10=404×2=8100+20+40+8=1683、将算式转换成表格的形式:方法一:×10 214 140 28方法三:×10 410 100 402 20 84、正确解答:14×12=168(人)答:共有168人参与队列表演。
5、总结:(1)拆一个乘数成两数相加:将其中一个乘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用第二乘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乘得的两个得数相加;可写成算式,也可列成表格。
(2)拆一个乘数成两数相乘:将一个乘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然后依据递等式的算法进展计算(3)拆两乘数分别成两数相加:将两个乘数分别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将这四个数分别相乘,最终乘得的四个得数相加;可写成算式,也可列成表格。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课程设计 (2)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如何进行队列表演,提升其队列表演技能和表演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了解什么是队列表演;2.学习队列表演的基本技能;3.掌握队列表演的表演标准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重难点1.掌握队列表演的基本技能,如行走、转向、定点停等;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高队列表演的整体精度。
四、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教学、讲解教学、模仿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发挥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热身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身体活动、打乒乓球、下象棋等简单的活动,热身学生身体和大脑,以便开始队列表演的学习。
2. 学习队列表演的基本技能1.行走技能: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习队列表演中行走的技巧,如自然直立站立、目视前方,固定重心,摆动手臂等。
2.转向技能: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习队列表演中转向技科巧,如转向时应先看清前进方向,双脚分开,身体转向相应角度,重心转移至前脚等。
3.定点停技能:教师通过示范,让学生学习队列表演中定点停的技巧,如可以通过平移攒腰、小步跳跃、双脚合拢等方式完成。
3. 练习队列表演1.熟悉队列队形:让学生分为不同的队伍,通过服务队形来练习左右队形、梯形队形等;2.练习队列表演技能:提供实战演练机会,如在操场和队伍中模拟队列表演。
4. 评价队列表演1.运用轮换发挥所有学生的表现,并设立提高标准及评价标准,帮助学生自我评价。
2.坚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调整表演。
六、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队列表演技能,如行走、转向及定点停等,也掌握了队列表演的基本知识并学会了如何表演。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可以发挥出自己的表演技能,更加自信地面对不同的表演场合。
《队列表演》教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队列表演》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参加学校升旗仪式或集体活动时,是否注意过同学们的队列表现?”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队列表演的奥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基本队列动作的准确性和行进间队列动作的协调性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分解动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பைடு நூலகம்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队列表演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保持步伐一致。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队列动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队列动作的基本原理。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队列表演的兴趣被成功点燃,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氛围活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实践活动环节,同学们分组讨论、练习队列动作时,彼此之间的配合和协调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一点让我深感欣慰,也证明了我们教学内容的实效性。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讲授队列动作的准确性这一部分,仍有部分同学存在掌握不牢固的情况。尤其是在行进间队列动作的练习中,步伐一致性和节奏感方面还有待加强。为此,我打算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通过反复练习和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纪律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强调在队列活动中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培养集体荣誉感。
举例:在教授立正动作时,重点讲解脚跟并拢、脚尖分开、身体挺直等细节,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执行。
2.教学难点
-行进间动作的步伐一致性:学生往往在行进间动作中难以保持步伐一致,需要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来突破。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队列表演(一)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为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音乐课的队列表演(一)课程设计。
本课程旨在通过音乐队列表演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同时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本课程适合三年级的学生,课程时长为4课时(约160分钟)。
二、教学目标1.学生了解队列表演的基本知识和要素,理解合唱、伴舞等表演形式的含义;2.学生通过学习排练,提高音乐演唱和表演的素养和能力;3.学生能够在合作中彼此信任、支持和互相协作,体验团队协作乐趣;4.学生能够在表演中展示自我,体现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内容1. 队列表演的基本知识通过多媒体等形式介绍队列表演的历史和现状,并向学生阐明队列表演的基本要素和表演形式,例如:合唱、伴舞等。
2. 音乐演唱和表演的技能训练1)音乐演唱技能训练:学生分组,每组5-6人,组成小合唱团,并分别分配唱部; 2)合唱练习:学生对指定歌曲进行合唱排练; 3)舞蹈表演技能训练: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舞蹈动作和节拍训练; 4)合唱和舞蹈的整合排练:通过合唱、舞蹈和台词等综合排练,完成队列表演的最终呈现。
3. 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培养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增强信任和支持。
四、教学方法1. 教师授课法通过演示、讲解和示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队列表演的基本知识和要素,并逐步指导学生完成音乐演唱和表演技能训练。
2. 讨论课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就音乐剧排练和表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完成集体创作。
3. 体验式学习法通过参与体验音乐剧排练和表演的整个过程,增强学生对音乐剧排练和表演的理解和感受,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
五、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对排练和表演过程中的自我感觉和他人评价,以及针对表演作品的评价和讨论,对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进行评估,以及对团队协作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估。
六、参考文献1.《音乐教学大纲》;2.朵丽桥艺术教育网。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2队列表演(一)北师大版
队列表演(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下册第三单元乘法32页-33页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利用圈点子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知识技能:结合“队列表演”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经历交流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通过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影响,使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思想与方法,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难点:体验算法多样化,理解算理。
教学用具:多媒体、题单教学方法:自学、讨论、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观看一组阅兵图片)师:看了图片你有什么感受?(生:服装整齐、走的也整齐,这么多人在一起走就像一个人似的)师:同学们可知道,解放军叔叔要想达到整齐划一的效果,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要下很大的功夫,所以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毅力。
师:其实,我们同学也做到了,在这次运动会上同学们饱满的精神,整齐划一的动作,足可以说明这一点。
那么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播放运动会队列的视频)(生:一共有12行。
每行有14人。
)二、探究新知师:我们可以用点子图来表示队列,那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
)(板书: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师:你能列出算式吗?(生:14×12或12×14)(板书)观察师:请同学们观察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生:以前学的是两位数乘一位数,今天学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师:我们今天就来共同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利用你手中的点子图,先圈一圈,再算一算,最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算法。
(课件教学出示要求)请小组来汇报小组汇报。
方法一:生:下面由我们小组来回报。
生:我把12拆成3×4先算14×3=42,再算42×4=168。
生:我把12拆城2×6,先算14×2=28,再算28×6=168。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第3单元《队列表演(一)》教案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队列表演(一)》教案讲授新课 1.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14人。
师:大家都知道了什么?师:为了让大家好观察,淘气用下面的点子图表示队列。
课件出示:学生题意自由说说。
学生独自思考后回答: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学生:本题实际是求12个14是多少,算式是12×14。
学生茫然。
通过说说等环节,培养学生的审题和问题意识,同时引入点子图,为后面的计算做准备。
学生分组尝试,并把计算过程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自由说说。
在利用点子图探究计算方法的时候,老师将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让学生发挥团队精神,通过相互交流、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不仅亲身经历了知识的发生于发展过程,同时还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
学生根老师一同完善算式,并写出答语。
学生分组交流,然后集体反馈。
学生独自完成,然后集体交流汇报,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利用表格方法计算,让学生自由说说,有机的将知识串联起来,充分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通过算一算,强化学生对表格方法的训练。
师: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师:应该怎么列式呢?说说你的想法。
师:说得真好!12×14等于多少呢?怎么计算2.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师:咦,刚才淘气不是制作了一份点子图吗?我们尝试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看看能不能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找到方法了,谁愿意分享一下呢?反馈:方法一:我是每6行圈在一起。
14×12=14×6×2=84×2=168方法二:我把10行圈一起,把剩余的2行圈14×10=140 14×2=28 140+28=168方法三:我是这样圈的。
10×10=100 10×4=40 10×2=204×2=8 100+40+20+8=168……师:看来大家都找到了计算的方法,我们一起自豪的写出答案好吗?师:看到大家的积极思考,老师倍感欣慰!在同学们思考的时候,老师也找了一种与你们不同的方法,你们看。
幼儿园队列展示教案
幼儿园队列展示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队列的定义,知道队列的特点和应用场景2.能够根据要求设计队列模拟游戏,培养儿童团队合作意识和战略思维能力3.能够在游戏过程中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队列的定义和特点2.如何设计队列模拟游戏,培养儿童团队合作意识和战略思维能力三、教学内容1. 队列的定义和特点队列是一种受限制的线性表,只允许在表的前端进行删除操作,在表的后端进行插入操作。
队列具有“先进先出”的特点,即先插入的元素在队列的前面,后插入的元素在队列的后面,先出队列的元素是先插入的元素。
队列常用于模拟某些实际问题的情况,如排队等待、数据传输等场景。
2. 设计队列模拟游戏步骤一:确定游戏场景选择适合儿童玩耍的场景,例如小动物乘车排队、抢球比赛等。
步骤二:确定游戏规则根据场景确定游戏规则,例如小动物乘车排队游戏规则可以为:每个小动物都需要排队等待上车,不能插队;如果有小动物插队,则需要重新排队;如果小动物敲响了车上的铃铛,则游戏胜利。
步骤三:分配角色和任务根据游戏规则为儿童分配角色和任务,例如小动物乘车排队游戏可以分配小动物的角色,让他们完成排队、等待、座位选择等任务。
步骤四:组织游戏根据角色和任务让儿童进行游戏,引导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团队协作、战略思维等技能。
同时,需要注意游戏时间控制、游戏结果评估等问题,确保游戏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
四、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教师先通过示范的方式讲解队列的定义和特点,让儿童了解队列的作用和应用场景。
2.操作演练法:让儿童进行队列模拟游戏操作,培养儿童团队合作意识和战略思维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在游戏中引导儿童进行互动,激发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五、教学评价1.教师通过观察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记录评价内容,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
2.教师通过结合游戏规则和策略,评估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得出游戏结果,对儿童进行评价和反馈,提高儿童的游戏信心和参与度。
队列表演(一)示范教学方案
队列表演(一)教学目标:1.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利用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2.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3.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利用点子图、列表的方法进行计算,理解算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上课前,先算一算下面各题。
8×2=3×5=21×4=8×20=30×5=21×40=80×20=30×50=210×40=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复习乘数是整十数的乘法的运算规律,唤醒学生已有认知,为本节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1. 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圈一圈,算一算。
师:学校举行列队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14人。
淘气用右面的点子图表示队列。
师: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请你独立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独立操作,列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生1:我是把12行的队列平均分成两组,每6行圈成一组,14×12=14×6×2=84×2=168(人)。
生2:我是把12行的队列分成10行和2行的两组,14×10=140(人),14×2=28(人),140+28=168(人)。
生3:我先把12行的队列分成10行和2行,再把每行的14人分成10人和4人,10×10=100(人),10×4=40(人),10×2=20(人),2×4=8(人),100+40+20+8=168(人)。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变为数学问题,利用点子图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借助直观模型使未知转化为已知,在此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下面的方法你能看懂吗?结合点子图说一说。
北师大版第三单元队列表演(一)教案
《队列表演(一)》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队列表演”的具体情境,点子图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算理。
能力目标:正确进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简洁的横式笔算,并选择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
情感目标:经历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口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三、教法、学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生讲解、同桌交流、板演评价等法,让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切实的体会到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
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力求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已有的方法,探索新的知识,从而轻松学到新知识。
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学校举行队列表演,一共有12行,每行有14人。
有多少人参加队列表演呢?(课件展示情境图)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二)探索新知1、理解题意:2、探索计算方法:方法一:把12行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10行,一部分是2行,分别乘14以后,再把积相加就是所求结果。
14×10=14014×2=28140+28=168方法二:14×12=14×6×2=84×2=168方法三:10×10=10010×2=204×10=404×2=8100+20+40+8=1683、将算式转换成表格的形式:方法一:方法三:4、正确解答:14×12=168(人)答:共有168人参加队列表演。
5、总结:(1)拆一个乘数成两数相加:将其中一个乘数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用第二乘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乘得的两个得数相加;可写成算式,也可列成表格。
(2)拆一个乘数成两数相乘:将一个乘数拆成两个一位数相乘,然后按照递等式的算法进行计算(3)拆两乘数分别成两数相加:将两个乘数分别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位数,再将这四个数分别相乘,最后乘得的四个得数相加;可写成算式,也可列成表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队列表演(一)》教学设计教学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2-33的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经历估算与交流的过程。
2、掌握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并感悟与体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
3、能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表格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法:引导法,提问,讲解。
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具:课件,小黑板学具: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淘气今天可高兴了,因为他负责给全班排列方阵,他邀请了我们,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自主学习(一)出示自学目标:结合住新房的问题情境,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二)自学指导:自学课本第32页以上容,解决一下所给出的问题。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用什么方法解决呢?三、小组合作,探索新知1、同学们根据图中所给的数学信息(1)独立思考列式,如:列出算是:14×12 或12×14(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
2、探讨算法:第一种方法:口算法,14×6×2=84×2=164第二种方法:简便运算,12×14=12×2×7=24×7=168讨论:比较三种算法,说区别和联系。
最后,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格式,并再次强调理解对应位值要对齐的道理。
四、交流反馈做练习题,有不理解的问题提出来,进行个别辅导。
也可以让同学之间相互帮助。
五、当堂训练课本第32页的“算一算”。
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但鼓励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最后强调计算的格式。
六、巩固练习1、课作业。
(课本第33页“练一练”的1-4题)七、课堂总结(一)两位数乘一位数可用()计算,也可用()计算,它们都是分三步计算,只不过竖式是把三部综合起来更简便。
八、作业布置20×30= 30×40= 140×20= 150×30=10×30= 50×80= 40×120= 50×40=板书设计:队列表演(一)列出算式:14×12 或12×14 笔算:14×12=168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一分(二)》教学设计河口镇中心小学胡友娟教学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2的容。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动手分一分中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拓展分数的意义。
3、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和主动尝试的学习风格。
4、会用涂一涂、圈一圈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教学重、难点:1、体会一个整体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会用分数表示它的一部分,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注重学生在结合情境,多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互相交流的过程中,感受不仅一个个体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许多个个体也能看作是一个整体,进一步深入理解分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剪刀、课件、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出示分数:1/6、3/5):先看大屏幕,请你找一找数学信息,和大家交流交流。
要求学生读一读分数,并说一说分数。
(指名汇报。
)师:能举一个实例说一说吗?(引导说说)2、说一说。
3、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并且知道什么是分数。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分数,进一步了解分数的意义。
二、活动体验,主动探索1、认真观察,再说一说。
同桌讨论:说一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指名汇报)2、分一分。
同学们,刚才的正方形是老师设计的,听说你们动手操作的能力特别强,请你们来展示一下的动手能力,好不好?自己动手设计。
请同学们把剪好的附页2中的图8的正方形纸片,给它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
把涂好色的9个小正方形用剪刀分开后,小组说说每种颜色的小正方形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几。
独立思考,完成下面的小题:①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②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③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展示交流自己的作品,说一说: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
师:对比一下,这两个过程,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先小组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再告诉大家你的发现,好吗?师小结: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索,我们知道了一个整体可以由若干个体组成,分数可以表示它的一部分。
:刚才我们就是把这9个小正方格看作是一个整体,明白了吗?让我们举几个例子你就会明白了!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看成一个整体。
师小结:我们可以把多个个体看作一个整体。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能运用分数表示事物间的关系,真了不起!我这里还有一幅图,同学们能不能也把这幅图中的事物用分数给表示出来呢?3、课件出示课本71页的试一试。
师引导学生根据问题细心观察主题图,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下面各题。
(指名汇报。
)①一共有几只蝴蝶?②白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③花蝴蝶占所有蝴蝶的()/()。
4、找分数:你在用分数表示事物时是怎么想的?你还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分数吗?(1)、生独立观察,发现分数。
(2)鼓励学生讲是如何发现分数的师:5个孩子,花坛里的10朵花都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再从中找到分数。
你能说一说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时,要注意什么吗?当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把谁看作整体,这个整体也可以由许多个体组成,确定整体和个体的关系,从中找到分数。
三、巩固练习1、基本练习(1)、投影出示水果图,并说说苹果和梨各占几分之几?①让生弄懂题意,独立思考完成。
②让学生讲思考过程:把全部水果看作一个整体,苹果有5个占全部水果的,梨有4个占()/()全部水果的()/()。
(2)、实物投影出示三卡片(把6只三角形分别平均分成6份、3份、2份,要求用分数表示其中的一份)①学生独立做题。
②分别用分数表示师:三角形的个数没有变,也就是整体没有变,但为什么却用了不同的分数来表示其中的一份?(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尝试练习(课本57页练一练1、2两题)。
学生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交流自己解题的思维过程,最后在全班汇报交流。
3、巩固提高(1)课本74页的第3题:他们拿到的铅笔一样多吗?先理解题意、独立思考;然后同桌合作,利用实物进行演示;最后得出结论:因为笑笑拿了6枝铅笔的,淘气拿了4枝铅笔的,所以他们拿到的铅笔不一样多。
(2)我们对分数又有了新的认识,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来说一说吗?四、课堂小结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引导学生说说。
)五、课后作业《一个西瓜,怎么吃》悟空说,我们4个人,就平均分4份,一人一份好了。
每人吃1/4。
八戒一听急了,忙说我不要1/4,我的身体这么强壮,我要吃1/8。
悟空一听乐了,说,你确定要吃西瓜的1/8,不后悔。
八戒见师兄答应了,急忙说:“好,好,好!”师:可八戒在切完西瓜后,见到自己的1/8就急了,说师兄欺负他。
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板书设计:分一分(二)红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黄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蓝色占所有正方形的()/()。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河口镇中心小学胡友娟教学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45-47的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3)能初步测量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积极参与探索测量周长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感受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形成实事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
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
教学手段:1.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引导法,游戏教学法。
2.学习方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周长”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小蚂蚁。
小蚂蚁有一个非常好的习惯,那就是经常锻炼身体。
看,它又要开始跑步。
(出示课件)。
学生观看蚂蚁爬树叶的动画(FLASH动画演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讨论:刚才小蚂蚁跑的路长与这片树叶的什么有关?指名回答,师根据回答,适当板书:一周的长度。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什么是周长》二、自主合作探究“周长”1、摸一摸(1)摸一摸手中树叶的边线(强调从哪起摸,到哪,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叶面的周长。
)(2)摸一摸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封面长方形纸片的周长。
)(3)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
(强调:这一周的长度就是课桌面的周长。
)(4)找黑板的周长师:黑板的周长在哪?谁能上来指出来?请一生用米尺指出来,师在学生起点处做个记号,回到起点时又做记号。
(5)摸一摸,说一说师:我们生活里还有许多物品都有它们的周长,现在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物品,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用手来摸一摸它们的周长。
2、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
同桌讨论:如何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集体交流测量所需的工具、测量方法。
(教师同时演示操作的方法)同桌合作测量树叶面或硬币的周长。
3、小结:看来在测量直线型图形的周长时,只需要测量出围成这个图形各条边的长,再计算出它们的总和就行;如果要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就需要借助毛线、卷尺等工具。
三.拓展延伸。
1、测量腰围、头围等。
(1)师引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应用非常广泛。
其实不仅物体面上有周长,就连我们身上也有周长。
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指导学生指一指腰的周长从哪到哪?还有头围、腕围?在这些周长当中,你想了解哪的周长,我们就来实际测量一下它的周长。
(课件展示正确的位置及测量方法)(3)小组合作测量。
(4)交流:告诉大家你们测量哪的周长?怎么测量的?(从哪到哪的长度?强调起点到终点。
)2、了解:封闭图形才有周长(1)师引入:我这里有一个三角形的框架,请问它的周长在哪儿?生上台指出。